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交際法

交際法

時間:2023-02-13 20:50: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交際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交際法

第1篇

如今,世界各國聯系日漸頻繁,與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不僅涉及到語言還涉及到文化,跨文化交際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加強跨文化交際的分析、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刻不容緩。

在交際語言教學法(以下簡稱交際法)教學過程中,若能將目標語言的文化引入課堂,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定不一樣的教學活動,把語言和文化有機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并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通過采用交際法與文化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外語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容忽視。

二、交際法概述

交際法起源于二十世紀60年代晚期的英國傳統教育并在80年代初期逐步得到推廣。它以Hymes(1972)提出的交際能力理論為理據,即交際能力不但應有語言知識。還應注意語言運用的得體性。Littlewood(1981)也提出“交際語言教學最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交際法不僅注重語言的結構,而且還注重語言的功能。”因此交際法必然強調學生的課堂實踐,這就要求將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是策劃者、引導者、促進者和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課堂的主角,他們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景與場景中進行小團體式的、相互間的或有教師介入的對話和語言交流,因而達到學習掌握和實踐語言的目的。

三、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涉及到文化和交際。文化是社會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總稱。交際的概念盡管與文化不同,但卻與文化密不可分。任何時候人們之間的交往都是交際。實際上文化是通過交際而得以學習、表現、傳播和保留的。

跨文化交際這一術語是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T,Hall在其經典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首次使用的。跨文化交際是指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能夠順利地和不同國家的人們交流的這種能力即為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屬于跨文化交際學研究的范疇。它既不是Chomsky所指的語言能力,也不是Hymes所言的交際能力,“它是指跨文化交際環境中的交際能力,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進行交際時具有強力的跨文化意識,善于識別文化差異并排除文化干擾,并成功地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在交際法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了解,在當今社會中,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需要”。其次。應搞清學生學習外語的動機。所謂動機,就是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的心理傾向。再次。引發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目標文化的了解和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對文化的深層思考能力。最后,不僅要讓學生正確的掌握語言形式。還要掌握語言形式的功能,讓學生能在不同的場合,根據不同的對象。按照不同的要求,用合適的語言形式進行跨文化交際。筆者認為應注重以下三方面:

1 適當的課前內容導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標準不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在人際交往時行為溫和婉轉:而西方國家則力求言語表達詳細清楚確切。交際法中的教師要對中外文化有較強的洞察力、理解力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對中外文化做適當的課前內容導入以方便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在介紹如何打招呼時就可以在“你吃了嗎?”和“How are you?”間解釋文化差異,同時可以提出“What’s the weather like?”這類的符合民族習慣的用語。

2 利用交際法多彩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可以選取具有實用性、趣味性和時代性的教學材料,盡量為學生提供逼真的語言環境和應用語言的條件去進行教學。例如,可以采取結合圖片講解課文、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看電影,對比中國和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標識,就某一價值觀發表自己的評價等,在輕松、自然、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積極的語言實踐中。適當、合理、有序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輔助手段。

3 應該注意的是,采用交際法教學的老師自身應具備良好的素質,除了要掌握有關目標語言的足夠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能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堂活動來學習目標語言及文化。作為課堂活動的總設計師和組織者,教師還必須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介紹所學內容時是示范者,進行操練時是組織者,練習時是裁判員,鞏固記憶時是幫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行為舉止及文化底蘊是十分關鍵的。

五、結語

第2篇

[內容] 

 

    結構—情景—交際教學法(Structural,Situa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Method)教學法(簡稱SSC) 的關鍵是教師要精心設置一種較豐富和自然的

供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情景,使新學的語言結構能被融合到學生 已有的英語知

識結構中去,化為自然的交際能力。我是分成四個步驟進行嘗試的。

    第一步:展示材料。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語言材料及其主要

語言結構,利用復習舊課或設 計情景導入新材料,讓學生能直接感知語言信息,

化難為易,盡力少用母語或不用母語。例如:

    JEFC教材第一冊Lesson 5新句型Are you…(人名)?教師可讓學生

先復習How are you?I'm fine.然 后問學生"Are you fine?"學生作出反應后即

可導入新課Are you …(人名)?無需解釋,學生便能作出答復。

    在教Lesson 41新句型It's a picture of my family.和What's the name

of her cat?時,教師可用圖片 讓學生復習,如:T:What is this?S:It's a picture.

然后教師自問自答What picture is it?It's a pictur e of a girl.再換上圖

片讓學生模仿著說It's a picture of a boy(a student,a teacher,a classr ?

以此引出又一新句型What's the name of her(Kate's)cat?

    教Lesson 79新句型There be…in…時,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課本中的圖片說,

"A picture is on the wall. A river is in the picture.A boat is in the

river.Some hills are in the picture,too."然后教師指圖 引出新句型There

isapicture on the wall.There's a river in the picture.There's a boat in

the rive r.There are some hills in the picture,too.學生不難理解其中意

思。

    第二冊Lesson 9出現形容詞的比較級,教師可利用教室內學生所熟悉的情

景進行新課教學,如指著黑板上 的課題The ninth lesson教師說,"The third

word is longer than the second one.The second word is l onger than the

first one."又可指著學生的課本說,"Your English book is bigger than your

Chinese bo ok."還可指班上的學生說,"A is taller than B. B is taller thanC."

等等。用這種方法教學,學生會不知 不覺地了解和學到新的知識。

    在教SEFC教材第一冊Lesson 5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文中的圖片或幻燈

與學生進行對話來展示新課內容 、生詞及習慣用語。例如:

    (教師先出示圖片。)

    T:Now look at the picture.What's this?

    S:It's a lab.

    T:What's this?

    S:It's a basin.

    T:Yes,it's a washbasin.

    (板書basin。)

    T:What lab is it?

    S:It's a chemistry lab.

    T:Have you ever been in a chemistry lab before?

    S:Yes.

    T:Can you go into the chemistry lab without a teacher?

    S:No.

    T:That's right.Going into the lab without a teacher is not allowed.

(板書allow并解釋The w ord "allow" means "let sb.do or let sth.be done".

然后要求學生用該生詞來回答教師的問題,看他們是否 理解其意。)

    T:Can we come into the lab without a teacher?

    S:No,we are not allowed to come into the lab without a teacher.

    T:Can we copy others'homework?

    S:No,we can't copy others'homework.

    T:Can we talk in class?

    Can we go out of the classroom before class is over?

    Are you allowed to sleep in class?

    Are you allowed to be late for class?

    T:Are you allowed to touch anything if your teacher doesn't tell you

to do?

    S:No,we're not allowed to touch anything if our teacher doesn't te

    T:Right.Don't touch anything unless your teacher tells you to.

    (板書unless并解釋It means "if not".)

    T:What do you do in the chemistry lab?

    Do you make an experiment there?

    S:Yes.

    (板書experiment并解釋It means" a careful test done to see whether

sth.is true.")

    T: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have finished your experiment?

第3篇

關鍵詞:交際法 語法教學 交際―語法教學法

一、引言

有關中國學生交際能力差的批評已有多年。正是這個原因,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大力提倡國際上流行的交際教學法,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交際教學法已成為我國主流教學法,教材編寫,課堂教學以致外語測試無不舉起交際教學法的大旗。有了交際教學法能不能將傳統教學法全盤否定呢?回答是否定的。傳統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有其存在的客觀必要性。首先來分析一下交際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各自的利與弊。

二、傳統教學法的優點與不足

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主體,語言教學圍繞語言,語法和詞匯展開,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語言,重視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培養學生熟練掌握語言重視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正是其優點所在。而這一教學法的先天不足也是明顯的,主要體現在:

第一,知識點零散,掌握需耗費過長的時間;第二,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限制,學而難以致用;第三,真實性不足,易產生理解障礙。

三、交際教學法的利與弊

交際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語言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語言進行交際,重視語言的流利,這種教學法的長處顯而易見。

第一,情景教學,收效明顯。把交際性原則引入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主線,教師創造氛圍引導學生進入交際活動。第二,取材生活,易于理解和溝通。交際法注重教學材料要源自現實生活,讓學生感覺所學,所識已為自己所經歷或將要經歷,這樣可以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第三,涉獵面廣,激發學生興趣。取材廣泛,內容涉及日常生活各個方面,材料豐富,學生的攝入量大,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學以致用,進步顯然。交際法對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語感,對培養學生適應各種場合進行有效得體的交際能力都是有利的,也會促使學生迅速進步。

交際法倡導“流利甚于正確“,“教語言而不是教語言知識”的原則,其負面效應是常使學習者產生誤解,以為自己說得快,寫得快,說得好,寫得好,其實不然。中國教師常有這樣的體會,學生言談和書面作業中暴露很多問題,可學生對老師的指正往往不接受,其理由是他們經常受到外籍老師的肯定和表揚,不認為自己說錯了,寫錯了。事實上,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說快說慢不是根本目的,交流正確的信息才是主要的。從發展方向看,一個語言正確但不流利的學習者,如果有更多機會和操英語者接觸,會逐漸趨向流利。但一個語言貌似流利可錯誤很多的學習者,靠他自己的習得,很難往正確方向發展,因為他已養成有錯誤而自己仍認為是正確的陋習,對一些錯誤的表達方式定勢化了。沒有人指點,或者有人指點了,但他本人并不認為如此,如何能化不正確為正確呢?

在探討中國學習者交際能力差時,人們往往歸咎于教語言知識,具體說,教語法。這個指責是片面的,無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如果說中國學習者交際能力差,這決定于許多因素,如英語作為外語學習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是不同的,在中國聽和講外語的環境有許多限制,采用原汁原味的交際法對老師要求非常高,而現有的老師夠格的或有經驗的不是非常多,中國學生在性格上內向的多于外向的,明明會說也不搶著說。其他因素尚有學習硬件不如一些發達國家,以及對外開放的程度等等。所有這些說明,提高交際能力是個綜合工程,把語法教學當槍靶子打,不能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法和交際法各有利弊,國外一些有識之士紛紛提出,交際法應和語法教學結合,由此產生了交際法向交際―語法教學法的過渡。在實際教學中,將兩者結合起來。

首先,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主線。教師要放手幫助學生大膽地進行語言實踐,如:創造適當的場景,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課文和對話做些議論性、描述性的發揮性的表述嘗試;學生編成小組進行專題討論或對話等等。我們應盡可能地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實踐和創造的環境,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感受力和語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其次,嚴格要求,強化訓練。教學各環節一環扣一環,教師須認真組織安排好教學的各環節,嚴格要求,不容懈怠。教材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的水準,使他們有新鮮感和緊張感,學生要適應和完成好教師所要求的內容。教師精講的同時,應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進行不斷的操練。在運用的實踐中培養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準確性的能力和運用語言的流利性的能力。

最后,不可忽視語法教學的重要性。贊成把交際性原則引入我們的教學實踐并不是否定傳統法。忽視語法教學是交際法的誤區。片面采用交際法而忽視語法教學同樣會影響交際不能力的提高。

在母語環境下教授英語,語法教學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語法教學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努力使學生全面地、扎實地掌握運用好語言的能力。掌握好語法利于語言運用準確性的提高,而準確性的提高也會促進流利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

[2].劉道義等:《英語教學指導與參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4篇

〔關鍵詞〕交際法 語法 教學 誤解

* * *

一、問題的提出

由歐洲共同體國家的一些語言學家所倡導的交際法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研究和探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Geoff Thompson(1996)認為“交際法的一種‘正統’的、切實可行的模式已經形成。這一點不僅反映在一些應 用語言學家們寫的專著中(例如Littlewood 1992 TeachingOral Communication;McDonough和Shaw 1993 Mate rials and Methodsin ELT),而且或許更多地反映在一些代表性的英語教材中,例如Headway和New Cambridg e English Course。這些教材是當今交際法的樣板。”我國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開始研究交際法。國家教委 1992年頒發的《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 、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法結合學 生生活實際創造交際活動的情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參與言語實踐活動。新大綱的頒布和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師不再使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或單純的“結構法”教學,而采用“結構和功能相結合 的方法”。為了使廣大教師能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各地舉辦了各類“三新”培訓班(新課程計劃、新大綱、新 教材),觀摩“示范課”。盡管如此,在新教材使用了近四年后,不少教師對交際法究竟是什么仍感到撲朔迷 離,甚至產生了一些誤解,因而不能較好地運用交際性原則,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Geoff Thompson(1996) 在與世界各地的外語教師以及前往英國就讀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的師生的接觸中,深深感 到人們對交際法的理解莫衷一是,并產生一些誤解。在《有關交際法的若干誤解》一文中,他列舉了最常聽到 的四種誤解:(1)交際法就是不教語法;(2)交際法就是只教口語;(3)交際法就是伙伴活動(pair work),伙伴 活動就是角色游戲(role play);(4)交際法對教師的要求太高。本文就此結合我國中學外語教師對交際法的誤 解并列舉一些事實,以闡明產生這些誤解的原因。

二、對交際法的誤解及原因

誤解之一:交際法不教語法

交際法以語言功能為綱,不以語法為綱,強調教學過程交際化,語言課程的內容不再由形式、詞語和句型 來制訂,對學生所犯的語法錯誤不糾正,因為交際法認為糾正錯誤會影響學生交際的流利性。不少應用語言學 家都曾用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論證公開的純語法教學應該避免。如Prabhu(1987)認為人說話時所必備的語法知 識簡直太復雜了,所以是不可能教的。Krashen(1988)則認為教語法是多此一舉的,因為語法知識是不能通過表 述的規則傳授的,而必須在與目標語的接觸中潛意識地習得。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教師就錯誤地認為應用交際 法就是不教語法。然而,交際法從來沒有反對對語法的直接關注。M.Canale和M.Swain1980年提出了語言交際能 力的模式,他們認為,語言交際的能力最起碼要包含四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即:語法知識,社會語言學的知 識,話語的能力,以及選擇交際方式的能力。交際法的基本主張是:(1)教學內容以語言功能為綱。針對學習對 象的不同需要,選擇最通用的語言功能項目安排教材和進行教學。(2)強調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外語教學。(3) 培養交際功能。話語是教學的最基本單位。強調句單位教學,在話語中得體地使用語言。(4)倡導教學過程的交 際化。(5)對學生的語言錯誤不苛求糾正,處理好準確與流利的關系,一個人學習語言需要有一個中繼語言(in ter—language),由“中繼語言”逐漸消失。(6)反對以語法為綱,但不排斥語法,不排斥本族語,不排斥語法 翻譯法,在分析同一功能的不同結構時,借助語法講解應是有利的(陳遼坤1991)。

交際法不排斥語法,但怎樣教學生學會那必不可少的語法這一問題仍在研究。交際法觀點認為,一定數量 的課堂時間用來學習語法,但這并不意味著簡單地回復到傳統的傳授語法規則的方式。目前的熱點已經從教師 “奉獻”語法轉移到了學生“發現”語法(Geoff Thompson 1996)。中英合編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 把語言的結構與語言的功能相結合,在教學建議中對語法的教學提出:教學語法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進行 聽、說、讀等語言實踐活動,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規則。像多數現代教材一樣,這套教科書是通過實例 教學語法的。學生所聽到的和看到的是在一定情景之中使用的語言,基本的句型結構反復出現,學生自己可以 逐步發現規律,歸納出語法規則。因此,教師要做的工作是在可能的情況下,首先讓學生在可理解的語言環境 中接觸新的語言。這樣他們先理解了語言的功能和意義,在此之后才引導他們注意用來表達這一意義的語法形 式。如果等到學生能夠多次地將他們在某種意義上講“已懂”的東西發掘出來從而能參與討論的時候才討論語 法,那么所傳遞的就是一條無聲的信息。新知識的獲得過程是在他們內部進行的,而且為他們所駕馭。事實上 ,在當前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形勢下解決好交際法與語法教學這一關系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它將使中學教 師更加放手地運用交際法,使學生真正掌握一門語言。

誤解之二:交際法只教口語

早期的交際法也和在它之前的教學法一樣曾受到語言學中把口語視為第一的大潮的影響,對于大部分用這 種方法學習外語的學生來說,學習目的是用于交際,如參加國際會議時能自如地與與會者自由交流,出國時能 周游自如、能和外來的客人交談等。這是產生這一誤解的原因之一。在我國,外語教學自1862年開始基本上是 按照歐洲古老的“語法翻譯法”的路子走過來的,此后雖進行了教學改革,但由于受多方的干擾,改革發展并 不快。80年代以來,我國外語教學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人們開始研究結構法和功能法,注重聽說讀寫能力 的全面培養,但不少教師對交際法的實質并不了解,于是一些地區為了使教師盡快熟悉新教材并應用好交際法 ,舉辦了“三新”培訓班,組織觀摩了一些“示范”課,但由于時間短,條件限制,加上個別主講人和示范課 表演者的“個人所見”導致教師走進只教口語這一誤區。另外,交際法強調學生要大量地、有目的地操練,這 就很容易地被一些教師理解成這樣一條原則:教師講話時間應該減少,學生講話的時間應該盡可能地增多,把 學生結成對子,令其相互交談以達到交際目的。這是產生誤解的另一個原因。

這一誤解產生的結果是一些教師一味地追求口語教學,在課堂上不管學生是否聽懂,全部使用目的語進行 教學,安全排斥本族語,對語法知識也一概不講,結果大部分學生只學會了一些口語,但語言知識學不透、考 不好并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這一結果說明有的教師對“交際”二字并不理解,害怕被戴上教學方法太“傳統 ”的帽子。眾所周知,交際不單是通過口語,也不單是由書面語的方式進行的,交際能力的培養應體現在聽、 說、讀、寫四個方面上。用目的語教學是交際法所提倡的。在學習的早期階段先抓口語,使之成為教學手段, 早日占領課堂,可以使教師教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通過口語學習英語,是學習地道的英語語音的 可靠保證,但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 Krashen 1983),只有在學生能理解 所學語言、有可懂輸入的前提下,也就是說學生跨越了“信息溝”才能說是貫徹了交際性原則。

誤解之三:交際法就是伙伴活動(pair work),伙伴活動就是角色游戲(role play)

Geoff Thompson認為這一誤解不在于對伙伴活動本身的強調,而在于對后半句話的應用范圍的錯誤理解。 角色游戲固然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加交際性活動,但如果只是要求學生做些簡單的分角色朗讀 或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學內容進行扮演,這與結構法所使用的機械操練又有什么兩樣呢?角色游戲這一課堂 活動是個混血兒,其雙親是當代語言學習理論中兩種鮮明的主張:一方強調語言課堂中的活動應模仿真實世界 ,這里角色表演變成“真實表演”;另一方強調,在追求深層現實主義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應激勵每個學生對 內心世界進行想像性的自我表達,這里角色表演便成為了“超真實表演”。從表面上看,超真實表演是感情、 價值觀念、觀點、理解等的自我表達,也正是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效果,但實質上正如Coleridge所說,是“詩一 般忠誠”的“自欺欺人”,即甘愿操練一些雕飾的情景。Brumfit認為,這種雕飾的活動沒有意義,因為它缺乏 “認知和知識的廣度”,而隨著學習者的逐漸成熟,把所學的語言知識自由地、真實地用于交際的能力變得越 來越重要了。另外,交際法的本意是彌補結構教學法忽視語言運用的不足,而無論是課堂內的“角色游戲”, 還是模仿真實情景的“角色表演”,都不能達到真實、自由地交際這一目的。因此,我們不但要把伙伴活動看 作是一種有用的后續活動,即在教了一個新的語言點后,讓每一個學生在同一時候得到操練,而且要使伙伴活 動延伸到學生能在語境中實現語言單位的交際價值,并根據語境信息,個人知識和語用規則來創造、推導和協 商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意思。

誤解之四:交際法對教師的要求太高

交際法與較廣泛使用的翻譯法和聽說法相比對教師的要求更苛刻。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應是組織者(manag er of classroom activities)、顧問(advisor)、交際伙伴(co—communicator)(Littlewoood 1981),作為組 織者,教師不能象用翻譯法一樣以自己為中心,而必須是以學生為中心;作為顧問,教師的教學內容無法預料 ,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不單是講解,還必須傾聽學生講的內容,并且盡可能身臨其境地和他們 交談。此外,教師還應具有較高的語言能力和言語能力。對長期用貫了語法翻譯法教學、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師 來說確實很難適應交際法,有的教師由于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就缺乏聽、說能力方面的培養,自身的語言素質并 不高,因而認為交際法對教師的要求太高了,這是產生誤解的原因。我們得承認,交際法本身存在著許多無法 解決的問題,如在不得不教一本絕非交際法的教材,要使用交際法確實有困難。但這種情況已越來越少了,今 天的許多教材提供了非常切合實際、一目了然的交際法原則和課堂活動。我國當前在使用的初中新教材就設計 了大量循序漸進的交際活動,如要求學生通過問答了解同學過去某一天的經歷(B.IIL.50),聽當地廣播電臺的 天氣預報,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單詞填空(WB.IIL.101)等。用交際法上好這套教材,對于具有一定的聽 、說、讀、寫能力的教師來說并不是太難,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是說太高,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在課前做充分的 準備工作,就能很好地貫徹交際性原則。

三、結束語

我們對交際法的認識不能滯留在它的早期,即一些關鍵問題尚未解決之前的懷疑和實驗階段。當前對交際 法的研究已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交際法不僅改變了我們對語言的認識,而且改變了我們對學生和教師的認 識。交際法并不是一種信手拈來就能按其原則直接使用的方法(method),而應該是一種教學途徑(approach), 通過這一途徑掌握語言知識,通過這途徑獲得交際能力。我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把交際法與結構法有機地結合起 來,采用了符合語言教學規律的初中教材,并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音、詞匯、語法進行交際的 能力上,這就要求教師在訓練過程中不要過多地做語言形式的練習,要使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相聯系,要使語 言形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使語言技能發展成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我們可以說,培養學生的 語言運用能力是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一切利于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都屬于交際教學法。

參考文獻

1.Joan Morley著,嚴彤譯,當今英語(外語)教學發展趨向,國外外語教學1988年第四期.

2.Geoff Thompson著,劉精忠譯,有關交際法的若干誤解,國外外語教學1996年第四期.

3.Teresa Pica著,朱鐘毅譯,語言學習的研究與教學中所關心的問題,國外外語教學1995年第二期.

4.Diane Larsen—Freeman: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iersity Pre ss 1986.

5.Ali Yahya Al—Arishi:"Role—play,Real—play,and Surreal—play in the ESOL Classroom".

ELT Journal,Vol.48,No.4 1994.

6.陳遼坤,交際法與中學英語教學,現代外語1991年第2期.

第5篇

關鍵詞:交際法;運用

1對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誤解

不少英語教師并不能全面理解交際法教學思想,因而產生許多誤解,如:(1)交際法教學中不包含語法和詞匯,只是教英語口語;(2)在交際法教學的課堂上看似很熱鬧,但是學不到多少東西;(3)交際法只是小組活動、角色扮演、兩人對話而已。

由于一些認識上的偏差,以及在課堂操作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交際法教學在某些地方實行的效果不好,表現在:(1)由于活動形式缺乏,學生逐漸失去興趣;(2)由于語言和語法知識教得少,學生擔心考試考不好;(3)由于學生缺少語法知識,他們在交際過程中缺乏勇氣,不是怕說錯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說。

筆者認為造成以上誤解及不良效果的因素有多個,如教師本身的素質、考試的方式等等,但主要是對交際法的片面理解。因此,要想正確恰當地運用交際法,必須對它有較為全面的理解。

2全面理解交際法

要理解什么是交際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交際能力。根據語言學家Littlewood的說法,人的交際能力可被概括為四個較大的方面:

(1)Thelearnermustattainashighadegreeaspossibleoflinguisticcompetence;(2)Thelearnermustdistinguishbetweentheformswhichhehasmasteredaspartofhislinguisticcompetence,andthecommunicativefunctionsthattheyperform;

(3)Thelearnermustdevelopskillsandstrategiesforusinglanguagetocommunicatemeaningsaseffectivelyaspossibleinconcretesituations;

(4)Thelearnermustbecomeawareofthesocialmeaningoflanguageforms.

對交際法的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把交際法僅僅當作一種教學法,而實際上它是一種建立在一系列教學理論上的教學思想,這種教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大教學理念:

(1)交際法最大的特點是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它改變了學生學習上的被動狀態,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練習上的主體地位,感到他們是在通過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習語言。

(2)交際法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

通過實踐來學習語言,在交際中提高語言水平,而傳統的教學法忽視語言實踐,往往是學生學習了許多語法卻不會張嘴說英語,因而被稱為“聾啞英語”。

(3)特別強調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換。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助學者。

3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

3.1教師的角色

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他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學生開展交際活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

(1)組織者。

交際法教學中,任何課堂交際活動都由教師組織發起。因此,在每次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要設計出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交際活動。同時在英語課堂上又要具備教學機智,隨時處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況;既要組織全班和小組活動,也要關照個人需要;既要想方設法鼓勵內向的和膽怯的學生投入交際,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數學生主宰交際活動同時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信其師而親其道”,從而讓課堂交際活動良好地開展下去。

(2)語言支持者。

開展課堂交際活動時,由于受已有知識、語言能力限制,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表述困難,甚至有無法進行表述的時候。這時,教師及時給與語言支持,或是直接給出表述內容,或是引導學生換種角度進行表述思維。否則,教師一旦不能做到這點,課堂活動很可能會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從而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背景知識,才能做好語言支持者的角色。

(3)鼓勵者與參與者。

在交際教學法里教師有兩個重要角色,一是在課堂上促進所有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二是在學習教學小組中扮演一個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

教師積極鼓勵、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地參加教師所設計出的交際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有機會進行表述。同時教師盡可能地參與到各小組討論或模擬活動或角色扮演中去,作為一個在活動中與學生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這樣,教師此時就起到一個“模范學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帶動所有學生積極投入交際活動中。

3.2學生的角色

對教學的研究離不開對學習主體的研究。學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色優勢。

(1)主人。

在傳統教學法里,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中,教師的“教”成為一種補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不論是何種課堂交際活動,學生的行為都構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

(2)合作者。

在交際活動進行過程中,各成員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說,外語學習是以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依賴的方式進行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賴的行為,學習者應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期望、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既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影響與引導,也可能會給別人產生影響;每個學生所做的貢獻——解釋、表達和爭辯,既可能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啟發與鼓勵,也可能啟發或刺激別人。因此,整個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團隊合作的過程,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與協商、互幫互助,使每個人都在參與合作中感受齊頭并進的集體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體榮譽感,也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

3.3課堂互動

(1)英語教師深知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

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的客體。教師作為組織者,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交際過程,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互動交流空間。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從課堂活動開始就堅持說英語,師生、學生與學生間用英語交流、表達思想。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中指導學生用英語做值日報告、甚至做會話游戲。沒有做值日報告的學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認真聽講,然后就報告的內容輪流提問或者發表看法,教師此時以語言支持者的角色從旁指導,幫助學生表達一些他們較難表達以及無法表達的思想,這樣,從一上課開始,課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活躍氛圍,為下一步課堂活動熱身。

(2)在課堂互動中,要多確立合作性目標學習任務而不是競爭性目標學習任務。

合作性學習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合作學習可以采取配對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學生可以在集體自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學生與學生互動頻繁,學生以課堂主人角色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教師也以研究者與學習者的角色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并且能針對作為信息反饋者角色的學生學習方面的弱點,有的放矢地重點給與語言支持。

(3)在交際法英語教學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來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

提問互動不僅是教師問學生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問學生、學生問教師的形式。互動的提問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獲取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差異,盡量設置有一定梯度的問題,對于不同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才不會輕易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學生回答結束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評點,多用鼓勵性言語,使每個學生皆有展現其優點的機會。

(4)良好的課堂互動建立在師生課堂角色的靈活轉換中。

這種轉換不是單一的,而是融合的統一體。它推動著課堂互動高效地展開,師生、生生為著同一教學目標,互相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摘要:交際法教學在我國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已有將近20年的歷史,其效果怎樣?廣大教師怎樣看待和評價它?目的就是要分析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澄清部分誤解,分析產生誤解的原因,并想闡明“與其說交際法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不如說它是一種教學思想”。探討如何恰當運用交際法來為英語教學服務。

關鍵詞:交際法;運用

1對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誤解

不少英語教師并不能全面理解交際法教學思想,因而產生許多誤解,如:(1)交際法教學中不包含語法和詞匯,只是教英語口語;(2)在交際法教學的課堂上看似很熱鬧,但是學不到多少東西;(3)交際法只是小組活動、角色扮演、兩人對話而已。

由于一些認識上的偏差,以及在課堂操作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交際法教學在某些地方實行的效果不好,表現在:(1)由于活動形式缺乏,學生逐漸失去興趣;(2)由于語言和語法知識教得少,學生擔心考試考不好;(3)由于學生缺少語法知識,他們在交際過程中缺乏勇氣,不是怕說錯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說。

筆者認為造成以上誤解及不良效果的因素有多個,如教師本身的素質、考試的方式等等,但主要是對交際法的片面理解。因此,要想正確恰當地運用交際法,必須對它有較為全面的理解。

2全面理解交際法

要理解什么是交際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交際能力。根據語言學家Littlewood的說法,人的交際能力可被概括為四個較大的方面:

(1)Thelearnermustattainashighadegreeaspossibleoflinguisticcompetence;(2)Thelearnermustdistinguishbetweentheformswhichhehasmasteredaspartofhislinguisticcompetence,andthecommunicativefunctionsthattheyperform;

(3)Thelearnermustdevelopskillsandstrategiesforusinglanguagetocommunicatemeaningsaseffectivelyaspossibleinconcretesituations;

(4)Thelearnermustbecomeawareofthesocialmeaningoflanguageforms.

對交際法的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把交際法僅僅當作一種教學法,而實際上它是一種建立在一系列教學理論上的教學思想,這種教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大教學理念:

(1)交際法最大的特點是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它改變了學生學習上的被動狀態,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練習上的主體地位,感到他們是在通過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習語言。

(2)交際法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

通過實踐來學習語言,在交際中提高語言水平,而傳統的教學法忽視語言實踐,往往是學生學習了許多語法卻不會張嘴說英語,因而被稱為“聾啞英語”。

(3)特別強調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換。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助學者。

3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

3.1教師的角色

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他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學生開展交際活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

(1)組織者。

交際法教學中,任何課堂交際活動都由教師組織發起。因此,在每次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要設計出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交際活動。同時在英語課堂上又要具備教學機智,隨時處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況;既要組織全班和小組活動,也要關照個人需要;既要想方設法鼓勵內向的和膽怯的學生投入交際,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數學生主宰交際活動同時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信其師而親其道”,從而讓課堂交際活動良好地開展下去。

(2)語言支持者。

開展課堂交際活動時,由于受已有知識、語言能力限制,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表述困難,甚至有無法進行表述的時候。這時,教師及時給與語言支持,或是直接給出表述內容,或是引導學生換種角度進行表述思維。否則,教師一旦不能做到這點,課堂活動很可能會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從而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背景知識,才能做好語言支持者的角色。

(3)鼓勵者與參與者。

在交際教學法里教師有兩個重要角色,一是在課堂上促進所有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二是在學習教學小組中扮演一個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

教師積極鼓勵、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地參加教師所設計出的交際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有機會進行表述。同時教師盡可能地參與到各小組討論或模擬活動或角色扮演中去,作為一個在活動中與學生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這樣,教師此時就起到一個“模范學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帶動所有學生積極投入交際活動中。

3.2學生的角色

對教學的研究離不開對學習主體的研究。學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色優勢。

(1)主人。

在傳統教學法里,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中,教師的“教”成為一種補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不論是何種課堂交際活動,學生的行為都構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

(2)合作者。

在交際活動進行過程中,各成員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說,外語學習是以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依賴的方式進行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賴的行為,學習者應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期望、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既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影響與引導,也可能會給別人產生影響;每個學生所做的貢獻——解釋、表達和爭辯,既可能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啟發與鼓勵,也可能啟發或刺激別人。因此,整個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團隊合作的過程,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與協商、互幫互助,使每個人都在參與合作中感受齊頭并進的集體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體榮譽感,也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

3.3課堂互動

(1)英語教師深知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

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的客體。教師作為組織者,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交際過程,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互動交流空間。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從課堂活動開始就堅持說英語,師生、學生與學生間用英語交流、表達思想。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中指導學生用英語做值日報告、甚至做會話游戲。沒有做值日報告的學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認真聽講,然后就報告的內容輪流提問或者發表看法,教師此時以語言支持者的角色從旁指導,幫助學生表達一些他們較難表達以及無法表達的思想,這樣,從一上課開始,課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活躍氛圍,為下一步課堂活動熱身。

(2)在課堂互動中,要多確立合作性目標學習任務而不是競爭性目標學習任務。

合作性學習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合作學習可以采取配對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學生可以在集體自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學生與學生互動頻繁,學生以課堂主人角色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教師也以研究者與學習者的角色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并且能針對作為信息反饋者角色的學生學習方面的弱點,有的放矢地重點給與語言支持。

(3)在交際法英語教學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來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

提問互動不僅是教師問學生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問學生、學生問教師的形式。互動的提問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獲取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差異,盡量設置有一定梯度的問題,對于不同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才不會輕易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學生回答結束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評點,多用鼓勵性言語,使每個學生皆有展現其優點的機會。

(4)良好的課堂互動建立在師生課堂角色的靈活轉換中。

這種轉換不是單一的,而是融合的統一體。它推動著課堂互動高效地展開,師生、生生為著同一教學目標,互相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4結語

筆者認為,進行交際法教學,要緊緊抓住語言基礎知識、交際技能、文化背景知識和創設真實與半真實的語言環境等方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語言水平、教學技能和教學魅力,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交際法教學產生在西方,有它很深的環境特點和很濃的文化色彩,它是語言教學變革的產物,是許多語言學家努力的成果。它的引進在我國的外語教學界已經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對它進行全面理解和深入研究,根據我國英語教學的特點加以運用和發展,創設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既注意語言學習的規律,又注意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和語言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交際法教學思想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得到合理的應用,達到促進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municativeSyllabusDesig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2]DianeLarsen—Freeman.TechniqueandPrinciplesinLanguageTeach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80.

[3]H.G.Widdowson.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4]JeremyHarmer.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AddisonWesleyLongmanLimited,1991.

[5]municativeMethodologyin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6]C.J.Brunfit&K.Johnson.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7]隋銘才.英語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6篇

(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部陜西西安710128)

摘要:交際教學法在我國已被廣泛應用多年,它在提高英語學習者的交際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否認的作用。但由于我國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本文探討了交際法在國內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試著從教師的角度提出改進的方法,旨在促進交際法被科學、有效地應用于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交際能力;存在問題

一、什么是交際法

交際法即交際語言教學,它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是一種旨在培養二語或外語學習者語言交際能力的外語教學方法。交際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最初來源于Dell Hymes的交際能力理論以及Halliday的功能語言理論和話語分析理論。由于它是以社會語言學為基礎,以交際功能為大綱,培養學習者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交際法也被稱為意念法或功能法。

二、文獻回顧

1.交際法的理論基礎

Hymes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認知現象,句法和語言形式不是自動生成的,喬姆斯基所提出的語言能力也只是一種語法能力,真正的交際能力是通過社會交際和對他人話語的同化而表達的特定的語言意義。因此,語言使用者要想有效地進行交流,不但要掌握語法能力,更應該明白他人是如何使用語言去表達的。基于Hymes的理論,語言學家Canale和Swain將交際能力進一步擴展為四個方面,即語言結構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語言結構能力指語音、詞匯、語法、句法等具體的語言知識;社會語言能力指在不同社會語言環境下準確理解和表達語言的能力;語篇能力指在不同的社會語言環境中將詞形與詞義結合,以構成口語與書面語統一的能力;而策略能力是為達到交際目的而使用語言及非語言交流的能力。自此,關于交際法教學的大綱多以此為參考。

2.交際法的特點

與傳統的外語教學不同,交際教學法注重語言交際的過程而非語言形式,課堂教學不僅限于語言能力,還以交際能力為目標,在課程編排上不以形式為剛,要通過功能展示形式。在交際教學課堂上,應鼓勵學生創造性的使用語言,課堂教學以流暢而非準確為主,要求學生能真實的傳達意義。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需要給予大量語言信息,并多采用兩人對話、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朱純,1994)因此,在交際教學法的課堂中,學生應盡可能的以獨立的方式主動學習,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則扮演促進交流過程的角色。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教師在教與學中應是獨立的參與者,組織學生進入到不同的語境和活動中,引導學生培養交際能力。

3. 國內外研究現狀

交際能力這個概念最早由Chomsky提出,他在1965年使用“語言能力”這個術語指語言系統的知識。1971年,社會語言學家Hymes對Chomsky的語言能力概念提出了質疑。在其著作《論交際能力》中首次提出“交際能力”這個術語,并指出,離開了語言的使用準則,語法規則就是毫無意義的。他認為交際能力是語法、心理、社會文化以及實際運用語言等能力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多種能力的綜合體(Hymes,1972)。同年,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在《意念大綱》一書中指出傳統語法大綱和情景大綱的局限性。隨后,Widdowson發表了諸如《交際語言教學法》等一系列交際教學法的著作,這標志著以“功能――意念”為核心的教學思想體系逐漸成熟。1980年,Canale和Swain將Hymes的交際能力理論擴展為四種能力。學習語言不僅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系統的知識,還應包括語篇、社會語言的適當使用,以及非語言的策略。此后,Candlin,Nunan, Bachman, Crookes, Willis, Skehan等多位語言學家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交際教學法的理論體系。(胡文仲,2005)交際教學法在世界外語教學中的地位也逐漸提高,成為被世人所公認的主要外語教學方法之一。

隨著國內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以及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廣泛應用,傳統的只重視語法規則、不重視交際能力的教學方法逐漸出現弊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Candlin和胡文仲將交際教學法引入中國,這使得中國的外語教學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李筱菊最早將交際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她主編的《交際英語教程》被認為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與中國實際教學相結合的成功范例。李觀儀等人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法”的具體方案,對交際法進行了深入與全面的研究。盡管國內外語界對交際法的看法和認識不盡相同,但不得不承認交際法已經成為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交際法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交際法在國內英語教學中被廣泛使用,但由于中國獨特的實際情況,交際法在課堂實際應用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交際法強調具體語境中的交際能力,很多教師認為交際法就是訓練學生在幾個有代表性的情景下的語言交流,例如,請求、致謝、道歉等。很多教師認為涉及到情景對話的就都是交際教學法,因此,教師通常讓學生記住幾種語境下的答語句型,而這種將學生局限于特定情景中的訓練并不是真正的交際法,因為學生一旦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其他的情景,啞巴英語又會出現。

2.許多教師在運用交際法教學時多會采用口頭訓練的方式,并認為口頭交際就是交際能力,從而忽視書面語的訓練。但交際能力包括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語交際能力,甚至非語言行為也屬于交際能力范疇。

3.交際法在課堂教學中多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訓練,但這些一成不變的教學活動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在活動中逐漸表現出消極被動的情緒。

4.相較于其他的教學方法,交際法對學生的語言錯誤,尤其是語法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交際法重視學生流利地表達,對細小的語法錯誤可以忽視,但這不意味著不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由于對糾正語法錯誤的認識不同,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法錯誤一律忽略,從而導致學生語法水平明顯偏低。

5.中國的英語課堂多以大班為主,這對交際法的應用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首先,教師不易組織教學活動。其次,課堂上很難做到每個學生都獨立發言。因此,課堂活動只能采取小組討論等單一形式。

6.雖然交際法在國內倡導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考試仍然以傳統的筆試為主,例如中考、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專業英語四、八級考試等。其中,題型也以單項選擇、閱讀理解等考察學生語法知識和語言技能為主,且這些題型都側重語言的準確性而非語言使用的流利和得體程度。因此,考試體制的不完善也影響交際教學法的實行。

四、交際法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要解決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除了教育理念和測試體系的改革,教師可以從實際角度出發,嘗試方式方法上的改變,就會取得顯著的成果。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并運用交際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以下的幾個方面:

1.注重交際能力的全面發展

聽、說、讀、寫是語言的四項基本技能,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說和寫則是語言的輸出。交際法注重交際能力,這個交際能力不單指口語交際,還包含書面語交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地認識交際法,不僅要重視口語交際能力,還應對學生的書面語交際能力進行訓練,為學生設計不同的語境,如感謝信、道歉信、求職信等,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口語和書面語進行不同語境的表達。

2.注意合適的糾錯方式

由于國內英語教學十分重視語言的準確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或不敢輕易發言,這種情況對提高學生口語能力有很大的阻力。交際法注重語言的流利表達,而不是語法的準確度。但是,在交際法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語言的流利性,而忽視學生的語法錯誤。既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語言表達,不會因糾錯而感到信心受挫,又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語言表達的不當之處。因此,教師在不同語言表達訓練中,應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語法糾錯。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由發揮,等結束之后再請其他同學指出當中的語法錯誤,或教師總結學生普遍的語法問題,讓學生及時認識到問題。但在糾錯之后,還應對發言的學生進行鼓勵,提高學生主動表達的積極性。

3.注重文化背景知識

受到中國文化背景的影響,學生在交際中容易出現不恰當的語言表達現象,例如對年齡、收入、信仰等私人話題直接地談論。能夠準確恰當的進行語言交流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對文化差異的了解與準確把握對于提升交際能力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讓學生了解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訓練學生在不同語言文化中的交際,才能增強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4.注意課堂教學活動的多樣性

為了讓交際教學課堂生動、有趣,給學生新鮮感,教學活動形式也應適時的進行改變和調整。例如被廣泛使用的小組討論可以改變為辯論的形式,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更能夠調動每一位小組成員的積極性。通過形式更為激烈的辯論,還能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情景設計的方式上進行創新。例如,使用多媒體設施播放一個電影片段,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問題,或請學生分角色扮演電影中的場景。課堂活動形式的多樣能夠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這也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多花心思,多創新。

5.處理好學生與教師的角色關系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而學生應該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觀點。在這種教學理念下,學生只是順從地接受教師講授的語言知識,很少進行語言交際。因此,改變傳統的師生角色是交際教學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減少自己在教學中的比重,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和主導。教師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型教師轉到“激趣、啟思、導疑”型教師,扮演著“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每一個環節并積極參與其中。教師對學生的語言錯誤多包容,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交流氛圍,從而更利于激發學生使用語言交際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龔亞夫,羅少茜,2006)。

6.交際法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

好的教學成果不是某種教學方法單一作用的結果。鑒于我國當前的英語教學情況、語言環境、師資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將交際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發揚傳統法之所長,吸收交際法中適合我國英語教育現狀的方法,才是適合我國英語教學的理想方法。例如,先用傳統方法教授基礎的語法知識,再引導學生使用語言交際理解語言功能和話語特征。

7.因材施教

交際法容易造成學生中出現“兩極化”的現象。交際能力強的學生積極性高,善于表達,而交際能力弱的學生自信心受挫,不愿意交流。此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做好協調的工作,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師考慮學生在智力、性格、氣質等多方面的個體差異,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在交際法教學中,教師應鼓勵交際能力弱的學生多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為其創造更多的交際機會,引導學生準確地表達,并采用寬容的糾錯方式以及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

五、結語

交際教學法將培養語言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作為外語教學的核心,盡管我國在實際應用交際法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但是交際法在外語教學中起到了不可否認的作用,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水平,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下培養的“啞巴英語”的現象。為了使交際法科學、有效地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我們必須結合我國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適合我國的交際教學法。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正確理解交際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地結合其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加強語言基礎知識、積極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從而提升綜合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Canal, M. & Swain, 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 1980.

[2]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Pride, J. B. and Holmes, J. (eds.) Sociolinguistics[C].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3]Widdowson,H. G (1978).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龔亞夫,羅少茜. 任務型語言教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7篇

    交際法教學理論

    (一)交際法教學的定義交際法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是根據語言學家Hymes(1972)和Halliday(1973)的理論形成的一個外語教學法流派,又可以稱為“功能法”,它強調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注重培養學生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與傳統教學法不同,它主張把語言作為一種交際能力來教,以教材為線索,通過語言功能和交際需要為內容來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最終能讓學生學會語言并能夠使用語言進行真實情景的交際。

    (二)交際法教學的主要特征1.以學生為中心交際法一改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被動學習者的地位,強調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他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更多地應該完成教師角色向指導者、參與者身份的轉換,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2.創造交際的教學氛圍和英語環境不同于傳統英語教學的“填鴨式”教育,交際法教學側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要求教師能夠借助一些豐富有趣的交際方法,如故事接龍、看圖猜詞等等,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交際環境,并盡可能多地用英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此外,還要多鼓勵學生用英語來表達交流以提高其英語交際的能力。3.以提高學生交際水平為最終目的傳統英語教學是“應試型”培養模式,為了提高其考試成績,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句式,側重學生英語運用的準確性。而交際法教學認為語言運用的流利性要優先于準確性,它鼓勵學生不要懼怕在英語表達中犯錯,讓學生勇于表達,突破他們不敢開口的心理障礙,將學生的積極參與作為其課堂表現的重要衡量標準。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讓學生敢于用英語進行交際也樂于交際。

    從交際法看阿斯頓英語教學

    (一)阿斯頓英語教學的三個階段目標1.英語的“說出,說對,說好”在阿斯頓英語的教學理念里,能夠運用一門語言是語言學習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沒有必要將英語視為一門專業的學習,而應該將其視為一種交流的工具,一種學來就應該能運用的技能。所以阿斯頓英語經常鼓勵學生勇敢的開口說英語。只有學生敢于張口,那么他才能有機會得到糾正。在阿斯頓,學生在外教和中教的指導下進行交際操練。教師會引導他們說出正確的英語表達,為他們說好英語打下必要的基礎。雖然說好英語這一目標不易達到,但熟能生巧,阿斯頓旨在讓英語交際成為一種習慣的培養。教師會為學生創造一些貼近真實的構建情景讓學生進行交際操練。此外,來自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外教也能為學生得體、地道的英語表達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學生在阿斯頓就可以在純正地道的英語學習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習得英語,使英語最后能脫口而出,想說就說,還能說對、說好。2.讓英語成為自己的語言阿斯頓采用的英語專業教材基于對中國學習者的深入了解,將實用性和趣味性完美結合。雖然教材中的英語表達非常地道實用,但這仍然不是學生自己的語言。唯一能讓學生把英語內化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造出屬于他們自己的句子。為了幫助學生使英語成為自己的語言,學生必須運用學到的英語句式表達,造出屬于他們自己的句子,去表達他們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盲目的跟從課本。在阿斯頓,教師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構造自己的英語表達并幫助其在活動中加強操練。3.培養英語思維能用英語思考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很難達到的一個目標。在阿斯頓英語培訓機構,英語浸泡式的學習環境為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由于阿斯頓英語由中外教師聯合授課,學生和外教的交流就只能用英語;而中教的職責只是輔助作用,只有在必要時才會用漢語進行解釋。這便讓每一個阿斯頓的學員都置身于純正地道的英語學習環境中,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嚴格控制母語的使用量,使孩子“泡”在英語中,最終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英語思維能力。

    (二)阿斯頓英語的課堂教學1.課堂環境的設置在阿斯頓英語培訓機構中,所有教室的設置都是開放式的。秉承小班教學的理念,一般阿斯頓的課堂上最多只有18個學生。在阿斯頓的教室里,沒有任何桌子的擺放,只有椅子,而所有椅子呈“U”形排列。這種環境的布置打破了學生在學校課堂上聽講記筆記的刻板印象,比較有利于營造輕松的氛圍,既能方便學生之間更開放、更活躍地進行英語討論和交流,也方便教師隨時走近學生,與他們進行更為直接的交流。此外,這樣的環境設置也有利于更為自由地開展英語教學活動。2.“IPA”交際教學法(1)“I”代表感知介紹(instruction)在第一個步驟,教師充當的角色是信息的傳遞者——他要向學生引進學習的內容。但這種內容的介紹并不是依靠枯燥無味、單刀直入的講解,這里需要教師能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舉例方法,讓學生能很快明白他們今天的學習內容。例如,在介紹“比較級”這個語法概念時,教師會在黑板上夸張地畫出兩個胖子Mr.A和Mr.B,Mr.B的體積是Mr.A的兩倍。然后在這一畫圖舉例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引進他今天的講解內容“Mr.BisfatterthanMr.A.”,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比較級這個內容了。在引進新知識時,教師還可以使用圖畫卡片,肢體語言或者其他一些手段來幫助學生的理解。(2)“P”代表練習(practice)第二個步驟是練習。在這一步驟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就課堂中所學的內容進行操練。這里,教師會構建一些情景幫助學生進行練習。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練習各種衣服的表達,教師會準備不同于當下季節的一組圖片,然后隨意挑選一張圖片,造出句子,如“Ioftenwear(此處為衣服表達)in(此處為季節表達)(這個季節必須是教師圖片所示的季節),butI’mwearing(此處為衣服表達)now.”在此句的示范下,學生要根據老師隨意挑選的圖片和他們的自身情況來用同樣的句式進行衣服表達的操練。(3)“A”代表互動體驗(activity)英語學習的關鍵還在于學生,而傳統英語教學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語言的學習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出于交際的需要而自然地學習、使用語言。在這一點上,阿斯頓的交際互動體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常見的游戲活動有問題解決型活動,劇情扮演還有任務解決型活動等。在阿斯頓,這種互動體驗游戲自然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它不僅利于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更能創造一種活潑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可以不受拘束地運用英語提高交際水平。因此,阿斯頓這種生動有趣的游戲練習是能夠調動學生的交際意愿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的有效途經。在這里,英語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是一種出于交際目的而進行的語言交流,而不再是單調枯燥的語法句式演練。

    語言是一種交際手段。英語教學應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阿斯頓英語培訓機構無疑在這一方面為英語教學做出了很好的典范。無論是從其教學目標、教學理念,還是其系統的“IPA”教學法,阿斯頓都很好地體現了交際法教學的主要精髓,它的互動教學模式將游戲互動,角色扮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方式完全共融,為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輕松有效的環境。阿斯頓英語的成功可以說是交際法教學成功運用的結果。從阿斯頓的范例上,我們可以看出,交際法雖然不能說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但它確實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積極有效的新思路。

第8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交際教學法

一、給學生設定角色,用英語進行對話

為了使交際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上能夠更好地實施,老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進行學習,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種很有趣且有效的方法。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遇到問題都需要溝通解決,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從而掌握日常用語,積累生活中的英語詞匯。比如,在英語課上,讓學生演繹客人進餐廳就餐的場景,讓他們利用自己所學的詞匯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扮演角色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交流溝通的方法。這種方式對英語交際教學法的運用有很大的幫助。

二、帶著疑問去學習,給學生進行英語討論的時間

在運用交際教學法時,我們可以采用一些方法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在英語課堂中老師可以利用疑問解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找到答案。比如課本上的一些詞匯、語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帶動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交流,讓學生無形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溝通能力,而且對所學的英語課本上的內容也會銘記于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老師用英語進行提問,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用英語去回答,使英語對話更加流暢。

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教學

由于學生的能力都不同,老師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習好、基礎底子深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學習,增加他們學習的容量。對于學習不好且底子較差的學生,老師可以將一些最基礎的最簡單的知識教給他們,讓他們先打好基礎。作為老師,不要一味地給學生灌輸,而是要教給學生方法并引導他們。在英語課堂中,老師要設定小場景,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而掌握學習英語的要點。

四、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刻體會

在初中英語學習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只是記牢那么簡單,而是要想辦法將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想一些辦法激發學生的交際能力。比如,在學習“shopping”時,老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表演,給學生創設學習英語的小情境,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客人。讓學生分成小組都能夠參與其中,利用英語進行對話。完成后可以讓學生選出自己認為較為優秀的同學并給予獎勵,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盡情大膽地表演,提高自己的交際溝通能力,使英語課堂變得有趣,并且質量也有所提高。

五、將學習內容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授

在交際教學中將游戲融入其中也可以起到完美的效果,學生對做游戲有著與生俱來的喜愛。老師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點編成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會知識并且對知識點也可以銘記于心,比如,在學水果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玩你來猜的游戲,將學生兩兩分組進行比賽,要求學生必須用英語進行溝通。老師在黑板上畫一種水果或動物讓學生一個比劃一個猜,這時比劃的學生會用英語說:“What do monkeys like eating?”猜的學生會說:“banana”以這種方式進行學習,然后看哪個組回答的最多,老師可以給予鼓勵和獎賞。這種方式,克服了學生不愿動口,而且也促進了學生之間英語的交流。

六、多給予學生鼓勵表揚,讓學生能夠大膽表現自己

初中生在平常英語交際課上表現得比較膽怯。所以,老師一定要給學生信心,讓學生能夠大膽地用英語交流,即便出現錯誤,老師也可以給予學生肯定:“雖然同學回答得不夠完善,但是勇氣可嘉,希望同學們可以向他學習。”以這種話語鼓勵學生,讓學生在英語課上不拘束,大膽地表現自己,從而能夠喜歡英語交際課。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上老師要善于運用交際教學法,用不同形式輔助交際教學。讓同學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通過英語溝通交流達到一個良好的關系,老師要靈活運用交際教學法,給學生在課堂上帶來意外驚喜,使英語課堂變得更加有趣,讓學生喜歡上英語交際課,且為以后步入社會進行英語交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語法教學;語法交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2)11-0102-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29

傳統英語教學,人們認為只要掌握了詞匯和語法規則,就學會了英語,不考慮交際能力。因此,語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語法而學習語法,學習語法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實際上,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語法教學是空洞的教學活動。“以講代練”或者“以練代講”都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精講精練”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才是有效的教學活動。其實,只要把語法知識與實際情境,尤其是課堂真實情境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語法知識就會真切可感而不再抽象空泛。學生不僅在情境中輕松地掌握了語法,同時還進行了語言實踐。

交際教學法認為:培養交際能力應該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的訓練必須為交際能力服務。交際教學法重視培養交際能力,但同時也強調語法知識的學習,而不是主張忽視語法知識。交際教學法力求達到語法教學和交際教學的統一,使學生不僅掌握英語的語法知識,而且能夠將其語法知識應用于實際的交際。交際教學法有它的基本原則,但實施交際教學法應該與實際教學環境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走出高效率的英語交際教學之路。那么,怎樣在抽象空洞的語法教學中運用交際教學法呢?筆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操作后,總結出了下面幾點:

1.英語語法教學中交際教學法的實施

初中學生愛說、愛動,善于模仿,記憶力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喜歡嘗試著把學到的語言材料隨時進行對話、敘述和表演。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符合初中學生的特點,便于學生邊學邊練,學用結合,使所學語法知識能夠在運用中獲得鞏固和提高。

1.1 拓寬教學思路,體現交際多樣性

語法教學也有它的多樣性。多樣性的語法教學使語法教學擺脫了講解規則、舉例說明、練習印證的刻板教學模式,增加了語法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學活動中大量使用轉換信息、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游戲活動等形式,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聲、色、形結合,寓教于樂,使課堂變得輕松、愉快。例如學習現在進行時的句型,可以用已學過的一些動詞在卡片上寫些“指令”,如“eat, swim, dance, play football, play the piano”等等,請學生前來任意抽一張,照所寫“指令”做個啞劇動作,同時老師發問“what is he/she doing?”其他學生進行猜測,“He is eating.”“He is swimming.”“She is dancing.”“He is playing football.”“He is playing the piano.”,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生掌握了所學內容,并且進行了交際訓練。角色表演是學生喜愛的另一語言交際形式。就是將所學的對話讓學生扮各種角色進行表演。牛津教材的“Comic strip”,“Speak up”,“Grammar”部分的對話貼近生活,角色有趣,教師可根據英語學習的不同階段及不同的教學要求,讓學生把課本上的對話進行表演,這些表演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想象力、表演能力以及性格來決定分配給學生的角色。

1.2 假設語言情景,活躍課堂氣氛

根據培養交際能力的目標,在語法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智力策略。其中,情感策略是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讓學生用英語表情達意,培養情感意志,激勵濃厚的興趣,愉快的情緒。情景教學是課堂教學中交際活動的充分體現,而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任何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的。情景決定語言表達的意義,沒有情景就沒有語言的意義,交際活動離不開語言的情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更多應用知識的機會,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共同發展。在情景中進行操練,能提高學生實踐的質和量。在假設語言情景時可以利用直觀手段創設語境。比如教學形容詞的比較等級時,教師邀請幾名同學來到講臺前:

T: They are Daniel and Simon,who is taller, Daniel or Simon?

Ss: Simon is taller.

T: Simon is taller than Daniel.

Ss: Simon is taller than Daniel.

教師另外再邀請幾名同學,呈現這樣的對話,直到學生對“A is…than B.”這一結構有了較深印象。

通過真實情景中的反復練習,學生必然會對這一語法結構有深刻的認識。

1.3 感受語法,重視語境的交際策略

語法交際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在學生熟知語法規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規則進行一定的交際性實踐,這是語言使用的創造性過程。在語境中學生已接觸到大量語言材料,對所學語法知識已有初步了解,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語言材料中找出這節課所需要學習的目標語法結構并幫助學生分析語法結構,總結規律,形成一定的語法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運用歸納法或探究法,通過歸納或對比,學生便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目標語法結構的功能和用法,并能在實際練習中加以靈活運用。

在簡單歸納后,學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語法結構,這時教師需要對所學語法結構進行講解。對于語法知識的講解在語法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只有具備了相應的語法知識,才能在真實的語境中準確表達,有效開展交際活動,講解不應僅限于讓學生機械記憶語法規則,而應引導學生體會語法結構在語境中表達的語意,使其學會在交際中選用適合語境的語法形式。如教學現在完成時,由于現在完成時是初中階段語法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作出以下歸納:

1. 現在完成時的結構:have/has+動詞過去分詞

2. 過去分詞的構成

3. 用法:①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和結果,常和before, already, yet, just, ever, never連用;②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一直持續到現在,常和for, since引導的短語連用。

在引導學生作出歸納后,筆者對現在完成時的用法作了講解:

第一種用法不能和具體時間狀語連用。

第二種用法常和延續性動詞連用,如果出現非延續性動詞,需要發生轉換,如:open/ close—be open/closed, buy—have, borrow—keep等等。在講解的同時,還借助語篇、語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1.4 因材施教,關注反饋與評價

交際教學法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但在有些語法教學的課堂中,部分學生擔心犯錯誤、內向或缺乏必要的語言知識和交際技能,可能會采取不積極的“低姿態”,缺乏應有的配合,此時教師要對癥下藥,在課堂中營造和諧、積極、平等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各種交際教學方法。通過嘗試,以下小組活動形式有利于調動這些“低姿態”學生的積極性:

1)小組互助。這是一種用于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的有效形式。在小組完成學習任務時,讓全組學生共同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有選擇地將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按比例混合編組,其效果更好。在學完一個語法項目的基礎上,小組成員互出試題測試對方,目的是檢查學習效果,提供具體的反饋信息。教師必須及時指導檢查,以保證檢測質量。這種檢測的目的是增強反饋作用,測試成績不列入總分。但為了激勵學生爭取好成績,可以由教師命題進行另一次終測,評出“星級小組”。

2)小組對答。小組活動時,一人提問,其他人搶答,然后輪換,或者組員兩兩結對,輪流進行一問一答。問答過程中,提問者對回答者的答案進行評價,允許回答者作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小組對答可以促進思維、理解和記憶,這對于理解性和記憶性內容的學習比較有效。

教師在學生的交際活動中,要不失時機地做出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和評價應是促進和鼓勵學生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動力,使學生對自己的語言表達充滿信心,從而產生學好英語的熱情。在反饋和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糾錯藝術,避免頻繁打斷說話、見錯就糾,使學生不敢張口,損傷學生積極性的現象。

2.在語法教學中實施交際法的注意點

2.1 注意英語與母語的關系

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是培養交際能力的一個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必須要采用直觀教學手段,把英語和要表達的事物直接聯系起來,讓學生直接理解,直接記憶。其次,必須要用英語教英語,讓學生直接用英語理解英語,直接用英語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要盡量使用英語,在必要時使用漢語。適當使用漢語是必要的,進行適當漢英對比也是必要的,但不宜過多。

2.2 注意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聽、說、讀、寫,即通常所說的“四會”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部分。它們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在教學中相輔相成。沒有聽,就不可能有說,離開了說,聽也受到限制。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聽和說要一起抓。寫能加強讀,讀能促進寫。書讀得越多,寫起文章來就有詞、有句、有內容。真正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使聽說讀寫教學的立足點、著眼點落到實處。

2.3 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語言知識是為交際能力服務的,是整個交際能力的基礎。在語法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交際性,不但要“活學”,而且要會“活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所謂“活學”就是將語法知識運用到一定的語言情景中去。由此可見,語法知識不再是以機械的、枯燥的形式來教學,而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直觀的交際化的形式來教學。如在教學“there be”句型的疑問結構并作回答時,筆者課前準備了一只裝有學習用品的包,課堂上要求學生猜測包里有哪些學習用品,以教學Is there a/an……?句型,并作簡短回答。

T: Is there a ruler in the bag?

Ss: Yes/No.

(引導學生作出完整回答。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

T: Yes. There is a ruler in my bag.

T: Is there a pen in my bag?

Ss: 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

T: Yes. There is a pen in my bag.

教師和學生交換角色,學生在游戲中無意識地接觸了新的語法知識,學習積極性高。

總之,對語法學習的目的要有較深刻的認識,把語法作為手段來學,老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習語法的目的引導到實用和交際方面來,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外實踐中運用,增多語言交際的機會。經過教學實踐,筆者體會到運用“交際法”教學語法的甜頭,學生在主動參與課堂實踐,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參與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交際法,可以改變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處的被動局面,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思維,互助共進。當然,只要老師們開動腦筋,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摸索到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應用英語。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交際法;商務英語;教學應用

在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得到了迅猛發展。為了實現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文化緊密往來,掌握商務英語成為與世界溝通的重要途徑。由于英語掌握起來比較快捷,能夠滿足支持世界商務貿易往來的需求,因此,成為當下最為熱門的外語專業。商務英語是英語知識與商務知識的交融,為更好的服務貿易往來應運而生。本文根據商務英語的教學特色進行分析和研究,發現交際法的實踐有利于商務教學的實施,并且能夠為國家培養綜合性英語人才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

一商務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商務英語具有特殊的交流應用需求,是滿足人們專門針對商務貿易往來而設定的英語學科。掌握良好的商務英語,需要具備對商務知識的充分了解,能夠體會商務英語應用的背景支持。并且,在特點的商務交流環境中,使用準確的語言表述溝通的要素。具備商務英語能力還要求專業的人員能夠在特定的談判環節中,實現對經濟貿易往來的談判和交際,保證往來的利益不受侵害。商務英語使用的環境和因素具有特殊性,對于情景和溝通背景的要求也極為嚴格。關于商務英語討論的主體比較豐富,涉及到廣告、旅游、銷售等方面的商業行為活動。商務英語對專業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在一些電子會議,或者是電話會議中,都要求能夠通過記錄的方式進行商務交流,這要求專業學生的聽力水平極高,而且了解商務專業知識。關于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學生應該能夠具備自我推銷的能力,充分的實現對商品和企業公司的介紹,保證獨特的觀點和信息交流。學生在應用商務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宣傳的準確性,保證交流的方式是得體的。在閱讀相關的商務資料時,學生要求能夠進行要點的記錄和分析,通過自己的理解實現對商務往來資料的重點敘述。在商務英語交流學習過程中,要求教師設立相關的寫作練習,實現對商務往來的回信、邀請等書函的寫作,保證商務交流順利[1]。總而言之,商務英語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能夠熟練的掌握英語的語法,同時還能夠熟識商務專業知識,保證對談判和交流技能的提升。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方式,主要以語法的學習為主,保證實現翻譯的功能。現代教學方式發生轉變,在翻譯的本質工作中,強調個人能力的應用,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以及談判交流能力。

二商務英語交際法的概述

在商務英語教學中使用交際法,主要是為了提升商務英語的功能性。商務英語具有特殊性,主要是為了實現商務經濟貿易往來,在商務英語應用中體現學生的溝通能力,才是發展商務英語教學的關鍵。商務英語交際教學法比較新穎,是現代社會發展中新型出來的商務英語教學方法。交際法初始于西方國家,當時的發展中心是英國。后來伴隨西方國家的不斷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形成了密切的聯系,由于語言不通造成了發展的嚴重阻礙,至此形成轉對與商務交流產生的英語體系,支持商務貿易往來的有效運作。現代主流的商務英語教學法就是交際教學法,這一方式成功代替了傳統教學。交際法的教學方式具有獨特性,能夠通過對話引導出具有情節效果的商務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另外,通過對對話內容的總結和分析,討論出關于對話的標準詞匯,得到相關案例的學習目標主旨。總結對話交流中的語法結構,根據商務英語的使用概念,評定閱讀材料的深刻內涵,在通過大量的練習實踐得到相應的口語、聽力素質的提升[2]。

三交際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商務英語教學中融合交際法,主要是為了實現對商務英語功能操作能力的提升,保證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也能充分化解矛盾,營造良好氛圍。交際法推廣的就是商務英語的交流原則,保證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真正的商務活動氛圍,在實現商務英語功能性的同時,還可以充分的表達語言內涵。在充分學習商務英語語法和語言結構的同時,還需要準確、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個人色彩的魅力性。跟隨時展腳步,充分實現對商務英語教學的方式改革,是有效提升學生商務英語應用能力的良好途徑。交際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商務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明確自身學習商務英語的關鍵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國際之間的交流,有效提升國家經濟文明發展。交際法告訴學生注重商務英語教學的整體性,不再是單一的學習英語詞匯和語法,而是進一步實現對跨文化交流的學習,提升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在交際法的支持之下,滿足各國之間對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這是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的必經階段,能夠渲染民族文化的同時,進行自我宣傳和自我提升[3]。

四結論

商務英語在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擔當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商務英語的溝通交流,滿足了不同國家之間的學習和進步要求。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逐漸開始重視商務英語教學和發展。通過對商務英語的概念、應用,到教學分析,逐步發現交際法對商務英語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提升商務英語教學的質量,就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進步的有力后盾支持。拓展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形成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方式,能夠推動商務英語的開放性。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升我國商務英語教學的整體成績,為我國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張旸清 單位:首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盧哲.當代交際教學法在高職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03:32-34.

第11篇

一、交際法簡介

交際法最初叫意念―功能法(National-functional Approach)。意念是思維的單位,功能是語言表達意念的作用。而交際則是語言作功的過程和效果。在教學法里它一般有兩種理解,即強勢交際觀教學(strong version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和弱勢交際觀教學(weak version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強勢交際觀的教學原則是通過使用外語學習外語,外語交際能力的獲得是交際活動的結果而不是交際活動的目的。認為運用交際法無須專門學習語法,學生在交際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撿到(Pick up)所需的語法規則。因此就把生活中的交際語言編入課本中以培養和發展有效的外語交際能力,這種學習模式W.Littlewood稱之為自然學習模式(natural learning model)。但目前我們正在推行的是第二種理解--弱勢交際觀的交際法。

弱勢交際觀對前人的教學觀點并不是采取一概否定的態度而是繼承、改進與發展。它既解決了語言能力過渡到交際能力的問題,同時又承認語言形式對培養和發展這兩種能力的重要作用。它認為要學會使用一種外語不能不學它的語法結構。語法教學的任務就是要創造條件促使學生有條件參與足夠的交際活動。

在具體實施交際法時,我們通常采用W.Littlewood的“技能學習模式(skill learning model)。

在技能學習模式中,目的語的語言結構形式被分成一定數量的微技能(part skill/micro skills),如句型操練、慣用語、語音、語調訓練等。所有這些微技能都要按部就班地學習,然后按照語言功能的要求把它們“組裝”起來,在實際的交際中得體的加以運用。這一模式是我們大多數老師較熟知和常用的模式。但在應用的過程中常常產生偏差,比如說,過分注重微技能的訓練,忽略“運用”部分;或是“運用”不夠充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運用技能學習模式的某些優點,幫助學生進行受控制的微技能訓練,最終還要過渡到讓學生通過模擬的、以至真實的交際活動無意識地習得和運用目的語。

回顧一下我們現在的小學英語課堂,為了體現“交際”的理念,我們不再注重基礎練習,一旦在課堂上進行聽音模仿、機械練習或朗讀背誦等訓練,就意味著浪費時間,影響交際;盲目地設計大量的課堂活動,誤以為學生只要多參與活動,多交流,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交際能力。正是這種片面的理解和做法,置學生于要開口說話,就如做“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造成學生“不敢說、不會說”的現實。因此,我們需要從觀念上對交際法進行重新的認識。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交際法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方法,還不如說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只要是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任何教學活動,都可以說是“交際”的。語音、語調等語音基礎訓練,詞匯、句型、語法等基礎知識教學等,都是微技能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交際的基礎,我們決不應該摒棄。

二、交際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小學英語教育主要還是應試教育,用于交流交際的英語語言,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僅僅是教科書里的串串字符、教師灌輸的條條框框和考試卷上的標準答案。學生可能會很準確地用“bread and milk(面包和牛奶)”回答考卷上的問題“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早餐通常吃什么)”,但現實生活中同樣的問題,他們卻回答不了,因為他常吃的早餐是“熱干面―hot dry noodles”。如何把我們“死”的教科書與學生“活”的運用結合起來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探索和實踐交際法的理念,摸索出有可操作性的具體辦法來。

比如詞匯教學,一些老師習慣于書上給多少就教多少,給什么就教什么;另一些老師又習慣于翻著字典,不加選擇地擴充詞匯量,弄得學生不堪重負,厭學、畏學。如能融入交際法的理念,在詞匯教學中既兼顧課本要求,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補充一些實用的詞匯,學生一定愿學、樂學。比如小學課本里所涉及到的水果,一般都有蘋果、香蕉、梨等。如能根據各地、各個季節的特點,補充一些時令水果,在櫻桃、草莓成熟的季節教櫻桃、草莓,在盛夏補充西瓜、黃瓜、甜瓜等;另外,在大雪過后再告訴學生go skating(溜旱冰)和go skiing(滑雪)的區別;在教到swim時,學生一定想知道游泳衣、救生圈、救生員等怎么說,甚至想知道蛙泳、蝶泳、自由泳等。這些詞匯都是學生天天吃、天天見的東西,易于感知和理解,可以學了就用,學生學習起來自然容易又輕松。在學習動物時,如能輔以《小鹿斑比》、《海底總動員》、《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等動畫片,學生一定學得多、學得快、學得興趣盎然!

又比如語法教學,按照傳統語法教學的思路,像虛擬語氣這樣的內容,一定是超出了小學生的能力接受范圍的。因為按語法教學的常規來講,勢必要詳細講解虛擬語氣及其基本結構,再做一些替換練習和機械操練。這樣做的效果似乎是明顯的:學生在做替換練習和機械操練的時候正確率相當高,同時它暴露的缺陷也很明顯:學生只會機械替換,不會靈活運用。一旦你拋開這個思維定式,把它當成交際中的一個實用的語句,小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比如在看上面提到的動畫片時,就可以隨時提問“If you were Nemo,what would you do?”,并引出答句的結構“If I were Nemo,I would ...”學生在反復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這一語法概念。

有些教小學低年級的教師會尖銳地提出,“一節課(小學低年級)就學三、五個單詞,一兩句話,怎么交際?”其實不然。教師如果從一開始就引入交際法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能多創設情景、或結合實際教一些學生想學、樂學的東西,注意引導和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東西去實踐、去交際,日積月累,學生慢慢就會形成交際的意識。比如英語第一課總要學一句話“Glad to meet you!(很高興見到你!)”,如果你把這一句問候語當作一個句型來教的話,一節課內你教不會所有的學生,即便有的學生當時會了,保不準一星期、兩星期、三星期后又忘光了。你可能會埋怨學生:你們怎么這么笨,一節課學不會一句話。學生也會感覺到:外語怎么這么難學。這時,如果融入交際法的理念――“交際是目的,又是手段”,你就會在教學的頭幾個星期里反復呈現和使用這句話,耐心、寬容地等待每一位學生去感知、去理解,直至最后能熟練地運用。國家《新英語課程標準》里重點推薦的“任務型教學法”,倡導“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的理念,正是體現了交際法的精髓所在。

第12篇

一、鼓勵表達欲望,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在口語交際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現象,有些口語表達者,尤其是那些初次在公眾面前說話的人,往往會出現遲疑、膽怯、自卑、恐懼等狀況。哪怕是事先已背熟了講稿,也仍難免出現支支吾吾、顛三倒四的情況,所以學生的自信心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表達欲望,直接影響他們自信心的樹立。而學生口語交際中自信心則更多來自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表達欲望”沒有給予很好的保護。如:對“搶答者”的嚴厲訓斥;對“誤答者”的諷刺、挖苦;對“未答者”的冷淡漠視……要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教師必須正確對待學生,既要看到搶答者破壞課堂秩序、影響預定教程的一面,更應看到他們專心聽講、思維敏捷和勇于表達的一面,并給予鼓勵和肯定。對課上“誤答者”,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正確因素,教師給予幫助,盡量使他們感受到“正確答案”是自己思維的發展、延續和轉換。對于“未答者”教師或以滿意的笑容環視之,或說一兩句鼓勵、關照的話,使“未答者”感覺到教師的關懷和信任。此外,教師要因材施教,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體驗到表達成功的歡愉,因而始終保持旺盛的“表達欲望”。另外還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營造一個輕松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和合作,既要學會傾聽,也要幫助別人。

二、通過聽、讀、背訓練學生學會說話。

語文教材是經過嚴格選擇和組織的書面語言材料,是人們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典范。很多語言大師“出口成章”,就在于他的語言能夠像書面語言那么準確、鮮明;那么精練、深刻;那么生動、感人;那么富有思想性和邏輯性。要使學生的口頭語言上一個較高的檔次,還要組織他們在讀中學說。

1、要加強朗讀指導。加強朗讀指導是貫穿各年級段的教學重點之一。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示范和指導讓學生表情朗讀,使其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練習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自己的“口頭”充分表達出來。抓重點詞句,抓語氣,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等都是這種練習的很好形式。

2、要加強精彩片斷的背記。精彩片斷是運用語言的精華。對這些片斷的背記,繼而發展為如同發自內心的感情背述,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自己組織語言、表情達意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讀中學說,既給學生樹立了學習語言的范本,又能讓他們體驗到“規范”語言的力量,進而建立起學習語言的目標。

三、采取多種形式,讓他們“練”說。

在口語交際中,“練”顯得非常重要,因為任何能力的形成,只有主體自身經過反復的練才能實現,其他外在因素都無法將其代。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聽說交際活動。其中的方法有多種,比如可采取以下2種辦法。

1、讀后練說。

它的代表形式是復述課文,這是“練說”的初級形式。它以課文內容、主要情節的理解和記憶為基礎,以文章的脈胳為線索,以文章的語言為借鑒,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起來,就像有了根硬實的“拐棍”。隨著學生各種能力的增強,創造性復述、續編和評述也相繼成了“讀后練說”的重要形式。

2、文后練說。

即先讓學生將想說的話寫成文章,然后再組織學生以此為依托練習說話。由于它的內容源于學生的親歷和內悟,語言也是自己整理和錘煉出來的,“練說”的結果必將導致融語言、神態、表情、動作于一體的“演說”的開始。這是“說話”訓練的高級形式。當然,文后練說未必都須寫成文章,可列個提綱、打個腹稿。也就是在“說話”前做些必要的準備,對說話的目的、重點、順序等做到胸中有數,說起話來自然會抓住要害、層次分明。這是人際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基本要求。

四、創造口語交際環境,讓學生會說。

創設口語交際環境的主要方法有3種。

一是,豐富課外生活,提供口語交際環境。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無時不在進行著口語交際。“走出校園,走進社區”這是我們學習生活實踐課的目標,但也成了教師訓練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環境。如“尋找秋天、雪中的經緯廣場、社區中的服務場所與我生活的關系”等等,鼓勵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了解社區,引導學生采訪社區服務場所人員(郵電、銀行、超市等),有的學生采訪了超市的工作人員,還有的學生和出租車叔叔聊天,由此可見,社會這個大環境處處能激活孩子口語交際的興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昌黎县| 卓资县| 涿州市| 灌南县| 友谊县| 哈巴河县| 乳山市| 溧水县| 仁寿县| 达州市| 莱西市| 克东县| 长白| 自治县| 密山市| 汝南县| 景宁| 朝阳区| 珲春市| 盐城市| 翼城县| 莒南县| 重庆市| 郴州市| 郓城县| 河池市| 呼伦贝尔市| 正安县| 贡觉县| 茂名市| 都江堰市| 鄂尔多斯市| 什邡市| 永新县| 西华县| 深泽县| 信丰县| 周口市| 吐鲁番市|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