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3 10:52: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黨會會議紀要,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人β-防御素2在幽門螺桿菌陽性胃黏膜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王仲略,周剛,李之印,吳翔燕,WANGZHong-lue,ZHOUGang,LIZhi-yin,WUXiang-yan
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604T/C基因多態性與鼻咽癌易感及侵襲的相關性研究謝秀靜,胡凱,黃萍,張勇,XIEXiu-jing,HUKai,HUANGPing,ZHANGYong
4.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動態監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孫文麗,SUNWen-li
5.早期應用神經節苷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療效和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的影響田現民,秦金堂,史紅錦,劉俊嶺,劉森,代黨會
6.土三七致肝竇阻塞綜合征42例診治分析徐小俊,陳洪潭,單國棟
7.老年低血糖癥患者誤診為腦血管意外23例分析趙紅霞
8.纈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葛立剛,張琴
9.閉合性腹膜后十二指腸破裂18例診治分析黃孝王,陳文忠,趙百秋,項海
10.髓系抑制性細胞與失血性休克后免疫應激姜久昆,陸遠強,黃衛東
11.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繼發醫院感染的防治現狀馬衛星,王杰贊
12.2010年第二屆長三角地區國際創傷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高堪達,王秋根
13.妊娠合并急腹癥42例臨床護理章麗仙
1.急性中毒的處理原則黃衛東,陸遠強,HUANFWei-dong,LUYuan-qiang
2.難治性消化道出血診治進展黃小民,HUANGXiao-min
3.雙重濾過血漿置換與血漿置換治療重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較研究蔣欣欣,馮劍,胡衛民,陸明晰,屠春艷,王本勇,葉有新,JIANGXin-xin,FENGJian,HUWei-min,LUMin-xi,TUChun-yan,WANGBen-yong,YEYou-xin
4.乳酸清除率和乳酸脫氫酶對急性肺損傷預后的評估蔣龍元,周天恩,張萌,楊正飛,JIANGLong-yuan,ZHOUTian-en,ZHANGMeng,YANGZheng-fei
5.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血漿乳酸水平與炎癥反應的相關性研究許國根,徐芝君,章浩,裘力峰,陳穎,XUGuo-gen,XUZhi-jun,ZHANGHao,QIULi-feng,CHENYin
6.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Swan-Ganz導管和脈波指示劑連續心排血量監測儀血流動力學檢測的同步比較研究姚萍,吳允孚,曾元英,曹一飛,陳剛,薛繼萍,YAOPing,WUYun-fu,ZENGYun-yin,CAOYi-fei,CHENGang,XUEJi-ping
7.不同劑量納洛酮治療進展型腦梗死的臨床對比研究吳濱,翁雪莉,錢達元,WUBin,WENXue-li,QIANDa-Yuan
8.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6例診治分析沙慧蘭,吳漢青,歐陽為相
9.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猝死11例分析高渝峰
10.股前外側皮瓣切取失敗時的補救措施——附9例報告艾建平,陳斌
11.基層醫院開展心肺復蘇培訓的規范化管理陳輝
12.高滲氯化鈉溶液復蘇的免疫學研究進展陸遠強,黃衛東,蔡秀軍
13.心臟驟停動物模型的建立和試驗方法的選擇孫欣,李來傳,袁洲杰,陳京霞,史有奎,賈海燕,王傳雷
14.口服過量硫酸鎂急性中毒一例王杰贊,張琴,黃衛東1.甲亢危象的診治黃衛東,姚美芬,HUANGWei-dong,YAOMei-fen
2.髓過氧化物酶在腹腔灌洗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赫曼,柴琛,曹農,劉永永,王斌生,俞永江,HEMan,CHAIChen,CAONong,LIUYong-yong,WANGBin-sheng,YUYong-jiang
3.油菜花粉提取物對前列腺癌細胞DU-145的體外生長抑制研究顧琳慧,錢麗娟,杜靈彬,姜志明,高云,凌雨田,曹明富,GULin-hui,QIANLi-juan,DULing-bin,JIANGZhi-ming,GAOYun,LINGYu-tian,CAOMing-fu
4.便攜式數字化顱骨成型裝置的研制與臨床應用劉鳳強,盧奕,錢佳棟,LIUFeng-qiang,LUYi,QIANJia-dong
5.左心室射血分數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肺運動負荷研究周清華,ZhouQing-hua
6.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中的價值探討葉關勝,YEGuan-sheng
7.顱腦損傷急性期凝血功能異常75例臨床分析鄭元回,鄭金意,章劍,ZHENGYuan-hui,ZHENGJin-yi,ZHANGJian
8.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相關因素分析及新進展研究藺起賓,滑利民,高寶山,錢盛偉
9.搶救經皮腎鏡碎石術后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一例王金龍
10.適應性支持通氣策略淺析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 孔金丹,張錚
12.骨橋蛋白與腫瘤研究進展謝秀靜,胡凱,張勇
13.危重病患者轉運記錄單的設計和應用潘向瀅,陳霞,趙雪紅
14.一例重度窒息患兒的搶救及護理呂化真,賈煥榮,魏霞
15.危重病患者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合適強度潘建,CassA,ColeL,BellomoR,CassA,ColeL
16.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撰稿注意事項魯玉紅
1.吳明江副會長在2009年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編輯學習研討會上的講話
2.會議紀要加強質量意識豐富品牌內涵——2009年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編輯學習研討會紀要沈敏,魯玉紅
3.昏迷的診斷思路黃衛東,HUANGWei-dong
4.甲型H1N1流感防治進展黃建榮,連江山,HUANGJian-rong,LIANJiang-shan
5.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三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6.δ阿片受體激動劑D-丙2,D-亮5腦啡肽對膿毒癥大鼠死亡率的影響馮文明,朱鳴,鮑鷹,溫曉紅,卯云,葉關娣,張曉嵐,陶玉龍,蔣曉穎,王耀,FENGWen-ming,ZHUMing,BAOYing,WENXiao-hong,MAOYun,YEMeidi,ZHANGXiao-lan,TAOYu-tong,JIANGXiao-ying,WANGYao
7.頜面部骨折CT檢查的臨床價值探討張銳,ZHANGRui
8.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椎-基底動脈梗死的療效觀察趙景禮,朱建勛,王學振,ZHAOJing-li,ZHUJian-xun,WANGXue-zhen
9.中老年原發性腦干出血48例臨床分析唐忠,李志祥,宋明浩,溫瑞,馬文斌,陳江生,凌畢益,TANGZhong,LIZhi-Xiang,SONGMi-hao,WENRui,MAWen-bing,CHENGJiang-sheng,LINGBi-yi
10.經皮微創氣管切開在重型顱腦損傷搶救中的應用研究杜秀玉,殷尚炯,劉洪泉,王立忠,DUXiu-yu,YINShang-jiong,LIUHong-quan,WANGLi-zhong
11.以急性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為首發癥狀的急性髓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獻復習耿立霞,王永福,李光海,王清杰,馬綱鋅
12.創傷性膈肌破裂18例診治分析金勇軍
13.急性草甘膦中毒13例分析許明正,劉全有,龍繼賢,任積廷
14.1266例ICU患者白細胞形態學特征分析陸穎,劉勇,甘枚
15.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患者隨訪期間婚姻狀況調查分析王瀾靜,馮素文,程月紅
16.2,4-二硝基苯酚中毒王杰贊,黃衛東
17.護理干預對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孫燕燕,許驍瑋
3.急診體外膜肺氧合輔助下重癥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療蔣崇慧,謝鋼,張勵庭,寧曄,尹剛,連麗虹,吳美英
4.高滲氯化鈉溶液復蘇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細胞凋亡的初步研究陸遠強,黃衛東,顧琳慧,牟瀚舟,蔡秀軍
5.外固定支架在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療中的價值探討高偉,高堪達,陶杰,王秋根,李豪青,李凡,朱力波,李夏,王建東,吳曉明,吳小峰,黃偉杰
6.螺旋CT二維重建技術在三踝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羅濤,黃偉杰,LUOTao,HUANGWei-jie
7.帶鎖髓內釘治療四肢長管骨多發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茍三懷,歐陽躍平,劉巖,席焱海
8.合并神經損傷的骶骨骨折15例救治分析汪方,張秋林,王秋根,紀方,杜明奎,吳健宏,湯旭日,王謙,楊長偉,謝楊,官正茂
9.影響合并多臟器疾病老年骨折愈合的因素分析茍三懷,劉巖,歐陽躍平,席焱海,王琪
10.頸內靜脈氧飽和度與腦灌注壓在重型顱腦損傷中的意義徐福林,王建清,徐征,馬捷,全勇,賈丕豐,蓋延廷,茅宇航,沈剛
11.呼吸機困難撤機23例治療分析孫裕強,劉偉,劉志,SUNYu-qiang,LIUWei,LIUZhi
12.早期腹腔鏡手術聯合內鏡鼻膽(胰)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劉建輝,李全福,劉愛梅,魏銀江,郭超,鐘永剛
13.安體舒通對兩性霉素B脂質體致低鉀血癥的預防作用王威,帥琴燕,李彤
14.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 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在維持性血透患者的臨床應用劉運明
15.多烯磷酯酰膽堿治療酒精性肝病的臨床觀察李瑞旭,劉鳳華
1.創刊詞鄭樹森,ZHENGShu-sen
2.危重癥醫學的發展和展望黃衛東,HUANGWei-dong
3.骨科損傷控制在嚴重骨盆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王秋根,汪方,WANGQiu-gen,WANGFang
4.讀者·作者·編者
5.腦靜脈竇血栓形成65例臨床與影像學分析孟強,張蕾,梅茸,趙忠,董曼麗,劉江,蒲傳強,吳衛平,郎森陽,于生元,黃旭生
6.高滲氯化鈉溶液復蘇對失血性休克大鼠T淋巴細胞亞群的早期影響陸遠強,黃衛東,顧琳慧,牟瀚舟,蔡秀軍
7.二維超聲心動圖診斷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運動情況的價值探討周清華,田力華,王業恕,吳玉麗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曲霉菌分離陽性的臨床意義陳瑞英,靳建軍,孫培宗,CHENRui-ying,JINJian-jun,SUNPei-zong
9.四肢高能量骨折分期治療策略陶杰,曹云,王秋根,高偉,朱力波,王建東,易誠青,陸海明
10.PFNA微創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初步療效分析李凡,陸海明,LIFan,LUHai-ming
11.腦挫裂傷患者早期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測定的臨床意義鄭元回,鄭金意,章劍,謝玉程
12.無創通氣聯合納洛酮搶救海洛因中毒導致急性呼吸衰竭15例分析錢進,周明浩,吉春風
13.百草枯中毒25例臨床分析孫裕強,董雪松,劉志
14.肛周橫紋肌肉瘤三例報告及臨床分析陳邑岐,錢海華,黃繼承,李國年
15.汶川地震中壓傷后氣性壞疽一例潘建,祝建勇,黃衛東
16.血液灌流搶救大劑量倍他樂克和美利巴中毒一例趙群遠
【關鍵詞】 小產權房;市場;法律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TU-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727-5123(2013)06-002-04
1 小產權房概念和類型分析
近幾年來, 房價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大眾密切關注的熱點話題,伴隨著全國各大中小城市的房價頻頻高漲,農村建設的房屋大量空置,相較于城市住房,價格比較低廉,套型也比較合理,于是所謂的“小產權房”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究于“小產權房”的概念,理論和實務界均沒有統一的定義,從法律角度看,小產權房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因為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規對小產權進行明確規定,因而從法律上對小產權房的界定也就無從談起了;從當前政策角度看,2008年3月上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的時明確指出,中央從來沒有允許過“小產權房”的存在,“小產權房”這一概念是媒體誤導的結果。所以,從黨和國家的政策上看“小產權房”也是沒有權威概念的;從目前實務上,“小產權房”是相對于“大產權”抑或“完全產權”而言的, “大產權房”是指依法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由國家有償將國有土地出讓給建設單位,依法開發建設、銷售,由國家主管部門登記、征收稅費,頒發產權證書,并可進行市場流轉的住房。
我們認為,“小產權房”是指房屋建設開發無償取得土地使用權、占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建造的房屋,持有鄉政府或村委會發給的產權證明,甚至沒有權利證書,且不能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人員流轉的住宅,所占用的土地包括農村宅基地、農村建設用地或農用地。包含以下四種類型:
1.1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照法定程序無償取得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后,自行建設住宅,并持有鄉政府或村委會出具的產權證明,農民在宅基地上建設住宅,許多農民在進城誤工或者有多處住宅后,面向市場轉讓自己的小產權房,引起許多的糾紛。這一形式是小產權房的典型代表。
1.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的前提下,由集體成員(集體企業職工或者該村村民)共同出資集中建設的住宅,并持有鄉政府或村委會出具的產權證明。
1.3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利用無償取得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建造的住宅,轉讓給非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個人或組織,受讓人持有鄉政府或村委會出具的產權證明。這是第一種類型流轉后的類型。
1.4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房地產開發商從謀取經濟利益出發,占用農用地、農村建設用地或者農村宅基地,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并將開發建設的房屋進行銷售,持有鄉政府或村委會出具的產權證明。這種類型使得小產權房大規模成批量的向社會銷售,許多老百姓誤以為是商品房,或意識到權利受限制但價格便宜而爭相購買。
小產權房與大產權房的比較分析:①房屋所依附的土地性質不同。大產權房建造于有償出讓取得的國有城鎮土地上的,而小產權房則修建于農村無償取得的集體所有的土地上的。②房屋所依附的土地使用權不同。大產權房的土地使用權為城市建設用地使用權,而小產權房的土地使用權是農村集體所有權。城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資、互換、贈與或者抵押,其依法自由處置。而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隨意流轉,只能有條件的在該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流轉。③房屋權屬證件頒發主體不同。小產權房因依附的土地性質,不屬于國家政府機關頒發房屋所有權證的對象,所以只能由不具備發放產權證的主體資格的鄉鎮政府發放產權歸屬的證明,因為鄉村組集體是國家所有權的基層人。[1]大產權房則是法律所規定頒發城鎮房屋所有權證的范疇。④房屋權屬流轉對象的不同。大產權房的流轉對象是沒有限制的,而小產權房的流轉對象只能是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成員,城鎮等非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員是不能作為流轉對象的,這當然是由小產權房的土地性質和具有保障性決定的。⑤權利人行使權利的限制不同。我國《土地管理法》第62條第4款規定,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沒有地,也就無法建房。而大產權房只要符合轉讓和受讓的條件,均有自由處分和購置房產。⑥所訂立買賣契約的效力不同。我國對于大產權房,只要依法成立的買賣契約,均認定為協議有效,所形成的該項債權應當作為發生物權變動的原因;而小產權房,因不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中第五款的情形: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所訂立的買賣合同當然無效。
2 小產權房涉及的法律問題
2.1 小產權房土地的法律問題。小產權房之所以能夠熱銷,最吸引民眾的地方就在于其價格優勢,在房價持續上漲的當今社會,即使經過中央政府的調控打壓,房價的丈夫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期望房價大幅度的下跌幾乎是不可能的。處在房價如此高企的時代,幾乎要讓工薪階層的家庭用一輩子的收入來購買一套住房,小產權房的價格是同地段商品房價格的三分之一甚至還低,中低收入的家庭爭相購買小產權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雖然小產權房在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中,收益、處分兩項權能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但這通常是投資人重點關注的,對于要解決基本居住問題的中低收入老百姓來言,并不重要,其更關注的是占有、使用這兩項權能。
小產權房的價格為什么會這么便宜?在建筑安裝的人工等硬性成本費用方面,與商品房相差并不多,當然,商品房對建筑材料的質地等要求較小產權房要高,價格相對高,其實,差異并不在這,而是:小產權房建設在集體土地上,該幅土地是沒有繳納土地出讓金,土地對其來說,是沒有經濟成本的,其價值是由建筑安裝等成本和適當的利潤,這就造成了兩者之間價格懸殊的緣由。
因此,我們認為探討小產權房的法律問題就必須深入地探討研究小產權房建設的土地法律問題。
根據我國根本大法《憲法》第十條的規定,我國土地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即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擁有國有土地的所有權,國有土地的所有權是不允許轉移的。國家將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通過有償出讓的方式進入到土地市場。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是指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有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出讓金的行為。在土地出讓的過程中,政府是國有土地產權的唯一代表人,有權代表國家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市縣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具體代表市縣人民政府主管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行政管理工作。
出讓土地使用權僅限于城市規劃以內的國有土地,集體所有的土地需經政府一發征用轉為國有土地后,才能由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神清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準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準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除外。《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除“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情況以外”,“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如果要在集體土地上進行建設,只能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才被允許:建設鄉辦鎮辦企業,集體成員建住宅,建公共設施和公益設施等,這三種情況也都需要依法批準,才能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法律嚴格限制了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
《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一條規定,集體所有的土地作為建設用地,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規定辦理;《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對以上法律規定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出:只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能待編國家出讓城市規劃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是一種不完整的權利,集體所有的土地需要經政府依法征用轉為國有土地后,才能由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一旦國家建設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時,國家只需要通過征用集體土地就可以了,征地是國家的行政行為,帶有強制性,被征用者只有無條件的服從。按照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征用范圍是嚴格限定在“公共利益”的需要之上的,即為了國防、環境保護,公共活動場所建設的需要,我國則擴大到國家的一切經濟活動范圍。
因此,無論是對我國城市規劃區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處置,還是對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處置,政府是處于權威的權利中心,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政府壟斷了土地交易的一級市場,房價從九十年代房改以來已經被推上高位,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又不能有保障地供應,在集體土地上建房,買房自然成為中低收入老百姓的選擇。在沒有土地出讓金的集體土地上建設起來的小產權房,成為住房市場需要洪流中的一塊凹地,面對政府對土地的控制,高不可及的房價幾座大坎的圍堵,住房需求的洪流自然就傾瀉到這塊凹地上來。
據相關媒體報道,2008年小產權房已經占到北京房地產市場的20%,占到西安房地產市場的25~30%,深圳房地產市場的40~50%,小產權房總面積已相當于我國城鎮住宅的40%以上。[2]
“小產權房問題的出現,反映了我國長期城鄉分治的格局以及由此形成的法律、政策與現實經濟發展之間的脫節——,它是鄉鎮農村對機會的均等,利益的平衡,城鄉協調發展的一種要求”[3]。
《土地管理法》第十條,對集體土地產權作了明確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解題經濟組織的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從該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集體土地產權有四級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法律的這一規定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勢,存在很多缺陷與弊端。一是許多村集體經濟組織比如村農業生產合作社,早已經名存實亡或不復存在了;二是村民委員會從理論上雖是一個村民自治組織,但實際上它已經具有政府智能,除了發展本村的生產、經濟,協調民間糾紛等,更多的是協調政府完成計劃生產、稅收、征兵等政府職責。因此,村民委員會很難集中精力行使管理農村土地資產這一農民最為重要的財產管理工作。三是村民小組在后基本解除了,原歸屬村民小組的土地也都由村民委員會進行管理了,并且,村民小組僅僅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不是一級集體組織,也不宜作為集體土地所有制的代表;四是其他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規定很不明確,其他農業經濟組織在農村有很多個,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農、工、商、貿平行開發經營,到底由哪個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是不明確的。
由于我國長期城鄉分治,城鄉發展嚴重失衡,農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等方面滯后,大部分農村地區醫療、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十分匱乏,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上建房,首先是滿足本集體組織成員居住的基本要求,“農村宅基地制度是保障農民居住權的一種帶有福利性質的保障制度”[4],鄉鎮集體企業為解決職工居住問題,在經過審批的集體建設用地上建房,同樣是滿足成員的基本居住要求。其次,鄉鎮政府或村委員會單獨開發建設房屋,或者將土地發包出去,由開發商建設,或者約定利潤分配比例與開發商聯合建設房屋,縣級以上政府雖然無法獲取土地出讓金,但是象征政府或村委員會是直接獲得的,開發商也獲得部分建設開發利潤,購房者以遠低于商品房的價格取得房屋居住權,這部分購房者中絕大部分是當地村民,外地到該地區打工的人員,城市中的的、中低收入人群。近幾年來,我國的GDP每年都是高速增長,折射出社會保障體制建設方面的嚴重不足,首先受到侵害得不到保障的是廣大社會中下階層,城鄉法杖不平衡首先受損害的是鄉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建成的小產權房使得鄉鎮政府獲益,中下階層的老百姓獲益,在社會發展的宏觀大局來看,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獲益的是正常標準的行業利潤就可以,我們不能茍求開發商參建無利可圖,只要和經濟適用房的利潤差不多或者稍高些就可以,這樣,最終解決社會中下階層的居住問題,使得鄉鎮政府、村委會獲益,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這雖然不是中央政府積極推進的一項措施,也是基層組織自發探索集體土地流轉的一種形式。
對于侵占耕地,在耕地上建造房屋,應眼里給予打擊,堅決拆除并予以處罰;對于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違規建房,對耕地威脅不大,主要是行政違法,可以追究責任,進行處罰,補辦相關手續。以上兩種情況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嚴格甄別,加大對耕地的保護力度,防止魚目混珠,逃避打擊處罰占用耕地的行為。
2.2 小產權房處分的法律問題。小產權房的占有、使用權利在業主入住該房后就得到保障,出租未獲取收益也是能得到保障,但是想通過二次轉讓未獲取價差受益,就存在一定的保障,因為小產權房的處分權利本身就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因為小產權房沒有土地使用權證,沒有國家統一頒發的房產證,僅有鄉鎮政府頒發的房產權屬證,甚至沒有房產證,沒有法律意義上的物權,在流轉過程中極易產生糾紛,糾紛產生后又不能適用商品房買賣過程中的法律法規,存在法律風險。
由于小產權房全力本身的不清楚,不充分,小產權房買賣協議的效力處于不確定狀態,在農村土地(房屋)大幅增長的情況下,許多已出售小產權房的農民紛紛反悔,訴至法院要求判決買賣合同無效,收回原有房屋,這也使得小產權糾紛成為全國性的司法難題。
北京由于房價上漲很快,城市化進程迅速,大量流動人口蜂擁而至,周邊郊縣小產權房發展迅猛,小產權房的糾紛也頻頻發生。2004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關于印發農村私有房屋買賣糾紛合同效力認定及處理原則研討會會議紀要的通知》規定,農村私有房屋合同應以認定無效為原則,以認定有效為例外。同時,要綜合權衡買賣雙方的利益,要根據拆遷補償所獲利益,和房屋現值和原價的差異對買受人賠償損失;其次,對于買受人已經翻建、擴建房屋的情況,應對其添附價值進行補償。
我們可以通過被媒體追蹤報道的李玉蘭和北京宋莊村民馬海濤房屋買賣糾紛一案來解讀北京高級人民法院的規定在具體案例是如何理解應用的。2002年7月,李玉蘭在北京宋莊與村民馬海濤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馬海濤將正房五間,廂房三間以及整個院落以4.5萬的價格賣給了李玉蘭,并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證交給了她。買賣合同上除雙方簽字外,還有所在大隊的蓋章以及見證人的簽名。
2006年12月,馬海濤一紙訴狀將李玉蘭告上法庭,要求確認雙方協議無效,李玉蘭返還房屋。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李玉蘭是居民,依法不得買賣農村住房,因此判決李玉蘭和村民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責令他們在判決生效90天內騰退房屋,與此同時,馬海濤要給副李玉蘭夫婦93808元的補償款。該案上訴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雙方簽署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的判決,李玉蘭必須在90天內騰房。但二中院同時認定,造成合同無效的主要責任在于農民反悔,李玉蘭可另行主張賠償。2008年3月,李玉蘭依照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所確定的索賠原則,在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要求馬海濤按照2004年的拆遷補償標準賠償其經濟補償金共計48萬元。經審理,通州區人民法院認為,李玉蘭作為買受人的經濟損失,其金額的計算應基于出賣人因土地升值或者拆遷補償所獲的利益,以及房屋現值和原價的差異所造成損失這兩個因素予以確定。該房屋的市值評估約為26萬元。最后,通州區人民法院判決房屋所有人馬海濤賠償買房人李玉蘭經濟的損失約占房屋評估價的70%。
如果是商品房買賣,在成交四年后因為房價上漲,而賣房人反悔而至人民法院,幾乎不可能勝訴,但是小產權房買賣就截然相反了,因為農民在自己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出賣時,因宅基地是農民集體所有只能在同村村民之間轉讓,外來的居民不可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權而不能買地此小產權房,外來的居民不具備購買小產權房的主體資格,所以只要賣房人后悔,這樣的買賣就不受法律的保護。在合同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而無效的情況下,合同自始不產生效力,農民是否反悔并不影響合同的效力。法院以農民反悔造成損害為由支持李玉蘭的賠償主張,明顯是在尋找一種平衡。如果賣房人不反悔,買房人就會因買賣合同而實際占有、使用該房屋,就不會形成民事訴訟。如果機械地以主體不適格為由認定合同自始無效,雙方各自返還,是違反民法的公平原則的,畢竟買賣四年以來,房價上漲許多,各自返還,明顯是賣房人違約,卻是獨享四年的價格漲幅。最終,村民馬海濤雖然要回房屋,但卻要賠償李玉蘭185290元的損失,李玉蘭雖然退還房屋,卻拿到房屋市場70%的賠償,相當于4.5萬元最初的投資而言,還是獲得了較高的經濟回報。因此,小產權房的買賣必須雙方自愿,雙方都不能反悔,否則這樣的買賣很脆弱,得不到和商品房一樣的法律保護。由于小產權房不受法律認可,無法在房管部門備案,無法辦理合法的產權手續,不在政府部門的監管范圍內的,一旦產生房屋質量問題、公共設施維護問題,以及房屋建設資金周轉困難,小產權房的建設無法向銀行貸款融資等問題時,救濟途徑非常的有限。
2.3 小產權房的政策問題。在我國,黨的政策對法律的制定有指導作用,黨的政策是我國制定具體法律的依據。近年來小產權房迅速發展,現行法律存在諸多急需完善地方,了解小產權房方面的政策,對預測相關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大有幫助的。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1999】39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明確限制了小產權房買賣。該通知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準城市居民占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闭窃撏ㄖ沟贸鞘芯用裨谵r村購買的房屋無法辦理產權登記,而成為小產權房。2007年建設部風險提示,申明法律法規不允許在集體土地上進行房地產開發,不允許將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成員銷售。如果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購買了這類房屋,將無法辦理房屋產權登記,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護。
2007年12月11日,國務院召開的國務院常委會會議上也再次申明,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農民集體土地搞開發。2008年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規定,“農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給本村村民,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非農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p>
從法理上看,國辦通知建設部的風險提示既非法律也非行政法規,但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是禁止小產權房流轉的,如果小產權房不能流轉,只能限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才擁有,那么小產權房就沒有發展空間,還要面臨已建成已經銷售的小產權房如何處理的問題,在當前情況下,小產權房處理已不是以一個單純的法律問題,而更多的是一個政治問題。
3 對小產權房合理制度安排的建議
3.1 長期安排: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使得小產權房的土地(集體土地)逐步縮小與城市國有土地的價格差距,因此,解決小產權房的問題,首先要妥善解決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城鎮土地實行無償無限期的使用制度,使得土地使用權處于靜態狀態之下,土地不能按照價值規律發揮作用,也不能反映供求關系,更不能形成地產市場,因而土地資源也難得到合理的配置。
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的改革的成果就是實現了從國有土地的“三無制度”即無流動、無償、無期限到“三有制度”即有流動、有償、有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的轉變。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通過有償出讓的方式進入土地市場,逐步建立起地產市場,促使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動,通過交易明確規定土地使用者可以依法自由開展土地使用權的買賣、租。中國未來要解決的最大難題,是8億農民的致富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重道遠。土地是人類的財富之母,土地的巨大效益離不開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有效配置。國有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無疑給農村集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伴隨者高速城市化的發展過程,許多農村人口進程務工,舉家遷徙居住,保留農村住房已無必要,但如果房產不能流轉,就抑制物的效用,也剝奪了農民自住籌措資金發展的權利,人為加劇了農民的貧困。也有許多農村人口沒有進程務工,但現在農業發展必須通過機械化、產業化才能謀求飛躍,低水平的耕作肯定不能使農業產業升級。農村土地必須有效正和,進行流轉,才能打破戶戶割據、村村占有的局面。
2008年黨的明確提出,允許農民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個分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主體,《中央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策》中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權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這“三個不得”也就明確規定了集體土地流轉的底限。
現在城市居民享有社會保障,農村村民享有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嘗試進行置換,完成農民向市民的轉變;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農業園區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建立流轉土地登記制度,對轉包、轉讓、入股、抵押集體土地的行為統一登記,集中管理,逐步實現城鄉土地一體化,當農村集體土地與城市國有土地沒有差別,實現了“同地同價”的時候,小產權房的主要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3.2 近期安排:區別類型、逐步消化、避免強拆。
3.2.1 對于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造在建設用地(宅基地除外)的房屋,地方人民政府優先考慮收購,不能夠補辦手續的,作為廉租房使用,能夠補辦手續的就作為經濟適用房使用,彌補政府在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方面的不足。
3.2.2 以后能逐步流轉,規定同村村民享有優先受讓權,就賦予了農民處分權,幫助農民盤活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物的效能。集體土地包括:農地(耕地和其他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土地)、建設用地(宅基地、鄉鎮企業用地、鄉村公益事業用地)
3.2.3 對于鄉鎮企業經過審批為職工建造的住宅,應當規定集體企業內部員工享有優先受讓權,以后也可以逐步流轉
3.2.4 對于違反《土地管理法》,在農地上建造的房屋,堅決打擊,拆除同時進行處罰。任何制度都是不同利益主體多方利益的博弈的過程,而該制度也會隨著博弈的持續進而不斷調整。我國的改革始于農村,經過城市化的發展,又面臨者新一輪的深層次的改革,還是要回到農村,只有立足農村,逐步消除城鄉差距,開展城鎮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具有規劃時代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宇著.農民土地權益與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試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與村民自治關系,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2 第一財經日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