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骨質疏松癥狀治療方法

骨質疏松癥狀治療方法

時間:2024-04-21 14:43: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骨質疏松癥狀治療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骨質疏松癥狀治療方法

第1篇

【關鍵詞】針刺;鮭降鈣素;原發性骨質疏松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752―02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口的多發病癥之一,因而,在我國老齡人口數量逐漸增加的同時,這一病癥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癥,以腰背痛多見,由多種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機理是骨代謝過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聯出現缺陷,導致人體內的鈣磷代謝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漸減少而引起的臨床癥狀。由于劇烈的疼痛和骨折的危險,患有骨質疏松的人深受其困擾,不但給患者自身帶來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也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治療壓力,甚至對社會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困擾。有研究表明,針刺腎俞穴、腰俞穴、大腸俞、懸鐘穴、足三里等穴位可以緩解甚至治療骨質疏松癥狀,能夠調整機體內雌激素水平及垂體、腎上腺的功能。此外,相關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證明,鮭降鈣素對于緩解疼痛和治療骨質疏松也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大膽假設,以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為治療方法,觀察其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以期為臨床合理、經濟用藥提供參考。

1 方法與材料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1月間來四平市中心醫院就醫的100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人,女性患者71人,年齡在61――80歲之間。選取這一年齡段患者的原因是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易發病,個別中青年患者不能單純劃分入原發性骨質疏松,并且他們身體素質強于老年人,對于藥物吸收、康復情況等皆強于老年人,61――80歲間的老年患者身體素質大致相同,可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人。

為了確保研究的準確性,被100名抽取的患者皆滿足一下要求:一、原發性骨質疏松;二、初次治療骨質疏松癥;三、無重要臟器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四、近期未使用影響鮭降鈣素效果的藥物;五、治療時長均為十二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分段進行,研究組50名患者采用鮭魚降鈣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前兩周每日一次肌注,第三、四周減為隔日一次肌注,第五至十二周為每周一次肌注。此外,研究組還配合針刺治療,針刺腎俞穴、腰俞穴、大腸俞、懸鐘穴、足三里等穴位,使用1.5寸毫針,每日一次,補法,一個月為一療程。

對照組50名患者的治療時長同樣是十二周,方法為單純注射鮭魚降鈣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或采用針刺治療法。研究結果真實可信。

1.3 觀察指標

根據兩個組別治療前后出現的顯著不同點,將觀察指標列為:疼痛程度、治療費用。

1.4 療效評價標準

在三個觀察指標中,疼痛程度可按四平市中心醫院應用的VAS分級來劃分疼痛等級,以此作為療效評價標準,從而總結研究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病情的改善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在處理數據時主要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計算、比對與處理,采用V2檢驗比較兩組間的差異性,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況的比較

根據四平市中心醫院應用的VAS評分方法來劃分的疼痛等級,共分9級,0級表示無疼痛感,9級為劇痛,從1級至8級逐級加重痛感,等級由患者自己感受而定。研究組的50名患者在經過三療程針刺配合一療程肌注鮭降鈣素(總時長十二周)治療后,表示疼痛程度得到明顯改善的有33人,占研究組總人數的66%,表示這種治療方法有效的有12人,占總人數的24%,但是由于個人身體素質不同,也有5名患者表示該方法無效,占研究組人數的10%。經過十二周的治療,單純使用針刺三療程或肌注鮭降鈣素一療程的對照組的50名患者中,骨質疏松癥的治愈情況不太樂觀。其中,將近一半的患者表示無效,有21人,占對照組50名患者的42%,僅有10人表示效果顯著,19人表示該方法有效(見表1)。

由此可見,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對比單一使用針刺療法或肌注鮭降鈣素的方法在同樣的時間長度內更能改善病人的疼痛程度,讓患者盡快治愈骨質疏松癥。

2.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改善情況的比較

骨質疏松癥就是由骨密度降低引起的,因此,治療骨質疏松癥就是為了在本質上增加骨密度。通過十二周的治療,研究組的50名患者中多數人的BMD都有所提高,而對照組中患者的BMD提高程度較低,可以看出,研究組采用的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療法在改善骨密度方面更有效(見表2)。

2.3 兩組治療費用情況的比較

病人在就醫過程中,絕大多數患者都會考慮醫療費用,尤其是老年人。而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多發疾病,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61――80歲間的老年患者,治療費用是他們極為關心的問題。根據四平市中心醫院的收費標準,考克每只26.5元,一個療程約需花費780元;針刺每次30元,一個療程費用為900元。在十二周的治療過程中,采用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治療方法的患者需要支付1680元,一個療程顯效率最多時可達到94%。研究組的患者僅需花費1680元的治療費即可得到顯著效果,而對照組的50名患者在十二周過后也至少要花費800--1500元治療費,表1中可以得知,對照組患者極少數能夠在十二周內獲得與研究組相同的治療效果,而多數人還需要繼續治療,延長治療時間就意味著增加醫療費用,延長患者的痛苦。

由此可知,雖然研究組在十二周內的醫療花費多于對照組,但是研究組的多數患者可在1680元的醫療費用內治療骨質疏松癥取得顯著療效。但是對照組的患者卻需要花費比這更長的時間、更多的金錢。

3 討論

顧名思義,骨質疏松癥的特點是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骨質疏松是臨床上一種年齡退行性疾病,易發生骨折。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每年,我國的骨折人群中,有330萬人是骨質疏松導致的,其中老年人居多。骨質疏松癥一直是困擾老年人的疾病,給老年患者及患者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因此,研究出最直接有效、短時易行的治療方法有著重大的醫學意義。

本研究涉及到的針刺穴位從內在解決了患者的骨髓空虛問題,又通過給患者注射鮭降鈣素激活蛋白激酶,迅速起到緩解疼痛、中樞陣痛的作用。如此內外兼治的方法才能用最短的療程治愈骨質疏松癥,促進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從而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率。研究表明,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不僅可以再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能增強骨密度、減輕經濟壓力。由此可見,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比單純針刺療法或肌注鮭降鈣素治療骨質疏松癥更有效。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47-448.

[2] 王璇,喬敏.鮭降鈣素治療骨質疏松癥腰背痛63例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醫藥學刊,2008,5(1):99.

第2篇

[關鍵詞]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中西醫結合治療;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9;R6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34-02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發病者骨量減少,骨微結構退變,骨脆性增加,容易引發骨折,身高縮短,腰背痛等癥狀并導致多種副反應,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一般以原發性為多,常見于絕經,雌激素減少的女性患者或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骨量逐漸減少的老年患者。據有關資料統計,骨質疏松癥在世界常見疾病中排第6位,全球共有約2億骨質疏松癥,而其中老年患者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加強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療效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在傳統西藥的基礎上引入中藥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2005年7月~2008年4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共120例,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3.4歲。病程最長4年,最短3個月。臨床上具有骨壓痛,腰背痛,駝背,病理性骨折等癥狀,并有疲勞乏力,耳聾耳鳴,夜尿頻,并發癥狀。其中醫診斷標準以《中醫虛證辨證》為參考標準,診為腎虛癥。骨密度儀檢查骨礦含量低于骨峰值的均值2~3個標準差,腰椎X光檢查骨盆、脊柱,有明顯骨密度降低征象。排除氟骨癥,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繼發性骨質疏松等。治療時間為4~6個月,平均治療時間為5個月。

2 治療方法

上述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0例,對照組單純施用西藥加以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加入中藥治療。

2.1 西藥治療

以抑制骨溶解.促進鈣固定及營養神經為準則,給予骨肽注射液4 mL肌肉注射每日1次,密鈣息1日1次,每天口服維生素D1片,20d為一療程。局部疼痛病例加用溫熱療法,電腦中頻治療,物理治療,超短波療法等。

2.2 中藥治療

黨參28g,牛膝15g,羊藿25g,牛膝18g,杜仲18g,狗脊12g,川斷16g,甘草5g,蒼術10 g,白術16g,補骨脂10g,熟地30g,肉蓯蓉15g,臺烏藥12g,鹿合草16g,杜仲10g,枸杞子16g,骨碎補10g,丹皮15g,菟絲子15g,由藥劑科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服用。20d為一個療程。女性患者每月加服尼爾雌醇片4mg,20d后開始服安宮黃體酮,每日4mg。

2.3 復查指標

3個月為一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復查生理生化水平,骨密度水平,骨代謝水平的變化。生理生化水平的變化用BECK―MAN,CX7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腎功能,血磷,血鈣;骨密度水平用骨密度儀檢查骨礦含量,骨代謝水平的變化用酶聯免疫法測骨源性堿性磷酸酶。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校正卡方檢驗。

3 結果

3.1 治療前后骨密度及骨源性堿性磷酸酶

結果如表1所示。對照組治療前后兩項指標變化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組治療前后兩項指標變化也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經過治療,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緩解。

3.2 兩組在骨壓痛,腰背痛,駝背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副反應。從綜合治療效果來看,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24例,無效14例;實驗組顯效45例,有效14例,無效1例,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12.80,P

4 討論

世界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近幾年發病率顯著上升,造成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因此選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對于此病的治療將顯得十分重要[1]。從西醫理論來說,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性內分泌改變,引起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使骨的破壞大于骨的建立,從而導致骨組織體積減少,進一步導致骨質疏松[2]。從中醫理論來說,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滋養骨骼。若腎虛精衰,骨不得養,勢必導致骨髓空虛,使腎的主骨功能受到影響。腎虧可導致血瘀,而血瘀可導致氣血運行障礙,營養物質不能滋養臟腑,從而導致諸臟筋骨失養,漸致虛損,促進骨質疏松癥的發展[3]。

本方由黨參、牛膝、羊藿、牛膝、杜仲、狗脊、川斷、甘草、蒼術、白術、補骨脂、熟地、肉蓯蓉、臺烏藥、鹿合草、杜仲、枸杞子、骨碎補、丹皮、菟絲子共20味中藥組成,其中羊霍、骨碎補、黨參、熟地為君藥;川斷、杜仲、牛膝為臣藥;臺烏藥、鹿合草、丹皮為輔藥。其藥理為:羊藿補腎益精,杜仲、補骨脂、熟地、肉蓯蓉、枸杞子溫陽補腎,力參、蒼術、菟絲子,骨碎補、川斷、牛膝,丹皮祛風止痛活血。上述各成分共同作用,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產生影響。

從本實驗結果來看,中西醫聯合治療比單純的西醫治療效果更好,其可能的原因有:①中藥中的某些成分對成骨細胞增殖分化具有直接促進作用,對破骨細胞增殖分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②中藥強調治本和平衡,其治療理念不僅從病情的本身出發,而且也兼顧全身的調養。在多種藥物成分的共同作用下,不僅病情本身得到改善,而體質的加強和免疫力的提高,也反過來促進了病情的改善③中藥成分全面,藥效持久溫和,機體能更好的吸收④藥方中中藥成分含有某種或某些對治療有幫助的元素或活性物質。其中某些具體機理還不十分清楚,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從臨床效果來看,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引入中藥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更有優勢,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純.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32例[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2(23):23-27.

[2] 李子成.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4 9例[J]. 實用醫技雜志,2005,9(9):26.

第3篇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舒適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036-02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常見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骨微組織結構破壞,骨組織量減少,骨脆性增加,極易發生骨折[1]。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為駝背、身高下降、疼痛、胸悶、呼吸困難等,骨質疏松癥常見的并發癥有胸骨骨折、腰椎椎體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F選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骨質疏松老年患者116例,對其舒適護理的護理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畸形。骨折等臨床表現,經骨密度測定和X線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癥。對照組患者56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齡為(71.36±8.12)歲,最大86歲,最小61歲,其中18例患者伴有骨質疏松并發癥,3例橈骨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10例腰椎壓縮骨折。觀察組患者60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齡為(71.52±8.16)歲,最大85歲,最小62歲,其中20例伴有骨質疏松并發癥,4例橈骨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11例腰椎壓縮骨折。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采取相同的藥物治療方法。護理人員對患者注射鮭魚降鈣素,給予碳酸鈣D3片和阿倫膦酸鹽口服藥物。碳酸鈣D3片每天600mg,阿侖膦酸鹽每天10mg,口服半年后復查。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舒適護理干預,護理方法如下。

(1)心理教育。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年齡大,并發癥骨折給生活帶來不便,大多數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容易產生憂慮、焦慮的情緒,不利于骨質疏松的治療、康復。護理人員應當結合每個患者不同的情緒和心理壓力,進行疏導性心理教育,使患者能夠自我正確評估病情,減輕思想和心理負擔。

(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當正確評估每個患者的危險因素,了解患者身體健康情況、體重情況、運動情況和家屬患者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程度,制定健康目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醫院骨科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對患者及家屬講解骨質疏松癥的基本知識,如骨質疏松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預防措施及其他功能鍛煉方法等。可以將骨質疏松癥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知識編制成冊,免費發放給患者及家屬,提高患者對骨質疏松的正確認識程度,促使患者堅持治療和鍛煉。

(3)藥物指導。護理人員應當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及用量,叮囑患者正確用藥。阿法骨化醇和咀嚼鈣片于每晚睡前或飯后一小時同時服用,可以促進鈣吸收。非甾體類藥物應與每餐后30~60min服用,以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颊邞旈L期堅持服用鈣劑,才能保證療效,多喝水,防止出現泌尿系統結石。維生素D不能和綠葉蔬菜同時吃,防止鈣吸收減少。阿倫膦酸鈉于清晨空腹、飲水300ml吞服,服藥后半小時不能喝飲料等,不能平臥,否則會對患者食道產生刺激?;颊叻枚姿猁}類藥物期間,不能服用維生素D和其他鈣劑。

(4)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提倡患者選擇低鹽、含鈣、蛋白質適量的食物,禁止吸煙飲酒,少喝咖啡,以免影響鈣吸收,攝入的鹽或蛋白質過多,會增加體內鈣流失。老年患者每人每天應從食物中獲取鈣400mg,多食動物肝臟、瘦肉、蛋黃和魚肝油等。

(5)運動指導。老年骨質疏松早期患者應適當的進行功能鍛煉,比如日光浴和簡單的戶外運動等,鍛煉時動作要輕緩,不能突然用力。骨質疏松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根據活動能力的不同,采取散步或健身操等活動,提高患者肌力和平衡能力。對于體質較弱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并發癥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選擇硬板床,在床上適當的進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被動或主動運動,避免長時間不活動造成廢用性肌肉萎縮,還應當叮囑患者佩戴腰圍,駝背患者應佩戴矯駝背心等,消除腰背肌痙攣產生的疼痛,使脊椎具有穩定性。

(6)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定期復查,給患者發放聯系卡片,方便患者出院后與醫護人員聯系。護理人員應當定期家庭走訪或電話隨訪等,患者出院后第一周內應隨訪兩次,以后每月隨訪1~2次,叮囑患者必須堅持服藥和運動鍛煉。

1.3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腰背疼痛消失,能正?;顒?。有效:患者腰背疼痛減輕,自主活動好轉。無效:腰背腫脹、疼痛無變化,活動仍受限。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一系列的藥物治療和舒適護理干預,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對照組56例患者中,顯效40例,有效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5.71%,其中跌倒7例,跌倒發生率為12.5%。觀察組60例患者中,顯效51例,有效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33%,其中跌倒2例,跌倒發生率為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老年骨質疏松治療方式以藥物為主,如激素代替療法、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二磷酸鹽類、降鈣素、維生素D和鈣、氟化物等,對發生骨折的患者采取外科治療方法。舒適護理是指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包括運動、飲食等方面,更快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2]。從本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舒適護理干預,治療總有效率達93.33%,發生跌倒2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僅為85.71%,發生跌倒7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跌倒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治療中,采取藥物治療結合舒適護理干預,能更好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減少跌倒發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 六味地黃湯 二仙湯 骨質疏松癥 中藥治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227

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絕經后婦女發病多于男性患者,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達到73歲,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骨質疏松癥近年來的高發病率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目前多用雌激素合并補鈣補充維生素AD等療法治療,取得了一定療效。骨質疏松癥屬于中醫“骨癖、骨萎、骨痛、腰腿痛”等病范疇,近年來我國應用中醫理論治療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以來也結合祖國醫學的特點,用六味地黃湯合并二仙湯加減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療效,現介紹給大家一起探討。

資料與方法

2004年12月~2009年6月收治骨質疏松癥患者95例,均通過門診醫生臨床診斷,并通過相應儀器檢查。臨床表現為腰背部疼痛且逐漸加重,不能走遠路,出現駝背和脊柱變形,骨頭變脆易骨折等。為對比療效,同時設立相應的對照組106例子(用維生素AD、葡萄糖酸鈣治療)。

藥物組成與治療方法: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羊藿、巴戟天、鹿膠、當歸、補骨脂、狗脊、骨碎補等,日1劑,根據各個患者的的病情加減適用,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用30天1個療程。一般連用2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1]:①臨床治愈:腰、胸、背疼痛消失,日常生活正常;②顯效:腰、胸、背疼痛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中偶有腰、胸、背疼痛;③好轉:腰、胸、背疼痛減輕,日常生活中仍有腰、胸、背疼痛;④無效:腰、胸、背疼痛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

結 果

療效分析:治療2個月后按上述療效標準評定結果。治療組95例,臨床治愈61例(642%);顯效27例(284%);無效7例(74%);總顯效88例(9226%)。對照組106例,臨床治愈54例(509%);顯效35例(33%);無效17例(16%);總顯效例89例(839%)。

緩解疼痛時間:治療組95例中,1~10天緩解20例(21%),11~20天緩解59例(621%)。21~60天緩解9例(95%),無效7例(74%),對照組106例,1~10天緩解6例(566%),11~20天緩解23例(217%)。21~60天緩解60例(566%),無效17例(16%)。

結果可以看出,治療組治愈率與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療效相比有明顯差異,得出結論,用六味地黃湯合并二仙湯加減治療本病,安全高效,并被中老年患者樂于接受,值得繼續研究推廣使用。治療組緩解疼痛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也就是說明治療組見效更快,具有快速明顯的緩解疼痛癥狀的效果。

討 論

骨質疏松癥屬于中醫“骨癖、骨萎、骨痛、腰腿痛”等病范疇,乃中老年人腎氣不足,氣血雙虧,而至腎不生髓,髓不養骨所致?!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分赋觥澳I生骨髓”,髓藏於骨腔之中,以充養骨骼,所謂“腎充則髓實”。就是說要達到骨骼堅固,必須達到腎氣充足,才能生髓以養骨骼。遵循中醫治療原則,用六味地黃湯合并二仙湯加減治療本病,方中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滋陰補腎,羊藿、巴戟天、鹿膠、當歸、補骨脂、滋補腎陽、補血強精、填精益髓,狗脊、骨碎補、補腎活血,眾藥合用,標本兼治,共奏補腎強精,益髓壯骨,活血止痛之效。

現代研究證明證實了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病與腎虛精氣不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提示補腎強精、早期預防,加強保健是減少發病的重要環節[2]。腎虛癥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腎虛患者的骨礦含量比不腎虛的癥者要低。補腎中藥可以預防骨骼的退行性變化。中藥中微量元素對骨骼代謝存在多種影響,特別是膠原纖維的合成及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動態平衡。臨床研究顯示,補腎中藥能對抗骨吸收,能提高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密度,糾正體內激素的失衡[3]。同時也有報道補腎中藥經動物實驗具有類雌激素樣作用,這也為補腎中藥治療骨質疏松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支持。經臨床治療結果表明補腎類中藥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4],對骨質疏松引起的腰腿疼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這也說明了是補腎藥物中的某些藥物同時具有補腎和活血化瘀的雙重效果的作用。

綜上所述,六味地黃湯合并二仙湯治療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有理論基礎、有確切療效,中老年患者樂于接受的好方法,值得繼續研究,讓它得到更科學合理的發展,繼續為中老年健康服務,繼續為人類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2 魏紹斌.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與腎虛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1996,16(6):337-338.

第5篇

資料與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4月骨質疏松癥患者40例,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的指導原則》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齡45~79歲,原發性骨質疏松癥34例,繼發性骨質疏松癥6例。病例均以不同程度的腰背痛、關節痛為主訴前來就診。病程最短者1個月,最長1年以上。

診斷納入標準:①全身無力,多以腰背部疼痛為明顯,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②X線檢查,示胸椎或腰椎有不同程度的前緣變扁呈楔形(非外力所致的壓縮性骨折)或呈雙凹征,椎體密度減低,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變細呈柵欄狀。③骨密度檢測陽性征象(采用意大利雙能X線骨密度儀IAun系列測定,骨密度與當地同性別峰值骨密度相比減少25%以上)。④中醫證候為腎精不足證:腰脊疼痛,酸軟少力,不能持重,舌質偏紅或淡,脈沉細。

排除標準:具有其他嚴重的原發病、不能堅持治療、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定的患者不在觀察之列。

治療方法:口服補腎壯骨的自擬中藥湯劑。主要由羊藿、熟地、雞血藤、鹿角霜、杜仲、補骨脂、乳香、白術、茯苓、黃精、當歸、甘草等藥物組成。

用藥方法:上藥水煎300ml,每日1劑,分2次服下,連續用藥4周為1個療程。

本組病例觀察時間為1個療程。除規定用藥外,觀察期間不得使用其他對本病具有作用的中藥和西藥。

療效評定標準:根據《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標準制定。①臨床控制: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復正常工作;②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時有隱痛,但能正常工作;③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但工作后加重;④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影響正常工作。

結 果

本組40例病例,按上述標準評定,經治療后,臨床控制13例,顯效10例,有效14例,無效3例,愈顯率57.5%,總有效率92.5%。

討 論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量的減少,骨小梁的顯微結構退化,導致骨痛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代謝性病癥[2]。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都較高。其臨床癥狀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關節疼痛,常伴隨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彎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動困難或受限制;而有些患者表現身材變短、脊柱畸形,許多患者還反復發生骨折。中醫認為其主要是肝腎虧虛,無以生髓養筋骨所致,屬“骨痿”之范疇。如《素問?痿論》記載:“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闭J為:該病是因腎虛精虧,腎陽衰微,陰陽俱虛,無以藏真陰而寓元陽,故而骨弱;又虛邪交爭,骨痛難忍,此即腎臟損害與骨質疏松癥的關系。腎主骨生髓,精充則髓足,髓足則骨強。故本方正在“腎主骨”這一理論基礎上,結合臨床辨證,以具有溫陽補腎續筋、壯骨強筋作用的羊藿為主要成分,輔以熟地、黃精滋腎以補精益髓;鹿角霜為血肉有情之品,偏于補陽,杜仲、補骨脂均屬溫腎補陽之品,起填精補髓之用;乳香、雞血藤活血祛瘀,舒筋活絡,當歸補血活血通經絡;白術、茯苓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腎益精,強筋壯骨之功,雙向調節免疫平衡、恢復再造腎功能,以達到治療目的。從而說明該方藥能改善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抑制骨喪失和一定程度上促進骨的形成,從而起到延緩和阻止骨質疏松發展的作用??傊a腎壯骨法對于治療骨質疏松癥,具有較好的止痛及改善骨質作用。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西醫;中西醫;骨質疏松;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2-0087-01

骨質疏松是現代社會一種常見的全身代謝性的疾病,主要臨床特點是患者的全身骨量少以及骨組織顯微結構被破壞,骨基質和骨礦成分比例明顯變小,患者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此類疾病多見于絕經后的婦女以及老年群體[1]。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病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需加強該類疾病的防治。骨質疏松作為一種代謝性的骨病,它并不是單純的缺少鈣元素,不能只靠簡單的補鈣來治療,而需要通過綜合性的治療,調節骨代謝,促進骨細胞增殖,形成新骨等措施來治療。目前,西醫治療骨質疏松癥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尚未達到滿意的效果,近年來中醫的發展為其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本文將探討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根據我國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1]進行分類,基本正常:骨量丟失率在1%~12%之間,丟失在1 SD內;骨量減少:患者的骨量丟失率在13%~24%之間,丟失1~2 SD之間;骨質疏松:患者的骨量丟失率≥25%,丟失≥2 SD。

1.2一般資料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配到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療法治療,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在40~77歲,平均(54.1±10.6)歲;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療法治療,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在38~75歲,平均(53.8±10.2)歲;兩組骨質疏松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療法治療,口服樂力,1粒/次,1次/d;阿法 D3,1粒/次,1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療法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中藥,其配方是: 麻黃10g,熟地30g, 細辛10g,補骨脂20g,枸杞子15g,骨碎補15g,羊藿20g,制附子45g。如有血虛者,則補加丹參;如有氣虛者,則補加黃芪;如有陰虛者,補加黃柏;如有脾虛者,補加白術和干姜。水煎服,1劑/d。

1.4療效評定[2]根據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變化,評定治療的療效。顯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癥狀顯著改善,積分下降大于2/3,檢測患者的骨密度(BMD),治療后的BMD值升高≥0.06g/cm2;有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積分下降1/3到2/3間,治療后的BMD值升高

1.5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無統計學差異;當P

2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疾病,我國的人口特點使骨質疏松疾病逐漸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發現,骨質疏松的發生機制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影響[2-3]:①遺傳因素:近年來,利用分子生物學等技術發現與骨質疏松發生有相關性的基因有Ⅰ型膠原基因、雌激素受體基因以及維生素D受體基因等;②激素因素:患者常見缺乏降鈣素、雌激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和活性維生素D等,其中雌激素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各激素分泌過少,最終造成骨量減少。③營養因素:患者因營養缺乏,造成血鈣水平下降,影響骨的形成。

近年來隨著中醫的推廣和應用,為骨質疏松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癥的發生主要與腎虛精虧以及邪滯經絡有關,因此可通過補腎祛邪進行治療。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①調節內分泌平衡:如羊藿等的中藥調節女性降鈣素、雌二醇等激素;②調節微量元素的平衡:如許多中藥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它能促進鈣吸收;③調節細胞的活性:許多中藥能夠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增殖。

總的來說,通過常規西醫治療,配合中醫的補腎祛邪,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骨質疏松的有效治療率。

參考文獻

[1]鄧振陽.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49.

[2]朱慧鋒,王珠美,王維佳.骨質疏松癥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 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1):1863-1864.

[3]巫波榮.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0,6 (11):34.

第7篇

【關鍵詞】 絕經后骨質疏松;黃芪三仙湯;骨密度;骨礦含量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絕經后婦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下降,從而導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現以低骨量和骨組織顯微結構退行性變為其特征,臨床表現為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目前治療首選雌激素替代療法,療效肯定,但長期服用難以避免激素不良反應。近年來,筆者采用黃芪三仙湯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觀察骨礦含量及密度指標的影響 ,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均為1999 年7 月至2000 年7 月符合納入標準,志愿參加本研究之絕經后婦女,共83 例,年齡45~65 歲,平均年齡(58.90±3.86)歲,平均絕經年限(6.95±4.37)年。隨機分為2 組。治療組42 例,對照組41 例,2 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骨質疏松癥診斷以雙能X 線骨密度測量儀(QDR–4000 型, 美國HOLOGIC 公司生產), 以WHO 推薦的骨量低于同性別人群骨峰值的兩個標準差為診斷標準[1],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擬定。中醫辨證參照《中醫虛證辨證參考標準》[2] 辨證為腎虛證。納入標準:用藥前以腰背等多處慢性疼痛為主要癥狀,中醫辨證為腎陽虛型者,并符合上述西醫診斷。排除標準:引起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的各種內分泌疾病者(如庫興氏病、甲亢、甲旁亢、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等);其它嚴重疾病干擾骨代謝者;1 年內有骨折者;在治療期間發生骨折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口服黃芪三仙湯(由仙茅、羊藿、黃芪、三七等組成),每天 1 劑,水煎分2 次服。

1.3.2 對照組口服骨疏康(遼寧東港制藥廠生產),每次1 包,1 日3 次。2 組療程均為 3 月,再以同樣方法測定腰椎骨密度及骨礦含量。治療過程中避免服用任何干擾療效觀察的藥物,并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出現。

1. 4 觀察項目與統計學方法

1.4.1 觀察項目 黃芪三仙湯與骨疏康治療骨質疏松癥BMD 及BMC 變化比較〔采用雙能X 線骨密度測量儀(QDR–4000 型,美國HOLOGIC 公司生產)檢測〕。

1.4.2 統計學方法 組間療效比較采用Ridit 分析,計數資料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t 檢驗。

2 結 果

2.1 療效標準

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統一標準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進行評定,我們參照文獻及《骨質疏松學》[3,4],特制定如下標準:顯效:腎虛癥狀消失,骨礦含量治療后上升0.05 g/cm2,骨密度治療后上升0.05 g/cm2。有效:腎虛癥狀明顯好轉,骨礦含量及骨密度有所上升,但不足0.05 g/cm2 及0.05g/cm2。無效:腎虛癥狀和骨礦含量及骨密度變化不大或病情惡化者。

轉貼于

2.2 治療結果

2.2.1 2 組絕經后骨質疏松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10 例,占23.8%;有效23 例,占54.8%;無效9例,占21.4%,總有效率78.6%;對照組顯效8 例,有效22 例,無效11 例,總有效率為73.2%。2 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

2.2.2 2 組治療前后骨質疏松癥骨密度變化(BMD)比較 治療后2 組均有改善,與治療前骨密度變化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0.05)。見表1。表 1 黃芪三仙湯與骨疏康治療骨質疏松癥BMD 變化比較(g/cm2, 表 2 黃芪三仙湯與骨疏康治療骨質疏松癥BMC 變化比較(g/cm2, )與治療前比較,* P < 0.05,P > 0.05。

2.2.3 2 組治療前后骨礦物質含量變化(BMC)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BMC 水平明顯提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 < 0.05);治療后對照組BMC 水平未見明顯提高,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性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 論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祖國醫學無此病名,但根據其臨床癥狀及體征,與腰痛、痹證相似,定位較準確應是“骨痿”。 祖國醫學認為與腎的關系密切,腎藏精、主骨,腎虛則骨弱。其病機多為“腎虛血瘀”,屬“本虛標實”之癥?!端貑?? 上古天真論》曰:“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絕經期婦女多腎陽虧虛,骨質失養,出現骨痿。又因中老年人的整體功能逐漸衰退,氣弱不足,氣不行血,出現血瘀,瘀阻經絡,不通則痛,故見腰背等多處疼痛。故其治療原則為:補腎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較全面地體現了祖國醫學對本病的認識?,F代臨床研究發現補腎健脾活血法對該病治療具有良好療效,可明顯改善腎虛癥狀,提高骨密度,抑制骨丟失,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展,對骨質疏松癥有較好的治療及預防作用[5,6]。

現代醫學認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MOP)是指主要由絕經引起的骨質疏松癥。它與卵巢合成的激素降低有關,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減少及骨組織微結構改變,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與增齡性骨質疏松不同的是,松質骨的變化顯著,常見脊椎骨折及腕部骨折,并且由絕經造成的骨丟失在絕經后15~20 年內發生較多。黃芪三仙湯由黃芪、仙茅、仙靈脾、田七、肉蓯蓉、丹參等組成。以仙茅、仙靈脾、肉蓯蓉等溫陽補腎,黃芪補氣升陽,丹參、田七等活血通絡?,F代臨床研究發現黃芪三仙湯可提高血清E2 水平,改善骨代謝,防止骨丟失,同時可以降低患者尿中Hop/Cr 及Ca/Cr 水平,對骨吸收有抑制作用,可以保持或增加骨量[7]。本實驗證明黃芪三仙湯通過補腎益氣、活血通絡,可明顯改善腎虛癥狀,防止骨丟失,并可明顯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骨礦含量,對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 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 第2 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0, 6(1):1-3

〔2〕 沈自尹. 中醫虛證辨證參考標準〔J〕. 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 (11):598

〔3〕 劉忠厚. 骨質疏松學〔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8. 52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 輯)〔S〕. 1997.149

〔5〕 黃劍美. 補腎健脾活血法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08, 6(4):21-22

第8篇

關鍵詞: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臨床體會

【中圖分類號】R714.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5-0048-01

1 西醫學對本病的認識

引起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繼發性甲狀旁腺激素不足。骨是處于不斷更新之中的活組織,這一過程稱為骨重建,骨重建過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調節,其中激素調控、營養及生活習慣、遺傳、免疫機能、運動鍛煉等因素對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尚無一種治療方法能有效地逆轉已丟失的骨量,及早預防顯得更為重要。治療藥物分抑制骨吸收及促進骨形成二大類,抑制骨吸收的藥物有雌激素、降鈣素、雙膦酸鹽類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控劑,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有氟制劑、雄激素等,臨床療效不肯定,臨床常用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藥物。

2 中醫對本病的認識

依據骨質疏松的容易疲勞、腰背疼痛和骨折的臨床主證,其發病機理當屬中醫的“腎虛腰痛”“骨痿”“骨痹”等范疇。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虛,病位在骨,與腎、肝、脾胃等臟腑有關。根據中醫學“腎主骨”的理論,補腎法在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絕經期女性,由于腎氣衰弱,天癸枯竭,腎精虧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虛,骨骼失養,除了喪失生殖功能外,臟腑功能亦相對減弱。在治療上應著重以補腎法為主,兼顧肝、脾等臟,并應根據其病機特點及患者體質特點適當變通。

3 中西醫結合防治本病的體會

研究發現,直接應用性激素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方面效果更顯著,但補腎中藥在改善癥狀方面療效也顯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維持骨量的作用。對應用性激素替代治療有禁忌或顧慮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療副作用的人,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途徑。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基因、多因素的復雜病證,將中醫整體調整治療和西醫對因治療相結合,將有助于提高療效。

3.1 治療目的:緩解病痛;抑制骨吸收過快;降低骨折率;促進新的生理性骨質形成;改善骨質量。

3.2 結合治療的措施

3.2.1 基礎治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3。

3.2.2 止痛臨床接診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為主,位置固定,夜間或清晨明顯,嚴重的疼痛常持續數周后,變為慢性疼痛。對嚴重的疼痛,沒有性激素替代治療禁忌的首選:降鈣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藥;有性激素替代治療禁忌的首選:降鈣素+雙膦酸鹽類+消炎止痛藥。不能使用這些藥物者,可用中藥補腎壯骨,養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湯合四物湯,可加骨碎補、莪術、雞血藤等。慢性痛時重用補腎藥,如杜仲、續斷、桑寄生等。

3.2.3 抑制骨吸收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之間存在互補性,治療本病的中西藥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還可以先用西藥控制癥狀,繼以中藥維持,以實現安全、有效、價廉、方便的醫療目的。特別是出現有性激素替代治療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療者,補鈣出現明顯腹脹、便秘,維生素D3引起高鈣血癥、高鈣尿癥,甚至有腎功能損害與腎結石,雙膦酸鹽出現明顯胃腸道等副作用時更應考慮結合中醫治療。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主生殖,與西醫內分泌系統,如甲狀腺、腎上腺、性腺、腺垂體、腎臟的內分泌功能及下丘腦-垂體-靶腺軸不同環節有關。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在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紊亂因素參與下的骨代謝疾病。骨代謝的調控與內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等密切相關,整個調控過程以神經內分泌軸的功能形式存在。這可能是中醫“腎”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礎。臨床研究已證明,以補腎為主治療骨質疏松癥具有肯定的療效,通過對機體的整體調節,作用于多個環節、多個層面,改善神經內分泌功能,提高體內雌激素水平,從而抑制破骨,加強成骨,具有延緩和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標尚無明顯改善前,臨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軟等骨質疏松癥狀已明顯改善或消失。但中藥制劑多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長期服用,需要進一步研究改進。常用補腎的方劑有:二仙湯、左歸飲、右歸飲等。常用藥物有:①補腎填精類:黃精、熟地、何首烏、山茱萸、女貞子、枸杞子;②溫補腎陽類:紫河車、仙茅、仙靈脾、菟絲子、續斷、骨碎補、杜仲、肉桂、狗脊;③活血化淤類:當歸、川芎、赤芍、丹參、三七、雞血藤、莪術、土鱉蟲、全蝎、乳香、沒藥、牛膝。

3.3 結合中醫特色用藥中醫認為本病是以“虛”為本,以“淤”為標,“多虛多淤”為主要病機。臨床治療以補腎為主,健脾為輔,佐以活血。

3.3.1 健脾補氣: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之健運,化生精微,需借助腎陽溫煦,而腎中精氣亦有賴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養。中醫脾胃包括了西醫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統的衰老不利于鈣和維生素D3等的吸收,健脾補氣改善消化功能是中醫治療的特色之一。

3.3.2 活血化淤中醫認為“久病多淤”,腎虛血淤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機制,臨床研究證實補腎活血法是有效治療方法。這可能與骨質疏松癥的病理性改變為骨小梁變細,數目減少,常發生顯微骨折,導致骨內瘀血,以及衰老時血液流變學改變有關。

第9篇

【摘要】  目的 探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方法 用芍藥木瓜湯加味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143例,進行分析評估。結果 痊愈104例,有效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1.6%,平均治療2個療程。隨訪6個月~5年無復發,全部病例無不良反應。結論 芍藥木瓜湯治療骨質疏松癥取得滿意療效。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中醫療法;芍藥木瓜湯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是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最嚴重挑戰,是當今世界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已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骨質疏松癥有很高的發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脅著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筆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觀察治療143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均攝x線片確診,選用芍藥木瓜湯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

1.2 入選標準 參照who骨質疏松癥標準(外院骨密度檢查結果)及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凡確診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列為治療觀察對象。

1.3 臨床表現 腰背疼痛,腰膝酸軟,四肢關節疼痛、麻木、酸軟無力、活動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發生改變或關節變形。x線攝片表現為:骨骼密度減低,骨質透亮度增加,骨皮質變薄呈線樣變或蔥皮樣改變,髓腔增大,骨小梁變細、稀少或消失。

1.4 治療方法 以芍藥木瓜湯為基礎方:白芍、木瓜、首烏、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續斷、骨碎補、熟地、淮山藥、黨參、黃芪、茯苓、蜈蚣。頸肩臂痛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劑水煎服,復查,1周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劑,堅持3~6個月,以鞏固療效。3個月后復查x線片。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自如,恢復日常生活,骨質疏松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活動劇烈時病變部位仍感不適,骨質疏松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所選病例完成療程后,按前述標準判斷療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1.6%,平均2個療程。隨訪6個月~5年無復發,全部病例無不良反應。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單位體積的骨量減少和骨組織顯微結構與載荷功能異常,繼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慢性、系統性骨骼疾病[1]。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是以who推薦的骨量低于同性別人群骨峰值的兩個標準差為標準[2]。尚無骨密度儀的單位,可以用x線片初步診斷骨質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狀骨x線片。并參考年齡、病史、骨折和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考慮。雖然骨質疏松的x線表現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夠靈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丟失30%~50%時,x線片才能有陽性所見;但其方法直觀、經濟易行,且基層醫院受檢測儀器的限制,x線仍不失為一種較易普及的檢查骨質疏松癥的方法。本組均攝脊柱、骨盆或跟骨x線片檢查確診,并排除繼發性骨質疏松。

現代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措施主要有鈣制劑、雌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及二磷酸鹽等,雖然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由于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及費用的關系不易為每個患者所接受。筆者選用芍藥木瓜湯加味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本方是根據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的原則選藥組方。

中醫學沒有“骨質疏松癥”這個病名, 骨質疏松癥歸屬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疇。中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養骨。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養而堅固有力。腎氣不足,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而出現骨質疏松,骨骼則脆弱無力。腎精的盛衰與骨的代謝有密切關系,腎虛是骨質疏松發生的重要因素[3]。臨床研究發現,通過中醫的方法補腎不但可以穩定和提高人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還能增強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的形成,因此骨質疏松者須補腎。方中首烏、骨碎補、續斷、熟地、淮山藥補腎填精。

脾失健運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機。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虛則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氨基酸與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肝為血海,主筋脈,肝血足而筋脈始柔。方中黨參、黃芪、茯苓、淮山藥健脾益胃、養血和血。

氣滯血瘀則是骨質疏松癥的促發因素,血瘀痹阻脈絡,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筋骨失于濡養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行氣活血化瘀。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藥能明顯延緩去勢大鼠及sd大鼠骨質疏松的發生[4] ,活血化瘀中藥不僅可以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而且具有類似激素作用,通過調節體內激素及其受體水平來防治骨質疏松,續斷、丹參還直接參與鈣的代謝 [5]。

骨質疏松癥是慢性頑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療服藥要做到持之以恒。該病起病、發展都是個緩慢的過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診,經攝片等而確診,因此方中重用緩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竄,通絡止痛力猛性雄的蟲類藥加強止痛,緩解癥狀,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長期堅持用藥治療,是達到療效的關鍵。

通過以上諸藥配伍,組成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之方劑,以奏治療骨質疏松之效,取得滿意療效。因此,認為芍藥木瓜湯是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個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方劑,也突顯了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骨質疏松癥.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魯偉.老年骨折的預防與治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躍華,董元龍.老年人骨質疏松患病率與腎虛證型關系的調查.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6:366.

第10篇

【關鍵詞】 依降鈣素;老年;骨質疏松癥;臨床應用

骨質疏松癥是威脅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 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容易發生骨折的代謝性骨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腰痛、四肢疼痛、畸形、骨折、骨痛、 關節功能受限等, 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的死亡率為15%~20%, 存活者中50%終生致殘。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及健康意識問題, 我國中老年的鈣攝入量嚴重不足, 導致了我國骨質疏松癥發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基本原則是減少骨量丟失, 維持或增加骨密度, 緩解骨痛癥狀。為了優化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方案, 本文觀察了46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使用依降鈣素的臨床效果,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觀察的92例患者為本院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門診及住院骨質疏松癥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明顯的翻身痛、負重性疼痛或主訴周身靜息痛, 經診斷符合1995年WHO規定的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 其中男11例, 女81例, 年齡62~81歲, 平均年齡(71.3±11.7)歲, 病程5個月~5年,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為依降鈣素組46例, 對照組46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安慰劑維生素E口服, 30 mg/次, 4次/d, 3個月為1個療程;依降鈣素組:每次肌內注射依降鈣素20 U(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 2次/周, 連續4周, 后改為1次/周, 口服維生素D碳酸鈣片500 mg/d(惠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評估兩組療效差異。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觀察指標: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吸收儀(DEXA)在治療前后測定腰椎的骨密度值, 采用意大利安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鈣、血磷。

采用VAS法評估患者疼痛情況:0分:沒有疼痛感;<3分表示患者能忍受的輕微疼痛;4~6分:影響睡眠但尚能忍受的疼痛;7~10分:漸強烈、難忍的疼痛。療效分為三級標準, 分別為顯效:患者VAS<2分, 沒有影響睡眠, 翻身、坐立、行走基本沒有疼痛, 能夠自理生活;有效:VAS<5分, 睡眠情況有效改善, 活動時疼痛減輕;無效:疼痛仍在6分以上, 軀體功能活動及睡眠無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依降鈣素組的總有效率為100.00%,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28.26%, 依降鈣素組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 2 其他指標治療前后變化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 依降鈣素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經治療后L4、L5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鈣素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經治療后兩組血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鈣素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發病率日益增高, 骨質疏松癥治療的主要目標包括緩解疼痛及延緩骨量的下降, 降鈣素是甲狀旁腺分泌的一種鈣調節激素, 調節機體骨轉換或鈣平衡, 有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依降鈣素是人工合成的新型降鈣素類藥物, 是主要的治療藥物之一, 通過結構修飾后, 其化學穩定性更強, 不僅可在室溫下長期保存, 而且在人血清中藥效更為穩定, 用藥3 d后殘存活性率仍能保存50%, 因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其作用機制是: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和增生, 促進成骨細胞生長, 與益鈣寧的作用相仿;②降低骨吸收, 促進骨生成, 通過降低患者體內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提高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骨鈣素(BGP)等骨形成因素;③增加5-羥色胺(5-HT)受體數目, 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的痛覺受體, 降低痛覺過敏, 擴張血管, 改善下肢血流, 抑制疼痛介質前列腺素的合成, 從而產生止痛作用;依降鈣素還能刺激垂體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與β-內啡肽的釋放, 直接作用于下丘腦, 達到中樞性止痛作用。本文結果表明給予依降鈣素制劑治療2周后即改善了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癥狀, 與文獻報道相符;④防止骨鈣丟失, 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患者由于破骨細胞活性增強, 導致骨鈣流失增加, 可引起血鈣水平降低, 同時腸鈣吸收減少。本文研究發現, 聯合維生素D碳酸鈣片治療后血鈣水平較治療前有明顯升高, 且依降鈣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 從而促進血鈣向骨鈣轉移, 加快骨重建, 提升骨量。研究表明降鈣素輔以鈣劑治療可提高降鈣素效應, 減少腰椎骨質丟失, 改善腰椎骨密度;單用依降鈣素, 不能改變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多, 不能有效抑制骨溶作用, 使用鈣劑能防止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 達到協同治療作用。通過依降鈣素與鈣劑聯合應用治療骨質疏松癥 , 能有效改善患者由于翻身、坐立、行走導致的疼痛。增加患者L4、L5腰椎的骨密度, 進而減低骨折風險。因此應用依降鈣素聯合鈣劑治療骨質疏松癥臨床療效確切且不良反應發生少, 有效減輕社會負擔和醫療負擔。

參考文獻

 劉璠.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 實用老年醫學, 2010, 24(5):356-359.

 李恩, 薛延, 王洪復, 等.骨質疏松鑒別診斷與治療.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40-121.

 蔡德山. 骨質疏松臨床藥物的開發與進展. 中國制藥信息, 2004, 20(10):5-12.

 高建軍, 周軼, 顧淑珠, 等. 依降鈣素對破骨細胞的作用觀察.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2, 8(3):248-249, 252.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R58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3-0028-0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自2010年1月~2010年10月本科共觀察了符合診斷標準的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住院患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74歲。

1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主癥:周身骨痛,腰背酸軟疼痛,常易抽筋,下肢萎軟,不能持重,多汗。次癥:乏力,畏寒肢冷,頭暈眼花,食少納呆,肌膚甲錯,舌淡暗或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白,脈沉細無力。辨證分型:肝腎不足型,脾腎兩虛型,脾腎兩虛兼血瘀型。

13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2006年制訂的《骨質疏松及骨礦鹽疾病診療指南(討論稿)——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

2治療方法

21辨證論治

211肝腎不足型主癥:周身骨痛,腰背酸軟疼痛,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或日輕夜重,常易抽筋,畏寒喜暖,下肢萎軟,不能持重,多汗。次癥:腰膝酸軟,頭暈眼花,或視物昏花,發脫齒搖,耳聾耳鳴,小便清長或夜尿頻,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法:滋補肝腎,壯骨生髓。方藥:勁骨堅1號(偏陰虛者:骨碎補、生地黃、龜板、山萸肉等);陽和方(偏陽虛者:熟地、補骨脂、炮姜炭、肉桂等)。加減:便秘者加決明子、蘆薈;腹脹者加厚樸;失眠者加炒棗仁。

212脾腎兩虛型主癥:周身骨痛,腰背酸軟疼痛,常易抽筋,下肢萎軟,乏力,不能持重,多汗。次癥:肌肉枯萎瘦削,漸致緩縱不收,神疲倦怠,食少納呆,食后腹脹,便溏,或久泄不止,或排便無力,面色白,心悸失眠、畏寒肢冷,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淡,脈細弱無力。治法:補腎健脾,壯骨生髓。方藥:玉屏補腎湯(防風、黃芪、羊藿、補骨脂、肉蓯蓉等)。加減:陽虛怕冷者加細辛;骨痛重者加制川草烏;自汗盜汗者加煅龍骨、牡蠣。

213脾腎兩虛兼血瘀型主癥:周身骨痛嚴重,腰背酸軟疼痛明顯,疼痛部位固定,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疼痛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疼痛加重,易骨折,身長縮短,易抽筋,下肢萎軟,不能持重,多汗。次癥:肌肉枯萎瘦削,行走困難,甚則臥床,神疲倦怠,乏力,食少納呆,便溏,或久泄不止,或腹脹便秘,面色白,畏寒肢冷,肢體麻木,肌膚甲錯,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暗,或有瘀點瘀斑,苔白,脈沉細無力。治法:補腎壯骨,健脾活血。方藥:骨疏湯(熟地、杜仲、骨碎補、羌活等)。加減:口干口渴加石斛、花粉;腹脹者加厚樸;便秘者加蘆薈;失眠者加炒棗仁。療程:3個月為1療程,共服藥觀察1個療程。

22觀察指標(l)中醫臨床證候:周身骨痛,腰背酸痛,下肢痿軟,腿抽筋,畏寒肢冷,多汗。(2)骨密度指標。(3)骨代謝指標:雌二醇。

23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骨質疏松癥療效判定標準參照1992年第一屆國際骨代謝學術會議資料《骨質疏松》制定。(1)疼痛的評定:顯效:腰脊酸疼等癥狀基本消失,疼痛癥狀積分下降≥2/3;有效:腰脊酸疼等癥狀明顯好轉,疼痛癥狀積分下降≥2/3;無效:腰脊酸疼等癥狀無好轉,疼痛癥狀積分下降≤1/3。(2)證候療效標準:按評分法(尼莫地平法)即;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減分率≥90%;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減分率≥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減分率≥30%,

32治療結果

321疼痛的療效治療后,顯效1例,有效1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70%。

32中醫證候療效有效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75%。

33骨密度變化見表1。

4討論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松質骨骨小梁變細、斷裂、數量減少;皮質骨多孔、變薄)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骨病。骨痛及腰背痛、駝背、易發骨折為其3大主癥。其在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中發病率很高。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后骨折已嚴重威脅我國老年人健康。傳統醫學治療該病有較大的潛力。

老年骨質疏松癥相當于中醫“老年骨痿” 范疇,也叫骨枯、骨痹、骨縮病,是由于腎氣虧虛,腎精虛少,肝精血不足,脾失健運,骨髓失養,骨枯髓減,氣血不暢,血脈瘀阻,痹阻不通所致。該研究將老年骨痿分3型:肝腎不足型、脾腎兩虛型、脾腎兩虛兼血瘀型。在本研究中,20例患者肝腎不足型11例,脾腎兩虛兼血瘀型6例,脾腎兩虛型3例。不論何種分型均有“腎虛”病機貫穿其中。根據中醫理論“腎主骨”,結合國內文獻報道和本研究結果,認為腎虛是發生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病因,肝、脾的虧虛多伴隨腎虛[1]。有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虛證的發生率逐漸升高,人體骨骼中骨礦含量卻逐漸減少,腎的盛衰和骨礦含量密切相關[2]。飲食五味也影響骨的生長,同時與脾胃功能關系密切。健脾養胃中藥可促進小腸對維生素D的吸收,促進1,25(OH)2D3的生成,提高腸道Ca2+吸收,防止鈣的大量丟失,可達到防治骨質疏松的目的[3~5]。骨質疏松的發生與肝有密切的關系,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筋病常涉及骨。肝腎兩虛,則筋骨失養,骨脆弱不健,肝腎兩虛往往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1]。

“老年骨痿(老年骨質疏松癥)診療方案”,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點??频难芯空n題,本院參與該課題的研究。中醫藥治療老年骨痿有很好療效,其特點是辨證論治、整體調節,體現中醫的整體觀念,其達到的效果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源化的,通過多環節、多途徑、多靶點作用,既可以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增加骨膠原和韌性。能明顯改善骨痛,腰背酸痛,下肢痿弱,乏力,腿抽筋,畏寒肢冷,多汗等臨床證候,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未發現中藥辨證治療能提高骨質疏松癥患者雌激素水平,可能與樣本量小等因素有關。

參考文獻:

[1]葛繼榮,陳 可,王和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辨證分型研究[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5,15(1):9~11

[2]趙玉堂,劉凱軍,李金花,等骨礦含量與腎虛、腎主骨關系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6,2(3):19

[3]蔣位莊,王和鳴中醫骨病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258

[4]許書亮,張永保骨質疏松的辨證分型與治療[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5,3(4):30~32

第12篇

【摘要】 目的 觀察補腎壯腰強骨湯(自擬方)治療及結合雌激素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為治療組39例,予口服結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qd)及龍馬壯骨湯(水煎服,每日1劑),和對照組41例,單純口服結合雌激素。兩組均經3個療程后對比療效。結果 療效比較:治療組39例中,顯效14例,有效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7.17%;對照組41例中,顯效10例,有效2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3.17%,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關鍵詞】 骨質疏松;絕經后;補腎壯腰強骨湯;結合雌激素;臨床療效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絕經后中老年婦女發生的以骨量減少、骨組織細微結構遭到破壞、易于發生骨折的一類全身性系統性的內分泌性疾病,是絕經后中老年婦女的多發病、常見病。近年來,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癥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得到了廣泛認同。我院多年來運用自擬方,療效較好?,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共8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婦女(距末次月經期至少18個月),均為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門診病例,年齡50~80歲。根據自愿對照的分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9例,平均年齡(62.43±7.58)歲;對照組41例,平均年齡(61.22±7.76)歲。兩組年齡、病程分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關于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確定[1],臨床癥狀為全身無力,周身骨痛或腰背疼痛,逐漸加重,輕微外傷可致骨折,脊柱后突畸形;骨密度檢測陽性。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主癥:腰背疼痛,腰膝酸軟;次癥:脊背叩擊痛或壓痛,不能持重,不耐久坐久立,易疲乏,眩暈耳鳴,舌質或淡或偏紅,脈細或沉細。

1.3 排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1個月內接受過其他治療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不能排除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繼發性骨質疏松患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倍美力0.625mg qd,同時伴服補腎壯腰強骨湯(自擬方),藥物組成:鹿角霜、熟地黃、羊藿、菟絲子、川斷、狗脊、淮山、川芎、雞血藤。偏陰虛者加知母、黃柏;偏陽虛者加制附片、仙茅;氣血虛者加黃芪、當歸;骨痛明顯者加全蝎、乳香、沒藥。每日1劑,分2次服。對照組單純口服倍美力0.625mg qd,兩組均1個月為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用藥期間如有感冒或其他急性病可暫時停藥,等好轉后再繼續服用。

1.5 觀察指標和方法

1.5.1 臨床療效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增加;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骨密度檢查未見骨密度下降;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1.5.2 骨密度檢測,采用意大利產CHALLENGER骨密度儀測定腰椎骨密度(L2~L4骨密度平均值)、股骨頸骨密度為指標,治療3個療程后,對比治療前、后骨密度變化。

1.6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數據以〖x〗±s表示)采取t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法檢驗。統計軟件采用SPSS10.0軟件包。

2 治療結果

見表1,表2。表1 兩組治療結果的比較 例(%)表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變化 (g/cm2)注: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絕經后骨質疏松(PMOP)是由于絕經以后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所致,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減少及骨組織微結構改變,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與老年性骨質疏松不同的是,松質骨的變化顯著,常見脊椎骨折和腕部骨折[3],嚴重危害絕經婦女的健康。倍美力為結合雌激素片,臨床研究表明,低劑量倍美力能有效預防絕經早期的骨量丟失,維持BMD預防骨質疏松癥及相關骨折[4,5],保護女性骨骼健康。性激素補充治療(HTR)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的維持效果已得到公認,50多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6]顯示ERT/HRT治療3年后能維持骨量,并可使椎體和髖部BMD分別增加4%~6%和2%~3%。分析[7]顯示:HRT在所有部位的BMD變化百分比均有顯著意義,提示HRT對所有部位的BMD有一致的明顯保護作用。雌激素可降低腕部、脊椎和髖部骨折的危險性。60歲以前開始使用HRT的婦女這一危險性的降低更明顯,且使用雌激素時間越長,效果越顯著。對已有椎體骨折的婦女,HRT可減少再次骨折的發生。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屬中醫學的“骨萎”、“骨痹”、“腰背痛”范疇。大量的文獻認為骨質疏松癥的中醫病因病機與腎虛脾虛血瘀有關,尤其與腎虛的關系尤為密切相關,腎虛與骨密度、骨礦物質含量密切相關。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腔內滋養骨骼,骨的生長發育依賴腎中精氣的滋養與推動。如《素問·五象生成》云:“腎之合骨也?!薄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疲骸澳I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夺t精經義》亦云:“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若腎氣不足,腎精虧虛,則骨髓乏源,骨骼失養而導致骨質疏松。如《素問·痿論》:“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千金要方·骨極》記載:“骨極者,主腎也,腎應骨,骨與腎合?!裟I病則骨極,牙齒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故骨質疏松的中醫治療主要以補腎為主,補腎可以糾正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恢復下丘腦、垂體、靶器官的功能活動,促進骨鈣的沉積,同時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緩骨量丟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8]。在本研究中,將中醫補腎強骨法與性激素補充治療結合應用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其中補腎壯腰強骨湯補鹿角霜,熟地黃益腎填精補髓,補骨脂、菟絲子、川斷、狗脊補肝腎強筋骨,川芎活血化瘀,搜風止痛;雞血藤行血補血,通經活絡,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填精、強筋壯骨、活血通絡之功。使腎氣旺,精血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榮養,筋骨隆盛,肌肉滿壯,從而達到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目的。本文研究顯示,治療組經補腎壯腰強骨湯治療后,BMD較對照組發生顯著變化,提示本方可改善骨代謝,增加骨含量。從臨床療效看補腎壯腰強骨湯伴結合雌激素同時使用可提高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楊定焯,朱漢民,等.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0,6(1):1-3.

2 .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3 Menopause,2002,2: 84-101.

4 Robert Lnindsay,JC Gallagher. JAMA,2002,287(20):2668-2676.

5 劉鎖.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現代治療的研究進展.中國醫學創新,2009,6(29):193-195.

6 王安.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4,4(3):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万山特区| 宁南县| 眉山市| 永州市| 成安县| 崇左市| 子洲县| 新平| 稷山县| 龙岩市| 胶南市| 漯河市| 平潭县| 叙永县| 遂平县| 莲花县| 磐安县| 微博| 灵武市| 镇安县| 西城区| 黄陵县| 邵阳市| 上思县| 昔阳县| 宁河县| 富源县| 玉树县| 南昌市| 岐山县| 香港 | 洪雅县| 楚雄市| 襄垣县| 延川县| 武冈市| 玉树县| 武夷山市| 元谋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