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社會禮儀

社會禮儀

時間:2023-01-19 23:20: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社會禮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社會禮儀

第1篇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明吃完早飯,又像往常一樣在穿衣鏡前整了整衣領,系好紅領巾,還檢查一下拉鏈是否拉好。媽媽在一旁笑著說:“又不是去參加演出,何必這么認真?”小明回答:“媽媽,良好的儀表是對別人的尊重,到公共場所穿著就應該整潔、大方!”說完,他對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

不多久,小明就走到了公交車站點,在站臺上等車的還有好些人。不知誰喊了一聲:“看,車來了!”人群一擁而上,把車門都堵住了。售票員阿姨連忙請大家排隊上車,小明自覺地排到隊伍的最后面。車剛要開時,又上來了一位老奶奶,此時車上已經沒有空的座位了。小明看到這個情景,連忙站起身說:“老奶奶,請您坐我的位置吧!”說著,上前扶老奶奶坐下。老奶奶感激地說:“謝謝你,小朋友!”小明微笑著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不知怎么回事,司機猛一剎車,小明重心不穩,不小心踩到了旁邊一位阿姨的腳。他不好意思地打招呼:“對不起,阿姨,把您踩疼了吧!”阿姨笑了:“沒關系,小朋友,你也不是故意的。”

車終于到了站點,再走幾分鐘就到學校了,前面忽然傳來一陣哄笑,小明一看,原來是幾個小朋友圍著一位盲人叔叔,有的給他亂指方向,有的還朝他扔東西,小明連忙上前制止了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的行為,他扶著盲人叔叔,熱情地把他送過了馬路。

中午放學,小明和同學興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來了幾個外國友人,看樣子是來旅游的。同學興奮地抓著小明的肩說:“嗨,那兒有老外,我們上去打個招呼吧!”小明說:“好啊,見到外賓就應該主動問好。”他們用剛學會的英語熱情地向這些外國友人問好,其中兩名外賓向小明打聽天目湖怎么走,小明仔細地指點他們乘車路線,還向他們介紹了天目湖的主要景點。幾位外國友人不住地豎起大拇指說:“中國小朋友,真棒!”說著,還贈送了他們一人一份精致的小禮物。小明微笑著雙手接過,又向他們回贈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后,媽媽責備小明:“怎么這么晚才回來?”小明正想解釋,忽然發覺媽媽今天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就問她怎么回事。原來早晨媽媽洗衣服后來不及脫水,直接把衣服晾在外面,把樓下阿姨家曬的被單淋濕了,她剛剛上門來和媽媽評理,難怪媽媽憋了一肚子氣。小明想了一會兒,笑著對媽媽說:“好了,媽媽,犯不著為這點小事生氣,待會兒我下樓給阿姨道個歉。”“什么?”媽媽睜大了眼睛,“為什么要給他們家道歉?早晨我曬衣服時,他們家又沒曬被單。”小明耐心地對媽媽說:“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我們家住在樓上,要多為樓下鄰居想想。您忘了,上次我們家衣服掉下去,還是那位阿姨送上來的!”爸爸在一旁笑著說:“還是我們家小明懂事!”

晚上放學回家,媽媽興沖沖地說:“今天我們不用燒晚飯了,你爸爸的同學請咱們吃晚飯。”“是那個楊叔叔嗎?”小明問。“對,是他。”媽媽提醒小明,“他們一家可都是回族人,去作客時可要注意啊!”小明說:“我知道了,在楊叔叔家我保證不談與豬肉有關的內容。”媽媽笑了,叫小明趕緊去把作業完成。

到了5:30分,爸爸下班回家了,小明一家三口興致勃勃地來到楊叔叔家。小明在門上輕輕地敲了三下,“誰呀?”屋里傳出了楊叔叔的聲音。“我是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的!”小明高聲答到。門開了,楊叔叔微笑著站在門口,“歡迎你們來作客,快請進!”小明把媽媽準備好的禮物遞給楊叔叔,和爸爸媽媽換好拖鞋,這才走進客廳。

晚餐豐盛極了,媽媽直夸女主人手藝好,楊叔叔也不住地給小明夾菜,小明總是笑著表示感謝。晚餐后,楊叔叔說:“小明,聽說你很喜歡唱歌,對嗎?我這里剛好有幾張音樂會的入場券,待會兒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吧!”小明高興地接過票,連聲說:“謝謝叔叔!”

從楊叔叔家出來,小明一家三口就打的去了體育場。這場音樂會真是精彩極了,小明聽得如癡如醉,每場演出結束,他們都抱以最熱烈的掌聲。

回到家里,小明興奮地說:“今天過得真有意思!”

第2篇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我國是世界著名的禮儀之邦。我們中國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名人,特別重視對他們的子女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今天我們就來聽聽名人豐子愷教育子女的故事吧。

豐子愷是浙江桐鄉人,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文學家、教育家。早年從事美術和音樂教學,"五四"運動以后,進行漫畫創作。

豐子愷在平時生活中,經常給孩子們講要對人有禮貌,還非常具體細致地說:"禮儀",就是待人接物的具體禮節和儀式。

豐子愷是名人,家里經常有客人來訪。每逢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父親總是耐心地對孩子們說:"客人來了,要熱情招待,要主動給客人倒茶、添飯,而且一定要雙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給客人端茶、送飯,就好像是皇上給臣子賞賜,或是像對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給小孩子喝水、吃飯。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還說:"要是客人送你們什么禮物,可以收下,但你們接的時候,要躬身雙手去接。躬身,表示謝意;雙手,表示敬意。"這些教導,都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里。有一次,父親在-家菜館里宴請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把幾個十多歲的孩子也帶了去作陪。孩子們吃飯時,還算有禮貌,守規矩。當孩子們吃完飯,他們之中就有人嘟嚷著想先回家。父親聽到了,也不敢大聲制止,就悄悄地告訴他們不能急著回家。事后,豐子愷對孩子們說:"我們家請客,我們全家人都是主人,你們幾個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對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這很不好。"孩子們聽了,都很懂事地點頭。

豐子愷的兒子豐陳寶,小時候很守規矩,但特別害怕見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顯得不大懂禮貌。豐子愷覺得,小陳寶之所以這樣,恐怕是因為他平時很少接觸生人,缺乏見識和這方面的鍛煉。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機會,帶著小陳寶出去見世面。一次,豐子愷到上海為開明書店做一些編輯工作,把小陳寶也帶去了。那時,小陳寶十三四歲,已經能幫著抄抄寫寫,剪剪貼貼。帶上他,一方面是為了有機會讓陳寶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慮給他一個接觸生人的機會。有一次,來了一位陳寶不認識的客人。客人跟父親說完話,要告辭的時候,看到了小陳寶,轉過身來就與小陳寶熱情地打招呼。小陳寶一下子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沒有任何反應,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個木頭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親責備陳寶說:"剛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別,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問好,你也要向人家問好;人家跟你說再見,你也要說再見,以后要記住。"

在父親的正確教導下,豐子愷的孩子個個都是懂規矩,講禮貌,長大后有出息的人。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心日子,以自我為中心,對長輩不夠尊重,對別人缺乏愛心,不能和小朋友和諧相處等等。

只是知道對人要有禮貌,還是不夠的。還要知道,禮貌是如何具體體現出來的。具體的禮節和儀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和可塑是很強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朋友們要在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以身作則,抓住良機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我想,聽了名人豐子愷教育子女的故事,家長朋友們一定會有很大的啟發的。為了孩子的將來,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第3篇

每個寶寶都會在成長中習得適當的禮儀。我們不能苛求寶寶在任何時候都行為得體,但可以有針對地培養,為其今后的社會性發展、與他人交往打好基礎。

0~3歲寶寶禮儀培養

小寶貝

禮儀培養越早開始越好。18個月大的小嬰兒,就已經能夠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禮儀規范,盡管他并不完全明白這些的意義。你不妨從這些做起:

培養同理心

和你的小寶貝一起來想想別人的感受。耐心地告訴你的寶貝,當他友好地幫助小伙伴尋找丟失的玩具時,當他慷慨地將自己的美味食物與小伙伴一同分享時,大家都會非常快樂。先讓他對禮儀產生一個積極的態度,漸漸地,你會獲得意外的收獲。

因材施教

每個寶寶天生的性格與氣質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寶寶非常外向,出門見到人就會揮手問好或者再見。而有些寶寶則屬于“慢熱型”。作為家長,要從自己寶寶本身的性格特征出發,因材施教,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心。

鏡頭:

2歲的佳佳內斂害羞,在自己的生日派對上受到大家的關注,小家伙感到非常不自在。大家齊聲為佳佳唱《生日快樂歌》以后,佳佳并沒有大方地對大家表示感謝,而是在媽媽耳邊像小蚊子一樣輕聲地說“謝謝”。媽媽代他向大家轉達了謝意,大家說,佳佳是個懂禮貌的好寶寶。

化繁為簡

年幼的寶寶無法在同一時間表現出諸多的禮節。就拿餐桌禮儀來說,要讓寶寶一下子在餐桌上表現得彬彬有禮、舉止得體顯然有些困難。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心急,要知道欲速則不達。應當每次只強調一個行為,例如“吃飯的時候要使用餐具,而不能直接用手抓。”或者“吃飯的時候不能東張西望”等。要化繁為簡,多加重復。

入園寶寶

在這個年齡段,寶寶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的控制力都已經較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強與提高。這時的他們更容易習得一些常規禮儀。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必要時,要“插手”

如果你的寶寶強行霸占別人的玩具,怎么也不肯還給人家,你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了。但不能直接從寶寶手里一把將玩具奪過來還給別人,這個行為本身也是一種強行掠奪,是在暗示“成人可以強行但寶寶不可以”,寶寶會愈發迷惑。而要冷靜地告訴寶寶,他不能為所欲為,不能隨意地霸占別人的玩具,否則他會受到一定的懲罰,后果他必須自己來承擔。用堅定的語氣對他說:“我希望你好好考慮一下。”在這個原則問題上,他不應有選擇的余地。

榜樣角色

如果你的寶寶拒絕向他人道歉,不肯說“對不起”。那么告訴他,他現在就像是灰姑娘里的壞姐姐。童話故事里的許多善與惡的角色,都可以用來作為教育寶寶的素材,因為這些角色的作用與力量在寶寶的心目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印象。

贊揚無敵

如果你的寶寶可以自覺地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如“請”、“謝謝”等,請不要吝嗇你們的贊揚。適當的獎勵也無可厚非。

第4篇

【關鍵詞】《說文解字》;《禮》;社交社儀;素質教育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明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精華,范圍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有著深刻的社會淵源。我們青少年是中華文明的繼承者和受益者,但由于各種原因,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本文試圖從《說文解字》中去窺探一下上古社會的社交禮儀,期望對我國現代的素質教育有一些啟發。

上古社會是一個原始宗教禮制的奴隸社會,原始宗教、階級觀念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古的社會的禮儀制度也無時不體現了這一點。“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由此可知,禮儀在上古社會是有著嚴格的階級分別的,是屬于社會上層人民。社交禮儀也主要是在這些處于上層社會中的人群中進行的。從社會交際的場合和性質來區分,上古的社交禮儀可分為祭祀禮儀,行政禮儀和生活禮儀三大塊。三大禮儀中,以宗教禮儀居于主要地位。《說文》在進行釋義時,不僅直接引用了《周禮》中相當一部分來說明上古社會的社交禮儀,同時也間接反映了人們在生活中一些社交傾向和禁忌。

一、祭祀禮儀

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和人們對自然界認識的局限,中國的上古社會是神權社會,實行原始宗教禮制并以此來管理國家。《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整個國家生活中的一件事。對天地自然是異常崇拜的。《說文》示部:“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祗,地祗,提出萬物者也。”

禮的最初意義是祈福的行為。《說文》示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富也。”由于祈福的頻繁,產生了一系列與祈福有關的字。如:“禧,禮吉也;,以真受福也;祿,福也;:福也;,祥也;祥,福也;祉,福也,助也;福,佑也;祗,敬也;,安福也;,神也。”為了達到祈福的美好愿望,祭祀禮儀應運而生,對祭祀人的穿著,祭祀的供品,祭祀的時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祭祀的服飾。

《說文》示部:“,戒,也。”這是對參加祭祀人的一個首要要求,潔身凈體,以示對神的尊重。

《說文》衣部:“,蔽?也。《周禮》曰:‘王后之服衣。’鄭玄注: ‘……從王祭先王則服衣。’”

《說文》衣部:“袞,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鄉。”天子與王后在祭祀先王時都有專門的禮服,以示對神靈的敬重。

2、祭祀的食物。

《說文》示部:“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用手拿著肉供奉給神。

《說文》酉部:“奠,置祭也。”用酒食祭奠。

《說文》示部:“礻比,以豚祠司命。從示,比聲。漢律曰:‘祠礻比司命。’”祠:《周禮》鄭注:“求福曰禱,求得曰祠。”小民遇病痛兇災,則向司命神許愿求福,得求之后,如期還愿。礻比、祠就是還愿。

《說文》犬部:“,宗廟犬羹。犬肥者以之。”羹,《曲禮》曰:“凡祭宗廟之禮犬曰羹”

3、祭祀的時令。

《說文》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從示,司聲。仲春之月,祠,不用牲,用圭璧及皮。” 周代春天的祭祀叫做祠。這是由于用來祭祀的物品少,而儀式文詞多的緣故。《禮記?月令》,農歷二月,祭祀不用牲,而用玉器、毛皮和繒帛。《說文》示部:“(音月),夏祭也。”《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夏曰,秋曰,冬曰。”鄭注:“此夏殷之祭名。周則春曰祠,夏曰。”

《說文》示部:“,諦祭也。從示,帝聲。周禮曰:五歲一。”是審諦的祭祀。周朝的禮制說,五年奉行一次祭。諦祭,《段注》:“諦祭者,祭之審諦者也。”朱駿聲《通訓定聲》:“漢儒說鵝三。”一、郊祭之,即祭天,是王者之大祭。二、殷大祭之,天子諸侯宗廟的大祭。三、時祭之,宗廟四時祭之一。

《說文》示部:“(音峽),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從示合。周禮曰,三歲一。”關于大合祭,《春秋?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公羊傳》曰:“大事者何?大也。大者何?合祭也。毀廟之主陳于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毀廟,是指直系親屬超過高祖的,自移神主到太廟中。

《說文》王部:“閏,分之月,五歲再閏,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從王在門中。《周禮》曰:‘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閏月,由剩的未分的時日組成的月份,五年閏兩次。每月初一,行告祭之禮,天子居處于廟堂之中,閏月居處于正室門中。《周禮》說:“閏月,周王居處于正室門中,整一個月。”

4、祭祀的器具。

《說文》王部:“,圭。尺二寸,有,以祠宗廟者也。”圭,長一尺二寸,上端安有勺,是用來祭祀宗廟的禮器。

《說文》示部:“,”社肉,盛以蜃,故謂之。是祭過土地神的肉,用俗名大蚌蛤的蜃作的祭具裝著,所以叫它“”。

5、祭祀的方式。

《說文》示部:“(音灌),灌祭也。”,用酒灌注在地上使神降下。灌祭:《書?洛誥》:“王入太室”孔穎達疏:“者灌也。五以圭酌P16之酒以獻尸,尸受祭而灌于地。因奠不飲,謂之。”

《說文》示部:“,燒焚燎以祭天神。從示,此聲。《虞書》曰:‘至于岱宗,。’”

6、出行禮儀。

《說文》示部:“,告祭也。” 天子諸侯將要出行時要舉行禮。

《說文》示部:“,師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周禮曰:于所徵之地。”。軍隊行進到了止息的地方,耽心怠慢了那里的神,就下馬祭祀它們。路途中的祭祀統稱禮。

二、行政禮儀

相對于祭祀禮儀,《說文》對于行政禮儀方面的記載較少。

《說文》王部:“,桓圭,公所執。”《周禮?春官?大宗伯》:“公執桓圭。”鄭注:“公,二王之后及王之上公。雙植謂桓圭。桓即宮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使它的上面安定)也。桓圭,亦以桓為[音同轉,指花紋]飾,圭長九寸。”

《說文》王部:“,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即大圭,長三尺,上端削薄,安上一個椎形的腦袋。《禮記?玉藻》:“天子”,鄭注:“之言,挺然無所屈也。” 是天子所持的玉笏。

《說文》王部:“瑁,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禮》曰:‘天子執瑁四寸。’”諸侯來圭玉來朝拜天子的時候,天子用瑁玉來覆蓋圭玉,象犁冠頭覆蓋在犁木上一樣。

《周禮》說,“天子拿著瑁玉,方四寸”。

《說文》草部:“,茅藉也。禮曰:‘封諸侯以土,以白茅。’”當時禮制規定:天子把五色的土封給諸侯,用白茅作的席子包墊著。

《說文》草部:“,朝會束茅表位曰。《春秋國語》曰:‘致茅,表坐。’”君臣聚會的時候用茅草來標明位次。

三、生活禮儀

《說文》生活禮儀反應的范圍很廣,可從以下幾方面去看。

1、穿戴禮儀。

《說文》部:”(音夫),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天子,以象之。天子朱,諸侯赤,大夫蔥衡。” ,蔽膝,相當于現在的圍腰。天子用朱色蔽膝,諸侯用赤色蔽膝,大夫用青色蔽膝。

《說文》部:“袷,士無有袷。制如,缺四角。爵弁服,其色(音妹)。賤不得與裳同。司農曰:‘裳,色。’”士人的蔽膝沒有而有袷,像酒,切四角。士人祭祀時,戴著雀形的帽子,穿著禮服,它們的顏色都是赤黃色。由于地位低賤,袷不能與下裝顏色相同。司農說,下裝是淺紅色的。上古社會對于衣服的顏色有要求,等級不同,穿不同顏色的衣服。

《說文》絲部:“(音其),帛蒼艾色。《詩》:‘縞衣巾。’” 是未嫁女所穿的衣服。

《說文》髟(音標)部:“(音抓),喪結。《禮》:女子衰,則不。” 是婦人喪時的發髻。《禮經》規定,女子在服斬衰、齊(音咨)衰喪服期間,扎喪髻。喪則不扎喪髻。

2、佩飾的禮儀。

《說文》王部:“,三玉二石也。《禮》:天子用全,純玉也;上公用(音忙),四玉一石;侯用;伯用埒(音列),玉石半相埒也。” 全是純粹的玉;即三分是玉,二分是石頭的玉石;是四分是玉,一分是石頭的玉石;埒是玉石各一半,二者相等的玉石。《周禮》規定:天子用“全”作為裝飾品,上公用“”,侯用“”;伯用“埒”。

《說文》王部:“珩,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一組玉佩中橫在最上的玉器,是用來節制佩玉者行步的。

《說文》王部:“王綦,弁飾,往往冒玉也。”弁是一種禮帽。分皮弁、爵弁。皮弁用皮革制成,為武冠,用于田獵或征戰;爵弁用布制成,為文冠,用于祭祀。《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玉。”鄭注:“會,縫中也。讀如綦。綦,結也。皮弁之縫中,每貫五采玉十二,以為飾,謂之綦” 。

《說文》巾部:席,籍也,《禮》:天子、諸侯席,有黼繡純飾。《周禮》說,天子諸侯的席子,有用黑白斧形圖案的繡邊裝飾物。

3、其他禮儀。

《說文》口部:“唁音艷,生也。《詩》曰:‘歸唁衛侯’” 唁即遭遇喪事的生者之意。《詩經》說:“回去慰問亡國的衛侯。”

《說文》部:“金(音俺),低頭也。《春秋傳》曰:‘迎于門,金之而已。’” 《春秋左傳》說:“對在門口迎接衛侯的大夫,衛侯只是點點頭罷了。”

《說文》手部:“,提也。”王筠《句讀》:“《曲禮》:‘長者與之提。’注云:‘提,謂牽引將行。’”即攙扶著老人,為老年人引路。

《說文》廣部:“庠,禮官養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庠是掌管禮儀的官敬養老人的地方。夏代叫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四、結語

從以上可知,上古的社會交往活動以祭祀為主,因此,祭祀禮儀在整個社會交際禮儀中比重最大,也最為完美。也即一定的文化形式是一定經濟主體的反映。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近一步發展,祭祀禮儀不斷簡化,行政禮儀和生活禮儀不斷發展完善,逐步形成中華民族的特色文明禮儀,這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善于從古人的智慧中吸取營養,因地制宜地用于教學實踐,切實實施素質教育,將是我們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 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M] .岳麓書社,2001年

第5篇

[論文關鍵詞]禮儀教育 和諧社會 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文化中禮儀規范常被視作人生之本、立業之基。在現代社會,隨著國際經濟、文化和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對公民的文明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禮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別是我國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對傳統禮儀教育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總體而言,傳統禮儀教育需要從不同層面、不同渠道來進行,通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位一體”共同推進。 

 

一、家庭教育:禮儀教育啟蒙 

 

相對學校、社會的教育而言,在禮儀教育中,家庭的教育處于基礎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他們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動,經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各種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家庭教育是人生禮儀文化教育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可塑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是禮儀等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家庭禮儀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具體可由以下四方面著手: 

 

1 重點突出愛心教育。禮儀的核心是愛心,幼兒愛心的形成也是實踐的過程。最初只是出于純粹的行為模仿,當他的這種行為得到他人的肯定時,幼兒會感到高興,得到強化;經過多次反復和強化,漸漸形成了愛心心理結構。因此,在教育中,為幼兒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確提出是非的評價標準,通過講故事、表演、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獻愛心捐款等,讓幼兒在活動中,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逐步學會關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們的禮儀行為成為內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內心美與外在行為美的統一。 

 

2 緊抓日常行為規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顯的教育。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讓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為孩子指明方向。同時,還要對幼兒的做法做出正確的評價,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 

 

3 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教育是幼兒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幼兒做出榜樣。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營造一定的氛圍,制造一定的輿論,以感情的變化促進禮儀活動的開展。生活環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師。許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歡愉的氣氛中,對孩子進行啟蒙。 

 

二、學校教育:禮儀教育規范 

 

學校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理應貫穿幼兒園、小學、中學直到大學的全過程。不僅要在學前階段和中小學階段注重禮儀教育,同時也應將其列為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禮儀文化教育不僅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從其適用性來看,各種各樣專業化的禮儀文化,如商務禮儀、公關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應用性課程的開設,也為其今后步入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學生修養和素質。 

 

1 開設禮儀教育課程。通過開設禮儀課,將禮儀教育納入教學體系,將培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交際技巧、指導學生掌握禮儀修養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規范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定期安排禮儀知識講座,講授禮儀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禮儀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禮儀、運用禮儀的意識。幫助學生做到知禮、重禮,并通過各種場合不斷練習,養成習禮、守禮的良好習慣。 

 

2 制定文明禮儀教育制度。學校要制定文明禮儀教育制度,將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實行長效機制,做到全員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3 開展校園禮儀活動。孔子說:“立于禮,成于樂。”其中“禮”的達到要靠“樂”,孔子說的樂是廣義的,不僅包括音樂,而且包括詩歌、舞蹈,簡言之,即藝術化教育。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引導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養成禮儀習慣。如開展禮儀知識競賽、舉辦講座、演講比賽、禮儀辯論,講禮儀故事,成立演出隊,自編節目如小品、啞劇等進行以禮儀為內容的文藝演出。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具有生動性、直觀性,能激勵學生效法禮儀行為,既提高活動的文化層次,又培養學生的禮儀素質,還能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 

總而言之,學校應該從實際出發,認真思考,創新方法,做好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讓文明禮儀之花處處盛開,形成濃厚的尚禮風氣。 

 

4 教師禮儀率先垂范。教師為人師表,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言行舉止常常受到學生的關注和評論,因此教師必須懂得身教重于言傳,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素質,尊重愛護學生,服飾整潔,舉止大方,行為檢點,于無聲中將禮儀傳遞給學生。正如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所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師必須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堅持做到課堂上用文明語言上課,平時言談舉止當楷模。 

5 創新禮儀教學方法。禮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須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以致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各種教學法結合起來,靈活運用,以期確保高水準的教學質量。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學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活動的組織者,要選擇較為典型的、具有學生討論與研究價值的案例。進行案例分析時,采用先分小組討論,后在課堂上全班討論。教師指導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對案例分析的點評與總結,不應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也不要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從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的目的。案例教學法要求老師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有較高的即興發揮能力及較強的控制局面的應變能力,所以課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準備,避免陷入尷尬的無法控制的局面。(2)模擬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要求,設定區別于常規課堂形式模擬某種特定情景,讓學生在實際情景或場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切身體會從而掌握相關知識技能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活動。此教學法趣味性、可視性強,可形成立面教學效果,學生參與性強,可促進每位學生積極溶入教學情景中。在實施這種教學法的時候,教師應先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然后設計一個情景,如應聘面試、推銷產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自己設計臺詞、活動內容,演示合乎禮儀規范的活動,老師對學生活動情況進行點評,指出不足,最后結合禮儀知識強調禮儀要求。這種教學方法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內在積極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使教學更生動直觀,取得了預期效果。(3)實踐教學法。禮儀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藝術,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禮儀課程的了解和熱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聲譽,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禮儀知識,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三、社會教育:禮儀教育實踐 

 

明朝的儒學大師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論,認為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開的。宋朝的儒學大師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這說明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會教育是禮儀文化教育的深化與踐行階段,可以通過政府、大眾傳媒、社區和家庭予以引導推進。 

 

1 政府。政府在禮儀文化的傳播普及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將為禮儀文化提供正確的導向,地方政府應加強引導,將禮儀教育列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進一步普及文明禮儀知識,規范文明禮儀行為,塑造人人講文明、守禮儀、重誠信、團結友善、熱情好客、親和融洽的良好形象,營造文明和諧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一是崇尚禮儀的輿論氛圍。城市主要地區、繁華大街要設立公益廣告、宣傳櫥窗和宣傳欄,利用多種載體、手段宣傳文明禮儀,倡導文明新風。二是繁榮發展的文化氛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凈化文化市場,發展各類群眾文化事業,形成覆蓋全市的文化活動網絡。三是廣泛參與的社會氛圍。要充分發動黨政軍民、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廣泛參與的社會氛圍。四是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要做好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管理和監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禮儀、爭先創優的育人氛圍。 

 

2 大眾傳媒。禮儀的作用發揮是靠人們自覺來維持的,是靠社會輿論來監督的。大眾傳媒作為現代社會最為重要的社會化單位,在宣傳禮儀文明、建立良好風氣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刊發或播出有關禮儀教育的公益廣告及節目,使禮儀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 

 

3 社區和家庭。創建文明社區。社區是進行禮儀教育的基本單位之一,可以組織居民進行禮儀文化的學習,以及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和評比活動,將禮儀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應廣泛開展“創文明社區、做社區主人”和“綠色社區”“社區志愿者”等活動,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方便、人際關系和諧的現代文明社區。 

第6篇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談社會風氣》

科技的進步,工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到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這些都值得我們驕傲。

但是,今日的社會風氣,卻令人憂心忡忡,搖頭嘆氣。

現在的公民,吃好的,穿好的,豐衣足食,但卻因此養成了奢侈浪費的壞習慣。看!一些趕時髦的年輕人,為了趕上潮流,每天打扮得“嬌里嬌氣”的,不惜這些衣物的昂貴,花費了不少的金錢。如此貪圖榮華富貴,再這樣下去,怎得了?

翻開報紙,常看見一些殺人放火、搶劫偷竊的案件報道。現在有許多好高騖遠,好逸惡勞,整日貪圖舒適安逸的生活。于是就投機取巧,去搶劫偷竊,希望能舒適一輩子。但是,他終究自食惡果的。更嚴重的是,敗壞了我們的社會風氣,害人害己,何苦呢!

更要不得的是,人人都缺乏公德心。河川里有來自工廠的廢水,有垃圾的淤積,既臟又臭。街道的兩旁,盡是一些果皮紙屑和塑料袋,天空也彌漫著濃濃的黑煙,這都是公民自私自利的行為,促使整個社會變得很沒有公德心了。

所以,朋友們!別再奢靡沉醉了,為了我們,也為了下一代,一起手拉手,心連心,互助合作,將這些敗壞的風氣鏟除,把良好的風氣發揚廣大,使我們的社會走向更光明燦爛的康莊大道吧!

第7篇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崇禮尚德”的傳統。禮儀作為一種基本的行為規范,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起著表達彼此善良愿望與美好情感的作用。禮儀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特征的道德規范的受教育者。因此,普及大學生禮儀教育,促使大學生從一點一滴小事著眼,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勢在必行。

1 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1.1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需要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很好的被我們所繼承和發揚。在我國古代,禮儀就備受重視,《禮記?曲禮》指出:“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這充分說明各種行為都受到了禮儀的約束。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不但包括政治、經濟方面的競爭,而且文化的競爭也被更加重視。要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就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而禮儀教育則不可推卸地肩負著傳遞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使命。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對于他們的禮儀教育更應該注重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相結合,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人文價值和現代意義。

1.2 促進社會和諧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不斷進步,我們黨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和諧社會就是要建立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而和諧社會的建立是離不開禮儀教育的。從古至今,禮儀一直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素之一。荀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這說明禮儀使人們相處和睦,使國家安寧健康的發展。2005年主席強調:“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因此,應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

1.3 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需要

人際交往能力關系著個人的發展和成功。美國著名哲人戴爾?卡耐基曾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能15%是專業技術,另外85%是靠人際關系,處事技巧。”由此可見,任何社會的交際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人類的社會化程度越高,人們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1]知書達理,待人以禮,是每個大學生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大學生應加強禮儀教育,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等交往原則,提高個人人際交往能力。

2 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途徑

2.1 開設禮儀教育課程

高校是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教育不但擔負著傳授知識,讓大學生增長才能的任務,而且要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以應對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禮儀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是邁入社會必不可少的技能。禮儀教育的內容、手段都應以滿足學生需要出發。禮儀教育內容應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在介紹國外禮儀慣例和中國傳統禮儀的同時,還應包含禮儀的歷史起源等介紹。禮儀教育的手段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可以通過運用視頻、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形式,把禮儀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示給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還可以采用網上聊天、辯論或咨詢等方式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進行更廣泛的禮儀教育,使學生能在接受禮儀教育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快樂體驗。

2.2 提高教師禮儀素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的言談舉止都體現著自身素質和修養,對大學生的影響很大。教師儀容儀表大方得體,談吐高雅不俗,會在不經意間對學生起到陶冶熏陶的作用,使學生積極學習教師身上良好的禮儀品質,“見賢思齊”,自覺提高個人的禮儀修養。因此,教師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提高個人修養素質,注重禮儀。同時,教師可以將禮儀知識融入到教學課堂中,把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寓于學生的主體性活動之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禮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應不斷提高個人禮儀修養,通過師資培訓和自我學習,成為一名學術淵博、職業操守高尚,具有良好禮儀修養的高校教師。

2.3 營造良好的禮儀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品格形成有著直接的關系。健康、和諧的禮儀環境氛圍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良好的禮儀氛圍可以使大學生感受到了禮儀就在自己身邊,在潛移默化中,通過耳濡目染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品格。一方面,學校開展禮儀文化活動,如通過廣播宣傳文明禮貌行為、組織禮儀知識競賽、辯論等。另一方面,在公共場所,如教學樓、圖書館、食堂等地張貼提示性的標語,隨時能提醒全校師生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廣大學生從最基本的儀表、言談和儀態舉止做起,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從小事中得到升華。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2]

2.4 加強禮儀實踐教育

實踐活動是學生們實際運用理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的極好的訓練平臺,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實踐性,可以通過個人禮儀、面試禮儀和職業禮儀來進行教育。個人禮儀是社會個體的生活行為規范與待人處世的準則,是個人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個體規定,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面試禮儀是成功求職的臨門一腳。求職者能否實現求職目標,關鍵的一步是與用人單位見面,與人事主管進行信息交流,以便使人事主管確信求職者就是用人單位所需要的人才。職業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范。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會這些禮儀,將使個人的形象大為提高,這對于他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綜上所述,禮儀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文明有禮、道德高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通過學習禮儀、遵循禮儀、弘揚文化,大力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養,使他們成為言行文明,知書達禮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第8篇

1 營銷禮儀 1、營銷禮儀的含義

營銷禮儀是指營銷人員在營銷活動中,用以維護企業或個人形象,對服務對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它是一般禮儀在營銷活動中的運用和體現。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名營銷人員,要想在競爭激烈的行業領域中取得成功,并保持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個人形象,就必須了解、熟悉和正確使用營銷禮儀。一般說來,在營銷活動中,言行合情合理,優雅大方,自然得體,按約定俗成的規矩辦事,按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禮節程序與客戶相互往來,都是營銷禮儀的基本內容。

2、營銷禮儀的特征

營銷禮儀屬于企業營銷活動的組成部分,代表企業,反映企業形象,是圍繞企業營銷目標而運轉的企業化個人行為。營銷禮儀既重視情感溝通,也注重信息交流,注意利用大眾傳媒來溝通企業與公眾的關系,旨在實現理性和感情的結合,實現情理與利益的和諧統一。營銷禮儀的主要目的在于樹立和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一套能代表企業的營銷禮儀會帶上企業文化的色彩,除了具有一般社交禮儀的特征,還反映企業內部規范的獨特之處。營銷禮儀既注重禮儀的民族特性,也重視禮儀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如誠信服務消費者,處處尊重消費者,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企業的營銷人員應針對不同的民族和不同信仰的公眾,采取適當當地風土人情的令人愉悅的營銷禮儀,從而使企業的產品、服務和企業形象為當地人們所接受。?

3.營銷禮儀的本質

營銷禮儀是企業子尊重、誠信、和寬容和平等基礎上形成的現代禮儀方式,它的本質是企業形象的一種宣傳形式和宣傳手段。營銷禮儀是企業營銷活動和日常工作中所體現的禮儀,包括企業和營銷人員的行為或程序禮儀,企業對公眾的反應或反饋禮儀。營銷禮儀的主體即企業或企業的營銷人員,他們既有接受公眾禮儀的反饋和引導,培育公眾禮儀向善、向美的義務,又有不可因公眾對自己的禮儀不周或缺失而產生不滿或報復心理,進而影響企業和營銷人員應有的禮儀態度和禮儀行為的義務。他們應該始終堅持把營銷禮儀與企業的利益聯系起來,把個人的禮儀融入企業的營銷禮儀之中,自覺維護自身的形象,為企業的發展盡職盡責。

營銷利益概述 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從局部的產品競爭、價格競爭、人才競爭,發展到企業整體性競爭-企業形象的競爭。企業形象是一個綜合性的概論,它是由眾多個體形象組合而成的,而營銷禮儀正是塑造個人形象、企業形象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工具。

1、營銷禮儀的含義

營銷禮儀是指營銷人員在營銷活動中,用以維護企業或個人形象,對服務對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它是一般禮儀在營銷活動中的運用和體現。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名營銷人員,要想在競爭激烈的行業領域中取得成功,并保持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個人形象,就必須了解、熟悉和正確使用營銷禮儀。一般說來,在營銷活動中,言行合情合理,優雅大方,自然得體,按約定俗成的規矩辦事,按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禮節程序與客戶相互往來,都是營銷禮儀的基本內容。

2、營銷禮儀的特征

營銷禮儀屬于企業營銷活動的組成部分,代表企業,反映企業形象,是圍繞企業營銷目標而運轉的企業化個人行為。營銷禮儀既重視情感溝通,也注重信息交流,注意利用大眾傳媒來溝通企業與公眾的關系,旨在實現理性和感情的結合,實現情理與利益的和諧統一。營銷禮儀的主要目的在于樹立和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一套能代表企業的營銷禮儀會帶上企業文化的色彩,除了具有一般社交禮儀的特征,還反映企業內部規范的獨特之處。營銷禮儀既注重禮儀的民族特性,也重視禮儀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如誠信服務消費者,處處尊重消費者,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企業的營銷人員應針對不同的民族和不同信仰的公眾,采取適當當地風土人情的令人愉悅的營銷禮儀,從而使企業的產品、服務和企業形象為當地人們所接受。

3.營銷禮儀的本質

營銷禮儀是企業子尊重、誠信、和寬容和平等基礎上形成的現代禮儀方式,它的本質是企業形象的一種宣傳形式和宣傳手段。營銷禮儀是企業營銷活動和日常工作中所體現的禮儀,包括企業和營銷人員的行為或程序禮儀,企業對公眾的反應或反饋禮儀。營銷禮儀的主體即企業或企業的營銷人員,他們既有接受公眾禮儀的反饋和引導,培育公眾禮儀向善、向美的義務,又有不可因公眾對自己的禮儀不周或缺失而產生不滿或報復心理,進而影響企業和營銷人員應有的禮儀態度和禮儀行為的義務。他們應該始終堅持把營銷禮儀與企業的利益聯系起來,把個人的禮儀融入企業的營銷禮儀之中,自覺維護自身的形象,為企業的發展盡職盡責。

營銷禮儀與個人形象 我們知道,個人形象主要是指一個人相貌、身高、體形、服飾、語言、行為舉止、氣勢風度以及文化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而這些正是營銷禮儀所涵蓋的內容。營銷禮儀與個人形象塑造密切相關,以營銷禮儀規范自己的言行、儀容、儀表,是展示良好形象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現代市場營銷活動中,由于營銷活動與社會各方面關系越來越方便,聯系越來越緊密,因此每個企業營銷人員的個人形象對促進企業營銷活動都有重要作用。

(1)得體的營銷禮儀可以給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營銷活動交往中,根據交往的深淺程度可將人的形象分為三個層次,即對于那些只知其名未曾見面的人來說,一個人的形象主要與他的名字相關;對于初次相見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來說,一個人的形象主要與他的相貌、儀表、風度舉止相關;對于那些相知相交很深的人來說,他的形象更多的是與他的品行、文化、才能有關。由此可知,第一印象是由人的相貌、儀表、風度舉止等綜合因素形成的。對于營銷人員來說,留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成功的前奏,因為營銷交往中第一印象具有首因效應,并會形成較強的心理定式,對后期的信息產生指導作用,因此對于第一印象要給予高度重視。對自身的形象精心設計,給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得體的營銷禮儀可以充分展示營銷人員良好的教養和優雅的風度。營銷禮儀是公司推銷員皮鞋上的

閃光,是他臉上的微笑,是他同別人握手時顯示出來的風度。任何公司,不論以何種方式與顧客發生聯系,其間必有營銷禮儀。

營銷禮儀正是衡量營銷人員教養和風度的一種共識尺度,它要求每位營銷人員講究禮貌、儀表整潔、尊老敬賢、禮讓婦女、助人為樂等,如果他的一言一行與營銷禮儀規范相吻合,人們就會對他的教養和風度有所稱道。

(3)得體的營銷禮儀可以恰當地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在日常交往活動中,尊敬他人是獲得他人好感進而友好相處的重要條件。尊敬他人就是對別人尊嚴和人格的尊重。在營銷活動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如做到衣冠整潔、舉止文雅,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在各種公共場合中。在待人接物活動中,不修邊幅、不講衛生,這種不良形象不僅是對別人、對社會群體的不尊重,而且也是對自己人格的不尊重。可想而知,一個對別人不尊重的人怎么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因此在營銷活動中,要學會尊重他人,注意自己的文明形象。

2個人形象與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的生命,一個企業良好的形象,是它最大的無形資產,是競爭的重要力量,也是企業優勢所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形象好,顧客就比較喜歡購買它的商品,供貨商也樂意與之打交道,同時,這樣的企業對人才亦具有凝聚力,對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也容易取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因此,許多成功企業都十分重視企業形象的塑造與宣傳,力求通過有限的、有形的資金、人力投入,獲得無限的、無形的重要的資產良好的企業形象。

所謂企業形象,是指企業自身行為通過傳媒,在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心目中所確立的綜合印象,也就是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對企業的內在氣質和外觀形象兩個方面。內在氣質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基本態度、價值取向以及社會公德水平。外觀形象則是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展示給消費者及社會公眾的識別標記,如企業的知名度、技術力量等。企業的形象始終與企業的每位成員緊密相關。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及社會公眾接觸到的是企業的某一個部門,與某位具體成員發生交往關系。若每位成員都能做到態度熱情、語言文明、行為規范,就會在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在企業營銷活動中,企業營銷人員又是企業人員中與消費者及社會公眾交往最多的一個群體。可以這樣說,沒有營銷人員的良好形象,就無所謂良好的企業形象。因此,營銷人員既是企業良好聲譽和形象的直接創造者,也是企業形象的建立和塑造者。

1、 營銷人員的形象是企業形象的代表

在社會公眾面前,在縱橫交錯的營銷關系中,營銷人員需要經常代表企業進行各項活動,代表企業向消費者及社會公眾企業的一些最新消息,經營新方針、新舉措,解答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對企業及企業產品服務等方面的疑問。在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心目中,營銷人員是企業的代表,營銷人員的形象代表著企業的形象。

2、 營銷人員是企業形象的主要塑造者

任何一個企業都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存在著大量的營銷活動。而企業的所有

營銷活動都是由企業的營銷人員策劃、組織和實施的。為了求得成功,客觀上要求營銷人員在不同的交往活動中,都要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的禮儀修養,以良好的社會公眾意識展示企業的風貌,用符合禮儀的行為塑造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講,先有個人形象,然后才有企業形象。個人形象是企業形象的基礎。影響人員遵行禮儀,既是個人形象的塑造,又是企業形象的再造。由此可見,影響人員承擔著企業形象塑造的重任,是企業形象的主要塑造者。

3、 營銷人員是連接消費者和用戶的橋梁

企業形象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就對公眾的感受和印象方面講,企業的商品和服務質量是影響消費者與公眾的兩個重要因素,商品形象同企業形象有密切關系,良好的商品形象能為企業形象增添光彩。而服務質量也是影響企業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服務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影響人員,營銷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企業在社會公眾和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社會公眾和消費者對企業形象的認識,多是依賴于企業員工形象及商品的品質,企業員工形象主要是影響人員的形象。消費者會把營銷人員對他們的尊重、關心、負責看做是企業對他們的尊重、關心、負責。因此,營銷人員通過營銷活動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

2.3營銷禮儀的修養過程和方法

禮儀修養是一個需要經過長期反復的陶冶、磨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加深對禮儀的認識之外,還包括激發禮儀情感,養成禮儀習慣等,在禮儀修養過程中,只有經過反復認識、反復感染、反復實踐才能得其要領,真正符合禮儀的規范要求。

2.3.1營銷禮儀的修養過程 1.提高營銷禮儀認識

從事現代營銷活動,就應了解與現代營銷活動相適應的營銷禮儀。一位營銷人員只有在營銷禮儀知識的指導下,才能在各種營銷活動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提高對營銷禮儀的認識是進行禮儀修養的起點,也是實現營銷禮儀修養其他環節的前提和基礎。提高營銷禮儀認識是將禮儀規范逐漸內化的過程。通過??、評價、認同、模仿和實踐過程,逐漸學習、構造、完善自己的社交禮儀規范體系,并以此來評價他人的行為,調整自己的交際行為和交往行為。人們總是通過學習,盡可能的開闊視野,豐富禮儀知識。一般可通過學習利益史、倫理學、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等方面的一般知識,還可以通過日常的觀察、學習、了解社會習俗和風土人情,積累各方面的社會知識。這是開闊視野,增加禮儀知識的重要途徑。

2、明確角色定位

營銷禮儀修養的目的之一是要通過修養,使個人的言行在營銷交往活動中與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交角色相適應,從而被人理解、被人接受。

營銷活動中的角色則是指在營銷活動中處于某一營銷關系狀態的人,或者說她是指某一個個體在營銷關系系統中所占的一定地位。社會對于不同的營銷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營銷活動中的角色既包括社會、他人對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在社交中的行為的期待,也包括對自己應有行為的認識。營銷角色是人根據自己對社會期待的認識而實現的、外顯的、可見的外部行為模式。具有不同社會經驗的人,對于營銷角色的評價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在營銷活動過程中,隨著主客關系和社交對象的變化,角色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一個人扮演的不是一個營銷角色,如慶典嘉賓、談判者、拜訪者。既然每一個人在營銷活動中都扮演著不同的營銷角色,那么重視營銷角色定位、加強營銷角色的禮儀修養,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為我們加強營銷角色的禮儀修養提供的客觀的根據。

在營銷活動中,每個人按其所處的身份地位為實現其存在價值而完成一系列行為。擋經理就要有經理的樣子,擋推銷員就要有推銷員的樣子。營銷角色不僅給每個人確定自己的行為提供了規范,而且為人們相互識別、相互交際、相互評價、相互理解提供了標準。營銷人員在營銷活動中往往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出現,這種身份的變化就是角色的變化,其行為必須符合社會對這一角色所認同的規范。

營銷活動中角色不同,應遵循的禮儀要求也就不同。不同的角色,如上下級之間、男女之間、親朋之間、主賓之間,其禮儀要求是有差別的。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中,社交成功的主要標志是個人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和社會的期待相符合。營銷活動中角色的實現是建立個人對自己的角色的認識基礎之上的。例如,一位經理在公司里他是管理者,管理著幾個部門,其禮儀要求主要體現在聽取匯報、檢查工作、指導員工、決策規劃等方面,要求他能平等待人、科學決策、說話和氣等。對外當他面對客戶時,則是一名推銷員,要求他熱忱真誠、彬彬有禮、大方得體,兩種角色的禮儀要求是不同的。

在營銷活動中,要把角色扮演得恰到好處、禮貌有加、事事得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為如此,每個營銷人員已方面要重視營銷活動中角色的定位,增強角色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自己的禮儀修養,以適應多種角色的不同禮儀要求。

3、 陶冶禮儀情感

在正確認識營銷禮儀的基礎上,還需要得到感情上的認可,才會自覺地去遵守禮儀規范。如果沒有真摯的情感,即使憑理智去遵循禮儀規范,也會顯得不自然。例如,營銷現場每天要接待成千上萬名不同的顧客,有些顧客非常挑剔,如果營銷人員沒有良好的禮儀情感,是難以做到始終如一、服務周到、以禮相待的。禮儀需要真誠,如果缺乏對他人的關心、重視、尊重、一切禮儀都將變成毫無意義的形式。

陶冶情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形成于應有的禮儀認識相一致的禮儀情感;二是要改變與應有的禮儀認識相抵觸的禮儀情感。

4、 鍛煉禮儀意志

要想使遵循禮儀規范變成自覺的行為,沒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是辦不到的。營銷人員只有自覺地堅持修養一些基本的行為規范,如站、坐、走、微笑,才能這些規范行成為自覺的行為。在現實世界中,禮儀規范實際遵循起來并不是暢通無阻的,好心不得好報的事則屢見不鮮,有時你積極主動地幫助別人,卻有可能被別人說成是假惺惺;一個人對經理說話禮貌、客氣卻被視為拍馬屁。凡此種種,不僅需要你能克服錯誤輿論的非難、親戚朋友的責備和埋怨,而且更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來自本身情緒的干擾,不為眼前的局面所困擾,繼續保持良好的禮儀。這種禮儀行為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禮儀修養除了需要提高禮儀認識、陶冶禮儀情操之外,還要注意鍛煉自己的禮儀意志。

5、 養成營銷禮儀習慣

營銷禮儀修養是最終目標就是要人們養成按禮儀要求去做的行為習慣,如見面的禮儀、

電話的禮儀,日積月累的修養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又如養成控制自己聲調、表情的習慣,時間長了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總之,在營銷禮儀修養過程中,通過一些看得見的禮儀訓練,讓營銷人員通過模仿、學習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對以后的營銷禮儀實踐將有所裨益。

2.3.2禮儀修養的方法 在禮儀修養方面,必須強調實踐的作用,與實踐相聯系時禮儀修養的根本方法,一切禮儀修養如果脫離了實踐,就必須是空洞的禮儀說教。一般來說,禮儀修養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與實踐相聯系:

(1)只有在人們相互交往所形成的禮儀關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禮儀品質;也就是說,一切禮儀修養必須結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來進行。一 人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實踐中,在對別人,對組織的各種關系中,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哪些行為是符合禮儀規范要求的,哪些行為時不符合禮儀規范要求的。同樣,要克服自己的不禮貌行為,培養自己的禮儀品質,也必須依賴于較晚實踐。人的有禮和無禮的行為,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脫離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是不可能有禮儀修養的。

(2營銷禮儀修養要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和實踐相聯系,也就是說身體力行。在禮儀修養中,人們懂得了哪些行為時符合禮儀的,哪些行為是不符合禮儀的,就要把這些原則、規范立即運用到自己的交往實踐中去,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時刻以這些準則為標準,對照、檢查、改正以至清洗自己思想中一切與禮儀不符合的東西,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品質。

(4)營銷禮儀修養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往復過程,通過反復,逐漸提高。營銷禮儀品質的形成,是以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希望在短期內一蹴而就,一次完成。因此,要使自己成為一個知禮、守禮、行禮的人,就必須把對禮儀的認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化為實踐中的禮儀行為。然后,對自己的行為再進行反省、檢討、并把從反省中得出的新認識再貫徹到行動中去,如此不斷循環,從而達到提高禮儀品質的目的。

2.3.3營銷禮儀培養提高的具體途徑 1、學校培訓

許多學校將營銷禮儀類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和科目,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成績顯著。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營銷禮儀專門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營銷禮儀教育中,院校可以充分發揮師資力量雄厚、理論水平高、教學手段比較先進的優勢,來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禮儀培訓。

2、職業培訓

職業培訓是結合一定的職業要求對在職員工進行禮儀培訓。目前職業培訓在我國營銷禮儀的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職業培訓雖然時間較短,但是可以反復進行,并且這種方法也具有自身優勢,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以聯系具體職業活動來進行。另外職業培訓的操作性比較強,可以提供現成的實驗基地,避免禮儀教育走向空乏。當然,職業培訓也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幾個人身上,而應該通過局部培訓來提高整個組織的素質。

第9篇

【關鍵詞】傳統禮儀 現代禮儀 主旨 融合 政治意蘊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5-0073-01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一套現代文明禮儀。

一 中國古代傳統禮儀的主旨

中國的禮儀是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禮。在中國人看來,禮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人們的一種精神,是社會生活中一切行為的準則。因此,以禮為核心的中國傳統禮儀蘊涵著特殊的意義,涉及政治、道德和社會等各個方面。

1.禮儀的政治意蘊

中國的禮儀源于政治。古人認為,禮是“國之干也”“政之輿也”,是為政者“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據,是保持政令通暢的重要手段。倘若沒有禮,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達四方。

2.禮儀的道德意蘊

禮儀與道德的結合是中國傳統禮儀的重要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傳統禮儀也是一種道德文化,學習和遵守禮儀是達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徑。“立于禮”是為人之善,即以禮為做人的根本;“行于禮”是處事之善,即以禮為做事的準則;“讓于禮”是交往之善,即以禮為交往的準則。

3.禮儀的社會意蘊

在中國歷史上,禮儀對于整個社會的治理和調控具有重要意義。禮儀調控社會關系的內在機理,主要是通過禮儀所具有的價值導向功能和價值評判功能來調節人的情感和意識,約束人的行為。

二 現代禮儀與古代禮儀的差異

1.相對于傳統禮儀,現代禮儀的內涵和作用范圍大大縮小

現代禮儀所表達的是人的一種外化修養和某種程式化的規范,是一種交流的“語言”,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傳遞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簡明、實效為其特征,力求表達人們真實的情感,其形式及傳遞信息被對方準確無誤地認識和理解。而中國古代的禮儀包含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古代是一種政治制度,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因為用德和禮來治理國家要比用刑和政來治國優越得多。

2.傳統禮儀講求禮與法相結合,現代禮儀乃自我約束

在古代,禮之所以能在治理國家上發揮作用,是因為禮與法相結合。禮包含了法,為法的靈魂;法是禮的后盾,是法的具體體現,法與禮互為表里,互為補充,成為統治者統治人民的兩件法寶。現代的法制社會,禮與法是有嚴格區別的,違法則以刑律處之,違禮則屬于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的范疇,最多受到議論或輿論的批評,絕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3.相對于中國傳統禮儀的等級制度,現代禮儀注重平等

現代禮儀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向對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礎上的,對對方的尊重,也是一種自尊,也要記得對方對自己的尊重。中國傳統禮儀則是建立在等級制度基礎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級之間享有不同的政治權力、經濟利益,也享有不同的禮儀規格。

三 現代禮儀與傳統禮儀的融合、矛盾

禮與俗的分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前者漸行漸遠,甚至成為中國文化傳統中為人詬病的對象,而一些淳樸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民俗或時尚所替代。要想在新世紀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就離不開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因此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日顯其緊迫性和重要性。

第10篇

關鍵詞: 禮儀教育 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

一、禮儀教育與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關系

(一)禮儀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準則契合

在現代社會,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標,用以律己、敬人的約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以禮貌、禮節、風俗、習慣、慣例等方式固定下來的交往程序和行為規范。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禮是一種制度秩序,更是一種道德規范。禮儀不僅體現個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識教養,也能幫助人們修身養性,完善自我。禮儀包括如尊敬、自律、寬容、平等、遵守、真誠、適度等一系列原則。尊敬原則一方面強調要尊敬他人,不能傷害他人自尊心及人格,另一方面要敬自己,要自尊自愛,這是最基本的禮儀原則;自律原則就是要進行自我約束,規范自身言行舉止;寬容原則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要有包容的心態,凡事不可過于苛刻,但也應有一定的原則;平等原則要求我們對所有人要以禮相待,一視同仁,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等而差別對待。

黨的十強調全社會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確立了不同主體相應的價值準則。在國家層面,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要實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它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熱愛國家,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友善他人。公民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主體,而禮儀的一系列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在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內在要求高度契合。

(二)禮儀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取向一致

禮儀精神是以“德”為中心的禮儀信念和追求,它集中體現在“情”、“愛”、“尊敬”幾方面。清華大學著名禮學家彭林曾將禮儀精神概括為敬、靜、凈、雅四個字。從總體內容看,禮儀文化蘊含著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觀念。首先,追求善良的價值觀念。從個人的角度看,禮儀是一種“向善”的價值追求,禮儀表現出善良的人性,寬容的心靈。其次,追求“和”的價值觀念。從社會的角度看,禮儀是一種“為和”的價值追求,以建立和諧關系為主要目標,禮讓不僅包含對自我的約束,而且包含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最后,追求秩序的價值觀念。從國家層面看,禮儀是一種“秩序”的價值追求,“無規矩不成方圓”,禮儀是治國的道德標準,是人們所應遵循的社會規范,通過禮儀的價值觀念約束人們的行為,國家才會安居樂業、秩序井然。由此可見,禮儀文化中蘊含的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追求的禮儀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

(三)禮儀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相同

禮儀所表現出的是一種善良的人性,高尚的人格,規范的人倫。它首先是作為社會公德在一定的社會范疇里發揮作用,并逐漸擴展到職業道德和家庭道德領域,以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協調彼此的關系,維護社會的有序運轉,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化的新成果,是執政為民理念的進一步升華,其從三個層面提出的要求最終目標就是使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因此,禮儀的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不謀而合。

二、以禮儀教育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是由于禮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我們可以將禮儀教育作為當代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充分發揮禮儀教育的優勢,以禮儀教育為切入口和重要抓手,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禮儀教育既可以作為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又能夠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大學生要重視提升自身禮儀修養

當代大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禮儀修養的提升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自覺學禮、知禮、循禮、行禮。首先,大學生自身要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糾正對禮儀的認識偏差,正確、深刻地認識禮儀,強化禮儀意識,自覺習禮、學禮;其次,要知行合一,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付諸以實際行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禮儀實踐活動,在親身實踐中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認知,強化價值認同;最后,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感染、影響、引領周圍的人,從而有利于凈化社會風氣、優化社會環境。

(二)高校應重視和加強學生禮儀教育

1.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對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視度不高,在課程的開設中,較少涉及禮儀教育課程的編排,更缺乏相應的禮儀教育實踐。所以,加強禮儀教育,必須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高校應合理規劃禮儀教育課程設置,提升禮儀課堂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比重地位,對大學生進行系統規范的禮儀教育,改變他們以往對禮儀教育的態度,從自身開始重視,再由“看”轉變到“做”,做到“知行合一”。

2.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師資建設。

加強禮儀教育不僅要將禮儀教育引入課堂教育,納入教學計劃,而且應轉換教師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師對禮儀方面的投入。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也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也應注重禮儀的傳播,他們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教師就要注重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禮儀修養,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著裝打扮等,在課堂教學的同時不斷進行禮儀教育的滲透,將禮儀教育理論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言傳身教,學校也不能一味地只強調學習成績,應該把禮儀素養納入學生的綜合測評中,這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

3.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高校應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禮儀活動,如校園禮儀風采大賽、成立禮儀隊、校園不文明現象展示、禮儀講座、培訓等禮儀文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各種禮儀活動和公共活動。這既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接受禮儀規范,又可以強化學生對禮儀的認同,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從而形成良好校園禮儀風尚。此外,高校應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報、廣播、網絡、微信等平臺大力倡導校園禮儀文明,引導學生知禮、學禮、遵禮、行禮,從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

應該明確的是:以禮儀教育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包括政府、家庭、社會、媒體等各方力量共同協作,營造良好的實施氛圍。特別是在此基礎上,可將這種理念和做法向全社會加以推廣,從而有助于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實現和諧社會目標。

參考文獻:

[1]蔣Z萍.禮儀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光明日報,2015,(01).

[2]劉爽,寧雅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培育途徑探究[J].法治與社會,2015,(01).

第11篇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

禮儀是人們在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一種社會規范。大學生肩負著繼續發展并弘揚社會主義事業的大任,更應當身體力行的遵守禮儀道德,影響身邊人,為文明社會風尚的形成做出貢獻。當今社會,大部分的大學生能夠自覺做到講文明,講禮貌,言談舉止也能體現出一定的修養,但是同時也存在少數大學生行為不文明,語言不優美的現象。因此,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1.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大意義

1.1有助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教育是體現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禮儀是維系人類社會中和諧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禮儀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們所講的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禮儀概念、具體的行為規范并向其傳承一些優秀的禮儀傳統。通過教學培養,使大學生了解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相符合的禮儀規范,并以此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規范,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將固有的道德規范和日常禮儀行為進行有機的統一,從而真正的顯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應有的高度的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質。

1.2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文明素質,推動全社會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講文明,講禮貌反映了社會文明的程度,普及和加強禮儀知識,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通過禮儀教育,塑造一大批講文明,講禮貌,講秩序,注重衛生和紀律的具有良好道德風尚的大學生。并通過實例讓他們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道德,進而影響并規范社會人們的道德行為,這也有助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1.3有助于大學生養成優良的文明習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交往中,禮儀是溝通人與人的關鍵,是人類生活中的劑。禮儀是各類交際活動的關鍵,人類禮儀的提升與社會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隨著社會生活越來越日常化,如何調整禮儀以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便成為了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講究禮儀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表現,同時又有助于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由于個別區域學生在小學和中學教育階段缺乏基本禮儀知識的培養,沒有形成良好的禮儀文明習慣。因此,在進入大學后,禮儀有失規范,表現為隨地吐痰,扔紙屑,不遵守秩序,不尊重教師,遲到,早退,曠課等,甚至不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也無法完全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人分享,這嚴重影響了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導致人際交往受挫,影響心理健康。通過禮儀教育,讓學生了解禮儀、禮節,有助于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掌握溝通技巧,在溝通過程中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2.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措施和途徑

目前,各大高校已經意識到在高校教育中,禮儀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教育質量及整體素質的提升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探討如何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工作做的并不到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為切入點,逐步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工作:

2.1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禮儀教育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起到切實的效果。社會實踐是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的一種有效形式。禮儀教育可以抓住社會實踐這一有利時機,讓學生們感知社會,了解社會,讓學生親自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加強禮儀實踐。將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成功的運用到社會和生活中。此外,在社會實踐中可以挖掘自身的不足,從而達到進一步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2完善學校管理,注重他律和自律的有機結合

高校本科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禮儀教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大學生尊師重友,善良互助的品格,及時制止不文明行為,倡導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

2.3開設禮儀教育課程,開展禮儀活動

學校應合理調整課程結構,根據不同的專業,適當的設置“禮儀培訓”課程,也可在大學選修課程中設置人文修養類課程。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日常禮儀的教育和管理。對于大學新生要及時做好禮儀教育講座,并及時組織禮儀培訓,以便規范其日常行為。對于要進行面試的各類畢業生,應聘、進入單位等應注意的問題要做好早期指導。

2.4明確輿論導向,增強大學生重視禮儀的信心

高校應抓住機遇,通過校園廣播,報紙,廣告牌等形式的媒體,將禮儀文化融入校園活動之中,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教育和啟迪。

總之,禮儀教育的修養代表了一個人的性格和文明程度。當代大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禮儀規范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內涵,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琳.淺談大學生社交文明禮儀教育[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42~44.

第12篇

一、禮儀和禮節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所共同遵守的禮節、儀式,即必須嚴格遵守的一種禮貌行為規范和法則。禮儀和禮節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禮節是待人接物的規矩,表示尊敬、祝頌、哀悼等,屬于禮儀行為規范。這些規矩往往是約定俗成、相沿成習的。禮儀和禮節是有區別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禮儀是一種行為規范,而禮節則是這種行為規范的具體表現形式。比如,在舉行婚禮儀式時,夫妻互拜、互贈禮物,主婚人、證婚人講話就屬于禮儀的一種具體禮節。

2、禮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禮節則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思想道德觀念的改變而有所變化。中國是一個禮儀大國,遠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就非常重視禮節,并把禮節作為約束人們的行為和安邦治國的一個重要手段。統治階級要人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有很多禮節已被逐步淘汰。但禮儀則變化較小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3、禮儀一般是在比較正規的場合下運用,而禮節則是人們日常交際也要運用的一些具體規則。很明顯,禮儀是針對公關交際活動的整體而言的,禮節不僅在正規交際場合中常用,在非正規交際活動中也常用。例如,公關交際場合中常用的握手、問候就只是一種具體禮節。

二、交際禮儀的種類

1、日常交際禮儀:日常交際禮儀即非正式場合中的儀式和禮節,主要包括:稱呼、迎候、介紹、致謝、致歉、告別、握手、擁抱等禮節。

2、公關場合交際禮儀:公關場合中的交際禮儀是指正式公關交際活動中常用的禮儀,即正式交際禮儀。它主要包括舞會禮儀、晚會禮儀、宴會禮儀和開業、剪彩等各種慶典禮儀。

(1)、宴會禮儀:設宴招待來賓,是公關交際活動中常用的一種禮節。公關交際活動中常用的禮儀交際形式有宴會、招待會、茶會、工作進餐等。日常交往常有家宴、便宴等形式。

(2)、晚會禮儀:晚會禮儀是社交活動中諸如為慶祝節日或有重大意義的紀念日而舉行娛樂性活動所運用的一種交際形式,對于聯絡感情,加深友誼,擴大社交范圍是很有益的。

(3)、舞會禮儀:舞會禮儀即在種種舞會活動中必須遵循的禮節,也是社交活動的一種形式。它的形式活潑,氣氛融洽,格調高雅,宜于在節慶日、周末和生日、婚禮等喜慶禮儀中舉行。

(4)、開業、剪彩等慶典禮儀:開業典禮是指企業或服務行業開張時舉行的儀式。剪彩禮儀是指重大工程竣工或開業典禮,以及其他慶典所動用的儀式。

三、交際禮儀的特點

1、交際禮儀行為的規范性:規范性是交際禮儀的本質特點。它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而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對此,交際禮儀都有明確的規定。

交際禮儀的規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的規范性:人們無論談論什么事都要運用禮貌語言。例如,人們見面時相互問候,告別時說聲"再見",以及在交談中雙方所使用的都是比較規范的禮貌語言。

(2)、行為的規范性:在公關禮儀活動中,人們究竟應該怎樣施禮都有一定的規范。例如,人們見面時以握手等行為表示問候,告別時用握手、招手表示再見。關系特別的甚至以擁抱、親吻表示問候和告別。及至對于怎樣握手、擁抱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2、交際禮儀范圍的普遍性:交際禮儀既然是人們交際必須遵守的規范和法則,那么它的形成和發展就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從古至今,禮儀自始至終地貫穿于人們的一切交際活動中,并且普遍地被人們所接受和確認。

3、交際禮儀形式的多樣性:交際禮儀的種類繁多,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就其日常交際活動中常用的禮儀就有鞠躬禮、握手禮、親吻禮、擁抱禮等多種形式,正式交際場合中的禮儀更是多種多樣,禮儀的要求也就更為嚴格。

四、交際禮儀的作用

1、交際禮儀是人們溝通思想的橋梁:實際生活告訴人們,沒有現代交通,通訊便沒有現代化;沒有溝通同樣也就沒有現代化。可見社會需要禮儀,人類需要溝通。溝通是禮儀的首要功能,也是禮儀的首要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灵宝市| 和平区| 浪卡子县| 荥阳市| 青河县| 长岛县| 祁连县| 锦州市| 鲁山县| 汉源县| 科尔| 鄂伦春自治旗| 南康市| 冷水江市| 梁河县| 沙雅县| 新乐市| 兴和县| 安吉县| 扶沟县| 云浮市| 康定县| 道孚县| 台前县| 青州市| 庆元县| 瓦房店市| 泉州市| 郎溪县| 南京市| 绍兴市| 隆尧县| 榆树市| 枣阳市| 舟山市| 漳浦县| 西城区| 祥云县| 宁明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