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作文指導論文

作文指導論文

時間:2022-11-27 08:14: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作文指導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作文指導論文

第1篇

一、讓學生更加勇于表達

表達是對作文學習的應用,讓學生勇于表達不僅可以練習所學的作文知識,對自信心的培養也有莫大的好處。通常,學生在作文上的表達就是動筆,完成布置的作文作業,但是這有些閉門造車的意思。老師應該盡量避免學生在作文初期就單兵作戰,要鼓勵學生多與別人交流,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老師可以在班級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就一個題目進行口頭表述。由于小組中都是同學,而且人數較少,膽子小的學生就會愿意嘗試一下。然后,在小組中選出一個說得最好的同學,讓他上臺當著全班同學進行陳述,陳述完畢請同學們檢查指正。類似的,老師可以經常在班級里舉辦一些小型的演講比賽,鼓勵學生進行口頭作文。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參加一些作文競賽,比如老師可以向學校申請舉辦全年級范圍內的作文競賽,展開全年級的作文交流,優勝的作文會在校園公告欄中進行展覽。也可以幫助修改學生的作文,然后將這些作文送到雜志上去。這樣通過多交流多平臺的鍛煉,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得到長足的發展。讓學生勇于表達旨在了解學生的個性,突破學生的心理防線,讓他們能夠勇敢面對批評,勇于認識自我,提高自我。

二、讓學生的想象思維更加豐富

想象思維是寫作的生命源泉。傳統教學多注重寫作技巧的純熟,通過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的運用讓作文一氣呵成,但是少了幾分生命的活力。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想象思維的限制,導致了作文中缺乏思想,有些人云亦云的味道。是以,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教導學生多角度的看待問題。比如,在學習《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身形并茂的向學生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在腦海中就會出現天鵝撲打冰面的壯觀景象,在想象中,天鵝就成了一個個英勇的戰士,在它們破冰之后,發出勝利的呼聲讓人動容。在整個想象中,學生自然而然會用到擬人等修辭手法,也會用到描寫、記述和抒情等等表達方式。然后,老師再讓學生脫離課本將腦海中天鵝破冰的畫面寫出來,這樣就完成了從想象到文字的步驟,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也鍛煉了文字能力。小學語文想象力需要激發,思維創新能力也需要啟發。比如,《滴水石穿的啟示》這篇課文所包含的意義是做事要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成功。但是老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教導學生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滴水石穿都是站在水的立場上,說明水的堅韌,那么我們能不能站在石頭的角度看問題呢?這個問題提出來,學生們首先是感到新穎和好奇,然后會主動的投入思考。以石頭的角度來看,石頭從來沒有移動過,所以才給了水打穿自己的機會,那就可以得出做人如果一成不變,就會失敗的道理。類似以上例子,對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鍛煉也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擅于觀察,熱衷于教學,這樣才能把教學落實到學生上去,才能真正起到啟發和指導的作用。

三、結語

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針對文章結構,寫作技巧的確能夠幫助學生完成作文練習,但是從長遠方面考慮,這容易養成學生的思維定勢,對學生將來的作文發展并沒有幫助。是以,強化小學語文作文的指導就顯得十分必要。強化指導通過提高學生興趣、突破學生心理障礙和激發學生想象思維等幾個方面,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寫作的困難,不僅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也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作者:徐瀧英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肇基小學

第2篇

關鍵詞:作文教學 生活感受 真摯情感 文體訓練

美感產生美文,這是文章寫作的客觀規律。中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了一定生活體驗、審美鑒賞的能力,只要教師在高三的作文教學中時時相機引導刻刻著意培養,學生的生活感受定能日益深刻,美感體驗定將日見真切,學生的作文靈性也會逐漸顯露。那么,如何引導和培養呢?如何理順編定這一作文教學之經維呢?

首先,確定內容。即感受什么體驗什么

學生不愛作文主要源于“作文太難了”“我從沒寫好過”的恐懼心理。有了這種心理,不僅沒有創作的靈感,就連動筆的勇氣也消失了。說假話,唱高調,迷失自我,抄襲成風……種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導致了學生作文目標的錯位,扼殺個性的同時也湮滅了寫作的興趣。

《課標》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反復強調“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省、最受感動的是內容”,“真是個人的獨特感受”,“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因此,搭建自由寫作的平臺,暢所欲言地表達所感知的生活,尊重生活體驗,喚回青春話語權,與生活保持最親密的接觸,這就是我們作文的理性尺度和共同呼聲。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把作文與生活聯系起來,以“人”為“本”,因情為文,作文才會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源于生活”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源于精神生活”。筆者以為,這里的“生活”并不局限于我們每天的“三點一線”,而應該包含多個層面。廣泛地涉獵名家名作,積累素材,應當也屬于生活積累的范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些千古傳誦的名句中包含著“要寫作須得先閱讀”的道理。北大錢理群教授說:“文學作品中積淀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閱讀教學的精神貫注文化熏陶是影響終身的。”著名作家王蒙認為:“讀書也可以觸發你的寫作沖動。‘書’使你感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情趣?!笨梢?,學生如果能在閱讀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與偉大人物溝通和交流,在溝通交流中進一步深化自己的理解,則往往也能寫出讓人拍案的佳作來。

其次,劃定步驟。即感受體驗如何落實

把“感受十體驗”落實到具體的作文教學之中,就是圍繞“現實人生”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螺旋上升,以求水到渠成。具體步驟分解為:第一步,引導學生清點生活,感受家庭、交往、自然與社會,體驗親情友情人情風情;第二步,引導學生感受時代歷史與科學自然,體驗崇高與悲壯、形象與理性;第三步,引導學生感受人生,體悟人性之美。但這種分解也不是機械地平行分離,而是旋回層進,交融升騰。

生活是作文的第二課堂,而這在作文寫作中往往被忽視。生活是絢麗多彩的,我們要以平常的心態投入到貌似平凡的生活中去,看到生活的美好,也要看到生活的丑陋。切忌以固有的、先入為主的情感、價值取向來規范生活的“原汁”,誤入“偽生活”的泥淖。要從真實的生活出發,注重生活的原貌并進行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葉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庇阡衾蠋熢凇吨袑W作文教學導論》中把觀察生活作為學習作文重要的基本功,于漪用詩化的語言告訴我們,“文章不應當是硬做出來的,而應像汩汩的清泉從心坎里流出來。心坎里的清泉來自何方?來自五光十色的生活,來自從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領?!?/p>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激鄰居門口的燈光以及路旁籬笆上開放的牽牛,卻忽略了恒久照耀著我們的太陽和月亮。那么,就讓我們清點生活,關注細節,用我們稚嫩的筆去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動自己,感動讀者……

再次,合理選擇文體,說真話,抒真情

高三年級注重綜合能力的訓練,應該側重于指導學生一題多作,運用不同體裁形式反復完成習作,指導學生寫好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等。

指導學生作文時,力求做到:

記敘文 以情動人,使人感動 刻畫形象 場面 具體,生動

議論文 以理服人,使人信服 分析推理 論層 嚴密,概括

說真話,抒真情,非由衷之言不法,非真情實感不寫,這是寫作最根本的要求??蓵r下學生作文中卻空話、套話連篇,感情虛假、無病。

新課標對說真話,對自由表達,對創新精神特別強調:“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念。”“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喜歡作文的學生也多認為,一些無法向別人說的話,無法向別人抒的情,在文章中卻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梢?,情感是誘發學生創作沖動,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的基礎因素。我們的語文老師要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不再為老師編假話,不再為應試編假話,真正做到用自己純潔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好奇的大腦去思考,用自己純真的語言去表達。學做真人,學做真文。

最后,注意張揚自我與統一標準相結合

在作文評價上,我力求不用統一刻板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可單以個人喜好為尺度去評價,而要在考慮寫作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的評價尺度,尊重學生的寫作個性,更為看重學生的自我表現。

第3篇

一、我國通識化教育的總體現狀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高校的通識教育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分別是自我探索的萌芽階段(1987~1994);引進借鑒的起步階段(1995~2001);反思改進的提升階段(2002~2006)(苗文利,2007)。1999年教育部在32所高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試點。進入21世紀后,國內若干高校相繼構架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如:北京大學(2001年)、清華大學(2003年)、復旦大學(2005年)、浙江大學(2006年)、中山大學(2009年)等。一些關于通識教育的專家論壇、學術研討會也相繼開展。

二、《基礎英語》課通識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高校目前的外語專業通識教育分為三種,第一種以復旦大學為代表,徹底改變以往外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外語專業新生入學后,與其他專業學生一樣,先進入復旦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通識教育,學習包括綜合教育、文理基礎、專業基礎等三大板塊的課程,也就是接受文理綜合的素質教育。從二年級起,學生選擇具體的專業,進而開始專業學習階段,即“一年通識教育+三年專業教育”的“1+3”模式。第二種以北京大學為代表,這些學校的外語專業并不進行上述學校那樣徹底的通識教育,而只是選修一定學分的通識教育課程,如哲學與政治、經管與法律、歷史與文化等人文社科與藝術知識課,實用統計方法、物理學導論、現代生物學導論,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自然科學與技術知識。第三種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為代表,這些學校開設統一的通識課程,如中國與世界、《周易》與中華審美文化、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等,外語專業學生必須選修一定數量的上述課程。

總的說來,現在的中國外語專業通識教育多是以開設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幾大模塊的課程并實施大班授課與小班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開闊為學生的視野和增加學生的人文體驗為目的,以提高其辨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旨。

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代表的理工類院校不具備上述大學大規模開展通識教育的條件,因此以《基礎英語》——英語專業中課時最多的專業基礎課——為突破口,嘗試從教材、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測試等多角度開展通識教育,是一條既符合這類院校客觀條件,又能滿足時代要求的新途徑。

三、《基礎英語》課通識化教育的方法

1.徹底進行課程改革,尤其是教材改革和測試改革

《基礎英語》課不再單獨地使用某一種教材,而是在通用教材的基礎上編寫補充的通識化教育材料。該材料必須涵蓋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提供適量的英語技能訓練,一方面與此前的中學英語教學接軌;另一方面進一步夯實英語語言基本功。第二,包含語言學、文學、歐美文化、哲學、社會學、邏輯、修辭等人文科學領域的文章。這類材料既能傳授通識知識,也向學生提供重要的英語學習渠道。第三,文章后提供課外參考書目,該書目不再僅僅圍繞文學作品來進行,而是涉及上述所提到的多個人文學科領域,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第四,提供各個人文學科領域中的經典背誦文章,要求學生背誦。

2.改革教學方法

現在的學生有個性、有思想,如果一味地像以前一樣按部就班地以老師為核心進行授課行不通了。他們渴望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和學習過程。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們不妨讓他們直接參與到授課的全部環節中。不論是教材的增刪、課前預習內容的選擇、課堂的授課方式,還是課后復習內容的確定、考試的方式和內容等,都可以通過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溝通后確定。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清楚地明白,為什么要學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學。當然,所有的討論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廣泛的閱讀和積極的討論為基礎來進行的。此為教學方法改革之一,具體實施需要學校的支持和信任。其次,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如詞典的選擇和使用、資料編輯和查找的能力等,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改變測試方式

除傳統的卷面測試、論文寫作、個人陳述外,可以增設課外測試內容。即便是課內測試在形式上也可以創新。作業可以這樣改革:在學生中開展優秀作文示范活動,將寫得好的作文篩選出來,裝訂成冊,在班級內部發行;給學生以展示自我的機會。個人陳述可以這樣做:每人準備三分鐘自我介紹,并錄制下來,使得學生對自己的發音及演講表現有更好的理解。

4.課外環節增設辯論和表演,要求學生必須參加

組織模擬演講比賽。由學生自己選題,自己當評委,組成大賽組委會,扮演參賽選手和觀眾,讓沒有參加過大賽的學生,感受到了真正的演講比賽,得到了鍛煉的機會。組織英文辯論賽。每名學生都參加辯論,層層篩選出最好的辯手,參加最后一輪辯論活動,并把過程記錄下來,供學生日后觀摩學習。

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通識化教育模式能平衡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之間的關系。在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同時,保證其語言技能水平不下降,將語言技能融合到通識教育課程中,以達到“語言技能課程知識化,知識課程技能化”的目的。服務于教學實踐,不搞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實實在在地提高《基礎英語》的教學質量,從而既健全了學生的人格又培養了創新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苗文利,《中國大學通識教育二十年的發展現狀及理性省察作者》[J],《大學教育科學》

2.鄭雙濤,《非重點高校大學英語通識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

第4篇

學術不端行為在期刊投稿中層出不窮。教育部2009 年《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列舉有七種應予嚴肅處理的行為: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偽造或者篡改數據、文獻,捏造事實;偽造注釋;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和其他學術不端行為。中國知網的《學術期刊論文不端行為的界定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稿)》(2012 年12 月28 日)歸納為三類:論文本身存在的不端行為、作者署名中的不端行為、投稿和發表過程中的不端行為,并給出了基本的界定原則和標準(刊“CNKI 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的相關政策法規)。

分析《新會計》2013 年來稿,抄襲和一稿多投的情況最為普遍。文字重合率在20% 以上的占了全部來稿的33.87%,其中重合率超過50% 的接近全部來稿十分之一,系統提示為整體剽竊的達54 篇,還有24 篇被提示為剽竊觀點;上述都已剔除了與法規文件的重合。屬于一稿多投的竟占了全部來稿的22.79%,其中的24% 還兼有較高的重合率。來稿中的學術不端行為其實還有許多情況,就我所接觸,以下十類應引起重視。

一誡抄襲剽竊。尊重原創,反對抄襲、剽竊是寫作必須堅持的一項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剽竊他人觀點的做法,以及為反重查出來而作文字“技術處理”的改寫,則隱蔽性更大,但其中大部分無法躲過系統的智能檢測;難以查出的還有剽竊別人的圖或表來用。

二誡一稿多投。有的作者期望一稿多投可提高文章的中稿率。殊不知,即使投稿采取郵箱密送各雜志,也徒勞無益。

由于絕大多數社科期刊使用同一個檢測系統(SMLC)而信息相通,因而還是會被發現。一稿多投一旦得逞,其結果就是重復刊登。重復刊登不僅影響期刊之聲譽,而且雜志的載文量將被扣除,從而影響相關評刊指標。雜志社之所以采取多方措施抵制一稿多投,就是這個道理?!缎聲嫛返拇胧┲皇前l“擬用稿通知”給作者,待作者回復確認后才決定入編。

三誡心懷叵測。有的作者對“擬用稿通知”僅回復了“謝謝”二字,或雖回復確認“沒有在其他雜志上發表過”,但實際卻可能藏有玄機,因為有的事后發現已在他處刊登,《新會計》倒成了文章的重復登載者,豈不冤枉!有可能就是回復時,其他雜志還來不及刊登出來。還有些作者遲遲不回復“擬用稿通知”郵件,甚至我們再(多)次重發通知仍不予理睬,原來他是在等待另一本雜志的刊登消息。對于這類故意隱瞞一稿多投而未被發現卻不幸刊登的,《新會計》只得將該作者列入(在一段時間內)不再予以審稿的“黑名單”。如果查到原來已經發表了,勢必就得更換文章和調整版面,這就給編輯發排定版帶來了許多麻煩。因此,建議作者要及時回復“擬用稿通知”,而且最好應作出“從未投稿他刊”的承諾。

四誡找人。在百度網上搜索文章的網站鋪天蓋地,有的不僅堂而皇之冠以“專業”之名,甚至還明碼標價辦理推薦雜志包發表??墒?,我們有時還是能夠識別出來的。因為這類來稿往往或在概念、名詞上反復解釋做文章,或者是內容泛泛而談,既不專業更無創新,然而檢測卻總會通過,而且附錄作者信息的排序也雷同。最近跨越湖北、河南兩省的高考替考事件被曝光,“”替考能力都經事先測評,還配備有仿真指紋膜,組織作弊頗為“專業”,受到嚴厲譴責。找人與找人替考之欺瞞和惡劣如同一轍,令人唾棄。

五誡先掛網上。投稿前不宜先掛網上(包括論壇),否則有可能導致被退稿,《新會計》2013 年度就有15 篇之多。一些國外學術期刊(例如英國《自然》)都規定不應把論文結果事先透露給新聞媒體(引自2009 年6 月9 日中國青年報)。先掛網上,有的是為了看看反響或征求網友的意見,以便參考修改。由于網絡也是文章發表的一種媒體,網上一掛就意味著內容已經公布了。對此,尚未引起有些作者的重視。

六誡署名不實。有的作者為了引起編輯關注,未經導師認可便與導師合署為作者。《新會計》對于此類來稿,總想方設法查到導師的郵箱,然后將“擬用稿通知”也同時抄告導師。我們曾遇到過很負責任的幾位導師,他們回復我們,已批評了他/ 她的學生并撤銷合署,甚至建議不要采用這篇投稿。因為導師清楚,論文的署名首先是種責任,如果沒有具體指導論文寫作,也未對論文有實質上的貢獻,就不該添上自己的名字。此外,有的論文由多名作者共同署名。為避免發生因排名先后與對論文貢獻大小不相符的矛盾,我們都將“擬用稿通知”同時都發給所有作者,并附上將來文章刊出的作者排序。因此建議,凡合署發表的投稿,希望將所有作者的郵箱都列出來,以方便日后聯系。還有投稿后又來要求添加作者的情況,如果僅僅是想帶上他/ 她“乘船”的,那就是種不嚴肅的行為了。

七誡擺花架子。一般來說,注有標引的參考文獻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論文的學術水平。不過,著錄的參考文獻一定要與論文密切相關。有篇來稿文后的參考文獻字數幾乎與正文相當。經審稿發現,其參考文獻的絕大部分卻與文章內容關系不大。他可能是將人家文章后面的參考文獻不作分析地照單全抄了。其實你想,與你文章內容不太相干的這些文獻對你論文會有何貢獻,你肯定未必逐篇去讀過吧(特別是外文參考文獻)?為了證明你對所引的文字已經仔細核對過原文了,建議作者的參考文獻除了要列出登載原著的雜志名稱和期、卷以外,最好再補上原句所在的頁數,這也是為了方便他人核對的需要。有人來稿大段抄用他人文字,過度引用就成了他人觀點的文字拼湊了。還有的文章重復引用一些相似的內容卻無針對性的評述,這就令人懷疑似乎是為了擴充文章的字數了。我認為,引文應與論文具有邏輯關系,引用要以必要為原則,一般只需點到為止,否則就本末倒置了。

八誡馬虎草率。有的來稿中的參考文獻,在知網和萬方數據庫中卻查不到;原來作者不是將文章題目漏了字,就是將原著者的姓名寫錯了,或者是刊登的信息有誤,想必是作者憑記憶寫就的,沒作認真核對。我們怎么會發現的呢?因為,編輯除檢查參考文獻與論文內容有無關聯外,還要逐條核對并糾正錯漏和標識謬誤。編輯花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甚至不亞于對文章內容的審改。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著錄參考文獻是項極為嚴肅的事, 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論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聲譽,但許多作者對此卻不甚了解。此外,來稿中常用詞語錯字漏字頗多,讀不通的,也并非個別。有的作者倉促投稿,自己都沒有仔細審核和修改,于是反復來郵件糾正錯誤。寫作畢竟是件艱苦而細致的創作勞動,應該認真仔細,嚴肅投稿。

九誡重復發表。有的作者將自己以前的學位論文拿來投稿;有的論文大幅度引用自己以前的文章而未作出說明,由此發生極高比例的文字重合。如果引用自己已發表的文章,篇幅過大,又未補充新的觀點,也屬于重復發表。當然相關的界定標準還有待探討。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來自**小學。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競聘演講,并期望能在教改的大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生在教育之家我出生在東江邊上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教齡長達35年的中學教師;母親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干的婦女干部,后來也在學校工作。我的一位姐姐是教師,我的嫂子是教師,我的弟媳是教師,我的愛人和我都是教師,一句話:我的家是教師之家,我以教師之家為榮!

我在教育中長大我能當教師,除了家庭的影響外,我的啟蒙老師對我的影響特別深刻。由于當時小鎮上沒有學前教育,我在寫小寫“3”的時候寫成了像在飛的小鳥。是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學會的,就像我媽媽那樣,我不由自主地叫了一聲:媽媽。從此,在我心中播下了當教師的種子。

我要在羅湖教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以上的人生經歷,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有百倍的信心當好校長的助手,協助他辦好學校,讓學校上檔次,上水平,為羅湖教育強區增光添彩。

當前,教育戰線正迎來了改革的春天,各項改革措施逐步推出,素質教育實施正方興未艾。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就是堅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幫助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因材施教,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叭姘l展”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如果有幸當上副校長,我將協助校長做好分管的工作,并實行“一個轉變,三個改革”。一個轉變就是轉變我們的人才觀:我們小學的任務是把兒童培養成具備初級生存能力的少年,為初中輸送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合格并有特長的生源。

一改教學法。我崇拜的教育家有很多:卡耐基、杜威、孔子、陶行知、支玉恒等,然而我最崇拜的是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他成了我學習的偶像,從他那里我學到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學到了不少教育教學的經驗。我特別佩服他的教法,他身為中學校長,不但當班主任,還擔任語文課,還要經常在外作報告。按道理,他所任教的班級一定是差班,不說差班也一定是后進班。但事實勝于雄辯,他所帶的班級不但不是后進班,而是先進班,學生語文科成績名列前茅。我左思右想,他與我們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同,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大大地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創造中進步。他把學生分成語音組、詞語組、語句組、段落組、寫作組等。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哪一方面的問題,就去找那個小組的成員解決。學生如此學習,他當然可以自由了。我也在小學生中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針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怕寫作文、日記的問題,要求學生親自種豆子,把勞動的經過和豆子發芽的情況如實地記錄下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不但喜歡寫作,還寫得好。到了六年級,不少學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我以此為素材寫的論文獲得了中央教科所學法指導論文二等獎。

二改教材。新一輪的課程教改革早就定好了調子:國家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體系;實行一綱多本;打破出版、發行的大一統局面。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作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改革從內心感到高興。一是我們有選用教材的權利;二是我們可以編寫校本教材;三是實行綜合課程后,我們的課本種類可以大大地減少,學生的書包將會真正地減輕,才能把素質教育深入地開展下去,教師才能抽出一點時間去進修,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目前,蓮南小學圍繞科普興校這一特色,正在進行“三模”科普活動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教材開發出來。屆時,我們還要申請鑒定和專利。

三改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是方向標,具有強大的導向作用。一是上級政府部門對一所學校的評價;二是學校本身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三是

對學生的評價。我認為,要評價一所小學辦得怎么樣,×××督導評價體系是比較科學的、系統的。在評估標準里面,包括了學校辦學條件和管理兩大類別,一燦?9條指標,每一指標有相應的分值,總分值500分。對學校的每一環節,每一個角落都納入評估體系。我將協助校長按督導評估的的標準建設和管理好蓮南小學,力爭早日實現五年規劃的目標——把蓮南辦成省一級學校。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一直是校長們頭痛的問題,因為教師的工作是良心工作,難以衡量。我認為可以制定相應的量化評比標準,實行量化考核,過程和結果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以“三個有利于”和“三公”為原則:有利于學校整體工作;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調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作為學校領導絕對不能以班級平均分或合格率作為教師工作評價的唯一標準。要是這樣,接到后進班的教師再認真、再負責,第一學年可能什么也評不上。教師工作的評價考核,在蓮南小學做得很好,從來沒有教師因年度考核、評先、評優鬧意見,真正考出業績、評出先進、鼓足了干勁。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相當重要。評價學綜合生素質的標準就是你認為需要培養的目的。我們小學的培養目的是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個性有特長的初級人才。考核學生要以綜合考核為主,兼顧特殊,要不然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特長生受打擊。當今世界級的鋼琴王子——李運迪,他要是在普通的小學、中學學習,就可能沒有今天。像韓寒這樣的特長生,一定要他在數理化方面齊頭并進,他可能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我舉的兩個例子,不是說明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要全面發展,而是想說明我們要讓某一部分學生的某一方面優先發展,使我們的小學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實行優者更優,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真正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次,樹立終生教育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更新知識,優化知識結構,特別是我們中青年一代,處在改革的潮頭,國家已加入wto,祖國申奧的成功,都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勇敢地迎上去,使自己與時俱進,不斷努力進取,將來成為深圳、全國的名師,同時愿自己的桃李芬芳。我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奉獻青春熱血,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是我最大的幸福!

第6篇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應用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計算機網絡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計算機網絡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有關計算機網絡教學的問題,在筆者近兩年來電腦教學實踐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經驗和問題。下面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提高教師素質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教師提出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以達到與時代同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絡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新世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合格人才。在教授過程中,教師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如,在多媒體電腦教室給學生上課時,有時學生機操作系統出故障,缺少某一程序,電腦無法啟動,就得重新安裝操作系統,那就是進行網絡拷貝。對這一技術,我剛開始接觸,操作時不是很熟練,通過浪潮公司來人指導,自己虛心學習后,基本上運用自如。有時一些學生機的應用軟件無意之中刪掉,還得重新安裝。有時學生機無法開機,根據自己的無線電維修的經驗,自己將主機打開進行修理,解決不少電腦故障。從此看來,光是掌握電腦的一般操作還是不夠的,還得對電腦在正常使用中,學會軟硬件的維護和維修的技能技巧。才能真正把多媒體電腦網絡教室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二、計算機網絡教學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

由于我國的計算機網絡教學起步較晚,加上本國的國情,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網絡教學還在困境中徘徊。特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中小學校,要搞計算機網絡教學,就好像白日做夢。但是,在國家對教育方面的投資力度加大,以及人們奔小康的步伐加快,現在我市正在建立“校校通”工程,校校通網絡和遠程教育,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全國的中小學校不分城鄉,都能進行網絡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是操作電腦的能手或高手。因此,教師必須提高業務水平,學歷提高一個檔次――學習才能達到。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網絡介入了教師們的備課、上課和教學研究中,教師對應用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的認識不斷提高,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學理念。即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知識的探索者;教學的內容不僅是知識,還有方法、能力、品格;教學媒體是學生的認知工具,既作為感知的對象,又作為認知的途徑;教學方法應為“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商討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方法綜合運用;教學的進程必須是“問題──發現──探索──創造”。新的教學理念的建立使教師們不斷的追求高效能的課堂教學模式,那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習慣的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我校利用這種指導思想設計了各年段“作文三維教學模式”的課例,并上研究課,為學生 創設了主動發現、自主探究、積極意義構建的愉悅作文環境,學生的表達能力明顯提高??梢娺@樣的教學模式正使原有的課堂教學質量有了新的突破和質的飛躍。

三、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優劣

1.網絡教學的優點:是使用計算機網絡教學,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直觀性強,知識面寬闊,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電腦教室這一軟件進行教學演示時,聲音、圖像、文字、動畫、學生在自己的電腦屏幕上直接可以觀看操作的全過程,學生觀看了以后,很快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操作。學生最喜歡上電腦課,興趣很濃,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有時上節課剛下課,就進微機室,就連大休息的20分也不放過,下課時還戀戀不愿離去。

2.不足之處:

①計算機網絡教學缺少自己的應用軟件,這有待于軟件開發商的開發;

②自己的課件制作還不完善,有待于自己開發制作。

③多媒體網絡教室上網的費用高,給上網帶來不便,這有待于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解決上網費用高的問題。

④網絡教學不僅在多媒體教室上信息技術課運用,還應在其它各學科教學中應用。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網絡資源共享,把網絡教學落實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四、創設了理想的教學環境

計算機技術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使信息更生動更豐富多彩。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應用在學科課堂教學當中,創設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與效益。首先網絡化的教學系統實現了高度的資源共享。如在備課時,我們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教案庫和計算機教學軟件庫中的資源,設計教案,以提高備課質量。教師通過瀏覽、選擇、組編,設計成一個個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課堂上應用這些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我校教師還常常瀏覽互聯網上的“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站點中的欄目。教師們常常把“小學教學藝術”、“教學論文”、“名家點評”等資源下載下來以供學習參考。欄目中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給教師們很多啟示;教學資源庫常為教師們備課提供豐富的內容,使教學設計更科學、更有新意。網絡化的教學系統可創設教學情景,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在教學中,多媒體網絡的介入使學生進入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學生常被友好的界面所吸引,思維得以激活。在軟件演播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滋潤學生的感情幼芽,使學生顯示各自的聰明才智和潛在的力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獲得探究的樂趣、認識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新的樂趣、積極向上的樂趣。并將這些樂趣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機。

五、結束語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將會推動教育改革,但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事業。不僅需要社會物質生產部門為學校、為家庭提供足夠數量和適用的硬件設備,還需要在軟件開發和應用的研究方面做更大量的工作,后一點容易被忽視。任何一項具有比較深遠影響的改革,都不是短時間內簡單的一、兩個招式就能夠“立竿見影”地反映到學生的成績統計表上面的。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很快。教育事業必須跟上現代化步伐,所以,計算機網絡教學勢在必行,這是事實不可否認的。路,是人走出來的。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我們要歷經千辛萬苦,踏出一條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新路來。

參考文獻

[1]楊春秀.信息技術教學導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李彬.淺議計算機網絡教學[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05).

第7篇

【關鍵詞】母語遷移;英語語料庫;語料研究;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1―0082―03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語言遷移一直在第二語言習得和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者們從語言、心理以及社會等角度對語言遷移現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對語言遷移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并為外語教學提供依據和啟示。

一 語言遷移理論的研究及發展階段

20世紀40―50年代以來,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對語言和外語教學影響巨大。對比分析理論(Contrastive Analysis)產生于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強調語言習得是一種習慣的學習,是一個從母語習慣向外語習慣遷移的過程,因此新知識的學習必然會受到舊有習慣和學習經驗的影響。Robert Lado在他的《跨文化語言學》(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57)提出了對比分析假說,即從母語與目的語的差異來判斷第二語言習得的難度。認為母語與目的語的差異越大,習得中的難度也就越大。因此可以通過對比兩者的差異來預測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難度和學習者可能出現的錯誤,并將之作為課程設置與教材編寫的依據。之后行為主義心理學受到了認知心理學的猛烈抨擊。六十年代末由Chomsky提出的普遍語法理論(Universal Grammar)對對比分析理論提出了挑戰。普遍語法對對比分析理論的難度和錯誤預測能力產生了質疑。試驗表明,通過對比分析所預料的難度并非一定是學習者難以掌握的語言點;與此相反,學習者在遇到那些母語與目的語相似的語言常常容易出現錯誤。由此說明,差異不一定會產生困難,有些差異反而會引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

對比分析是建立在對比分析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的。這一方法認為,外語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產生錯誤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糾正錯誤。而學生的錯誤,大部分是由于母語的干擾。

錯誤分析理論是20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應用語言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理論。它是建立在外語習得理論基礎上的。這種理論認為,既然外語習得過程和母語習得過程相同,那么學生在學習外語時所犯的錯誤可以反映出他們語言習得的水平。語言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觀察、分析、歸納二語學習者所犯的錯誤,提供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實際所犯錯誤的情況,通過分析錯誤,來探尋學習者中介語系統中所存在的問題,從中找出規律并指導第二語言教學。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的中介語理論(Interlanguage) 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語言遷移的認識。中介語指的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某一階段學習者使用的語言系統。在這個體系中,學習者從母語出發,經過中介語,并逐漸向目的語靠近。因此中介語是語言遷移過程中的必經階段,更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必經之路。

二 母語遷移實例

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已牢固建立起來的母語系統會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積極的促進和消極的干擾影響,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母語正遷移,消極的干擾影響為母語負遷移。中國學生做中譯英是從漢語的思維和文化模式向英語的思維和文化模式過渡,但由于受到漢語母語的干擾,在翻譯中大量出現漢語負遷移的痕跡,以致轉換不能順利實現。盡管各個高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發現學生們大量的類似錯誤,但畢竟受到時間和精力有限,錯誤語料選取的種類和數量有限,語料的選擇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充分反映和體現不同類型高校英語專業教育和學習的特征、存在的不足和欠缺。

英語語料庫(Corpus for English Majors)

《中國高校外語專業多語種語料庫建設與研究--英語語料庫子項目(Corpus for English Majors)》為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07BYY037)。第一階段的語料采集以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語料為主,語料由作文和翻譯兩部分組成。其中翻譯部分是目前國內外語學習者語料庫中的首創,收集了2004到2006年八級考試翻譯(漢譯英)2000篇。語料庫的文本選樣覆蓋了全國各地的綜合性大學、理工類大學、外語類院校、師范類院校等,并完成文本的失誤標注。

英語專業八級考試(TEM-8)試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其考試結果又對教學有很好的反撥作用。因此通過分析專業八級考試中翻譯題的錯誤類型的實例來看語言的遷移現象對教學很有幫助。對TEM-8(2006年)翻譯考試(見附錄)450位學生的錯誤進行統計,使用AntConc 軟件對這些譯文中標注的錯誤進行語料分析, 發現考生們所犯錯誤數量居于首位的便是詞匯失誤共有2574次,標注中使用符號wd。

現舉例分析失誤頻次較高的四種類型――詞類失誤、替代型失誤、冗余型失誤、選用一一對應中文詞匯等。詞類失誤指一定上下文中詞語意義基本恰當但詞類有誤的一類錯誤;替代型失誤是指詞類無誤但從上下文意思來看詞語卻使用不當;冗余型失誤是指某一詞語在特定上下文不該使用卻出現;選用一一對應中文詞匯是指翻譯中使用表面相似的中文同義詞。下面將從母語知識干擾的角度加以分析。

1 詞類失誤(wd2) 出現了51次。

失誤比例最高的是形容詞當名詞使用,其次是名詞當形容詞,動詞當名詞和副詞當形容詞等。

1)…, but never put itself on the top of the every thing.

…whether the painful is strong or not…

2)… less than those in industry one…

People in agriculture society can share things…

3)…because whether the complain is strong or not.

Our depress, therefore, is not as heavy as the westerner.

4)…because they are mildly, quietly and simply…

以上各句中的斜體單詞應分別為1) everything, pain;2) industrial,agricultural; 3) complaint, depression;4) mild,quiet and simple。究其原因是學生目的語還未達到熟練的程度,將所學詞匯運用到具體的語境中就會發生誤用。大多借鑒了母語的使用,因為中文里“工業社會”和“農業社會”用得很多;母語中“抱怨”和“苦悶”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

2 詞匯替代 (wd3) 有1052次之多。

這類錯誤的發生主要是學生沒有能很好地掌握英語詞匯,并受漢語影響。

1)China have taken that …

2)Therefore, our dismay is less than westerners.

3)…human beings stand at an appropriate place in nature.

4)Not restricted by goods.

第一句應為Chinese,學生未注意目的語中詞義的差異,Chinese既可以譯為“中國的”,也可以譯為“中國人”。第二句應為sufferings。 “dismay”可表失意,與“苦悶”有些差別,在中文中看起來似乎相近,但放到英語上下文中顯然很牽強。第三句應為“… man is put in a proportionately reasonable position among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natural world.” 學生把漢語思維翻譯成英語進行機械的逐字翻譯,母語的負遷移可見一斑。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第四句,“不滯于物”,此“物”不可望文生義,非“goods”而為“material comfort”。我們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充分讀懂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方可落筆,翻譯須形神皆備。

3 詞匯冗余(wd5)有 127次。

1)The representation in the aspects of philosophy and arts reflects …

2)…in the nature circle.

3)…are much more smaller….

第一句應將將漢語的名詞結構轉換為英語的動詞結構,不顯累贅。“在哲學藝術方面的表現都反映出”應譯為“The philosophic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ll reflect that…”。第二句留有太深的母語痕跡,英語里只說“in nature”。第三句的失誤顯然是沒有牢固掌握好比較級的結構。

4 選用一一對應中文詞匯 (co1)有242次。

1)The Chinese nation has never viewed that …

2)That the human being should be the highest over everything.

3)The main philosophy in ancient China was not to be stopped and enslaved by material comfort.

4)…because the intensity of the agony can be transferr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our desire.

第一句中“看作”譯為“view”有誤,從上下文來看,應選擇“regard…as”較為貼切。

第二句此“高于”并非真正的高度,而是表示抽象的等級地位,應譯為“a supreme creature”。

第三句“不滯于物”,“滯”此處并不作“停滯”解,應理解為迷戀舒適的生活條件,可譯為“overly indulge himself in material comfort”。

第四句的“轉移”是主動的,不能采用被動語態。譯為“…since the extent of suffering shifts with the intensity of desire and ambition.”

我們的學生想當然,不深究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將信手拈來的中文就寫上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另外也反映出我們學生無論是英語還是中文功底都不盡人意,函待提高。

以上我們分析了詞類失誤、替代型失誤、冗余型失誤、選用一一對應中文詞匯等四種情況,認識到母語負遷移是學習者詞匯層面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學生受母語影響很深,他們在語言輸入時期便深受母語的影響,漢語先入為主,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從頭腦中選取與漢語相對應的英文單詞,卻忽視英語措辭規律,忽視英文詞匯的語法語用意義,生搬硬套了漢語用法。

由于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在文化、歷史、地理、習俗、語言邏輯思維、語言結構表達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差異,這就意味著漢語詞匯不能一一在英語里找到絕對的對等詞,即使是相同的詞語,內容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存在詞匯和詞義空缺,英語學習者在具體使用詞匯時往往忽略這一點,造成詞匯學習上的負遷移。英語是形合語言,有時態、語態、人稱、數等多種形態變化,語篇主要是通過并列連詞、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等各種語法手段來保持連貫和銜接的,相對較長較復雜;而漢語是意合語言,沒有時態、人稱、數等的形態變化,主要靠語序和實詞來表達含義,句子結構松散、不嚴謹。

以上是我們學生在英語專業八級翻譯中詞匯層面母語的負遷移情況。英漢語言間的巨大差異是導致負遷移產生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應考慮英漢在文化、思維習慣和語用上的差異,從而能比較全面地看待母語的負遷移現象。

三 語言遷移現象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語言測試對外語教學具有反撥作用。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翻譯部分學生所犯錯誤及產生的母語負遷移對我們有所啟示。對語言遷移現象的研究不僅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更為外語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依據。語言遷移現象對外語教學的啟示首先是應將對比分析理論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對比分析理論在預測語言學習者的困難和錯誤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教學手段來減少母語負遷移。

要減少詞匯語義層面的失誤,要大量接觸和輸入目的語,學生只有廣泛閱讀地道的英語,才能對其理解、記憶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能力,才不致受到更多的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習者的失誤經常是由于心理詞庫中存儲的詞匯組塊較少,在表達時按照漢語習慣生搬硬套。而語料庫語言學中的詞匯組塊教學,可以使學習者避免詞匯選擇錯誤,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準確程度。Lewis(1993)認為預制語塊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習者避免語言錯誤,從而保證交際的正常進行。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突出目的語與母語在文化上的差異,幫助學生來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等對語言所造成的差異。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去接受目的語國家人們的思維方式,在外語教學中應盡量減少負遷移的影響。教師應積極探索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多采用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法,使學生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有意識地實現正遷移。同時,教師在發現學生所遇到的困難和錯誤時,應給予科學的引導。鼓勵同學們在課外多和英語國家人士交流,在真實的語言環境里提高語言能力。伴隨著語言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語言遷移現象作為二語習得的重要課題會有更圓滿的解決方法。

四 結語

通過對英語語料庫的研究,發現了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翻譯中母語負遷移在詞匯層面的表現,說明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巨大差異阻礙了中國學生取得以英語為本族語的人的翻譯能力。在英語教學和二語習得中應充分認識這種差異,采取各種方法大量增強目的語的輸入,盡量將語言學習融入真實的情景中,日積月累才能逐漸地學會運用較地道的目的語。

參考文獻

[1] 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James C.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29.

[3]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93-95.

[4] 何安平.語料庫在外語教育中的應用―理論與實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

[6] 李文中,濮建忠.語料庫索引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

[7] 衛乃興,李文中,濮建忠.語料庫應用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8] 許余龍.對比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9] 楊惠中,桂詩春,楊達復.基于CLEC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10] 楊惠中.語料庫語言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

[關鍵詞]:數碼影視電腦特效電視電影dv作品

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當數字化技術介入娛樂媒體之后,開始打破傳統媒體的界限,出現電影、電視、激光視盤、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傳播方式交互并存的趨勢。尤其對電影藝術來說,數字化意味著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極大地影響了電影從創作生產到發行放映的各個環節,正在改變并將徹底改變傳統電影業的面貌。對此,我國家主管部門已作出明確決策:“實現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從傳統產業、傳統媒體向新型產業、新型媒體的轉換?!?/p>

數碼電影時代是在我們理論準備不足的狀態下降臨的。20世紀80年代初,國內出版了邵牧君頗有影響的《西方電影史概論》,邵先生在書中論及電影史的分期時曾斷言:“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已在技術上達到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術發展不再對藝術表現有重大的影響?!盵1]在相當長時間里,邵先生的見解并未引起什么異議。不過以今天眼光來看,這一觀點毋疑需要修正,并且有必要強調:數字技術介入電影藝術的重大意義,絲毫不亞于甚至超過了20年代有聲電影淘汰默片、30年代彩取代黑白片的那兩次技術革命。

在數字化浪潮沖擊之下,國外影壇開始流行“后電影時代”(post-cinemaera)的概念。但是在中國電影界,至今對數字化革命的緊迫性尚未達成共識。我們注意到,《電影藝術》雜志刊發的專欄《入世后中國電影會發生什么變化》,以來函照登方式公布了編輯部對43位業內知名人士的問卷調查。這些人士各抒己見,但其中僅有兩人提及數碼電影。一位是導演黃蜀芹,她認為“數碼電影的形成會改變制片及觀片方式,但這在中國都需要時間?!?;另一位是上影集團副總裁許朋樂,他建議“采用高科技計算機制作表現中國人命運情感的大片,力爭在一些大城市與好萊塢進行抗衡?!盵2]當然,問卷調查含有即興成份,答者未必經過深思熟慮,但2:41的比例畢竟過于懸殊,至少說明數碼電影還沒有受到中國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在數字時代,任何形式的信息一經數字化,就被整合為統一的數字化信息,進而打破不同媒體之間固有的壁壘。數字化整合并不意味著電影媒介的消解,但卻使電影的內涵與外延有了重新界定的必要。從影像信息的存儲來看,目前擁有感光材料(膠片)、磁性材料(錄像帶)、光學材料(光盤)等不同載體,相互間可進行“膠轉磁”、“膠轉數”、“磁轉數”、“數轉膠”的轉換,由此形成了籠而統之的稱謂“數碼影視”。

我們認為,“數碼影視”這個概念過于寬泛,實則上在數碼影視體系之內存在著分野,依據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材、傳受關系等要素加以辨析,可劃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基于傳統影院放映的、含有“數轉膠”電腦特效的電影大片;

——基于數字影院放映的純數碼電影(包括3d動畫片);

——基于數字化制作的電視電影;

——基于個人化制作的dv作品。

且讓我們結合數碼影視在中國的現狀及發展機遇來做一番考察,探究數字化為中國影視業帶來的壓力、動力與潛力。

一、電影中的數碼特效

電影誕生以來,始終存在著擺脫“物質現實的復原”,由創作者發揮巧思奇想的電影特技傳統。如電影先驅者梅里埃原先是魔術師,他出于職業習慣,首創了停機再拍、多次曝光、疊印、倒放等特技手段。在中國電影史上,張石川熱衷“接頂”特技也是出了名的。1925年女演員張織云訪美歸來,向他談起好萊塢名導演劉別謙運用“接頂鏡頭”在攝影棚里制造海濱場景的見聞。張石川聽后立刻著手模仿,將接頂鏡頭玩得得心應手,還情不自禁地夸耀:“上海什么都有,就是沒有山,連一個土堆都沒有,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什么泰山、黃山,全都可以請畫家搬到攝影場里來了!”[3]

電影特技的本質,說到底是一種“以假亂真”的藝術。在影片生產過程中,攝制組常會碰到某些在現實時空中難以再現的場景,這就需要采用特技手段在銀幕上玩弄障眼法,將不可能拍到的畫面變為可能。數十年來,電影特技師們施展聰明才智,掌握了模型攝影、模型接景、繪畫合成、放映合成等一整套傳統特技方法。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高科技的介入,電影特技產生了質的飛躍。在數字化進程中,1991年是個重要年份,柯達公司在那年研制成“cineon”數字電影制作系統,運用具有900萬像素、4096線的ccd掃描儀,先將電影膠片上的影像轉換成數字信息輸入計算機圖形工作站,經加工處理之后,再通過激光印片器將影像轉錄到電影底片上。cineon把電影和計算機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在催生數碼電影方面功不可沒。數字化不僅提高了電影生產的速度與效率,還大大擴充了電影藝術的表現空間與表現手段。尤其在數碼特效領域,三維虛擬場景、角色動畫、影像逐幀修改等先進手段的應用,為導演們提供了“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強大技術后盾。

好萊塢是數碼特效的策源地,據統計,在全球票房超過2億美元的100部好萊塢影片中,共有53部采用了數字技術。[4]隨著數碼特效的頻繁應用,人們的理性認識也深入了一層。美國數碼技術專家科林.布朗指出:“有兩種特技效果存在,一種是展現在你面前的、可見的特技效果,產生震撼驚叫的效果,這就是《侏羅紀公園》的恐龍和《異形》的外星人等等;還有一種是不可見的、隱性的特技效果,為影片增加許多敘事成分?!盵5]這種區分很有指導意義,如果說“看得見的特技”更多適用于科幻、魔幻、神話、動物等題材,那么“看不見的特技”適用面更廣,在各種常規題材中都有用武之地。例如在《阿甘正傳》中,由1000名群眾演員出演的反越戰示威場面,被復制成有5萬人參加的浩大規模;扮演中尉的演員穿一雙“藍色遮蔽襪”,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了“雙腿截肢”的造型效果。又如《泰坦尼克號》所展現的各種氣候條件下的海洋,乃是依靠arete公司開發的軟件,動用300臺sgi工作站生成的“數字?!保阢y幕上不露一絲破綻!當然,數碼特效的制作成本目前還居高不下,《泰坦尼克號》投資2.5億美元,數碼特效的開支差不多占了一半。正是這一因素,致使不少業內人士將數碼特效視作“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認為資金短缺是制約中國數碼電影發展的瓶頸。其實未必盡然。

數字化是電影制作的必由之路。與好萊塢相比,中國電影數字化的進程大約滯后了十多年。原因之一是80年代以后,由于電影票房滑坡,不少電影制片廠的特技車間紛紛下馬,制片人為省錢,能不用特技的盡量不用,致使國產片里的特技元素日益萎縮。原因之二是中國電影編導對高科技感興趣的人并不多,對數碼特效的應用熱情不足。而好萊塢卻擁有專攻數字電影的專業戶,如詹姆斯.卡麥隆以平均兩年1部的速度,成功地導演了《深淵》、《終結者ii》、《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等四部數碼大片。在中國影壇,張建亞導演是孜孜不倦探索數碼電影的第一人,他最初的嘗試始于1995年,運用電腦特效來制作《大鬧天宮》,后因資金原因而擱淺。但他并不氣餒,四年后終于成功地執導了首部國產數碼大片《緊急迫降》。張建亞對電影有著獨到的見解:“我覺得電影就是運動的藝術,電影離不開各種有趣的運動形式,因而也離不開技術。中國電影從《孤兒救祖記》以來就太注重道德倫理興趣,結果把運動細胞都退化掉了。”[6]正是這種集體無意識,長期來稀釋了中國電影的科技含量。

1999年是中國數字電影的起飛之年,一下子涌現《緊急迫降》、《沖天飛豹》、《橫空出世》三部運用電腦特效制作的故事片。美國sony數碼電影中心技術副總監觀摩《緊急迫降》之后,認為中國同行的制作“已達到好萊塢同類影片的中上水平”。國內學者的評價更為積極,倪震指出:“《緊急迫降》在電影工業拓展上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它的思想藝術價值和票房價值。它表明了中國電影作為工業系統在科技理念和工藝技術方面的突破,是一個民族崇尚科學、展望未來的精神體現?!盵7]值得稱道的是,上海電影制片廠當年審時度勢瞄準數碼電影的目標,為投拍《緊急迫降》斥巨資從海外引進先進設備,成立了“上影計算機特技制作中心”。現累計投資達8000萬元以上,已正式亮出“上影數碼”的品牌,決心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碼電影生產基地?!吧嫌皵荡a”的最新出品是張建亞執導的大制作《極地營救》,該片的數碼特效涉及泥石流、沙塵暴、雪崩、高空救險等驚心動魄的場面,以及“瞬間濃縮”古格王國由鼎盛至衰落的奇觀。電腦特效總量占全片鏡頭數的60%,比例大大超過了《緊急迫降》。此外,《極地營救》的部分鏡頭還首次采用2000線高清晰度數字攝像機拍攝,力求以超一流的視聽效果讓國產數碼電影躍上新的臺階。透過片尾字幕長長的工作人員名單,我們欣喜地發現了中國影壇第一個專事電腦特效制作的團隊,他們操練了一整套包括三維建模、動作捕捉、材質渲染、合成數字人的生產工藝,構建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高科技電影制作平臺。

國產數碼電影下一步應盡快開拓題材面,在風格樣式上尋求新的突破。以張建亞導演的兩部影片來看,無論《緊急迫降》還是《極地營救》,均是依據真實事件為原型的正劇。其實,在紀實題材中電腦特效的用武之地頗受局限,難以達到淋漓盡致的程度?,F實生活和藝術想象是藝術創造的兩個源泉,電影編導“超凡脫俗”的想象力借助電腦特效更能得到異乎尋常的發揮。人們期待著,諸如科幻片、神話片、魔幻片等新穎樣式,以及《西游記》、《封神演義》等傳奇名著的改編,在銀幕上掀起國產數碼電影的第二波。

二、純數碼電影

數字視頻有三個來源:一是通過數字設備直接獲?。ㄈ鐢荡a攝像機、數碼相機、cd-rom光盤、因特網下載等);二是靠計算機軟件創建生成(如photoshop、maya等軟件);三是經模數轉換的其它素材(如膠片、錄像等)。一部影片如果完全由前兩種數字視頻構成,便可稱作“純數碼電影”。目前觀眾所接觸到的純數碼電影,主要是3d動畫片。

在動畫電影史上,法國的雷諾被尊為創始人。但動畫片真正誕生始于1907年,以美國的勃拉克頓發明“逐格拍攝法”作為標志。中國動畫電影的拓荒者是著名的萬氏四兄弟,他們受聘“長城畫片公司”,于1926年制作了我國第一部動畫片《紙人搗亂記》。該片描繪躲在墨水瓶里的紙人偷偷從瓶子里溜出來,同正在寫字的真人搗亂,弄得真人火冒三丈,其新奇效果當年轟動滬上。

動畫片創作歷經手繪動畫、計算機輔助動畫、計算機生成動畫這三個發展階段。計算機生成動畫亦稱計算機生成圖像(cgi),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影片無不采用cgi技術。cgi無需攝影機的介入,而是依靠計算機創造出一種“虛擬現實”,一種亦真亦幻的三維空間。因此“拍電影”的說法已不能成立,確切地說,是通過計算機工作站“做電影”。1995年,好萊塢推出第一部3d動畫片《玩具總動員》,片長77分鐘,制作周期歷時4年,一共動用110臺計算機,耗費80萬個計算機工作小時才完工。該片由1561個鏡頭組成,合計76個角色、366種對象,在主角安迪的頭頂上據說生有12384根頭發。在3d動畫界,毛發的根數、皮膚的質感、物品的紋理等等,很快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指標。2002年迪斯尼公司與pixar公司聯合制作3d動畫片《怪物公司》,運用專門設計的fizt動畫軟件,給怪物主角蘇利文全身平添300萬根飄逸的藍色柔毛,其逼真效果與《玩具總動員》相比,后者堪稱小巫見大巫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怪物公司》中,首次出現了“中國娃娃”(或稱“東方娃娃”)黑頭發黑眼睛的可愛造型,這是山姆大叔為搶占亞洲電影市場作出的精心策劃,以此來博得東方觀眾的歡心。

3d動畫片使人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暴露出某種先天性不足,即動畫藝術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計算機軟件的開發。今年2月,日本動畫片大師宮崎駿的新作《千與千尋》榮獲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這是國際著名電影節首次將最佳影片獎項授予一部動畫片。在計算機動畫已成為時尚的潮流之中,宮崎駿仍固守手工制作動畫片,成為第一個對3d動畫片說“不”的人,他的忠告是:“技術看起來使人自由,其實分工過于精細,很容易使獨具匠心的制作變成流水式的生產?!?/p>

近年來,海內外開始流行“動漫”這一新概念,它有別于傳統的漫畫和卡通,而與流行時尚、新媒體、電子游戲交錯互動,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動漫產業。上海市從2000年開始舉辦《動漫畫展》,參觀人數一屆多于一屆,成為動漫愛好者盛大的節日。動漫的忠實受眾是青少年群體,根據年齡結構分析,他們屬于“看動畫片長大的一代”,對動漫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以及不同于長輩的理解力和欣賞力。這個群體與計算機的關系最為密切,他們中間將會涌現中國目前緊缺的從事3d動畫片創作的人才。

“純數碼電影”還有另一種涵義。在物質載體方面,純數碼電影的影像和聲音不再記錄拷貝在膠片上,而是將數字信號記錄在計算機磁盤上;在節目傳輸方面,純數碼電影不必經過遠距離裝運或跑片,而是通過通信衛星、有線光纜等渠道定向傳送至電影院的接收終端;在放映設備方面,純數碼電影通過內置光學芯片的投影儀顯示高清晰度的畫面與立體音響效果,使觀眾獲得超一流的視聽享受。1999年3月10日,美國舉行了第一次純數碼電影演示,此舉宣告著“無膠片電影時代”(filmless)的到來。同年5月,美國出現4家數字電影院,據行家預測,未來五年內數字電影院將普及全美國?,F在看來這一預測未免樂觀了些,截止2001年統計,全世界建成的數字電影院僅有32家。

2001年10月,我國首部純數碼電影《青娜》(諧音china)在北京旅游景點中華世紀壇首映,該片長度僅5分鐘,實際上是一個娛樂節目,不是正規的電影作品。2002年4月30日,中國第一家數碼電影放映廳在上海永樂電影城開張迎客,首映片目是姜文主演的《尋槍》,但該片并非純數碼影片,而是通過“膠轉數”形成的數碼版。此前,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楊步亭已向外界宣告,將通過資本運作籌措巨資改造全國電影院,要在十年之內實現電影的數字傳送和放映。這個時間表現在已進入倒記時,同時也預示著純數碼電影未來巨大的市場份額,將吸引各路人馬竭盡全力角逐中原。

三、電視電影

美國電影學者j.莫納科寫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怎樣看電影》一書,字里行間留下了對影、視合流亦清醒亦朦朧的認識:“到了1980年,情況已經變得很清楚,我們所謂的電影與我們所熟悉的錄像和電視,不再可能截然分開了。時至今日應當把它們看作是一個統一體的組成部分,我們確實需要一個能夠包括影片與錄像帶的新詞匯?!瓘默F在起,‘電影’成了一個尚無新名稱的、包括藝術與技術而組成的行業,姑且名之為‘電影電視’吧?!盵8]

類似的情況也在中國發生。從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中國電視業超常規的發展,占去了人們大部分的休閑時間,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連年遞減。進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國電視迎來新一輪擴容,由無線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所覆蓋的家庭接受環境,在不少地區已多達數十個頻道。各家電視臺之間展開激烈的收視率大戰,電影似乎無力招架,悄然退出同電視競爭的地盤。然而,就在中國電影業整體不景氣的處境中,卻存在著一個閃光的亮點,那就是中央電視臺于1996年1月開辟的電影頻道。在全國媒體利潤排行榜上,電影頻道后來居上,排名名次已躍居第五位,其收視率之高、傳播范圍之廣,無形中已成為全國觀眾敞門入場的“中華第一大影院”。據統計,1998年國內電影院共放映414.9萬場次,觀眾數量僅為5.7億人次;而同年度電影頻道的觀眾卻達到4.3億人次,兩者幾乎平分秋色。從表面上看這4.3億人次分流了電影院的上座率,實際上他們所欣賞的依舊是電影。這種現象在國際上具有普遍性,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委員會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的那樣:“盡管大多數西方國家中去公共影院看電影的人次有顯著下降,更加多的觀眾還是通過電視看到了影片。這兩種交流工具之間的結合也越來越親密,而且不斷發展的盒式磁帶錄像工業將為電視和家庭放映提供更多的影片?!盵9]

電影頻道開播以后,為保證節目源,幾乎買斷了1949年以來各家電影廠生產的所有故事片及建國前攝制的大量老電影。但不到三年時間,就把庫存的近3000部國產片統統播放了一遍。為開拓片源,電影頻道自1998年開始投資拍攝低成本的“電視電影”。1999年春節期間,第一部電視電影《歲歲平安》與觀眾見面。此后三年,電影頻道每年投資6000萬元,總共拍攝了約400部電視電影。今年電影頻道繼續加大力度,計劃投拍和購買的電視電影數量將達到200部左右。透過數量看本質,我們不難發現電影頻道這個面向全國觀眾的播映平臺,不再滿足于承擔“下游”功能,即購買、回放各家電影廠出品的電影;它依靠自身的策劃組織能力和經濟實力,已成為中國電影的“上游”企業。

那么,電視電影與數碼電影是不是一回事呢?

我們認為,數字化使信息和載體的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在數字域,影像信息和聲音信息在形式上都表現為“0”或“1”,信息對載體的選擇變得靈活多樣,突破了傳統業務分割的界限。從理論上說,數字化介入電影或電視并無質的不同,兩者同質同源,都是在數字化環境中完成作品的前、后期制作。尤其在非線性編輯系統中,電影與電視的區別僅表現在電影屬于“膠轉數”,電視屬于“磁轉數”,一旦掃描、上載完畢,在計算機中處理的都是“0”或“1”。此外還有必要強調,中國的電視電影一般采用數字beta攝像機拍攝,而非國際上慣用的16毫米電影膠片攝影機。因此,中國的電視電影雖然啟動較晚,技術基礎卻是一步到位建立在數字化平臺上,這也是我們將電視電影納入數碼電影看待的一大理由。

從制作角度比較,數碼電影勝過膠片電影的優勢在于節省成本與生產周期,能收到多快好省的效益。中央臺電影頻道目前投拍一部電視電影的平均預算為50萬元左右,采用了穩妥的低成本策略。有關人士對此直言不諱:“在現在非常不規范、不成熟的電影市場環境下,與其投資上千萬拍一部血本無還的影院電影,不如用上千萬投拍20部有經濟保障的電視電影?!盵10]當然,電視電影也不全是小制作,例如《大沙暴》便動用8臺nt工作站機群(16個cpu),制作了大量三維特效鏡頭,為電視電影進一步向高端數字技術靠攏積累了經驗。

據中央電視臺收視率調查統計,一部電視電影在電影頻道播出,基本收視率穩定在2000萬-3000萬人次,傳播速度與覆蓋面相當驚人,任何一部電影在電影院首映都是無法與其相比的。不過,也有一些人士為此而擔憂,認為電視電影客觀上使觀眾養成“足不出戶看電影”的習慣,會逐漸與影院疏遠,對中國電影的發展來說,終究是“權宜之計”而非長久之計。其實,這種看法頗似因噎廢食,少拍、少播電視電影未必就能提高影院的上座率。何況電視電影作為傳播電影文化的有效載體,既為國產片維系了難能可貴的觀眾“人氣”,又為編導們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機會。

目前集結在電影頻道周圍拍攝電視電影的主要是一批青年導演,他們從專業院校畢業不久,非常珍惜獨立執導作品的機會。然而,他們對電視電影的看法并不一致。如管虎認為:“現在的電視電影就是電視劇,但商業操作氛圍不象電視劇那么重,制作上跟電視劇完全一樣。電視電影這個概念區別于電影,也區別于長篇商業性電視劇的優勢就在于實驗性。電視劇、電影能完成的個人化、獨特化的東西少,電視電影應該往這方面推?!盵11]從這番話里,不難聽出先鋒派的余音。另一位青年導演鄭大圣的觀點有所不同,他認為“電視電影與影院電影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通過大眾媒體傳播。如果說影院電影自我表達的因素更多,那么電視電影風格上更多的是大眾性?!编嵈笫ミ€認為,拍攝低成本電視電影“是民族電影生存的一種策略,它就象個蓄水池,能夠養起一大批新秀導演,為民族電影發展打下基礎。從長遠來考慮,也是培養民族電影觀眾的途徑?!盵12]

我們對電視電影的前景相當看好。電視電影有望成為中國影視藝術新的生長點,成為中國影視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影視界“希望之星”的新的搖籃。

四、個人dv作品

對數字技術誘人的前景,著名導演盧卡斯曾作過樂觀的預言:“最終會導致出現一個更為民主的制片環境,每個人都能夠制作電影。要不了多久人們就可以在自己的pc機上干電影這一行了?!盵13]他的話音剛落,日本研制的第一款dv數碼攝像機(digitalvideo)就于1996年問世,其畫質水平解像度達500線以上,與價值不菲的beta攝像機不相上下,性價比很適合個人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同dv攝像機配套的是非線性編輯軟件,將數字信號輸入pc后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后期編輯。尤其微軟公司在1997年推出softimage3.7版本之后,標志著在個人計算機上也可制作電影特技畫面了。這樣一來,就突破了制作影視節目企業化、集體化的陳規,從前期拍攝到剪輯合成,全部可以由創作者一個人獨立完成,揭開了dv影像文化的新紀元。

目前采用dv拍攝作品的基本上有三類人員——

其一是職業電影導演,如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攜“掌中寶”dv深入烏干達,拍攝了一部考察當地兒童與社會狀況的紀錄片《a.b.c.到非洲》。阿巴斯在談及這部dv處女作時,稱自己經過試用,已習慣將dv攝像機當作“筆”來寫作,使用期間常常被影像豐富的“變化與驚喜”所感動。[14]又如中國新生代導演賈樟柯,也用dv拍過一部《公共場所》,他的體會是“想特別貼近人,想跟人有互動的電影,dv是一種非常合適的方法”。其二是從事其它門類創作的作家、藝術家,如大陸作家朱文自編自導的dv電影《海鮮》,在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當代電影”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朱文認為,“拍電影沒有專業和業余之分,每個人都可以搞,職業一點也不重要,關鍵取決于人有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藝術首先就是業余的,那樣才有生命?!边@番話說得十分灑脫,其物質基礎正是由低成本的dv奠定的。

其三是人數眾多的dv愛好者。近年來,隨著dv攝像機在視覺文化發達地區的暢銷,京、滬、穗等地已有不少dv發燒友嘗試拍紀錄片,有些作品如《老頭》、《北京風很大》等已遐爾聞名。紀錄片最大的魅力來自作者“在場”的影像紀錄,由于dv的普及,將使紀錄者“在場”的概率大大增加,從而為我們這個時代留下較前人豐富得多、鮮活得多、深入得多的影像記錄。

dv的潛力不容低估,但dv的反響還很有限,主要原因是dv作品缺乏足夠的展示渠道。在國內,目前dv的傳播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方式是小群體觀摩,相互切磋,“自娛自樂”。2001年9月,由《南方日報》社、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聯手舉辦的“首屆獨立影像展”,便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武漢、香港等地的dv愛好者自發赴會,總共有109部作品參展參賽,成為難得一見的民間影像觀摩盛會。另一種做法是由電視臺提供播出窗口,在大眾媒體上公開亮相。如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開辟的《新生代》專欄,對外征稿啟事:“社會上任何人只要使用dv攝像機拍攝長度為10-20分鐘,能夠鮮活表現當代人生活和情感狀況的紀錄片都有可能在熒屏播出,歡迎方方面面的紀錄片發燒友共同參與?!庇秩瑛P凰衛視中文臺發起“中華青年影像大獎賽”,鼓勵的年青人拿起dv攝像機來紀錄和傳遞自己的所見所聞。在最近一次“命題作文”《我的父親母親》展播中,一名中央戲劇學院大一女生拍攝的處女作樸實感人,獲得了該項比賽的大獎。大眾媒體以如此積極的姿態向個人dv作品敞開大門,是值得載入中國電視史冊的。

我們留意到,個人拍攝dv也引出某些異議。有位學者提出了“視像藝術凡俗化進程已經開始”的看法,他認為“視聽器材的普及意味著復制的泛濫。復制有兩重含義:一是機械復制,指視像藝術作品出于種種目的合法地大量轉錄;

二是題材復制,一部作品一旦成功,立即招致大批拙劣模仿之作,將導致視像藝術的貶值。”[15]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言之過重了。當我們面對個人dv這一新生事物時,沒有理由不為之鼓與呼。

讓我從新浪網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錄像短片競賽宣言》中,摘錄一段洋溢青春激情的文字作為結束語——

“dv為個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廣闊的影像寫作空間,不僅專業人士可以借此盡情自己任何狂野、冒險的想法,而且常人也可打破媒介對影像的長久壟斷,從而擁有記錄自己和他人日常生活的權利,甚至可以拍攝屬于自己的‘電影’。我們呼喚個人影像時代的來臨,目的只有兩個,一是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創造突破模板、顛倒慣有模式的作品,使影像的可書寫性大大提高;二是團結國內青年同仁,推動合作交流,為中國影視建立人才庫,使之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影視創作的活力之源和希望所在?!盵16]

注釋:

[1]邵牧君《西方電影史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9頁。

[2]參見2001年第六期《電影藝術》。

[3]劉思平《張石川從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版,90頁。

[4]轉引自1998年第一期《北京電影學院學報》,37頁。

[5]轉引自《第九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6頁。

[6]《張建亞訪談錄》,1999年第三期《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6頁。

[7]倪震《加入wto和中國電影生產力的再定位》,2002年第一期《當代電影》,11頁。

[8]j.莫納科《怎樣看電影》,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336、339頁。

[9]轉引自孫沛然《影視文化導論》,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117頁。

[10]張衛平《從電影發展戰略談電視電影》,同[5],340頁。

[11]、[12]均引自2001年第五期《電影新作》。

[13]a.ohanian&e.phillips《數字化電影制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版,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化| 个旧市| 额敏县| 门源| 积石山| 陆川县| 宁海县| 乳山市| 清原| 拉萨市| 秦安县| 大理市| 格尔木市| 铁力市| 衢州市| 新化县| 泸溪县| 三门县| 调兵山市| 金山区| 文成县| 平遥县| 涞源县| 深州市| 永年县| 德清县| 满洲里市| 清苑县| 永靖县| 泽库县| 邓州市| 温州市| 昭苏县| 临泉县| 谢通门县| 兰坪| 垫江县| 镇江市| 宁晋县| 绩溪县|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