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tbl教學

tbl教學

時間:2023-01-12 21:06: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tbl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tbl教學

第1篇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ode in neurology teaching. Methods: taking 60 undergraduates in class 1, grade 2010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TBL group. Regular group uses traditional large class, TBL group uses TBL model teaching, analyzing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 We uses the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TBL teaching, etc.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regular group is 7.47 score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TBL group is 9.36 score (the full mark is 10 score), the score is increased by 18.9%, the result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關鍵詞: TBL;神經病學;教學

Key words: TBL;neurology;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3-0264-02

0 引言

TBL(Team Based Learning,TBL)教學模式是于2002年由美國Oklahoma大學教育學家Larry Michaelsen提出的“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的教學模式[1]。它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團隊為基礎,進行課前預習和測試,開展團隊討論,以促進學生利用團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的教學方法[2]。在醫學教學中,TBL教學模式是指在臨床前期或臨床課程中,應用合適的分組方法,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團隊,以團隊為基礎共同學習和完成病例分析的討論式教學方法[3]。TBL教學模式已在國外一些醫學院校的多個專業課程的醫學教學中應用,并得到學者們的高度認可[4],而國內TBL教學模式卻處在起步階段,尤其在神經病學教學應用的報道幾乎沒有,在醫學教學中其它專業中的研究表明,TBL教學模式在醫學專業的學習中能增加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溝通和團隊合作技巧以及增加知識成果[5]。因此,通過研究我們探討TBL模式在神經病學教學的應用進行效果評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齊齊哈爾醫學院2010級醫本1班本科生 60名,隨機分為常規組和TBL組,將TBL組再分成6小組,使每組成員成績優劣大致均等,成績的優劣標準以前一學期末的成績為準。

1.2 TBL教學模式的流程和方法

1.2.1 教師課前準備 ①主講教師需經過TBL教學模式培訓。②多媒體課件病例資料準備,測試試卷、答題卡(準備病例為癲癇和急性脊髓炎病例各一個),共10道單選測試題,每題備有4個選項。③教學流程和方法的制定。

1.2.2 流程和方法 ①將TBL教學模式課程的意義、目的及方法介紹給同學。②播放多媒體病例資料,對學生進行個人測試和團隊測試,參照主講教師的打分,計算平均分。③根據本次測試成績,問卷調查,對教學效果進行點評和總結。

1.3 統計 對于學生的成績可以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方差來分析比較各團隊之間的成績,采用t檢驗來比較學生的個人測試和團隊測試成績。

2 結果

結果顯示TBL組的平均分是9.36分,但常規組只有7.47分。采用方差來分析各組之間的成績發現沒有統計學意義。另外,通過對兩組的測試成績進行分析可知,TBL組平均分提高了18.9%,t檢驗分析提示二者間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神經病學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比較老舊,缺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平行進行,缺乏融會貫通[6]的講授式教學,在TBL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依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要點,然后學生根據教學要點在課前進行多方面的準備,比如課前閱讀、小組測試、應用性練習等。這一系列的準備下來,學生已經對要學習的教學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在課堂上會更有興趣學習,另外,個人測試和小組測試的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思考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真正實現研究性、討論式學習和互學互教的拓展性學習。TBL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而逐漸興起的,它結合了很多的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學過程,比如團隊組建、課前準備、個人測試、團隊測試、綜合能力練習等,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使同學們對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得到更好的理解應用,在此種教學模式的講授過程中,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并同時激發個人的學習潛能,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也可以培養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同時也進一步的鍛煉了思維與診療操作,為今后的神經病學教學與臨床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對參加測試的同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的同學之前都不是很了解TBL教學模式,但是經過這次的教學,大多數同學認為該模式可以提高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所以,TBL教學模式作為對現有多種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完善和優化,在我國神經病學教育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總之,TBL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可以通過團隊間的溝通學習,,提高教學質量。TBL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的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需要不斷的對其進行研究,以完善我們的神經病學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的專業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Michaelsen LK,Sweet M.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m-based learning[M].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8:9-31.

[2]Wikie K,Burnls 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handbook for nurses. London: Palgrave Macmilian,2003: 14.

[3]Michaelsen LK,Sweet M. Parmelee DX.Team-based learning: 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9:28-36.

[4]Wiener H,Plass H,Marz R. Team-based learning in Intensive Course Format for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J].Croat Med J,2009,50 (1):69-76.

第2篇

在醫學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大中型綜合醫院的醫學科研教育工作在學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醫學分子生物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已廣泛滲透到醫學研究和應用的各個領域中,成為開展醫學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手段。研究生是醫院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因此,開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探索切實可行的醫學分子生物實驗教育方法,對于研究生自身發展和學術進步的需要起著積極的作用。任務型教學(Task-basedLearning,TBL)是20世紀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從教學的角度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即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分析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制定“任務”,布置各小組按要求完成任務[1]。2008年3月-2011年12月,作者對本院300多名研究生實施TBL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此期間,醫院發表的論文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進一步證實TBL教學是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之一。

1綜合醫院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綜合醫院通過舉辦論壇講座、實驗室開放等方面不斷加強醫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研究生分子醫學實驗基礎薄弱。綜合醫院的研究生來自于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醫學院,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醫學院側重基礎和理論教育而忽略了科研實驗技能培訓,進入醫院臨床后更注重臨床技能培訓,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就形成了一個空白地帶,導致研究生進入實驗室后,對各種實驗儀器生疏,也缺乏系統的實驗技術指導,在拿到課題后,往往不知所措,需要摸索很久才能開展科研工作,這對研究生自身的成長和科研工作的推動都極為不利。實驗教學模式與實際應用脫節。學校的實驗教學多以課程為單位,各個實驗間缺乏關聯性和連貫性,與實際科研工作的連續性相矛盾;此外,學校的實驗課多以傳統實驗方法為基礎,雖然經典,但是與現代分子醫學實驗室大量使用試劑盒和改良的實驗方法有很大差距,往往耗時耗力且與實際應用脫節。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體系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實驗教學內容滯后。隨著分子醫學的迅猛發展,新觀念、新成果層出不窮,對于疾病的認識、診斷和治療理論也在不斷地更新,及時幫助研究生把握最新的科研動態、科研進展,對于臨床研究項目的設計和研究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因此,需要將新技術、新方法融入在實驗教學中,幫助研究生獲得良好的科研思路,順利開展臨床科研工作。TBL教學可以根據研究生實際科研工作中的研究需要和研究生所具備的知識水平,根據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的理論技術體系,設計能涵蓋相關知識點的綜合性實驗任務,使研究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應用所學到的新知識完成實驗,解決科研問題。近年來,作者在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運用TBL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現歸納如下。

2TBL教學準備

2.1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方法,精選實驗任務設計合適的實驗任務是搞好TBL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選擇具有“引導性、典型性、臨床研究相關性”的實驗任務是我們的教學原則。針對科研工作中常用到的理論知識點和實驗技術,選擇一個胃癌相關基因為研究目標,作為實驗教學任務的一條主線,從各種研究方式入手,對該基因展開全面研究。通過任務之間的知識遞增、內容互補、難度和全面性的不斷提高,使理論知識點和實驗技能在不同任務的應用中得到鞏固和提高[2]。在核酸技術方面安排了DNA提取、RNA提取、分子克隆實驗,通過PCR獲取該基因,通過連接、酶切、質粒提取、篩選、鑒定這一系列的實驗方法,最后得到該基因DNA的克隆載體;在細胞培養技術方面安排了胃癌細胞復蘇、細胞換液、細胞傳代、細胞凍存等細胞培養技術相關的實驗;還有蛋白質免疫印跡實驗,通過蛋白質提取、蛋白質定量、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免疫雜交、免疫顯色等多種方法,最后得到該基因表達蛋白的印跡圖片。這些綜合性實驗都是連貫性的,前面的實驗任務結果為后續實驗所用,使研究生能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非常有利于激發研究生潛在的好奇心和探索創新意識,建立系統的科研思維。

2.2轉化科研優勢為實驗教學優質資源我院承擔著“973計劃”、“863計劃”項目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大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時,我院擁有大量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更重要的是,擁有一批優秀的專家教授,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優異的科研成果,是TBL教學的絕佳素材。我們邀請數位從事前沿醫學科研研究的專家們為我們介紹最新的科研動態,科研進展,分享各自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為研究人員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和機會,這對開拓研究生視野,幫助研究生設計和開展臨床研究項目尤為重要,利用好這些科研優勢,并轉化為實驗教學的優質資源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

2.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在實際科研工作中,會經常使用到大型儀器,普通的參觀講解不能讓學生完全真正了解儀器的用途,但由于實驗條件和專業性限制又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操作儀器、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針對此類大型儀器相關實驗技術,例如流式細胞術,我們采用了實驗演示的教學形式,以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檢測為實驗任務,樣本熒光標記過程讓學生動手操作,由實驗技術員負責上機操作,得到數據圖后,對實驗內容加以學習討論,分析各項數據的意義,從而對如何將該項技術運用到科研工作中有更深刻的認識。

3TBL教學的實施

分組實驗,增強實驗操作能力。將學生分為3-5人一個小組,每組都配齊實驗試劑、實驗器材,使每個學生都動手完成實驗過程,使用相關的實驗儀器。每個實驗任務開始之前,按照教學要求將相關實驗背景資料和技術步驟以及完成實驗的時間進程表交給學生,具體的實驗分工協作由學生小組決定,期間如有困難可向教師尋求指導。引導討論,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每個實驗小組都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在一旁指導,組織學生對于實驗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引導討論,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實驗操作,如果實驗任務失敗,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對實驗分析原因,組織學生重做試驗,保證實驗流程順利進行,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實驗經驗,提高實驗技能。在實驗結束后,由主講教師總結實驗的關鍵步驟,將所有相關的實驗串聯起來,指導學生進行階段性總結,從而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鞏固學生對相關原理、步驟的認知和理解;并將所有小組好的和不好的實驗結果放在一起比較評價,總結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足,分析各種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法;此外學生和教師在一起交流討論自己在實驗中不懂或尚需解決的問題,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同時提高了實驗技能,培養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4TBL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及其對策

TBL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醫學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嚴密的課程,有其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TBL教學法選取的是有代表性和常見的實驗任務,不可能完全反映理論系統的完整性,這就要求在運用TBL教學法時,要與傳統教授法配合[3]。在理論講解部分,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用大量生動形象的圖片和動畫、實驗操作錄像替代枯燥乏味的文字,用簡單的舉例闡述難懂的實驗原理,畫出詳細的實驗操作流程圖、重點標出注意事項,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實驗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有許多零碎的時間空余出來,要對實驗流程作好合理安排,在實驗間隙可以舉辦一些小專題講座,小組結果討論,放映多媒體錄像等方式充分利用空余時間,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充分交流。創造開放互動的教學環境。TBL教學對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教師不僅要通曉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理論知識,熟知實驗任務相關科研背景知識,還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能力。在實驗討論中,教師不僅要從傳統的講解者的角色轉變成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帶領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為一個自主學習的角色,還要作為問題的創立者、引導者和推動者,與學生共同分析討論,使學生在開放輕松的良好氛圍中獲得答案[4]。

第3篇

1.對象。2009年9-10月和2010年9-10月分別來我院急診科見習的2004級和2005級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均為全國高考統招全日制學生。其中2004級25名,2005級29名。

2.方法。兩個年級見習課程編排順序,需要掌握的急診危重癥病例以及單項技能訓練項目要求相同,由同一組帶教教師使用相同的教材,對2004級和2005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培訓。

(1)教學方法。對于2004級的學生,我們沿用傳統的教師講課和操作示范為主,學生單項技術操作練習為輔的經典培訓方法。對于2005級學生,我們在采用PBL教學法基礎上,與中山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合作,使用生理驅動的高仿真急診危重癥監護模擬人(EmergencyCareSimula-tor,ECS),將學生分成6-7人一組,同時引入TBL教學法,采取教師理論講課和操作示范為輔,學生團隊討論和分項技術練習為主,操作上改為綜合模擬演練并使用錄像回放總結的模式進行培訓。

(2)教學組織。教師先進行簡短的理論講授并進行操作示范,然后以臨床真實病例為模板,設計并建立幾個不同原因導致的心搏驟停和呼吸停止的“患者”,并用ECS反映其臨床表現,顯示器顯示“患者”的相應監測數據,盡量模擬急診室真實環境,讓學生在ECS模型人身上進行判斷、搶救及其他緊急處置措施。

(3)訓練方法。2004級使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產的Sim4000簡單模型人分組進行分項操作訓練,對心臟驟停和呼吸停止兩種情景的治療進行反復訓練,直到“救治成功”且操作熟練為止。2005級按小組組成急救團隊,用ECS進行綜合模擬演練,首先由教師報告病例,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和研究患者的病情,制定該如何救治的計劃,并設想在各種“突發和意外”情況出現時該怎樣處理,人員該怎樣合理分配等。訓練過程中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判斷和抉擇給予必要的提示,引導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盡可能不做過多干預,直到一次程序運行結束。然后學生角色互換,再次運行相同程序,每位學生分別擔任指揮者3次,每名學生都按順序輪流擔任不同角色。

(4)考核方法。所有臨床科目見習結束后,按照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標準[5]在ECS模型人上按照設定程序進行實習資格操作考試,包括心肺復蘇和氣管插管,考試由計算機自動評分。

(5)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對全體學生發放反饋問卷。包括急救意識、學習興趣和效果、臨床能力的提高、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進等,發放問卷全部收回,問卷有效率100%。

(6)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12.0統計軟件,采用均數進行統計學描述,使用Satterthwaite法t'檢驗,校正自由度為v',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考核成績。

2.學生反饋。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在是否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學習興趣激發,危重癥判斷能力提高,急救意識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單項技術操作能力,對今后臨床是否有幫助,和以往教學方式比較,自學能力提高,增進對理論學習的理解10個方面反饋意見上,2005級明顯好于2004級。

三、討論

1.教學成績比較。從成績表可以看出,2005級成績明顯優于2004級。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按照“疾病概述—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與預防”的思維程序授課,實行以課堂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參與,其教學程序與教材一致,屬于順向思維教學[4],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易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忽視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約了學生潛能的開發,導致學生綜合分析復雜癥狀體征的能力缺乏,在臨床中較易形成定向思維,從而容易使誤診或漏診出現。PBL和TBL教學打破了學科間的界限,具有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和決策為主的特點,可將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相對于傳統方法而言,它是主動與被動學習之間的比較,因此成績較好是合理的。

2.PBL和TBL教學的優勢。我們從調查反饋的實際數據得出2005級學生在喜歡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上達到100%,在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上達到96.6%,明顯高于2004級。大部分學生體會到這種教學方式具備生動、形象、直觀、易記憶的特點;能夠明顯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在學習討論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橫向比較和構建系統化知識體系;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畢業后將在醫院工作,對臨床情景的模擬還可以激發他們內在的認可度,減少對臨床的陌生感從而縮短從基礎到臨床的過渡時間。也就是說PBL和TBL教學在培養創造型、開拓型和實用型醫學人才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3.團隊合作和非技術性能力的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是PBL教學實現的保障,由于病例的復雜性,單人自主學習和操作往往存在困難,因此通過分配任務和匯總可以實現團隊學習資源共享和工作的完成,同時利于培養學生服務于團隊的責任心和人際之間交流的技巧。相對于臨床思維和操作技術,醫生的指揮能力、小組成員之間的協同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對病情的交流、探討等非技術性能力也在訓練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這些非技術性因素有時也是臨床救治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7]。

4.教師的角色定位。在TBL和PBL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應當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特點等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用心聆聽,與學生的思維同步,并能據此做出合理、符合邏輯的提問和表揚;同時,教師要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來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評價,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5.八年制急診教學的展望。急診醫學是一門高風險的學科,見習教學不可能在真實危重患者身上演練,我們學生反饋的基礎上積極改進,大膽創新,引進PBL和TBL教學模式,使用ECS進行急診醫學培訓和考核,加強對學生基本知識、技能、操作的嚴格要求,達到鍛煉臨床思維能力和學會團隊合作精神。通過這種模式,也使學生本人對如何獲得更有效率的教學有了初步認識,從而為他們將來工作后為他人傳授醫學知識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方法。

第4篇

摘要:心血管內科學是一門醫學理論和臨床學科,心電圖是心血管疾病診斷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其教學的內容多,易混淆,是教學部分中的重難點。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理解及消化心電圖較難。近年來一些其他的學習方式也逐漸流行。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TBL教學對于學生知識難點的掌握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方法:對傳統教學方式及傳統+TBL教學方式的兩組學生,通過心電圖課程的教學,分析其課堂反應、理論考試結果,觀察兩者在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及素質培養上的差別。結果: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傳統教學聯合TBL教學模式的方法在心電圖的教學中,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重點難點的掌握程度,增加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素質教學得到提升。結論:傳統教學聯合TBL教學方法,為重點難點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導,可在大學教學工作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TBL;傳統教學;心電圖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202-02

背景: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的PBL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小組學習的方式,由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并對學習方法的適當給以指導,在醫學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既往的綜述研究中,PBL教學的遠期作用研究發現,PBL教學在本科畢業后內科醫師有更積極的結果,特別是在實踐能力的提高上[1],但PBL有其明顯的不足之處,比如在知識獲得上并不優于其他傳統的方法,比如課堂授課,甚至課堂授課者會獲得更好的考試成績[2,3],且其學習所花時間也更長。在心內科的學習過程中,引入一種更好的教學方法,是有必要的。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學是在PBL教學的基礎上,通過組建團隊,討論強化學習內容,是一種值得探索的學習方法。我們對心電圖有關章節使用TBL教學,以典型案例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心電原理及各種類型心電圖,指導學生自主查閱教科書,借助互聯網、圖書館等平臺尋找答案,并在這一過程中發現自身學習中的不足,通過討論的方式對各自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共享,填補自身不足,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不足與錯誤,予以指出,對學生提出的不解進行解惑。

方法:本研究中,選取溫州醫科大學本科三年級平均成績相當的兩個臨床班,臨1及臨6,其中臨1組采取傳統教學方式,臨6組采取傳統教學+TBL方式。數據收集方式為課堂反應、理論考試。

臨1組: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對心電圖理論知識8個學時內容分為三次課堂講解(3+3+2)。

臨2組:采取傳統教學+TBL教學方式,先分小組,每組7人,課前1周提出問題,學生課下通過教科書、互聯網等方式查閱資料。3個學時課堂講解,主要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進行講解;3個學時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及討論問題、組長發言,最后2個學時教師對各小組進行點評,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掌握不全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

結果:1.理論成績:兩班級最終理論成績相當,其中問答題TBL組的學生答案更具有邏輯性;2.學習時間:臨1組課堂所花時間為8學時,學生無課前準備時間,課后學生花大量時間理解消化課堂所學知識;臨6組有課前準備時間,課堂時間8學時,課后對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消化時間較臨1組少,兩組總的時間相當。3.課堂反應:臨1班為一般授課,課堂為教師授課,學生被動聽課,課堂氣氛死板;臨6班在后兩次課5個學時內組間及與教師間互動頻繁,課堂氣氛活躍。

討論:本研究通過分組,對比了傳統教學和傳統教學聯合TBL的方式在心電圖中的應用。與傳統授課比,TBL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處于主導地位,而是ρ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安排和指導,具體包括以下方面:a.反復斟酌、篩選出內容及難度最適合的問題作為基礎;b.在學生摸索學習方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與引導,協助學生搜尋及運用學習資料等;c.在學生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提出有啟發性非指導性的問題來促進小組討論;d.及時指出學生討論中錯誤及不足,協助學生討論、理清及認識其學習目的。以上要求教師不僅對本專業的內容熟練掌握,對相關學科知識也應當掌握,需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靈活運用知識及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善于因材施教。

通過TBL教學,年輕的醫學生成長迅速,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實際情況、提出關鍵問題,團隊協作,以及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提高。TBL教學順利進行,需要學生主動配合,從準備資料開始,就要結合提綱、問題去熟讀教科書、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積極參與同學間的討論交流,總結各種信息得到最佳結論。在查閱資料上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較傳統的教授式效率低,學習系統性較傳統學習方法差,但是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較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開拓了視野,能力多方面得到發展。TBL聯合傳統教學方式,規避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又體現了TBL團隊合作的優越性,是一種值得在大學教育中適當開展應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Norman GR,Schmidt HG.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theory,practice and paper darts. Med Educ. 2000;34(9):721C8.

第5篇

【關鍵詞】TBL 教學模式 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7-0232-02

醫學教育是精品教育,如何培養出優秀的臨床醫生,是所有醫學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隨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學的任務也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治療上亦從“治病”轉向為“治病人”,而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越來越不適應醫學的發展趨勢。

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鄄Based Learning,TBL),是由美國Oklahoma 大學的Michaelsen教授于2002年所命名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1]。TBL是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 (problem?鄄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上形成的一種新型成人教學模式[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實踐性。研究表明,TBL教學法能增加學生參與和準備的積極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溝通和團隊合作的技巧以及增加知識成果[3]。TBL教學法雖然已經應用于國外一些醫學院校的主要課程和醫學專業教育中,但在國內醫學院校中的研究與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

一、TBL的提出和發展

70年代末, 美國Oklahoma大學的學生數量增多,一個大班的學生人數較原來教學班的學生人數增加了三倍,還只是初級教員的Michaelsen思索著如何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盡管有著不同意見,Michaelsen仍然決定把大部分上課時間用在學生的團隊合作上,邀請學生與他共同承擔學習責任,由此誕生了TBL的基本教學模式[1]。80年代后,TBL教學模式的理論得到了一定的發展[4],并在接下來的20多年中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2002年以前,國外學者將此種教學模式稱之為“小組學習”(team learning,TL)。 2002年Michaelsen等學者將這種教學模式正式命名為“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鄄Based Learning,TBL),并在美歐等發達國家得到逐步地推廣應用。2002年以后,TBL教學模式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國際上至少有包括美國[4]、加拿大[5]、澳大利亞[6]、韓國、印度[7]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教育中接受并應用TBL教學模式,其中美國至少有70多個醫學院校應用了TBL教學模式[8]。TBL教學模式已被用于包括醫學在內的各種課程教學之中,已采用TBL教學模式的院校,絕大多數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積累了較為豐富和成熟的經驗。

二、TBL的實施流程

第一階段:預習準備過程。教師給學生提供預習參考資料或提綱,學生在課外通過個人獨立預習并熟悉掌握已確立的教學單元的課程內容。

第二階段:預習確認測驗過程。 ①個人預習確認測驗。每個教學單元的第一節課最先開始的活動是評價學生個人預習情況的預習確認測驗,這個測驗的內容通常主要由側重于概念的單項選擇題組成。②團隊預習確認測驗。當學生完成個人預習確認測驗后,上交他們的回答,并立即針對團隊進行同樣題目的測驗。團隊測驗需要運用IF-AT系統卡[13]來進行評分,題目有ABCD四個選項,在答題卡上刮開所確定選項的涂層,如果答案正確,則有符號顯示,得4分,如果第一次刮開選擇項不正確,則沒有符號顯示,第二次刮開才正確者,得2分,第三次正確者行1分,第四次選擇才正確者得0分。為了完成團隊測驗,成員必須就每一個測驗問題進行討論。團隊測驗完成后,老師將評分后的兩套答卷(個人和團體)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發表對個人和集體表現的意見。③上訴。只要在小組測驗完成后,針對本團隊測驗中出錯的問題,允許和鼓勵任何上訴,即提出任何意見或疑問。④老師反饋或總結。待所有學生提交了上訴,教師可針對團體似乎仍然不清楚的問題發表一個小型的演講或講座。這個演講或講座既解決學生的問題,還允許教師幾乎完全脫離材料所覆蓋,涉及學生可以課外自學的內容。

第三階段:運用課程概念過程。小組聚集在一起開展討論團隊概念運用練習的活動,每個小組成員必須積極參與,并記錄討論結果。在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代表發表小組的討論結果,每個小組與班級里的其他小組討論自己的答案并及時做信息反饋,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學會了課程概念的運用,而且老師也能夠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

概括起來說,TBL教學模式即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每一個教學單元中包含的核心概念及其應用展開主動學習,經過“確立教學內容個人獨立預習概念預習確認測驗掌握概念團隊練習運用概念”的過程獲取知識,并掌握知識的運用。

三、TBL在我國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成為醫學教育的趨勢。改革要求新的教學模式著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TBL教學模式可較好地適應當今醫學教育的需求,在國內醫學教育中漸漸引起了重視,已經有一些醫學院校在基礎和臨床課程中開始引入TBL教學模式。例如三峽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中山大學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蘭州大學醫學院等國內少數醫學院校也已經開始引入TBL教學模式,應用院校的數量和應用課程的范圍仍顯局限。

在向歐美等大學學習PBL、CBL教學方式的基礎上,2009年王庭槐教授等針對中山大學學生人數較多、生師比率較高的特點,在中山大學醫學院推廣TBL教學方式。他們研究發現,TBL教學模式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并且通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相督促,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9]。南京醫科大學的李曉楠等在兒科專業兒童保健學教學中開展TBL[2],認為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能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蘭州大學醫學院的景玉宏等[6]在局部解剖學中引入TBL后,認為在我國采用TBL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吸引力。天津醫科大學的戴玉杰等[10]在7年制病理生理學教學中采用TBL模式病例討論課,發現能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通過分析病例、邏輯推理、綜合判斷等環節,大大提高了臨床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

TBL最明顯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在學生數較多的情況下,在大班之中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小組教學[10],而小組教學是世界教育的一個趨勢,這特別適合于中國國情。此外,TBL教學模式不僅能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若能很好的處理好TBL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改革完善,將有助于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TBL這種獨具特點的教學模式,作為對現有多種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完善和優化,必將在我國醫學教育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四、TBL在我校使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鄭州大學醫學院于2012年開始在262名醫學生的老年病學的教學中使用TBL。我們設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用30個選擇題(iRAT)涵蓋這些教學內容關鍵知識點,用10個應用知識訓練問題訓練學生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名教師,15-20名學生,分成3-4組。討論學習階段和應用知識訓練階段各占1學時。結果顯示:學生2個學時內平均發言2.5次(1-7次);成績平均提高2.2分;學生討論時間占總學時85%,教師總結、引導時間約15%。問卷調查(5分量表,1分不同意,5分非常贊成)顯示:(1)我可以在其他人的發言中學到知識4.2±0.7分;(2)我的參與得到其他人的尊重與認可4.5±0.3分;(3)我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得以訓練4.1±0.9分;(4)愿意繼續參加這種學習方法4.3±0.6。目前,TBL在臨床教學中開展較少。結合我院開展經驗,其難點在于:(1)雖然成功的TBL教師在課堂上占用時間很少,但教師需要在課前仔細研究教學內容,對問題及答案字斟句酌,使其既要涵蓋需要學生掌握的相關內容,又要能引起爭論。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背景資料,以便在課堂上必要時引導討論的開展。但多數教師習慣講述知識,不習慣用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學習。(2)學生一般課前預習較少,影響了TBL的課堂學習效果。(3)TBL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溝通、合作等能力的培養,如何對這些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尚有待進一步完善現有評價體系。此外,還需不斷改進這種教學方法,擴大樣本量,觀察遠期效果,這樣才能并對其在臨床教學中的效果得出較為客觀的評價。

總之,TBL教學模式是世界醫學教育發展中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國外醫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國已開始引入TBL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能很好的滿足我國當今醫學教育的需求。因此,TBL教學模式在中國醫學教育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值得推廣和實施。

參考文獻:

[1]Michaelsen LK, Bauman KA, Fink LD.Team?鄄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Sterling (VA) Stylus Publishing.2002:1-287.

[2]李曉南,池霞,童美玲等.兒童保健學教學中應用TBL模式的探索與意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 :84-85.

[3]Michaelsen LK,Watson WE,Cragin JP,Fink LD.Team learning: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arge group classes[J]. Exchange:Organ Behav Teach J.1982, 7(1):13-22.

[4]Thompson BM, Schneider VF, Haidet P, Levine RE, McMahon KK,Perkowski LC, et al. Team based learning at 10 medical schools: 2 year later[J]. Med Educ 2007, 41(3):250-257.

[5]景玉宏,劉向文,張朗等. 基于TBL方法的局部解剖學教改方案[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 12(6):574-576.

[6]Freeman M., McGrath-Champ S, Clark S, and Taylor L. The case for assessable in?鄄class team?鄄based learning[J]. UniServe Science Assessment Symposium Proceedings.2006(2):50-55.

[7]Shankar N, Roopa R.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team based learning method for teaching general embryology to 1st yea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J]. Indian Journal Medical Sciences.2009, 63 (1):4-12.

[8]Michaelsen LK, Parmelee DX, McMahon KK, et al. Team?鄄Based Learning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 A Guide to Using Small Groups for Improving Learning[M] .Stylus Publishing, LLC.2008:xiv-xiv.

第6篇

【關鍵詞】 TBL教學模式; 病理學實驗教學; 應用

TBL(Team Based Learning)是美國教育家Michaelsen LK在PBL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經過改革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促進學生團隊協作精神,激發學習興趣,側重人的創造性、實踐性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1]。努力提高醫學生的臨床能力和綜合素質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病理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2]。為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加快實驗教學改革,筆者所在院校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引進了國外先進的TBL教學模式。結果顯示TBL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1 教學實施過程

1.1 教學設置 (1)教學時數:每次課4學時。(2)教學地點:4個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3)教學人數:每個教學單位100人分為4組,每組25人,分別在4個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同時學習。其中兩組為實驗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前期課程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 教學實施

1.2.1 對照組教學 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實驗課上教師先與學生一起復習有關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大體標本,顯微鏡下觀察病理組織切片,并繪圖,最后由教師作簡短總結。

1.2.2 實驗組教學 采用TBL教學模式。(1)按照TBL教學模式的要求,教師將每個實驗組學生(25人)按照上學期期末成績的不同平均分成3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都有好、中和差三個層次的學生,由學生推選1人做組長。(2)在前1次實驗課上留下本次實驗課所要研究學習的內容(學習任務),確定學習目標,劃定學習范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領會學習內容,通過到圖書館查閱書籍或上網搜索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課前自主學習。(3)課上教學,包括個人測試(iRAT)、團隊閱讀評價測試(gRAT)、應用知識訓練階段、相互評價等方面。①個人測試:10 min。所有學生獨立完成1份個人閱讀評價測試,測試卷由8道單選題和2道多選題組成,涵蓋學習任務中的主要知識點。②團隊閱讀評價測試:30 min。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討論、檢索的資料,回答iRAT問題,得出小組認可的答案[3]。在組與組之間爭論,得出所有學生一致認可的答案。③應用知識訓練階段:120 min。結合本次課的學習目標,教師給出典型的較復雜的臨床病例及相應的思考題,并給出相應病變的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習內容進行觀察研究、討論,最終得出小組內答案,由小組選派代表作總結性發言;其他小組學生可提出質疑或不同觀點;全體討論,教師適當做引導,通過討論對問題研究結果達成共識。④評價:20 min。結合每個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和查找資料的主動性、課上發言的積極性、小組內小組間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小組間進行相互評價,作為結業成績中的一部分記錄在案。

2 TBL教學模式應用效果

2.1 實驗組學生病理學總評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學生病理學結業成績見表1。

2.2 學期末對任課教師及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的人員都對TBL教學模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2.2.1 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近幾年學校擴招給病理學教學資源帶來巨大壓力,現有的教學資源(如教師、教學設備等)已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欲望。采用TBL教學模式教師可以1人在1間教室內同時帶教幾個學習小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學資源的壓力[4],合理利用了現有的教學資源。

2.2.2 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 TBL教學模式側重貫徹“能力為本位,就業為導向”的新理念,更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和可持續發展。教學觀念從“以教學為中心”轉到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上來,采用啟發式及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2.2.3 提高教師素質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TBL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組織、引導學生有目的的學習,還要充分掌握和控制課堂的節奏,做到收放自如。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及強大的課堂駕御能力和技巧,并激勵教師不斷學習新知識、先進思想、先進理念,擴大教學知識面,增強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能力。

2.2.4 提升學生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合作意識等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職業素質,是在長期的反復磨練中形成的。如果離開了訓練環境,就不可能培養出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強烈的創新意識、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等良好的職業態度和性格。TBL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將來的工作氛圍,技能訓練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在合作完成任務的同時又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吃苦耐勞、扎實肯干的素質[5]。

2.2.5 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TBL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查閱資料并進行分析整合,這就要求小組中的所有成員要通力合作。在合作學習中不同智力水平、認知風格、思維方式的學生實現互補,共同進步。TBL教學模式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與協作學習能力,而且使學生自我管理和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信息分析及處理能力、動手能力、溝通及交流技巧等都得到了訓練與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Michaelsen LK, Knight AB, Fink LD. 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

[2] 陳罡,羅殿中.病理學實驗課中的病例分析教學法.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6):626-628.

[3] 姜冠潮,周慶環,陳紅.基于團隊的學習模式(TBL)在醫學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應用與思考.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8-9.

[4] 穆攀偉,王庭槐,曾龍驛,等.在醫學教育中引入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55-56.

第7篇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 探索高職高專中藥制劑分析課程實驗教學中TBL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0級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專科學生220名,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按傳統實驗教學(對照組),另一組應用TBL教學模式(實驗組),期末通過抽簽方式隨機抽題考核,并對考核成績進行分析。結果:對照組考核平均成績5.67分,實驗組8.77分,兩組平均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TBL教學模式;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學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at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BL teaching mode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ethods Take the 220 students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pecial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vide the participants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radi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and TBL teaching mode in experiment group.Assess students in the end of the term and analyse the test score.Results the test average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67,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8.77,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TBL teaching mode;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perimental teaching

中藥制劑分析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分析理論和方法,綜合檢驗和控制中藥制劑質量的一門應用學科[1],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我院中藥制藥技術專業開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高職高專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而實踐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它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是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藥制劑分析課程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動手能力尤為重要。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BL)教學模式是2002年由美國教育家Michaelsen LK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礎上改革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促進學生團隊協作精神,激發學習興趣,注重人的創造性、實踐性等特點的新型成人教學模式[2]。雖然被我國教育領域應用多年,且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果,但在具體專業課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在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還未見報道。因此,我院在中藥制劑分析課程實驗教學中引入TBL教學模式,并對具體實施方案作初步探索,以期制訂出一套適合本課程實驗教學的科學、合理模式。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我院即將進入實習的2010級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的2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學中TBL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索。

1.2 方法

1.2.1 實驗人員安排

將220名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對照組)進行傳統實驗教學:教師詳細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內容,書寫實驗報告。另一組(實驗組)根據學生以往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每組由成績好、中、差的學生組成,每組5人,同時推選一名組織和協調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負責全組人員的討論,其他組員根據各自專長及實驗需要分配不同任務。

1.2.2 實驗內容

根據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專科層次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要求,實驗項目的可操作性,后期考核可測試性等方面,經中藥制藥教研室全體教師討論后,自行設計實驗及考核項目:(1)香砂和中丸的顯微鑒別;(2)復方丹參片的化學反應鑒別;(3)板藍根顆粒的熒光鑒別;(4)牛黃解毒片的TLC鑒別;(5)二陳丸的水分檢查;(6)元胡止痛片的崩解時限檢查;(7)益母草膏相對密度檢查;(8)附子理中丸中雙酯型生物堿的限量檢查;(9)VIS法測定大山楂丸中總黃酮的含量;(10)HPLC法測定六味地黃丸中丹皮酚的含量。實驗及考核項目合計10項。

1.2.3 實驗及考核內容及標準

每一項目的實驗操作與考核內容包含兩方面:(1)技能操作,是實驗與考核的重點,包括操作程序和動作。(2)理論知識點,我們對香砂和中丸的顯微鑒別。僅僅獲得顯微鏡下該制劑的顯微特征,但各顯微特征的歸屬,需要學生結合該制劑處方、制法,并應用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可在實驗過程及考核后通過口頭來完成。我們將每一項目設計成答題卡并編號,每個項目的實驗、考核程序又分解成若干小步驟,根據各步驟的難易確定具體分值,并在操作過程中嵌合相應理論知識點的分值。

1.2.4 實驗及考核實施

1)實驗及考核地點

項目(1)在學院中藥鑒定實驗室完成,項目(2)、(3)在中藥化學實驗室完成,項目(5)、(6)、(7)在中藥制劑實驗室完成,項目(4)、(8)、(9)、(10)在中藥制劑分析實驗室完成。

2)考核程序

組織兩組(110人/組)學生通過抽簽方式隨機抽取實驗項目進行考核,獲得兩組學生考核成績,然后將兩組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1.3 數據處理

兩組成績通過Excel進行數據錄入,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顯著水平α=0.05。

2 結果

結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學生隨機抽題考核平均得分為5.67分,標準差為0.90分,平均成績偏低,各題平均成績也偏低,且數據波動較大;實驗組學生隨機抽題考核平均得分8.77分,標準差0.38分,較對照組成績高出較多,經t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

表1 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技能考核結果比較

Tab.1 Skills assessment results from control gr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3 討論

3.1 TBL教學模式側重“能力為本位,就業為導向”的新理念,更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3],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 TBL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采用TBL教學模式前,我們對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師進行培訓,并對其是否能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能否將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技能緊密結合起來等教學技能和實驗課堂駕馭能力進行了評價。

3.2 合理分組是TBL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前提[4]。分組的目的是以團隊為單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在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使命感。

3.3 在實驗與考核過程中,除了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外,還應考慮其能否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

3.4 220名參與實驗與考核的學生來自同專業、同年級,考核題目共10道,難度相同,得分、扣分標準相同,實驗、考核的學生參與率均為100%。因此,本次研究具良好可比性。

3.5 對我院2010級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學生在中藥制劑分析實驗課堂開展TBL教學模式的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可意識到TBL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習主動性、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可以考慮開展針對TBL教學模式在本專業其它專業課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欽德.中藥制劑分析技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

[2]李曉南,池霞,童美玲,等.兒童保健學教學中應用TBL模式的探索與意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84-85.

第8篇

[關鍵詞]遠程教育;線上教學;TBL;臨床見習;兒科學

近幾年,網絡環境下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或微課程等自主學習為前提聯合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BasedLearning,TBL)已成為普通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熱點[1-3],TBL是一種經典的以實踐導向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醫學教育模式,依賴于預習評估、固定團隊、相互評價及任務應用四大要素的成功實施,包括課前討論問題及團隊準備、課堂學生講解及評價、教師引導及點評小結三個階段[2],有效提高醫學生在臨床見習中的參與度,增強學生責任感[4],教學質量也得到明顯提高。在國內外多個醫學院應用和推廣中深受學生的歡迎[5]。以兒科學臨床見習為例,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已開設TBL教學多年,并出版有專門的教材———《兒科學TBL教程》[6],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受到學生高度評價[7]。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受疫情防控要求,經典的網絡環境下TBL教學方法無法正常開展,各種必要的教學活動必須轉為線上進行,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教學改革:互聯網TBL在線教學方法

《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在線教學方案制定與實施,為保證醫學生在居家隔離、線上學習過程中也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保障在線學習等效于線下課堂實質教學質量,全國普通高等醫學院首次全網絡開展臨床見習教學。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積極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深度融合互聯網與傳統醫學教育,盡力保留線下TBL教學精髓,調整該教學方法在互聯網遠程教育中的應用流程以適應線上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以兒科學為例,兒科教研室已順利開展10余次全網絡環境下TBL在線教學兒科見習,現總結分享全網絡環境下在線TBL教學方法見習的流程和經驗如下。(一)主要流程的改革。1.基礎臨床知識來源。自主學習的途徑均來自于網絡開放課程或微課程;增加教學PPT作為學習資料下發,將網絡開放課程(慕課)代替傳統課堂教學課程作為必學課程。2.課前準備流程。包括教案、病案、流程及通知。相同之處以教學內容為主。重要改革點在于教學平臺及形式的改變,包括建立在線課堂的遠程教育平臺、通知學生在線TBL見習課堂流程、在線教學相關設備及網絡提前檢測。3.上課流程。包括課前簽到,學生依次發言、互相點評,課尾教師簡單重點總結點評及課后問答。在線TBL遠程見習教學依然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引導為輔,教師僅糾正引導課堂內容掌控課堂時間及流程。改革之處有兩點:(1)課前二維碼簽到,教師開啟的網絡教學平臺代替傳統意義的教室面對面的學習環境;(2)課后問答,師生在發達的信息網絡支持下,隨時開展一對一解答。(二)經驗總結:以線上TBL教學方式的臨床兒科見習為例。以兒科學為例,兒科教研室已開展五周互聯網TBL在線兒科見習教學,涉及236名學生,分為24個小組,隨機分配9~10人組建一個固定團隊,分四次進行,目前已開展10余次互聯網TBL在線教學模式下兒科見習。1.考核性評價及滿意度。包括階段性考試(慕課成績占40%及TBL課堂及課后成績占20%)及期末考試(占40%)。與上一年同時期線下具有的課后考核成績相比,平均成績無降低。采用5項李克量表問卷調查從學生對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及整個線上教學的接受程度整體評估學生滿意度,最終獲得較高滿意度(平均分為4.16分)。2.線上教學優勢。(1)延續TBL教學傳統優勢:分組預習及課堂表現方面,學生均能較好地發揮各自優勢,達到靈活應用吸收知識的目的[2-4],可能與互聯網下TBL線下教學及線上教學的基礎知識來源差異較小有關。(2)互聯網優勢:互聯網平臺支撐下學生相互之間課前討論、課堂發言及點評,利于疫情期間溝通交流,避免長期“居家隔離”的“孤獨感”。優勢還表現在課堂上網絡平有的學習優勢,如學生自主采用Word、PPT、思維導圖等進行表述,使學生與教師以語音在線表達為主、配合各種方式的視覺學習,強化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查閱資料、歸納總結。3.線上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1)各組學生針對既定發言有充分準備,但其余部分可能了解不足,非發言學生可能存在“事不關己”狀態。解決方案:利用隨機抽問,促進學生全方位學習。(2)部分學生發言或提問完全超綱,甚至存在“集體引導性鉆牛角尖”。解決方案:在適度簡短拓展教學范疇的基礎上,提醒學生課堂上重點掌握重點內容,了解內容有興趣者課下查閱或探討。(3)未經過臨床訓練的學生臨床思維還未很好建立,尤其體現在病史特點總結部分,部分學生總結時雜亂無邏輯。解決方案:糾正錯誤或者補充遺漏部分,加強引導,逐漸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4)時間把控,部分學生拓展過于深廣,占用時間多。解決方案:通過限制發言時間,提醒簡單明了、重點突出,目前學生幾乎都已經能夠做到規定時間內簡單總結,邏輯清晰,拓展部分以文字展示,有利于學生個體化選擇進一步學習和理解。(三)擔心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目前學生感覺新奇、熱情很高,若未來繼續較長時間線上教學、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學生可能會逐漸興趣減退、積極性降低、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擬解決方案:仍以學生為中心,改進教學方法,在病案討論中逐步增加學生分析與討論內容(教師需注意及時糾錯及引導)。比如學生“主持”課堂,如更換或增加課堂“主持人”,將教師主要引導時間和學習導向改為教師支撐和提醒前提下由學生輪替“主持人”;甚至還可以增加關于病案重要知識點線上小辯論賽教學等模式。

二、總結

疫情期間,在教育部有效指導高等醫學教育的基礎上,各大高校教職人員及學生積極配合在線教學,促使遠程教育進一步發展,我們嘗試將經典的線下兒科TBL教學拓新為在線教學。為此對課程設計和教學法進行大幅度調整、全方位準備,預見性地分析和解決在線教學可能產生的問題,不僅強化了學生對兒科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還增強學生團隊協作及責任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有助于醫學生為適應日益復雜的醫療系統的需求做好準備。本文以TBL兒科見習經驗出發,希望能促使更多醫學相關教學甚至非醫學教學等遠程教育相互分享交流經驗,達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興趣為橋梁,輔以針對性個體化調整,促進學生互助分享應用所學知識,達到了等效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18):48-50.

[2]姚躍英,林虹,劉慶國,等.臨床醫學專業核心課程群實施WTBL的設計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6):558-562.

[3]周婧婧.《預防醫學》課程”混合式教(導)+學”教學模式的探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5):51-53.

[4]JabbarHA,JarrahiAH,VameghMH,etal.Effectivenessoftheteam-basedlearning(TBL)strategyonmedicalstudents”performance[J].JournalofTaibahUniversityMedicalSciences,2018,13(1):70-76.

[5]BurgessA,BleaselJ,HaqI,etal.Team-basedlearning(TBL)inthemedicalcurriculum:betterthanPBL?[J].BMCMedicalEducation,2017,17:243.

[6]萬朝敏,母得志,高曉琳.兒科學TBL教程[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

第9篇

關鍵詞:法醫物證 TBL 教學改革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a)-0142-02

高等教育教學課堂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歷程,比如“誘導、啟發式教學”“興趣教學法”“素質教育”“研究性學習”等,歸結起來都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理論和實踐都證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這給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挑戰,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了極大推動力。

1 教學改革背景

LBL教學法即“Lecture-Based Learning”,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它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采取全程灌輸式教學。其對象是學生整體,教學進度、內容、方法由教師決定,又稱為直觀式教學。此方法目前仍為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法。但是此種方法缺乏學生的參與,不能很好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情境式、案例式、互動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法,近來從西方引進的PBL、TBL教學法又掀起了教學方法改革的新潮。但教學過程因其對象、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不同,在實際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法很難滿足實際教學工作。因此,應認識到各教學法的利弊,根據需要靈活選擇教學法,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法的優勢,以真正達到“授業、解惑”的目的[2]。

2 TBL教學

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基于團隊進行學習,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重視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更多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培養團隊學習意識與協作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結合法醫物證專業特色與授課特點,多學科融合與交叉以及實戰強的特點,選擇這種小組討論式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契入點,全面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課程自從2010年至2015年,已經堅持了5年,TBL教學改革也在不斷實踐中完善,從內容安排、課程設計、教學組織以及教學實施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全方位改革,獲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3 TBL教學開展

小組討論學習(TBL教學)是對《法醫物證學》進行了一次新的大膽教學改革嘗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協同學習,加強教師指導與監督。教師選擇一定難易程度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隨機分組,進行自學討論,并形成學習海報和匯報多媒體,最后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來對集體表現(包括海報制作、現場匯報、集體合作等)進行評分,并進行相應獎勵[3]。通過自主學習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以及各自的優勢,展示集體學習的成果,極大鼓勵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讓學生參與教學,使得由教師單一地教,學生被動地學的教學方法變得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和展示豐富的一種學習。

(1)教學設計。傳統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演員”,其對象是學生整體,教學進度、內容、方法由教師決定,又稱為直觀式教學。現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逐漸由“演員”轉變為“導演”,進行更為形式多樣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首先結合教學大綱與教學實際確定教學活動的內容與知識點,選擇簡單易學并靈活多變和實戰性強的章節-《血痕檢驗》《精斑檢驗》《混合斑檢驗》《組織檢驗》等內容;教學大綱調整后大綱規定自學內容;還有就是教學縮減學時后不能完成教學課堂講授的重點教學內容。其次,結合專業和法醫學生特色,確定考核知識點和學習展示方案,抽簽分組―下達任務卡―小組討論學習―形成PPT和學習海報―翻轉課堂現場小組成果展示―現場教師和學生評價―教學反饋―形成性考核綜合評分[4]。

(2)教學組織。在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在法醫專業學生中進行TBL活動開展。首先根據學生情況進行現場抽簽分組,保證隊員的隨機組合,每組隊員8~10人,并確定組長和組員分工;學生根據分組以及分工情況領取W習任務卡,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卡和分工情況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案,圍繞知識點進行分頭系統學習、查閱文獻與資料、小組討論學習、凝練知識點形成學習PPT和完成學習海報的制作;課堂交流學習是對小組成員集體學習的一種展示,并且用于小組之間的交流討論,通過10分鐘的PPT匯報和學習海報展示,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他們的個人才藝集體展示出來,將學習成果進一步固化。

(3)教學評價。評委由2~3名該專業教師、2名非專業教師以及每組一名學生評委組成,根據具體的形成性考核的評分量化標準,按照學生學習組織分工與實施情況、團隊參與協作情況、PPT內容陳述表現、海報內容制作與展示分別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得出小組學員的形成性考核的成績[5]。

(4)教學反饋。《法醫物證學》吸收了這種富有特色的TBL教學活動融入到法醫專業教學活動中,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將TBL與翻轉課堂有機融合,以此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契入點,深受學生好評。對通過2015年和2016年的120份教學反饋問卷調查顯示:完全認同的同學占92%(5分),認同者占8%(4分),沒有學生存在基本認同(3分)、不認同(2分)和反對(1分)的情況,這個教學活動得到學生不同角度的認同和一些值得改進的建議。

4 討論

TBL是在PBL基礎上改革創新并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強調的是在有清楚學習目標的課前及課上的學習,很大程度彌補了PBL教學法和LBL教學法的不足。TBL教學法的優點主要體現在:(1)TBL教學過程通過不同形式,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式學習和互學互教的拓展性學習,既注重法醫專業知識的培養,又注重了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還加強了新技術新進展的拓展學習,真正做到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并重。(2)同PBL教學法類似,TBL教學法以團隊協作為基礎,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為培養實戰法醫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撐[6]。

TBL教學法的缺陷也與PBL較為類似,包括學生耗時多、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仍較高,以及師資和教學條件的要求高,老師傳授內容相對較少,學生對一些較難理解的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度和廣度較差。針對上述這些情況,選擇了一些相對簡單和實戰性強的教學內容,給學生系統組織一次以TBL教學為主的翻轉課堂理論教學,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找到樂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和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走上講臺施展自己的才華,同時將這種翻轉課堂的自主學習方式延伸到其他的教學內容和其他的學科。尤其是在專業實驗教學中,通過這種基于小組教學的自主討論式學習形式應用于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以及案例教學當中,通過知識點與案例的結合,激發學生的發散、全面綜合的考慮問題,通過團隊協作后形成團隊意見并進行綜合匯報,這種將小組討論教學與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也將成為專業教學的一種趨勢。

因此,通過TBL教學為契入點,將小組討論式學習、團隊協作學習以及自主學習有機融合,并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將《法醫物證學》的自主學習進一步推進,此種教學方式也深受學生的好評,取得了很好教學效果,值得在法醫學專業理論與實驗教學中進一步應用和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 于述偉,王玉孝.LBL、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100-102.

[2] 胡兆華,艾文兵,簡道林.TBL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及其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和前景[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8):105,140.

[3] 景玉宏,尹潔,劉向文,等.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在局解教學中的設計與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9):96-98.

[4] 馬少華,應志國.PBL、TBL、CBE三種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0):109-110.

第10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我校臨床醫學專業2016級的2個班共92名學生進行婦產科學實訓課TBL教學研究。一班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為傳統教學組,42人,另一班采用TBL教學法,為TBL教學組,50人。兩班學生在性別、年齡、整體學習水平上匹配。

1.2研究方法

1.2.1教師培訓對參與TBL教學法的授課教師組織培訓。選定TBL教學內容,進行集體備課,制定授課教案,錄制操作視頻資料,準備課堂問題,所有資料提前一周在授課前發放給學習小組成員,以利學生預習。設計考核評價標準,制定授課效果評價問卷表。

1.2.2TBL教學實施確定TBL學習團隊,將42名學生分為7個學習團隊,每隊6名成員,均衡各團隊中學生的成績差異,選出一名活躍、有責任心的同學為隊長。課前,授課前一周教師根據選定的教學內容向團隊發放操作視頻及相關資料,由隊長組織隊員完成學習,討論,課前進行操作練習。課堂上,教師進行課堂示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并進行組內成員間互評,隨機抽取小組成員進行操作考核,參加組間班內測評。最后,教師總結學習過程,糾正錯誤操作、強調注意事項。

1.2.3傳統教學實施與TBL教學組選擇相同的教學內容。提前發放預習階段的資料、課堂示教,課程結束進行個人操作考核。

1.2.4效果評價授課結束后,由教師對TBL教學組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課程滿意度,將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1.3統計方法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測驗成績分析采用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問卷調查結果統計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種教學方法學生實訓成績的比較

TBL教學組學生實訓平均成績為93.15±2.28分,傳統教學組學生實訓平均成績88.86±2.46分,TBL教學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TBL組問卷調查結果

與傳統教學相比,95.2%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更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88.1%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加強技能的掌握程度。83.3%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加強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的能力。92.8%的學生對TBL教學實踐的組織表示滿意。81%的學生接受TBL教學法,78.6%的學生愿意繼續接受這種教學法。

3.討論

3.1TBL教學的優勢

TBL教學法有利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本研究中,95.2%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更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88.1%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加強技能的掌握程度。因為該教學法更強調課前預習,對于學習中出現的新問題,TBL組的同學相互交流討論,大家相互指導、糾錯,操作更規范、更嚴格,甚至為解決問題,同學們需要主動查找資料,花費更多的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TBL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本研究中,83.3%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加強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的能力。婦產科臨床是一種合作性很強的臨床學科,需要與其他醫護人員緊密合作,實訓教學中進行合作精神的培養為將來的臨床工作打下基礎。

TBL教學法節約教學人力資源,高等學校招生不斷擴大規模,生師比上升,造成教學資源的不足。臨床醫學專業各課程中均有大量技能操作性內容,教師的輔導任務較重,很難對每一名學生進行指導。TBL教學法,可以充分發揮團隊互幫互助的作用,成員間相互矯正、監督、激勵,極大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在技能考核時,無需對每個學生進行考核,僅需抽查小組成員的掌握情況,結合成員間的互評,便可掌握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極大的節約了教學人力資源。

3.2TBL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TBL教學法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設計知識點,提出問題,如何設計考核評價標準,掌控課堂節奏,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學的關鍵。其次,團隊成員的協作是TBL教學法的另一關鍵因素,每個團隊成員都應該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小組成員間只有充分做到團結協作,勤加練習,才能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在團隊劃分和各個教學環節中注意團隊成員的表現,依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成員狀態,促使各個團隊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4.結論

TBL教學法能提高學生實訓技能掌握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團結合作的精神,并有效地節約教學中的人力資源,可以在婦產科實訓教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玉秀,陳麗紅,鄒亦廬,等.TBL教學法在婦產科學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220-221. 

第11篇

【關鍵詞】LBL;TBL;CBL;PBL;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教學效果

《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是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技術課程。該課程主要包括,三相異步電動機、直流電動機、控制電機、常用低壓電器、繼電器―――控制系統基本環節、典型設備的電氣控制、電氣控制系統設計等。它不僅為后續專業課程(如機電裝調等)準備必要的基礎知識,又可以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技術課,直接為工農業生產服務。但是該課程對高職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該課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給我們任課教師就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思考,接下來筆者就LBL、TBL、CBL與PBL的實際應用談談自己的觀點。

1、LBL教學法的弊端

《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與《電路》相比,不僅有電的物理量又有磁的聯系,難度加大;不僅有時間向量又有空間向量,物理概念多,且比較抽象。因此學生時會有畏難情緒。本課程若還是只采用傳統的以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方式,采用“黑板+粉筆”的教師為主導方法,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學內容,對于元器件結構、電動機原理、電氣控制等過程等是死記硬背,專業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痛苦的和枯燥乏味的。

2、TBL、CBL與PBL的特點

TBL(Team-Based Learning)是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BL主要以一個小型組織化的學習環境為條件,以小組團隊討論合作為形式,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為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同時還具有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性好的優點,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上的有較大的優勢。

CBL((Case-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為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因此,在給高職二年級學生上課時使用比較合適。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 將學習與實際的任務或問題(driving question)掛鉤,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電氣控制技術課程采用聯合教學法的可行性及方法

該課程的很多教學內容都會安排在理實一體化教室或相關實訓室里面上。一般來說,教室里都是大的實驗桌,這樣比較方便分組進行團隊教學。以各種電氣控制案例為中心,采用循序漸進的探究式提問為導向,通過團隊合作的方法來探討每次課的知識點,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更易于每次課知識點的內化。

聯合教學法包括準備、實施和總結三個階段。現以CW6163B型車床電氣控制原理分析為例。

(1)課前準備 : ①將學生分組: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特點,一般將一個班分為6組。②布置項目任務書:要求學生根據任務書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通過書面或電子等方式來收集機床資料,了解機床的加工特點和運動方式以及主要組成部件。

(2)實施階段:①探究式提問:以車床分析該電氣原理圖的構成,并思考為何要如此設計?每個元器件在原理圖中的作用是什么?請每小組分析電氣控制原理 ②學生對以上提問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③每組派一名代表來回答小組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全班同學共同思考分析④全班同學對問題的正確答案達成共識,使本次課知識點逐漸內化。車床三只電動機的作用,他們之間的控制關系,以及每只電動機控制原理和控制特點。

(3)歸納總結:這個階段教師通過對探究式所提問題進行循序漸進的歸納,通過對車床電氣控制原理的分析,使學生對該課程的前后知識點形成一個系統的概念;并對每組在本次課的表現及討論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

4、聯合教學法的實用性

通過學生對教學評議表的測評,大部分學生較贊成教師在該課程中采用聯合教學法。主要要以下優點:

(1)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TBL教學法后,把教師講授為主導的課堂轉變為團隊研究工作小組,把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使得枯燥難懂的專業課變為學生的探索案例課。

(2)真正使知識點內化:只有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分析后的內容,他才會有深刻記憶;用聯合教學法從一開始的準備到課堂討論到歸納總結,這些過程都以學生為主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聯合教學法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聯合教學法雖然在課堂上體現出來的是以學生為主導,教師似乎很輕松,其實不然,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要求老師更多的是“功夫在詩外”。從一開始的準備到導入,課堂討論到歸納總結,案例的采用、項目任務書的編制,都體現了老師的用心良苦。這需要教師在課外花大量的時間精心準備。

(2)采用這種聯合教學法,在課堂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活潑大膽、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踴躍,而內向害羞的學生卻會“冷落”在一邊。所以教師在小組分配任務要考慮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激發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該課程合理地采用TBL、CBL與PBL聯合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動力,而且便于學生溫故而知新、融會貫通地掌握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勤于動腦、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第12篇

1.LBL教學。學生進入衛生檢驗實驗室后在教師帶教下進行現場實驗。教師要講深講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講授內容包括實驗內容、基本概念、操作步驟、實驗原理、常見檢測方法等,學生按照實驗指導操作進行實驗,最后教師歸納總結。一切實驗準備工作均由教師在實驗前做好。

2“.LBL+TBL”教學。采用“LBL+TBL”教學法的主要步驟如下:(1)組建小組:學生進入衛生檢驗實驗室后分為4個團隊,每個團隊為4~5人組成的小組。(2)學生預做實驗及準備實驗:建立開放性實驗室,在進行實驗課之前,將教學目的要求及簡要操作告知學生,在指導下分工配制實驗所需的試劑和調試儀器、設備。預做實驗失敗,就要分析并找出本次實驗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從而學到課堂以外的許多知識。(3)組織并講授實驗課,在指導下學生組織和講授實驗課,帶教教師適當補充,可展開討論和辯論。(4)測試:實驗結束后進行現場測試,允許在小組內討論。

3.TBL教學。采用TBL教學法的主要步驟如下:(1)組建小組,方法同“LBL+TBL”教學。(2)學生預做實驗及準備實驗。方法同“LBL+TBL”教學,但教師不指導。(3)講授和組織實驗課,學生完全自主講授和組織上課,帶教教師不做補充。4.效果及評價方法。采用考試的形式對各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統計得分情況。同時用問卷形式調查所有學生對不同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認同情況,調查內容由“優、良、中、差”評價,收回問卷,有效收回率98%(有一位同學中途生病請假回家休息),數據用統計學檢驗。

二、結果

1.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發現“LBL+TBL”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強、課堂氣氛活躍,將原來的單向教學轉變為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互動。而單獨采用LBL教學,學生參與性差,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氣氛沉悶。

2.各組考試成績比較。考試成績結果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B組明顯優于其他各組,C組優于A組,而A組成績最不理想,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教學問卷調查結果。為了對TBL教學效果進行系統的評價,針對教學目標、課前預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度、基礎知識與實踐結合的緊密度、學習主動性、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教學互動性以及對于教學重難點的理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調查,將學生對“LBL+TBL”教學法的評價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其中對各方面評價為優均占到了總數的80%左右,評價為良、中、差分別占到了總數的10%左右與1%~5%之間。由此可見TBL教學法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認可。80%左右的學生認為,“LBL+TBL”教學法形式新穎,提高了在實驗中解決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但也有少數學生認為TBL教學知識點較零散,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

三、討論

傳統的教學方法(LBL),將理論大課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化,便于學生形成比較清晰的知識框架,易于理解和記憶,不可完全否認傳統的LBL教學。但單純應用LBL教學也有不足之處,衛生檢驗實驗內容多,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按教師要求進行實驗,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學生對實驗的總體理解和把握較差。即使采用提問答疑啟發的方式,這些學生的參與性也不強,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TBL教學法正好彌補了上述不足,TBL強調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衛生檢驗問題的能力,還鍛煉了學生文獻檢索、邏輯推理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但我們在TBL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學習和討論,學習負擔加重,個別小組將課前準備任務輪流交給某一成員負責,其他學生不愿參與。其次,有些學生習慣于傳統教學方法,對TBL教學方法不適應,達不到預期效果。第三,部分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操作細節問題或爭辯無關緊要的問題,而忽略了主要目標。第四,TBL教學要求學生對本門課程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否則教學效果較差。TBL與LBL教學各有優點與缺點,可視教學內容靈活應用,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點。我們將TBL教學法與LBL教學法有機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根據實驗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認可“LBL+TBL”教學。當然教師在準備TBL教案過程中,需設計與專業相符而且具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教師指導解惑作用不可替代,而教師也可以從學生討論中得到啟發,并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做到教學相長。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柳州市| 富阳市| 南安市| 修文县| 都兰县| 香港| 葫芦岛市| 大冶市| 乐都县| 大厂| 鹿泉市| 延庆县| 左权县| 旅游| 墨江| 乐亭县| 大同市| 林甸县| 扎鲁特旗| 钟祥市| 淮北市| 永吉县| 平乡县| 广元市| 汤阴县| 平江县| 新乡县| 尼勒克县| 柳林县| 武穴市| 和林格尔县| 厦门市| 泊头市| 布拖县| 万载县| 马公市| 宜昌市| 澳门| 上栗县| 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