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6 20:50: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學前舞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兒童舞蹈;創編能力;創新;教學
兒童舞蹈創編能力,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種職業技能訓練,正被越來越多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如何讓新時期學前專業舞蹈教育打破單一技能傳授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結構、素質培養以及強調課程的體系化和互動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舞蹈技能與舞蹈知識,創編兒童舞蹈作品,已經成為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首要問題。介于以上眾多因素,筆者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的觀點,希望能為推動學前舞蹈教育的健康發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分層次的教學對象
(一)初階
這一階段的學生為入學初期的學生,他們沒有舞蹈創作的經驗,舞蹈語匯匱乏。對于學前專業初期學習舞蹈的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舞蹈最終的目的是要適應幼兒園從業的需要,也就是能夠根據幼兒園教學的需要編排幼兒舞蹈、組織一般的演出活動,及常規教學活動。教師根據這一教學目標可將最基本的兒童舞蹈創編知識與一年級的芭蕾形體訓練課相結合、滲透,訓練學生最基本的兒童舞蹈基訓組合的創編能力,為后期舞蹈創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基訓課堂上可以適當的穿插,選擇出適合兒童的舞蹈動作,將課堂上學習的身體訓練進行兒童舞蹈的簡單創編;在訓練時選取活潑歡快的兒童音樂,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初步掌握2/4、3/4、4/4三種不同的簡單節奏,培養其按節奏做動作以及動作節拍準確的習慣。接下來進一步創編出動態的舞蹈組合,還可以從步伐與手配合的小舞姿訓練,逐步進入舞姿變化的學習,培養舞蹈時愉悅的情緒和自娛感。
(二)中階
中級階段的學生,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積累部分舞蹈語匯,且具有了抽象思考的能力,對身邊的人、事、物具有主觀的認知與理解能力。他們雖沒有舞蹈創作的經驗,但都可以探索動作的元素與舞蹈的題材之間的聯系。
中級階段,主要以民族民間舞的訓練為主,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有了正確的身體形態,在步伐訓練上可以增強難度和變化的訓練,強調舞步的速度并能走變化較復雜的隊形。舞蹈動作有起有伏,有剛有柔,突出人物性格和舞蹈風格的特點,使舞蹈表演有整體感。在此訓練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作業,提前預習,課堂上分小組將所學的舞蹈動作進行動作變形,進行創編,為今后的創編活動積累素材。通過回課,小組展示相互評價,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三)高階
高級階段的學生,已具備初、中階的知識儲備,本階段主要學習目的是以認識舞蹈的形式、風格、舞蹈的多元素材和跨領域創作為前提,學習的內容則是更多的聚焦于建立編舞的技巧。如:如何選擇與整合舞蹈的主題、內容、形式、動作素材、多元媒體等創作手法。
本階段任務主要是幼兒基本舞步、律動、歌表演、集體舞、表演舞、幼兒舞蹈選材、結構、編舞,培養學生聽音樂自編舞劇、舞段、小組合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以及對事物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一階段的訓練要注重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可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主題,自我設立挑戰的門檻,嘗試以不同舞蹈形式建構舞蹈作品,并思考在動作素材、舞蹈媒體或道具的應用上出奇制勝,發展出具有創意的作品。
二、富創意的教學內容
(一)精煉與創新兒童舞蹈語匯動作技
舞蹈語匯的選擇和提煉極為重要。它是正確反映兒童心里、感情、情緒的特征,表現作品意圖、風格、使作品具有較強生命力的重要一環。
兒童舞蹈語匯可以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動作中去抉取和提煉。但這些語匯必須是有代表性的,帶有童趣的和兒童能接受的,夸張的兒童舞蹈語匯??鋸埮c變形是兒童語言的特征,也是兒童舞蹈表現的一個重要元素。因此絕不能把大人的一套搬給孩子,使兒童舞蹈喪失個性而暗淡無光。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傳統的舞蹈技巧、運動的動作中發現適合兒童舞蹈作品的動作元素,亦可在這類元素基礎上轉化、精煉、再創新的動作語匯。
(二)提高創作技巧與統合能力
編舞的技法多種多樣,不是獨立存在,它們是相互聯系,可以靈活使用的。如動作元素編舞法,造型貫徹法,動律與律動的連接法,交響編舞法,音樂編舞法,即興編舞法,獨舞編舞技法等等。一位好的編舞者,其特點是具有整合的專長,可以借助創作技巧,將各種知識、技巧、思想與媒體統一整合到一起,將所有的資源和諧的安排在作品的內涵、形式、內容與媒體中。
在教學中,教師應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性訓練,學前專業舞蹈課作為學前專業的技能必修課,要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鞏固舞蹈技能知識,在各種演出、比賽活動中,獲取豐富的舞臺經驗知識,在舞蹈創編過程中,激發出發散性思維。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取得從業所需的實踐經驗。
三、多樣性的教學方法
(一)欣賞教學法
欣賞教學法,是舞蹈創編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教師將經典劇目作品作為舞蹈表演案例,分析演員在舞蹈動作、姿態造型、表演情緒、舞蹈情節、創作等方面的成功之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激勵學生的創作欲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優秀的兒童舞蹈作品中吸取精華、吸收借鑒、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兒童舞蹈作品。
從舞蹈作品的幾個主要要素來看,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分析、借鑒優秀兒童舞蹈作品。
1、動作
動作是舞蹈作品最主要的組成要素,動作除了要符合表演性、形象性、節奏性、游戲性、訓練性等特性之外,在動作元素上更應該豐富。例如舞蹈作品《下課啦》,就巧妙的運用了民族民間舞、芭蕾的動作元素,前者其本身不是民族民間舞蹈,但是在編創中,巧妙地將民族民間舞的動作元素融到舞蹈中,后者將民族民間舞與芭蕾如何在一起,豐富了舞蹈語匯。
2、創意
創意是任何形式的創作都必須的,沒有創意的兒童舞蹈作品就沒有創作的意義。動作的創意可以用于模仿形式,也可以用于動作素材,可以是夸張性的,也可以是保守的。如《和諧陽光》這個作品中,“太陽花”與“鳥兒”相互回應,“鳥兒”的動作既有蒙族舞蹈的元素,又有芭蕾舞動作元素,兩者的結合既表現了“鳥兒”的靈動,也不失優雅,這種創新的結合便是動作編排的創意體現。
3、主題
主題對于任何一個藝術形式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如何在舞蹈中弘揚主題,從而正確引導兒童的認知與理解,似乎已經成為當下兒童舞蹈作品編創的發展趨勢。以兒童舞蹈作品《珍惜》為例,劇目在編排方面無論是動作素材還是舞蹈題材都不算特別出新,但卻有一個符合當下教育背景的主題――節約。編導將勞動的場景用舞蹈動作編排出來,并設計了一些勞動樂趣的場景,就無形中起到了“勤勞”的教育引導。通過讓學生欣賞分析這一作品,使學生們了解到一類的兒童舞蹈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主題明確、突出。這個主題的范圍可大可小,可以弘揚精神品質,也可啟發生活智慧,但都能夠起到積極向上、鼓勵激勵的目的。
(二)探究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是以教師“發現”“引導”“誘發”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借助不同的知道方法,讓學生自行發現知識,幫助學生孕育出各種觀念。此類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實施到實際舞蹈創編教學中。
1、理性式探究
教師在理論上經過講述、舉例,經過師生共同討論,或學生問自由討論,得出相關結論。理性式探究,可在創編性教學中用以舞蹈作品創意的研究、舞蹈構思的研究、舞蹈設計的研究。
ABA――睡、醒來、沉睡。
主題和變奏――朝陽、烈日、夕陽。(每天都有同一序列,但永遠不會完全相同。)
――悲痛欲絕、欣喜若狂。
2、發現式探究
A、可預期的標準答案與探索結果
教師規定好探索范疇,并提供理論支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各種問題,由學生自行探索。例如:動作的線條有直線和曲線,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設問,引導學生說出舞蹈姿態的形狀有哪些、常用的舞蹈隊形有哪些。這樣由經學生自己探索出來的答案,印象會更加深刻,運用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B、不可預期的探索結果且具多元的答案
首先由教師提供基礎理論與探索范疇,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以本身所具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設計、探索目標,探索之后驗證其成果,并總結成概念。例如:隨著呼吸的律動、詩韻的律動、童謠的律動、打油詩的律動……探索新的動作語匯。這類動作探索的結果均是多元且無法預知的。
3、實驗式探究
即以學生為本體的教學。此類教學方法適用于創編中有經驗與較成熟的學生。在探究教學法中,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協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也就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課程設計者與指導者,教師會在學生探究之前或在探究之中給予適時的指示或引導,學生則是在創編過程中自行發現答案所在。學生在課堂中扮演主動、積極地角色,教師則居于協助地位。
(三)創作思考教學法
這一教學法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聚斂性思考、擴散性思考,為創作過程中的兩種思考模式。
聚斂性思考的模式通常表現為:有常規可循的、遵循邏輯方式做出判斷和推理。這種理論我們同樣可以適用于舞蹈創編教學中。舞蹈動作類的元素包括:身體在時間、空間、動力作用下的變化,以及由這類變化而引起的身體部位、舞步、乃至聲音、場地與舞者之間的關聯。我們可以把這些看做是舞蹈的元素與次元素,并歸納成一定的公式范例,經過教師的講解、說明、引導學生發展成為不同形式的動作語匯與舞蹈作品。
擴散性的思考模式,是指由一個問題而引發的學生很多答案,以及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這類思考模式運用到舞蹈創編中,能夠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做出新的成果,發展新的概念,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勵學生進行舞蹈作品的自由創作。
教師在兒童舞蹈創編教學中,要善于靈活運用這兩種思維模式對學生穿插引導,使兩種思維模式相互交叉,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編舞技法的進步與成熟。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培養出擁有學前教學知識,有能力擔任托兒所、幼稚園等幼兒機構的專業教學教師。對于這些專業人才教師,舞蹈是他們日常工作的活動之一,學前專業人才可以通過舞蹈教學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等。但是,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忽視了舞蹈教學的重要性,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有利于培養出專業的全面發展的學前教育人才。因此,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對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進行探討改革成為了主要任務。
1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現狀
1.1舞蹈課時不足
舞蹈是藝術之一,進行舞蹈學習需要長期的間斷練習和復習,才能提高身體的舞蹈素質,讓身體接收各種專業舞蹈動作。但是,當前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對舞蹈課時的安排不足,每周的舞蹈課時僅僅只有2節課,甚至不開設課程,只要求學生自己學習,那么這樣的課時安排,對于需要勤加練習的專業化舞蹈來說是往往不夠的。舞蹈課時的不足,直接導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的舞蹈專業能力不足,無法完成今后的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教學質量低下。
1.2舞蹈教材不規范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主要工具,就好比醫生的手術刀、士兵的槍,教材在專業化教學起著關鍵作用。對于教師而言,教材是完成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的衡量標準,而對與學生來說,教材是學習的主要依據,沒有教材就無從說起教學質量。但是在當前的學校中嚴重缺乏適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的教材,對于選擇的教材雜亂無章,有選擇專業舞蹈學校的教材的情況,還有選擇高難度的舞蹈教材來作為入門課程的情況,這些選取教材的情況嚴重偏離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實際目的,不利于學生的舞蹈教學質量。
1.3學生自身條件的限制
舞蹈是通過舞蹈動作進行情感表達的行為藝術,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將舞蹈動作做得優美又高超,一定會使觀賞者擁有悅目娛心的感受。然而,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都是剛開始真正的接觸舞蹈,沒有接受過專業性的舞蹈培訓,肢體達不到舞蹈所需的柔韌性、靈活性等基本功;另一方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偏大,骨骼發育早已定型,極大地增加了舞蹈動作基本功的難度,還有些學生對舞蹈的概念模糊,舞蹈的情感表達也不到位。
1.4舞蹈課程設置不合理
學前教育專業主要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為主要的專業課程,舞蹈課程的教學模式不固定,而且沒有存在專業的舞蹈管理者,這大大地降低了舞蹈教學的質量。很多高校中,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課程安排沒有合理規劃,課程隨意安排,舞蹈課程不固定,有時臨時安排,教師想怎樣安排就怎樣安排,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壓根沒有進行嚴格的課程計劃,這種情況極大地違背了新課程改革指導思想對教學的要求。
1.5舞蹈教師缺乏教學專業性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專業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但是,現今部分的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里的舞蹈教師并不是專業舞蹈教師,有些是由學校人事編制而來的音樂教師,有些是非專業的業余舞蹈者。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存在這樣的情況,這成為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一大弊端,雖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經過了一定時期的舞蹈教學,但是由于是非專業的,使得學生的舞蹈程度較低,無法勝任今后的教學工作。
1.6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達成教學質量要求的明確闡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并沒有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的主要特點出發,制定關于舞蹈教學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只是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制定出粗略接觸的舞蹈知識的階段,加上學生對舞蹈接觸時間少,舞蹈基本功差,使得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和能力低下。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過程中,要制定符合實際的舞蹈教學目標。
2學期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對策
2.1建立輕松融洽的教學環境
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比舞蹈技能型更加重要,因為在舞蹈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如果在舞蹈課程中只是一味地對舞蹈技巧的講解,而不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會使得教學失去真正的意義,所以,在舞蹈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持續保持愉悅的心情,用音樂來感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教育學生翩翩起舞,用舞蹈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這極大地提高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的教學質量。
2.2德育思想與舞蹈教學相結合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后是要從事教學事業的人才,學生的德育思想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舞蹈教學過程,舞蹈教師不僅僅要對學生的舞蹈技能和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德育思想的正確指導,因為在舞蹈學習中有許多競爭和交流,還有成功和失敗的追逐,所以,舞蹈教師需要教育學生遵守這些規則,要積極面對失敗,以此提高德育思想和舞蹈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2.3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要時刻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心理,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舞蹈知識的探索欲望,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技能。例如: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段優美舞蹈的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從而產生對舞蹈學習的主動性,這樣舞蹈教師在今后進行舞蹈專業知識教學中就會相對輕松了,也能提高舞蹈教學質量。
2.4培養舞蹈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方面,由于當前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存在舞蹈教師不夠專業,雖然學校通過整編其他學科的教師來擔任舞蹈教師,可以節省學校的人事編制,但是這種情況極不利于學琴教育專業舞蹈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存在著具有專業性的舞蹈但是缺乏有效的教學方式的教師,那么針對這些情況,高校要積極地培養舞蹈教師的舞蹈專業能力、招聘具有舞蹈專業性的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方式創新培養訓練,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質量。
2.5明確舞蹈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舞蹈素質
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制定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教學目標,使得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重視度不高,教學質量標準不明確,影響舞蹈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必須制定明確的舞蹈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舞蹈素質。比如,在學前教學專業的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通過這樣的階段性舞蹈教學,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舞蹈素質,達成總體的舞蹈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3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先后制定出了一系列關于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教學模式和規定,每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要樹立正確舞蹈教育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對關于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的更新,提高實際舞蹈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明靜.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58,139.
[2]閆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的研究[J].黃河之聲,2013(6):73-74.
摘要: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改革也因此顯得更加重要。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幼兒教育者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最終目標。而舞蹈教學是幼兒教育者最基本的教學要求。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求幼兒教育者打好扎實的舞蹈教學基礎,同時,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對舞蹈教學進行管理,用變通的方法將舞蹈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幼兒教育者從學生實際出發,改革教學管理體制、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舞蹈教學理念深入貫徹到教學中去,以此來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創新
舞蹈教育作為學前教育的一項重要課程,其獨到之處在于它能提高人們的審美價值、情感情操及自我生活品質。舞者優美的舞姿給人以視覺盛宴,動聽的旋律帶人浮想翩翩,而且從中所輻射出的人文內涵給人以激勵和愉悅。因此對于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創新顯得更加重要。[1]目前我國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各行各業都在不斷的創新改變,同樣舞蹈教學要想經得起考驗,就必須對其教學進行改革及創新。舞蹈課教學中學生將身體與腦力相結合,通過觀察、手腳并用等模式來開發大腦思維,這是別的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改變教學思維、不斷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重要性
通過舞蹈教學可以強健人的體魄,美化人的心靈,使身心得到升華。舞者通過其身體做為一種表達形式來表達自身情感,使人感受舞蹈之美及舞蹈給人們帶來的視覺盛宴。[2]通過舞蹈還可以提高自身審美、強健體魄,在幼兒時期,舞蹈顯得更加重要,幼兒時期是身體和生理發展的重要時期,舞蹈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培養幼兒的品格和性格,同時對幼兒的觀察力、思考能力、記憶力也有一定的鍛煉。因此,需要加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力度,加大對舞蹈教學的創新,使學生充分感受舞蹈之美。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創新
1.舞蹈教學理念的創新。在學前教育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人們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舞蹈創新能力。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思想保守,在教授學生的同時還保持著教師教授、學生傳承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教學理念機械、呆板,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舞蹈的創新能力受到了限制,忽視了舞蹈給人們帶來的審美價值和美感,使學生們無法充分感受舞蹈所帶來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3]因此教師應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理念進行革新,樹立嶄新的教學理念,充分把握舞蹈教學對人們生活情感的影響作用。2.教學內容編排的創新。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與專業的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有明顯的區別,專業舞蹈教學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而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主要是面向幼兒的教育,兩者在本質上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也應有著明顯區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教材內容的編寫應貼近兒童的實際生活,以兒童的理念為標準,設置簡單易懂的兒童舞蹈教學內容,這樣更容易使幼兒接受。在舞蹈的編排上,應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編排,針對一些舞蹈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應扎實地練好基本功,并給予充分的課時來做保證。[4-5]舞蹈教學質量的高低間接影響著學前教育舞蹈專業是否能順利開展。其次,學前教育舞蹈教學還應充分發揮舞蹈的影響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培養高尚的情操。因此,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應把民族舞蹈納入教材編寫內容,并在具體的舞蹈教學中加以實踐。3.合理利用多媒體開展“新課堂”。傳統教學創新的主流手段是開展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來對學生展開教學,更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感受不同的舞蹈風格,教師通過投影儀、視頻與課本相結合的方式來講授相關舞蹈知識,這樣可以更加生動直觀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展示,讓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在進行舞蹈示范教學中,學生的舞蹈有動作不優美、不到位問題,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彌補、糾正,并根據學生實際掌握情況對多媒體教學加以修正,做到生動直觀,舉一反三,讓學生看得明、記得住、學得透。4.激發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重要條件。在開展舞蹈教學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上的趣味性,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老師必須堅持趣味教學的原則,努力通過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配合新時代教學手段,激發出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時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6]5.注重“即興創作”在中職院校學前專業舞蹈教學中的運用。人們在受到外在刺激的作用下,即興創造出某種作品稱之為即興創作。即興創作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環境及成長歷程來分析,有針對性的選擇音樂,學生可以根據音樂律動隨意地擺動,任意創造動作,可滑稽、可優美、可跳躍、可笨重。通過這種類似活動,學生可以逐漸培養即興創作的能力。即興創作的原理及精髓在于它是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專業的基礎。[7]通過即興創作,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精確的節奏感,默契的配合度等,這在以后的教學中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6.通過概念來指導教學。舞蹈是通過人的身體來塑造藝術形象的。舞蹈教學具有可操作性,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進行舞蹈教學時需要先對學生進行舞蹈教學概念的講解、動作要領的示范,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舞蹈概念、人文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動作分解教學,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要領,增加了學生對舞蹈教學的興趣,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語
舞蹈是一項具有欣賞價值、內外兼修的人體動作藝術,是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一項能力。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因此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創新勢在必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應積極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革新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以更好地適應幼兒舞蹈教學的需求,這樣幼兒教育事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舞蹈教學;學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261-02
舞蹈教學已經成為反映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需要社會和學校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真正把素質教育滲透在舞蹈教學課程的各個環節,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讓舞蹈教育在學前教育中得到認可。
一、舞蹈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學作為學校學前教育中的一門專業課程,其教學任務是以培養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學習舞蹈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自身的鍛煉和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源于生活文化的提煉和加工,以人體的動作造型或肢體語言表現一門人體藝術,其表現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氣息和文化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在精神上對世界、對生活的向往。舞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既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手段。它既能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又能磨煉學生的意志,創造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觀,健美形體,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在各種藝術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充分運用舞蹈教學手段,才能更好地實施形體教育和素質教育,同時,舞蹈也有助于教師與幼兒心靈的溝通。童年是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有強烈的學習模仿欲。學齡前的孩子學習舞蹈教育,可以讓他們的生理、心理得到健康發展,智力和身心得到有效磨煉。舞蹈教師是此時期最好的啟蒙者,是父母無法代替的,各學前教育高校迫切需要熟練的唱、跳、畫和教育心理學知識理論的人才。作為一名學生,要想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得到升華,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必須重視舞蹈專業技能和自身心理素質的發展。
二、舞蹈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意義的分析
1.擴展舞蹈教學內容,陶冶學生文學素養。舞蹈起源于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門藝術,何種形式的舞蹈都嵌入了生活的影子,每種舞蹈都隱藏深厚的文化氣息,尤其是各民族的傳統舞蹈。就像恩格斯說過的:舞蹈儼然就是所有宗教祭祀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蒙古舞,是人們歡快的舞蹈,具有蒙古傳統文化的舞蹈。具相關文獻記載:“酋首將入,凡虜家(指蒙古人)家長即褰氈帷,納之古中,藉氈而坐。家長以下無男女以次長跪進酒為壽,無貴賤皆傳飲至醉,或吹胡笳,或彈琵琶、或說彼中興廢,或頓足起舞,或亢音高歌以為樂?!崩蠋熆梢岳妹晒盼璧钢R理論,引導學生學習舞蹈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人文知識水平。
2.把握舞蹈動作,鍛煉學生身心健康。無論是觀賞舞蹈表演,還是舞蹈課程的教學,都是一個心理教學過程,伴隨著個人身心和情感變化的過程,這就是舞蹈藝術的魅力。學習舞蹈時,學生通過觀看老師的演示,自己模仿的示范,慢慢地用心感悟舞蹈精神要領,達到鍛煉身心效果。進一步了解舞蹈產生的背景后,加強對舞蹈精神的領悟,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3.開展舞蹈藝術活動,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舞蹈教學中許多內容中都蘊藏著豐富的情感與積極向上的教育資源,對教學內容和形式中具有情感教育價值的素材的發掘,可以對學科素材所負載的情感與生活態度教育價值加深理解,形成認同,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愛國意識、良好習慣,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課堂上開展情感教育,塑造優良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習舞蹈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使自己身心舒暢,鍛煉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和肌體的機能.
因為舞蹈本身就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行為,舞蹈是有思想的,是有靈魂的,它是一種舞蹈音樂、舞蹈動作、舞蹈環境的集中體現形式,它在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上得到升華,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要表達出舞蹈音樂人、舞蹈動作人和舞蹈環境意境的思想活動,而這其中有很多都包含著對生活的反思和認識,完全有可能把舞蹈的思想凝練并拿出來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比如學習民族舞蹈時的東北大秧歌,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引導積極向上生活的舞蹈,每一個步伐、每一曲配樂都展示出東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盡向往,教師需要提練的就是這種舞蹈與生活的關系,用來培養學生,使其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需要對舞蹈課程的各個環節精心設計,仔細揣摩,這對鍛煉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有裨益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應從實用性出發,根據其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深入探討高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特點,在課程內容、方法等方面大膽改革,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生動活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感悟力,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切實改善舞蹈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舞蹈教學的方法,為學生今后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蕓.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幾個問題[J].藝術研究,2011,(5).
[2]吳明靜.互動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2,(6).
[3]鞠小萌.淺談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意義[J].華章,2011,(11).
關鍵詞:學前教育;舞蹈教學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3-0143-01
一、幼兒舞蹈對幼兒成長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幼兒舞蹈非常符合孩子們愛動、愛跳的特點,也符合幼兒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動作、節奏、娛樂中會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這說明舞蹈這種特殊的鍛煉方式,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使他們的天賦得到更充分地發揮和展示。
(二)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
幼兒舞蹈以它獨到的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孩子們習慣于熱愛世間一切的美好的事物,憎厭一切假惡丑的行徑,可通過舞蹈的具體形式來認識繽紛的世界,認識真善美,而從培養孩子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得能力,例如:《大灰狼與小紅帽》、《警察叔叔》 、《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蹈可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通過無形的熏陶孩子們的道德情操,讓孩子從中感知美、表現美。
(三)有利于幼兒良好的性格發展和情感表達
一個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他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受到社會各方面影響和多方面的教育,長期塑造而成的,幼兒園開展良好的舞蹈教育,根據兒童好幻想、好奇心強、好提問等心理特征,設計好趣味性多樣性的幼兒舞蹈,利用多種形式,來激發孩子們對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到舞蹈的本領,在玩樂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在愉快的心境與環境中,與舞蹈建立密切聯系,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從而在愉快的舞蹈學習中,提高藝術素養,在舞美的陽光沐浴下,使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性格,不斷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構,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二、學前舞蹈教學應遵行的基本原則——因材施教
學前舞蹈教育的紅火,學校該專業辦學規模的壯大,學生顯得良莠不齊,從舞蹈教學的角度來講,一般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向高等學府輸送舞蹈教育、表演人才為目的的學生。這批學生大多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有一定的軟、開度,以及具有良好的氣質、形體和旺盛的精力。但另一方面她們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舞蹈的表現力和肢體的控制能力不夠完善,舞蹈的實際運用能力較差。這批學生應注重舞蹈基礎能力的訓練和舞蹈表現力的培養,一般為數較少。
第二類是接受崗位技能合格資格學習以獲得中等學歷文憑為目的的學生。這批學生人數較多,且大多來自農村,很少上藝術課,更不用說接受舞蹈教育,對舞蹈除了會看外,其余一無所知。但對舞蹈有濃厚的興趣,并會為之付出努力。這批學生應注重培養幼兒舞蹈教育輔導工作的實用型技能和知識為主。
第三類以獲取學歷為目的,形體和協調性都較差的學生,這批學生有較深的自卑感,不敢表現自我。對舞蹈教學亦無興趣,只為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相對而言,這批學生的人數也不多,教學中亦不能摒棄她們。注重形體訓練和自信心的培養,使其能獲得美感體驗。
由此可見,接受學前舞蹈教育的學生,不論是人員的素質、專業基礎,還是學習的目的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針對學生的差異狀況,應該因材施教,
三、學前舞蹈教學的教學基本方法
(一)直觀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既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形成“教——學”互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針對入學之初的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和舞蹈技能訓練。但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幼兒舞蹈教育并不需要高難度、高技巧的動作訓練,體現舞蹈課程與音樂學習、舞蹈課程與幼兒教育實際需要的相互作用,體現舞蹈知識與師范能力、學與教和教育取向之間的關系,并為學生全面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單一的生理技能訓練還要向生理、心理、師范三維舞蹈教學轉變,從而促進學生協調發展和師范能力綜合發展的效用。
(二)綜合教學法。首先,通過在舞蹈教學領域中運用幼兒的律動、歌表演、表演舞、集體舞以及童話劇等綜合舞蹈活動形式,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舞蹈知識技能解決與幼兒音樂舞蹈教育中密切聯系的綜合性問題,加深對“舞與歌”、“舞與樂”、“舞與說”等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其次,吸收音樂、美術、戲劇、啞劇等藝術思維模式的動作探索練習和音樂即興練習,有利于幫助學生對一些偶然性的、變化的動作的感知和控制。激發學生改變機械地使用舞蹈動作知識,并把一些出乎意料的可能性動作和組合列入課堂教學和文藝節目編排中,從而實現學與教的轉化。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舞蹈課程 改革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在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兒童的文藝才能已經成為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各大高校和高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是為培養高素質的幼兒教師而開設的教育專業,這些未來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多方面才藝,才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
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模仿藝術類專業舞蹈教學
舞蹈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對其教學水平的提高受到廣泛關注,但是部分學校進行的提高舞蹈教學水平的教學改革方向存在一定問題。比如為提高舞蹈課程的教學質量,模仿藝術類舞蹈專業的教學情況開展本專業教學,但結果是既不能達到藝術類舞蹈專業水平,又與學前教育專業相去甚遠。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改革應從自身專業特點出發,將舞蹈技能培訓與學前教育技能相結合,進行符合專業要求的教學改革。
(二)課程更新速度跟不上幼兒教育變化速度
隨著教育意識的廣泛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學前教育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教學內容也在不斷豐富和優化,對舞蹈類型的選擇變化快,對舞蹈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內容的變化跟不上幼兒教育行業的發展變化速度,培養出來的幼兒教師難以勝任現代化的幼兒教育工作。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安排不合理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課程安排對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課程安排情況決定了學生能否接受到系統完整的舞蹈技能培訓以及幼兒教育方法。課程安排由校方負責,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課程安排情況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現為針對幼兒舞蹈的教學課程相對較少,學生缺乏對幼兒舞蹈技能的掌握,不符合學前專業特點,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
(二)教學方法落后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教學方法普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實質性的創新,不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舞蹈創造能力。當下幼兒教育發展迅速,需要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自編舞蹈能力,對幼兒舞蹈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能夠根據具體的風格要求進行舞蹈創作。但是學前教育專業落后的舞蹈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對學生的培養與未來的崗位要求不符。
(三)教學模式單一
舞蹈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課程之一,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教學模式,形式單一、單調乏味,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舞蹈課程本身屬于藝術類范疇,興趣對藝術類專業學習有關鍵影響。學前教育舞蹈課程不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舞蹈教學注定會事倍功半,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建議
(一)開展符合專業特色的舞蹈課程教學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改革要從專業特色出發,結合當下學前教育行業的具體情況和其舞蹈教學要求,對本專業舞蹈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的,使培養方向符合學生未來的崗位要求。了解幼兒教育的舞蹈課堂形式和當下流行的幼兒舞蹈種類,根據崗位需求調整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對舞蹈技能的培訓要結合幼兒教育技巧,使學生不僅具備一定的舞蹈技能同時擅于開展幼兒舞蹈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舞蹈基礎訓練課程中,幫助學生解放僵硬的肢體,開發自身的柔軟度,注重對舞蹈表現力和控制力的訓練。在基本功訓練過程中加入幼兒舞蹈成分,使學生善于挖掘童趣,為以后的幼兒教學工作做好準備。
(二)豐富課堂形式,加強創新培養
改變傳統舞蹈課堂教學單一的形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舞蹈創作能力??梢蚤_展小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注意將舞蹈基礎好的學生和舞蹈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發揮舞蹈基礎好的學生的榜樣作用,帶領其它學生進行舞蹈練習。幫助學生建立舞蹈學習信心,發現舞蹈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舞蹈創作和舞蹈展示,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合作,豐富課堂形式。
(三)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注重應用和實踐,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從實際應用中提高舞蹈技能,為將來的幼兒教育工作積累經驗。比如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幼兒藝術培訓基地參觀,或者參加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加強學生對行業現狀的了解,通過觀摩和活動體驗開拓視野,豐富經驗,為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提前準備。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舞蹈演出活動,使學生積累一定的舞臺經驗,敢于表現自我,提高自信心。
四、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不同于藝術類專業的舞蹈課程,要注意與自身專業特點相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是學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的同時具備學前教育能力,在教學內容中多加入一些幼兒舞蹈的元素,使學生擅于挖掘童真童趣,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江洪玲.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師專業化發展[D].蘇州大學,2007.
[2]劉天娥.高校本科學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周向東,聶翔.淺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改革與創新[J].神州,2012,(18).
[關鍵詞]學期教育;舞蹈基訓;思考
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基礎訓練是舞蹈教學的關鍵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以教師綜合業務能力為突破口,形成教師在專業技能、專業素養等方面的不斷提升;要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歸宿,牢固樹立促進學前兒童舞蹈教學的最新理念。在掌握好基本知識的同時,形成音樂、舞蹈等教學內容的整體創新。
一、舞蹈基訓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一)陶冶精神情操
通過有效的學前舞蹈專業教育,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正確而有效的舞蹈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得他們的情操得到培養,有利于進行后續的學習??紤]到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生本性,一般難以進行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所以,應該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適應小學生的特點。對于舞蹈基訓過程來說,則更為主要則是通過肢體語言進行學習,思維的運動則是通過肢體運動所來體現,通過相關的舞蹈基訓活動,能夠保證學生具有較為活躍的思維,學習效果得到提升,更好地實現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就是說,能有效保證學生的知識吸收量以及肢體表現力大大提升,能夠具有參與課堂學習的動力,另外,還能有效提升對于舞蹈的領悟力和感知程度。將律動教學在小學英語教育中進行有效的推廣,能夠從小學生的基本特點入手,有效處理在教學過程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二)提升學生整體舞蹈素質
在學前專業化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在舞蹈基訓過程中的綜合性特點,并且為了能夠保證得到全面性的學習,就必須強調有效的基礎訓練活動。通過舞蹈專業的基礎學習,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實現素質能力的整體提升??梢葬槍Ξ斍拔璧改芰Ψ矫娴慕虒W,通過克服身體相應的自然狀態,獲取正確的直立感。通過對學生各個肌肉、關節以及柔軟度等方面的專業訓練,可以形成學生更好的舞姿,并實現對多舞種的綜合訓練,一般情況下,可以將一些精心設計過的簡單動作加入相應的在靈活性、控制力以及彈跳性的訓練過程中,這樣能夠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拓展學生的舞蹈視野
通過有效的舞蹈教學活動,能夠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的音樂和藝術的表達方式,能夠更好地對于音樂節奏與舞蹈形式進行有效把握,為了能達到上述效果,教師應該起到充分的引導作用,保證引導方式的多樣化,能利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表達出不同的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使得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同時,還應該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自我彈唱、網絡欣賞等,通過全面的、豐富的、形式多樣的音樂教學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學生在音樂知識以及演唱放賣弄的需要,能夠有效把上述內容融入到舞蹈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能夠具有自我學習、自我訓練以及自我創作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效迎合時展的需要,符合學生的時代心理發展特點,更好地使得不同音樂的藝術價值得到體現,學生能夠獲得更為全面的進步。
二、舞蹈基訓的相關內容與訓練功能
(一)舞蹈基訓的相關內容
在學前專業舞蹈教學中,舞蹈基訓是對幼兒基本舞蹈能力的綜合性培養方式。主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舞蹈基本功訓練,讓學生形成較強的舞蹈表現能力與動態感,為提升舞蹈藝術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而言,在學前專業教學中,要注重舞蹈基礎訓練,為內容的創新運用奠定基礎;在專業化課程設置中,突出對幼兒在舞蹈意識、知識技巧、創造性舞蹈設計等方面的內容;在綜合能力的培養中,側重學生在文學意識、心理學、舞蹈學、歷史學、音樂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多元化素質能力,形成創造性的基訓模式,這樣,才能全面實現學前專業教學中舞蹈教學功能的整體性。
(二)舞蹈基訓的訓練功能
舞蹈作為一門關于人體動作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突出教學中對舞蹈理念、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就是通過在人體動作的表現過程中,通過表演者在審美價值方面的動作、構圖、姿態、語言、神態等方面的藝術形式,并通過舞蹈的方式將內心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形成內心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培養舞蹈者的柔韌度、靈活度、協調性與優美感方面的體態動作與語言表達模式。在現在的學前專業教學中,一般都沒有經歷過專業化的系統藝術教育實踐,在舞蹈表現方面也沒有一定的基礎,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柔韌度相對較差,同時,在職業學校舞蹈專業課程的開設中,也沒有更好的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創新。在學前舞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涉及到相關的舞蹈課程主要包括以下:中國民族舞、中國古典舞神身韻、幼兒舞蹈教學和舞蹈基訓等幾個方面,其中,在舞蹈基訓方面,就是要突出各種舞蹈技能的培訓,在學生具有相對強的舞蹈表現力的基礎上,形成舞蹈意識、舞蹈動作等方面的基礎,為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進行舞蹈學習、個性化舞蹈表現提供良好的平臺,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舞蹈基礎訓練,形成內容廣泛、訓練內容豐富的訓練體系,強調學生在舞蹈力度、柔軟度、直立感、動作控制力以及穩定性等方面的內容,突出學生在形體、素質以及技巧等方面的功能性訓練。
三、構建符合專業需求與專業性質的基訓教學方式
(一)樹立幼兒教學實用性理念
在學前專業舞蹈教學過程中,專業化的舞蹈訓練是相對枯燥的,尤其是針對幼兒教育講臺的舞蹈專業學生,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形成全方位的綜合控制。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也就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應該要求他們具有較強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因為,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幼兒園教師也應該具備更多的要求,這就需要學前教學專業學生應該時刻注重有效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另外,為了能夠保證提升專業能力和素質,就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專業課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進行具體的舞蹈教學環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則應該進一步加強自己的舞蹈能力,不斷激發自身的潛力,努力成為具有一定舞蹈技術水平的學生。另外,在具體的訓練環節中,應該保證有效貫徹幼兒教學實用性的觀點,不能為了提高舞蹈能力,而放棄了學前教育的本旨。所以,應該把貼合幼兒園的訓練教材應用在基訓教學環節中。比如,對于具體的基訓教學環節,應該保證進行一定時間的兒童舞蹈基本功訓練內容,這樣能夠有目的地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基本功的練習內容,并對于兒童基本功訓練的方法和特點進行講解,重點區分其和成人基本功的練習內容。這樣能夠保證學生會“跳”,還會進行“教”。
(二)將身韻教學融入基訓教學
在進行舞蹈的基訓過程中,應該有效保證進行多功能的訓練方式,重點落實好學生在素質、形體以及技巧方面的學習,如果僅在單純的基訓模式中,就會對學生的個性化訓練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當前一些學生舞蹈基礎相對薄弱,身體協調性不強,因此,學生在綜合舞蹈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僵化、缺少美感等相關問題。如果通過身韻教學的方式,就能從深層次方面挖掘出學生肢體語言的表達,尤其是增強學生在舞蹈韻律以及美感等方面的綜合培訓,突出學生基訓過程中的連續、變化以及組合等綜合表現內容,因此,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在基本訓練中滲透古典身韻的教學,形成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舞蹈專業技能,更好的發揮學生舞蹈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合作精神在教學模式中的運用
應該有效地把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進行融入,并在此過程中,突出有效的學生主體作用,有效結合舞蹈音樂的教學實踐以及理論教學,能夠有效保證音樂教學的聯動性,能夠學生通過音樂、舞蹈技能的掌握而進行有效的交流活動。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師應該對于課程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充分考慮到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對于學生學習優點進行吸納,包括具體的不同的音樂主題,不同的舞蹈動作等方面,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積極參與,保證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具有較強的隱約意識。比如,這里通過《茉莉花》的教學為例,能夠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部分學生進行民族舞蹈的表演,部分學生進行唱歌表演,這樣就可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四、對指導教師的素質要求
不僅培養具有一定舞蹈特長的幼兒園教師,而是擁有一定彈、唱和跳的技能,能夠全面實施學前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因此,指導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其基訓的理念和態度非常關鍵。
(一)教師應具有較高的舞蹈綜合素質
針對當前的教育現狀,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往往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對于專業理論課程較為重視,而忽視舞蹈素養的培養,不能進行有效的舞蹈專業技能的排練和學習。如果想要解決上述問題,則應該有效培養學生具有社會使命感,并且,要求具有一定舞蹈綜合能力和水平的教師進行有效指導,保證通過良好的舞蹈素質的示范工作,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藝術熏陶而快樂健康成長,并能成為學生不斷進步的一個動力所在;二是,對于舞蹈素養理解過于簡單,進認為是操作技能方面的練習。由于學生的背景各異,他們并不是音樂背景的學生,這就對于音樂專業訓練、實踐活動的認識程度不同,這樣就具備發展單一的舞蹈技能。所以,應該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使得舞蹈中所蘊含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有效保證舞蹈在學前教育中的獨特價值能夠讓學生深刻領域,充分了解到舞蹈素質和音樂之間的關系,使得舞蹈素質發展中存在的單一性傾向得到改變,有利于改變學生的發展單一的情況。
(二)教師需具有一定的耐心及責任心
對于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盡管具有一定的特長和優勢,但是,其大多在中學階段并沒有經過專業的系統化的訓練,沒有對于其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并沒有具備高超的舞蹈和音樂的技能。在此基礎上,就應該要求教師進行一定的責任心、耐心的指導和訓練,并且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進行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計劃的制定。對學生的學習困難與進步要多關注,并進行適時的分析與指導,把良好而又嚴謹的教學訓練提供給學生,確保教學乃至訓練活動順利開展,最終實現學生的培訓目標。
五、結語
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基訓的過程中,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體系,尤其是注重基訓教學中基本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形成對多舞種的綜合性教學,從而從多角度構建學前專業教學的綜合模式,這樣,可以實現學生綜合舞蹈能力的提高,為以后舞蹈專業化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來雅莉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教育管理系
參考文獻:
[1]戴涵宇.論兒童舞蹈教學法對高師生的重要性[J].華章,2014(5).
[2]董江河.高職院校舞蹈專業教育更好地適應文化事業發展需求探析[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
[3]周向東,聶翔.淺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改革與創新[J].神州,2012(18).
[4]趙潔.在創作中認識舞蹈語言的“陌生化”[J].藝海,2012(4).
關鍵詞:幼兒舞蹈創編;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9-0106-01
幼兒舞蹈創編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且是幼兒園教師在日常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通過編排幼兒舞蹈可以培養幼兒教師和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他們的創造力得以開發和培養。
一、了解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體現幼兒童趣的舞蹈題材
幼兒在3―6歲在這個階段的好動性強、思維方式簡單、性格情緒落差大、身體機能不協調控制、穩定性差、缺乏方位方向概念。因而幼兒舞蹈的創編在構思和方法上都要與成人舞蹈有著很大的區別。要想創編出具有幼兒特征的舞蹈要把握好兩個方面:一方面,動作要適合幼兒的生理特點。幼兒正處于生理發育時期骨骼較軟、膠質較多、容易變形。肌肉纖維細、彈力小、收縮力差、易疲勞?;顫姾脛酉矚g手舞足蹈,動作短促節奏快。所以創編的舞蹈動作幅度、運動量都不宜過大。另一方面,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好奇、好動、易幻想、內心感情容易外露、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幼兒心理特征。因此在創編過程中可采取具有童話、科學幻想和游戲特點的形式,使舞蹈充滿趣味性和幻想性以此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熟悉和能夠理解的舞蹈題材
幼兒舞蹈創編出來是給幼兒表演的,因此要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事情中取材,了解幼兒表達喜、怒、哀、樂的動作特點,可以使創編出來的舞蹈更加形象,被幼兒所熟悉和理解。一是語言要簡單、形象、生動。由于幼兒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在教授他們時語言要簡單、形象、生動、活潑使他們容易理解并能準確掌握動作要領。要選擇比較簡單動作,運用適當的夸張舞蹈用詞,激起幼兒模仿的興趣。二是動作要短促且不斷反復。由于幼兒頭大四肢短等身體特征的影響幼兒的動作比較短促且節奏很快。因此在舞蹈創編時舞蹈動作的難度、弧度都不宜過大。同時,由于幼兒記憶橫向性和空間性有限,所以在創編上要注意簡潔,避免明顯的差異和對立,以規整和簡潔為宜。不同的舞蹈動作數量不宜過多,以主要的幾個動作為主,可以加上左右方向、隊形、位置的變化,動作應不斷的重復,可以強化動作的肌肉記憶和心理暗示。在對重點要素進行不斷練習時,適當地進行變化,以減小重復練習帶來的枯燥感,使幼兒既能在重復練習中“熟能生巧”又能避免產生乏味的情緒。三是歌、舞、話要有機結合。因為幼兒的生活經歷少,思維比較簡單,所以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游戲中常常自言自語,用語言來補充和指導自己的行動用語言來推動自己的思維。幼兒舞蹈亦是如此,通過一邊唱歌、一邊說話思維與肢體語言互相補充、互相依存。幼兒對生活的感受雖不能及時、準確表達出來,但是可以借助動作與話語相結合的形式。
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幼兒在創編舞蹈中的主體作用
長期以來舞蹈創作被拒之于幼兒園舞蹈學門之外,普遍存在著教師單向灌輸、幼兒被動模仿的弊端,忽視了幼兒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要想讓幼兒參與到舞蹈創編中來,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要轉變教育觀念還要注重培養幼兒創編舞蹈的能力。一是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動物的動作,觀察的重點放在動物形態、動態、神態上。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感知、體驗生活并學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選擇適合幼兒欣賞水平的優秀作品盡量貼近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能夠引起幼兒的情緒反映使其產生向往美、表現美的情感體驗。二是創設創編舞蹈的環境提供創編舞蹈的機會??梢栽诨顒邮覂炔贾糜嘘P的墻飾,并設置音樂角,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投擺放各種打擊樂器、道具等。三是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在引導幼兒創作時,老師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擇不同的內容,尤其在培養幼兒即興舞創編能力上,要特別注意由易到難。在幼兒創編作品中存在著一些動作節奏與音樂配合不當、音樂形象不準、動作運用不適宜等問題時,每次只針對幼兒創編的一個具體問題進行剖析,并以建議的形式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既不挫傷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又能使幼兒有所收獲。四是尊重幼兒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的心理很脆弱老師一定要注意珍惜幼兒的勞動成果。教師要像尊重專利技術一樣重視幼兒的首創。在每次創編活動總結時對幼兒的首創動作加以肯定、表揚。這樣不但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樂于創新、敢于創新,而且還能提高其他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幼兒創作出與眾不同動作的欲望。
參考文獻:
學前教育的人才培養與輸出方向是與幼兒教育相關的行業,根據幼兒成長的特點,此階段接受教育主要是以參與性為主,其中舞蹈教學是幼兒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要方式。因此,學前教育此專業需要學生掌握舞蹈教學的基本方法。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舞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然后引入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合作學習;思考分析
當前的學前教育中,舞蹈教學已經被此專業納入教學體系中,通過舞蹈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綜合素質以及人格魅力。舞蹈教學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初始階段,具有提升幼兒身體素質、協調能力、舞蹈技能以及舞蹈素質等多方面的使命,因此,在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這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舞蹈培訓。但是目前許多學校對學前教育這一專業中所設計舞蹈教學出現一些問題,這對學生美育培養帶來影響,這需要積極地改善這一現狀。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達到提升學生之間互幫互助能力的目的,進而實現舞蹈教學技能以及水平的最大化。此外通過合作學習還可以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帶來積極作用。
一、分析當前舞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學前教育學生將來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幼兒,因此,在舞蹈課程設置方面需要把幼兒舞蹈與專業舞蹈劃分合理的學習比例。但是當前對舞蹈教學所設計的課程不合理,有的學校重視幼兒舞蹈教育,而忽視了學生對專業舞蹈的指導,還有的學校則重點培育學生專業舞蹈知識與能力[1],對幼兒舞蹈學習時間較少,這二者的不協調性都對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這一問題需要盡快解決。
(二)舞蹈教學存在單一性問題
通過實踐調查發現,目前許多學校對學前教育學生進行舞蹈教學的實際情況是:教師在舞蹈教學中采用十分單一的方式。例如有的教師基本采用示范和學生模仿以及不斷練習的方式,從而導致了舞蹈教學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教師在舞蹈中所采用的單一性方式,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逐漸下降,最終使得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熱情也呈現出下降的情況,這不僅嚴重地抑制學生的舞蹈技能提升,而且也對學生舞蹈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三)舞蹈教學的評價體系不科學
這主要是受到傳統舞蹈教學的理念束縛,教師對學生舞蹈評價時,單純注重學生對舞蹈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視對學生實際掌握舞蹈技能的考察,例如學生能否根據音樂即興編舞、創造舞蹈動作等[2]。因此,在傳統舞蹈評價中,學生的舞蹈技能沒有得到顯著提升,這對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同時在這一評價模式下,學生為了能夠順利地通過考試,還會采取“臨時抱佛腳”的辦法,進而沒有很好地實現舞蹈教學目的。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舞蹈教學提升效果,就需要積極地建立一套良好的評價機制。
二、合作學習運用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任務,組織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最鮮明特點是整個教學中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而教師把舞蹈教學任務明確提出之后,讓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通過積極地配合的方式有效地學習舞蹈。此外教師還需要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指導與檢查,一方面能夠較好地克服學生在合作學習出現隨意性的問題[3],而另一方面則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舞蹈的效率。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地發揮了每位成員在舞蹈學習方面的特點,同時也能夠在學生中進行互幫互助,最終促進學生整體提升舞蹈技能。
(二)通過學生合作學習,提升資源共享性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對每個小組成員所掌握舞蹈的情況進行觀察,從而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能。例如讓小組在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時,教師和學生觀察這一小組的情況,并對其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此時教師可以先讓其他組的學生對舞蹈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然后教師做集中分析,從而幫助每個小組成員提升他們的舞蹈技能,同時在學生糾正問題中,也是學生能夠充分地學習舞蹈知識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應對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所出現的枯燥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組間開展競賽教學,一方面是豐富舞蹈教學活動,通過比賽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舞蹈學習中,另一方面也能夠較好地融入娛樂性以及趣味性的舞蹈教學活動。在合作學習方式中,組內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實現優勢互補的目標,同時也可以向其他組的學生學習,實現舞蹈學習資源的共享性,進而可以幫助學生在合作中更加的熱愛舞蹈,提升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積極組織階段評價,有效地糾正舞蹈錯誤
合作學習在舞蹈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舞蹈能力的評價,此時教師可以根據舞蹈教學的任務而安排一周進行一次評價,這能夠有效地糾正學生在較短時間中學習舞蹈方面所出現的問題,防止一些舞蹈動作缺陷在長期學習中而沒有得到糾正進而使得學生形成了習慣。此外,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階段性舞蹈學習效果,在評價方面還可以適當地增加小組評價、組內成員的互評等模式[4],一方面是能夠促進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在合作中也能夠在這一評價模式中進行自我糾正,保證學生在舞蹈動作學習、練習到掌握都保證正確性。
結束語
總之,學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學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生舞蹈學習,更好地促進了此專業的學生提升自身能力,使得此專業在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中可以廣泛地推廣合作學習的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需要教師能夠堅持循序漸進以及層層滲透的原則,激發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熱情,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帶來積極幫助,在日后開展學前教育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李易 單位:邵陽師范
參考文獻:
[1]王孟鳳.不同氣質類型幼兒對學習相同拉丁舞動作效果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7):142-143.
[2]周梅.淺論奧爾夫音樂在高師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30(7):62-63.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整合研究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是人們思想智慧的結晶,其不僅可以將形體美充分的詮釋出來,而且人們還經常將它作為一種肢體語言進行交流,是一種有效的情感表達渠道和形式。學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幼兒肢體的協調性,塑造幼兒的獨特氣質,同時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藝術素養和舞蹈意識,有利于推動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但是,當前學前舞蹈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舞蹈教學經常會受到藝術專業舞蹈教學內容的影響,過于注重舞蹈技能的鍛煉,使得學前舞蹈老師的培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一、學前教育中幼兒的基本特征
在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他們的年齡都相對較小,對一些新事物的認識能力、接受能力、語言水平等都極為有限,在了解幼兒特點的基礎上,怎樣才能將舞蹈內容更好、更有效地傳授給幼兒,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并且將其作為培養學前教育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目標之一。學前教師應該充當幼兒學習的領導者,注重舞蹈教學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幼兒在進行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學前幼兒的年齡基本上都集中在4—6歲左右,這一時期正是他們身體機能、大腦組織結構等不斷發育的重要階段,通過學習舞蹈不僅可以不斷拓展幼兒自身的認知范圍、模仿能力和觀察力,而且語言水平、事物認知能力、自覺性和穩定性等能力也會逐漸提升。此外,在學前教育教學中,幼兒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在身體發展方面會體現出較強的靈活性,并且日漸發展成熟。
二、當前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內容的問題
1、舞蹈難度大,無法適應學前教育實際
在學前教育中,由于幼兒受到身體發展和年齡的限制,使得他們對事物的接受能力較為有限,需要針對他們的發展特點合理的設置舞蹈教學內容,具體來說,就是舞蹈內容要盡可能的科學、簡單以及實用,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幼兒發展需求。但是,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所設置的舞蹈課程內容基本上都過于專業化,而且教學目標越來越朝著專業舞蹈藝術院校的方向發展。在實際教學中,舞蹈內容并沒有考慮幼兒的發展特點,不僅過于注重舞蹈技巧的訓練,而且舞蹈動作的內容也極難,無法有效適應學前幼兒的身體發展機制,嚴重超出了幼兒的理解和接受范圍,使得舞蹈內容在學前幼兒教學實踐中的實用性較差。這種脫離幼兒發展實際的舞蹈內容教學,無法適應學前教育的實際,從而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
2、舞蹈內容的技能性較強,缺乏一定的人文性
在教學活動中,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內容的課程結構安排普遍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形式上是很多老師都容易犯的錯誤,通常都比較關注舞蹈的表現形式,強調舞蹈技能的掌握和訓練,沒有將人文精神充分有效的融入到舞蹈教學中去。一般來說,舞蹈精神和表現形式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如果將它們分開進行舞蹈教學,那么幼兒學習會嚴重缺乏全面性。舞蹈學科本身具有著較強的人文性,如果只是掌握了舞蹈技能而缺乏人文性,那么老師在學前教學中就無法培養幼兒的思想品格和文化涵養。
3、各舞蹈內容之間相互獨立,融合的緊密性不強
舞蹈作為表現形式,可以讓幼兒向他人充分的展現自我、反映自我等,可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培養未來學前教育舞蹈教師的重要場所,其在學生培養方面有著重要的責任,舞蹈教學質量對未來學生開展學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學前教育專業在編排舞蹈內容時,普遍缺乏著科學性和有效性,每一章節的舞蹈內容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與其他藝術之間的滲透性和融合性不是很緊密,這極為不利于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三、整合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內容的有效策略
1、整合的基本思路
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舞蹈課程通常包括基礎的舞蹈理論、基本訓練、幼兒舞蹈、舞蹈作品鑒賞以及民間民族舞蹈等多種內容。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際教學中,要想將這些舞蹈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不僅要按照舞蹈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和內容的系統性,堅持科學性、實用性以及教育性等基本原則,同時還要根據專業教學實際情況、專業課程內容、專業學生經驗等,對現存的舞蹈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刪減以及補充。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將舞蹈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個模塊,并選擇相應的舞蹈技能和知識作為每一模塊的主線和切入點,與其他板塊內容進行有機融合,逐漸構建一個綜合性的舞蹈教學集合體。此外,這四個模塊之間不僅保持一種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關系,同時還要縱橫貫通,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系統性。
2、充分凸顯出舞蹈教學的價值
(1)兒童性。因為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未來會從事幼兒教師的職業,所以對學生進行兒童舞蹈技能、理論知識以及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舞蹈教學內容的整合過程中,兒童性是其中需要重點強化和突出的要素,通過對課程結構的調整,提升幼兒舞蹈所占的比例,不僅要將兒童舞蹈單設成一個模塊,同時還要在各個模塊中融入兒童舞蹈中的基本元素,將兒童性充分的滲透到舞蹈教學中去。例如,舞蹈技能模塊,老師可以將古典舞蹈和芭蕾舞作為訓練的基本主線,并且滲入幼兒形體知識內容,方便學生了解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生理特點,掌握訓練幼兒形體的內容和基本方法;民族舞蹈模塊,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中融入一些民間的幼兒舞蹈內容,方便學生在自娛性和趣味性的舞蹈訓練中感受民間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增強學生對幼兒舞蹈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兒童舞蹈模塊,這一模塊將兒童舞蹈的教學、表演以及編創等集為一體,凸顯出學前舞蹈教學的特色;舞蹈鑒賞模塊,其主要就是引導學生鑒賞兒童舞蹈作品,讓學生深入的了解兒童舞蹈的基本特點。(2)人文性。當前,人們對“人文”的理解已經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文化現象,同時從教材內容和教材屬性方面來看,舞蹈也被人們看作是人文的一種形式,具有較強的人文特性。舞蹈內容不僅與生產方式和社會發展相聯系,同時還涉及了審美情趣內容,學前舞蹈課程所蘊含的人文性正是文化發展大背景下的有效補充。例如,云南白族中的仗鼓舞,它作為民族舞蹈的一種重要形式,其具有良好的人文性和獨特性,其在舞蹈內容上,不僅將舞蹈淵源、道具、光效以及音樂等有機結合到一起,同時還將社會生活現象和思想內涵等通過舞蹈充分的展現出來。(3)師范性。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師人才的重要場所,舞蹈教育是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同時還要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熟練掌握學前舞蹈方面的教學知識和能力。在傳統形式的教學中,往往都比較注重學生對舞蹈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舞蹈的創作。而在舞蹈教學中主要有教與學等內容,其中“教”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技巧和能力,學生在掌握基礎舞蹈技巧的同時,還要對舞蹈教育思想和動作內容進行創新,不斷提升自身幼兒教育水平。此外,在專業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學會兒童舞蹈的編排,由淺入深的設計出符合幼兒身體發展特點和年齡階段舞蹈動作,并且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選擇舞蹈音樂,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舞蹈,有效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念、塑造幼兒的體型。(4)綜合性。在體現舞蹈內容綜合性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不能將這種綜合性看作是多種藝術的簡單拼湊,而是要在兒童舞蹈模塊教學中更多地融入戲劇表演內容。因為我國藝術類型多種多樣,其中戲劇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它包含著朗誦、表演、唱歌、美工、編導以及器樂等多種視聽藝術,通過戲劇表演的融入可以方便幼兒進行綜合性的實踐和學習。而兒童戲劇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游戲性,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專業學生應該注重這種嘗試,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舞蹈的編創、歌曲演唱、朗誦以及編導、錄像、上傳等,逐漸構成一種新的藝術美,增強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的綜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編創能力。
四、結論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場所,其教學質量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教學能力,而且對未來幼兒學習和成長發展也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在舞蹈教學中,應該在充分了解幼兒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對原有舞蹈內容進行完善和整合,增強舞蹈內容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聯系,突出舞蹈教學的兒童性、綜合性、人文性以及師范性,提升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感和教學能力,為學前教育培養更多優秀的幼師,通過舞蹈教學塑造幼兒的形體,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侯穎.關于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1:124-125.
[2]侯穎.探析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創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7:98-99.
[3]喻力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J].大理學院學報,2008,09:71-73.
[4]楊艷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9,02:58-61.
[5]陳雯.單一走向復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芻議[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5,06:66-69.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當前情況下,提高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需要結合當前的教育現狀,充分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內容配置不合理
針對舞蹈教學的內容而言,一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師缺乏系統化的配置,不注重多樣化舞蹈教學方式的運用,教學內容極為枯燥無聊,整體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缺乏創新,甚至過于陳舊,單一化、機械化的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會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一般情況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學生身體素質、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培養,具體而言,很多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中,學生對民族舞的學習課程安排較多,主要是因為這類舞蹈教學對學生的理論要求不高,相對容易掌握,不過這也難免造成了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單一。所以針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課程內容的設定不合理問題,應該不斷完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內容,加強幼兒舞蹈教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分清教學內容的主次情況,并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過程中,合理分配專業舞蹈與幼兒舞蹈內容的比重,才能更好地開展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
2.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教學方法較缺乏靈活性
在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傳授式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教學模式,這種“口傳身授”的教學方式,也就是教師首先對舞蹈動作進行講解示范,然后學生再進行模仿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只重視對舞蹈動作的教學,卻缺乏對學生的因材施教,直接忽略了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同時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方式過于老化,教學方法和形式處于老套呆板的現狀,而教師往往只是采用簡單的模仿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對學生的舞臺實踐和基層排練等機會提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調動積極性,所以要結合具體問題來不斷創新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方法。
3.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評價體系有等完善
在當前高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具體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舞蹈教學評價體系和方法的影響,教師在對高職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舞蹈學習成效和學生掌握情況進行評價時,過于重視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考試成績的考查,尤其重視對學生舞蹈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卻忽視了對學生實際經驗的考查,比如對學生的舞蹈操作、舞蹈編排和舞蹈創新能力等內容的考查缺乏相關評價標準,所以這種不科學的舞蹈教學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對學生的教學評價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舞蹈實踐技能,進而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為了確保高職學前教育中舞蹈教學質量的評價工作有序開展,需要建立健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評價體系。
4.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存在差異性
高職院校所招生的學生大多舞蹈素質相對較低,并且有許多學生來自農村,他們中的一些學生也會在畢業后回到農村,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沒有進行過舞蹈專業訓練,這些學生之前對于舞蹈方面的知識掌握程度基本為零,甚至基本上沒有舞蹈知識基礎,同時由于學生的年齡偏大,大部分學生的年齡大約是十九至二十歲,他們的骨骼發育基本趨于成熟,他們的身體柔韌性和肌肉能力等身體素質都沒有得到專業訓練,導致其舞蹈素質相對較差,另外,高職教育專業在錄取學生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舞蹈專業素質的測試,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受過一定程度的舞蹈知識訓練,但是后期的鍛煉不到位,也會對他們的專業技能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一些學生缺乏自我學習能力,其學習自制力差相對較差,所以針對高職教育專業中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需要按照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才能提高舞蹈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二、加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1.加強舞蹈教學內容設計
針對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具體現狀,結合這一課程沒有配備統一的教材,所以要切實加強專業舞蹈教學內容體系設計,不斷優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結合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的認識,合理進行課程學時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編排,結合高職學?,F狀和學生特點,提高學生對舞蹈教學的重視,不斷細化舞蹈教學內容設計,根據課程進度合理設定教學內容,比如可以按照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合理劃分課程為熱身運動、舞蹈理論教學、舞蹈時間教學、自習教學等,并充分保障學生的課程時間安排,適當安排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和實習以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合理安排這一課程的教學時間,對于這一課程的課時安排,可以按照幼兒園的教學課時時間來進行安排,這樣有利于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合理掌握幼兒園的教學時間,為以后工作打下基礎,實現與以后工作的對接。高職院校應適當增加課程的學時,結合教學內容的設置進行合理編排,不斷創新舞蹈教學內容,并依據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按照提高學生興趣的原則,合理選擇難度適中的舞蹈教學內容,并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來設置和優化教學內容,實現學生能力與舞蹈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讓學生理解幼兒教師的職能。另外,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還要科學合理設置舞蹈實踐體驗課,實現舞蹈實踐課與舞蹈排練課的有機結合,進一步豐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推動學生掌握更多的幼兒舞蹈知識與技能。
2.完善舞蹈教學評價模式
傳統的高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一些具體的評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舞蹈教學效果,也直接影響了教師和學生的舞蹈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因此,基于當前高職學前教育評價體系的問題,完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評價體系顯得極為迫切。不斷完善高職學前教育評價模式,需要加強專業舞蹈教學和教學組織過程的契合,合理實現教學分層和評價分層,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切實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模式,綜合考慮學校、組織、和學生多方面的內容,需要綜合各方的評價因素才能更好地得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在舞蹈教學課程設置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還要科學合理地創新舞蹈教學內容,構建科學合理的舞蹈課程體系,才能有利于推動舞蹈教學評價模式的創新。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和自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和正面的評價,才能提升學生的技能和理論水平,包括對學生舞蹈理論、舞蹈欣賞能力等內容的評價,才能形成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模式。另外,還要合理創新舞蹈教學的評價內容,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專業舞蹈知識的考察和評價,另一方面要采取即興表演、舞蹈編排等方式來合理考察高職學生的舞蹈鑒賞、編排與創新能力,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舞蹈素養和理論知識水平。
3.創新舞蹈教學方法
加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各方面的措施來加強教學方法的運用,一方面要加強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動作技能訓練,促進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同時要切實增加學生的自主創作空間,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舞蹈動作隊形的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合理指導下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開展自我學習和反思的良好習慣。按照寓教于樂的原則,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針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積極營造活潑愉悅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習內容的簡單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高學習動力和激起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合理運用情境法,通過給學生設定合理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模擬情景中提高臨場應變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展現自己的舞姿和讓學生欣賞舞蹈經典作品等,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有效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
4.更新舞蹈教學理念
在高職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在具體的舞蹈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對于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缺乏必要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追求舞蹈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受這種陳舊教學理念的影響,學生會難以理解舞蹈過程中的藝術美和情感,也導致學生不能理解藝術的魅力,難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改變這種不利現狀,要加強對教學理念的變革,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現代化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充分領悟舞蹈的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不斷通過舞蹈藝術形式切實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一節課,個性化對待每一位學生。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示范、啟發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舞蹈感覺和表現能力,也可以通過運用符合學生成長特點的音樂或游戲等形式來增加舞蹈訓練過程中的趣味。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舞蹈;教學能力培養
通過舞蹈學習不但可以愉悅幼兒的身心,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舞蹈基礎水平。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教育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力及舞蹈創編能力不高。針對這種狀況,高校應充分認識到教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培養出時展需求的教育人才。
一、學前教育幼兒舞蹈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明確的教學培養目標
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大多數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只重視學生舞蹈能力的培養,忽略了舞蹈教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1]雖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需具備一定的舞蹈基礎,但是作為一個教育專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將來能夠很好地就業于學前教育行業。因此,高校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確定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著重提高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并讓學生從實踐中去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特征,創編出最適合學生的舞蹈教程,進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二)缺乏藝術教學能力
大部分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招生的時候不會在乎學生的舞蹈基礎,導致部分學生存在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現象。在幼兒舞蹈教學的過程當中,舞蹈基礎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教師沒有一定的舞蹈基礎,必然在藝術教學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三)缺乏幼兒舞蹈創編能力
只有經過一定的基礎形體訓練和擁有一定的藝術素養,才能夠擁有較高的舞蹈創編能力。然而,有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從小沒有受到過良好的藝術訓練,因此普遍存在音樂、舞蹈素養水平不高的情況。[2]雖然通過四年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基礎水平,但是提高學生的創編能力還是有點難度。(四)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方式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仍然沿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新。在此影響下,學生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意識,容易忽略自己的主體地位,進而影響到舞蹈學習的效果。
二、提高學前教育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方法
(一)明確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領悟到舞蹈教師的特征,促使學生強化自身的專業意識。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舞蹈知識,進而擁有分析與鑒賞舞蹈的能力。學生的藝術修養得到提升后,在日后工作中能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重視對學生藝術教學能力的培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要面對的人群是幼兒,所以口語表達應準確、簡單,以免學生因聽不懂而產生誤解,影響到學習的進程。與此同時,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應形象生動,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激發學習興趣。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還應和藹,避免幼兒因為教師的激烈言辭而對舞蹈學習產生反感。動作示范能力的培養需通過不斷實踐,教師只有示范出優美的舞蹈動作,才能夠在幼兒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三)重視對學生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舞蹈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根據幼兒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等特征創編舞蹈,不僅可以引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充分發揮舞蹈教學的積極作用。要想創編出優良的舞蹈,幼兒教師應閱讀舞蹈方面的書籍,了解目前我國舞蹈教學趨勢,了解不同時代不同舞蹈的特點,了解創編舞蹈的規律與技巧。通過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夠為之后舞蹈教學中匯編舞蹈提供大量的素材。
(四)創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首先,通過教學評價機制,可以評價出教學課堂的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通過教學評價機制,能夠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而能夠有效完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因此,學校應對學生多方面發展進行評價。在傳統評價基礎之上,創立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審美能力評價、口語表達能力評價等評價方式。通過以上方式,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因此,高校應根據時展的需求,創立科學的評價機制,為幼兒舞蹈教學培養出優秀、全方位發展的教師。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缺乏明確的教學培養目標;缺乏藝術教學能力;缺乏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方式。為了改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狀況,提高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各大高校應明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把教學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重視學生藝術教學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引領幼兒體會到舞蹈的魅力;重視學生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創編出幼兒樂意學習的舞蹈;高校應創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促使學生掌握多方面的專業知識。
作者:王亞斐 單位:平頂山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