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8 23:44: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教師課堂用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現階段,我國農村初中課堂英語用語的現狀不容樂觀。由于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學習英語的水平有限,很難完全聽懂英語課堂用語,許多教師在英語教學時用中文組織教學;有些教師即使使用英語課堂教學,也總是使用一成不變的句子,從導課—授課—布置作業,只是使用簡單的套話,這對學生來說既無新意又無挑戰,學生會感到英語枯燥無味,很難使學生產生學了英語會用英語交流的意愿。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擔心學生聽不懂英語課堂用語,從而影響教學進度,采用一半英語一半漢語的雙語授課模式,這種模式看起來似乎是可行性,事實上,當教師在說完英語后,學生潛意識里等待的是教師接下來的漢語翻譯。
在我省,農村英語師資隊伍比較復雜,大多數并不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師范生或專科生,很少一部分是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在一些貧困地區,由于嚴重缺乏英語教師,初中英語教師只能有文科的教師來擔任。這些教師主要從課本上、課堂上以及其他教師那里學習英語教學經驗,對英語的文化歷史等背景知識缺乏了解。雖然有部分教師通過在職教育的方式獲得了英語專業的文憑,但是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還是很弱,知識提高其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因而此類學生只能勉強使用英語組織教學,自然會存在許多問題。諸如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課堂用語無規則、無方向;農村英語教師課堂角色無轉變;在漢語的影響下,無法保證教師能夠準確地有頻率地使用英語組織教學;學生學習英語沒有環境和自信;教師課堂提問模式單一,對學生回答無反饋;部分教師缺乏語言示范能力、實踐能力;課余時間無充電、無培訓等問題[2]。
二、英語教師課堂用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課堂用語由教學英語、教師學生交際用語和教師反饋英語這三部分組成。教師用語除了是教師組織教學的工具和學生學習語言的輸入外,其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交際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交流機會[3]。因此,英語教師是否貼切地使用英語,將直接影響學生英語語言的輸入和交際能力和自信心的培養。在某種程度上,教師語言的數量和質量會影響甚至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
教師課堂用語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城鄉學生英語能力差距的縮小其中不容忽視的作用。
三、優化初中英語課堂用語
對初中生來說,英語作為一門新的語言,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此外,由于缺乏英語語言氛圍,規范英語課堂用語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初中生處在一個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階段,具有較強的記憶力和模仿力,會不自覺的學習教師的發音、語調并加以記憶。所以教師要規范英語課堂用語,并使其不斷優化。
(一)注意語言的規范化
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語言習慣和語法,教師不可以隨意的加以修改,故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嚴謹和規范。要培養學生能夠規范使用英語的好習慣,教師要以身作則,組織教學時要規范英語用語。但是從學校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來說,教師的課堂用語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不能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特別是在農村,學生的英語基礎差,而且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本和課后復習的好習慣,很難接受全英語的授課方式;在教學中教師不能非凡英語用語,以及教師的口誤都會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賓語從句的語序問題。雖然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解題,但是在口語中會常見下面的情況:Canyouguesswhatdoesthewordmean?(正確的順序應該為:Canyouguesswhatthewordmeans?)雖然學生能夠聽懂老師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長此以往,學會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又如,當講到單詞或者名詞時,不少教師會習慣問Howtospellit?或者HowtospellitinEnglish?(正確的用法為:Howdoyouspellit?或者CanyouspellitinEnglish?)英語課堂用語的不規范還包括名詞的單復數、動詞短語的搭配等問題。
英語課堂用語是學生學習外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能直接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師必須規范英語課堂用語。
(二)注意句式的多變化
教師應該豐富語言的表達方式,不能老用同一個詞,只用一種語調,這樣語言會顯得平鋪直敘,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有利于學生口語的發展。即使是表達同樣的意思,教師也應該不斷變化句型或者句子的結構,不僅有利于學生從多角度了解一一句話,而且學生也學生一個意思多種表述的方法。另外,在英語課堂中,出現了大量沒必要的課堂用語,例如“readafterme”、“sitdownplease”等次多次重復出現。其實這些指令完全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例如,雙臂合攏輕輕向上抬起表達wholeclass齊讀,這樣既節省了教學的時間,加大了學生聽說練習的密度,同時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課堂用語要經常進行轉變。例如,當課結束時,教師經常說的是Classisover,其實還有許多表說:eoutandstretchyourlegs;thatisallfortoday.Classdismissed等。又如,當要表達沒聽懂別人的話時,除了用Pleasesayitagain.還可以使用Pardon;repeatitplease;Idonotunderstandwhatyousay;Iamsorry,butIdonotfollowyou等。課堂上還經常用到表揚學生的語言:OK;Good;Great;Yougotit;Wonderful等等,不同表達的評價能使學生明白評價的等級差異。除了語言外,還可以給學生一些精神上的鼓勵,這是可以說Givemefive!但并不是表面的意思,而是讓該學生舉起手和教師擊掌慶賀,能夠得到教師的祝賀和肯定,學生也會很興奮。由于課堂用語豐富多彩,課堂氛圍充分了活力,學生一直接觸新鮮的語言結構,被英語的變幻無窮所吸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注意評價的巧妙化
課堂評價是英語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學生是學習課堂的主體,同時也是評價的主體,所以課堂評價有適合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同時評價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關注學生的需要。課堂評價用語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范圍內,教師以口頭形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做出及時的反饋性評價,評價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4]。特別是在課堂上提問時,學生若回答不上來應該鼓勵。若學生回答不上來可以這樣鼓勵學生:Iamsureyoucananswerit;Pleasesitdownandthinkitover等等。這樣既給差生留面子,又鼓勵他們積極進行思考。英語教學中課堂評價用語的作用存在的語法錯誤時,教師盡量不要立馬指出,否則學生受到突然的打斷,很可能會忘記下面要說的話,破壞了原來輕松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該以鼓勵為主,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如果能夠在學生表述內容的小結評價中,指出這一語法錯誤是大家普遍存在的,并加以講解,不僅對全體學生起到了指導作用,對出現錯誤的學生的不良影響也會減到最少[4]。當學生的回答不盡人意時,教師不應該說:Youhavemademanymistakesandyourintonationispoor.而應該說Youanswershowsyouunderstandthestory,buttherearesomegrammarmistakesinit.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教師在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時,首先要找到回答中的閃光點,然后再含蓄地指出不足之處,這樣可以鼓舞學生充分自信地去學習。教師要盡量用積極語言代替消極語言。即使學生的回答沒有閃光點,都是錯誤,教師在改正錯誤時也應該委婉,語氣溫和,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四)注意情感的神偷化
英語課堂的目的除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諸如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外,還應該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在智力發展的同時,情感也逐漸成熟起來。不可否認,英語課堂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教師要盡量講情感教育滲透到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呆著積極情緒學習的學生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學習起來也更輕松。此外,學生的情緒會受教師上課情緒的影響。比如,八年級Unit12:Couldyoupleasecleanyourroom?在學習日常活動時,教師可以列舉出常見的日常活動,學生會明白很多事本應該是自己做的事[5]。那么,學生應該更加努力學習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并在空閑時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簡單的幾句課堂用語把感恩的心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交流,不斷勉勵和肯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注。
四、總結
關鍵詞:對話教學;課堂用語;指導原則;授課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3-227-01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填鴨式”的方式為主。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話語一般占90%以上,教師的話語是主流,而學生的言語參與量則微乎其微。研究表明,只有10%或20%的聰穎學生可以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吸收和理解所傳授的知識,導致英語課堂教學出現危機。以對話為教學手段的課堂改革模式順應了教學的潮流與需要,是一種非常適合英語教學的模式。
在對話教學模式下,教師需重新審視教學目的、教學倫理、教學方式與教學思維。而這些需要審視的教學因素的實現都是以教師的課堂語言為載體的,因此,在對話教學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解構傳統的課堂話語策略,對其進行重新調整與組合。雖然對話教學成為普遍的教育現實為時尚早,但由于它非常適合英語教學,因此我們提倡在實際教學中對它進行嘗試性的使用,教師應以對話教學理念為指導,實現與學生的合作溝通以及互動交往,把學生培育成能動的、創造的、富有對話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現代人,實現創造、生成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平等策略,尊重學生主體
對話教學中師生之間是民主的、平等的關系。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民主、平等關系是對話教學的前提。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師生間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彼此敞開心扉和彼此接納。從人格上說,學生與教師一樣平等獨立,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言語策略上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于開口,樂于實踐。教師課堂言語的選擇與使用最能體現這種師生心理世界的開放特征和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選擇使用能體現這種民主平等關系的言語策略,以互動為方式,以恰當的言語為手段,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在對話教學中,學生是建構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活動是為學生建構知識服務的。傳統上對于課堂話語權理解的錯位,常常導致課堂上教師言語行為的偏差。教師的傳統角色被定位為“傳道、授業、解惑”,因此導致了長期以來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話語關系,教師是主體,言語中居高臨下,學生則只是被動的接受教育的對象,沒有話語權。
在這種以傳統講授式為主的課堂中,教師追求的是把知識點講明、講透,但教學效果卻不很理想。關鍵的原因在于課堂主體的錯位。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持課堂,那么即使教師把知識講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改變舊經驗,建構新知識。
二、運用情感語言,實現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學校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的性質自然也制約著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傳統的師生關系,由于受傳統社會政治和社會生活的規定,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威依從關系。作為教師,只有運用學生可接受的言語策略授課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融人課堂氛圍,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當今的學校環境中,討人喜歡和受人重視是學生的首要需求。促進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進困難學生的自尊心,會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許多學校的課堂經驗表明,如果教師重視學生的成就,面帶微笑,鼓勵學生發表想法,在管理學生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就不會產生太多的間題。從互動理論的觀點看,語言是維系社會關系的紐帶和工具,語言交流不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外語學習的成效不光是簡單的語言知識的灌輸和學習,還是情感、態度和動機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積極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的心理保障。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話語比單純的理論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語言的學習更是如此。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里的“好”與“樂”就是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學生自身就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出來。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適當的語言策略,挖掘和激發這種情感潛勢。優秀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滿面春風的語態,帶有濃郁情味的話語,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學生的情感潛勢,產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使得教學內容被學生接受,使得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新課程 英語 課堂用語 重要性
新課標明確規定: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而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陣地主要在課堂,可見英語課堂用語的重要性。
英語不僅是需要學生掌握的第二語言,而且是師生課堂上使用的交流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語。
一方面,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中都包含著英語語言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師又通過英語講解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并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師生都得到發展。
因此,英語課堂用語本身就被融入了英語教學內容之中,它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與能力的工具,而且還起著復習與鞏固已學內容的作用。英語課堂用語對現實教學目標的影響更大。此所謂“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可許多英語教師特別是基層英語教師的英語課堂用語很匱乏,這不僅影響了師生的正常交流,更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我國學生在漢語環境中學習英語,大量的語言輸入是通過閱讀書面語進行的。課堂是學生通過閱讀與聽力兩方面獲得英語輸入的主要場所,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通過聽的方面得到語言輸入又主要來自于課堂上老師的英語課堂用語。
教師英語課堂用語的數量與質量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不意識到這一點,原本自己的英語水平又有限,課堂上再信口開河,產生不少語言錯誤,或者干脆用漢語授課,這樣會使學生喪失輸入純正英語的良好時機。
有很多學生,每每遇到一些知識點就會想起老師的課堂用語,結果屢屢犯錯,可見一些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或知識的使用錯誤對學生產生多么嚴重的后果,因為學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即使后來知道是錯誤也很難改正。這不僅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嚴重的是耽誤了學生的前途。
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課堂用語使用得當,不僅能使學生得到一定數量的語言輸入,而且還能使學生學到活的語言,并激發學生的互動,從中創造出豐富的語言資源。
同時,這種教學資源還具有營造課堂氣氛與激勵學生學習等功能。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活躍了課堂氣氛。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每天一節課的開始,教師都會以“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rybody.”“Are you all here/Is everybody here?”“You look fine today!”“Is everybody ready to start?”等一些簡單的句子與大家問候,這不僅喚起了同學們的注意,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使一節課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進行下去,其效果必然要比那些呆板的課堂好得多。
因此,在英語課堂里,不能將教師的課堂用語僅僅看成是教師個人的口語表述,它更是英語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初步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接觸,沉浸在運用英語的海洋里,才能較快地培養起來。
教師在課堂教學這個自然的語言交際環境里,借助課堂用語,用學生可接受的、能理解的英語來組織教學,并對學生的表達作出評價,進行糾錯,提出要求,征求他們的意見等,既給學生創設了語境,增加了英語信息的輸入量,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還可加強記憶效果,這是教師課堂用語必須注意的一個方面。
英語課堂里教師使用英語是真實的交際行動,而且都有真實的情景。教師的英語課堂用語不是講解英語知識的教學行為,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一種方式,教師以地道純正的英語與學生交際對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有重要意義。
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是英語輸入的主渠道,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用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英語和學生交流,用英語組織各類教學活動,給學生創造一個英語的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耳聽英語、眼觀英語、口說英語,這樣教學效果一定會提高的。
在世界快速發展和日趨多元化的今天,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的英語課堂用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交際水平與交際能力。
隨著師生關系由家長式向伙伴、朋友式的轉化,大量教師課堂行動指令用語由僵硬死板的命令式轉變為對學生提出要求、建議與希望;由教師向學生單向指令轉變為師生互動的討論與磋商,從古至今延傳下來的嚴肅的師生關系儼然變成了友好的朋友關系。
【關鍵詞】課堂用語;優勢;高效;運用
一、英語課堂用語的理解和優勢
課堂用語指的是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采用的一種語言。相較于其他學科,英語學科的課堂用語無論是使用對象,還是發揮的作用,都凸顯了語言教學的特色。首先,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起著雙重的作用,它既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工具,又是學生習得語言的重要來源。為了與學生交際,向學生下達各種教學指令,從而有效地展開教學,英語教師往往把語言簡化,指令化,使它既帶有許多英語的特征,又能使學生清晰地理解。同時,語言教學是一個交互式的過程,學生同樣是課堂用語的使用者。學生通過模仿,理解,習得和運用教師的課堂用語,和老師交流,和同伴對話,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真實,使教師及時地獲得語言教授的反饋信息。
二、教師如何恰當、高效地使用課堂語言
現階段部分教師在使用英語來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體現在有些老師總是擔心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指令,不斷地解釋活動的步驟,造成話語的重復混亂,既浪費時間,也沒有讓學生明白該做什么;有些老師為了讓學生聽懂指令,過度地簡化語言,造成語言運用的不規范;甚至還有老師為了確認學生是否理解,直接用母語進行解釋,使英語的課堂用語失去了用武之地。以下為兩位老師的課堂用語:
Teacher:OK, what we’re going to do now is we’re going to do a listening, well first, before we do, I?蒺d like you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book, if you could just open the book to page 56, and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we’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while you?蒺re listening you have to imagine who might be speaking, so for example …
Teacher:Ok, I give you this[holds up worksheet]. You look. Many animals. Pig. Cow. I play tape. You listen. You read. You tick. Cow, pig, horse. Which one? OK? No write. Just tick. 你們懂了嗎?
第一位老師的課堂用語冗長,嘮叨,混亂,毫無條例,而且指令不清。開頭和中間的話語重復。第二位教師的課堂用語過度簡化和省略語言,明顯低估了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失去聽的興趣和意義,不利于學生的語言習得。而最后的一句:你們懂了嗎?更加暴露了教師對自己和學生都沒有信心,只得借助母語。
教師的課堂指令必須是重點突出,省略不必要的語言,直接清晰。教師在組織語言前應該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不可刪除的信息,學生需要知道什么來順利地完成活動。在以上提到的原則下,第一位老師的課堂用語可以改為:
Teacher:OK, open the book to page 56. Look at the pictures,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agine who is speak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三、如何讓學生自然地運用課堂語言
在任何一門語言學習課上,最重要的真實的語言交流資源來源于師生之間日復一日的語言交際。但是交際是相互的,這就是為什么要盡快地發展學生的課堂用語的原因,它的教學意義有時甚至超越語言知識的傳授。
教師應盡可能詳盡地羅列常用的課堂用語,把它制作成一張巨大的海報,張貼在教室前面,如下圖所示:
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每節課都會有課堂用語得到呈現。在每節課后,教師請學生根據表格總結本節課所用到的課堂用語,并作標注,出現頻率高的作重點標注。這樣日積月累,新的語言不斷地呈現,舊的語言不斷地得到循環和鞏固。漸漸地,日常所用的課堂用語自然地內化為學生自身語言知識的一部分。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語課堂用語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既要提高課堂用語的質量,注重交際氣氛的培養,把握語言輸入的難易度,使之既具有挑戰性,又要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交往。離開了教學交往,個體就失去了促進其心理發展的有效形式。羅杰斯認為:教學中的人際交往和關系,既是教學本身,也是教學的條件。然而,這種交往必然體現為以語言為媒介的師生溝通與合作。
教師的角色之一就是資源提供者。在當前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課堂學習仍是其主要語言獲得方式。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如何構建有效的教學語言,以促進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提高英語學習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學語言的定義
教學語言是指教師在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它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是一種專門行業的工作用語。教學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和必要素養,是教學藝術中的一個基本的和重要的組成部分。
英語教學語言又不同于其他學科所使用的教學語言,其它學科的教學語言通常只是教師用作講解知識、傳達信息、傳授技能的工具。但英語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語言不僅是一種傳授知識技能的工具,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本身。因此英語教師不僅是學生外語輸入資源提供者,而且是外語輸入質量的控制者,對外語教學活動起著關鍵的作用。
很多英語老師把教學語言僅僅理解為“課堂用語”。非也,二者是有區別的。課堂用語是組織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特定用語。它往往比較固定,學生也比較熟悉,不難理解。如,Follow me.` Class is over.”等。而英語教學語言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所使用的英語。它大體包括:①課堂用語(Classroom English);②講授用語(Instruction English) ;③師生交流用語(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④教師反饋用語(Teacher feed-back English)。
二、如何構建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
中學英語教學語言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在示范“How to say?”的問題。學生最初的英語(語音、語調,甚至語法)都是從教師那里模仿來的,就跟母語習得道理一樣。他們聽到老師這樣的表達,就認為這樣的表達是對的,就會模仿。學生長期接受錯誤的語言刺激,做出錯誤的反應,由于教師自身都有問題,當然沒有糾正其錯誤。而這種不糾正或錯誤糾正,就是強化,強化錯誤的表達。因此,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是特殊語言,應當精心設計。在構建教學語言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語言要簡潔明了,切忌冗長。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課前精心備課,對于課堂上可能要用的語言精心挑選,多次操練。中學英語教師在挑選課堂語言時,要考慮學生實際,盡量少用語法復雜的從句(除非特別要突出該功能),盡量用簡單一些的句型(但并非就是簡單句)。除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能力以外,還要考慮信息傳達的準確性。要用盡可能少的詞傳達盡可能準確的信息,表達要清晰,就要少用不完整句,多用完整句。當然,這是一個難點,需要英語教師平時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訓練,提高專業素養。
(2)考慮到教育發展的階段性。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個體的身心發展,語言教學亦是如此。學生心理發展是具有階段性的,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因此,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水平的階段性,在設計教學語言時要符合這一規律。在選擇語速快慢、用詞、表達句型結構等時,都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既不能原地踏步,又不能拔苗助長,盡量使用學生學過的知識,適當添加新知識。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3)教學語言的句型要富于變化,力求自然。如果教師每天都使用同樣的語言句型,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厭倦乏味,難以激起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學習興趣就會喪失。恰當的做法是根據階段性原則,一類句型使用一段時間,當學生逐漸熟悉掌握以后,就應適當變換句型、語調等。而且英語教師要盡量給學生輸入真實自然的語言信息,培養學生的語感。創造一些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和學生互動,比如說問候、評價、建議等。
(4)教學語言要有利于學生成長,刺激學生的積極性。中學生正處于身心急速發展而又尚未定型的時期,因此教師的一切行為(包括語言)都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在對學生詢問、與學生交談時,在強化學生行為時,盡量使用鼓勵、肯定性的語言,不要用有傷學生自尊的詞和語氣。
關鍵詞: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素質;途徑
英語教師要有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技能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我國中學英語的教學原則是要求教師盡量用英語講課,使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具有用英語思維和交流思想的能力。所以,要想勝任今天的英語教學,教師必須有深厚的英語專業素養,不然就不能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更不能培養出好學生,甚至會耽誤學生一輩子的前途。
一、當前中學英語教師具有的口語不規范現象
1.語音問題
(1)常見的輔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不到位;比如,thank讀作“三克”
(2)元音讀音不到位
(3)輕輔音讀成濁輔音
(4)拖音和吞音現象
(5)忽略連讀與失去爆破,弱讀與同化
(6)帶有地方口音
2.語調問題
有的教師升、降調不分;英、美音不分。
3.課堂用語也有問題
(1)不準確,語言不規范,錯誤多
教師的課堂用語是學生學習的原版,要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語言的習慣,教師先要給學生做出示范,在課堂上和學生交流時就應該是準確無誤的。
(2)說話缺乏系統性
上課時教師經常會使用中國式英語的邏輯,比如,“He studies good.”“ Give you four minutes do it.”這些錯誤與老師自身的英語口語素養有很大關系。
(3)課堂用語單調、呆板
(4)課堂用語嗦復雜,學生聽不懂
這是普遍存在的四個最根本的現狀,因此,有必要對上述問題進行系統深入地探討。
二、提高初中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途徑
1.創設濃厚的英語氛圍
英語教研組可以成立英語口語實驗室。墻面粘貼音標圖,英文圖片,掛圖,書架上擺放英文小說,報刊,雜志。每天播放語音、視頻資料。
2.同伴互助講英語
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說:“語言習得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口語能力則會水到渠成。”兩人一組練習是在互相聽懂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口語練習。而且可以發現對方的口語錯誤并及時更正。這樣的學習活動,不限時間和地點。
3.教研組每天一個話題
話題內容廣泛,比如食物、運動、音樂、文化、服裝,學生,日常聊天,教育教學等。形式多樣,可以是三分鐘演講,講故事,課堂口語練習,朗讀訓練等。這樣做的好處是鍛煉了老師們講英語的膽量,也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4.多聽英文廣播、錄音,多看原版電影,多學英文歌曲,多讀英文著作并選擇好文章背下來
在我們的實踐中采用的跟讀錄音磁帶是最好的模仿途徑。磁帶用配套的教學朗讀帶即可。
這些方法,既提高了口語水平,增強了語感,又擴大了詞匯量。還可以大聲朗讀,讀得越熟練越好,之后再進行復述、口頭概括。
三、對英語教師的幾點建議
1.要有良好的態度
堅持用英語對話,需要一定的毅力。首先要解決的是態度問題,要在思想上重視它,注意口語的針對性、交際性、規范性和系統性。對于一些口語有一定困難的教師來說,一定要消除自卑感和膽怯,在實踐中建立自信心,天長日久,逐步達到熟練的程度。
2.加強語音方面的練習
語音的問題不是短期內就可以看見成果的,所以,老師不能著急,不能一口氣吃成胖子,更不能灰心喪氣,要堅持每天或一周發現一些自己在語音方面的不足,及時進行改正提高,日積月累,相信自己的語音語調一定會得到改善。
3.調整不規范的語調
英語的語調只有升、降調。但是,口語交際中總是使用升調或者降調都會造成難聽的語調,語調問題與語音問題類似。它的改善也需要長期的練習,語調的改善需要不斷地模仿純正發音并進行聽力練習。觀看英文原版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及休息方式,也可以堅持收看CCTV-9或收聽VOA、BBC或者CIR英文廣播, 堅持下來,就肯定會有不錯的收獲。
教育教學理論,教師的語言能力,決定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關鍵是提高教師水平。一個英語教師課堂口語的好壞實際上反映了教師的基本素質,讓我們不斷提高自己口語交際能力,為把自己水平提高到一個更新的層次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陳漢生.英語教學用語.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11.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用語;教學效率
教學用語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質量的具體體現。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因此教學用語對英語課堂具有更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在英語課堂中使用正確的教學用語,不僅能為學生學習英語做一個良好的范本,還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根據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用語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著手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正確使用課堂教學用語進行探究,旨在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課堂教學用語存在的問題
1.教學用語語法錯誤較多
很多英語教師在課堂用用語中不夠嚴謹,也不夠專注,因此課堂用語容易出現語法錯誤。如在詞序上、語態上、詞形上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由于教師在課堂語速比較快,因此種種語法錯誤便出現了。而教師在英語課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榜樣,尤其對于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小學生而言,教師的無心之過可能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記憶,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2.教學用語中英結合
為了能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并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應用英語來授課。通過用英語授課,可以在聽力、日常用語等方面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起到提高的作用。反觀現今的英語課堂,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用語的使用過于隨意,常常中英結合,甚至有的為了方便直接用中文。這些沒有形成英語表達習慣的教師在授課中也難以培養學生養成用英語表達的好習慣。
3.教學用語過于單調
教師在課堂語言表達上應盡可能豐富多變。這樣不僅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富有層次,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的詞匯。但是在很多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用語過于單調,在課堂中反反復復就用“good”“wonderful”“let’s go on”等,這樣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會讓英語課堂變得枯燥無趣。
4.課堂用語過于復雜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一定要讓學生聽明白,如果教師的教學用語過于復雜且晦澀難懂,學生不僅不會提高,還會增加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學習的難度,不僅不會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還會使英語課堂的教學成果大打折扣。很多教師雖然遵從在英語授課中講英語的教學要求,但是她們在選擇教學用語的難度上不合適,大大超過了小學生的接受范圍,這樣反而了不利于課堂教學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用語正確使用的方法
1.教學用語應規范性、系統性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教學用語的使用應具有規范性和系統性。所謂規范性是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課堂語言的語法結構,避免出現錯誤。所謂系統性則是教師在教學用語使用中應有一定的邏輯關系,應根據學生對英語詞匯、用法的需求合理搭配英語教學用語的運用,讓教學用語具有一定的系統和規律性,這樣在課堂中,教學用語才可以起到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效用。
2.教學用語應盡可能使用英語
教師在課堂中應盡量使用英語,通過英語教學用語可以使學生在聽力、詞匯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例如在向學生問好時,教師可以用英語“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當有學生上課遲到時教師可以用“Please come earlier next time.”當教師教課時可以用“Open your books,please.”也就是說,在英語教學中不僅是教師講授一些英語知識可以使用英語,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提問甚至是談論天氣時,教師都可以使用英語。這樣在英語教學中盡可能地使用英語,學生的英語聽力、語感、詞匯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訓練。讓學生在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教學用語應豐富多變
在課堂中,教學用語如果過分單一,不僅不利于學生英語的學習與積累,還會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借助豐富的教學用語讓課堂充分活躍起來。例如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可以用“Come on. You can do it!”“Can you guess it?”“Take your time.”等多種表達方式鼓勵學生回答。當學生回答得好時,教師可以采取鼓勵的教學用語,這時教師可以用“Yes,You’re right.”“You did a very good job.”“Very good./Good try./ Well done!”“Please give him(her) a big hand.”等多種教學用語給學生鼓勵。而當沒有學生愿意回答問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使用引導式的教學用語,如“Any volunteers?”“Who wants to try?”“Be brave/active,please.”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能課堂中所涉及的教學用語種類不多,因此,就需要教師在表述同一個問題時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將課堂教學用語盡可能豐富地使用,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得到更多的學習和更大的進步。
4.教學用語應指令簡明
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英語學習才剛剛開始,因此,如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用語使用得過于復雜,學生會無法理解。在一次公開課中,一位英語教師在提問學生時,反復說了好幾遍“repeat”,由于學生不理解“repeat”這個單詞,因此,學生無法回答問題。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當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超綱的教學用語,不僅不會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還會大大降低英語課堂的語言輸出效率。因此,在教學用語的使用上,教師要確保指令的簡明性。教師在課堂用語中可以多使用“Listen to me,please!”“Have you finished?”“Can you follow me?”等簡明扼要的用語,讓學生能夠及時明白教師的指令,并能根據教師的指令進行課堂的相關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而教學語言也是教師表達思想、傳遞知識的媒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英語教學水平,規范自身的英語表達,讓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用語展現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中來,用正確的教學用語為學生搭建一個和諧、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儲開榮.課堂用語的穿透力之我見:特級教師許衛兵課堂用語啟示[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5(11):6-7.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評價 評價用語 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及國內外交流合作的不斷加深,英語已經成為我們對外溝通的必備語言工具。我國的義務教育也在進行著創新的轉型和升級,特別是英語這類基礎性和應用性都較強的專業學科,對學生的教學及評價應當積極進行思考和升級。但是現階段我國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用語十分單調,或者僅僅是一種形式,沒有起到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阻礙了學生英語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降低了英語課堂效果。高中英語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靈活運用教學評語,豐富評價內容,輔助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師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之間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形成,最終提高高中英語教學及評價質量。
一、高中英語課堂評價用語存在的問題
1.一味批評或者表揚。現階段很多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不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及學習表現情況靈活選擇辯證的評價,而大多只是一味的表揚或者批評。不管學生回答的對不對,教師只是一味的鼓勵,甚至認為不鼓勵的話學生不會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另外一些老師則認為樹不砍不成材,嚴師出高徒,因此對學生大多數都是批評和訓斥,以保證教師的權威性。其實這兩種評價方式都過于極端,對于學生的發展都很不利。
2.針對性薄弱。高中英語課堂評價的針對性較差,對于學生回答問題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統統用泛泛的語言評價,比如“good job,wonderful”等,這樣的評價既不能指出學生的問題,更不可能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正和指導,這樣的評價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價值的。
3.評價浮夸。現階段一些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般會使用一些比較浮夸的語言或者不切實際的評價,故意渲染,反而讓學生覺得教師的評價過于虛假,言過其實,教師的對學生的贊揚一點都不真實,而且也不會珍惜教師的評價,久而久之,學生就認為教師的評價對誰都是這樣的“夸贊”,學生會對教師的評價更加麻木。
4.評價用語單調乏味。評價用語過于單調和單一,在有些教師的眼中,學生的答案或者回答不是對就是錯。學生的表現不是好就是壞,對于學生的評價也只是定性的贊揚或者批評,幾個常用的評價詞語或者語句已經過于乏味和泛濫了,對學生評價沒有針對性和辯證評價的思維,這樣更不可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學習的興趣。甚至教師一些不合適的評語,會讓學生產生誤解,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二、高中英語課堂評價用語改進策略
針對現階段我國高中英語課堂評價用語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相關的策略,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提高高中英語課堂評價用語的準確度和適宜性及科學性,提高課堂評價效果,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1.注重評價時效性。教師應當選擇合適的時間,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及時和恰到好處的評價。避免拖延評價,否則可能會對學生評價效果大打折扣。對于學生行為進行科學和辯證的看待,究竟學生對與錯或者哪里表現的好,哪里表現的不足,都應當及時給予時效性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重視,而不是敷衍了事。英語評價切忌不可后補評價,否則評價的價值就不復存在了。
2.提高評價針對性。教師的課堂評價是面對具體的學生,因此評價用語應當準確而又具有針對性。英語專業相較于其他的專業有其獨特的特點,因此,如果教師運用的課堂評語是為了糾正學生錯誤,那么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真誠、真實、準確、可信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比如在英語翻轉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小組的評價可以表揚小組的團結性強,分工明確,分析問題精準,處理問題較為周密等等。而對于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不足,可以真誠的、婉約的進行評價,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合理的解決思路,比如小組協作還不夠完善,小組成員自信心不足,英語口語能力還有待加強等等。
3.注重評價實效性。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對學生現實表現及時做出合理的評價,注重評價的即時性和實效性。在課堂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科學、準確的評價語言,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對學校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是有分辨度的,真誠的評價才能打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與關愛,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而且教師應當靈活運用鼓勵與批評,鼓勵為主,必要時進行批評指正,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心理訴求,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拓展其思維廣度和靈活性。還通過人性化的學生管理或者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督促學生不斷進步。比如,如需對學生進行批評,可以在贊揚其優點的同時,指出正確的改進建議,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會更好,這樣既能尊重學生,又能激勵學生上進。
4.做好評價靈活性。英語評價中一些常見的評價語言已經司空見慣,缺乏新意,單調和死板的評價語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因此,教師的評價應當根據動態的課堂變化來進行靈活的調整,豐富多彩的語言的表達力更強,感染力更高,真誠、不空洞、中肯的評價語言能讓學生受到熏染,朝著期望的目標努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農村初中英語 “高效課堂” 有效開展
“高效課堂”從課的形勢和本質上都呈現一個“新”字,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持,學生質疑,學生探究,學生歸結”,通過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天然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農村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面臨的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
由于農村學校學生英語底子薄,基礎差,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相對有限,又缺少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因而,農村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實施初期存在較大的困難和諸多的問題,英語“高效課堂” 中常常出現學生無人敢說,無話可說的冷場現象。
1.1農村孩子膽小且羞澀于開口說英語。農村學生從小受周圍特定環境與家庭教育的束縛,往往會顯得比較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因而,不太敢,也羞于說英語。
1.2農村學生英語水平偏低,幾乎不會口語。農村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化水平不高,大部分課時,課堂尚未完全脫離傳統教學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淡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單薄,口語自由操控能力近零。
1.3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農村學生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的機會很少,甚至可說是沒有。另外,農村家長們大部分自己本身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英語也是一竅不通,無法在家中為孩子提供英語學習條件。
故此,農村初中英語教師面臨乹大挑戰:如何讓農村英語“高效課堂”“動”起來呢?
二、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挑戰 “高效課堂”的舉措
2.1深化認識教師作用
“高效課堂”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似乎徹底解放了教師。有的英語教師倍感逍遙,其課堂步入絕對開放型,由學生隨意施展,“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英語教師感到極度迷茫、失落,一時無所適從新課堂的教學。其實,“高效課堂”并非閑置了教師,相反隱形地向英語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敢于大膽給學生充分實踐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自然呈現學習的潛能,發展思維方法和習慣,又要善于讓課堂精當有效,而不是毫無任務目標的“自由滑翔”。
2.2精巧雕鑄教學設計
“高效課堂”要想 “動” 起來關鍵在教學設計的精巧。精巧的設計決定課堂進程的流暢,教學活動的激趣,課堂主題的精彩,課堂形式的新穎,學習效果的顯著。
⑴設計要符合學生心理。符合學生 “口味” 的設計,才能使他們有一種新鮮感,會充滿濃厚的興趣,有想說的欲望,自然“樂起來”,人人投入,各個積極展現,嘗到說的樂趣,這是打破課堂冷場的突破口。
⑵設計要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生活。越是生活化的內容,學生們越感到親切,越容易理解和說出。
⑶設計要新穎醒目。充分利用實物、圖片、多媒體課件等的直觀和靈活運用,對學生有更為強烈的感官刺激,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3 加強英語口語練習
學生英語課堂上“靜而不動”,一個直接的原因他們的口語欠缺。語言是交際工具,說是傳達交流信息的手段。先抓口語,使之成為基礎。通過強化口語,學生獲得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課堂上便充滿了自信,自然占領課堂,使課堂生動活潑,且學得輕松愉快。
⑴充分利用聽力材料,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
口語簡單說就是一種“輸出”。讓學生充分利用聽力材料進行“輸入”之后,要積極鼓勵、引導學生習慣于“輸出”,力求交流時達到流利、恰當、準確,久而久之,英語交流也像母語一樣自然。
⑵小組合作共同練習口語。在英語角,不但可以練習口語,還可以交流英語學習經驗,開拓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⑶口譯身邊的讀物。現有好多設計了英漢雙語版的作文等讀物,先讀漢語部分,然后逐句口譯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的對應英文,與口譯比較差別。
2.4在多項活動中學習英語
在校園開設英語廣播節目:英語專欄,每天播放一些學生搜集的日常用語和英語歌曲。在班級設立“英語角,”粘貼一些學生日常交際英語用語,單詞;在校墻,樓道張貼英語禮貌用語,同時鼓勵學生參與英語演講比賽、自編學生小故事等,多搞一些英語活動,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
2.5培養學生的英語長久潛能
長久潛的具備狀況,直接影響學生英語應用效能,如:語感。
2.6加強家校聯系,讓英語“高效課堂”“可持續發展”
英語教師增進與家長溝通和配合,加強家校聯系與合作,有效鞏固補充課堂,創造家庭英語學習環境。
總之,在農村英語教師們不斷地探索和適從中,農村學校的英語“高效課堂”定會逐步趨于成熟,獲得成效。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教師語言 特點 英語教學
一、引言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許多國外的研究者就開始提倡對教師進行研究。這一趨勢表現出教師在實施教學計劃和開展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語言得當與否會影響到教學計劃的成功或失敗,因此教師語言不僅在課堂的組織管理方面很重要,同時在學生的二語習得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這可能是學生可理解的目的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Nunan,1991:189)
Anton(1999)注意到教師的語言在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語言交流活動中的作用應該得到更多重視。他認為通過提供學習者交換信息和表達自我的機會,也就是借助互動和協商的方式,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將有顯著的加快。
本文旨在研究中國第二語言課堂中教師語言的特點,從而希望對中國英語教師的教學提高提供一些幫助。
二、什么是教師語言
語言教學中的教師語言和其他課程中的教師語言是有所不同的。研究者們發現教師們經常通過話語的調整來達到幫助學習者理解的目的。教師言語中的語言調整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話語方式,被稱之為教師話語。因此教師言語被認為是一種有自身形式和交互特點的專用語言。英語教師的言語包括課堂英語、指導英語、師生互動和教學反饋英語。
三、教師語言的特點
如上所述,教師語言包含許多教師對所教授語言的修改,其目的通常是為了使教師所用語言簡單化。這些變動可能出現在以下幾個層面,包括語速、停頓頻率、發音清晰度、句子長度和重復或句子的解釋說明。教師言語這一現象已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許多研究都對此進行了描述和分析。
Chaudron(1983)對教師言語現象進行了廣泛的搜集,并把這種語言與本族語者和非本族語者自然對話中的語言進行比較,以下是非本族語初學者語言特征,在某種程度上使用于中國英語學習者:語速一般較慢;停頓,作為說話者組織語言的額外所需時間,更加頻繁而且時間長;發音趨于夸張而簡單化;使用較基礎的詞匯;從句使用程度不高;陳述句使用頻率高于疑問句;教師自我重復頻率高。
Long和Sato(1983)比較了教師和本族語者運用顯示性詢問和指示性詢問,理解類提問,說明類提問及確定類提問的情況,發現了許多顯著的差異。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明顯比本族語者使用更多顯示性問句,而較少使用詢問性問句,所以在課堂中少有真正的語言交流;教師使用祈使句和陳述句多于問句;教師多用理解調查來確認學習者是否理解自己的意思,但少用說明類提問和確定類提問。
理解性提問是說話人對學習者是否理解自己產生的提問。確定類提問是說話者對聽話人對說話人表述的理解是否正確。說明類提問是為了理解說話者之前表達而進一步獲得信息和幫助的要求。這三者是交互調整和協商互動中最重要的過程。協商互動是指本族語者和第二語言學習者或高級非本族語者和初級第二語言學習者對話中產生的語言調整。(Long,1983)
四、中國英語教師用語現狀個案研究
本研究收錄了一名中學英語教師課堂用語,并轉寫成文本文件以作分析。該教師是中國人,非英語本族語者。
所研究文本的片斷:
1.All right.Ok.Pay attention to the phrase“after leaving school...,later...,finally...”,a useful phrase to describe a person.Yes.He was Thomas Edison.And what was his most famous invention?Ok.The invention was electric light...Now,I will ask you to listen to the tape,then fill in the blanks. All right.Now,I want to make sure whether every student get a piece of paper?Ok.Yes.We’ll begin.
2.T:What do these cartoons make you think of?What?What do these cartoons make you think of?Who try?What do these cartoons make you think of?
S:They make me think of Walt Disney.
T:Ok.Make you think of Walt Disney.Any more?S:They make me think of Disney Park.
T:Yes.make you think of Disney Land Park.
通過分析該教師的言語,總結教師言語特點如下:
1.多用基本簡單的詞語,在教學語言中常出現詞匯的調整和變換。教學中多出現簡短語句。教師話語的句法結構特點歸納如下:少用從句,構句單詞較少,話語簡短,多用簡單的現在時。
2.話語越具備命令性,則教師越多使用陳述句而少用問句。但為了掌控教學進程,教師會多用問句作為主要方法。因為教學語言重在解釋,且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實現。很容易發現教師經常剝奪學生思考的時間,并且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回答問題。
3.顯示性問題使用多于指示性問題。顯示性問題是指提問的目的在于引出提問者已知信息,指示性問題是為了得到提問者未知的信息。使用指示性問題將促使學生輸出更多、更全面的回應。指示性問題的優點在于提供信息雙向交流而不是教師向學生單方面的信息傳遞。
4.從這一片斷可以看出教師用了許多過渡性的詞匯,如“好,那么,現在”等。顯然,使用這些詞可以幫助學生跟上教師的節奏,更關注教師的指令,但如果過多使用會使學生感到乏味。
5.教師常常重復自己和學生的話語。教師使用重復來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容易理解,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詞匯、語言特征和模式上來。但必須注意的是過多的重復會使語言冗長,同時教學用語的語速比正常語速慢,停頓比正常語言多,而且延長。
6.該教師教學過程中缺乏交互調整。教學中未出現理解調查和說明提問。這可能是因為教學內容的限制。
五、給外語教師的建議
1.減少教師講話時間,增加學生語言輸出。
2.提高教師英語流利度,提前準備好課堂用語。
3.提倡在課堂上使用師生雙向互動。
4.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積極回應。
六、結論
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教師的語言輸入是很重要的。教師用語在語速、語調、詞匯選取、句法結構等方面都有自身特點。但外語教師并未真正關注課堂中師生雙向交流。此外,教師應意識到無論教學語言多重要,都不應超過學生語言的輸出。畢竟讓學生說英語才是英語課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Long.M.H&C.Sato.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questions[C].Seliger.H.W&Long,M.H.(eds).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83.
[2]Ellis.R.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a Study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 Press,1984.
摘 要:大學英語教師語言是課堂的主導語言。本文旨在探討英語教師課堂語言與課堂氣氛的關系,說明如何用有效的教師語言調節課堂環境, 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創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外語學習向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師語言;課堂氣氛
作者簡介:
顧臻臻,女(1983-),山東省青州市人,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英語教師,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學法。
田 巍,女(1978-),河北保定,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課堂教學依然是我國各地各級各類院校教學的主要形式。而雖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得到大家普遍贊同, 但教師仍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而教師語言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教師課堂用語
教師話語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組織和從事教學所講的語言,也稱為教師式語言, 教學用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教學內容直接相關的, 如教師對課文的講解,提問, 對學生問題的回答等;另一類是與教學內容無關, 但起著組織和引導教學作用的, 如教師對學生的問候、勸告、命令、建議、請求等。
課堂氣氛的重要性
課堂氣氛就是指通過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群體的心理狀態。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英語課堂氣氛如何, 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的接收變成主動地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使學生掌握運用英語的能力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 如何組織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是什么, 教師話語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話語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教師話語運用得當, 二語教學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利用好課堂語言這個工具,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是每位英語教師責無旁貸的研究課題。
1.調整教師思想意識
英語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教師話語在課堂交際中的重要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造更好的語言環境 、指導和調整課堂交際活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2. 轉變教師課堂角色
教師應盡量少地占用課堂時間, 鼓勵學生自我思考, 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將他們所學的應用到實際交流之中。參與感強了,整個課堂氣氛也被活躍起來了。
3.慎用教師反饋語:
教師反饋對學習者提供的信息進行評價和認可,不同反饋方式會對學習者的學習和情感造成不同影響。
3.1正反饋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可以以鼓勵的形式用于學生回答出現問題的時候,尤其是教師要當學生犯了語法錯誤時,在糾正語法錯誤前首先認可了學生在意思上的解釋是對的,并加以贊揚,接著才去提醒學生,教師的這種反饋避免了負反饋對學生情感上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教師在糾錯時,盡量不要使用 No 或 You are wrong 等的直接否定詞。雖然教師不可避免地要給予學生負反饋,但教師的態度卻不能是負面的。優秀的大學英語教師往往會毫不嗇地使用 Very good ! Ex cell ent ! Exactly等等, 甚至學生答錯了, 也要Thank you for trying, you are reasonab le in som e way, but I think you can still improve your answer類似的話。這樣的評價可以傳達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 即使答錯了, 學生也不會感覺丟面子, 使他仍有勇氣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嘗試, 每個學生的每次回答,教師都這樣對待的話,整個課堂的氣氛也好起來了。
3.2 間接的糾正性反饋:當學生輸出有誤時,可以在促進學生語言認知的同時避免對學生情感上的負面影響, 這時除了給予學生積極的態度支持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間接的糾錯來側面提醒學生的錯誤,比如:
T: The final-term examination is round the corner.
What were you doing during the weekend?
S:I was doing homework all day long.I"m always work hard.
T:Oh,you are always working[stressed] hard. Very good!Did you sleep well?
4M:It"s ok.I"m always sleeping late at night.
在此例中,教師用正確的句子來重復學生原本要表達的意思,雖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還是給予了積極的肯定very good! 從而避免了學生的緊張心理。而學生接下來的回答看出對教師的重音部分領會很快,在另外句子中給出了正確的語法形式,而教師更多的追加反饋則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輸出機會。因此,這種間接性糾錯可以使得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在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特別是支持學習情感上都是有效的,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
4. 教師的口語水平和語言技能是課堂活動的關鍵:
一個英語教師如果口語水平較低,語音語調不準確, 就會破壞學生語言環境, 相反,如果能講一口流暢地道的英語,就會受學生歡迎,學生參與感強了,課堂氣氛也好了。
5. 教師話語的形式上的質量,優化學生語言輸入效果:
教師話語的質量應有一個很高的標準。Chaudron指出教師話語的調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話語的語速似乎稍慢;②表明說話者思索或構思的停頓更頻繁,停頓時間更長;③發音更清晰明了;④選擇的詞匯更簡單;⑤即從屬句的使用較少;⑥直接陳述句或陳述句多于疑問句;⑦教師的自我重復更頻繁。
結束語:
教師話語就像一根線,穿插整個課堂。教師課堂語言如果成為課堂的亮點, 就能夠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課堂言語交際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習者創造健康向上的交流環境, 用語言的魅力營造一個自然、 輕松的語言和心理環境,調動外語學習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外語學習向健康、 高效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CHAUDRON 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范 栩,大學英語教師話語分析[J],華 南 農 業 大 學 學 報 (社 會 科 學 版),2004(2)
一、英語教學語言基本類型
以課堂語言教學環節為依據,英語教學語言的基本類型包括:
1.第一種類型為教師課堂用語
這種類型的語言是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對特定用語的應用,在模式上一般是固定的,在教學活動的各個階段以及不同條件與項目中,發揮著“起始功能”,具體應用如下:
(1)課程開始時應用的問候語,以及休息階段應用的告別語。例如:Good Morning student / That's all for today / Good-bye.
(2)對新語言傳授應用的開場白。例如: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3)學生對新語言知識練習時,教師應用的提示語。
2.第二種類型為師生交際用語
例如教師利用以下語言展開提問,具體為Which, What, Where, How, Why… Do you know?等,推動學生積極探索答案,認真展開思考、推理分析。
3.第三種類型為教師反饋信息用語
反饋信息語言在類型上有兩種:第一種可表示對某種事實肯定、贊同、認可的語言,多數應用于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回答予以肯定的條件下。像That's good,I agree with you等。第二種是對某種事實否定、不認可時使用的語言,一般在學生回答錯誤的情況下使用。像NO,I don't think so等。
二、語言藝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培養是英語教學的第一任務,所以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方面必須重視語言藝術。對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教師要想把握好教學語言藝術,要注意如下幾點:
1.英語教學語言需要把握好情感藝術
對于英語教學語言藝術來說,情感藝術這種表現形式屬于高層次的。可以說,在教師對英語知識傳授、學生對英語知識靈活運用方面,情感發揮著重要的中介作用。積極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英語交際活動。從高中英語實際教學來看,要是師生之間能夠建立融洽的感情,學生就會配合良好,就會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投入自己真實的情感,使教學語言充滿濃郁的感彩,這樣就會通俗易懂,而且生動親切;同時,教師要立足于課堂實際教學內容確定教學語言的情感,兩者應當保持一致,使學生能夠在充滿情感色彩的語言環境中展開學習思維。最后,教學語言的情感需要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教師在這一方面需要把握好語言情感基調。例如語速快慢、聲調高低、語音輕重等。教學語言需要保持活力與情趣,有效調動學生的真實情感,使學生帶著強烈的興趣展開英語學習。
2.英語教學語言需要把握好表達藝術
英語教學語言一方面需要正確把握語音語調,而且語言表達應當簡潔自然,通俗易懂,動作和發音之間等要保持規范協調。在學生英語學習中,教師是英語學習的引導者,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英語教師對語言的把握一定要熟練自然,上課盡可能說標準的英語,使學生可以嫻熟應用英語進行思想感情表達。
3.英語教學語言需要把握好提問藝術
提問是對于學生如何利用英語展開思維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利用提問也可以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充分挖掘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提問具有很多類型,在內容上可以分為實際的提問與同課文內容相聯系的提問。教師在進行提問時需要把握好教學語言,對提問藝術重視研究,首先,教師要善于對疑點進行設置,從易至難,每個環節之間能夠緊密相扣,慢慢深入。利用教學語言進行提問,開始的時候應當簡單一些,逐步應用比較復雜的教學語言進行提問。其次,利用教學語言展開提問,為學生創設廣闊的思考空間。再次,教師要善于把握好情景,對教學情景合理設置,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起到有效的啟發作用。最后,利用教師提問的教學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形成一種動力。
4.英語教學語言需要把握好語感藝術
對于教學語言來說,語感十分重要。具有較強英語語感能力的教師,能夠保持教學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帶給學生愉悅感。所以,教學語言對語感藝術要加強重視。第一,從節奏上把握好教學語言。語言快慢把握好尺度,正確領略語調的升降,語句長短控制好。第二,教學語言要保持美感。在發音上應當宏亮,吐詞精確而清楚,聲調達到動聽而委婉,增強親切感。第三,教學語言應當富于自然美。語言和動作應當保持協調,英語教師的語言不可以矯柔做作。教師教態要自然,面帶微笑,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