時間:2022-12-06 15:11: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恢復技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擴建 平面 恢復
The Planar Retrieval of Highway Extension/Xu Chuang(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80, P. R. China); Yu Xiaokun(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Cheng Rui(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3, 31(2).-65~66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ans, principle, technique and relative program in point of the planar retrieval ofthe second level extension of highway. The tests prove that it has good applicability and can offer a referenc 省略 e for the de-sign of highway extension.
Key wordsExtension; Planar; Retrieval
中圖分類號:U412.36+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擴建原有公路,提高公路等級,改善平面、縱斷面線形,是加速公路建設的重要環節,是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幾年,黑龍江省對綏芬河至滿洲里公路(以下簡稱綏滿公路)、同江至三亞公路(以下簡稱同三公路)進行改造,對完善黑龍江省公路網建設、改善交通現狀具有重要意義,本科畢業論文為二級路改高速公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公路技術改造中,充分利用原有二級路,可減少占地,又能使改擴建公路達到技術指標。在平面線形設計中,要對部頒技術標準、原則靈活運用,因地制宜,切合實際地選擇平曲線半徑,緩和曲線長度。平面恢復的效果,決定了擬建高速公路的路基寬度,它不僅影響擬建高速公路的美觀,還將影響路面排水設計、橋涵等構造物的設計、分離立交橋、互通立交的設計等等,所以設計中,平面恢復是非常關鍵的。
1改建后高速公路技術指標黑龍江省改擴建工程,大部分是加寬原有二級公路,技術指標與全部新建不完全相同,本科畢業論文部分指標如下:計算行車速度80 km•h-1;路基寬度(全幅)24.5 m;行車道寬度(全幅)2×7.5 m;土路肩寬度(全幅)2×0.5 m;硬路肩及路緣帶寬度(全幅)2×3 m;中央分隔帶寬度(全幅)1.5 m。黑龍江省改擴建工程,都是左側加寬,加寬方式見圖1。
2設計方法由于原二級路通車時間較長(綏滿亞布力至哈爾濱段為1996年、同三佳木斯至哈爾濱段為1997年),2000年以前,《公路勘測規程》規定路線勘測精度為1/2 000,2000年后為1/10 000。本科畢業論文當時設計及施工平面精度比現在要求低得多,利用當時設計文件的交點坐標及方位角資料恢復原線,再向左平移6.25 m是不科學,也是不可行的。
2.1擬建高速公路中心線坐標資料通常我們用全站儀,利用已有導線點來獲得這些資料(見圖2)。近一兩年,用GPS來恢復中線,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精度。一般說來,在直線段每100 m取一點,本科畢業論文在圓曲線段每50 m取一點,在緩和曲線段每20 m取一點能滿足設計要求。得到坐標后,將各點在CAD中生成圖形。用LISP語言編一些小程序來完成各點繪制工作會更方便。
2.2內業恢復平面
2.2.1恢復直線直線不直,是避免不了的問題,如圖3。
恢復直線時,一定要本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反復調試,每個點距假定直線邊的距離都要具體測量。本科畢業論文如果施工時無人為折角,點到直線邊的距離,應控制在10 cm以內。滿足這個條件的直線邊可能很多,這時可以編一個小程序,將所有點到直線邊的距離數據引出去,進行絕對值累加,選擇距離和較小的一條邊。同時,確定一條直線邊時,也要與前一條邊及后一條邊綜合考慮(見圖4)。
確定JD5~JD6邊時,先根據原二級路曲線表中的切線長在JD5處大體確定三個區,直線區A、曲線區B、直線區C。如果A區內的點多數在曲線內側,那么確定JD5~JD6這條邊,也要盡可能使C區內的點多在曲線內側,反之則相反。這樣做,為下一步恢復曲線提供了有利條件。
2.2.2恢復不設緩和曲線的圓曲線恢復不設緩和曲線的圓曲線比較簡單,首先根據已大體確定的曲線區,本科畢業論文在更小的區域內(確保在新曲線范圍內)選相距較遠的三點畫弧線,然后量每個點到弧線的距離,與確定直線的方法相同,反復調試,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確定弧線后,就可以量得交點到角分線與弧線交點的距離,以之為外距E,由R=E/[1/cos(α/2)-1]求得半徑R值。
2.2.3恢復設緩和曲線的圓曲線這項工作比較麻煩,在CAD中沒有直接畫緩和曲線的命令,要借助CARD1、本科畢業論文緯地或其它掛在CAD的軟件,利用它們設計緩和曲線與直線相切的功能。第一步,與恢復不設緩和曲線的圓曲線方法相同,在確保是圓曲線的范圍內,畫弧線,反復調試后,量得圓弧半徑及交點到角分線與弧線交點距離。以此半徑為圓曲線半徑R,以此距離為曲線外距E,以此交點為曲中。
1資料與方法
本組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病例65例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齡26—74歲,平均58歲;病程1天—15年,均為膽囊結石,合并急性炎癥6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5例,合并糖尿病4例。均采取全身復合麻醉,無一例中轉開放手術。手術時間65min—120 min,平均90 min。術后并發癥7例,其中呼吸道感染2例,肩部疼痛5例。手術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6.5天。術后隨訪2—24月,無一例復發。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保膽取石術是新的手術技術,很多患者都比較關注這項手術的安全、效果和術后恢復以及所需費用,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使用容易被患者及家屬理解的語言就少這項手術的特點和優勢,包括其較低的復發率,較高的安全性,較少的損傷和輕微的疼痛感,以及其術后快速回復,這樣就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他們的疑惑和不安全感,能夠讓其充分做好術前準備。
2.1.2術前基礎疾病的控制:對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應控制病人的血糖、血壓在正常范圍。
2.1.3 術前常規準備:術前當天備皮,因臍窩下緣是第一個切口,應徹底清潔臍部。備皮時避免損傷皮膚。術前1—2天禁食產氣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防止腸道產氣過多,影響術野暴露,常規不留置胃管,告知病人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術前晚保證充足的睡眠,如入睡困難,可給安眠藥物。
2.2 術后護理
2.2.1 全麻護理常規: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包括神志、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低流量吸氧,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如患者未完全清醒,應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直至清醒。防止嘔吐誤吸。術后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第二天可下床活動。
2.2.2 飲食指導:待病人腸音恢復即可進半流質飲食,避免攝入牛奶、豆漿等易產氣食物,防止腸脹氣。
2.2.3 術區護理:術后可應用腹帶,減少切口疼痛,利于患者早期活動。對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記錄24小時引流量及觀察引流液的顏色。
2.3 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術后如發生并發癥,患者往往心理負擔重,易出現焦慮情緒。應充分理解患者心情,及時交流,告知疾病愈合過程,消除其緊張情緒,以加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積極配合治療。
2.3.1 呼吸道感染:患者多為老年人,因此,除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外,術后應協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勵患者做有效深呼吸、震動性咳嗽,霧化吸入,以利于排痰,并早期下床活動。本組2例發生呼吸道感染,經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應用抗生素及霧化吸入等治療后痊愈。
2.3.2 術后肩部疼痛:腹腔鏡手術后疼痛不能完全避免,術后大約80%的病人需應用止痛藥物。腹腔鏡術后肩部疼痛通常被忽視。術后疼痛是多因素造成的,如腹腔內殘留氣體,腹脹對膈肌的刺激,及不同文化背景及個體因素。對發生術后疼痛病人,要認真解釋,可應用止痛藥物,本組5例發生術后肩部疼痛,應用止痛藥物2—3天緩解。
2.3.3 其他:如出現切口敷料滲透、下肢腫脹,應警惕是否有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及時報告醫生。
2.4 出院指導:患者一般術后3—4天即可出院。出院后盡可能消除膽石癥的危險因素,防止復發。肥胖、高脂血癥病人應加強鍛煉、降血脂,避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高能量飲食;減少和避免應用甾體類避孕藥、雌二醇、孕酮、紅霉素等易導致膽石形成藥物。術后長期服用利膽藥物。防止術后復發。
3、結論
保膽取石術具有微創的特點,在治療膽石癥的同時保留了膽囊,可以加大推廣。術前恢復是比較重要的,這是決定手術成功率的關鍵因素;在手術后重視觀察和護理是確保患者健康的重要前提;出院后的指導是避免膽石復發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金融信息,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服務
1金融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總體構架
金融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總體構架有系統安全、物理安全、應用安全、網絡安全、和管理安全。畢業論文,網絡安全。
1.1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
系統安全指的就是網絡結構的安全和操作系統的安全,應用系統安全等等。畢業論文,網絡安全。網絡結構的安全就是指網絡拓撲沒有冗余的環路產生,線路比較暢通,結構合理。操作系統的安全就是指要采用較高的網絡操作系統,刪除一些不常用卻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用,對一些用戶的信息和口令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和限制。應用系統的安全就是指只保留一些常用的端口號和協議,要嚴格的控制使用者的操作權限。在系統中要對系統有一些必要的備份和恢復,它是為了保護金融系統出現問題時,能夠快速的恢復,在金融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要對其內容進行備份。
1.2金融信息系統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就是要保證整個網絡體系與信息結構都是安全的。物理安全主要涉及的就是環境的安全和設備的安全,環境安全主要就是防雷、防火、防水、等等,而設備的安全指的就是防盜、放干擾等等。
1.3金融信息系統的應用安全
金融信息系統的應用安全主要就是指金融信息系統訪問控制的需要,對訪問的控制采用不同的級別,對用戶級別的訪問授權也是不同。收集驗證數據和安全傳輸的數據都是對目前使用者的身份識別和驗證的重要步驟。而對于金融系統中數據資源的備份和恢復的機制也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在故障發生后第一時間恢復系統。
1.4金融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
金融信息都是通過才能向外界的,而通過采取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的加密來實現通信的保護,對網絡中重要信息進行保護。而對網絡進行入侵檢測也是必要的,通過信息代碼對進出的網段進行監控,來確保信息的安全性。畢業論文,網絡安全。對系統也要進行不定期的部件檢測,所是發現有漏洞要及時的進行補救。
1.5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
金融系統是一個涵蓋多方面的網絡,也運行著很多的網絡,對金融系統進行信息管理,就應該設置安全的管理中心,要集中的管理,嚴格的規定和確定明確的責任和控制,確保金融系統可靠的運行。
2金融信息系統安全保障的措施
2.1設置安全保障的措施
對于任何未經允許的策略都嚴格的禁止,系統允許訪問的都要經過眼的認證才能進入下一步,重要的金融信息要經加密的措施進行傳輸。要通過網絡安全策略對金融信息系統的網絡設置防火墻,用來保護各個金融節點的信息安全,允許授權用戶訪問局域網,允許授權用戶訪問該局域網內的特定資源;按業務和行政歸屬,在橫向和縱向網絡上通過采用MPLSVPN技術進行VPN劃分。
2.2使用安全技術和安全產品的措施
為了金融系統有個安全可靠運行環境,遵循金融系統的安全保障體系策略,要在金融信息系統中安裝一些安全技術和安全的產品。將金融信息系統劃分為不同的安全區域,每個區域都不同的責任和任務,對不同的區域要有不同的保護措施,即方便又增強了安全性。在金融想嘔吐中安裝一道防火墻,用來防止不可預見的事故,若是有潛在的破壞性的攻擊者,防火墻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對外部屏蔽內部的消息,以實現網絡的安全防護。應該在金融信息系統中設置入侵檢測系統,要對網絡的安全狀態進行定期的檢測,對入侵的事件進行檢測,對網絡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在金融信息系統中安裝防病毒的系統,對有可能產生的病源或是路徑進行相對應的配置防病毒的軟件,對金融信息系統提供一個集中式的管理,對反病毒的程序進行安裝、掃描、更新和共享等,將日常的金融信息系統的維護工作簡單化,對有可能侵入金融信息系統的病毒進行24小時監控,使得網絡免遭病毒的危害。定期的對金融信息系統進行安全評估,對系統中的工作站、服務器、交換機、數據庫一一的進行檢測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向系統提供報告。安全的評估與防火墻的入侵檢測是相互配合的,夠使網絡提供更高性能的服務。畢業論文,網絡安全。
2.3金融信息管理的安全措施
在管理的技術手段上,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金融信息系統是相對比較封閉的,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業務邏輯與操作規范的嚴密是重中之重。因此對于金融信息系統的內部管理,加強領導班子對安全管理的體系,強化日常的管理制度嗎、,提升根本的管理層次。
2.3.1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
如今我國更加重視信息安全的發展,它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的穩定。在金融信息系統的內部要建立安全管理小組,安全管理小組的任務就是要制定出符合金融發展的安全策略。管理小組由責任和義務維護好系統的安全和穩定。
2.3.2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辦法和法規,主要就是抓住內網的管理,行為、應用等管理,進行內容控制和存儲管理。對每個設施都要有一套預案,并定期進行測試。畢業論文,網絡安全。
2.3.3 加強嚴格管理,加強登陸身份的認證,嚴格控制用戶的使用權限,對每個用戶都要進行信息跟蹤,為系統的審核提供保障。畢業論文,網絡安全。
2.3.4加強重視信息保護的等級,對金融信息系統中信息重點保護,對重要信息實施強制保護和強制性認證,以確保金融業務信息的安全。也要不斷的加強信息管理人才與安全隊伍的建設,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各種會議、網站、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加大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宣傳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識,尤其是加強企業內部人員的信息安全知識培訓與教育,提高員工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
3結語
隨著金融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金融信息系統的規模逐步擴大,金融信息資產的數量急劇增加,對網絡與信息系統實施安全保護已勢在必行。目前互聯網的應用還缺乏一定的安全措施,這樣就嚴重的影響和限制了金融系統通過網絡向外界提供服務的質量和種類。因此,各個金融信息系統都必須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構建一個安全的合理的金融信息系統。
參考文獻:
[1]盧新德.構建信息安全保障新體系:全球信息戰的新形勢與我國的信息安全戰略[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李改成.金融信息安全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方德英,黃飛鳴.金融業信息化戰略——理論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4.
2月7日~11日在舊金山舉辦的2010 ISSCC,以“感知未來”為主題,向觀眾展示了集成電路的前沿進展、未來的技術方向以及“后CMOS時代”硅半導體技術的替代者。
集成電路發展的見證者
時至今日,由IEEE(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舉辦的ISSCC已經走過了57個年頭。集成電路歷史上一些里程碑式的創新大都會在ISSCC上首次公布:從1962年仙童公司的TTL(晶體管-晶體管邏輯)電路開辟了數字電路的集成時代,到1968年泰克公司的集成放大器將模擬電路帶入集成時代,再到1974年英特爾公司的8位處理器開啟了計算普及之門;更不用說多核、高性能CPU、低功耗技術、視頻處理器、可編程DSP(數字信號處理器)、WiFi、藍牙、CCD圖像傳感器等人們耳熟能詳的信息技術。
本次會議設有10個議題:低功耗數字技術、高性能數字技術、存儲器、模擬、射頻、數據轉換器、無線、有線、圖像/顯示/微電子機械系統/醫療和技術方向。
根據ISSCC公布的論文統計,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企業和高校等研究機構共向大會提交了638篇論文,其中有210篇被大會錄用。這兩個數字分別略高于2009年的582篇和203篇,稍低于2008年的656篇和237篇。從地域上看,北美和歐洲的論文數在國際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2008年也處于谷底,分別為78篇和52篇,而今年則達到86篇和59篇。從機構分布上看,在會議上達到或超過4篇的共有15家,其中英特爾以13篇位居其首,而產業界和學術界分別以51%和49%的比例在論文數量上平分秋色。
從注冊觀眾上,今年的觀眾數量較2009年提高了一成。集成電路產業歷來是整個IT產業的風向標,此次會議在論文和觀眾數量上都有所回升,這對于整個IT產業是個好消息。
我國內地是在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分別由新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科院半導體所和清華大學實現了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在ISSCC上論文的零突破。
高性能處理器龍爭虎斗
高性能處理器依舊是ISSCC的熱門之一,英特爾與AMD、IBM與Sun這兩對“冤家對手”,各自在會議上亮出自家的“鎮山之寶”。
32nm處理器成為英特爾與AMD比武的擂臺。英特爾在其《Westmere:32nm IA處理器家族》的論文中,披露了32nm 處理器Westmere系列的技術細節。Westmere在性能上從45nm處理器Nehalem的4內核/8線程提升到6內核/12線程,L3 緩存從8MB提升到12MB,晶體管數量則從7.31億個增加到11.7億個。得益于32nm制程技術,6個內核的Westmere的芯片面積(240mm2)甚至略小于4個內核的Nehalem(262mm2)。Westmere還在電源輸入端引入了反諧振電路和LC濾波器,以降低電源噪聲對QPI總線和DDR時鐘的干擾。
AMD沒有出現在ISSCC統計的論文達到或超過4篇的統計名單中,它在《32nm SOI CMOS下實現的x86-64內核》的論文中介紹了未來AMD 32nm處理器內核的一些特征:采用SOI技術,主頻超過3GHz,單個內核的功耗控制在2.5W~25W之間。
在RISC處理器上,IBM了性能較之上代產品POWER 6有近5倍提升的處理器POWER 7,這種計算性能的大幅提升,在當今處理器的更新換代中還是罕見的。POWER 7擁有8個內核,每個內核含4個線程。POWER 7采用45nm SOI工藝,它將原有外置的L3緩存集成到芯片上,每個內核擁有4MB的L3緩存,整個芯片的L3緩存高達32MB,芯片面積為467mm2。
被Oracle納入旗下的Sun在會上介紹了UltraSPARC家族的下一代產品的技術特征:采用40nm制程、16內核、128線程。這一信息的披露給UltraSPARC的用戶帶來些許的安慰,但Sun能否將其付諸實施,那還要Oracle說了算。
英特爾還在會上介紹了采用SoC(片上系統)技術的48內核處理器Message passing。這款被稱之為“SCC”(單芯片云計算)的處理器,除了在數據吞吐方面獨具匠心外,其工作頻率和電壓分別設有28檔和8檔,可以分別獨立調節,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綜觀高端處理器設計,各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而各家共同關注的依舊是在降低功耗的同時通過增加內核數量來提升整體性能。
低功耗處理器跨越1GHz門檻
與高端處理器將對性能的追求放在首位不同,降低功耗成為低功耗處理器的第一訴求。如今,伴隨著智能手機、消費電子產品以及其他嵌入式應用的發展,性能的提升已經成為低功耗處理器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未來智能手機的需求為例,它要求具有主頻到達GHz量級,高達100Mbps的數據傳輸率,而且智能手機的總功耗應該限制在1W水平上。通常,功耗和計算性能如同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于是,一些創新的技術被引入低功耗處理器的設計之中。
英特爾在本次ISSCC上介紹了一種采用45nm工藝的自適應處理器原型。這種處理器內核應用錯誤診斷和錯誤恢復電路,實現了降低電壓和提高主頻兩個目的,該處理器在0.8伏這個超低的、接近門限電壓的工作電壓下,性能提高了22%。與此同時,該芯片1.3GHz的主頻也使得低功耗處理器的主頻突破了1GHz的門檻。
英國ARM公司介紹了Razor技術,Razor具有時序錯誤探測、錯誤恢復和電壓-頻率調節功能。采用這一技術的65nm ARM ISA處理器,工作在1GHz主頻和1.1伏時,可在功耗降低52%的同時保持性能不變。
關鍵詞:封山育林,對象,目標,措施
封山育林是根據植被群落是的自然演替理論,通過人為禁止植被的繼續破壞,針對森林植被的恢復狀況,采取適宜的人為促進或改進措施,恢復和提高現有植被的生態功能。為提高豫北石質山區封山育林成效,迅速擴大森林資源和提高森林覆蓋率,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封山育林技術措施,得到迅速成林,高質高產的目的,現根據我們多年來的分析,對安陽縣西部山區封山育林應該采取的技術措施提出一些見解:
1、封山育林的理論基礎
安陽縣西部屬太行山淺山區丘陵區,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屬山地、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山地土層厚薄不均,多為陽坡薄,陰坡厚,土壤為褐土。區內年平均氣溫為13℃,一月份最冷,極端最低氣溫-21.7℃,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26.9℃,極端最高氣溫42.9℃。平均日照時數為2526小時,日照率57%,無霜期一般為20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606.1毫米,但年際變化甚大,最多年份達1182.2毫米,最少年份僅271.9毫米,充足的光照和豐富的熱量有利于多種林木生長,但因降水集中致使山區水土流失嚴重,旱澇災害頻繁,冰雹、霜凍、大風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區內植被覆蓋度低,原始植被均已遭破壞,現多為次生植被,草本主要有白草、黃背草、地柏、羊胡子草、篙類等;灌木有酸棗、黃荊、山皂莢及人工紫惠槐等,喬木植物主要有側柏、臭椿、刺槐、苦楝等,有少量油松、黃連木片林。
區內均有穩定的森林群落,小南海水庫周圍多為側柏林地、油松林地及黃連木疏林地,漳河沿岸則多為黃連木疏林地,并多為純木。其余的廣量分布灌木林地,陽坡為黃荊,陰坡為山皂莢,均以片林形式出現。
2、封山育林對象
封山育林對象主要是急需封育的次生林和次生林受嚴重破壞形成的殘林跡地;生有稀疏喬木和幼樹的灌木叢;有防護意義的疏林地。具體種類有①林地內存有30%的灌木叢并有每畝4株以上的母樹,或有足夠數量的萌芽,萌蘗能力的伐根以及殘留幼苗、幼樹較多的地段②附近種源豐富,已有足夠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樹的區域③水庫周圍、河流流域內具有一定天然更新能力的疏林灌叢。
3、封育目標
根據石質山區植物群落的演替規律,依照中低海拔地區的特點,確定以側柏、刺槐、火炬混交林為封育目標,對條件較好的地段則可以以山桃、山杏等培育特色經濟林為目標。
4、封育措施
補植補造:在封育區域內,土厚緩坡地段,補植側柏、火炬;在溝堰、荒坪點種山桃、山杏。
嫁接措施:可對酸棗嫁接大棗,山皂莢嫁接皂莢等。免費論文參考網。
地產林改造:對經過封育后長期不能成林或目的樹種少的地段要進行改造,可進行平茬復壯,如對山皂莢、黃荊等進行平茬復壯,以增加萌蘗能力。
采取飛、點結合營林模式,對地勢險要地段要進行飛機播種造林,較為平緩地段則以山桃、臭椿為主,以早日實現封育目的。免費論文參考網。
封育管護措施:對林農交錯區進行人工禁封,主要以栽植水泥樁鐵絲網為主,目的在于禁止人畜上山。在主要路口建立封山育林碑牌,涂寫明顯封山育林標語。對主要封育區域要按照每600畝左右一個專職護林員標準設置護林人員,并進行責任承包,工資從地方護林經費中解決。
做好護林工作要結合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部門加以重點看護,嚴防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發生。免費論文參考網。加大對毀林案件的查處力度,要對封育區內發生的毀林案件及時查處,公開處理。
5、幾點建議
封山育林是林業科學的一個術語,絕非意味著粗放經營,不能同護林防火混同起來,封山是手段,育林才是目的。
封山育林是一項恢復和擴大森林資源的重要措施,要將其作為一項林業生產指標層層落實。
封什么樣的對象,育又采取什么措施,這樣的規劃設計和技術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各級林業規劃設計和科研部門,應盡快落實方案。觸及封山育林利害關系的主要是割灌與放牧。為了搞好封山育林,必須采取實際步驟,解決林區居民的實際問題,不能再“活封、死封”上搞表面調和。對燒柴問題,要從能源上找出路,林區要盡量利用主伐和間伐剩余物,非林區則要營造薪炭林,對放牧問題,應規定合適的牧場,不盲目發展畜牧業。
要特別強調發展林區的商品經濟,把封山育林獲得的林下經濟植物、野生動物和菌類等合理利用起來,增加群眾收入,才能根本解決林業上采伐育培育的關系問題,保證封山育林的成果。
【關鍵字】無張力疝修補;腹股溝斜疝;局麻
【中圖分類號】R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549-02
在進行腹股溝斜疝的時候,通常都是進行無張力疝修補治療的。此病的高發人群是老年人,由于患者常常合并有內科疾病如:心血管疾患、糖尿病等,有時合并有腰椎及其椎間盤疾患,因此手術風險、麻醉風險都比較高,所以多數都是進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部分病人也適合局部麻醉手術。本次研究將選取我院在2007年2月到2012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72例腹股溝斜疝患者,對其在局麻下進行無張力疝修補治療以后,取得了不錯效果,具體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次研究的72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例。對照組:男性有23例,女性有13例,年齡在37到79歲之間,17例Ⅱ型,5例Ⅲ型,14例Ⅳ型;觀察組:男性有26例,女性有10例,年齡在39到81歲之間,18例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本次研究排除了有嚴重心肺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疝分型上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方法:兩組患者在手術前都常規的禁水禁食。對照組進行硬模外麻醉,使用利多卡因(0.75%)阻滯麻醉。觀察組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在麻醉前給予患者50到75mg的哌替啶,給予利多卡因(0.5%)局部麻醉,在髂前的上棘內側做麻醉切口線,進針到腹橫肌、腹斜肌間,將5ml的藥物注入到髂腹股溝、髂腹下神經,同時注入5ml的局麻藥[1]。
手術方法:兩組患者都常規的在腹股溝斜處切口,依次的切到腹膜外斜肌腱膜,在打開外環口、腱膜以后,將精索提起,在腹膜外脂肪位置,逆行的游離疝囊,在游離以后分離疝囊頸部的腹膜外處,然使用普理靈雙層補片無張力疝修補,在腹膜外的間隙出置入補片后葉,適當的修剪前葉以后,將其放置在精索的后方,使用尼龍線(單股)固定前葉,縫合補片,重新建立內環口[2],最后止血并縫合。在術后結束以后,給予患者一次抗生素,觀察化妝呢陰囊腫脹、切口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手術的時間,以及術后恢復飲食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后一年內的復發率。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72例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使用t來檢驗計量資料,使用卡方來檢驗計數資料;當P>0.05時,則沒有統計學意義,如果P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方面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住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方面,觀察組明顯的短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兩組均沒有復發患者,對照組有24例出現了麻醉副反應,觀察組有4例出現了麻醉副反應,詳情見表2。
3 討論
腹股溝斜疝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是因為腹股溝管的后壁薄弱、缺損而引起的,主要是進行手術修補治療的。現在手術技術不斷進步,麻醉、手術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在進行疝修補的時候,通常都是硬膜外+腰麻、全身麻醉下手術,但是局部麻醉在手術中的應用也取得了很好效果[3]。和硬膜外+腰麻麻醉相比,局部麻醉的創傷比較小,醫療費用低,對于下肢、下腹的交感神經沒有阻滯的作用,而且也不會對患者的腸道功能、血流動力學造成過大影響,從而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出現血流動力變化問題,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局部麻醉特別適用于老年患者,而且還可以縮短手術時間,不會影響到麻醉的起效時間,同時還可以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隊長組,而且觀察組術后的恢復飲食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由于硬膜外麻醉會影響到患者的腸道功能,因此一些患者在恢復腸道功能以后才可以進食,但是局部麻醉不會對患者胃腸道產生干擾,在手術結束以后不需要禁食,通常在患者的麻醉不良反應消失以后就可以正常飲食,這對易合并低血糖患者是有一定優勢的[4]。兩組患者在術后麻醉毒副反應方面是有明顯差異,因為進行硬膜外麻醉會對患者的排尿功能、腸道功能造成營養,尤其是男性患者,常常會出現尿潴留,這就會增加術后風險。通常進行無張力疝修補手術的時候都是進行硬膜外+腰麻麻醉,但是會因此而影響到患者的胃腸、泌尿等功能,而局部麻醉不會影響到手術效果,會減低麻醉、手術創傷,在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后恢復飲食時間方面也要明顯短于硬膜外麻醉,因此推薦在手術時進行局部麻醉,其安全可行,讓患者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 占正龍;袁功佳局部神經阻滯麻醉下腹膜前腹股溝無張力疝修補術85例臨床分析[期刊論文]-中國醫學創新2011,13(05):184-186
[2] 李榮霖;陳杰;劉素君局麻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嵌頓疝20例體會[期刊論文]-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0,17(02):154-158
關鍵詞:熱備,集群,容錯,數據同步,心跳機制,高可用性
0.概述
容錯熱備份系統就是指由至少一臺主機,一臺備機組成的一個集群,當在主機上運行的應用程序或者控制系統由于外界各種未知的干擾,而出現了停止,數據損壞或者丟失的情況下,集群會自動將主機上運行的應用程序或者控制系統切換到備機上繼續運行,并且保證網絡ip地址也隨之進行切換,保證數據同步,使數據不丟失,不損壞。論文參考網。
本文主要研究了容錯熱備份系統的切換可靠性,方案的可用性以及監控過程中的心跳機制和切換當中的數據同步。分別驗證了“N對1”和“N加1”的熱備份方案。
1.容錯熱備份系統的原理介紹
Veritas ClusterServer(VCS),是一種高可用性集群軟件,主要用在雙機熱備,容錯系統中,保護數據,保持不間斷服務。本文即采用Symantec公司的VCS軟件達到對應用程序中進程的監控和切換。VCS使用的心跳協議是低延遲傳輸協議(LLT, Low LatencyTransport),LLT協議比IP協議更快并且可靠, LLT協議上方為組成員和廣播協議(GAB, Group MembershipService Broadcast),由其發送廣播。GAB為多點對多點的傳輸協議,有信息傳輸的安全保障功能, GAB驅動LLT,為整個集群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傳輸。高可用進程(High availability Daemon, HAD)是VCS的主要進程,在GAB上層注冊,用以監控管理集群中物理機器的狀態。在以上這些協議以及進程之上,VCS中,是最上層提供管理資源的邏輯的多縣城進程。針對每個資源類型,都有相應的,監視對應類型的資源。原理構架如圖一所示:
圖一 VCS原理構架
2.容錯熱備份系統的方案對比
本文采取的容錯熱備份方案有以下兩種:N對1熱備份方案和N加1熱備份方案。論文參考網。論文參考網。
2.1 N對1熱備份方案
N對1的熱備份方案主要采用的是非對稱的故障切換模式,提供了一個專用的備份服務器,整個集群中的N臺主機對應一個備機,當任何一臺主機發生故障時,集群會將該主機的應用程序切換到這一臺備機上,由于提供了專用備機,沒有在同一臺計算機上運行多個應用程序而互不兼容的風險。
2.2 N加1熱備份方案
N加1熱備份方案主要采用的是對稱故障切換模式,該方案下,不需要專門的冗余服務器,集群中的一臺額外服務器只是用作備份容量,集群中的某臺主服務器出現故障時,可以通過之前的配置,切換到集群中任意一臺機器上,任何服務器可以為其它服務器提供冗余。
3.容錯熱備份系統的實現及驗證結論
本文的實驗環境采用3臺Linux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作為容錯熱備份系統的物理節點,掛接磁盤,分別用來驗證N對1和N加1方案的可行性。
本文論證了三種情況:1.殺死主機上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的進程(即可認為是應用程序出現問題的情況);2.主機與公網斷網的情況;3.主機意外宕機的情況。以上三種情況下,該容錯熱備份系統均能成功檢測并且平滑切換,保證了數據同步,數據信息無損失。
通過對容錯熱備份系統的深入研究,以及多種不同熱備份方案的比較,得出以下結論:本文采用的容錯熱備份系統,適用性廣泛,對于各種不同的領域,均可達到網絡信息與服務高可靠性的持續運行,并且保證數據的同步。
【參考資料】
[1]張艷,李舟軍,何德全.災難備份和恢復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5,(02).
[2]劉迎風,祁明.容災技術及其應用[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2,(06).
[3]劉衛平.網絡存儲中的數據容錯與容災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 2006.
[4]于雪松,王孝良,張雪源.具有雙機熱備功能智能電網數據采集系統[J].東北電力技術2010,(01).
[5]王麗華.計算機容錯系統的體系結構與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
[6]李海山.面向恢復的容錯計算機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7]何曉琴,胡勇,常有渠.一種低成本的數據庫熱備份方法[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4).
[8]陳筠,桑楠,熊光澤. 一種容錯實時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研究與實現[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05).
[9]毛睿.“雙機容錯”在我院信息系統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35).
關鍵詞:以太網通道技術,線路熱備,CACTI監控平臺,自動短信告警
0 引 言
三網融合的提出以及日益發展,對廣電網絡提出了新的挑戰,廣播電視節目的傳統傳輸方式已經不能夠承載飛速發展的數字電視、互動電視、高清電視和其他寬帶數據需要。目前綜合傳輸業務越來越和IP方式融合。那么建設一個可靠的、高帶寬的數據通信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也是推動將來業務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各地的廣電網絡公司在數據通信網方面的運維技術、經驗目前還很欠缺,面臨起步晚,建設規模小,網絡設備不統一,專業網絡運維人員少,用戶數量少等系列問題。這些都是阻滯廣電發展綜合業務的不利因素。怎樣依據自身網絡現狀,采用合適的技術來提供不間斷的數據網絡服務,逐步夯實基礎,積累經驗,為廣電的發展奠定基礎,才是正確而務實的技術運維思路。
以太網通道技術,是一種最基本的交換機間互聯技術,不管是最底端的還是高端的設備,都支持這種技術。依靠這種協議做成的線路熱備,與設備無關,只要我們具有不同路由的光纖線路,就可以實現熱備。
1以太網通道技術和鏈路備份
1.1鏈路備份的方法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以太網鏈路備份提供了多種選擇,例如采用二層網絡的生成樹協議STP,或者快速生成樹協議RSTP,還有多協議生成樹協議MSTP 等。都能達到鏈路備份以至于負載均衡。或者H3C等廠商開發的快速環網保護協議RRPP。
但是,對于以太城域網來說,運營中都是逐步建設的,也就是說不同時期投入的設備可能不同,那么其性能也可能不一樣,這樣的網絡設備不可能使用STP協議或者某廠商的鏈路保護協議了。
1.2為什么要使用以太網通道?
長久以來,不管是網絡上還是實際使用中,以太網通道技術基本上都被用來作為一種擴展帶寬的方法來使用。2、4、8個fastethernet端口捆綁在一起構成雙向400M 800M 1.6G的交換機間鏈路。即使千兆以至萬兆的鏈路都可以這樣來做。
網絡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次性建設成雙星型或者設備熱備型的網絡是不現實的。可能我們只能有一個核心設備,外部星型分布接入層設備,組成一個單星型網絡。這樣的網絡類型是脆弱的,特別是鏈路的突發中斷對網絡的運營造成很大的影響;某天突然想到:何不用以太網通道來做線路熱備呢?只要我們具有兩個不同路由的光纖線路,就可以完美實現線路熱備。還附帶著能增加網絡帶寬,這樣的好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以太網通道技術在不增加設備的情況下就能完美的實現線路的熱備,是一種性價比最好的熱備方式了。
1.3怎么構成以太網通道
以太網通道技術(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換機到交換機、交換機到路由器之間提供冗余的、高速的連接方式,也就是說將兩個設備間多條快速以太網(FE)或G位以太網(GE)物理鏈路捆綁在一起組成一條設備間邏輯鏈路,從而達到增加帶寬,提供冗余的目的。目前也支持10G鏈路的聚合使用。
構成以太網通道的端口必須配置成相同的特性,如雙工模式、速度;同為FE或GE端口;本征Vlan、Vlan范圍;Trunk封裝類型、狀態等。
當以太網通道中某一條鏈路中斷時,Etherchannel中其它鏈路照常工作。博士論文,CACTI監控平臺。而流量也會及時轉移到通著的線路上來,這中間可能會產生瞬時的中斷、丟包,但是其時間間隔很短,可能只有幾十毫秒到1秒鐘之內,完全在容許的范圍內,而且Ping測試中不會出現丟包現象,那么用戶在實際體驗中根本感覺不到變化。博士論文,CACTI監控平臺。
還有一些擴展特性,在網絡流量做詳細調整時可能使用到。以太網通道在作數據轉發時,通過接口配置命令 Pagp port-priority 改變優先級設定哪條物理鏈路主用,哪條備用,一旦主用物理鏈路上產生阻塞,備用鏈路立即啟用。
以太網通道在作數據轉發時,是基于數據包的源或目的IP或者MAC地址隨機選擇Etherchannel中的一條物理鏈路進行數據轉發的。我們可以通過全局配置命令Port-channel load-balance選擇是根據源IP或者MAC地址還是根據目的IP或者MAC地址進行數據轉發來實現負載平衡。
實際網絡中骨干上使用Trunk模式也就是帶vlan標記的通道模式,這對開展各種業務大有裨益。
1.4實驗的驗證過程
下面的測試實驗主要是檢驗二層Trunk鏈路的熱備倒換時網絡會不會發生中斷以及中斷的時間等參數,用兩臺思科3560交換機,兩太PC機,組成下圖的結構。
圖1 拓撲圖
交換機1和交換機2的47-48端口配置成Ethernet channel。用兩條網線連接起來,交換機1的端口1接服務器,交換機2的端口1下接一臺PC機。服務器啟用FTP軟件,PC機上下載大型文件來測試。下面是交換機配置(兩臺配置一樣):
interface Port-channel1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1
switchport mode access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7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
channel-group 1 mode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8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
channel-group 1 mode on
從PC機連續Ping服務器, 同時在PC機上下載FTP服務器上的大型文件。斷開端口47的網線,觀察2分鐘時間,ping未出現斷開,下載依然。然后恢復47號端口的連線,等待47號端口從橙色變為綠色表示恢復連接完成。也未出現ping丟包的現象,下載依舊進行著。從而可以得出結論,用以太網通道技術來實現線路的熱備是完全可行的。博士論文,CACTI監控平臺。博士論文,CACTI監控平臺。其網絡的連通性效果也是能達到實際運營要求的。博士論文,CACTI監控平臺。
2 線路中斷的自動報警和發送郵件
有了能幫助我們實現線路熱備的技術條件,再結合開源軟件搭建的CACTI網絡監控平臺來實現自動監控、自動報警。博士論文,CACTI監控平臺。
我們的骨干設備是思科公司的,所以我們開發了Cacti相關的模版Cisco interface status來實現線路的自動監控。其作用就是能監控Cisco設備的端口狀態,當端口UP時其值為1,而當線路斷開,端口DOWN時,其值為2。我們設定一個最高閾值High Threshold為1,當閾值超過這個最高值時,系統認為不正常,將發出警告。我們將CACTI系統的告警郵箱設置為自己的手機郵箱,依據移動運營商的手機郵箱功能,我們就能很方便的用手機接收告警信息了。
我們有東向、西向兩條不同路由的光纜到達某個機房。
在數據源data sources里面,修改name項目,就能在發送的email告警里明確顯示線路路由信息。
圖2 數據源修改
一旦某個路由的光纜中斷,閾值頁面將顯示告警信息:
圖3 告警頁面
同時CACTI系統將發出告警Email,其內容如下:
主題:Test3560-1 - 西區分機房西向環1-2# - Fa0/47 [int_status] went above threshold of 1 with 2
內容:請注意
Host: Test3560-1 (192.168.1.200)
1表示線路正常,2表示線路斷
Message: Test3560-1 - 西區分機房西向環1-2# - Fa0/47[int_status] went above threshold of 1 with 2
據此,我們就能明確知道那條路由的線路發生中斷了。這樣不管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只要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我們就能及時知道故障,并及時通知運維人員搶修線路。當線路恢復后,同樣我們能接受到一封恢復郵件:
主題:Test3560-1 - 西區分機房西向環1-2# - Fa0/47 [int_status] restored to normal threshold with value 1
內容:請注意
Host: Test3560-1 (192.168.1.200)
1表示線路正常,2表示線路斷
Message: Test3560-1 - 西區分機房西向環1-2# - Fa0/47[int_status] restored to normal threshold with value 1
據此,我們完美實現了利用以太網通道技術結合CACTI模板來實現線路熱備、中斷報警,搶修完成通告的自動化網絡監控運維。
關鍵詞:高校產學研;信息管理;信息平臺
中圖分類號:T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1-0083-03
一、研發產學研信息平臺的功能需求
1.產學研信息平臺的系統操作流程
在辦公自動化應用以前,高校產學研信息管理部門(科技與產業處)對產學研信息的管理多數通過手工記載的操作方式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樣的工作效率比較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較容易出錯,成本代價比較高,產學研成果信息若丟失,很難再恢復。手工操作的方式,對于信息的查詢,難以及時有效地給各院系教師提供所需要的產學研信息。產學研信息的通過校報等印刷物進行傳播,既不生動,也不及時。手工操作的流程如圖1所示,對手工流程進行優化后,產學研信息平臺需要實現的功能流程如圖2所示。
2.產學研信息平臺的系統實現目標
產學研信息平臺是一個獨立的系統,能夠對產學研信息進行檢索、存儲、更新和注銷,提高產學研管理工作者對產學研信息管理時的工作效率。
產學研信息平臺采用B/S結構,結合My Eclipse工具進行開發。開發使用的語言是JAVA,使用的數據庫是SqlServer2005,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普通用戶登錄系統能夠修改登錄密碼和用戶的基本信息、、修改論文、發表出版物、修改出版物、修改項目、發表項目、申請專利、修改專利、下載打印相關的產學研信息資料。
管理員登錄系統能夠修改登錄密碼、管理產學研用戶信息(增加用戶信息、查找用戶信息、修改用戶信息)、管理論文信息(修改論文信息、查詢論文信息)、管理項目信息(修改項目信息、查詢項目信息)、管理出版物信息(修改出版物信息、查詢出版物信息)、管理專利信息(修改專利信息、查詢專利信息)、進行數據備份管理、下載打印相關的產學研信息資料。
產學研信息平臺面向對產學研活動有興趣以及從事產學研相關工作的所有人員開放,在業務方面實現與產學研管理部門數據的共享,取代了產學研信息管理在手工管理時代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實現信息的共享。
產學研信息平臺能夠及時收集最新的產學研項目、產學研成果和學術活動等業務數據,并在大量的數據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工作。在市級產學研信息管理部門的支持下,系統的運行會趨于規范化。
產學研信息平臺是標準的產學研信息管理系統,產學研信息平臺具備的功能是現實產學研信息管理的虛擬體現,是一個產學研信息自動化管理的平臺,能夠節約信息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業務處理,實現產學研信息平臺真正的價值。
3.產學研信息平臺的系統角色說明
產學研信息平臺的主要角色分為普通用戶和管理員,他們有不同的權限和功能,通過登錄頁面進入用戶對應的操作子系統,進一步對產學研信息進行操作。
普通用戶登錄系統能夠修改登錄密碼和用戶的基本信息、、修改論文、發表出版物、修改出版物、申請專利、修改專利、下載打印相關的產學研信息資料。
管理員登錄系統能夠修改登錄密碼、管理用戶信息(增加用戶信息、查找用戶信息、修改用戶信息)、管理論文信息(修改論文信息、查詢論文信息)、管理出版物信息(修改出版物信息、查詢出版物信息)、管理專利信息(修改專利信息、查詢專利信息)、數據備份管理、下載打印相關的產學研信息資料。
4.產學研信息平臺的系統功能說明
產學研信息平臺對產學研信息進行與管理,實現產學研工作者與產學研成果的動態交互,具體包括以下功能:產學研用戶信息的操作、產學研信息的操作(論文信息、出版物信息、專利信息)、產學研信息備份的操作。
用戶可以在產學研信息網站上看到的產學研信息,通過各個功能模塊的鏈接來瀏覽產學研成果的相關信息。
(1)用戶修改密碼
平臺提供了各種信息操作的鏈接,用戶可以通過點擊賬戶安全管理的“修改登錄密碼”,修改用戶的登錄密碼。
(2)用戶修改個人信息
用戶通過點擊個人信息管理的“修改個人信息”,修改除了登錄密碼以外的用戶基本信息。
(3)用戶管理論文信息
用戶通過點擊論文信息管理的“論文信息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用戶的論文信息。用戶點擊論文信息管理的“增加論文信息”,上傳論文信息。
(4)用戶管理出版物信息
用戶通過點擊出版物管理的“出版物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用戶的出版物信息。用戶點擊出版物管理的“增加出版物”,上傳出版物信息。
(5)用戶管理項目信息
用戶通過點擊項目信息管理的“項目信息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用戶的項目信息。用戶點擊項目信息管理的“增加項目信息”,上傳項目信息。
(6)用戶管理專利申請
用戶通過點擊專利申請管理的“專利申請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用戶的專利信息。用戶點擊專利申請管理的“增加專利申請”,上傳專利申請信息。
(7)用戶退出系統
用戶通過點擊退出登錄狀態的“退出登錄狀態”,用戶退出產學研信息平臺。
管理員通過產學研信息平臺,對產學研信息和普通的產學研用戶信息進行操作。管理員登錄產學研信息平臺對產學研信息進行管理。
(1)系統用戶管理
管理員點擊系統用戶管理的“系統用戶管理”,添加系統管理人員,點擊系統用戶的“修改登錄密碼”,修改用戶的登錄密碼。
(2)產學研用戶管理
管理員點擊產學研用戶管理的“產學研用戶管理”,對產學研用戶信息進行修改、刪除、打印;管理員點擊產學研用戶管理的“增加產學研用戶”,增加普通的產學研用戶;管理員點擊產學研用戶管理的“查找產學研用戶”,通過用戶號對產學研用戶進行檢索。
(3)論文信息管理
管理員通過點擊論文信息管理的“論文信息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相關的論文信息。管理員點擊論文信息管理的“論文信息查詢”,通過論文名稱查詢上傳的論文信息。
(4)出版物信息管理
管理員通過點擊出版物管理的“出版物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相關的出版物信息。管理員點擊出版物管理的“出版物查詢”,通過出版物名稱查詢出版物信息。
(5)項目信息管理
管理員通過點擊項目信息管理的“項目信息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相關的項目信息。管理員點擊項目信息管理的“項目信息查詢”,通過項目名稱查詢項目信息。
(6)專利申請管理
管理員通過點擊專利申請管理的“專利申請管理”,修改、刪除以及下載相關的專利信息。管理員點擊專利申請管理的“專利申請查詢”,通過專利名稱查詢專利申請信息。
(7)數據備份管理
管理員通過點擊數據備份管理的“數據備份管理”,對所使用的信息進行備份。
(8)退出登錄
管理員通過點擊退出登錄狀態的“退出登錄”,管理員退出產學研信息平臺。
二、產學研信息平臺的數據需求
數據的需求分析在產學研信息平臺的設計與實現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數據的需求分析是對產學研信息平臺實現時所需要的對象、對象的屬性以及屬性的變量進行分析。
產學研信息平臺實現登錄功能,需要產學研用戶的信息以及管理員的信息。產學研用戶根據用戶號以及密碼進行登錄。管理員根據管理員的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為保證產學研用戶和管理員對象的完整性,產學研用戶的基本屬性包括用戶編號、用戶工號、用戶姓名、用戶性別、用戶身份證、用戶電話號碼、用戶地址、用戶密碼、用戶專業、用戶注冊時間。管理員的基本屬性包括管理員編號、管理員名、管理員密碼、創建時間、狀態、、登錄次數、權限。用戶登錄產學研信息平臺對產學研信息進行相應的操作。
產學研信息平臺對項目信息進行管理,根據項目的名稱進行操作,項目在系統中作為一個對象必須具備以下屬性:項目編號、項目信息名稱、項目簡介、項目經費、項目工作量、用戶工號。
產學研信息平臺對專利信息進行管理,根據專利的名稱進行操作,專利在系統中作為一個對象必須具備以下屬性:專利編號、專利信息名稱、專利簡介、申請理由、申請人、用戶工號。
產學研信息平臺對出版物信息進行管理,根據出版物的名稱進行操作,出版物在系統中作為一個對象必須具備以下屬性:出版物編號、出版物標題、出版物簡介、作者信息、出版時間、產學研分類、出版物來源、用戶工號。
產學研信息平臺對論文信息進行管理,根據論文的名稱進行操作,論文在系統中作為一個對象必須具備以下屬性:論文編號、論文標題、論文簡介、發表刊物、發表時間、產學研類型、論文成果來源、用戶工號。
產學研信息平臺數據處理流程如圖3所示:
三、產學研信息平臺的技術可行性
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分析是系統研發采用的現有技術能否完成產學研信息平臺的研發,軟件和硬件的配置能否滿足開發的具體需求分析,高校產學研信息平臺的研發采用JAVA開發語言,調試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利用JAVA語言開發的平臺界面友好,比較簡潔,計算機的配置完善,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系統采用SqlServer2005數據庫,這種數據庫普遍性很高,能夠實現數據的處理。產學研信息平臺采用了B/S模式,B/S模式軟件比較完善,軟件的開發平臺是成熟可行的,它的運行速度快,容量比較大,可靠性能比較高,價格也比較實惠,能滿足系統的研發需求。
四、結束語
隨著高校產學研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級產學研投資的日益增長、產學研管理信息的數量不斷增加,高校產學研管理部門(科技與產業處)對產學研信息進行管理的難度逐漸增大。高校產學研信息平臺將以校內產學研人員作為服務對象,針對產學研過程中的項目申報、專利登記、、論著出版等產學研管理問題,建立產學研信息管理及平臺,以滿足本校產學研管理人員及科技工作者對產學研信息管理及產學研信息的需求。
高校產學研信息平臺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產學研信息的管理,實現科技文檔存儲、產學研信息管理、科技成果等功能,并提供更新和搜索產學研信息的管理平臺,可以有效提高產學研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產學研信息平臺能夠上傳和下載產學研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化,實現信息傳播的通暢性,滿足產學研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平臺對產學研用戶的信息進行統一管理,提高了產學研信息應用的安全性。?筅
參考文獻:
[1]裴珊珊.基于B/S模式的實驗室管理系統[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16(8):20-31.
【關鍵詞】 計算機保密 泄密查證 圖文識別 文檔粉碎
近年來,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為加強對計算機的管理已頒布了許多政策和法規,但各級部門和各單位查證組織對計算機的泄密查證工作開展如何?現有的檢查取證工具的性能和功能是否能及時發現和排除泄密隱患?能否針對目前的工作模式提供更到位的解決方法?
對此,深入研究國家對計算機的管理政策,通過走訪各級保密管理人員收集需求,針對計算機保密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及現實情況,開發一套行之有效的計算機保密檢查取證工具,這無論對現在還是將來的泄密查證工作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
1 查證工作現狀分析
目前保密主管部門對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網進行定期保密檢查,網單位也會定期進行保密自查,各相關部門單位對計算機保密事宜都越來越重視。但在保密檢查過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難題:(1)工作效率低:需要工作人員手工逐臺檢查,效率極低。(2)無法將檢查“全面化”和“日常化”:隨著國家對信息安全的重視和網數量迅速增長,而保密主管部門人手有限,加上原來手工檢查工具效率低,限制了大范圍檢查和短周期檢查,無法做到“全面化”和“日常化”。(3)無法深度查證:手工檢查,只能對計算機做一些常規檢查,無法做到細粒化查證和深度審計。
2 保密檢查方案提出
本文設計了一種全面化、自動化的保密檢查方案。它基于物理隔離、圖文識別、外聯檢查、文檔檢查、移動存儲管理、系統安全檢查安全保密六元素,形成一套普遍適用的智能查證系統,能夠準確、全面、高效地檢查出計算機中不符合保密要求的違規行為,輔助保密主管部門和單位對計算機的檢查取證,切實提高了保密檢查的工作效率、準確性和計算機的保密安全度。
3 保密“六元素”
3.1 物理隔離
一般來說,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之間要實行物理隔離,即處理存儲、傳輸國家敏感信息和重要數據的設備和網絡不得與政務外網和網站以及互聯網相聯。因此,計算機,必須處于物理隔離狀態,嚴禁接入互聯網及公共信息網。
本系統工具能準確查出終端的隔離狀態,若違規接入外網,能深度挖掘出接入到互聯網及公共信息網的上網痕跡,以此嚴查非法操作者,堅持做到“信息不上網”。
3.2 圖文識別
圖文識別技術又稱OCR,利用各種識別算法分析圖像中包含的文字形態特征,判斷出文字的標準編碼,并按通用格式存儲在信息化設備中,實現檢索關鍵字與圖片內容的匹配查詢。圖文識別經過影像前處理、文字特征抽取、比對識別、字詞后識處理和人工校正,能夠快速準確搜索到圖片格式的資料,防止重要資料變相出網,大幅提升互聯網信息查詢能力。
3.3 外聯檢查
外聯檢查是對計算機物理通路(直接連接互聯網)和邏輯通路(通過連接互聯網)上互聯網的情況進行檢查。通過采用主動防御方式對使用modem撥號、無線網卡等手段違規進入互聯網的行為進行監控,能檢查服務器的地址、端口等信息,連同接互聯網的modem型號、拔號連接信息讀取出來,嚴防“一機兩用”。同時采用最新的數據恢復技術,能針對整個磁盤分區進行數據恢復并做深度檢查,把所有已刪除的上網信息恢復出來并且生成詳細的檢查報告,為保密查證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3.4 文檔檢查
文檔檢查可針對整個磁盤、某個分區、某個文件夾路徑下的文件按指定類型進行搜索和檢查,以查看磁盤數據中的密級文檔,查證該計算機是否違規處理文件。對于已經刪除的文件可利用數據恢復技術進行深度恢復并形成報告,供用戶查看在刪除的文件操作記錄中是否存在文件。
同時,提供“文檔粉碎”功能,在具有文檔密級權限的用戶在查看敏感文檔后,安全粉碎敏感文檔,且粉碎后的文檔任何恢復工具都不能進行恢復,防止文檔擴散,避免造成事件。
3.5 移動存儲管理
移動存儲管理對通用移動存儲設備從注冊、使用、銷毀整個生命周期提供完整的授權、控制和管理,控制可移動設備的非授權接入,檢查USB設備深層歷史使用痕跡,能徹底清理移動存儲設備且不具可恢復性,有效地保證移動存儲介質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可控性、安全性和可審計性。
3.6 系統安全檢查
系統安全檢查功能著重于主機系統的全面安全性檢查,包括賬號安全檢查、共享資源檢查、網絡端口檢查、屏幕保護檢查、多操作系統檢查、網絡應用軟件檢查。
(1)賬號安全檢查:檢查賬戶安全策略(強制密碼復雜度要求、密碼最小長度要求),檢查賬戶空密碼和弱口令;(2)共享資源檢查:檢查共享目錄及其用戶和權限;(3)網絡端口檢查: 檢查高風險網絡端口(如遠程桌面、文件共享、TELNET等)開啟情況;(4)屏幕保護檢查:檢查屏保是否開啟、屏保恢復密碼要求、屏保啟動空閑時間等;(5)多操作系統檢查:檢查系統是否安裝多個操作系統;(6)網絡應用軟件檢查:檢查網絡應用軟件安裝和使用痕跡。
4 結語
基于“保密六元素”,并有機地將上述功能很好地集成起來,能夠輔助保密單位將泄密檢查工作自動化、日常化,全面提升信息的檢查取證能力,能夠更準確、更快速地發現根源,從而更專業地服務于各級保密管理部門,切實做好計算機保密檢查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天洲,陳純,谷小妮編著.計算機安全策略[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房玉和,信息安全與信息法學[C].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孫羽菲.低質量文本圖像OCR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5年.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的加固,砌體結構的加固,鋼結構加固
混凝土結構加固篇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分為直接加固與間接加固兩類,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術。
一、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壓區加混凝土現澆層,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擴大截面面積,從而提高構件正截面抗彎,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剛度,起到加固補強的作用。
在適筋范圍內,混凝土彎變構件正截面承載力隨鋼筋面積和強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構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況下,增大主筋面積可有效地提高原構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在截面的受拉區加現澆混凝土圍套增加構件截面,通過新加部分和原構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構件承載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藝簡單、適應性強,并具有成熟的設計和施工經驗;適用于梁、板、柱、墻和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
2、置換混凝土加固法
該法的優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響建筑物的凈空,但同樣存在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的缺點;適用于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
3、有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
外包鋼加固是把型鋼或鋼板包在被加固構件的外邊,外包鋼加固鋼筋混凝土梁一般應采用濕式外包法,即采用環氧樹脂化灌漿等方法把型鋼與被加固構傭粘結成一整體,加固后的構件,由于受拉和受壓鋼截面面積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載力和截面剛度大幅度提高。
該法也稱濕式外包鋼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簡便、現場工作量較小,但用鋼量較大,且不宜在無防護的情況下用于600C以上高溫場所;適用于使用上不允許顯著增大原構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載能力的混凝土結構加固。
4、粘鋼加固法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外部粘鋼加固是在構件承載力不足區段(正截面受拉區、正截面受壓區或斜截面)表面粘貼鋼板,這樣可提高被加固構件的承載力,且施工方便。
該法施工快速、現場無濕作業或僅有抹灰等少量濕作業,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小,且加固后對原結構外觀和原有凈空無顯著影響,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膠粘工藝與操作水平;適用于承受靜力作用且處于正常濕度環境中的受彎或受拉構件的加固。
二、間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預應力加固法
(一)預應力水平拉桿固法
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由于預應力和新增外部荷載的共同作用,拉桿內產生軸向拉力,該力通過桿端錨固偏心地傳遞到構件上(當拉桿與梁板底面緊密貼合時,拉桿會與構件共同找曲,此時尚有一部分壓力直接傳遞給構件底面),在構件中產生偏心受壓作用,該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載產生的彎矩,減少了外荷載效應,從而提高了構件的抗彎能力。同時,由于拉桿傳給構件的壓力作用,構件裂縫發展得以緩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載力也隨之提高。論文大全。
(二)預應力下撐拉桿加固法
鋼筋混凝土構件采用預應力下撐式拉桿加固定后,形成一個由被加固構件和下撐式拉桿組成的復合超靜定結構體系,在外荷載和預應力共同作用下,拉桿中產生軸向力并通過與構件的結合點(下撐點和桿端錨固點)傳遞給被加固構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載,改變了原構件截面內力特征,從而提高了構件的承載能力
2、增加支承加固法
增設支點加固法是通過減少受彎構件的計算跨度,達到減少作用在被加固構件上的載載效應,提高結構承載水平的目的。該法簡單可靠,但易損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減小使用空間;適用于具體條件許可的混凝土結構加固。
三、與混凝土結構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術一般有:
1、托換技術
系托梁(或桁架)拆柱(或墻)、托梁接柱和托梁換柱等技術的概稱;屬于一種綜合性技術,由相關結構加固、上部結構頂升與復位以及廢棄構件拆除等技術組成;適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與傳統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時間短、費用低、對生活和生產影響小等優點,但對技術要求較高,需由熟練工人來完成,才能確保安全。
2、植筋技術
系一項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已廣泛應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鋼筋或鋼筋偏離設計位置的補救,構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補筋,上部結構擴跨、頂升對梁、柱的接長,房屋加層接柱和高層建筑增設剪力墻的植筋等。
3、裂縫修補技術
根據混凝土裂縫的起因、性狀和大小,采用不同封護方法進行修補,使結構因開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復的一種專門技術;適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類裂縫的處理,但對受力性裂縫,除修補外,尚應采用相應的加固措施。內部修補法。
4、碳化混凝土修復技術
系指通過恢復混凝土的堿性(鈍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鋼筋腐蝕得到遏制的技術。
四、砌體結構加固方法:
砌體結構的加固分為直接加固與間接加固兩類,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方法。
(一)適用于砌體結構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為:
1、鋼筋混凝土外加層加固法
該法屬于復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種。其優點是施工工藝簡單、適應性強,砌體加固后承載力有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設計和施工經驗;適用于柱、帶壁墻的加固;其缺點是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
2、鋼筋水泥砂漿外加層加固法
該法屬于復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種。其優點與鋼筋混凝土外加層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載力不如前者;適用于砌體墻的加固,有時也用于鋼筋混凝土外加層加固帶壁柱墻時兩側穿墻箍筋的封閉。
(二)適用于砌體結構的間接加固方法一般為:
1、無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
該法屬于傳統加固方法,其優點是施工簡便、現場工作量和濕作業少,受力較為可靠;適用于不允許增大原構件截面尺寸,卻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載力的砌體柱的加固;其缺點為加固費用較高,并需采用類似鋼結構的防護措施。論文大全。
2、預應力撐桿加固法
該法能較大幅度地提高砌體柱的承載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適用于加固處理高應力、高應變狀態的砌體結構的加固;其缺點是不能用于溫度在600C以上的環境中。
(三)砌體結構構造性加固與修補
1、增設圈梁加固
當圈梁設置不符合現行設計規范要求,或縱橫墻交接處咬搓有明顯缺陷,或房屋的整體性較差時,應增設圈梁進行加固
2、增設梁墊加固
當大梁下磚砌體被局部壓碎或大梁下墻體出現局部豎直裂縫時,應增設梁墊進行加固。
3、砌體局部拆砌
當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響承重及安全時,可將破裂墻體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漿強度一級用整磚填砌。論文大全。
4、砌體裂縫修補
在進行裂縫修補前,應根據砌體構件的受力狀態和裂縫的特征等因素,確定造成砌體裂縫的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裂縫修補或采用相應的加固措施。
參考書籍:
《結構可靠性鑒定與加固技術》 曹雙寅邱洪興 王恒華編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 金偉良編
《老化混凝土的斷面特征與損傷描述研究》 趙震洋老師博士學位論文
《鋼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過鎮海 時旭東編著
湘潭縣人民醫院骨一科,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脊柱創傷診斷及合理的治療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 70 例急性脊柱創傷患者,均采用本組患者均采用短節段椎弓根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后觀察回去情況(骨折的恢復、并發癥等癥狀)。結果 術后 70 例患者傷椎恢復效果良好,Cobb’s 角、前緣壓縮高度比較術前有明顯的改善。結論 在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手術方法,應依據患者的骨折類型、患者的傷勢等具體情況,采用合理的治療措施,這能使患者盡快恢復以提高其生存質量的關鍵。
[
關鍵詞 ] 脊柱創傷;診斷;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4(b)-0092-02
在評估脊柱損傷患者時,脊柱外科醫師常常對損傷機理的細節對產生極大興趣,這些細節有助于提示在常規體檢或影像學檢查中易被忽略的潛在損傷,不幸的是約半數脊柱損傷患者常有其他解剖結構的明顯損傷,帶來評估脊柱損傷時的許多困難,假若對損傷機理的細節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時則更應問一個為什麼。
脊柱創傷指下列解剖結構的任何一部分或全部結構的損傷:骨結構,軟組織,神經結構[1-2]。脊柱的力學不穩定,以及神經結構的急性或潛在損傷,是脊柱創傷中外科醫師所重視的兩個基本問題。當脊柱的骨性結構或韌帶(軟)組織受到損傷時,則會影響脊柱的力學穩定性。不穩定的涵義是解剖結構與其執行相應功能的正常關系的喪失,這意味著脊柱不能承受正常載荷,會發生不可逆轉的畸形導致嚴重疼痛,以及產生嚴重神經損害的可能性[1-3]。急性脊柱創傷的原因很多,特別是日前自然災害、運動、交通意外、工業建筑、經濟的發展等導致的復雜創傷日益增多,而占最大比重的是脊柱創傷,其臨床并發癥(如脊髓、馬尾損傷等)后果嚴重,可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損害,不僅嚴重影響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常用的脊柱骨折分類是 Denis 提出的基于三柱理論的分類方法。這一分類最初是應用于胸腰段骨折,目前也廣泛應用于頸椎骨折,這一分類方法將脊柱人解剖學上分三本柱:前柱—包括前縱韌帶,椎體和椎間盤的前 2/3;中柱—包括椎體和椎間盤的后 1/3,后縱韌帶;后柱—包括椎根,椎板,小關節,以及后方韌帶復合體。
醫務工作者必須對患者的損傷部位、傷勢、程度、類型等進行科學的診斷(待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入院后),這是進行臨床治療的關鍵環節。
本研究對我院治療的70 例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患者資料進行了分析(診療時間為:2010 年 1 月—2012 年 12 月),為治療脊柱創傷的提供可靠的依據,本論文總結了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治療的多年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 年 1 月—2012 年 12 月入住我院的患者作為本組急性脊柱創傷研究對象(患者人數70 例),其中38 例男性、12 例女性;平均年齡為(34.14±13.16)歲;致傷原因分類:19 例交通意外傷、21 例高空墜落傷、27 例重物壓砸傷、3 例為其他傷;骨傷類型為:42 例壓縮型、18例爆裂型、8 例骨折脫位、2 例其他;70例患者均是單椎體損傷。
1.2 診斷依據
在手術前對70 例患者均進行 CT 、X 線片、 MRI的檢查,對患者的受損椎體、冠狀面、脊髓行橫斷面情況進行確認,為急性脊柱創傷手術提供具體的影像學資料。
1.3 觀察指標
來判斷該組患者的脊柱神經功能和傷痛程度,在本組患者入我院后,讓專門的醫護工作者于患者手術前、后測量其脊柱后凸的Cobb’s 角和傷椎前、中、后緣的高度。
1.4 手術方法
本組患者進行全麻,手術前為避免患者腹部受壓讓其有舒適。以傷椎棘突為中心,沿皮膚縱向方向切開,讓雙側椎板、小關節突顯露出來;按照“人字嵴”的方法對進釘點定位,引導定位椎體時沿C型臂X線,當椎弓根探子完全顯示椎弓根四壁之后,再將螺釘擰入,復位椎體,等待透視證實復位正常后,再將后路椎弓根內的固定系統置入;為了解除脊髓壓迫,減壓并檢查硬脊膜以及神經根;為了恢復椎體高度,重建脊柱排列;為了觀察傷椎復位,借助透視指引,等患者滿意后再縫合創口。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的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統計推斷采用t檢驗方法。采用spss 16.0 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當差異為 P<0.05時即有統計學意義[1-4]。
2 結果
隨訪時間8~12 個月(平均為10個月),70 例傷椎患者術后恢復效果良好。隨訪期間無一例死亡病例;沒有一例神經損傷病例;由于衛生條件不佳,有1 例患者發生感染,醫生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保證患者傷口恢復良好;隨訪 10 個月之后,發現有1 例患者椎弓根釘出現松動的情況;未發生斷釘患者。
由表 1 可見,該組診療1個月之后,該組換則傷椎 Cobb’s 角、椎體前緣壓縮高度比較手術前明顯降低,有 26.71 °、38.09%的下降幅度,Cobb’s 角、前緣壓縮高度在術前、術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采用t 檢驗)。本論文參考1969年Frankel 五級方法進行評定標準,分析患者脊髓神經功能得到改善,見表 2,提示:患者的傷椎經手術治療后,脊髓神經等功能短期內恢復效果良好。
3 討論
目前,臨床實踐中,手術治療是治療急性脊柱創傷的主要方法 [2-3]。患者臨床的情況、影像學資料都是診斷急性脊柱創傷的主要依據,患者僅表現為神經壓迫癥狀、患部的疼痛癥狀表現不明顯,若影響嚴重者經影像學檢查,不能顯著反映該病變能造成脊柱的功能,則應該考慮保守治療。
在診治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過程中,聯合應用X線平片、MRI 、CT等常規治療手段[1-3],能有效地提高該類患者臨床治療結果的準確性,而且能準確且及時地判斷患者病情,能更加科學準確地選取合理的治療方法提臨床主料方案。近幾年,我國在治療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方案中,為了有效提高臨床的檢出率以及確診率,常采用X線平片指導CT的掃描。MRI的圖像具有無重疊、高精度分析等優點,是更為先進、準確的醫學治療方法之一,其能顯著提高脊柱等部位創傷的診斷率。
在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中,我國以往常采用胸腰椎骨折前路內固定手術的方法,這種方法目前應用相對較少,其主要原因是該手術的危險較大,能容易地產生較為嚴重的手術創傷等后果。我國醫療技術在不斷地發展,這也促進治療急性脊柱創傷的方法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治療急性脊柱創傷的技術(臨床)有CT 、X 線平片、 MRI等。為了更加正確判斷病情、選擇合理的診斷方案,在臨床實踐中能為更加提高治療水平,醫院常緊密結合這3種影像檢查手段,以手術治療方法為要方法以治療急性脊柱的創傷。一般學者認為,急性脊柱創傷的手術診斷的絕對指征為由于脊柱損傷而引起的進行性神經癥狀。適應癥主要為:①保守治療半年以上,脊柱創傷癥狀未改善或者加重;②椎體爆裂骨折、脊髓損傷、前中柱不穩、傷后 CT 掃描顯示椎管狹窄、胸腰椎骨折(或者脫位)、椎間盤(或者骨折塊)突入椎管者等;③三柱情況均不穩定者。本研究對我院70 例患者均采用短節段椎弓根釘固定手術進行治療,總而言之,手術效果良好,在隨訪期內沒有死亡病例,雖然有少數患者出現感染、椎弓根釘松動等不良癥狀,68 例(97%)患者的脊柱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因此,本論文建議:急性脊柱創傷的手術方法應該應患者的骨折類型、患者的傷勢等具體情況來確定合理的診斷方式,對患者疾病恢復、減少并發癥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
參考文獻]
[1] 劉俊.急性脊柱創傷診斷以及治療[J].中國實用醫藥,2011(8):123.
[2] 李祥,張世華,湯建華,等.急性脊柱創傷診斷及治療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2(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