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8 23:04: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pbl教學模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全世界大約有1700余所醫學院采用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這個數字目前還在增加。自1969年,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大學首先把PBL引入了醫學教育領域。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了PBL教學模式。20世紀80年代,PBL教學模式在北美獲得了快速發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學、成熟的教學模式,并不斷被各大學采用。據1991年美國醫學學會雜志(JAMA)Jones調查,全美已有100所以上的醫學院部分或全部采用PBL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已全部用PBL教學模式取代傳統模式教學。到20世紀90年代,歐洲部分醫學院也開始進行PBL課程的試驗。1994年,英國曼徹斯特醫學院在1~4年級的教學中全面采用PBL教學模式。1997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正式開始實行PBL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目前已占該校全部醫學教育的60%。臺灣地區部分院校也開展了PBL教學。PBL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引起了醫學教育界的廣泛興趣。日本醫學教育學會對全國醫學院、醫科大學的PBLT引入現狀調查顯示:截止到2001年10月,日本全國80所醫學院校中,已有39所院校(48%)引入PBL教育;14所院校(18%)已決定引入,正在準備之中[3]。此外,在醫學教育中運用或正在引入PBL的,至少還包括下列一些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巴林、巴西、智利、埃及、英國、印尼、馬來西亞、荷蘭、尼日利亞、菲律賓、瑞典、瑞士、中國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等。可見,PBL教學模式正逐漸受到各國關注,開始形成一種世界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二、中國醫學教育實施PBL的現狀
我國引進PBL教學較歐美及日本晚,且只是小規模實施,至今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最早是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原西安醫科大學引進PBL的,時間是1986年。20世紀90年代以來,引進PBL的院校逐漸增多,如原湖南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暨南大學等。這些院校分別在基礎課、臨床課和實驗課中部分試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PBL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再作為占有知識的人而扮演中心的角色(即處于權威的位置,能對大多數問題提供最終答案),而是作為學生學習的輔助人員。把臨床問題作為獲取知識的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學習一直是學習過程的中心。PBL在中國的實施過程中,各校對于PBL教學都尚且不能投入相當大的資金與精力,而僅作為試驗性教學方法進行研究。PBL教學模式是中國教學改革大潮中的一股清流,雖細小但給教學改革帶來了活力。
三、在中國醫學教育中實施PBL教學模式暴露出的問題
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從引進到全面實施,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逐一解決修正。不斷地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PBL教學模式。中國醫科大學自去年引進PBL教學模式,并在基礎與臨床各醫學學科開始試行。結合國內外各院校及中國醫科大學實施PBL的經驗,作者認為,在中國實施PBL有著特殊的國情,可反映出以下幾點問題:
(一)客觀問題
1.師資不足。由于PBL要求分小組進行討論,如果按照國外模式須6~7人一組,且每組都有一位帶教老師。與傳統教學相比,一個班級(通常由30多人組成,根據學校不同,有些院校每班人數可達40~50人)被拆分為幾個小組,教師需求數量顯然高出幾倍。由此可見,有充足的教師,才能保證PBL教學的質量。
2.教學條件不足。試行和推廣PBL教學模式,為保證教學效果,必須擴大圖書館藏書量,添置必要的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及電子工具等。我國大多數學校都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購買足夠的教學資源,這也是PBL未能在中國全面實施的主要客觀原因。
3.無現成的教材。國內醫學院校大都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系列教材,經常有更新,但編排體系一直適用于傳統教學體系及方法。若重新編寫教材,教師不愿舍棄大量內容或打亂舊的體系。所以說,存在著重新編寫教材的問題。
(二)主觀問題
1.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從教師方面看,對于很多習慣于傳統教學的教師來說,教師的理解程度及PBL的多變性,使一些教師和主管教學的領導不知從何著手,甚至本身就從觀念上加以否定,對教學改革采取抵制態度,更拒絕教師培訓。從學生方面看,高中階段大都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突然變為PBL,強調其自學能力,會使其覺得無所適從。自律性差、基礎較差及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不能適應。因此,不能機械套用國外現成的PBL,需要逐步探索適合中國學生思維的學習方法,其中存在著學生的可接受性問題。
2.缺少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醫學知識博大精深。由于改變傳統教學的知識體系與結構,突然轉變方式靈活教授,這需要一套完備而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如何樹立PBL教學形象,構建PBL知識體系,使學生易于接受,是目前實施PBL教學的醫學院校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有些教師認為,在中國醫學教育中采用這樣的教育模式,是否會影響知識的完整性,導致教學漏洞增多,使學生獲得知識存在缺陷。
3.缺少經驗。PBL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人們對其不甚了解,也存在不少疑惑。在中國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怎樣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克服我國客觀困難與主觀困難,如何發展PBL教學,如何整頓PBL教學秩序,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PBL教學的幾點對策
PBL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才剛剛引入我國。在中國傳統教育體制下,從各層領導到每個教師和學生,從認識到接受甚至到實踐,并不是一眨眼的瞬間。可以說,PBL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在醫學教育中更是萬里第一程。雖然國內有些醫學院校已經試驗性開展,據報道也收到了良好成效,但尚未普及。大多數院校仍保留傳統教學模式,即使在已試驗性采用PBL教學的單位也只是針對部分學生部分課程實施。因此,我們認為,我國的PBL正處于過渡時期。以下是過渡時期PBL教學的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對PBL教學模式的學習。從教育體系的各層領導到參與教學的每個教師,均應閱讀大量國外經典PBL教學模式方面的文獻,定期加以總結,使教師從觀念上認識、了解、并接受PBL教學模式的思想,體會PBL教學模式的精髓,形成PBL思維。定期(如每周)分別對教師和學生舉行PBL輔導,目的是使其對PBL模式加深了解,培養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藝術技巧,或設立教師單獨培訓班和PBL學習選修課。
2.教師運用PBL教學模式要“因課制宜”。針對不同教學科目、不同科目的不同教學單元、不同模塊實施不同的PBL形式,甚至設立傳統授課與PBL相結合的精品課程或單純PBL精品課程,做到“因課制宜”。如基礎醫學理論課程仍然保留傳統教學,而對于臨床醫學尤其是臨床實習部分采取PBL教學模式。根據情況也可在基礎課程中具有臨床實踐意義的部分靈活插入個別PBL模式的課程,如組織一節討論課,對某一臨床真實病例進行討論,通過實踐滲透PBL學習的思想,啟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臨床醫學中需要牢固掌握的理論,也可適當穿插傳統大班課程,這樣可以形成互補,避免知識漏洞。學生也可自愿選擇是否參加PBL教學班,不過分約束不感興趣者,使PBL由熱情的支持者來實施,而不是由消極的怠工者來實施。另外,我們推薦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習”的教學形式。由于國外PBL起步較早,積累的經驗相對較多。
關鍵詞 PBL 醫用化學 教學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論,提出了許多教學改革的設想,在這些設想中有一條被廣泛采用的思路是: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通過高水平的思維來學習,通過問題解決來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其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引導, 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知識。近幾年國內一些醫學院校正在嘗試進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試點,我校結合本校實際也進行了部分學科的教學研究,醫用化學就是其中之一。
一、醫用化學的特點
醫用化學屬于醫學學科和化學學科的交叉學科,是比較前沿的理論研究領域,其研究成果對人體的化學機理、藥物在人體中的反應等的分析十分有用。醫用化學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開設醫用化學課程的目的是適應醫學科技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需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化學在醫學中的應用。同時學習一些以化學為基礎的醫學高新技術的原理,對如何定量研究生命現象有所體會,為學習后續醫學 課程乃至將來從事醫學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注重學生在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鍛煉與啟迪,從而開闊思路,激發探索和創新精神,增強適應能力,提高自身素質。醫用化學又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科學。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主要過程與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科學實驗的能力。
目前,使用的教材存在一定的缺點:一是與高中知識重復內容較多,二是知識點多。此外文科學生學習醫用化學存在著化學基礎薄弱、興趣不大、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有其特殊的優勢。
二、PBL教學法的優點
首先把PBL教學法與傳統的LBL教學法進行比較,可以看出PBL教學法的優點。
(1)由于化學是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基礎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容易掌握,如果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親身探索其中的奧秘,不僅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PBL教學法采取的是討論法而不是傳統教學的“灌輸式”教學。傳統講授模式所教所學的知識具有權威性的特點,似乎是不容置疑的“絕對真理”,學生和教師都只能接受。討論法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寬松的創造環境,學生討論和回答問題有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的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生和教師對所教所學的知識都可以分析評價、質疑問難,打破了對科學知識的迷信,從而形成探索性、創造性思維。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2)PBL教學法是典型的啟發性教學方法,按照科學家發現創造的過程從教育的角度加以改造、加以精簡、加以縮短,引導學生沿著簡化的思維路線尋找解決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展討論可以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通過討論解答己經提出的問題,形成一套獨立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模式。
三、 PBL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教學思路的設計:
1.課前準備充分
在學習之前,教師提前準備好預習提綱,按學習內容的難易提出不同梯度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查閱相關資料, 獲得相關的背景資料, 讓學生在探索未知領域中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 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同時, 讓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和會查閱資料的良好習慣, 為今后學習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堂集中討論
課堂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討論階段。首先是小組內討論,討論重點是預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問題,把本組已解決的問題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分成兩類,留待小組之間進一步交流。然后進行小組間討論,每組選出1-2名代表發言,闡述對已解決問題的看法,提出本組困惑的問題,在不同的小組間展開討論,必要時可以展開爭論,在不同的觀點交流碰撞中解決問題。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予啟發和引導,同時控制討論的節奏和協調各組間的關系。 根據討論的結果和表現推選出優秀的發言代表和優秀小組,在平時成績中予以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教師歸納釋疑
課堂學習的第二階段是歸納釋疑。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對討論結果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指出重點,確保知識的系統性、準確性、條理性。對學生討論不到位和不全面的問題,必須進行補充和解釋,對一些共同性的問題和分歧比較大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盡分析,引導和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同時對各組在討論中的表現給予點評,表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提出改進的要求,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4.考察評估
在教學過程中,由藥學系化學教研室組織期中和期末兩次正式考試,試題來自電腦題庫。考試成績劃分為>85分、85分 ~70分、70分~60分、
從兩組數據比較可知: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后,實驗組的優秀率和平均分明顯提高,同時不及格率也有相應的降低,實驗組各方面優秀率都有提高,這說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適合應用到醫用化學教學中。
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關系整個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要圍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針對不同的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問題的類型、問題的難度、問題的梯度等方面出發選擇最佳的問題,并設置合理的問題呈現情景。教師在精心設計問題的同時,還要著眼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發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的主要步驟是學生課前查閱大量資料、課堂積極討論和教師評價、歸納、補充、分析、深化、拓展,整個過程需要教師的全程指導和學生的自覺學習。
參考文獻:
[1]畢華林,化學新課程理念與實施.山東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PBL、臨床帶教、內科
【中圖分類號】G640
課題來源: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基金項目(編號:xjj2013002)
臨床實習是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畢業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中醫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的一個教學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強化基本功訓練,鞏固學生的在課堂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并培養其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是關系到學生本科畢業后能否獨立從事臨床工作的重要問題。因此,強化臨床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PBL 教學法是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臨床醫學課程教學中是以病人問題為基礎,以臨床問題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法[1]。
一、PBL 教學模式
目前在國外醫學院校已經較普遍地實施 PBL 教學法教學。采用PBL 教學法,使學生成為主體,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知識融匯 貫通并舉一返三來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分析、判斷、思維方法的訓練,在教學中,我們采用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針對疾病提出他所能想到的的臨床問題,使其置身于―個特定的醫患環境之中,直接面對病人,這樣做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對臨床學習的積極性并激發了責任心,同時通過同學間的交流,拓寬了思路,提高了綜合分析和判斷力;并且訓練了臨床技能,培養了解決臨床 問題的能力,增強了今后進入臨床工作的信心。
從醫學課堂教學實踐來看,考慮到醫學知識的特殊性,在長期的醫學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講解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參與程度不深,由此導致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為了保證醫學課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提高醫學教學的實效性,結合醫學臨床教學實際,應在醫學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PBL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促進醫學臨床教學發展,滿足醫學臨床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對PBL教學模式在中醫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是十分必要的。
三、PBL教學模式在臨床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PBL教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上具有求知性、主動性。
通過了解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學生的尊重不夠,多數課堂都選擇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根本核心在教師,學生成為了附屬,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培養也不足。從臨床教學實踐來看,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其主體性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基于這一認識,在臨床教學中,應注重對求知性和主動性的培養,保證PBL教學法得到全面有效的貫徹。
2.PBL教學法使學生學習具有問題性和參與性。
通過對PBL教學法進行了解后發現,該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基礎地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起了足夠的關注,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將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習個體來看待,保證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培養,為提高醫學整體教學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3.PBL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對于其他教學法,PBL教學法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對培養學習正確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PBL教學法在醫學臨床教學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醫學臨床教學起到了有力的促進。為此,只有正確理解PBL教學法的作用和內涵,才能保證PBL教學法得到全面應用。
與傳統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為主,鍛煉了主導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其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夠有效地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即學以致用,學生可以得到在傳統授課中得不到的多方面的鍛煉: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與人 溝通的能力,這些將對今后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2]。
以發熱患者為例,PBL教學過程如下。教師提出與此病例相關的問題,患者持續高熱是何種熱型?都常見哪些疾病?為什么發熱與寒戰是臨床常見的癥狀?寒戰與惡寒有哪些區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見于什么情況?該患者應該選擇何種臨床檢查明確診斷?診斷明確后該如何如治療?
②學生親自與患者面對面的溝通病情,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通過互聯網或者教材,期刊等方法查閱資料,分析并得出初步診斷;③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圍繞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臨床帶教老師會給一些啟發式的問題,然后討論,并做總結性發言;④教師在聽取總結后,給每組點評,對上述內容給予總結,并針對各組討論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作一些補充解答,最后給出正確的疾病名稱與治療方案。在 PBL 教學法中,學生是主要人物,帶教老師要充分發揮學生最大的積極主動性,從詢問病史、體格檢查開始,就要結合提問、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經過分析歸納得出答案,并積極與其它同學交流溝通,大家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
三、小結
臨床帶教是臨床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是學生 獲得臨床感性認識、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緊密結合的一種形式, 也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重要教學形式。內科學是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礎。因此, 應用PBL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實習帶教方式, 提高內科臨床實習教學質量, 其意義非常重大, 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將不斷加強學生素質教育, 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爭取更高的教學質量 。
參考文獻:
2.6考核方式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形成性評價:總成績=期末考試成績(50%)+課前預習(10%)+課堂表現(10%)+課后總結(10%)+PBL(20%)。其中,期末筆試試題由教師隨機從試題庫中抽選;課前預習得分由觀看學習資料、完成課前思考題、知識點難易分級、提出疑問建議4部分組成;課堂表現得分包括小組討論及匯報情況;課后總結得分由個人完成筆記、課后思考題、小組完成思維導圖3部分組成;PBL評分包括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個人點評及小組點評4部分構成。
3基礎醫學整合課程中實施對分課堂+PBL教學模式的優勢
3.1教學內容:按需教學,個性化指導
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后課時壓縮,理論教學往往走馬觀花,重點、難點講不精,講不透。對分課堂則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難易分級,提出疑問和興趣點,課堂教師針對學生認為的難點、疑點、興趣點重點精講,簡單的內容讓學生自學或由學生講解。既解決了課時不夠的問題,又能根據學生要求進行按需教學,個性化指導,既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3.2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基礎醫學課程整合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分段考成績并不理想,尤其是一些理解和運用型的題目準確率比較低,表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不夠深入。而對分課堂+PBL教學模式則是通過課前預習、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課后總結,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學懂、學深、學透。PBL教學將真實臨床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把課堂理論與臨床實踐聯系起來,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3.3教學形式:形式多樣,取長補短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理論教學采用對分課堂,結合臨床案例開展PBL教學。對分課堂能把大量知識傳授給學生,而PBL教學則能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際。PBL討論要深入則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來支撐,因此對分課堂+PBL教學模式能通過互補起到優化整合的教學效果。對分課堂組織形式有教師講授、小組討論、課堂搶答、學生匯報等,形式多樣,課堂氛圍活躍。
3.4教學實踐:以案例為線索,完成知識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共分系統模塊,每一個模塊理論學習結束后,安排6學時的PBL討論課。以臨床案例為線索,把每個模塊器官系統中正常結構、功能、疾病的病理改變及藥物治療等醫學基礎知識串聯起來,形成器官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鼓勵學生用所學醫學基礎知識解決臨床問題,激發學習動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同時通過PBL教學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思維導圖制作增強學生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實現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目標。
3.5考核方式:過程性評價,客觀公正
對分課堂+PBL教學模式強調過程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把應該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分散到整個學期中,避免學生臨考前突擊學習、考后快速遺忘的現象。同時,過程性評價綜合考量了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是更客觀、公正、全面的考核方式。
關鍵詞:內分泌學;教學;PBL教學模式;利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5-0114-03
一、PBL教學模式的內涵
隨著醫學學科分類、分支向更細、更深的方向發展,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不斷涌現、更新,這就對醫學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內分泌專業的學生來說,對疾病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等等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現階段,國際國內正在革新教育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就是適應時代要求而產生的有效模式之一。所謂“PBL教學模式”,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研究并試行的一種教學模式,用英文表示為“Problem based learning”,學界一般將其縮寫成“PBL”。若將其譯成漢語,意思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通俗地講,該模式運用在內分泌等專業學習中,以病人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教學模式。討論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即學生為中心,學生圍繞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推理和分析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此時,教師的所扮演的是“向導”角色,不直接解答學生的疑問。該模式的教學過程可以描述為“設疑―釋疑―講解―總結”四個步驟。通俗地講,該模式運用在內分泌等專業學習中,以病人問題為中心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內分泌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診治過程。
二、在內分泌學教學中使用PBL教學模式的優勢分析
內分泌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內容涉及面廣,與多個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關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如糖尿病),內分泌代謝疾病已成為臨床醫師掌握的重點。同時在內分泌疾病中,較多經典的內分泌疾病在臨床工作中較少見,且內容比較抽象,對理論要求較高,發現在課后學生很難記住并且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較多內分泌疾病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病例,很難以快速掌握。PBL教學模式給學生們創超了一個愉悅輕松、主觀能動性較強的學習氣氛,使其能夠自由發揮想象力,積極思考問題,并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可以很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其次,課本與臨床聯系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在學習中逐漸體現,通過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臨床中的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使學習時間縮短,對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三,它不僅對基礎理論的學習帶來較大的收益,還培養了學生對臨床思維診斷的能力,這將對將來從事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內分泌學見習使用PBL教學模式,能發揮該模式優勢推動學生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1.PBL教學模式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PBL教學中學生為主,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不是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以老師講解理論為主的學習模式。事實上,教與學是互相對立、互相統一的,PBL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培養挖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同時針對學生的需要提供參考,符合現代醫學教育理念,譬如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之成為一種終身受用的行為習慣。PBL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成為了積極主動的知識探究者,利用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主動學習的熱情,在臨床教學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PBL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學習的興趣,能促使學生積極收集整理相關資料,主動地參與學習和討論。從教學的角度,教師通過與小組學生中的具體接觸,了解學生的個性和興趣。PBL教學模式法可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了掌握學生獲取知識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增加了對問題分析判斷解決的能力。PBL教學模式已在我們臨床醫學教學中得到了普遍認可,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教學效果[1]。
2.PBL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內分泌科作為一門專業要求高、臨床病種多樣化的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實踐中,在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在臨床實踐中引導學生針對臨床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的聯系,從而很好的完成預期的或更好的教學任務。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師單向學生授教書本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我們不難看出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其中關鍵的是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很顯然,這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這種模式擔負不了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重擔,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高效課堂模式勢在必行。而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方法是一種以患者的疾病問題為基礎,將問題逐漸展開,同時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PBL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分別進行基礎和臨床學科的教學,各學科學習過程中界限分明,學科間缺乏聯系,互相脫節,它使各學科之間缺乏橫向的聯系,這不利于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PBL模式強調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將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知識點貫穿聯系于一個真實的病案,使得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利于知識的記憶理解、記憶再現、實踐應用,對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起到明顯作用,通過教師對基礎知識講解并提出相應問題,學生通過查閱收集資料,分小組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加深了對于臨床知識的理解,加強了記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PBL教學方法對培養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
3.PBL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PBL教學有利于學生提高和培養各種能力,PBL模式重點以學生自學為主導,強調把學習重點、難點設計到典型的臨床病例中,通過學生的病史掌握,善于發現問題的根本,通過同學之間的協作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可以鍛煉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成果。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中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能獲取其他同學帶來的信息,開拓了臨床思維能力,更好提高了學習和掌握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協作能力,鍛煉了主導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
4.PBL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運用網絡技術解決問題。網絡技術是一種現代化的手段,誰掌握了就為誰造福。通常而言,大多疑問可以通過網絡找到答案。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至高無上,因為只有通過教師才能“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在講臺上講授教材的知識內容,學生被動的聽,在課本上做筆記,有了問題盡量從課本上找答案,這樣學習問題往往得不到有效及時解決,學習效率低下。而PBL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線索討論式的教學,或者說是一種開放式教學方式,同學與老師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通過對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結論,臨床病案討論涉及知識點多、覆蓋面廣,要求學生具有較全面的基礎知識功底,同時積極主動學習。臨床病案涉及的部分問題是教科書所不能滿足的,現代網絡技術發達,學生往往可通過網絡互動,通過相關專業書籍及文獻檢索等來掌握將所需討論問題的知識點,并通過網絡咨詢專家及教授,可獲得多學科老師的指導,這樣能及時解決問題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PBL教學模式在內分泌科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溝通能力,培養學生不斷學習的意識,建立完善的臨床診療思維,提高學生對掌握內分泌相關疾病的效果。它優于傳統教學模式。采用PBL教學模式,可以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PBL已成功應用于發達國家和我國的醫學生教育中,它同時滿足了不同層次醫學生的教學要求。
三、在內分泌學教學中使用PBL教學模式的劣勢分析
任何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優點與缺點相伴,優勢與劣勢相隨。PBL教學模式也不例外,它既有優點,也有其難以克服的劣勢。隨著我國大多數的醫學院校都開始采用PBL教學方法,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目前我國傳統課程教育體系的現狀,PBL教學方法在實踐時面臨了許多困境及挑戰。PBL教學模式存在自身認知上的局限性,與中國國情及醫學教育現實情況難以適應,使PBL模式在國內的教育實踐存在一定的缺點。
1.運用PBL教學模式會增加教學成本。與我國多年沿用的傳統教學相比,PBL模式將會增加教育經費、耗費教師與學生更多時間及精力、延長學生自學時間等。PBL模式學習需分成多個小組,教學費用需成倍增加,同時需要更大、更多的教學場地,從而增加了運行成本。不僅需要教師熟悉掌握本學科的所需教授的重點、難點,還要了解其他相關學科的內容與知識,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更新、充實自己;對學生來講,通常學時的PBL教學課程,需要花費幾倍的學習時間。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快速獲取并掌握正確的知識,而PBL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拿到病例后需要花大量時間集中在一起“找問題”,課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閱文獻、書籍收集資料,再通過大量課堂時間討論各抒己見,分享查閱資料的情況以及對于問題的解決,導致學生對于一個病例問題的學習時間遠遠超過傳統教學所消耗的時間及精力,此種投入產出比是否存在合理,占用了學生大量時間與精力,使其產生抵制、厭倦情緒。
2.運用PBL教學模式教學的師資匱乏。雖然LBL教學模式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至今人們對其相對了解不多,仍存在不少疑惑。國外的醫學教育背景和我國國情不同,不同醫學院校情況也大相徑庭,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其教學經驗的積累是需要時間和實踐來完成的。PBL教學模式是一種對于教師素養要求較高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理解PBL教學法的精髓,熟悉教學過程,同時具有更豐富的臨床經驗。教師不但需要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豐富的臨床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還需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綜合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目前國內具有PBL豐富教學經驗和執行能力的教師還為相對缺乏。
3.運用PBL教學模式影響教育觀念。受以往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對于PBL教學模式的觀念不主張接受;除此之外,對于從小以傳統教育為主的學生來說,突然接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會感到不知所措。PBL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大多數學生沒有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由于性格、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差異,每位學生對于PBL教學效果的反饋參差不齊。教學首先要明確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性格特征是教師在短期內無法都將其改變的,因此教學方法應該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使每位學生都能適應。在引入PBL教學法前,首先充分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采取循序漸進的小范圍試點法,這樣也許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運用PBL教學模式暫時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目前我國還沒有標準的PBL教學評價體系,雖然國外PBL的教學模式已日趨成熟,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試制度的限制,導致我國PBL教學評價體系不能對國外的模式生搬硬套,必須探索出符合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的評價標準。有學者認為PBL模式的評價應包括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三個方面,通過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推理能力、交流能力、評價技巧、職業行為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榜樣作用、必備技能以及通過問卷調查反饋教學效果來促進和完善PBL教學模式。[3]這種評價方式值得進一步推廣,但我國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考核標準,這需要進一步探索并完善相關評價體系。
四、總結
PBL教學已成為國際上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已逐漸成為中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但我們不能東施效顰。鑒于我國國情和教育體制有其特殊之處,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國外的教學經驗,需不斷實踐探索才能使之成為更科學、更成熟、更高效、更適合于我國醫學教育的教學模式。PBL作為目前較先進的教學方法之一,不能因改革的需求就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法。傳統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兩種教學方法可以同時并存,取長補短,相互補充。通過比較,我們知道盡管PBL模式有諸多優勢,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它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隨著醫學教育改革在的不斷深入,相信能夠探索出適合我國現代醫學教學模式,不斷吸取經驗,將兩種教學模式優勢互補,用傳統教學法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又可用PBL模式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培養臨床醫學實用人才的目標;如何將傳統教學模式和新教學模式的優點有機結合起來,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明琛,朱筠,程煒,等.PBL教學法在內分泌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2).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摘 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自創建以來,以其特有的優勢廣泛的應用于各學科的教育領域。通過PBL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總結了現實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 :PBL教學模式;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5.033
收稿日期:2015-05-16
1 PBL教學模式概述
1.1 PBL教學模式的概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也稱作問題式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強調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專業知識。
對比一下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我們會發現傳統講授的教學模式,講授的正是現實中復雜問題的結果和從中提煉總結出來的各項知識,對學生來講主要是知識的被動接受學習,學生更多的是通過記憶的方式知其然;而PBL教學模式則還原了知識探究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對學生來講是一個主動吸納的過程,學生能更生動的知其所以然。
1.2 PBL教學模式的優勢
目前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已經從最初的醫學教育領域擴大到了其他學科的教育領域,在各學科領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也總結出了PBL教學模式的一些優勢:
(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講授,學生聽的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是很容易形成沒有生氣的課堂的,聽的時間長了難免會倦怠,自然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而PBL教學模式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共同探討問題,學習的形式更豐富多樣,每個小組成員都有事干,小組成員相互之間也有比較,很自然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里也不再主要是老師的聲音,而是學生的聲音,很容易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
(2)有助于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在知識飛速更新換代的今天,真的需要活到老,學到老。可是脫離了學校,一切學習都得要靠自己。這時學習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的大學真正需要教給學生的。PBL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自己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到獲取所需知識的各種途徑和方式,并對這些知識有一些思考和探討。多一些這樣的過程體驗,學生就會累積很多學習途徑和學習方法,以后需要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時候就會駕輕就熟,而不會出現畏難情緒或不知所措的狀態。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PBL教學模式下,強調團隊合作學習,既有獨自完成的部分也有分工合作的部分,這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也讓學生們學會如何合作,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情商,為將來更好的融入工作團隊打下基礎。
(4)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PBL教學模式下,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是非常靈活和開放的,搜集的資料獲取的信息也非常的多樣,少了傳統教學的禁錮,可能會有一些創新出現。
2 PBL教學模式應用中的問題
鑒于PBL教學模式所體現出來的諸多優勢,也可將這一教學模式應用到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中,具體應用時,設置了教學準備、提煉教學問題、學習小組討論、教學效果評價和反饋這四個環節。通過這一教學嘗試,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
2.1 教師方面
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所以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而非講授。初次嘗試這一教學模式的老師,在這個度的把握上難免會不太準確,會有兩種極端出現:一種是講的太多,另一種則是基本不講。這兩種都不是成功的PBL教學。另外,在PBL教學模式下,提出的教學問題非常的重要,因為這是引導學生的起點,這個教學問題的設計必須真實,否則就沒有意義;還要復雜,不然不足以引導學生探究出更多的相關知識;最后,這個問題必須是開放性的,沒有正確答案的,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發現和創新。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從學校畢業然后進學校任教,非常缺乏其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所以設計的問題也多是參考的一些文獻資料,這距離教學問題的真實性、復雜性、開放性還是有差距的。那么,最終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2.2 學生方面
學生顯然還不太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學生上了十幾年的學了,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習慣了從老師那獲取現成的知識,所以一時間會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獲取他們所需的知識;而且,學生群體是高職高專,客觀的說這一類學生群體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所以在學習小組討論這個環節也會出現兩種情況:有的同學覺得很有意思,很積極的去探索;而有的同學則基本上不參與。那對于后者,顯然是達不到我們所要的教學效果的。
2.3 教學安排方面
目前所有的教學安排仍然是傳統的教學安排,主要是固定教室合班上課,一個課堂通常有90名左右的學生,這么龐大的課堂,在分小組討論環節,老師的主導作用就不可能做得那么到位,這也直接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而且,PBL教學模式下,學生應該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籌集資料,去自學,這就需要借助圖書館,借助網絡等,學生坐在教室是無法完成這些內容的。
3 解決問題的對策
3.1 加強師資的培訓工作
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講,自己接受的是傳統的教育教學,繼而又將這一傳統的教育教學應用于自己的工作,所以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真的是根深蒂固的,再加上針對PBL教學模式沒有現成的教材,也沒有什么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現在基本上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這造成了一些老師不太愿意或不太敢嘗試,或有的老師嘗試了,可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設想。這就急需加強有關PBL教學模式的培訓,而且這個培訓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幫助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強化教師的教學活動組織能力,這一點在引導小組成員探討學習這一環節顯得尤為重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能力等。最好能有一些比較成功的PBL教學模式案例供教師參考學習。
3.2 豐富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
在PBL教學模式下,好的問題的提出是關鍵,可沒有一定的工作經歷和經驗,所設置的問題很難滿足要求,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讓教師利用假期等的時間走出去,進入到一些實際的工作崗位進行掛職鍛煉,近幾年,筆者所在的學校一直在做這樣的工作,事實證明,落到實處的掛職鍛煉會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會很自然的將實務工作融入理論知識,講課更生動,學生也更愛聽;另一方面,可以將一些專業人士引進來,請行業的專家、能手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既給師資帶來一些新鮮血液,也給其他教師更多的學習途徑和機會。
3.3 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PBL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相當高的要求,而高職高專的學生距離這個要求還有差距,所以更需加強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所有課程的學習都可以更多的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獲取所需信息,平時的教學中多給學生介紹一些獲取信息的渠道或途徑,讓學生逐漸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針對PBL教學模式形成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傳統的課程考核多注重結果考核,而PBL教學模式下,更應注重的是過程考核。可以通過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成果展示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全面的評價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這一考核方式也可以對學生在PBL教學模式下的學習起到引導和促進作用。
4 結語
學校目前的師資水平、學生素質及教學資源等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滿足PBL教學模式的要求,而且,傳統講授的教學方式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時候還需要給學生講授相關知識的。所以,還是應該在應用傳統教學的同時,繼續在PBL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探索、學習和提高,并將PBL教學模式引入教學作為傳統教學的有力補充,在適當的時候,對合適的內容采用PBL教學模式,以豐富教學方式,也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蘭霞,PBL教學模式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探討,科技創業月刊,2014(12)
2 王瑞豐,劉宇涵,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2)
關鍵詞:PBL 內科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19-02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的突飛猛進,醫學教育方法也在不斷更新,以“知識為中心、傳授知識、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LBL(lecture-based learning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已難以適應醫學發展的腳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主的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是指以病人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并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1],目前這種教學方法得到全世界醫學教育領域廣泛的關注和研討,諸多醫學院校采用了PBL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教學成果[2]。為提高教學質量,本教研組在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 對其可行性和優越性進行探討。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醫院2008級5年制臨床醫學本科生90名,隨機分為PBL教學試驗組(n=45)和LBL教學對照組(n=45),兩組學生入學成績無明顯差異,平均年齡21.3歲,前期所學課程相同。
1.2 教學方法
PBL組與LBL組均采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內科學》第7版為基礎理論教學。LBL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即以班級授課為主體,以教師為中心按教材逐章系統地講授。PBL組按照巴魯斯(Barrows)[3]所確立的PBL教學的四個教育目標采用“病案分析法”進行教學,歸納為“病案設計―自學與討論―總結與評估”具體實施如下。
1.2.1 教學病案的設計
各系統病案設計按照馬喬爾(Majoor)[4]等人提出的四個PBL問題構建的標準為導向,以教科書及五年制教學大綱為基礎,以書本內容為主線,緊密結合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收集病例資料。每一份設計的病例盡可能包含最詳細的資料,所涉及的知識面包括疾病病因、病理、診斷、治療、醫患交流等領域。
1.2.2 學生自學及分組討論
將PBL組45名學生進一步隨機分為5個小組,每組各9人;教師將病案內容與問題于課前1天提供給學生,學生根據病例資料從中找出知識盲點,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小組范圍內提出問題并討論,最后一起歸納總結所有問題形成一個系統全面的提問,學生以小組為主進行回答,由同組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老師可再次提出問題,引導同學進一步思考。內科病例的逐步引導可使學生建立連貫的臨床思維,對每類病例不僅有縱向的了解,還可以有病與病、系統與系統間的橫向思維,最后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做出小結。
1.2.3 考核
PBL組和LBL組學生采用相同試卷進行考試,由相同教師進行閱卷。試題共100分,分為基礎理論客觀題與病例分析主觀題,各50分。對基礎理論客觀題、病例分析考試主觀題成績進行比較。
1.2.4 問卷調查
調查表由本課題組經過詳細討論后統一制定,學生針對自己所受教學方式進行回答。調查結果以百分率統計。
1.2.5 統計
由本教研室對兩組學生成績進行匯總、統計,各操作項目成績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PBL組學生和LBL組的基礎理論客觀題考試成績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41.35±5.38)vs(42.17±6.32),P>0.05];比較兩組學生病例分析主觀考試成績,PBL組學生的成績明顯優于LBL組學生[(45.67±3.27)vs(40.17±4.75),P
完成考試后,發放調查問卷表,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PBL組和LBL組學生基礎理論客觀題考試成績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PBL教學和LBL教學對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影響相同。在病例分析主觀題考試中,PBL組學生成績明顯優于LBL組學生,表明PBL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對具體臨床病例的分析和解決能力方面優于L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應用于內科教學對本教研組有以下啟示:PBL教學模式以培養合格的、有能力的臨床醫生為目的,將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傳播知識,培養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學能力;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教學的角度,指導老師長期與同一小組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更便于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導,密切師生聯系,加深師生感情。
雖然在教學效果上,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上,PBL教學明顯地優于傳統教學法,但并不能說其就是萬能鑰匙,也不是說傳統教學法一無是處。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取長補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我們希望經過大家的共同的努力與探究,在醫學院校中能更好地推行PBL教學法,為醫學院校的內科學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方向,為醫學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加優良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慕景強.PBL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3):170-173,188.
[2] 姜萍,楊振寧,商慶新,等.PBL教學模式在高等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3):104-105.
2014年高校畢業生727萬人,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而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是就業能力不強。實踐教學是理論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橋梁,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與保障。黑龍江省教育廳早在2011 年 10 月便提出“高校應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加快實驗教學改革創新,從管理上實現協同創新”的具體要求。可見,高校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俞仲文2004),是職業技能、良好職業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徑(高志軍2009),不但可以促使學生加強專業技能訓練,而且會加強學生職業習慣(應金萍2009),闡述并實踐了 PBL 教學模式(王平安2009),且對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張蘭芳2012)。此外,針對PBL在烹飪西式面點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王全利2014),將PBL教學法應用于計算機實踐教學中效果顯著(2015),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實踐證明 PBL是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葛高豐2015)。
文獻研究發現,我國學者大多僅從PBL或實踐教學單一角度研究,較少將PBL與實踐教學結合。同時,高校切實需要一座把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橋梁,來實現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手段等各種因素優化組合并付諸實踐,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十分有必要將PBL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二、基于PBL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創新
(一)PBL概念界定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基于真實情境、以驅動性問題啟動的“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小組為組織形式、以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為根本目的、將知識獲得與知識應用相結合的探究型學習模式”。
(二)PBL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1.構建目標與原則。以誘發學習動機為前提,倡導自主、探究和互動合作學習,倡導師生、生生間平等對話,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主體性原則,充分發揮教師教學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教師要善于創設適宜互動情景,提供有效問題;民主性原則,保證師生雙方人格平等,共同研討、共同評價學習效果,互相啟迪,協調發展;開放性原則,不局限于教材,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發展性原則,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堅持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相統一。
2.PBL實踐教學模式的流程設計。
(1)角色與任務。教師:課程組織者、學習參與者、信息咨詢者、情感支持者,負責提供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收集、評價信息,有限地干預學生活動并給予學生反饋來傳遞專業知識技能,組織學生逐步完成PBL各個環節,監控學生學習方向,確保學生參與。學生:自主學習者、合作者、研究者和評價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從關注理論調整為關注實際運用,在收集查閱資料過程中,學生要自己動手、相互討論及自我反思,發揮自主性、主動性和獨創性,在討論過程中,與小組成員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在總結評價環節,對整個過程評價,同時對自我表現、參與程度、掌握程度等自我反思及評價。
(2)基礎保障體系。運行體系和支撐體系。運行體系以教師導引與幫助為核心,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效果評價三個部分,其任務在于組織并完成實踐教學任務;支撐體系以高校監督管理與支持為核心,包括教學管理部門和校企合作體系,在教學模式改革、激勵機制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為實踐教學的完成提供平臺與保障,其中校企合作體系提供實踐平臺,其主要任務在于理論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3)運作實踐環節。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并提出問題,師生在分析問題情境的基礎上,確定學生所要研究的問題或提出問題假設,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明確任務分工,明確信息資源及獲得渠道,確定研究計劃及安排,組織學生小組分析與討論,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評價、整合、綜合,形成最終的問題解決方案,驗證事先提出的問題假設或方案,得出結論。由教師組織各評價主體對得出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評價,最后是總結、反饋,確定問題已解決――通過,付諸校企合作體系實踐(特定項目要求邊學習邊實踐),未通過――組織對情境創設開始的各環節進行反思反省,找出問題所在,充分分析并總結經驗教訓,多次反復,直至正確的結果出現,再開始下一輪的學習。
(4)經驗分享平臺/360度評價。借助于學校教務網絡,以經驗分享作為教師評教、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必備項,同時又賺取積分兌獎的形式,鼓勵師生失敗教訓、成功經驗共享,同時進行多主體、多維度教學結果客觀評價。
(5)注意事項。采用PBL實踐教學模式時,必須對小組長進行培訓,明確小組長的責任和義務。首次應培訓PBL教學法原理及 PBL 每個運行環節的具體操作,例行培訓側重于教學中應注意的關鍵問題,確保問題合理、學生積極參與和集思廣益。
(三) PBL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創新
結合360度績效考核法與閉環績效管理系統原理創新質量保障體系包括前饋保障、過程保障和反饋保障三部分。
1.前饋保障側重于人、財、物。(1)師資保障。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的關鍵。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側重于實踐經驗和實踐技能。可采用從企業選調專業人員做實踐技能培訓或在高校指導下由專業人員直接參與,對老教師進行知識更新培訓,采用導師制,也可以采用校外培養實踐,并制定師資隊伍長期發展規劃。(2)經費資金保障。資金是實踐教學得以運行的根本保障。打破以往按學院、按專業、按部門預算的模式,建立健全以PBL實踐教學為中心的項目保障資金投入機制,集中財力支持一批對學生能力提升有重大影響,對相關專業發展有巨大帶動、輻射作用的實踐教學項目,促進重點專業做大做強。(3)機制保障。健全機制保障是實踐教學的有效支撐。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機制,加強校內、校外實踐基地、實驗室和課外科技活動環境和條件建設,充分促進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2.過程保障側重于教學質量管理與教學環節控制。(1)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嚴格標準、簡化程序、明確責任、完善服務,建立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學管理體制,側重于教學資源整體優化,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計劃,加強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等。(2)教學環節控制。教學環節直接決定教學目標的實現。開展PBL實踐教學之前進行教學方法培訓,培訓對象包括授課教師、實驗管理教師和參與PBL實踐的學生,控制每個運行環節,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事先做好預期和相應問題處理方案,同時做好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和經驗分享。
3.反饋保障側重于教學評價、激勵和反饋。(1)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對教學結果客觀肯定和下一次教學有效開展的保障。基于360度績效考核原理通常由專家、教師、家長、學生等多維主體從知識獲取、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積極參與等維度進行評價。(2)教學激勵。教學激勵是PBL實踐教學有效實施的動力。通過典型示范、外部獎酬、培訓交流、優秀成果表彰或提供必要的現代化設施和工具,以滿足教職員工的各種需要,形成內在或外在激勵。(3)教學反饋。教學反饋可以改進PBL實踐教學模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過對教學結果的分析與評價,要充分反饋問題并對教學計劃做出修訂,為下一次實踐教學的有效展開確定好方向和依據。
三、結論
PBL實踐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拓寬思維,有利于培養教師與學生創新精神、團隊合作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師生整體素質,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具有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基于360度績效考核法嘗試從校方、教師、家長、學生、校企合作聯盟等多角度,并結合閉環績效管理系統原理對該模式事前、事中、事后進行控制、評價與保障,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系統、完善且有較強可行性的實踐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宋淑麗.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高校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與創新[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4).
[2]殷永帥.PBL教學模式在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類課程中
的應用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4.
關鍵詞 PBL 教學模式 舞龍教學
從深刻的意義上講,龍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合力的精神內涵,龍的形象就象征了中華民族團結。舞龍需要靠參與人員集體合力共同完成,單個人是無法完成這個動作的,在集體合力的過程的過程中,一個人的力度把握如果無法融入集體合力的節奏,就無法完成舞龍。龍象征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凝聚,龍文化也證實團結就是力量這一真理的正確性。PBL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強調:案例是先導、問題是基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向,再進行分組討論。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舞龍教學中的應用更能體現集體協作的核心。
1 PBL教學模式在舞龍教學中的基本構成
PBL 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為:組織問題解決小組、提出問題、分配任務、提出假設、綜合分析資源與任務嘗試解決問題、檢驗問題方案的正確性、反思與總結。PBL 教學模式在舞龍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起承遞進和相輔相成的兩個活動,其一、分析問題、形成假設、理論實踐檢驗假設和修改完善,取得問題解決的過程;其二、學內容的明確,由此引發的研究舞龍技術理論和革新舞龍技能,革新圍繞著問題解決而進行,旨在獲得知識與掌握技能的學習活動。這兩種活動的目的和過程都不同,但都是圍繞著解決問題和實現活動的核心,采用不同路徑的兩種活動。PBL教學模式在舞龍教學中的構成:研究舞龍技術動作問題或情境模擬,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學過程的運用,教學反思和總結。
2 PBL教學模式在舞龍教學中的現狀
PBL 舞龍教學模式是讓教師將舞龍課程分為一定技術模塊,對學生進行編組。每個技術模塊的教學,教師首先提出情景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學習問題,然后指導小組組內分工,讓學生自行了解舞龍基本技巧、掌握舞龍技能和協作完善動作,最后對整個過程中學到的技能和知識進行總結反思。舞龍是一項由諸多學生協同合作完成的一項運動,特點是技術性強、方位多變和路線復雜,是肢體練習循序漸進的過程,舞龍的演練水平本身就是情景創設、協同配合和藝術感覺要素疊加效果的綜合展示。PBL舞龍教學模式的精髓是以具體問題和情景演練指導學生獲取和應用新技能的驅動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團結能力,這也和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的目標相吻合。但是對于當前高校舞龍教學的情況,PBL教學模式在舞龍教學的應用遇到了困難:首先PBL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有過硬的理論水平和很強的實踐能力,這樣才有利于舞龍技術動作的肢解分析,給學生做出詳細的講解,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舞龍整套技術的掌握。但是現在高校舞龍教師理論水平偏低的現實,很難要求教師在教授舞龍課程中都全面使用PBL模式。其次是PBL對學生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那些學習積極主動、不怕吃苦、掌握學習技能較好和分工協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比較適合PBL教學模式。但是,學生身體素質差異和舞龍技術水平的差異也是造成PBL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效果不明顯的一個因素。還有一點是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習慣被動接受教育,對于PBL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需要自己收集資源和總結經驗方法,受比賽經驗方面的欠缺和傳統教育的影響,PBL舞龍教學模式還不如傳統教學模式效果好。
3 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3.1技術要平衡
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方式的核心是心里活動的圖式框架或組織結構,掌握知識的階段:同化、順應和平衡。教學同化是指對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過程,在舞龍技術學習中,表現為舞龍技術的動力定型;順應是指為了適應特定刺激情境的過程而調節自己內部結構的過程,即自身對舞龍技術的掌握,并吸收舞龍教學資源的新技術。平衡則是指通過自我調節,逐漸升華認知發展的過程。舞龍技能的掌握過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加深對舞龍技術的掌握,動作技能從初學階段到創新發展階段,在“平衡―情境變化―不平衡―情境變化―新的平衡”的循環中提高和發展。舞龍技能的掌握與延伸意味著新的平衡態形成,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性地構建對舞龍技能的理解,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出來,并結合大家的動作集體展示。
3.2教學要互動
教學也要發展,教學不應只注重學生的現已完成的階段,應關注正處于形成或正在發展的階段,發展中的教學關鍵是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PBL 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問題解決為主線,培養學生學習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素質,還要懂得轉變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變為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從動作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技能的培養人。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也能充分活躍課堂氛圍,更有利于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在舞龍技能學習中,教師要依據舞龍的特殊性,實現情境創設和寫作會話,達到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的雙贏教學效果。
4結語
PBL教學模式在舞龍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過去以傳授技能和灌輸理論的單調學習,它的目標是發展舞龍技能運用能力。它要求教師要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對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不斷創新,并達到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的課堂效果。PBL教學模式在舞龍教學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導作用更加明顯,多重地位的的塑造,真正實現對舞龍從認知概念到情境再現或者有所創新的轉變。
參考文獻
【關鍵詞】 PBL LBL 教學模式 臨床護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2(b)-0039-02
臨床實習是護生向護士角色轉變的重要階段,臨床護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精湛的技能、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注意加強對護生各種能力尤其是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提高護生臨床綜合技能。然而,傳統臨床護理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往往不能充分調動護生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或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2]。我們結合本院臨床護理教學的特點,參照國內、外學者的做法,將PBL教學模式引入到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于護理本科專業的臨床護理教學實踐中,以期調動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對護生各種能力尤其是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生臨床綜合技能,為理臨床護理教學改革提供新的嘗試。
1 臨床護理教學的特點和現狀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生綜合技能訓練的重要階段,是護生綜合技能提高的重要環節。在臨床實習階段,護生的認知環境和認知內容出現很大的變化,護理教學從在校的課堂灌輸式講授模式轉向以臨床為主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實習學習過程,要求護生努力適應和把握角色位置的改變,積極實踐,掌握臨床知識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綜合技能,適應臨床需要[3]。目前,臨床護理教學仍然采用傳統帶教方法,教學手段單一,缺乏授課技巧及個性教學,多采用“一帶一”的師徒式帶教模式,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分為三個步驟,即學生看,老師做,學生與老師一起做,學生做,老師看。整個教學過程,沒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4]。究其原因,臨床護理教學的改革相對醫學院的改革的深度和速度較為滯后,一些臨床教師不了解或不太了解醫學院里發生的變化,加之缺乏信息交流,仍采用傳統帶教方法。臨床帶教教師大多為臨床一線的護士,身兼臨床護理和教學雙重任務,必須在完成大量臨床護理工作的同時負責帶教,時間和精力都難以保證,既要指導護生工作,還要為護生的工作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負責,由此易使帶教教師壓力過大而簡化帶教工作,影響了教學質量。
2 PBL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PBL教學模式,最早由美國的教授Barrow1969年創立。該模式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效運用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和團隊精神為教學目標[5]。目前國內醫學本科教育PBL教學模式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
此教學模式的優點:①PBL教學過程:發放病例(不完整的),學生提出問題,查閱資料,小組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再次發放病例,學生再次提出問題,小組交流與討論,歸納總結,再次周期性進行,PBL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自主查找資料和討論來解決問題,鍛煉其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了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內討論來解決問題,并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與討論、歸納總結,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適應了當代社會對綜合性素質人才的需要;④PBL教學以臨床病例為基礎,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在臨床實際中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
此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①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自主查找資料和討論來解決問題,通過病例討論及學生自我導向式學習,學生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解決問題上,而忽略了對知識點的掌握,無法在短期內構建完整系統的醫學知識體系;②在教學實踐中,無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體現老師的作用,由于教師不能把他們經過多年的艱辛努力而提煉獲取的專業知識和獨到見解明明白白地傳輸給學生,使學生無法在短期內獲得完整系統的醫學知識;③學生本身的醫學知識水平以及主動學習的意識品質不同,導致教學效果差異較大;④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學生主動配合,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從而得出最佳結論,導致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加重學生學習負擔,久之必然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PBL教學模式在西方國家已廣泛滲透到大學教育中,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3 PBL教學模式在護生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臨床護理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我們嘗試在護生臨床護理教學中有針對性有選擇的引入PBL教學模式,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護理本科專業的臨床護理教學實踐中,具體應用如下:
3.1 PBL教學前的準備
教師方面:根據教學內容,帶教老師事先精心設計好護理問題,涵蓋臨床實際工作中的任務,準備若干個相關教學案例。有針對性的給實習護生發放住院病人的病歷,讓她們先認真閱讀病歷再結合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通過查閱課本、書刊、上網等方式,然后將各自查閱的問題進行小組匯總、集體討論,最后老師根據討論的情況進行評價,以達到解決問題,完成臨床護理教學的目的。選擇教學案例遵循以下原則:①緊扣臨床實際工作中的任務;②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③難易度適中,學生能夠通過查資料及課本進行正確的分析;④開始前在教研組充分論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學生方面:事先向學生系統的介紹PBL教學模式,讓學生了解PBL教學模式,盡量爭取學生的配合;考慮學生性別、宿舍、性格特點等因素,在進行PBL教學時,將學生分為5人一個小組。
3.2 PBL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和實施
為了不增加學生負擔,PBL教學模式主要在課堂內完成,PBL教學模式的資料查閱需要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執行。組織實施注意:①為了保證教學的一貫性,學時不變。②將PBL與傳統帶教模式有機結合起來,相互穿插、滲透及補充;③PBL教學案例在PBL小組討論至少兩周前發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回答問題并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后,學生提交總結報告。
3.3 教學的考核和評價
通過發放問卷調查、學生提交的總結報告、實習結束后的考試成績,以及將教師對學生的整體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引入到以PBL教學模式的臨床護理教學實踐的考核和評價中。在相同層次的班級間,任選的一個班級作為試點PBL教學模式班級,引入PBL教學模式的班級期末考試成績及格率和平均分均高于單純的傳統帶教模式。問卷調查及教師和學生自我評價都顯示:與傳統帶教模式相比,大部分學生更樂于接受PBL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醫學思維,讓學生提前接觸臨床,有助于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綜合能力。參加教改的教師認為,準備PBL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師進行相關醫學知識的學習,拓寬了教師的視野。
總之,在傳統帶教模式的基礎上,引入PBL教學模式,將兩者有機結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臨床護理教學的教學質量。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PBL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教師和學生對新教學模式的不適應。為了適應21世紀教學改革的需要,不斷總結PBL教學經驗,進一步拓展思路、開擴視野,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臨床護理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才能適應新世紀的需要,培養出知識面寬,基礎扎實且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醫學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振萍.改革臨床帶教現狀走出傳統帶教模式[J].河北醫藥,2001,23(1):69-70.
[2] Barrows HS,Tamblyn R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 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Med Educ,1977,52:1002-1004.
[3] 李秋萍,楊支蘭.國內外護理學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現狀對比及發展趨勢[J].中華護理教育,2006,3(3):132-134.
關鍵詞: 骨科學;臨床教學;PBL教學;CBL教學
骨科學是外科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需教學的內容復雜,與解剖學、影像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交叉聯系,包括了創傷、退變、畸形、骨病等多個部分。在以往的骨科的教學模式中,基本按統編教材的順序組織,以課堂講解為主,結合少量的臨床見習課程。由此導致學生普遍反映骨科教學涵蓋內容過多,從四肢骨折、脊柱畸形到退變疾病,病種復雜且跨度較大。再加上受課時所限制,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容易循規蹈矩的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很難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臨床應用。
本教研室嘗試開展不同教學模式之間的整合,不斷深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實際教學質量。
一 骨科臨床教學的特點
骨科科屬于臨床外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疾病種類范圍廣,教學內容與其他眾多學科相互關聯。特別是近年中, 隨著骨科各個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涉及到材料學、生物力學、影像學、計算機輔助、干細胞以及基因等等方面。很多疾病的診療原則已相對以往教材的內容有了諸多的改進。特別是手術技術以及手術器械的飛速發展,很容易讓醫學生在了解相關領域時產生困惑,從而引起其學習興趣的降低以及教學質量的下降。例如當前脊柱微創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和不斷的改進,正在不斷的影響著臨床骨科醫生對相關疾病治療理念的改變和方案的選擇。對于有經驗的骨科醫生尚且需要不斷學習來適應這些變化,在教學中對醫學生的知識傳授和引導其鍛煉綜合分析思維能力更是需要我們投入很大精力去解決的。所以,如何去不斷探索教學模式的改革, 提高實際教學質量,已經是成為我們需要思考和應對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二 P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特點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2O世紀6O年代加拿大McMaster大學首創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中心,具有開放式、探索式等特點,在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開發創造性思維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1-3]。PBL教學是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 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模式對學生素質、學科領域和教師都要求較高。目前各大醫學院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PBL教學經驗缺乏,相關配套教材不足,以及師資力量本身制約等問題。教師本身長期接受著傳統教育模式,對PBL了解的深度有限,經常過多的介入學生解決所遇到問題的過程。也就降低了PBL教學模式的效果。同時, PBL所采用的是形成性評價方法,即教師根據每次討論 學生回答問題次數、質量及資料復習書面報告進行 綜合評估,而目前國內缺乏與PBL相配套的評價體 系,仍采用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即在整門課程結束后 進行統一考試,根據筆試成績評定學習效果,這樣也導致PBL在臨床教學中的深入推廣和應用。
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是基于PBL發展而來的全新教學模式,是由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先倡導的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模式,是在一個可控制的環境中對現實世界的部分模擬,在案例學習提供的情境中,學生通過模擬醫生的身份直接面對患者,可充分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自主地進行分析問題或決策[4]。CBL繼承PBL以學生為主體進 行啟發式教學的優點,又克服了PBL在一定程度上 與臨床實際割裂的不足。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 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 學是CBL教學的核心[5]。CBL以臨床典型病例為 切入點,將PBL教學理念與臨床教學緊密結合,通 過臨床病例充分激發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 實踐運用能力,在對臨床病例分析和問題解答的過 程中掌握主要知識點,同時培養初步的臨床思維能 力。具有問題相對集中、縱向挖掘 知識、學生耗時較少、節奏易于掌控等特點,在某種程度上可彌補PBL的欠缺。但是,同PBL教學模式一樣,CBL教學也缺乏相應的應用教材和教學經驗。由于案例的選擇、討論過程的組織和結果分析是以教師為主導,在CBL的實際應用中有可能出現,學生對相關疾病缺乏專業基礎理論和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這時的CBL教學會導致在課程準備階段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而教學效果卻不理想。
三 PBL聯合CBL的綜合教學模式在骨科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對上述兩種現行教學模式優缺點的分析,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素質調查,我們采取PBL結合CBL的雙軌教學模式進行骨科教學。雙軌教學模式可以利用PBL教學幫助學生獲取基本知識體系,培養有效運用知識處理病人的能力,并且獲取新知識,鍛煉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能通過CBL教學給學生真實的病例,容易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
本教研室采取先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檢索學習文獻資料,然后集體討論;接著根據早先的問題深入分析典型病例,讓學生檢索學習相關資料,最后再次集中討論,并總結相關授課專題的教學方式。努力達到以臨床為切入點,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并使得學生可以在臨床和基礎之間反復鞏固所學知識要點,從而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目的。下面簡單介紹下本教研室如何應用兩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情況。在進行正式教學活動前組織學生告知預計的授課內容和問題,告知學生應用PBL和CBL教學方法的具體流程,詳細解釋說明教學過程和對學生的相關要求。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例:第一步,依據教學大綱向學生說明要求掌握的學習要點。提出問題,例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定義是什么?病因和發病機制是什么?診斷標準是什么?主要臨床表現有什么?和腰椎管狹窄癥的區別是什么?要求學生分組后查找相關資料;第二步,根據之前所提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然后提出典型病例。例如男性患者,51歲,因“腰痛伴右下肢痛兩年余,加重三月”于入院。患者兩年前腰部扭傷后出現腰背部疼痛,曾在當地醫院就診,給予藥物對癥治療,疼痛減輕;近三月腰部疼痛加劇,并且向右下肢放射,在外院行藥物治療無效。專科查體:步入病房,無跛行。腰椎前屈、后伸以及左右側彎活動均受限。°L4/5 、 L5/S1椎間隙及椎旁壓痛,向右下肢放射。肢體直腿抬高試驗右側60°,左側90°。右小腿以及右足前外側皮膚感覺減退,右足拇背伸肌力4級,右足拇屈肌肌力5級。右側膝腱反射亢進,右側跟腱反射正常。雙側髕、踝陣攣陰性,雙側巴彬斯基征陰性。輔助檢查:腰椎X線正側位片示:腰椎生理彎曲消失,腰5椎體骨質增生,°L4/5 、 L5/S1椎間隙狹窄。腰椎 MRI示:L4/5 、 L5/S1 椎間盤右后方向突出,硬膜囊受壓,腰椎退行性改變。第三步,根據所列病例,提出問題,由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例如,上訴病例的診斷以及鑒別診斷是什么?還需完善哪些檢查?治療方案的選擇由哪些?手術治療的指證是什么?手術方式的選擇有哪些以及各自的適應癥是什么?常見的手術并發癥有哪些?第四步,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及時進行引導和解釋。
通過PBL的環節教師可以分析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特點,針對薄弱的部分,在CBL環節進行引導和重點講解,學生還可以在PBL環節針對CBL再次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與教師和同學間的討論互動,最終達到充分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 總結與討論
PBL結合CBL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簡單的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代之以講解與自學、討論與交流、理論與實踐為特點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較好的結合,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生自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臨床思維,提高了學習效率。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掌握自身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應注重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案課程基本按照系統分章節縱向聯系,教材按照疾病的定義、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形成了縱向記憶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有助于學生對疾病的系統理解。但在遇到臨床問題時,需要運用橫向思維把各知識點聯系起來才能解決臨床問題。因此,在實施PBL與CBL相結合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臨床問題中出現的可能病因、癥狀、體征、實驗室檢驗和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資料查找,并在討論中充分運用橫向思維的能力,將這些信息與各種可能性聯系起來,有助于提高學生診斷和鑒別診斷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6-7]。
在實踐這種雙軌制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改進和完善。首先是教師自身準備。出身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需要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要在教學大綱的范圍內,引導和開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PBL和CBL兩種模式都做到了解掌握,并且能夠靈活的把兩種模式結合應用。其次,對于PBL和CBL環節中的問題和病例準備要充分。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從實際臨床出發,又要符合臨床的診斷思路。既有縱向引導,又有橫向聯系,這是教學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最后,當前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仍是傳統的考試機制,這與新的教學模式存在明顯的差異。如何改進和采用新的學生評價體制也是我們面臨的難點。
綜上所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醫學教育工作者們大多傾向讓學生早期培養理論結合臨床的能力。我們教研室嘗試在骨科教學中應用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臨床工作的適應能力,培養醫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去掌握主動解決問題的方法。此種模式還存在很多尚待解決的難點,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大量的教學工作來檢驗,并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WOLOSCHUKW, HARASYMP, MANDINH, et a1. Use of scheme based problem solving: an evalu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chemes in a clinical presentation curriculum[J]. Med Educ. 2000, 34(6):437-442.
[2]MCPARLANDM, NOBLE LM, LIVINGSTONG. The e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 Med Educ, 2004, 38(8):859-867.
[3]KINGSBURYMP, LYMNJS.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larger student groups: mutualy exclusive or compatible concepts a pilot study[J]. BMC Med Educ, 2008, 8:35-45.
[4]Williams B. Case-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 [J]. Emer Med J, 2005, 22(8):577-581.
[5]Srinivasan M, Wilkes M, Stevenson F, et a. Compar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 Efects of a major currieu-lar shift attwoinstitutions[J]. AcadMed, 2007, 82(1):74-82. Gongora-Ortega J, Segovia-Bernal Y, Valdivia-Martinez JD, et a1.
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從整體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三個層次,以動態的觀點,研究細胞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活史和各種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它作為生命科學的四大前沿學科之一,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生態學并列[1],是學習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基礎。隨著該學科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建立,細胞生物學已成為各大高校醫學、農學和生物學等專業的一門必修課[2],反應出細胞生物學在未來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性。自從我校生命科學院成立以來,細胞生物學就是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和主干課,是學生在我校的醫學大背景下理解疾病形成中的遺傳和分子生物學過程的基礎,是理解包括分子靶向、干細胞療法等新穎的轉化醫學手段的基礎,其學科地位不可替代。
二細胞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先進生命科學“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應用技術研究,細胞生物學都處于生命科學最活躍的領域,知識更新快、內容豐富且深奧難懂。我院生物技術專業的本科學生多為專業調劑,初高中生物學基礎知識欠扎實,學科興趣不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如果教學只按圖索驥照本宣科,根本無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課本知識過于陳舊,無法適應新時代學科發展的需要。盡管近些年部分教師已開始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綜述總結的方法接觸細胞生物學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但大多止步于盲目填鴨式羅列國外文獻數據,沒有加以甄別和指導,學生很容易在復雜的信息和數據中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如何使細胞生物學教學緊跟學科發展的步伐,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中既能具備扎實的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使學生及時掌握最新的細胞生物學理論和應用技術,能為他們將來的考研深造學習階段和日益劇烈的職場競爭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成為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細胞生物學教學中待解決的問題。僅靠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目前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難以提高教學質量。
三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的優勢
1969年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了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3],它倡導讓學生通過自學、分析、討論和合作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綜合思考能力。這種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有諸多優勢。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通過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融入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4,5]。
2提高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的學習興趣
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內容較多且大部分深奧難懂,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教師制作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起初能夠激起學生興趣,但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學生就會感覺枯燥無味,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而PBL教學可通過設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醫學實踐問題,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主人翁意識,主動運用細胞生物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先前學過的知識,而且激發了他們主動學習新知識的動力。
3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PBL教學中,為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必須查閱相關文獻和收集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本課程重點內容,而且可以了解相關領域的熱點以及前沿進展,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4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PBL教學中需要小組成員分工查閱、收集和整理材料,一起合作討論、總結、制作多媒體課件,最后安排一人進行陳述。通過此過程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增強團隊意識。經過多輪合作還有利于各位成員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各自特長、樹立自信。
5增強了教師自身素質
PBL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不再是主體,但導向作用不容忽視。首先在“提出問題”階段,教師要根據本堂課應該教授的基本知識,結合該領域前沿熱點,設計出合理的案例,使學生通過解決此案例,既掌握了課本知識又了解了很多相關領域的前沿進展;其次在學生“解決問題”階段,還需要盡可能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查閱資料;最后在“歸納總結”部分,教師還需要運用豐富的知識對遺留問題進行解釋,并對整個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這就要求教師不僅熟練地掌握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深入廣泛了解相關領域前沿進展,對知識具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使得教師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促進教與學的互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四PBL在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為了能夠在我院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細胞生物學教學中順利開展PBL教學,并取得良好效果,在開課前,授課教師參加了2012年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PBL教學培訓,掌握了相關教學技能。在充分調查了我院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知識結構及對細胞生物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后,我們制定了如下實施方案。
1實施對象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1級生物技術專業1個班的學生。
2教學內容的選擇
我院生物技術專業屬于三本專業,學生又大多為專業調劑,初高中生物學基礎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部分如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膜系統以及細胞骨架等可采用教師多媒體教授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本學科的難點以及前沿問題,如細胞的信號轉導、細胞的增殖與周期、細胞分化、細胞凋亡與自噬、DNA的損傷與修復以及基因表達調控等則采用PBL教學,以問題為基礎,通過收集資料、論證、實施以及總結歸納,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細胞生物學與人類日常生活間的聯系。進而通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信心,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教師提出問題
PBL教學中問題的設計非常重要,我們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章節重點內容,結合目前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設計問題;第二,根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知識構架,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第三,設計結合日常生活中大家關注的生命科學問題。例如,細胞的信號轉導這一章圍繞G蛋白偶聯受體結構和功能這一知識點,設計了G蛋白偶聯受體突變與哪些疾病息息相關?與腫瘤相關的信號轉導途徑有哪些,如何預防和治療?針對細胞分化這一章的干細胞這一重點知識,設計了干細胞的臨床應用情況如何?干細胞與器官移植等問題。
4學生分組查閱資料
問題提出以后,要分組解決問題。每組5人,分別設立組長負責本組問題的分工、督促查找資料和組織組內討論等任務。提前一周將問題分發給學生,各小組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討論選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根據分工,各小組成員開展工作。同時要求教師配合每個小組,隨時與各小組進行溝通和答疑。
5課堂討論
各小組根據分工將材料做成PPT,由組長進行10分鐘陳述,組員補充,其他組進行質疑和指正。若交流中出現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適當進行啟發和引導,如果問題仍解決不了,則由教師解答。
6總結歸納以及教師評價
課堂討論結束后,首先,學生對本組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自我評價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思考知識、技能、小組成員協作和認知策略各方面的收獲。其次,教師應對各小組信息是否完整與前沿、是否有創新與團隊合作性、整理資料是否有邏輯性與條理性、是否按時完成、小組成員在小組討論時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各組的匯報是否精彩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對于表現優異的小組給予適當獎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總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和提高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結合細胞生物學課程特點和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實際情況下,我們將PBL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并且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希望通過PBL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培養出具有良好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翟中和,等.細胞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余曉麗等.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5(6).
[3]BarrowsHS,TamblynRM.Theportablepatientproblempack:aproblem-basedlearningunit[J].JofMedEdu,1977,52(12):1002-1004.
[4]MancyLJ,AnnMP,AnnL,etal.Developingaproblem-basedlearning(PBL)curriculumforprofessionalismandsci-entificintegritytrainingforbiomedicalgraduatestudents[J].MedEthics,2010,36:6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