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學術論文

計算機學術論文

時間:2022-03-29 00:38: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學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專著概述:根據學術論文的長短,又可以分為單篇學術論文、系列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三種。一般而言,超過4—5萬字的,可以稱為學術專著。當然,照我們現在的理解,學術專著的字數可能還要更多些。 編撰學術專著比發表單篇論文更具學術價值。因此,在評定職稱時能夠獲得更多的加分和認可。詳情請參閱核心期刊中心。學術論文,學術通常是指專深而系統的學問,而論文則是指研究、討論問題的文章。因此,所謂學術論文就是在科學領域內表達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從這一意義上理解,學術論文一般也可以稱為科學論文。在理解學術論文的時候,我們還必須把握下面兩層含義:其一,學術論文的范圍限制在科學研究領域,非此領域的文章,不能算學術論文,如新聞報道、報告文李、散文和雜文等就不能算學術論文。其二,我們說學術論文限制在學術領域,但并非說,科學領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學術論文,而只有表達科學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學術論文。照這樣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應被排除于學術論文之外了。從上述兩點來看,我們可以說,科學論文的靈魂必須是科學研究的成果。科學領域通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前者包括理、工專業,有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學科;后者則包括文、史、哲、經等。我們美術教育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

編著概述:一種著作方式,基本上屬于編寫,但有獨自見解的陳述,或補充有部分個人研究、發現的成果。凡無獨特見解陳述的書稿,不應判定為編著。(出自經濟日報出版社柳建明主編的《輿論學達辭典》727頁)著、編著、編都是著作權法確認的創作行為,但獨創性程度和創作結果不同。著的獨創性最高,產生的是絕對的原始作品;編的獨創性最低,產生的是演繹作品;編著則處于二者之間(編譯類似于編著,但獨創性略低于編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產生的,作者的創作行為就可以視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適量的引文,但必須指明出處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構成對已有作品的實質性使用,或者包含對已有作品的匯集或改寫成份,作者的創作行為應該視為編著。

教材概述:是由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復印材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目、幻燈片、照片、卡片、教學實物等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另外,計算機網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從目前來看,教科書除了學生用書以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

第2篇

一、適用范圍

本條件適用于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專業人員。

二、政治思想條件

遵守國來法律、法規,專心致志于社會科學研究事業,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學術作風正派。任現職期間,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學歷、資歷條件

獲學士以上學位,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取得副研究員資格5年以上。

四、外語、計算機條件

(一)熟練革也一門外語。多加全國職稱外語統一考試,成績符合規定要求。

(二)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參加全國或全省職稱計算機考試,成績符合規定要求。

五、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條件

取得副研究員任職資格后,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主持國家或省(部)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思路,協調課題組工作;

(二)曾主持或參與主持重大學術交流活動二次以上。

六、業績成果條件

取得副研究員資格后,具備下列條件中的二條:

(一)每年按計劃完成科研任務;

(二)在省級以上報刊正式發表二十萬字的研究成果;

(三)主持(第一主持人)并出色完成國家、省部級課題一項以上或地、市(廳、局)級課題二項以上(以課題結項證書為準)。

七、論文、著作條件

取得副研究員資格后,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

(二)有3篇以上研究報告被省以上黨政領導機關采用(第一作者);

(三)公開出版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1部以上(第一作者)。

八、破格條件

為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確有突出貢獻者,并取得副研究員任職資格二年以上,符合下列條件中的二條,可破格申報:

(一)獲國家級二等獎以上(前五名);

(二)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前三名);

(三)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以上(第一名);

第3篇

關鍵詞:英語 學術論文 學術詞匯

一、前言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英語學術論文中的學術詞匯探討研究發展工作,為英語學術論文中的學術詞匯探討研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是現在英語學術論文中的學術詞匯探討研究面臨的迫在眉睫、函需解決的頭等課題。

二、學術詞匯

學術詞匯是一種獨特的詞匯,這種詞匯主要出現在各種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學術研究類文體中,在其他文體中出現的頻率較低,這類詞匯是學習研究必不可少的內容。對于英語學術論文,只有有效掌握與之相關的學術詞匯才能更好地閱讀英語學術論文,研究英語學習論文,我們要分析哪些是經常出現的學術詞匯,哪些是較少出現的學術詞匯,在學習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進行學術詞匯學習與研究。

在一些學術文本中經常性出現的一些英語學術性詞匯,但是在一些非學術類的文本中出現的一些英語詞匯,比如:(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有研究學者發現,早在70多年以前,這些詞匯就被我們的前人發現了,這些詞匯已經經常性的出現在當時的各個領域的學術性文本中,并且被廣泛使用。但學者們為了將一些經常使用的高頻性詞語與一些不常用詞匯進行區分,我們將后者稱之為半技術性詞匯(sub-technical vocabulary)、(frame words)框架性詞匯、(specialized non-technical vocabulary )專業非技術性詞匯、或(academic vocabulary)學術性的詞匯。根據詞匯產生的頻率和分布情況,Ming-tzu 和Nation(2004)把詞匯分為了四類:

1.高頻類詞匯:一般這樣的詞匯大概有2000個,在各種文體中被廣泛而頻繁的進行使用的最基本的英語詞匯。在學術文章中高頻詞匯可以占到總體詞匯量的80%,而是我們在日常的英語文章與小說中,這些詞匯可以達到90%以上。

2.學術類詞匯:在學術論文中占到詞匯量的8%-10%左右,他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經常性出現在各學科的專業學術論文中。

3.技術性詞匯:這類詞匯與某一特定的學科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這類詞匯對于作為學習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來講,沒有太多的困難,這些詞匯在英語的日常學習中都會被涉及到,并且在日常學習中也會被著重強調。

4.低頻詞匯:這些詞匯在學術文本中的出現的次數較少,并且沒有太高的使用率,出現頻率只能占總體詞匯量的5%左右。

三、有關學術詞匯表的研究

Coxhead(2000)基于語料庫的研究編制了學術詞匯表(Academic Word List,簡稱AWL),語料庫含有3 513 330個詞標,來自4個學科(人文、商業、法律、理科),28個專業,414個文本。詞匯表由詞族組成,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單詞后表明所在子表。每個詞族包括一個基礎詞與其曲折形式、派生詞,例如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錄在concept族里。在RANGE軟件的幫助下,Coxhead的AWL收錄了570個詞族,按照詞族頻率的高低分成10個子表,子表1包含了在Coxhead語料庫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族,子表2次之,之后以此類推。子表1-9各有60個詞族,子表10有30個詞族。這些詞覆蓋學術語料庫10%詞標。Coxhead的AWL對于英語教學和AWL的發展非常有意義。

四、關于語料庫的研究問題

語言證明是大多數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語言證明才能保證語言學研究的科學與準確。在語言證明中語料庫則為之提供重要的保證。在語言學研究領域,語料庫起著重要作用,它是語言學研究的實例證明,為語言學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據,同時也為語言學研究提供科學有效的量化標準。即使語料庫語言學只是一門新興學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價值,在語言學研究方面已經凸顯出來。在語料庫的幫助下,關于語言的本質,語言的構成以及語言的功能等問題的研究就能較為科學,語料庫為這些研究提供真實的例子和量化的數據,這樣關于這些內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單憑語言學家對于語言的直覺進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證語言學研究的科學準確性。在這個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現代化工具,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語言學家可以借助各種語料庫構建軟件快速構建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語料庫,也可以通過計算機中的語料庫軟件分析在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并進行檢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務,為語言學研究鋪平道路。因此,建立語料庫對語言學研究作用重大。

五、關于語料庫的設計與學術詞匯研究

1.語料庫設計的豐富多樣對學術研究的價值

在語料庫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證語料庫的豐富多樣性,只有豐富的語料庫才能在學術研究的各個領域充分發揮作用,語料庫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分析不同學術領域學術詞匯的使用情況,分析學術詞匯的使用規律,以保證學術詞匯能夠更快更好地被人們掌握。同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語料庫中豐富的學術詞語的掌握能夠對學術文章有效解讀,對學術問題有效分析。學術詞匯都有自己的使用規律,并不是無序混亂的,我們重點要掌握這些使用規律才能有效掌握學術詞匯。語料庫的設計要豐富多樣,在語料庫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樣性對文本解讀是很重要的,語料庫的設計原則就應保證其多樣化,保證學術詞匯的豐富性。

2.學術詞匯的詞頻研究

在實際工作中,研究者無論是在選擇字典的詞條還是在建立單詞表時都要研究詞匯出現的頻率問題,也就是詞頻,學術詞匯研究也要講究詞頻。在學術詞匯研究中,詞頻是一種有價值的客觀存在,能夠有效說明學術詞語的使用情況,對學術詞匯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學術詞匯中一些高頻詞會引起學習者對它們的有效關注,而一些低頻詞學習者則不會對它們過度關注,這些低頻詞匯的使用情況直接決定著文本聽、說、讀、寫的難易。因此,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學習者,學習掌握學術詞匯進行有效的英語學術論文的閱讀,都需要對這些低頻詞匯有所掌握,在閱讀文本中,低頻詞的出現也會影響閱讀者的閱讀速度,從而影響信息的傳達速度。我們在研究中要注意這個問題,對低頻詞匯加以總結。

3.語料庫的研究工具

語料庫的研究要借助Range軟件,這種軟件可以對詞匯的使用頻率進行有效分析分類,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需要通過對詞匯使用頻率的分析來研究學術詞匯的使用規律,對學術詞匯進行有效研究。學術詞匯的出現頻率是指學術詞匯在學術文本中出現的次數以及出現的規律,就英語學術詞語而言,這種研究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方便,為英語單詞表的制定提供數字基礎,語料庫以及其中的學術詞匯研究對英語教學和英語學術研究作用重大。

第4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單位:教育廳

主辦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包頭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4-9762

國內刊號:15-1146/TF

郵發代號:198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5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主管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主辦單位:上海金融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680X

國內刊號:31-1980/F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6篇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詞串結構功能

【中圖分類號】H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48-02

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詞串已成為語言學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詞串是能夠實現語法、語篇和語用功能的意義和形式的最小的語言單位,可以整存整取,對語言的習得和輸出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內外學者從詞匯學、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等角度對詞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國外的研究大多致力于揭示口筆語詞串的差異以及不同學科領域中詞串的差異。國內的詞串研究起步較晚,大多研究旨在揭示二語學習者在詞串知識上的欠缺以及詞串與口語或書面表達之間的關系。還有一些研究以本族語者語料為參照點,對比分析我國學習者與本族語者在詞串使用方面的差異。

國內研究發現,我國英語學習者存在詞串知識欠缺、詞串使用過度、使用不足以及使用不當等問題。而學術論文是最具權威的學術體裁,是挖掘學科知識的重要源頭,了解國際核心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中的詞串使用水平并以它為學習者的標桿,可以讓學習者更好地意識到自己與國際學者之間的差距。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語料庫的方法探討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詞串使用的特征,以期為我國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寫作提供建議和指導。

一 理論基礎

1.詞串的識別

詞串的識別首先涉及詞串的長度。Biber et al將詞串定義為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詞構成的詞的序列的組合。在先前的研究中,詞串的長度從三詞到六詞不等。先前的研究證明詞串的長度與數量成反比,即詞串的長度越長,這種類型的數量越少。五詞和六詞詞串數量較少,而有的三詞詞串包含在四詞詞串中。因此,本研究只關注四詞詞串。第二是截取頻率,Biber et al在他們基于朗文口語和書面英語語料庫的研究中設置一個較低的截取頻率為每百萬詞出現十次。在后續研中又設為20~40次。第三是詞串必須出現在不同的文本中的數量,通常至少在3~5個文本,或10%的文本中,這有助于避免寫作者的個人偏好。綜合以上三點,筆者將本研究中的詞串操作定義限定為每百萬詞出現40次且在5個不同文本中出現的四詞序列的組合。

2.詞串的分類

本研究依賴于兩種分類法,即Biber et al提出的結構分類和Hyland的功能分類,因為這兩種分類法更為具體并且適用于書面語體。

Biber et al基于朗文英語口語和書面語語料,根據詞串的結構特點將其分成“NP-based”、“PP-based”、“VP-based”和“Others”四大類。這四種類別又可以進一步分成12類:(1)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2)名詞短語+其他后修飾語片段;(3)介詞短語+嵌帶of短語片段;(4)其他介詞短語片段;(5)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6)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7)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8)(動詞短語+)that從句片段:(9)(動詞,形容詞+)to從句片段;(10)副詞從句片段;(11)代詞、名詞短語+be(....)片段;(12)其他形式。

Hyland在Biber的研究基礎上,專門針對學術寫作中的詞串功能進一步作了分析,將詞串劃分為三大類型:研究型、文本型、參與型。研究型詞串旨在幫助作者描述活動的過程和經歷,包括:(1)定位;(2)過程;(3)量化;(4)描述;(5)話題。文本型詞串用來建立上下文關系,包括:(1)過渡;(2)結果;(3)文本結構;(4)構架。參與型詞串旨在描述與文章的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包括:(1)立場;(2)融入。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有哪些四詞詞串?(2)這些四詞詞串的結構和功能各有什么特征?

2.語料

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嚴格遵循了科學采樣的原則。本研究采樣的語料來自隨機抽選的應用語言學領域的五種國際核心期刊上的學術論文。時間跨度為2011~2013年,從每種期刊中各每年各隨機抽取10篇,共計150篇。語料總量為1008134個形符。所選文章的作者必須從姓名判斷是英語本族語者。所有語料均剔除題目、摘要、關鍵詞、標題、參考文獻、附錄、圖表,只保留其正文部分。

3.研究工具及過程

工具及過程:(1)按照既定方案收集并整理語料;(2)將整理好的語料輸入到wordsmith 5.0語料庫分析軟件中,提取出符合本研究詞串操作定義的四詞詞串;(3)對提取出來的四詞詞串根據Biber et al提出的結構分類和Hyland的功能分類進行分類;(4)統計各類四字詞串在語料庫中出現的數量。

三 結論與啟示

針對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問題,筆者共提取到符合本研究的四詞詞串118個。由于篇幅所限,現只列出頻率最高的前10個四詞詞串:in the case of、as well as the、on the other hand、in the context of、on the basis of、at the same time、in the use of、in terms of the、in the form of、a wide range of。

針對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問題,筆者按照Biber et al提出的結構分類和Hyland的功能分類法對提取出來的118個四詞詞串進行分類。統計結果表明,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的四詞詞串具有以下特點:(1)結構上,動詞類詞串數量最多,介詞類次之,名詞類較少,分別占詞串總量的42.4%、29.7%、23.8%,其中帶介詞of的詞串較多,這與Hyland的研究結果一致,學術論文中大量使用包含of詞串來確定數量、地點、突出特征、判斷事實等;(2)功能上,則更傾向于使用語篇型詞串,研究型次之,參與型最少,分別占詞串總量的50%、36.4%、13.6%,其中表達研究結果和文本結構的詞串較多。語篇型詞串的大量使用表明了寫作者的語言使用能力較高,因為這些詞串關注的是語篇及其信息或論證的組織。

這些研究結果對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的寫作具有指導意義,可以引導學習者關注國際專家在本學科領域寫作時常用的詞串,意識到自己與專家學者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差距,并通過背誦、記憶、模仿和使用專家們使用的高頻詞串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平文.語塊理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7(6)

[2]廉潔.詞匯短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作用[J].外語界,2001(4):29~34

[3]龐萍.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中四詞詞塊的使用研究――基于WECCL和LOCNES語料庫的對比研究(英文)[J].中國英語教學(英文版),2009(3)

[4]濮建忠.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接、搭配及詞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

第7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主管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主辦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1742

國內刊號:51-1625/T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8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主管單位: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8036

國內刊號:11-3499/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9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單位:教育廳

主辦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呼和浩特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8735

國內刊號:15-1049/N

郵發代號:16-1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10篇

關鍵詞:學年論文;實踐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129-02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作為一門新專業,目前很多本科高校都已開設,而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本文結合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探討在該專業中開設學年論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和實施方案,并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對策,以增強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設學年論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一)學年論文是該專業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

信息與實踐科學專業是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交叉形成的新專業,特別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整個培養體系中,學年論文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大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與知識創新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學年論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文獻,明確研究的目標和方向,分析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并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邏輯推理、分析論證、歸納演繹等完成學年論文,有助于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學年論文是提高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信息技術解決科學與工程計算問題的綜合檢驗,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但是,目前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普遍存在缺乏創新內容,撰寫不規范,不能很好地體現專業特點,無法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等問題,從而大大影響了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究其原因,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等忽視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方面。要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根本在于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靠畢業實習期間突擊訓練效果并不良好,應在四年的實踐教學體系中不間斷地突出論文寫作的訓練內容。

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實施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資料檢索、文獻綜述、調查研究、理論分析、算法設計、計算機應用、科技論文寫作和獨立工作等能力,進而促進畢業論文等后續實踐環節的開展。主要包括論文選題、教學指導和保障措施三個方面。

(一)論文選題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的選題應以教師擬題為主,學生自擬為輔。教師應對課題的創新性和可行性切實把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自擬題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對選題的研究,使學生初步掌握該專業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學術論文的撰寫規范,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為將來畢業論文的撰寫做好準備。選題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內容:(1)選題應當從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滿足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本專業教學訓練的基本內容;(2)選題應當注意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對文獻檢索、實驗數據分析、算法設計等內容要綜合考慮;(3)題目難度和工作量要適當,確保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經努力能完成任務;(4)選題盡量與導師科研課題相結合;(5)選題盡量與生產實際相結合。

(二)教學指導

學年論文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應體現學生個人的見解和寫作的獨立性。教師在指導學年論文的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討論,深化學生對理論的研究理解和獨立思考,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指導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指導學生確定論文選題,明確研究內容,進行文獻檢索和閱讀;(2)指導學生擬定研究計劃,并對其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及計算機應用等;(4)指導學生擬訂論文提綱,并對論文的撰寫提出指導意見;(5)審閱學生論文初稿,反復提出修改意見,注重論文質量的提高,并督促學生按期完成寫作任務;(6)評審論文終稿,評定成績,并給出恰當的評語。

(三)保障措施

學年論文是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有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1)必須從制度設計、過程管理和成績評定三環節入手監控,以保障學年論文質量。(2)組織形式上應多樣化,鼓勵創新,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3)加強師資培養,定期組織骨干教師進行專業進修,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較早接觸相應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另一方面,也要對指導教師責任心和耐心提出要求,激勵教師能夠全程認真負責地完成論文的指導工作。(4)加強計算機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和電子資源等的建設,為論文寫作提供所需軟硬件條件,保障學年論文的有效開展。

三、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對學年論文重視不夠,導致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學年論文時責任心不強,學生對學年論文的實踐性和創新性認識不到位,很多學生把它當成一次作業來完成,忽視了論文的學術性,使得學年論文的整體質量不高。

(二)組織不完善,安排不盡合理

(1)宣傳不到位。一些學校對學年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宣傳不到位,導致很多教師和學生對學年論文訓練不夠重視,出現諸多問題。(2)時間不恰當。高校大多將學年論文安排在學期末最后一到兩個月進行,而這一時間段正是學生準備期末考試的時間,時間上的沖突,導致學生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都用在應付期末考試上,對學年論文敷衍了事。(3)選題隨意性大。一些題目太具體,過于專業,學生在短期內較難完成;一些題目又過于簡單陳舊,雷同率較高,要求也差別不大;特別是一些論文的選題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特點以及科研實際又嚴重脫節,達不到訓練的目標。(4)指導力度不夠。由于高校擴招造成師資緊張,教師平均承擔的本科生論文寫作指導任務較為繁重,在一些具體環節上的指導精力有限,如對學生如何選題、如何進行文件檢索和閱讀,發現和解決難點問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實驗設計和論文撰寫等各個環節難以進行充分指導。(5)與畢業論文銜接不夠。畢業論文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完成學位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作為內容相繼但時間相隔的兩個環節,做好銜接很重要。

(三)缺乏有效管理和監控

一些高校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了對學年論文質量的要求;缺乏制度保障,將學年論文混同于畢業論文,延用畢業論文的管理辦法;由于缺乏有效監控措施,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抄襲和敷衍了事的現象;個別學校沒有健全的管理規定,學年論文管理混亂、不規范;缺乏對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年論文教學過程中的檢查和監督。

四、提高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宣傳力度

學年論文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應加大宣傳,提高師生對學年論文的認識。通過撰寫研究性論文,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學術論文撰寫基本規范,為畢業設計做好準備。

(二)科學組織,合理安排

要想較好的開展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工作,應結合專業特點和辦學實際,科學組織,合理安排。(1)將學年論文納入教學計劃,從規范管理、監督指導、過程控制和成績評定等各環節保障學年論文質量;(2)應妥善安排學年論文工作的時間和工作流程,綜合考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學生承受能力、教師的工作量等各個方面,從論文選題、教師指導、論文成績評定幾個環節合理安排,真正發揮學年論文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3)命題應難易適中,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在規定時間內按時完成。

(三)加強過程管理

完善過程管理對提高學年論文的質量至關重要。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是學年論文這種教學形式順利運行的基本保證。學年論文教學環節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與其他教學環節相互配合,保障論文工作的順利完成。首先要建立學年論文過程管理的長效機制,由相關管理部門統籌規劃,并結合該專業特點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其次,每篇學年論文既要有指導教師,又要有專門的評閱人,制定成績評定標準。總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的過程管理直接影響到最終論文的質量,應當制定專門的學年論文過程管理細則,從規范命題選題,指導教師安排,對論文基本要求和撰寫規范,學生紀律管理,成績評定,材料存檔等方面加強指導監控,以保障學年論文的質量。

(四)明確目標,重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當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當重點突出,注重學生寫作過程中對于論文內容的學術性和撰寫的規范化的把握,重視訓練學生綜合運用邏輯分析、論證推理、歸納演繹等方法完成論文寫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思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探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0,24(1):103-105.

[2]翟云會.淺談高校學年論文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543.

第11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單位:河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鄭州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6841

國內刊號:41-1338/N

郵發代號:36-19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6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12篇

為了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做到學位論文在內容和格式上的規范化與統一化,特作如下規定:

一、論文內容要求

研究生學位論文應用漢語撰寫,碩士學位論文字數一般為4~5萬,博士學位論文字數為8~10萬。論文內容應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簡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論文內容一般應由十個主要部分組成,依次為:⒈封面,⒉中文摘要,⒊英文摘要,⒋目錄,⒌符號說明,⒍論文正文,⒎參考文獻,⒏附錄,⒐致謝,⒑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目錄。各部分的具體要求如下:

⒈ 封面

采用研究生院下發的統一封面,封頁上填寫論文題目、學校代碼、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學科(專業)、答辯日期、所在學院(系、所)等內容。上述內容也可在扉頁上填寫清楚。

⒉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應該將學位論文的內容要點簡短明了地表達出來,應該包含論文中的基本信息,體現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摘要內容應涉及本項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結論及意義。注意突出學位論文中具有創新性的成果和新見解的部分。

⒊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內容應與中文摘要基本相對應,要符合英語語法,語句通順,文字流暢。

⒋ 目錄

目錄應將文內的章節標題依次排列,標題應該簡明扼要。

⒌ 符號說明

論文中所用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及單位(或量綱)。

⒍ 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是主體,一般由標題、文字敘述、圖、表格和公式等五個部分構成。寫作形式可因科研項目的性質不同而變化,一般可包括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實驗裝置和測試方法,經過整理加工的實驗結果分析和討論,與理論計算結果的比較以及本研究方法與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較等。

⒎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引用出現的順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

特別在引用別人的科研成果時,應在引用處加以說明,避免論文抄襲現象的發生。

⒏ 附錄

主要列入正文內過分冗長的公式推導,供查讀方便所需的輔數學工具或表格;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縮寫、程序全文及說明等。

⒐ 致謝

對給予各類資助、指導和協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種對論文工作有利條件的單位及個人表示感謝。致謝應實事求是,切忌浮夸與庸俗之詞。

⒑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按學術的時間順序,列齊本人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或已錄用的學術論文清單(發表刊物名稱、卷冊號、頁碼、年月及論文署名)。其中應對發表刊物類別作具體說明,如:是否屬于本校規定的學術刊物;論文署名單位是否為上海交通大學及作者排列順序。

二、撰寫規范

1.封頁上的內容一律由本人用鋼筆填寫,必須正確無誤。論文題目不得超過36個漢字。

2.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字數為1000字左右。博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為3000字左右。

⑴論文題目為三號黑體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⑵論文題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號黑體),字間空一格。

⑶“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內容(四號宋體)。每段開頭空二格,標點符號占一格。

⑷摘要內容后下空一行打印“關鍵詞”三字(四號黑體),其后為關鍵詞(四號宋體)。關鍵詞數量為4~6個,每一關鍵詞之間用逗號分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打標點符號。

⒊ 論文英文題目全部采用大寫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兩邊至少留五個字符空格。

⑴題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內容。

⑵摘要內容每段開頭留四個字符空格。

⑶摘要內容后下空二行打印“KEY WORDS”, 其后關鍵詞小寫,每一關鍵詞之間用逗號分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打標點符號。

⒋“目錄”兩字(三號黑體),下空兩行為章、節、小節及其開始頁碼。章、節、小節分別以一、1、(1)等數字依次標出。

⒌ 標題:每章標題以三號黑體居中打印;“章”下空兩行為“節”以四號黑體左起打印;“節”下空一行為“小節”,以五號黑體左起打印。換行后打印論文正文。

⒍ 正文:采用小四號宋體。 ⒎ 圖:圖中一律采用英文標注。圖題采用中英文對照,其英文字體為五號,中文字體為五號楷體。引用圖應在圖題右上角標出文獻來源。

圖號按章順序編號,如圖3-2為第三章第二圖。如果圖中含有幾個不同部分,應將分圖號標注在分圖的左上角,并在圖題下列出各部分內容。

繪圖必須工整、清晰、規范。其中機械零件圖按機械制圖規格要求;示意圖應能清楚反映圖示內容;照片應在右下角給出放大標尺;實驗結果曲線圖應制成方框圖。

⒏ 表格:表格按章順序編號,如表5-4為第五章第四表。表應有標題,表內必須按規定的符號標注單位。

⒐ 公式:公式書寫應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應注明序號,該序號按章順序編排。

10. 參考文獻

⑴ 按論文中參考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并視具體情況將序號作為上角標,或作為論文的組成部分。如:“……李××[1]對此作了研究,數學模型見文獻[2]。”

⑵ 參考文獻中每條項目應齊全。文獻中的作者不超過三位時全部列出;超過三位時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c.”;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分開;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錄法。

11. 參考文獻中著錄格式示例

① 期刊

序號 作者,題名,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② 專著

序號 作者,書名,版本(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③ 論文集

序號 作者,題名,見(英文用In),主編,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頁碼

④ 學位論文

序號 作者,題名,[學位論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⑤專利

序號 專利申請者,題名,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⑥技術標準

序號 起草責任者,標準代號,標準順序號-年,標準名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

12.論文的附錄依次為附錄1,附錄2……編號。附錄中的圖表公式另編排序號,與正文分開。

13.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目錄格式同上述第11條。

三、打印及裝訂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南和县| 剑河县| 东明县| 四子王旗| 德兴市| 名山县| 唐山市| 芜湖县| 荥阳市| 余姚市| 江源县| 海宁市| 沈阳市| 绥芬河市| 海盐县| 佛学| 墨玉县| 长白| 察雅县| 麻江县| 滁州市| 郎溪县| 天气| 平利县| 勐海县| 镇康县| 惠东县| 红安县| 舟山市| 台湾省| 班戈县| 林州市| 永和县| 南京市| 宁蒗| 简阳市| 平顺县| 马山县| 高淳县|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