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8 12:41: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梅毒血清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28
材料與方法
試驗材料:2008年以來在我院性病門診就診的梅毒患者治療前的血標本83 份。診斷依據GB 15974-1995梅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試劑與儀器:TRUST試劑盒,TPPA試劑盒,ELISA試劑盒。酶標儀,洗板機。
試驗方法:TRUST、TPHA、ELISA的檢測均嚴格按使用說明書操作。每份標本同時用 TRUST、TPHA、ELISA三種方法進行測定。同時進行室內質控。還用衛生部2008年室間質評作為標準,來保證結果可靠性。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TPPA滴度與TP-ELISA S/CO值采用相關系數檢驗。
結 果
TRUST試劑檢測83例梅毒血清,陽性16例,陰性67例,陽性率19.2%。兩種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TPPA法測定83例梅毒血清,77例陽性。6例陰性,陽性率92.7%。ELISA法測定83例梅毒血清,79例陽性,4例陰性,陽性率95.1%。TPPA與TP-ELISA方法比較,P>0.05,兩種方法無統計學差異。TRUST與TP-ELISA,TPPA兩種方法比較,P
討 論
ELISA是檢測梅毒最常用的方法,屬于特異性梅毒血清學試驗。ELISA陽性的標本,表明標本中含有梅毒特異性抗體,是感染的標志。雙抗原夾心ELISA螺旋體特異性抗體其結果為客觀讀取,易于保存,可以自動化、標準化、大批量同時檢測,工作中對ELISA的室內質量控制也有更多的經驗,故更宜采用。
TRUST是非特異性梅毒血清學試驗的常用方法,但如果RPR滴度很低,低于1:4以下,不排除假陽性的可能,因為一些年老人、感冒、風濕病等都可能導致假陽性的現象. TRUST法為非特異性試驗,存在一定的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不易作為梅毒篩選試驗,以免引起漏診。TRUST陽性的患者往往是梅毒現癥感染者,臨床上即可開展治療,并且隨成功的治療滴度逐漸下降,可以作為療效觀察的指標。
TPPA是梅毒的確認試驗,檢測特異性抗體,常用于篩檢陽性標本的確認,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血清、血漿皆可用于檢測的特點。但其結果為主觀判斷,不易保存,出具滴度結果時成本較高,反應時間較長,最少需要2小時以上,對操作人員的水平要求較高,不適于大批量的篩選試驗。
ELISA陽性、TRUST陰性的患者,一般為梅毒既往感染者。一般說,如果RPR和TPPA/TPHA兩個陽性,診斷成立,而ELISA法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也有一定假陽性。本文有2例老年手術患者,ELISA陽性、S/CO值在灰色區,TRUST,TPPA都為陰性,結合臨床提示ELISA為假陽性。本文的數據反映:ELISA與TPPA的檢測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P>0.05),且無假陰性結果。TRUST法與TPPA法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作者常規檢測梅毒血清學試驗的常方法ELISA和TRUST法。陽性標本再用TPPA法進行確定。
參考文獻
關鍵詞:梅毒;TRUST;TPPA
梅毒是由蒼白密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可以累及多個器官和組織,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近年來其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1,2],由增長較快的珠江三角洲及附近地區的向全國各地蔓延,各地發病率增長都較快。為了解本地區近幾年梅毒的感染情況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恰當的防治措施,我們對2005年到2009年1155 例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5年至2009年來院就診的可疑梅毒患者血液標本。
1.2 檢測方法 靜脈抽血3ml,離心后取血清做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TRUST)及梅毒螺旋體乳膠凝集試驗(TPPA),操作均按標準操作規程(SOP)進行。
1.3 檢測試劑TRUST試劑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公司生產;TPPA試劑由日本富士公司生產;儀器使用北京海淀電子醫療儀器廠生產的W2-2A型微量震蕩器;荷蘭產可調移液器及U型反應板。使用試劑三證具全,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2結果
2.1 2005-2009年梅毒血清學檢測情況見表1。
注:2005年到2009年TRUST、TPPA陽性檢出率逐年上升,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非常顯著(TRUST:x2=40.66,P
2.21155例梅毒檢測標本中性別情況見表2。
注:2005年到2009年梅毒檢測男性多于女性,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非常顯著(x2=57.99,P
2.3 1155例梅毒檢測標本中年齡最小的7歲,最大的77歲,根據性生理特點分為五個年齡段,見表3。
注:以TPPA陽性判為梅毒患者,各年齡段檢出率不同,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非常顯著(x2=151.69,P
2.4 325例梅毒陽性標本TRUST滴度分布情況見表4。
注:325例梅毒陽性標本中,TRUST以低滴度居多,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非常顯著(x2=46.06,P
3討論
梅毒血清學檢測是許多服務行業、義務獻血者等群體體檢的必檢項目之一,也是現癥病人診斷及療效觀察的重要手段。對可疑梅毒患者進行血清學試驗是診斷和控制梅毒流行的重要環節之一。從表1可以看出,2006年后,梅毒的發病率顯著增高,檢出率達到或超過了25%,文獻報道近年來我國梅毒發病率迅速增長,為法定報告性病之首[3],本文檢測結果與其一致。
1155例梅毒檢測標本中,有9例TRUST陰性而TPPA陽性,考慮就診者有既往梅毒史,或是梅毒治療過程檢測的患者,梅毒初篩試驗(TRUST)已經正常,還可能是梅毒感染初期,非特異性抗心磷脂抗體還沒有產生而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已產生之故。
從表2可以看出,男女之比在不同年份基本相同,平均為1.4:1,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非常顯著(x2=57.99,P
從表3可以看出,以26-35歲年齡組的發病率最高(45%),其次是36-45歲年齡組(24%),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非常顯著(x2=151.69,P
從表4可以看出,325例梅毒陽性標本中,TRUST以低滴度居多,
由于梅毒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受到影響,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明顯增加,所以對確認梅毒的患者應該做HIV初篩檢查,這對治療和預防艾滋病的傳播有重要意義[7]。
參考文獻
[1] Chen ZQ,Zhang GC,Gong XD,et a1.Syphilis in China results ofa national surveillance[J].Lancet,2007,369(9556):132~138
[2]王英,倪大新.2004~2007年中國法定報告性傳播疾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08,23(8):481~483
[3]李偉,趙進,王兵,等.廣西2001-2006年 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7,21(11):685-686
[4]饒燕,固玲.早期梅毒146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7,21(8):507
[5]陳清.早期梅毒186例臨床分析[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5,19(10):623
【關鍵詞】 血清學試驗檢測;TRUST;TPPA;梅毒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4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53-01
梅毒是常見的性傳染疾病,致病的病毒為梅毒螺旋體。目前在臨床醫學上檢測梅毒主要有兩種方法,即病原學的檢測方法與血清學的檢驗方法[1]。血清學試驗檢測的方法又包括了多種檢測方法。而在國內被廣泛采用的試驗檢測方法是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的試驗,簡稱為(TRUST)與明膠顆粒凝集的試驗,簡稱為(TPPA),(TPPA)試驗檢測利用了病毒螺旋體的特異性來完成。本研究采用了100例已經確診為梅毒患者的血清,并采用TRUST與TPPA兩種血清學試驗檢測方法對梅毒患者的血清進行了檢測與分析,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00例梅毒患者都為本院的性病門診部收治并確診的患者,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1例,有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齡的具體情況為:年齡最小者為17歲,年齡最大者為71歲,平均年齡為43.5歲。患梅毒的病理特征情況為:Ⅰ期梅毒的患者有58例,Ⅱ期梅毒的患者有32例,Ⅲ期梅毒的患者有20例。
2 方法
TRUST與TPPA兩種血清學試驗檢測方法所使用到的試劑分別為:上海宏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TRUST試劑,日本富士歐必株式會社所生產的TPPA試劑。TRUST與TPPA兩種試劑都是在其有效期的時間范圍內使用。具體的血清學試驗檢測方法如下。TRUST試驗檢測方法為:在室溫條件下,將普通生理鹽水進行稀釋,稀釋的濃度為1:32,于血液樣本中加入心磷脂用于抗原。接下來是將患者血液樣本放置于振蕩器進行水平振蕩,振蕩的時間為8分鐘,每分鐘振蕩的次數為100次;振蕩后觀測血液樣本的凝集結果,將血液的陽性滴度確定下來。TPPA試驗檢測方法為:在室溫條件下,用稀釋液把U型板上的血清稀釋,然后分別加入未致敏與致敏明膠顆粒,讓患者的血液樣本孵育兩個小時之后,觀察試驗檢測的結果。
3 結果
在100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樣本中,采用TRUST試驗檢測方法的結果為:9例血清結果檢測為陽性,陽性率為9%;采用TPPA試驗檢測方法的結果為:11例血清結果檢測為陽性,陽性率為11%。在100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樣本中,TRUST試驗檢測方法與TPPA試驗檢測方法同時檢測出為陽性的有6例,TRUST試驗檢測為陰性而TPPA試驗檢測為陽性的有兩例;TPPA試驗檢測為陰性而TRUST試驗檢測為陽性的有1例。
4 討論
梅毒是常見的性傳染疾病,病情較為嚴重,可累及患者全身的各臟器;該病可能在患者的體內潛伏,多年無臨床表現癥狀[2]。梅毒的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病毒侵犯皮膚的黏膜組織,此時該病的傳染性較強;而梅毒晚期患者的血管及神經系統已遭到侵犯,且病毒的破壞能力極強。梅毒不僅會導致患者的全身器官遭到損害,而且病毒會由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先天梅毒。根據不同的傳播途徑,可將梅毒劃分為兩大類,即后天獲得梅毒和先天梅毒,這兩種梅毒又可以依據不同的病期,劃分成早期梅毒及晚期梅毒。若人體感染了梅毒,在體內便會產生不同的兩種抗體。一種為針對螺旋體病毒的特異抗原抗體,另一種為針對血液類脂質的非特異抗原抗體。TRUST方法為類脂質抗原抗體的檢測試驗,即為篩選試驗。TPPA試驗方法則是一種直接檢測螺旋體病毒的抗體試驗,即為確認試驗。人體感染梅毒之后,并不是一定可以將以上兩種抗體檢測出[3]。TRUST試驗檢測方法是由VDRL試驗改良所形成的,因加入EDTA與氯化膽堿等試劑,可以使血清不再需要經過加熱處理就能達到延長抗原的保存期與滅活的目的。甲苯胺紅與膠性碳的加入,更便于使用肉眼觀察檢測結果,對設備的要求相對簡單、具備高敏感性、報告快速,其檢測結果可以作為觀察梅毒療效、隨訪是否再次感染及復發的指標[4]。TPPA試驗檢測法為將純化致病梅毒的菌株成分放置于明膠粒子中,如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體的抗體,則可用肉眼觀察到紅細胞出現凝集反應。TPPA試驗檢測法可將非特異性的反應排除,因此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臨床上常用作確認梅毒的試驗。TRUST試驗檢測法具有價格低廉、快速、操作簡便等優點,但是在梅毒一期初期,患者血清所含抗體量較少,采用TRUST試驗檢測的結果會呈陰性,漏檢率高。對于晚期的梅毒患者來說,TPPA試驗檢測結果一般呈陽性,這一點表明早期的梅毒患者產生非特異性與特異性的抗體,都需要時間;還有可能是因為二期梅毒的患者血清當中含心磷脂的量過多,從而對TRUST陽性反應起到了抑制作用,即為前滯現象[5]。在本次試驗中,TPPA試驗檢測法的敏感性雖略高于TRUST試驗檢測,但是仍然存在漏檢的患者,因此,在對梅毒的血清進行檢查時,應考慮同時做TRUST與TPPA試驗檢測,這兩種血清學試驗檢測法對于梅毒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嚴春玲.TPPA和TRUST聯合檢測梅毒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現代醫院,2010(10):63-65.
[2] 劉鵬.梅毒螺旋體的檢測技術與應用現狀[J].實用醫藥雜志,2009(10):39-41.
[3] 劉全中.正規驅梅治療后梅毒血清學追蹤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08):127-128.
【摘要】 目的 揭示多種疾病梅毒血清學生物學假陽性的疾病譜。 用TRUST及TPPA做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 4913例TRUST試驗,57例發生生物學假陽性反應,麻風發生率最高,占麻風病例的31.82%,依次為類風濕關節炎17.78%,系統性紅斑狼瘡(SLE)17.02%,變應性血管炎6.67%,乙型肝炎5.43%,硬皮病3.33%,皮肌炎3.13%,活動性肺結核1.82%,孕婦0.68%,正常人0.08%。結論 所有生物學假陽性反應的TRUST定量試驗,滴度均≤1∶8,其中91.23%的TRUST定量為1∶2,而未經的二期顯發梅毒TRUST定量一般≥1∶16。有利于臨床的鑒別診斷。
【關鍵詞】 TRUST;梅毒血清;生物學假陽性;疾病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lose the meaning of the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syphilis serology. Methods Detect the syphilis serology with TRUST and TPPA. Results Among 4913 TRUST tests,57 occur the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reactions,the most occur the lepra,about 31.82% of the lepra patients,secondly RA 17.78%;systemic LE 17.02%,hepatitis 5.43%,scleroderma 3.33%,dermatomyositis 3.13%,activity tuberculosis 1.82%. Conclusion base of all kinds of TRUST quantitive tests of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reactions is ≤1∶8 and 86.8% TRUST quantivity is 1∶2;however,the TRUST quantivity of untreated Ⅱ developed syphilis is ≥ 1∶16. All of these are useful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Key words】 TRUST;syphilis;BFP;disease spectrum
多年的臨床試驗工作經驗,我們發現了一些病人的梅毒血清學生物學假陽性結果有一定的疾病譜,而且其定量檢驗滴度變化有一定的性,可以幫助臨床的正確診斷。因此,我科自1986~2005年對門診及體檢各種疾病患者所做梅毒血清學檢驗結果進行,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檢驗病例4913例,包括結締組織病201例,其中系統性紅斑狼瘡(SLE)94例,類風濕關節炎45例,皮肌炎及系統性硬皮病62例;變應性血管炎15例;瘤型麻風22例(由望都麻風病院提供血清);病毒性疾病412例,其中乙型肝炎350例,帶狀皰疹52例,病毒性心肌炎10例;活動性肺結核55例;尋常型銀屑病212例;玫瑰糠疹170例;高脂血癥(膽固醇>6mmol/L)220例;性傳播疾病2100例;艾滋病及感染者8例;靜脈吸毒者6例;正常孕婦292例;正常人查體1200例。共計八組疾病、一組孕婦和一組正常人。并做61例二期顯發梅毒患者(未經治療)梅毒血清學檢驗,作為對照組。
1.2 材料 試劑TRUST均采用蘭州生物制品公司或武漢生物制品公司生產的試劑,TPPA采用進口日本富士公司生產的試劑。
1.3 試驗方法 初篩試驗TRUST定性試驗陽性者均做定量試驗,同時做TPPA證實試驗,嚴格按照試劑盒內試驗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嚴格控制試驗條件。
2 結果
1.遼寧省鐵嶺市中心血站,遼寧鐵嶺 112000;2.遼寧省調兵山市鐵法煤業集團總醫院,遼寧調兵山 112700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與臨床有關問題。方法 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接受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的1410例患者,通過兩種不同的檢驗方法加以檢測,并且根據患者年齡的不同、性別的不同對比分析其關系。結果 不同性別患者采取梅毒血清檢測后,檢測結果對比不存在差異性,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但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采取梅毒血清檢測發現,檢測結果有明顯差異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因為患者本身原因、檢測試劑原因,易導致血清試驗存在一定假陽性率,引發臨床上的醫患糾紛事件。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患者應結合臨床綜合因素具體分析判斷。
[
關鍵詞 ] 血清梅毒抗體檢測;陽性結果;臨床相關問題
[中圖分類號] R75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c)-009-02
Study on detection of syphilis antibody positive results and related clirnical problems
SHI BoLIU Liya
1.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tieling tieling blood center of Diaobingshan City ,Liaoning 112000 ,China;2.Tiefa coal industry group general hoaspital,Liaoning Diaobingshan ,Liaoning 112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serum syphilis antibody test results are positive and clinical study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abstract. Methods From 2012 November -2013 year in November 1410 cases underwent detection of serum antibody of syphilis patients, to be detected by the two different test methods, and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gender pati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 analysis of their relationship.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take syphilis serum detection, detection result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P> 0.05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for the different age patients with syphilis serum detecti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Because patients itself causes, detection reagent, easily lead to serum test has some false positive rate, cause clinically doctor-patient dispute. Serum syphilis antibody test results were positive patien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comprehensive factors specific analysis and judgment.
[Key words] Detection of serum antibrly of syphilis; Positive results;Related clincal probleus梅毒螺旋體(簡稱TP)是密螺旋體中蒼白螺旋體的一個亞種[1],就是導致人類性病梅毒的一種病原體,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產生極為嚴重的危害。對TP的臨床診斷,現階段一般依據臨床鐵法煤業集團總醫院檢查、患者病史以及暗視野顯微鏡檢查TP,檢測血清學抗體。目前,對于手術前、輸血前的患者檢查將血清梅毒抗體的實驗檢測設為常規檢查項目。現選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接受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的1410例患者,統計其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的結果并具體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鐵法煤業集團總醫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接受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的1410例患者,均屬于手術前、輸血前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665例,男性患者745例。年齡均在2~77歲之間,平均年齡(43.62±3.52)歲。同時,選取同期在鐵法煤業集團總醫院體檢的465例健康者作為對照,其中335例男性,130例女性。
1.2檢測試劑
RPR試劑盒來自廈門創新公司生產,FTA-ABS 檢測試劑盒選自軍事醫學院生物流行病學研究所。
1.3檢測儀器
Genesis BMP 酶標儀由瑞士 TECAN 公司制造。
1.4方法
1.4.1非密螺旋體抗原檢測RPR 檢測,即為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試驗操作方法、步驟均根據RPR試劑盒說明書嚴格執行。
1.4.2密螺旋體抗原檢測FTA-ABS 檢測,即為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檢測。試驗操作方法、步驟均根據FTA-ABS試劑盒說明書嚴格執行[2]。
2結果
2.1性別不同的患者行梅毒血清學檢測對比情況
不同性別患者采取梅毒血清檢測后,檢測結果對比不存在差異性,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年齡不同的患者梅毒血清學檢測對比情況
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采取梅毒血清檢測發現,檢測結果有明顯差異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3影響陽性結果的相關因素
對陽性結果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①早期梅毒通常發生硬下疳后1~2周才會產生反應素,所以早起血清反應結果為陰性。②感染梅毒以后,立即治療,因為血清反應素較低,檢測易為陰性。③如果梅毒患者同時伴有艾滋病,檢測時易出現漏診。④由于技術操作、抗原敏感性較低時,會引起血清試。
3討論
現階段,對梅毒疾病血清學檢測的擇取由國際WHO推薦應用RPR檢測、 VDRLFA 檢測等方法,對血清加以過篩試驗,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患者通過FTA-ABS 予以檢測。利用ELISA 與免疫印跡試驗等方法作進一步確認試驗。
RPR檢測是血清梅毒抗體檢測十分有效的篩選試驗方法之一,也可以檢測患者血清機體血清內的反應素,即為抗脂質抗體。并且反應素能夠在非密螺旋體患者血清內發現,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水痘、風疹等機體病毒性感染,瘧疾、麻風以及吸毒者,妊娠期女性、甚至個別健康者也有可能出現生物學假陽性的結果,特異性并不高,能夠導致臨床中陽性率呈偏高的現象,所以還需要進一步通過特異性比較強的密螺旋體抗原檢測作進一步確認試驗。
FTA-ABS檢測則是通過密螺旋體抗原對患者血清內的抗 TP 的 IgG/IgM 類抗體進行檢測[3],其最先應用吸收劑(其含有非密螺旋體的一種 Reitr 株提取物),在非特異性螺旋體抗體去除以后,在對其加入梅毒螺旋體抗原 Nichols 株,患者發生特異性抗體反應,該種方法具有比較強的特異性。但是其仍然不能區別開地方性梅毒、品他病以及雅司病。因為蒼白螺旋體蒼白亞種(即為梅毒螺旋體)、品他密螺旋體以及蒼白螺旋體地方極細亞種、亞種,在抗原、形態結構,甚至是DNA 同源性方面均比較相似,不能把它們一一區別出來。所以除了微生物學檢查里面檢測出密螺旋體、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陽性能夠輔助臨床診斷是密螺旋體感染以外,還需要根據臨床實際表現,才能夠確定是具體哪種密螺旋體引起的感染。但是前者不屬于性病范圍內,部分非性病傳播疾病大多發生于經濟比較落后地區的兒童人群。
本次研究可見表一中性別不同的患者采取血清學檢測結果可知,男性(1.34%)與女性(1.35%)之間發生梅毒陽性率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表二中年齡不同的患者采取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對比發現,差異性尤為明顯。本次研究中1410例患者并不屬于性疾病傳播的高危人群,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中,在61~77歲段檢測結果顯示陽性率是最高的,約為1.60%。這部分老年患者中,部分通過臨床試驗證實確實存在梅毒,但是其他老年患者除了單純血清梅毒抗體陽性之外,不存在任何臨床癥狀表現、體征征象,詳細詢問患者病史也未發現有關證據證明他們確實感染了梅毒。所以,難以向患者及其家屬給予明確解釋,從而很容易產生醫患糾紛事件。除此之外,患者本身原因、檢測試劑、檢測時間、血清因素等都會對梅素檢測結果造成影響。
對于老年患者梅毒血清學檢測抗體結果陽性率相對較高,可能產生的主要因素:這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基礎疾病,體內可能釋放出可誘導抗類脂抗體分泌,或是TP抗體交叉抗原的產生。同時,還有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密螺旋體抗原檢測所用的部分試驗試劑盒內,未佩帶吸收稀釋劑,需要進行檢測的血清均沒有應用吸收劑加以吸除及非梅毒螺旋體交叉反應的抗體。根據上述研究分析,可引起梅毒血清學試驗結果存在假陽性率,特別是高年齡段老年患者。總之,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結果陽性,只能說明檢測血清標本內含有抗類脂抗體、TP抗體,無法作為患者確實感染梅毒螺旋體的可靠依據。對于檢測結果存在爭議時,需要為患者或其技術給出合理的、客觀的解釋,以免發生誤診。對于血清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必須結合其臨床癥狀表現、疾病史分析、有關實驗室檢查結果加以綜合分析,再給予最終的正確診斷。
[
參考文獻]
[1]陳虎,陳海宏,柴浩.血清梅毒抗體檢測陽性結果與臨床相關問題[J].實用醫技雜志,2010,15(1):48-49.
[2]武建國.老年人抗梅毒螺旋體抗體測定的假陽性率偏高[J].臨床檢驗雜志,2010,24(4):241-243.
關鍵詞 家族 同患 Ⅱ期梅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52
病歷資料
例1:患者,女,14個月,由父母及祖父、祖母照看。以外暗紅色丘疹為主訴就診。患兒一般狀態佳,發育良好,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各內臟器官及骨骼檢查未見異常,血常規、肝功能檢查均未見異常。皮膚科情況:大小處可見多個黃豆粒大小、牛肉紅色浸潤性丘疹,呈橢圓形,不痛不癢。梅毒血清學檢查:RPR陽性,滴度1:16,結合臨床及血清學檢查,診斷為Ⅱ期梅毒。治療:口服強的松6mg/日,3天后肌肉注射卞星青霉素5萬U/kg體重,每周1次,共3次。1周后臨床癥狀消失,皮疹消退,3個月后RPR陽性,滴度降至1:2,1年后RPR轉為陰性,隨訪3年均為陰性。
例2:患者,女,26歲,系例1母親,因例1發病后追查父母而做血清學檢查,接觸史不詳,婦科及全身器官檢查均未見異常,就診前曾用水劑青霉素、阿奇霉素治療20天,RPR陽性(1:16)。治療:肌注前常規口服強的松20mg/日,共3天,卞星青霉素240萬U肌注,每周1次,共3次。用藥后1個月復查梅毒血清學RPR為陽性,滴度為1:4,3個月后滴度為1:2,1年后滴度1:2(+/-),3年后RPR為弱陽性。
例3:患者,男,28歲,系例1父親,否認不潔史、輸血史。半年前有外陰潰瘍史,全身各內臟器官、骨骼檢查均未見異常,來診前未經任何治療。梅毒血清學檢查RPR陽性,滴度1:16,余無異常。治療同例2。治療1個月后RPR為陽性,滴度1:2,3個月后滴度1:2(+/-),1年后滴度1:2(+/-),3年后為弱陽性。
例4:患者,男,12歲,系例1叔伯哥哥,常年寄宿叔叔家,來診前曾到其他醫院以“皮炎”治療,未見明顯好轉。否認待史。體檢:一般狀態好,發育正常,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雙手掌心、腳掌心可見散在拇指甲大小暗紅色斑片、脫屑;前胸后背及四肢多發圓形或半圓形玫瑰色斑疹,直徑0.5~2.0cm,不融合。肛周可見數個濕潤的扁豆及蠶豆大小扁平丘疹,基底寬而無蒂,部分相互融合呈分葉狀損害,表面呈暗紅色炎性浸潤、糜爛,有黏性分泌物。實驗室檢查:RPR陽性,滴度1:16。治療:肌肉注射前口服強的松10mg/日,共3天,卞星青霉素180萬U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3次。經治療10天后皮疹消退,1個月后RPR為陽性,滴度為1:2,半年后轉陰,隨訪3年均為陰性。
例4的祖父及祖母、外祖父及外祖母及密切接觸的玩伴經血清學檢查均未見異常。
討 論
梅毒是人類獨有的疾病,顯性和隱性梅毒患者是傳染源,感染蒼白螺旋體的人的皮損分泌物、血液中含大量蒼白螺旋體。感染后的頭2年最具傳染性,2年后基本不通過性傳播。蒼白螺旋體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并在感染后2年依然有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約占其95%以上。感染蒼白螺旋體的早期傳染性最強。如果是顯性梅毒,可發生接觸的任何部位的硬下疳,如生殖器、肛周、直腸、、舌、咽、手指等部位的硬下疳。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一般認為感染后2年以上性接觸就不再有傳染性。患有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多發生在妊娠4個月以后,導致流產、早產、死胎或分娩胎傳梅毒兒。一般認為孕婦梅毒病期越短,對胎兒感染的機會越大。感染后2年仍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梅毒螺旋體也可以間接接觸傳染,如通過接吻、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褲、被褥等日常用品造成傳播。
近年來,成人患梅毒呈增加趨勢,兒童患病相對少見,一家4人,而且是叔侄關系,同患梅毒實屬罕見。部分兒童性傳播疾病的發病與待有關。本組中2例兒童均無待史,無接受血液制品、外科手術史、口腔疾病治療史,皮膚科檢查均具有典型的Ⅱ期梅毒皮疹、肛周扁平濕疣,RPR陽性滴度為1:16。胎傳梅毒的常見發病時間為出生后3周,例1從臨床癥狀、體征、發病時間及父母的病程分析,可排除胎傳梅毒,考慮是否為乳汁傳染。例4經常同例1玩,有時給例1擦尿等,考慮屬接觸患者污物傳染。由此應引起臨床醫師重視,哺乳期女性患梅毒時,立即停止哺乳,同時對嬰兒進行跟蹤檢查。患者在正規驅梅治療結束前,應正確處理污物。控制梅毒流行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關鍵是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各種媒體,針對各類人群,宣傳梅毒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提倡安全;同時,應擴大梅毒重點人群的監測范圍,及時了解監人群梅毒發病動態并及時調整防治對策;此外,加強對各級醫務人員性病防治知識培訓,提高對梅毒的臨床診治水平,加強病人及其性伴及密切接觸人群,特別是兒童的臨床管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控制傳染源,阻止梅毒的進一步蔓延。
參考文獻
1 于娜沙,包圖雅.兒童后天Ⅱ期梅毒2例.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9):549-550.
2 王秀麗,王宏偉,孔冬梅,樂嘉豫.以幼兒首診家庭多人患梅毒2例.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3):161.
【關鍵詞】梅毒;血清學;轉歸;血清固定;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59.1【文獻標志碼】A
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主要通過或胎盤母嬰垂體傳播的慢性疾病[1]。TP侵犯會引起患者全身各處臟器發生器官病變、組織破壞、功能喪失甚至死亡。也可引起孕婦死胎、流產或早產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近年來,我國梅毒發病率顯著升高,梅毒已經成為十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3]。因梅毒唯一的傳播源是梅毒患者,所以控制梅毒蔓延的重要環節就是對梅毒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4]。本文對影響梅毒患者治療后血清學轉歸的因素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我院接收治療的梅毒患者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齡17~60歲,平均年齡3725歲;其中早期潛伏梅毒24例(188%),晚期潛伏梅毒18例(141%),一期梅毒31例(242%),二期梅毒55例(429%)。
選擇標準:(1)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273―2007》梅毒診斷標準確[5]診為梅毒患者;(2)未經過正規驅梅治療;(3)自愿參加本項研究。
排除標準:(1)不符合上述選擇標準者;(2)有嚴重的心、肝、腎等疾病;(3)有惡性腫瘤者;(4)有嚴重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121血液采集4℃下,以4000r/min 離心2mL肘靜脈全血15min,分離血清。采用RPR(上海榮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對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進行試驗,采用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日本富士有限公司)對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原血清學進行試驗[2],待測血清以1∶80稀釋時出現陽性反應將TPPA判為陽性。
122治療梅毒16例青霉素過敏者,其中早期潛伏梅毒患者使用多西環素100mg或米諾環素100mg進行治療,連服14d,2次/d。或使用鹽酸四環素500mg,連服14d,4次/d。晚期潛伏梅毒患者口服藥物治療30d。其余108例患者使用芐星青霉素治療。分別在患者兩側臀部肌內注射240萬U芐星青霉素,每周1次,連續注射2~3周。
123治療后轉歸驅梅治療后每3個月到進行醫院1次定期復查TPPA和RPR[6]。體征和臨床癥狀消失且不復發,隨訪期間RPR滴度轉陰為血清轉陰。臨床癥狀消失且治療后6個月內RPR下降4倍,治療后12個月內維持在低滴度(≤1∶8)為血清固定。
13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期、治療藥物和RPR初始滴度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兩組獨立樣本間用χ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
2結果
21年齡與性別產生的影響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驅梅治療后25例(446%)女性患者發生血清固定,14例(199%)男性患者發生血清固定。患者年齡≤25歲,血清轉陰的發生率較大。患者年齡>25歲,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梅毒病期、治療藥物和RPR初始滴度產生的影響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病毒分期與是否使用卞星青霉素治療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臨床上梅毒分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潛伏梅毒等多種臨床表現。其長期的潛伏狀態會累及多種器官和組織,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從而引起不必要的精神負擔和物質負擔[7]。會通過或者母嬰傳播造成兒童先天性梅毒[8],早期先天性梅毒會造成早產、生長發育遲緩、肝脾腫大和黏膜損傷等。晚期先天性梅毒[9]會造成視神經萎縮、骨膜損傷、間質性角膜炎、麻痹性癡呆、牙齒畸形等,對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10]。因此,對梅毒患者早發現、早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期、治療藥物和RPR基線滴度等因素會對梅毒患者驅梅治療后血清學轉歸造成影響。本研究中446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患者驅梅治療后發生血清固定。根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性別會對梅毒患者治療后血清學轉歸產生影響,且女性患者血清固定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男性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期、治療藥物和RPR基線滴度等因素會對梅毒患者驅梅治療后血清學轉歸造成影響。臨床上初始RPR滴度低、女性患者、潛伏梅毒和非青霉素治療患者易發生血清固定。建議對梅毒患者早發現、早治療,為降低血清固定的發生率首選使用青霉素驅梅治療[15]。
參考文獻
[1]Patel SJ,Klinger EJ,O′Toole D,et al.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preventing congenital syphilis infection in New York City.Obstet Gynecol,2012,120(4):882 -888.
[2]俞鶯,袁波. 梅毒螺旋體IgM抗體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應用.中國性科學,2013,22(11):33-36.
[3]曹江晨,雷軍平,龔天文,等.貝那普利/氨氯地平復方制劑治療輕中度高血壓隨機對照研究.河北醫藥,2012,34(7):1013-1014.
[4]Carlson JA,Dabiri G,Cribier B,et al.The immunopathobiology of syphilis:the manifestations and course of syphilis are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Am J Dermatopathol,2011,33(5):433-460.
[5]王成科,楊曉玲,王曉麗,等.1235例梅毒病例流行病學統計分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3,24(1):91-92.
[6]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感染性疾病協作組. 妊娠合并梅毒的診斷和處理專家共識.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2):158 -160.
[7]魯東平,王芬,張榮,等.深圳市寶安區2008-2009年孕產婦及新生兒梅毒患病情況分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3):212-214,244.
[8]林雁嘉,林明恩,鄭道城,等.梅毒血清固定與外周血調節性T細胞及血清IL-6、IL-10、IFN-γ的關系探討.中國性科學,2013,22(7):30-32,36.
[9]王有鵬,朱朝敏,杜敏,等.105例先天性梅毒患兒的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8):4054-4056.
[10]龐琳,曾慧慧,何明.妊娠合并梅毒孕期規范治療后新生兒梅毒血清學的變化特點及轉歸.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4(13):282-285.
[11]Tong ML,Lin LR,Liu GL,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rological cure and the serofast state of HIV―negat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secondary,latent,and tertiary syphilis.PLoS One,2013,8(7):e70102.
[12]Gnzflez DA,Diaz BB,et al.Sexhormones and autoimmunity.Immunol Lett,2010,133(1):6-13.
[13]Sena AC,Wolff M,Martin DH,et al.Predictors of serelogieal cure and Serofast State after treatment in HIV-negative persons with early syphilis.Clin Infect Dis,2011,53(11):1092-1099.
[14]周樂.先天梅毒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廣東醫學,2011,32( 20):2691-2693.
【關鍵詞】 梅毒抗體; TPPA、TPELLSA、TRUST;膠體金法
作者單位:457000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檢驗科 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TP)引起的全身各器官病變的性傳播疾病,其傳染力強、危害性大。據世界衛生組織(WTO)報告,成年人每年新發梅毒1200萬,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梅毒的診斷需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血清學診斷,由于梅毒早期的臨床表現并不典型,有些患者對病史陳述缺乏真實性,故血清學檢測是診斷梅毒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臨床實驗室常用的血清學診斷TP的有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TRUST),膠體金法,ELISA法、TPPA法等等不同的檢測方法都有其特殊的臨床應用價值,選擇有效的方法對梅毒早期診斷、預防和控制梅毒的傳播,避免因錯誤的檢測結果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有著重要意義。
本文對255例患者的血清就我院檢驗科常用的TRUST法膠體金法ELISA法以下方法學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12月皮膚科患者255例,年齡1970歲。男性125例,女性:89例。
12 試劑與儀器 TRUST試劑、膠體試劑均為英科新創公司產品,ELISA試劑為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產品,TPPA試劑由日本富士株式會社產品:
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RMP200)振漏器、離心機等。
13 檢測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空腹抽血5 ml,4000r/min離心5 min后分離血清,血清標本不能及時檢測則置于4℃冰箱,避免反復凍融,均采用TRUST法,ELISA法,膠體金法與TPPA對所選擇標本按各種方法試劑盒說明進行檢測。前三種方法所檢測結果均與TPRA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每種方法與TPPA法檢測結果之間采用χ2檢驗,均以P
2 結果
對255例皮膚科門診患者用四種梅毒抗體血清學檢測,以TPPA試驗為金標準,對TRUST法,膠體金法,ELISA法進行評價,其結果表明,TRUST、膠體金、ELISA的敏感度分別7356%、954%、988%,特異度分別為970%、989%、100%,ELISA法,膠體金法與TPPA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TRUST與TPPA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三種血清學方法檢測結果的評價
方法 TPPA
+
總計敏感度(%)特異度(%)
TRUST +64 5 69 7356 970
23 163 183
膠體金 +83 2 85 954 988
5 166 171
ELISA +86 0 86 988 100
1 168 169
3 討論
人感染梅毒螺旋體后,可存于患者的血液及腦脊液中,3~6周可產生非特異性抗類脂抗體和特異性抗螺旋體抗體IgM和IgG、IgG終身存在于人體內,可終身檢出陽性[2]。臨床梅毒檢測常用血清學試驗分為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如TRUST、RPR)和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TPPA,ELISA等)。
TRUST是采用牛心中提取的心脂肪,同固醇、孵磷脂組成性病研究室VDRL抗原重地含有特制的甲苯胺紅溶液制成,檢測血漿或血清中的反應素,在梅毒感染初期,由于反應素不足,無法用TRUST檢測到,一般為陰性。4周后陽性率10%~30%,6~8周后大多100%,經治愈由25%自然轉陰[3]。很多時候易受到某些傳染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響,常出現生物學假陽性,主要見于懷孕、SLE、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由于TRUST試驗在梅毒診斷上出現較高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許多學者以為TRUST已不適合作為梅毒篩選試驗,但是TRUST試驗滴度與病程有關,由于非特異性性抗體是TP破壞患者組織,后釋放的物質刺激機體產生的,TP在人體的活動程度基本上與此抗體的滴度成正比,所以TRUST是梅毒經診斷后,觀察療效和判斷復發的指標[4]。
臨床上常用的檢測特異性抗的試驗有膠體金,ELISA,TPPA試驗,膠體金法是一種應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制備的高度純化的單克隆TP的基因工程抗原,具有快速操作簡便,準確的特點,而且不需要特殊設備,結果易判讀,但其法也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在TP潛伏期時易漏診,所以只能作為急診或術前的一般篩查。TPPA是將梅毒的精制菌體成分包被在人工載體明膠粒上,對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具有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是目前公認的確認實驗,但TPPA法操作復雜,結果判定需人工而不能用于自動化,限制了其用于大批量標本的篩查。ELISA法是用雙抗原夾心法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對各期梅毒的檢出率較高,其特異性和敏感性與TPPA非常接近,并且具有操作簡便,可自動化,標準化的優點,能大批量同時檢測,但ELISA結果陽性只能說明正在或曾經感染過梅毒,而不能判斷梅毒的活動情況,故不能用于療效觀察,梅毒復發或再感染的診斷。
綜上所述,根據梅毒螺旋體的生物學及免疫學特性,結合臨床上不同的檢測目的,采用ELISA法對臨床標本進行大批量標本的篩查,膠體金法用急診或術前篩選,用TPPA法進行確診,以TRUST法進行療效判斷是較理想的實驗室梅毒血清學檢驗組合。
參 考 文 獻
[1] 薛大奇關于當前梅毒診治中的幾個問題的探討中國性科學,2008,8(17):2325.
[2] 阮豪驥兩種梅毒檢驗方法比較的初步研究.檢驗醫學,2005,17(2):180.
【摘要】近年來隨著梅毒發病率的增長,胎傳梅毒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本文就胎傳梅毒的診治現狀和研究進展做一簡要介紹。
【關鍵詞】梅毒;胎傳;診斷;治療;進展
胎傳梅毒,又稱先天梅毒毒(Congenital syphilis, CS),是指梅毒螺旋體由母體經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使胎兒受感染而發生的新生兒、嬰兒和兒童的梅毒[1]。胎傳梅毒危害極大,可造成孕婦流產、死產、早產、新生兒死亡等妊娠不良結局。隨著梅毒發病率的增長,胎傳梅毒的發病率也不斷增加,美國由于實施孕前篩查,胎傳梅毒的患病率曾一度降至2005年的最低值8.2/10萬,而2007年又升至10.5/10萬[2]。我國胎傳梅毒感染率也在快速上升,胎傳梅毒報告發病率1991年為0. 01/10萬活產數, 1997年上升為0. 53/10萬活產數, 2007年為50. 30/10萬活產數(8 408例), 2008年為56. 76/10萬活產數(9 480例), 2008年較2007年增長12. 8%[3]。
1 妊娠梅毒對胎傳梅毒發病率的影響因素
妊娠梅毒對胎傳梅毒發病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與妊娠梅毒感染率密切相關。全球每年約100萬妊娠婦女感染梅毒,所產嬰兒中胎傳梅毒患兒達27萬[4]。(2)與妊娠梅毒的病程和治療情況密切相關。據統計,未經治療的原發性梅毒孕婦的胎傳率可高達70% ~100%,二期梅毒孕婦的胎傳率為90%,三期梅毒孕婦的胎傳率也可達30%[5]。孕期患有梅毒的婦女即使經過治療,其不良結局的發生風險仍然比未感染梅毒孕婦高2. 5倍[6,7]。(3)與梅毒孕婦在治療或分娩時非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滴度有關。Rawstron等[8]對97例梅毒孕婦及所產嬰兒進行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其中32例RPR≥1:6的孕婦所產嬰兒中,胎傳梅毒為6例,65例RPR≤1:8的孕婦所產嬰兒中,胎傳梅毒僅8例。
2 臨床表現
臨床上約2/3胎傳梅毒患兒在出生時并無臨床癥狀,有癥狀者根據癥狀出現的頻率依次表現如下。
2.1 皮膚黏膜損害:50%~94%的患兒在出生后2~3周出現皮膚損害。皮損呈多種形態,典型皮疹為紫紅色或銅紅色斑丘疹,嚴重時可表現為水皰或大皰(梅毒性天皰瘡),皮疹在掌跖部位最為嚴重。除典型皮損外,全身多形紅斑樣皮損也有報道[9]。皸裂多發生于口角、鼻孔和肌門周圍,臨床上并不多見,卻為胎傳梅毒高度特征性表現。約14%的患兒在生后1周左右可出現流涕、鼻塞、膿性鼻分泌物等梅毒性鼻炎的表現,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可通過暗視野鏡檢確診。
2.2 骨骼異常:胎傳梅毒患兒骨骼異常的發生率高達91%,且出現早,其中股骨和肱骨最常受累。有癥狀患兒和無癥狀患兒的骨骼影像異常率分別為95%和20%[10]。對于X線檢查的診斷價值,各種文獻有不同評價。有學者認為,長骨X線片對先天骨梅毒的診斷有重要的意義,對新生兒出現非外傷性骨折、溶骨性損害以及骨膜炎必須排除胎傳梅毒[11-12]。
2.3 神經系統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梅毒癥狀在新生兒期少見,多出現在出生3個月以后。以腦膜血管神經梅毒多見,可引起抽搐、智力障礙等。胎傳梅毒兒中神經系統受累約40%,而無癥狀者中腦脊液異常僅占8%[13] 。
3 梅毒血清學實驗室檢查
3.1 常規梅毒血清學檢測: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快速血漿反應素卡片試驗(RPR)等是目前臨床上用于胎傳梅毒的常規檢測方法。但應注意胎傳梅毒和后天梅毒在利用RPR、TPPA等進行診斷時所存在的差別。新生兒或嬰兒早期TPPA陽性不能確定診斷。因為TPPA、RPR抗體均為IgG,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結果難以確定抗體是來源于母體還是患兒自身;其次,在后天梅毒中,梅毒螺旋體抗體通常持續存在并提示既往梅毒感染。胎傳梅毒則不同,其梅毒螺旋抗體非持續存在。研究表明,患兒熒光梅毒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的反應性在1歲以后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消失[14]。因此,不能利用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持續存在情況對胎傳梅毒作同顧性診斷。
3.2TP-IgM試驗:IgM抗體相對分子量較大,不能通過胎盤。出生時和生后不久測定血清IgM水平是早期診斷胎傳梅毒的重要手段[15]。常用的檢測方法有FTA-ABS-19S-IgM和TP-IgM-WB。Herremans等[16]研究顯示,TP-IgM-WB診斷胎傳梅毒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8%和97.2%,用于檢測胎傳梅毒優于FTA-ABS-19s-IgM。但也有學者研究,TP-IgM-wB在診斷有癥狀者的敏感性為83%~92%,而對無癥狀者的敏感性僅為42%~83%[17]。然而,目前尚缺乏更多對無癥狀胎傳梅毒血清學診斷的方法學和臨床方面的評價資料。
3.3 其他檢測:用于胎傳梅毒診斷的試驗還包括,①PCR,但在應用中,樣本的組織來源不同對結果足否有影響尚存爭議。②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日前以快速簡單方便的優勢廣泛應用于梅毒的檢測。莫桑比克的一項現場試驗表明,該法診斷的精確性與需在實驗室中進行的TPPA、RPR以及直接免疫熒光染色法相當[18]。但對早期梅毒的敏感性較差。
4 診斷
近2年,中國對CS的診斷和治療制訂了多項標準及規范,如衛生部行業標準《梅毒診斷標準》(WS 268-2007)、《中國CDC性病控制中心性病診療指南》(2007)和《中國CDC性病控制中心全國性傳播疾病檢測技術規范》(2009)。目前大多數單位都遵循上述3個文件對CS進行診斷、治療和預防。也有單位參照美國CDC CS修訂診斷標準(2006)或WHO梅毒修訂診斷標準(2003)進行診斷和治療[19-21]。衛生部行業標準《梅毒診斷標準》(WS 268-2007)如下。
4.1 家族史:生母為梅毒患者。
4.2 臨床表現:①早期胎傳梅毒:一般在2歲以內發病,類似于獲得性二期梅毒,發育不良,皮膚損害常為水皰-大皰、紅斑、丘疹及扁平濕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骨髓炎、骨軟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結、肝脾腫大及貧血等。②晚期胎傳梅毒:一般在2歲以后發病,類似于獲得性三期梅毒。出現炎癥性損害(間質性角膜炎、神經性耳聾、鼻或樹膠腫、克勒頓關節和脛骨骨膜炎等)或標記性損害(前額圓凸、馬鞍鼻、佩刀脛、鎖胸關節骨質肥厚、赫秦生齒和孔口周圍皮膚放射狀皸裂紋等)。③胎傳隱性梅毒:即胎傳梅毒未經治療無臨床癥狀,梅毒血清學實驗陽性,腦脊液檢查正常,年齡
4.3 實驗室檢查:①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在早期胎傳梅毒患兒的皮膚黏膜損害或胎盤中可查到TP;②非TP抗原血清學實驗陽性;③TP抗原血清學實驗陽性。
4.4.1 確診病例:生母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經實驗室診斷病例;
4.4.2 疑似病例:生母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
4.5 以下情況不診斷為CS,也不作為CS病例報告:①生母曾有TP感染,經過規范的長效青霉素治療,RPR /TRUST陽性,但滴度
5 治療及隨訪
CS治療依據:①母親確診患有梅毒;②母親梅毒未經規范和充分治療;③嬰兒的臨床、實驗室及X線檢查均有梅毒表現;④比較母親(分娩時)和嬰兒由同一實驗室和同一種方法所做的非TP抗原血清學抗體有4倍的差異。
目前胎傳梅毒的治療藥物仍首選青霉素。對青霉素過敏的患兒可采用非青霉素類藥物(如頭孢曲松鈉、紅霉素或阿奇霉素)替代,但對其療效尚無臨床評價資料.相關報道也較少。治療方案多參照美國CDC CS修訂診斷標準(2006)進行處理[22]。
5. 1 已經證實或高度懷疑的CS①體格檢查異常,符CS;②非TP血清學抗體比母親高4倍;③取體液行暗視顯微鏡或熒光抗體實驗結果陽性。推薦實驗室檢查:①腦脊液做VDRL,細胞計數和蛋白定量;②全血細胞計數、分類及血小板計數;③其他檢查:如長骨、胸部X線片,肝功能,腦部超聲,眼科和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查。
推薦治療方案:青霉素, 10萬~15萬U•kg-1•d-1(或5萬U•kg-1),靜脈給藥,出生后前7 d每12 h 1次,以后則每8 h 1次,總療程為10 d;或普魯卡因青霉素,每次5萬U•kg-1,肌內注射,每日1次,共10 d。如果在療程中漏治達1 d以上,應重新開始整個療程。應用其他抗生素(如氨芐西林)尚無足夠的資料證明確切療效;應用非青霉素藥物治療需要密切隨訪以評價療效。
5. 2 嬰兒體檢正常,非TP血清學抗體滴度與母親的滴度相同或升高未達4倍同時:①母親未接受治療,或治療不充分,或沒有治療的證據;②母親用紅霉素或其他非青霉素推薦實驗室檢查:①腦脊液做VDRL、細胞計數和蛋白定量;②全血細胞計數、分類及血小板計數;③長骨X線片。如給予10 d青霉素注射治療,則無必要對嬰兒進行全面檢查,但若腰椎穿刺檢查發現腦脊液異常,提示須密切隨訪,其他實驗(如全血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和長骨X線片)亦有助于CS診斷。若僅予芐星青霉素單劑治療,則須對嬰兒行全面檢查(腦脊液檢查、長骨X線片、全血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并能保證隨訪。如果檢查中有任何一項不正常或未做,或腦脊液檢查結果由于血液污染難以解釋,嬰兒則需要接受10 d療程的青霉素治療。
推薦治療方案:青霉素, 10萬~15萬U•kg-1•d-1,在出生后前7 d以每次5萬U•kg-1,靜脈給藥,每12 h 1次,以后則每8 h 1次,總療程10 d;或普魯卡因青霉素,每次5萬U•kg-1,肌內注射,每日1次,共10 d,或芐星青霉素,每次5萬U•kg-1,單劑肌內注射。
5. 3 嬰兒體檢正常且非TP血清學抗體滴度與母親的滴度相同或升高未達4倍,同時母親在懷孕期間接受了與病期一致的治療,治療時間在分娩4周前,且母親無再感染或復發的證據,無需做任何實驗室檢查評價。
推薦治療方案:芐星青霉素每次5萬U•kg-1,單劑肌內注射。
5. 4 嬰兒體檢正常,非TP抗原血清學抗體滴度與母親的滴度相同或升高未達4倍,同時母親在妊娠前經過充分的治療,并且母親非TP血清學抗體滴度在妊娠前、妊娠期間及分娩時均維持較低的水平(VDRL
推薦治療方案:無需治療;但某些專家建議在不能保證隨訪時可應用芐星青霉素每次5萬U•kg-1,單劑肌內注射。
胎傳梅毒患兒在正規治療后,應進行隨訪以判斷療效。有癥狀者經正規治療后,其臨床表現一般往3個月內消失,血清學異常于6個月左右轉陰。因此,應分別于正規治療后1、3、6、12、24個月進行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檢查,滴度應在治療后6個月降低4倍,12~24個月轉陰,如滴度呈4倍上升或不降則提示治療失敗或再感染[15]。
6 干預
目前,中國在預防梅毒方面的經費投入以及健康教力度不足,重點人群未能有效干預,治療不夠規范,誤診誤治經常發生,對患者未進行隨訪管理和傳染源追等[23]。國外預防CS的成功經驗表明,CS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足夠的產前保健,合理的梅毒篩查,對妊娠梅毒進行規范治療及隨訪管理,健全的傳染源追蹤,可以減少90%以的CS出現[24-28]。減少CS的發病率,有賴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葉順章.性傳播疾病的實驗室診斷[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1: 129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urveillance 2007. cdc.gov/std/stats07/syphilis.htm
[3] 中國CDC性病控制中心統計數據, 2009. http: //ncstdc. org, http: // ncstdc. org/yqjc-detail/work/2009 /work_030. pdf
[4] Schmid G. Economic and programmatic aspects of congenital syphilis prevention.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4,82(6):402-409.
[5] Sanchez PJ, Gutman LT. Syphilus. In: Feigin RD, Cherry JD,Demmler GJ, et a.l Textbook of pediatricinfectious diseases.Philadelphia: Sauders, 2004. 1724-1741
[6] Lumbiganon P, PiaggioG, Villar J, et a.l The epidemiosyphilis in pregnancy. Int J STD AIDS, 2002, 13(7): 48
[7]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The global elimination of consyphilis: rationale and strategy for action.World Healthzation, 2007
[8] Rawstron SA,Mehta S,Bromberg K. Evaluation of a Treponema pallidum-specific IgM enzyme immunoassay and Treponemapallidum western blot antibody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maternal and congenital syphilis.Sex Transm Dis,2004, 31(2):l 23-126.
[9] Lugo A,Sanchez S.Sanchez JL Congenital syphilis.Pediatr Dermatol,2006,23(2):121-123.
[10] Hargrove A,Curtis N.Syphilis returns to the suburbs. Eur J Pediatr, 2006, 165(5):290-292.
[11] Lee G, Ball C, Sellars M, et al. Congenital syphilis as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accidental injury. Eur J Pediatr, 2008, 167(9):1071-1072.
[12] Armangil D,Canpolat FE,Yigit S,et al. 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with isolated bone involvement:a case report.Turk J Pediatr.2009,51(2)169-171
[13] CDC.2002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 eases.MMWR,2002,51(6):18-28.
[14] Rawstron SA,Mehta S,Marcellino L, et al. Congenital syphilis and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test reactivity after the age of 1 year. Sex Transm Dis, 2001,28(7):412-416.
[15]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06.MMWR, 2006, 55(No.RR11): 1-100.
[16] Herremans M, Notermans DW, Mommers M, et al. Comparison of a Treponema pallidum IgM immunoblot with a 19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syphilis.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7,59(1):61-66.
[17]Meyer MP, Eddy T, Baughn RE. Analysis of western blotting (Immunoblotting) technique in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syphilis. J Clin Microbiol, 1994,32(3):629-633.
[18]Montoya PJ, Lukehart SA, Brentlinger PE,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 rapid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and the rapid plasma regain test for antenatal syphilis screening in Mozambique.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6,84(2):97-104.
[19] Schmid GP, Stoner BP, Hawkes S, et a.l The need and planfor global elimination of congenital syphilis. Sex Transm Dis,2007, 34(S7): 5-10
[20]v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infections. http: //who. int/hiv/pub/sti/pub6 /en/
[2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orkowski KA,Berman SM.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guidelines,2006. MMWR Recomm Rep, 2006, 55 (RR-11): 1-94
[2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orkowski KA,Berman SM.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guidelines,2006. MMWR Recomm Rep, 2006, 55 (RR-11): 1-94
[23] Cheng JQ, Zhou H, Hong FC, et a.l Syphilis screening andintervention in 500 000 pregnant women in Shenzhen, the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Sex Transm Infect, 2007, 83(5):347-350
[24] WalkerGJ, WalkerDG. Congenital syphilis: a continuing buneglected problem. Semin Fetal NeonatalMed, 2007, 12(3):198-206
[25] French P. Syphilis. BMJ, 2007, 334(7585): 143-147
[26] ChakrabortyR, Luck S. Syphilis is on the increase: theimplications for child health. Arch Dis Child, 2008, 93 (2):105-109
[27] Woods CR. Congenital syphilis-persisting pestilence. PediatrInfectDis J, 2009, 28(6): 536-537
梅毒大概是在明朝末年由國外傳入我國的。梅毒的病原體是梅毒螺旋體,其病情可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梅毒雖然只會引起患者皮膚和黏膜的損害,但由于患者的體內已經存在大量的梅毒螺旋體,所以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晚期梅毒患者雖然沒有傳染性,但由于患者的內臟各器官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極易引起梅毒性心臟主動脈瘤、梅毒性腦膜炎、梅毒性腦動脈瘤、梅毒性脊髓炎、梅毒性視神經炎等并發癥,從而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因此,及時地發現早期梅毒,對患者能否康復至關重要。那么,早期梅毒患者都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一般來說,在與患有梅毒的人發生的3周后即可使人出現皮膚黏膜的損害。這種損害主要位于梅毒螺旋體的侵入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官),男性患者的受損部位多為冠狀溝、包皮系帶、包皮內側、部、體上、陰囊或尿道口處;女性患者的受損部位則多為大、小、系帶、或陰道口,也可發生于陰道黏膜、子宮頸上。早期梅毒患者的皮膚黏膜受害的主要特點是:初起可長出一個米粒大的紅色丘疹,其質地較硬,邊界清楚,接著該丘疹可很快增大為黃豆大的且明顯隆起的圓形丘疹。不久圓形丘疹的表面便發生糜爛,并有黏性液體滲出,然后會干燥結痂。此類皮膚黏膜損害,在醫學上叫硬下疳。梅毒患者通常只會出現一個硬下疳。這種硬下疳既不疼也不癢,大約在一個月以后便可自行痊愈,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視,尤其發生于女性陰道黏膜和子宮頸的硬下疳,則更容易被忽視。
雖然硬下疳可以不治自愈,但是梅毒的病原體――梅毒螺旋體并不能自行離開患者的體內,因此,這以后患者的全身將會出現大量的黃豆或蠶豆大的紅色斑疹,而且在斑疹上還會附著片狀的白色鱗屑。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梅毒患者的發病部位并不是其生殖器而是其手掌和足底。這類梅毒患者的皮膚損害特點是:在其手掌和足底部位會出現形態如黃豆大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暗紅色斑疹,其邊界清楚,并覆蓋著片狀的白色鱗屑,鱗屑邊緣翹起,中間黏附在斑疹上。該斑疹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對稱地分布于患者的兩手掌和兩足底。因此,兩側手掌和兩足底出現了上述皮膚損害的人,切莫以為這是手癬和足癬,需及時做梅毒血清學試驗檢查。梅毒螺旋體侵入人體后,人體血清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抗梅毒螺旋體抗體。通過為患者做梅毒血清試驗檢查可以明確其體內是否有此類抗體。梅毒血清學試驗檢查包括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和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常用的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包括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和血清不加熱反應素玻片試驗(USR)。常用的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包括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TPHA)、熒光螺旋體抗體血清吸附試驗(FTA-ABS)和梅毒螺旋體制動試驗(TPI)。
在臨床上,對早期梅毒患者需及時地進行驅梅治療。其方法是:①可肌肉注射普魯卡因青霉素針劑,每次注射80萬單位,每日注射一次,可連續注射15天。②可肌肉注射芐星青霉素針劑,每次注射240萬單位,每星期注射一次,一共可注射三次。③對青霉素過敏的早期梅毒患者可應用大環內酯類藥物,例如,可口服羅紅霉素膠囊,每次服300毫克,每日服兩次,可連續服用15天。
早期梅毒患者在進行驅梅治療時,由于所使用的抗梅毒藥物在殺死大量的梅毒螺旋體后,該病原體內的蛋白質及其他產物容易使患者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進行驅梅治療后的12個小時內,患者往往會出現畏寒、頭痛、全身不適、高熱(39~40攝氏度)等癥狀,而且其原有的皮膚損害程度也會有所加重。此類反應在臨床上叫吉一赫反應(梅毒患者在初次用藥時所出現的一系列不良反應)。一般吉一赫反應在梅毒患者進行驅梅治療后的2~3天內會消退。
需要提醒該病患者的是,早期梅毒患者應盡早讓自己的做相應的檢查,若發現對方已感染梅毒應同時進行治療。在進行及時、規范的驅梅治療后,梅毒患者還應在以后的3年內定期進行復查,如病情復發,應繼續進行驅梅治療。
【摘要】目的:探討TPPA及TRUST均陽性的產婦所生TPPA陽性TRUST陰性的新生兒是否需要驅梅治療。方法:將154例TPPA陽性TRUST陰性新生兒(產婦TPPA及TRUST均陽性),產婦產前未經正規治療113例隨機分為兩組,新生兒給予驅梅治療的為治療組(60例),不給予驅梅治療的為對照1組(53例)。產婦產前經青霉素正規治療的41例為對照2組。觀察各組TPPA轉陰情況。結果:3個月TPPA各組轉陰率分別為18.33%、16.98%、17.07%。6個月分別為100%、98.1%、100%。12個月分別為100%、98.1%、100%。12個月時發現對照1組TPPA未轉陰的那例新生兒TRUST也出現陽性滴數為1:2。結論:1.對未經治療梅毒產婦所生TPPA陽性TRUST陰性的新生兒應密切觀察其TPPA變化至少18個月。因先天梅毒對新生兒危害極大如有條件都可以給予驅梅治療。2.妊娠前和妊娠期均經青霉素正規治療的梅毒產婦所生TPPA陽性TRUST陰性的新生兒基本能排除先天潛伏梅毒。
【關鍵詞】產婦,先天潛伏梅毒,新生兒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Neonates of with Positive TPPA and Negative TRUST
Hengkun, liyingchun yang tangling, hegongjia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f the neonates of syphilis female with positive TPPA and positive TRUST, whose TPPA is positive and TRUST is negative, should receive out-syphilis treartment. Methods 154 neonates of syphilis female with positive TPPA and positive TRUST were dev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 pregnant and unpregnant women were treated or untreated. the neonates of receiving treatment was control group, and the neonates of receiving untreatment was observation groupI. the neonates of receiving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t and unpregnant was observation group II. The efficency of every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hree months the negative rates of TPPA were 18.33%、16.98%、17.07% respectively in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I , group II. And after six months the negative rates of TPPA were 100%、98.1%、100% respectively in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I, group II. after twelve months the negative rates of TPPA were 100%、98.1%、100% respectively in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I and group II in turn. In twelve months, the neonates of TRUST titre was1:2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neonates of untreated syphilis female with positive TPPA and positive TRUST, whose TPPA is positive and TRUST is negative, should receive out-syphilis treartment for eighteen months. In turn, The is no clinical rationale for the neonates of pregnant and unpregnant syphilis female receiving regularly treatment to receive out-syphilis treartment.
【Keys】Pregnant female; Neonatal Congenital Latent Syphilis;Neonate
先天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稱胎傳梅毒,絕大多數是宮內感染。Claser[1]報道梅毒孕婦垂直傳播的幾率接近100%,超過50%的患兒表現為無癥狀的隱形感染,即新生兒先天潛伏梅毒(Neonatal Congenital Latent Syphilis NCLS)。新生兒期診斷較為困難,缺乏金標準[2],血清學表現多種多樣,NCLS對新生兒危害極大,給臨床醫生處理帶來不少困惑。筆者將廣安人民醫院2004年3月―2011年3月TPPA及TRUST均陽性產婦所生新生兒TPPA陽性而TRUST陰性154例的處理分析并隨訪。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產婦年齡19-38歲,中位年齡25.6歲;無業流動人員40例。職員21例,農婦93例;初產婦105例,經產婦49例;不良孕產史11例(流產史9例,死胎史2例)。154例產婦TRUST(+)(滴均1:4及以下)、TPPA(+)。新生兒男71例,女83例;足月兒141例,早產兒13例;出生體重2000g-2500g8例,2500g-4000g146例;其中剖宮產123例,順產31例。新生兒黃疸3例,出生時輕度窒息5例。全部新生兒均無典型NCLS臨床癥狀和體征,臍血均為TPPA(+)、TRUST(-)。
1.2 研究方法 按產婦妊娠前及妊娠期未經或未經正規治療的新生兒113例隨機分為兩組,新生兒給于驅梅治療的為治療組(60例),不給于驅梅治療的為對照1組(53例)。產婦在妊娠前和妊娠期均經青霉素正規治療的為對照2組(41例)。觀察分析各組新生兒TPPA在3、6、12個月變化。
1.3 治療 治療組60例均給予青霉素治療,方法參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推薦方案[3]青霉素鈉針5萬U/(kg.次)靜脈滴注1次/12h,7天后改為5萬U/(kg.次)靜脈滴注1次/8h,總療程14d。
1.4 隨訪 研究的154例在12個月內全部按時隨訪,以后逐漸失訪(12個月TRUST出現陽性那例18個月時TRUST(-)、TPPA(+)以后失訪)。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
2 結果
2.1 血清學檢查 3、6、12個月治療組TPPA轉陰率分別為18.33%(11例),100%(60例),100%(60例);對照1組TPPA轉陰率分別為16.98%(9例),98.1%(52例),98.1%(52例), 并發現對照1組12月TPPA陽性的1例同時TRUST也出現陽性滴度為1:2,該例視為NCLS,給予驅梅治療后6個月TRUST轉為陰性。3、6、12個月對照2組TPPA轉陰率分別為17.07%(7例),100%(41例),100%(41例)(表一)。
2.2 分析 治療組與對照1組 TPPA轉陰率比較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與對照2組TPPA轉陰率比較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先天梅毒是指梅毒螺旋體由孕婦血行經胎盤感染所致。予生后直接進入Ⅱ期梅毒階段對胎兒及新生兒造成多器官感染性疾病,常有肝、脾、肺等臟器受損,累及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如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導致胎兒神經病變和肌肉骨骼病變,可引起死產及新生兒死亡[4]。大多數新生兒剛出生后癥狀和體征不明顯,于2月后逐漸出現。如未在早期作出診斷,進行治療,常發展為晚期先天梅毒。
妊娠期80%―90%為潛伏梅毒,多無臨床表現,梅毒血清學檢查是最有效的篩查方法[5]。最好在婚前做梅毒血清學檢查,并給予治療。在血清學未轉陰情況下妊娠,最好在妊娠初3個月及妊娠末3個月各治療一療程,可完全預防先天梅毒的發生。但很多患者在妊娠期作妊檢才發現梅毒,一般認為能在孕16周前治療可完全預防先天性梅毒的發生[6]。對妊娠期發現的梅毒應遵循早期足量的驅梅治療,即使在妊娠期甚至臨產前也不應該放棄治療[7]。
近年來,產婦感染梅毒發病率呈增高趨勢,加上一些地區落后,人們意識差,直到生產時才發現患有梅毒,新生兒表現多處樣給臨床處理帶來不少困惑。雖新理論新技術的應用發展,但新生兒期診斷先天性梅毒較為困難,診斷缺乏金標準。目前NCLS的診斷主要依據美國CDC推薦的診斷標準:(1)應用直接免疫熒光(DIF)或其他特殊感染方法證實新生兒組織中存在梅毒螺旋體;或(2)新生兒或隨訪期嬰兒非TP特異性血清學試驗滴度大于或等于母體的4倍;或(3)腦脊液(CSF)VDRL (+)或非其他原因引起的CSF白細胞計數>5/3 或CSF的定量>4/dl;或(4)新生兒TP-IgM抗體如FTA-ABS-19S-IgM試驗陽性。該診斷標準尚有很多不足。在新生兒組織中找TP難度極大,FTA-ABS-lgs-IgM特應性高97%-100%,但敏感性在有癥狀NCS中只有73%左右[8]。目前國內很多醫院沒有該試劑,多用傳染性血清學方法,但新生兒血清學多樣。母親可經胎盤將非螺旋體及螺旋體lgG抗體傳遞給胎兒,使先天梅毒診斷變得復雜。一般認為新生兒TRUST(-)、TPPA(+)可能是母親螺旋體lgG抗體經胎盤傳給胎兒,新生兒未感染TP,但TRUST存在假陰性等。對此該不該給予治療一直有爭議,筆者通過對此154例新生兒的隨訪治療發現未經治療梅毒產婦所生TPPA(+)、TRUST(-)新生兒不能完全排除NCLS,應密切隨訪到血清學變化至少18個月[9],血清學完全轉陰為止,如有條件也應作驅梅治療杜絕新生兒NCLS。妊娠前和妊娠期均經正規驅梅治療的梅毒產婦所生TPPA(+)、TRUST(-)的新生兒基本能排除新生兒先天潛伏梅毒。
表一 三組新生兒臨床及血清學情況
參考文獻
[1] Glaser JH.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s for congenital syphiiis[J]. JPediatr, 1996,129(4):488-490
[2] 吳慧.母妊娠梅毒之新生兒臨床情況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166-167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Congenital syphilis-United States, 2002[J]. MMWR Morb Mortal Wkiy Rep, 2004, 54(8):716-719
[4] Gust DA,LevineW C,LouisME, et 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ngental syphili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2~1998[J]. Pediatrics 2002, 109(5):79
[5] 張巖,董悅.妊娠期梅毒及先天性梅毒[J].中國醫刊,2008,43,(5)13-14
[6] Chang SN, Chung KY, Gellee M, et al. Seroreversion of the serological tests for syphilis in the newborns born to treated syphilitic mothers[J].genitourin Med,1955,71(2):68
[7] 孫麗君,劉安,葉江竹,等.性病門診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母嬰阻斷的臨床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7,13(6):233-234
[8] 潘鵬,熊禮寬,周華.新生兒期先天潛伏梅毒的實驗診斷[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5,21(1):42-44
【關鍵詞】 產前; 抗梅毒治療; 妊娠梅毒; 妊娠結局; 新生兒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5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4-0009-03
The Influence of Antenatal Syphilis Treatment Resistant of Pregnancy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yphilis in Pregnancy and Neonatal Prognosis/XU Wei-hua.//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9-1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ntenatal syphilis treatment in pregnant syphilis patient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gnancy outcome and neonatal prognosis,and explore the prenatal high treatment effect.Method:Selected during August 2010 to September 2012,the 80 cases of syphilis in pregnancy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renatal resistance syphilis treatment,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Monitored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pregnancy outcomes of pregnancy patients with syphilis situation,perinatal prognosis and neonatal congenital syphilis routine inspection.Result:The preterm birth rate,stillbirth rate,miscarriage rate and full-term births rate(5.0%,2.5%,0,92.5%) of observation group maternal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maternal(25.0%,32.5%,15.0%,27.5%),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natal; Syphilis treatment resistance; Pregnant syphilis; Pregnancy outcome; Neonatal pro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aimen City,Haimen 226100,China
梅毒(syphilis)是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梅毒的病原體是蒼白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是一種對人有嚴重致病性的螺旋體,能侵犯任何器官,產生各種癥狀[1]。發生在妊娠期的梅毒叫妊娠梅毒,既可以是患者懷孕形成的,也可以是孕婦在妊娠期間感染所致。妊娠梅毒不但能給孕婦健康帶來影響,更能影響胎兒發育,導致流產、早產、死胎[2-3]。本研究選取2010年8月-2012年9月于本院就診的妊娠梅毒患者80例,研究梅毒對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婦總數為25 490例,其中的80例檢測是妊娠梅毒患者,發病率為0.31%。根據產前是否接受抗梅毒治療,將8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0~38歲,平均(27.8±12.5)歲;初產婦35例(87.5%),經產婦5例(12.5%);有不良生育史22例(55.0%),兩次以上流產、早產、死胎者6例(15.0%);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22例(55.0%);配偶曾患有梅毒12例(30.0%),配偶是司機職業23例(57.5%)。對照組產婦年齡20~40歲,平均(26.9±13.1)歲;初產婦33例(82.5%),經產婦7例(17.5%);有不良生育史18例(45.0%),兩次以上流產、早產、死胎者7例(17.5%)。納入標準:(1)產婦本人或配偶有婚外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曾有早產、流產、死胎、死產史等;(2)具備各期梅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3)梅毒血清學檢查陽性[4-5]。觀察組中,一期梅毒4例(10.0%),二期梅毒16例(40.0%),潛伏梅毒20例(50.0%)。對照組中,一期梅毒3例(7.5%),二期梅毒10例(25.0%),潛伏梅毒27例(67.5%)。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產前未接受抗梅毒治療,觀察組患者產前都曾接受抗梅毒治療,治療方法詳細如下。
1.2.1 早期梅毒治療 早期梅毒包括早期潛伏梅毒、一期、二期梅毒,治療時首先采用青霉素,芐星青霉素G 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注,1次/周,共2~3次。如果患者對青霉素過敏,可采用鹽酸四環素500 mg,4次/d,連服15 d或米諾環素100 mg,2次/d,連服15 d。
1.2.2 晚期梅毒治療 晚期梅毒主要包括三期、晚期梅毒,治療時采用普魯卡因青霉素G 80萬U,1次/d,肌注,連續20 d為一療程。可根據情況,2周后進行第2個療程。如果患者對青霉素過敏,可采用紅霉素400 mg,口服,1次/d,連續30 d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在治療后,每1個月檢測1次梅毒血清學滴度,觀察有無再感染或者復發。若血清學反應滴度在3個月內未下降或上升2個稀釋度,則進行復治[6]。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妊娠結局情況,比較兩組新生兒預后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在妊娠結局方面,觀察組產婦妊娠結局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例(%)
組別 早產 死產 流產 正常產
觀察組(n=40) 2(5.0) 1(2.5) 0 37(92.5)
對照組(n=40) 10(25.0) 13(32.5) 6(15.0) 11(27.5)
字2值 4.361 5.036 10.231 15.254
P值
2.2 兩組新生兒預后比較
在新生兒預后方面,觀察組產婦的新生兒死亡、低體重兒、先天梅毒兒、窒息兒、正常新生兒都要優于對照組的新生兒,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
表2 兩組新生兒預后比較 例(%)
組別 新生兒死亡 低體重兒 先天梅毒兒 窒息兒 正常新生兒
觀察組(n=39) 0 1(2.6) 11(28.2) 1(2.6) 26(66.7)
對照組(n=21) 2(9.5) 3(14.3) 7(33.3) 4(19.0) 5(23.8)
字2值 2.361 3.406 4.096 2.049 16.255
P值
3 討論
發生在妊娠期的梅毒被稱為妊娠梅毒,發病原因既可能是患者懷孕形成的,也可能是孕婦在妊娠期間感染所致。近年來,我國妊娠梅毒的發病率逐年上升[7-8]。觀察組妊娠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占55.0%,配偶曾患有梅毒占30.0%,配偶是司機職業占57.5%,而且大多數患者均為早期潛伏梅毒。本研究資料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中,有不良生育史的占55.0%,兩次以上流產、早產、死胎占15.0%,因此,孕婦在孕期一定要進行常規的梅毒血清檢查,防止遺漏診治,錯過最佳診斷時機,從而影響新生兒的預后。
有學者為64例經血清學檢查確診為梅毒的孕婦進行了臨床分析,按其是否實現全療程抗梅毒治療將其分為治療組31例以及未治療組33例,從臨床分期看,潛伏梅毒占46.9%,二期梅毒占45.3%,一期梅毒占7.8%。從兩組新生兒情況分析,未治療組新生兒先天梅毒占30.3%,死產占9.1%,死胎占33.3%,早產占12.1%,治療組相應為9.7%、0、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醫護工作者應對上述高危人群加強性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育齡夫婦健康意識,有效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減少新生兒的先天梅毒發生率。為了提高妊娠梅毒的臨床診斷效果,在懷孕早期一定要進行常規梅毒血清學篩查,如果是高危人群,需要在妊娠中、晚期和分娩時再進行復查。早期確診后,要及時治療,按療程規則用藥治療,同時在治療期間不可以有性生活,配偶也需要做檢查。經治療梅毒患者,也應隨訪2~3年,確保疾病的完全康復。治療后的第1年應3個月復查1次,以后每半年復查1次,包括臨床和血清(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如患者治療后6個月內血清滴度未有4倍下降,則為治療失敗或再感染,需加倍重新治療。一期梅毒患者在1年以內可轉陰,多數二期梅毒患者在2年以內可轉陰。少數晚期梅毒血清可持續在低滴度上可判為血清固定。根據妊娠梅毒的不同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通常采用青霉素(如芐星青霉素、普魯卡因青霉、水劑青霉素等)方案進行治療,用法及用量與同期其它梅毒患者相同(禁服四環素類藥物),必要時可增加療程[13-14]。對青霉素過敏的產婦,選用紅霉素(如阿齊霉素、頭孢曲松鈉等)治療,每次500 mg,4次/d,早期梅毒連服15 d,二期復發及晚期梅毒連服30 d。妊娠初3個月與妊娠末3個月各進行一個療程。對其所生新生兒應用青霉素補治。早期梅毒治療后分娩前應每月檢查1次梅毒血清反應,如3月內滴度上升4倍(2個稀釋度),或不下降4倍,應予復治;分娩后按一般梅毒病例隨訪[15]。
綜上所述,孕婦一定要做好產前檢查,一旦會、宮頸處有如蠶豆大橢圓形、表面光滑、明顯突出,檢查結果顯示血RPR呈陽性,追查TPHA檢查也為陽性,應及時、規范治療。本組研究表明,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對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結局,降低新生兒先天梅毒發生率有著很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石婧,刁友濤,李曉偉.不同治療時機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結局及胎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3(6):274-276.
[2]吳鳳英.妊娠梅毒不同時期治療對胎兒預后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9):128.
[3]徐香,張國彬,焦婷.不同青霉素治療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不良結局及隨診情況[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3,6(8):438-440.
[4]周動機,謝慧,張遇嫻,等.不同孕期治療對妊娠梅毒分娩的預后影響[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2(5):121-123.
[5]陳國菊,劉躍,劉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嬰傳播干預后不良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4(45):321-323.
[6]閆妙娥,王瑞蓮,張華.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結局及圍生兒梅毒感染情況分析[J].廣東醫學,2013,9(8):1415-1416.
[7]任寶紅,任曉玲.妊娠梅毒孕期內干預治療對分娩結果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8):4912-4913.
[8]黃志明,周佳慧,羅榮華,等.妊娠梅毒TRUST滴度及產前干預對先天梅毒發病的影響[J].中國熱帶醫學,2009,8(9):1408-1410.
[9]魏紅,陳竹,曾義嵐,等.抗梅毒治療對妊娠梅毒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4(17):83-85.
[10]黃海霞,祝昭惠,周敏,等.490例妊娠梅毒母嬰妊娠結局的病例對照研究[J].四川醫學,2013,7(9):963-965.
[11]朱慧蘭,谷進,蘇向陽,等.妊娠梅毒孕期內和妊娠前抗梅毒治療對分娩結果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6,2(41):200-202.
[12]鄧慶珊,溫濟英,何秋婉,等.妊娠期抗梅毒治療對胎嬰兒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6,5(4):846-847.
[13]羅珍胄,田麗閃,周國茂,等.227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發生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1,9(7):1625-1627.
[14]葉光榮,張偉,黃顯翔.不同治療時機對妊娠梅毒的預后影響研究[J].西南軍醫,2010,6(1):1059-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