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excel教學

excel教學

時間:2022-11-24 00:08: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excel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excel教學

第1篇

關鍵詞 excel課程 案例教學 計算機基礎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Excel

LI Hang

(Zhuhai Vocational School of Polytechnic, Zhuhai, Guangdong 5191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how to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in "Excel"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case design and case implementation in Excel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Excel course; case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

0 引言

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學以系統的知識講授為主,通過課堂講授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強調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教師在理論教學同時,有針對性地引入具體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并解決實踐中的一些應用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實踐證明,將案例教學引入中等職業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如Word、Excel、Flash、Photoshop等課程中,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 案例教學的含義與功能

案例最早教學起源于哈佛大學商學院。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一直作為商業、法律和醫學領域的職業培訓的基本教學模式。后來,案例教學被逐步應用于教育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可界定為一種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案例以具體實例的形式展現,并被作為剖析的對象,教師與學生共同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尋找解決辦法等工作。案例教學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直接對話讓學生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即通過對學生進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提問,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實施以預先設計的典型案例做為主線索展開教學,教師引導學生以分組學習、集中討論等形式對案例進行分析,通過教師對案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等的講解和學生的實際操作,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抽象的計算機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對復雜的操作實踐具有清晰的認識,能更好地將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操作,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案例分析的結果是多元的、開放的,教學過程并不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自我發揮的空間,它更注重學生的分析過程,在促進學生成長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Excel是一門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生活中應用廣泛。Excel的教學目的,旨在讓學生系統地掌握Excel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并通過學習培養學生運用Excel進行財務管理、統計計算、報表制作等。本文對如何在Excel教學中開展“案例教學”課程教學改革做出了初步嘗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案例分析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在Excel應用中的動手能力。

2 案例教學在Excel中的應用

2.1 案例設計

案例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剖析,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還原到具體的操作實踐,從而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互相探討、積極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鍛煉實際工作能力。一個典型案例,通常是以實際生活情景中經常用到的例子為基礎展開的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是以一個個具體的教學案例為載體的,案例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設計出恰當的案例。沒有好的教學案例,就會影響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因此,案例的有效收集、整理、設計就成了案例教學的先決條件。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不斷鉆研教材,挖掘案例素材,同時深入到教學實踐,拓展案例資源,提高案例的科學性有實用性。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該把知識點融合在所設計的案例當中,例如,利于Excel編輯報表或數據統計的時候,如果要面對大數據量的處理,而某列數據的處理會應用到相同的公式,則會用到公式復制的操作。通常的做法是先在頂端的單元格中輸入計算公式,然后用鼠標拖動右下角的填充柄,直到最末端的單元格。在這個處理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單元格地址引用中絕對引用和相對引用的這兩個概念,如果僅僅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理論知識講解的層面,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利用案例教學,可以設計出如圖1所示的薪資管理案例作為該內容典型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邊學習理論知識,邊結合動手操作從而達到對知識點的掌握。

圖1 案例設計:薪資數據管理

2.2 案例教學的實施

案例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一般分為情景預設、教師介入和學生參與三個階段。情景預設是指在進行案例教學之前,教師要安排好進行教學的場景、分好學習討論小組、準備好案例素材等;案例分析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介入的深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找到到案例的關鍵問題,利用有效的分析策略進行案例分析。學生參與是指學生的理論預習、素材收集、案例認知和分析等活動。

圖2 案例實施:成績數據分析

Excel課程案例教學可以圍繞知識點來設計的。教學中不一定要一塵不變的遵循教材內容原有順序,而應該圍繞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分析,確定要完成的任務,并在這個過程中穿插解決問題需要涉及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圍繞案例組織整個教學活動。例如,利用Excel做數據分析時,可以根據學生成績管理的實際需要,要求求出每個學生的平均分、統計課程及格情況、對學生成績進行排序等。在教學過程中,圍繞Excel數據分析案例,將公式、函數、排序等知識點穿插在案例講解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案例界面如圖2所示。

2.3 案例教學的反思

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反思,包括理論反思和實踐過程反思。其中,理論反思是通過對案例的有效分析,引導學生對案例中出現的現象和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之上構建和生成新的理論知識點,實現理論的提升。實踐反思是指引導學生把案例情景合理移植到教育實踐中,分析案例的共性和個性,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Excel“建立一張工作表”的案例教學中,由于這一章節的特殊性,教師應該給學生留出更多的上機操作時間。教師除了必要的講解之外,不要框定太多的任務要求和操作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學會創新。

3 總結

本文對Excel教學中如何實施案例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和研究,論述了如何在Excel教學過程中設計出典型的課堂教學案例,并以典型案例為向導,在講解Excel知識點的同時,利用案例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掌握各知識點的具體應用和操作。在Excel課堂中實施案例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案例教學對于Excel課程教學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理論講授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改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兼顧理論講授和實踐操作的教學活動。同時也為案例教學在計算機教學的其他課程中的推廣普及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Excel教學 多重綜合教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2-0076-01

Excel軟件教學常用的方式是直述式教學,雖然使用的是多媒體教學,但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不好,特別是計算機基礎和邏輯思維較差的學生,學起來較吃力,教學效果很不好。如作為直述式教學法對于Excel的函數功能就直接進行介紹函數用途、語法及參數的定義,順序講解,枯燥無味,不宜使學生產生興趣,反而讓他們覺得函數是非常復雜煩瑣的,自然就產生了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需要處理好學生自我學習與老師教學指導的關系,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所以運用多重的教學手段,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主觀上調動學生對Excel學習探索的興趣。

一 Excel教學特點

在Excel教學中,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大多是入門級的學生,而Excel是技能型課程,要求學生能以自己動手操作完成任務為教學目的和出發點,所以從單純地知道每項功能在什么菜單下直至熟練運用,正確地實現功能得到統計數據不僅是掌握了功能命令就能完成的,還需要掌握每個功能命令的組合和命令中參數設置等細節。因此,在Excel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只向學生講授功能的使用。

針對這樣的教學特點和教學目的,本文總結出錯誤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在Excel軟件教學中的綜合應用。

二 多重教學法在Excel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Excel所有的知識點分為基礎知識入門基本操作、工作表的制作與美化、公式和函數的運算、數據管理分析、圖表分析及數據透視和Excel開發工具的使用等多個章節,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特點,不能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時的安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每個章節根據知識點的相互關系分為多個案例。下面以公式和函數的運算章節為例具體說明部分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

首先,根據函數公式的功能作用將本章節函數組成多個包含多種函數的例表,用于案例教學進行函數的功能講解,使學生根據老師的演示獨自制作完成相同的例表,理解相關函數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學生掌握函數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后,由教師提供樣表模板和需實現的功能要求,要求學生獨立制作完成“大學生基本信息表”“大學生成績統計表”“在校期間成績查詢證明”等任務,在下發任務之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完成例表任務的基本思路,同時給出相應的提示,本表制作中需要使用什么函數來實現什么樣的具體功能等,如學生通過任務“大學生基本信息表”要完成實現從身份證號和學號中提取出該學生的生日、年級、判斷并填寫性別等功能,其中,該表涉及的函數有邏輯函數IF,文本函數LEFT、MID,數學函數MOD等;“大學生成績統計表”要完成每名學生的平均分、總分、排名并標注有無補考的科目,其中,涉及的函數有數學函數SUM,AVERAGE;邏輯函數IF,AND;統計函數RANK等。“在校期間成績查詢證明”需要完成通過輸入學號或姓名即可查詢出該名學生所在的班級、年級、所學的專業等基本信息和在校期間各科成績等,其中,該表涉及函數有查找與引用函數VLOOKUP,INDEX,INDIRECT,MATCH,統計函數COUNTIF。另外,在公式的運算中包含了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相對引用與絕對引用。針對這個知識點按原來的直述式講法學生根本不能掌握,于是我們把這個知識點直接調整到函數的使用中來提出。講解該重點時可以采用錯誤教學法,故意在演示VLOOKUP函數中不明確提出來,而是讓學生在自己完成任務復制填充VLOOKUO函數時暴露出錯,教師再針對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通過對比相鄰函數中參數細節上的不同逐步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再對相對引用與絕對引用知識點進行講解,并演示其區別,這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函數的理解和對參數設置細節的重視。其中,一些掌握程度好的學生通過自學新的函數會提出使用新函數實現所要完成的功能,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制作實現一些新功能。通過以上例表可以將函數中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函數運用到實際工作生活中,這樣不僅增強了知識的實用性,也培養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教學的作用結果

多重綜合教學方法在Excel 課程的教學中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功能命令的理解和記憶,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合理地把不同的教學方法用于不同的重點,并混合多重教學方法作用在同一章節的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部分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能夠自學新知識,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 高中數學 創設情境問題 Excel

2005年,江蘇省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注重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增加了Excel、幾何畫板等教學內容,這既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也是高中數學教學的方向。但三年來,一些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不熟練,還有個別教師還認為反正涉及信息技術操作的內容高考也不考,干脆不教。無疑,這種做法不但影響了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更是背離了新課改“為了一切學生發展”的理念。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Excel中強大的計算功能,通過函數IF執行邏輯真假值判斷,得出結果。下面以黨員交納黨費問題為例。

黨的有關章程規定:“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工齡工資、津貼為計算基數,交納黨費比例為:每月工資收入在3000元(含)以下者,交納月工資收入的0.5%;3000―5000元(含)者,交納1%;5000―10000元者,交納1.5%;10000元以上者,交納2%。”設計黨費收繳表格的步驟為:

一、建立工作薄和工作表名稱

打開Excel表格后,建立文檔為“××單位08年黨費交納登記表”,在該工作薄中建立“1―12月工作薄”,分別命名為“一月、二月、……十二月”。

二、數據輸入

首先,在“一月”工作表中橫向輸入“序號、姓名、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工齡工資、津貼、交納基數合計、交納比例、應交數”。

其次,把“序號”到“津貼”前七項內容依次輸入。如圖1。

三、加入公式

第一步,在“交納基數合計”單元格“H3”中輸入公式“=C3+D3+E3+F3+G3”后,按回車鍵確認。該公式用于求出“交納基數合計”數值。

第二步,在“交納比例”單元格“I3”中輸入公式“=IF(H4>10000,″0.02″,IF(H4>5000,″0.015″,IF(H4>3000,″0.01″,″0.005″)))”后,按回車鍵確認。該公式用于區分出“每月工資收入在3000元(含)以下者,交納月工資收入的0.5%;3000―5000元(含)者,交納1%;5000―10000元者,交納1.5%;10000元以上者,交納2%”等不同交納基數的應交比例。

第三步,在“應交數”單元格“J3”中輸入公式“=H3*I3”后,按回車鍵確認。該公式用于計算交納基數乘以交納比例的數值,得出應交金額數。

第四步,把上述H3、I3、J3公式向下填充。

第五步,在“金額合計”欄單元格中輸入公式“=SUM(J3:J7)”按回車鍵確認,計算出黨費收繳數額。

完成以上五步后,示例如圖2。

上述步驟完成后,就生成了“××單位08年黨費交納登記表”。

在教學過程中,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既撥動了學生思維之弦、激活求知欲、喚起好奇心,又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充滿親和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計算機;Excel教學

MicrosoftExcel2010是Microsoft公司為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和AppleMacintosh操作系統的電腦編寫的一款電子表格處理軟件,直觀的界面、出色的計算功能和圖表工具,再加上Microsoft公司產品的普及,使Excel成為最流行的個人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也是目前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MSOFFICE考試采用的版本。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大綱以及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以下簡稱等級考試)大綱要求,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MicrosoftExcel2010的功能主要包括:Excel的基本概念,單元格的基本操作,單元格格式設置,分類匯總,數據排序,數據篩選,圖表功能,數據統計、數學計算等等。這些教學內容中,大部分中職學生對數據統計和數值計算的學習存在較多難點。特別是有關函數部分的內容,許多學生都無法深入理解。因此在實際操作時,學生也只能死記硬背老師的操作步驟,遇到稍微靈活的操作題目,就無從下手,或者容易出錯。因此,本人特別重視數據統計、數學計算方面的教學,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精選教學案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基本操作、字處理Word程序、演示文稿PowerPoint程序等教學內容,操作界面直觀,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理解,興趣也較高。但Excel函數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涉及到數學計算、數據統計方面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學習起來也比較沒有興趣。因此首先要把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產生興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案例,巧妙安排教學過程來進行教學。同時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隨時調整授課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識和技能。所選擇的案例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以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原則,便于學生理解。充分利用Excel的一些實用、有趣的功能,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細心構思,巧妙講解。比如我在講授“填充柄”時,是先讓學生在工作表中輸入全班同學的座位號,看看誰更快;然后引出新課內容填充柄的使用,接著逐步引導學生在工作表中輸入等差數列的序列、中文的連續數字、星期、月份、日期以及天干地支等等序列,最后告訴學生在哪里可以設置這些序列,甚至還可以自己新建序列,等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把握課堂節奏,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再比如用于教學的數據表格要貼近學生生活,類似下面這個某某班級學生成績匯總表,就是經常采用的教學實例:該表格的數據內容簡單明了,而且是學生平時最容易接觸到的表格,需要統計和計算的數據也是學生最容易理解的。實際上課時,表格中的姓名就采用班級同學的真實姓名,以及某次考試的真實成績,讓同學有親切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循序漸進,遵循學習規律

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程序,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還是以上面的學生成績匯總表為例。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用自己已知的方法計算“總成績”。這時學生們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比如用口算、用計算器計算等等。然后,教師開始教他們用公式計算,即在單元格中輸入以“=”開頭,包含運算符的算術運算表達式進行計算,并把計算結果跟之前的計算方法進行對比是否一樣。同時充分利用之前學過的填充柄的功能,快速完成數據統計。等到學生熟練使用公式了以后,再教學生用函數計算,即用函數“sum()”進行計算。這樣使得學生既掌握了公式和函數的操作方法,同時也理解了公式與函數的區別和聯系。

三、分解知識,突破教學難點

Excel函數是中職學生最難學,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內容。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開始教函數時,在前面的幾個教學課時里,一定要求學生做到“純手工”輸入函數內容,即用鍵盤輸入函數,而不是用簡單的菜單、窗口的操作方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函數的基本結構、基本使用方法。而采用菜單的方式只是函數的簡化操作方式。之所以“從難到易”安排教學過程,是因為有些問題是必須由公式以及一個或多個不同的函數混合使用才能得到結果的。這類問題單純用“插入函數”按鈕是無法直接完成操作的,而是必須在編輯欄中或在單元格中編輯公式,采用“純手工”的方式才能完成。這也是Excel實際應用中,學生最難掌握的操作內容。還是以上面某班級學生成績匯總表為例。當開始學習“sum()”函數時,老師不要采用菜單方式,而是在單元格中用鍵盤輸入“=”符號,然后輸入函數名稱“sum()”。同時告訴學生學會從屏幕自動彈出的函數列表中選擇需要的函數,完整的函數格式為:“SUM(number1,[number2],...])”。采用這種方式學習函數,雖然學生開始學起來會覺得有點難,操作方法也不是最簡單的。但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比如函數名、括號、參數,以及參數的個數、逗號的作用等等。等到將來學生再學習較難的函數應用時,由于學生對函數已經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教師講解起來就會變得很輕松,學生也能靈活運用函數。因此,這時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多花些課時來講解,要讓學生切實掌握函數的“純手工”輸入方法。比如比較靈活的重要函數“if()”,完整的格式為:“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當老師需要講解如何嵌套IF語句時,僅僅采用簡單的菜單、窗口操作方式是無法完成的。這時就需要用到最開始學到的“純手工”的函數輸入方法,而且還需要學生理解函數的每個參數的含義和作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該函數解決較難的邏輯判斷方面的實際問題。再如,在上述表格中需要求出男生的“總成績”列的平均值。一般思路就是選用函數AVERAGEIF()完成。但是在有些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題目中,明確要求使用sumif()函數來完成。這時就必須用到函數countif()求出男生人數,然后再用公式“=sumif()/countif()”才能求出答案。而這個公式必須在單元格或編輯欄中采用“手工輸入”的方式才能完成輸入。

四、Excel與Word相互配合應用

2009年11月微軟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辦公軟件MicrosoftOffice2010,該版本包括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Access2010等多個應用軟件。其中Word、Excel、PowerPoint都是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點教學內容,也是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的考試內容。在完成Excel與Word的基本操作教學任務以后,作為知識技能的拓展,可以讓學生探索Excel與Word配合使用。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繼續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典型的一個應用就是Excel的表格與Word表格的相互復制。比如:我們經常會讓學生在Word中學習制作個人簡歷的表格。作為知識拓展,教師先讓學生用excel做好表格,然后再將表格復制到word中去,反之亦然。當然,這樣做的一個缺點就是當把電子表格復制到word里后,表格的格式會發生改變。這時可以讓學生練習調整表格,同時也讓學生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避免表格的變形。再如,把有一定間隔規律的Word文本,復制到電子表格中去。此時,學生可能會把這些被間隔開的文本,逐個復制到Ex-cel單元格中去,或者全部文本都復制到同一個單元格中。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先在Word里面把文字轉化為表格,然后再把整個表格復制到Excel中去。舉一個實際教學案例:首先,教師發給學生全班同學的評語(文本文件),以及學生的座號和姓名,要求學生把這些數據做成一個Excel工作表。學生的一般做法是把同學的評語逐個復制到單元格中去。此時教師提示學生思考:是否有更加便捷的操作技巧?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上述技巧。總之,Excel與Word相互配合,對于一些特殊的實際應用,能明顯提高操作速度,特別是針對數據量大的時候,更能體現該技巧的實用性。作為Excel與Word相互配合的應用,最為典型就是郵件合并。雖然這部分內容不是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以及等級考試的必學內容,但作為知識拓展,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該功能。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有多個數據要用同樣的格式、同樣的內容、同樣的表格打印出來。如果是用單個Word或Excel完成的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這時就要用到郵件合并。常用的一個教學實例,就是班主任要打印全班每個學生的成績報告單。這也是學生最容易理解的一個實際應用,學生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郵件合并的操作方法。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各專業教學的必修公共課程,是學生學習基本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基礎課程。作為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教師,要能根據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做適當的調整,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個性化的教學安排,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不斷鉆研,善于思考,才能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等教育出版社,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7+Office2010,周南岳.

第5篇

【關鍵詞】Excel 公式與函數 實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5-0166-02

一 前言

Excel作為一款功能強大的數據處理軟件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企業的日常辦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數據處理軟件之一。雖然Excel相對于數據庫軟件來說是一款簡單易學、便于處理操作數據的辦公軟件,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五年制高職中專階段的學生對于Excel公式與函數的應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實例講解后,學生能夠照著做,但是當改變題型或者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還是會一籌莫展。

二 公式與函數

在Excel中經常會對數據進行簡單的運算,包括加、減、乘、除等混合運算,也可能對數據進行某些功能求解,例如知道學生的出生日期,怎樣計算出學生的年齡?又如知道學生的身份證號碼,怎樣得出學生的出生日期?在Excel中對于這樣的數據進行簡單運算,既可以使用公式也可以使用函數來進行處理,在某些情況下,公式和函數可以相互通用,或者兩者可以混合使用。而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要么只能使用公式,要么只能使用函數,處理數據會比較簡單。

1.公式

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進行數值計算的等式,公式輸入是以“=”開始的,公式有加、減、乘、除等簡單計算。例如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工人的計件工作量:單價(3.50元)乘以件數(每個工人的實際完成的件數)。可以使用單元格相對引用來計算:=3.50*F3,然后通過拖動柄來填充其他工人的實際工作量。

2.函數

Excel中所提的函數其實是一些預先定義好的公式,它們使用一些稱為參數的特定數值按特定的順序或結構進行計算。Excel函數包括500多個函數,將這些函數分類為財務函數、日期與時間函數、數學和三角函數、統計函數、查詢和引用函數、數據庫函數、文本函數、邏輯函數、信息函數,而實際生活中,最常用的也就30多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并不是將所有的函數都教授給學生,就連最常用的30多個函數也只能是大致講給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采用“授之以漁”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會根據最常用的30多個函數編輯實際案例讓學生來完成實際函數的理解與掌握。然后再根據實際生活,選取難易適中的練習讓學生來進行分析,最后根據分析結果選取相應的函數來完成運算,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也是Excel公式與函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三 學情分析

Excel公式與函數的授課對象為五年制高職中專階段的學生。五年制高職學生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是初中畢業的學生,相比高中畢業的高職學生來說學習成績較差、自律性不高、自學能力與效果不佳。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五年制高職的學生應當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自我學習、持續發展的能力,具有創新和創業的能力。其中讓學生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實際問題是五年制高職中專階段學生能力培養的第一目標,為今后升入高職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有一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可能無法繼續進行高職學習,所以中專階段的學習可能會為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根基。

教學實踐經驗表明,五年制高職中專階段的學生厭學情緒傾向較大,具有良好的學習意愿和學習品質的學生比重較小,對知識性內容講解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陳述、解說,學生聽講、記筆記、上機練習。最好采用教師一邊進行大屏幕操作,一邊讓學生練習,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該課程的目的時,再簡單講解理論知識,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

四 教學模式

很多學生在學習Excel公式與函數之初,感覺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某些數據處理中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函數的情況下,學生一般都會嘗試兩遍,感覺很有成就感。可是隨著教學的深入,進行綜合練習操作時,需要使用函數的地方不明顯,或者學生知道這個地方需要使用函數,但是不知道應該是哪一個函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采用啟發、引導式,先對所要練習的實例進行分析,然后再根據分析結果讓學生自行對相應的函數進行運算,最后由教師檢查學生的運算結果,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再進行小組互助教學或教師統一講解。

例如計算班級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各為多少?這道題一般是在講過常用函數,如COUNT函數、IF函數等之后的練習題,有的學生直接用眼睛數一數男生有幾人,女生有幾人直接填在表中。題目中只有10名學生,用眼睛是可以數出來的,但是如果在實際生活、工作中幾百人,甚至幾千人怎么數?還有的學生一看計算兩個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函數。可是他們往往不知道用統計函數,找了一大圈兒后,有的學生又會想:“是不是這道題用公式做呀?”而當教師說到這道題也可以改成:“統計班級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各為多少?”這樣就會有一部分學生想到統計函數,進而找到COUNT、IF函數完成運算。

五 創新教學

職業教育課程的內容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五年制高職中專階段的學生學習Excel一般會運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所以安排的教學內容都應緊緊圍繞職業能力目標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選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并通過課堂講解后,安排一些相關的實例來進行鞏固。同時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隨時調整授課內容及側重點,便于學生掌握。

教學案例的選取應難易適中,不要為了迎合公式與函數的使用而選取過難的案例,一定要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既可以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也能保證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使學生能夠通過該案例對教師安排的自主練習達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在教學過程后,安排自主練習時,也要圍繞當堂課的內容,選取難易適中的練習,培養學生自主分析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數據、各自運算、比對結果、總結分析完成教師安排的課后自主練習。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最好能夠安排學生進行一次小綜合性質的階段考試,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 結束語

Excel公式與函數用于運算與處理數據時相比數據庫軟件來說更容易學習,且也是容易上手的工具軟件,且Excel辦公軟件在實際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應用的范圍也較廣。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五年制高職中專階段的學生學習Excel公式與函數時,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處理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Excel公式與函數的應用技巧,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6篇

知識與技能:1、掌握自動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數(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1、通過情景引入,體會在Excel中函數與公式的不同

2、通過實際操作、小組討論,掌握常用Excel函數的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愿意主動思考、總結Excel函數的一般使用方法

教學重點:Excel函數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Excel函數、Excel函數運算范圍的選擇

教學資源:PPT演示文稿"使用函數對數據進行處理.ppt"、Excel文件"我的工作薄.xls"

現狀分析:使用函數對數據進行處理是Excel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學生較難掌握。本節課的前一節內容是Excel表格的基礎操作,本班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掌握的較好,理解得也較透徹,為這節課內容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過程:

1.學習準備:

發送"我的工作簿.xls"文件到學生機的桌面

2.引入:

在《EXCEL函數的使用》一課中,我創設了的情景,要求學生以全年家庭消費數據為基礎,對家庭全年的各類數據統計總值、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學生完成統計后,公布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名單(口頭表揚),這樣,學生在活動任務中,表現會更積極主動,對知識的應用會體驗得更深刻,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就會逐漸把潛在的學習愿望變成主動學習的行為習慣,對學習就會更有興趣。

學生們利用已有的數學、EXCEL知識與平常的處理經驗,處理方法多種多樣。大家開始著手計算。但沒過多久,他們發現自己的方法很麻煩,有點灰心。學生處于無奈和焦慮的狀態,這時教師應適當點拔。

點拔之后,學生有了頭緒。通過教材和學習資源,有學生打開"粘貼函數",在里面查找SUM()、AVERAGE()等函數,并嘗試用它們進行統計;還有學生打開EXCEL的幫助系統,在里面查找這兩個函數的介紹與范例,并嘗試實踐。不多一會兒,就有學生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通過交流,慢慢地有更多的學生能解決問題。

3.Excel函數的使用:

3.1 引出求和函數

介紹SUM、AVERAGE、MAX和MIN函數的功能,重點是求和函數SUM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函數的使用則由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自動求和函數的使用:

方法:選定存放答案的目標單元格 單擊"常用"工具欄中的"自動求和"按鈕回車確定。

學生練習:打開桌面上的"我的工作簿"文件,計算1月份上、下半年的用水量

3.2 學生嘗試使用AVERAGE函數

"自動求和"按鈕是使用SUM函數的一種方法,那么在電子表格中還有其它函數嗎?怎樣使用呢?請學習平均值函數(AVERAGE)的使用,并用你學會的方法求2006年的平均用水量,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方法:選中目標單元格 單擊常用工具欄中的"粘貼函數"按鈕 選擇所需函數 選擇數據區域 "確定"。

3.3 其它函數的使用(MAX、MIN)

同學們,在我們的數據表中,還有"最高"和"最低"兩項沒有計算,請大家用函數的方法計算全年最高用水量和最低用水量。然后請大家完成表格中其它數據的計算。

(學生討論、操作,教師巡視;學生演示、總結方法)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公式可以復制,當然函數也可以復制,用復制的方法求出全年其他各類數據的統計結果。

總結不連續單元格的選擇,SUM(C3,E3,G3,H3)

每位同學完成各自的表格,把文檔以"Excel函數的使用+(姓名)"名字重命名后通過網絡提交給老師。

4.教學反思

第7篇

關鍵詞:Excel函數;教學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9-0000-01

Excel Function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Management

Liu Hailong

(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hhot010011,China)

Abstract:Microsoft Excel is a Microsoft Office component of Microsoft office software is by Microsoft for Windows and Apple Macintosh operating system computers to write and run a spreadsheet software.Excel is the Microsoft Office sui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can be a variety of data processing,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operation,widely used in management,statistics,finance,financial and many other fields.

Keywords:Excel function;Teaching management;Application

使用Microsoft Excel可以執行計算,分析信息并管理電子表格或網頁中的數據信息列表。Excel中為用戶提供了功能豐富的函數和各種自定義功能,靈活使用好Excel軟件可以使我們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更加簡潔高效,省時省力。

使用Excel首先要掌握的是引用的概念和使用,因為幾乎所有的復雜一些的函數和函數嵌套應用都涉及到了引用。引用就是使用單元格的名稱來表示單元格中的數據,我們通常在公式中利用單元格引用表示工作表中的單元格或單元格區域中的數據,通過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不同部分的數據,或者一工作簿中不同工作表的單元格,或者不同工作簿中的單元格,或者在多個公式中使用同一單元格的數值。引用公式所在工作表中的單元格或同一工作簿中不同工作表的單元格我們稱為內部引用,如sheet1表中需要引用sheet2表中H2單元格的內容,我們可以寫為=sheet2!H2;引用其他工作簿中的單元格我們稱為外部引用,如1.xls中的公式需要引用2.xls中sheet1表中H2單元格的內容,我們可以寫為=【2.xls】sheet1!H2。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的公式經常要和數據的自動填充一起使用,即將同一公式復制到某一列或一行,來進行同類操作的自動計算,這種情況我們叫做相對引用;有些時候我們在復制或移動公式時不希望公式自動調整引用,即在公式中引用的單元格與公式所在位置無關,被引用的單元格的地址不隨公式所在單元格的位置變化而變化。此時需要用到絕對引用,即在被引用的單元格的行列標號前都加上一個$符號來表示鎖定;還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對行采用相對引用而列采用絕對引用或者列采用相對應用而行采用絕對引用,我們把這種引用稱作混合引用。這三種引用適用于不同的場合,靈活使用好三種引用有助于我們解決實際工作問題。

第8篇

學情分析與課前準備

本堂課將濃厚的德育教育融于具體excel實際操作中,是一堂excel的綜合應用課。此前,學生已熟悉了excel,掌握了美化工作表、利用公式函數計算、數據統計及圖表制作等知識。這為學生能綜合應用excel軟件的功能,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準備:教師制作了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站,并截取拼接了電影《后天》中的一些片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強化excel中如何利用公式和函數進行計算。

2.學習合理利用自動填充柄。

3.鞏固深化學習各類圖表的制作與美化。

【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excel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幫互助解決碰到的技術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

在全國連續兩年大范圍的電荒之后,倡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提高節電意識,養成節電習慣。并在最后將其升華到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污染物,讓學生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擔任起保護大自然的責任。

教學重難點

各電器用電量的計算、圖表的制作。

一、“電荒”導入

師: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動畫(投影儀展示“電荒中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相關動畫”),看了這段動畫后,你聯想到了什么?

生1:這些情景去年夏天我家也有過,老停電,我只能點蠟燭做作業,而且晚上睡覺開不了電扇、空調,熱死了。

生2:我發現這都是由電荒引起的。

師:非常正確,由于近幾年人民的生活工業用電大幅度增長,我國大范圍出現了缺電現象,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了極大的不便。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動畫并設問,引出新課,并為下面提倡節約用電做好鋪墊。

二、首次出擊

師: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班近半年來的用電情況,這張表的數據是從我們學校的綜合辦摘錄的,具體記錄了我們班開學以來每個月電表的度數。請大家利用學過的excel知識,計算出每個月實際用電度數和所要交的電費。

設計意圖:通過有關學生自身的真實數據,并設計任務,讓學生感受學為所用的。

師:在計算過程中,如碰到困難,可以通過四種方式求助:(1)查看學習指導網站。(2)向老師求助。(3)向各組組長求助或與旁邊同學討論。(4)查閱教材。

設計意圖:多渠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和支持,掃清學習障礙,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幫互助提高學生解決碰到的技術問題的能力

師生:請學生展示計算結果及具體操作步驟(采用生教生,使學習更具競爭力和活力)。

從結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哪個月用電最多?

生:9月

設計意圖:由計算得出的9月份用電量最大,引出讓學生估算9月份教室某天的用電情況,起到了啟下的過渡作用。

三、二次出擊

師:這是我班教室內電器的功率表,請估算去年9月份某天教室內各用電器的用電量,并制作圖表(圖表類型自定,以便學生自由發揮,自我創新)。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利用所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自由展示作品。

師生:通過自我評價、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評價作品。肯定并表揚作品的優秀之處,對其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在評價中暗示估算的用電量之大,為下面提出節電埋下伏筆。

師:再次回顧“電荒”動畫,跟自己的計算結果比較,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估算出每天用電46.8度,9月份總用電1404度(其他學生作驚訝狀),這跟動畫中的情景格格不入哎。是不是該考慮節約用電呢?

眾生:恩,是的是的。

師:非常高興大家能意識到這一點,那現在就請小組內討論,設計一些節電措施和方案來減少教室用電。等一下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計算及其與現實比較,讓學生自發產生節電意識,激發學生養成節電的習慣,做了良好的德育教育,這種效果,比平時苦口婆心的口頭教育要好得多,又為下面提出的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做了鋪墊。

四、課后思考

師:請大家調查家中用電器的用電情況,對其數據進行分析,提出節電方案,倡導家人一起節約用電、節約能源。

如果我們人類再過度的向自然界排放廢氣,肆無忌憚地破壞大自然,同學們想想會導致怎樣的后果呢?美國好萊塢大片《后天》,就講述了由于嚴重的溫室效應,造成氣候急劇變化,出現了地球上的第二個冰河世界。接下來,請大家欣賞影片的片段。

第9篇

關鍵詞:化學反應工程;教學;Excel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264-02

化學反應工程是一門實驗和工程計算緊密結合的課程。化學反應動力學的測定需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擬合,而反應器設計中,反應器數學模型的求解過程,涉及到迭代計算、微分、積分、數值統計等過程,更是難以通過手算進行求解的。

Excel軟件具有強大的圖表及數值處理功能,用戶無須編程便可進行多項式擬合、非線性單變量求解、多變量規劃求解等復雜計算,在眾多領域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3]。現以根據實驗數據求解反應速率方程、數值積分和非等溫反應器反應器溫度、轉化率求解為例,介紹其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驗數據求解反應速率方程

在化學反應工程中,反應式aA+bB=pP+sS的冪指數型反應速率方程可以寫成

二、計算數值積分

在計算管式反應器體積,某一轉化率對應的反應時間等情況時,需要進行積分。當積分公式比較復雜時,無法直接得到解析解,需要用數值方法進行積分。

在excel中,可以用圖4所示的工具表進行計算[5]。表中定義的公式有

delta=(Sheet1!$B$7-Sheet1!$B$5)/500/10^n

F_X=EVALUATE(Sheet1!$B$3&"+0*x")*delta

Integral_Fx=SUM(F_X)

n=Sheet1!$B$10

X=Sheet1!$B$5+((ROW(Sheet1!$1:$500)-1)*10^n+TRANSPOSE(ROW(OFFSET(Sheet1!$A$1,0,0,10^n,1))))*delta"

其中delta生成x的分割間距,X生成每個分割點的x值數組,n為精度控制值,F_X為計算每個分割小條的面積,生成一個內存數組,Integral_Fx為將每個小條的面積總和,即f(x)函數的數值積分。

通過輸入被積分函數,積分上下限,選擇計算精度,就可以得到積分的結果。其中選擇高精度結果為6.10861,該結果與解析6.109相差不大,能夠滿足精度要求。

三、計算非等溫反應器的反應溫度、轉化率

在非等溫反應器中,反應速率除了受反應物濃度的影響外,還要受到溫度的影響。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使反應速率加快,而反應加快會放出更多的熱量,促使反應溫度進一步升高。因此,對非等溫反應器的計算,要同時聯立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程進行求解。可以用Excel軟件的單變量求根功能來計算。

四、結論

采用Excel軟件,能夠借助現代化的辦公軟件,完成化學反應工程教學中數據分析、圖形展示、數據處理工作。該方法可以大大簡化解題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并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計算機計算的一般步驟,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香蘭,曹俊雅,張軍,解強.Excel及化工流程模擬軟件在化工專業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化工高等教育,2012,(3):98-102.

第10篇

(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 浙江 慈溪 315300)

摘要:針對職業教育中Excel函數課程教學所面臨的教學效果差、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不明顯等困境,可在Excel函數課程教學中巧妙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將教學任務提煉成一個個問題,再通過教師點撥,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約化”,最終將問題解決。該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問題導向;教學模式;Excel函數;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9-0097-03

作者簡介:章慶(1983—),女,浙江慈溪人,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基礎教學及辦公自動化軟件教學。

Microsoft Excel(下文簡稱Excel)是一款非常實用的數據處理軟件,可簡便快捷地進行各種數據運算、處理、分析。常用來進行有繁重計算任務的預算、賬務、數據匯總等工作,是各類企業日常辦公常用的軟件之一。特別是它提供的豐富的內置函數及公式編輯功能,若能為我們所用,可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使數據處理自動化、簡單化,使我們的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Excel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學習操作技能主動性不強,習慣由教師講解具體的操作步驟,然后依樣畫葫蘆地照搬照抄,其問題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在較長時間內得不到鍛煉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因此,在Excel教學過程中,筆者除了在教學內容設計上作了更多的考慮外,還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現以目前使用非常廣泛的“Excel函數”教學內容為例,擬與大家分享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收獲。

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概念及應用價值

(一)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概念及實施模型

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鼓勵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主線,以教師為支撐,在教學過程中將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探索、教師輔助點撥的基本模型,具體的實施模型如圖1所示。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職業能力、創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實用型、技能型勞動者,計算機專業課的教學更是要求達到不斷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但觀察傳統教學,學生在大部分授課時間內只能簡單模仿或被動地進行既定知識點的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所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學生的創造性受抑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打擊。

基于上述問題和現象,筆者認為,改革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在嘗試了一些當下頗受推崇的教學方法后,筆者逐漸發現在“Excel函數”教學過程中使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學生學習的成效較以往有較大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Excel函數教學中引入問題導向式教學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問題解決方法的討論與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根據已有知識解決問題,但最初的解決方案往往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繁復的,這就促使學生尋找新的、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解決問題)理解學習資源中所提供的新知識,形成新技能。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思考、探求,不給學生框定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在未知答案的情況下學習、思考、研究。顯然,如此一來,學生在沒有框定操作步驟的情況下進行學習鉆研,必然能夠增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沒有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的機會,而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使其帶著問題學習、研究,學生是主體,他們在對問題的解決和答案的尋覓中發揮自己的才智,體現自己的能力,也因此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要達到成功需要經歷的艱辛。深入學習才會有對知識的渴望,才會感受到知識帶給自己的快樂,學習興趣往往就是在對知識的感悟和探尋中形成的。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該教學模式在促進教學效果方面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能夠使學生動起來,與教師的教學互動,讓學生的頭腦“閑不住”。問題被教師提出后,學生不得不動起來解決問題,尋找問題答案,這樣一來,教學實際效果必然要好于以往學生被動靜聽的狀況。總的來說,不管是動腦能力,還是動手能力,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都比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要有效得多,特別是在實踐操作技能型課程的教學中,其效果更加明顯。

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Excel函數教學中的實踐

(一)教學準備

在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準備階段,教師必須切實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設計“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貫穿整堂課,在問題導向式教學實施中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切合學生的生活或工作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其次,問題的導入、提出及問題的選擇均應遵循教學目標的要求,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再次,問題要有層次性,使學生在教師的輔助下對問題進行分析時,可以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層層深入,逐漸明晰。

對學生合理分組 將學生按學習能力優劣進行分組搭配,讓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起到帶領組員學習的作用。組員要進行合理分工,如讓一部分學生負責問題的分析與提煉;一部分學生負責學習教學資源,提取有用的信息;一部分學生負責具體的計算機操作等。

準備學習資源 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學習資源,教師必須進行篩選和整理,比如,對“常用算術函數及文本函數使用”這一課,課本中對各個函數的解釋比較復雜,且函數中所用參數多用英文表示,這些細節影響著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有效進行,所以,筆者將常用函數學習資源以“學習卡”的方式加以呈現,如圖2所示。

(二)組織問題導向式教學

確立學習目標 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的情境提出問題,并對問題作一定的剖析,對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可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如本課教學內容是讓學生了解算術運算函數(如:Mod〔〕函數)和文本函數(如:Mid〔〕、Left〔〕、Right〔〕函數)中幾個常用函數的用法,并能靈活運用于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為此,筆者設計了“用身份證號碼解析、采集員工基本信息,通過使用Excel函數提高工作效率”這樣一個教學情境:“新入職的職工信息表中只提供給我們該職工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現需要將千余名職工的出生年月、性別、年齡等信息補充到我們的職工信息表中,除了挨個去問,然后輸入Excel電子表格以外,我們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有沒有更好一些、更高效一些的方法?”在對教學情境進行初步分析后,學生能很快了解到需要對身份證號碼中的部分數字進行讀取,從而得到相應的信息。新入職的職工信息表中只提供了該職工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如果需要將千余名職工的出生年月、性別、年齡等信息補充到職工信息表中,除了挨個去問,然后輸入Excel電子表格以外,還可以有更好一些、更高效一些的方法。

討論、設想,尋求解決方案 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和合作性的特點以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課程目標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包括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多向互動等形式在內的多種學習方法。當教學情境被提出后,學生通過對本課程的教學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加上學生對一些生活中常識性知識有一定的認知,所以很快會有學生對此提出自己的初步設想,但教師還是需要對教學情境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一定的解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梳理操作思路。如對所提出的教學情境,教師就需對身份證號碼的組成及意義作一定的說明,如圖4所示。以從身份證號碼中獲得“性別”信息為例,學生通過組內討論可得出以下結論:從身份證號碼中判斷一位職工的性別是男還是女,必須要看第17位號碼是奇數還是偶數。學生在明確目標以后,首先提出的設想是:要把第17位號碼從身份證號碼中單獨截取出來。截取第17位數字的相關功能函數的搜尋及其使用規則就可由相應的組員完成。但很快學生會遇到第二個問題:提取出來的數據有0~9這樣10種數值類型,如何判斷這個數是奇數或是偶數呢?在這一步中,各組提出設想的差異比較大:有的學生直接用已經學習過的IF函數來解決,但對于多條件判斷犯了難;有的學生想到了IF函數嵌套,但由于嵌套層次很長,也搞糊涂了;當然也有束手無策的學生。此時,就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輔助及反饋,可對求余函數MOD(D1,2)的典型應用進行說明,也可對IF函數多條件判斷或嵌套使用加以梳理,以達到指導輔助的作用。在一連串的問題解決之后,學生學到了知識,促使他們以極大的興趣去鉆研、去思考,從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學習成果評價過程 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目的。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需要給學生各個階段的思考和分析提供及時的修正和必要的幫助。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兩種評價,一種是方案完善過程中期評價,一種是成果獲得終期評價。中期評價是針對學生在問題解決方案產生過程中、在教師巡視時多數小組均對問題的解決產生困惑時的協助式評價;終期評價則是在教學內容基本完成后進行的,對于各組的不同解決方案進行最后點評,并最終解決問題。終期評價還可以讓各組分享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達到拓展解決思路的效果。

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重新找回對函數學習的熱情,逐漸培養他們的協作式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逐步改變學生以往僵化的思維模式,而且能給學生營造一個較自由、開放、真實的常用函數學習環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何謂“學以致用”。當然,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實際運用中,筆者的確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剛剛開始嘗試時,學生還不適應這種方式,思維還打不開。同時,教師在備課時的工作量也明顯增加了。雖然存在著一定的主客觀難度,但筆者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和比較,發現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學生對本門課程知識的掌握和技巧運用的表現要明顯優于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因此,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Excel常用函數教學中的運用是值得嘗試的。

參考文獻:

[1]張宇凝.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1(8):278-279.

[2]閆宗梅.Excel公式與函數的教學研究與探討[J].學園,2013(5):166-167.

[3]吳金桁.Excel在創建職工信息統計表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管理,2013(5):16-17.

第11篇

[關鍵詞]Excel;財務管理;教學方式

Excel擁有數據處理功能強大、界面簡潔直觀、操作簡單等優點,可以滿足財務人員對財務管理各環節的不同要求。利用Excel可以降低財務管理工作的困難程度,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在財務管理教學中融入Excel,幫助學生掌握Excel系統的操作技巧,使學生通過Excel系統提供的各種幫助,更靈活輕便的解決財務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而達到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1]。

1.將Excel應用于財務管理教學的重要性

1.1Excel功能強大

Excel軟件包含工作表、圖形、互聯網、數據庫等功能,而且技術先進、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低廉,因此得到了廣大財務工作者的重視。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使用面寬

Excel獲取信息數據源的多樣性,擴大了它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使用面。

1.1.2效率和準確率高

Excel具備的計算分析函數的作用對財務管理工作十分巨大,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1.1.3可以對預測和決策提供幫助

Excel系統具備財務分析和管理工具,能為財務管理的預測和決策幫助。

1.1.4提高企業效益

利用 Excel系統提供的各種分析工具,以及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可以針對的企業核算數據建立各種分析和決策的模型,不僅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還能為企業避免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對企業的長久發展有著很大的裨益[2]。

1.2新環境下的企業財務管理需要掌握Excel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也在不斷變化之中,隨之相應的財務活動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企業間財務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另外投資和融資渠道的增加,在使企業財務決策更具自主性的同時,也增大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商業信用的廣泛使用,使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甚至形成了俱榮俱損的情況。這些新形勢就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財務管理人員由單純的核算型人才向決策支持型或管理型人才過渡,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能夠對計算機技術熟練應用,并利用相關軟件來對經營問題進行分析、干預甚至決策[3]。Excel是由微軟公司研發的一款圖形數據處理辦公軟件,由于其強大的信息分析與信息處理能力,被財務工作者廣泛的應用于財務管理之中。通過運用Excel系統提高了財務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效果、降低了經營風險,為企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2.Excel的工作流程

2.1Excel的工作方法

財務工作者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來進行數據處理,其步驟主要包括,設計數據模型、采集數據、模型求解等,最后形成數據報告,通過編輯工作表、分析評價等過程完成業務處理。Excel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數據表應包括表標題,表頭,表尾和表體固定欄等內容。在實際操作中,標題、表頭、表體等內容都要錄入到相應單元格中,以免混亂。在進行數據采集時可通過直接輸入或從外部獲取兩種方式。在進行直接輸入數據的操作時時可以直接在表中輸入或通過公式生成。從外部獲取數據時可通過數據庫、互聯網上或其它工作表等。一張工作表建立后要達到最佳效果,還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編輯,這時一般可以通過設置單元格格式,調整行間距和列寬,向工作表中添加其他內容等措施就可以完成了[4]。

2.2圖形分析法

人類對圖形有著天然的直覺,用圖形和圖表形式表示數據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直觀的感受,對人們分析數據有著很大的好處。Excel系統就提供了十幾種圖表類型,這些不同類型的圖表側重點各有不同,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實際需要選用一種或數種圖表類型。根據統計人們在Excel應用中最常采用的是餅圖、直方圖、雷達圖等。在Excel中可以建立嵌入式圖表或者直接建立圖表工作表[5]。其中嵌入式圖表是把圖表建立在在原始數據所在的數據表中,相當于在原始數據表格中嵌入一個圖形。而圖表工作表則是把圖表繪制在一個獨立的工作表中。但無論圖表是嵌入在原始數據表中還是自成一表,它們都與原始數據表密切相連,在表中任何數據變化都可以立即反應。

3.Excel進行財務管理教學遇到的問題

3.1課程教材建設有待加強

教材的質量直接決定課程教學的質量。Excel與財務管理這門課程,開設時間較短,再加上此課程大部分開設在專科院校或職業學校中,其硬件不足,水平較低,所以教材的質量一直沒有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沒有進行專門宣傳,相關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對這門課程認識較少,這也導致了這門課程關注較少。現在教材主要存在包括內容編排缺乏系統性、知識點散無章、拓展性差等。在教學反饋中,有很大部分學生認為教材編寫詳盡也易于學習,但卻無法讓學生清晰的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用處,這點其實是中國所有教材的通病,理論與實際脫節。

3.2學生缺乏系統性訓練

由于計算機知識較為難懂,計算機教學需要專門環境等問題,這就要求在進行Excel與財務管理教學時,要有足夠的時間。但大部分學校此課程開設的時間僅為一學期,學時不超過50個,這就客觀上加大了老師授課時的難度。有些教師為了趕進度,講課速度過快,學生們還沒完全掌握,就已經開始了下章內容的學習,造成了學生們的畏難情緒。在教學時數分配上,簡單分配,甚至將時數一分為二,教師授課與學生實訓各占一半,這種簡單的時數分配并沒有考慮到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難度差異,所以教學效果不佳就是必然的了。

3.3學生未能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很遺憾,高等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應試教育,之前學習時死記硬背、照搬硬套那些已經行不通了,你的能力是要經過公司檢驗的,只有能力夠高,活學活用才能夠被公司錄用。正所謂“死讀書,讀書死”。死讀書的唯一結果只能是學而無用。Excel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非常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6]。但是現如今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未能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這與多年的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性地接受。

3.4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意識

在Excel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熱情不高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主要是因為所學內容較為復雜,難度較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畏難情緒,另外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沒有樂趣,缺乏興趣。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另一方面,是學生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學校里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對未來缺少規劃,缺少追求,在學習過程中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而且從不考慮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與素質,罔顧畢業后尋找工作的壓力,白白浪費大學時光。

4.Excel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4.1加強課程教材與教輔資料的建設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課程需要選擇或者編寫適用的選材。教材內容的編排最好做到由淺入深,避免難度陡增的情況。在介紹Excel系統的單項功能時,除了介紹基本的使法,最好也對Excel系統單項功能在財務管理相關模塊中的實際應用進行詳細介紹,這樣編排不僅有利于學生系統性的學習,并且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在教材編寫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注重實際的社會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編寫內容,以防教材與實際脫節。教師除了要做好教材的建設工作,還應重視教輔資料的收集與選擇,讓學生在課外也可以穩固專業知識,并且持續獲得提高,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4.2以創新為導向,采用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模式

在掌握所學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通過融匯貫通,所迸發的一種一種改變生活的靈感和能力,就是創新。在Excel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就應該把創新放在首位,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任務驅動為手段的案例教學模式。采用此種教學模式,必須做好任務的設置和案例的選擇兩個步驟。在任務的設置上,首先必須要求與社會需求相對接,來保證教學的實用性,避免華而不實,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能力,確保挑戰性,但不應該變成不可完成的挑戰。案例的選擇上,重點在于案例資料的收集與組織,確保資料內容翔實。當以上兩項工作都得以高質量完成時,以創新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案例教學必將能夠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7]。

4.3加強師生互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教學的主體,雙方任何一方出現問題,學習都不能有效的進行下去,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而要加強師生互動,則需要教師來進行引導,教師在加強自身素質,盡職盡責的同時。也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不要一味的以教師自身為主,強調學生的作用,這才是加強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

5.結束語

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應用Excel系統,可以大大減少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使財務管理工作得到極大的簡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財務信息系統的建設成為決定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成敗的一個重要環節,而財務應用軟件系統的實施則是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學校作為進行教育的主體部門,一定要緊跟時展的步伐,在進行Excel與財務管理的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其深遠意義,為國家建設輸出更多的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

參考文獻

[1]黃國榮.關于計算機輔助財務管理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3.

[2]牛鳳英.EXCEL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72-74.

[3]張志敏.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咨詢導報,2007,26:144.

[4]戴澤龍.談Excel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企業研究,2013,20:87-88.

[5]魏永宏,周少燕.運用Excel完善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教學的研究[J].全國商情,2014,22:72-73.

[6]段瓊.談Excel財務函數在財務管理中的幾點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5,04:134-136.

[7]岳中心.基于EXCEL的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1.

第12篇

關鍵詞:項目教學;Excel數據處理;中職;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0-0245-12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21

一、項目教學的概述

項目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活動[1] 。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去處理某個相對獨立的項目。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學生要明確活動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和目標。而學生活動主要是設計計劃、收集資源、活動實施、評價及匯報展示。項目教學主要由“內容、活動、情境、結果”四大要素構成,應滿足以下幾個條件[2] 。

第一,項目的設計,一要盡量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或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有直接關系;二要有一定的難度。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是對已有舊知識、舊技能的回顧練習,更多的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嘗試學習使用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第二,項目計劃的制定要由學生獨立進行,確定計劃步驟和任務分工。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計劃和處理問題的時間和機會,允許學生根據任務目標自主安排學習方式。

第三,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起主體作用,教師則在過程中適當給予引導和幫助。

第四,項目教學過程中,師生應進行過程性評價。項目完成后,師生共同對項目成果進行最終評價和總結。

與傳統教學法比較,項目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通過項目主題的設計,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項目教學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協調制定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只起指導者和協助者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第三,重視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在項目教學中,項目的設計和選取是關鍵。由于項目教學創設了真實的情境,使得學生在完成與自己學習生活、就業相關的項目過程中,鍛煉了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體驗了課堂以外的互動式的合作學習,豐富了溝通、團隊協作、專業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和就業意識的培養。

二、項目教學在Excel數據處理的具體實踐

本次教學實踐針對的教學內容是Excel數據處理模塊。學生在此前已學習了Excel常用函數的應用、圖表類型的插入編輯、數據排序篩選以及透視表等的操作,對Excel數據處理的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如何將學到的知識自主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協作能力如何得到更好的提升是本次項目教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教學中采用了Excel數據處理:“我的錢包我做主”的項目主題。選擇該項目主題,源于我發現,由于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受家長的約束較普通中學的學生要少些,學生在零花錢的使用也比較不受限制,大部分學生都是荷包滿滿的,甚至擁有自己的銀行卡。因此如何合理消費,如何真正意義上做到自己的錢包自己做主,成為學生正面臨的一個問題。為了有效地讓學生了解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我設置了這個項目主題。通過該項目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利用Excel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同時也可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心理學傳統的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識的產生與活動、豐富的情境和文化密不可分,是個體與三者不斷聯系、互動生成的結果,并不斷被建構、運用,在行動中得以發展[3]。教學情境的創設已越來越受教師的喜愛,是項目教學在呈現項目時不可或缺的。本次項目教學情境的創設使用了物品展示和呈現困境的方式,通過大屏幕展示學生平時喜歡的一些飾物、電子產品、食品、衣服等,創設與這些物品有關的小故事:“小惠因為這個月的零花錢又花完了而苦惱,不明白零花錢都花到哪去了,看著自己買的東西,陷入了沉思。”通過這個困境的呈現,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強烈的解決問題、擺脫困境的欲望。

教師提出項目主題、目標、內容時,同時對Excel數據處理的知識點做進一步梳理和總結。之后根據項目具體要求和內容,小組進行討論。各小組自行命名和制定項目計劃書是本次項目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使他們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對自我學習負責的意識。通過小組名字增強小組成員的歸屬感和小組集體意識。完成小組命名后,各小組針對項目目標進行項目計劃書的制定(見表1-1)。這時,教師提供項目準備階段和實踐階段的基本步驟和內容,包括撰寫訪問提綱進行訪問調查、制作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實施、問題記錄匯總、數據整理分析、項目報告書的撰寫以及小組分工等。各小組制定項目計劃書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以保證計劃書的可行性及項目的順利開展。

活動實施過程中,各組利用“過程活動表”對出現的問題及如何解決進行及時的記錄,為撰寫項目報告書留取資料。

最后,各組基本能順利完成任務,按要求完成項目報告書的撰寫。成品展示階段,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教師對教學活動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并頒發“優秀項目小組”獎狀,讓這些獲得表揚的學生有自豪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勵其他學生再接再厲。

三、對項目教學活動的觀察與反思

(一)對學生探究活動的觀察和反思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我觀察發現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較順暢,分工較合理,小組協作作用體現得較為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小組命名給組員帶來了小組集體歸屬感。為了加強組員對小組集體的理解,提高對小組合作的意識,我建議各小組進行小組命名。在提出這個建議后,學生的興致都很高,議論紛紛,很快就把各組的名字確定了下來。初步可以看出,小組取名能夠給組員帶來一定的歸屬感,提高了小組的凝聚力。

第二,項目計劃書的詳細和規范,帶來了過程實施的順利開展。在項目實施之前,我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項目計劃書的制定上,要求各組充分理解主題和研究內容,做好計劃才開始實施。項目計劃書重點的主要工作越細化越好,每項工作的具體負責人都能落實到位,完成時間上也根據工作開展難易度和相關度進行安排,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指導和協調。

第三,小組分工需合理化。在小組分工中強調成員之間要溝通,除了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外,還要根據個人擅長的部分進行分工,達到人力資源的最優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監督和協調。小組的合理分工,可以讓組員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性得到提高,項目教學的作用才能得到體現。

第四,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鍛煉。從學生提交的項目報告書中的“問題解決和心得體會”可以看出,學生開始學著主動去探究和完成任務。

(二)對作品成果的觀察和反思

從學生的成果作品上看,作品對Excel的應用基本能夠掌握,包括數據錄入、單元格格式設置、常用函數的使用、圖表類型的選用和編輯等都能較好地運用。

在對項目報告書撰寫情況看,小組如在進行過程中能做好問題的匯總和過程的記錄,基本上最后撰寫項目報告書都很順利,可以說僅僅是過程資料的一個匯總而已,同時也復習了Word文檔處理的操作知識。學生對這次項目成果作品的心得體會,部分摘錄如下。

“我初中時就有學過辦公軟件,不過這次是要自己想著怎么去用,而不是老師教我們一步一步怎么做,有挑戰,我也很喜歡,這樣就不用每次都很快做完題目看著別人做好無聊的。”

“學了Excel,我們可以利用Excel對自己的月消費進行記錄,就知道自己的錢花到哪里了,哪些其實可以少花就一清二楚了。問了老師,我們現在用智能手機也可以下載Excel來記錄。這太有用了!”

四、項目教學活動的總結及建議

(一)總結

本次“我的錢包我做主”的項目教學活動,倡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學生獲得與人交流交往的技巧和經驗,是課堂上無法嘗試到的。學生在開展調查活動過程中,要涉及與人打交道、溝通的技巧,甚至遭遇到被拒絕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慢慢適應并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教師也要及時發現問題,多與各小組溝通、聯系,第一時間了解活動的情況,及時提供協助。在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階段要做好相關的引導和啟發,對學生出現的偏差能及時進行調整,及時做出相應的修改措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教師則只起到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總體上來說,本次項目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不僅運用Excel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培養了對資源的搜索、調查研究、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同時通過合作完成一個項目,學會了團結的意義所在。學生還在活動中認識到“管理好自己的錢包、合理消費”的實際意義。并且,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取長補短,間接解決了學生間計算機水平差異大對教學實施帶來困難的問題。

(二)建議

第一,在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能認真積極地參與其中,但也有少數學生顯得不積極主動,小組內部出現個別不合群的學生,需要教師及時鼓勵和關心,幫助他們融入到學習活動中來。但這點需要教師花費更大的時間和精力。在本輪活動中,因時間的限制,做得不到位。

第二,在中職學校開展項目教學,需要教師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耐心。除了時間上的問題,大部分任課教師不熱衷于改變教學方式更多的原因在于,學生總體基礎較差,學習習慣很難改變,效果不明顯。要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日后職業生涯積累經驗,更需要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跨學科的綜合學習能力。這需要基礎課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

第三,中職學校,重在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需要在課堂上加強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企業文化、企業意識是項目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企業人的重要條件。因此,在項目教學的項目設計上,將企業文化帶入課堂,將課堂變成職場訓練所,將學習小組變為工作組、項目組,更能鍛煉學生適應崗位工作要求、受企業歡迎的綜合職業能力。

[1] 張彥江.項目教學法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

導刊,2007(4):81.

[2] 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教師的要求[J].職教

論壇,2007(3):11.

[3] 王文靜.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的教學模式[D].華東師范大學,

2002:27.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of “Excel Data Processing”

QIU Pei-na

(Guangzhou Textile and Garment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10, 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科技| 普兰店市| 湖北省| 深泽县| 江津市| 河西区| 周口市| 定日县| 兴隆县| 连云港市| 田林县| 渭南市| 通辽市| 山东省| 万盛区| 边坝县| 岐山县| 平谷区| 博野县| 双辽市| 抚宁县| 阿拉尔市| 塔城市| 新平| 香港| 罗源县| 开封市| 吉安县| 兰西县| 永顺县| 宣城市| 海林市| 林西县| 长寿区| 潞城市| 丹江口市| 宝山区| 雷波县| 汝城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