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06:55: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衛生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衛生城市的新一輪雙創在我市啟動,創國衛(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將成為今后幾年安康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城鄉環境建設是關系群眾身體健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建設幸福安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在城市人口快速膨脹,廣大市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已經無法滿足廣大市民戶外活動對環境衛生的需求的今天,改善人居環境已經成為城市越來越重要的民生問題。在即將迎來的元旦、春節和龍舟節重要時期,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尤為重要。下半年以來,根據工作的需要和安排,隨同雙創巡查組經常深入城區育才路片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主街道和村(社區)背街小巷進行巡查和調研,又到外地一些城市參觀游覽,對下步創衛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基本情況
XX市2015年6月開始創建省級衛生城市,2015年獲得省級衛生城市榮譽。創衛工作的開展,使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不斷加強,保潔水平穩步提升,城鄉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目前,城市主街道、背街小巷、村組、社區清掃保潔任務主要由環衛局、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社區承擔,片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一般只開展周五上午義務大清掃活動,保潔經費來源分為財政負擔、上級撥付和村組、社區自籌三種情況。城市垃圾收集主要采取果皮箱、垃圾箱和垃圾中轉站收集三種形式,垃圾轉運主要依靠小型保潔三輪車和大型垃圾運輸車,除環衛局將垃圾運往生活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外,其余垃圾均為自行處理。雖不能日產日清,但基本能夠滿足環境衛生保潔需求。
二、存在問題
近幾年,在創衛工作的強力推動下,城市環境衛生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優化。但是,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群眾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與城市環境衛生保潔狀況的矛盾日益凸顯。
1、環衛工人工資待遇相對偏低,影響了保潔質量的提高。目前,城區保潔員、協管員月工資為每人660元730員之間,工資未能達到XX市860元/月/人的最低標準,且均來自周邊村民。環衛工人待遇較低,生活壓力較大,致使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保潔隊伍的穩定性相對不足,保潔質量難以有效提高。
2、環境衛生設施薄弱,環境衛生問題尤為明顯。我市為鞏固創衛成果,強化了對環境衛生的傾斜力度,但是還存在較大差距。垃圾堆二次污染現象嚴重。垃圾箱葙基本上為露天安放,雖給許多群眾傾倒垃圾雜物帶來一定的方便,但隨手傾倒造成了二次污染,還增加了保潔人員的負擔。垃圾不能及時清理。雖然新增配備了路邊小型垃圾箱緩解了垃圾收集的困境,但僅垃圾轉運車難以保證日產日清,導致垃圾轉運周期較長,清理不及時。特別在夏秋瓜果上市季節,積聚在垃圾臺(箱)的生活垃圾,成了蚊蠅孳生的溫床,更不利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開展。污水亂排現象嚴重。部分背街小巷、陳舊家屬院污水排放基本靠住戶門、窗前的排水明渠解決,部分住戶和陳舊家屬院甚至無排水設施,產生的污水一部分向地下滲透,另一部分向上蒸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水質和地表的污染,不利于群眾身體健康。
3、垃圾處理渠道不暢。除環衛局將垃圾運往生活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外,其它絕大部分垃圾均自行處理,致使生活和建筑垃圾圍村、圍路、圍樓現象嚴重。一定范圍內偏僻的溝渠內、道路兩側成為垃圾的聚集點。
4、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群眾良好衛生習慣難養成。廣大居民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對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大力支持,但是由于長期遺留的衛生陋習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又不自覺的出現亂扔亂倒垃圾破壞環境等行為。更有部分群眾貪圖一時方便,將生活垃圾堆在房前或屋后,流動攤販隨地遺留垃圾。社區、村組重視不夠。部分社區、村組干部對改善環境衛生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沒有把改善環境作為提高人居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來抓。監管不到位。近幾年,各級衛生村(社區)、單位創建工作不斷開展,改善了社區、村組環境面貌,但是,清掃保潔的層次和水平還相對較低,少數社區、村組、單位抓環境衛生管理帶有一定的突擊性質,流于形式,應付雙創檢查,環境衛生監管沒有長效辦法。
三、思路對策
城鄉環境衛生保潔工作是樹立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創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的重要舉措。為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積極改善城鄉環境衛生狀況。
1、多渠道宣傳教育,促進城鄉居民良好衛生習慣的形成。一是深入開展健康教育促進行動、評選衛生示范戶等活動,利用電視、廣播、網絡、集中宣講等多種載體,開展各種形式的環境衛生與健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城鄉群眾的文明衛生意識。二是強化對中小學學生衛生和健康知識普及,培養廣大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引導和帶動學生家長的衛生行為,不斷提高居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和行為水準。三是完善村(社區)制度,對亂倒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采取一定的處罰措施。
2、高標準制定環境衛生規劃,推動環境衛生狀況穩步提高。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基礎,認真編制村(社區)環境保護規劃和垃圾處理等專項規劃,明確村(社區)環境整治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推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用規劃推動衛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3、多途徑籌措資金,加大環境衛生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是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和集體建設用地出讓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村組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中轉補助以及保潔人員待遇的提高。二是在財政實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建立環境衛生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同時,城中村組集體也可適當收取農戶少量衛生管理費,設立村衛生保潔基金,建立政府投入與村組自籌結合的雙向資金保障機制。三是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環境衛生建設。
4、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環境衛生的提升夯實基礎。強化配套設施建設。本著方便群眾的原則,為主要街道配備果皮箱,為村組、社區住戶配備規格統一的垃圾桶,每天由保潔人員定時收集住戶產生的垃圾,減少垃圾堆積造成的二次污染,減輕保潔人員的勞動強度。加快垃圾處理廠建設進度,加強垃圾轉運車輛和設施的配備,并確定專人定時轉運,及時處理。健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把住戶門前排水明渠改為封閉的暗渠,定期疏通。強化綠化美化建設。積極開展住戶房前屋后綠化美化工作,締造清新、舒適、優美、宜居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 衛生職業院校;關鍵能力;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7-0110-03
Survey Report of Students’ Critical Ability in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Li Yuxia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do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ability, analyze the students’ present key abilities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and raise some related tactics, which will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educational reform on IT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ability; report
Author’s address Langfang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 Langfang, Hebei, China 065000
1 調查背景
衛生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的,強調各種技能的培養,要求各個學科教學能夠突出知識應用,達到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作為衛生職業院校各專業的普通文化課之一,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應用性。該課程教材明確提出“要在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其問題解決能力”。
伴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衛生職業院校的學生除了需要具備本專業領域的專業能力外,更需要具備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以便能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加上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溝通技能以及責任感等也同等重要。這些跨專業的綜合職業能力,也被稱為“關鍵能力”。“關鍵能力”這一概念是由德國著名職業教育學家梅騰斯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之后,在英、美、德、中等各個國家受到普遍關注。尤其是在職業教育領域,“關鍵能力”逐漸成為學校教育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為了促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關鍵能力的培養,優化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特開展衛生職業院校學生關鍵能力的現狀調查。
2 調查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采取按班級發放和回收,現場上機填寫,當場回收的方式,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為97.5%。調查對象為2011級護理、藥學、影像、口腔等4個專業班級,共計200名學生。調查問卷共設計5部分題目,包括一般信息、問題解決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問卷中部分選題可多選。
3 調查問卷分析
3.1 一般信息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均為初中畢業生,年齡在17歲左右,73%的學生從小學開始接觸計算機,家里有計算機的學生占總數的77%,在中學的計算機課上學習過辦公軟件的學生占總數的53%,認為學習信息技術基礎課能輔助學習其他學科的學生占總數的20%,多數學生應用以前的知識經驗與技術操作來進行計算機娛樂等方面的活動。從興趣與態度上說,將近一半的學生選擇為了考試通過而學習;與個別學生的課下交流中也發現,學生的興趣在于利用計算機進行網絡環境下的娛樂活動。
從搜集的數據中看出,學生在開始本階段學習之前,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知識,處于非零起點,因地域、個人等原因層次不同,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進行正確定位,需要為學生創設來自真實生活環境的學習情境,從而增加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與技能獲得。
3.2 信息處理能力
在關于信息處理能力的相關調查中,當問到電子資料是如何保存的,其中20%的學生經過詳細的分類保存。提到是否目前能就某個問題制作一份電子版的書面報告,有40%的學生選擇不能,只有3%的學生選擇能夠獨立完成,需要合作完成的占26%,還有30%的學生不能確定。從上述數據看出,學生對獲得的已有知識缺乏實踐層面的練習,無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相關問題,信息處理能力有待加強。
另外為學生布置了操作性的題目,即制作一份自我介紹的電子文件,并通過多媒體教室軟件進行作業提交。經過查看分析教師機接收的文件,發現67%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了作業。其中,35%的學生使用演示文稿軟件制作了自我介紹的文件,在幻燈片中輸入了基本文字;65%的學生使用字處理軟件制作了文檔,文字說明較豐富。從文字內容上來看,學生具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內心渴望能夠展現自己,喜歡課堂上的合作學習。
為全面了解掌握我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現狀,發現并解決衛生隊伍存在的問題,努力推進衛生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今年元月中旬以來,我局對下屬醫療衛生單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狀況開展了摸底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衛生局共有下屬單位9個,其中: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衛生執法監督所、區婦幼保健所、區醫院4個區級醫療衛生機構;會興、**、磁鐘、高廟4個鄉級衛生院;車站街道衛生所。現有正式職工178名,專業技術人員學歷構成、職稱情況(按本人檔案所在單位)見附表。
二、存在問題
(一)衛生人員嚴重不足
從調查情況來看,各單位普遍存在衛生人才不足,人才引進困難的問題。
1、臨時人員偏多,單位負擔重。目前,系統有臨時人員36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22.2%,人員工資全部由聘用單位承擔,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勞動法》已開始實施,要求臨時人員與正式人員同工同酬,單位還要為臨時人員繳納“三金”。
2、在崗職工少,不能滿足正常工作需要。4個鄉級衛生院原有編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調出,現只有職工60名,而真正在衛生院崗位工作的僅有41人,遠遠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比如:區醫院現有職工40人,其臨時和外聘人員高達18名;**鄉衛生院有正式職工13人,根據工作需要,臨時雇用8名專業技術人員。
3、人員關系不順。目前,衛生系統內部干部職工中屬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職工的14.6%,既給單位的規范化管理帶來不便,制約了醫療機構的進一步發展,也給借用人員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壓力,影響了工作積極性的充分發揮。
(二)高、中級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學歷方面:4個鄉級衛生院沒有第一學歷為本科的專業技術人才,第一學歷為大專的只有2人,僅占衛生院總人數的3%。
2、職稱方面:全系統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有6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7%;中級職稱56人,占34.5%;初級職稱69人,占42.6%;無職稱人員31人,占19.2%。這些表明,區屬8家醫療衛生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匱乏,比例偏低,引進大專以上專業技術人員迫在眉睫。
(三)現有業務骨干年齡偏大
1、專業技術人員斷檔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現有6名副高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中有4人將在5年內退休。另一方面,4個衛生院45歲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齡、2人即將退休,35至45歲的有35人,35歲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為1:7:3,而45和55歲之間臨床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才偏少,斷檔現象嚴重。
2、新進人員專業大多不對口。區疾控中心、區衛生執法監督所這些年新調入的人員,大多與專業不對口,現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擔,再過三、四年,若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齡,“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質,不能承擔重要工作,將影響到我區衛生事業的持續發展。
(四)醫療設備陳舊,科室設置不全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區醫院、鄉衛生院醫療設備落后,診斷疾病還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需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同時由于人員、設備缺乏,直接影響到科室的科學合理設置,目前區醫院沒有設置急診室,供應室、手術室、婦產科,設置不規范;4個衛生院的急診室、供應室沒有按要求設置;會興、磁鐘衛生院的急診室、婦產科設置也不規范,與“三室一科”建設要求存在一定距離,如再不加大投入,將影響到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衛生發展戰略目標的如期實現。
三、對策和建議
根據上述問題和我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認識和重視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因此,我們要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認識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的觀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為推進我區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二)強化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重視培訓衛生業務骨干
健全繼續教育體系,強化用人單位在人才培訓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在職自學、帶薪學習,開展高層次學歷教育和學術交流,加速知識更新,推進技術進步。在大膽使用年輕業務骨干的同時,又要注意引進和培養單位所需的高層次人才。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從高等院校引進一批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對口畢業生。加強區內醫療衛生單位與省級、市級同類機構的業務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通過內培、外引,逐步解決人才斷層現象。目前,區醫院急需人員12人,其中,臨床人員5人(婦科2人、內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驗1人、放射1人、護理5人。衛生院急需人員19人,其中,大專以上西醫臨床專業人員5名、兒科2名、婦科4名、外科4名、護理4名。區疾控中心急需人員2人,其中,檢驗1人、流行病調查1人。
(三)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和激勵專業人員奮發向上
市場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僅體現在地區之間、企業之間,也要體現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之間。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的有效競爭,才能激發專業技術人員奮發有為的精神。各個技術崗位也要采用競聘上崗的辦法,激勵專業技術人員多作貢獻。通過競爭,形成奮發向上的氛圍,留住人才,開發人才
為全面了解掌握我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現狀,發現并解決衛生隊伍存在的問題,努力推進衛生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今年元月中旬以來,我局對下屬醫療衛生單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狀況開展了摸底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衛生局共有下屬單位9個,其中: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衛生執法監督所、區婦幼保健所、區醫院4個區級醫療衛生機構;會興、**、磁鐘、高廟4個鄉級衛生院;車站街道衛生所。現有正式職工178名,專業技術人員學歷構成、職稱情況(按本人檔案所在單位)見附表。
二、存在問題
(一)衛生人員嚴重不足
從調查情況來看,各單位普遍存在衛生人才不足,人才引進困難的問題。
1、臨時人員偏多,單位負擔重。目前,系統有臨時人員36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22.2%,人員工資全部由聘用單位承擔,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勞動法》已開始實施,要求臨時人員與正式人員同工同酬,單位還要為臨時人員繳納“三金”。
2、在崗職工少,不能滿足正常工作需要。4個鄉級衛生院原有編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調出,現只有職工60名,而真正在衛生院崗位工作的僅有41人,遠遠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比如:區醫院現有職工40人,其臨時和外聘人員高達18名;**鄉衛生院有正式職工13人,根據工作需要,臨時雇用8名專業技術人員。
3、人員關系不順。目前,衛生系統內部干部職工中屬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職工的14.6%,既給單位的規范化管理帶來不便,制約了醫療機構的進一步發展,也給借用人員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壓力,影響了工作積極性的充分發揮。
(二)高、中級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學歷方面:4個鄉級衛生院沒有第一學歷為本科的專業技術人才,第一學歷為大專的只有2人,僅占衛生院總人數的3%。
2、職稱方面:全系統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有6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7%;中級職稱56人,占34.5%;初級職稱69人,占42.6%;無職稱人員31人,占19.2%。這些表明,區屬8家醫療衛生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匱乏,比例偏低,引進大專以上專業技術人員迫在眉睫。
(三)現有業務骨干年齡偏大
1、專業技術人員斷檔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現有6名副高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中有4人將在5年內退休。另一方面,4個衛生院45歲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齡、2人即將退休,35至45歲的有35人,35歲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為1:7:3,而45和55歲之間臨床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才偏少,斷檔現象嚴重。
2、新進人員專業大多不對口。區疾控中心、區衛生執法監督所這些年新調入的人員,大多與專業不對口,現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擔,再過三、四年,若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齡,“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質,不能承擔重要工作,將影響到我區衛生事業的持續發展。
(四)醫療設備陳舊,科室設置不全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區醫院、鄉衛生院醫療設備落后,診斷疾病還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需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同時由于人員、設備缺乏,直接影響到科室的科學合理設置,目前區醫院沒有設置急診室,供應室、手術室、婦產科,設置不規范;4個衛生院的急診室、供應室沒有按要求設置;會興、磁鐘衛生院的急診室、婦產科設置也不規范,與“三室一科”建設要求存在一定距離,如再不加大投入,將影響到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衛生發展戰略目標的如期實現。
三、對策和建議
根據上述問題和我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認識和重視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因此,我們要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認識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的觀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為推進我區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二)強化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重視培訓衛生業務骨干
健全繼續教育體系,強化用人單位在人才培訓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在職自學、帶薪學習,開展高層次學歷教育和學術交流,加速知識更新,推進技術進步。在大膽使用年輕業務骨干的同時,又要注意引進和培養單位所需的高層次人才。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從高等院校引進一批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對口畢業生。加強區內醫療衛生單位與省級、市級同類機構的業務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通過內培、外引,逐步解決人才斷層現象。目前,區醫院急需人員12人,其中,臨床人員5人(婦科2人、內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驗1人、放射1人、護理5人。衛生院急需人員19人,其中,大專以上西醫臨床專業人員5名、兒科2名、婦科4名、外科4名、護理4名。區疾控中心急需人員2人,其中,檢驗1人、流行病調查1人。
一、基本情況
梅家河鄉總人口為18104人,其中農業人口17530人,非農業人口574人。行政村13個,每個村平均人口數為1393人。常年外出打工人員約在9000人左右,實際在家人口不到10000人。
(一)機構狀況。
全鄉中心村衛生室13家,村衛生室1家(邊家嶺村衛生室隸屬肖家坪村),衛生所2家(清坪衛生所和譚家衛生所分別隸屬肖家坪和三掌坪村),個體診所3家(向守軍診所、付開甲診所、學豐診所分別隸屬肖家坪、下里坪和鄭家嶺村)。村衛生室房屋由村委會提供的有10家,村醫自建的有4家。
(二)人員狀況
村級醫療機構人員合計37人,其中衛生所4人,村衛生室29人,個體診所4人。滿60周歲人員5人。村級醫療機構人員中有31人具備鄉村醫生資格,有6人無執業資質,沒有一人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鄉村醫生中大多是通過培訓而取得鄉村醫生資格執業的。鄉村醫生中55歲以上的有9人,40歲以下的只有2人。
二、前期醫改工作成效
(一)基本藥物制度穩步實施
按照上級醫改要求,我鄉衛生院于2010年12月26日開始實行了目錄內藥品的統一采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并統一按零差率銷售。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于8月1日正式啟動,全鄉13個村衛生室在8月1號上午8時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考慮存在目錄外藥品,給村衛生室三個月過渡期銷售。要求過渡期按"零差率"銷售,并按照藥品中標目錄由衛生院通過省采購平臺統一計劃進購。于11月1日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嚴禁使用目錄外藥品。
(二)村衛生室資產清理已經完成。
從今年7月18日開始,由鄉政府牽頭,財政所、衛生院參與配合對全鄉村衛生室進行資產清理,明晰村衛生室產權。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鄉村衛生室的管理先后經歷了“農村衛協會管理模式”、“五統一管理模式”和“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管理模式”等,村衛生室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發揮,工作有了較大進步。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也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衛生室功能發揮不足
國家《關于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加強村衛生室建設,使之能夠為農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常見病診治服務,并承擔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任務。”然而,我鄉現在的村衛生室大多把功能僅定位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上,由于利益取向的偏移,健康教育,婦幼保健、重大傳染病的防治等公共衛生工作存在一定的缺漏。
(二)村衛生室布局不夠合理
由于我鄉地理條件的特殊性,個別村點多面廣難于管理。如肖家坪村存在兩室一衛生所一個體診所。鄭家嶺村存在一室一個體診所。下里坪存在一室一個體診所。三掌坪存在一室一個衛生所。這樣形成僧多粥少局面。
(三)財政投入和補償不到位
按規定村級衛生室用房由村提供,但我鄉目前有部分村難以落實,有的村雖然提供了,但都是些簡陋偏僻的房屋,有的以家代室,有的面積不足。大多數村級衛生室缺少必備的醫療器械。在這方面村和衛生室也基本上是無力投入。由于財政投入和補償不到位,村衛生室實施基藥后不能以藥養醫,衛生室短期內收入下降,醫務人員待遇很難維持。鄉醫隊伍工作積極性下滑。對衛生發展十分不利。
(四)基本藥物配送存在較大困難
我鄉地處偏遠,山大人稀,許多村衛生室與鄉集鎮距離太遠,藥品配送成本較高,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品零利潤銷售導致配送費用難于支撐。配送不及時,村級衛生室更是無法及時配送到位,無法滿足老百姓的及時需求。
(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滯后
一是村衛生室人才隊伍斷層。目前我鄉村衛生室醫務人員27人中執業助理醫師資質以上的沒有一人,整體年齡偏大,隊伍老化,出現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局面。村級衛生人員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醫療水平較差,服務意識和風險意識不強,難以保證農村醫療衛生工作質量。二是少數中心村衛生室辦公場所進集體辦公場所不方便老百姓看病就醫,我鄉有4家(王家坡村、肖家坪村、三掌坪村、鄭家嶺村中心衛生室,其中王家坡村和鄭家嶺村中心衛生室在村委會有場所但目前未進駐。肖家坪村和三掌坪村沒有集體場所)村衛生室暫未進駐村集體辦公場所。
(六)衛生所生存困難
我鄉現有衛生所2家,雖然衛生所不屬本次改革范疇,但衛生所屬衛生發展的歷史產物,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隨著基本藥物制度的推行,生存十分困難。
三、對策及建議
根據上級相關精神,繼續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統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一)提高認識,明確思路
村衛生室作為醫療預防保健網的最基層組織,是農村疾病預防的第一道防線和基本醫療的首診場所,承載著為廣大農民提供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傷病的初級診治的重任。只有加強村衛生室建設與管理,才能穩定、持續地為廣大農民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確保農民享受初級衛生保健的權益。這有利于加強疫情監測與報告,共同預防和抵御重大傳染病的流行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也更加有利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與發展。村衛生室建設與管理應按“以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落實村衛生室“村辦院管”的管理體制,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設置原則,堅持依法執業的準入制度,堅持以公共衛生服務和初級衛生保健為主的服務職能。利用一定的時間調整布局、規范建設、依法管理,逐步建立起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科學合理的衛生服務體系,努力實現“產權明晰、職責明確、運轉規范、獨立核算、依法執業、管理有序”的目標。
(二)科學設置,明確方向
村衛生室的設置原則上是“一村一室”,全部進駐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等集體場所,使村衛生室覆蓋率實現100%。嚴禁在私人房屋內執業。就我鄉的地理條件來說,對新調整合并、區域面積較大、服務半徑較長、偏遠農民就醫不方便的行政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同意下可考慮增設一個村衛生室。青坪衛生所(所在地屬肖家坪村)和譚家衛生所(所在地屬肖三掌坪村)承擔公共衛生職能作用、考慮到落實公共衛生均等化,建議實行一村兩室。目前魯剛診所、梅昌福診所、馬宏軍診所分別合并到魯家灣、尤家灣、譚家嶺村衛生室。向守軍和付開甲診所因人員老化機構撤并已提交衛生局定奪)。村衛生室可以由鄉村醫生聯辦、個體舉辦,或者由政府、集體或單位舉辦。要鼓勵村委會集體主體興辦的辦醫方向,強化村衛生室建設與管理的主體責任。村衛生室最好由村委會投資興辦,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廣大農民全面、及時、有效地提供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愛國衛生運動技術指導等初級衛生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現一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在以村委會集體興辦為主體的前提下,也可吸納部分社會力量。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設備
建議財政部門要根據每年的衛生具體項目確定財政預算,并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村公共衛生經費的投入。在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集中財力解決農村衛生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一是加快硬件建設。應突出加強村衛生室的設施設備建設,確保業務用房布局合理,必備設備基本齊全,積極創建“甲級衛生室”。采取公建民營、政府補助等多種方式,支持村衛生室設備購置。二是加強人才投入。要盡快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在農村長期服務。三是進一步調整“新農合”政策,讓農民獲得方便、優質、價廉的衛生服務。
(四)加強隊伍建設、規范管理
按照《縣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要強化對鄉村醫生隊伍的培訓和考核,廣泛傳遞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使其掌握重點傳染病防治、婦幼保健及健康教育等衛生知識,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和完善優惠政策,吸引醫學類大中專畢業生到村衛生室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整合人力資源。全鄉鄉醫打通使用。將部分個體人員分流到村衛生室工作。鼓勵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積極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穩定鄉村醫生隊伍。嚴格按照縣衛生局關于村衛生室管理辦法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縣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強化村衛生室管理和業務指導。堅持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對村衛生室的“機構、人員、業務、藥品、財務”實行“五統一”管理,即對村衛生室統一規劃布局,對鄉村醫生統一資格準入,對村衛生室業務統一規范管理,對村衛生室藥品實行統一招標采購、代購配發和統一使用管理、對村衛生室財務統一建立賬目。嚴格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關鍵詞】社區環境;報告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高度重視,人們所生活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污染現象越來越普遍,因此解決環境問題顯得更加刻不容緩。其實環境污染包括好幾個方面:噪音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人把環境污染的范圍看的很狹隘,以為不亂扔垃圾就能改善環境,的確這是一種良好的措施。但單單靠這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又有多少人會把這種思想融入到行動中呢?為了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為了實現與環境的和諧相處,我于2011年對我所住的街道社區的環境衛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1 調查目的
通過社區環境的調查,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自身做起,為了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2 調查范圍
城市各街道小區,垃圾處理點,人群聚集點。
3 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問卷調查
4 調查情況
通過對各街道小區的調查,我發現以前的隨處所見的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綠化帶邊角上依稀可見有少量包裝袋舒坦地曬著太陽,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更有甚者的是從商處房內扔出來的。道路兩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潔工沒有及時清理,而導致垃圾溢出垃圾箱,還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體廢氣物污染的主要來源,在炎熱夏天會發出一陣陣的惡臭味嚴重影響社區的環境空氣質量,也能招來許多蒼蠅、蚊子,從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蟲媒介傳染病的散發和流行。影響整個社區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經過而沒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從而會造成傷害。通過調查還發現有些建筑垃圾散落無人及時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單位引起的粉塵污染嚴重,造成社區空氣中粉塵濃度增高,從而造成人們某些呼吸系統的疾病,影響人體健康。除此之外,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不但提高,汽車以是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氣對空氣的污染不容忽視,還有汽車的喇叭聲在社區對還在休息的人們所產生的噪音污染。特別是在中午休息期間會使一些人煩躁不安,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4.1 在對隨機抽取的20人進行的問卷調查中
4.1.1 請問你平時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9人,占45%,回答不會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7人,占35%。
4.1.2 平時關注關于保護環境的新聞嗎?
大多數回答不會,占55%,回答會的占5%,覺得于己無關占40%。
4.1.3 你將廢棄的電池怎么處理?
選擇隨手扔掉的占30%,選擇扔進專門的垃圾箱的占17%,無所謂的占5%
4.1.4 你實行垃圾分類了嗎?
選擇實行的占20%,不實行的占80%
4.1.5 你贊成用塑料袋嗎?
贊成占37%,不贊成占20%,無所謂占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4.1.7 你有沒有隨地吐痰或扔煙頭的習慣?
有的占20%,沒有的占50%,有其中一項的占30%
4.1.8 你有沒有隨時亂扔垃圾的習慣?
有40%人說不太在意,25%說偶爾,25%說不亂扔垃圾。
4.1.9 你認為環境是怎么一回事?
對于這個問題多數人沒有明確的概念,不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有些人認為環境就是簡單的不亂扔垃圾,少數人認為應該從自身做起提高環保意識。
5 結果分析
5.1 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5.1.1 人們的環境意識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數人對環境問題并不關注,認為與己無關,不自覺的亂扔垃圾、吐痰,對于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更是熟視無睹,對于保護環境的活動也未能身體力行地參加,認為保護環境是政府的事與老百姓無關。
5.1.2 小區規劃不力,管理不嚴格不科學,任意倒垃圾造成嚴重污染,處理不及時致使臭氣熏天,有些部門對房地產建設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塵污染嚴重,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未能達到各階層,環境保護部門整體能力欠缺,不能進行有力及具體的規范,出現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環境保護工作陷入癱瘓,阻礙工作的整體進度。
5..1.3 人們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質有差距,對環境保護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對孩子的環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環境工作的難度。
5.2 社區的環境問題,對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2.1 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居民身體健康,隨地亂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細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蒼蠅,蚊蟲等,傳播疾病,污染空氣,工廠排放廢氣混合著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氣體,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5.2.2 使土壤惡化,影響農作物生長,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難以降解的物質,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流動,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減產。
5.2.3 垃圾填滿,降低了垃圾填埋廠處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細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周圍環境。影響居民的健康。
5.2.4 垃圾焚燒對環境造成的嚴重二次污染,焚燒時產生大量黑煙,有毒氣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污染危害居民身體健康。
6解決措施及建議
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對于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建設和諧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6.1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居民素質及環境保護意識,使居民自覺保護環境,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多種活動,減少破壞環境的行為。
6.2 實行垃圾分類,加強對廢棄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 強廢棄物的處理,避免垃圾焚燒。
6.3 環境部門應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及體系,加強對環境監督力度,各階層要深入貫徹環境保護政策及措施。
6.4 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鼓勵人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加強對學生教育,在學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6.5 實行環保獎罰制度,獎勵對環保有突出貢獻的人,對工廠任意排放行為進行治理管制。
6.6 發揮政府職能,加大建設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染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機構,
6.7 個人要加強學習,自覺提高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為環保貢獻自覺的力量。
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市農村衛生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和各項工作均有較大改觀。市現有鄉鎮衛生院34所,其中中心衛生院7所,一般鄉鎮衛生院27所,床位750張,職工總數72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84人
市共向國家爭取國債資金739.9萬元、地方自籌資金656.7萬元,一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2005年至2008年。先后對黑城子中心衛生院等29所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新建、擴建和維修改造,新建13463平方米,維修改造10754平方米,大大改善了農民的就醫環境。利用上級資金支持及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自籌資金添置更新了大量的醫療設備,目前全市鄉鎮衛生院都配備了X光機、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心電圖機、B超儀、救護車,西官營鎮、寶國老鎮衛生院還購置了CT儀,北塔鄉中心衛生院購置了意大利進口百盛彩超儀,大型高檔醫療設備的不斷引進,讓越來越多的農民享受到省、市級的醫療服務。
市積極開展千名醫師下鄉工程,二人才隊伍建設有所加強。近5年來。共派醫護人員下鄉625人次,診治患者4萬余人,開展手術418例,搶救危重患者326人次,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2000余人次。建立了兩家二甲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結對幫扶制度,免費為鄉鎮衛生院培養進修醫護人員316人次;衛生部門免費為鄉鎮衛生院培訓醫、護、檢人員7500余人次。認真實施國家學歷教育項目,全市有2395人接受雙衛網醫學繼續教育,免費為鄉鎮衛生院培養本科學歷醫護人員76人。通過“請進來、送出去”人才培訓方式,既提高了農村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提高了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市對鄉鎮衛生院實行千分目標管理制度,三規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管理內容包括依法執業、醫療質量、護理質量、財務管理、院容院貌、婦幼保健、應急管理、群眾滿意度等項目,對每項內容予以量化賦分,經過考核、考評,按總分排序,并在全市衛生系統內進行通報。同時,市出臺了市農村衛生院手術分級管理辦法》加強對鄉鎮衛生院診療項目的管理,對從業人員資質、輔助科室功能、醫療設備設施等進行嚴格審核,對不具備執業條件的診療項目一律不予準入,杜絕超能力、超范圍執業,保障了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安全,管理水平和質量有了明顯改進和提高。
二、存在問題
市鄉鎮衛生院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來。但農村衛生總體水平不高、發展后勁不足問題仍比較突出,還不能適應新農合制度下農村醫療保健的需求。
作用難以發揮。市鄉鎮衛生院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一功能定位不準。其主要經濟來源依靠醫療業務收入。為求生存、穩定和發展,確保職工工資、獎金能夠按時發放,各鄉鎮衛生院千方百計在能帶來經濟效益的醫療業務上動腦筋、挖潛力,對不能帶來經濟效益的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則缺乏應有的積極性。由于定位偏差,目前我市大多數鄉鎮衛生院都把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終極目標,忽略了其公益性質,從而導致管理體制上的各自為政”難以實行一體化管理。
基礎設施簡陋。近年來,二經費投入不足。各級財政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雖明顯增加,但由于歷史欠賬太多,地方財政增加投入部分遠不能滿足農村醫療衛生發展的實際需求。還有相當數量的鄉鎮衛生院院舍破舊、面積狹小、設施陳舊落后,同時結構布局不夠合理,且水、電管道和電話、網絡線路不配套,已不適應當前農民看病就醫、預防保健需求。部分鄉鎮衛生院缺乏先進醫療設備,已有設備大部分都已老化,而且保管不善,使用率不高,準確性、可靠性難以保證,嚴重影響了農村基本醫療的質量。
發展缺乏后勁。鄉鎮衛生院處在城市醫院、個體診所、鄉村醫生的三面夾擊之中,三技術人才匱乏。其生存空間正面臨著巨大挑戰,而醫療技術人才短缺更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由于缺乏優秀的醫療隊伍和優良的服務水平,鄉鎮衛生院市場競爭力日漸疲軟,農民群眾的信任度直線下降,導致鄉鎮衛生院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市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人員“三低”即低職稱、低學歷、低技術,三老”即年齡老化、知識老化、技術老化問題十分突出。有的衛生院醫療技術專業人員嚴重匱乏,已影響工作正常開展。
三、幾點建議
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改善鄉鎮衛生院的環境條件。涉及面廣、難度大,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和有關部門的積極參與,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突出政府主導作用。應以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一明確功能定位。有效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基本要求,以“戶戶擁有家庭醫生,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為長遠目標,盡快在全市建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網絡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運行科學、監督規范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理順管理體制,明確功能定位,規范運行機制,形成服務網絡。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科學合理確定鄉鎮衛生院數量和布局,建設好以市級醫療衛生機構為業務指導,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合理布局、有效輻射的新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使廣大農民均能享受到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
調查時間:2013年11月。調查學校:營口市蓋縣農村15所中小學。調查人總人數:11710,其中男生5950人,女生5760人。寄宿學生總數:5118,其中男生2586人,女生2532人。寄宿制學生占總調查人數的43.7%。留守兒童人數:875人,其中男生441人,女生434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5%。
這次調查主要是針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飲水設施、學生宿舍管理、食堂管理、學校廁所浴室的建設、學校垃圾及污水處理與管理這五項內容來進行,下面是分項調查記錄內容。
一、學校飲用水設施建設與管理
在飲用水設施方面,調查的這15所學校中,都是利用機井提供學校日常所需的飲用水,絕大部分機井是村政府義務為學校打建,一少部分有獨立的機井房設施。自備水源數占這次調查總數的100%。其中寄宿生洗漱和食堂用水也都是來自機井,占調查總數的100%。調查中,自備水源的距離污染源(校園獨立式而所及貯糞池、垃圾存放站及污水排放點等)全部超過25米,合格率達100%。各學校機井的井沿高度不一致,80%能達到井沿高比地面高度超出0.3米。在水質檢測方面中,15所學校通過鎮防疫部門都能定期做水質檢測,并附有檢測報告,且對學校實行收費檢測,監測頻率為每年一次。調查的這15所學校水質檢測達到率為100%。水質消毒方面,根據農村的污染狀況和個人對消毒處理的熟知度,70%和學校認為機井的水是不用消毒處理的,可以安全使用。僅有幾所學校在夏季雨季后對水源進行消毒處理,按比例投入漂白粉等消毒劑。10%的學校能做到有消毒記錄。調查中學生的主要飲水方式是學校提供的桶裝水,飲水量充足。其中有10%學校自備了凈水機,對水進行凈化消毒處理,為學生飲水起到了更安全的保障作用。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原則,100%的學校都建立了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對飲用水方面的管理。
二、學生宿舍建設與管理
由于農村居民居住比較分散,很多學生家離學校很遠,一大部分學生選擇了住校。在這次調查期間,我們著重對學生宿舍建設進行了詳細的了解。這15所學校,宿舍樓內的設施都比較規范和齊全,三室分開,即管理室、盥洗室、廁所獨立分開,并有專人管理,100%達到了規定的要求。由于學校資金緊張,宿舍房間有限,宿舍面積不均等,每個宿舍的床位設置都超出了規定張數。調查的這15所學校宿舍,100%都沒有達到人均面積標準,即都小于3平方米。90%的學校做到了一人一床,且是雙層床,10%的學校還存在著通鋪的現象。宿舍的每張床按要求都設置了防跌落板,跌落板的高度和長度都達到了國家的要求,合格率100%。在宿舍走廊樓梯口處,這15所學校都安裝了應急照明燈,懸掛的高度基本合理。90%的學校有安全疏散標志。粘貼的位置沒有完全達到標準,調查期間提出整改建議。宿舍衛生環境有好有差,90%的學校宿舍衛生能達到好的標準。
三、學校食堂建設與管理
15所學校全部有食堂,個人承包占70%,學校自營的30%。食堂與污染源的距離都大于25米,100%達到了國家要求。有一所學校的獨立操作間沒有達到要求,符合要求的占到了94%。100%的學校持有餐飲許可證和從業人員的健康合格證明,從業人員按照要求全部參加過培訓。學校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規章制度,90%的學校能做到建立和張貼到食堂明顯的位置上,但校長陪餐制度沒有制定,調查期間對學校負責人重點提出了此項問題。
四、學校廁所、浴室建設與管理
15所學校都有獨立的廁所,均為深坑旱廁,40%的學校廁所沒有隔間。15所學校的總蹲位男生為324個,女生為416個。廁所衛生較好的能達到30%。90%的廁所沒有洗手設施。學生的活動場所洗手設施及學校衛生清掃需要的水龍頭總數為861個,每個學校基本能做到每層樓都設有水房。15所學校都設有取暖設施,取暖方式是燃煤鍋爐。學生宿舍及教室食堂,都采取這種暖氣設施,宿舍以開窗通風來達到安全目的。每所學校的取暖費根據學校面積的大小不相同,學校依靠政府下撥取暖費和學校經費,2012年的總數為226萬元。調查的學校資金條件有限,沒有洗澡設施的占到了100%。
五、學校垃圾及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
經過對這15所學校的調查,學校對垃圾處理比較重視,制定垃圾管理制度,把這項工作列入學校衛生條例檢查評比細則中,學校有固定的垃圾站,基本上每周能做到清理一次,夏季能增加清理次數。80%的學校的清理的方法是運用校外垃圾回收站在固定時間清運,20%的學校能做到自己焚燒處理。學校的污水排放均為暗溝形式。校園衛生情況比較好的能占到80%。
調查建議:
在這次實地對寄宿制學校調查中,反映出農村的經濟直接影響著當地的辦學條件。隨著國家重視教育方針政策的落實,尤其是改善農村教學條件政策的下達,當地政府對教育的重視逐步提高,很多農村的當地政府投入了資金對學校進行改善,對調查的15所學校,絕大多數學校是當地政府投資新建了鍋爐房,引入暖氣,取締了教室單獨燒火爐的形式,改善了學生的取暖條件,大大減少了學生的安全隱患。政府投資打造了機井,更新了學校的自用井,并每年都對水質進行監測,使學生在學校能有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通過實地調查,農村寄宿制學校還存在著很多急需改善的設施,如排污管網,100%的學校都是暗溝排污,這些學校一部分坐落的地勢較高,周邊有居民住戶,由于沒有排污管網,污水直接排放到周邊平房居民的自家溝渠中,直接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在這次調查中很多校長都反映過這個問題,建議政府能投資建設規范的排污管網,解決學校和居民的矛盾。農校寄宿制學校中,絕大多數還是沒有很好的住宿環境,一是還存在著宿舍樓陳舊、年久失修、電路混亂的問題。二是宿舍面積小、床位多,室內空間狹小、潮濕。有的學校還存在著通鋪。這對住宿學生的安全和學習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廁所問題也存在著隱憂。旱廁雖然為深坑,但容量有限,因雨雪原因,如不能及時清理容易造成污染,滋生病菌,為師生帶來不便,影響學校師生的健康。
>> 云南省勐海縣教育對口支援情況的調查報告 云南省宣威市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云南省城鎮居民收入分配調查報告 云南省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業務開展情況調查報告 云南省支付系統直接參與者運行工作調查報告 云南省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狀況調查報告 洱源縣森林資源調查現狀分析 涪陵居民健身現狀調查報告 通榆縣肥料使用現狀調查報告 居民出行意愿調查報告 突泉縣社區居民對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報告 洱源凈 洱海清 云南省唯一的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洱源 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農村生活環境與居民健康調查報告 川江號子現狀調查報告 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景縣施肥現狀調查報告 關于云南中小型物流企業人才現狀的調查報告 對云南主要影視基地運營現狀的調查報告 河北省高陽縣紡織業調查報告 基于山東省沾化縣林農創業的調查報告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魏敏,呂震,嵇劍彬,等.合肥市患者選擇醫院的情況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11(8):825-827.
[3] Hans O,Birk Lars O,Henriksen.Which factors decided general practitioners’choice of hospital on behalf of their patients in an area with free choice of public hospital:a question-naire study[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2,12(126):1-10.
[4] 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EB/OL].2011[2011-09-15]..
[5]文斌.大理州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14,13(2):85-88.
[6] Ruby A,RouseM,Hamilton A.Dentists Evaluate Their Patient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eferences [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90,3(13):307-319.
[7]景匯泉,李君,李海梅,等.求醫行為的哲學思考及社會發展相關性的探析[J].醫學社會學,2014,8(7):43-45.
[8] Claycomb C,Lengnick-Hall C A,Inks L W.The customer as a productive resource:a pilot study and strategic implictions[J].J Bus Strateg,2001,18(1):47-68.
[9]肖圣鵬.患者選擇醫療機構影響因素研究[J].廣角鏡,2013,7(23):253-254.
[10] Kara Hanson,Winnie C Yip,William Hsiao.The impact of quality on the demand for outpatient services in Cyprus[J].Health Econ,2004,13(12):1167-1180.
[11]楚蓓,王偉,蘭迎春.城鄉居民就醫行為多元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3,10(A):45-47.
[12]杜珠英,吳媛陽.汕頭市居民就醫行為分析[J].管理觀察,2014,6(17):64-66.
[13]張容瑜,尹愛田,Shi Lizheng,等.就醫行為及政策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2012,6(6):861-862.
[14]王粵湘,何麗金,張秀華.門診患者擇醫方式的調查與分析[J].醫學社會學,2009,30(12):42-43.
[15] 向雪瓶,魏俊麗,彭芳,等.患方選擇醫院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12):13-15.
[16] David S,BrennanA,John Spencer. Dentist preferences for patients:dimension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rovider.Paactice,and service 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13(1):69-78.
[17]孫艷華.門診患者選擇醫院的參考因素的研究[J].求醫問藥,2012,10(14):327-328.
[18] 張妍,謝子秋,劉忻,等.患者選擇醫院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0,23(21):71-73.
小學生調查報告
1.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都戴上了小眼鏡,看著他們的樣子,我真替他們難過,現在都近視了,往后學習,生活,工作肯定會
不方便的。可他們確無奈地常開玩笑說:“我們是‘眼鏡蛇’,很值得研究。”于是我決定給還沒有近視的同學一些幫助,預
防近視。
2.調查方法
1.看有關的書籍和報刊。
2.上網瀏覽。
3.防問,了解學校同學的近視狀況,以及近三年同學視力不良的發展造勢
3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近視的原因:在車箱里看書;在陽光下看書;在床上趴著躺著看書;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腦;看書寫字離書本太近了。
2.正確做法:1.胸離桌子一拳,筆尖離手一寸,眼睛離桌子一尺。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寫字時,心要靜,人要坐正,腳
放平。 2.多到外面去看看,不要用臟手擦眼睛,眼睛疲鍵的時候多看看遠方一些綠色的東西,注意讓眼睛休息。
4.結論
如果大家不想近視的話,就按照我的方式去做,這樣我們就不會戴上小眼鏡了。讓我們都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小學生調查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最近,同學們有個別的缺作業,,且考試有不及格現象。我們的同學準備對本班學生完成作業和進行課外學習情況分析展開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走訪同學本人。
2 走訪周圍的同學。
三 調查情況整理。
姓名 情況 原因 作業完成情況
李Xx 優秀 上課注意聽 認真完成
勤學好問
李xx 優秀 上課注意聽 認真完成
多看課外書
李xx 差 上課不注意聽講 不按時完成
信息渠道 走訪同學
四 結論。
1 因為同學們的自制力很差,如果不及時管教,會產生一種不想寫作業的心理。所以做家長的要及時管教。
2 作為一個學生,只有老師家長的管教是不夠的,還要靠自己。做作業是為了鞏固當天學的新知識。小學生學得快,忘得快,如不及時鞏固,就會忘掉。做了作業,才會使你對剛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所以,做作業并非無用。
3 此外,學生應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應先把作業寫完,再玩一些其他的東西放松一下,但不能耽誤學習。
小學生調查報告
原來我們家小區門口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每天成群結隊的魚兒在那里嬉戲跳舞,清清的河水,歡快的魚兒,我們陶醉其中。
但是,最近我卻發現小河沒有那么清澈了,還有很多小魚都死了,河里有好多垃圾,我有些懷疑,因此,對小河的污染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觀察了周圍的環境,植物生長得很茂密,我排除了自然災害的可能性,可水中的死魚非常多,垃圾也不少。這樣,就只能是人為造成的。
分析
1小河附近有一道公路,那里每天都有很多車輛通過。
2附近還有很多商販在賣小吃。
3還有許多飯館,小吃店和果汁店。
4我們看到了兩個污水排放管道。
結論
1有很多人往小河里扔垃圾,吐痰,小魚吃后,導致食物中毒而死亡。
2由于有污水排放到河里,有的魚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
這些信息告訴我,小河污染都是人為造成的,看著清澈見底的小河變成了臭水溝,難道我們沒有責任嗎?
建議
河道是我們大家的,讓我們拉起手來,不要為了個人方便而污染小河,我們應該自覺做到保護我們的小河,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每好與和諧。
小學生調查報告
今天我走出家門,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些與我們城市極其不相稱的現象,大街上衛生狀況相當差,還有許多人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針對這種情況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我發覺現在的長沙城其實很美麗,干凈整齊的五一綠化廣場,雄壯挺拔的長沙城標電視塔,聞名全國的岳麓公園和烈士公園。有這么美麗的長沙人們都引以自豪,在火車站我隨意的問了一些過往行人,問他們對隨地吐痰這種行為的看法,大伙都覺得是不文明行為,可有些人卻就是不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在五一綠化廣場,我又看到有許多小朋友認真的將廣場上的果皮紙屑撿起來扔到果皮箱里。我不由得想:為什么小朋友都知道要講衛生,要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而那些已經長大的叔叔阿姨們卻不懂得這一基本的文明公德呢?
據了解,年輕一代比年長的一代要重視環境保護,特別是小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都認識到了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我相信有了小朋友的環保意識,地球的未來大有希望!
小學生調查報告
剛到菜市場,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熱鬧的叫賣場景。買菜的、賣菜的,過往的人流、車流穿梭不息,好不熱鬧,這些叫喊聲伴著來往車輛的喇叭聲,人們討價還價聲、笑聲,構成了一曲奇特的交響樂。
菜市場里菜品比較齊全,還劃分了菜類的區域。一些綠油油、紅澄澄的各種新鮮蔬菜整齊地排放在臺面上,比起以前那凌亂的菜場強多了。但是在這次的調查中,我要說的是:菜市場的地面衛生可不咋地,到處都是污水、爛菜垃圾,還有那溢出來的養魚水與地上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更是臭不可聞。我想這么臟的市場誰都不愿意多逛,更是不情愿來的。
我真希望今后賣菜的人們都有一個實物凈化機,可以將垃圾處理成能夠直接利用的肥料,這樣又能美化菜市場的環境,那不是一舉多得嗎?但愿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這一愿望,也許正等待著我們去實現、去發明、去創造……
小學生調查報告
近來,有不少同學經常在學校附近的小賣部買零食,導致同學們放學后經常在校外逗留。我對零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就調查一下。
小學生近視眼調查報告
這個學期的星期五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身體檢查。報告單出來了,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都有近視眼。我給我們班的同學進行了一次小學生近視眼調查報告來調查我們班近視眼的主要原因。
調查
我拿了我們班同學的報告單進行了分類和總結,調查法,圖表說明法,訪談法,關察法,歸納法。
分析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時間太長等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要原因。調查表明,學生近視的發生與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無近視有密切關系,高度近視基本上是由遺傳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近視的兒童應該作為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重點對象。
結論
1看電視的距離太近。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3寫作業的姿態不正確。4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地方看書。5長時間在電腦前。6看激光。7不認真做眼保健操。8在車廂里看書。9不合理吃東西。10遺傳因素。
建議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合理吃東西,鍛煉身體,保鄣身心健康。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第一條為了及時處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稱《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的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食源性疾患。
上款規定的食源性疾患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按照該法執行。
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主管管轄范圍內食物中毒事故的監督管理工作。
跨轄區的食物中毒事故由食物中毒發生地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處理,由食物中毒肇事者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協助調查處理。對管轄有爭議的,由共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管轄或者指定管轄。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以及涉及食物中毒事故調查與處理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二章報告
第五條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和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應當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可疑食物等有關內容。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報告,應當及時填寫《食物中毒報告登記表》,并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發生在管轄范圍內的下列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實施緊急報告制度:
(一)中毒人數超過30人的,當于6小時內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二)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應當于6小時內上報衛生部,并同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三)中毒事故發生在學校、地區性或者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的應當于6小時內上報衛生部,并同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四)其它需要實施緊急報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報告。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跨轄區的食物中毒事故報告,應當通知有關轄區的衛生行政部門,并同時向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每季度末,匯總和分析本地區食物中毒事故發生情況和處理結果,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匯總分析本地區全年度食物中毒事故發生情況,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上報衛生部及其指定的機構。
第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向有關部門通報食物中毒事故發生的情況。
第三章調查與控制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報告后,應當采取下列措施:
(一)組織衛生機構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二)對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關工具、設備和現場采取臨時控制措施;
(三)組織調查小組進行現場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填寫《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和《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表》,撰寫調查報告,并按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可以采取下列臨時控制措施:
(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責令進行清洗消毒。為控制食物中毒事故擴散,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經檢驗,屬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或監督銷毀;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第十三條造成食物中毒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應當采取下列相應措施:
(一)立即停止其生產經營活動,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協助衛生機構救治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四)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五)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食品衛生監督程序》的有關規定對食物中毒事故進行調查處理。調查工作應當由衛生行政部門2名以上衛生監督員依法進行。
第十五條食物中毒確認的內容、程序及有關技術要求,應當執行《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GB14938)的規定。
第4章罰則
第十六條對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隱瞞、謊報、拖延、阻撓報告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可以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七條對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食品衛生法》和《食品衛生行政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調查處理食物中毒事故時,對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構成犯罪的或者有投毒等犯罪嫌疑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5章附則
第十九條《食物中毒事故報告登記表》、《食物中毒事故個案調查登記表》和《食物中毒事故調查報告表》由衛生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條鐵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在其管轄范圍內對食物中毒事故的監督管理,依照本辦法執行。
一、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機構負責安全生產事故的具體處理
(一)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職責:綜合指揮事故搶險、救護、善后和調查工作,依法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交事故調查報告書。
(二)領導小組下設事故搶險組和事故調查組,具體為:
1、事故搶險組。組長:。成員:、鄉衛生院及相關醫護人員,鄉派出所全體民警。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排障、搶險、施救和人群疏散工作,并及時救護傷員。
2、事故調查組。組長:。成員:
職責:調查、確定事故發生的原因、類型、時間、地點,核實傷亡情況和損失程度,審查事故單位涉及安全生產的各項軟件資料,技術資料、生產記錄和安全管理機構及人員,查找事故管理中的缺陷。
(三)事故善后組。由事故單位成立,負責接待、安撫傷亡職工家屬,妥善處理事故善后工作。
(四)聯絡員。由事故單位指定,負責事故單位與各調查組的聯絡工作,安排好各調查組成員的食宿,并提供好辦公場地及條件。
二、安全生產事故報告、搶險、施救程序
(一)各村、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根據自身情況確定1—3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員。
(二)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自救并及時將情況報告單位負責人。
(三)各村、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在責任范圍內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應立即電話報告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鄉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并在24小時內書面報告事故概況(含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別、簡要經過、傷亡情況、損失程度、初步原因分析)。
(四)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接到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核實,并按要求上報區政府、區安監局及分管安全生產區領導。
(五)各村、各企(事)業單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保護現場、組織搶險、施救,因搶險施救必須移動現場時,應采取設置標志、繪制現場圖、攝影、攝像等保護措施。
(六)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通知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機構主要負責人,由各組負責人依照本預案規定職責組織各自成員自覺投入事故的指揮、搶險、救護、疏導和善后等工作。在搶險救護過程中,有關單位應當服從指揮、調度、參加或者配合救助,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安全生產事故調查
(一)發生一般安全事故,造成人員輕傷的,由各村、各企(事)業單位在發生事故后的12小時內向鄉安辦報送事故情況書面材料和對事故責任認定及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建議。
(二)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一般傷亡事故和重大傷亡事故由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機構會同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同級公安機關、監察機關、工會、行業管理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其中重大傷亡事故,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認為必要的由其組織調查。
(三)食物中毒事故調查組應有衛生行政部門人員參加。
(四)事故調查組在查明事故原因后須向派出調查組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交由調查組成員簽名的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一般傷亡事故應在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出具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重特大傷亡事故應在60日內提出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若有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調查時間,但不得超過90天。
(五)傷亡事故調查組有權向發生事故的村、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了解有關情況和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