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00:01: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師體育實習見習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中職校學生;“學業爭優”;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3-0022-03
一、“學業爭優”的內涵解析
(一)“學業”
“學業”即學生“學習的課業”。與普通學校一樣,職業學校開設了語、數、外等文化課程,并制定了有關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標準,旨在普及文化知識,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創造向上深造的平臺和條件。不同的是,職業學校加強了思想道德教育,這是因為不少學生道德意愿不強,也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此外,職業學校不能脫離“職業”二字。因此,專業課在職業教育中應占相當比重。學生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相關領域技能,從而能迅速立足于未來的工作崗位。不過,現代職場對人的素質要求不再是像機器一般,只要能機械操作即可,越來越多的崗位需要的是技能與情商兼備、全面發展的“能力人”。德國的梅騰斯在1974年提出了“關鍵能力”,這種能力是與一定的專業實際技能不直接相關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它能幫助人們在各種不同場合和職責情況下做出判斷選擇,從而“適應人生生涯中不可預見的各種變化”。它主要強調四個方面的能力:(1)跨職業的專業能力。包括運用數學和測量方法的能力,運用計算機的能力,運用外語解決技術問題和進行交流的能力。(2)方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掌握制訂工作計劃、獨立決策和實施的能力,具備準確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接受他人評價的承受力。(3)社會能力。社會能力主要是指一個人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和善于溝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夠協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對他人公正寬容,具有準確裁定事物的判斷力和自律能力等,這是崗位勝任和在工作中開拓進取的重要條件。(4)個人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制的進一步完善,人的社會責任心和誠信將越來越被重視,一個人的職業道德會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贊賞,愛崗敬業、工作負責、注重細節的職業人格會得到全社會的肯定和推崇。[1]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的“學業”應是文化課和專業課并重,同時不斷向學生滲透培養職場關鍵能力的意識,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專業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等。
(二)“優”
學校要求學生結合學業測試內容,在“爭優創優”上做到品質優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職業道德品質;成績優良:熟悉和掌握本專業的知識技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良好;身心健康: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運動和文體活動,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2]
在建立學業爭優評價體系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從兩個維度來進行評價:一是將學生當成動態發展中的人,這就要求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將其置于一條長長的時間軸上,看到學生進步的足跡,并適時鼓勵學生每一天都要做得比前一天更好,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日趨成熟完善;二是要把學生置于群體中進行評價,強調在與同類人群橫向比較的時候,各方面的素質都需出類拔萃,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這有利于激發職業學校學生沉睡已久的向上、不甘人后的進取心,從而形成積極競爭的良好風氣。
二、“學業爭優”的實現路徑
(一)深入調研專業發展狀況,合理設置學校課程
中職校的專業設置應緊跟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并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筆者所在學校主動適應區域“三產”結構調整升級需要,以“形成專業特色、擴大品牌效應”為原則,對現有專業設置進行調整和優化,淘汰了部分專業,如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汽車營銷與維修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增加了新興專業(方向):軟件技術(軟件測試師)、烹飪工藝與營養、西餐烹飪、金融業會計、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清華萬博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美合作國際商務等;精心打造三個主干專業群,努力提升育人品位,為區域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大發展貢獻了力量。
為配合專業建設,學校還進一步完善了“校系(部)結合、以系(部)為主”的校系二級教育教學管理體制,以三大主干專業群為主體成立三大系(部),將各領域的專業教師進行整合,以期真正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效果并以系(部)為單位組建專家團隊,進行本專業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筆者學校以“有用、適用”重組課程體系,如烹飪專業增設禮儀課、茶藝課,會計專業增設工商管理課;以“能用”、“通用”原則建構課程內容,刪減繁難偏舊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增加通識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和運用;以“會用”、“常用”原則訓練技術技能,讓學生學得會,記得牢,理解透,善遷移,從而終身受益。為此,學校已組織骨干教師成立校本課程研討小組,根據各系(部)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編訂校本教材,開發校本課程。
此外,也絕不能放松文化道德課程的學習。原先,文化課程的學習集中在一年級,二、三年級主要是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現在學校已推出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學分制。一年級都是必修課,二、三年級除專業必修課外,還必須選修三門文化道德課程,學生只有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學分,才能參加社會實踐,獲得畢業證書。
(二)強化教師專業建設,提高業務素質
教師是知識和技能的直接傳授者,是學校與學生聯系的橋梁。所以,要想實現“學業爭優”,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首先,學校構建了合理有效的師資考評體系。學年初,各系(部)根據上學年考評狀況聘用在職教師,考評不合格的一律不予進課堂。為了彌補專業教師數量的不足,學校采用聘用制,從企業、高校引進了一批優秀外聘教師,并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管理外聘教師。其次,學校推薦專業骨干教師參加“國培”與“省培”,要求每學期每位教師至少開一節校級以上公開課,組織開展校內“兩課”評比和“五課”教研活動,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牢牢盯住課堂,向課堂要效益。同時,學校還通過隔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和系(部)大會,邀請校內外名師傳授教學經驗,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
除此之外,我們還注重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相當于一個班級的“大家長”,其思想行為直接影響到整個班級的氛圍。班主任應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資源短缺問題:(1)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利用班會之際,在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中,充分了解學生對教學環節的訴求以及學生在學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解決。(2)樹立榜樣引領學生發展。請優秀學生經常向學生介紹一些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借鑒一些經驗,以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3)引導學生進行學業規劃。班主任在與學生接觸中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的需要進行學業規劃。
(三)建立學業發展性評價體系,跟蹤學生全程發展
學業發展評價體系是在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提出的。它是指學校及教師包括學生自己,對學生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核心),動機、興趣、特長以及方法、習慣,作業、考試考查等所進行的學業判斷。學業發展評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3]這樣的評價體系也適用于職業教育。
在中職校的學業發展性評價體系建設中,我們不僅要重視量化評價,更要重視質性評價。為此,我們引入現在較為流行的學生個性化成長檔案袋。這份檔案袋里包含了學生入校時期的學業情況、入校后各科目各階段的學業測試結果、教師評價以及學生自我總結。建立檔案袋的目的就是全面跟蹤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適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惑,養成自我省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逐步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普教在學業上往往要求學生掌握課堂的理論知識,弱化了動手能力方面的訓練,而中職校雖然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要求程度低于普教,但是對學生技能實訓方面的要求較高,要達到畢業即能頂崗的水準。
為了加強實習見習管理,學校精心挑選放心的實習單位,已經從原有100多家實習單位中遴選出60多家知名度高、信譽好、有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放心單位,安排學生頂崗實習。
實習期間,學校會對實習目標達成情況進行過程監控,主要分兩期進行實習生答辯活動。為此,學校各系(部)聯合企業相關專家組成答辯委員會。為了提高實訓的仿真度,答辯地點也精心選擇在學生實習的公司,積極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答辯會上,要求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規定科目的技能展示和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的口頭答辯,評委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現場打分,并請行業企業專家對學生實踐技能答辯綜合評價,為學生“指點迷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讓學生在實習中有所得,真正達到“能用”“會用”所學技能。
(五)加強家校溝通,豐富學生課外活動
一直以來,我們發現職業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并不活躍。很多時候,我們僅在學生犯下嚴重錯誤后才會與其監護人取得聯系,告知來校處理相關事宜。今后,我們還應當注重對家長灌輸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們會借家長會之際,邀請市內有名的教育專家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還會采用不定時上門家訪、電話回訪等方式與家長多多聯系,督促其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此外,為了加深、鞏固和擴大課堂上所學到的間接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我們還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包括組建各種興趣社團、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如校運動會、技能節、藝術節、讀書節、歌詠比賽、廣播操比賽、黑板報評選等。
總之,“學業爭優”是“學業爭優、就業爭先、創業爭新”教育理念的首要和基礎,它也是實現“就業爭先”和“創業爭新”的必要前提條件,學校必須在客觀分析其內涵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案,并認真貫徹執行,爭取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參考文獻:
[1]凌紅.德國關鍵能力培養理念及對職業教育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1(6).
[2]殷樹鳳.學業爭優 就業爭先 創業爭新――南京市鼓樓中等專業學校“三業三爭”教育實踐[J].江蘇教育,2013(1).
[3]閆紅.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學業評價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An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Excellence"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 Case Study
YIN Shu-feng
(Nanjing Business School, Nanjing 210009,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