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1 01:43: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級冊英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動物為話題,重點是描述動物的體貌特征,通過設計的教學任務來訓練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與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認識小動物有緊密的聯(lián)系,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部分動物的詞匯。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他們對描述小動物的體態(tài)特征比較熟悉且感興趣,教學活動比較容易開展,可以在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以豐富學生知識。本課是第三單元的故事課,通過聽說使學生掌握并運用與動物有關的目標詞匯及介紹動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課教學,是在學習完AB部分關于描述小動物體態(tài)特征的形容詞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語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語言基礎上而進行的文本閱讀。本故事通過兩個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賽認識動物,重現(xiàn)了已學的部分動物單詞和形容詞,并拓展了新的動物單詞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過這樣一個較為有意義的語篇,增加學生們語言的輸入,使得學生逐步適應文本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的分析主要從學生所處的文化背景,他們已有的知識背景以及個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著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現(xiàn)的動物都是學生們熟知的小動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們也可以在動物園中見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學都知道panda是我們中國的特有的動物,也有小部分同學或許在電視上看到過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動物,但是很少有同學知道這些動物所屬的國家。雖然這是第一單元所要介紹的一個文化背景,但在開學初我對教材做了整合,將其調整在第三單元故事教學中完成。
(二)知識背景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jīng)學會了部分的動物類單詞,并在本單元A,B部分學會了如何描述動物的體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們的學生全部來自于農村,大部分學生家中都飼養(yǎng)小動物,所以他們對于動物的體貌特征更為的熟悉,也更為親和,十分喜愛動物。有的學生能將小動物視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從內心中愿意保護它們。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學生的情況:自然情況及學生的已知起點。
(一)自然情況
本班學生總數(shù)40人,年齡在9-10歲左右。約75%的學生當堂能接受新授課的內容,15%的學生需要課下向同伴請教才能理解新知識,還有10%的學生需要老師親自指導才能理解新知識。英語學習習慣較好,能堅持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可以達到約60%。根據(jù)以上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A,B兩層,A層水平的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課堂積極參與,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B層水平的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學過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二)已知起點
四、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分析
經(jīng)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認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定的本單元的教學總體目標為:
(一)語言技能目標
全體學生能夠用本單元所學目標詞匯及句型熟練并正確地用英語描述小動物的體貌特征。B級的學生能夠介紹動物的名稱。A級學生能夠通過動物的體貌特征用英語進行描述與交流。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認真思考,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主動認知與動物相關的語言知識和合作學習,表達自己對動物的關愛,更加珍惜身邊的動物,培養(yǎng)學生們的內省智能和邏輯表達能力。
在以上的總體教學目標指導下,可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方面:
1.語言知識目標
(1) 能夠在圖片、實物或動作的幫助下,聽說、認讀動物類單詞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學生能在圖片、動作、老師的幫助下讀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夠根據(jù)具體的情境與同伴之間運用語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進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語言技能目標
聽:能聽懂故事大意。
說: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與同伴進行交流,介紹小動物。能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讀:能讀懂故事,并從故事中快速找到相關信息。
演:能為故事配音。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具有熱愛動物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4.文化意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象征性動物。
四、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關動物的詞匯;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體情境中的應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難點:根據(jù)圖片或動畫復述故事,給故事配音。
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交際教學法
旨在發(fā)展學生的交際能力,其特點是將語言結構與功能結合起來進行交際教學。本節(jié)課中,全程為英語授課,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語言結構的知識,同時又通過任務實施引導學生將語言結構知識應用到功能話題的表達當中,學生在交際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教學設計中的不同任務也是通過學生的口頭英語輸出為途徑實現(xiàn)的,這體現(xiàn)了交際教學法。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點讀筆的使用,能更方便學生跟讀、模仿,能及時強化學生的語音、語調,也可以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實現(xiàn)了“人機交流”的操練,提高學生們的興趣。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一種新技術教學手段,能夠演示圖片,PPT課件,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積極的互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適合多樣化教學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需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在這兩種主要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我在上課過程中將教學法細化為四個方面:
1.創(chuàng)境法
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讓學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圍中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本節(jié)課設計的兩個活動任務(猜謎和游戲)都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情境,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率。
2.TPR全身反應法
注重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教師盡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使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讓學生更直觀的在游戲中學習,使英語生活化。本節(jié)課設計的“認讀單詞”比賽和“給動畫配音” ,充分調動了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3.類比法
利用某類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處,啟發(fā)學生從甲物聯(lián)想到乙物,并學會運用甲物的分析方法來分析乙物。在話題方面,學生已經(jīng)學過部分動物單詞,以及描述小動物體貌特征的語句。本單元新知識為認識新動物,運用新句型進行交流。啟發(fā)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類比,學會知識遷移,用描述已知動物的方法來描述新動物。
六、教學資源的分析
自制PPT課件,動物圖片,讓學生準備動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點讀筆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描述、介紹動物的情境,使學生能有盡量多的機會耳聽、口說,以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聽說、認讀的能力。
七、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的內容為本單元的第六課時Part C Story time,本課的任務是能運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與同伴進行交流。在任務教學法的指導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圖:
整個教學設計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學生們通過說唱三年級上冊以動物為主題的歌謠,復習部分動物的名稱以及本單元學習的形容詞fat, big和語句Look at…,歌謠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簡單易懂,上口快,節(jié)奏感強,輕松有趣,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助于學生的聽、說、讀的訓練,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將已學知識進行復習。
接著進行謎語式故事的導入,通過猜謎活動引出核心詞“animal”,猜謎中出現(xiàn)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個相互本不關聯(lián)的詞匯,但通過我設計的“懶羊羊尋找食物”的故事,使這些單詞能具備故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們猜謎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將其六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新單詞”animal.核心詞的引出,可使我和學生之間擁有交際的話題: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過運用本課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引導學生說出所認知的動物名稱,和學生共同建構本課的文本信息,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直接呈現(xiàn)新知,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積極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時予以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預設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能夠說出已學的動物類單詞,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說出本課的目標詞匯,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學生可通過觀看動畫,進行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使學生逐步適應文本閱讀,在語篇中學習新詞匯。第二種情況是,B類學生能夠說出已學的動物類單詞,A類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能夠說出故事中部分動物名稱,此時要抓住學生自己所構建的文本信息,對新單詞先行輸入。此后,在學生們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動物的名稱之后,老師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為學生們表演其它動物來補充學生們的答案。根據(jù)師生的“合作”,數(shù)一數(shù)所知的所有小動物的種類,在具體情境中使用語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著,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將其動物園的大門打開,出現(xiàn)了小動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學生們用本單元所學語言知識Look at the… It’s … It has…對動物們進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現(xiàn),將“動物”轉變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開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學。而此時,詞匯輸入還未完成,還有待于學生自己在文本中發(fā)現(xiàn)。接下來與故事文本進行鏈接,讓學生們帶著問題觀看故事的動畫,使學生們從視、聽、想等多角度對故事的內容進行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第三個問題的呈現(xiàn):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詞匯的輸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認讀單詞比賽
運用TPR全身反應法,設計了“認讀單詞”比賽的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了學生盡快掌握英語單詞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激發(fā)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2.跟讀、模仿
接著,我將故事文本進行了聽說、模仿的訓練,對學生進行聽力輸入,和語言的輸出,并巧妙的發(fā)揮了點讀筆的作用,方便了學生的跟讀、模仿,并及時強化了學生的語音、語調。使我的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中“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實現(xiàn)了“人機交流”的操練,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3.復述故事
通過讓學生對故事文本的三次聽說、模仿,實現(xiàn)讓學生對照板書進行語言的輸出,復述故事的內容。在看文字進行語言的輸出后, 對學生們的能力進行了強化性的訓練,看圖片復述故事,和看無聲的動畫復述故事,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使用語言的真實環(huán)境,使學生在聽說訓練后,將所學知識直接運用于交際活動中。
Step4. Production
通過學生對故事文本內容進行的幾次輸入與輸出之后,為了使學生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目標語言,與同伴進行交流,我設計了Group work的小組活動環(huán)節(jié)?;顒又?,主要以六人一小組為單位,運用老師給提供的動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單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標語言進行組內交流,活動時間大約為4―5分鐘?;顒又?,采用輪流扮演B同學的角色,與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介紹并描述小動物。希望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夠給予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語言交流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們與同伴進行合作的能力,體現(xiàn)出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學生們已經(jīng)了解并簡單運用了所學的目標詞匯和句型,接著通過我對教材的整合,將第一單元所要介紹的一個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動物所屬的國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動物教學單元更能拓寬學生們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們愛護并保護小動物的情感。最后,通過作業(yè)的布置,培養(yǎng)了學生們用英語表演小故事和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學評價分析
(一)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
整個教學設計以完成不同任務為導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活動的設計者和知識的引導者,在真實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整節(jié)課活動設計層次清晰,語言講解重難點突出。
(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根據(jù)所預設的教學目標,所檢驗到的學生學習效果是:通過練習,95%的學生能夠在圖片、實物或動作的幫助下,聽說、認讀故事中的動物類單詞;80%的學生能夠根據(jù)具體的情境與同伴之間運用語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進行交流。100%的學生能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學生能夠根據(jù)圖片或動畫復述故事,給故事配音。
九、板書設計
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為了更加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授課內容,教師將板書設計如下:
十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在授課結束之后,我對本節(jié)課的情況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學中有一些精彩之處。
1.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本堂課教師注重學生的情感因素,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動物的品質。在英語教學中適當運用猜謎和游戲教學可使學生在玩中學,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本節(jié)課通過“謎語式懶羊羊覓食的故事”和“看圖片猜動物單詞的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語言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參與率。
2.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成功引導學生實施任務。在學生掌握動物的詞匯和介紹小動物的句型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讓學生積極投入,身臨其境的進行知識的探究,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發(fā)現(xiàn)知識并獲取知識。新課程標準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英語老師,我們要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和觀念。本節(jié)課雖然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活動的設計者和知識的引導者,但卻把“表演”的機會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了真正的“主角”,讓學生時刻處在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活動中,使他們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得到整體發(fā)展。
3.教學設計的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非常的緊湊,單詞animal, zoo,bear的出現(xiàn),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本節(jié)課我創(chuàng)設了多個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習思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語言交流。上課時,我盡量用英語貫穿課堂教學,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師課堂用語,以便于學生模仿。堂上的教學手段也應靈活機動,以學生為主,創(chuàng)設英語交流平臺。這樣的形式能夠比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共同提高表演和語言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筆者的授課過程也有幾點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的調控能力不強,該收的地方?jīng)]有及時收,導致占用的時間過長。在講到有關動物的拓展詞匯時,拓展得有些過多,導致這部分占用了較多的課堂時間。在以后的授課過程中,我應該加強“重點意識”,教學不離重點,拓展不離不偏,緊抓課標內容。
2.Group work小組活動組織方式不夠科學合理,幾個學困生在小組活動中表現(xiàn)不夠積極。本節(jié)課的小組是學生自愿組隊的,而不是按照學生英語水平劃分,這樣導致有的小組活動特別成功,而有個別小組由于包括幾個學困生導致活動實施不夠順暢。在以后的授課中,應在充分研究學情的基礎上,科學劃分小組,合理組織小組活動,使小組活動的意義真正得以實現(xiàn)。
3.教師指導性語言過多:講課的過程中,因為總怕學生聽不懂或是出錯,所以自己的課堂指導性語言可能嗦了一些。應該更大膽的去放開學生,讓學生去說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師的評價語言應再豐富一些,尤其對于表現(xiàn)特別出眾的學生應給予特別的,不同于他人的評價語言。
5.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應該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再設計本節(jié)課時,如果能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一項全班性介紹動物的交流活動會更好,更有助于學生在課后消化和鞏固課堂內容。
結束語
有效的教學是每位教師永恒的職業(yè)追求。英語課堂的高實效性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主要要求和衡量標準,提高英語課堂的實效性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需要我們在教學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不斷探索。
設計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設計活動時要以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為主要指導方法,在對教情和學情進行細致分析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考慮到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
課堂教學設計要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緊密結合。教學活動是服務于學生的,旨在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應用到不同活動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況又鞏固了新知識。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要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經(jīng)過聽、說、讀、寫等環(huán)節(jié)了解教學內容和重點。
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借助多媒體輔助學。教師應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有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一、正確認識音素(標)教學
1.教學誤區(qū)。很多小學教師在實施音素教學中存在三種現(xiàn)象:①只字不提;②隨意教學;③和盤托出。另外很多教師也因為考慮小學生的學情,普遍認為音素教學難以操作。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意識形態(tài)上對它存在偏見,沒有正確認識。為了消除這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可借助我們母語學習的經(jīng)驗,將英語音標與漢語拼音進行對比。
2.進行對比。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人類各語言的發(fā)音均由音素構成,彼此間的區(qū)別乃是音素發(fā)音和音標符號表現(xiàn)不同。作為學生母語的漢語拼音共有23個聲母,24個韻母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而作為外語學習的英語,其發(fā)音共有20個元音和28個輔音。從數(shù)量與分類上看,可以進行適當對等即“英語的元音相當于漢語中的韻母,而輔音相當于聲母”。若是精確到符號表現(xiàn),可以發(fā)現(xiàn)共有14個英語輔音和14個漢語聲母符號表現(xiàn)和發(fā)音基本一致。它們就是:p, b, t, d, k, g, f, s, z, h, m, n, l, w,對于有漢語基礎的中國小學生而言,掌握它們自然不難。換言之,英語音素只剩下了20個元音與14個輔音要下功夫教學了。
3.實施教學。那么怎樣下功夫應對這剩下的重難點呢?出現(xiàn)在一線教學中的三種現(xiàn)象(①只字不提;②隨意教學;③和盤托出)都不合適,因為都很過分,無視了教學實情。針對小學生學習存在“起點低,基礎薄,注意弱”的特點,對于音素教學應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態(tài)勢,將這些重難點化整為零,分散在平時之中,在教學單詞甚至是剛剛教學26個字母時,就要營造種種的不經(jīng)意的教學巧合,帶領學生認讀音素和音標,給予他們一個循序漸進的“量”輸入。在這樣的形成性過程中,學生不覺音素陌生,日久也必生情,逐漸對不同字母或是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有了一種強烈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漸進式演變?yōu)橐环N直拼單詞的能力,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無形之教學在向學生揭示一個真理―單詞不要死記硬背,而要依照讀音,學習效率會更高!由此,也向我們教師揭示一個道理―對于音素教學,要少掉一些畏難,多加一些責任,將有形的音標教學轉化為無形的教學輸入,教學效益會更大!
二、合理滲透英語構詞法
1.合成詞。所謂合成詞是指兩個或是兩個以上的單詞合在一起而成為的另一個新詞。合成詞的詞義通常就能從其表面上看出。比如:
(1)合成名詞:black + board ― blackborad (三年級下冊Unit1)
(2)合成形容詞:every + day ― everyday(四年級下冊 Unit2)
(3)合成副詞:some + times ― sometimes(四年級上冊Unit2)
(4)合成動詞:under + stand― understand(三年級下冊Unit4)
2.派生詞。所謂派生詞是指在一個單詞(詞根)前或后加上一個詞綴,構成的一個新詞即為派生詞。加在單詞前的詞綴叫前綴,反之,加在單詞后面的詞綴就叫后綴。比如:
(1)前綴:happy ― unhappy (四年級下冊Unit7)
(2)后綴:nine ― nineteen (四年級上冊Unit3)
3.轉換詞。所謂轉換詞具有兩種情況:①單詞讀音不變,但詞性改變;②單詞讀音改變,詞性也改變。對于小學階段以情況①為主。比如:
open(v.) 開 ― open (adj.) 開著的(三年級下冊 Unit1)
orange(n.) 橘子― orange (adj.) 橙色的(三年級上冊 Unit6)
water (n.) 水― water (v.) 澆水 (四年級下冊 Unit7)
既然這些例詞出自三、四年級的教本,也就說明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高年級,適時進行英語構詞法的滲透是完全可行的。更主要的是構詞法介入英語教學,不但有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猜詞能力,長此以往,他們也會在英語學習的世界里,增添一份別有的自信。
三、注重詞匯教學整體化
讓我們再次從詞匯存在的價值出發(fā),進一步細化如何對之實施教學。詞匯之所以具有存在的價值,乃是因為人們運用它,以完成交際之目的,它具有工具性和實用性的雙重性質。如若不然,再大的詞匯量充其量也就是一片“死海”,沒有活水的源源不斷,只有“含鹽量”的不同而已,沒有生機。那么怎樣才能使它充滿生機呢?那就是要在合理的語境下,合理的使用它,將它的工具性和實用性體現(xiàn)出來。怎樣體現(xiàn)?就是要將個體的單詞放在句子中進行整體化教學。為什么?因為人們在交流的時候,所使用的單位是“句子”,而非“單詞”。既然這樣,那就意味著英語詞匯教學,就應該將單詞放在句子中進行整體化輸出。怎樣輸出?現(xiàn)以一位教師在市級賽課中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的Storytime版塊為例進行說明:
該版塊的主要教學情境是“邁克參觀劉濤爺爺?shù)霓r場”,涉及的新詞有“farm, welcome to, these, those, pig, cow, pear, they”;新句型有特殊疑問句“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re …”,一般疑問句“Are these/ those…? Yes/ No…”;主要語法是“名詞單復數(shù)的寫法與讀音”。
該教師對于這樣的明目繁多的知識目標,進行了如下的的教學嘗試:
①通過Old Macdonald has a farm的童謠,依次引入“pig, cow, pear”的單數(shù)教學,操練模式主要為:
Pear, pear, this is a pear.
Cow, cow, this is a cow.
Pig, pig, this is a pig.
②看課文配圖,對學生發(fā)問:“What are these/ those? Pigs or cows?”,以此依次引入“pigs, cows, pears”的復數(shù)教學,操練模式主要為:
Pears, pears, they’re pears.
Cows, cows, they’re cows.
Pigs, pigs, they’re pigs.
在剛剛發(fā)問“What are these/ those?”的感知基礎之上,自然教授該特殊疑問句型,同時根據(jù)課文配圖的順序,將操練模式設計為:
These, these, what are these?
Pigs, pigs, they’re pigs.
Those, those, what are those?
Cows, cows, they’re cows.
These, these, what are these?
Apples, apples, they’re apples
Those, those, what are those?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英語課堂 課程標準 學情 教材
怎樣的一堂課能稱之為成功的一堂課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對于成功的課堂定義都有所不同。有時聽不同老師上同一節(jié)課,方法手段大為不同而效果卻一致地好,其原因就在于“術”殊而“道”同,所以成功的課堂總是相似的。在我看來,那些上的好的課,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老師上的很輕松,學生學的也很容易。我們很想在課堂上作一名“安安靜靜”的教師,不要聲嘶力竭的吼,不要不停重復還沒人聽,不要那么累。所以,我們得打有準備的仗,我們自己需要先知道,我們要教什么內容給學生,用什么樣的方式教給他們。而在最新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正式完整提出“學科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對英語學科的發(fā)展有著方向性的引領,對一線教師極具指導意義。從我自身來說,接下來從課程標準、學情、教材三個方面淺談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建立高效實用的小學英語課堂。
一、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稿)》中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一重要理念是這樣界定和說明的: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不僅是學習到一項語言技能,同時應注重通過外語學習和對外國文化的了解與借鑒,促進學生自身價值觀、人生觀的發(fā)展和綜合人文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說,英語課程應該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綜合人文素養(yǎng)。
二、學情分析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了解學生學情非常重要。這是我們課堂教學前提,針對學情才能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1.從學校來看,學校著力打造英語學科的良好環(huán)境,看中英語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性,因此,我校從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然而,學校的急速發(fā)展,師資力量并沒有及時跟上。全校英語教師一共三名,包辦了所有的英語課。一二年級雖然開設了英語課,但每周只有一節(jié)英語課,并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習慣,打好基礎。因此,三年級開始,每周兩節(jié)英語課,還是需要老師從頭教起。有限的課時,繁重的教學任務,讓老師也力不從心。很多時候也無法將課堂放手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發(fā)展自己的綜合能力。更糟糕的是,大部分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并沒有意識到英語學科的重要性,教師只能抓緊課堂上有限的時間。
2.面對轉型中的學校、家長、學生,教師應當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正確分析利弊,順應客觀條件,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1)學會積極宣傳,尋求支持,無論是學校的支持、科任老師還是家長的支持,有了他們的支持,我們的英語課堂定能事半功倍。
(2)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Z氛圍,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3)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觀念,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改進教學模式。
(4)對學生要重點關注,有針對性的訓練,畢竟學生個體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5)要多和同行之間進行交流,取長補短。
三、教材分析
落實到具體的教材、具體的課堂、具體的教學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接下來,我將以外研社新標準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六冊Module7為例,來具體解讀。
1.第七模塊的教學內容是談論活動、行為或事件發(fā)生的時間。Unit1課文情境是:Daming和Fangfang在上學路上談論自己的父母每天幾點上班,工作是什么。第二單元課文情境是:Sam、Amy、Ms Smart輪流給Mr Smart打電話,詢問他將在幾點到家Mr Smart回家之后,大家給他一個生日驚喜。
2.根據(jù)我校學生的學情,本模塊的最重要的知識點就是,目標語言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I’ll be home at seven o’clock. 看起來比較簡單,那我們就先化簡為繁。從本冊書來看,前面一個模塊是過去時,本模塊主要是運用一般現(xiàn)在時,和將來時談論家人通常在某一個時間做某件事,二單元中的will除了是將來時之外,將來的某個時間點將要怎樣,還有意愿的表達。又與后面一個模塊想關聯(lián),Will you help me?
那從整套書來看,家人是三年級上冊第九模塊的內容,在三年級下冊第五模塊中已經(jīng)學過了goes to work,家人一周的計劃和安排,時間的表達是在五年級上冊第八模塊中教授的,但是數(shù)字是在三年級時學過1到10,五年級上冊學習了10以后數(shù)字的表達。四年級上冊第8模塊學習了用將來時表達計劃,will的出現(xiàn)則是在四年級下冊第三模塊。需要學生整合所掌握的舊知,再次系統(tǒng)的學習如何談論某人在某個時間做某事。
3.接下來就要化繁為簡。如何分解降低難度?我們通常的做法從板書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
其實這就是意群。什么是意群? 表達一個意思的一個字或幾個字,就是一個意群。
課標中明確提出: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英語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對于三年級為英語學習起始年級的學生,小學畢業(yè)時應完成語言技能二級目標。對于讀的具體要求是:“能夠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笨梢?,小學高年級英語“意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
摘 要: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語音教學一直是困擾著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教師對語音知識體系的認識不清嚴重制約著教師英語語音教學水平的提高。英語作為一種表音文字,其單詞的音與形之間遵循著音位與字母或字母組合相對應的規(guī)則。對這一規(guī)則的掌握,就如同掌握了語音與文字之間的解碼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單詞記憶的壓力,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語音;知識體系;拼讀教學;音標
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語音教學一直是困擾著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教師對語音知識體系的認識不清嚴重制約著教師英語語音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對語音教學的基本認識
新課標中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對語言技能的要求分為“聽、說、讀、寫”,對語言知識的要求分為語音、詞匯、語法、動能、話題。而我們從這些要求的順序不難看出語音的基礎地位,新課標中語言知識二級和五級目標中對語音做了具體要求(參考新課標18、19頁)。
我們很多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將語音教學簡單地等同于音標教學。音標與語音的關系是所屬關系,即音標知識是語音知識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音標以其準確性和工具性成為國人學習外語的很好手段。但是在學習之初,音標學習必須在學生已有了充分的語音感知的情況下,時機成熟的時候適當出現(xiàn)才會事半功倍,絕不應該成為語音教學唯一內容。因此,熟悉小學英語語音知識體系是對每位小學英語教師的基本要求。
二、中小學英語語音知識體系
英語語音知識體系龐大又復雜,但中小學階段要求掌握的比較簡單淺顯,現(xiàn)在我們以新版PEP教材語音知識來分析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英語語音知識體系――“字母名稱音輔音字母音元音字母音字母組合輔音連綴語音、語調”,這樣的安排體現(xiàn)了語音學習的規(guī)律性和漸進性,由此我們按PEP教材的順序來總結小學英語的語音知識體系。
1.三年級上冊――字母的名稱音和輔音字母發(fā)音
本冊看似簡單的26個字母教學,其中包含的語音知識卻非常豐富,所以三年級上冊在語音學習中任務比較繁重:(1)學生能聽、說、讀、寫26個英文字母;(2)正確讀出26個英文字母的發(fā)音,并且能聽出每個字母名稱音中所含的音素,為以后的詞匯學習打下基礎;(3)掌握21個輔音字母的字母音,也就是在單詞中對應的發(fā)音。
2.三年級下冊――五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閉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
本冊的學習重點是五個元音字母的短音發(fā)音,即五個元音字母a、e、i、o、u在閉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
/?V,e,i,?蘅,Λ/。教材的Listen,repeat and chant先通過拼讀單詞(拼讀每個字母的Letter Sound)來復習輔音字母發(fā)音,同時引出短元音的學習,再通過chant進行興趣激發(fā)與知識鞏固。
這里我們需要注意Phonics語音教學法在單詞拼讀中的應用。Phonics是英語為母語國家的語音教學法,其核心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建立英語字母或字母組合(letter or letter pattern)與語音(sound)之間的對應關系。以Phonics的眼光來看,單詞不是由字母組成的,而是由音組成的,音是由字母或者字母組合組成的。一旦掌握Phonics技能,就基本可以做到“見詞會讀,聽音會寫”,從而大大減輕學生識記單詞的負擔。因此,Phonics是我們小學語音教學的核心。
3.四年級上冊――五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
本冊的學習重點是五個元音字母的長音發(fā)音――/ei,i:,ai,?藜u,ju:/。教材的Listen, repeat and chant以“元+輔+e”和“輔+元”字母組合的形式來呈現(xiàn)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這樣安排是為了對比元音字母在開音節(jié)與閉音節(jié)中發(fā)音的不同,我們在教學時也應將二者的對比作為重點,同時其他相關語音知識,如開閉音節(jié)、重讀音節(jié)等可以涉及但不必深入。
4.從四年級下冊到五年級下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
四年級下冊主要是單元音的字母組合:er的發(fā)音/?藜/;le的發(fā)音/l/;ir的發(fā)音/?廾:/;ur的發(fā)音/?廾:/;ar的發(fā)音/唬/;al的發(fā)音/?蘅:/;or的發(fā)音/?廾:/和/?蘅:/。
五年級上冊單元音字母組合和雙元音的字母組合:ee的發(fā)音/i:/;ea的發(fā)音/i:/和/e/;ow的發(fā)音/?藜/和/a/;ow的發(fā)音/e/和/ay/;ai的發(fā)音/e/;ay的發(fā)音/e/;ou的發(fā)音/a/。
五年級下冊的重點則是輔音字母組合及輔音連綴的發(fā)音:輔音連綴cl的發(fā)音/kl/,pl的發(fā)音/pl/,br的發(fā)音/br/,gr的發(fā)音/gr/;輔音字母組合:ch的發(fā)音/t?蘩/,sh的發(fā)音/?蘩/ ,th的發(fā)音/θ/,th的發(fā)音/?奩/,ng的發(fā)音/?耷/,nk的發(fā)音/?耷k/,wh的發(fā)音/w/和/h/。
三冊教材皆是通過Read,listen and chant部分來呈現(xiàn)這些語音知識的。先領讀字母組合及其發(fā)音,再通過chant加以強化。但這里Read的設計給予了學生自主嘗試的機會。
5.六、七、八年級――字母組合、簡單的語調、重音、連讀等語音知識
六年級則初步涉及重音、連讀、語調等語音知識,并對前幾冊所學語音知識進行了歸納和復習,使小學階段的語音教學更具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中學階段是在小學基礎上的拓展和延伸,隨著學生詞匯量加大,例詞增多。
三、自然拼讀訓練和音標學習相結合的理念,靈活運用小學英語語音知識體系
我們課題組提出“拼讀教學常態(tài)”化,逐步建立W生的拼讀能力。但是據(jù)資料表明:在最常用的1 000詞匯中,只有65%的詞是規(guī)則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形成了“自然拼讀訓練和音標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我們從五年級開始潛移默化地進行音標符號的滲透――教師只是在教學中呈現(xiàn)音標符號,并不做記憶要求,久而久之,學生便不同層次地記憶了音標的讀法和寫法,以及相對應的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在六年級下冊的時候水到渠成地將48個音標符號系統(tǒng)地集中講解,做到自然拼讀和音標學習的完美結合。
從上述對小學英語語音知識體系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小學階段的語音教學任務看似不重,但是如何讓處于英語啟蒙階段的小學生積極、快樂地掌握語音知識,這是擺在所有小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需要大家不斷提升自己的語音教學水平,靈活運用小學英語語音知識體系,探索豐富而有效的語音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PEP新版小學英語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從2009年8月底新學期開始,我區(qū)小學英語教材從一年級至三年級更換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起點》,此教材是為北京市海淀區(qū)以及其他經(jīng)濟與教育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開設英語課而編寫的,體現(xiàn)了時展與英語學習的需求,詞匯量大,語言輸入廣。每一話題以板塊呈現(xiàn),內容多,層次高,每一單元獨立性強,反復少,從客觀上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從而產生了教材教學要求高和學生認知水平低之間的矛盾。
二、問題的提出
客觀地說,西北是一個經(jīng)濟與教育都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因此,本次教材的更改對我區(qū)所有一線的小學英語教師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本人擔任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我在使用《新起點》教材中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壓力大,整理和貫通知識困難,其原因是前四冊學生未學(雖然一、二年級也開設英語課,但所用教材是《快樂英語》,詞匯量小,對話內容簡單),直接從第五冊學習,造成知識斷層,學生接受費勁,學習興趣不濃。我在教學中也感到十分吃力,一節(jié)課下來甚感疲憊。
三、問題的解決及示例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師不能只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應是教材的建設者。為了彌補教材的缺陷,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復現(xiàn),在教學中,我對《新起點》教材進行了分散詞匯教學,適度整合內容的舉措。這樣既優(yōu)化了教學資源,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極大地保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Unit 3 Lesson 13時,本課有關食品的新單詞food,beef,bread,sausage,meatball,pancake,sandwich,tomato,potato,carrot,mantouchicken,milk,fridge一共14個。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一堂課40分鐘,對14個新詞熟練達到聽、說、認讀的要求,的確極具挑戰(zhàn)。為了激發(fā)和保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將本課單詞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實物、圖片、游戲、TPR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做到三會。“詞不離句”,這是詞匯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因此,我將已學會的7個單詞應用于對話“Do you eat...?”“Yes, I do./No, I don′t.”中,融入了lesson 21 Part B中的句型,做到了教學內容的適度整合,學單詞不枯燥,并且突出體現(xiàn)了英語的實用性和交際性。同法,將另外的7個新詞在下一課時完成,通過以“舊”引“新”,由“已知”到“未知”,既復習、鞏固了上一個課時已學的7個單詞,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單詞的教學,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學生接受起來難度大大降低,學得懂,樂于學,學習興趣日漸濃厚,教學效果也越明顯,我也感到由衷地欣慰。
四、對《新起點》教材的幾點建議
1.增加中外文化背景介紹,滲透文化內涵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使中西方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有相當?shù)奈幕町?。英語課程改革中強調了文化意識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才有興趣并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他們的語言,這樣在與外國人交流時,就可以成為文化雙向交流的參與者。
2.清晰聽力材料,提高辨音、發(fā)音的準確性
英語的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聽力是基礎。小學入門階段的聽力素材應力求語音清晰、規(guī)范,語速適中,內容由淺入深,盡量降低學習者在語音理解方面的難度,讓學習者能把重點放在熟悉、學習、模仿語音和語調上,以能盡快地確立合適自己的英語發(fā)音的一種思維方式。
3.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增加TPR活動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活動即全身反應教學法,它的優(yōu)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節(jié)奏與律動中,激活記憶,習得語言。
4.縮減課時內的新詞量,增加其復現(xiàn)率
教育部曾對小學英語課程提出“高頻率”的原則,主要是由于小學生記憶周期短,學得快,也忘得快。因此,教師應縮減課時內的新單詞量,提高單詞的復現(xiàn)頻率。在同一課或同一單元中,安排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唱歌、游戲、表演等,讓學生在參與中不斷接觸語言,鞏固記憶,掌握所學知識。
事實上孩子們關注得最多的是版面與色彩,真正關注報中內容的幾乎沒有。在有些評比活動中盡管事先對英語小報評比規(guī)定了有關細則,但是具體落實情況還是顯得有點無力。我在思考我們?yōu)槭裁匆鲞@樣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學生的付出和收獲是不是太不成比例了等等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糾結”了很久,覺得還是想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同大家探討。
一、培養(yǎng)小學生讀編英語小報能力的意義
在倡導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小學階段,小學生讀編英語小報的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通過活動能幫助學生間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1.豐富學習資源,拓寬視野
我省從2001年開始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小學英語》教材,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并將語言功能、結構、話題、任務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通過學習,由于眾多因素的存在,一部分學生能逐漸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拼讀的習慣,逐步培養(yǎng)起初步的語感。大部分學生對教材的學習還是停留在機械的模仿,朗讀,死記硬背的占大部分比例。
2.發(fā)展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
因為學生在閱讀和交流相關的英語小報時勢必會獲取一些新的信息,有些是自己課本上接觸不到的,有些事非常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也有些是自己無法找到的歌曲、歌謠或小故事等。學生在創(chuàng)編英語小報時肯定要查找相關的資料。因為布置學生編英語小報時對于版面的設計、內容的選擇、圖畫的添加和色彩的點綴都有具體的要求。為了使自己編的小報能在班級里占一席之地,很多孩子會在編小報前會查找資料。比如設計版面時他們會到新華書店買有關黑板報的書來參考,也有些到網(wǎng)上搜索精美的小報。在選擇內容時,以前很多孩子只要找到一段英語,不管什么內容,選擇一段來抄上即可,根本不理解自己寫的內容。當空間不允許時隨便斷停,更不用說一些抄寫錯誤了。現(xiàn)在如果我安排學生編英語小報的話,就要求他們要將自己能看懂的內容抄寫上去,不能有太大的隨意性,如此一來,孩子們必須認真搜尋適合自己的內容,長此以往,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肯定會提高,并且有甄別好差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時展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信息化的社會需要自我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應從小開始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英語小報的編寫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從孩子剛接觸英語小報起,教師們就應該給孩子滲透這么一種理念,第一眼看英語小報時首先看它的版面的設計是否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編與眾不同的英語小報時孩子們所追求的,盡管從表面看似乎與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沒有必要的聯(lián)系。其實它所帶來的驚喜常會出現(xiàn)在課堂上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我經(jīng)常在上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來提問和回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聽說和提問的能力,很明顯的是孩子們會提不同的問題和盡量采用不同的答案來回答相同的問題,同樣,在編對話的環(huán)節(jié)就體現(xiàn)的更加淋漓盡致了。
二、分年級談培養(yǎng)小學生讀編英語小報的構想
閱讀和創(chuàng)編英語小報適合中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區(qū)域的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根據(jù)現(xiàn)行的教材安排,要從三年級下冊開始學習書寫字母,四年級上冊開始書寫單詞,四年級下冊開始學習書寫句子。那么也就是說應該從四年級下冊開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編英語小報的能力。在此之前孩子們是否不需要對英語小報有所了解,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么該如何進行前面的鋪墊呢?不妨閱讀如下一系列的“操作”指南:
1.面對英語新生,巧妙安排接觸小報
三年級下學期開學初,英語教師應根據(jù)心里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計劃。可以按月份來安排,第一、二兩個月讓學生稍微接觸小報,特別是手編報,可以是種類繁多,形式各異,不受學科的限制。讓學生了解小報的基本組成部分,形式以及編小報要求注意的細節(jié)等等,小報是教師提供的。第三、四兩個月可以安排學生自己搜索一些小報仔細閱讀(是中文的),然后可以是跟同學同學、小組之間或面對全班同學來介紹自己閱讀的小報并加以推薦,重點是說優(yōu)點和建議,為今后的讀編英語小報打好基礎。
2.適時的放手,努力成就孩子們的精彩
五年級第一學期開始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英語小報的編寫,最初可以對主題、內容部不做更具體的要求,讓他們自由發(fā)揮。但是必須要滿足一個要求,那就是小報中的文本是學生自己能讀懂的語言和知識,如此方式的堅持,相信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進而會帶動其他各項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五年級的第二學期,教師可以給學生規(guī)定更多的編寫細則,那就是給一個明確的主題,比如自我介紹,建議學生重點可以參考三四年級的課本或者難度相近的內容,既可以選取,也可以模仿創(chuàng)編。最后也需要互相閱讀,適當?shù)剡M行評比展出,達到資源共享,開拓視野。
“圖片配對”小活動
學習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 9 Is it a cat ? 設置“圖片配對”英語口語交際小活動,通過此活動讓學生進行開放型的兩兩對話練習,孩子們與多位同伴進行語言交際,激發(fā)d趣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做到對目標語言的有效操練,并及時鞏固。
運用語言設計:
Is it a rabbit /bear/…?
Yes, it is. / Yes, it isn’t .
活動步驟:1.每位同學發(fā)一張動物或玩具的圖片,不可以給他人看到自己的圖片。2.全班每個學生手持一張圖片,通過對話找到相同圖片,同學們可以在課室范圍內任意走動,找同學進行對話。3.看哪位同學能夠最先找到持有相同圖片的同學。4.找到相同圖片的同學站在一起,一起把對話呈現(xiàn)出來。
“找不同”小活動
學習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 Module 4 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 設置“找不同”英語口語交際小活動,通過制作水果清單,生生兩人口語對話找不同的互動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得到語言訓練,形成有意義的英語口語交際氛圍。
運用語言設計:
A: Do you have …?
B: Yes, I do./ No, I don’t.
A: May I have …?
B: Yes, here you are.
活動步驟:1. 兩人一組,每人各持一張水果清單,不給對方看自己的。2. 用課件展示水果清單,每位同學都要使手中的水果清單的種類與之一致。3. 找出自己擁有的水果,通過對話了解同伴所擁有的水果。4. 對照水果購物單,禮貌地請求對方給某種水果。完成購物訂單。
“體驗”小活動
學習語言there be 句型運用和方位詞on, in, under, in front of, behind等。讓學生進行動手、開口進行交際活動。學生兩人互動,一人繪畫一人描述,通過聽、說、畫畫方式進行語言練習。
活動步驟:1. 兩人一組,分發(fā)學具,一人手持圖片,一人手持畫筆和紙。2. 手持圖片的同學不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圖片。 3. 手持圖片的同學開始描述,讓對方給開始繪制做描述的情景圖畫。可以詢問圖畫細節(jié),如Where is the…… Is there a……in/in/under/……4. 描述繪制完畢后,展示和對照兩副圖:原圖和繪制圖;看聽說繪制效果如何,找出兩圖的相似及不同并進行描述。
營造情景小活動
學習廣州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4 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 ? 設計的情景化綜合語言運用活動?;顒硬襟E:1. 小組活動內進行水果分享會。可介紹自己并介紹自己喜愛的水果的顏色、特征等。2. 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同學按順序進行介紹,同學們手持一種或兩種自己喜愛的水果。3. 請小組上臺展示自己和介紹自己喜愛的水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能動性、積極性,并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營造互幫互助,共同學習英語的語境。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譯林版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1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用的教材是譯林版三年級起點的《英語》三年級上冊,譯林版《英語》與舊版相比,從原來的16個單元變更為10個。新教材中以“用英語做事”為主線,強調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教材,我們也更能深刻地理解《新課標》中說強調的: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在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整體國民素質,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養(yǎng)。
單詞量減少和知識點減少是這套教材的特點,但是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了要求。新教材中把舊版教材里的各個板塊重新揉和,并賦予它新的使命,例如:
1.將修訂前的Learntosay和Lookandlearn兩個板塊整合為一個Storytime板塊,這樣處理使詞匯學習與課文學習聯(lián)系更加緊密。
Storytime是單元核心板塊。通過生動的課文,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fā)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
2.將修訂前的Lookandsay板塊納入Funtime板塊。
這樣處理使詞匯和句型操練更有趣味性,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也體現(xiàn)了“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Funtime是句型操練板塊。通過趣味性、互動性較強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Storytime中呈現(xiàn)的主要詞語和句型,以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
3.修訂后的字母學習安排在3年級上冊的8個單元里,通過插圖的形象展示以及字體、筆畫筆順的示范,幫助學生從音、形兩個方面熟練掌握26個字母的大小寫書寫形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
從3年級下冊開始學習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實現(xiàn)從字母學習到語音學習的過渡,并體現(xiàn)了字母和語音學習的連續(xù)性。
4.將修訂前Funhouse板塊中的Singasong和Sayarhyme保留,但是重新編寫了大部分歌曲和歌謠。
通過唱歌曲、誦歌謠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身心,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鞏固所學內容,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5.修訂后,新增Cartoontime板塊為拓展閱讀,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閱讀能力,并使修訂后的教材更具開放性和靈活性。
Cartoontime是拓展味閱讀板塊。通過以小老鼠Bobby和小貓Sam等卡通人物為中心的趣味小故事,幫助學生復習本單元的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有計劃地呈現(xiàn)下一單元即將出現(xiàn)的主要句型。
6.修訂后,新增Tickingtime板塊,該欄目提煉了本單元的重點教授內容,通過這一自我評價板塊,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所學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體驗進步與成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讓每個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了解自己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體驗學習成就感。
同時還有一個新變化就是新教材中每四個單元后增加了一個Project(綜合語言實踐項目),替代現(xiàn)行教材中的Reviewandcheck(復習單元),目的是通過形式多樣的綜合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綜合運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完成學習任務,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成果。
大家還會有一個驚喜的發(fā)現(xiàn),新教材把原來復雜的人物關系簡化了。簡簡單單的10個人物,卻是特點鮮明。這樣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接受這些新人物,當然也就更容易接受這個新教材。
二、全冊教學目標
(一)學生方面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
能根據(jù)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語言技能
聽、做
1.能根據(jù)教師的語言、動作、實物、圖片等提示聽懂所學內容。
2.能聽懂課堂指令并作出正確的反應。
3.能根據(jù)指令做事情,如:指圖片、涂顏色、畫圖、做動作、編排圖片順序、做手工等。
說、唱:
1.能根據(jù)錄音內容模仿說唱。
2.能就所學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內容以每個模塊的話題為主。
)
3.能唱4首兒童歌曲、韻律詩4首。
4.能根據(jù)圖畫說出單詞或短句。
玩、演
1.能用英語做游戲。
2.能表演英文歌曲或歌謠。
3.能就所學內容參與角色表演或完成相應語言交際任務。
認、讀:
1.能看圖識詞(單詞、詞組)
2.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二)教師方面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
1.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書寫的習慣;
2.發(fā)音準確、朗讀流利,準確掌握書中的重點內容;
3.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用語的交流;
4.熟練掌握所學歌曲、chant等
5.了解西方文化,初步知道課文的文化背景。
6.強調語言運用。
本教材體現(xiàn)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起始階段采用"全身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玩中學。
7.注重能力培養(yǎng)。
整套教材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通過learningtips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
8.突出興趣激發(fā)。
教學形式多樣化,其中包括對話、歌謠、小詩、歌曲、游戲、任務、繪畫等
三、教學措施
1.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chuàng)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
和TPR全身反應法,并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chuàng)設英語情景和環(huán)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里習得“第二語言”。
做到“生活中有英語,英語中有生活”。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chuàng)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游、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課堂盡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學的英語基礎,重點提高差生的英語功底,同時適當?shù)匮a充些課外內容,強化口語和應試能力,對每一單元的內容力爭人人過關。
8.練習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并用,靜態(tài)、動態(tài)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
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并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2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十一個單元,包括十個教學模塊和一個復習模塊。每個模塊包括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語言呈現(xiàn),第二單元是語言擴展和語言聯(lián)系單元。每個單元的標題是該單元的話題,同一單元的語言材料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密切相關,能使學生覺得熟悉、實用,既便于課堂教學的展開,又便于學會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套用與這些話題相關的句子,進行簡單的交流。
新授單元由七個版塊組成。
第一單元:第一部分是聽音,指圖,找一找。.故事課文呈現(xiàn)版塊。該版塊通過講故事,呈現(xiàn)本模塊的主要句型和新單詞。著重訓練學生聽和理解的技能,提高閱讀能力。
第二部分是聽音,說話。提煉本單元的新句型,進行重點操練。多為對話形式。
第三部分是練習部分。要求學生根據(jù)上兩部分進行口頭或書面練習,以鞏固新知。
第二單元:第一部分聽音重復。置換場景,以對話形式拓展新知的呈現(xiàn)和運用。
第二部分:綜合練習。針對第一和第二單元中的重點句型和單詞,進行綜合的鞏固性練習。
第三部分:韻文或歌曲。通過吟唱和表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而有趣的氣氛中,學習英語。并復習本單元新知。
第四部分:游戲和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是活動有重點的復現(xiàn)了相關單元的主要語言點。
二、教學要求和目標
1、能按要求四會與三會要求掌握所學的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的句型。
3、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并作到大膽開口,發(fā)音正確,所用話語與場合相符。
4、能在圖片、手勢、情景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規(guī)范、整潔。
6、養(yǎng)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能自覺的模仿語音、語調,逐步培養(yǎng)語感。
7、能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完成某項任務,并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8、能延長已學過的英語歌曲,朗讀已學過的歌謠。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第一單元:Do
you….?句型的提問及回答。
2、第三單元:單復數(shù)的概念,單詞的變化及These/Those句型。
3、第八單元:There
be句型。
4、第九、十單元:一般現(xiàn)在時be
going to的句型表將來。
難點:
1、第一單元:Do
you….?句型及回答。與Are you….?Is it…?等句型和回答的區(qū)別。
2、第三單元:單詞結尾表示復數(shù)的變化。
包括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變化。
3、第九第十單元:如何理解現(xiàn)在式單詞going表示將來的概念。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4至7班共209個學生。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已有具備了較扎實的的英語語言基礎。有著正確標準的語音語調,具備了基礎的語感。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態(tài)度認真,能較好的完成課后作業(yè)。新的學期,他們也渴望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使用英語會話和交際的能力。
五、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本冊書難度較大,學生可能會產生倦怠心理。
因此,要注重在課堂中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加強聽說的前提下,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的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書面練習。努力做到以聽說助讀寫,以讀寫促聽說。
2、在我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利用課本的空白頁繪制了家庭作業(yè)表。
用于抄寫作業(yè)和家長簽字。使用統(tǒng)一的表格形式,利于統(tǒng)計和管理。作業(yè)每天檢查,每兩周就作業(yè)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與家長聯(lián)系。
3、以將三年級整本書的知識秘笈整理出來,馬上發(fā)放到每個學生手中。
幫助他們明確每單元的重難點,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和掌握。
4、在開學第二周給家長一張“溫馨提示”,明確提出本學期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并具體指導家長在家如何輔導學生。
家校聯(lián)手,共同進步。
5、在教學故事課文的時候,運用閱讀式教學,讓學生借助教師的肢體語言和生動的卡通畫,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故事課文。
從中得到樂趣,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6、凡帶有活動和游戲性質的項目及歌謠、歌曲,要讓學生有機會猜一猜、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玩一玩或唱一唱。
7、在復習課中,也應該堅持利用情景,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學習活動,在生動的活潑的氣氛中,完成復習和鞏固的任務。
8、針對本期出現(xiàn)的使用區(qū)上統(tǒng)一的英語試卷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應試的技能培訓和心理建設。
讓他們能減少非知識性錯誤,以輕松的心態(tài)考出好的成績。
9、開展一次全年級參與的英語活動。
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并獲得獎勵。以激發(fā)和鼓勵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3一、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三年級學生雖然在一、二年級接觸了英語,但是并沒有形成很大的興趣,口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還有少部分從老家過來的并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小學開設英語的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或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yǎng)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5、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其他學科的知識。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學資料的配套,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拓展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8、注重中小學各階段的銜接,以保證各學段的順利過渡,全面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教學目的要求: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材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激發(fā)起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樹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幫助他們具備初步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聽:能夠根據(jù)聽到的單詞、短語或主要句子選出相應的圖畫。
2、說;
能夠模仿示范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3、讀:能夠辨認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4、寫:能夠描摹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五、教學質量的措施:
小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英語對話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量。怎樣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呢?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對話。根據(jù)這些對話稍稍用心設計一下,便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復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lián)系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并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二、以學生為中心,設置場景,表演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為學生設計場景,營造氛圍,誘發(fā)學生的語言動機。讓學生發(fā)言,教師稍稍加以引導,將他們的句子串聯(lián)成對話。請學生跟讀。然后操練幾遍,便可讓學生在設置的場景里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而下面的學生當“觀眾”并打分,并請打分的同學說說為什么打這個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怎么說?對不對?應帶怎樣的表情?怎樣演會更好?學生無論是表演的還是看表演的,都會在打分時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三、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小學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
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游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說、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四、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手勢。
把一些單詞、短語、甚至是句子與手勢或是肢體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全身活動,手腦并用,即加深了記憶,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六、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Unit One Hello 6課時
Unit Two Look At Me 6課時
Unit Three Let Us Paint 6課時
Recycle One 3課時
Unit Four We Love Animals 6課時
Unit Five Let Us Eat 6課時
Unit Six Happy Birthday 6課時
Recycle Two 3課時
每單元安排一次練習:8課時;復習、考查:2課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4一、教材分析
共有20個教學周,每周3節(jié)英語課。本教科書每單元的教學可用5節(jié)課完成,共12個單元50課。復習單元用4節(jié)課,每個單元的最后一課以復習為主。
根據(jù)教材編寫的宗旨,現(xiàn)將教材具體分析如下:
1、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體系編寫。
話題、功能、結構、任務四個方面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既吸取國外教材注重交際、情景真實的優(yōu)點,又發(fā)揚國內以往教材結構清晰、系統(tǒng)性強的長處,以利于學生在掌握語言基本結構的同時獲得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句型不是通過機械性的單句操練進行教學,而是溶化在有情景的對話之中,力求使學生在操練句型時就學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交際價值的語言。
2、內容淺顯易懂、重點突出,題材結合實際、貼近生活,語言正確規(guī)范、真實地道,插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比較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比較符合兒童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
3、采用循環(huán)式編排方法,較好地體現(xiàn)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擴展、點面結合、不斷復現(xiàn)”的原則。
4、在安排詞語和語法項目時采用了“早滲透”和“重積累”的方法。
所謂“早滲透”,是指某些詞語和某個語法項目在進行正式教學之前,先在前面課文中少量出現(xiàn),使學生對之有所接觸和了解,以便正式學習時比較容易領會和掌握。所謂“重積累”,是指把已學過的詞語或語法與教授內容結合起來,以舊帶新,溫故知新,逐步擴展,不斷積累。
二、教學建議
1、教學不要進行淘汰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盡量讓學生做到單詞、課文能認讀。
2、對每個學生要有不同的標準,注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地學。
3、學生學習的成功與否標準是興趣。
(當然是一定要求的興趣:單詞認讀,能整體認讀課文,對話。)
4、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設計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在學中學會交際。
教師一定注意三年級不能單純地聽說,三級目標級級把關順利過渡。
5、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學習英語,如耳、眼、口、鼻、身等。
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才能組織安排課堂,如唱歌、跳舞、畫畫等。
三、實施方案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設計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在學中學會交際。
2、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學生多說多練。
3、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引導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學習英語,如耳、眼、口、鼻、身等。
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才能組織安排課堂,如唱歌、跳舞、畫畫等。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5一、教材分析
本冊是小學開設英語的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或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yǎng)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5、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其他學科的知識。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學資料的配套,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拓展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8、注重中小學各階段的銜接,以保證各學段的順利過渡,全面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材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激發(fā)起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樹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幫助他們具備初步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聽:能夠根據(jù)聽到的單詞、短語或主要句子選出相應的圖畫。
2、說;
能夠模仿示范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3、讀:能夠辨認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4、寫:能夠描摹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四、教學質量措施:
小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英語對話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量。怎樣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呢?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對話。根據(jù)這些對話稍稍用心設計一下,便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復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lián)系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并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2、以學生為中心,設置場景,表演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為學生設計場景,營造氛圍,誘發(fā)學生的語言動機。讓學生發(fā)言,教師稍稍加以引導,將他們的句子串聯(lián)成對話。請學生跟讀。然后操練幾遍,便可讓學生在設置的場景里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而下面的學生當“觀眾”并打分,并請打分的同學說說為什么打這個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怎么說?對不對?應帶怎樣的表情?怎樣演會更好?學生無論是表演的還是看表演的,都會在打分時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3、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小學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
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游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說、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關于新學期新氣象新征程作文精選 在新的一學期里,我們都有新的計劃和奮斗的目標。下面我想談一談在新學期里,我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方面的學習計劃。
在語文方面,我會做到課前預習,認識本課生字生詞,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并認真作批注。課文中不懂的詞會提前蝸牛文摘。課后,我也會及時溫習課文,做到“溫故而知新”。除此之外,我還會在課余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開闊我的知識面。同時,也會做一些語文常識方面的習題。這樣才能更好的“查漏補缺”。
在數(shù)學方面,我打算每天做20道口算題,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計算正確率和速度。考試前會很好的復習,絕不做“臨時抱佛腳”之類的事情。當然,我還想建立一個“錯題集”,當我卷子、練習冊上有錯題時,就及時的記到“錯題集”里,等到期末時,就可以拿出來復習了。
在英語方面,我會每天都聽、讀英語磁帶至少半小時,并每天都背英語單詞和課文。必要的時候,我也會閱讀一些英文書籍,以此來提高我的英語閱讀能力?;蛘邔懸恍┬∥恼拢瑏硖岣呶业牧曌髂芰?。當然,我也會盡量做到在英語課上用英語與同學老師交流,課下積極與同學們對話,以此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
以上就是我的新學期計劃,希望我的計劃能給我?guī)韴猿植恍傅膭恿驼J真對待學習的端正態(tài)度。
關于新學期新氣象新征程作文精選 轉眼間,漫長而又豐富多彩的暑假過去了,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學期。
當我們再一次穿上整齊的校服;當我們再一次系上鮮艷的紅領巾;當我們再一次踏進闊別已久的校園時,我們不由感嘆時間的步伐,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成為了五年級的學生。我再一次邁進熟悉的校園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校園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剛剛走進校園,就看見三幢美觀、大方
的教學樓,上面分別標有3個數(shù)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目光再次轉向西邊,看那在學校中茁壯成長的小樹,放假時還是弱不禁風,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根深葉茂了,學校西南角的爬山虎已經(jīng)爬滿了墻,那碧綠的葉子顯得生機勃勃。這時一陣芳香傳進我的鼻子,香味沁人心脾,那些粉色的球狀小花十分可愛它有著粉色的花瓣和金黃色的花蕊,迎風搖曳,惹人憐愛。我走進2號樓,來到新的班級,這個班級在4樓,從上面看,下面的景色
一覽無余,而且這個班級窗明幾凈,我真是太喜歡了。班里已經(jīng)有三三兩兩的同學了,他們激烈的討論著,說著自己暑假的見聞,顯得十分的熱鬧。正在這時,李老師抱著一摞新書走到講臺前,和顏悅色的對我們說:“同學們,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期,希望大家在新的學期里成績更上一層樓!”接著,一本本精致的教科書便發(fā)到了我們手中。望著那嶄新的書本,我心中既激動又自豪,,聞著那一縷縷淡淡的墨香,我感到手中這小巧的課本沉甸甸的,這不正是包含著國家對我們的關愛嗎?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負眾望。
新學期,新夢想,讓我們努力學習,在求知的道路上蹣跚前行吧!
關于新學期新氣象新征程作文精選 一個漫長的暑假已過去,迎來的是一個美好的春天(秋天)。在這萬物復蘇的時刻,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迎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又重新回到美麗的校園,開始了新一學期的征途。
在過去的征程中,曾擁有過歡笑,擁有個陽光,這都已成為永遠的記憶,現(xiàn)在加上一把鎖將它封鎖起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看呀?新的學期正在向我們招手。經(jīng)過五年的鍛煉,我們不都是一個個戰(zhàn)士,抹去心靈的灰塵,拿上我們的武器,整裝待發(fā),新學期的目標向我們沖擊!
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在每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一定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展現(xiàn)著自己迎接新學期的新氣象。今天的老師,同學們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辦公室。教室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這樣就營造了一種生機300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氣象。相信在這種新氣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一定要在新學期取得新進步。
在新學期里,我有一個新的目標——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要成為行動的主人!我知道了成功不是靠夢想來實現(xiàn),而是靠自己的行動……
當然,在新的學期中,在學習要有新的成績,這就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會換取一份收獲。學習并不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責任,是我應該做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同時學習必定會有負擔。沒有苦的。累的過程,就不會有進步和提升,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不都這樣的道理嗎?我把自己的喜悅,悲傷都化作前進的助力和動力,就會因此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新進步。成功中是我們的喜悅,成功背后是我們辛勤的汗水,沒有耕耘就哪有收獲沒有付出哪有所得。我即將升入初中了,就更應該好好珍惜這段寶貴的時光充實自己,把自己的理想變?yōu)閯莶豢僧數(shù)膭恿Γ?/p>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向著自己的目標,奮力前進!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開始了新的旅程,楊啟新的風帆吧!我要加油,在絢麗多彩的小學生活中,好好學習,這是沖刺,面向新的征程,也許會有坎坷,艱險,我一定會戰(zhàn)勝一切困難避過所有的淺灘到達成功的彼岸!
關于新學期新氣象新征程作文精選 開學了,我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學校,見到了敬愛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同學們和老師的精神面貌特別好,我相信同學們肯定都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開學了。
四年級了,要努力改正三年級學期存在的問題,時候我在學習上有些著急浮躁,媽媽一直給我說我的成長不光她能看出來,老師也能看到。放假前老師在我的成長手冊上寫道我學習有些急躁。這一點我要改正,以后改不能再急躁了。
在三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為什么會比三年級上學期差呢?因為在三年級上冊期末我考了一個非常好的成績,到了三年級下冊我就開始驕傲,覺得自己成績考的很好,很了不起。就開始松懈了,而且我忽略了自己的學習。因為三年級當上了班長,剛開始老師對我很滿意,漸漸的我就光顧著班里的大小事情,不顧自己的學習了,上課聽講不專心,家庭作業(yè)完成的慢。記得在三年級上學期老師夸我,說我認真的樣子她特別喜歡。而在三年級下學期老師在評語上給我說:我這個學期著急了。我才知道,原來是我浮躁了,忽略了自己的學習,期末考試成績也是不如人意,以前退步了許多。
四年級新學期開始了,我要沉下心努力學習,彌補以前三年級沒有做到的東西。其實我有一個小秘密大家,都不知道就是平常在家做家庭作業(yè)的時候磨磨唧唧,投機取巧,我不敢說這件事,因為我怕說出來丟人,大家都以為我在班里特別優(yōu)秀,切實是烏云遮住了你們的眼睛,我在家里寫作業(yè)都是這樣。
到四年級了,我要嚴格要求自己,改掉投機取巧濫竽充數(shù)的毛病,認真對待每一科目的作業(yè),我要以身做則,帶領大家,一起努力學習。我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按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堂上的每一步,按時完成作業(yè)時要書寫規(guī)范。在三年級下學期老師要求讀的書目沒讀完的,到四年級之后,我一定要堅持每天閱讀。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我要奮起直追。更時刻提醒自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關于新學期新氣象新征程作文精選 時間如飛逝的箭,轉眼就過了6年,迎接著我們的是三年的初中生活。
9月3日,我邁著急促的步伐,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穿著中學生的校服,走近校園,是感覺多么新鮮!走近教室,迎接著準備上的第一節(jié)課——語文課。
“大家好,很高興認識你們,我就是你們今后的語文老師,先自我介紹一下……”走近教室的語文老師,非常有氣質,并且,這位氣質非凡的語文老師,講起課來也和她非凡的氣質一樣。讓我耳目一新。并且,李老師講課是以講故事的方法,讓我們在故事中知道很多新奇有趣的道理,這種講課方式,真是別具一格呀~我牢牢地記住了這位非凡的語文老師。
另外,還有2位讓我映象深刻的,是數(shù)學老師梁老師,英語老師王老師。
梁老師上課很傳統(tǒng)并且臉上的表情,就只有一張千年不變的撲克臉,梁老師上課十分十分地嚴肅,聽梁老師上課,還真讓我覺得是準備上戰(zhàn)場打仗一樣,緊張萬分呢!而且,梁老師的笑容,那是多么的稀有??!上課的速度,又是一個勁地往前沖,快得你不聽一秒,你就會跟不上!
王老師是一個喜歡上課的老師,什么時候都會抓緊時間教我們知識,講課的速度也是很快,但我喜歡王老師,我覺得,英語學起來,是很快樂的,但我就怕聽寫單詞、默寫課文了……不過,我一定好好記英語,這樣就不怕聽寫和默寫了!
新學期,新氣象,新校服,新老師和新同學,我盼望以后未來的新生活,我更回憶以前美滿的記憶,那些記憶,可為鐫刻,印在我的腦海里。
關于新學期新氣象新征程作文精選 在中學里,我對于每一個新的課文的學習都會進行三個過程——預習,聽課與復習。有了預習就可以熟悉內容,解決基礎知識,找出問題并且用筆做上記號。等待上課老師告訴我答案并且記住他,下次不要再犯錯。聽課時要把老師說的一字一句都記住,并把關鍵的字給記錄在筆記本上。復習則是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而且要全面地復習時先系統(tǒng)的梳理知識、理解知識,再通過做練習做卷子,最終的目的是要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這一點是并不可少。
【關鍵詞】練習 多樣化 有效性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英語課堂的特殊化,不能一味的講授,會失去趣味性;或只求課堂氣氛活躍輕松,一堂課下來,華而不實,達不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如何拿捏好分寸,課堂練習就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課堂練習主要分為口頭練習和筆頭練習。在農村小學,英語課程從三年級開設。針對不同的學生年齡特征,課堂練習的兩種比重就有所不同。三四年級還是側重于“聽、說、讀”,以口頭練習居多,當然也不能忽略“寫”的技能的培養(yǎng)。而高年級則是筆頭練習的比重必須加大,讓學生把口語和書面語掛鉤起來,最終培養(yǎng)寫的技能。
一、口頭練習多樣化
在三四年級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還是以口頭練習為主。在新課改的背景下,40分鐘的英語課堂,教師的教不能超過15分鐘,所以那么多的時間,就以學生的練習為主,教師就要好好的設計練習類型的多樣化,并能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1.口頭練習趣味化。
【案例1】牛津譯林新版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1 Hello!》Story time
這個板塊教學內容很簡單,就是用hello, hi, good morning和good afternoon,四種方式和別人打招呼。因為是三年級剛學英語,學生興趣十足,注意力集中,我新授15分鐘,班上每個學生都能準確的讀出,并會和對方打招呼。還剩25分鐘,如何讓學生去練習。在三(1)班我布置的練習過程是:先同桌用這四種方式分別打招呼,2分鐘不到學生都操練完,安靜下來。然后我又布置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打招呼,還是很快學生又操練完了。再接著讓學生表演對話Story time, 分角色,分小組,花去了10分鐘,時間還剩10分鐘左右,學生已經(jīng)覺得對這樣的練習方式?jīng)]有興趣了。
【改進案例1】還是這節(jié)課,在三(2)班,學生學情差不多,新學期第一節(jié)英語課,激動,興趣盎然,讀書聲震耳欲聾。還是15分鐘不到,個個都完成了學習目標。有了三(1)班的前車之鑒,我考慮到了口頭練習的多樣化。有和班上前后左右同學間的兩兩操練,有Story time的角色表演。最后我加了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把Fun time 的擲骰子游戲貫穿到這個環(huán)節(jié),增加了趣味性。
當然還可以以chant,song等形式,增加趣味性的同時又能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又何嘗不是一舉多得,事半功倍呢!
2.口頭練習生活化。
英語是一種語言,把它真正運用于生活交際中,更能體現(xiàn)它的實用性和美的價值。
【案例2】牛津譯林新版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4 My family》
這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會談論自己的家庭成員。在教學這單元Fun time時,我就讓學生把自己相關的照片或者全家福等等帶進課堂,然后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介紹This is my father/mother…,讓英語真正體現(xiàn)其語言的價值所在。學生既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對學習英語自信心十足。
3.口頭練習情境化。
英語教學情境化教學即創(chuàng)設與學生所學內容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知、相似的生活經(jīng)驗中進入英語課堂,使英語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提高興趣,增強語言交際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英語,為生活而用英語。
【案例3】牛津譯林新版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3 Asking the way》
師徒結對活動中,聽徒弟在教學這單元的第二課時,其中鞏固環(huán)節(jié)布置了一條這樣的口頭練習:PPT出示了一幅簡易的地圖,標了一些街道的名稱和建筑物,讓學生運用本單元的問路和指路句型進行問答。S1:How do I get to the bookshop? S2: Go along Apple Street, turn left at this street, then go along Orange Street, you can see the bookshop on your right. 剛說完,就質疑聲不斷。部分學生認為應該是you can see the bookshop on your right.還有部分學生質疑說應該是turn right at this street,也有幾個學生是一臉的茫然,總之是左右不分。后來還是老師領著學生用教棒沿著地圖走一遍,確定是左轉還是右轉,再確定目的地是在人的左手邊還是右手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花費了十幾分鐘,效果也不盡人意。
課后我和她交流了教學建議,對于平面的簡易地圖,數(shù)學稍微不擅長的學生,腦袋就昏了,分不清左右,更別說要求他們用英語表達出來了。建議換種教學方法,把教室創(chuàng)設成一個城市或鄉(xiāng)鎮(zhèn)場所,讓學生去切身感受一下。
【改進案例3】第二天去聽課,教室重新布置了一下,六個大組方陣,每個人行道起了街道名,并在六個方陣上各立了一個建筑物的牌子。教室儼然成了一個立體的地圖。在口頭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先是一邊走,一邊口頭回答,自然沒有錯誤。后來指名發(fā)言的幾名同學,也不用去走,就能正確的問路指路了。所以,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的生活情境,可以讓語言交際變得自然化、真實化也提高學習興趣,樂于學生接受。
二、筆頭練習有效性
有時我們只認識到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無疑就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一直處于交流操練的動態(tài),從而使英語課堂進入一個誤區(qū)。在課堂上只是僅僅關注于與學生的口語交流與互動,而往往忽略了學生動筆的能力。其實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注重口語還要加強學生的筆頭練習,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就要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只要我們教師練習與學習內容的一致性,練習安排的合理性,練習與學生認知結構相吻合的針對性和練習對智力、能力發(fā)展的有效性,就能很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1.筆頭練習與學習目標的一致性。
課堂上的筆頭練習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做作業(yè),比如完成練習冊中某一課時的全部習題或是半張試卷,而是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習題的選擇上與其達到一致,進行專項的練習鞏固,才能收效。
【案例4】牛津譯林新版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1 I like dogs》
這單元的主要話題是教會學生結合八種動物的名稱進行“Do you like…?”的交際問答。課堂上在完成了Story time的相關教學活動時,學生在like后面接動物名詞的時候,總是忘記使用復數(shù)形式。所以在最后當堂訓練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幾條這樣的專項筆頭練習:
選擇正確的選項填空
(1) A: Do you like______?( dog dogs)
B: Yes, I do.
(2)I like_____, they’re cute. ( cats cat)
(3) A: What’s that?
B: It’s a lion.
A: Do you like that____? ( lion lions)
B: No, I don’t.
(4)This is a ____, I like_____.(panda pandas)
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理解,like后面直接跟可數(shù)名詞復數(shù)形式,表示泛指一類;like后面如果有this或that,則跟名詞單數(shù)形式,表示特指“這個”或“那個”。
2.筆頭練習及時并有針對性。
【案例5】牛津譯林新版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3 Our animal friends》
本單元主要話題是介紹動物外形特征和行為能力,難點是掌握并使用have/has的肯定句: I/We/They have… He/She/It has…以及一般疑問句Do you/they have…? Does he/she/it have…?針對這個難點,在課堂上我布置了這樣的筆頭練習:
用have/has填空
(1) Liu Tao_____ two books, and we _____ ten.
(2) Do you ______ any pears? No, I don’t. But I ______ a lot of apples.
(3) Su Hai and Su Yang _______ two beautiful skirts.
(4) It _____a long tail.
(5)Does Helen ______a flower?
(6)He ________some juice.
(7)The cat ______ two blue eyes.
(8)We _______ many stickers.
【關鍵詞】英語歌曲 輔助 小學英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89-01
小學英語教學中,只有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采用活潑多樣的教學手段,才能讓學生走進英語。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針對學習內容,編入了大量的英文歌曲,輔助英語教學。本人結合工作實踐,談一談英文歌曲輔助小學英語教學的點滴體會。
一 利用英文歌曲引出新知識
兒童英語歌曲可幫助引出新的授課內容。輕松的英語歌曲,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欲望,使他們從無意注意中獲得新知識。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通過唱學生熟悉的“Happy birthday to you!”引出新知識,導入新課。
二 增強節(jié)奏,培養(yǎng)語感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x用一些英文歌曲,對學生進行語音訓練??梢岳靡恍┕?jié)奏歡快、朗朗上口的兒歌民謠來糾正發(fā)音。另外,連讀、弱讀等現(xiàn)象在英文歌曲中大量存在,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聽唱,習得自然的英語語感。小學生模仿能力特別強,是形成語感的好時機。在不斷的聽讀中,語音語調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可以通過學唱英文歌曲掌握英語的語音、語調,提高辨音能力,以及增強音感和節(jié)奏感等。如,在教學數(shù)字1~10時,通過教唱“Ten Little Candles Dance”歌曲,讓孩子跟隨歡快的節(jié)奏反復吟唱,記憶深刻,效果良好。
三 利用英文歌曲可突破教學難點
我在教學“How many...do you have?”句型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力,降低難度,給課堂注入“興奮劑”,我借助英文歌曲“Books and Pencils”輔助教學,讓學生一邊唱一邊學,以唱促學,降低了學習難度,并且增強了記憶。
四 英文歌曲能使學生在無意中學習句型和語法
在小學階段,我們一般并不刻意強調某些句型和語法。通過學唱英文歌曲,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許多句型和語法。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Our school”歌曲中,反復出現(xiàn)一般將來時態(tài)。雖然不給學生講解這些知識,但在反復吟唱這些歌曲之后,學生便會認識將來時?!癟hunder”一歌中,出現(xiàn)了典型句型“there be”,在反復吟唱中,學生學會了這一句型,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五 利用英文歌曲能鞏固已學知識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需要經(jīng)過反復操練才能鞏固。尤其對于小學生,雖然模仿力較強,但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必須采用手、腦、口、耳、眼、肢體并用,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合的方式來鞏固所學知識。而唱英文歌曲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鞏固方式。如,學生在學唱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中的“Color Song”和“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時,就能很好地復習七種顏色以及八個身體部位。這比起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來鞏固已學知識好得多,因為學生從中了解到學習英語并不困難,而是充滿樂趣。
六 英文歌曲能使兒童得到美的熏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1B-0045-01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在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英語》中就重點強調了: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應是一個積極主動、充滿活力、生態(tài)化的學習過程,一個逐步提高英語運用水平及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要構建充滿活力的小學英語課堂,讓學生學習英語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彰顯生態(tài)課堂魅力。
一、全面吃透教材,了解知識的起點
教學活動與學生原有知識體系的銜接、聯(lián)系及整合是個系統(tǒng)性的、相輔相成且由淺入深的知識體系,切忌分割開來。要知道小學英語教師要教什么,不要教什么,需要補充的知識點有哪些。譬如,在對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My friends”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朋友的含義是非常寬泛的,小玩伴可以做朋友,同學間也可是朋友,教師可以成為好朋友,新、老同學都是朋友。實際上,這是一種寬廣而豁達的博愛情懷,是本課英語教師需要傳遞給學生們的一種信息。英語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們探討他們能做什么( What can you do? What can he/she do?) ,引入本文的主題――介紹各自的好友。然后教師可進行示范,目的在于營造一個介紹自己好友的氛圍,英語教師可先為學生們提供他們喜歡的兩名教師的基本信息資料,其中包括有姓名、年齡與職業(yè)等。借助4個拓展性的“Wh-”式的提問形式:“Who's she”“How old is she”“What's she”“What can she do”,引導學生們理解并掌握與之相關的基本句型。此外,教師還可設置“看照片”“提問題”以及“猜同學”的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們復習鞏固之前所學的內容。最后,讓學生們借助整理語句,動手制作信息卡片送給新的朋友并且介紹他們。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收集他們喜愛及熟識的話題,而且給學生提供了有意義的語言素材,讓他們篩選與運用,為說好英語提供了有利條件與保障。
二、深入體驗課堂,分析教學的起點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該適合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活動和練習,從而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全盤考慮學生們的基礎差異和接受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對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的 “A puppet show”這一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木偶的制作。在學生們制作小木偶的時候,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他們結合自己之前學習過的一些句型對自己的木偶進行介紹,可以包括姓名、年齡、相貌、職業(yè)、能力、家庭、自己的穿著。在這一前提下,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同桌為單位,讓自己的木偶與同桌的木偶打招呼,進行交流對話。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組內的木偶進行表演。實際上,不一樣的情境與地點,學生們發(fā)揮的狀態(tài)及表達的內容往往是多樣且富有層次性的。在學習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Our new home》這一課的時候,學生們可向同學介紹各自的親人、接待客人以及了解基本的待客之道; 在對小學三年級英語下冊“Inclass ”這一單元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介紹自己的同班同學、最要好的小伙伴,一同探討自己喜歡的物品、小食物及衣著等,懂得處世的道理。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還能發(fā)展他們的道德情感,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三、充分利用手段,掌控情緒的起點
就英語學習起始階段而言,挖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是極為關鍵的。目前,新教材板塊的重置與調整,給予了小學英語教師更大的活動空間。譬如,在對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Look at me” 這一單元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先為學生們營造出一個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就是教師當模特,身穿不同的服飾參加一個大型派對。借助這一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課文中衣物類詞匯進行復習。接著教師鼓勵學生們運用一些語言進行贊賞,同時引導學生探討如何運用肢體語言對他人進行贊美,如鼓掌、微笑等。然后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們一起探討Cartoon Time當中Mother Mouse為何從“happy”到“angry”發(fā)生情感變化,借此,使學生們懂得對別人進行適當且到位的贊許是那么重要。最后,教師設置一個為Tim設計參加派對服飾并且進行介紹的活動,教師用極短的時間裁剪出一套紙質的衣服。這樣學生們的情緒將被迅速激活,大家都想要進行實驗,并爭先恐后地忙了起來,迫不及待地向本組成員進行展示與介紹。這樣,學生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真正凸顯了寓教于樂這一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了學生們的英語素養(yǎng)。
總而言之,英語生態(tài)課堂要為學生們構建一種輕松與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們的英語學習熱情,以有效的教學手段營造生態(tài)、高效的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