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2 22:16: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生自評報告,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焦慮抑郁;影響
焦慮抑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不良情緒狀態(tài)。目前,據(jù)不完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1]:全球精神焦慮抑郁人數(shù)高達3.38億,且人數(shù)變化呈上升趨勢,焦慮抑郁已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是焦慮抑郁情緒的多發(fā)群體[2],常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憂郁冷漠、行動遲緩、思維遲鈍、少言寡語、表情苦悶、力不從心、注意力不集中且常伴有失眠等不良情緒狀態(tài),這種不良情緒狀態(tài)的大學生所占比例約為13.9%。本文探討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省某高校中,以班級為單位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大學生680名作為研究對象,共679名順利完成本次研究。其中,對照組340名,男生173人,女生167人,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0.81±1.27)歲,文科生176人,理科生164人;研究組339名,男生171人,女生168人,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54±1.18)歲,文科生173人,理科生166人。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和文理科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學生在進行教育前后均統(tǒng)一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測評其焦慮度和抑郁度及其變化情況。
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guī)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在教學中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時,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組學生由省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教授進行為期2個月的心理健康教育,1次/w,2 h/次。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內(nèi)容: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處理方法,心理調(diào)節(jié)技巧與方法,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和戀愛與心理健康等方面;講授形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座談和學生具體心理問題解答為輔貫穿整個課堂。首先教授講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鼓勵學生提出具體心理問題,針對具體問題開展討論,在教授過程中,可借助圖片、PPT和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nèi)容,并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應用所學心理問題處理的技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3評定指標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前后,比較并分析兩組學生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的測評結果以評估其焦慮抑郁的變化情況[3]。焦慮和抑郁程度的分級標準:若測評結果80,則重度抑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的測評結果為計量資料,用 表示,學生的焦慮抑郁檢出情況為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采用P值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焦慮抑郁測評結果 與心理健康教育前相比,兩組學生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的測評結果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且研究組學生的測評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后焦慮抑郁檢出情況 心理健康教育后,研究組學生焦慮測評結果中無焦慮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輕度和中度以上焦慮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
3 討論
焦慮是人由于達不到目標或克服不了障礙而使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形成的緊張不安且恐懼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tài),抑郁是焦慮這種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憂郁冷漠、行動遲緩、思維遲鈍、少言寡語、表情苦悶、力不從心、注意力不集中且常伴有失眠等不良狀態(tài)[4]。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的測評結果在心理健康教育后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且研究組學生的測評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心理健康教育后,研究組學生焦慮測評結果中無焦慮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輕度和中度以上焦慮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學生抑郁測評結果中無抑郁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輕度和中度以上抑郁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大學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緩解大學生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明顯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值得各大高校對大學生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東平,詹合琴,衛(wèi)世強.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對緩解醫(yī)學生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2):1852-1853.
[2]顧思夢.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郁的心理機制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05:18-21.
【關鍵詞】 橫斷面調(diào)查;武漢科技大學大學生 ;抑郁自評問卷;抑郁癥
抑郁癥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一種主要類型,具有發(fā)病率高、患病率高、復發(fā)率高、自殺率高,而知曉率低、治療率低等特點,中國衛(wèi)生部的有關資料顯示,抑郁癥已占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位。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抑郁癥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為探討大學生抑郁癥狀的表現(xiàn)及流行狀況,我們選用美國新一代心理治療專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戴維?伯恩斯博士設計的抑郁癥的自我診斷表“伯恩斯抑郁癥清單(BDC)”自評問卷,對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1000名在校大學生,采用美國新一代心理治療專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戴維?伯恩斯博士設計的抑郁癥的自我診斷表“伯恩斯抑郁癥清單(BDC)”自評問卷,采取橫斷面抽樣調(diào)查。現(xiàn)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diào)查對象的選擇 抽樣調(diào)查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1000名在校大學生。
1.2 調(diào)查內(nèi)容及診斷標準 采用美國新一代心理治療專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戴維?伯恩斯博士設計的抑郁癥的自我診斷表“伯恩斯抑郁癥清單(BDC)”,這個自我診斷表可快速診斷出被調(diào)查者是否存在著抑郁癥。調(diào)查內(nèi)容及診斷標準如下:
請在符合你情緒的項上選分:
沒有0輕度1中度2嚴重3
(1)悲傷:你是否一直感到傷心或悲哀?(2)泄氣: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3)缺乏自尊:你是否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自以為是一個失敗者?(4)自卑:你是否覺得力不從心或自嘆比不上別人?(5)內(nèi)疚:你是否對任何事都自責?(6)猶豫:你是否在做決定時猶豫不決?(7)焦躁不安:這段時間你是否一直處于憤怒和不滿狀態(tài)?(8)對生活喪失興趣:你對事業(yè)、家庭、愛好或朋友是否喪失了興趣?(9)喪失動機: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無動力?(10)自我印象可憐:你是否以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11)食欲變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飲暴食?(12)睡眠變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癥?或整天感到體力不支,昏昏欲睡?(13)喪失:你是否喪失了對性的興趣?(14)臆想癥:你是否經(jīng)常擔心自己的健康?(15)自殺沖動:你是否認為生存沒有價值,或生不如死?
總分:____
測試完之后,請算出您的總分并評出你的抑郁程度。
抑郁自測答案:
0―4分 沒有抑郁癥;5―10分 偶爾有抑郁情緒;11―20分 有輕度抑郁癥;21―30分 有中度抑郁癥;31―45分 有嚴重抑郁癥并需要立即治療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BDC各個分數(shù)段占總調(diào)查人數(shù)的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
2 結果
0―4分 沒有抑郁癥的126人,占12.6%;5―10分 偶爾有抑郁情緒的225人,占22.5%;11―20分 有輕度抑郁癥230人,占23%;21―30分 有中度抑郁癥的353人,占35.3%;31―45分 有嚴重抑郁癥并需要立即治療的66人,占6.6% 。
3 結論
在校大學生抑郁癥狀較為普遍,大多數(shù)大學生為輕度或中度抑郁,少數(shù)為重度抑郁,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應引起學校的重視。
4 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綜合病癥,患者以持久的明顯的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常表現(xiàn)為失去平日的興趣愛好,多愁善感,郁郁寡歡,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心情,精力明顯減退,疲乏感強烈;反應遲鈍,自卑,自我評價過低,悲觀憂愁,思考能力下降,對生活失去信心,出現(xiàn)自殺的念頭,有過自殺或者自傷的行為。
大學生抑郁癥發(fā)病率明顯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失衡、貧困學生的生活壓力增大、學習壓力增大、失戀、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增大
對于大學生抑郁癥,輔助的解決辦法有如下幾種:
第一,沐浴陽光,多運動、散步 有關研究表明,陽光是極好的天然抗抑郁藥物,尤其是早晨的陽光,溫暖而明亮,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最好。有抑郁癥狀的大學生,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會漸漸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慢慢找回珍惜美好生活的信心。大學生抑郁癥的治療,還多運動、散步,觀賞美麗的風景,感受生命的意義。
第二,找到精神支柱,宣泄抑郁情緒 從人的心理的角度而言,人都有交流、宣泄感情的需要。治療大學生抑郁癥,要引導大學生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找到努力的方向,體會生命的意義。同時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要合理宣泄,可以聽音樂,向朋友傾訴,或近郊旅游等。
參考文獻
[1]陳堯菊;大學生抑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周宇,周際.大學生成才教育與抑郁癥的輔助治療[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3(2)
三年的大學生活就這樣匆匆忙忙的結束了,發(fā)現(xiàn)自己也長大成熟了好多。四年來點點滴滴的磨練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個關鍵的起點。有的輝煌,值得你記住一輩子的。以下是小編和大家分享大專學生自評報告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大專學生自評報告一
大學三年轉眼即逝,回首往事仍歷歷在目。在大學三年的時間里,我享受過成功的甜蜜,品嘗過失敗的苦楚,生活的種種,都將我歷練,讓我從一個青澀,魯莽的中學生,蛻變成一個成熟,內(nèi)斂的大學生。使我能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平穩(wěn);面對生活的挫折時,知道該怎樣去應對。下面是我畢業(yè)的自我鑒定。
在學習方面,我覺得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學習是無比重要的,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素質修養(yǎng)。這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必備的涵養(yǎng),作為千千萬萬當代大學生的其中一位,我時刻記得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無論是課內(nèi)的知識還是課外的知識,我都會以一種虛心的態(tài)度去學習。
在生活方面,我同樣以一種虛心向學的姿態(tài),向身邊優(yōu)秀的同學學習。在與很多同學接觸的這三年時間里,我也懂得了很多生活的樂趣,我們一起談笑風生,快樂無比。我們相互幫助,不讓哪個同學落單。這些,都讓我感到家一般的溫暖,讓我學會了感恩。 在社會實踐方面,我喜歡利用假期時間,去做一些兼職。我覺得,校園只是我們社會的一個縮影,要真正的得到歷練,我們還必須走出校園,走向真正的社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方可歷練自己。學會吃苦,學會容忍,學會微笑,學會謙讓。這樣的我們才能立足于社會的不敗之地。
三年的大學生活,給了我一個歷練的平臺。三年的所有事情,都是我以后回首可見的瑰寶。我衷心的感謝我的大學給我的所有。
大專學生自評報告二
三年的大學生活就這樣匆匆忙忙的結束了,發(fā)現(xiàn)自己也長大成熟了好多。四年來點點滴滴的磨練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個關鍵的起點。有的輝煌,值得你記住一輩子的。我不怕苦,我只是怕我們沒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和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勇氣和機遇。所以我一直在努力著,一直在努力。剛上大一的時候,學校有好多的社團可以加入,比較好的就有廣播站、學習部等。由于自己的害怕而放棄了加入學校這些優(yōu)秀的社團。也許還要怪自己當時的想法,就是不在學校社團難道就不能發(fā)展自己了嗎?難道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生就不能學校做出貢獻了嗎?就這樣機會與我擦肩而過。當我清楚知道加入社團的好處的時候,我其實也不是很后悔,而是自己默默的在心里發(fā)誓,做一名學生也要出類拔萃。
沒有加入社團對我來說其實就是比別人晚了一步要進入所謂大學的半個社會。我經(jīng)常會利用課余時間去外系旁聽學習,雖然沒有他們專業(yè),但總比普通學生多學習了一點。就這樣我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有一點就學習一點。我知道我在某些方面不如那些同學,所以我就拼命的學習,人家都說“學習能改變命運”,也許我就是沖著學習的優(yōu)秀能禰補我的不足吧。所以在大一的下學期我就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我也正準備著向高一層次發(fā)展。也準備考一些對我以后發(fā)展有用證件。當然我也不放棄在假期和空閑時間去社會實踐來提高自己,比如去蘇寧打工,去一些專賣店促銷商品。這不僅提高了我的思想覺悟,也使我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我的優(yōu)點是誠實、熱情、性格堅毅。我認為誠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來要求自己的,答應別人的事一定按時完成。由于待人熱情誠懇,所以從小學到大學一直與同學和老師相處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圍同學的歡迎,與許多同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我更懂得了,考慮問題應該周到。我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不喜歡虎頭蛇尾,做事從來都是有始有終,就算再難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視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鐵棒就能磨成針。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的什么人,而是我們自己。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戰(zhàn),準確地說,是和自己的意志戰(zhàn)斗?,F(xiàn)在回想起來,我確實比以前堅毅了許多,但我不會松懈下來的。以上這些優(yōu)點,是我今后立身處世的根本,我應該繼續(xù)保持,并不斷以此鞭策自己奮發(fā)向上。
當然,有優(yōu)點就會有缺點。我應該做的是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的去正視,不斷的去優(yōu)化。我們不要想到有什么難處,我們應該鞭策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功與否在于自己的把握。
大學四年的生活是非常具有代表性質的,它包含了汗水和收獲,也為我劃上了人生拼搏的起跑線。
未來之路就在眼前,遙遠,需君不斷求索。那么就讓我們屏棄所有的恐懼,和我一起上路,為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繼續(xù)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輝煌。
大專學生自評報告三
三年時間就這樣結束,大學的學習生涯總是讓人意外,過去我經(jīng)常都希望能夠早點畢業(yè),細細想想我都感覺真美好,但是到了離開之際我內(nèi)心此時有不舍了,真是反反復復,三年大學生涯塑造了我現(xiàn)在的身心,性格,這幾年讓我影響尤為深刻,經(jīng)歷過了中學,再來到這里感覺到處都是好奇的,我常常都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就像剛剛來到_這里的時候我是好奇的,我是難以相信學習可以這樣,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三年的學習,我早已經(jīng)習慣了這些,每當想想自己要離開,我心里竟不是滋味,當然包括了對這兒的不舍之情,畢竟是我值得留戀的地方,不僅僅是這里本身就帶著魅力,也就這三年我應全面鑒定自己。
嘗嘗聽說時間它是非常迅速的,我當然知道,留下了斑駁歲月,可它不曾留住時間,大學三年我一直在鍛煉自己,我認為強大了自己才是打敗了困難,這是我對學習的看法,很多時候我都明白這一點,我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看,學習一些好的東西,這跟周圍的環(huán)境還是有關系的,我明白這一點,環(huán)境是非常磨礪一個人,也非常鍛煉一個人,我結實個人修養(yǎng)非常高的同學,大學幾年我也一直都是收到了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我虛心學習,注重于自身的一言一行,我很喜歡這種感覺,自己一天天都會有進步,我也回想很多,有時候生活當中會發(fā)生一些特備考驗人的事情,但是我也一直都有努力的去適應。
在學習上面,我追求一直很平靜的狀態(tài),安靜是我的身上的一個特點,至于是不是優(yōu)點是另一說,我會讓自己處在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下,大學三年我對自己的學習也很重視,本就是來學習的,首要的任務這至關重要,現(xiàn)在我對自己身上的優(yōu)缺點能夠客觀的去看待,我不因為自己個人身上的不足就忽視了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虛心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當然還是需要向這類同學靠攏,因為我是非常相信學習環(huán)境能夠幫助到我,專業(yè)知識上面,在大學第一年我就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規(guī)劃,我制定了一些計劃,在什么階段完成什么,這些都是要注重的,現(xiàn)在我也在想這些,細細去想的時候有一個規(guī)劃無比的珍貴。
一、強化幫帶措施,促進角色盡快轉變。采取鄉(xiāng)干部二對一幫帶的方式,讓大學生村官全程參與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學生村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員和一名工作經(jīng)驗豐富、群眾基礎好的機關干部擔任大學生村官工作“輔導員”,傳授群眾工作經(jīng)驗,幫助開展各項工作。同時,把大學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學習、工作目標確定、工作任務的完成、業(yè)績考核結果等內(nèi)容與所在村“兩委”的年度計劃和年終工作考核捆綁在一起,促使所在村“兩委”主動幫助、支持、鼓勵大學生村官開展工作,為大學生村官搭建平臺。
二是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基層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養(yǎng)實施規(guī)劃,實行“三項制度”。一是定期工作匯報制度。每日記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總結匯報、每半年一份調(diào)查報告。二是集中培訓制度。定期參加鄉(xiāng)村干部的培訓,提高業(yè)務能力,使他們對如何更好地適應基層工作,提高自身素質,擔當起新農(nóng)村建設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會議制度。鄉(xiāng)要求大學生村干部都要參加所在村的會議和鄉(xiāng)干部會議,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議程,了解鄉(xiāng)整體工作情況。
三、強化實踐鍛煉,提升綜合能力。一是“壓擔子”。鄉(xiāng)黨委給予大學生村官安排具體的事務,如在各類材料撰寫、文化宣傳、遠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確要求,落實責任,進行交任務、壓擔子,增加他們的工作責任感,使他們在鍛煉中成長,在成長中發(fā)展。二是異崗鍛煉。為增進他們盡快熟悉工作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盡可能多的積累工作經(jīng)驗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層服務。
四、強化督查指導,促其履職盡職。通過不定期的走訪,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跟蹤了解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況,認真搞好三級督查,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督促指導。黨政班子成員定期入村督查,了解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開展情況、目標完成等情況。
五、強化考核激勵,樹立爭先創(chuàng)優(yōu)意識。推行大學生村官考核測評制,考評實行每季度一評議、半年一考核、年末組織綜合評議,以平時測評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跟蹤了解、全面掌握。年度考核由鄉(xiāng)、村共同組織完成,大學生“村官”根據(jù)履職情況進行自評和總結,向所在村進行述職,由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從德、能、勤、績、廉等五方面進行民主評議,再由鄉(xiāng)、村對其作出綜合考核鑒定,并將考核結果存入個人檔案。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規(guī)定凡考核優(yōu)秀的大學生村干部,享受“三個優(yōu)先”即發(fā)展黨員優(yōu)先、鄉(xiāng)后備干部納入優(yōu)先、推薦榮譽優(yōu)先,激勵大學生村干部的爭優(yōu)進取意識。
【關鍵詞】 抑郁;情緒;認知;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395.6 B 84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8-0958-03
Cognitive Processes Bias of Emotional Stroop Task in Depressive College Students/WEI Shu-guang*, ZHANG Yue-jua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8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whether depressiv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negative sociotropic self-schemata.
MethodsA total of 500 college students were surveyed by CES-D and SAS, and 77 college students were chosen for further experiment: 24 with depressive mood, 12 with anxious mood, 17 with depressive and anxious mood, 24 normal ones. Sociotropic adjectives were strictly developed, and 4 groups (depressive vs. anxious vs. depressive and anxious vs. normal) were given emotional stroop task. Results Color naming reaction time of depressed group for negative word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positive words(P0.05). ConclusionDepressiv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negative sociotropic schemata with state content.省略。
Beck認為抑郁病人具有深層次的消極自我圖式,它具有穩(wěn)定性,并決定了人們對抑郁的認知易感性,他把這種消極的認知圖式稱為功能失調(diào)性圖式。這種功能失調(diào)性圖式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潛在的認知結構,它就像一個過濾器,使抑郁者會選擇性地注意和記憶那些與自我圖式一致的消極信息,而不會注意和記憶與自我圖式相反的積極信息[1]。Beck的抑郁圖式理論提出后出現(xiàn)了很多實證研究,但多數(shù)研究使用自陳量表來間接推論抑郁圖式的存在,這種方法的弊端是很難排除個體在自陳報告中的反應偏差。情緒stroop任務是經(jīng)典的stroop實驗范式在臨床心理學中的應用,它主要是通過呈現(xiàn)一些情緒刺激物,要求被試對這些刺激物中的非情緒信息(如顏色)做出快速反應,以考察被試對情緒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對非情緒信息認知加工時的抗情緒干擾情況[2]。對非情緒信息較長的反應時說明情緒詞激活了自我圖式,被試需要更多的努力來抑制與自我圖式一致的信息。因此可以通過對不同情緒詞的反應時來推斷自我圖式的內(nèi)容。Gotlib[3]最早將情緒stroop任務應用到抑郁領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抑郁者對消極內(nèi)容詞更易接近,可以推測抑郁者存在消極自我圖式。目前國內(nèi)已有的研究結果很不一致,有的研究支持抑郁圖式的存在,有的研究則并不支持[4-5]。在本研究中,筆者假設抑郁者存在著消極的社交依賴自我圖式,實驗材料的篩選全部來自人際關系領域,通過情緒stroop任務考察抑郁大學生對社交依賴詞匯的信息加工過程,推斷抑郁大學生是否存在社交依賴消極自我圖式,以此來驗證Beck的抑郁圖式理論,豐富抑郁的認知理論。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所高校500名大學生,其中大一、大二學生各半,采用流調(diào)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篩選。最后選取77名被試,其中抑郁組24人,焦慮組12人,抑郁焦慮組17人,正常對照組24人。選擇標準是CES-D>20即表現(xiàn)抑郁情緒,SAS>40即表現(xiàn)焦慮情緒[6]。根據(jù)這一標準,各組平均分分別為:抑郁組CES-D=(25.88±4.12),SAS=(34.49±3.30);焦慮組 CES-D=(15.17±2.59),SAS=(42.42±1.44);抑郁焦慮組CES-D=(30.71±8.52),SAS=(47.00±7.02);正常對照組CES-D=(3.70±1.40),SAS=(26.61±3.37)。所有篩選出的被試1周內(nèi)完成實驗。
1.2 實驗材料與工具
1.2.1 實驗材料 參考Dozois社交依賴形容詞篩選庫[7],由外語系研究生進行翻譯,確定190個人際關系類形容詞。然后由18名心理系研究生將這些形容詞歸為積極特質、積極狀態(tài)、消極特質、消極狀態(tài)4類,對詞意表達不清的詞匯進行刪除,確定每類詞匯27個。最后由40名文科專業(yè)研究生對篩選出的詞匯從效價(積極或消極屬性)、穩(wěn)定性(形容詞的特質或狀態(tài)屬性)、情感強度(該詞匯引起情感體驗的心理強度)、聯(lián)想強度(該詞匯喚起心理映象的強度)進行1~5級評分。對他們的評定結果進行分析,最后確定積極特質、積極狀態(tài)、消極特質、消極狀態(tài)形容詞各12個。4組詞匯在效價、穩(wěn)定性2個維度上的得分都符合要求,并在同一維度的2個方向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組詞匯在情感強度、聯(lián)想強度和lg(詞頻)3個無關變量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2.2 篩選被試用量表 (1)流調(diào)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采用Radloff編制的流調(diào)中心用抑郁量表的中文修訂版[6]。(2)焦慮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由Zung于1971年編制[6]。
1.3 實驗程序與設計 在安靜的房間里個別進行,計算機屏幕背景為白色,被試與屏幕中心的距離約為55 cm。正式實驗前有10個形容詞作為練習。刺激呈現(xiàn)順序為:指導語――注視點“+”(1 000 ms)――空白掩蔽(500 ms)――刺激詞匯(40號宋體字)――被試口頭報告顏色,被試出聲的同時主試按鍵反應。從刺激呈現(xiàn)到主試按鍵之間的時間為反應時間。要求被試在呈現(xiàn)刺激后立即大聲報告刺激的顏色,同時由同一主試進行按鍵反應,對被試報告進行錄音。48個刺激詞匯分別以黃、綠、藍、紫4種顏色呈現(xiàn),每個詞匯以4種顏色中的一種呈現(xiàn),采用拉丁方法對不同被試接受的詞匯顏色進行平衡,使每個詞匯以每種顏色呈現(xiàn)的次數(shù)相等。
實驗采用4(組別:抑郁組 vs.焦慮組 vs.抑郁焦慮組 vs.正常對照組)×2(效價:積極詞 vs. 消極詞)×2(穩(wěn)定性:特質詞 vs.狀態(tài)詞)混合實驗設計,其中組別為組間變量,效價和穩(wěn)定性為組內(nèi)變量。反應時間和反應時間正偏向作為這個任務的因變量。
1.4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了4×2×2混合方差分析及簡單效應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及Post-Hoc比較(LSD法)。
2 結果
2.1 穩(wěn)定性、效價、組別在顏色命名時間上的3因素方差分析由于顏色命名錯誤非常低(
表1 穩(wěn)定性效價組別對顏色命名時間的混合方差分析
組別dfMSF值P值
被試內(nèi)
穩(wěn)定性1224.350.090.767
穩(wěn)定性×組別31 609.770.640.595
效價113 459.265.77*0.019
效價×組別36 587.132.82*0.045
穩(wěn)定性×效價11 311.700.660.418
穩(wěn)定性×效價×組別31 489.620.750.525
被試間
組別3102 742.551.390.252
2.2 不同組別在顏色命名時間正偏向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計算顏色命名時間反應正偏向,公式為:命名時間正偏向=對積極詞匯的命名時間-對消極詞匯的命名時間。分別對特質詞和狀態(tài)詞做顏色命名時間正偏向在組別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見表2。結果顯示,4組被試只在狀態(tài)詞顏色命名反應時間正偏向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79)=4.09,P
表2 顏色命名反應時間偏向的單因素方差分析(x±s,ms)
組別特質狀態(tài)
抑郁組-12.77±89.24-40.24±63.77
焦慮組-23.45±55.47-28.78±58.31
抑郁焦慮組-7.38±65.54-20.19±61.27
對照組5.56±66.0416.64±46.93
F值0.484.09
P值0.700.01
3 討論
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組對消極詞匯顏色命名時間顯著長于對積極詞匯的顏色命名時間。劉明礬等[8]使用情緒負啟動實驗范式發(fā)現(xiàn)正常個體在實驗任務中能成功地抑制積極和消極的情緒信息,而抑郁癥患者雖然能抑制積極信息,但對消極信息存在抑制功能障礙,表明抑郁個體對消極情緒表現(xiàn)出易化的信息加工過程。提示在對消極詞匯的顏色命名中,抑郁者有較大的圖式激活。該結果說明同焦慮組、抑郁焦慮組、正常對照組相比,抑郁大學生有消極的自我圖式存在。同時由于本研究采用焦慮組和抑郁焦慮組作為對照,也驗證了抑郁圖式的內(nèi)容專一性,說明抑郁個體的自我圖式和焦慮個體、抑郁焦慮共患個體的自我圖式并不相同。鑒于個體差異的存在,有研究者認為認知加工偏向可以作為一個更靈敏的指標[2],在計算上采用每個被試對積極刺激的反應時減去對消極刺激的反應時。本研究分別考察對特質詞和狀態(tài)詞兩類刺激材料的顏色命名反應正偏向,結果發(fā)現(xiàn)4組被試只在狀態(tài)詞顏色命名反應時間正偏向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正常對照組的顏色命名反應時間正偏向顯著高于抑郁組。顏色命名時間正偏向越大,說明積極詞匯對顏色命名的干擾更大,自我圖式中積極成分占的比例就相對更多;反之,顏色命名反應時間正偏向越小,說明消極詞匯對顏色命名的干擾更大,自我圖式中消極成分占的比例就相對更多。這一實驗結果說明抑郁者自我圖式中的消極成分可能是狀態(tài)性的,根據(jù)Beck的抑郁圖式理論,抑郁圖式作為一個潛在的觀念結構,應該以特質的形式存在。推測原因可能與被試的選擇有關。在本研究中,由于研究選取的被試是由量表篩選出的抑郁大學生,還沒有達到臨床診斷標準,相對來說只是處于輕度抑郁階段,他們的抑郁是情緒性的。研究結果說明,輕度抑郁個體存在狀態(tài)性的抑郁圖式,這可能是抑郁發(fā)展初期抑郁者的自我圖式結構。隨著抑郁程度的加重,抑郁圖式的成分也可能會發(fā)生變化,即從狀態(tài)成分轉變?yōu)樘刭|成分。這需要選取臨床被試進一步進行驗證。
本研究以Beck的社交依賴易感性人格理論為基礎,從人際關系領域嚴格篩選實驗材料,研究結果證實抑郁者存在著相對消極的自我圖式,反映了抑郁者存在消極的社交依賴自我圖式。這一結果提示,人際關系問題可能是大學生產(chǎn)生抑郁情緒的主要領域,社交依賴的個體強調(diào)建立和維持依戀人際的信念和目標,當個體遭遇人際關系方面的失敗就導致了抑郁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提示,社交依賴自我圖式在抑郁大學生中具有普遍意義,說明大學生階段的人際關系可能比個人成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4 參考文獻
[1] BECK AT. Cognitive therapy: A 30-year retrospective. Am Psychol,1991,46(4):368-375.
[2] GOTLIB IH, TRAILL SK, MONTOYA RL, et al. Attention and momory biases in the offspring of par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Indications from a pilot study.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 2005,46(1):84-93.
[3] GOTLIB IH,McCANN CD. Construct acdessibility and depression: An examination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actors . J Pers Soc Psychol, 1984, 47(2): 427-439.
[4] 錢銘怡,李旭,張光健.輕度抑郁者在自我相關編碼任務中的加工偏向.心理學報,1998,30(3):337-342.
[5] 肖豐.關于抑郁的認知理論中自我圖式的實驗研究.心理科學,1994,14(3):186-188.
[6]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27-41.
[7] DOZOIS DJA. Cognitive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Clinical Depressi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ciotropic Schemata. Alberta:University of Calgary,1999.
[8] 劉明礬, 黃任之, 涂遠亮,等.抑郁癥患者對情緒詞抑制功能的實驗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2):161-163.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們選取天津市某高職院校2013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得到有效問卷4488份。由于當前學術界對貧困生的界定尚無統(tǒng)一、明確的標準,為了保證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我們設計題目,請被試對其家庭經(jīng)濟狀況進行自評,自評結果如下:富裕(32人,0.7%)、小康(318人,7.1%)、一般(2414人,53.8%)、困難(1316人,29.3%)、特困(408人,9.1%)。根據(jù)自評結果,我們將自評為家庭經(jīng)濟“富?!?、“小康”和“一般”的樣本作為非貧困生組,把自評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和“特困”的樣本作為貧困生組。這樣得到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非貧困生2764人,占總人數(shù)的61.6%;貧困生1724人,占總人數(shù)的38.4%。
1.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包括10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該量表的每一個項目均采取1~5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2)施測與統(tǒng)計。本次研究采用集體施測。測試前,所有參加被試都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由主試統(tǒng)一宣讀指導語。測試時,被試填寫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及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結束后統(tǒng)一收回問卷,錄入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測試數(shù)據(jù)利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研究結果
2.1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根據(jù)1724個貧困生的數(shù)據(jù)結果,計算高職院校貧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和總分,作為判斷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結果平均分(M);標準差(SD)分別如下:軀體化:1.32;0.37,強迫癥狀:1.67;0.52,人際關系敏感:1.57;0.51,抑郁:1.42;0.44,焦慮:1.44;0.44,敵對:1.42;0.46,恐怖:1.34;0.42,偏執(zhí):1.42;0.44,精神病性:1.35;0.39,其他:1.40;0.43,總分:129.6;34.83。
2.2高職院校貧困生與非貧困生SCL-90測試結果比較。
SCL-90各項因子得分在0-1.99分之間,總分均值為129.6,表明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根據(jù)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可考慮篩選陽性,依此標準進行篩查發(fā)現(xiàn),1724個貧困生中,298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占總人數(shù)的17.29%。同時,根據(jù)全國常模,各因子分≥2分作為有精神病理學意義的篩查標準。依此標準進行篩查發(fā)現(xiàn),各類心理問題,按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人際敏感、偏執(zhí)、抑郁、其他、精神病性、恐怖、軀體化、強迫、敵對、焦慮。別計算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平均分與總分均值,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心理健康的各個因子及總分上的差異,結果顯示貧困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總分上均顯著高于非貧困生(P<0.001)。
3、討論
調(diào)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貧困生SCL-90各項因子得分在0-1.99分之間,總分均值為129.6,表明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在使用總分對貧困生心理問題進行篩查時,發(fā)現(xiàn)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整體檢出率為17.29%,在使用10個因子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篩查時,發(fā)現(xiàn)人際敏感、偏執(zhí)、抑郁等因子的檢出率較高。此結果表明:
(1)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
(2)從SCL-90各因子對心理問題檢出率來看,高職院校貧困生在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的情況下,存在較為突出的人際敏感、偏執(zhí)、抑郁的心理問題,需要相關工作者對這些問題多加關注,并通過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幫助貧困生逐步緩解這些問題。同時提示我們,在使用SCL-90對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問題進行篩查時,使用各因子得分進行篩查比總分更為精準,更能幫助我們準確把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特點。調(diào)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貧困生在SCL-90量表貧困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總分上均顯著高于非貧困生(P<0.001),說明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非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關于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原因,研究者對此進行了許多探討,他們認為其根源在于貧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興趣、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與提高,因而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會產(chǎn)生人際關系敏感、自卑、抑郁、焦慮等心理。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關注這一特殊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4、對策研究
4.1完善經(jīng)濟資助體系,解決貧困生生活壓力。
家庭經(jīng)濟貧困是導致貧困大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經(jīng)濟的貧困使貧困生更容易面臨生活中的各種應激事件,產(chǎn)生生活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完善“獎、助、勤、貸、免”的貧困生經(jīng)濟資助體系,解決貧困生的生活壓力。
4.2樹立自強勵志典型,激發(fā)貧困生心理動力。
樹立自強勵志典型是提高貧困生抗挫折能力、激發(fā)貧困生內(nèi)在心理動力的良好途徑。自強勵志典型的成功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讓貧困生看到生活的希望,并從中汲取奮斗的力量,可以激勵他們在苦難中展望未來,為夢想而努力奮斗。經(jīng)常開展自強勵志教育活動,有助于幫助貧困生走出自卑、孤僻的心理困境。
4.3建立心理幫扶系統(tǒng),提升貧困生心理素質。
關鍵詞 大學生 學業(yè)拖延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86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WU Siwei, WANG Xiaozhen, JIANG Yulu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178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with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and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Results showed that: (1)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is in high level. The score from high to low is autonomous learning, reviewing homework and preparing for tests. (2) The correlations among procrastination, preparing for tes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mental health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mental health
0 前言
拖延是推遲必須要完成的目標的傾向。①學業(yè)拖延是拖延在學校情境中的表現(xiàn),與考試復習、作業(yè)完成、自主學習的完成有關。學業(yè)拖延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國外有學者指出,大約30%至60%的本科生報告了有規(guī)律的考試復習、作業(yè)完成或自主學習的拖延。②國內(nèi)也有學者指出,我國不同區(qū)域、類別高校中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學業(yè)拖延現(xiàn)象。③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拖延行為會引起焦慮不安、抑郁、失落等消極情緒體驗,④然而,現(xiàn)有研究主要探討了學業(yè)拖延的成因、對學業(yè)拖延的干預及學業(yè)拖延與完美主義、時間管理等因素的關系,卻鮮有研究關注學業(yè)拖延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研究大學生學業(yè)拖延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對了解當前大學生學業(yè)拖延的具體情況,更加深入地了解學業(yè)拖延以及學業(yè)拖延所帶來的影響有著深遠的意義。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湖南省衡陽市某高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78份,有效率為89%,其中男生88人,女生90人。
1.2 研究工具
(1)韓貴寧編制的《大學生學業(yè)拖延量表》。⑤該問卷由 37 道題組成(Cronbach’s %Z系數(shù)為0.867),設置三種任務情境(復習備考、完成作業(yè)和自主學習)。其中,復習備考10道,完成作業(yè)9道,自主學習7道。問卷還設置了10道考察學業(yè)拖延對學生影響的題目和1道考察學生改變學業(yè)拖延意愿的題目。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說明拖延程度越高。(2)《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括10個因子,分別反映10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得分越高,說明心理癥狀嚴重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得分超過3分,說明該因子的癥狀已達到中等以上嚴重程度。
2 結果分析
2.1 大學生學業(yè)拖延的特點
本研究中,92.7%的大學生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學業(yè)拖延表現(xiàn),說明大學生的學業(yè)拖延水平較高。復習備考、完成作業(yè)、自主學習三種拖延情境的平均分為2.98、3.03、3.06,即大學生在自主學習任務上的拖延相對于在非自主學習任務上的拖延更為嚴重。該結果與前人研究⑤⑥較為一致??赡苁谴髮W生比較欠缺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制定的學習任務缺少外界的督促和約束,雖然制定了自主學習任務但存在較嚴重的學業(yè)拖延。對大學生學業(yè)拖延總分、三種拖延情境得分的人口統(tǒng)計學差異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學業(yè)拖延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專業(yè)和年級差異。
2.2 大學生學業(yè)拖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表1 學業(yè)拖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注:***表示P
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對大學生學業(yè)拖延總分、三種拖延情境得分與SCL-90總分的關系進行分析(見表1)。結果發(fā)現(xiàn),學業(yè)拖延總分、復習備考、自主學習與SCL-90總分呈顯著正相關,即與被試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負相關。
(下轉第188頁)(上接第184頁)
3 討論
本研究表明學業(yè)拖延、復習備考、自主學習與SCL-90總分呈顯著正相關,即與心理健康水平呈負相關。學業(yè)拖延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這可能是學業(yè)拖延程度較高的學生自我評價較低,內(nèi)心有自卑感,由學業(yè)拖延導致的失敗體驗也多,更容易產(chǎn)生愧疚和自責,尤其是任務無法按時完成時心理的焦慮與抑郁感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拖延行為可能不僅僅是一個行為習慣的問題,而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行為問題,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的復雜過程。⑦以往研究對拖延原因的解釋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個體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另一種觀點則強調(diào)情境對拖延的影響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業(yè)拖延及各維度在不同群體大學生中的情況大體一致,因此,結果支持第一種對拖延的解釋。
本研究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對大學生學業(yè)拖延與心理健康關系進行考察,有益于臨床工作者對大學生在學業(yè)拖延方面所反映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為改善學業(yè)拖延行為狀況而開展工作。然而,本研究僅從靜態(tài)角度探討了大學生學業(yè)拖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且由于時間、財力和樣本代表性的限制性,研究結果的普遍性受到一定影響,后續(xù)可以在此基礎上開展縱向追蹤研究,從而對學業(yè)拖延及其影響有更深入系統(tǒng)的認識。
【關鍵詞】 焦慮;抑郁;因素分析,統(tǒng)計學;學生;農(nóng)村人口
【中圖分類號】 R 749.7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9-0785-03
抑郁、焦慮癥狀是青少年常見的心理障礙,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與吸煙、飲酒、傷害等健康危害行為密切相關[1-2]。農(nóng)村學校寄宿生大都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住家偏遠不得不寄宿,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情感的缺失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為進一步了解安徽省農(nóng)村寄宿學生的心理衛(wèi)生狀況,筆者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對安徽省寄宿制學校學生樣本人群的抑郁、焦慮癥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安徽省長豐、績溪、全椒、岳西4個縣,每個抽樣地區(qū)抽取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4~5所,每所學校分別從各年級(小學五年級~高中三年級)抽取1~3個班的所有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共收回有效問卷3 834份。其中長豐縣958人(25.0%),績溪縣1 008人(26.3%),全椒縣1 019人(26.6%),岳西縣849人(22.1%);在校住宿學生1 586名(41.4%),在親朋家住宿學生233名(6.1%),租房住宿學生323名(8.4%),在家住宿學生1 692名(44.1%);寄宿生(在校和租房住宿合并)1 909人(49.8%),走讀生(在親朋家和在家住宿合并)1 925人(50.2%);小學生721名(五年級、六年級分別為377和344人),初中生1 898名(初一、初二、初三分別為680,813,405人),高中生1 215名(高一、高二、高三分別為451,424,340人);男生2 293名(59.8%),女生1 541名(40.2%)。平均年齡(15.15±2.07)歲。
1.2 調(diào)查變量 (1)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包括年級、性別、年齡、地區(qū)、父母文化程度、自評家庭經(jīng)濟狀況、獨生子女情況、自評性格傾向、住宿類型等。(2)抑郁和焦慮癥狀評定:應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3-4]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4-5]進行評定。SAS和SDS均包含20個項目,其評定分為4級,按最近1周以來的實際情況評分,20個項目評分之和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即為標準分。本研究以標準分≥50分為界值,評估有無抑郁、焦慮癥狀。
在校住宿生是指來校上課和參加其他課外活動且在學校宿舍住宿的學生;住親朋家住宿生指來校上課和參加其他課外活動且在親戚或朋友家住宿的學生;租房住宿生指來校上課和參加其他課外活動自己租房住宿的學生;在家住宿生指來校上課和參加其他課外活動且回家住宿的學生。
1.3 調(diào)查方法及質量控制 在正式調(diào)查之前對調(diào)查員進行調(diào)查技術培訓,統(tǒng)一方法。開展預調(diào)查完善調(diào)查表;所有調(diào)查表均印有指導語,調(diào)查時解釋指導語并提醒學生和教師仔細閱讀指導語后填寫;以班級為單位,現(xiàn)場發(fā)放調(diào)查表,要求學生以匿名方式集中獨立填寫問卷,當場核驗收回。
1.4 統(tǒng)計分析 資料以EpiData 3.0建庫錄入,經(jīng)數(shù)據(jù)轉換導入SPSS 1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不同住宿類型學生的抑郁、焦慮癥狀分布特征,用χ2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對抑郁、焦慮癥狀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抑郁、焦慮癥狀檢出情況 3 834名學生抑郁癥狀檢出率為49.5%,焦慮癥狀檢出率為24.6%,抑郁和焦慮癥狀并存檢出率為20.8%。抑郁和焦慮呈正相關(r=0.404,P<0.01)。
2.2 不同住宿類型學生抑郁、焦慮癥狀檢出情況 表1顯示,在校住宿、在親朋家住宿、租房住宿和在家住宿學生的抑郁癥狀以及焦慮癥狀的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在校住宿與租房住宿的學生抑郁、焦慮癥狀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抑郁=1.269,P=0.260;χ2焦慮=0.350,P=0.554),而在家住宿與在親朋家住宿的學生抑郁、焦慮癥狀分布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抑郁=0.644,P=0.422;χ2焦慮=0.103,P=0.748),將在校住宿與租房住宿的學生合并為寄宿生,在親朋家住宿與在家住宿合并為走讀生。寄宿生和走讀生抑郁癥狀檢出率分別為52.7%和4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021,P=0.000);寄宿生和走讀生的焦慮癥狀檢出率分別為27.7%,21.5%,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573,P=0.000)。
4種住宿類型中,抑郁癥狀檢出率男、女生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校住宿學生中,焦慮癥狀檢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47,P=0.021);其余3種住宿類型的學生,焦慮癥狀檢出率男、女生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無論在校住宿、在親朋家住宿、租房住宿還是在家住宿,從小學五年級至高三年級學生抑郁癥狀和焦慮癥狀的檢出率差異無明顯的規(guī)律性。4種住宿類學生間抑郁癥狀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927,P<0.01);焦慮癥狀檢出率比較,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046,P<0.01)。
2.3 抑郁、焦慮癥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 抑郁、焦慮癥狀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χ2檢驗表明,寄宿情況、地區(qū)、年級、獨生子女情況、父親文化程度、自評家庭經(jīng)濟狀況、體型、自評性格傾向8個因素間抑郁癥狀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寄宿情況、地區(qū)、性別、年級、獨生子女情況、父親文化程度、自評家庭經(jīng)濟狀況、體型、自評性格傾向9個因素間焦慮癥狀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2 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見表2。
由表2可見,分別以抑郁癥狀(焦慮癥狀)(無癥狀賦值為0,有癥狀賦值為1)為因變量;以焦慮癥狀(抑郁癥狀)、地區(qū)(設置啞變量,“岳西縣”為參照)、年級(設置啞變量,“高三”為參照)、性別(“男”為參照)、獨生子女情況(“是獨生子女”為參照)、父親文化程度(設置啞變量,“大專及以上”為參照)、自評家庭經(jīng)濟狀況(設置啞變量,“上等”為參照)、體型(設置啞變量,“很胖”為參照)、自評性格傾向(設置啞變量,“外向”為參照)、寄宿情況(走讀生為參照)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Forward:LR法)。納入標準α =0.05,剔除標準 α=0.10。
結果表明,寄宿生有抑郁、焦慮癥狀的危險均高于走讀生;性格外向的學生發(fā)生抑郁癥狀的危險性較低;績溪縣和全椒縣學生抑郁癥狀發(fā)生情況低于岳西縣;家庭經(jīng)濟水平上等的學生比經(jīng)濟狀況一般的學生更易出現(xiàn)抑郁;五年級到初二年級學生發(fā)生抑郁的危險性比高三年級更大。女生有焦慮癥狀的危險性高于男生;高三年級學生的焦慮癥狀檢出率高于其他年級;績溪縣學生焦慮發(fā)生率低于岳西縣;抑郁與焦慮密切相關。
3 討論
以往運用Zung自評抑郁量表、流調(diào)中心用抑郁自評量表、Beck抑郁量表等自評抑郁量表進行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青少年抑郁發(fā)生率為22.8%~44.0%[6-10]。國外青少年自我報告的發(fā)生率為8.6%~52.4%[11-14]。本次調(diào)查的寄宿制學校3 834名學生抑郁癥狀檢出率為49.5%,其中寄宿生的抑郁癥狀檢出率為52.7%,高于安徽省中學生(22.8%)[7]和安徽省大學生(28.2%)[15]。學生總的焦慮檢出率為24.6%,寄宿生的焦慮癥狀檢出率為27.7%,高于安徽省中學生[16],低于丁樹榮等[17]的調(diào)查結果。反映抑郁和焦慮情緒問題在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中普遍存在,寄宿生和走讀生都有較多的心理問題,但是寄宿生比走讀生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情緒,特別是抑郁。可能因為本次調(diào)查中66.1%的學生為留守兒童,且寄宿生有70%為留守兒童,其余還有部分為離家偏遠而寄宿,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與家人聯(lián)系及外界交流相對較少,生活環(huán)境相對封閉,情感的缺失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
由于評定方法和人群種族的不同,青少年抑郁、焦慮癥狀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國內(nèi)外研究的結果不一致。很多研究認為,抑郁癥狀的性別差別不明顯[18-20],焦慮癥狀女生顯著高于男生[9,15],本次調(diào)查結果與這一結論相同??赡芘c男女生的心理特征有關,女生情感細膩、敏感,具有較高的焦慮特質。岳西縣寄宿生出現(xiàn)抑郁、焦慮癥狀的風險均高于全椒縣和績溪縣,筆者分析是因為岳西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jīng)濟水平落后,且地處大別山脈,交通較閉塞,地形地貌在4個縣中最為特殊,寄宿生生活條件較差,故該縣寄宿生較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情緒。
多因素結果顯示,小學五年級到初二年級的學生發(fā)生抑郁的風險較高,而以高三年級為參照,其他年級出現(xiàn)焦慮情緒的風險均低于高三年級??紤]是因為小學五年級到初二年級這個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青春發(fā)動期的身心變化本身是一種應激事件,可能導致個體的抑郁風險增高[21-22]。對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這一特殊群體,父母的日常教育關心都比較少,面臨這一轉變而無法適應、無處傾訴解決,很可能導致抑郁情緒的增加;而高三年級學生面臨高考壓力,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在所難免,與蘇虹等[9]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農(nóng)村寄宿制學生的心理健康不是某一個因素的獨立作用,而是多個因素的相互作用結果。只有正確認識其危險因素,采取適當?shù)念A防措施,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關心和幫助,方能促進農(nóng)村寄宿制學生的身心發(fā)育。但本研究只是橫斷面調(diào)查,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定抑郁、焦慮的影響因素。
(致謝:本課題得到安徽省學校體育衛(wèi)生協(xié)會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謝!)
4 參考文獻
[1] 陶芳標,張金霞,毛琛,等.抑郁、焦慮癥狀與中學生多種危害健康行為.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25(2):131-133.
[2] 張洪波,陶芳標,曾廣玉,等.安徽省中學生故意傷害行為及社會心理特征研究.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18(5):563-565.
[3] ZUNG WW.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rch Gen Psychiatry, 1965,12:63-70.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主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94-196,235-238.
[5] ZUNG WW.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 Psychosomatics, 1971,12(6):371-379.
[6] 曾強,李樂,唐雙陽,等.某高校大學生抑郁癥影響因素和預防途徑分析.實用預防醫(yī)學,2006,13(6):1 412-1 413.
[7] 張洪波,陶芳標,曾廣玉,等.安徽省中學生抑郁心理癥狀及其相關因素.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1,22(6):497-498.
[8] 馮正直,張大均,汪鳳.中學生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4):466-468.
[9] 蘇虹,王保金,陳卉鳴,等.中學生抑郁、焦慮情緒的流行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11(2):196-198.
[10]劉賢臣,等.SDS和CES-D對大學生抑郁癥狀評定結果的比較.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9 (1):19-20.
[11]PATTEN CA, GILLIN JC, FARKAS AJ,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alifornia adolescents: 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al support. J Adolesc Health, 1997,20(4):271-278.
[12]MIKOLAJCZYK RT, BREDEHORST M, KHELAIFAT N, et al. Correlat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Latino and Non-Latino White adolescents: Findings from the 2003 California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BMC Public Health, 2007,147(7):21.
[13]CROCKETT LJ, RANDALL BA, SHEN YL, et al. Measurement equivalence of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for Latino and Anglo adolescents: A national study.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05,73(1):47-58.
[14]LA GRECA AM, HARRISON HM. Adolescent peer relations, friendship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Do they predict soci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Child Adolesc Psychol, 2005,34(1):49-61.
[15]許韶君,陶芳標,張洪波,等.大學生抑郁、焦慮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1999,5 (2):121-122.
[16]張洪波,陶芳標,曾廣玉,等.安徽省中學生焦慮心理癥狀流行特征研究.中國校醫(yī),2001,15(1):10-11.
[17]丁樹榮,王天奎,王本華,等.中學生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6,12(9):419-420.
[18]BENNETT DS, AMBROSINI PJ, KUDES D,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depression: Do symptoms differ for boys and girls? J Affect Disord, 2005,89(1-3):35-44.
[19]MASI G, FAVILLA L, MUCCI M,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ysthymic disorder. Psychopathology, 2001,34(1):29-35.
[20]KOVACS M. Gender and the cours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hrough adolescence in clinically referred youngster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1,40(9):1 079-1 085.
[21]STICE E, PRESNELL K, BEARMAN SK. Relation of early menarche to depression, eating disorders, substance abuse, and comorbid psychopathology among adolescent girls. Dev Psychol, 2001,37(5):608-619.
[關鍵詞] 大學新生 心理健康 癥狀自評量表 獨生子
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學生是國家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應著眼于以下兩點:一是預防;二是干預。而這些工作必須建立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真實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研究方法
(一)對象:采用整群抽樣原則,隨機抽取2008級新生若干人,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測試,實際獲得有效問卷3422份。
其中城市應屆生是2032人,農(nóng)村應屆生有1049人;非漢族學生中有134名男生。
(二)工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開放式問卷、半結構心理訪談
1.癥狀自評量表:該量表是診斷性量表,評定被試近一周的身心狀況,包括10個因子:(1)軀體化;(2)強迫癥狀;(3)人際關系敏感;(4)抑郁;(5)焦慮;(6)敵對;(7)恐怖;(8)偏執(zhí);(9)精神病性;(10)其他。
2.SCL-90量表因子分值的意義:一般認為任一因子分為1~2分提示心理健康;2~3分提示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3~4分提示有中等程度心理健康問題;4~5分提示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
(三)時間:SCL-90測試和開放問卷調(diào)查在2008年10月底;心理訪談在2008年11月。
二、研究結果
(一)SCL-90測試結果
在本研究中我們把“異常標準”設定為“任一因子分為3~5分”。在591名異常者中:強迫癥狀者占68.0%、人際關系敏感者占46.7%、偏執(zhí)者占27.2%、敵對者占22.3%、抑郁者占21.9%、精神病性者占20.0%、焦慮者占17.4%、其他占11.3%、恐怖占5.9%、軀體化占3.7%。
其中,城市應屆生是320人,農(nóng)村應屆生有187人;非漢族學生中有23名男生;獨生子女中有240名獨生子。
(二)心理訪談和調(diào)查結果
在心理測試之后我們即組織專業(yè)人員對SCL-90測試結果篩選出的任一因子分為3~5分的大學生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同時進行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
1.半結構深度訪談情況
對SCL-90任一因子分為3~5分2008級大學生的半結構深度訪談一般用時20-30分鐘,由專職心理咨詢老師提前預約。之前,咨詢老師會仔細閱讀該生的SCL-90測試報告;訪談時針對其測試情況及對測試時要求的“一周”情況進行簡單詢問以排除或幫助解決突發(fā)生活事件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此外對其家庭情況、上大學過程等也會適當詢問。訪談結束后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新生中SCL-90測試結果“任一因子分為3-5分者”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分析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時以下幾種因素都應該考慮:(1)家庭;(2)人際關系;(3)學習;(4)生活適應;(5)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
2.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情況
隨機抽取2008級大學新生70人進行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自從您到大學以來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有哪些困惑?(請按從高到低順序排列)。統(tǒng)計結果“困惑指數(shù)”從高到低排列如下:(1)學習方面:大學學習的方式、課程授課速度、作業(yè)多少,尤其是英語、數(shù)學、C++等課程的學習普遍感覺有壓力;(2)時間安排:學習、睡眠、娛樂、兼職等時間的安排;(3)生活適應:氣候、交通、校園環(huán)境、飲食口味及物價等;(4)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5)思念遠方親友。
3.心理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結果的異同
因方式不同,心理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反映出來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我們發(fā)現(xiàn)與書面調(diào)查相比,訪談涉及的問題更加感性,較多地指向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宿舍人際關系、時間分配等;而書面調(diào)查首當其沖的是學習問題,包括:學習方法、教師授課方式、具體課程的學習、學習與娛樂的沖突等。
三、討論與建議
(一)2008級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1.從總體上說2008級大學生SCL-90陽性篩選率(任一因子分為3~5分)并不比2006級、2007級大學新生的高。從我們用SCL-90量表診斷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縱向來看,SCL-90陽性篩選率一直在10(~20(之間徘徊。
2.在SCL-90測試結果“任一因子為3~5分者”中,2008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集中表現(xiàn)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敵對及抑郁,以上因子分在3~5分之間的人數(shù)均超過20.0(。這可能和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密切相關:17~18歲的他們剛剛涉世,對人生、未來充滿好奇、憧憬,“自我同一”是他們現(xiàn)階段的人生課題,可由于之前一心讀書,無暇他顧,更缺少人際歷練,因此在獨擋生活的時候會不知所措。
3.無論SCL-90測試結果“任一因子為3~5分者”還是“任一因子為3~4分者”、“任一因子為4~5分者”中男大學生都較女大學生更多地發(fā)生心理問題,而其發(fā)生的概率也要略高于女生,這提示我們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予以格外關注。
4.少數(shù)民族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他們的生活適應關系密切;他們發(fā)生頻率高的心理問題與漢族大學生的幾乎一致。通過心理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多數(shù)生活貧困、語言交流有障礙、有及時常做一些宗教儀式,由于其與漢族學生雜居,容易產(chǎn)生一些生活起居方面的問題。
5.大學新生中往屆生比應屆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率要高;農(nóng)村大學生比城市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要多,但在“嚴重心理健康問題者”中卻例外。
6.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90前。筆者認為這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的進步以及人們關注心理健康可能都有關系。
7.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尤其是獨生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引起關注。處于“第二次心理斷乳期”的獨生子可能由于荷爾蒙的作用較獨生女更激越的度過這個時期,當然這里面或許還有社會角色的期待起作用等。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
根據(jù)本研究的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幾點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以團體活動的方式培養(yǎng)和開發(fā)大學新生人際溝通技巧能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心理保健。大學新生大多數(shù)來自遙遠的地方,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面對全新的學業(yè),加之之前大部分學生因為學業(yè)而在人際溝通方面較少用心歷練或學習,因此在這個時期對大學新生開展此類內(nèi)容的課內(nèi)或課外學習特別及時和必要――利用群體的動力和朋輩之間的相互幫助,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會事半功倍。
2.通過心理普查對“任一因子分3~5分”者尤其是高分者應給予心理跟蹤并及時給予積極心理干預。
3.大力加強90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部分學生現(xiàn)在依然在大學里,而且有的已經(jīng)在讀研究生,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可掉以輕心。
4.男大學生、獨生子和城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格外予以關注。因一般他們的家境較好可充分借力于其家人的支持和幫助,齊心協(xié)力共同扶助其健康成長。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決定木桶容量的并不取決于最高那塊木板而恰恰是最低那塊!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言,其心理素質可能就是制約其發(fā)展的最低那塊板!有人說:誰贏得了現(xiàn)在誰才能贏得未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應從他們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就開始。
參考文獻:
[1]陸明.2100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8,(12).
[2]范韶維,李紅嬌.中國礦業(yè)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9,(04).
關鍵詞:心理健康檔案;大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普遍的關注,雖然各高校負責部門、組織體系,評估等方面各有特點,但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和管理確是都會涉及的,心理健康檔案能科學指導校園心理健康工作,因此科學有效的建立和管理是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但因為目前數(shù)據(jù)收集和管理在技術和組織方面的瓶頸,讓眾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立流于形式,未能發(fā)揮其應有作用,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戰(zhàn)略,即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在新的領域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態(tài)。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思維方式下重新規(guī)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立和管理。特別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檔案的信息,能更加全面、深入的發(fā)揮心理健康檔案的作用有了新的方向。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原則
1.客觀性原則。尊重客觀心理事實,科學嚴謹?shù)挠涗洝?/p>
2.系統(tǒng)性原則。系統(tǒng)完整的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注重所選測評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為數(shù)據(jù)的深入挖掘提供基礎并能定期獲取數(shù)據(jù)。
3.動態(tài)性原則。以發(fā)展變化的觀點看待學生,注重資料的時間空間延續(xù)性。
4.多樣性原則。常規(guī)收集和隨機收集相結合,定量收集和定性收集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終端的信息收集作用,將時時的測評結果納入心理檔案。
5.教育性原則。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時,要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6.保密性原則。遵守心理咨詢中的保密性原則。
7.經(jīng)濟性原則。經(jīng)濟高效的獲得數(shù)據(jù)是實施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化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心理檔案測評軟件化,手機APP,以自行測評為最佳推薦,減少耗時耗力的集中測評。
(二)心理健康檔案的內(nèi)容設計
心理健康檔案的信息是評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大學生進行預防性心理輔導的重要依據(jù)。因此內(nèi)容設計是決定其有效性的的重要步驟,通過實踐和文獻綜述設計規(guī)劃如下:
1、學生的基本資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號、學院、系別、專業(yè)、年級、聯(lián)系方式(電話、郵箱)、籍貫、民族、政治面貌、是否獨生子女、個人興趣、身體健康狀況、既往病史、近親中有無精神病史問題。
2、學習與就業(yè)。主要包括學習成績、有無掛科、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錄取專業(yè)和自己的愿望的符合程度、上大學的目的、擔任班干部情況、參加社團情況、社團活動是否與學習相沖突、獲獎情況、職業(yè)興趣、職業(yè)價值觀、職業(yè)能力等。
3、主要社會關系信息。家庭成員結構、父母的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狀況、學費是否貸款、親子關系、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人際關系和諧程度、宿舍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和諧程度、是否戀愛、與戀人的感情關系狀況。
4、重大社會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員的死亡、父母離異、與教師同學關系緊張、戀愛失敗、影響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5、心理測量信息。主要包括能力傾向、人格特征(卡特爾16PF、愛德華個性偏好測驗、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艾森克人格測驗EPQ、氣質測驗等)、心理健康狀況(SCL一90,UPI、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等)、學習心理分析(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學習意志力、學習困難的診斷等)、職業(yè)能力傾向類型(職業(yè)興趣、職業(yè)能力傾向)、潛在科研素質、創(chuàng)業(yè)素質等量表。
6、統(tǒng)計信息。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綜合評定材料、心理狀態(tài)發(fā)展報告等。
7、動態(tài)反饋信息。心理咨詢記錄,心理問題或心理危機干預效果的發(fā)展報告。
心理危機預警信息:心理偏常態(tài)的個體預警,如自殺傾向、重度抑郁或焦慮等。
2 心理健康檔案的管理
對高校大學生心理檔案的有效管理決定著心理檔案發(fā)揮作用的大小,運用合適的技術對龐雜的信息進行科學的管理,高效發(fā)揮心理檔案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作用,一直是困擾很多高校心理工作的問題,借鑒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下的數(shù)據(jù)管理策略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新嘗試,但要做到這些需要建立與之配套的組織管理框架。
(一)責任主體
在心理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明確管理機構和主要負責人,具體人員要求是既懂心理學又懂檔案管理的專業(yè)人員負責管理。制定管理條例,落實責任。應用先進的數(shù)據(jù)管理手段,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
(二)信息權限分配
心理檔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反饋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不同主體享有不同信息的權限分配來解決這一問題。就心理健康檔案的內(nèi)容模塊而言,心理咨詢教師享有的信息權限是:①學生的基本資料一②學習與就業(yè)一③主要社會關系信息一④重大社會生活事件一⑤心理測量信息一⑥統(tǒng)計信息一⑦動態(tài)反饋一⑧心理危機預警信息(心理咨詢教師受專門的心理檔案管理條例的約束,須嚴格保密)。學生本人可以擁有的權限是①、②、③、④、⑤、⑥(學生可以在①、②、③、④更改自己的信息,只能查閱⑤、⑥)。學校管理人員擁有的權限是⑤、⑥、⑧(按校、院等分別設置相應的權限,校級管理人員只能查閱相應權限等級下的統(tǒng)計分析報告)。
(三)更新
心理健康檔案應該是一個不斷更新的系統(tǒng),要有新資料不斷補充到檔案中去。由于學生信息很難在入學時全面準確地一次收集到,這就需要學校心理咨詢部門從多渠道收集,充分利用信息化校園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補充更新檔案,例如,互聯(lián)網(wǎng)上動態(tài)時時的測評服務,通過心理健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等隨堂心理測試既輔助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能有效獲得階段性數(shù)據(jù)。
(四)信息分析整合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立起來會,更重要的是使這些數(shù)據(jù)產(chǎn)生1+1>2的效果,這就離不開對檔案的分析整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系統(tǒng)保存了大量的學生心理測試量表,在管理過程中要使量表數(shù)據(jù)能更直觀、更方便的使用和分析。所以,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從縱橫兩方面來考慮,一、保證一定時期一個學生各類量表的連續(xù)性。二、應該力爭使其能夠體現(xiàn)在同類一量表中,盡可能保證心理測評工具的一致性,使所得資料具有真實可比性。
互聯(lián)網(wǎng)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具有指導性意義,心理數(shù)據(jù)的深入挖掘對建立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的分析資料庫是有利的,引進現(xiàn)代化管理手段(大數(shù)據(jù))來處理學生的檔案材料。輔導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檢索系統(tǒng),迅速查找某一學生的資料,提高心理輔導工作的效率,使測驗后的數(shù)據(jù)處理更為方便快捷,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數(shù)據(jù)基礎。
參考文獻
[1]羅娟.大學生心理檔案指標體系的建構與管理[D].天津:天津大學,2010
大學生城市生存訓練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途徑。它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大課堂,選擇一個陌生的城市,在老師“若即若離”的保護下,以小組為單位,考驗學生的生存、求職能力,或自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考察活動,或進行集思想教育、耐挫訓練、研究性學習于一體的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在陌生城市中迅速適應環(huán)境、獨立生活并完成一項調(diào)研課題的綜合素質。它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因此成為近年越來越多大學進行實踐活動的一項內(nèi)容。
但這一活動具體應如何組織?在整個活動中應抓好哪些方面問題?在總結近年來全國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城市生存訓練的基礎上,本文認為,若要使這一活動收到實效,以下五方面問題必須抓好。
確定組織、人員安排及相應職責
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的大學生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學工部領導、教師、就業(yè)處、相關系領導及輔導員,統(tǒng)籌安排,抓好落實。以系或班級為單位,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可分活動策劃部、宣傳外聯(lián)部、權益保障部、紀律仲裁部等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領導小組和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負責擬訂活動總方案,明確活動的目的、意義、過程、要求、訓練項目、考察項目、評價標準,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預案,確定相關教師、工作人員的管理職責。劃分活動小組(小組的人數(shù)以6人左右為宜,男女同學合理搭配),確定小組長,分組制定并討論確定小組活動方案?;顒臃桨傅闹贫òǎ鹤詫懺O計背景、自定達成目標、自擬可行性方案、自制活動章程、自分成員職責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設計、自我約束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發(fā)展空間,搭建自我發(fā)展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
擬定訓練項目
從大學生實際出發(fā),城市生存訓練項目一般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適應社會,訓練“基本生存”能力。要求學生在訓練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不依靠親朋好友,而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賺取生存金,自行解決吃、住、行問題。消費合理適度,記錄全部消費金額,記入考察日記,提倡節(jié)儉。非特殊情況下,不乘出租車。學會判斷、識別,增長社會經(jīng)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嘗試靠才智生存,學會合理的自我定位。大學生不能只靠體力活生存,要運用所學知識及特長尋找工作,從中檢驗自己在校的學習,發(fā)現(xiàn)不足,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要了解自己、有自信,同時又不能好高騖遠,要懷著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心態(tài),在找工作時放下大學生的架子,并能做很平常的事,同時積極主動與別人交流溝通、增進了解,獲得認同,贏得別人的信任。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和位置,在高興、失意時能夠做到寵辱不驚,當單位給你一個起點時,自己要能把它發(fā)展起來,同時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認識社會,升華自我。在實地考察、調(diào)查訪談、資料搜集中進行研究性學習,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社會有更深層的認識;在觸摸歷史、感受文化、走近名人的過程中,讓外部世界和學生自我生命的存在狀態(tài)相通,實施自我教育和道德內(nèi)化,完成精神的自主升華和道德的自然發(fā)展;在集體中,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幫助他人;在社會上,遵守公德,自律行為規(guī)范,學習社會交往,在一切公共場合做精神文明的模范。
制定活動要求
如學生所帶生活費金額,通過什么方式求得生存,在什么情況下將被淘汰,是否允許中途退出,評選優(yōu)勝小組的標準等。如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與沈陽東北大學文法學院聯(lián)合舉辦的首屆暑期都市生存訓練營活動,競賽的主要規(guī)則是:每名隊員只能拿20元錢作為基本生活費,在陌生的城市里生存10天;如果連續(xù)3天未找到工作且剩余資金不足以維持今后幾天的生活,將被取消參賽資格;發(fā)現(xiàn)私帶錢物者,給予警告一次,在綜合評定中扣除相應的分數(shù),再有違反者將被取消參賽資格。此外,為鼓勵隊員投資經(jīng)營,組委會還制定了存款和貸款細則。比賽的最后階段,兩支小分隊在長春會合,進行素質拓展訓練,根據(jù)競賽規(guī)則和評分標準,向冠軍隊頒發(fā)“素質拓展杯”,向優(yōu)勝隊員頒發(fā)“都市生存金卡”,“都市生存銀卡”等獎項。
而華東理工大學2006年的生存訓練提高了“含金量”,規(guī)定不允許學生只干體力活,要求參賽同學可根據(jù)城市及自己團隊特點事先策劃可行性方案,但不允許在出發(fā)前私自與當?shù)仄髽I(yè)或公司聯(lián)系,更不允許通過私人關系在當?shù)貙ふ夜ぷ?,一?jīng)發(fā)現(xiàn)將取消其比賽資格。學生事先的策劃方案的實踐完成情況及社會影響力最終也會加入評分標準。
確定研究課題、列出考察項目
可以統(tǒng)一確定研究課題,也可由活動小組自擬研究課題。小組要自定研究計劃、自聘指導教師,事先搜集資料并設計好調(diào)研考察的具體方案,然后在陌生城市邊“吃苦”邊調(diào)研,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形成調(diào)研成果。
在生存訓練的同時可組織考察,列出必修考察項目和選修項目??梢院汀凹t色之旅”等學習參觀活動相結合,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可到改革開放前沿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成效顯著的地方參觀考察,了解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和成就,增強大學生對黨的感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愛,激發(fā)他們?nèi)娼ㄔO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學習參觀要突出教育主題,增強教育效果,力戒形式主義。
總結、評價、展示、交流
總結。返校后,每位學生撰寫訓練、考察的情況報告及小結并完成調(diào)研課題,組長做出小組總結,在班級內(nèi)交流、展示。
評價。對本次活動進行學生自評。自我評價可分三個層面展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自我評價;以班級為單位,完成小組互評;由學生自選產(chǎn)生的班級評價委員最后確認,給予學分。要把學生參與城市生存訓練活動的情況作為《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記錄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并納入到學生綜合測評體系之中。這些活動是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思考的過程,它使學生成了活動的主體、思維的主體和成長的主體。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品德評價 檔案袋評價
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據(jù)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或標準,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狀況所進行評價的過程。[1]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關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思想品德評價雖然重要,目前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十分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檔案袋評價是根據(jù)學生的反映,加上教師的評價、觀察、考查和成績測評等,得出有關學生進步和發(fā)展的系統(tǒng)而持續(xù)的記錄。[2]檔案袋評價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可以真實、深入地再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過程。雖然檔案袋評價側重于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測評,但其評價理念和方法在學生思想品德測評中同樣具有可行性。
一、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困境:解構的必要性
回顧傳統(tǒng)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重“績本”評價,輕“人本”評價;二是重共性模式評價,輕個性差異評價;三是重結果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四是重外部評價,輕自我評價。
(一)重“績本”評價,輕“人本”評價。
“人本”評價指的是以人為本,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德行價值,發(fā)揮學生的道德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德為前提進行的評價。所謂“績本”評價,即以學生的成績作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據(jù),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被冠以“思想好,有上進心”,可以獲得較高的品德等級或較高的思想品德分,而其它的品行表現(xiàn)只作為一般性的考查。這種“一俊遮百丑”的現(xiàn)象長時間存在,即使在品德測評中加入了思想、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指標,但在實際測評中,這些也被看作軟指標,是只能憑印象進行模糊評價的。
(二)重共性模式評價,輕個性差異評價。
個性化評價就是依據(jù)個體的獨特性,確立評價標準,促進其發(fā)展自身存在的社會價值的評價。共性評價則是指依據(jù)社會要求,確立德育目標和評價標準,對全體學生進行的基本評價。過去的品德評價特別注重社會要求,對評價標準的規(guī)范化要求很高,評價實踐中表現(xiàn)為:用同一把尺子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等,評價的目標、標準和方法都是既定的、劃一的,沒有學生根據(jù)自身發(fā)展進行選擇的余地。共性評價忽視了個體差異、輕視個性發(fā)展,導致大學生品德評價與學生的實際脫節(jié),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越來越遠,難以發(fā)揮評價的各項功能,難以起到品德評價的期望效果。
(三)重結果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
過去的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一般都是每學期結束時由輔導員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打個等級、寫個評語就一評了之了。即使有學生參評和平時記錄的要求,真正做到的也不多。學生自評多為走過場,既沒有事先組織標準討論,又沒有評價的指導。思想品德評價中基本落實的只有期末的輔導員評價。
在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中,實施結果性評價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僅有結果性評價卻帶來許多問題:其一,反饋不及時。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發(fā)生的問題不能及時診斷,及時調(diào)整教育,失去了許多很好的教育發(fā)展時機;其二,評價難以全面。由于評價間隔時間較長,學生較多,輔導員很難記住每個學生的具體細節(jié),往往只能進行比較籠統(tǒng)的評價,造成許多的雷同;或者為一時一事所影響,造成評價的偏頗;其三,針對性較差。結果性評價主要是一種達到度的評價和一種概括性的評價,不如形成性評價那樣有針對性,那樣吸引學生對自己日常品德形象的關注。
(四)重外部評價,輕自我評價。
當前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主體更多的是老師、同學,重外部評價,輕自我評價,思品評價主體錯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
自我評價是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自我評價是大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評價自己的評價方法,是靠學生自身思想的矛盾運動,自覺地接受先進思想、正確理論的引導和教育并不斷地糾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和不良行為,促進學生沿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檔案袋評價應用于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優(yōu)勢:解構的可行性
檔案袋評價對于傳統(tǒng)學生思想品德評價而言,存在諸多優(yōu)勢: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人本”評價;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加強自我評價;豐富測評內(nèi)容,體現(xiàn)學生個體性;強調(diào)學生品德的形成,注重過程性評價,等等。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人本”評價。
檔案袋評價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展示學生的最佳成果;二是描述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過程,反映學生的進步;三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水平進行評估,發(fā)揮檔案袋評價的工具性。由此可知,檔案袋評價充分體現(xiàn)了“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十分注重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主體地位的發(fā)揮。
(二)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加強自我評價。
檔案袋評價是多元評價的一種重要形式,重視評價過程中的多主體參與。而目前的大部分學生思想品德評價中明顯顯現(xiàn)出“他評”特征,教師扮演裁判、說教者等角色,給出死板的分數(shù)或寫出千人一面、缺乏個性的評語;學生則在評價實踐中扮演著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自尊心得不到保護,也沒有申述、辯駁的權利,因此也就缺乏對自己思想品德反思的動力。部分學生在這種利害關系中出現(xiàn)行為偏差:可以過分討好或過分壓抑,自由散漫或宣泄不滿,甚至做出過激行為。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測評應充分體現(xiàn)出檔案袋評價主體多元化的特點,并強調(diào)測評本身的客觀性,盡量減少因個人評定標準的差異、觀察機會的有限性等因素給思想品德測評帶來的信度與效度問題;評價主體應由教師個體轉變?yōu)椤岸嗑S一體”,即教師評價、學生自我反思及其他學生或教師評價的結合,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品德行為進行自我審視、反思、檢討和評價,并通過反思說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時還應鼓勵家長、同學等其他評價主體共同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與自我評價的積極性。
(三)豐富測評內(nèi)容,體現(xiàn)學生個體性。
在檔案袋評價中,教師既要收集反映學生某方面成就和進步的材料,又要記錄學生存在的問題,還要收集學生自我反思的證據(jù)。通過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學生本人對材料的反省,不僅能客觀、形象地反映學生思想品德的進步與成就,而且能反映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中的問題,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強調(diào)學生品德的形成,注重過程性評價。
檔案袋評價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過程,它可以使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品德形成過程,以及學生各方面才能的發(fā)展和學生向預期目標進步的過程。因此,檔案袋評價在內(nèi)容和方法上都體現(xiàn)了自身的過程性與形成性,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師應為學生確定個性化的發(fā)展性目標,并不斷收集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過程中的信息,而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shù)并與他人比較。
三、檔案袋評價在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中的實施:重建的評價體系
教師運用檔案袋對學生思想品德進行評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確立檔案袋的內(nèi)容。
由于學生檔案袋是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主要運用檔案袋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內(nèi)容,展現(xiàn)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等。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檔案袋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生參加素質拓展活動的材料、學生遵守校紀校規(guī)情況、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材料及獲獎情況、學生互動論壇、學生學期成長代表作品展示和討論式的教師評價報告等。
1.學生參加素質拓展活動的材料
學生參加的素質拓展活動,包括學生參加學校、社區(qū)、團隊組織等社會團體組織的各項活動記錄,材料既可由組織單位出具,也可由知情的教師、同學出具,經(jīng)檔案袋保管者核實認可。同時,學生需撰寫素質拓展活動心得等材料,由相關組織單位寫評語,通過素質拓展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獲,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將學生所有的相關材料收入檔案袋中。
2.學生遵守校紀校規(guī)情況
遵守校紀校規(guī)情況主要指的是學生有無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在學習上有無遲到、早退、曠課情況;在寢室生活中,有無夜不歸宿情況等違紀行為;有無打架斗毆等各種違紀行為。這些材料都需放入學生思想品德檔案袋中。
3.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材料及獲獎情況
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材料不僅包括學生參加各種活動,表現(xiàn)突出而形成的新聞報道、表揚信、表彰文件,以及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人士提供的書面材料等,而且包括學生其他優(yōu)秀事跡材料。學生所獲各項獎勵,包括學生個人單獨獲獎或集體獲獎情況,由獲獎集體負責人(組織者)或知情人出具材料,連同獲獎證書復印件一并收集。
4.學生互動論壇
組織各班開展班會,學生在班團小組內(nèi)進行互動評價,主要是個體將歷程記錄與表現(xiàn)在班團小組內(nèi)展示交流,便于學習借鑒、彼此互動評價,并形成小組“希望式”評語。班團組織對學生的歷程記錄進行認定,形成“綜合建議”式評語。
5.學生學期成長“代表作品”展示
班主任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作品”展示會,讓學生把自己此階段最能代表成長進步水平的記載展示給全班同學。代表作品包括:助人記錄、誠信與合作情況、熱點問題評析、參加公益活動情況,等等。
6.討論式的教師評價報告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報告主要是對學生學期“成長歷程”進行總結性點評,要概括出學生的個性特征。評價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學生現(xiàn)階段最大的進步是什么,哪些方面還有待提高;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學生下階段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對學生的進步還有哪些建議,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檔案袋收集的資料既可是原件,又可是復印件、影像資料等。資料既可隨時收集,如學生上課、參加素質活動記錄等,又可階段性收集,如:所獲獎勵、獲獎作品等。教師要將收集到的資料歸類后按一定順序裝入檔案袋,并填寫相應目錄,交保管人員妥善保管。
(二)評價標準的制定[3]。
評價標準是檔案袋評價的重要依據(jù)。在制定評價標準時,首先要明確使用檔案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發(fā)展,即明確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學生了解到對自己的要求,可以依據(jù)這一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反思及改進。在制定檔案袋評價標準時,必須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可以采用學生自評、相互評估和教師評定的綜合性評價方式對作品進行評價,實現(xiàn)多層次標準。若評價過程中是單一及缺乏彈性的評價標準,必然會影響到評價的效果、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評價可以從三方面來進行:一是一個階段下來對檔案袋進行總結性評價;二是對學生發(fā)展過程中檔案袋所收集的材料進行總結性評價;三是通過對檔案袋內(nèi)容的分析、反思與評價,診斷學生思想品德存在的問題。
(三)檔案袋的保管與使用。
學生成長檔案袋的保管有兩種形式[4]:一是由教師或班級指定專人統(tǒng)一保管,這有利于資料的歸類、整理和保存;二是由家長或學生分散保管,這有利于學生、家長隨時了解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狀況。
作為一種德育評價工具,學生成長檔案袋主要用于評價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狀況。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檔案袋評價的主要目標是調(diào)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因此,學生檔案袋評價對象是每一個學生個體,評價標準是多元的。在實踐中,它不對評價對象作橫向比較或整體評比,而是將評價對象的過去與現(xiàn)在或某些側面進行比較。教師要借助學生成長檔案袋中的資料與學生一起討論他們的努力和進步,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發(fā)展軌跡,幫助其樹立信心、培養(yǎng)興趣,而不是簡單地將學生分等評級。
參考文獻:
[1]韋青松.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困難的成因與對策[J].南方論刊,2009.6:68-69.
[2]胡中鋒.教育測量與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315-334.
[3]李齊.檔案袋評價與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教學[J].林區(qū)教學,2009.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