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動物學

動物學

時間:2022-10-28 13:46: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動物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0250-3263

國內刊號:11-1830/Q

郵發代號:2-42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2篇

大毛

—— 一個愛看書的男孩子,成績不錯,是一只胖乎乎的白熊,愛穿一件橙色的T?,喜歡喝西瓜汁,是動物學院的舉重高手和實心球高手,上初二,他在三班。

膽偉 —— 一個膽小的男孩子,最怕蟲子,成績一般,是一只棕色的小貓,因為跟小美麗是最好的朋友,所以兩人一起買了一對“好朋友”項鏈。膽偉最喜歡吃紅燒魚肉,是動物學院的跳遠高手和長跑高手,上五年級,在二班。

小美麗 —— 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因成績很棒,所以是大隊長,她是一只粉色的小貓,頭上天天扎著一個淡紫色的蝴蝶結,喜歡吃水煮魚,是動物學院的體操高手和花樣游泳高手,上五年級,在二班。

Q靈兒 —— 一個富家孩子,大隊委就是她,她是一只白色的小貓,頸脖上常常帶著紅寶石項鏈,Q靈兒喜歡吃炸小魚,她是動物學院的體操高手和競走高手,上五年級,在一班。

毛毛鴨 —— 一個淘氣的男孩子,成績很差,是一只金黃色的小鴨子,但是翅膀的頭頭是灰色的,毛毛鴨頭上天天戴著一頂紅色的水桶帽,他喜歡吃魚片,是動物學院的游泳高手,他上二年級,在三班。

······

人物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請期待下一集。

第3篇

天tiān氣qì剛ān剛ān變biàn涼lián,冬dōn天tiān還hái沒méi到dào,動dòn物wù學xué校xiào就jiù放fàn假jià了le。

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對duì學xué生shēn們men說shuō:“你nǐ們men的de寒hán假jià,要yào過uò得de有yǒu意yì義yì才cái好hǎo。你nǐ們men回huí去qù以yǐ后hòu,要yào常chán常chán給ěi我wǒ寫xiě信xìn,把bǎ情qín況kuàn告ào訴su我wǒ。”

不bù久jiǔ,北běi風fēn爺yé爺ye捎shāo來lái了le小xiǎo鴨yā子zi的de信xìn。信xìn是shì這zhè樣yàn寫xiě的de:

親qīn愛ài的de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

告ào訴su您nín一yí個è好hǎo消xiāo息xi,我wǒ已yǐ經jīn學xué會huì游yóu泳yǒn了le!天tiān氣qì很hěn冷lěn,河hé里lǐ結jié著zhe薄báo冰bīn。我wǒ在zài水shuǐ里lǐ洗xǐ個è澡zǎo,還hái捉zhuō到dào好hǎo幾jǐ條tiáo小xiǎo魚yú。您nín什shén么me時shí候hou有yǒu空kòn,請qǐn到dào我wǒ家jiā來lái做zuò客kè,我wǒ一yí定dìn多duō捉zhuō幾jǐ條tiáo小xiǎo魚yú招zhāo待dài您nín!

小xiǎo鴨yā子zi

過uò了le幾jǐ天tiān,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又yòu收shōu到dào一yì封fēn信xìn。這zhè封fēn信xìn是shì小xiǎo燕yàn子zi寫xiě的de:

親qīn愛ài的de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

我wǒ在zài溫wēn暖nuǎn的de南nán方fān給ěi您nín寫xiě信xìn。一yí放fàn寒hán假jià,我wǒ就jiù跟ēn著zhe爸bà爸b媽mā媽m到dào南nán方fān旅lǚ行xín。這zhè里lǐ有yǒu個è小xiǎo朋pén友yǒu,名mín叫jiào榕rón榕ron。我wǒ們men就jiù住zhù在zài他tā家jiā的de屋wū檐yán下xià。榕rón榕ron也yě放fàn寒hán假jià了le。我wǒ經jīn常chán看kàn見jiàn他tā坐zuò在zài樹shù下xià看kàn書shū、寫xiě字zì,還hái經jīn常chán看kàn見jiàn他tā幫bān大dà人rén做zuò事shì。他tā真zhēn是shì個è好hǎo孩hái子zi!

等děn春chūn天tiān到dào來lái,我wǒ一yí定dìn準zhǔn時shí回huí學xué校xiào上shàn課kè。

小xiǎo燕yàn子zi

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還hái收shōu到dào小xiǎo猴hóu子zi、小xiǎo花huā鹿lù、小xiǎo兔tù子zi、小xiǎo馬mǎ、小xiǎo牛niú……的de信xìn。

時shí間jiān一yì天tiān天tiān過uò去qù了le,冰bīn雪xuě已yǐ經jīn開kāi始shǐ融rón化huà,學xué校xiào要yào開kāi學xué了le。可kě是shì,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還hái沒méi收shōu到dào小xiǎo熊xión的de信xìn。他tā想xiǎn:小xiǎo熊xión可kě別bié出chū了le什shén么me事shì,我wǒ得děi去qù看kàn看kn他tā!

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好hǎo不bù容rón易yì才cái找zhǎo到dào小xiǎo熊xión的de家jiā――一yí個è山shān洞dòn。一yí看kàn,小xiǎo熊xión正zhèn在zài呼hū嚕lū呼hū嚕lū睡shuì大dà覺jiào呢ne。大dà象xiàn老lǎo師shī拍pāi拍pi小xiǎo熊xión的de大dà肚dù子zi,喊hǎn道dào:“小xiǎo熊xión,春chūn天tiān到dào了le,你nǐ快kuài醒xǐn醒xin!”

小xiǎo熊xión迷mí迷mí糊hū糊hū地de醒xǐn過uò來lái,揉róu揉rou眼yǎn睛jin問wèn:“老lǎo師shī,下xià課kè了le嗎m?”

第4篇

在體育比賽中,運動員創造的跳高紀錄引人注目,但是,跳蚤的跳高本領卻更令人驚嘆。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跳蚤放進瓶中,然后晃動瓶子,發現跳蚤每小時可以跳躍600多次,而且可以連續不斷地跳上三天三夜。跳蚤的跳躍高度約為其身長的500倍。于是,科學家開始研究跳蚤,結果發現,跳蚤的腿肌上有一種特殊的生物細胞,其變形能力和彈力非常好,而且在腿肌的溫度升高時更好。

英國科學家也發現,青蛙的跳高本領也和腿肌的溫度有關,只要將其腿肌溫度適當提高,腿肌收縮速度便也能隨之提高,而彈跳能力也會隨之明顯提高。于是,科學家想方設法提高跳高運動員起跳時的腿肌的溫度,這樣,跳高運動員果真取得了更好的成績。中國

游泳運動員向青蛙學習,發明了蛙泳。有的運動員發現海豚的游泳能力比青蛙強得多,于是就模仿海豚游泳。

有人還模擬袋鼠的樣子,制成了大肚子游泳衣,穿上這種內裝沙子的游泳衣,“大腹便便”地入水游泳,可以鍛煉體力和耐力,比賽時一旦丟掉大肚子游泳衣,就會感到十分輕松和利索,在水中能無比輕快地前進。

袋鼠雖然拖著個大袋子,可是,它每小時能跑70多公里,一步能跳12米左右。袋鼠起跑之前,總是先向下屈身,把腹部貼近地面,然后一躍而起。澳大利亞的一名短跑運動員發現了袋鼠起跑的秘密,發明了蹲式起跑,創造了優異的成績。中國

科學家拍攝了駿馬奔馳的鏡頭,然后用慢鏡頭觀察研究駿馬奔跑的動作,發現駿馬之所以跑得快,奧秘在于它后腿蹲蹬有力。因此,短跑運動員就訓練蹲蹬式起跑,使腳掌著地,然后奮力蹬躍,這樣就能跑得更快。/

第5篇

關鍵詞:實驗動物學;教學;學習興趣

為了探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實驗動物在醫學、藥學、農林學、化學、生物材料科學、醫療器械、國防軍事科學等許多科學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歷史上人類的許多疾病研究均是通過動物實驗獲得突破的。據統計,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動物實驗的課題占到60%以上。100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研究成果有67.5%是使用實驗動物獲得的[1]。因此,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下誕生了實驗動物學這門學科。實驗動物學是以實驗動物為對象,對其進行質量控制,并將培育的實驗動物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的一門綜合性學科[2]。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生物科學、醫學和工程學交叉融合的一個專業,具有理、工、醫交叉學科特色。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結構,因此,在本科生教學環節開設了實驗動物學這門課程。實驗動物學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簡單說,實驗動物學是專門研究實驗動物的標準化和動物實驗的,它涉及到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領域。一方面,隨著實驗動物學的發展,實驗動物品種逐漸標準化和多樣化;另一方面,生物醫學的發展對實驗動物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實驗動物學不斷發展和提高。目前,實驗動物被稱為“最精密的科學儀器”,在生物(醫學)和臨床醫學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更加深入的認識實驗動物的重要性,需要實時思考實驗動物學課程教學方式,建立符合自身條件和要求的教學體系。

1. 教學過程中引入“3R”原則

在實驗動物學課程中,動物福利和實驗設計中,為了保護實驗動物,《動物福利法》提出了“3R”原則,3R是指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少)和Refinement(優化),“3R”原則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其他手段代替實驗動物,盡量減少實驗動物用量,用其它實驗材料如生物醫用材料、細胞等代替實驗動物進行科學研究或教學,設法改良實驗方法減少動物疼痛和不安。

國際上普遍認同將“3R”原則引入到“實驗動物學”教學中[3]。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下列幾種方式:1)替代。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代替單一模式教學。課堂上,可以通過展示圖片、播放錄像或影片、展示科研論文、互動討論等方式與理論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們認識實驗動物的不同飼養環境、實驗動物操作的技術要點、如何進行實驗動物認知實驗等。這樣就可以代替實驗動物,同時減少了實驗動物使用數量。2)減少。在理論課和實驗課教授時,可以適當的減少理論課的學時,把理論知識進行整合、調整,有重點的針對本學科的特點進行講授。3)優化。在考核方面,減少筆試在考核中的比重,加大學生們平時的實際操作能力訓練和考核比重,優化實驗動物學課程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

2. 擴充實驗課課時安排

由于本課程是我院新安排的課程,目前對本課程安排的課時相對較少,僅有理論課時,而缺少一些動物實驗課時。實驗動物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讓學生們認識實驗動物,懂得如何才能培養出標準的實驗動物,怎樣利用他們進行科學研究,通過動物實驗為人類的健康帶來福音。因此,需要在教學的同時進行相應的實驗課或實踐課,讓學生們在實驗課上認識不同的實驗動物,與理論課相呼應,通過實際觀察驗證理論課上的科學理論。另外,讓同學們能夠進行相應的實際動手操作,如實驗動物抓握、固定、標記等簡單的操作,必要的時候可以安排動物解剖、測定分析相應的生物學指標,使學生們切身感受到動物實驗的重要性,真正學到一些實驗技術,達到教學目的。

3. 將科學研究過程融入教學過程之中

王生存等[4]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對實驗動物學實驗課感興趣的學生能達到82.5%,無謂心理的學生只有10.8%,其他的學生是因為害怕、恐懼實驗動物而產生畏懼心理,并不是沒有興趣,只要幫助他們克服了心理障礙,他們同樣會對實驗動物產生興趣。

基于此,我們可以把動物實驗科學研究融入到實驗動物學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老師平時進行的科學研究過程和成果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同時在實驗條件允許、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安排設計實驗動物的行為學研究,如大鼠迷宮實驗、位置偏愛實驗、條件反射實驗等等一系列有趣的實驗方法和測定技術,提高學生們對實驗動物的認識。加強動物實驗的實驗設計課程,讓本課程教學實踐與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相結合,確定不同的實驗目的,由學生們自行選擇合適的實驗動物,進行分組、材料和試劑的準備、實驗期間對動物的觀察、記錄等相關注意事項、實驗結束時實驗動物的處死、生物樣本的采集、保存,結果的測定和分析,書寫實驗報告等。這樣,學生們在實驗和科研過程中就會更加意識到實驗動物和人類一樣也是一種具有行為、認知和神經反應能力的一種動物,具有寵物的一些共性,我們應該倍加的保護、愛護他們,讓他們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4. 結合課程內容使教學過程系統化

實驗動物學是一門系統的課程,包括與實驗動物相關的遺傳學、營養學、生態學、環境學、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人類疾病、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的知識,近年發展的轉基因動物和克隆動物將分子生物學知識也引入了實驗動物學教學過程中,使得實驗動物學涉及的知識面更寬、更全。其實,不論是環境學、營養學,還是生態學、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等等都是緊緊圍繞著實驗動物的生產和動物實驗的需求展開的[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這些內容聯系貫穿起來,以使學生們在上課期間不覺得本門課程知識點多、散、亂,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對實驗動物的愛心,使他們愛上實驗動物,愛上這門課程。

在講授理論內容時,課程設計緊緊圍繞實驗動物的標準化為主線,緊緊圍繞著生產和繁殖出合格的實驗動物,分別講授如何控制實驗動物的環境設施、營養、遺傳等方面,實施動物質量控制,并據此制定的相應的法規和標準。在進行實驗課教學時,課程設計圍繞保護動物福利的原則,實行實驗動物的抓取、固定、給藥方法、麻醉及處死等方面的技術操作時,要從內心真正關愛實驗動物,保護實驗動物,盡量減少和減輕他們的疼痛感和痛苦感。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科特點深入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滿足學科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創建一攬子計劃來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以使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中國實驗動物學會. 加快我國實驗動物科學發展迫在眉睫. 2010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建議匯編[C]. 2010.

[2]鄒移海, 徐志偉,蘇鋼強. 實驗動物學[M]. 科學出版社. 北京

[3]梅志強, 王瓊, 鄧莉. 動物福利在研究生實驗動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12,22(3):76-78.

[4]王生存, 邵義祥. 實驗動物學課程實驗課教學法初探[J]. 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 2008,28(1):49-50.

[5]葉明霞, 孔利佳. 關于我校開展醫學實驗動物學教學現狀的思考[J]. 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 2012,32(1):25-27.

第6篇

1.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在傳統動物學實驗教學中,一般是教師先講解實驗的基本方法,演示實驗動物的解剖過程和主要結構,然后學生按照實驗操作完成實驗。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產生依賴思想,無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在前一次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預習下一次實驗內容,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初步了解實驗過程。我們還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包括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和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例如,在原生動物實驗前,安排學生到校園及其周邊采集水生動物,回到實驗室進行培養、分離;魚類系列實驗前,要求學生到市場調查常見的魚類及其分類。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只講解實驗原理、目的和步驟,而且需要著重講解實驗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操作,以及實驗注意事項,學生分為2至5人一個小組為單位完成整個實驗。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一般不采取直接回答,而是逐步引導啟發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或互相探討,尋找問題的答案。

2.充分利用實習環節,提高實踐效果

堂上已講授了動物分類方面的知識,在實驗教學上就不再講解這方面的知識,既避免了與理論教學的重復,又縮短了教師的講解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觀察、實驗操作和探索時間。在動物學實習過程中,我們先在動物園觀察和識別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鑒別性特征,并進行分類,為了進一步把理論知識和野生動物聯系起來,然后到野生動物園觀察其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和棲息環境等。野外實習結束時要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和專題報告,既豐富了所學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今后從事社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改革實驗考核方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動物學實驗考核一直是以學生的實驗報告成績為主,實驗操作成績所占比例偏低,導致了學生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這不利于全面檢查教學效果,難以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實踐操作的效果,也不利于充分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對以往的考核方法進行了調整,實驗課單獨考核,學生成績由平時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在每次實驗過程中,學生出勤率、實驗操作效果和實驗報告等給予評分,計入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60%。根據動物學實驗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我們編制了動物學實驗考試題庫,實驗考試采取筆試和實踐操作,考試內容包括技能操作、動物分類、分析和解決問題三部分。

作者:戚文華 蔣雪梅 陶京蓮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第7篇

教學內容安排

實驗動物學作為一門交叉綜合學科,涉及學科眾多,內容量大,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有所取舍,側重某些章節,突出重點。否則可能成為大雜燴,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作了適當調整,以“動物實驗及技術”為重點,將整個內容分成三個部分:①實驗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和有關法律法規;②實驗動物標準化和常用實驗動物;③動物實驗及技術。實驗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和有關法律法規這部分內容主要向學生介紹實驗動物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學習掌握實驗動物學的基礎。另外,隨著國家對實驗動物科學的日益重視,有關部門頒發了許多有關實驗動物學的法律法規,對實驗動物學的生產和使用作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對廣東省2010年頒布實施的《廣東省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的重點章節進行解讀,讓學生明白開展動物實驗需要哪些要求、怎樣才能使動物實驗結果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等。 實驗動物標準化和常用實驗動物實驗動物標準化包括實驗動物遺傳學質量標準化、實驗動物微生物學質量標準化、實驗動物環境條件標準化,實驗動物營養條件標準化等內容,內容涉及遺傳學、營養學等方面,專業性強,在實際教學中可做概括性介紹,讓學生掌握實驗動物的分類、特點和應用,了解實驗動物的環境和營養要求,同時結合介紹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稱猴、小型豬、貓和魚類等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特性、遺傳學和微生物學分類及應用。使學生在宏觀上把握開展動物實驗需要什么種類和級別的動物,為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選擇合適實驗動物奠定基礎。 動物實驗及技術動物實驗及技術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其內容主要包括動物實驗倫理審查、3R的內容和動物保護主義、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基因工程小鼠、生物醫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和應用、影響動物實驗的因素和動物實驗操作技術。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實驗動物發展最新動態和成果,同時使學生在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從實驗目的和需要出發,合理選用相關實驗動物,進行科學的動物實驗設計,順利實施動物實驗方案,正確評價動物實驗結果。這部分應該突出幾個重點:突出動物實驗操作。本科生在上實驗動物學課程之前一般未曾接觸過實驗動物,對動物實驗也并不了解,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做好安全防護,由于學生對動物很好奇,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護意識,容易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被動物抓傷或者咬傷,因此在實驗前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做好示范;二是安排足夠的實驗操作課時,實驗操作課遵循“少講多練”原則,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操作練習時間,充分利用實驗課時加強學生的實驗操作練習,真正發揮實驗課的作用;三是正確示范,糾正錯誤操作,由于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動物實驗,因此在做實驗示范時務必要求操作規范,這對學生以后開展動物實驗影響巨大。同時也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操作方法,比如抓小鼠時提住小鼠尾巴不停旋轉等;四是預備足夠數量的實驗動物,對于小型實驗動物應保證每人一只進行操作練習,大動物如兔子、犬等應保證2-4個人一只,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操作練習,提高實驗技能,減少生命科學實驗研究中人為操作失誤。因此,廣東藥學院安排了18個課時讓學生動手操作,主要內容有常見實驗動物的雌雄鑒別、動物保定、麻醉方法、采血方法、處死方法、給藥方法、簡單的模型制作等,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和今后開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礎。詳細介紹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及應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實驗動物學科也不例外,其主要體現是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及應用,這也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通過介紹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應用和發展動態,使學生了解這些最新技術,獲得大量的信息,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同時使他們對實驗動物學有一個新的認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這要求任課教師在這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可以與其他院系合作,邀請其他院系的這方面專家學者來講授這部分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5]。實驗動物學教學方法跟其他學科相類似,一般可分為多媒體演示、實際參觀和實驗操作法。多媒體演示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等聲像資料,把要講的內容形象化,視、聽并用,既有助于學生認識、理解、記憶,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介紹常用實驗動物的品種品系時,可將常用實驗動物的特征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通過直接的視覺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如幻燈展示無毛的裸鼠時,學生印象特別深,很快就記住了其主要特征,同時也可以應用視頻等影像資料把內容直觀化,防止內容枯燥。 實際參觀法根據教學進展情況,尤其是實驗動物環境條件標準化這一部分,組織學生參觀學校動物中心屏障環境設施和普通級動物實驗室,邊參觀邊講解屏障系統的人流、物流、動物流、溫濕度控制調節系統、通風凈化系統、錄像監控系統、消毒隔離系統等,把抽象的說教轉為直觀的感受和體驗,避免課堂講解既抽象又枯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6]。實驗操作法首先要認真編制實驗計劃,做好準備。實驗教學時,教師用大約15分鐘左右的時間講授本次實驗的目的、要求、操作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然后由教師規范示教,學生輪流動手,全部實驗操作要求學生人人參與、獨立完成,學生實驗操作期間教師對實驗室內各實驗小組進行巡視指導,及時指出不規范的操作并給予糾正。實驗結束后,要進行總結,報告結果。實驗動物學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除以上課堂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采取網絡和課后交談的形式。廣東藥學院在實驗動物中心網站上傳了大量實驗動物學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瀏覽中心網站了解到感興趣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課后交談,了解學生的需求,解答學生的疑惑。

教學質量評價考核

合適的教學質量評價考核體系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也是發現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途徑[7]。醫學實驗動物學作為醫藥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其宗旨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實驗動物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學習、科研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應采用能全面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成績評價考核體系,廣東藥學院采用理論考試和實驗考核兩種方式進行教學質量評價考核。理論考試和實驗考核各占總成績的50%,理論考試采用開卷考試或者設計實驗方案的形式,實驗考核為實驗操作,實驗操作考核具體內容由抽簽方式決定,重點考核基本實驗操作,讓學生掌握灌胃、注射、給藥等技術,要求學生實驗操作規范、準確,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主要操作內容。總之,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如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與相關學科合作,保持學科的與時俱進,探索適合高等醫藥教育的實驗動物學教學體系,充分發揮實驗動物學學科優勢,支撐、促進生命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是擺在教學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作者:曾昭智 江濤 張錦紅 單位:廣東藥學院

第8篇

剛開學,各位家長就紛紛帶著孩子來學校報名上課。

在美術特色班里,“俏麗仙子”梅花鹿、淘氣鬼小雞和機靈的小狗“黃黃”,小鴨、大花貓等,早早就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等候著老師來進行開學前的考試,不一會兒,主考官山羊老師走了進來,宣布今天的面試內容是每位小朋友現場作一幅畫,擇優錄取。小朋友們,你們一定學過《雪地里的畫》這篇文章吧!這時,參加面試的小動物都忙開了,只見它們都鋪開畫紙,小心翼翼地走到顏料旁邊,沾上各種顏色,又跑到畫紙上,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水平,結果梅花鹿、小雞、小鴨、小狗“黃黃”都發揮得非常好,只有粗心的大花貓,假期學習不扎實,結果把一張畫紙弄得不像樣子,自己也變成了大花臉,沒有被錄取,后來被推薦到動物特警班去訓練捕捉本領去了。

再看舞蹈特色班吧!“舞蹈家”孔雀姐姐,是這個特色班的輔導老師,它那優美的舞姿,讓人們贊嘆不已。因此它的學員也特別的多,有大尾巴小松鼠,調皮的小猴子,報曉的大公雞……,它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除了小猴子,都學得非常認真,在今年的“六一”節,還準備參加縣級的舞蹈比賽呢!

最熱門的還是英語外教特色班啦!指導老師是從英國聘請來的MIS“烏鴉”,一上課就“呱呱呱,咕咕咕”地叫個不停,那些一心想出國深造的小動物們,一個個都學得非常投入。特別是鸚鵡、黃鶯,還有那個狡猾的小狐貍……進步特別明顯,現在已經能用英語跟外教對話了呢!

動物學校的興趣班還有很多,有來自少林寺的武術教練教的武術班,由當代歌星“百靈鳥”輔導的聲樂班,有奧運會金牌得主指導的田徑班……真是應有盡有,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課。因為開辦了興趣特色班,動物學校的聲譽一下子在社會上提高了許多,成為遠近聞名的學校,世界各地的動物學校都派代表來這里參觀學習呢!

第9篇

動物學校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開始了。

首先是四百米的賽跑。貓班的代表是小貓科比,狗班的代表是小狗大力,兔班的代表是小兔比菲。隨著小馬裁判一聲令下,三只小動物奮力向前沖去.這場比賽小兔比菲贏。

接著攀巖。貓班的代表是小貓可可,狗班的代表是小狗旺旺,兔班的代表是小兔唐義。老鷹裁判吹一聲口哨三個運動員像壁虎一樣向上爬。這場比賽小貓可可勝。

然后是推鉛球運動。貓班的代表是小貓東東,狗班的代表仍然是小狗大力,兔班的代表是小兔莎莎。豬豬裁判每大吼一聲,它們輪流推出鉛球。大家非常用力地把重重的鉛球推得遠遠的.這場比賽小狗大力第一。

最后是接力.。貓班的代表有科比,可可,躍躍,東東。狗班的代表有大力,旺旺,科利,瑪麗。兔班的代表有比菲,唐義,羅比,莎莎。小鳥裁判用啦叭說:“走!”三個隊都很團結,結果在這場接力賽中三個隊都同時沖線。

比賽結束了,大象校長宣布:“老師們,同學們請靜下。成績已經出來了。三個班都很好,三個班都是第一名!通過這次比賽,體現出同學們各有所長、所短,大家都要學習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話音剛落,同學們大聲的叫:“耶!”

似乎媽媽在遠方叫我起床上學,原來在做夢,忽然醒來。無論人和動物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第10篇

關鍵詞:實驗動物學;創新性教學;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9-0150-02

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使得實驗動物學在科學研究和相關產業發展中的支撐與促進作用不斷加強,實驗動物科學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是醫學、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支撐條件,直接影響著許多生物學、醫學研究課題的確立、實施和結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它的提高和發展又把許多領域課題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其發展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所醫學院校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1]。本文就南通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理論知識豐富、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的實驗動物專業人才,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的創新性改革總結如下。

一、更新教學理念,體現創新思想

創新教育理念從根本上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即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念及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價值觀念。要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必須徹底轉變傳統的“三中心”(課堂、書本、教師)教學觀念,將創新教育的思想滲透在教學中。學生在校時間近80%是在課堂教學中渡過的,自然而然,課堂教學就成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實驗動物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呢?

首先,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角色行為,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其次,實驗動物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新興學科,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不斷產生新技術,不斷出現開拓性、前沿性和應用性較強的知識,這些知識信息量大、內容豐富、涉及學科廣泛,如實驗動物的居住涉及建造學,空調送風系統涉及到電子信息學,動物的飲水飲食涉及營養學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更加關注本學科最新的科研動態、進展,吸納最新科研成果,把握專業知識的前沿。或通過自身的學習、或通過進修、或通過實踐環節完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只有這樣,教師在課程教學時,才會有最新的視角、最充實的內容,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大大提高課堂的創新性效果。

二、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

實驗動物學學科特點在于專業性強、應用性強,但系統性較差,理論課的教學往往比較枯燥和晦澀。因此,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修訂,對實驗動物學傳統理論進行了必要的刪減及壓縮,圍繞學習目標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興趣和疑問,并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惑。

我們開設本課程的專業學生在其他基礎課如生理學、病理學、細胞生物學等課程中,都已經使用到部分實驗動物。但我們的調查表明,這些學生對實驗動物理解并不是很透徹,對實驗動物及動物實驗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認為“實驗大、小鼠必須在屏障環境中飼養,操作很不方便,費用也大,不就是用個老鼠做實驗,需要那么復雜嗎?”我們在教學中將這樣的問題留給學生去思考,歸納分析實驗動物使用清潔級或SPF級的必要性,配合多媒體課件展現不同等級實驗動物對于飼料、墊料、生活環境等的差別,最后再總結實驗動物微生物等級分類。通過這樣的方式,將一系列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學生均反映這種教學方法使“教條化”的理論變得生動,貼合實際,易于接受。“動物實驗很殘忍,是不是應該終止動物實驗?”“終止動物實驗醫學發展會不會停滯不前?”對此開展一個實驗動物倫理專題,通過實例論證動物實驗的重要性、動物實驗和動物福利的辯證關系,或者讓同學分為正、反方,分別查閱相關資料,利用課堂進行辯論,這樣不僅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動物倫理道德教育,還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合理整合教學內容的同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還需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實驗動物環境控制這一部分,涉及空調溫濕度調節系統、通風凈化系統、消毒隔離系統,錄像監控系統以及屏障系統中的人員流動、物品流動、動物流動等知識。純粹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既抽象又枯燥。我們根據教學目的采取“實踐教學法”,組織學生對屏障設施、普通設施、隔離設施進行實地觀察,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整個環節,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教材建設總帶有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難以反映當代科技發展的現狀。在基因敲除動物、轉基因動物、生物反應器,胚胎移植、ENU誘變技術等前沿知識學習過程中,我們單純以傳統的講授方式,學生會覺得既抽象又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遙遠。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以引導學生對本章節相關內容進行文獻檢索和查詢,慢慢過渡到由學生自主閱讀醫學、生物學發展史中與實驗動物相關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文獻或最新文獻的方式,真正把學生帶到實驗動物學發展的前沿,加強對學習本學科意義的認識,了解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概念和最新進展。

三、轉變實驗教學模式,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華人朱棣文曾一針見血指出:中國學生學習非常刻苦,書面成績優秀,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明顯不足。傳統的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模式多采用注入式,大部分實驗是遵循傳統的教師實驗前準備、講解操作步驟并進行示范、學生實驗、形成實驗報告的模式。因此學生僅需機械性、按部就班地“依樣畫葫蘆”進行模仿,不需主動思維和創新。這樣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動物科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學生提供從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有關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2],需要學生不斷動手操作積累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出于恐懼心理或覺得動物實驗很殘忍,只是在旁邊觀察同組另外同學的操作,自己卻不動手;甚至還有學生聽完老師講解不做實驗就開始急于寫實驗報告了。而對于一些大動物,只能在老師和幾個學生的操作下完成,大部分同學只能是旁觀者,只記下實驗數據,這完全是實驗的“大鍋飯”,學生做這種實驗自然無趣。機械、呆板、不夠貼近真實過程的實驗教學就不能與理論教學很好地結合互動,限制了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發揮。通過對學校的辦學定位、本科生教學目標、畢業生就業方向等問題的系統性分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針對基礎驗證型實驗進行“示范式教學”,如大、小鼠、豚鼠、兔、犬等常用實驗動物的抓取、固定、雌雄鑒別、編號標記、常用給藥及取血方法等,鼓勵學生參與到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強調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技術的操作要點,更應該注重學生對實驗原理、適用范圍、影響因素等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觸覺”、“視覺”,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此部分實驗內容不僅要考慮到其經典性,更應注重科學的設計和周密的組織,在實驗開始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門訓練。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扎實的實驗基礎,對今后綜合設計實驗及研究創新型實驗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逐步形成。

2.針對綜合設計型實驗進行“開放式教學”,通過實驗項目的實施,使得學生主動地獲取信息、查閱文獻、搜集資料、做好實驗記錄、分析實驗結果,并將實驗結果通過小論文的方式總結出來,成為自己的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學生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篩選、思考,尋找研究的創新點,設計出有效可行的設計方案,并將自己的設想及時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變主動學習為創造性學習。

3.針對研究創新型實驗進行“自主式教學”,借助本中心江蘇省開放性動物實驗中心及南通市動物實驗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等有利條件,為學生搭建參與創新型實驗的平臺。針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支持其參與課外科研訓練,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個人興趣、發展方向、今后從事專業等),選擇合適的實驗內容和時間主動學習。一方面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反哺”教師科研,促進教師申報各級各類相關課題。

以上綜述了本教研室近年來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創新的具體內容與取得的效果,供同行評議、參考。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將不斷完善理論知識和創新實驗技能,發揮好醫學實驗動物學支撐醫學、生命科學研究的學科職能,使學生深入領會實驗動物學在生命科學、醫學研究中的地位與作用,培養更多具有較高動手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當然,我們的探索還處于初步階段,通過什么途徑、方式、策略進一步完善實驗動物學創新教育內容和體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其創新能力,還有待實驗動物科學教育者們不斷的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動物學》;教學改革;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4-0147-02

《動物學》是生物科學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筆者為非生物類專業本科生開設了《經濟動物開發與利用》公共選修課,每年有600余學生選修,反應較好,有些學生產生了創業思想,個別學生甚至走上了創業之路。如何將創新創業相關的信息與技能融入《動物學》課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給《動物學》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從突出介紹模式動物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面向生產實踐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改革課程教學方法保障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強化模式動物的介紹,補充新成果,反映新動態,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

面對飛速發展的動物學科,要不斷吸收學科新成果,更新、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動物學》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各分支學科、前沿學科的關系。通過介紹四膜蟲、草履蟲和渦蟲等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與作用,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

以四膜蟲為研究材料,在上世紀70年現了端粒,80年現了核酶與端粒酶。切赫、阿爾特曼、布萊克和格雷德本等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90年代組蛋白乙酰化翻譯后修飾功能的發現成為研究熱點,“大核DNA重整中RNAi機制的存在”被評為2002年美國Science雜志十大科學發現之一,同時簡介核酶、端粒酶和RNAi等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草履蟲基因組的破譯以及基因組分階段復制的不同過程,對于進一步了解生物進化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草履蟲高度有序的細胞結構為細胞信號的研究提供了條件。草履蟲單細胞的特性使它對藥物的反應更為敏銳,是研究有毒物質的一種非常理想的材料。Sascha Krenek等人提出可以利用草履蟲的熱性能曲線間接反映氣候變暖對生物的影響。

渦蟲的神經系統結構和神經遞質種類與哺乳類十分接近。渦蟲對依賴性藥物具有明顯的戒斷反應和劑量依賴性,成為藥物成癮機制在體實驗模型,為開發新的抗依賴性藥物提供了無限契機。Reddien等采用RNA干涉技術對渦蟲中1065個基因進行篩查,發現很多基因與中樞神經系統再生有關。渦蟲的另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征是退行生長。退行生長現象引起諸多思考:渦蟲如何計算自己的細胞數量?如何維持體形?各種器官如何保持功能?這些問題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研究興趣。

水螅已成為軀干成形、干細胞生物學和再生研究的重要模型。華麗新小桿線蟲是第一個完成全部基因組測序的多細胞生物。Andrew Z. Fire和Craig C. Mello在華麗新小桿線蟲上發現了RNA干擾機制。這一發現對于機體防御病毒及尋找疾病的治療方法極為重要,同時RNAi也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一種重要工具。槍烏賊的星形神經元具有巨大軸突,Hodgkin and Huxley將微電極插入槍烏賊的大神經,直接測出了神經纖維膜內外的電位差,從而提出了“鈉假說”。Eric Kandel及其同事選用加利福尼亞海兔為實驗對象,揭示程序性記憶的儲存位點及形成機制。果蠅在20世紀生命科學發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遺傳學的研究、發育的基因調控研究,各類神經疾病的研究,衰老與長壽,學習記憶與某些認知行為的研究,等等都有果蠅的“身影”。隨著突變體誘變、嗎啉環修飾的寡核苷酸、mRNA過量表達、轉基因斑馬魚、基因敲除等相關遺傳操作手段的日臻完善,斑馬魚作為脊椎動物模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非洲爪蟾是最早克隆的動物,開創了動物克隆的新時代。

二、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注重學生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

將部分傳統動物實驗改造為設計性訓練項目。如有關草履蟲的實驗內容,除了要求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其結構并作圖外,還安排學生分組完成草履蟲的采集、分離純化和培養任務。結合四膜蟲和草履蟲在科學研究中應用的介紹,引導基礎較好、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查閱資料,自行設計利用草履蟲作為試驗對象開展科學研究的題目和實施方案。通過PPT講解,篩選出有一定科學意義且可行的項目,鼓勵相關學生以此作為參賽題目參與學校各類本科生的培養計劃,或作為畢業論文題目展開相關實驗。

三、貼近生活,面向實踐,注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在介紹各類群分類概況時,結合動物資源價值和開發利用現狀,從食用、藥用、觀賞等方面進行概述,同時介紹我國特有、珍稀動物資源現狀,以及某些對人類危害較大的動物類群,讓學生大致了解各類群動物的資源價值、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拓展學生知識面和所學知識的應用范圍。對生活中常見、價值較大、開發利用比較成熟的典型種類,則予以重點介紹。如養殖蚯蚓在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大中型養殖場糞便上的意義,蚯蚓的飼用和藥用價值以及蚯蚓糞的肥效,等等;螞蟥的藥用價值與人工養殖技術要點;河蚌育珠的主要過程和珍珠的價值;冬蟲夏草的產生過程、人工培育的難點和蛹蟲草的開發利用;黃粉蟲、蝗蟲等的價值和開發利用前景;美洲大蠊、螳螂和斑蝥等昆蟲獨特的藥用價值;主要養殖魚類、蛙類、龜鱉類、蛇類、禽類和獸類的養殖與利用現狀。實驗訓練項目也能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不少實驗都可選擇養殖對象作為實驗動物,如蚯蚓、河蚌、福壽螺、圓田螺、蝗蟲、中華絨螯蟹、羅氏沼蝦、鯉魚、泥鰍、美國青蛙、中華鱉、家雞、家兔和小白鼠等。

四、改革教學和考核評價方法,保障教學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現代大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日益多樣化,加之“手機”的誘惑,不少學生已成為低頭一族。“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抓住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建立《動物學》課程網絡資源教學平臺,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設置網絡交流平臺,師生互動,及時交流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形態、結構和分類是《動物學》課程的主要內容。靠傳統課堂授課方式很難形象講述,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任課教師集體研討,完善《動物學》CAI課件,對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精簡,補充新動態、新成果和經濟動物開發利用方面的知識。

2.分段式教學,加強師生互動。第一次上課時將教學日歷交代給學生(網絡平臺上也進行公示),讓學生清楚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時間安排和進度情況。將每次課堂教學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自學相關章節;第二階段,任課教師對主體內容進行概述,呈現知識體系,交代重點,解析難點,同時要根據教學經驗對學生自學容易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第三階段,學生提問,其他同學或教師解答;第四階段,教師提問,學生集體或個人作答。從機考平臺試題庫中將各章節考核要點整理出來,編制成判斷題、填空題、選擇題和填圖題等題型,在投影上展示出來,逐一提問,并對學生個人的答題情況做好平時成績記載。

3.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考核機制。強化課程習題、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讀書報告、課程討論等教學課程訓練項目,將這些監測情況匯總,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依據。建立《動物學》試題庫和機考平臺。在考試內容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擯棄以死記硬背為特征的考試導向。

總之,在《動物學》教學中,應從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入手,注重與生命科學發展前沿相結合,注重與日常生活實踐相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以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徐善良,麗,謝志浩,等.“動物學”課程教學改革途徑的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82-84.

[2]張志強.高等農業院校動物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進與體會[J].生物學雜志,2014,(4):110-112.

[3]徐純柱,李微,郭自榮,謝桂林.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動物學實驗模式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1):157-158.

Talking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of "Zoology"

WEN An-xiang,WU Jia-yun,XU Hua-ming,WANG Qin,ZHU Guang-xiang,XIE Meng,JIANG Yan-zh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Sichuan 625014,China)

第12篇

1.1實驗動物科學的概念

實驗動物科學(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以實驗動物資源研究、質量控制和利用實驗動物進行科學實驗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學科分類與代碼標準》(GB/T13745-1992)中,與實驗動物科學有關的學科分別是“實驗動物學”、“醫學實驗動物學”、“比較病理學”等,分別歸屬于動物學和基礎醫學等。實驗動物科學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現在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的基礎科學,它是融合生物學、動物學、獸醫學和醫學等科學,并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學的成就發展起來的。因此這門科學是綜合性的,它所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泛,不僅要以生物學、醫學、藥學、獸醫學、畜牧學等為對象,以遺傳學、育種學、病理學、生理學、營養學、微生物學等為基礎,還要引用機械工程學、環境衛生學、建筑學等科學,對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方法進行開發和研究。簡言之,實驗動物科學是以生物特性、飼養繁殖、遺傳育種、質量控制、疾病防治和開發應用的科學。

1.2實驗動物科學的研究內容

實驗動物學(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以實驗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將培育的實驗動物應用于生命科學等研究領域的一門綜合性基礎學科。概括地講,實驗動物學包括了實驗動物繁育和實驗動物應用兩部分內容。前者主要圍繞實驗動物種質培育和保存、生物學特性、生活環境、飼養繁殖與管理、質量控制、野生動物及家畜禽的實驗動物化等開展有關研究,使實驗動物品種、品系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最終達到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要求。后者主要以各學科的研究目的為目標,研究實驗動物的選擇、動物實驗的設計、試驗方法與技術、動物模型的制造、影響動物實驗結果各因素的控制以及在試驗中實驗動物反應的觀察和結果外延分析等,以保證科研教學活動中動物實驗的質量。實驗動物學研究范疇包括實驗動物生物學、實驗動物環境生態學、實驗動物遺傳學、實驗動物營養學、實驗動物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實驗動物醫學、比較醫學、動物實驗技術、實驗動物福利、動物實驗倫理學、動物實驗替代方法學等內容。隨著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實驗動物科學與生命科學、醫學、藥學、制藥工業、化學工業、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生物安全、生態保護等許多學科和行業結合越來越密切,已經起到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

1.3實驗動物科學的地位與作用

實驗動物是“活的精密儀器和試劑”,是生命科學、醫學和藥學等諸多領域的科技支撐條件,是四大科技支撐條件中最不可控的條件。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世界經濟科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設備、試劑、信息已不是科學研究的制約因素,而實驗動物已成為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等領域影響研究課題的確立和研究成果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直接將許多領域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近交系動物的培育為遺傳學研究、育種學研究和免疫學等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手段。免疫缺陷動物的成功培育對于器官移植、組織細胞移植、腫瘤學研究、免疫學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基因工程動物使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迅速發展,生物反應器和人工改造動物成為可能,為比較醫學提供了研究基礎,也成為揭示生命科學本質和了解病理機制的重要途徑。

1.3.1實驗動物科學是生命科學進步的基石

實驗動物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支撐,也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生命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實驗動物科學已經融入到許多前沿科學中,例如,利用基因工程動物進行功能基因組研究;研究新藥的靶基因、靶器官、作用機理和毒性作用,通過轉基因技術研制現代醫藥工業的生物反應器等,通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動物模型,研究傳播途徑、傳播規律,研究發病機制,研究預防、治療措施,藥物疫苗的創制與開發等。

1.3.2實驗動物科學對于人類健康和醫藥學的進步起著關鍵性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醫藥學研究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撐,尤其是與醫學的進一步融合,比較醫學和轉化醫學的發展和崛起,實驗動物科學對于生命基本規律和機理的闡明,對于人類疾病的發病機理、治療、藥物研發所起的作用越來越不可或缺。

1.3.3普及實驗動物科學知識

實驗動物科技已成為保障現代科學實驗研究的重要支撐條件。所以,普及實驗動物科學知識,宣傳我國實驗動物科技成就,管理法制化、質量標準化、技術規范化行業特色,以及實驗動物倫理、福利和替代研究進展,引導公眾科學認識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感受先進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的福祉。支持和促進實驗動物學發展,營造和諧、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

總之,實驗動物科學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或單位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標志,也與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不僅僅是科學家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政府和全社會的責任與義務。

2 實驗動物學科特點、發展動態、發展模式

2.1實驗動物學科特點

實驗動物是一種遺傳限定動物,是根據科學研究需要在實驗室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人工馴養、繁殖和科學培育獲得的動物。實驗動物來源于野生動物、經濟動物、觀賞動物,又不同于野生動物、經濟動物、觀賞動物等“實驗用動物”,它既具有野生動物的共性,同時又有生物學特性明確、遺傳背景清楚、表型均一、對刺激敏感性和反應性一致的特點。這些自身特點有利于僅用于少量動物就能獲得精確、可靠的動物實驗結果,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復性,因而廣泛用于生物學、醫學及藥學科研與教學。

實驗動物能復制多種疾病的模型。由于人類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十分復雜。要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不可能完全在人身上進行,以人為實驗對象在道義上和法學上往往受到種種限制。人類的疾病均可利用現代醫學實驗技術通過實驗動物復制和模擬出相應的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用實驗動物模擬人類疾病過程,觀察藥物及其他各種因素對生物體機能、形態及遺傳學的影響,既方便、有效、可比性高,又易于管理和操作。

實驗動物作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和重要支撐條件,它的重要性隨著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愈來愈得到充分的體現。可以說實驗動物科技發展水平在某些領域的研究中,已經成為關鍵性的制約因素。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和水平的提高不斷地將生命科學研究推向更高的層次,同時,生命科學的發展也給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創造出更為廣泛的發展空間。在一定意義上,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生命科學的發展水平。

2.2國內外實驗動物學科發展動態

2.2.1發達國家實驗動物學科發展動態

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英、德、法、澳、日等國,對實物動物高度重視,均已實現實驗動物生產的標準化、社會化和商品化。他們有完整的組織管理機構,其管理已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目前,國際實驗動物界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圍繞對動物福利的關注和滿足科學研究對高質量的實驗動物的需求兩個方面。各國也相繼制定了各種有關的法律法規。對實驗動物的飼養管理與使用提出一系列規范化要求。

發達國家以美、歐、日本為代表,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經歷了幾十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學科體系,在科學研究、資源建設、技術平臺建設、科學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基本現狀是:常用實驗動物及相關產品的生產供應商品化、社會化,標準化質量管理行業化,實驗動物保種和新資源開發政府資助的公益化,科學研究資助力度加大化,動物實驗技術規范化。尤其在科學研究、保種育種和新資源開發方面,政府投入力度非常大,有利地促進了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2.2.2國內實驗動物學科發展動態

為加快我國實驗動物學科的發展,1988年,我國頒布《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在此之后陸續頒布了10條配套法規,規范了實驗動物管理、許可證制度、種質中心、質量檢測網絡和動物福利等方面。各省、市、自治區也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法規和規章制度。已經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實驗動物法制化、規范化管理體制。

為保障實驗動物質量,國家資助基本建成了包括啃齒類、實驗犬、兔、禽類、小型豬和實驗靈長類的國家動物種子中心和種植資源基地網絡。成立了國家省市兩級實驗動物質量檢測體系。已經形成低等級小動物使用量不斷減少,SPF級、基因工程動物和疾病動物模型使用量不斷增加的局面。調查發現,我國實驗動物生產量已達到1900萬只的規模,使用量也高達1600萬只,高于歐盟25國的總和――1210萬只,成為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大國。國內機構從原來單一的生產逐步向多元化發展,最直接地參與動物實驗服務和拓展業務轉向其他相關產品和業務。

2.2.3福建省實驗動物學科發展動態

我省實驗動物科技工作起步較早,在1993年就提出并實施省實驗動物公共實驗室建設計劃。近年來,福建省科技廳先后資助建立了4個實驗動物科技平臺。動物實驗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我省在實驗動物工作在法制化管理、質量控制、資源建設和人才教育與培訓等諸多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實驗動物科學學科體系基本建立。

(1)實驗動物管理體系現狀。1988年頒布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國家科委主管全國實驗動物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管理部門主管本地區的實驗動物工作,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負責管理本部門的實驗動物工作。按照職能分工,福建省科技廳主管全省實驗動物工作,負責制定實驗動物科技發展規劃,印制、發放和管理實驗動物許可證,以科技項目經費支持實驗動物科學研究。1991年成立的福建省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省動管會”)由省科技廳等有關政府職能部門領導及專家組成,省動管會主要是宏觀上對實驗動物科技領域依法實施科學管理的執行機構。近年來,我省強化了實驗動物法制化管理,調整了省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成員,頒發了《福建省實驗動物許可證驗收細則(修訂)》、印發《福建省實驗動物許可證管理辦法》等文件,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組織機構管理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

(2)構建了實驗動物技術服務平臺。近5年來,省科技廳采取“科學規劃、統籌協調、激勵共享、分期實施、滾動支持”的方式,累計資助1 500萬元,先后建立了福建醫科大學鼠類動物實驗技術服務平臺、福建中醫藥大學兔類動物實驗技術服務平臺、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科研所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技術服務平臺和廈門大學轉基因與基因敲除小鼠培育與研究共用技術服務平臺。

(3)實行實驗動物許可證制度及從業人員崗位資格認可證制度。實驗動物許可證經審核合格由省科技廳發放認定,從業人員崗位資格認可證經培訓考核合格由省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放認定,“十一五”期間,累計培訓學員1 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實驗動物設施內環境指標檢測報告由省實驗動物質量檢測中心出具(該中心于1996年通過福建省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認證為省級實驗動物環境檢測機構)。

(4)實驗動物設施建設和資源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6月,全省飼育、使用實驗動物的單位近50家,其中有34家取得實驗動物許可證,生產使用實驗動物達10余個品種品系,2011年動物的使用量約12萬只,生產量約4萬只,其中實驗大小鼠用量占85%。全省共有實驗動物設施12000m2,通過許可證評審并能正常開展工作的屏障系統以上級別實驗動物設施6000m2。其中,福建中醫藥大學清潔級及SPF級動物實驗設施達2100m2;福建醫科大學已建成并通過驗收的實驗動物設施3000多m2,特別是正在施工的1200m2的GLP實驗大樓,將為我省新藥臨床前安全性評價創造了條件;福州總醫院1800m2和廈門大學6000m2的實驗動物中心大樓已經建成。近期擬提交驗收。這些都將為我省實驗動物的科研及實驗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建立福建實驗動物信息網。經過多年的努力,建立了福建實驗動物信息網,實現全省實驗動物信息資源的整合;并通過與中國實驗動物信息網、福建科技信息網和實驗動物許可證管理系統的鏈接,實現信息共享。目前,實驗動物信息網調研收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寶貴的資料,可為用戶提供信息瀏覽、產品搜索和信息等服務,信息量包括政策法規、國家標準、許可證專欄、學習園地、知識之窗等12個欄目,現有信息已達20000余條。

(6)充分發揮實驗動物學會的作用。我省于1993年成立省級實驗動物學會,業務主管部門為福建省科協。實驗動物學會作為一個群眾性的團體組織,充分發揮學會的專家團隊作用,解決了我省專門從事實驗動物科學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極大地發揮學會在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咨詢等方面的作用。

(7)實驗動物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我省實驗動物科學獲國家、省級科研項目(課題)12項,科研經費700萬元,發表SCI論文10篇,核心期刊論文30余篇;其中,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和廈門大學聯合創立的“福建省轉基因與基因敲除小鼠培育與研究共用技術服務平臺”繼之前在省內率先成功完成了多個轉基因小鼠品系的創建之后,最近又成功構建了福建省首例基因敲除小鼠,該項目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2.3國內外實驗動物學科發展模式

2.3.1發達國家實驗動物學科發展模式

發達國家的實驗動物在市場經濟制約下,已經成為專業化商品,并形成了實驗動物產業,這一產業以實驗動物的生產供應為主體,同時也包括相關產品如飼料、墊料、籠具、儀器設備及工程設施的商品化、社會化和產業化。這種在市場競爭下所形成的商品化生產供應和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模式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也是我們發展實驗動物科技可以借鑒的模式之一。

在美國,生物科學課題投資的40%涉及實驗動物,而60%的生物學科研課題需要實驗動物,國家衛生署每年用于實驗動物的經費是4億美元,全美有1300個有關實驗動物科技工作的生產與研究單位。美國NIH實驗動物資源中心和杰克遜實驗室,是世界上最大的遺傳保種和遺傳研究中心,僅NIH實驗動物資源中心就維持著250種近交系大小鼠。創立于40年代的美國查理士河公司的產品約占美國實驗動物市場60%的份額,歐洲市場80%的份額。該公司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從一間車庫開始,發展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實驗動物供應商,在1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獨資和合資的分公司。

歐洲國家已建立全國性的、現代化的實驗動物中心、研究中心及輔助用品的生產公司。而在上世紀50年代建立的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和法國實驗動物中心在70年代相繼關閉,德國實驗動物中心在經過嚴格審查后才得以保留。在歐洲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這些機構的發展方向沒能針對實驗動物自身學科發展要求運轉,偏離了對實驗動物學科自身的研究,同時也偏離了市場經濟的軌道,已經不再從事實驗動物的研究。

日本于上世紀70年代起開始有計劃地在各個國立研究機構和大學建立現代化的動物實驗設施,并且很快實現實驗動物的商品化、標準化。2000年5月建成的日本熊本大學動物資源開發研究中心保存有已育成的與人類疾病相近似的病理動物模型417種。在實驗動物的生產、培育方面,日本在國際上占有明顯優勢。全國專門生產實驗動物的公司有50多個,大小鼠每年使用數為1560萬只,但40%的實驗動物仍需要從美國進口。

2.3.2國內實驗動物學科發展模式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實驗動物科技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目前我國大約有300多家有一定規模的實驗動物生產單位,每年生產實驗動物達1900萬只,大小鼠品系50多個,其中SPF級動物產量占年產量的5%~8%,并逐年增加,在數量上基本滿足科研需要。已經建立了國家嚙齒類實驗動物種子中心、國家實驗動物質量檢測中心和國家實驗動物質量檢測網絡。各省市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提出并建立適合實際的發展模式,已形成了地區性生產基地,開始向生產規模化、供應社會化方向發展。

(1)實驗動物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實驗動物科技平臺建設速度很快,已逐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國家層面為加快實驗動物標準化、規范化,全面提升我國實驗動物整體水平,建立實驗動物平臺為全社會提供資源和技術服務支撐,初步建成的實驗動物平臺包括實驗動物信息平臺、實驗動物遺傳資源共享平臺、實驗動物種質資源的保存與共享平臺、實驗動物公共服務平臺、靈長類GLP動物實驗平臺和比較醫學技術共享平臺。按照國家建立技術服務平臺的要求,全國已有17個省(市、區)從本地實際需求出發立項建設實驗動物平臺,突出為本地產業和企業發展提供服務,突出為本地科技活動的中下游提供支撐,突出區域特色和優勢。

(2)中外合資模式。上海西普爾一必凱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10月,系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與英國B&K環球有限公司合資的國內首家生產高質量實驗動物的企業。主要從事大小鼠、犬、兔、獼猴等實驗動物的繁育生產及全價顆粒飼料的生產,并向社會提供技術咨詢服務。該公司每年向社會提供大小鼠達30萬只和部分兔、犬、猴等標準化實驗動物,并向國外出口,為探索中外合資模式發展我國實驗動物產業積累了經驗。

2.3.3福建省實驗動物學科發展模式

《實驗動物管理條例》頒布后,福建省科技廳于1 990年提出并實施實驗動物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通過重點實驗室建設承擔全省實驗動物生產供應、檢測和培訓的發展模式,以期實現到2000年四大實驗動物重點實驗室聯手建成能承擔風險,有一定社會和經濟效益、自負盈虧、全方位開放,全省性實驗動物生產、供應、科研一體化的企業集團。該發展模式預期目標未能實現,但仍為我省實驗動物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為落實福建省“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規范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管理,促進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共享,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良好條件,福建省科技廳采用“科學規劃、統籌協調、激勵共享、分期實施、滾動支持”的管理方式,先后扶持建立了鼠類、兔類、非人靈長類和轉基因與基因敲除小鼠培育與研究共用四個技術服務平臺。通過法律地位確立、政策法規確定和管理辦法制定三個要素的有機組合,推動資源整合,促進實驗動物生產、使用和研究、開發的有機結合。實踐證明,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法規制定、政策引導、監督管理和財政的資金扶持和培育。

3 福建省實驗動物學科發展趨勢預測

3.1實驗動物的管理走向法制化

實驗動物管理的法制化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需要。按照《許可法》的要求,完善實驗動物的法制化才能為在我省范圍內實施實驗動物管理行政許可提供法律支撐,這是加強生物安全和社會安全的需要,也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通過實驗動物的法制化可以有效促進實驗動物產業化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

3.2實驗動物種質資源擴大和質量提高

我國自1997年開始,在實驗動物種子資源的保存和利用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設立了國家嚙齒類實驗動物種子中心和分中心,已經初步建立了種子網絡體系。用于科研的實驗動物種類,從嚙齒類、兔、犬到實驗非人靈長類動物不斷擴大。實驗動物使用總量下降,高質量實驗動物使用量增加,實驗動物品種、品系增加,用于科研方面的嚙齒類普及清潔級,部分實驗室將使用悉生動物和無菌動物。

3.3實驗動物福利

動物實驗替代方法的3R理論已被愈來愈多的科學家所接受,并在實際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推動生命科學以及相關學科研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探索能夠達到相同目的或獲得相同結果的動物實驗替代方法是今后我省實驗動物工作的發展趨勢。

3.4實驗動物標準化建設

實驗動物標準化建設是實驗動物科學發展的重點,質量管理是實驗動物管理的核心。我國通過立法,實施實驗動物的許可證制度和統一的國家技術標準,提高了實驗動物的質量,保證了人員安全,也保護了動物福利,推動了實驗動物學科的快速發展,但是,伴隨著生命科學發展,實驗動物標準化管理體系不健全等深層次的問題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加以系統研究和完善。

4 福建省實驗動物學科面臨的挑戰

21世紀,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對生命科學、醫藥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實驗動物學的發展提出了挑戰,當前我省實驗動物體系存在品種資源短缺、創新能力不足、政策法規和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保障體系薄弱、共享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

4.1實驗動物資源不能完全滿足科學研究的需要

我省常用實驗動物品種品系單一,規模偏小,有時需要從外省引進,實驗動物資源不能完全滿足科學研究的需要。

4.2實驗動物標準化管理存在漏洞

實驗動物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個別單位存在有法不依、有標準不遵守現象。實驗動物福利倫理認識程度低,缺乏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規范和機制。

4.3實驗動物及其相關產品產業化、商品化、市場化程度低

符合質量要求的常用實驗動物及相關產品的生產供應不足,缺少政府的扶持和資助,難以保持,更不能形成產業化局面。

4.4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匱乏

具有一定實驗動物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是保證實驗動物科技工作質量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保證。雖我省實驗動物從業人員逐年增加,由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和缺乏專業系統教育,省內符合第一任職要求的實驗動物科技工作者少,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有必要集中省內優勢技術力量和資源,建立健全系統而科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實驗動物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5 福建省實驗動物科技面臨的機遇

5.1時代機遇

隨著比較醫學和轉化醫學的發展和崛起,作為生命科學、醫學研究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撐的實驗動物科學,對于人類疾病的發病機理、治療、藥物研發所起的作用越來越不可或缺。發達國家大型實驗動物資源匱乏、動物實驗成本高、動物保護主義運動影響以及動物福利和倫理學的要求,動物實驗特別是大型實驗動物臨床前研究呈現出向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轉移的顯著趨勢,為我國承接國際醫藥動物實驗業務帶來了機遇。

5.2政策機遇

目前,科技部正在努力打造科研基礎平臺,加強科研基礎條件建設,以滿足科技創新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宗旨,加強我國實驗材料資源的收集、搶救、整理、整合、保存,根據實驗材料的描述標準和規范,實現實驗材料的數據化,建立E平臺,實現實驗材料資源的信息共享和實物共享。我國科技規劃中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建立以國家實驗動物種質資源中心為核心、20~30個功能獨特的實驗動物種源單位共同形成的結構完整、功能齊全、技術先進并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實驗動物種質資源網絡平臺。在保證實驗動物質量和實驗動物品種(系)與類型多樣性的基礎上,實現實驗動物種質資源共享。這無疑是實驗動物科學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5.3產業機遇

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實驗動物科學發展提供了機遇。在發達國家,人口、健康和醫藥衛生高新技術發展迅速,其產業規模和產值迅猛增長。我國生物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國家“863”計劃、科技“攻關”計劃都將生物技術列入重點支持領域。而醫藥、生物技術日新月異,對實驗動物科學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福建省實驗動物科學發展思路和目標

6.1發展思路

以提高我省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醫藥技術產業發展為目標,以實驗動物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實驗動物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加大實驗動物科研及質量監控力度,完善法制建設,努力培育我省實驗動物產業,走出既符合國情,又有福建特色的實驗動物科技發展道路,為我省生命科學發展提供保障。

6.2發展目標

(1)到2015年,建立能生產并滿足全省大動物和常用清潔級以上實驗大小鼠需求量的供應體系。合格實驗動物生產量達10萬只,其中清潔級以上實驗大小鼠8萬只,普通級實驗兔1萬只,實驗用猴和實驗比格犬3000只。建成能滿足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需求的動物實驗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實現實驗動物保種、繁殖、生產、供應與使用的標準化和社會化,為我省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條件保障。

(2)實驗動物質量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實驗動物質量檢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實驗動物質量檢測的快速診斷技術及其應急系統基本建立;基本形成實驗動物檢測、自檢和抽檢相結合的質量檢測體系。

(3)實驗動物科研水平顯著提高。閩臺實驗動物科技創新暨轉基因培育與研究技術服務合作基地的建立,轉基因培育與研究共用技術、保種與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到2015年底,基因工程小鼠達300種,開展轉基因大鼠或轉基因豬等轉基因大動物的創建與研發;福建黃兔人工種群的生物凈化暨實驗動物化研究及應用取得實質性進展。

7 福建省實驗動物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

7.1實驗動物法制化管理體系的完善

法規制度體系建設。爭取在2013年將《福建省實驗動物管理辦法》列入省政府立法計劃項目,“十二五”期間完成省政府立法并實施;同時完善和修訂相關管理制度并實施。

法制化管理體系的建設。充實和調整福建省實驗動物專家組,真正發揮專家組在我省開展實驗動物發展研究、為我省實驗動物法制化管理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等方面的指導和咨詢作用。

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在現有的福建實驗動物信息網頁上增加實驗動物學會活動窗口,加強實驗動物信息網后臺管理建立實驗動物信息網的專業信息平臺,加大實驗動物科技宣傳力度,使社會各方全面、準確地理解和執行國家實驗動物管理條例。

實施應急反應體系。為控制實驗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保證實驗動物質量及其動物實驗結果的準確可靠,建立和完善與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制定和重大實驗動物疫病控制應急預案,形成全省性的重大動物疫病控制應急體系,保證和促進實驗動物持續健康發展。

7.2加強行政執法管理力度

在科技計劃立項、成果管理活動中加強有關實驗動物質量和動物實驗條件的審核,強化監督管理,切實有效地發揮其職能。應用不合格實驗動物或未取得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進行的科學實驗、檢定,其實驗、檢定結果無效,科研項目不予以立項。

加大實驗動物質量管理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省實驗動物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立實驗動物質量抽查和報告制度。全面推行實驗動物許可證制度,嚴禁未取得生產許可證或不合格的動物進入流通渠道。

加強本省行政區域內實驗動物行政執法工作力度,建議設立實驗動物質量監督員、實驗動物信用管理、實驗動物質量通報和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7.3健全實驗動物質量保障體系

7.3.1規范實驗動物質量檢測管理。省實驗動物質量檢測中心必須進一步規范質檢工作,加強實驗動物監測與管理,嚴格執行許可證制度,開展實驗動物質量檢測新項目、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究。

7.3.2全面實施實驗動物國家新標準。為保證對新版標準的貫徹實施,應開展實驗動物國家新標準宣貫會,全新解讀新版國家標準內容和標準編制中規范性技術要素的確定,推動實驗動物質量的提高及動物實驗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以滿足實驗與科研工作的需要。

7.3.3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我省缺乏掌握實驗動物科技管理技術的高端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專業化水平和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必須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水準和業務技能,建立技術力量雄厚、人才結構合理的創新團隊,為我省實驗動物科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7.4實驗動物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7.4.1建立閩臺實驗動物科技創新暨轉基因培育與研究技術服務合作基地。隨著海峽兩岸整體經濟水平和科技能力的提升,生物技術領域和產業領域等也將逐步提出對轉基因/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動物的需求。所以,開展轉基因培育與研究共用技術、保種與生產,供應生命科學研究所需要的特種實驗動物、以滿足實驗動物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

7.4.2建立開放系統動物實驗技術服務基地。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省內對大動物實驗的需求將逐年增加,所以,開展大動物(犬、豬、羊)動物實驗技術服務、動物實驗技術培訓、實驗動物共享數據庫、實驗動物設備設施共享、大動物調劑供應,以滿足省內動物實驗所需的大動物(犬、豬、羊)逐年上升的需求。

7.4.3建立福建實驗動物科普、倫理和遠程教育基地。通過該基地建設,提高實驗動物管理工作質量和水平,維護動物福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適應科學研究、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同時向公眾開放陳列室和其他場地、設施,舉辦講座和提供咨詢。

7.4.4建立實驗兔繁育及福建黃兔實驗動物化研究技術服務基地。在省內使用量較大的單位建立生產常用實驗兔基地,承擔我省實驗兔的生產、供應和滿足福州市區實驗兔調劑服務及周邊實驗兔的需求,以解決目前全省所使用的實驗兔不達標的問題。同時,開展福建黃兔人工種群的生物凈化暨實驗動物化研究及應用,提升福建實驗動物科技水平。

7.4.5加強常用動物和飼料的生產供應。充分利用鼠類技術服務平臺現有條件和人才優勢,在其生產清潔級實驗大小鼠的基礎上,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年產超5萬只清潔級以上實驗大小鼠的生產能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5萬只以上規模的實驗兔繁殖基地。依托有條件的單位建立標準化實驗動物飼料的生產車間,年產各類實驗動物飼料500噸,以滿足科研、生產及部分教學工作的需要。

7.5實驗動物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7.5.1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以國家科技基礎數據平臺為基礎,開發福建實驗動物專家數據庫、相關聯企事業單位數據庫、實驗動物品種品系資源數據庫,整合信息資源;建立實驗動物管理、科研、生產、使用或經營管理集成性網絡服務平臺,提供遠程、互動、及時、高效的網絡服務;根據服務對象的具體需求,開展查新、咨詢、策劃、信息、實驗動物及其相關產品推介、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個性化信息服務。

7.5.2實驗動物、飼料供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市場調研系統,對實驗動物進行分類市場調查,定期向相關服務群體提供行情報告;建立網絡性的共性市場開發平臺,接受供需雙方的委托,對服務群體及服務需求進行市場調查分析,組織實驗動物及其相關產品的供需信息。通過信息平臺,協調解決實驗動物來源和供應問題,合理引導和培育實驗動物市場。

7.5.3實驗動物從業人員遠程培訓和上崗考試平臺。通過該平臺的建設,將提供最優秀的實驗動物科技培訓資源,該平臺只要有因特網的地方就可以接受培訓和考試,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同時結合從業人員水平層次的不同,提供個性化學習和課程答疑服務。該平臺根據福建實驗動物科學管理的工作要求,結合實驗動物從業人員上崗管理實際,主要用于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培訓和上崗資格認證考試,到2015年底,使我省實驗動物從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率達到95%以上。

8 福建省實驗動物學科發展的戰略對策

8.1加強法制化管理

貫徹國家有關實驗動物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福建省實驗動物科技管理的法規性文件,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在省科技、教育、農業、醫藥衛生等行業堅決按實驗動物許可證制度的要求,在科研立項、成果評價、、新藥研究、行業驗收與認證工作及安全性評價等工作中逐步實行實驗動物一票否決制。

8.2加強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培訓

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穩定現有的實驗動物從業人員隊伍。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和規范實驗動物技術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實驗動物技術隊伍的整體水平。為從事實驗動物的管理人員提供學習機會,尤其是對單位法人或主管領導進行必要的實驗動物法規和基本知識培訓,促進科學管理。

8.3加大投資力度,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我省每年用于實驗動物生產、新品種的培育及動物模型的研究經費十分有限,制約了實驗動物學科的發展。應開辟資金渠道,通過地方匹配投資、爭取國家財政經費和吸收社會資金等多種方式,加大實驗動物的投入強度,逐步形成實驗動物多元化投入格局。建議設立實驗動物專項發展基金,納入省級科技計劃,以不斷加大財政投入,為實驗動物科研和實驗動物學科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

8.4在省科技計劃項目中報指南中增加實驗動物科學研究內容

為進一步提升實驗動物研究水平,加強和完善實驗動物技術服務平臺的功能,推進我省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醫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建議將實驗動物科學研究內容列入省社會發展科技項目支持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和省基金項目資助范圍。

8.5建立確保平臺良性運行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平臺必須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明確平臺建設單位的權利和義務,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和評價制度,采取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方法。日常運行經費應通過開展各類創新服務和承擔企業、政府委托的科技項目,以及當地政府支持和企業資助等途獲得,通過平臺良好的服務和管理,來獲得平臺自我發展的資金保障。

8.6重視學會的工作,支持學會開展工作

省實驗動物學會是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人才集中的地方,學會要積極努力,將省內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專家組織起來,開展多學科的學術交流與培訓活動,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實驗動物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還應加強彼此之間聯系與協作,使實驗動物事業更好地為生命科學研究服務。

8.7加強閩臺間的學術交流,追蹤國際發展趨勢

通過近年的努力,我省的實驗動物工作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從而為我省開展閩臺間實驗動物科技的交流創造了條件。我省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現有資源的優勢,吸引更多的項目,包括高科技項目到我省進行實施,以利于追蹤國際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四会市| 新兴县| 信阳市| 宿迁市| 昔阳县| 四会市| 资兴市| 赫章县| 太仓市| 峡江县| 仙桃市| 双柏县| 和田县| 中卫市| 新营市| 始兴县| 九江市| 芦溪县| 遵化市| 北京市| 改则县| 施甸县| 勃利县| 尚志市| 深水埗区| 鄂托克前旗| 古浪县| 洛川县| 志丹县| 双流县| 宁陕县| 平利县| 西宁市| 茂名市| 辛集市| 安乡县| 武乡县| 宜川县| 牙克石市|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