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5 15:16: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詞匯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協作任務 詞匯 學習策略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詞匯學習慣穿英語學習的始終,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環節。正如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所說:“沒有語法,表達不了多少東西;沒有詞匯,就什么也表達不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也明確規定,在基礎階段(一至二年級),學生應領會式掌握4200單詞。問題的關鍵是應該如何有效地學習詞匯。
一、英語詞匯學習現狀與出現的問題
教師往往花很多時間用于詞匯教學,學生也在詞匯學習與記憶上下很多功夫。但是在筆者的日常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仍然感到詞匯的記憶與詞匯量的擴大存在困難,詞匯學習的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其中出現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傳統外語教學中教師常采用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步驟來完成語言點教學,將學習看作是一種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習者對知識的內化。講解單詞時比較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喪失學習詞匯的興趣,只能被動學習,為記詞匯而學習詞匯。這就造成學生詞匯遺忘快及不能有效運用所學詞匯等問題。
2.學生學習詞匯缺乏有效的指導。受到母語的干擾與影響,許多學生記憶單詞時對照詞匯表死記硬背,孤立地記憶單詞,脫離了語境。這種學習詞匯的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在口頭交際、翻譯和作文等語言輸出環節上,出現詞匯單一、錯用、誤用、不恰當使用等現象。學習詞匯意義時,多數依賴以母語為中介的翻譯策略,對英語中豐富的同義、近義詞用法頗感困惑,缺乏使用英文釋義的檢索策略習慣,更缺少英語思維的語感。
3.許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由于在初中與高中階段已經形成的依賴老師上課教授知識,以老師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許多學生在大學階段缺乏必要的自主學習能力,失去了許多寶貴的學習時間。
二、英語詞匯學習策略
詞匯學習策略是對何時使用何種學習技術和技巧的決策過程以及對技術技巧本身的認識,類似于戰術。McCarthy認為,擅長學習的人是會找出學習單詞技巧和原則的人,這里所說的技巧和原則就是指詞匯學習策略。
從廣義上講,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用來獲取、貯存、提取或使用信息的一套做法或步驟。在語言習得中策略指“學習者用來提高其目標語語言能力的各項活動”(Bialystok,1983)。迄今為止,許多學者對學習策略的成分和層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O’Malley和Chamot(1990)對學習策略的分類方法,因其層次清楚,包容性強而得到了廣泛認可。這種分類方法涉及到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稱作元認知策略,可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學習任務(Chamot,1990)。涉及詞匯學習的元認知策略主要有:制定計劃,選擇性注意,自我監控,自我評估四種。第二層次是認知策略。O’Malley(1990)認為認知策略與不同的學習任務直接相關。根據Chamot(1990),Nation(1990),文秋芳(1996)和Wen&Johnson(1997)等關于詞匯學習方法的論述,詞匯認知策略可分為查找、復述、生成性、練習、閱讀、聯想、上下文、猜測等策略。第三層次策略為社會/情感策略。
三、協作式詞匯學習策略
對于多數中國學生來說,外語課堂以外很少有使用的機會,教師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將他們所獲得的接受性詞匯轉變為產出式詞匯。為實現這一目的,本文作者在教學中嘗試以協作任務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詞匯的手段,發現任務能在詞匯教學中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以一個30人的班級為例,將其分為6組,5人一組完成任務。按照著名學者Skehan(1996)提出的任務階段模式將任務分為三個階段:任務前活動、任務中活動和任務后活動,活動的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目標。在任務前階段,每個小組的成員共同設想與這個任務題目相關的詞匯,并以組為單位,把聯想出來的詞匯寫在紙上(引導學生把聯想到的詞匯按照意義或詞性分類)。待任務結束后,學生可以把完成任務過程中積累的新詞匯題添加到這個最初的詞匯表中。
任務開始以后,把預先準備好的6套同樣內容的卡片發到每個小組,每個卡片正面都有一道完成任務中必須涉及到的問題,而問題中有1-2個帶下劃線的重點詞,卡片背面有對該詞的英文釋義,同時還有針對這個詞的一道問題。當小組中某個成員對某個重點詞不能理解時,整個小組須遵循如下程序解決:
(1)小組中的成員互相詢問,看看是否有人認識這個詞
(2)如果沒有,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想這個詞的含義
(3)核對卡片背后的英文釋義,由一個成員念給全組聽
(4)每個成員分別回答卡片背面針對這個詞的問題
這個任務中階段實際上是一個需要嚴密監控的階段。教師不僅要對任務內容和相關詞匯做大量預先設計,還要確保學生在任務過程中不能省略上述任何步驟,否則達不到通過協作任務而學習詞匯的效果。筆者發現,當教師把教學目的和步驟向學生解釋清楚,學生很樂于嘗試和配合,并在共同挖掘詞義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在筆者看來,應用這種學習策略的好處有二:1.學習者可以自行選擇他們認為最有用和最值得掌握的詞匯進行復習演練,這樣一來學生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一定意義上體現了“自主學習”這個時下教育學領域里的重要理念;2.協作任務的積極意義在于協作,它很好的融合了教育理念中的兩種矛盾――協作與競爭。不少西方學者認為,以激勵學習者之間競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已經落伍,先進的理念應該是鼓勵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就中國學生而言,競爭意識很難壓抑也無需壓抑。在協作任務中,學生必須學會協作,否則無法完成任務。協作成為必要,競爭帶來動力,而這些都會為學習效果的提高提供巨大動力。
四、結論
文秋芳(2001)提出:語言學習策略本身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它們的成效高低要看學習者使用的是否恰當。
在實際操作中,受限于教學目標、教材和學習者特點等諸多因素,教師很難嚴格按照標準實施任務教學法。但即便不采用任務教學法,教師仍然可以把任務作為一種教學活動使用,甚至把它融入到原有的教學方法之中,輔助完成教學目標,豐富課堂教學。筆者的觀點并不是以協作任務替代按原有、傳統的詞匯教學方法,而是力圖表明協作任務可以成為詞匯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他對于促成詞匯的聯想和擴充、加深詞匯記憶和加強詞匯有效使用都具有重要影響,為教師擴展教學方法和途徑、豐富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有意義的嘗試。
參考文獻:
一、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語言場景習得法教授單詞
人教版每單元第一頁就設置語言場景。“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境。”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見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筆者認為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教師設置情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如:
A: Hello! May I speak to Jim?
B: I’m sorry he isn’t here.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A: OK! This is Kate. My telephone number is 87654321.
B: All right.
A: Thank you very much. Bye.
B: Bye.
在課堂上以活動的方式設置學習交際用語的場景。比如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要求教師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認為,興趣可增強記憶,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積極而持久的認識傾向,它與大腦皮層中思維活動的興奮中心相伴隨。”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種
天性我們不能壓抑,只能加以引導。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用說小孩,
連成年人也不喜歡呆板,沉悶、枯燥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零的,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在詞匯教學中更要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減輕學生對單詞厭煩和焦慮心理,教師只有幫他們清除了這些心理障礙,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關于詞匯的游戲活動是多不勝數,下面只舉幾個例子,如(1)What is 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 has four legs. It’s made of wood. It’s used for 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 a 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學數詞也有不少游戲,如:“Who has number… ?寫些數詞卡片,根據所教數詞的多少,卡片上分別寫上從1到25,從25到100,從100到1000和超過1000以上的數詞。當教師指卡與學生背誦、做游戲時,就用數字代替他們的各字。就像他們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多了就記熟了,這個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3)Add-on這個游戲結合圖片、實物來做,學生1:“I see a living room.”學生2:“I see a living room and a kitchen.”學生3:“I see a living room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如此類推。或者學生1:“I like milk.”學生2:“I like milk and p
ie.” 學生3“I like milk, pie and cake.”也是如此類推,看誰堅持說得最長時間、最多的詞匯,這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復述能力和單詞的貯存量。
二、 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花灑、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 very hungry and thirsty ,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and eat. (2) 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 (3) There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 it. 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 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 不同的詞性和用法。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學習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 raining and I want to go out. I don’t want to get wet. I haven’t a raincoat but I have an umbrella. I’ll put up my umbrella. The rain is coming down on my umbrella but it isn’t coming on me. My umbrella is protecting me from catching rain. Now the rain has stopped. I’ll take my umbrella down., An umbrella is very useful when it is raining. 這樣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
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英語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中的一個分子。”⑦由此可見,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系統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如學習care這個單詞,可用構詞法中的詞綴法、轉類法,引申出care –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也學得了詞匯的知識;還可以用合詞法學習black和board=blackboard等;還可以用縮略法學習phone=telephone、ad=advertisement、flu=influenza、fridge=refrigerator等;再如集中學習單詞時,可把形音相近的單詞,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歸納在一起學,從以上的單詞可看出,它們不但詞形大致相同,發音也一致,特別是元音字母a的發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不發音字母e構成,這樣的規律,也教會了學生用音標記單詞,對于單詞,學生自然也不會那么恐懼。
詞匯教學的方法不止上面所說的這些,比如說:詞性轉化法,同義近義辨析法,交際法,圖表法,比較法,集中單詞教學法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參考資料:
關鍵詞:詞匯自主學習學案;小組合作;融詞匯考查于豐富語境
眾所周知,詞匯是任何語言教學的基石,英語也不例外。所以,從入門開始,英語教師就非常重視詞匯教學及考查,并將其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之中。但是,傳統的詞匯教學更加注重對詞匯用法及搭配的講解,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往往一個詞匯就可以拓展出幾個甚至十幾種用法。這樣,使課堂上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下課后學生記憶起來千頭萬緒、苦不堪言。而實際上,教師講到很多詞的用法搭配,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例句匱乏老套,課后學生很難做到有效地鞏固和復習。此外,平常進行詞匯詞組聽寫時,要么教師讀中文,學生寫英文;要么教師讀英文,學生拼寫出單詞或詞組。前者造成學生脫離語境,機械記憶詞匯;后者造成學生只知拼寫,不理解單詞意思,對詞性、詞意、詞形的變化更是知之甚少。以上種種,使英語詞匯教學及考查陷入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境地。
詞匯教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它們為語言學習究竟應該起到怎樣的服務作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共有四個級別的目標要求(六至九級),其中七級是高中階段必須達到的級別要求。而七級語言知識目標對詞匯的要求是:(1)理解話語中詞匯表達的不同功能、意圖和態度等;(2)運用詞匯給事物命名、進行指稱、描述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3)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4)了解英語單詞的詞義變化以及
日常生活中新出現的詞匯。《2013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中對于閱讀和寫作當中的詞匯部分也作了相應要求。如,閱讀部分指出:英語單詞的含義并非完全等同于詞典中所標注的漢語意思,其含義隨不同的語境會有所不同。能根據上下文正確理解靈活變化的詞義,才算是真正初步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
此外,說明對于英語寫作部分也給出了準確使用語法和詞
匯的要求,指出語言的準確性是寫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信息的準確傳輸。應用語法結構和詞匯的準確程度是寫作評分標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筆者經過重新審視詞匯教學的真正目的并認真反省以前詞匯教學方法的得失,初步摸索出了一個詞匯教學的新方向,并在幾年的實施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詞匯教學及考查的較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詞匯(詞組)教學部分
傳統的詞匯教學如上所述,講解、舉例、練習都由教師來承擔。學生只是聽講、做筆記以及根據教師的要求做一些相關的填空選擇練習。學生沒有習得體驗,便會導致單詞積累的困難。可是,把詞匯完全交給學生處理,又會造成學生對于字典中單詞的諸多用法講解和短語條目要么無從下手,要么遍地開花,沒有方向,不知重點,學習效率極為低下。
蘇霍姆林斯基說:“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并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
如何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正確理解及運用詞匯,教師就需要在指導方向上多下功夫,針對高中階段不同要求的詞匯,設計不同的學案內容,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詞匯在方向和用法上加以一定的限定,讓學生有的放矢,對所學詞匯有更加深刻和牢固的認識。下面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五Module 5 A Job Worth Doing 中的部分單詞學案為例,說說我對各種不同特點及考點詞匯的具體學案設計:
1.詞性、詞形變化
如:stressful(詞性詞形變化填空)
Teaching can be a tiring and stressful job. All walks of life(社會各界) stress students’ academic records,which put teachers under great stress.
2.固定詞組或搭配
如:grateful(填介詞)We are grateful to you for your help.
再如:leisure(詞組填空)
Take the magazines home and read them at leisure.(閑暇時、有空時)
She goes to the cinema in her leisure time.(在她的業余時間).
3.考點詞匯及構成的固定句型
如:require(固定用法或搭配填空)
The director required that we(should)work(work)all night.
The director required us to work (work) all night.
Your coat is dirty. It requires washing / to be washed(wash).
4.寫作高級表達詞匯用法
如:重要的important(adj.)importance(n.)
English is important=English is of importance.(仿寫下面句子)
This book is very valuable = This book is of great value.
仁愛、公正、誠實對于一個領導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Kindness,justice and hones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 leader.
A truly elegant taste is generally accompanied with excellence of heart. ――John Keats. 優雅的情趣與心靈之美不可分。―― 英國詩人 濟慈.J (B5M4)
“Think before you act” is my motto. (B6M1)
Share your happiness,your happiness doubles;share your sorrow,your sorrow cuts to half. (B6M2)
He who will not learn when he is young will regret it when he is old. (B6M3)
Be slow to make a promise but swift to keep it. (B6M2)
Knowledge makes humble, ignorance (無知) makes proud. 博學使人謙遜,無知使人驕傲。(B7M3)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are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B7M3)
No matter what difficulties we are faced with at present, we should be optimistic about our future. 無論我們現在面臨什么困難,我們都應該對未來持樂觀態度。(B4M1)
A liar is not believed when he tells the truth. (B6M3)
Everyone is supposed to pay for what he has done. 每個人都理應為自己的行為買單。(B6M6)
Good listening can always show respect, promote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聆聽能夠表達敬意,增進了解,改善人際關系。(B6M3)
All success only belongs to (屬于) those who have a great goal and keep going towards it. (B6M3)
4.學習方法類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而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先生也提出:教員不是拿所得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著結果的方法教人。這些都充分說明正確的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本身更為重要。在詞匯考查中,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一些關于學習方法的句子,幫助他們在詞匯積累過程中,了解并嘗試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呢?如,
The key to learning English well is to open your mouth and ears and use your head and heart. 學好英語的關鍵是要張開耳目,打開心智。(B5M4)
Correct grammar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do not make a good passage. (B5M1)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must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理論聯系實際)(B6M4)
Profound (淵博的) knowledge needs to accumulate day by day. (B6M2)
To study English well, you must try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use the knowledge correctly in context of words. 要學好英語,你應當努
力培養在語境中準確使用語言的能力。(B7M2)
Reading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閱讀在語言學習中至關重要。(B7M6)
5.了解詞意類
外研版高中課本選修6~10中的詞匯,更多的是對詞意、詞性的理解要求,以便學生在閱讀材料中,可以減少詞匯障礙或是根據語境猜測生詞的意義,以達到準確理解語篇的效果。因此,對于這部分詞匯考查不應像必修1~5中那樣考查拼寫和詞形,而是應設置語境,考查學生在有上下文的情況下,理解該詞匯的含義。如,
Everyone should obey the traffic rules. Being a good pedestrian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being a good driver. n. 行人 (B6M4)
Almost everybody is allergic to certain medicine or food. 對……過敏 (B6M3)
Perhaps it is our human nature to be nostalgic for the old days. 留戀……(B6M3)
Shanxi Fenjiu Basketball Team, a dynamic and powerful team this season, has reached the semi-finals. 山西汾酒男籃是這一賽季一支充滿活力的強隊,它已經闖入了半決賽。(B7M2)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對詞匯的要求是多樣化的,因此,不能用“一刀切”的辦法來進行詞匯教學和考查。筆者認為:針對自己的學生特點及詞匯高考方向,結合教學或當時學生身邊實際及國內外大事,巧妙地設計詞匯學案,將生活、文化、哲理、時政等融入詞匯考查中,增詞匯學習之意趣,賦詞匯考查以靈動,學生才不會以排斥的態度對待詞匯學習,以敷衍的態度對待詞匯考查,詞匯才能真正煥發出它的真正魅力。
注:例句之后括號中的字母數字代表必(選)修課本及模塊。如,B6M5為選修六第五模塊。
參考文獻:
[1][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32.
學生掌握詞匯的數量,基本上反映了其英語水平的高低。所以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必須把詞匯教學放到突出地位。而學生要想掌握大量的詞匯,采取合適的詞匯學習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擴大詞匯量,熟知每個詞匯所表達的意思,掌握詞匯用法以及使用場合,恰當使用詞匯,使詞匯真正為交際服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詞匯學習的策略。關于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筆者在多年在教學中有如下的體會。
一、介紹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擇行之有效的詞匯學習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詞匯教學,例如對于初學英語者可側重音形結合法。學生在基本掌握音素的讀法之后,可逐步介紹一些讀音規則,讓學生認識到音和形的聯系,自覺的按音形結合的方法去記憶單詞,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在英語中同一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有多種讀音,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組合也可發相同的音,記憶時要靈活。也可以采用直觀教學法,用圖片、實物、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以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詞匯教學,讓學生把具體的事物及事物的特征與相應的英語單詞或短語聯系起來,使他們養成隨時聯想的習慣。強調詞性的轉化,因為詞的音、形、義、性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掌握了讀音,就容易記住詞形;掌握了詞義及詞性,就容易掌握其基本用法。這樣由詞構成的句子也好理解多了。
大多數英語單詞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不同詞性的轉化形式,如impress-impression - impressive - impressively;又如MrSimth died last week and his death was caused by adeadly bite from a snake. His deadbody was buriedyesterday.省略anesthetist,narcotic等,這樣學生通過聯想把一些意義相關的詞記住。采取對比記憶法,記憶那些形似而非的詞。例如,blight枯萎,flight飛行,plight,困境,slight微微的,這些詞只有一個字母之差,如果單個記憶很容易引起混淆,認真對比可將其輕松記住,起到以一帶多的效果。分散記憶要比集中記憶效果好。如果一天學習十個單詞,用30分鐘,那么將這30分鐘分散在一天的不同時候,比如,早上十分鐘,中午十分鐘,晚上十分鐘,就比一次用三十分鐘學習這十個單詞,效果要好得多,而且還記得牢。
四、及時歸納總結,幫助學生調整詞匯學習策略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復習,鞏固和提高已有成果,這種復習必須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系統的復習。“學得快,忘得快”,這是當前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通病。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時復習鞏固所致。古人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學習之母,系統地進行復習,不僅有鞏固記憶的作用,還能加深對所記憶單詞的理解。
對學過的詞匯,按其不同的特點定期地進行歸納總結,例如,對一些詞采取同義、反義的辨析,對另外的一些詞采用聯想的方法,也可采用詞匯測試的方法來歸納總結。測試的形式一定要多樣,有測試拼寫的,有測試句法功能的,也要有測試交際功能的。
【關鍵詞】高中英語 詞匯學習 認知策略
引言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D.A. Wilkins曾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詞匯是理解和表達的鑰匙,若學習者擁有較大的詞匯量,即使沒有很好地掌握語法,也能較好地理解并運用語言進行交流。詞匯在語言學習中至關重要,但對學生而言詞匯卻是英語學習中較難的部分。英語詞匯數量浩如煙海,一詞多義,新詞新義不斷涌現,使英語學習者對詞匯學習望而生畏。為了學好英語詞匯,掌握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迫在眉睫。
對中國高中生而言,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環。2015年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新課標高考英語考試大綱規定,學生掌握并能運用的英語詞匯量需達到3500左右,對高中生的詞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不斷提高的詞匯要求,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部分教師和學生缺乏系統的詞匯教學策略,學生的詞匯學習成果不太理想,許多教師和教育家仍在不斷探索詞匯教學的有效策略。本文通過簡單的歸類,系統地梳理了高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試圖為高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提供方法指導,為英語教師的詞匯教學及相關學者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提供參考。
一、詞匯學習的三大策略
1.元認知策略。“元認知”即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其認知行為的有意識的控制。Patricia指出元認知策略可包括:“擬定學習計劃、控制學習狀態、適當調整、評價學習成果”。Oxford認為元認知策略在詞匯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概括為三個方面:擬定學習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評價。擬定學習計劃包括進行語言學習探索、安排學習時間表、制定學習目標、尋找練習機會等;自我監控指的是發現并消除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自我評價強調通過對比和自我測試對個人學習進度進行評價。
2.認知策略。在詞匯學習中處理輸入信息時,認知策略是必不可少的。認知策略是學習者有意識地加工處理信息的具體方法和技巧,能促進其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認知策略包括多種具體策略,本文重點列出五種最常用的策略,分別為:拼寫策略、分組策略、語境策略、查詞典策略和重復策略。
拼寫策略:英語是一種字母語言,英語單詞可根據其發音拼寫。例如,單詞“conversation”可分解為四部分con-ver-sa-tion。把單詞分成小部分,降低了單詞記憶的難度,更有益于學生掌握。學生有必要培養對英語單詞的整體感知,根據發音對單詞進行有效的分解,從而提高英語詞匯學習的效率。
分組策略:面對繁復的單詞,學習者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對詞匯進行分組,以便高效地學習英語詞匯。詞匯不是孤立地儲存在人的記憶中的,而是分門別類地存在的,有些詞與詞之間存在語義方面的聯系,并形成一系列的語義場(semantic field)。當學習者回憶其中的一個詞,他對同一語義場的其他詞的記憶也很容易隨之被喚醒。例如,“sports”語義場包含了許多相關詞語:swimming,basketball,football,badminton,volleyball,table tennis,jogging。研究發現,掌握了分組策略的學習者,更有可能記憶更多的詞匯。
語境策略:語境可包括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學習者可利用語境推測單詞意義從而加深對該詞的印象。將單詞放在語境中記憶有利于提高詞匯學習效率,因為在語境中習得的詞匯比單獨記憶更可能轉化為長時記憶。
重復策略:從英語詞匯學習的角度來看,重復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學習新詞時,反復大聲朗讀、默讀或回想對記憶單詞是十分可取的。重復策略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率,形成短時記憶。
查詞典策略:查字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詞匯學習策略,但不同學生對于詞典的使用率及效果顯然不同。研究發現經常使用詞典的學生學到的詞匯更多,且語言水平高的學生更能在查字典的過程中獲益。
3.社會/情感策略。Ellis認為社會策略包括三方面:提問,與他人合作,與他人產生共鳴。而情感策略旨在解決產生于學習過程中并會影響學習進程的情感。情感策略包括:降低焦慮、自我鼓勵、自我意識等。
二、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可分為三大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側重于學習者對其學習行為的認知及控制,認知策略重點在于學習者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各種方法和技巧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社會/情感策略強調學習者在與他人的合作。這三種策略在高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中必不可少。作為高中英語教師,首先應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擬定詞匯學習計劃,進行自我監督和檢測;其次應教授學生具體的詞匯學習方法,如拼寫、分組、語境、重復和查字典策略并督學生落實;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問問題,多與同學交流合作,幫其樹立詞匯學習信心。若教師能指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有效運用以上三大學習策略,則英語詞R教學有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詞匯;學習策略
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對高中生而言,要想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可走,只能踏踏實實地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為英語語法和詞組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高中英語詞匯學習進行簡要闡述。
一、英語詞匯教學重要性
英語詞匯是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關鍵所在,只有掌握足量的詞匯量,才能準確理解閱讀理解材料闡述的意思,同時深入品味每一段話中所潛藏的情感變化和意義變化,準確掌握文章主旨。再者,掌握足夠的英語詞匯有助于提高聽力水平,精準把握聽力內容,避免由于某個詞匯不認識而影響了正確理解。因此,英語詞匯是維系英語語言的建筑基礎,直接影響英語聽說讀寫的進行,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學習者的英語水平。
二、高中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英語詞匯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者一般比較重視英語詞匯學習,但在實際的學習中依然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影響英語詞匯學習的效果。首先,英語詞匯記憶困難,由于高中英語學習中要掌握大量的詞匯量,詞匯的難度開始逐漸增加,并穿插了較多詞組,因此給詞匯記憶帶來較多的困難,經常會出現記憶混亂的現象,一旦不注意單詞的音、形、義就會造成記憶混淆。再者,詞匯記憶缺乏技巧性,很多同學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給予技巧性指導,這導致一些單詞沒有來得及鞏固和加深,再學下一章節的生詞時就會遺忘上一章節的單詞。此外,英語詞匯記憶和生活化聯系不緊密,對單詞只能強行記憶,缺乏形象元素的支撐,很多單詞不能深刻記憶,也有很多單詞單獨記憶,沒有放到合適的詞組和語境中,導致單詞記住了但不會使用。英語詞匯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但影響了英語水平提升,同時不扎實的詞匯基本功會影響后續的英語深層次學習,因此,要改正英語詞匯學習習慣,端正英語詞匯學習態度,努力提高自身詞匯量,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三、高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
(一)在詞匯學習中重視詞塊學習
聽、說、讀、寫環節是詞塊學習的四個關鍵環節,要在這四個環節中強化詞塊學習。首先,在聽力方面,要準確區分英語詞匯,以詞塊為基本的記憶單位,提升自己從聽力句子提取英語詞塊的能力,把握英語文章框架,提高聽力準確率。其次,詞塊理論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輸出語言的準確性,要強化對固定習語和語言方式的表述,大膽地應用固定詞塊,在英語表達中把語法組成起來,形成固定的英語表述方式。此外,在讀方面,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詞塊,然后根據文章中的例子進行造句,逐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提高其閱讀速度和準確性。
(二)詞匯學習和生活化素材聯系
單純的詞匯記憶容易造成記憶混淆,同時單詞記憶的準確性不高,因此,應當自主的把英語詞匯和生活中的素材聯系在一起,通過生活化片段巧妙引入詞匯記憶,例如,可以把教室內的所有事物以及同學的學習行為以詞匯的方式進行注解,從而不停地重復記憶和應用,提高自身的詞匯能力。另外,當前互聯網資源可以隨意調用,要合理利用互聯網中的詞匯學習素材,選擇合適的生活素材,并巧妙設置兩者的銜接點,例如,在運動類的英語科目學習中,可以巧妙地引入世界體育的素材元素,激發自身學習的積極性。
(三)巧妙應用電子詞典
當前高中生都配備了電子詞典,而電子詞典也大大擴充了詞匯庫存,尤其是儲存了較多的專業詞匯,電子詞典的更新速度較快,可以實現熱門詞匯的更新,并支撐隨時調取,這是紙質詞典所達不到的效果。因此,要充分發揮電子詞典的作用,通過單詞的檢索來學習單詞的含義,并以此進行延伸學習,學習各種詞組和短語知識,同時電子詞典會給出相關的近義詞、反義詞,并詳細解釋各個單詞的用法區別,這有利于全面掌握詞匯信息,增加單詞大的儲備量。
(四)重復記憶策略應用
調查顯示,重復記憶是英語詞匯學習的最好辦法,通過重復性的朗讀就會在腦海記憶中留存這一單詞,其遺忘過程較為緩慢,同時大腦的遺忘是―個規律性的曲線,前期記憶遺忘較快,后期則遺忘較慢,因此可以利用這一規律進行重復記憶,不斷強化單詞的記憶保存時間,從而達到完全記憶的效果。
關鍵詞: 英語詞匯 學習策略 存在問題和原因 策略內容 教學對策
1.引言
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A.Wilkins)曾經說過:“沒有語言,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由此可見詞匯學習在語言學習中的地位,它是第二語言學習的核心。詞匯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社會的發展要求英語學習者掌握越來越多的詞匯。理論上講,一個人的詞匯量越大,他會感覺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越強,但這還取決于他是否扎實地掌握了詞匯知識及其正確的用法。而詞匯的扎實識記則需要正確的詞匯學習策略。Oxford(1999)指出,語言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在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過程中,為促進學習進步而使用的具體的行為、步驟或技藝。而詞匯學習策略是以語言學習策略為框架形成的針對詞匯學習的具體的方法、技巧和步驟。
2.國內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
2.1國內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歷史回顧
近十多年來隨著國外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的迅猛發展,國內的相關研究在1990年后也逐漸增多,研究內容逐漸拓寬,研究方法逐步多樣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有關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日趨成熟完善,初具規模。通過搜索中國期刊網CNKI,分析國內10余種外語類重點期刊發現,我國學者自1990年以來對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諸多方面進行了探討。比如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與成績的關系、詞匯記憶策略、猜詞策略、上下文策略、分類策略、網絡環境下的詞匯學習策略,等等。
2.2思考和建議
(1)詞匯策略變化研究不足,各項認知策略的研究嚴重不均衡。對學習者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不僅要有靜態的橫向描述,還要有動態的縱向觀察,全面了解學習者在各個年齡段的策略選擇運用情況。
(2)研究方法的種類嚴重不均衡,其有效性值得探討。問卷調查法使用最多。多方法、大樣本、多策略的系統研究才能使我們對詞匯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有更系統、更全面的認識。
(3)研究對象代表性不足。多數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在高校英語、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身上,卻將大批中小學生遺漏在其研究選題之外。
(4)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如果把諸項策略研究成果引入課堂教學,教學一線工作者會重視科研成果的實用意義,推動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
(5)網絡環境下的詞匯學習策略有待進一步研究。
3.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在語言作為整體的習得過程中,詞匯是唯一的窗口,它是社會交際體系中最核心因素。然而,多年以來,詞匯學習在英語教學中一直未受到重視。原因主要在于語言學研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著重其詞法,而忽略了科學系統的詞匯學習和記憶策略。語法項目成了學生攻克的重點和難點。詞匯記憶的不足阻礙了聽力、閱讀、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
4.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內容
(1)語義場策略。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凡熟悉的事物容易記憶,而對不熟悉的事物的記憶則與經久的回憶、復雜的思維活動相聯系。只有將經驗過的事物與當前所認知的事物進行對照分析,從事物各方面的聯系去附著信息的固定點,才能提高識記效率。詞匯不是孤立地儲存在人的記憶中的,而是分門別類地儲存在人的記憶中。有些詞匯由于語義上的聯系,形成了記憶中的“詞匯集”,只要記起其中的一個詞,就會聯想到其他的詞。因此,在詞匯學習訓練中可以運用語義場策略,即把學習者所關注的生詞含義置于自己已有的語義系統中進行聯系記憶。語義場中有聚合關系、反義關系、上下義關系等。
(2)語境策略。心理學家認為,記憶是人的一種思維活動。在思維過程中,人們對有意義地識記材料比無意義地識記材料容易記憶。理解意義越深刻,保持時間就越長,遺忘機率就越小。根據這一思維特點,學習詞匯可用語境策略。即通過上下文猜測某一單詞的語義并掌握詞匯的用法。如在學習country這個詞時,可以根據具體的不同的語境讓學生確定該詞的含義:“國家”和“鄉村”。
(3)詞匯形態理據策略。指的是可以通過對一個詞的形態構成進行分析而獲得詞義,具有形態理據的詞都是復合詞和派生詞。復義詞是通過把兩個或多個詞形聯結在一起而形成的,有些復合詞的詞義可以通過組合的各部分的詞義簡單相加而獲得,如blackboard(黑板),football(足球)等。有些復合詞的詞義則需通過對組合各部分的意義進行適當的聯想,如overwork(加班),greenhouse(暖房)等。同樣,分析派生詞的詞綴,也可以推導出它的詞義,如thinker,teacher等都是動詞加上施事后綴構成的,表示做這些動作的人。英語單詞中有大量的復合詞和加前綴后綴之后變成的派生詞。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詞的形成理據學習單詞。
5.教學對策
改變死記硬背的詞匯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注重使用聯想的方法,比如同音或諧韻、近音、形近、近義、反義、涉己等措施記住英語詞匯。引導學生及時復習學習過的英語詞匯。
通過平時的上課或者做練習的時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是積極詞匯,必須正確理解掌握的,哪些是消極詞匯,只作一般的理解和認識,并對積極詞匯進行分析強化。
教師在進行新詞匯的講解時,不但要教給學生詞綴,而且要教給學生一些詞根的知識。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時候進行構詞法小測驗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對這種方法由潛在的轉為顯在的記憶方法。
6.結語
詞匯學習是外語學習中開始最早、困難最大、結束最晚的一項任務,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和多媒體等資源,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幫助他們掃清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詞匯學習策略研究已經是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重中之重。期待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現,以更快更好地推動我國外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滿足我國對外語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Allen,F.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M].Oxford OUP,1983.
[2]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3.
[3]陳萬會.論第二語言詞匯研究與教學地位的變遷[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15.
[4]程曉棠,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注意;記憶;英語詞匯學習
一、 外語詞匯教學與研究現狀
對于外語學習中的詞匯教學,Waring(2002)進行了概要的總結:1. 一次輸入的詞匯量太大;2.只強調獨立的詞匯講授而忽視詞匯的靈活運用;3. 教師對詞匯教學的認識僅限于:拼寫與基本含義;4. 教材中新詞的重復率低;5. 教學中教師對新詞的重復率低;6. 忽略詞匯學習策略;7. 很少講授詞典使用技巧;8. 詞匯以列表方式呈現;9. 較少進行詞匯練習與檢測。以上的總結可以認為是詞匯教學中的不恰當的輸入和輸出方式導致了詞匯教學的不成功,或者說詞匯學習策略的缺乏,忽略詞匯學習規律而導致的詞匯學習效率不高。
在詞匯研究中,Henriksen(1999)提出了詞匯發展的三維模型,認為詞匯的學習基于以下三個維度上進行:第一維度是部分詞匯知識與確切詞匯知識維度,該維度將詞匯知識視為一個連續體。連續體的一端是部分詞匯知識(用以測量詞匯量大小);另一端是確切詞匯知識(采用了Cronbach對詞匯知識的部分定義);第二維度是詞匯知識深度,這一維度涵蓋了Richards和 Nation對詞匯知識的界定。但由于該維度包括的內容甚多,Henriksen認為該維度實際上是一個學習者借以構建詞匯知識網絡的維度;第三維度是詞匯產出性知識與接受性知識維度。對于詞匯能力,Nation(1990, 2001)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詞的口頭形式;2. 詞的書面形式;3. 詞的語法形式;4. 詞的搭配;5. 詞的使用頻率;6. 詞的文體適當性;7. 詞的概念意義;8. 與其它有關詞語的聯想。而Nation還強調,詞匯能力的這幾個方面都應該在接受性和產出性這兩個維度上來進行考察,例如,詞的語法形式的接受性知識要求學習者能懂得該語法現象,而產出性知識則要求學習者能正確使用該語法。
二、 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Flavell提出元認知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元認知(metacognition)是對認知的認知,即元認知所指向的是人自身的認知過程,它是以認知過程本身的活動為對象。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元認知知識、元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監控。
(一)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
美國語言學家Lightbown (1985)提出選擇性注意假說(selective attention hypothesis),他認為形式操練通過為語言學習者提供“接入口”能幫助第二語言的習得,雖然它并不能在實際上導致新的語言特征成為學習者的中介語知識。詳細地說,形式操練通過幫助學習者發現語言輸入中的新特征而引發了語言習得的過程。語言習得的過程強調反復的操練,從主觀的形式上的操練入手,在操練過程中對輸入的語言的特征進行識別并內化為一種較為自然的過程,這是對知識的不熟悉到熟悉的學習過程。英語專業的新生面對專業要求的詞匯量的陡增,從何處著手快而準確地進行詞匯,這是他們所擔心的問題。在詞匯學習中,哪些是要深入掌握的,哪些只需要了解即可的,如果沒有明確的指導與選擇,學習起來必定會事倍功半。
(二)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
詞匯學習要求學習者進行大量的記憶,在科學記憶詞匯時,要遵循記憶的客觀規律,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Ebinghaus)最早對人類語言學習記憶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對于記憶的貢獻更多在于及時復習,反復操練,即使是無意義的信息也能長時間保持。
(三)對結果的評價與調整
在學習結束后,應該對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學會學習、客觀認識自我的過程。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倡導的目標學習法要求,學生在完全掌握任務單元的學習后,通過考評和測試滿意,才能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他認為,學生的自我評價是認知的最高層次,通過評價分析可以調動學習者的內因,推動學習者的主動學習過程,從而讓學習者從認知、歸因和情感上進行最佳整合后,對學習目標、過程和策略等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期在更高層面上進行學習。轉貼于
三、 遵循學習規律,促進詞匯學習
在脫離語言環境中學習外語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不遵循學習的客觀規律,不結合詞匯學習本身的特點進行學習,要想過好詞匯關已非易事。詞匯關過不了,要把英語專業學好就難了,尤其對于英語專業新生就更重要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給學生講解詞匯學習的基本方法,并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并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自我評價,進行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離開詞匯,語言就失去了實際意義。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與學生交流時發現,許多學生課堂教學結束后并沒有養成課外自主學習的自覺性,不知如何在課外去鞏固記憶和運用所學的單詞,從而導致單詞難以理解和掌握,自然也就難以很好地運用了。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教師應通過平時的詞匯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詞匯學習策略,注重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養成良好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和記住英語詞匯,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英語詞匯學習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闡述了認知的意義建構原理,強調了認知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認為“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更好地學就是學生對英語詞匯更好的意義建構;更好的意義建構就是學生利用已有詞匯知識和社會經驗及借助他人幫助達到對詞匯知識的重組和建構,通過意義建構來獲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優化完善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
2、艾賓浩斯遺忘定律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認為人的記憶是有一定規律的,遺忘過程的發生是不均衡的,熟記后最初遺忘的較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遺忘會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會遺忘了。根據遺忘規律,引導學生有計劃地經常復現英語詞匯,克服遺忘現象。課堂上教單詞時,讓學生對所學的詞匯進行重復識記,加深印象;講解課文時,結合教材的內容有機自然地再現;課后練習中,使學生在多角度、多層次多次的復現中鞏固所學詞匯。
3、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詞匯的要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三、課外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培養與實踐
1、抓好語音,強調誦讀
詞匯學習第一關是會讀,而正確的讀音也有助于學生正確記憶單詞,因為讀音的正確與否往往與詞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高中課本詞匯表里對每個生詞都有音標注釋,但好多詞學生還是不會讀。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對有些音標掌握的不好;二是學生平時讀單詞的時間很少。教師還可從課文或課外挑選一些優美的段落和篇章讓學生自己進行誦讀,并在班內舉行朗讀比賽,增加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也為學生練習語音創造良好的條件。
2、科學記憶,突出主次,循序漸進
單詞會讀還不夠,還需知道其意思和拼寫,而這就離不開記憶。針對學生這種學習特點,筆者建議教師采取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教師可以把課后的單詞根據重點程度進行標注劃分:標注黑體的是課標詞匯,即重點單詞,學生不僅要會讀、會寫,還需知道其意思并學會運用;剩下的為話題拓展詞匯,學生需要知道其音、形和義,但不要求運用。為了幫助學生長效地鞏固所學的單詞,必須加強對所學單詞的溫習、復習,以鞏固記憶的效果。
3、多樣檢測,鞏固效果
習慣的養成除了自覺外,還需要一定的外部監督。因此,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詞匯學習習慣的同時,教師應承擔監督職責,發揮監督作用。檢測是監督的一種有效方式,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單詞掌握的情況,也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加強記憶,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當然,檢測方式應多種多樣,力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4、傳授方法,訓練策略
好的學習方法會使事半功倍,詞匯學習也不例外。一旦掌握好的記憶方法,養成記憶的習慣,單詞的積累將會是成倍增長的。在高中階段,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在詞匯學習上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還是被動的,需要教師掌控和監督。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在課外能自覺運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來記憶詞匯,教師在課堂上應事先對各種方法進行指導和訓練,使之成為學生的習慣落實到課外的英語學習中去。在詞匯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 游戲法
單詞學習本身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如何讓學生對單詞學習感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活動,這些活動應便于學生課后自己操作,這樣可以寓教于樂,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2) 詞典法
查字典是高中生必須會的一項技能。學生在遇到生詞時,如果猜測不出,這時可考慮查字典。另外,對于一些重點詞匯,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可通過查閱字典的方式了解其具體用法。
(3) 猜詞法
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課文后沒有而自己又不會的單詞。這時,可讓學生根據構詞法以及上下文語境進行猜測,即猜詞法。猜詞法在做閱讀理解時特別需要,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閱讀技能,也是拓展詞匯的較好的方法之一。
(4) 構詞法
【關鍵詞】詞匯教學;詞匯學習策略;自主學習
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盡管許多教師對英語詞匯教學非常重視,也投入了不少時間,但實際效果往往不如預期,學生對單詞掌握情況和運用程度不盡人意。這讓很多教師感到很困惑。筆者在與學生交流時發現,許多學生課堂教學結束后并沒有養成課外自主學習的自覺性,不知如何在課外去鞏固記憶和運用所學的單詞,從而導致單詞難以理解和掌握,自然也就難以很好地運用了。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教師應通過平時的詞匯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詞匯學習策略,注重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養成良好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和記住英語詞匯,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1.抓好語音,強調誦讀
詞匯學習第一關是會讀,而正確的讀音也有助于學生正確記憶單詞,因為讀音的正確與否往往與詞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高中課本詞匯表里對每個生詞都有音標注釋,但好多詞學生還是不會讀。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對有些音標掌握的不好;二是學生平時讀單詞的時間很少。針對這兩個原因,筆者認為教師有必要在語音方面對學生加強訓練,如每節課前花2~3分鐘時間幫助學生復習音標,在英語早自修時播放磁帶讓學生跟讀單詞或課文等。另外,教師還可從課文或課外挑選一些優美的段落和篇章讓學生自己進行誦讀,并在班內舉行朗讀比賽,增加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也為學生練習語音創造良好的條件。
2.科學記憶,突出主次,循序漸進
單詞會讀還不夠,還需知道其意思和拼寫,而這就離不開記憶。但如今的高中英語課本每個單元的單詞都接近或甚至超過50個,若想在短短的一到兩天時間內記住所有單詞并知道一些詞的用法是非常困難的,就算記住也會忘得很快。針對學生這種學習特點,筆者建議教師采取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教師可以把課后的單詞根據重點程度進行標注劃分:標注黑體的是課標詞匯,即重點單詞,學生不僅要會讀、會寫,還需知道其意思并學會運用;打“”的是行文需要的詞匯,大都為地名或人名,學生不需記憶;剩下的為話題拓展詞匯,學生需要知道其音、形和義,但不要求運用。明確了主次之后,再把課后單詞拆分為幾個小版塊,要求學生每天大約記10個左右的單詞,先記課標詞匯,再記話題拓展詞匯。另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定律,輸入大腦的信息如果要在大腦中保持長久的記憶,必須不斷地加以重復、再現。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長效地鞏固所學的單詞,必須加強對所學單詞的溫習、復習,以鞏固記憶的效果。
3.傳授方法,訓練策略
好的學習方法會使事半功倍,詞匯學習也不例外。一旦掌握好的記憶方法,養成記憶的習慣,單詞的積累將會是成倍增長的。在高中階段,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在詞匯學習上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還是被動的,需要教師掌控和監督。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在課外能自覺運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來記憶詞匯,教師在課堂上應事先對各種方法進行指導和訓練,使之成為學生的習慣落實到課外的英語學習中去。在詞匯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3.1翻譯法。翻譯法就是把英語單詞用中文或簡單的英文翻譯出來,最好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英文翻譯單詞,這種方法比較直接,也能訓練學生運用已學的詞匯。
3.2構詞法。英語中許多詞匯是由詞根加詞綴構成的,教師應傳授學生基本的構詞法知識,以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常用的構詞法有:(1)復合詞,如earthquake,bathroom,housework等。(2)派生詞,分為詞根加后綴和詞根加前綴。后綴一般是改變詞性,詞義基本保持不變,如:careful—carefulness, hope—hopeful, educate—education等;前綴一般是改變詞義,不改變詞性,如:advantage—disadvantage, possible—impossible, marry—remarry等。(3)詞性轉換。有部分單詞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前后綴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詞性,如seat(座位)—seat(使就座), smoke(煙)—smoke(抽煙)。
3.3猜詞法。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課文后沒有而自己又不會的單詞。這時,可讓學生根據構詞法以及上下文語境進行猜測,即猜詞法。猜詞法在做閱讀理解時特別需要,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閱讀技能,也是拓展詞匯的較好的方法之一。
3.4詞典法。查字典是高中生必須會的一項技能。學生在遇到生詞時,如果猜測不出,這時可考慮查字典。另外,對于一些重點詞匯,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可通過查閱字典的方式了解其具體用法。
3.5游戲法。單詞學習本身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如何讓學生對單詞學習感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活動,這些活動應便于學生課后自己操作,這樣可以寓教于樂,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學無定法,上述方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訓練和利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英語詞匯,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習成績。
4.多樣檢測,鞏固效果
關鍵詞: 母語 英語詞匯學習 正遷移 負遷移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詞匯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著名學者威爾金斯(1972)說過,沒有語法,表達甚微;沒有詞匯,表達為零。正因為如此,詞匯越來越受到廣大英語學習者的重視。但是,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母語的遷移對英語學習有著重大的影響,既有正面的影響,又有負面的影響。“語言遷移”這一概念是美國語言學家Lado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在外語學習中,語言遷移是指學習者的母語對外語學習產生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對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我們就稱之為正遷移,如果阻礙學習者的外語學習,構成母語干擾,就是負遷移。
一、母語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正遷移現象
1.用母語直接解釋英語抽象詞匯
因為人們大腦中對一些具體事物的形狀、樣子等已經非常熟悉,所以在學習表示這些具體事物的名詞時,還可以借助于圖片來學習,教師只需要教會一種新的符號、表達形式即可。例如,老師可以指著圖片說“sun”,學生自然就明白“sun”的意思是太陽。但是,對于英語詞匯中大量的抽象詞語,還要借助于母語來解釋。例如:“友誼”(friendship)、“革命”(revolution)、“愛情”(love)等。可見,對于英漢語言中存在的共性抽象詞匯,可以直接借助母語來講解,學生就能清楚理解詞的意義。對教師來說,這樣使學生借助母語加深對這些詞匯的理解,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其他教學活動。
2.用漢語詞性來判斷英語詞性
不管是英語還是漢語,詞匯都有詞性劃分。英語中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主要詞性,漢語詞匯中也是一樣。在學習英語時,我們可以發現多數英漢語詞匯詞性是對等的。比如表示具體事物,表示時間、地點及空間概念的詞,不管在英語還是漢語中都是名詞。比如:“桌子”(desk)、“年”(year)、“醫院”(hospital)等。英語中的形容詞對應的漢語意思有這樣的特征,“……的”,而副詞是“……地”。例如:“beautiful”,漂亮的,美麗的;“beautifully”,漂亮地,美麗地。因此,可以通過判斷漢語的詞性來熟記英語單詞的詞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抓住了這一點,就可以有效地記單詞。
3.用漢字結構解釋英語構詞法
(1)不管是漢字還是英語單詞,都是有結構的。漢字的結構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內外結構等。如“吳,思,類”屬于上下結構;“漢,詞,法”屬于左右結構;“樹,做”屬于左中右結構;“問,間,閃”屬于內外結構。同時,漢字的結構與意義也是有聯系的,形聲字的形旁與字的意義有關,聲旁與漢字的讀音有關。例如:“飯”、“洋”、“跑”等。
英語單詞也是有結構的,例如;“lawful”。就像漢字“洋”一樣,三點水旁表示意思和水有關,“羊”和發音有聯系。“lawful”也可以拆分為兩部分:“law”和后綴“-ful”,“law”表示意思,“-ful”表示詞性是形容詞。還可以給“lawful”加一個前綴“un-”構成新的單詞“unlawful”,和“lawful”的意思相反。
就像“law”這個單詞一樣,可以在它的詞頭或者是詞尾加上一個成分,這種做法就是英語中的一種構詞法,叫作詞綴法(affixation)。詞綴法也叫派生法,是在一個詞的詞頭或者詞尾加上一個詞綴。加在詞頭的叫前綴,加在詞尾的叫后綴。由詞綴法構成的詞又叫派生詞。雖然英語中常見的、構詞能力強的詞綴數目有限,但掌握了這些詞綴,可以極大地擴大詞匯量。
英語中常用的前綴有:表否定:un-,dis-,in-(il-,ir-,im-),non-;表示位置、空間:extra-,inter-,fore-,tele-,trans-,intra-等;表示數量:uni-,semi-,bi-,tri-,multi-等;表程度:mini-,micro-,super-,over-等;表時間和順序:ex-,fore-,pre-,post-,re-等。
英語中常用的后綴有:名詞后綴:-er/or,-ee,-al,-ness等;動詞后綴:-en,-ify,-ize等;形容詞后綴:-able,-ful,-less,-y等;副詞后綴:-ly。
以單詞“law”為例,加后綴“-ful”構成新詞“lawful”由之前的名詞變為形容詞,而“lawful”加了前綴“-un”后,依然是形容詞,但意思改變了。由此可以看出前綴改變意思,后綴改變詞性。但也有例外,如“a-”就是一個轉類前綴,“asleep”。
(2)除了可以給單詞“law”加前后綴外,在學習中還發現一些和“law”相關的單詞,“law-abiding”、“lawbreaker”、“lawmaker”等。這些單詞的構成是把兩個詞排列在一起,有時兩個單詞中間會有一個連字符。這也是英語的一種構詞法,叫復合法(compounding)。例如:honeymoon,matchmaker,daydream,upstairs,someone等。復合法是把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詞聯結起來構成新詞的方法,用這種方法構成的新詞叫復合詞。
(3)漢語詞匯中有一字多義的現象,如“差”,雖然不需要改變形式,但可以有不同的意思。英語中也有此種構詞法,叫作轉化法(conversion)。轉化法指一個單詞在形式上沒有變化,但詞性發生了轉化。如“right”在下面四個句子中的用法。
A.What you said is right.
B.We should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C.Turn right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D.The fault will right itself.
在第一句中“right”是形容詞,是“對的,正確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名詞,表示“正確,公正,正義”;在第三句中是一個副詞,“向右地”;在最后一句中“right”是動詞,表示“改正,糾正”。這個例子說明,一個單詞常常夸幾個詞類,但形式卻沒有改變。
二、母語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
1.漢語中沒有英語單詞的對等詞
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地理、民俗、宗教及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在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作用下必然會產生一些屬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詞匯,如“生肖”“風水”等,這在英語中完全沒有對應詞。相反,英語中也有一些屬于自己特色的單詞,讓英語學習者很難理解和掌握,如“American dream”。
2.意義差異
詞匯的概念意義或外延意義不同或所指范圍的不同而造成的負遷移。英語中的“uncle”既可以指叔叔、舅舅、伯伯、姑父,也可以指姨夫,概念與漢語不完全對應。
詞的內涵不同所引起的負遷移,以“狗”為例,漢語中它常含有貶義,如“狗腿子”、“狗頭軍師”等。而英語中的dog可借指人,卻并無貶義。如在一些諺語中的表達: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lucky dog(幸運兒)等。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對漢字“龍”感到自豪,因為龍是吉祥和權威的象征。在中國,“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國的象征,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中國是“龍的國度”。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英語單詞“dragon”意味著罪惡和怪物,是邪惡的象征。
3.詞匯搭配不當引起的負遷移
受漢語詞語搭配的影響,英語初學者常把漢語的搭配習慣錯誤地遷移到英語中。如,漢語中“開門”(open the door)、“開電視”(turn on the TV),都用動詞“開”,學生自以為然地將“開電視”也翻譯為“open the TV”,將“接電話”(answer the phone)翻譯為“receive the phone”,“大雨”(heavy rain)譯為“big rain”等。
總之,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母語的正負遷移作用并存,不能單一地以為只是一種好的影響或者是不好的影響。不管是英語教師還是英語學習者,一定要全面正視母語的作用,既不能擴大母語的負作用,又不能忽視母語的積極作用,盡量充分利用母語的正遷移,減少負遷移,最終達到掌握詞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汪榕培.英語詞匯學高級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4.
[2]張維友.英語詞匯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160-161,92.
[3]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125-126.
關鍵詞:英語詞匯學習 記憶 策略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對于詞匯的重要性,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威爾金斯(D. A. Wilkins)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一個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的多少和運用詞匯的準確程度,是衡量其語言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然而許多資料表明,詞匯是制約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詞匯量偏低已成為影響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的主要障礙。
一、英語詞匯的主要分類
根據構詞法來分,英語的詞匯可分為簡單詞、派生詞和復合詞。簡單詞是由單一自由詞素構成,主要是一些短小的詞,如hand, foot 等。此類詞在英語詞匯中占少數,但出現頻率較高,且有較強的派生能力,所以它們是構成英語基本詞匯的主體。派生詞是由詞根詞綴構成。詞根是派生詞的基礎,同一詞根加不同詞綴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或不同的詞性。復合詞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詞素構成,主要有復合名詞,復合形容詞,復合副詞等。通過對詞匯分類的了解,學生在學習時可以針對不同的詞類采用不同的記憶和學習策略。
二、記憶的主要規律
1.時間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復輸入,其維持記憶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語單詞記憶為例,第一次可能幾秒鐘;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幾分鐘到幾小時;再重復就能幾天,甚至幾個月。重復次數越多,記憶時間就越長。
2.聯系律認知的循序漸進規律,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任何新知識的獲得都是由原來知識發展、衍生或轉化而來的。所以,對新信息的記憶,通過和原有知識的各種形式的聯想(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形成新、舊知識之間有機聯系的系統,是有利于知識儲存的。
3.數量律當需要記憶的材料數量偏大時,會給記憶帶來困難。研究表明,在這種情況下,把記憶的組織適當分散成若干小單元后,再依次存貯,記憶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4.干涉律當一個新的信息輸入后,它與原有的知識儲備之間會產生一種相互干擾。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強,稱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擾,稱為“負干涉”。正干涉有利于記憶,負干涉則對記憶起抑制作用,所以, 在學習時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負干涉。
5.轉化律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由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期記憶有一個轉化過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個轉化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之后外來信息就能長期、牢固地保存在腦海中。
6.強化律刺激強烈、新鮮能激起興趣,使人感受突出,就會使記憶強化。
三、詞匯記憶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1.簡單重復記憶策略
心理學識記理論認為識記分三個階段,即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其中短時記憶就其功能來說是操作性的,它對來自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儲存的信息進行有意的加工;有用的信息復述輸入長時記憶儲存,沒用的信息隨即消失;因此短時記憶是識記效果非常關鍵的階段。如果在瞬間記憶的基礎上,稍經啟發,就能引起聯想和回憶,轉化成長時記憶,因此,在記憶單詞時,只在短時內(一,二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是不夠的,還需要重復強化變瞬間記憶為長時記憶,因此學習者要有計劃地經常復習已學過的英語詞匯。
2.語境記憶策略
語境策略就是學習者通過上下文,即語言環境,所提供的信息對出現在語境中的生詞進行猜測,從而習得這個單詞。實踐證明,通過語境學習詞匯是擴大詞匯量的十分行之有效的手段。
3.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過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內在的深層意義并促進記憶的一種策略。
最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是聯想。聯想又可以分為:詞綴聯想、對比聯想、關系聯想、接近聯想、相似聯想等。心理學認為,聯想反映了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在促進人的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運用聯想學習詞匯時,通過串聯歸類,縱橫聯系,辨析分解,在腦際建立相互依存的知識結構,從而戰勝遺忘,增強記憶。
因此,當學習者的詞匯達到一定數量時,可對詞匯進行精加工,即單詞發音、拼寫、語法范疇、語境意義及其縱橫聚合關系等。學習者通過自主地系統地精加工過程形成了知識網絡,激活了深層記憶。
詞匯學習是英語語言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英語語言的基礎。學習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有意識培養詞匯學習、記憶策略,改變以往單一的學習模式。同時學習者要考慮到自身因年齡、性格、性別等因素存在著相當大的個別差異性,所以,選擇詞匯學習的策略要因人而異。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