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地理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

時間:2022-02-20 19:52: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信息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地理信息管理

第1篇

[關鍵詞] 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管理系統;管理信息化;城市規劃;建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30

[中圖分類號] F294;TP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05- 0051- 02

1 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概述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地下管網建設越來越重要,地下管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需要大量人工投入的實體資料式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建設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管理系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地理信息系統是多學科交叉產生的地理學新技術,其原理是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地下管網的特點決定了其管理工作采用人工方式的困難性,因此,人們將地下管網信息與地理信息系統結合而形成了全新的分支管理系統及功能,即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我們通常所研究的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是通過網絡計算機來實現其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診斷、信息決策等功能。其構成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系統、計算機軟件系統、地理空間及屬性數據和系統管理操作人員。

2 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

(1)地圖登錄功能。根據整個地下管網系統的實際地圖或圖紙資料繪制完整的地圖,利用計算機技術將該地圖數字化、矢量化,整個系統以此數字化地圖作為依托和框架。打開該系統時,以該數字地圖為登錄口,在其上疊加管網信息。數字地圖是多層次的,在繪制時,根據不同圖紙資料進行疊加分層,包括房屋、河流、街道、鐵路、地下管道(水、氣、電、暖等),因此在登錄功能的設計中,加入分層信息,實現使用者可選擇性地分層登錄和管理以及動態顯示。該模塊的主要實現功能包括地圖漫游(在鼠標或者鍵盤控制下的任意方向移動)、放大/縮?。ò凑赵O定的一定倍數比例)、索引圖檢索等。

(2)查詢功能。前期的地理信息系統設計時,將所涉及的地下管網系統各個方面和層次的特性和功能予以附加,所有有效信息記錄入圖庫。系統可實現用戶查詢管網及附屬設施,在圖上選中某個設備即可查詢其屬性。該模塊主要功能包括:編號或名稱與設備及屬性的對應查詢,系統圖和局部圖的查詢,用戶信息資料的查詢,管網基本屬性的查詢,管網附屬設備的查詢。

(3)統計功能。系統中植入統計功能,實現對各類信息的統計,包括:規定范圍內的管線統計,管線屬性動態統計,管線故障信息統計(包括歷史信息及動態信息),規定范圍內管網節點數統計,各種類型管道性能統計,管網更新情況統計,用戶類型統計,信息記錄統計等。

(4)故障分析功能。當整個地下管網系統中某個環節出現故障時,系統能夠實現故障篩漏、定位、分析功能,通過系統分析確定故障部位,然后用設定色彩標注。故障分析系統能夠根據故障的實際情況分析并生產故障數據,顯示故障的具體部位、故障類型、檢修方法等,這些數據通過系統運行顯示在指定的屏幕上。

(5)性能維護功能。當故障發生時,系統在快速確定故障位置后,顯示背景圖以及故障兩端的設備背景圖,并將這些背景圖輸出。地下管網系統經過修整排除故障后,系統對管網的數字地圖及數據庫信息進行修改、增加、刪除等。

(6)測量運算功能。根據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管理系統生成的數字地圖信息,調用數據庫資料,以折線、圓弧、圓、多邊形等形式,累加或累減的方式計算整個管網地圖的面積和長度等信息。面積和長度信息包括整體和局部兩個方面。

(7)圖形、數據輸出功能。通過計算機鏈接打印機、繪圖儀等工具,當用戶需要地下管網資料數據、統計報表等相關信息時,可由系統調出資料,通過打印機或繪圖儀輸出。

3 關鍵技術

(1)管線縱橫斷面圖。地下管網的斷面圖是地理信息管理系統的重要構成資料,是地下管網信息的基礎。此系統中所指的斷面圖能夠有效反映出管線在地下的相對位置,以及管線之間的相對位置,管線的埋深、距離、類型、管徑等數據。該斷面圖的作用不僅僅是方便管理,而是防止施工的無意破壞。斷面圖又分為橫斷面和縱斷面,橫斷面是指垂直于管線位置的一個截面,縱斷面是指沿著某一管線方向的一個截面。橫斷面的主要作用是得出各管線的坐標然后進行標注,根據標注可得出管線間的地理位置關系??v斷面的主要作用是直觀體現管線的走向與走勢,體現管線的坡度和地理特征。

(2)爆管分析。爆管分析功能是地下管線地理信息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關鍵功能。當地下管網出現故障時,爆管分析功能分析出故障點及周圍設備信息,設定最優解決方案。出現故障時,首先經過分析計算出應當關閉的閥門,標示出關閉閥門后的影響范圍。通過計算分析,選擇最優的方案,即影響最小的方案。爆管分析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確定故障點,從故障點出發沿著管線逆管追蹤,直至找到第一個閥門后停止,然后由該閥門確認其所管轄范圍,及關閉后的影響范圍。第二步,從查找到的閥門反向出發進行追蹤,得到受影響的管線范圍。

主要參考文獻

[1]吳少華.城市地下管網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2.

第2篇

    摘要:立交橋是公路設施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結合立交橋在公路設施管理GIS中表示方法研究的實踐,介紹了立交橋在GIS上表示的模型、屬性數據庫的建立、匝道編碼的方法以及網絡分析等關鍵技術。對今后的發展提出一些展望。

    關鍵詞:立交橋;GIS;數據模型;編碼方法;路徑分析

    1 概述

    近年來,我國已陸續開發了公路路面——橋梁管理系統和公路設施管理系統。為實現對公路設施的空間信息、公路設施損壞狀況在空間的分布等進行管理的需求,又以地理信息系統(GIS)為平臺建立公路設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利用GPS和GIS技術的結合,運用路網線性參照系統,實現了在GIS系統軟件ARC/INFO環境下的動態分段技術和路徑選擇等功能。公路設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對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對管理工作要求的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對如重車過橋路線的選擇、最佳(短)路徑的選擇等空間網絡分析功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傳統的將立交橋以一個點的形式來表征已經不能滿足管理需求。本文結合立交橋在公路設施管理GIS中表示方法研究的實踐,介紹了立交橋在GIS上表示的模型、屬性數據庫的建立、匝道編碼的方法以及網絡分析等關鍵技術。

    2 需求分析

    國家標準和交通部制訂的“公路數據庫指標體系規范”、“公路數據庫編目編碼規則”、“公路路況普查數據指標集”等規范對橋梁數據庫從數據項、數據格式及編碼規則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但對立交橋數據庫僅涉及了主橋,而對匝道數據庫的規定不夠詳細。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由于高等級公路網中立交橋的數量比較多,形式又各異,每座立交橋或一座立交橋不同的匝道的技術狀況各不相同,如果籠統地對一座立交橋進行損壞調查、損壞狀況及承載能力的評價,將很難正確地得出結論;另外,由于部分立交橋沒有全部互通,以及部分匝道的承載能力、平縱曲線、養護維修等條件的限制,在網絡分析中重車路線選擇、最短(佳)路徑選擇等均要求對匝道進行分析?;谶@些實際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求對立交橋進行細化,要將每條匝道納入管理范圍。

    3 立交橋在GIS上的表示模型

    立交作為公路的一部分,除了具有道路和橋梁的基本特征外,更有其復雜的空間架構,這就為如何利用計算機圖形來表征它增加了難度和復雜度。

    一般地,當參照地域范圍比較廣時(比如,以整個城市為參照),可通過抽象地將立交表征為一個對象,即通過兩條或更多條道路的交點將其表示,此時,立交以一個點的形式存在,如ARC/INFO軟件就提供了將立交作為點來處理,通過對該點的一系列相關數據的設置來表達立交橋的屬性。這種模型可以比較詳細的通過數據來描述立交,在相關數據處理時比較方便,但缺乏形象性,且數據結構復雜。

    當參照地域局限在某一范圍時(如為立交本身),可通過拓展將立交橋抽象為“立交道路”,一個立交橋可看作數條或數十條“立交道路”組成,“立交道路”之間的相互連接和交錯通過每一段“立交道路”來表征。這種模型對于立交圖形的構建比較方便,且在進行包括其他道路數據的運算時可以不做特別處理,但由于計算機圖形平面二維的限制,在形象性表達和交互處理時不近人意。

    經對比和分析,可采取如下模型:把一個立交橋作為一個大對象,將匝道(含立交橋主橋)作為子對象,在每一個匝道上賦予屬性數據,在圖形顯示和數據處理時以匝道為對象,這樣所有匝道就構成了立交橋整體。即滿足了立交的形象表達,同時在數據處理上進行了細化,可以對每條匝道進行處理,又顯得比較簡潔。

    4 立交橋數據庫的建立

    4.1立交橋屬性數據

    4.1.1 屬性數據的組成

    根據立交橋設施的數據結構,一個立交橋有其整體的數據,比如橋梁代碼、中心樁號、設計荷載等級、抗震等級等,這部分數據可采用交通部路況普查橋梁概況的數據項和格式;同時每條匝道又有其獨立的數據,如最小平曲線半徑、最大縱坡等。每一條匝道用一個總表和一個分表的數據來表示。總表數據主要有匝道代碼、匝道名稱、起點路名稱及代碼、訖點路名稱及代碼、匝道總長、匝道重復長度、匝道總面積、匝道最大寬度、匝道最小寬度、匝道最多車道數、匝道最少車道數、匝道最小平曲線半徑、匝道最大縱坡、竣工日期、管理單位及代碼、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等內容。分表是根據匝道橋跨分類、寬度的不同等具體情況進行分段處理,每一段用一張分表來表示,分表的數據項主要有匝道分段代碼、起訖點樁號、跨徑長度、分段長度、寬度、凈寬度、車道數、行車道寬度、人行道寬度、橋下凈空、上部結構形式、橋墩類型、橋臺類型、支座類型、橋面鋪裝類型、伸縮縫類型、上部截面形式、上部材料類型、橋墩材料類型、橋臺材料類型、基礎形式、通航等級、技術狀況評定等內容。

    4.1.2 匝道代碼的編碼方法

    匝道代碼是數據處理中的關鍵字段,通過它建立屬性數據與空間數據之間的連接,并通過它可以判斷經過立交橋時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的連通與否。為滿足這樣的功能需求,可采用如下的編碼方法。

    匝道代碼由13位字母或數字組成,其中前10位是匝道編碼,后3位為分段順序碼,其中匯總表中的分段順序碼為000;10位匝道編碼中前5位代表匝道起點斷面編碼,后5位表示訖點斷面編碼;5位起訖點斷面編碼中的前4位代表起訖點路線的編碼,如外環線為S120,滬杭高速公路為G065等,后1位表示該路線進出本立交的兩個斷面的代碼,用“0”表示小樁號斷面,以“1”表示大樁號斷面。如莘莊立交,該立交有滬杭高速公路(G065)、滬閔路(G320)、莘奉路(S104)以及外環線(S120)4條公路相交,共有6個進出斷面組成,根據以上原則分別可以編制為G0650、G3200、G3201、S1040、S1200、S1201,然后根據每條匝道起訖斷面的不同可以分別進行編碼如S1200、G0650000(表示從徐浦大橋到滬杭高速公路的匝道)、S1040、S1201000(表示莘奉路到外環線虹橋機場方向的匝道)。

    圖1編碼示意4?2立交橋空間數據

    數字化地圖一般采用AutoCAD的DWG格式,立交橋圖紙也同樣采用AutoCAD的格式,AutoCAD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繪圖軟件,一般以DXF格式進行數據交換,其數據格式已成為大多數繪圖軟件進行數據交換的標準格式之一。AutoCAD的文件由多種繪圖實體(Entity)組成,其實體采用坐標描述,實體間不具備拓撲描述信息。而GIS軟件采用的數據結構與AutoCAD不同,需將AutoCAD的數據格式轉換為相應的GIS軟件的數據格式,以便于管理數據,本系統開發采用的GIS軟件為ESRI公司的ARC/INFO軟件,需將AutoCAD的基礎地圖轉換為ARC/INFO的數據格式。進行數據轉換時,每一種繪圖實體都會轉換為相應的疊合層(Coverage)要素(Feature),ARC/INFO采用疊合層(Coverage)將多種數據組織一起,疊合層中可包含多種類型的要素( Features),如弧段(Arcs)、節點(Nodes)、標記點(Label Points)、配準點(Tics)、多邊形(Polygons)、注記(Annotation)等。ARC/INFO的要素間具有拓撲關系,AutoCAD的數據轉換為ARC/INFO的數據格式后,其繪圖實體會轉換為相應的ARC/INFO數據要素,表1給出了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

    ARC/INFO采用弧段——節點拓撲(Arc-Node Topological)的數據結構對繪圖要素進行組織。ARC/INFO采用弧段拓撲表(AAT表)、多邊形拓撲表(PAT表)及節點拓撲表(NAT表)來描述各繪圖實體之間的關系(相鄰、相交等),采用點(包括節點、形狀點)的坐標來定義繪圖實體的位置,ARC/INFO繪圖顯示時,對NAT表、PAT表、AAT表及弧段坐標表進行檢索,由NAT表、PAT表、AAT表取得各疊合層要素間的拓撲關系,由弧段坐標表取得繪圖點的坐標,完成繪圖顯示。CAD圖形轉換為ARC/INFO的疊合層格式時不具有拓撲關系,需為疊合層建立拓撲關系。系統根據不同圖層的具體情況,采用ARC/INFO的CLEAN或BUILD命令為各疊合層建立了拓撲關系。

    對于立交地圖數據,不僅要通過矢量數據表征出立交的空間效果,而且要做到與已經存在的GIS地圖數據的無縫整合,這就增加了立交地圖數據處理的難度。一般要經過立交匝道的繪制、屬性數據的編輯、地圖比例的調整和糾正、立交與現存道路的人工糾偏等工作。

    表1AutoCAD與ARC/INFO的數據轉換對應

    AutoCAD繪圖實體〖〗ARC/INFO

    數據要素〖〗注釋線段〖〗弧段〖〗這些繪圖實體轉換為兩點的弧段可具有任意寬度的直線

    填充體〖〗弧段〖〗轉換為四點或五點的弧段圓

    弧段〖〗弧段〖〗轉換為弧段,圓由361個點組成,每度一個點,起、終點在同一位置多義線〖〗弧段〖〗可轉換為同一弧段,其上有多個節點點

    形體〖〗點注記〖〗點或注記〖〗可轉換為注記或注記文字放在屬性表中的點塊〖〗點、弧段、注記〖〗塊可轉換為多種疊合層要素,取決于塊中所含的實體類型5路徑分析

    公路地理信息系統為管理人員提供了公路設施(路面、橋梁等)的設備狀況及地理空間信息,要求不僅要為管理人員進行決策提供輔助支持,還要為管理者進行最佳(短)路徑、重車過橋路線的選擇提供有效的信息及決策支持。

    5.1ARC/INFO的網絡數據模型(Network Data Model)

第3篇

關鍵詞:地理;信息;房地產

1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是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基礎上,融合了管理科學、地理學、地圖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是一項實用性非常強的綜合性高新科學技術。通過對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進行大量的地理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都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工精力,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特別是通過計算機技術的輔助,可以根據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模擬實驗,使地理相關行業對地理地質的實際環境和條件能夠進行更加準確的掌握和分析。這對房地產管理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地理信息系統在房地產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來說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在房地產管理中發揮出巨大的推動作用,主要是因為地理信息系統具有三信方面的功能和特征:首先,地理信息系統能夠深入的采集、存儲、精細化管理、分析和輸出各類地理空間信息,而這些信息正是開展房地產管理工作所需要依據的重要數據和實際情況。其次,在房地產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地理空間信息進行多要素綜合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地理動態做出預測,而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做出的分析和預測遠遠高于人工分析和預測結果,促房地產管理依據的數據和信息準確性大大提升,進而促進房地產管理工作中的決策正確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依托計算機技術發展起來的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快捷肯于精確的對各類繁雜的地理信息進行空間定位和動態分析,其完成的速度是人工速度完全無法比擬的,不僅大幅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還使房地產管理工作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支出,從而節省了工作成本。

2房地產地籍、產權產籍管理

在房地產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對土地進行調查、登記、其他數據采集統計以及地籍檔案管理等。所謂的地籍、產權產籍是指房地產的所有權,即指房地產產權的有人可以依法對其所有的房地產行使權力,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以及處分。在信息管理方面,要對房地產的地籍進行管理,即調查土地權屬以及進行地籍測量。在我國,地籍和產權產籍的管理有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就是要對房屋所有權以及對其占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進行明確的劃分,并依法進行產權辦理和登記。第二,對房屋、土地的地籍、產權產籍等變動情況要及進掌握和了解。第三,要進行詳細的房地產測繪,掌握房地產數據。第四,要對房地產的地籍、產權產籍等相關資料、數據和信息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建檔存檔。作為房地產管理的重要內容,完善房地立的地籍、產權產籍信息,明確產權歸屬并建立相關的檔案,是保所產權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也是房地產信息管理規范化的表現之一。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房地產管理工作內空、工作量并越來越龐大,也會越來越復雜,因此建立起規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對于房地產管理工作以及城市的發展建設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傳統的房地產地籍、產權產籍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傳統的房地產地籍、產權產籍管理系統中,雖然也依托于強大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相關的管理工作,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房地產管理工作的內容和方式都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已無法滿足當今社會房地產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就需引入更加先進的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就是在這一情況下,進入房地產管理工作中的,并在房地產管理工中作發展了巨大的作用。傳統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在當今的房地產管理的應用過程中,主要在三個方面存在阻礙:①地理信息系統以房地產管理中的應用范圍較為狹窄。計算機管理系統僅能夠處理一般的地籍、產權產籍文本信息,對于相關圖形信息卻難以發揮有效作用[1];②投資金額巨大,隨著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的發展,很多軟件開發商已把目光轉移到基至GIS的地籍和產權產籍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發上,從而使房地產管理行業增加建立管理系統的資金投入;③欠缺重要的管理功能。目前在房地產管理工作中,需要進行許多復雜的面積計算問題,但在當前的許多管理系統中,對面積計算方面的模型設計都較為簡陋,還存在著程序運行不合理的現象,因此使最終的計算結果存在著偏差,影響了房地產對地籍、產權產籍的科學和準確管理工作[2]。

4地理信息系統在房地產信息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首先,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土地、房產進行測繪,對測繪的成果和數據按照CAD制圖軟件的統一要求標準進行質量檢查和數據編輯,最終建立完善的房地產地理信息系統空間信息數據庫。其次,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關聯性,將房屋的空間地理屬性信息、自然屬性信息以及社會人文屬性信息等一一聯系起來,使其能夠彼此對應關聯,從而建立房屋信息關聯。地理信息系統正是應這一發展要求而進入房地產管理工作中的,完美的解決了困擾房地產管理工作的難題,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還要進一步挖掘地理信息系統在房地產管理中的潛在功能,以促進我國的城市化建設和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進步。

5地理信息系統對于房地產信息管理的實際意義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房地產管理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首先,使房地產管理更加智能化,將房屋的地籍、產權產籍與房產分幅平面圖緊緊相聯,滿足了房地產管理中對于圖形信息的管理需深圳市,更建立了房地產空間信息的關聯,使房地產信息管理更加準確。其次,大大提高了房地產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由于信息和數據處理的誤差大大降低,使信息和數據更加真實可靠,依靠這些信息和數據做出的決策,自然也就更加可靠。

作者:陳躍 單位:重慶市城市建設配套費管理辦公室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施工管理信息系統;項目信息門戶;地理信息系統

工程施工信息作為施工中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和依據,涉及到多環節、多渠道、多部門和多專業,為了使管理工作能夠正常有序的進行,必須獲得相關的及時、準確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科學的管理,實現信息的功能和價值。傳統的信息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或機械式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已經無法處理現代社會來源廣泛、數量巨大、形式多樣的施工信息,當今工程施工信息管理隨著計算機、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逐漸走向信息化管理,目前已經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工程施工實踐中廣泛應用。

1. 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概述

(1)工程施工從原材料采購、施工,到最終工程建設的完成,涉及面廣、協助關系復雜,因此時刻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工程施工的信息涉及到政府部門、業主、設計單位、施工承包單位、監理單位等各個部門,信息的來源包括工程施工項目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信息即工程施工項目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各參與單位所產生的總信息,如工程概況、設計文件、會議制度、施工成本、進度、質量、目標控制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市場物價指數、新技術、新材料、資金市場變化等信息。同時工程施工信息的形式多樣,包括可數字化的數據信息和文檔文件、圖片、圖紙資料等無法完全數字化的信息,如勘察、設計圖紙、合同、統計報表、指示、工作檢查等。[1]

(2)工程施工信息是施工過程中實施進度、成本、質量和目標控制的基礎和依據,沒有信息的支持,控制工作就無法正常有序的進行。由于施工活動涉及到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需要充分的信息作為支持,利用信息指導工程施工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3)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是為了有效的開發、利用和控制協調施工信息,提高信息的正確性、精確性和實效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管理的各種活動,如利用感知與識別技術進行信息的獲取、通信與存取技術進行信息的傳遞、計算與智能技術進行信息的認知和再生、控制和顯示技術進行信息的執行等,實現施工信息的效用和價值。信息借助各種技術手段經過人工處理具有了其特定的價值和作用,成為信息資源,與企業組織活動中人、財、物等具有實體形式的資源一樣,決定著施工企業的正常運轉和未來的發展,為了控制工程施工的四大目標,對施工信息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施工企業信息管理的目標,信息管理首先分解信息管理工作的總目標,找到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制定各項分計劃,指導并協調施工活動,實現信息管理的計劃職能。其次,信息管理要組建、運做并維護信息系統,為施工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服務,實現信息管理的組織職能。然后,為了實現施工企業的目標,施工管理人員指導和影響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員,實現其領導職能。最后,為了實施施工企業信息管理工作的計劃和實現最終目標,要對工作進行衡量、評估、糾偏等工作從而實現信息管理的控制職能。

2. 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平臺

工程施工信息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對施工企業信息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互聯網、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工程施工信息的管理逐漸走向現代化。下面具體介紹工程施工實踐中常用的基于數據庫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統、以信息共享與協同工作為基礎的項目信息門戶和以空間建模與分析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統三種信息平臺。

2.1施工管理信息系統。

(1)施工管理信息系統(CMIS)是指借助電子計算機技術,收集、存儲、傳遞和處理所需要的施工信息,為施工組織設計、規劃和決策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的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2]系統首先要建立其信息源,也稱中央數據庫,將整理好的基本公共數據如定額依據、資源單價和招標投標信息等和工程施工初始數據如預算數據、網絡計劃、外部信息、施工實時信息和投標依據等輸入中央數據庫。然后利用這些數據編制施工預算和施工進度計劃,從而實現對施工成本、進度、質量和合同的控制,這四大控制作為系統的四個子系統,與中央數據庫之間進行數據的傳遞和交換,集成和共享收集到的數據。系統的開發經歷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和實施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主要目標和活動。

(2)系統的開發設計主要是圍繞以下三種功能系統:公共基礎系統、維護安全系統和業務職能系統。公共基礎系統是為項目的管理人員提供項目共性的信息。維護安全系統是一種輔助系統,它通過各種條件的約束使使系統正常有序的運行并且不斷的發展。業務職能系統由工程管理系統、技術質量系統、商務系統、物資系統、安全保衛系統和行政系統六個模塊組成,是施工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

2.2施工項目信息門戶。

(1) 項目信息門戶(PIP)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在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參與各方產生的信息和知識進行集中式處理的基礎上,以項目為中心對項目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設置個性化的用戶界面和用戶權限,為項目各參與方在互聯網平臺上提供一個獲取項目信息的安全、高效的信息單一入口和溝通環境。按照項目信息門戶的運行模式將其分為以下兩種類型:PSWS模式(專用門戶)和ASP模式(公用門戶)。項目信息門戶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桌面管理、文檔管理、工作流管理、項目通信和討論、任務管理、網站管理、電子商務、在線錄像等。

(2)隨著當前建設施工項目規模的逐漸擴大,施工過程中的信息數量龐大、信息的類型非常復雜,信息來源廣泛、存儲分散,并且大型建設項目的實施過程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導致項目信息處于不斷的變化中,信息的應用環境非常復雜,而項目信息門戶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系統的實施工作采取自主開發和購買商業化信息平臺相結合的模式,綜合考慮經濟、管理、系統實施的目的、方法等因素。實施工作的前期準備階段應用系統需求分析產品選擇,調查項目情況并分析用戶需求,組織項目管理知識培訓和信息技術培訓。實施階段主要是設計與外部應用程序的接口,采集數據,購置所需設備,分解項目結構、對項目的信息進行分類、收集組織信息、分析組織過程,并組織系統總體的培訓和信息共享與交流的知識培訓。安裝配置階段主要是軟件的安裝和配置、硬件的組裝和配置、部門的確定、編寫系統實施手冊和信息管理制度,并組織系統管理和用戶操作的培訓。試運行與二次開發階段主要是確定試運行部門、修改和調整系統、編寫實施手冊,并組織用戶操作和工作專題的培訓。全面實施階段主要是軟件和硬件設施的運行和維護,監控系統的實施情況,貫徹信息管理制度,并對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輔導,最后全面評估和持續改進系統。[3]

(3)項目信息門戶使得項目信息的溝通方式變為集中的存儲和共享,項目信息門戶的應用,使信息存儲數字化、相對的集中了數據的存儲,程序化信息的處理和變換過程,使信息的傳輸過程電子化和數字化,并使信息的獲取更加便捷、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項目信息的檢索和查詢、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和數據傳輸的抗干擾能力,并最終提高功效、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項目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所以應該充分重視項目信息門戶的建設和實施。

2.3施工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對各種地理空間信息進行采集、存儲、檢索、綜合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的信息處理和管理系統,是一種地學空間數據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提供服務的新型空間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在多個領域迅速發展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施工管理系統也得到了廣泛重視和應用。[4]施工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的數據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地下管線的布局等空間地理數據和建筑物的結構類型、管徑等空間信息所對應的屬性數據。系統具有以下幾種功能:數據輸入、圖層、文字和點樣式的管理、查詢分析、施工控制和系統維護。建筑施工過程中遇到的許多難題如: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和地下管線的布局等,通過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可以有效、合理并快速的的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特有的空間分析及可視化表達功能,可以擴展和優化決策支持系統、可視會議等新技術的圖形查詢和空間信息管理能力,從而實現對施工管理和進度控制的輔助。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為施工管理部門提供了一直有力且高效的管理手段,如將管轄區域內的施工項目顯示在地圖上,定位查詢施工項目,對施工現場實施安全監管工作。

參考文獻

[1]曹吉鳴.工程施工管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399~410.

[2]錢建春,牛經濤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統[J].施工技術,1999(8).

[3]吳俊.項目信息門戶在大型建設項目中的應用探討[J].建筑經濟,2007(10).

第5篇

關鍵詞:ArcEngine 基礎地理信息 數據庫管理系統 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c)-00-02

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是諸多應用的基礎信息源,如城市規劃、國土資源調查以及農林水利、經濟規劃、能源交通、城市規劃等,這也彰顯出其在測繪行業中的重要性。特別地,伴隨著一些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如計算機、空間應用,通訊等等,測繪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應用方式也比原來更加新穎,所有這些使得測繪產業成為地理信息產業的支柱產業之一。然而,計算機、空間應用等新技術的普及并未帶來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管理的根本性變革,我國大部分的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管理并未實現全數字化和自動化,很多仍處于手工階段,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去進行管理,而且工作效率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較多。伴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數據量的迅猛增加,傳統的管理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因此,我們當前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實現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管理中接收、存儲、管理、供應的數字化和自動化。

1 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相關技術研究

1.1 空間數據庫技術

空間數據主要應用于表示空間物體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分布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數據,適用于描述二維、三維和多維分布的關于區域的現象。它不僅包括物體本身的空間位置及狀態信息,還包括表示物體的空間關系的信息,用于描述空間物體的性質,對空間物體進行語義定義。

1.2 ArcEngine組件技術

ArcEngine是ESRI公司推出的ArcGIS9.0系列產品中新加入的一個產品,由ArcEngine DeveloperKit和ArcEngine Runtime兩部分組成,是個包含完整類庫的嵌入式GIS軟件,它支持多種語言(COM,JAVA,.NET以及VB/VC十+等)和多種操作系統(Windows和Unix等),開發者通過ArcEngine除了可以定制完整的GIS軟件以外,還可以使GIS功能嵌入到其他已經存在的軟件中去。如圖1,ArcEngine和ArcGIS其他產品一樣都是基于Arcobjects構建的。(圖1)

2 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設計

2.1 系統總體設計

(1)數據操作功能:①數據錄入。②數據更新。③數據刪除。

(2)數據檢索統計功能。該模塊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模塊,要求能夠以多種方式進行數據檢索,它主要包括:圖形交互檢索、坐標檢索、統計。圖形交互檢索包括按圓、矩形、多邊形、緩沖區等查詢。坐標檢索通過輸入左下角、右上角坐標來查詢出此范圍內的控制點。統計功能是統計出等級平面控制點的數量。

(3)控制點管理功能??刂泣c管理功能是系統的一大特色模塊。①添加控制點。②刪除控制點。③控制點查詢。

(4)坐標轉換功能。

(5)竣工成果管理。

(6)安全管理。

2.2 系統數據

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用來描述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是數據,因此,數據是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是系統操作的對象。本系統涉及到的數據有兩種:即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根據二次開發的特點,進一步把系統處理的數據分為背景數據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兩部分,背景數據是系統進行操作時,作為背景進行顯示,并非系統處理的主要對象;基礎地理信息信息才是系統處理的主要對象,也是數據分析的重點。

2.2.1 背景數據

城市空間基準信息的形式主要包括:數字線劃矢量數據(DLG)、數字正射影像數據(DOM)、數字高程模型數據(DEM)、數字柵格數據(DRG)以及相應的屬性數據。

2.2.2 城市基礎地理信息

一個優秀的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必定是建立在對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本身具有相當雄厚的基礎知識之上,否則很難開發出一個現實可用的基礎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一下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現狀、特點以及應用等有關方面的知識。

城市基礎地理信息主要包括控制測量成果與竣工測量成果。我國的控制測量成果,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受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在各地有很大的差別。早在建國初期,由于我國急需進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而當時我國還沒有自己的大地控制網,所以采用了前蘇聯的克拉索夫斯基橢球系統及由其衍生的一系列坐標系統并將其成果推算至我國,此即1954北京坐標系。目前,我國將近有一半控制測量成果仍是出于此系統。后來,又采用國際大地測量協會推薦的IAA75橢球,建立了1980西安坐標系統。由于采用IAA75橢球形狀更接近我國版土,所以,很多地區又在國家統一組織下,進行了坐標轉換。然而,由于經濟等因素,一些地方并沒有把這項工作徹底進行下去,最終導致了今天的多種坐標系統共存的現狀。事實上,在實際工程應用時,我們會看到不同設計部門不僅會給出不同的平面坐標系統,有時,高程系統也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我國的高程系統也有兩套,即1956黃海高程基準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

竣工測量是城市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不僅為工程的交工驗收及將來進行的維修、改建、擴建提供依據,同時為城市的規劃和城市管理提供完整、準確的基礎資料,為數字城市的建設提供必備的數據。

2.3 系統數據庫設計

GIS數據庫是對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存放的一個集合。建立數據庫不僅僅是為了保存數據,更主要的是為了幫助人們管理和控制與這些數據相關聯的事物。在地理空間數據管理中以多種方式錄入的地理數據,用有效的數據組織形式進行數據庫管理、更新、維護、快速查詢檢索,多種方式輸出決策所需的地理空間信息。本系統實際上也可看成是GIS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結合,從而形成信息集成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模式融合了現有信息管理系統的通用性和地理信息管理的實用性,以地理信息為紐帶連接整個企業相關信息,將整個企業的信息內容自然、一致地整合于一個統一的可視化管理信息系統平臺下。根據空間位置關系,對企業信息作檢索、查詢、分析、統計,構建一個完整的可視化數據庫系統。數據庫的組織和管理是信息系統的基礎,直接影響工作效率和用戶的

使用。

2.3.1 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思想

地理信息數據庫的設計以實現資源共享為前提;以數據的收集、匯總、更新為主線來動態滿足實際需要;以統一管理數據為目的,但不影響數據的共享;最終建立一個完善的、實用性和通用性強的自動化管理信息

系統。

2.3.2 數據庫的詳細設計

對于空間數據庫,采用的是ArcInfo軟件提供的數據庫結構(Geodatabase)。在空間上,把數據組織成一個整體;在內容上,把數據組織成層(Layer)結構。分幅存放的基礎地形圖進入數據庫后,在邏輯上是無縫的,沒有圖幅的概念。內容上,空間數據庫主要包括測量控制點、居住建筑、工礦設施、交通、管線設施、水系、境界、地質土貌、農田植被等九大類基礎數據及元數據信息。根據具體的入庫需求,在測量控制點、居住建筑、工礦設施、交通、管線設施、水系、境界、地質土貌、農田植被九類數據中,按照不同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共分為37層數據。

3 基于ArcEngine的數據庫管理系統

實現

3.1 系統特點與功能

該系統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管理,可管理各等級控制點點號,點名,等級,所屬區域,該點的54坐標,80坐標,國家高程等各種控制點信息以及竣工平面圖圖形,竣工日期,竣工單位等竣工測量成果信息。系統采用GIS技術來對地理信息進行可視化管理,竣工平面圖等圖形數據直接存于數據庫中。

系統具有的主要功能如下:

(1)可進行控制點信息的輸入、更改、刪除操作。(2)可進行圖形的基本操作,如平移、放大、縮小、漫游。(3)可根據點號、點名等信息查詢控制點。(4)可以通過畫矩形,畫圓,畫多邊行以及輸入緩沖半徑等查詢其范圍內的控制點。(5)可進行報表的生成與制作,并可以把生成的報表以Excel、pdf等多種格式輸出。(6)可以通過輸入竣工日期、施測單位、項目名稱等查詢竣工測量工程項目。(7)可以通過選擇所屬工程項目信息查詢竣工平面圖,并可以雙擊查詢到的圖形文件名自動打開cad圖形。

圖2 系統主界面

系統操作簡潔、方便,主界面如圖2所示:系統主界面包括:系統菜單、系統工具欄、圖形顯示區和系統狀態欄。系統菜單欄:提供系統操作的菜單選項。系統工具欄:提供系統操作的工具按鈕。圖形顯示區:顯示當前圖層的圖形。

3.2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主要包括添加數據、新建地圖文檔、打開地圖文檔、保存地圖文檔、另存為地圖文檔、退出系統。

(1)添加數據:單擊添加數據可以把數據庫中的數據添加到系統中。(2)新建:單擊新建可以新建一幅空白的地圖。(3)打開:單擊打開可以打開一幅以.mxd為后綴的地圖。(4)保存:單擊保存可以把打開的地圖保存起來。(5)另存為:單擊另存為可以把打開的地圖另存到指定的地方。(6)退出:單擊退出就可以退出整個系統。

本模塊用到的邏輯與算法:

(1)獲取MXD文件的路徑;

(2)檢查路徑是否正確;

(3)在MapControl中顯示地圖信息;

主要用到的方法:(1)CheckMxFile()檢查路徑是否正確;(2)LoadMxFile()路徑正確,則在MapControl控件加載地圖;

3.3 數據操作

數據操作主要包括數據錄入、數據更新、數據刪除。

(1)數據錄入:單擊數據錄入子菜單,就可以把數據錄入到系統中。

(2)數據更新:單擊數據更新子菜單,系統彈出圖3-4所示界面。

數據更新主要是修改控制點的可修改的屬性信息(如點名、點號一般是不允許修改的),本系統的更新是打開控制點的屬性表,然后在表里面進行修改,修改后單擊更新按鈕,數據就進行了更新。

(3)數據刪除:單擊數據刪除子菜單。

數據刪除是選擇要刪除的一行,單擊刪除按鈕就可以對無效的控制點成果數據進行刪除。由于控制點成果數據是重要而且需嚴格保密的數據,在使用刪除按鈕時應慎重小心,系統用提示的方式提醒用戶,待用戶確認后方可刪除此控制點信息。該模塊用dataGridView控件顯示出控制點的屬性,然后再更新數據或刪除數據。

3.4 查詢統計

查詢統計主要包括圖形交互檢索、坐標檢索和統計功能。下面以圖形交互檢索為例說明:

圖形交互檢索:它包括按矩形、圓、多邊形、緩沖區、屬性查詢。選擇矩形,拖動鼠標在圖形區繪制一個矩形區域,系統會顯示位于該區域內的控制點,并高亮顯示出來。

選擇圓,拖動鼠標在圖形區繪制一個圓區域,系統會顯示位于該區域內的控制點,并高亮顯示出來。

選擇圓,拖動鼠標在圖形區繪制一個多邊形區域,系統會顯示位于該區域內的控制點,并高亮顯示出來。選擇緩沖區查詢,在圖形區內單擊鼠標左鍵,系統彈出對話框,提示輸入緩沖半徑,輸入以后,單擊確定,系統顯示位于該緩沖區內的控制點。

4 結語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地理信息管理信息量也會大大增加,傳統的城市地理信息管理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化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地理信息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組織和進行動態的采集、存儲、管理及利用。地理信息涉及地理空間數據、屬性數據、社會經濟、法律法規等,內容多,處理過程復雜。采用以GIS技術和IT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新方法對城市的地理信息信息進行管理,是地理信息及其日常管理工作發展的趨勢和現實可行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李煉恒,趙俊三,趙耀龍.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與總體設計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2,27(3).

[2] 孫怡,陳強,沈玉英,等.基于組件對象的地圖數據管理方法[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8(S1).

[3] 田茂義,盧秀山,張燕.等.基于oracle的“數字城市”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庫的實現[J].測繪科學,2005,30(3).

第6篇

【關鍵詞】GIS 地理信息系統 警務信息 輔助決策

一、引言

改革開放后,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國民經濟建設速度空前,城市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這已經給絕大多數城市帶來了一個嚴峻的考驗。犯罪案件數量的增加,高科技犯和多樣化犯罪形式的層出不窮。在有限的警力條件下,如何高效地預防犯罪和打擊犯罪成為警務工作研究中的重要內容。為此,公安部提出并啟動了“金盾”工程,將高新技術信息技術與警務工作進行有機的融合,提高警務的信息化程度、科技化程度。目的在于使用目前的警力,高效的預防犯罪和打擊犯罪,維持社會的治安。

在“金盾”工程中,國內許多縣市先后獨立建設了基于GIS的交通管理系統、消防指揮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業務系統,將公安部門現有的多種獨立的業務系統和業務數據集成在統一的地理信息框架內,實現圖文一體化的指揮調度,從而實現系統間的聯動和信息共享,是警務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現實要求。國內現有的警力布控相關系統應用程序,還主要是依靠分散的各個系統的功能來進行組合,系統的獨立存在,造成了現有資源消耗,同時對警力調度布控的安全便捷性和高效性都會產生影響。建立一個專門的警用快速反映系統,在整合現有警務資源的情況下,對警務工作做出快速直觀地反應,是指揮和決策工作人員的迫切需求。

二、 警務信息管理平臺的研制目標以及設計依據

(一) 警務信息管理平臺的研制目標

在依據對本文要實現的系統前期調研,系統的總體目標是滿足警務工作者的基本需要。該系統研制目標如下:1.將空間數據在Web瀏覽器中瀏覽,實現分布式Web應用,做到警務信息及其它信息網上共享的實現;2.電子地圖顯示與其圖形操作。以可視化的形式將電子地圖顯示出來,并且可以鎖定比例尺和自動切換比例尺無極縮放;3.空間數據庫設計和建立。完成對地理空間數據的管理和更新,并且完成本文系統需要的專題數據的管理和更新;4.數據架構設計。將所需數據針對空間數據庫存儲結構設計以及相關數據庫表結構的設計;5.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相融合,將收集到的警務數據,以及相關數據和地理空間數據三者相融合來達到建立連接,從而使系統可以靈活方便的查詢信息。

(二)系統設計原則

為了警務信息管理平臺能夠具備安全、可靠、穩定的綜合數據分析能力,在建設該系統時,應遵循以下系統設計原則:1.標準化原則:系統必須遵循在國際、國內或行業相關標準,采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進行設計;2.實用性原則:滿足各類用戶應用需求,簡化操作步驟和輸入內容,減輕警務工作者的工作負擔;3.開發與可擴充性原則:系統的設計要考慮到未來職能部門和服務方式變化的可能性,系統設計使用開放式設計,隨時能夠根據業務的發展而靈活調整系統功能配置;4.前瞻性原則:在系統的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關鍵技術、軟硬件的發展趨勢;5.循序漸進原則:建設初期,應以滿足基本功能、實現常用的功能為主,以后再逐步進行功能擴展,使本文系統為決策機構部門服務。本文系統的建設將遵循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技術體系的總原則。本著切合實際、著眼全局、統一規劃,分布實施、著重應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求使系統早見成效,滿足實戰工作需要。

三、 原型系統的實現

(一)設計思路

本文系統是基于B/S的WebGIS平臺,將地理空間信息以及相關的屬性信息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的地理信息系統。同時采用C語言及其腳本語言兩種編寫用戶界面,再以Microsoft IIS 6.0來作為服務器軟件系統,通過ArcSDE服務器向Oracle數據庫請求和獲得數據,再將這些數據并返回給客戶端。通過ESRI ArcIMS空間信息服務器向客戶端提供地。

(二)關鍵技術

1. WebGIS技術。WebGIS是一種依據WWW協議開發的基于Internet平臺的,并且使用Web頁面作為用戶界面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它將互聯網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用戶可以以便捷的方式在Web頁面上就可以進行數據交互的地理信息系統。

2. WebGIS的特點。相比于傳統地理信息系統的基于桌面與局域網,WebGIS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系統成本運行的降低。WebGIS只需要用戶在客戶端只需要使用系統自帶的、通用的Web瀏覽器,向地理信息系統服務器提交數據請求,就可以獲得地理信息系統的服務。而且地理信息信息利用服務器進行的,節約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維護費用。WebGIS與其它Web應用組件的無縫集成。平臺的獨立性。由于使用了通用Web瀏覽器,用戶可以直接訪問WebGIS數據。特別是隨著Sun和Microsoft公司的.NET計劃的發展,“一次編寫,到處運行”的WebGIS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從而可以更好更深層的發揮WebGIS的跨平臺性。高效的平衡計算負載。WebGIS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優勢,將要進行分析處理數據交由服務器處理,客戶端只進行數據量較小的、簡單的數據處理。更廣泛的訪問范圍。在WebGIS中,地理信息的全部集中在服務器上,用戶只需將客戶端連接至互聯網絡中,就可以獲得WebGIS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充分發揮了WebGIS服務器的遠程服務能力。

3.基于B/S模式的WebGIS體系結構。基于B/S模式的WebGIS體系結構,由三層結構組成,分別是空間數據庫、應用服務器和通用瀏覽器,見圖1所示。

瀏覽器向服務器請求數據服務時,請求通過指定數據庫接口,發送至后臺數據庫服務器,由數據庫服務器通過數據庫接口接受請求,處理查詢請求后,將查詢到的數據結果發送至Web服務器,Web服務器將其接收到結果再次進行數據處理并且以HTML文檔形式返回給瀏覽器。在B/S模式中,客戶端只需使用系統自帶的通用的瀏覽器,與此同時,該模式是基于TCP/IP協議,完美解決了跨硬件/軟件平臺的難題,使不同的軟硬件系統相互兼容。

(三)軟件設計

功能設計。警務信息管理平臺系統的功能主要被分為系統管理、地圖操作、屬性數據查詢等功能模塊。

1.系統管理模塊。本文系統的系統管理包含對兩個方面的管理:用戶管理和警務信息管理。對系統用戶進行權限分級管理。普通用戶僅有瀏覽本系統的地圖瀏覽功能;警務用戶,即警務工作人員,可以使用本系統中警用信息及相關信息的查詢、分析等功能;還有管理員用戶,即地理信息系統的管理者,可以對本系統內的所有數據進行增、刪、改、查。警務信息管理。主要針對警務信息的管理,方便警務部門收集新增案件和場所單位的信息,將收集到信息的信息錄入到相關數據庫內,通過地理坐標或者人員信息關聯起來。

2.地圖操作模塊。將電子地圖進行多比例尺顯示、復位和全景顯示等,使用關鍵詞來進行快速的全局定位查詢功能;可以移動地圖來查看一定比例尺下地圖的局部部分;全景顯示功能可以立即恢復地圖顯示到初始狀態,將整個地圖展現給用戶。

3.屬性數據查詢模塊。在警務信息管理平臺內,屬性數據包括:房屋信息、人員信息、案件信息、社會服務信息,實現從實體屬性數據到圖形的查詢,使用空間實體的屬性數據關鍵詞,在數據庫內查詢,查詢到后根據數據庫內存放的空間位置數據,在電子地圖上找到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并且將查詢到的空間對象以高亮的顏色顯示出來,同時移動地圖,將查詢到的空間對象顯示在輸出設備的中央位置,使用表格或彈出窗口等方式列出該空間對象的詳細屬性信息。

系統架構。本文系統是基于互聯網/內聯網的平臺,將地理空間信息以及相關的屬性信息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的地理信息系統,此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網絡化的特性。同時采用C#語言及其腳本語言兩種編寫用戶界面,再以Microsoft IIS 6.0來作為服務器軟件系統,通過ArcSDE服務器向Oracle數據庫請求和獲得數據,再將這些數據并返回給客戶端。同時,采用ESRI ArcIMS空間信息服務器向客戶端提供地圖空間數據。本文系統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四、結語

本文完成的基于GIS的縣級警務信息管理平臺,將其應用與警務工作中,實現了在電子地圖上的公共信息及警務信息空間分布可視化顯示,并且可以根據地理空間信息快速分析出相關結果,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施工要點

1、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概述

工程施工從原材料采購、施工,到最終工程建設的完成,涉及面廣、協助關系復雜,因此時刻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工程施工的信息涉及到政府部門、業主、設計單位、施工承包單位、監理單位等各個部門,信息的來源包括工程施工項目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信息即工程施工項目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各參與單位所產生的總信息,如工程概況、設計文件、會議制度、施工成本、進度、質量、目標控制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市場物價指數、新技術、新材料、資金市場變化等信息。同時工程施工信息的形式多樣,包括可數字化的數據信息和文檔文件、圖片、圖紙資料等無法完全數字化的信息,如勘察、設計圖紙、合同、統計報表、指示、工作檢查等.

工程施工信息是施工過程中實施進度、成本、質量和目標控制的基礎和依據,沒有信息的支持,控制工作就無法正常有序的進行。由于施工活動涉及到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需要充分的信息作為支持,利用信息指導工程施工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是為了有效的開發、利用和控制協調施工信息,提高信息的正確性、精確性和實效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管理的各種活動,如利用感知與識別技術進行信息的獲取、通信與存取技術進行信息的傳遞、計算與智能技術進行信息的認知和再生、控制和顯示技術進行信息的執行等,實現施工信息的效用和價值。信息借助各種技術手段經過人工處理具有了其特定的價值和作用,成為信息資源,與企業組織活動中人、財、物等具有實體形式的資源一樣,決定著施工企業的正常運轉和未來的發展,為了控制工程施工的四大目標,對施工信息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施工企業信息管理的目標,信息管理首先分解信息管理工作的總目標,找到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制定各項分計劃,指導并協調施工活動,實現信息管理的計劃職能。其次,信息管理要組建、運做并維護信息系統,為施工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服務,實現信息管理的組織職能。然后,為了實現施工企業的目標,施工管理人員指導和影響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員,實現其領導職能。最后,為了實施施工企業信息管理工作的計劃和實現最終目標,要對工作進行衡量、評估、糾偏等工作從而實現信息管理的控制職能。

2、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平臺

下面具體介紹工程施工實踐中常用的基于數據庫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統、以信息共享與協同工作為基礎的項目信息門戶和以空間建模與分析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統三種信息平臺。

2.1 施工管理信息系統 施工管理信息系統(CMIS)是指借助電子計算機技術,收集、存儲、傳遞和處理所需要的施工信息,為施工組織設計、規劃和決策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的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系統首先要建立其信息源,也稱中央數據庫,將整理好的基本公共數據如定額依據、資源單價和招標投標信息等和工程施工初始數據如預算數據、網絡計劃、外部信息、施工實時信息和投標依據等輸入中央數據庫。然后利用這些數據編制施工預算和施工進度計劃,從而實現對施工成本、進度、質量和合同的控制,這四大控制作為系統的四個子系統,與中央數據庫之間進行數據的傳遞和交換,集成和共享收集到的數據。系統的開發經歷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和實施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主要目標和活動。

系統的開發設計主要是圍繞以下三種功能系統:公共基礎系統、維護安全系統和業務職能系統。公共基礎系統是為項目的管理人員提供項目共性的信息。維護安全系統是一種輔助系統,它通過各種條件的約束使使系統正常有序的運行并且不斷的發展。業務職能系統由工程管理系統、技術質量系統、商務系統、物資系統、安全保衛系統和行政系統六個模塊組成,是施工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

2.2 施工項目信息門戶 項目信息門戶(PIP)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在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參與各方產生的信息和知識進行集中式處理的基礎上,以項目為中心對項目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設置個性化的用戶界面和用戶權限,為項目各參與方在互聯網平臺上提供一個獲取項目信息的安全、高效的信息單一入口和溝通環境。按照項目信息門戶的運行模式將其分為以下兩種類型:PSWS模式(專用門戶)和ASP模式(公用門戶)。項目信息門戶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桌面管理、文檔管理、工作流管理、項目通信和討論、任務管理、網站管理、電子商務、在線錄像等。

第8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 引灤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是一門新型的空間信息技術,它將地理學空間數據和計算機完全統一起來,實現了真實事物的空間位置與相關屬性的有效結合,為用戶空間信息管理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用戶還可以利用其空間分析功能和視覺表達功能來解決各種難題。

一、GIS技術的優勢

地理空間數據庫是GIS的建立基礎,GIS是一種計算機系統,它可以通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來完成相關數據的采集、分析、管理、操作和顯示。地理信息系統(GIS)主要采用地理模型分析的方法提供多種空間地理信息,在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中起到一定的輔助左右。GIS可以將其研究的對象描述、模擬和預測出來,也就是所謂的地理空間模型化,同時把模擬好的模型保存到計算機中。與普通的信息系統相比,GIS有著更優越的特點:較強的空間分析能力、廣泛的數據來源、直觀形象的工作工作方式。因此GIS廣泛應用到空間數據查詢和分析能力要求極高的各種領域中。

二、引灤信息系統簡介

引灤入津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是引灤入津水源保護工程四個重要子項目之一,涉及到引灤沿線的所有七個管理處,覆蓋整個引灤沿線的234公里的廣闊地域。引灤信息管理系統要求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提高工程管理部門日常工作過程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及時性;(二)保證信息時的暢通性;可提供有效的工程管理依據和現代化手段。引灤工程的維護管理、實時檢測、自動化監控等。

總體結構采用多層分布式結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支撐層、應用平臺層、應用層及用戶接入層,作為主要技術支撐的GIS系統能夠進行海量空間數據管理和多應用整合,支持任意格式的基礎和專題地理數據;支持多種數據類型融合,一體化存儲與管理;具有完備的空間處理能力,支持大范圍多圖動態漫游;支持空間信息測量與分析,輔助功能決策。

三、基于GIS技術的引灤信息系統建設

(一)系統目標。引灤信息系統是在GIS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統。它面對的工作對象是工程管理和決策層,是一種可視化的動態水源保護系統,綜合性較強。引灤信息系統運用地理信息系統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完成虛擬對象的處理,最后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模型展現出來,將引灤輸水工程的水雨情信息、工程信息等綜合信息表現的更加準確有效。是工程管理和決策的有力支撐。

(二)系統結構。為實現數據的安全有效的存儲、分析和共享,基于GIS的引灤信息系統采用B/S和C/S體系混合結構,在數據庫管理方面,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完成數據的無縫集成,一是研究對象的空間數據管理系統,二是基于關系數據庫的空間數據庫。

(三)系統模塊設計。

1.基礎數據管理模塊:維護系統、完成系統空間與非空間數據庫的更新,加強系統基礎數據時效性、準確性的提升。并對所有數據進行管理和維護。

2.檢索與查詢模塊:即能夠滿足屬性-空間的邏輯查詢功能,也能夠提供空間-屬性的空間查詢功能。因為GIS系統中的數據與地圖上的點、線、面都是相互對應的,所以這兩種方式的結果相同。

3.監測綜合分析模塊:通過地理信息技術、遙感技術、雷達遙測技術等高科技工具的應用,再結合相關基礎、專題信息完成具體分析。可對一項或多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查詢,將查詢的結果打印輸出。

4.輔助決策分析模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GIS技術,組建方法庫、知識庫、模型庫,可根據需要在系統的運行過程中構建新的模型,用以實現引灤工程資料的網絡化計算機管理及進行相關的分析和判斷,實現相關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協助進行輸水調度、水資源管理、雨洪利用與防汛減災及其輸水安全方案的擬定、驗證和優化工作。

四、功能實現

(一)電子沙盤。電子沙盤展示是面向引灤工程管理處領導層進行輔助決策活動的可視化模擬工具,主要是為引灤沿線的水工信息查詢、輸水優化、防汛減災和景觀分析提供可視化的支持。

它的建設基于現有數據情況(包括航空影像、設計圖紙、基本地形圖等),建成引灤入津真實三維場景和水利工程的三維模型,結合水情、工情等數據庫的信息對不同時間或地點的水文、水工情況進行查詢;根據各個閘、站的開、關以及引供水信息在三維環境下模擬閘站的運行情況和河道的水位、水頭、水流趨勢等引供水的調度情況;演示輸水調度、防洪調度等運行狀態下的水流趨勢和相關的水工設施的運行情況,輔助決策者制定輸水方案、防洪方案,對于方案結果進行模擬仿真和評價,對輸水調度、防汛決策全過程提供技術支持,提高輸水調度、防汛決策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最大限度地減輕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電子地圖應用系統。引灤入津WebGIS系統是基于現代網絡技術、Web技術和WebGIS技術,以電子地圖為基礎顯示、查詢、管理引灤入津沿線工程管理相關的水文、水工、輸水、運行的狀況信息,實現引灤入津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公開化、科學化和高效性。

(三)統計查詢分析。實現引灤信息服務水雨情的統計分析功能。利用統計分析手段,實現對水利水雨情信息進行匯總統計和按照匯總統計進行結果分析。

(四)信息查詢服務系統。可實現輸水調度監控信息查詢,查看有關實時或者準實時信息,如調令執行情況,各水庫、閘門、泵站的水位、流量、能耗等信息。提供輸水調度監控信息查詢功能,查看有關實時或者準實時信息,如調令執行情況,各水庫、閘門、泵站的水位、流量、能耗等信息。

第9篇

2012年度中國

林業信息化

創新人物獎

胡軍華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較強的科技創新意識、優異獨到的工程軟件分析能力、豐富的行業管理與實戰經驗。近10年來,他致力于林業信息化建設的研究,為貴州林業信息化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胡軍華畢業于貴州大學林學及計算機專業,現任貴州天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任貴州黔江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他擁有“國際注冊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高級工程師”、“國際注冊地理信息系統開發高級工程師”、“高級程序員”、“高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全國信息化工程師”、“中國國家人才網專業人才庫入庫證書”等資格證書,曾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胡軍華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較強的科技創新意識、優異獨到的工程軟件分析能力、豐富的行業管理與實戰經驗。在任貴州省江口縣林業局林業工程師、總工程師期間,他主持了江口縣5181世界糧援項目、長江防護林工程、珠江防護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及造林設計工作,為江口縣林業的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這期間,他自主研發了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統,如:天保工程信息管理系統、退耕還林信息管理系統、林業資源檔案管理系統、森林采伐證管理系統、林木運輸證管理系統、基于GIS應用的林業工程綜合管理系統等軟件產品,為江口縣林業信息化建設建立了寶貴的信息資源數據庫。

2006~2012年期間,他帶領公司技術團隊,相繼完成了《天外網絡報表軟件》、《天外林權管理軟件》、《天外公益林管理軟件》《貴州省森林病防信息管理系統》、《貴州省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信息管理系統》等三十余項產品的開發,其中他個人獨立研發的《貴州省退耕還林工程信息管理系統》2002年獲得了貴州省科技成果獎三等獎,獲得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和專利證書。他主持的《貴州省天保工程信息管理系統》2003年獲貴州省科技成果獎三等獎,《基于3S技術的林權綜合信息服務軟件》2010年得到了貴州省創新基金資助,《貴州省森林采伐網絡智能管理系統》2011年通過了貴州省社會攻關課題的項目驗收,《西南地區特色茶業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2012年7月得到國家創新基金的資助,8月獲得貴州省創新基金的資助。《天外林權管理軟件》2007~2009年為貴州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林權發證工作節約管理成本2000萬元,節約時間近5個月?!痘?S技術的森林防火應急決策指揮系統》全球首次實現了空間地理信息的事前目標查詢,使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產品應用的數據處理能力突破了TB級限制,實現了GIS網絡化應用、數據省地縣鄉四級網絡分級管理。

胡軍華實現了多個首次:首次提出“全程查詢”理論,首次實現Google Map在林業軟件產品中的應用,首次實現GIS大眾化應用。胡軍華發表國家級刊物文章2篇,省級刊物文章3篇。近10年來,他致力于林業信息化建設的研究,為貴州林業信息化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第10篇

關鍵詞: WebGIS; 地理信息; 遙感信息定位; 信息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 TN92?34; TP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07?0016?04

Design of remote sensing loca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GIS

YUAN Yuan

(School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locating accuracy and integration level of the remote sensing loca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t present are low, an optimum design method of the remote sensing loca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GIS is proposed.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remote sensing locat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cribed,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conducted.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based on Visual DSP++ 4.5. The main function modules of the system include the WebGIS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odule, data processing modul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ule, intelligent control module and man?machin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modular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system debugging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acquire and locate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accurately, has high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and good compatibility.

Keywords: Web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0 引 言

隨著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發展,采用Web技術進行地理信息系統的網絡組網設計,實現GIS信息共享。構建WebGIS網絡地理信息系統,WebGIS通過Internet平臺,客戶端應用軟件采用網絡協議實現地理信息的遠程采集和空間信息共享,在瀏覽器(客戶端)獲得各種地理信息和遙感信息數據,再利用嵌入HTTP標準的應用體系實現網絡空間環境下的空間信息管理和遙感信息[1?2]。WebGIS中海量的空間數據能有效指導遙感定位,基于WebGIS進行遙感定位能有效提高對地理目標的定位精度,基于WebGIS的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在遠程遙感監測、地理探測、目標識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4]。

本文基于WebGIS對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優化設計,首先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描述和功能模塊介紹,然后進行遙感定位系統的模塊化設計,最后進行信息管理系統的聯調測試,并得出有效性結論。

1 系統總體設計描述

1.1 信息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及開發環境描述

對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主要是利用WebGIS瀏覽器(browser),WebGIS服務器,WebGIS編輯器(Editor)的信息服務功能,在嵌入式環境下通過Internet/Intranet實現對WebGIS海量數據庫信息互聯[5],首先分析基于WebGIS的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結構并進行軟件開發環境描述,進行功能模塊分析和介紹,基于WebGIS的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在Visual DSP++ 4.5開發平臺上,為了提高系統的可移植性,系統的核心采用嵌入式STM32開發,安裝Linux系統,使用S3C2440自帶的A/D系統進行WebGIS的遙感定位信息6通道同步采樣設計,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包括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兩大部分,本文重點進行信息管理系統的軟件開發設計,硬件部分由前期開發完成。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WebGIS遙感信息采集模塊、數據加工模塊、集成信息處理模塊、智能控制模塊和人機交互通信模塊。

bool enqueueBack(data acquisition bus &pPacket);

當CAN接收到一個E2PROM程序輸入字節,在Boot Loader使系統上電后進行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正向觸發,調用函數設置hpe1432_setTriggerLevel,用readerThread和writerThread負責與客戶端通信。

2.2 系統的軟件平臺設計

WebGIS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軟件主要由Linux內核的裁剪與編譯,WebGIS遙感定位信息數據的根文件系統的配置,Linux嵌入式內核的移植,系統主程序的編寫四部分組成,系統的軟件結構如圖2所示。

基于WebGIS的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軟件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方案,各功能子程序分開編寫,Linux內核的裁剪實現串口數據和網絡數據的轉發,在移植Linux操作系統后,提供了連接網絡的API接口,接口程序為:

virtual int readFD(HP kernel E1562D/E SCSI hard disk data*buffer, int trigger, int *err);

virtual MineComm writeFD(int MineSendPacket, const char *buffer, int count, int *TCPComm);

由于TCPComm這個類完成與客戶端進行連接,TCPComm這個類由三個線程構成,serverThread,WebGIS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控制命令采用函數readerThread和writerThread完成,函數設計為:

bool readPerxsvt(int pFD, TCP client needs data &pPawqqft);

bool writePqfeft(int pqefD, SFPaqwfvt &pPqvvet);

構建基于WebGIS的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通過LCD控制器完成編譯,得到嵌入式Linux環境下的rootfs數據編譯庫,在嵌入式Linux環境下進行遙感數據信息加載,程序加載模塊的加載代碼設計為:

#define MISC_ home/Arm?angstrom/nfs _pwm_ 255

//可視化控制

#define s3cQt/Root file system "pwm" //嵌入式程序寫入

int ADSP?BF537s_oot file system ();

//ADSP?BF537緩存遙感定位信息數據

>>cript SPORT0_TFSDIV// SPORT0_TCLKDI//

//服掌髖渲夢募

Vret =(SPORT0_RILDN _ compilation/ makefile (&misc);

// 遙感定位數據信息的編譯和安裝

通過引導加載程序進行WebGIS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信息分類,對CAN的相關寄存器進行初始化操作,采用三星S3C2440進行主控模塊設計,利用C/C++編寫程序,在CAN同步串口中實現系統冷啟動和遠程控制。

2.3 人機交互程序設計

人機交互程序的功能主要是實現信息管理系統的人機交互控制和界面設計,采用GUI和MySQL實現界面設計的圖形渲染,數據處理模塊傳回的遙感定位數據在MinePressureCollectionC.nc里面完成信息定位和數據輸出,以圖形化形式實時顯示當前的遙感定位信息,在人機交互程序設計中使用如下一些接口:

>>interface Timer< PHP MySQL > as collected data;

//Sample Timer;

>>interface Read< front page >; //Read WebGIS data analysis

>>interface ReadStream< alarm parameters >;

//alarm parameters (sampling period)

>>interface system initialization parameters; //Indication

>>detection system;

>>interface data processing module as regular database backup;

>>interface Send as AlertRoot;

>>interface Init as underground workstation;

>>interface Std implementation as SensorControl;

>>interface Std implementation as data import;

>>interface Std implementation as DisseminationControl;

>>interface SplitControl as RadioControl;

>>interface newAlert?>pressure = avg;

>>interface regular database //Persistent storage

>>interface ConfigStorage;

3 系統聯調測試分析

采用系統聯調測試進行系統的應用性能分析,在嵌入式設備上運行Qt C++ API執行WebGIS遙感定位信息的數據寫入和程序加載,系統調試過程使用的設備為Inter Pentium TYP3220A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數據采集器,Opengl32PST3202可編程控制器,實時讀取WebGIS遙感定位信息系統采集的數據,計算并存儲,在人機交互界面配置管理員,設置系統初始化參數及約束參量指標信息,整個聯調系統采用PHP和MySQL實現,Web控制端遠程控制遙感定位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統的Web控制端界面如圖3所示。

在管理系統Web控制端點擊左邊的data,可以查看遙感定位的歷史記錄,完成人機交互,得到遙感定位的輸出結果如圖4所示。

從以上調試結果分析得知,采用本文設計的遙感信息定位管理系統具有較好的人機交互性和界面友好型,數據定位信息的準確度高,列表分類準確明細。最后以實證數據為例,取其中的10個定位節點測試系統的遙感定位精度,得到的測試結果見表1和圖5。分析結果可知,本文設計的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對遙感定位的精度較高。

4 結 語

本文提出基于WebGIS的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優化設計方法。首先進行遙感定位信息管理系統的軟件開發環境描述和總體設計,信息管理系統的軟件開發平臺是Visual DSP++ 4.5,設計系統的功能模塊包括WebGIS遙感信息采集模塊、數據加工模塊、集成信息處理模塊、智能控制模塊和人機交互通信模塊等,進行系統的模塊化設計描述。最后進行系統調試和仿真實驗,分析得知,本文設計的系統能準確實現對遙感信息的采集和定位,精度高,性能好。

⒖嘉南

[1] CHEN B, LIU X P, LIU K F, et al. Fuzzy approximation?based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delayed systems with unknown dead zon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14, 22(2): 237?248.

[2] TONG S C, HUO B Y, LI Y M. Observer?based adaptive decentralized fuzzy fault?tolerant control of nonlinear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actuator failur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14, 22(1): 1?15.

[3] HAN S I, LEE J M. Fuzzy echo state neural networks and funnel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for prescribed performance of a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4, 61(2): 1099?1112.

[4] 秦寧寧,余穎華,恩.移動混合傳感網中節點自主部署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6,38(7):1838?1842.

[5] MAHBOUBI H, MOEZZI K, AGHDAM A G, et al. Distributed deployment algorithms for improved coverage in a network of wireless mobile senso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4, 10(1): 163?174.

[6] MAHBOUBI H. Distributed deployment algorithms for efficient coverage in a network of mobile sensors with nonidentical sensing capabiliti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4, 63(8): 3998?4016.

第11篇

關鍵字:校園假設,三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b)-0000-00

一、導論

校園三維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一次性完成全面數字化建設,通過建設項目的地下探測及外業測量工作將原始數據遺失部分全部補齊,實現數據管理的標準化、專業化、智能化、可視化,將為實現資產、后勤的精細化管理奠定重要基礎。

二、傳統數字化校園存在問題

雖然目前全國各高校在廣泛的工作領域也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一些數據管理措施,例如校園平面圖、各項工程的竣工圖、樓宇平面圖等,但是由于精力有限、投入不足等原因,只能做到傳統檔案式的單一管理,無論從實際應用還是數據存儲角度都已經不能滿足現實工作需要。

目前數據管理的主要問題體現在:

1、校園建設方面大部分數據形成于工程竣工時,多數距今已年代久遠,特別是經過合校、部門變更、人員更替、后期建設等變化,使大量原始數據遺失,即使留存下來的數據也極其分散,造成整體數據準確性差,無法實現動態更新。特別是各校區地下管網的數據。

2、目前數據管理載體以紙質圖紙和平面圖紙為主,在數據的調用、復制、更新等方面極為困難,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使用者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才能完成工作,而且現行數據管理模式功能性單一,只具備留存和查詢功能,無法實現簡單快速的數據統計分析。由于工種專業不同,現有圖紙以多種標準和格式存在,相互無法交叉、疊加,更無法實現相互關系的分析,大大影響了校園建設管理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3、校園建設數據是學校的寶貴資源,實際上學校每年都在無形中對校園建設數據投入成本,因為基本每個建設項目都需要使用校園的基礎數據,而目前數據管理的現狀使得各部門都存在“現使用現測量、用多少測多少、每年做每年測”的情況,部門和部門之間、項目和項目之間難以實現數據共享,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使學校在經費方面形成重復性投入。

4、目前高校對校園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迫在眉睫,一方面時間越長原始數據遺失的越多,特別是地下管網方面,隨著建設時期的老技術人員(活地圖)退休離崗,很多原始數據無從查證,后期只能靠技術探測和大面積開挖重新確認管線情況;另一方面校園建設發展迅速,數據整理工作開展的越晚需要面對的情況越復雜工作量越大。如果擁有科學的數據管理系統,可以大幅減少學校每年用于數據測算分析的隱形重復投入、用于應急搶修的經費投入,同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準確的校園建設決策依據,反之,數據管理系統建設越晚,學校負擔成本越高。

三、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簡介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是在地理信息系統之上開發完成的,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基于計算機對空間信息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和處理的軟件系統,能對地形圖上存在的現象和發生的事件進行成圖和分析。目前很多管理工作都依賴于不同種類的管理系統軟件完成,而地理信息系統與其他軟件系統的最大區別是對空間信息的存儲管理分析,這一特點極有利于對地下管網、公用房屋、固定資產、花草樹木等具有地理位置特性且數量巨大、分布廣泛的數據類型進行分析管理,同時可視化的效果不僅便于基層人員對大數據的精細化管理,更有利于領導層對復雜而分散的數據進行宏觀分析決策。

四、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優勢

目前,一些高校建成了二維的校園地下管網管理系統,二維管理系統經費投入較低,但是不能適應管理工作的發展,相比之下三維管理系統具備較大優勢:

1.整體感觀方面:三維立體比二維平面更加直觀,容易理解;

2.管理內容方面:三維立體比二維平面所包含的信息更加豐富,具體;

3.軟件操作方面,三維立體比二維平面更加容易操作,方便維護適用面更廣;

4、數據層管理方面:三維管理系統可實現“一張圖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將多個數據層疊加展現和管理,同時還是可完成單數據管理和數據層與數據層之間關系和規律的分析。

五、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重要意義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未來可實現各部門平臺融合,具體來說有以下三點重要意義。

(一)提升管理效益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基本覆蓋了校園資源管理中的各個方面,可實現各項工作具體化的數字監督,使得管理更加精細、迅捷,更好的發揮職能部門的管理作用。

(二)擴大服務效益

系統可以為廣大師生及各職能部門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服務。

原有數據管理的服務對象只針對部分專業管理人員,而綜合信息系統提供了覆蓋更為廣泛的公共應用平臺,廣大師生可以通過平臺實現校內導航、查詢瀏覽、地圖檢索等多種功能,滿足師生服務需求,提高滿意度;同時系統開放性的平臺可以為需要使用學校地理信息的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并可以實現多管理平臺的對接(例如教室管理系統、應急指揮平臺等),將學校的地理信息及校園數據作為一項資源運用好管理好,提高個部門對資產管理與后勤工作的認可度。

(三)增加經濟效益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可以節約校園建設相關數據管理成本,目前全國各大高?,F有資源管理與校園建設方面的數據量巨大,加之每年都會發生巨額增加,按照現有管理模式,會發生大量的打印復印設備、存放設備及空間等各種資源的投入,建成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后,不再需要以上投入。

參考文獻:

[1] 洪德法,盧文喜,李偉,伊燕平. 三維虛擬校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地理空間信息. 2012(01)

[2] 毛坤德,劉俊林,周圓. 三維地下管網管理系統研究與開發[J]. 城市勘測. 2007(06)

[3] 楊曉星. 基于GIS延邊大學虛擬校園系統設計與實現[D]. 延邊大學 2012

第12篇

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是建設智慧XX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是《智慧XX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部署的重點工程之一。課題調研組邀請專家多次召開座談會,深入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宿遷等市并赴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及寧波市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內容報告如下:

一、明確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平臺在智慧XX建設中的基礎性保障作用

時空信息云平臺是地理空間框架的進一步提升,是智慧XX的“骨架”。智慧XX應在覆蓋全省的時空信息云平臺支撐下運行。

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包括:時空信息數據服務、物聯網節點定位服務、云服務系統及其支撐環境。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思路為:已建有地理空間框架的市、縣,向時空信息云平臺轉型升級;尚未建成地區集中技術力量,直接建設時空信息云平臺;橫向時空信息云平臺共建共享,縱向省市縣時空信息云平臺互聯互通。

二、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成果突出,為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地理空間框架初步建成

到2014年底,我省已投入5億多元,通過先試點、后推廣模式開展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全省13個省轄市已全部啟動建設。其中11個市已建設完成,淮安、宿遷計劃今年完成;新沂等23個縣(市、區)已啟動,其他縣(市、區)計劃今明兩年全部啟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推動了當地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較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依靠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現已創造經濟效益約?15億元。

(二)行業應用成效顯著

全省基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行業應用眾多,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決策和管理效率,避免了重復建設和投入。省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已于2013年10月投入試運行,已為140多個省級部門、單位提供地理信息服務。市級平臺應用成效顯著。徐州市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地稅管理系統建成當年新增稅款2億多元,國土資源批供用補查“一張圖”系統使個人土地辦證由原來的10多天縮短到10分鐘;蘇州市生態文明“四個百萬畝”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動態長效監管,促進了生產空間的集約高效;南通市數字城管系統的準確派遣率、結案率和群眾滿意度高達98%以上,有效促進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天地圖XX”服務日益廣泛

“天地圖XX”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公眾版,即通俗的互聯網地圖,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地理信息瀏覽、興趣點查詢、出行導航定位等位置服務。目前,基于天地圖的各類典型應用已超100個,公共自行車、出租車、智能公交、環保數據等應用在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公眾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天地圖”日平均數據下載服務流量已達到100多GB。

(四)時空信息云平臺試點建設迅速

2013年,選取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成果顯著的徐州市和物聯網創新示范區、國家云計算試點區的無錫市作為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的試點城市。通過試點探索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建設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務模式,為全面開展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工作,仍面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體制機制不完善,推動建設力度不夠

1.部分市縣政府主導乏力

一些市縣政府對建設地理空間框架、時空信息云平臺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部分地區財政經費不能保障,難以完成建設。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中,我省44個縣才啟動23個,建設完成僅1個。而浙江省63個縣已全部啟動,現已完成33個。

2.重復建設造成浪費

由于體制以及職能劃分等歷史原因,地理空間框架、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建設主體眾多,測繪地理信息、規劃、建設和經濟信息等部門都有參與。部分城市的智慧應用工程分別建設各自的“地圖”平臺,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3.職能監管尚欠到位

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履行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建設監管職責。但我省部分市縣級測繪地理信息職能管理機構不完善,管理和技術人員缺乏,導致職責履行難以到位。而浙江全部市縣都設置了測繪地理信息局,配齊了管理人員,且大部分市縣還專門成立了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撐。

(二)共享機制缺乏,信息開放程度不高

1.“信息孤島”現象存在

由于缺乏共享機制,一些部門的行業專題數據不愿共享,導致“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信息難以產生價值。而各個地市、縣區整體之間更是互不相連的“孤島”。

2.標準規范不統一

各地各部門采用的地理信息數據建設技術標準和規范不一致,相互間數據兼容差,給數據處理和共享帶來不便,制約了全省地理信息數據的更新、交換和整合。

3.信息獲取難度大

時空信息云平臺需進一步豐富海量的信息數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數據共享機制薄弱,諸如傳感器、視頻采集等終端又分屬不同部門建管,使得相關領域的信息數據難以順利獲取。

(三)成果應用率低,可持續性較差

1.宣傳推廣力度低

不少市縣級層面的宣傳推廣不夠,導致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成果的應用面窄,缺乏廣度和深度。一些政府部門甚至還不知有這么一個免費的、權威的地理信息服務平臺。

2.長效運維機制薄弱

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建設是連續性、長久性的。在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階段,很多城市沒有從政府層面出臺長效機制,部分城市建立了長效機制但運行不到位,導致“建完即完”。

3.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地理空間框架、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建設運行軟、硬件環境復雜,數據時效性需求高,更新維護難度大。市縣由于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問題,想選擇一個符合要求的運維管理人才很難。目前市縣相關人才缺口至少上百人。

4.運行環境不能滿足需求

各市縣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運維環境有建在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的,有放在政府信息中心的,還有置于“阿里云”的,模式眾多、秩序混亂?,F有的場所環境和建立模式已不能滿足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的需求。

四、突出重點、創新思維,全力推動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工作

(一)完善機制,強化政府主導地位

1.明確建設原則

一是夯實基礎、循序漸進的原則,重視包括時空信息云平臺在內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急于求成或規避保密要求,從互聯網上下載地理信息數據代替時空信息云平臺;

二是長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地理空間框架,對其進行改造升級成時空信息云平臺,而不要重建再造,造成浪費;三是共建共享原則,一個城市、一個地區只能建一個時空信息云平臺,各部門各行業要克服本位主義思想,共同豐富時空信息數據庫內容;四是績效原則,建立有效的、可度量、可執行的績效考核體系,推進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和有效應用。

2.強化組織機制建設

建議成立省級層面的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具體分工,統籌協調建設工作。同時,健全完善各市縣測繪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機構,明確各級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和運行的主體單位,按照統一的建設規范和標準,省、市、縣三級同建,實現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建設全覆蓋。

3.多渠道投入經費

智慧XX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體量大,經費需求高,后續的運行維護也需要資金的持續投入,建議在列入全省基礎測繪規劃經費的同時,通過智慧XX建設資金、全省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等為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和運維提供經費保障。

(二)頂層設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1.建立標準及共享機制

充分發揮XX省地理空間信息協調委員會的作用,制定信息數據建設、采集和接入的統一標準,牽頭協調各類數據獲取和共享;指導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簽訂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協議,在協議框架內開展有效合作,提高地理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程度。

2.制定數據交換共享管理辦法

制定關于全省地理空間數據建設、交換與共享的管理辦法,明確各級政府、政府部門、相關單位的職責和義務,依據要求向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部門提交各類專題地理信息數據,從法律層面來規范地理空間信息數據的交換共享工作。

(三)統一監管,促進應用深入長效

1.應用監管協同推進

督促各市縣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機構,切實履行測繪地理信息管理職責,政府層面出臺時空信息云平臺使用和運維推廣意見。將平臺示范應用及推廣列入年度考核內容,推動各地加大建設成果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同時,各地在審批涉及測繪地理信息的項目經費時,須聽取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的意見,避免重復建設、浪費資金。

2.輸血造血培養人才

視情對技術力量薄弱和運維管理能力欠缺的市縣進行“輸血”,選派技術水平高、管理經驗足的人員,到相關市縣擔任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指導員,幫助完成相關建設和運維任務。同時,加大培訓力度,讓市縣自行“造血”,采取“長+短”、“技+管”的模式培養運維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桃江县| 津市市| 丹寨县| 稻城县| 江山市| 方山县| 札达县| 定安县| 南雄市| 扎兰屯市| 甘肃省| 定南县| 综艺| 娄底市| 陵川县| 辰溪县| 双辽市| 陆丰市| 金乡县| 卓资县| 丰顺县| 长顺县| 苗栗市| 修文县| 孟连| 塔河县| 遵义市| 同德县| 乌拉特中旗| 麻城市| 洛南县| 静乐县| 罗源县| 潼南县| 沙雅县| 三河市| 葫芦岛市| 湄潭县| 鄂托克前旗|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