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10:49: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周一問候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周末悄然走過去,周一翩然來到了,憂愁煩惱都過去,一切又將重開始,我把祝福來送上,祝你順心又如意,天天收獲好心情!
2、輕輕的周一來了,帶來了繁瑣的工作,帶來了充實的一天,請用嶄新的心情來迎接這個周一,好好工作,為人生目標前進。
3、雖然工作是一種約束,但也是一種幸福。最好的問候,是祝福;最好的祝福,是快樂;最好的快樂,是平安;祝福親愛的朋友一周精彩,天天快樂!
4、周末悄悄逝去了,玩的時間總是太少,昨天晚上聚會醉倒,今天準時單位報到,周末就要放松玩好,周一工作熱情高漲!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個性化作業;自主;合作;評價
一、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原因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學習的有效性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教師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重視學生學習風格不同、經驗背景不同及情感態度不同帶來的差異,教師要設計和開展多種教學活動,開放教學空間,拓展學生學習、運用英語的渠道,加強語言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
現在,我們的英語作業普遍是聽磁帶、朗讀、抄單詞,抄寫和背誦課文等機械訓練;或者完成WORKBOOK;再補充句型轉換、連詞成句、用適當形式填空等。單靠課堂教學和這樣相應的簡單作業練習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要,也不能達到熟練運用英語的目的。我們如能根據學生存在的實際差異,設計一些豐富多彩而又新穎的個性化作業,像一些開放性的、需學生主動去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既有利于鞏固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自主化發展。
二、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原則
我們應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編制作業任務。作業的設計盡量從層次性原則出發,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結構,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要滿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又要保證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做得了,讓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作業的設計還應遵循多樣性原則,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題型、多用性,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運用能力都得到訓練。作業的設計還要注意復現性原則,有機地將新舊語言材料結合起來,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已學語言材料,又加快了學生學習新語言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三、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形式
近幾年來,針對作業個性化這一問題,我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了以下的作業形式。
1.貼標簽
很多英語單詞都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在教學過詞匯后,讓學生給這些物品貼上英語標簽,如TV,blackboard,window,door等。學到功能室時,叫學生自做標志牌貼在學校相應的功能室旁,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單詞,又能營造一種學英語、用英語的良好氛圍。
2.制作“百寶箱”
在社會生活日益信息化的今天,教室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書本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在布置作業時,有意引導學生隨時留意觀察周圍生活,將與英語有關的資料、信息一點一滴地收集起來,形成自己的“百寶箱”。經過一段時間后,請學生將“成果”拿到班內進行交流評比。學生漸漸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所收集的英語信息可謂種類繁多、五花八門。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為能發現并學到這么多身邊的英語而高興,同時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英語,學習英語很重要,從而更堅定了學好英語的決心。
3.模仿SHOW
聽、說練習是讀、寫的基礎。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加大聽、說的練習量。聽錄音跟讀是語音模仿不可缺少的也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少學生對這項作業感到乏味,有的學生甚至將錄音帶放在抽屜里“睡覺”。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錄音帶發揮它本該有的作用,讓學生主動開口說呢?我們可借鑒近年來電視上不斷出現的各種類型的模仿秀,在班上開展了課文超級模仿秀,每次評出最佳選手前,先在小組內進行海選,小組優勝者參加班級決賽,再選出最佳模仿者,發出由老師精心制作的,精美的小獎狀。學生的表現欲強,都希望能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現給同學。這樣,他們課后聽錄音、模仿英語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有所增加,慢慢就養成了說英語、讀英語的好習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音語調就會更規范、更標準,同時也會增加英語會話的自信心。
4.采訪調查
語言具有交際性,它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它的本質特點。采訪調查作業把教材內容活化于實際生活,使學生能主動地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語言,發展語言能力。這些作業貼近生活,有助于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與人交流,培養學生學會如何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促進了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而且對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精神很有幫助。同時應注意在做調查作業時,一般先要設計相應的表格讓學生在采訪調查后填寫。
5.課題類作業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布置一些課題任務,要求學生用一到兩周時間完成。如布置中外文化差異系列小課題,包括中外問候語、告別語、姓名、節日等差異,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查閱、整理資料。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知識,培養了信息處理能力,學會了探索問題的方法,鍛煉了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
6.自編、自演
當學了新單詞、新句型后,可以設計“歌詞新作”“老歌新唱”的作業,讓學生利用所熟悉、所喜歡的歌曲,改編歌詞,自編、自唱、自演。在學習了課本中的對話、歌曲、故事等內容后,可讓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進行對話表演、和同學一起完成英語短劇的排練和表演或唱英語歌曲等等。
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制訂一個主題,然后讓學生定內容、勾畫版面、編排內容、配插圖、制作英語手抄報。可以個人單獨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學生會想方設法查資料、上網,還精心設計版面,做出圖文并茂的作業,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教無定法,個性化作業也遠遠不止這些。比如,教學了egg,meat,noodles等表示食物的英語名稱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編制一份一周的菜譜。教學了日期Sunday,Monday等后,讓學生設計一張日期安排表,周一做什么工作,周二安排什么,學生在復習單詞的同時對句型進行了操練和鞏固。同樣是復習單詞的作業,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消化,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在學習完一到兩個單元的時候,我通常會布置一個單元重難點知識的梳理作業,可以通過對最近學習的單元重點知識的梳理,深化學習效果,從學生被動的知識輸入到主動的深化和有效輸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提升了一個臺階。還可讓學生做錯題集錦,寫英語循環“日記”。
四、學生完成作業過程的個性化
1.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和數量
以自主為原則,增強作業內容的可選擇性。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個人實際出發選擇作業的內容,可以是適合自身特長的作業,可以是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業,也可以是適合自己水平能力的作業。
2.自主選擇作業的完成方式
自主性作業應當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與爸媽合作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們合作完成。比如,和爸媽一起編一張英語小報,分角色進行對話,和同學一起完成英語短語的排練和表演等。
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數量和完成方式,體現了作業的層次性和彈性化。困難是需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完成的學習任務,可以讓他們自主選擇作業完成的方式和完成的時間,當然,對自覺性不夠高的學生,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其作業質量,不能放任不管。
五、對個性化作業的評價
無論作業設計的內容多么新穎,方法多么先進,如果在評價方面仍然如故,新內容和新方式的價值就體現不了,因此,改變作業的評價方式十分重要。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能力差異實施評價。對于不同學生的書面作業,我們需要及時認真批改,批改方式有全部批改、重點批改、輪流批改、當面批改、師生共批、學生互批,我們可以采取各種類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作業批改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