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現代工業論文

現代工業論文

時間:2022-02-05 01:04: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現代工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現代工業論文

第1篇

當傳統工業建筑還以一種簡潔外墻、大面積帶型窗的形象留在人們記憶中時,新型現代工業建筑已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由于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和流程的發展及建筑節能意識的提高,使得工業建筑設計已經突破原有建筑設計的常規模式,為工業建筑立面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建筑師在設計中不再過分強調體塊、平面的形式構成,開始借助新的技術材料,通過如建筑外遮陽類型及立面特征選擇,及兩者間構造結合方式的變化,求得建筑形式的創新,逐漸形成我們在工業建筑創作中可以使用的新的設計語言。建筑外遮陽作為展示建筑立面最直觀的表現元素,還影響著建筑的空間、結構和人們活動感受,在充當內外空間媒介的同時,也展現了工業建筑的個性。

2傳統的工業建筑外遮陽特性及方式

2.1遮陽材料的局限性

主要表現為傳統遮陽材料的單一性,以及遮陽固定加工技術或控制方式簡單性二個方面:

2.1.1材料的單一性

傳統工業建筑遮陽材料,主要以竹木、磚石、混凝土為主(圖1)。竹木材料由于缺少科學防護措施,容易受到太陽光線和雨水等外界因素影響腐蝕,使得遮陽周期不能長久。以磚石、混凝土制成的建筑外遮陽,由于材料本身具有較高蓄熱系數,使得其本身在對建筑遮陽的同時,又將吸收的太陽熱輻射傳遞給建筑室內,造成遮陽效率不夠明顯。圖1傳統遮陽材料

2.1.2固定加工和控制技術簡單

對于傳統建筑磚石和混凝土遮陽產品,主要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根據建筑的工程進度與建筑主體一起形成,或以預制方式直接安裝,而竹木遮陽產品粗加工過程則較為簡單。固定式遮陽常是結合建筑立面、造型處理和窗過梁設置,用鋼筋混凝土等做成的永久性構件,常成為建筑物不可分割和不能變動的部分;缺點是不能根據季節、天氣和一天時間的變化調整以滿足室內環境(如采光與熱流控制等)需求,缺少靈活性。而室內多是利用簡單的機械傳動方式,來實現產品的遮陽功能,是一種成本低、實施簡單的控制方式。比如百葉簾遮陽可以使用手動方式或簡單的機械控制技術來實現百葉的開合和角度的調節(圖2)。

2.2傳統的遮陽方式

2.2.1自然遮陽

自然遮陽如通過植被在建筑周邊或者在建筑立面等圍護結構上來遮擋太陽光線對建筑的熱輻射。植被式外遮陽還能起到隔聲防塵、降低風速、凈化空氣、改善建筑環境微氣候等作用(圖3)。圖3傳統的植被式外遮陽也可以將具有攀爬和吸附能力的植被種植在墻角地面上,隨著植物的生長覆蓋在建筑的外立面上,進而遮擋太陽光線。由于植物的攀爬與吸附能力不同,所以大多選用表面粗糙的建筑墻面,如清水磚墻、石墻等(圖4)。圖4攀爬和吸附能力的植被

2.2.2以構件方式為主的遮陽

建筑構件遮陽是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專門設置的遮陽構件,大多數是固定不可調節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各種形式的遮陽板及遮陽隔柵,這是最常見的構件遮陽類型,形式也多種多樣(圖5)。(2)建筑出挑屋頂及雨棚,對于單層或高度較低的建筑物而言,利用屋頂或挑檐遮陽比較適用(圖6)。圖6出挑屋頂及雨棚(3)屋頂及窗戶遮陽棚,其作用是保護屋頂以及建筑室內不受暴曬,降低室內熱負荷(圖7)。圖7屋頂及窗戶遮陽棚由于傳統工業建筑遮陽產品取材多直接來自竹木磚石等自然資源,其經濟成本一般都較低,其構造技術也相對簡單。在滿足經濟、實用的情況下,然后盡量去考慮工業建筑的美感。

3現代工業建筑外遮陽整合新特性及趨勢

3.1復合材料的綜合應用

關于現代工業建筑外遮陽復合材料的綜合發展,主要表現在金屬及無機非金屬材料應用、遮陽產品加工水平提高、遮陽自動化程度提高三方向。

3.1.1金屬及無機非金屬材料應用

金屬堅固耐用、易加工等優勢使其成為外遮陽產品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材料。在外遮陽產品實際加工既可以用強度較大的不銹鋼、輕質的鋁鋅等原料制作,也可以制成各種合金的遮陽產品。而無機非金屬材料制成的遮陽產品,如薄膜、玻璃等則又具有不一樣的性能,如耐腐蝕、具有韌性等優點(圖8)。圖8金屬與無機非金屬材料玻璃幕墻是現代建筑的代表特征之一,其自身的隔熱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室內溫度。在外遮陽產品中使用玻璃材料,具有使用壽命長、防水防塵、抗風壓性好等特點,但必須通過對玻璃的技術加工來加強遮陽功能,才能降低進入室內太陽輻射熱,如在鋼化玻璃上進行上釉燒結,用絲網印花法設計圖案,噴砂法使玻璃變的模糊等等方式。一般常見的有染色光化學玻璃、熱反射玻璃等。雙層表皮幕墻外遮陽是由擋光構件、空氣間層(空腔結構)、內外表皮等整合設計共同構成。它們作為建筑的護結構,同時還有遮陽隔熱的功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通過其空氣間層及構件來阻止太陽光線穿過建筑的護結構,同時雙層表皮幕墻空氣間層的擋光構件吸收的熱量通過空氣間層內的氣壓將其帶走,不會因為構件的熱輻射使得建筑室內的溫度升高,形成良好遮陽隔熱效果。

3.1.2遮陽產品加工水平提高

各種遮陽材料根據遮陽功能需求進行加工,常用的加工方法有打孔、壓花處理。金屬遮陽板的形狀、打孔的大小、排列方式及表面紋理都會影響到遮陽效果(圖9),常見的金屬材料外遮陽類型主要有卷閘簾和機翼翻板遮陽。圖9形狀與紋理不同的遮陽板機翼翻板遮陽是安裝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大型遮陽,一般是由連續的金屬板構成百葉狀的遮陽形式。由于金屬的性能優勢,建筑采用機翼遮陽可抵擋紫外線并吸收對人體有害的輻射,并有效遮擋太陽直射產生的熱量,節約至少30%的空調消耗,并最大可承受130km/h的風速,降低現代建筑物外部的玻璃幕墻所要承受的風壓(圖10)。圖10數字化控制機翼翻板遮陽

3.1.3遮陽自動化程度的提高

固定式外遮陽已經無法滿足建筑的舒適化要求,遮陽的靈活性顯得越來越重要,可以適宜氣候環境的變化,從而獲得良好的室內環境。數字化控制作為一種智能化遮陽控制技術手段,在現代工業建筑外遮陽的設計中,尤其是在高層建筑和遮陽面積較大的工業建筑中,得到較多應用。目前國外成功開發的智能控制系統主要是時間控制和氣候控制兩種。時間控制系統需要事先根據當地太陽在不同季節的不同起落時間進行記錄,根據記錄的時間準確地控制遮陽角度和升降;而氣候控制系統則是指裝有太陽追蹤、溫度、雨量、風速等的感應器根據氣候的變化對建筑外遮陽構件進行自動調節的外遮陽智能化整體系統(圖11)。

3.2現代的外遮陽整合方式

3.2.1現代的立體生態外遮陽整合

與傳統的吸附式植被外遮陽不同,現代的立體植被外遮陽已成為工業建筑外遮陽與立面整合設計較為新穎的一種遮陽方式。即將植被置于外立面或屋頂來阻止太陽光線對建筑主體的直射。立體植被外遮陽所需的維護管理成本較低,能夠減弱建筑墻體溫度變化幅度,起到天然的凈化空氣、保濕隔音、保溫隔熱方面等效果。按植物生長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垂吊式和支撐式植被遮陽兩種類型。垂吊式植被遮陽將垂延性植物種植在陽臺、屋頂等預留的建筑構件上,再利用其生長植被對建筑窗洞口、墻體立面進行遮陽。支撐式植被遮陽主要通過外立面安裝的承重支撐結構,形成一定的植物攀爬與生長的空間,以遮擋太陽光線對建筑立面窗洞口等照射的一種遮陽方式,(圖12)。圖12垂吊式與支撐式植被遮陽覆土:從古代覆土就己經被應用在一些居住建筑上,如窯洞不僅節約用地,還能起到了遮陽等節能的作用,對于周圍環境的自然景觀更有特色,上面覆蓋的植被也將其很好的融入了周圍的優美環境中(圖13)。

3.2.2建筑外遮陽與立面體量整合設計

工業建筑立面設計中,建筑遮陽不僅是減少能耗、實現建筑功能的技術措施構件,也是建筑立面上的一種藝術性視覺造型元素。在遮陽設計與工業建筑藝術的整合中,需要掌握各方面影響因素,選擇好合理的遮陽方式后也要讓整個工業建筑滿足審美需求,使整棟建筑外觀讓人賞心悅目。在結合遮陽的建筑形體設計時,可以通過工業建筑形體選擇和體量組合設計來實現建筑外遮陽與立面的高度整合。下面通過六種結合遮陽的建筑體量設計方法有助于對工業建筑形體的創作,使建筑造型充滿生機與活力,進而組成一系列遮陽空間來改善工業建筑的節能和對環境的適應性。挖減:在基本的建筑空間形體運用減法的原則,使其成為工業建筑的使用空間和外界交流的緩沖空間,有加強通風、遮陽的作用,同時還使建筑的整體造型豐富多彩。出挑:利用結構的出挑,獲得陰影空間以能夠遮擋輻射和降雨的影響,主要有挑檐、挑臺、挑廊等形式(圖14)。隨著技術的發展,在工業建筑形體的設計中,可以將這些空間改造成生態緩沖空間,起到更好的復合作用。圖14挖減與錯位錯位:在建筑平面或豎向上使建筑形體交錯連接,使其在彼此之間不影響自然通風的情況下,又可起到遮陽的作用。這種方法通常會創造出富有表現力的建筑造型,是現代工業建筑設計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扭轉:這種形體設計手法可以為建筑爭取相對較好朝向。如“鋸齒形”造型可以將原來建筑的朝向經過旋轉45度,調整為偏南朝向。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朝向,同時也增加了建筑的動感和韻律感(圖15)。圖15錯位與扭轉倒置:讓建筑造型像倒置的椎體,從上往下采用層層內收的方法,從而使建筑下部能避免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這對整體結合遮陽的建筑形體設計具有巨大的啟示作用,并能產生奇特的造型藝術效果。凹凸:在建筑的平而設計中利用體形本身的凹凸變化,進行形體之間的相互遮擋,并起到隔熱遮陽的作用,同時在凹進去的部分開窗,能夠起到較好的遮陽效果(圖16)。圖16倒置、凹凸在建筑遮陽設計與工業建筑藝術的融合中,技術與藝術美學結合對建筑視覺造型有著積極意義。建筑遮陽構件是一個活躍的立面造型元素,良好的遮陽設計方式和構件不僅對建筑形體塑造有很大的影響,也符合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傳統工業建筑外遮陽中,構件與建筑立面兩者間的美學要素關系不夠緊密,現代遮陽構件通過多種復合表皮的形式融入到建筑之中,并以節奏與韻律、虛實與凹凸、光影與層次等美學原則表現出來。

4現代工業建筑外遮陽的整合發展趨勢

4.1智能化

高新科技的發展促使各個領域的產品趨向于智能化控制和利用,建筑遮陽也不例外。隨著智能樓宇概念的提出,重新塑造了建筑的新形象,賦予建筑以生命,促進了人與建筑間的溝通,是當下追求科技與人性共贏目標的必然產物。由于遮陽系統具有很強的塑造性,成為智能樓宇系統最具發展潛力的分支,在其設計階段就利用技術控制遮陽系統集成了樓宇智能化的概念。已成功開發出氣候電機控制和時間電機控制系統,開辟了建筑遮陽智能化發展的新道路。

4.2復合化

遮陽作為建筑立面上不可或缺的功能及裝飾元素,其設計的好壞直接到影響建筑的外觀效果、運行狀況、使用壽命等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建筑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促使遮陽功能向多元化發展,即遮陽不僅僅局限于遮擋陽光,還融合了保護墻面、引導通風等方面的作用。將遮陽設計與建筑其他方面的設計相復合并構成整體,實現功能的多樣性,是建筑遮陽近年來最顯著的發展趨勢。復合化做法可將遮陽設計與外廊設計、屋頂設計、陽臺設計、墻面設計等復合,節約能源的同時又實現了功能的多樣性,這種將建筑遮陽復合化的做法受到建筑師的廣泛認可,這也是形成當下發展趨勢的原因。

4.3創新化

人們對建筑遮陽的研究并不僅局限于形式和控制方面,而是逐步傾向于工藝和材料方面的創新,于是出現了多種具有獨特優點的新型遮陽。這些建筑遮陽雖目前未被廣泛使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實踐檢驗后成功的新型遮陽會逐步被接受,最后形成發展趨勢,這也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要求。

4.4規范化、專業化

第2篇

【關鍵字】:工業園區;規劃;管理

中圖分類號:G3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由于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工業發展的本質,傳統工業的發展往往是以犧牲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傳統工業區給人的感覺通常是工業化、機械化和缺乏人情味的。隨著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人類的發展目標,結合大規模產業轉移給我國內地帶來的工業園區建設的新契機,如何建設生態園區,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我國工業園區建設的重要課題。

一、 現代工業園區的特點

1、現代工業園區的特點

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其生產帶來的力量和大尺度感震撼人心,因此,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工業文化。在一般意義上,工業園區單純的就是工作的地方,沒有所謂的休閑、娛樂、醫療服務、住宿等條件。在最近的幾年里,工業污染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也越來越被關注。工業污染就是指在生產的過程中,對自然界的環境還有一些生物的危害。污染主要包括“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值得慶幸的是,現代工業園區更多的使用高科技技術來完成普通生產,再加上國家頒布的一系列的防治工業污染的舉措。目前,工業污染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

二、我國工業園區現狀

1、工業園區規劃問題

在現代的工業園區規劃中,雖然考慮了一些生態環境的影響,但對于大多數而言,還是比較以經濟利益、節約資源為主的。現在一直倡導著可持續發展,而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收利用,如果在設計階段的時侯沒有認真的考慮回收工作,那回收工作可能會再次產生污染物的問題,并且有可能導致整個運行生產的成本上升。如何進行循環經濟的設計是我國現代工業園區面臨的重大問題。

2、技術問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發展工業園區的最好的載體,對于信息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與循環技術等,我國在這些技術上還是很不成熟。雖然一直在解釋工業的發展已得到控制,但園區總體的能耗依然偏高,且能源的綜合效益尚未充分體現,技術的轉化應用周期比較長,成本控制也比較困難,產業整體效率偏低。

3、組織管理問題

當工業園區這一概念出現在我國后,各式各樣的工業園區就涌現了出來。而這些盲目開發的工業園區大多數只講究經濟效益,忽略生態效益和可持續發展,雖然了解部分的環境重要性,卻仍是“末端治理”的階段。最終導致了投入的資源多,而效率很低,不僅造成廢棄物的大量產生,資源的匱乏,而且也造成了成本增高,未能實現應有的綜合效益。另外,我國現階段剛剛起步的現代工業園區,基本上是在政府扶持下形成的。這使組織管理以及運行機制不是很自由和現代化,導致了企業的主導地位缺失,不能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企業運作模式。對于現代工業區而言,國內目前尚無較成功的管理經驗可以借鑒。

4、監管問題

目前現代工業園區的監管都是終端監管,不是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很多不合理利用材料和整體系統的的潛在危害依然存在。現行的法律法規只有一個目標的約束作用,還沒有具體的整頓措施,沒有適合現期快速發展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且法規制度具有很強的強制性和懲罰性,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思想觀念問題

傳統的經濟的發展思路在我國人們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對現代工業園區的理解大多為招商引資或圈地之類的。工業園區的企業在面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問題中還只是一種初期的探索,具體的長遠計劃戰略還沒有形成,而且,企業之間或內部之間合作和信任的意識還不夠強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消費者作為現代工業園區產品的使用者,對于新出現的再生資源產品還有一些芥蒂和懷疑,消費市場這方面還需要做做工作。

三、 促進我國現代工業園區的發展的建議

現代工業園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慮,以下就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和保障措施方面進行探討。

1、加強現代工業園區建設規劃

規劃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規劃的落后是永遠的落后。因此,工業園區的規劃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工業園區的整體規劃技術水平和管理思想要本著與國際接軌的意識,采用先進的高新技術,增強園區的國際競爭力。不同地區或不同主體行業在發展生態工業園區時,應分析不同區域的產業特點,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運用不同的推進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園區。對于成員間關系,物質流動等方面要加強和完善構建,盡可能的利用資源的回收利用等方面來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源的消耗。從整體規劃方面講,盡量可以考慮企業、園區之間的物質和技術集成,信息和各類設施有效共享。

2、加強現代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1)、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在提高資源循環,促進企業生產的基礎上,調整產業布局,設計規劃工業園區的產業結構,可以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共生依靠關系進行加強,以達到工業網絡的整體穩定性。當然也少不了有關部門對園區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確保企業的項目與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進一步提高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功能。

(2)、科技成果轉化。國家和企業應提供一系列服務支持,倡導創業,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成本,促進現代科技成果的轉化。在工業區產業生產鏈建設中,借助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幫助與周邊已有的孵化機構建立一定的聯系或合作,可以招引到特別需要的企業。

(3)、政策制度創新。工業園區的類型和產值以及總量控制和環境質量排放等方面是相互聯系的,并且允許園區內企業之間交易排放許可權。現代工業園區需要進行一系列政策制度創新,比如提高資源消費稅來控制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而對于一些工業園區的核心項目,如環保節能方面,國家相關部門可以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免征增值稅。

3、保障措施

(1)建設園區信息系統。建立工業園區信息系統,可以更好的為工作人員進行信息查詢和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幫助。建立工業園區信息系統形成一個集遠程教育網、高科技網、園區內部局域網的數字園區信息控制系統,由園區信息中心進行和運轉園區內外信息交流的管理。另外,園區還要積極借鑒國內外的經驗,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可以通過產品和技術推介、合作和聯合開發方式,開展與國際科技工業園區的交流與合作。

(2)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工業園組織領導,吸收各行業專家研究解決園區建設與發展中的問題,并建設領導小組,達到統一管理。

(3)加大公眾參與的力度和宣傳。加大宣傳和培訓的力度,提高園內管理者和廣大民眾的現代科學意識,充分利用國內外相關網站、電視媒體等宣傳工具,宣講有關理論知識,加強信息交流,及時進行最新的思想知識動態教育。開辟公眾可參與的交流方式,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四、結束語

快速的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的規模性發展帶來了大批工業園區的建設,工業園區是我國推進經濟發展,實施可持續的載體。目前園區的規劃和管理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達到城市、自然與產業和諧發展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余麗娜. 后工業的景觀更新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

【2】曹亮功 工業園區與生態觀念新建筑.2006.4

第3篇

縱觀西方工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靠負債經營。我國企業正面臨著金融、投資、財政、稅收和外貿體制改革的新環境,要在新的條件下爭取更快發展和更大跳躍,必須在挖掘內部增長的同時,尋求外力支撐,擴大投入,負債經營不失為有效途徑之一。現代任何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負債,這樣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經營資金緊張的問題,而且可以使企業資金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適度的負債經營,也會使企業更加注重合理運用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負債經營

財務杠桿

籌資規模

籌資風險

引 言

從19世紀中葉的產業革命揭開序幕以來,西方國家的現代工業已有100多年歷史。如果說西方現代工業是以原始積累奠定基礎的話,那么到20世紀中葉便以外力支撐而實現跳躍發展。美國經濟學家p.德魯克在70年代末發表的《世界工業發展與挑戰》一文就認為世界大工業的迅猛發展,除了技術因素外,就是大規模的資金投入,而負債經營則是大企業崛起的共同經驗。其特點表現在:

舉債發展。

第4篇

論文摘要:家居墻畫目前從國內各主要城市流行開來,這種新的裝飾形式既是對現代工業文明的一種反思,又是對個人親近自然的主觀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從歷史淵源、思想來源,還是整體設計及時代意義來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普通的情感都與中國傳統的居室文化思想相吻合。

家居墻面的裝飾是現代室內設計重要的構成要素,其中,以自然景致為題材,以手繪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室內墻飾在如今的裝修中出現并逐漸升溫,這種體現濃郁的人文風格、充滿個性、智慧和創意的彩繪墻面深受人們的青睞。這種新穎的形式不僅滿足了現代社會求新求變的消費趨勢,而且還體現了當下的現代人對自身精神層面的審美文化渴求。

一、現代家居彩繪墻畫的歷史淵源

現代家居彩繪墻畫,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壁畫,如原始洞窟中的洞穴巖畫、濕壁畫等。伴隨著宗教的發展,到封建社會出現了在墻壁上繪制了各類宗教圖案類的圖案。論文百事通而這種視覺圖式大都取材于宗教,因此,帶有明顯的宗教教化和象征的意義。而在那個戰亂四起,民不聊生的歲月里,饑民對壁飾中隱藏的超自然的“神性”頂禮膜拜。此時,壁飾還往往會作為權利和財富的代表,尤其是皇家宮廷以其奢華、顯貴令普通貧民嘆為觀止。

工業社會大規模的批量生產,壁紙等新型裝飾材料的出現,極大的豐富了個人的私密空間,改變了平民化空間中單調的墻構材料本色。但是為了適應機器大規模生產的需要,往往許多本真、質樸的感性設計理念逐漸被統

一、機械的工業理性所取代,鋼筋水泥“籠子”里的現代人更渴望一種自然的、樸素的人性的回歸。而純手繪則以自然風景、動植物形象為題材、運用具象的和抽象的設計手法來使人們聯想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溫馨,身心舒逸。它的易親近性、易感動性恰恰迎合了工業理性下人們“回歸自然”的強烈渴求。

二、現代家居彩繪墻畫文化的思想來源

以自然景象為題材的家居手繪墻悄然興起并流傳并不偶然,在思想根源上它與我國幾千年傳統居室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傳統文化植根于農耕文化,它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這使得千年來木構架建筑成為我國獨特的建筑文化構成,庭臺樓閣假山池水、室內陳設家具與木雕屏風隔斷的相互映襯,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文化趣味。文化的積淀與傳承使這一思想一直深深根植于我們的大腦,而當下以自然題材的家居彩繪墻的出現其實正是這種文化在現代社會大眾意識中的延續。彩繪文化墻這一形式有效地將自然“搬進”私人空間,從而使個體居室回歸到傳統“天人合一”形態上,這是“推窗見景”的造物觀念在個體生活中延續或再現的有效途徑。

三、現代家居彩繪墻畫的特征及整體設計

手繪墻可以摒棄畫框裝飾的生硬與造作,將一幅幅流動、立體的畫面定格在墻壁上。圖案選擇的多樣性也為家居裝飾打上了“個性化標簽”。家居彩繪的性價比很高。墻體彩繪價格實惠,而且還可依據主人的審美品位選擇豐富的色彩和圖案樣式。此外,它具有環保且易于清潔修補的特點。

彩繪墻畫風格有中華風情、簡約、田園、卡通等。一般來講,家居墻畫設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體設計:第一,墻畫彩繪之前應該對其設計風格做一選擇,以及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圖案和不同的色彩造型。第二,充滿創意的彩繪墻畫并不局限于家中的某個位置,客廳、臥室、衛生間都可以選擇,甚至是開關座、空調管等角落位置都可以用手繪的精致圖案加以裝飾。第三,選擇合適的繪制材料并掌握正確的繪制技法。繪制的墻面需要2-10號的羊毛筆若干支,手繪用的涂料最常見的是丙烯顏料。在繪制時通常是由具有繪畫功底的人用鉛筆打好底子以后直接繪制,或采用幻燈片,將圖案直接投影在墻上再描畫。打好草圖后,用排筆輕輕拍淡些,接著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涂色,即可完成。新晨

四、現代家居彩繪墻畫文化的時代意義

第5篇

在工業生產中,電流、電壓、溫度、壓力、流量、流速和開關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參數。其中,溫度控制也越來越重要。在工業生產的很多領域中,人們都需要對各類加熱爐、熱處理爐、反應爐和鍋爐中的溫度進行檢測和控制。采用單片機對溫度進行控制不僅具有控制方便、簡單和靈活性大等優點,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溫度的技術指標,從而能夠大大的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因此,單片機對溫度的控制問題是一個工業生產中經常會遇到的控制問題。

單片機是一種集CPU、RAM、ROM、I/O接口和中斷系統等部分于一體的器件,只需要外加電源和晶振就可實現對數字信息的處理和控制。因此,單片機廣泛用于現代工業控制中。

本論文側重介紹“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及相關內容。論文的主要內容包括:采樣、濾波、鍵盤、LED顯示系統,加熱控制系統,單片機MCS-51的開發以及系統應用軟件開發等。作為控制系統中的一個典型實驗設計,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綜合運用了微機原理、自動控制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控制技術、鍵盤顯示技術等諸多方面的知識,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綜合測試。

關鍵詞:MCS-51;8051;溫度控制;PID

ABSTRACT

With scientific constant progres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electric current, voltage, temperature, pressure are mainly commonly used. especially in the heat treatment industry, the accurate test and controlling of temperat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a lot of fields, for example: In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hemical production, power engineering, machine manufactures, food processing, family and industry heat etc. people need to heating furnace, heat-treatment furnace and all kinds of response stove and boiler temperature measure and control, through software design, to reach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finally and realize the interactive function.

Adop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it control convenient, simple, flexibility advantage such as being heavy to have not merely to control to go on to temperature to come, and can raise by technical indicator not to accuse of temperature by a large margin, thus can big improvement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of products. So the control problem to the temperatur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the control problem constantly be able to encounter in the industry manufacture.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debugging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y microcomputer”. As a typ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in control system, it uses much contro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ly tests student’s ability in control system.

The content of this thesis mainly includes: introduces, filtering ware, keyboard, man-computer dialogue supported by LED indication, heat control metho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mputer MCS-51 and systemic applied software.

Key words:MCS-51, 8051, temperature control,

第6篇

4-APR螯合樹脂的合成及在鈀回收中的應用

畢業論文(設計)研究的意義:

貴金屬有“現代工業的維他命”之稱。由于鈀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可用做催化劑、儀表材料、感光材料等, 廣泛應用于電子電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通訊、計算機、汽車等現代科技和工業領域之中, 有極其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世界7 0 % 的鈀礦分布在俄羅斯,中國鈀礦產資源嚴重不足,因而從鈀的二次資源中回收利用鈀就顯得十分重要。

目前,鈀的分離富集方法主要有火法冶金法 、濕法冶金法、溶劑萃取法、生物提取法、離子浮選法、吸附法和共沉淀法等。火法冶金法能耗大;濕法冶金法污染大,強酸對設備腐蝕嚴重;溶劑萃取法生產量小,成本大,萃取后后續處理麻煩,沉淀法工藝復雜,費時費力,不適合工業化。近年來最高效的鈀回收方法是吸附法,包括螯合樹脂吸附法、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法等,樹脂分離法具有能耗少,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樹脂能重復利用,且環境污染小等優點。

螯合樹脂是一類由母體(高分子聚合物)和螯合功能基以化學鍵等形式相結合而成的功能高分子。與離子交換樹脂相比,螯合樹脂由于高分子效應,具有許多新的優點,螯合樹脂與金屬離子相結合的能力更強,選擇性也更高。

目前,已有一些采用螯合樹脂分離富集鈀(Ⅱ)的研究報道,但是吸附容量都較低。本文期望合成一種新型螯合樹脂,用于分離富集鈀(Ⅱ),并且對鈀(Ⅱ)有較高的吸附容量。

畢業論文(設計)的提綱:

a:4-APR螯合樹脂的制備

探討溶劑、反應摩爾比、溫度、時間等因素對樹脂合成的影響

b:4-APR螯合樹脂對鈀離子吸附行為的研究

(1) 標準曲線的繪制

(2) 溶液pH值對樹脂吸附鈀離子的影響

(3) 樹脂對鈀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平衡的測定

(4) 溫度對樹脂吸附鈀的影響

(5) 樹脂對鈀的吸附等溫線的測定

(6) 樹脂對鈀的動態吸附行為

第7篇

關鍵詞:模糊控制 應用發展 自適應控制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2-0006-02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fuzzy logic and fuzzy control technolog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control field of fuzzy control technology,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field, look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

Keywords: fuzzy contro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daptive control.

1、引言

在現代工業控制領域,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出現了智能控制的新趨勢,即以機器模擬人類思維模式,采用推理、演繹和歸納等手段,進行生產控制,這就是人工智能。其中專家系統、模糊邏輯和神經網絡是人工智能的幾個重點研究熱點。相對于專家系統,模糊邏輯屬于計算數學的范疇,包含有遺傳算法,混沌理論及線性理論等內容,它綜合了操作人員的實踐經驗,具有設計簡單,易于應用、抗干擾能力強、反應速度快、便于控制和自適應能力強等優點。近年來,在過程控制、建摸、估計、辯識、診斷、股市預測、農業生產和軍事科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深入開展模糊控制技術的研究應用,本文綜合介紹了模糊控制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狀況,并對一些在電力電子領域的應用作了簡單介紹。

2、模糊邏輯與模糊控制

2.1 模糊邏輯與模糊控制的概念

196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專家Lofty Zadeh提出“模糊邏輯”的概念,其根本在于區分布爾邏輯或清晰邏輯,用來定義那些含混不清,無法量化或精確化的問題,對于馮諾依曼開創的基于“真-假”推理機制,以及因此開創的電子電路和集成電路的布爾算法,模糊邏輯填補了特殊事物在取樣分析方面的空白。在模糊邏輯為基礎的模糊集合理論中,某特定事物具有特色集的隸屬度,他可以在“是”和“非”之間的范圍內取任何值。而模糊邏輯是合理的量化數學理論,是以數學基礎為為根本去處理這些非統計不確定的不精確信息。

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邏輯描述的一個過程的控制算法。對于參數精確已知的數學模型,我們可以用Berd圖或者Nyquist圖來分析家其過程以獲得精確的設計參數。而對一些復雜系統,如粒子反應,氣象預報等設備,建立一個合理而精確的數學模型是非常困難的,對于電力傳動中的變速矢量控制問題,盡管可以通過測量得知其模型,但對于多變量的且非線性變化,起精確控制也是非常困難的。而模糊控制技術僅依據與操作者的實踐經驗和直觀推斷,也依靠設計人員和研發人員的經驗和知識積累,它不需要建立設備模型,因此基本上是自適應的,具有很強的魯棒性。歷經多年發展,已有許多成功應用模糊控制理論的案例,如Rutherford,Carter 和Ostergaard分別應用與冶金爐和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

2.2 分析方法探討

工業控制系統的穩定性是探討問題的前提,由于難以對非線性和不統一的描述,做出判斷,因此模糊控制系統的分析方法的穩定性分析一直是一個熱點,綜合近年來各位學者的發表的論文,目前系統穩定性分析有以下集中:

(1)李普亞諾夫法:基于直接法的離散時間(D-T)和連續時間模糊控制的穩定性分析和設計方法,相對而言起穩定條件比價保守。

(2)滑動變結構系統分析法。

(3)圓穩定性判據方法:利用扇區有界非線性概念,根據穩定判據可推導模糊控制的穩定性。

(4)POPOV判據。

(5)其他方法如關系矩陣分析法,超穩定理論,相平面法,矩陣不等式或凸優化法,模糊穴穴映射等,詳細資料及有關文獻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2.3 模糊控制的設置設計

模糊控制的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一般而言,采取的設計步驟和工具比較規范.其中模糊控制器一般采用專用軟硬件,通用型的硬件芯片在目前市場上比較多,其中主流產品如表1所示.而專用IC發展也很迅速,它把專用IC和軟件控制器集成在一起。

設計過程中,一般采取的設計步驟為:

(1)綜合考慮該課題能否采用模糊控制系統。即考慮采用常規控制方式的可能。

(2)從設備操作人員處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3)選取可能的數學模型,如果用常規方法設計,估計設備的性能特點。

(4)確定模糊邏輯的控制對象。

(5)確定輸入輸出變量。

(6)確定所確定的各個變量的歸屬范圍。

(7)確定各變量的對應規則。

(8)確定比例系數。

(9)如果有現成的數學模型,用已確定的模糊控制器對系統仿真,觀測設備性能,并不斷調整規則和比例系數直到達到滿意性能。否則重新設計模糊控制器。

(10)實時運行控制器,不斷調整以達到最佳性能。

3、模糊控制應用與前景展望

作為人工智能的一種新研究領域,模糊控制吸收借鑒了傳統設計方法和其他新技術的精華,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新型的電力電子和自動控制系統中,有些專家在線性功放的加設條件下,把模糊控制應用于為基礎的伺服電機控制中,在把模糊控制系統與PID及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MRAC)進行比較后證明了模糊控制方法的優越性.另有專家開發了應用于矢量控制感應電機傳動系統的模糊自適應控制器,其控制方框圖如圖1所示:

模糊控制作為一項正在發展的新技術,目前在大多數專家還把主要精力放在應用系統研究上,并取得了相當的成果,但在理論研究和系統分析上還是相對落后的,以至于一些學者質疑其理論依據和有效性.鑒于此可以明確得知:模糊控制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其發展前景是十分誘人的,而且在近年來,其理論研究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近四十年的發展進程中,模糊控制也有一些局限性:(1)控制精度低,性能不高,穩定性較差;(2)理論體系不完整;(3)自適應能力低.對于這些弱點,模糊控制與一些其他新技術,比如神經網絡(NN),遺傳算法相結合,向更高層次的應用發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間。

4、結語

模糊控制作為一門綜合應用范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必將對經濟的迅猛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專家認為,下一代工控的基礎是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混沌理論為支柱的人工智能.隨著模糊控制理論研究的日益完善和深入,應用范圍的日益擴大和配套IC的研發制造,模糊控制將給工控領域的發展開辟光明的應用前景,同時也給各領域的研究人員提出了更重大的任務。

作者簡介

第8篇

關鍵詞:流動人口;劉易斯拐點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2

國家人口計生委在《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指出,當前,我國的城鎮人口比重超過50%,流動人口規模達到歷史新高,流動人口流量、流向、結構和流動人口群體的利益訴求都在發生深刻變化。2011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接近2.3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7%。2012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5404萬人。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79億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36億人,外出農民工為1.6億人。

《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流動人口的平均年齡約為28歲,“8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占勞動年齡流動人口的近一半。其中占據主體的新生代農村戶籍流動人口,大多數在城市成長,基本不懂農業生產,即使經濟形勢波動,城市就業形勢不好,他們也不大可能返鄉務農。

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規模達到2.5人,青少年流動人口和老年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72%的流動人口家庭通過租房居住,尤以租住私房為多。住房條件和子女教育正在成為影響流動人口在城鎮穩定生活的重要因素。

此外,目前,我國農村戶籍流動人口約占流動人口總量的80%。《報告》預測,我國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步伐未來將逐步趨于平穩,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在本世紀中葉,城鎮化也將會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未來十年全國城鎮人口年均增加1300萬-1600萬,其中,農村轉移人口10000萬-1300萬。

2.3億人的流動方向是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

這種流動是自發的、無序的,也是現實存在的。城市化的推進不是推進這些流動人口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城市化,而是有序的、漸進的中小城鎮化,并且最好是在他們的戶籍所在地,即就地城鎮化。如果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解決這些人的住所、戶籍、子女升學等問題,就不是推進城市化,而是加劇這種無序的流動。

中國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村的衰落是必然的,但城鎮化并不是大城市化。要通過政策性的引導,使這種無序流動變為有序,自發的流動變為有目的的流動。在一些中小城市,可以解決流動人口的戶籍、住所、子女升學、社會保障等問題。

中國2.3億人的流動為什么沒有縮小城鄉差距?因為這種流動是一窩峰的北京、上海、廣州,而這些大城市的承載力已近飽和,流動人口的就地城鎮化變得困難重重。

2006年1月1日起,廢除農業稅—這一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是對農民的一種解放,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一項巨大成果,會寫進歷史。但是近10年來,讓流動人口子女就近入學的義務教育政策促進了流動人口子女的被動流動,產生了一批城市里長大的農村人,導致了今天異地高考的呼聲。我們不能否認,適合不同階段的人口戰略將是關乎一個地區的未來命運是繁榮還是衰落。人口政策應以市場公平競爭為前提,以市場的力量去調節人口流動和人口遷移。全球的人口遷移都是需要成本付出的,這種規律在中國同樣無法避免,適者生存將成為人口流動的重要市場手段。

這里有兩個城市里的農村人:(從鄉村到城市,最終會二元破繭為一,這里姑且這樣稱謂)

王靜,女,23歲,安徽宿縣人,在上海打工,在一家個體老板店里賣鮮花。他想與男朋友約會,可是店里忙,老板不想讓她休息那么長時間,她就請假。撒謊說:她老爺(外公)病了,并且病得很重,要和全家一起回老家看望老爺。老板心一軟,就讓她帶著錢去看老爺了。她也就和男朋友帶薪度假去了,老板一個人在店里苦苦支撐。過了一段時間,嘗到甜頭的王靜又向她的女老板請假,這次的理由是老爺死了,要回老家奔喪。老板二話沒說,又馬上準假了,像上次一樣,還是沒有扣工資。只是她的老板至今也不知道,她的老爺在她還沒出生時就已經去世了。

張前,男,35歲,四川人。在上海某小區做清潔工。清潔工的工資雖然不高,但撿垃圾、收垃圾的收入卻不菲。城里人有的很大方,有時礙于空間的限制,不用的、過時的、陳舊的東西統統扔掉,張前就會一一撿來,然后分門別類整理后,去廢品收購站賣掉;城里人有的很節儉,一些舊報紙、舊書等也會拿去賣,于是張前也在小區做起了買賣,低價從居民手里買回來,然后高價賣掉,賺取差價。有了這些收入,他把老婆、孩子都接到上海,并把兒子送到了附近的小學就讀。現在的義務教育使得他的兒子和城里人一樣接受免費的教育,一起在學校吃午飯,一樣的校服,一樣的書本。張前樂不可支,他要的就是兒子和城里人一樣。讓張前偷著樂的還有小區里那些又笨又愛忘事的城里人。就說他收舊報紙吧,那些老頭、老太,還有那些年輕又時髦的家庭主婦,那個笨呀,不管眼睛睜得多大,也看不懂他的秤,這就給了他發揮的空間。把秤桿與秤砣玩得團團轉,哪怕他少說一半,他們也是干瞪眼。每每想到這里,張前就特有成就感。并且張前還有一絕招,那就是沒零錢。每當他把8塊、10塊的報紙說成3塊、5塊時,還不忘加一句:阿姨,我現在沒零錢,你過2天再來拿吧,并隨手掏出一張臟兮兮的100元讓阿姨看。那阿姨只好說“好吧”。可阿姨愛忘事啊,過不了兩天,她就忘了。就算哪個叔叔阿姨過了很長時間又想起來了,也會琢磨,都這么長時間了,就那幾塊錢,算了吧。這樣的事幾乎天天發生。這城里大呀,這城里人他愛看報紙啊,你說這張前的收入能不高嗎?你說這張前能不偷著樂嗎?都快5年了吧,就一個阿姨找過他,你猜他怎么說,他說:阿姨,就那點廢報紙,我都不記得了。只是那些小區的城里人到現在也不知道他的秤有問題,他的沒零錢是故意的。

他們之所以能來到城市,是順應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潮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曾有經典理論:一個國家可能存在城市和農村的二元經濟結構,農村通常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他們會源源不斷地向城市轉移,這個轉移過程也使得城市的勞動力資源供應無限充分。劉易斯將這種狀態叫做“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經濟”,但是,如果這些剩余勞動力已經被城鎮吸收了,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城鄉之間就會進入一個一體化發展的時代。

劉易斯認為,在一國發展初期存在二元經濟結構,一個是以傳統生產方式生產的“維持生計”部門(以傳統農業部門為代表);一個是以現代生產方式生產的“資本主義”部門(以工業部門和城市為代表)。農業部門人口多、增長快。由于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其邊際生產率非常低甚至為零,農業部門出現大量勞動力剩余。此時,只要工業部門能夠提供稍大于維持農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資,農業部門就有大量勞動力涌入工業部門,為工業部門的擴張提供無限的勞動力供給。(“無限的勞動力供給”是指勞動力供給曲線在既定工資水平下具有無限彈性。“既定工資”就是農業部門勞動力維持生活需要的最低收入水平。)由于在既定工資水平上,勞動力的供給是無限的,工業部門在實際工資不變的情況下將所獲得利潤轉化為再投資,將規模不斷擴大直到將農村剩余勞動力全部吸收完,這個時候工資便出現了由水平運動到陡峭上升的轉變,經濟學上稱之為“劉易斯拐點”。

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此時勞動力過剩,工資取決于維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二是勞動力短缺階段,此時傳統農業部門中的剩余勞動力被現代工業部門吸收完畢,工資取決于勞動的邊際生產力。由第一階段轉變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剩余變為短缺,相應的勞動力供給曲線開始向上傾斜,勞動力工資水平也開始不斷提高。經濟學把聯接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交點稱為“劉易斯轉折點”。

1972年,劉易斯又發表了題為《對無限勞動力的反思》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劉易斯提出了兩個轉折點的論述。當二元經濟發展由第一階段轉變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無限供給變為短缺,此時由于傳統農業部門的壓力,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開始上升,第一個轉折點,即“劉易斯第一拐點”開始到來;在“劉易斯第一拐點”,二元經濟發展到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的第二階段后,隨著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農業剩余進一步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進一步釋放,現代工業部門的迅速發展足以超過人口的增長,該部門的工資最終將會上升。當傳統農業部門與現代工業部門的邊際產品相等時,也就是說傳統農業部門與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水平大體相當時,意味著一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已經形成,整個經濟包括勞動力的配置就完全商品化了,經濟發展將結束二元經濟的勞動力剩余狀態,開始轉化為新古典學派所說的一元經濟狀態,此時,第二個轉折點,即“劉易斯第二拐點”開始到來。顯然,“劉易斯第一轉折點”與“劉易斯第二拐點”的內涵是不同的,都具有標志性的象征意義,前者的到來為后者的實現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但后者的意義是決定性的。

“劉易斯拐點”的到來,預示著剩余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即將結束,“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毋庸諱言,數目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在當前的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人口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人口紅利”不可能無限期延續。因此我們必須考慮與“人口紅利”相伴隨的“人口詛咒”。“人口詛咒”是指當我們過分依賴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時,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創新的能力,而當“人口紅利”枯竭時,就會處于不可持續發展的境地。未雨綢繆,所以我們今天要產業調整,經濟轉型,更新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經濟結構,替換支柱產業,使國民經濟體制和結構發生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有關中國經濟結構的現狀,還有一種理論,即“三元經濟結構理論”。

張朝尊、陳吉元、等人認為,隨著農村工業的發展,我國自近代開始形成的二元經濟結構已不復存在,以農村工業為主體的鄉鎮企業經濟成為了與農業經濟及城市工業經濟相并列的國民經濟中的一種獨立經濟形式,強調我國出現的并不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所存在的“二元經濟結構”,而是一種特殊的“三元經濟格局”,即由農業部門、農村工業部門和城市工業部門所構成的經濟體系。

經過多年的探索,中國選擇了市場經濟作為改革開放的目標模式,為經濟起飛提供了合適的制度環境。大國正在崛起,中國正一步步走向富強。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在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在區域、產業、行業、企業出現積極分化,為實施差別化調控手段提供了基礎。在區域上,東部地區轉型升級起步早,調整步伐快,服務業、制造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中西部地區也有許多地方積極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之一便是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在此背景下,國家將擴內需和穩增長的重擔或更多放在中西部地區,生產、出口、投資及勞動力將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

“牛肚子理論”帶動中部崛起。

20世紀80年代,張培剛教授提出了他著名的“牛肚子理論”。在這篇文章中,他是這樣開頭的:“有一次放牛時,一頭大牯牛不慎陷入泥沼,我們趕忙牽牛鼻子,拉著牛頭使勁往上拉,可是牛身卻越陷越深。正束手無策時,有人扛來幾根粗木杠,墊起牛肚子部位,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將這頭大牯牛拉出泥潭。”

張培剛說,中國這么大,上海和沿海城市就是“牛鼻子”,廣大中部地區就是牛肚子,重慶和西部城市是牛尾巴。如果這頭牛要飛奔,中國經濟要起飛,只拉牛鼻子、只扯牛尾巴,牛肚子還墜在地上,會有用嗎?

“牛肚子理論”就是在沿海開放同時實行中部崛起,帶動西部開發,促成整個國家經濟的騰飛。此后,這個理論成為“中部崛起”的理論依據。

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輪廓,能清晰地看出“牛肚子理論”的影響——中國的中部地區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漸緊密,逐步直接與國際市場對接,區域政策逐步轉向公平,財政、稅收、金融和貿易政策逐步合理,針對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在增加,宏觀調控開始向中部傾斜。黨的十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能夠揚長避短、有機結合,都得到有效發揮,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第9篇

【關鍵字】工業,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

引言:混凝土是現代使用最廣泛的建筑材料,隧道、大橋、大壩、電站、工業與民用建筑等均以混凝土為主要材料,混凝土對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成本影響,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在工業與名用建筑中,明確全過程混凝土施工的技術要求,對確保工程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混凝土施工

1.對模板的要求與處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鋼模板兩種。使用前要將模板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濕潤和清洗,不留積水,要使模板縫隙拼接嚴密。在澆筑混凝土時,我們應當時刻關注模板、支架、堵縫等,當我們發現模板發生移動的時候,應當馬上停止澆筑,并且應當盡快維修好。拆除模板應當考慮不承重模板和承重模板的具體情況進行,不能一概而論,對于非承重模板,當混凝土的強度達到2.5 MPa以后,此時就導致混凝土達到不因拆除模板二次發生倒塌的情況,這個期限大約為3~4天。對于承重模板的拆除日期,一般當混凝土達到強度的70%時方可拆除,要防止過早拆模。

2.混凝土的攪拌

混凝土的上料順序為:首先我們將是石子、水泥和砂按比例裝入料斗里。然后再鼓筒內加上水,也可以在料斗進行進料的時候加上水。這樣就可以保障在料斗將料裝入鼓筒內時,水泥可以夾在砂子和石子之間,這樣可以達到就很好的效果。同時,在攪拌混凝土時 ,要嚴格控制它的配合比是關鍵,要經常進行檢查,從而就可以保證材料的計量很準確。此外,我們還要注意一些外加劑的特性和品質情況,從而使我們可以合理的控制外加劑。促使混凝土的攪拌比較的均勻。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做到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不能太長,如果時間較長的話,就會導致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這樣就會導致攪拌機的效率大打折扣了。

3.混凝土的澆筑

混凝土必須在發生凝結前進行澆筑,如果澆筑前,混凝土發生凝結的話,我們可以給它再進行一次攪拌,從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在澆筑混凝土前,如果出現了混凝土離析的情況的話,我們也要對混凝土進行重新攪拌,這樣才能夠進行澆筑。在澆筑混凝土的時候,為了使其不發生離析的現象,我們應當保證混凝土的傾落高度不超過2m。在進行樓板的混凝土澆筑時,要保證混凝土的傾落不超過lm。混凝土的傾落如果超過了這些高度,我們就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來進行下料。所用的溜槽通常是由木板釘成,在它的表面包上鐵皮,在使用溜槽時它的傾角不得超過30度。串筒主要是由薄鋼板制成的,每節筒長70cm左右,使用的是鉤環的方式進行連接,筒內還裝有緩沖擋板。同時,應該分層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做到隨澆隨搗。

4.混凝土的振搗

在將混凝土的拌合物振搗結實后時,應當采用垂直的方法,就是將振搗棒與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搗。振搗器插點應均勻排列,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順序移動,不得將他們混用,為了有效避免漏振。每次進行移動時,他們的距離,不應當超過其半徑的一半;對輕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則不得超過其半徑的一倍。同時振搗器到模板的距離不得超過其半徑的一半。同時,可以將振搗棒插入地下5 厘米,從而來保證上下混凝土結合的好。

5.施工縫的留置

施工縫一般應留在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子應留水平縫,而梁、板、墻必須要留垂直縫。柱子的施工縫必須留在基礎頂面、梁或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混凝土的施工縫必須要保證應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圍內。如果要進行繼續澆筑的話,應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最好首先將抹水泥漿或與混凝土相同的砂漿鋪在一層。如果遇到了混凝土的大面積的施工,接縫的時間通常會超過規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采用第二次振搗的方式,從而來增強其接縫的強度和密實度。也就是說先將開始的混凝土凝結后在進行第二次的振搗,混凝土凝結的時間大約在四至六小時,接著就可以澆筑下一步混凝土。但是第二次振搗進行接縫的處理,一般應該先進行試驗,然后就可以找出規律,按照規律進行操作。

6.混凝土柱、梁、板的澆筑

對混凝土的柱子進行澆筑,一般要在模板安裝完畢后進行,但是應當在鋼筋未進行綁扎之前進行,從而可以利用梁板將混凝土穩定下來,同時還將其當做混凝土的一個平臺使用。在澆筑混凝土的珠子時,應該從柱子的兩端同時開始,不斷向中間推進。并用作澆灌混凝土平臺。灌筑一排柱子時,應從兩端同時開始向中間推進,不宜從一端推向另一端,以免因灌筑混凝土后,模板吸水膨脹而產生橫向推力,累積到最后一根造成彎曲變形。

柱子澆筑完畢,應停歇1~2小時,使混凝土初步沉實,排除滲水,再澆筑梁板。肋形樓板的梁板應同時澆灌,即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搗,隨著階梯的不斷延長,而有所變化,同時不得順著澆灌方向灌筑。當梁的高度大于1m時,可先將梁單獨澆灌至距板底以下2~3cm處留施工縫。

二、混凝土施工中得常見問題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假凝和坍落度損失大

假凝是指混凝土在拌臺結束后十分鐘內失去原有的坍落度。產生表面的凝結現象。常出現在摻外加劑的混凝土中,導致泵送混凝土無法泵送、堵管、振搗不密實的情況。坍落度損失大主要是指在暑期高溫時混凝土水份蒸發快,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小時后損失大于3~4cm以上,這種現象常見于商品混凝土中,對現場拌制混凝土一般不會發生。

2.混凝土泌水、和易性差

混凝土泌水及和易性差是是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之一,無論是普通混凝土還是泵送混凝土均有這種現象發生。混凝土的泌水大及和易性差一般導致混凝土峰窩、麻面、強度下降,嚴重時導致混凝土的離析,影響混凝土的結構安全。混凝土的泌水大、和易性差原因有許多,其中多由混凝土原材料自身引起,如水泥細度過細或過粗、含堿最高、混合材不合要求等,還有粗骨料直徑大,碎石粒徑顆粒級配不好.砂特細或過粗,泵送砼未摻入摻合料等因素均是起因。

3.混凝土開裂

混凝土的裂縫是工程中常見的現象。水泥活性越強,顆粒越細,水泥用量越大,水灰比越高,坍落度大,干縮越大,干縮裂縫則容易產生.應控制混凝土水灰比。骨科粒徑越粗,用量越多,收縮越小,砂率越高。含泥量越大,收縮越大。早期養護越早、越長,收縮越小。風速越大,陽光直射,溫度越高,早期收縮越大,易產生裂縫。

三、結束語

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只有掌握好混凝土的整體施工過程,才能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同時有效地縮短施工時間,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建筑工業化 發展趨勢 措施

一、建筑工業化的根本內容

建筑工業化是指用現代工業生產方式來建造房屋,即將現代工業生產的成熟經驗應用于建筑業,象生產其他工業產品一樣,用機械化手段生產建筑定型產品。其基本特征為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組織管理科學化。其根本內容是:采用適用、先進的裝備、工藝以及技術,合理科學地進行施工組織,發展提高施工專業化與機械化水平,減少復雜、繁重的濕作業與手工勞動;制定重要的基礎標準(公差與配合、連接、合理建筑參數、模數協調等)與統一的建筑模數,將多樣化與標準化的關系進行合理的解決,建立和完善工法、企業管理標準、工藝標準、產品標準等,不斷將設計標準化水平提高;發展建筑構配件、制品、設備生產并形成適度規模經營,為建筑市場提供各類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構配件和制品;采用現代管理的手段與方法,優化資源配置,科學的進行組織與管理,培養并發展信息管理系統和技術市場,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建筑工業化的范疇

建筑工業化通過對現代的制造、安裝、運輸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進而來取代傳統建筑業中水平低下的、效率不高的、分散的手工業等方式。是建筑業的一個歷史性的進步。具體范疇如下:

第一,建筑工業化是手工業趨于現代化的一個生產方式的過渡,是對傳統建筑業中以手工為主的生產方式的一個替代表現,也是建筑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筑工業化以先進的設備、高科技以及技術為其先驅,同時在建筑標準化的基礎上,向外拓展到制品、設備以及配件的生產與運用,使得建筑業無論在生產方面還是在經營方面都逐漸趨于社會化、科學化、專業化。

第二,相對于傳統的建筑業,其機械化水平有了比較大的提高,減少了其步驟的繁瑣以及重復,摒棄了傳統手工業程序的復雜;此外,建筑工業化還擴展其建筑的應用范疇,逐漸構建成為一種以配件、設備等生產運用的市場經營模式,從而使得系列化的建筑市場成規模的設立起來,并且對其建筑設備做出相對準確的描述,凸顯出建筑工業化的多樣化,標準化,科學化等方面的特點,遵循企業管理制度,工商相關制度,提高并且完善建筑產品的標準,其管理模式采取現代管理手段以及方法,確保其資源的優化配置,實施科學的管理,進而培養和發展建筑市場,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三、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社會的迅猛發展,決定了建筑工業化是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方向。多年來,在建筑規模的持續擴大和建筑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下,我國的物質技術基礎表現為顯著增強,建筑業發展比較快,但是從整體角度看,質量問題還很多,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也不大,整體的技術進步表現為緩慢。為保證各類建筑其最終產品尤其是住宅建筑的功能與質量,改善勞動條件,加快建設速度,優化產業結構,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建筑業盡快走上高質量高效益的道路,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所以,要綜合考慮我國建筑業地區間的差距、技術發展現狀,以及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特點;盡快繼續深化建筑業體制改革和適應建筑市場發展的要求,汲取我國幾十年來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以及國外有益的做法和經驗;重點針對房屋建筑,特別是對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關的、量大面廣的住宅建筑實施建筑工業化。

四、實現建筑工業化的措施

建筑工業化,第一步從結構設計入手,構建建筑新型結構規模體系,改變傳統的磚混結構模式,取而代之實施預制框架模式,包括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鋼結構體系,要讓多數建筑構件包括半成品、成品實行工廠化,建立新型結構體系并減少施工現場作業。建筑構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場化、工廠化生產制作為主;施工上應從現場澆筑向預制構件、裝配式方向發展;高層、小高層建筑應由框架向剪力墻或鋼結構方向發展;多層建筑應由傳統的磚混結構向預制框架結構發展。第二方面是要加強用新技術施工的研發力度,主要是在支撐、模板及腳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創新,減少施工現場濕作業,在懸挑腳手架、新型模板支撐與清水混凝土施工方面有所突破;在新型圍護結構體系方面,大力應用并發展新型墻體材料。

其次,新型結構體系方面,對鋼結構體系也因更盡快加大推廣的步伐,研發復合木結構建筑,應用預制混凝土裝配式結構建筑。現如今在我國,進行鋼結構建設的時機相對已經比較成熟,我國已連續8年在世界鋼產量上榮獲第一,相應的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設計標準已出臺,一批鋼結構建筑已陸續建成;與此同時,鋼結構以其抗震性能好、結構安全度高、施工速度快等優點,在建筑業中應用的優勢與日俱增;鋼結構工期大大縮短,其使用面積比鋼筋混凝土結構增加面積4%以上。

再次,應積極提倡預制裝配式結構。目前,大量的混凝土結構都是現場澆筑的,不僅制造噪聲、造成環境污染,還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并且工程質量很難保證。通過鋼筋混凝土后澆筑部分將梁、板、柱及節點連接成為整體的框架結構體系,具有減輕結構自重、減少構件截面、施工速度快、便于工廠化作業等優點,是替代磚混結構的一種新型多層裝配式結構體系。

結語

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科學技術領域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新建筑方法和新型材料將應用到建筑施工中,而我國建筑的工業化也將得到極大的發展,越來越能更好的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建榮,翁季.建筑構造[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袁中金,王勇.小城鎮發展規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第11篇

關鍵詞:平面構成,點、線、面,產品造型

構成首先是一種造型的概念。就是以數種以上的單位元重新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平面構成是學設計最基礎的學科,不管是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界面設計等無不體現點線面的構成關系。

工業造型設計是以工業產品造型、外觀質量及人機系統協調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學科,它不是工程設計,也不是工藝美術設計,它是以工業產品為對象,從美學、自然科學、經濟學等方面出發進行產品三維空間的造型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就是通過給產品賦予思考來達成交流。”那么怎么給產品賦予思考呢,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點、線、面的關系,這樣才能對要設計的產品有處下手,免費。任何產品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產品作為一個體的形式存在,由點構成線,由線構成面,由面構成體。不同的點線面構成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性格,可以剛硬、可以柔美、可以可愛、可以妖媚……

1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的原理是一種在視覺的直接關照下通過切割、分解、變形、重構等不同手段在二維平面空間之中對原有形態進行創造性的排列與組合的造型方式及其所形成的現代造型觀念。其最大的特點是注重于視覺及心理上的力學關系原理,將幾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形態單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則進行分解、組合、從而構成一個原來不曾有過的新的較為理想的排列形式,并賦予視覺效果與心理感受以全新的印象。

平面構成的根本原理在于它不是簡單的模仿具體的生活形象,檔案信息開發利用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而是探究客觀現實中的多種形態,表現在視直覺上的組織結構中的力學關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這其中需要從概念過渡到形象;從凌亂過渡到有序;從無情無理過渡到合情合理;從平淡的現實過渡到虛幻的新奇等等。在強化形與形之間的對稱與平衡、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等形式法則的運用上,努力表現出一種既富于動感變化又具有調理秩序的視覺形象的新格局來。

2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特性分析

在平面構成中基本造型元素為:點、線、面。下面將對點、線、面的概念、性質及構成進行具體分析。

2.1點

在平面構成中的點,其大小是有空間位置的視覺單位,其大小不許超過視覺單位“點”的限度,超過了就失去了點的性質,就成了圓。點的概念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它是在比較中而存在,通過比較而顯現。例如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只小船就成了“點”,雖然小船具有一丁點面積,然而在視覺上與廣闊的大海相比我們感覺它只是一點。

點是視覺的中心,也是力的中心。越小點,點但感覺越強,距離越近,通貨膨脹預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相反感覺就越弱。點有求心的作用,能夠產生積聚力的視覺效果。免費論文。點有一種跳躍感,使人產生對球體的聯想;點有一種生動感,使人產生對植物種子的聯想;點還能造成一種節奏感,類似音樂中的節拍、鑼鼓中的鼓點。我們可以通過點的大小,排序,位置,顏色,形態等產生視覺上的美感。

2.2線

極薄的平面互相接觸時,其接觸的地方便成為線。線也可以說是點的連續和延長,有直線、曲線、折線、粗線、細線等形式。從平面構成來講,它既有長度,也有一定的寬度和厚度,它在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免費論文。線比點更能表現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體,都由線來表現。如樹枝,燈柱,電線,繩子等。

粗線較細線更為醒目,長線較短線更為突出,成角度的線較水平線、垂直線更富于變化。直線的視覺效果更偏重于靜態,較為理性;水平線平和穩重;垂直線硬挺沉穩;向上方傾斜的線具有上升積極地感覺;向下傾斜的線具有沉降的感覺。曲線較直線更具動感、柔和且具有彈性;折線帶有波動性。線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用尺規劃的線理性強,具有冷靜而且堅強的視覺印象;徒手畫的線感性強。

2.3面

“面”是線的連續移動至終結而形成的。面有長度、寬度,沒有厚度。一般來說,面往往在畫面中所占比重較大,因而面的大小,形態,位置就先得十分關鍵。

面的形態可分為規則形的面和不規則形的面。規則形的面是由圓形、方形、角形等規則的幾何圖形所組成。圓形,視覺效果完整且具動感;正圓形的中心對稱性中柔和見沉穩,在圓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圓形更具有運動感和速度感。方形,通常給人穩固、堅定、不易改變的心理效應,所以適于表現厚重、有力、固執等概念;角形,其突出的角給人以緊張感,帶有較強的不安定性和刺激性。

不規則形是有曲線、直線圍成的復雜的面。其個性復雜,同一形態可因觀察環境和觀察主體的主觀心態的不同而產生理解上的變化。不規則形融入了圓、方、角的多種因素,其表現的多少可傾向于不同的視覺印象。

3點、線、面與產品造型設計的關系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就是應用空間造型設計的原則與法則,處理各種產品的結構、功能、材料與人、環境、市場經濟等的關系,創造性的將這些關系協調的表現在產品的結構造型上,開發出具有時代感的現代工業產品。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注意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細節,造型中的基本元素點、線、面的結構穿插、組合變化就顯得更為重要。

3.1產品造型設計中的點與面的關系

我們從點出發,一點點分析點、線、面與產品造型設計的關系。點在產品造型設計中是相對的,它可以是個面,也可以是條線,也可以是個體。我們拿產品的按鍵來舉個例子(如三星226BW)。免費論文。它的按鍵本身就是個小的體,也是由點線面構成的,在與整個產品中,它就是一個點。這個點是大是小,是長是短,就需要設計師去把握。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位置都會有不同感覺,做的合適可以給整個產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在簡潔的設計中,點的作用尤其重要,要么如同夢露,要么如同媒婆。兩款產品(三星226BW&LOEWE),同樣是一個圓的造型,不同的大小,不同的位置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覺。前者位置居中,給人端莊、穩重的感覺;后者位置在右邊,給人活躍、靈動的感覺。可見在產品設計中通過點的各種搭配形式,會出現千變萬化的造型。一個品牌的同系列產品在整體造型上改變可能是很少的,只是局部特征的調整,使得系列產品在造型上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這樣可增強系列感,當然也可減少產品在模具開發、材料應用、加工成本等方面的費用。

3.2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線

線在產品造型設計中的表現非常重要,不同的線與線構成不同的產品的表面,直接表達出產品不同性格。直線性格硬,曲線性格柔,直線與直線組合,直線與不同曲線組合,直線與直線之間過渡弧線角(導角)等等,不同的組合可以打造出不同性格的產品,同樣可以千變萬化。

拿電視為例,四條直線可以圍成一個四邊形的面,這個面就是構成電視產品的最主要語素(盡管電視可以做成圓形,但多數還是四邊形為主),這么簡單的一個四邊形,我們怎么去尋找差異化設計呢?我們可以從線去入手。如(SonyKDL-46W5100、Philips42PFL5609),SonyKDL-46W5100是由直線圍成的,線與線導角很小,性格剛硬。而Philips42PFL5609則是直線與直線之間導大圓角,性格柔了不少。若SonyKDL-46W5100是一件Armani西裝,那Philip42PFL5609則是D&G的一件外套。

(SamsungUA40B7000WF、SamsungUA55B8000XF)這兩個產品從正視圖來看幾乎是一樣的,同樣有著透明邊框,同樣的小的導角,但整體感受卻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從側視圖可以看出,SamsungUA40B7000WF是由曲線與曲線構成了一個曲面,而SamsungUA55B8000XF則由直線與直線構成了一個平面,這樣微微的一個變化造就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產品,SamsungUA40B7000WF柔美,SamsungUA55B8000XF硬朗,一個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個如帥氣的小伙。

再如B&O品牌,丹麥最有影響、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由B&O的首席設計師DavidLewis親自設計的BeoLab10揚聲器淋漓盡致的展現了B&O“質疑常規,綿延驚喜”的理念。外形上倒金字塔型的突破設計建立了全新視覺平衡,簡潔明快的線條和BeoVision4電視機框架的曲線形成鮮明對比,仿佛一副精致油畫貼近墻面,為你的家中增添一份簡約奢華的北歐風情。產品線條簡練、概括,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延續了B&O一貫硬朗的設計風格。

3.3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線與面,面與面的關系

再講一下線與面,面與面的關系。在產品設計中常常會用到線的裝飾,它可以是直線,可以是曲線,可以是圍成一周的線。這條線在整個面的位置,會給面一個視覺分割。不同分割會有不同感受,例如路人皆知的黃金分割。同樣拿電視舉例(SonyKLV-46V200A、TclL46X10FDE),SonyKLV-46V200A在屏幕下方加一條燙印裝飾條,分割了電視的下邊框,使原來寬寬的下邊框在視覺上有所變窄,TclL46X10FDE一周亮線給整個平淡無奇的產品增加了亮點。可見線作為一個裝飾語素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電視屏幕的四條線自然而然把電視分成了兩個面,這兩個面的大小、位置關系直接影響著整個電視產品的外觀,這兩個面形成四個邊框,這四個邊框的比例也是電視產品設計差異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如Toshiba46XF300C、Lg42LG60FR)Toshiba46XF300C最求極致窄邊框,而Lg42LG60FR則做出了一個極寬的下邊框,創造出不一樣的時尚感覺。

通過電視造型中點、線、面基礎元素的分析,我們發現:看似簡單的四邊形結構,只要我們充分發揮點線面的結合、轉換,就能做出豐富多樣的產品造型。配合材料、燈光、做工等體現出不同的設計風格。

4節語

點、線、面是最簡單,最基礎,也是最必要的產品造型元素,論文參考網通貨膨脹預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對于點的大小、形狀;線的粗細、方向,直線曲線的結合、轉折;面的大小、形狀都要仔細的推敲。產品造型要做到細節化,簡單的角度、位置、形狀的改變都有可能改變產品的風格。所以只有將平面化的語言立體化,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才能真正懂得怎樣去設計。設計出適用、安全、美觀、經濟的產品,才會贏得市場,成為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參考文獻

[1]陳楠.平面構成.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

[2]劉書堂、周大光.平面構成法新解.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第12篇

關鍵詞:平面構成,點、線、面,產品造型

 

構成首先是一種造型的概念。就是以數種以上的單位元重新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平面構成是學設計最基礎的學科,不管是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界面設計等無不體現點線面的構成關系。

工業造型設計是以工業產品造型、外觀質量及人機系統協調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學科,它不是工程設計,也不是工藝美術設計,它是以工業產品為對象,從美學、自然科學、經濟學等方面出發進行產品三維空間的造型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就是通過給產品賦予思考來達成交流。”那么怎么給產品賦予思考呢,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點、線、面的關系,這樣才能對要設計的產品有處下手。任何產品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產品作為一個體的形式存在,由點構成線,由線構成面,由面構成體。不同的點線面構成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性格,可以剛硬、可以柔美、可以可愛、可以妖媚……

1 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的原理是一種在視覺的直接關照下通過切割、分解、變形、重構等不同手段在二維平面空間之中對原有形態進行創造性的排列與組合的造型方式及其所形成的現代造型觀念。其最大的特點是注重于視覺及心理上的力學關系原理,將幾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形態單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則進行分解、組合、從而構成一個原來不曾有過的新的較為理想的排列形式,并賦予視覺效果與心理感受以全新的印象。

平面構成的根本原理在于它不是簡單的模仿具體的生活形象,而是探究客觀現實中的多種形態,表現在視直覺上的組織結構中的力學關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這其中需要從概念過渡到形象;從凌亂過渡到有序;從無情無理過渡到合情合理;從平淡的現實過渡到虛幻的新奇等等。在強化形與形之間的對稱與平衡、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等形式法則的運用上,努力表現出一種既富于動感變化又具有調理秩序的視覺形象的新格局來。

2 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特性分析

在平面構成中基本造型元素為:點、線、面。下面將對點、線、面的概念、性質及構成進行具體分析。

2.1點

在平面構成中的點,其大小是有空間位置的視覺單位,其大小不許超過視覺單位“點”的限度,超過了就失去了點的性質,就成了圓。點的概念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它是在比較中而存在,通過比較而顯現。例如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只小船就成了“點”,雖然小船具有一丁點面積,然而在視覺上與廣闊的大海相比我們感覺它只是一點。

點是視覺的中心,也是力的中心。越小點,點但感覺越強,距離越近,相反感覺就越弱。點有求心的作用,能夠產生積聚力的視覺效果。免費論文。點有一種跳躍感,使人產生對球體的聯想;點有一種生動感,使人產生對植物種子的聯想;點還能造成一種節奏感,類似音樂中的節拍、鑼鼓中的鼓點。我們可以通過點的大小,排序,位置,顏色,形態等產生視覺上的美感。

2.2線

極薄的平面互相接觸時,其接觸的地方便成為線。線也可以說是點的連續和延長,有直線、曲線、折線、粗線、細線等形式。從平面構成來講,它既有長度,也有一定的寬度和厚度,它在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免費論文。線比點更能表現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體,都由線來表現。如樹枝,燈柱,電線,繩子等。

粗線較細線更為醒目,長線較短線更為突出,成角度的線較水平線、垂直線更富于變化。直線的視覺效果更偏重于靜態,較為理性;水平線平和穩重;垂直線硬挺沉穩;向上方傾斜的線具有上升積極地感覺;向下傾斜的線具有沉降的感覺。曲線較直線更具動感、柔和且具有彈性;折線帶有波動性。線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用尺規劃的線理性強,具有冷靜而且堅強的視覺印象;徒手畫的線感性強。

2.3面

“面”是線的連續移動至終結而形成的。面有長度、寬度,沒有厚度。一般來說,面往往在畫面中所占比重較大,因而面的大小,形態,位置就先得十分關鍵。

面的形態可分為規則形的面和不規則形的面。規則形的面是由圓形、方形、角形等規則的幾何圖形所組成。圓形,視覺效果完整且具動感;正圓形的中心對稱性中柔和見沉穩,在圓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圓形更具有運動感和速度感。方形,通常給人穩固、堅定、不易改變的心理效應,所以適于表現厚重、有力、固執等概念;角形,其突出的角給人以緊張感,帶有較強的不安定性和刺激性。

不規則形是有曲線、直線圍成的復雜的面。其個性復雜,同一形態可因觀察環境和觀察主體的主觀心態的不同而產生理解上的變化。不規則形融入了圓、方、角的多種因素,其表現的多少可傾向于不同的視覺印象。

3點、線、面與產品造型設計的關系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就是應用空間造型設計的原則與法則,處理各種產品的結構、功能、材料與人、環境、市場經濟等的關系,創造性的將這些關系協調的表現在產品的結構造型上,開發出具有時代感的現代工業產品。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注意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細節,造型中的基本元素點、線、面的結構穿插、組合變化就顯得更為重要。

3.1產品造型設計中的點與面的關系

我們從點出發,一點點分析點、線、面與產品造型設計的關系。點在產品造型設計中是相對的,它可以是個面,也可以是條線,也可以是個體。我們拿產品的按鍵來舉個例子(如三星226BW)。免費論文。它的按鍵本身就是個小的體,也是由點線面構成的,在與整個產品中,它就是一個點。這個點是大是小,是長是短,就需要設計師去把握。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位置都會有不同感覺,做的合適可以給整個產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在簡潔的設計中,點的作用尤其重要,要么如同夢露,要么如同媒婆。兩款產品(三星226BW&LOEWE),同樣是一個圓的造型,不同的大小,不同的位置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覺。前者位置居中,給人端莊、穩重的感覺;后者位置在右邊,給人活躍、靈動的感覺。可見在產品設計中通過點的各種搭配形式,會出現千變萬化的造型。一個品牌的同系列產品在整體造型上改變可能是很少的,只是局部特征的調整,使得系列產品在造型上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這樣可增強系列感,當然也可減少產品在模具開發、材料應用、加工成本等方面的費用。

3.2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線

線在產品造型設計中的表現非常重要,不同的線與線構成不同的產品的表面,直接表達出產品不同性格。直線性格硬,曲線性格柔,直線與直線組合,直線與不同曲線組合,直線與直線之間過渡弧線角(導角)等等,不同的組合可以打造出不同性格的產品,同樣可以千變萬化。

拿電視為例,四條直線可以圍成一個四邊形的面,這個面就是構成電視產品的最主要語素(盡管電視可以做成圓形,但多數還是四邊形為主),這么簡單的一個四邊形,我們怎么去尋找差異化設計呢?我們可以從線去入手。如(Sony KDL-46W5100、Philips 42PFL5609),SonyKDL-46W5100是由直線圍成的,線與線導角很小,性格剛硬。而Philips 42PFL5609則是直線與直線之間導大圓角,性格柔了不少。若Sony KDL-46W5100是一件Armani西裝,那Philip 42PFL5609則是D&G的一件外套。

(Samsung UA40B7000WF、Samsung UA55B8000XF)這兩個產品從正視圖來看幾乎是一樣的,同樣有著透明邊框,同樣的小的導角,但整體感受卻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從側視圖可以看出,Samsung UA40B7000WF是由曲線與曲線構成了一個曲面,而Samsung UA55B8000XF則由直線與直線構成了一個平面,這樣微微的一個變化造就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產品,Samsung UA40B7000WF柔美,Samsung UA55B8000XF硬朗,一個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個如帥氣的小伙。

再如B&O品牌,丹麥最有影響、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由B&O的首席設計師DavidLewis親自設計的BeoLab 10揚聲器淋漓盡致的展現了B&O“質疑常規,綿延驚喜”的理念。外形上倒金字塔型的突破設計建立了全新視覺平衡,簡潔明快的線條和BeoVision 4電視機框架的曲線形成鮮明對比,仿佛一副精致油畫貼近墻面,為你的家中增添一份簡約奢華的北歐風情。產品線條簡練、概括,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延續了B&O一貫硬朗的設計風格。

3.3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線與面,面與面的關系

再講一下線與面,面與面的關系。在產品設計中常常會用到線的裝飾,它可以是直線,可以是曲線,可以是圍成一周的線。這條線在整個面的位置,會給面一個視覺分割。不同分割會有不同感受,例如路人皆知的黃金分割。同樣拿電視舉例(Sony KLV-46V200A 、Tcl L46X10FDE), Sony KLV-46V200A在屏幕下方加一條燙印裝飾條,分割了電視的下邊框,使原來寬寬的下邊框在視覺上有所變窄,Tcl L46X10FDE一周亮線給整個平淡無奇的產品增加了亮點。可見線作為一個裝飾語素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電視屏幕的四條線自然而然把電視分成了兩個面,這兩個面的大小、位置關系直接影響著整個電視產品的外觀,這兩個面形成四個邊框,這四個邊框的比例也是電視產品設計差異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如Toshiba 46XF300C、Lg 42LG60FR )Toshiba 46XF300C 最求極致窄邊框,而Lg 42LG60FR則做出了一個極寬的下邊框,創造出不一樣的時尚感覺。

通過電視造型中點、線、面基礎元素的分析,我們發現:看似簡單的四邊形結構,只要我們充分發揮點線面的結合、轉換,就能做出豐富多樣的產品造型。配合材料、燈光、做工等體現出不同的設計風格。

4節語

點、線、面是最簡單,最基礎,也是最必要的產品造型元素。對于點的大小、形狀;線的粗細、方向,直線曲線的結合、轉折;面的大小、形狀都要仔細的推敲。產品造型要做到細節化,簡單的角度、位置、形狀的改變都有可能改變產品的風格。所以只有將平面化的語言立體化,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才能真正懂得怎樣去設計。設計出適用、安全、美觀、經濟的產品,才會贏得市場,成為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參考文獻

[1] 陳楠.平面構成.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

[2] 劉書堂、周大光.平面構成法新解.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3] 程能林.工業設計概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4] 楊正.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民县| 兴隆县| 保靖县| 体育| 安庆市| 西和县| 太原市| 白城市| 文昌市| 三亚市| 桃江县| 郁南县| 阳西县| 巫山县| 洛扎县| 罗甸县| 紫金县| 铜陵市| 隆尧县| 凌源市| 五台县| 佛教| 临夏县| 衡南县| 福州市| 讷河市| 鸡泽县| 麦盖提县| 社旗县| 靖宇县| 昆明市| 阜宁县| 南和县| 营山县| 泉州市| 石林| 若尔盖县| 长武县| 固阳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