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4 22:30: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業績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全面收益
1.公允價值計量與全面收益。從SFASNO.130《報告全面收益》中列示的其他全面收益項目,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項目都是由于脫離歷史成本計量而采用包括公允價值在內的現行價值計量形成的。而會計確認的過程至少有兩個階段:一是初始確認,即在項目取得或發生時將數據輸入會計系統進行記錄和報告;二是再確認,即對初始確認后的項目,還要記錄其后發生的變動,包括從財務報表中予以消除的變動。項目的初始確認與再確認必然要求有相應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在初始確認時,采用現行價值與歷史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得出的結果常常是相同的。歷史成本代表實際發生的交易價格,是經濟業務發生時的現行價值,但初始計量后即成為歷史價格;在再確認時,現行價值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初始計量之后,即使所持有的資產沒有發生變化,但如果通貨膨脹、技術更新、供求關系變化等因素使得資產的現行價值發生變化,并且如果這種變化符合會計確認的標準,那么,在報告期內就必須進行重新計量,結果也就必然產生未實現利得或損失。
2.凈收益與全面收益。第130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NO.130)《報告全面收益》對全面收益概念和凈收益概念進行了區分。根據SFASNO.130,凈收益與全面收益都是由收入、費用、利得、損失要素構成,但全面收益包括的范圍比凈收益要廣,凈收益被歸為全面收益的一個組成部分。
SFASNO.130列舉了根據現行會計準則予以確認的屬于全面收益但不屬于凈收益的項目,如外幣折算調整項目、可銷售證券上的利得和損失以及最低退休金負債調整等。SFASNO.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動會計》的頒布,又增加了新的全面收益項目:現金流量避險工具上的利得或損失,包括對預期的以外幣標價的交易進行避險的衍生工具上的利得或損失。這些項目都是未實現的。因此,按照實現原則,它們都不能夠包括在凈收益中。為了便于區別,SFASNO.130將包括在全面收益之中但不列入凈收益的項目,統稱為“其他全面收益”。
3.資本保持概念與全面收益。所謂資本保持,是指只有在資本已得到維持或成本得以補償之后,才能確認為收益。根據資本概念的不同,又分財務資本保持和實物資本保持。收益是扣除業主交易的影響后,期末凈資產大于期初凈資產的差額,主要分歧在于期初與期末凈資產采用何種標準來量度。FASB指出,貫徹實物資本保持概念,要求存貨、廠房、設備及其他財產按照其現行成本計量,現行成本的變動應作為“資本保持調整數”,直接列入權益,不作為資本所得。而財務資本保持概念則不要求采用特定的計量屬性,價格變動的影響包括在資本所得內。FASB所定義的全面收益是以財務資本保持概念為基礎的。FASB認為,采用財務資本概念可以保證財務報表之間的相互勾稽。而且,FASB在論述計量單位時強調,除非通貨膨脹率增大到偏差程度無可容忍時,否則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各種項目,將會繼續使用名義貨幣單位計量。由此可見,全面收益一般是指名義貨幣的財務資本所得。企業從開始到結束整個期間內的全面收益就等于其現金流入與現金支出的差額。
由于全面收益確認了一部分尚未實現的收益,因此,有人批評說,按照全面收益分派股利和繳納稅金不能非常有效地保全企業的實物資本。但這并不能成為未實現收益而拒絕確認其為全面收益的理由。因為分派股利、繳納稅金以及保全實物資本基本上是屬于財務決策的內容,而不是會計的職責。會計作為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其首要任務是真實、全面、公允地報告企業當期各種交易、事項或情況的財務影響,以提供對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而這正是全面收益的計量目標。要做到這一點,現行價值計量似乎比歷史成本計量更具有優越性。
二、全面收益報告形式的選擇
1.全面收益現行的報告形式。從英國、美國、新西蘭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頒布的有關財務會計準則來看,對全面收益大致采用兩種報告形式。
一種報告形式是兩表法,即除傳統收益表外,增加一張業績表或在權益變動表內報告其他全面收益。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1992年頒布的財務會計準則《報告財務業績》中,規定企業編制“全部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全部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與全面收益表兩者格式基本相同,都是從傳統收益表的凈收益開始,增加除凈收益以外的全面收益項目,包括固定資產重估價、外幣報表換算差異、持有用于銷售的長期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差異等,最后報告全面收益總額。IASC修正后的財務會計準則第1號也允許企業編制“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或在權益變動表中報告其他全面收益,但不要求報告全面收益合計總額。英國的全部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美國的全面收益表以及IASC的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都被稱為第二業績表或第四報表。新西蘭只允許采用權益變動表報告其他全面收益。另一種報告形式是一表法,即擴展損益表。美國FASB在SFASNO.130中也允許企業編制擴展損益表,即在損益表的凈收益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項目,最后報告全面收益總額。
2.全面收益信息應當以使用者易于獲得的形式報告。從IASC以及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準則可以看出,他們要求采用的全面收益報告方法并不一致。首先,權益變動表的主要目的是報告凈權益的變動,如果將財務業績信息與接受所有者投資及對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的信息混在一起,會使會計信息的明晰性受到影響。其次,第二業績表,即英國的全部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美國的全面收益表,盡管它對傳統損益表起到了補充作用,但是,在傳統損益表中詳細報告凈利潤,而在第二業績表中報告其他全面收益的做法,與報告目的相悖;而且兩張業績報表同時存在,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因為重視了一張表而忽視另一張表,因此應該在一張財務業績報表中報告凈利潤與其他全面收益信息,同時取消損益表和第二業績表。
筆者認為,應當在業績報表中而不應當在權益變動表中報告全面收益及其組成,贊成在與損益表合并的一張報表中報告。首先,這與全面收益計量的性質是一致的,構成全面收益的所有項目無疑都是對企業財務業績的計量,目前被劃分為凈利潤的組成項目與其他全面收益項目并不存在概念上的差別。其次,可以保證業績報告的完整性和可比性,由于其他全面收益項目與凈利潤項目對于計量一個企業的財務業績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如果統一要求企業將所有的全面收益項目列示在同一張報表中,可以使得業績報告更加完整,而且,盡量減少會計方法的可選擇性,也有助于增加信息的可比性。再次,可以提高其他全面收益項目的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對全面收益信息進行分析利用。如果允許企業選擇在業績報告中報告或在權益變動表中報告其他全面收益,那么,許多企業可能選擇在權益變動表中進行報告,從而降低其他全面收益項目受重視的程度。最后,可以避免在實務中出現兩種業績報告——全面收益表和損益表,防止誤導使用者的決策。
關鍵詞:財務業績報告;利潤表;全面收益
一、緒論
本文在研究不同收益理論對財務業績報告發展的影響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國外的一些變革意見,分析新會計準則下業績報告在上市公司的應用狀況,通過對新財務業績報告體系的研究,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財務業績報告,使報表使用者能夠通過上市公司的報告獲取更全面有效的財務業績信息,并能夠通過報告評價企業的業績以及企業管理者的受托責任,更好地體現“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
二、財務報告改進方向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金融工具的普及,實證研究支持了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與傳統的計量模式相比,公允價值(以現值為代表)的使用是為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與當期價格更為接近的信息。在此次新會計準則重新引入全面收益概念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之后,這四類契約形式和契約中運用的會計信息,特別是公允價值信息,將形成復雜的交互關系:一方面是不同的契約形式如何影響公允價值的計量;另一方面是公允價值的使用又如何影響到契約形式的變化。
三、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業績報告
(一)新財務業績報告的指導思想
1.財務會計的目標
新會計準則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會計目標定位于“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的融合決定了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更加關注財務報告對企業未來業績的預測能力,財務報告的設置將更加全面和靈活。
2.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新出臺的《企業會計準則一一基本準則》從會計信息的質量目標中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8個方面的要求:真實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以及及時性。與以往的會計制度相比,新準則體系更加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2001年1月1日實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中“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則也被納入了基本準則。由于本次準則的修訂,將更加傾向于“原則導向”,因此,原來“規則導向”下制定的一些準則條款將會被更改,刪除了原來的“配比原則”、“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則被改作為會計假設。
3.會計計量屬性的變化
新準則規定“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及其附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會計計量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公允價值概念主要倡導的是會計在資產、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等的計量上要使交易的雙方做到公平與公認,強調計量的真實與公允。但是公允價值它是一種復合的計量屬性,它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1)新會計準則中對“收入”和“費用”重新進行定義。收入被定義為:“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費用被定義為“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與原會計準則相比,新準則下的“收入”概念更加強調從‘舊常活動”的結果一一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一一去衡量,體現了經濟學收益上資本保全的思想,為我國財務業績報告采用全面收益概念提供方便。
(2)新會計準則引入了“利得”和“損失”的概念。新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十七條規定:“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钡谌藯l規定:“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p>
引入利得和損失概念的好處是使“利潤=收入一費用+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一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消除了長久以來“收入一費用井利潤”的尷尬。
(3)此次,新利潤表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資產減值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三個單獨列示的項目。利潤表單獨列示項目順序也有所變化:“投資收益”被列于“營業利潤”前,作為營業利潤的組成部分,同時還在“營業利潤”前增加了“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這兩個單列項目。“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則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
(4)新利潤表不再區分“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支出”,而將其全部歸入“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并且相應地把“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改為“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主要原因在于當今混業經營的發展使我們很難區分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
(5)“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項目。原來我國利潤表對營業外收支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兩個項目列報,認為其發生頻率較低,根據重要性原則,只是綜合披露。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營業外收支占利潤的比重越來越大。
四、我國財務業績報告改進的作用
1.財務業績報告的改進是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并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2.財務報告的改進是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需要,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以及許多公司業務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披露更加全面有效。
3.財務報告的改進有利于增加企業財務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政府、企業的所有者對企業管理層進行監督,防止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和管理水平。
4.財務報告的改進是會計國際協調的需要,提高境內外公司股票估值的可比性。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對于同時在境內外上市的公司,只編制一套財務報告將成為可能,這將大大減輕這些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
參考文獻:
亞太區第三年度數字營銷業績報告由首席營銷官理事會與合作伙伴Adobe聯合。報告包括對800多名營銷人員的為期六個月的定量調查。該研究對亞太區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印度數字營銷的接受程度、吸引力和成功度進行了衡量,其中,44%的受訪者為副總裁及以上級別。
網民推動中國對數字的接受度
推動中國對數字營銷接受度的三大要素是:網民的規模和龐大數量(80%)、網絡的成本效益和有效性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率(75%),及無處不在的高速互聯網連接(68%)。中國在這三方面均高于亞太區的平均水平,但就消費者偏好和數字營銷依賴性這一亞太區的主要推動力而言,中國只有53%,遠低于亞太區64%的平均水平。這種情況表明中國的營銷人員傾向于關注渠道和網絡環境,而亞太區其他國家的營銷人員更關注顧客需求。
中國營銷人員推動移動數字營銷的能力有待提高。只有33%的營銷人員認為移動設備的激增、吸引力和功能正在提高數字營銷的接受程度。這在亞太區是最低要求,但這不符合中國的移動設備普及率。
營銷人員需要高層的支持
2014數字營銷業績報告表明數字營銷得到高級管理層大力支持的國家正在走向數字營銷前列。在中國,只有42%的營銷人員認為得到了高級管理層的大力支持,并樂于接受試點和測試新項目,低于亞太區的平均水平(60%)。
中國只有7%的營銷人員是最終決策者并控制著營銷預算,然而事實上43%的營銷人員都非常有影響力,對預算發揮著積極作用。58%的中國營銷人員認為渠道合作伙伴和銷售團隊推動了數字開支的增加,但預算不歸各部門(如IT部)單獨管理,且來自高層的支持很少。
對于“誰負責數字營銷戰略和項目”這個問題,“首席數字營銷官”選項今年在中國占到了26%,與2013年相比顯著下降(60%)。然而,負責數字或交互式程序總監/經理(2014年為14%;2013年為0%)、營銷服務或通信經理(2014年為21%;2013年為7%)及區域或地方業務領導(2014年為15%;2013年為0%)有所增加。這些變化表明有更多的部門參與到數字營銷的決策之中。
技術水平仍然較低、但呈上升趨勢
中國營銷技術在亞太區處于低水平,但是,48%的中國營銷人員認為其技能正在提升,但仍任重道遠。
亞太區的技能水平有小幅提升,專業數字從業人員從2012年和2013年的13%增加到2014年的15%。2014年,中國仍缺乏人才以推動數字營銷的發展。僅有2%的營銷人員認為專業機構效率非常高,9%的人員有專業的組織內部數字營銷分析經歷。但2013年這兩項均為零。
“2014年報告揭示了數字營銷在整個亞洲地區的不同發展程度,并突顯了營銷人員繼續展現價值、提高投資回報率的必要性,”Adobe公司亞太區總裁Paul Robson表示。
以下為最新獲悉的2010年第一季度業績摘要:
總收入為人民幣42.261億元(6.191億美元 ),比上一季度增長14.6%,比去年同期增長68.7%。
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33.874億元(4.962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19.0%,比去年同期增長77.9%。
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6.182億元(9,060萬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12.4%,比去年同期增長40.7%。
網絡廣告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043億元(2,990萬美元),比上一季度下降26.8%,比去年同期增長39.4%。
毛利為人民幣28.977億元(4.245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13.9%,比去年同期增長68.6%。毛利率由上一季度的69.0%降至68.6%。
經營盈利為人民幣21.484億元(3.147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20.9%,比去年同期增長84.5%。經營盈利率由上一季度的48.2%升至50.8%。
期內盈利為人民幣18.024億元(2.640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17.6%,比去年同期增長71.1%。凈利率由上一季度的41.6%升至42.7%。
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為人民幣17.832億元(2.612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18.3%,比去年同期增長72.2%。
主要平臺數據:
- 即時通信服務活躍帳戶數達到5.686億,比上一季度增長8.7%。
- 即時通信服務最高同時在線帳戶數達到1.053億,比上一季度增長13.2%。
- “QQ空間”活躍帳戶數達到4.280億,比上一季度增長10.4%。
- “QQ游戲”門戶最高同時在線帳戶數(僅包括小型休閑游戲)為680萬,比上一季度增長9.7%。
- 互聯網增值服務付費包月用戶數為5,990萬,比上一季度增長16.1%。
- 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付費包月用戶數為2,330萬,比上一季度增長14.8%。
騰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2010年第一季度,我們各個在線平臺持續增長,互聯網增值服務,特別是網絡游戲,受益于有利的季節性。第二季度是我們互聯網增值服務的淡季,但網絡廣告業務是旺季。我們也期望借上海世博會和世界杯的活動,進一步建立我們的品牌和媒體影響力。我們意識到,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我們的業務增長速度會無可避免地放慢;我們將持續對未來的投資,因為我們對中國互聯網市場的長期潛力充滿信心。”
2010年第一季度財務分析
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長19.0%,達到人民幣33.874億元,占第一季度總收入的80.2%。網絡游戲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長30.1%,達到人民幣20.236億元,主要反映中國春節假期和學生寒假帶來的有利季節性影響,致使主要幾款中型休閑游戲和MMOG,如“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QQ炫舞”和“QQ飛車”的收入有所增長。
“QQ游戲”的增長也推動了網絡游戲收入的增長。社區類增值服務的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長5.6%,達到人民幣13.638億元?!癚Q會員”包月用戶數增加,是由于我們專注于通過豐富產品的線上和線下特權,提高了用戶價值和黏性。
“QQ空間”增長主要是由于用戶的活躍度在SNS應用的推動下有所提高。“QQ秀”收入也有增長,是由于我們推出多項吸引新包月用戶的計劃,并通過增強產品特性和推出包年套餐以持續提高用戶忠誠度。
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長12.4%,達到人民幣6.182億元,占第一季度總收入的14.6%。收入增長主要由于我們豐富了短信套餐中的特權和產品特性,令捆綁短信包月服務的用戶增加所帶動。手機SNS應用和手機游戲的收入也有所增長。
不過,由于中國移動從2009年11月30日起暫停WAP類業務的計費,使公司WAP業務的收入下降。遺留的移動語音增值服務的收入也有下降。
網絡廣告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26.8%,為人民幣2.043億元,占第一季度總收入的4.8%。收入下降主要反映第一季度是廣告業務的淡季,因中國春節假期期間的廣告活動減少。
2010年第一季度其它主要財務信息
本季度股份報酬開支為人民幣1.010億元,上一季度該項支出為人民幣1.003億元。
公司于本季度計入了人民幣160萬元的匯兌虧損,上一季度匯兌虧損人民幣40萬元。
本季度資本開支為人民幣3.666億元,上一季度該項支出為人民幣3.692億元。
本季度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0.984元,每股攤薄盈利為人民幣0.959元。
于2010年3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初步為期超過三個月的定期存款以及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資的總值為人民幣138.103億元。公司總發行股數為18.24億股。
業務回顧及展望
受強勁的季節性因素及我們平臺持續增長所推動,2010年第一季度我們取得了穩健的財務和經營業績。我們的互聯網增值業務,特別是網絡游戲,受益于中國春節假期和學生寒假時的用戶消費意愿增加。移動及電信增值業務也取得增長,主要是因為我們豐富了短信套餐中的特權和產品特性,令捆綁短信包月服務用戶數增加而帶來的增長。
網絡廣告業務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是由于第一季度為傳統淡季的原因。展望2010年第二季度,由于季內學校假期較少和季末學??荚?,互聯網增值業務將處于淡季。由于行業持續面臨大量監管的不確定因素,移動及電信增值業務的可預測性仍較低。不過,第二季度,網絡廣告業務將受益于有利的季節性因素。
2010年4月,我們宣布向俄語及東歐市場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的Digital Sky Technologies Limited (“DST”)投資了3億美元,并與DST建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
此次交易是我們開拓快速增長的俄羅斯互聯網市場潛力的舉措之一,也符合我們的長期戰略,即通過戰略投資及合作與新興市場本土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合作,憑借我們的技術和運營專長,向這些市場的用戶提供優質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
即時通信平臺
本季度,即時通信平臺持續擴展,活躍賬戶及最高同時在線賬戶分別增至5.686億和1.053億。這主要受有利的季節性因素影響及日益流行的SNS應用所推動,通過跨平臺整合,SNS應用增強了用戶的活躍度和參與度。
移動終端即時通信服務的使用量增加對此增長也有推動。為提升我們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我們正在拓寬和深化我們的即時通信服務與騰訊其他平臺間的整合。我們也通過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功能及特性以提升我們的服務。
騰訊網
本季度騰訊網的流量增加,是由于我們豐富了主要頻道的內容并加強跨平臺整合所致。我們還繼續開展品牌電視廣告活動,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01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我們將借2010上海世博會和世界杯加大內容投入以及廣告和推廣活動,以提升我們的媒體影響力和行業地位。作為此策略的一部分,我們已向中國網絡電視臺購入播放權以向用戶提供世界杯視頻。
互聯網增值服務
就社區增值服務而言,受用戶忠誠度和黏性提升的推動,“QQ會員”用戶數穩步增長,主要因為捆綁了更多增值服務以及線上和線下生活特權所致。由于SNS應用日益流行,“QQ空間”的活躍賬戶數比上一季度增長10.4%至第一季度末的4.280億。
由于認識到我們最受歡迎的SNS游戲“QQ農場”的增長因其高滲透率而接近飽和,我們加大了與“QQ農場”密切相關并整合在一起的社交游戲“QQ牧場”的推廣,為用戶提供更多內容。同時我們認識到單個社交游戲的生命周期較短,我們也在第一季度嘗試在“QQ空間”和“QQ校友”上推出新的自主研發的和第三方的應用。
未來,我們將通過提高基本社區功能和推出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SNS應用,持續提升SNS平臺的用戶價值。另外,我們正在加大力度將“QQ空間”拓展至無線平臺,進一步擴大其覆蓋和使用范圍。就“QQ秀”而言,本季度包月用戶數有所增長,是由于我們推行免費體驗及增加免費項目吸引新用戶,并將其中部分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所致。用戶黏性也因個性化功能改進和推出包年套餐而增加。
網絡游戲業務受益于有利的季節性因素,主要幾款中型休閑游戲和MMOG推出資料片并在假期做推廣?!癚Q游戲”也受益于游戲內推廣,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增至680萬。
本季度,我們推出了一款針對高端玩家的2D MMOG“大明龍權”和一款面向細分市場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戰地之王”,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游戲產品組合。我們也致力于年內推出更多MMOG。
我們認為,由于網絡游戲產業日趨成熟,未來網絡游戲公司的經營環境將更具挑戰性。一方面游戲玩家選擇網絡游戲的水準日漸提高,令成功游戲的素質門檻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上有眾多資金充足的游戲公司,游戲和人才的競爭加劇。這些因素將降低新游戲的成功率和成功程度,并增加投資要求。
面對這一情況,我們將會更加努力,憑借我們的平臺和運營經驗,通過自主研發、和投資在各類細分市場推出高品質的游戲。我們近期收購深圳市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余下40%股權,可讓我們更好地整合及利用該公司的開發資源,也體現了我們的這一策略。
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
本季度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也取得增長,主要因我們豐富了套餐的特權和產品特性令我們的捆綁短信包月用戶數增長所帶動。我們的WAP門戶流量持續增長,鞏固了我們在免費WAP門戶領域內的領先地位。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的增長因中國移動自2009年11月30日起暫停WAP類業務計費及遺留的移動語音增值服務收入下滑而有所減弱。由于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行業仍面臨大量監管的不確定因素,其可預測性仍較低。
2011年第四季度總收益約為人民幣217.2百萬元, 環比增長7.1%,同比增長50.9%。2011年第四季度網游業務收益約為人民幣192.5百萬元,環比增長4.9 %,同比增長33.7 %。 2011年第四季度無線業務收益約為人民幣24.7百萬元,環比增長28.4%,同比增長489.5%。2011年第四季度毛利約為人民幣188.8百萬元,環比增長2.2%,同比增長46.0%。2011年第四季度營運溢利約為人民幣26.9百萬元,環比減少54.4 %,同比減少27.7%。 2011年第四季度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為人民幣7.9 百萬元,環比減少84.2%,同比減少15.4%。2011年第四季度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1.53分,每股攤薄盈利為人民幣1.53分。2011年第四季度網絡游戲最高同時在線玩家人數(“PCU”)為612,000,環比增長7. 6%,同比增長12.9%。2011年第四季度網絡游戲平均同時在線玩家人數(“ACU”)為310,000,環比增長3.3%,同比增長33.6%。網龍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12港元, 此建議需獲股東大會最后批準通過。2011年第四季度,本公司以總代價40,420,035港元(未扣除開支)在聯交所回購共10,353,000股股份。全年財務摘要
2011年全年總收益約為人民幣761.0百萬元,比去年增加43.1%。2011年全年網游業務總收益約為人民幣701.6百萬元,比去年增加31.9%。2011年全年無線業務總收益約為人民幣59.4百萬元,比去年增加792.6%。2011年全年毛利約為人民幣685.9百萬元,比去年增加47.4%。2011年全年營運溢利約為人民幣180.4百萬元,比去年增加158.9%。2011年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為人民幣135.2百萬元,比去年增加286.7%,凈利率由去年的6.6%增加到17.8%。2011年度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25.85分,每股攤薄盈利為人民幣25.85分。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以總代價55,401,035港元(未扣除開支)在聯交所回購共13,971,000股股份。主席致辭
網龍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德建表示:“2011年是網龍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2011年第四季度,公司的總收益超過2.17億,連續七個季度實現營利上的增長。同時,全年總收益突破7.61億,創歷史最高。更為顯著的是,我們的全年凈利率接近去年的三倍。憑借合理的資源分配和成本控制措施,我們在業務增長的同時也實現了盈利的增長?!?/p>
劉先生繼續說:“網龍通過不斷豐富現有PC端游戲產品并將其成功移植到手機和平板終端,吸引了具有不同喜好的玩家。在無線業務方面,憑借‘91手機助手’與‘安卓市場’兩大平臺以及一系列移動應用產品的出色表現,使我們能與產業鏈上更多優秀企業展開合作,從而鞏固了網龍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領先優勢?!?/p>
劉先生總結說:“展望未來,我們希望網龍具有增長潛力的核心游戲產品能繼續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與此同時,網龍的無線業務也將在2012年邁上全新的臺階。公司將在繼續擴大用戶規模的基礎上加大對品牌建設的投入,樹立更大的行業影響力,并通過積極兌現銷售和分發渠道的價值,實現無線業務收入更為顯著的增長。我們對網龍近期發展及長遠的未來均充滿信心。”
2011年第四季度業務摘要
網絡游戲
西方魔幻類 MMORPG 《魔域》推出了全新中文資料片“百戰雄獅”,使這款游戲的月收入再創歷史新高。武俠類 MMORPG 《征服》的iPad英文版正式公測,并登陸全球的iPad App Store。無線業務
公司面向所有主流手機操作系統的應用分發平臺“91手機助手”的總用戶數超過5200萬;面向Android系統的應用分發平臺“安卓市場”的總用戶數超過1290萬。截至2011年12月,兩大應用分發平臺資源的累計總下載量已超過30億次。其他
由網龍與卡通頻道母公司特納傳播系統亞太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91卡通播放器正式上線。此產品和雙方聯合開發的91kt.com旨在為中國兒童及青少年帶來最受歡迎的卡通頻道娛樂內容。近期發展與業務展望
網絡游戲
《魔域》的新資料片計劃于2012年5月正式推出?!墩鞣酚媱澯?012年第三季度推出“懷舊版本”。無線業務
網龍與日本領先的社交游戲平臺運營商DeNA Co., Ltd. 將組建一家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在中國不斷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進行非中文社交游戲的本地化工作,包括一系列 DeNA 自主研發和第三方授權的游戲?!?1熊貓桌面”計劃推出針對不同性別、年齡、職業人群的細分市場產品,滿足更多不同人群的需求?!?1熊貓看書”將進一步優化書籍朗讀功能,完善社交應用功能,活躍社區用戶,并實現所有平臺的“云同步”。指標
網游業務
2011年
第四季度 2011年
第三季度2011年
第二季度2011年
第一季度2010年
第四季度2010年
第三季度最高同步用戶612,000 569,000643,000546,000542,000589,000平均同步用戶310,000 300,000311,000246,000232,000226,000管理層電話會議
網龍將于香港時間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召開電話會議,回顧其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業績。
電話會議詳情如下:
時間:
北京/香港時間2012年03月26日 晚7時正 /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03月26日 早7時正 電話號碼:
國際用戶請撥打電話65-6723-9381 美國用戶請撥打免費電話1-86-6519-4004 香港用戶請撥打免費電話800-93-0346 中國大陸固定電話用戶請撥打800-819-0121 中國大陸手機用戶請撥打400-620-8038 接入密碼NetDragon 電話會議將于香港時間2012年03月26日晚10時起至2012年04月02日回放。國際用戶請撥打電話612-8235-5000; 美國用戶請撥打免費電話 1-86-6214-5335;回放登入密碼60342901。用戶也可在網龍公司投資者關系網站ir.nd.com.cn/cn/investor/ir_events.shtml 在線收聽會議實況或重溫會議。如欲參加電話會議,請于會議開始前10分鐘登入上述網站,然后進入“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電話會議”并根據指示登記。
網龍網絡有限公司
網龍網絡有限公司(NetDragon Websoft Inc.) 是中國網絡游戲及移動互聯網行業中領先的改革者和創新力量。網龍成立于1999年,是中國領先的網絡游戲與移動互聯網平臺開發商及運營商。繼2002年推出自主研發的《幻靈游俠》之后,《魔域》、《征服》、《英雄無敵在線》等游戲相繼面世。在網絡游戲海外擴展方面,網龍作為中國游戲產業的先鋒,自2004年開始,在海外市場自主運營旗下多款網絡游戲,并推出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及其他語言版本。網龍現正開發多款新游戲, 包括《地下城守護者OL》、《變形金剛在線》、《絕對火力》、《都市快打》及新版《網絡創世紀》等。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網龍擁有兩大中國領先的分發平臺sj.91.com和hiapk.com,為最受歡迎的手機操作系統提供應用軟件和內容服務。
簡明綜合全面收益表 (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第四季度及年度)
二零一一年
第四季度 二零一一年第三季度 二零一一年
二零一零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未經審核) (未經審核) (經審核) (經審核)收益 217,176 202,739 760,974 531,772收益成本(28,337) (18,043) (75,032) (66,333) 毛利 188,839 184,696 685,942 465,439其他收入及盈利17,369 5,303 38,156 60,864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46,277) (34,310) (140,340) (101,993)行政開支(59,529) (55,946) (210,941) (182,022)開發成本(47,387) (36,280) (159,269) (162,234)其他開支(5,047) (3,894) (11,594) (10,392)衍生財務工具的虧損凈額(17,582) (210) (17,792) -財務成本(3,490) (316) (3,806) -分占聯營公司虧損(439) (65) (581) - 除稅前溢利 26,457 58,978 179,775 69,662稅項(18,710) (9,124) (44,532) (34,769)期內溢利 7,747 49,854 135,243 34,893 其他全面收益(開支): 換算海外業務產生的匯況差額(171) (734) (1,452) (172)物業重估收益- - - 673 (171) (734) (1,452) 501 期內全面收益總額7,576 49,120 133,791 35,394 以下各項應占期內溢利: -本公司擁有人7,861 49,771 135,161 34,949-非控股權益(114) 83 82 (56) 7,747 49,854 135,243 34,893 以下各項應占全面收益總額: -本公司擁有人7,690 49,037 133,709 35,450-非控股權益(114) 83 82 (56) 7,576 49,120 133,791 35,394 每股盈利 人民幣分 人民幣分 人民幣分 人民幣分- 基本1.53 9.48 25.85 6.64- 攤簿1.53 9.48 25.85 6.64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述職報告的對象是各類工作人員,內容一般為業務部門陳述以主要業績和業務為主,也有職能和管理部門陳述。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普通職工個人2020年終述職報告5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普通職工個人年終述職報告1無論對于哪一個公司來說,業績都是公司運作的核心,看重員工的業績是企業生存的需要。因此,作為一名員工要想獲得晉升或加薪的機會,就必須做出好的業績。業績包括個人的業績、所在部門的業績以及公司的業績。正如一位人力資源經理所說:“員工之間收入的高低,歸根結底是取決于工作業績。”
好的業績需要好的業績報告來表現
公司對于業績的重視使得寫好業績報告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件事。好的業績還需好的業績報告來表現,如果業績報告寫得不好,沒有突出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沒有充分表現出自己業績的全貌,就可能影響考核部門對你形成正確的評價。
業績報告的作用在于全面、系統地反映你在某個時期所取得的業績,并對自己的表現進行客觀的分析和總結,明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總結上一階段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一份優秀的業績報告能夠把你的業績客觀地反映出來,使你的辛勤工作有所回報,而失敗的業績報告則有可能掩蓋你的實際貢獻。
真實表現自己的成績最重要
很多人在撰寫業績報告時總表現得很謙虛,盡量少寫自己的貢獻,甚至把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績也歸功于別人。他們認為實事求是地說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是不好的,會有邀功的嫌疑,還顯得驕傲自大。事實上,根本沒必要對自己所取得的業績羞于啟齒,客觀地反映自己的貢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而且公司看重的是員工創造業績的能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如果過于謙虛,弱化自己的貢獻,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主管可能很難對你作出真實的評價。即使主管了解你的真實貢獻,也會認為你不夠自信,連真實的匯報自己的成績的勇氣都沒有,從而認為不能委以重任。因此,在撰寫業績報告時,切記不要過謙,真實地反映自己的成績是最重要的。
固然,要想使業績報告賞心悅目,首先必須有好的業績作為依托,但恰當的陳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完整的業績報告應該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基本情況概述
首先要概述工作內容、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環境等。雖然這些與業績的取得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顯然如果你處于不利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也甚是惡劣的話,無疑能夠使你所取得的業績大放光彩。比如說,你的工作是處理客戶投訴,這一工作的環境顯然不是十分優越的,它要求員工能夠忍受客戶的抱怨,甚至是謾罵、侮辱。環境本身的特殊性實際上是業績的一部分,因此應該把工作環境陳述出來,以使自己的業績有所依托。當然,在陳述不利條件和環境時,千萬不要理直氣壯,不管怎么說,這是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接受了這份工作就必須接受它所帶來的特殊的工作環境。
第二,陳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
陳述自己的成績是業績報告的重點。撰寫業績報告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突出自己的貢獻,從而為公司考核和晉升提供參考。
在撰寫業績報告之前應認真思考,盡可能把自己所取得的所有業績都列出來,然后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在陳述時,首先要清楚地表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有哪些,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取得的,每項成績的分量有多大,對企業有多大的貢獻。在陳述時,一定要注意有條有理,突出重點,千萬不能把各種成績堆在一起,讓人事經理去挑選對你有利的成績。這種做法不但加重了人事經理的工作,而且還會給人馬虎、做事沒條理的印象。試想,一個人連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都理不出頭緒,工作時怎么能夠做得有條有理呢?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的成績是看得見的,但是,有時候,也有許多不為人所知的成績或貢獻。這時候,需要把你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成績或貢獻明確地寫出來,千萬不要不好意思陳述,這樣做絲毫不會給人留下壞印象,相反,許多公司都希望員工能夠對自己作出客觀的評價,不隱瞞業績,也不虛報業績。撰寫業績報告時,實事求是是的原則。
第三,總結經驗和教訓
對于過去做過的每一項工作,不管是做得好,還是失敗,都要總結經驗和教訓,并在業績報告中寫出。這樣做不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而且還可以使公司了解你的成長軌跡。對以往的工作進行分析和概括,并總結出一兩條經驗和教訓,是智者的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總結經驗固然是重要的,但坦陳尚需改進的弱點也不可忽略。很多人在業績報告中總是回避自己的弱點和缺陷,為寫出它們會對自己的形象有損,事實上并非如此。坦陳尚需改進的弱點,表明你有不斷改進的意識,有不斷提高的潛能。主管不但不會因此小看你,相反他們更喜歡這樣的人,也更愿意對其委以重任。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需要改進的弱點后,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須認真落實,千萬不能在報告上說說了事,在實際工作中依然我行我素,這無疑是對自己業績報告的貶低。
當你取得了好的業績,并提交了一份漂亮的業績報告之后,千萬不要沉浸在過去的業績當中,不思進取。事實上,業績永遠屬于過去,遞交了業績報告之后,意味著上一個工作階段已經完成,又需要從頭開始了。
普通職工個人年終述職報告2轉眼間入職公司工作已一年多了,根據公司經理的工作安排,主要負責餐廳樓面的日常運作和部門的培訓工作,現將20__年度工作情況作總結匯報,并就20__年的工作打算作簡要概述。
一、廳面現場管理
1、禮節禮貌要求每天例會反復練習,員工見到客人要禮貌用語,特別是前臺收銀和區域看位服務人員要求做到一呼便應,要求把禮節禮貌應用到工作中的每一點滴,員工之間相互監督,共同進步。
2、班前堅持對儀容儀表的的檢查,儀容儀表不合格者要求整理合格后方可上崗,崗上發現儀容問題立即指正,監督對客禮儀禮貌的運用,員工養成一種良好的態度。
3、嚴抓定崗定位和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針對服務人員在用餐高峰期的時候進行合理的調配,以領班或助長為中心隨時支援忙檔的區域,其他人員各負其責,明確各自的工作內容,進行分工合作。
4、提倡效率服務,要求員工只要有客人需要服務的立即進行為客人服務。
5、物品管理從大件物品到小件物品不管是客損或者自然損壞,凡事都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人執行、有人臨督、跟單到人、有所總結。
6、衛生管理公共區域,要求保潔人員看到有異物或者臟物必須馬上清潔。
各區域的衛生要求沙發表面、四周及餐桌、地面、無塵無水漬、擺放整齊、無傾斜。7、用餐時段由于客人到店比較集中,往往會出現客人排隊的現象,客人會表現出不耐煩。這時就需要領班組長人員作好接待高峰前的接待準備,以減少客人等候時間,同時也應注意桌位,確保無誤。做好解釋工作,縮短等候時間,認真接待好每一桌客人,做到忙而不亂。
8、自助餐是餐廳廳新開項目,為了進一部的提升自助餐服務的質量,制定了《自助餐服務整體實操方案》,進一步規范了自助餐服務的操作流程和服務標準。
9、建立餐廳案例收集制度,減少顧客投訴幾率,收集餐廳顧客對服務質量、品質等方面的投訴,作為改善日常管理及服務提供重要依據,餐廳所有人員對收集的案例進行分析總結,針對問題拿出解決方案,使日常服務更具針對性,減少了顧客的投訴幾率。
二、員工日常管理
1、新員工作為餐廳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快速的融入團隊、調整好轉型心態將直接影響服務質量及團隊建設。
根據新員工特點及入職情況,開展專題培訓,目的是調整新員工的心態,正視角色轉化,認識餐飲行業特點。使新員工在心理上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緩解了因角色轉變的不適應而造成的不滿情緒,加快了融入餐飲團隊的步伐。
2、注重員工的成長,時刻關注員工的心態,要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不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學習,并以對員工進行考核,檢查培訓效果,發現不足之處及時彌補,并對培訓計劃加以改進,每月定期找員工談心做思想工作,了解他們近期的工作情況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結合工作實際加強培訓,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更加規范有效。
并結合日常餐廳案例分析的形式進行剖析,使員員對日常服務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日常服務意識上形成了一致。
三、工作中存在不足
1、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夠細節化,工作安排不合理,工作較多的情況下,主次不是很分明。
2、部門之間欠缺溝通,常常是出了事以后才發現問題的存在。
3、培訓過程中互動環節不多,減少了生氣和活力
四、20__年工作計劃
1、做好內?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憊芾?,栽徿理色I齙街貧妊廈鰨止っ魅貳?/p>2、在現有的例會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例會的內容,提升研討的深度和廣度,把服務質量研討會建設成為所有服務人員的溝通平臺,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分享服務經驗,激發思想
3、將在現有服務水準的基礎上對服務進行創新提升,主抓服務細節和人性化服務,提高服務人員的入職資格,提升服務員的薪酬考核。
普通職工個人年終述職報告3各位領導、職工同志們:
職工代表是公司與廣大職工之間聯系的橋梁,是廣大職工心聲的反映者,起著一種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做為一名職工代表,我感到非常的光榮,同時也感到肩負的責任和重擔。因此,擔任職工代表以來,我始終以職代會精神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和帶領技術部全體人員,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作為職工代表,我也在為職工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升華和提高?,F將今年以來履行職工代表職責情況述職如下,不妥之處,大家批評指正。
一、注重學習,始終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
一年來,我始終堅持理論學習,積極深入學習并向部室成員宣貫“職代會精神”、“工序管理”、“5S管理”“九位一體”、“我的安全工作不出錯”等內容。通過學習,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得到了改造,較好地克服了“船到碼頭車到站”不思進取的思想。使行動上始終與上級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服從上級組織決定和安排,堅定不移地貫徹上級的方針政策,堅決執行上級各項工作部署。
二、切實履行代表的各項職責,力爭做合格的職工代表。作為職工代表,寄托了領導和職工們很大的期望。因此,在參加公司職代會期間,我認真聽取報告,仔細領會文件精神?;氐絾挝?,迅速向其他職工傳達公司職代會的精神,將公司新的政策、新的形勢帶給每位職工,讓廣大職工都能夠及時了解公司的各項新動態,關心公司的發展。公司的年輕人占很大比例,他們是我們公司的中間骨干力量和發展希望。
作為一名年輕的職工代表,我更了解他們的需求,也更容易跟他們溝通,在他們日常工作中、生活上遇到了困難和問題,積極去幫助他們,重視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努力去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和合法要求。同時,作為職工代表,我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努力做到平易近人,放下架子,言行一致,不怕接觸群眾,不怕聽群眾意見,以實際行動履行著一名職工代表的神圣職責。
三、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要做好任何一項工作,都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在工作中,我努力從每一件事情上進行總結,不斷摸索,掌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平時我能夠做到虛心向領導和同事學習,汲取他們的長處,反思自己不足。從高度上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因為自己工作托大家后腿,影響公司生產和企業的發展。不論是上級領導交待的任務,還是同事相處、合作方以及外來人員辦事,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誠懇待人,態度端正,積極想辦法,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本職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教訓,提高自己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作為職工代表,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增長法律知識,在行動上自覺地、模范地遵守法律和公司的各項管理規定。
要多學習管理、法律、經濟等方面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要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認真領會公司的文件精神,為公司的發展出一份力。
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思想,廣泛收集職工意見,代表職工的心聲,爭取做一名合格的職工代表。為公司發展再做新貢獻。
普通職工個人年終述職報告4各位領導、職工同志們:
做為一名職工代表,我感到非常的光榮,同時也感到肩負的責任和重擔。自擔任職工代表以來,始終覺得有無數雙熱烈、期盼和信任的眼光關注著我,無時不在鞭策、提醒我既是一名職工代表就要為職工講實話、辦實事。在工作中,我堅信,只有職工才是工作的評判官,只有群眾滿意了,我的工作才算合格了。因此,擔任職工代表以來,我始終以職代會精神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全體人員,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作為職工代表,我也在為職工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升華和提高?,F將今年以來履行職工代表職責情況述職如下,不妥之處,請各位代表批評、指正。
一、注重理論學習,始終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
一年來,始終堅持理論學習,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到了改造。思想上、行動上,我始終堅決服從上級領導的決定和安排,堅決執行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思想上、行動上,我始終與上級保持高度一致。我始終把學習貫穿始終,通過不斷學習,提高了思想覺悟,堅定了政治信仰,始終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與此同時,我還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拓展視野,拓寬思路,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二、切實履行代表的各項職責,力爭做合格的職工代表
職工們選舉我做代表,是對我的'信任,并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職工代表真實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切實維護和代表基層職工的利益和愿望。作為職工代表真正關心和代表廣大一線職工的根本利益,真正相信和依靠廣大職工,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在參加職代會期間,認真聽取報告,仔細領會文件精神,職工關心企業的發展,愿意為企業的發展積極獻言獻策?;氐桨嘟M,迅速向其他職工傳達職代會的精神,將我段新的政策、新的形勢帶給每位職工,讓廣大職工都能夠及時了解各項新動態。我作為一名職工代表,日常重視聽取職工們的意見,依照有關政策和規定,努力去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和合法要求。我平時密切聯系群眾,聽取基層職工的真實意見和要求,作為職工代表,我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努力做到平易近人,言行一致,不怕接觸群眾,不怕聽群眾意見,以實際行動履行著一名職工代表的神圣職責。
三、今后努力方向
1、要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認真領會上級文件精神,為企業的發展出一份力。
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思想,廣泛收集職工意見,代表職工的心聲,爭取做一名合格的職工代表。
2、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本職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教訓,提高自己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作為職工代表,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增長法律知識,在行動上自覺地、模范地遵守法律和公司的各項管理規定。
要多學習管理、法律、經濟等方面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普通職工個人年終述職報告5回顧一年的工作,做個總結。現將一年以來履行職工代表情況述職如下。
一、提升自身素質,加強理論學習
一年來,始終堅持理論學習,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工作上服從上級組織決定和安排,保質保量的完成各項工作。通過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覺悟堅定了政治信仰始終保持了思想、政治上的先進性。同時,我還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拓展視野,拓寬思路,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履行代表職責、力爭做合格的職工代表
職工代表是公司與廣大職工之間聯系的橋梁,是廣大職工心聲的反映者,起著一種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我不僅把代表當作一種榮譽,更時刻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在參加公司職代會期間,認真聽取報告,仔細領會文件精神;職工關心公司的發展,愿意為公司的發展積極獻言獻策,我就不遺余力的反映廣大職工的心聲,積極提出議案建議;職代會后,向單位職工傳達職代會的精神,將公司新的政策、新的發展形勢傳達下去。
三、自覺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
身為職工代表首先是公司的普通職工,我堅持從自身做起,在工作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和帶動身邊同事。今年我礦生產任務非常緊張,江銅將迎來又一個嚴冬的嚴峻形勢,我們要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面對重重困難迎刃而上,力爭完成全年各項生產任務。
四、存在的問題及打算
在總結工作的同時也認識到,作為一名職工代表要以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首先是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崗位上充分發揮職工代表作用的空間還很大,反映職工心聲、廣大群眾的民意的準確性、及時性還不夠;其次是對基層調查研究不足,為群眾辦事、答疑解惑的能力還要進一步增強;礦山發展獻言獻策深度廣度有待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學習,提高自己處理、解決問題能力。
盲人摸象的故事如今有了新用處―評價中國剛剛披露過的上市公司業績報告看起來非常合適。
截至4月23日,滬深兩市共有1866家上市公司公布2011年年報,年報披露看起來已近尾聲。但如果看看對于年報的那些報道,你則會如墜五彩迷霧中,每個人仿佛說的都不是一件事。
比如那些對制造業擔憂的人們,看到的是一批非常悲觀的年報,他們甚至據此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頹廢至可以掛上一個時代結束的名號了。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在于鞍山鋼鐵集團下屬的鞍鋼股份凈虧損21.46億萬元。汽車業看起來也不是太好,例證是主要經營低價自主品牌汽車的江淮汽車雖說去年的新車銷售同比增長了5.4%,但是卻未能完成年初計劃。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銷售競爭激烈,2011財年的利潤則下降了近5成。
但如果從統計學的角度出發,單純看業績報告的話,則會發現這里面還是漲勢喜人。比如Wind資訊統計就認為,1866家公司今年的利潤還是很好的。因為去年共錄得凈利潤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31%。其中,1775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95.12%。它們只分析數據。
悲觀派的悲觀其實大可不必。他們實際上也舉不出虧損特別嚴重的例證。比如鋼鐵行業,也只有一個鞍山鋼鐵業績不太好看。其他被認為這個行業不行的例證則只是盈利能力降低了,諸如寶山集團旗下的寶山鋼鐵,則利潤下降了4成以上―這確實是一個信號。因為中國對房地產行業實行了打壓的緊縮政策,并且4萬億的貸款也早已經到了尾聲,所以鋼鐵的利潤降低是在情理之中,何況鐵礦石還在漲價。
不過今年則可能會不同。一季度的粗鋼產量還是創了歷史新高,這說明開工率可能有所改善。粗鋼數據又通常和GDP緊密聯系。經濟學上會認為GDP的增速會高于粗鋼產量的增速大概3個百分點至4個百分點。
而那些認為業績出眾的人也可能太過樂觀了。盡管從統計意義來看,增長的還是比虧的多。剔除業績增長確實很穩定的銀行業來看,其他行業還是有其他原因導致了增長。
這里面最重要的是財務報表的原因。如果去看看福建水泥、三愛富這些股票的業績報告,則會發現有些訊息也不容忽視。比如福建水泥,導致它利潤大漲的原因,縱然有行業整合,銷售價格抬高的因素,但也有將一部分開銷以會計手法做一個轉換而降低成本的因素―后者導致利潤增加了6.3倍。
好消息是有些消費類的上市公司業績倒確實是靠更大的銷量完成的,類似的例子則是格力電器、TCL、青島啤酒等。而另一個利潤大漲的股票寶鈦股份的例子也很突出―海綿鈦的價格持續高漲,因為高檔日用消費品極其需要它。看起來消費類的公司業績可能真的不錯。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等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指出我國已經具備了實行全面收益的理論基礎,闡述了我國在報告全面收益方面取得的進步,并就其改進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會計準則;全面收益;業績報告
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在許多交易和事項的核算方法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特別是引入了全面收益會計理念,使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具有了內在一致性,推動了我國全面收益報告的研究和實踐。
一、全面收益研究回顧
1980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原第3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No.3)《企業財務報表要素》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并把它定義為:“一個主體在某一期間與非業主方面進行交易或發生其他事項和情況所引起的權益(凈資產)變動。它包括這一期間內除業主投資和派給業主款以外的權益的一切變動?!泵?、英等一些國家相關機構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紛紛在改革業績報告方面采取了措施,雖然各國報告全面收益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改革都是為了提升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提高財務信息的有用性。2004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就業績報告項目進行了聯合研究,并已在一些方面達成一致,如兩個委員會認為,“帶有全面收益總計和凈收益或損益小計的單一報表要優于兩張報表方式,因為它允許與業主交易以外的全部凈資產變動同等地列示在同一位置上”。可見在單一報表中報告全面收益是業績報告改革的發展方向。
縱觀全面收益報告的國際發展可以看出,無論是20世紀90年代英、美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對業績報告的改革,還是近年來國際聯合項目組關于業績報告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收益報告的研究和發展始終是以全面收益理念為指導的,即以向報告的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會計信息為目標,以真實、完整、公允為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全面收益理念是全面收益會計研究的中心,也是全面收益報告改革的方向和動力。
我國對全面收益會計研究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在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前,我國的會計目標屬于受托責任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也更傾向于可靠性。加之我國原會計準則回避了公允價值,所以我國實際上沒有引入全面收益會計理念,也不具備報告全面收益的理論基礎。因而全面收益會計研究的重點是分析傳統會計收益和收益表的缺陷,對國外的業績報告改革進行比較,以及對我國報告全面收益方式的建議和探討。
二、我國新準則中的全面收益理念
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使我國財務會計概念結構中的許多方面發生了變化,但由于引入了全面收益會計理念,使得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的確認和計量,以及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和方法變革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從而使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也具有了內在一致性。我國新準則中所體現出的全面收益會計理念主要包括:
(一)關于會計目標——強化了會計信息決策有用的要求
在財務會計概念結構體系中,財務報告目標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以財務報告目標為基礎,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財務報表的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就可有機地建立與聯系起來。只有明確了財務報告目標,才能較好地指導會計準則的制定與應用。①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會計領域幾乎沒有出現過“會計目標”、“財務報告目標”等術語,1993年《企業會計準則》中指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如果這被認為是我國當時的會計目標,那么可以看出這一目標基本采用了受托責任觀。2006年,我國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明確指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毙碌臅嬆繕藦娀藶橥顿Y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明確提出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必須為報告使用者做出科學決策提供相關、真實、可靠、公允的會計信息。這一目標的確立和理念的升華,為維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
(二)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強調會計信息應當真實與公允兼具
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是會計信息所要達到或滿足的質量標準,它是進行會計選擇時所應追求的質量標志。在會計信息的各個質量特征中,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兩大重要特征。有用的會計信息既要相關又要可靠,這早已是會計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共識。葛家澍教授認為,我國應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構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時所采用的思路。也就是說,構建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時也應以會計目標的實現為最終目的,以會計實踐的可操作性為約束性條件。新準則中的會計目標強化了會計信息決策有用的要求。與原會計準則相比,相關性在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的重要性也有所增加。如新會計準則中資產負債觀的采用和公允價值的引入都已經突出了相關性的質量特征,即強調會計信息應當真實與公允兼具,大大提升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三)關于會計確認——確立了資產負債觀的核心地位
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是確定企業收益的兩種不同理念。在資產負債觀下,會計準則制定重在規范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確認和計量;收入費用觀下,會計準則制定主要關注收益表要素的定義,把收益的確認和計量作為準則規范的首要內容,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確認和計量成為收益確定的副產品。二者在會計處理中的一個顯著差異就是對未實現損益的會計處理:按照資產負債觀,企業的收益是當期凈資產的凈增長額(不包括業主投資或派給業主款造成的凈資產變動),收益的確定不需要考慮實現問題;收入費用觀則直接確認已實現的每筆收入和費用,進而根據配比原則確定收益。與收入費用觀相比,資產負債觀更為注重交易和事項的實質,提供的收益總額信息相關性更強。
新《企業會計準則》中關于收益的確定,放棄了收入費用觀轉而采用資產負債觀,提出“收入是企業在日?;顒又行纬傻?、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費用是企業在日?;顒又邪l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收入費用的定義以凈資產的變動為基礎,注重資產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另外取消了許多不符合資產或負債定義的遞延(待攤)或預提項目,體現了資產負債觀的理念。又如“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由原來的遞延法和收益表債務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用暫時性差異的概念取代了時間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暫時性差異的采用是資產負債觀在所得稅會計準則中的體現,采用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的劃分則是收入費用觀理念下的所得稅會計選擇。③在具體的會計處理上,首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進而由其變動來確定當期所得稅費用,認為只要資產和負債的會計核算真實公允,所得稅費用會計信息就會真實可靠。而原來的遞延法和收益表債務法,所得稅費用的會計處理都是依照收入費用觀,從時間性差異出發,將時間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視作對本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往往產生大量不符合資產和負債定義的遞延稅款借項和貸項。所得稅會計準則采用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真實體現資產和負債的未來可收回金額,真實公允地反映了企業資產和負債未來能為企業帶來的實際現金流。
(四)關于會計計量——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在許多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是最顯著的方面。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會計準則,紛紛將公允價值作為重要的計量屬性加以運用,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從計量屬性角度看,公允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財務會計的發展方向。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并使我國形成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多種計量屬性并存的會計計量模式,表明我國要在可靠性的基礎上,努力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這符合我國的會計目標,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基本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同,即: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公允價值的運用包括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易、生物資產等17項具體準則,這與國際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基本一致,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同時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新準則對于公允價值的運用又采取了比較嚴格的限制條件,如準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另外在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準則中,對于公允價值的運用也都有類似的限制條件。
總之,新準則在財務報告目標方面,強化了信息決策有用的要求。強調高質量的會計準則要以會計信息的供給與需求為核心,要求財務報告在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同時,應當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指出滿足投資者、債權人等的信息需求,減少信息不對稱。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方面,強調會計信息應當真實與公允兼具,使財務報表反映企業所有重大的交易或者事項,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和將來作出科學的評價和合理的預測。在會計確認和計量方面,確立了資產負債表觀的核心地位,要求企業提升資產負債信息質量,如實反映資產未來經濟利益,合理確認預計負債,不高估資產價值,不低估負債和損失。另外,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必然帶來更多的未實現損益的報告問題??梢?,全面收益理念的引入奠定了我國全面收益報告的理論基礎,也進一步增加了我國全面收益報告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我國在報告全面收益方面取得的進步
我國的新準則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將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作為主要報表之一,并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列示了“凈利潤”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及其“合計數”。雖然沒有明確全面收益的概念,但表中的“凈利潤”就是已實現的“凈損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已確認而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即“其他全面收益”,“合計數”即凈損益加其他全面收益,實際上就是“全面收益總額”??梢?,我國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全面收益理念的具體體現,是我國在報告全面收益方面的巨大進步。與原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業績報告相比,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共同構成的業績報告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完整地反映了企業的業績。收益要求確認和計量除由于股東投資和股利分派以外的所有形式(包括現金和非現金)的權益變動,但由于利潤表受到實現原則的限制,目前仍有部分已確認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繞開利潤表直接進入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部分。我國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凈利潤”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的“合計數”,即全面收益總額,是將已確認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計入“全面收益”,不但使會計信息更加清晰透明,而且完整地反映了企業的業績,便于投資者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等方面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
第二,有利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廣泛運用。公允價值比歷史成本更能夠反映資產和負債的真實價值,可以給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具有決策相關性的信息。原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基本上采取排斥的態度,然而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廣泛運用,必然帶來更多的“已確認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受到實現原則的限制,目前這些項目只能繞過利潤表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部分,隨著所有者權益中這些項目的增多,所有者權益就會變得讓人難以捉摸,信息的質量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暫時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正本清源,與“凈利潤”一起計入“全面收益總額”,使所有者權益的內容不再模糊,解決了公允價值在報告方面的后顧之憂。
在大盤反復震蕩之時,釀酒板塊卻借通脹“東風”一路領跑。分析人士認為,受時令冬季并將進入節假旺季,以及通脹預期的影響,白酒板塊將持續向好,機構資金也格外青睞。
釀酒板塊的活躍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一段時期來,洋河股份、山西汾酒、貴州茅臺、古井貢酒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紛紛有所表現,創出股價階段性新高。其中中小板上市的洋河股份已然成為一個傳奇,近期股價一度攀升至283.80元,創造百元股的神話。
上海證券分析師滕文飛認為,目前釀酒行業無論是營業收入增速還是利潤增速均好于飲料制造業的平均水平。酒類行業的產品銷售結構出現一定變化,中高端酒類產品的消費持續旺盛。隨著國內通脹預期的不斷加強、消費升級的不斷推進,釀酒行業景氣高企的趨勢可以延續。
華寶證券分析師王翊的調研結果顯示,最近市場上有較多的圈外資金進入白酒市場,特別是對高檔白酒市場進行炒作。此次進入市場的資金主要來自于社會產業資金,且很多資金都與很多名酒廠家都存在較密切的關系,能直接獲取資源并且資金運用能力很強。
事實上,對于釀酒板塊漲勢“兇猛”,各路機構資金也早已作出預判。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大量機構資金早已潛入釀酒板塊并賺得“盆滿缽滿”。
數據顯示,古越龍山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機構持股僅約3967萬股,至三季度末,機構持股已增至約9669.92萬股。洋河股份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機構持股僅為1022.51萬股,三季度末持股數量升至1342.35萬股。包括匯添富均衡增長、匯添富成長焦點、泰達宏利市值優選等基金都是堅持長期持有該股。
出鏡證券公司:中信證券 西南證券 光大證券
貴州茅臺:
行業類別:酒精及飲料酒制造業
催化因素:提價幅度或超市場預期,上漲空間已經打開
投資亮點:
1.貴州茅臺是世界三大蒸餾酒之一,公司的一級批發價和終端價迭創新高,提價幅度或超市場預期。目前經銷商普遍反映貨源非常緊張。出廠價預計12月下旬將從499元上調100~120元,幅度20%~24%。茅臺酒在超高端白酒中的品牌領先優勢非常明顯,某種意義上已類似奢侈品。貴州茅臺是高端白酒最有能力提價的公司,未來管理層一旦開始釋放業績,盈利可能超過預期。
2.按照目前的業績釋放速度,今年年底預收賬款會接近60個億,明年會超過100個億。目前,公司業績基數低、實際增長快,有巨額隱藏利潤,已具備業績爆發的所有前提條件。
3.公司投資實施“十二五”萬噸茅臺酒工程第一期(2011年)新增2600噸茅臺酒項目,這比“十一五”的每年2000噸有大幅提升,顯示公司對長期增長的信心。即將進入2011年,公司2004-2006年新建的5000噸新增產能都已進入釋放期,茅臺的銷量釋放正在臨近。
【業績報告】2010年第三季報:基本每股收益4.4200元,主營業收入93.27億元,同比增長19.4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41.74億元,同比增長10.22%。
【西南證券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增速減緩致高端酒需求回落。
【中信證券風險提示】CPI高漲導致政府直接干預物價,可能對公司提價的時點和幅度帶來一定影響。
五糧液:
行業類別:酒精及飲料酒制造業
催化因素:銷售模式變革,高業績增長確定
投資亮點:
1.從生產層面來看,五糧液一級基酒產能有10%~20%的增幅,今年銷售情況較好,全年完成1.2萬噸計劃問題不大。
2.由于國家表態要控制物價,近期五糧液可能不會提價。具體提價也要看同行業的提價時點和幅度。中長期來看,高端白酒未來的趨勢是要和洋酒差不多,要1000多元/瓶,由此可見,未來高端白酒價格的龍頭老大不一定是茅臺,未來有拉鋸的可能。
3.五糧春銷量提升空間大,華東營銷中心的成立對五糧春支持將很大。目前五糧液團購價是569元/瓶,比經銷商拿貨價509元/瓶要高60元。近期五糧液團購增長很快,帶動平均銷售價格上移。團購酒銷量估計占總銷量的20%左右。
4.五糧液自有資金量很大,有100多億元。后續仍有開展一些戰略并購的可能。
【業績報告】2010年第三季報:基本每股收益0.8940元,主營業收入114.71億元,同比增42.8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33.95億元,同比增長47.66%。
【中信證券風險提示】預收賬款過多,可能導致提價在財務上的最終體現偏晚。
瀘州老窖:
行業類別:酒精及飲料酒制造業
催化因素:新品上市培育利潤增長點
投資亮點:
1.國窖1573率先提價,穩居高檔酒市場。公司今年9月率先將出廠價提升100元至618元。提價后經銷商進貨積極性并未受影響,全年仍能實現10%的銷售增長。公司國寶窖池的稀缺性和產品優良的品質鞏固公司的提價能力以及在高檔白酒市場的地位,預計未來國窖1573 將維持價升量穩的發展勢頭。
2.新產品推出拓展新市場的同時實現對現有產品結構的提升。公司今年推出兩款新產品:9年陳老窖特曲和中國品味。9年陳老窖特曲定位高檔市場,市場價538元,是對老窖特曲系列的產品升級;中國品味定位超高檔市場,市場價格1900元,是對國窖1573的產品升級。新產品的推出在提升公司收入的同時對盈利能力也將會有較大的推動。
【業績報告】2010年第三季報:實現每股收益1.1300元,主營收入37.64億元,同比增長17.26%;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5.80億元,同比增長25.89%。
【光大證券風險提示】瀘州老窖參股華西證券,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未來券商股繼續表現,瀘州老窖的股價也有望出現一輪上漲,但是考慮到酒類資產的成長性,瀘州老窖可能不是最佳的長期投資標的。
張裕A:
行業類別:酒精及飲料酒制造業
催化因素:增長穩定,預期明確
投資亮點:
1.業績增長穩定,尚未提價計劃:預計2010年的收入增長為20%,而公司表示尚未有提價的計劃。隨著近期整改的進行,將從源頭上改變理順公司的治理結構,而原材料基地的布局全面拓展,在長期內將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
2.隨著“細分市場,分類營銷”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公司酒莊酒、解百納等中高端葡萄酒增長顯著,白蘭地、香檳酒和保健酒也扭轉了前期增長乏力的趨勢,實現了較好的增長,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1.01%。根據公司提出的5年發展規劃,5年內公司總產量將達25萬噸,其中酒莊酒產量從4000噸擴大到1萬噸,解百納產量從3萬噸擴大到5萬噸。調查顯示,目前葡萄酒行業的高增長態勢不會發生改變(前三季度行業產量同比增長14.4%),而作為行業龍頭的公司品牌優勢和渠道優勢明顯,很難被競爭對手所超越,享受行業增長完全沒有問題。預計公司的5年規劃將順利完成,未來5年將保持銷量14%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
【業績報告】2010年第三季報:實現每股收益1.6900元,主營收入35.70億元,同比增長21.01%;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8.91億元,同比增長22.57%。
【光大證券風險提示】進口葡萄酒保持高速增長,侵蝕國產酒份額。
古井貢酒:
行業類別:酒精及飲料酒制造業
催化因素:擴產能布網點,加速歸一線名酒
投資亮點:
1.公司營業利潤表現非常強勁,充分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在迅速提升。這主要取決于公司主導產品“年份原漿”仍處于快速成長,還未達到純粹產生現金流的階段。預計在公司持續資源聚焦的基礎上,公司將進一步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盈利能力。
2. 基于白酒下半年迎來消費旺季,公司全年業績持續高增長的可能性較大。高成長的兩大細節因素,一是產品結構清晰化,在單品數量大幅削減的同時生產效率和每瓶酒的出廠均價都有較大提高。主導產品年份原漿正步入井噴增長階段。2009年銷售額達到2.3億元,占銷售收入比例為23%,201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35%,未來銷售占比有望達到50%甚至更高。二是銷售渠道不斷做深做細,通過考核對經銷商進行精細化管理;聚焦重點市場蘇皖魯豫,安徽省內市場繼續深挖,渠道則下沉到縣級。
【業績報告】2010年第三季報:基本每股收益0.6100元,主營業收入12.45億元,同比增28.1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211.32%。
【西南證券風險提示】公司銷售規模仍屬中等水平,銷售瓶頸有效突破更顯緊迫。
山西汾酒:
行業類別:酒精及飲料酒制造業
催化因素:竹葉青價值回歸,或為增長再添翼
投資亮點:
1.第四季度利潤有超預期可能。首先,公司已達到市場一致預期全年1.2元的每股收益,盡管歷史上費用和業績平滑因素使其四季度業績較低,但今年不存在管理層換屆問題,四季度不盈利的可能性有限。其次,第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環比增加2.7億元,預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項目均環比上升4000萬元以上,實際業績好于報表,四季度業績可釋放空間較高。
2.山西汾酒是全國最大的名酒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汾酒、杏花村、竹葉青等多個全國著名品牌。隨著竹葉青成立獨立銷售公司,預計2011年竹葉青很可能成為增長新亮點。竹葉青作為中國保健酒第一品牌,市場認同度高。目前山西汾酒的股價中,尚未體現對保健酒這塊的估值。未來股價上漲的其他催化劑是銷售公司40%股權回歸上市公司,以及從集團回收杏花村品牌。
越來越大的野心
在此前幾年不斷提升銷售任務、又不斷成功兌現的基礎上,多家房地產企業在今年初爭相上調2014年的全年銷售目標。
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綠地集團和萬達集團成為今年業績目標最高的兩家,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定在了2400億元。早前,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就曾公開表示:要把萬科從行業老大的寶座上拉下來。引發了業內對于行業“頭把交椅”今年會不會易主的紛紛猜測。
然而,面對綠地的公開的“挑戰”,萬科并沒有業績目標上表現出”積極應戰”的姿態。業績報告顯示,萬科對今年的業績目標定在2000億元,同比去年實現的1800億元業績,僅有11%左右的漲幅,在典型房企中顯得非常謹慎。
從《典型房企2014年與2013年銷售目標對比表》中可以看出,碧桂園、旭輝、雅居樂等三家房企的同比漲幅最靠前,分別是110%、76%、67%,成為今年“最大的野心”。
在一片“看漲”的業績目標表中,仍然出現了不少謹慎的數字。除了萬科之外,相對的“保守派”還有融創中國、恒大以及綠城中國,他們的同比漲幅都在20%以下。
另一方面,房企在今年頭兩月出現了普遍的業績暴漲,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都出現了大幅上揚,處于歷史高位,似乎很好地呼應了他們對于今年的樂觀預測。業績報告顯示,恒大在今年前兩月銷售金額為200.7億元,同比增長75%;碧桂園則達253.4億元,同比增長103%。而萬科、中海等其他標桿房企的前兩月業績,也都非常搶眼,處在歷史高位。
然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1、2月份的銷售業績,應該有一部分來自于去年底的銷售結轉,靚麗的業績報告其實結算方式造成的。海通證券認為,以萬科為例,其在今年初的推盤量并不高,但去年底積累了350億左右的已認購待簽約資源,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中得到體現。萬科董秘譚華杰也對媒體表示,1月份萬科的銷售多數來自于2013年已認購但未完成簽約的部分。
風險提示頻出
對于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前景,各大房企總體保持了積極態度。但是另一方面,自年初以來,各種提示行業未來風險的聲音不絕于耳。
DTZ戴德梁行的中國投資市場信心調查報告顯示,在開發商、投資商、銀行\貸款人三類調查對象中,開發商對于物業銷售前景的預測最為樂觀,態度為“凈改善”,而投資者則持有“惡化”的態度。報告認為,這種分歧將限制商業投資活動的發展,有可能導致市場缺乏方向,或令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相對平穩。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年初時也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做了十幾年房地產報告,今年首次用了“風險”兩個字來警示同行。他認為各家房企對于今年銷售目標定得似乎過于樂觀,他認為今年的行業的銷售量增速,可能無法達到10%。“如果開發商仍然認為會和2013年一樣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這是非常危險的?!?/p>
另一方面,統計數據也顯示,市場走勢正在出現下滑的風險。與房企開年業績飄紅形成反差的是,年初全國樓市成交量整體持續下滑。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重點城市新房成交套數下滑明顯,環比下調11%,同比下調15%;2月份的環比下調幅度已經達到了35%左右。
此外,國內樓市年初成交低迷,價格漲幅收縮明顯,港資房企競相降價出貨等負面行情,都顯示出2014年房地產市場運行的復雜性或遠超以往,今年房企的業績增速恐放緩。
上述戴德梁行報告指出,雖然開發商明確指出中國房地產熱潮還有完全消退,但投資者則普遍較為保守,他們更關注房地產市場的下行風險。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認為,雖然今年房價總體仍將以上漲為主,但2014年將是房地產市場的“退燒年”,房價將會呈現高位震蕩、漸趨降溫的特點。
房企各出奇招
盡管多數開發商仍對2014年樓市表現出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態,但是毫無疑問,要繼續實現業績高速增長,房企不得不謀求更多的業績增長點,以成功實現突圍。越來越多的房企,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嘗試。
在國際化方面,萬達集團依然在不斷四處拓展版圖,轉型做跨國的文化企業帝國。而萬科也在3月的年報中提及,要逐步轉向城市配套服務商及國際化,未來會逐步提高國際化的比例。雖然萬科的業績目標最為謹慎,但是它的國際化動作卻最為惹人關注。
過去一年,萬科不斷拓展新的融資平臺。今年初,證監會已批復核準萬科將現有的境內上市外資股,轉為境外上市外資股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這無疑為萬科的國際化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現代商業銀行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各種金融服務(金融產品)來獲取利潤。隨著資產市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和經營風險都在不斷加劇。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精確地分析經營狀況、評價產品業績、合理配置資源,現代商業銀行必須利用管理會計工具。國外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從最初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到21世紀開始使用采用的“商業智能”系統,管理會計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現代化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開始實施管理會計系統較晚,近年來隨著業績價值管理(PVMS)思想在商業銀行中的廣泛運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已經邁出了運用管理會計的第一步。但和國外先進商業銀行相比,我國的管理會計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仍然較為落后。下面從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特點出發,分析當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運用管理會計的現狀。
2009年1月,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向股份轉型全面完成。但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特點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首先,盡管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已從行政經營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但財政部仍是各大銀行最大股東,國有銀行必然要在市場規律和行政命令之間進行平衡。因此,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會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也必然要同時滿足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需要。其次,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多是沿用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采用總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網點五級機構設置,不僅機構層級多,而且規模十分龐大。以工商銀行為例,全國網點數量超過22000個。面對這樣龐大的組織規模,商業銀行只能采取“統一法人、分級管理”的模式。經營權和核算權的過于分散導致管理的精確性和及時性大大受到影響。最后,從國際范圍來看,加入WTO后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加速,對金融市場的種種限制將逐漸取消,國外競爭對手也已經進入我國市場,因此我國有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不僅僅是不斷加劇的國內市場的競爭,更有國際金融市場的洗禮。這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會計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有商業銀行實施管理會計的現狀
(一)實施財務集中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業務遍布全國,雖然對外來看各個機構屬于一個整體,但由于規模太大,統一的財務核算不可能實施,只能將財務核算權限分散到各個層級中。財務權限的過度分散直接影響一是造成資源的浪費,二是在獲取商業銀行整體的財務信息時只能采用逐級匯總的方式,這勢必會影響到結果的精確性和及時性。因此,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集中改革是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的首要任務。從我國國有商業實施財務集中管理的實踐來看,各家銀行均已經完成了財務核算向二級分行(市級分行)的集中,其中工商銀行在2008年完成了一級分行(省級分行)的財務集中。通過實施財務集中,進一步規范了財務收支行為,節省了財務資金,同時能夠更加及時和可靠地取得財務數據,為實施業績評價打下基礎。
(二)建立內部資金轉移計價體制內部資金轉移計價的基本考慮是建立統一的內部資金交易中心,獲取存款的責任中心在獲取存款后將存款按照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賣給內部資金交易中心,貸款責任中心進行貸款發放時所需要的資金不再無償,只能從資金交易中心購買資金。這樣將市場機制引入銀行內部,能提高對貸款發放的約束,同時調動存款的積極性。
(三)建立多維度管理會計體系對商業銀行實施管理會計核算,需要根據商業銀行的管理需要來建立會計核算的維度,建立管理會計維度有縱向和橫向兩個層次,縱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上將機構從上致下進行分解,將最末端的分枝為認定為一個責任中心,該責任中心應該是創造利潤、提供服務或產生成本費用的最小單元。橫向維度是指商業銀行的產品,如某一類型的存款或貸款都可以成為考核對象。管理會計維度建立后,如果橫向將同一層級的責任中心業績狀況匯總則可以考察機構的業績狀況,縱向匯總同一業務條線的責任中心則可以得到部門的業績狀況,同時還可以實現分產品進行業績評價。
(四)成本收入分攤以及業績報告建立管理會計體系的目的就是要將發生的成本和收入與各個管理會計維度進行管理,從而才能提供全方位業績評價的數據,因此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將在日常業務中產生的成本和收入按照合理的方式分攤計入各個會計維度。這種分攤體現了全面成本的思想,即將所有耗費按照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進行劃分,相關成本記入歸屬對象,非相關成本分配給其他歸屬對象。
成本收入分攤完成了對各個維度的會計確認和計量,為出具業績報告打下基礎。業績報告的設計是以責任成本管理為主線,對費用成本、資產成本、風險成本、資本成本和稅務成本進行全面管理,并實現按機構、部門、產品、項目、客戶經理等多維的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同時考慮風險成本和資本成本,并最終計算出經濟利潤,從而為管理層的管理和評價提供依據。
上述計算過程可以是針對產品、部門、機構、客戶等各個管理會計維度的,也可以將不同的維度進行組合,得出部門產品、機構產品、等各種組合維度的業績數據。通過提供這樣一套業績報告,企業可以精確得衡量各個業務環節的業績狀況,并根據業績報告的數據實施管理。
由此來看,目前管理會計理念已經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粗放式經營管理所帶來的問題,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從總體來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所實施的管理會計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其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管理會計體系雖然已經具備規模,但管理會計系統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核算,其價值管理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二是管理會計系統雖然能夠生成多維度的業績報告,但由于數據量過于龐大,通常一套完整的責任中心產品報表有上百萬張,處理并使用數據方法仍然落后;三是管理會計仍然依靠財務數據為核心,缺乏非財務數據的運用。
二、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建設綜合信息系統平臺由于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因此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必須依靠信息技術平臺才能實現。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依靠財務管理信息系統(FMIS)以及業績價值管理系統(PVMS)來完成管理會計工作。管理會計系統所需要的基礎財務數據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對核心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加工,二是通過管理會計系統自主生成,三是通過其他管理系統,如信貸管理系統等進行獲取。數據源的分散造成管理會計系統必須耗費大量的資源完成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這也同樣影響到最終結果的準確性。事實上,不僅僅是管理會計系統,由于我國商業銀行信息系統整體設計缺乏戰略規劃,沒有形成統一的數據平臺,造成系統與系統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數據交換,從而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島”。
因此,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系統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建設綜合信息系統平臺。綜合信息平臺的設計原理是要打破各個業務系統相互獨立的狀況,實現業務、核算與評價的分離,通過數據的生成、歸集和使用三個不同層次來實現信息的最有效利用。
業務層是信息平臺的第一層面,該層通過日常各項基本業務活動收集并生成基礎數據但不進行核算加工處理,而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傳遞至下一個層次,即數據倉庫。數據倉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業務子系統反饋的信息完成數據的分類記錄工作。對同一筆業務信息,數據倉庫將從科目、責任中心,員工、客戶以及賬戶等多個維度進行反映,所記錄的信息內容也包括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綜合信息平臺的第三個層次是決策支持層次,是對數據倉庫中的數據進行篩選和加工并最終生成管理所需信息的過程。事實上,決策支持層所提供的數據與業務層密切相關,業務層往往需要根據決策支持層反饋的數據來完成業務動作。
(二)進一步強化財務集中管理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集中程度較低,即使是已經完成一級分行的財務集中的工商銀行,也只是完成了物理集中,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邏輯集中。在目前的集中水平下,平均一家銀行全國有三百多個核算主體,規模仍然龐大。相比國外先進商業銀行則均建立了“大總行,大部門,小分行”的組織結構,通過權限的高度集中,實現財務資源實時歸集以及業務處理集中化、工廠化。
實施財務集中核算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國有商業銀行復雜的組織機構體系下,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財務集中并不簡單。當核算主體高度統一時,下級管理主體的各種財務數據只能通過成本收入分攤取得,因此必須制定出合理一致的分攤規則,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的檢驗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機構復雜程度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過度的集中在實踐中可能由于技術和資源的限制而無法達到,即使能實現,也可能由于管理網絡的過于龐大導致管理決策與業務需求的脫節。因此,適度的財務集中才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應當探索的道路。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一是以一級分行為單位進行集中,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一級分行通常不超過40家,已經基本上能夠滿足財務集中核算的要求;二是采取事業部的方式進行集中,即以業務為主導,成立各個事業部的核算主體。相比較而言,前者比較容易實現,后者則更加符合市場的要求。
(三)實施預算管理與控制管理會計體系要充分發揮其在管理活動中的作用,就必須融入計劃、控制以及評價的每一個管理環節。在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評價的管理活動循環中,我國商業銀行運用管理會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完成事后的業績評價,事前和事中管理的缺失使得管理會計難以發揮其真正價值。
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需要從建立管理會計預算體系入手。管理會計下預算與管理會計業績評價相輔相承,一方面預算依靠業績評價的結果來編制,另一方面預算也是業績評價的標桿。和傳統預算方法相比,管理會計系統所能夠提供的數據更加全面和準確。管理者可以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測算模型測定出初步預算數據,然后將初步預算情況下達至各層級機構,再由機構對預算數據調整后反饋至管理層,并形成最終的預算結果。
上述過程盡管較為復雜,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會計平臺無論在數據生成還是數據交換上都能夠十分便捷地實現。通過上述方式,既加強了預算控制,又能夠滿足實際管理的需要,使管理活動更加有效。
(四)建設全面業績評價體系現代管理學認為,采用單一的業績評價指標是不完善的,企業的戰略、文化以及員工等都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外商業銀行逐漸開始引入綜合業績評價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是由羅伯特·S·卡普蘭和戴維·P·諾頓兩人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業績評價的方法。平衡計分卡管理理論把企業的業績評價分為四個維度:財務指標維度、客戶維度、業務流程維度以及成長和學習成長維度。其中財務維度是考慮企業的戰略和業務執行是否有助于增加企業的利潤,其指標的計算與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評價基本一致;客戶維度是從企業外部對企業進行評價,站在價值鏈的角度,體現了以客戶為導向的管理和業績評價思想;業務流程維度則是評價企業內部的經營過程是否能夠為創造價值做出貢獻,是否通過內部價值鏈的提升滿足外部客戶的需要;成長和學習維度通過考慮企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是否創造更持續的和長期的價值。
可以看到,除了學習和成長維度,其他三個維度已經在前述業績價值管理體系中有所體現。因此,通過引入平衡計分卡,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可以將各種業績評價維度統一到一個戰略框架中來,實現全面業績評價,為商業銀行創造價值提供有效管理。[論-文-網]
參考文獻:
[1]毛洪濤:《業績管理會計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郁國培:《現代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吳曉靈:《構建商業銀行價值創造型管理會計體系,提升中資銀行的競爭力》,《中國金融》2006年第22期。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現有的收益計量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如何提高收益計量的有用性是會計學界一直研究的課題。筆者認為,未來收益計量中,在內涵上,應借鑒經濟學收益的觀點;在確認上,應突破實現原則的束縛;在計量屬性上,應改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在收益確定上,應兼顧收入費用法和資產負債法;在報告方式上,應擴展傳統的財務業績報表。
收益是衡量一個企業業績的主要指標,收益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一直被認為是會計的重心所在。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現有的收益計量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未來收益會計應向哪個方向發展呢?筆者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在收益內涵上,借鑒經濟學收益的觀點
盡管收益是會計學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但“什么是收益”卻是個爭論已久的問題??傮w來看,這種爭論主要在會計收益概念和經濟學收益概念之間展開。
傳統的會計收益概念主要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之上。通常是指來自期間交易的已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之間的差額,并由此形成了以歷史成本原則、實現配比原則和穩健原則為基本特征的收益確定模式。有的學者將會計收益的特征歸納為五個方面:第一,基于企業實際已發生的交易,是一種交易觀的結果。這樣,企業一些資源或狀況已發生變化,但同時沒有確切的交易與之相對應的。就不予以反映;第二,依據“會計分期”假定。代表企業經營過程中一個既定期間內的經營成果或財務業績;第三,應考慮“收入實現”,任何收入都必須是已實現的結果;第四,按歷史成本來計量費用;第五,收益是收入和費用正確配比的結果。
在經濟學中也有很多學者論及收益概念,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費雪(Irving Fisher)和??怂?John.R.Hicks)的論述。費雪認為,收益具有三方面的涵義:得到心理滿足的“精神”收益;獲得服務的“真實”收益;收到現金的“貨幣”收益。希克斯認為。收益是一個人在期末與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的情況下所可能消費的最高數額,而非可能支出的最高數額。由于費雪定義中的“心理”收益主觀性太強而無法客觀計量。相比而言。希克斯的定義更容易被會計界所接受。同時,在完全封閉環境下,該概念還與會計收益相吻合。
從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會計收益與經濟學收益相比。最大的差別在于收益是否一定要基于明確可辨認的交易的存在。會計收益往往與交易相聯系,而經濟學收益則既要考慮交易的影響,也要考慮非交易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經濟學收益傾向于在資產價值發生變動時就確認收益,而不要求等到取得現金或現金要求權時確認:而傳統會計收益則特別強調對收益的實現測試,即只有當價值變化在某項交易中確實發生時才加以確認,即將收益確認的時點推遲到有更實質性的證據表明收益已經實現或賺取之時(如銷售成立)才予確認。
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發展,促使人們不得不對傳統的會計收益概念進行反思?,F在,會計學界在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方面已基本達成共識,以揭示企業的真實價值和所面臨的潛在風險。顯然,確認和報告由于公允價值變動所產生的資產利得和損失,必然要求突破傳統會計收益確定模式以實際交易活動為基礎、只確認已實現收益的觀點。目前,會計學界已經開始借鑒經濟學收益概念,逐步改良傳統會計收益,并提出了一些介于二者之間的收益概念,如英國提出的“全部已確認利得與損失”,美國提出的“全面收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的“全部利得與損失”等。都代表了這種會計收益向經濟學收益發展的傾向。這一發展趨勢又進一步引起了下文提到的其他方面的變化。
二、在收益確認上,突破實現原則的束縛
實現原則是目前收益確定最為重要的慣例。傳統會計觀念認為,收益只有在實現時,才能夠客觀地計量,因為它代表企業實實在在已經賺取的收益,是確定的收益,而對于可能的、未實現的收益,由于沒有足夠的證據保證計量的可靠性,因此會計人員應一概不予確認。可見。依據實現原則確認收益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保證收益確認結果的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同時,傳統觀念還認為,將收入和利得的確認建立在實際交易的基礎之上,也有利于企業應對現實經濟環境中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
然而,從決策有用觀會計目標的角度考察,實現原則并不是確認收入和利得的理想方法。因為它具有導致價值增值期間和收益報告期間相分離的內在缺陷。一些對投資者評估企業業績以及企業創造未來現金流量能力極為關鍵的信息,如資產增值(房地產增值、證券投資的價格上漲等)、匯率變動形成的折算調整等,根據實現原則都只能等到相關交易實際發生時才能加以確認,使得企業當期的收益信息發生扭曲,揭示的信息不全面。隨著經濟環境日趨不穩定和企業業務復雜性的增加,實現原則的局限性暴露得越來越明顯。
針對拘泥于實現原則而使得信息相關性可能降低這一事實,越來越多的會計學家開始反對將實現原則作為確認收入和利得的惟一標準。他們認為,除業主之間交易以外的一切權益(凈資產)變動都應屬于一個企業的收益。實現原則的作用只是為了保證資產和負債在報表中的變動具有足夠的確定性。但它不能成為將某些相當確定的資產和負債變動排除在報表之外的理由。因此。筆者建議,在堅持傳統實現原則的基礎上。將收益報告擴展到能為客觀的、可檢驗的證據證明的價值變動上。
這樣。收入和利得除了可以根據傳統的“已實現”標準加以確認外,又增加了“可實現”的確認標準?!翱蓪崿F”是指收入或持有資產不難轉換成已知金額的現金或現金要求權。其中,不難轉換的資產具有以下兩項特征:一是互換的組成單位;二是在交易活躍的市場上有公開的標價,能夠吸納該主體所持有資產的數量而不致嚴重地影響價格。除此之外,有些準則制定機構甚至準備進一步放寬全面收益的確認條件。將不滿足盈利確認指南但符合確認基本標準的某些未實現凈資產變動也作為全面收益加以確認。
三、在計量屬性上,改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
擴展收益表(或全面收益表)是目前發達國家解決傳統會計收益局限性的舉措之一。分析這些國家的擴展收益表可以發現,其中的其他全面收益項目都是由于采用(或部分采用)包括公允價值在內的現行價值計量形成的。我們知道,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是相伴而生、難以分割的。確認不僅要解決將經濟事項作為資產、負債等會計要素正式加以記錄并列入報表的問題,而且通常還包括該項目嗣后發生變動或處理的確認。后者被稱為后續確認問題。它是指對已記錄的相同的項目由于計量上的變動,通過不同的事項修改(調整)原先確認的金額。
如果我們始終嚴格堅持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那么在初始計量之后,除了需要攤銷或分配外,在后續期間是不必考慮持有資產的價格變化的。但如果在初始計量之后改變歷史成本計量屬性,而采用包括公允價值在內的現行價值計量,情況就不同了。在初始確認時,采用現行價值與采用歷史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得出的結果在理論上應該是相同的,因為歷史成本就是經濟業務發生時的現行價值。但入賬之后,該價格就變成了歷史價格。在資產持有期間,現行價值總是不斷變化的。即使我們所持有的資產沒有發生變動,但由于通貨膨脹、技術更新、供求關系改變等因素都會使資產的現行價值發生變化。如果這時采用現行價值重新計量資產,那么現行成本與原歷史成本之間通常會出現差額,這就是由于后續確認而產生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公允價值為主要代表的現行價值由于其高度的相關性,越來越受到各國準則制定機構的青睞。從美國FASB已經頒布的有關公允價值計量的財務會計準則看,公允價值計量以金融工具為切入點。有逐步推廣至長期資產和長期負債的趨勢,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現行價值等非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采用,將不可避免地促進收益概念的發展。拓展收益的組成內容。
四、在收益確定上,兼顧收入費用法和資產負債法
財務會計對收益的確定有兩種方法:收入費用法和資產負債法。收入費用法把收益看作是所確認收入與相關費用配比的結果,是一定時期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差額。而資產負債法則把收益視為企業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凈資產的變動額,是除與業主交易外的期末、期初凈資產的差額。從理論上講,收入費用法與資產負債法所確定的收益數據應是完全相同的,但由于在現行會計實務中,收入費用法往往建立在歷史成本原則和實現原則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收入費用配比模式中,傳統的方法是以實現的收入與基于歷史成本的費用相配比來確定期間凈收益,導致在物價變動環境中,運用收入費用法與運用資產負債法確定的期間收益通常存在著“時間差”。即按照資產負債法要求確認為當期的收益,按照收入費用法卻必須遞延到以后期間實現時才能確認,從而造成了收入費用法與資產負債法之間的區別。
雖然收入費用法仍是現行實務中收益確定的主流方法,但隨著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這種模式開始發生改變。首先。全面收益在定義時就采用了資產負債觀,認為全面收益是企業在一個時期內除與業主交易外所有凈資產的變動額,這可以說是在收益確定方法上的一種突破。其次,在全面收益的確定上,美國FASB將全面收益劃分為凈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兩部分,其中凈收益部分仍然保留傳統的收入費用法確定,而其他全面收益部分則突破實現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的束縛,采用資產負債法確定。
隨著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越來越多的資產、負債項目中運用,由于物價變動及其他事項和情況形成的未實現利得和損失,也必然越來越多地依靠資產負債法予以確定。不過,會計學家們認為,傳統的收入費用法仍應保留。以利于清晰地反映凈資產是如何變動以及何以變動的,這些信息對于使用者來說同樣重要。因此,未來的收益確定模式應該是收入費用法與資產負債法的結合。
五、在收益報告上,擴展傳統的財務業績報表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美、英等西方國家對傳統財務報表提出了連篇累牘的批評,認為財務報表正在失去大部分相關性,特別是收益表。因為傳統收益表只反映了凈收益的組成項目及其形成情況,而且是以歷史成本原則、實現配比原則和穩健原則為基礎,因此只計量了特定活動的結果,即當期已經實現的財務業績,而不能反映當前已經取得的全面財務業績,導致使用者無法及時、合理地評價各類交易、事項和情況對企業財務業績的貢獻。而與此同時。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負債項目有些卻開始突破歷史成本原則的束縛,采用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計量。不過,由于收益表還恪守歷史成本和實現原則,這些價值變動只能直接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部分,而沒有在收益表中反映,這更加大了使用者對現行財務報表體系的不滿。
基于傳統收益表的這些缺陷,美國、英國等國家的準則制定機構進行了大量研究,并據此頒布了相應的準則,如英國ASB第3號財務報告準則《報告財務業績》、美國FASB第130號財務會計準則《報告全面收益》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第1號國際會計準則修訂等。這些準則均提出應對傳統收益表進行改革,以容納目前繞過收益表而直接在資產負債表中報告的未實現利得和損失,全面反映企業當期已確認的凈資產的變化。業界把因此而增設的這張補充反映企業業績信息的報表稱為“第四財務報表”或“第二業績報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