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時間:2022-10-19 08:27: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第1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 栽培技術 標準要求

        無公害蔬菜是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安全標準和栽培技術生產的無污染、安全、優(yōu)質、營養(yǎng)型蔬菜,并且,蔬菜中農藥殘留、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及其它對人體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許限量之內,要符合有關標準規(guī)定。

        一、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發(fā)展無公害蔬菜,重點是把好生產基地選擇與改善、種植過程無害化、蔬菜殘留毒物檢測“三關”,抓好產地環(huán)境、品種選用、培育壯苗、健身栽培、病蟲防治、質量檢測“六大環(huán)節(jié)”。總的來說就是采取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措施,使基地環(huán)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標準要求。 

        二、大田種植與管理

        1、根據土壤類型不同,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2、精細整地。3、定植。根據不同品種要求,合理密植。4、中耕、除草、培土。5、搭架、整枝、疏果。6、小拱棚、大棚溫濕度管理。 

        三、灌溉基本原則與方法

        1、基本原則 

        (1)沙土壤經常灌,粘壤土要深溝排水。低洼地“小水勤澆”,“排水防澇”。(2)看天看苗灌溉。晴天、熱天多灌,陰天、冷天少灌或不灌,葉片中午不萎蔫的不灌,輕度萎蔫的少灌,反之要多灌。暑夏澆水必須在早晨九點前或傍晚五點之后進行,避免中午澆水。若暑夏中午下小雷陣雨,要立即進行灌水。(3)根據不同蔬菜及生長期需水量不同進行灌溉。 

        2、灌溉方法 

        (1)溝灌:溝灌水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夏天宜傍晚后進行。(2)澆灌:每次要澆足,短期綠葉菜類不必天天澆灌。 

        四、施肥基本原則與方法

        1、施肥原則 

        (1)選用腐熟的廄肥、堆肥等有機肥為主,輔以礦質化學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萵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糞肥作追肥。(2)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則可能引起菜體硝酸鹽積累。

 2、施用方法 

        (1)基肥、追肥。①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②有機肥、礦質磷肥、草木灰全數作基肥,其它肥料可部分作基肥。③有機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肥。(2)追肥按“保頭攻中控尾”進行。①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為主的薄肥;蔬菜生長初期以追肥為主,注意氮磷鉀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②各類蔬菜施肥重點。ⅰ、根菜類、蔥蒜類、薯蕷類在鱗莖或塊根開始膨大期為施肥重點。ⅱ、白菜類、甘藍類、芥菜類等在結球初期或花球出現(xiàn)初期為施肥重點。ⅲ、瓜類、茄果類、豆類在第一朵花結果牢固后為施肥重點。(3)注意事項。①看天追肥:溫度較高、南風天多追肥,低溫、刮北風要少追肥或不追肥。②追肥應與人工澆灌、中耕培土等作業(yè)相結合,同時應考慮天氣情況、土壤含水量等因素。(4)根外追肥(葉面肥)。 

        3、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改良 

      &n

bsp; (1)短期葉菜類,每畝每茬施石灰20公斤或廄肥1000公斤或硫磺1.5公斤(土壤ph值6.5左右),隨基肥施入。(2)長期蔬菜類,石灰用量為25公斤,硫磺用量為2公斤。 

        五、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是無公害蔬菜生產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防治原則:一是培育和選用抗(耐)病蟲品種、調節(jié)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對病蟲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蟲侵入,對已有的病蟲采取壓低越冬技術、切斷傳播途徑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將蟲害消滅于嚴重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蔬菜生長發(fā)育而不利于病蟲發(fā)生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 

        1、農業(yè)防治。通過選用抗(耐)病蟲品種、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輪作等一套農業(yè)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減輕病蟲害。 

        2、物理防治。通過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發(fā)生但有利于或無礙于蔬菜生長的生態(tài)條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種較理想的無公害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謝產物來控制有害動植物種群、有害微生物或減輕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4、化學防治。無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農藥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病害流行、蟲害爆發(fā)時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關鍵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蟲害,又要減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無公害蔬菜栽培,除了選好環(huán)境條件、改善田間生態(tài)條件、健全栽培管理措施外,還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 

        一是采收前自檢。查看是否過了使用農藥、肥料的安全間隔期,有條件的可用速測卡(紙)或儀器進行農殘檢測。 

第2篇

一、反季節(jié)無公害蔬菜技術及推廣

(一)選擇好反季節(jié)無公害蔬菜適宜種植的區(qū)域

無公害蔬菜生產種植技術適合推廣的區(qū)域,主要是集中在西部較高海拔地區(qū),海拔高度大概在1000~1500m之間。在這些地方,海拔高,土質比較疏松,土壤的肥力在中等線或者中等線往上,在這些區(qū)域內農業(yè)生產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比平常地區(qū)的好,空氣清新,水源干凈清潔,土壤肥力好,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比較強,環(huán)境污染少。這樣,這項生產栽培技術在邊遠地區(qū)推廣不僅能夠選擇到一個適合推廣反季節(jié)無公害蔬菜的地方也能夠推動偏遠山區(qū)的廣大農民致富增收,一起奔小康。在海拔高的地區(qū)的小氣候,與海拔比較低的地區(qū)的如河壩平谷地區(qū)的氣候相比較,就明顯的具有冬暖夏涼的氣候變化特點。在河壩平谷地區(qū),蔬菜是冬天育苗,春天管理,夏天收獲。而反季節(jié)蔬菜是春天孕育,夏天管理,秋天收獲。這樣的做法主要是為了推遲蔬菜的播種和栽培時間,在八月到十一月這個市場蔬菜供應的空白期,實現(xiàn)了蔬菜的晚上市,多收益。

(二)反季節(jié)無公害蔬菜栽培實踐時的配套實施技術

1、農業(yè)防治的手段,做好無公害蔬菜的病蟲害控制和栽培。我們經常使用的是合理輪作、培育壯苗、深溝高廂、平衡施肥四種方法。在采用合理輪作時,我們主要是采用玉米和蔬菜的相互輪作,辣椒和蘿卜、辣椒和甘藍相互輪作的方法進行種植。這樣能夠改善蔬菜的生產環(huán)境,減輕蔬菜上的初始菌源和害蟲量。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目的。在培育壯苗的時候,我們普遍性采用小拱棚培育幼苗和營養(yǎng)缽培育幼苗,進行高溫促根及早煉苗,預防徒長,減輕蔬菜立枯病和猝倒病等病害的危害。使幼苗成長健壯,增強幼苗的抗病力。

2、物理防治的手段。在選擇蔬菜種子進行播種的時候,我們要進行精挑細選,選擇那些健康的種子。選擇好種子以后,將種子進行溫湯浸泡來進行殺菌消毒;在栽培中,我們可以按照每五十畝安裝一盞殺蟲燈或者每畝地放置二十五張粘蟲子的板子;使用農用的降膜對蔬菜進行全覆蓋式的增溫、補光、保溫、除草、防凍、抑制一部分病蟲害的滋生。進而保護蔬菜的茁壯生長。

3、生物防治的手段。在生物防治上來說,我們一是要保護好并且利用好瓢蟲、食蚜蠅、獵蝽、草蛉等害蟲的捕食性天敵以及寄生蠅、寄生蜂等寄生性動物的天敵來控制蔬菜種植中遇到的蟲害。第二個是廣泛推廣使用生物制劑,例如在蔬菜種植中,我們可以使用BT與其它病毒進行配合制成復合型的生物農藥來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蟲等一些害蟲。也可以用座殼孢菌劑來防治溫室白粉虱,抑制害蟲的生長。

二、結語

反季節(jié)無公害蔬菜是現(xiàn)在市場上一個新的蔬菜生產方式,這樣的蔬菜既能滿足人們對蔬菜的需求,又能夠為偏遠地區(qū)的農民帶來收益,值得去大力推廣。在無公害蔬菜的種植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技術要求和限制。我們應該積極的去推廣反季節(jié)無公害蔬菜的栽培技術,生產出更好更符合健康人生的蔬菜。

作者:舒躍 單位:遵義市仁懷市長崗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第3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污染、高質量、高營養(yǎng)的綠色蔬菜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生產綠色、優(yōu)質、無公害蔬菜已成為蔬菜生產的發(fā)展方向。

1 生產基地的選擇

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是進行無公害生產的首要條件,是防止環(huán)境中有害物質污染蔬菜的關鍵性措施。環(huán)境污染包括大氣、水質、土壤污染;工業(yè)“三廢”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廢棄物、粉塵、農藥、化肥等方面污染。基地附近應沒有污染源,要遠離醫(yī)院、垃圾場和主要交通要道,保持空氣和灌溉水清潔;基地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塊,并符合土壤環(huán)境質量的規(guī)定。

在選擇蔬菜園地點時應遠離工礦區(qū)和交通要道,選擇未受污染,土質肥壯,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的土壤,水源清潔衛(wèi)生,必須是沒有受到城市垃圾和工業(yè)“三廢”等污染的水源。

2栽培技術措施

2.1 合理輪作。前茬蔬菜采收后要及時清除枯葉、殘株及四周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殘株上病蟲源傳染下茬蔬菜。無公害蔬菜生產必須做到合理安排茬口,實行輪作倒茬,并適當調整播期,盡量避開病蟲害高發(fā)期。如水旱輪作等。

2.2 品種選擇。因地制宜選用優(yōu)良品種,如低洼地應選擇耐勞性強的品種,土質肥沃的地塊應選擇喜肥、耐肥品種。

根據不同季節(jié)選擇適宜本地種植、豐產、優(yōu)質、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品種,所選品種要適銷對路。

2.3 培育壯苗。育苗床土應做到無病菌、無蟲、無雜草籽,床土應富含有機質,營養(yǎng)齊全,保肥保水,通透性好,對床土應采用合理的方法消毒。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嚴格篩選和處理,種子消毒最好用物理方法消毒,如溫湯浸種,用化學物質處理種子時一定要合理用藥,以控制種傳病害,促使苗齊、苗全、苗壯。冬春季育苗可選用電熱溫床育苗,苗期要嚴格控制環(huán)境條件,加強苗期病蟲害的防冶,培育壯苗。

2.4 采用先進的配套栽培技術。在栽培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光、熱、水、氣等條件,要通過對環(huán)境的控制,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蔬菜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如選用地膜覆蓋、嫁接栽培、無土栽培等技術。棚室生產注意加強通風透光,冬春季要預防低溫高濕,增加光照,補充二氧化碳氣肥,應用棚室增溫、保溫技術,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利用遮陽網技術進行降溫。

2.5 施肥技術。合理施肥,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根據不同蔬菜營養(yǎng)生理特點、吸肥規(guī)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應,確定有機肥、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適宜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做到對癥配方。同時,施肥要以有機肥為主,其它肥料為輔,盡量采用多元復合肥,單元素肥料為輔;以施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盡量限制化肥的使用量,最后一次追施化肥應在收獲前30天進行。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施肥技術還應注意:人糞尿及廄肥要充分發(fā)酵腐熟,并且追肥后要澆清水沖洗。化肥要深施、早施。配施生物氮肥,增施磷、鉀肥。同時要根據蔬菜種類和栽培條件靈活施肥。禁止施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收獲階段不許用糞水肥追肥。

3 病蟲害綜合防治

無公害蔬菜生產過程中必須想方設法控制病蟲為害,但嚴禁使用劇毒、有毒農藥。在大力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的基礎上,要根據病蟲害的種類,合理使用BT生物農藥、抗生素農藥、生化農藥以及害蟲天敵等進行防治;運用蔬菜作物的某些生育特性防治病蟲害,如通過高溫悶棚防治黃瓜霜霉病等;根據某些昆蟲的趨黃特性,利用黃板進行誘殺;利用某些植物的特殊成分,加工成“植物農藥”殺滅病蟲;利用某些昆蟲的假死性和趨光性對其進行滅殺。

3.1農業(yè)防治。根據蔬菜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所需條件,通過分期控制溫、光、水、氣等環(huán)境因素,以及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可減輕病蟲為害。(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蟲品種;(2)種子處理和苗床消毒;(3)適時播種,根據當地氣象預報和蔬菜品種特性,選擇適宜的播種期;(4)采用溫室或營養(yǎng)缽育苗,高溫促根及早煉苗,防止苗徒長,可減輕苗期病害,幼苗健壯,增強抗病力;(5)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基肥,合理輪作、間作可減少病源、蟲源。

3.2生物防治。利用害蟲的天敵和生物農藥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的目的。(1)瓢蟲、食蚜蠅、獵蝽等捕食性天敵的利用;赤眼蜂、麗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敵的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類的利用。(2)利用蘇云金桿菌(Bt)、核型多角體病毒(NPV)、微孢子蟲等微生物殺蟲。(3)利用苦參、煙堿、雙素堿等植物防治多種害蟲。(4)在病害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崗霉素、多抗霉素、慶豐霉素、農用鏈霉素及新植霉素等農用抗菌素防治病害。

3.3 物理防治。如利用溫湯浸種殺死種子攜帶的部分病菌和蟲卵,利用太陽能高溫消毒和冬季低溫殺滅病菌蟲卵。

利用害蟲的趨避性進行驅趕或誘殺,如采用銀灰色膜避蚜和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利用性誘劑、糖醋誘殺煙青蟲、小菜蛾等害蟲。利用黑光燈誘殺地老虎、甘蘭夜蛾等害蟲。

3.4 化學防治。在化學防治過程中必須做到合理使用農藥,并遵循“嚴格、準確、適量”的原則。蔬菜上使用的化學農藥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以確保蔬菜的安全性。另外還要嚴格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限、適合期限防治,對癥下藥。要搞好預測預報,做到有針對性達標防治。沒有達到病蟲害防治指標的不得使用化學農藥,以減少使用農藥次數和使用量;達到病蟲害防治指標的要及時用藥,提高防效。要根據病蟲的消長規(guī)律,準確選擇施藥時間;根據田間病蟲的分布狀況,準確選擇施藥方式、劑量和次數,禁止盲目加大農藥的濃度和用量。全面禁止在蔬菜生產中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氧化樂果、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甲拌磷、五氯酚鈉、三氯殺螨醇等,應改用其它的中低毒農藥代替。施用農藥以后要注意安全間隔期,要在安全間隔期以后才能安全食用。

總之,發(fā)展無公害蔬菜,重點是把好生產基地選擇與改善,種植過程無害化,蔬菜殘留毒物檢測“三關”,抓好產地環(huán)境、品種選用、培育壯苗、健身栽培、病蟲防治、質量檢測“六大環(huán)節(jié)”,使基地環(huán)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土豆;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無公害農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所以積極的探討無公害種植意義重大。在土豆無公害種植過程中,需要對一些重點和要點進行詳細的分析,這樣在種植實踐中才能更好的把握無公害種植的精髓,從而實現(xiàn)土豆種植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從目前的土豆無公害生產而言,需要探討的重點技術在肥料和藥物的使用方面,所以強化這兩個方面對比討論意義重大。

一、 無公害土豆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一) 肥料的供應

在土豆種植中,肥料的供應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底肥的供應。底肥的供應主要目的是滿足土豆初期生長的需要。第二部分便是在土豆生長過程中的肥料追加,此時的肥料追加主要是滿足土豆后期生長的營養(yǎng)要求。無公害土豆的種植,其底肥基本采用有機肥,也就是俗稱的農家肥。這種肥料的突出特點是肥力供應的持續(xù)性長,而且肥力旺盛,并且不會產生土壤污染。在后續(xù)的肥料追加中,無公害土豆種植也是在有分析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的針對性營養(yǎng)供應,所以肥料的利用率較高。簡言之,在無公害土豆種植中所進行的肥料供應,一方面具有環(huán)保性,另一方面具有適度性,所以肥料污染十分的有限。

(二) 灌溉方式的選擇

在土豆種植中,灌溉是一項重要的內容,而無公害土豆生產,采用的灌溉方式大都為節(jié)能效果顯著的滴灌或者噴灌。在傳統(tǒng)的土豆種植中,灌溉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大水漫灌,這種灌溉方式對于水資源的的浪費比較嚴重,不符合現(xiàn)代農業(yè)的發(fā)展要求,所以在無公害土豆種植中,積極的進行了灌溉方式的改變。滴灌或者噴灌的選擇,主要有兩方面的突出作用:第一是利用這種灌溉方式,可以有效的節(jié)約水資源,實現(xiàn)農業(yè)資源的合理化利用。第二是通過灌溉方式的變化,促進農業(yè)發(fā)展模式的變化,可以更加快速的實現(xiàn)我國農業(yè)的現(xiàn)代化進步。換言之,土豆灌溉方式的選擇,不僅是出于對水資源節(jié)約的考慮,更是對農業(yè)發(fā)展模式的選擇。

(三) 病蟲害防治中藥物的使用

在無公害土豆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藥物使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從目前的無公害土豆種植來看,病蟲害防治的手段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生物防治。這種手段更加的環(huán)保,主要是利用生物自身的特性進病蟲害的預防,所以藥物殘留和污染的情況比較少見。第二是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手段,所以在病蟲害防治中也不會出現(xiàn)化學污染。第三種是化學藥物防治。這種方法會使用到化學藥物,但是為了降低污染,無公害土豆種植使用的藥物大都是殘留期短、污染性小的藥物。簡言之就是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無公害土豆種植通過措施控制減少了農藥殘留對土豆品質的影響,也減少了化學污染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二、 無公害土豆種植和傳統(tǒng)種植的對比

無公害土豆種植和傳統(tǒng)種植技術相比,具有三方面的突出特性:第一是無公害土豆種植的化學肥料使用率有了明顯的降低。因為無公害種植更加種植環(huán)保,所以在種植中偏重于農家肥的使用,這就使得化學肥料的使用率有了明顯的降低。化學肥料使用的降低,其對土壤和環(huán)境的污染也就得到了控制。第二是無公害土豆種植對于資源的利用更加的充分。在土豆灌溉的方式上,無公害種植選擇了噴灌和滴灌,大大的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率,而且因為在肥料追加時做好了分析,所以肥料的利用效率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第三是無公害土豆的種植在藥物使用方面有效的控制了化學藥物的比重,這就使得化學藥物對土豆品質的影響效果進一步建減弱。下表為無公害土豆種植與傳統(tǒng)種植的優(yōu)勢對照表。

結束語:

無公害農業(yè)已經成為了現(xiàn)階段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趨勢,所以積極的探討無公害農業(yè)的種植技術意義重大。土豆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空間,積極的探討無公害土豆種植的技術要點,對于全面發(fā)展無公害土豆種植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本文分析來看,無公害土豆種植的重點在于肥料的使用和病蟲害防治方面,所以做好肥料的選擇和藥物的控制對于土豆種植無公害的實現(xiàn)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葛真東.鹽津縣落雁鄉(xiāng)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yè),2015,36:27-28.

[2]郝忠艷.淺談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5,09:51.

第5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使得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蔬菜作為日常必需品,人們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激素類的蔬菜也越來越敏感,對蔬菜質量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也得到了重視。所以,加快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以提升蔬菜的品質及產量,這對于縮小地域種植差異、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發(fā)展無公害蔬菜的意義

1、無公害蔬菜是蔬菜安全消費的重要保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人們吃上放心菜,是政府履行監(jiān)管職責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發(fā)展無公害蔬菜,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滿足人們綠色消費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可以樹立我國農產品的品牌,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yè)生產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

2、無公害蔬菜可有效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huán)境條件優(yōu)良、生產過程全程質量控制、產品無污染、安全、優(yōu)質等特點,對于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我國蔬菜商品的競爭力、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等有著重要作用。提倡無公害食品,它是一種新的生活消費方式,一種新的與環(huán)境共處的依存關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xiàn)。

3、無公害蔬菜有利于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國內外市場表明,無公害蔬菜,其價格比一般蔬菜高30%~100%,而且市場需求旺盛。大力發(fā)展無公害蔬菜,具有較強的市場發(fā)展前景。不僅提高農業(yè)經濟效益,促進農業(yè)產業(yè)化建設,還可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雙贏”事業(yè)。

二、我國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現(xiàn)狀及障礙

1、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現(xiàn)狀

以往主要通過傳統(tǒng)的推廣模式來進行蔬菜種植技術推廣,主要包括種植農戶、推廣部門、技術人員三方面,通過發(fā)放種植技術宣傳手冊、開展種植技術培訓等方式將蔬菜種植技術及品種等相關技術與知識推廣。隨著我國農業(yè)技術的日漸發(fā)展,使傳統(tǒng)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模式獲得了一定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并逐漸轉變?yōu)橥茝V部門與種植農戶相輔相成、相互合作的新模式,通過示范帶頭、科技幫扶及科技下鄉(xiāng)等形式來開展蔬菜種植技術推廣。

2、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的阻礙

人員不足,使得在蔬菜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管理部門與農戶之間發(fā)生嚴重脫節(jié)現(xiàn)象,導致蔬菜生產管理存在諸多漏洞。技術人員是蔬菜種植、管理與生產等環(huán)節(jié)中的技術保障,但我國技術人員的種植技術與專業(yè)水平仍然較低,使技術難以及時有效推廣入廣大農戶中。大多數菜農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適應能力與接受能力差,阻礙了新技術、新模式及新產品的推廣。

三、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方式

1、田間技術指導

依據農民的需要,為其指派專家到田間進行技術指導。對農民進行培訓,將農業(yè)科技和農民教育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向他們講解病蟲害防治、政策法規(guī)、溫室日常管理、O施蔬菜、蔬菜產品質量標準、農藥噴施等方面的內容。在農業(yè)生產較為關鍵的時候,指派農業(yè)專家團隊到無公害蔬菜技術示范基地等一線生產基地建立教學課堂,與農民進行直接溝通交流,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民發(fā)放相關的學習光盤、科技書籍、專家講課筆記及技術資料等。

2、技術示范

建立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區(qū),根據實際產業(yè)發(fā)展需求,可以在農業(yè)高科技示范園、農業(yè)企業(yè)、生產基地、農業(yè)園區(qū)等進行技術示范,將最優(yōu)質的種子、最新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展示給農民看;此外,對于綠葉蔬菜栽培技術、塑料大棚蔬菜生產技術等各種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也要及時積極示范,通過直接的種植效果促進農民學習以及效仿。

3、專家?guī)降?/p>

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建立由農業(yè)專家和年青專業(yè)技術人員之間的“師徒”關系,形成創(chuàng)新團隊。對于每個團隊都應該有明確的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創(chuàng)新目標、創(chuàng)新課題等。結成“師徒”關系以后,按照師父為主、師父選徒弟的程度和方法進行。應該盡量鼓勵農業(yè)專家吸收基層的青年專業(yè)技術人員作為徒弟。每名農業(yè)專家要確定一個創(chuàng)新課題或科研項目,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科研計劃,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結題并且通過鑒定。根據專業(yè)特點,師傅對徒弟采取評議教案、示范課、課題研究、現(xiàn)場指導、經驗交流、技術推廣等形式進行交流,師傅主動承擔起提攜和培養(yǎng)青年人才的重任。

4、展示展覽

展示各類最新技術及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引進試驗示范農業(yè)新技術及組織培訓本地農民和生產高新技術產品。可以對著名蔬菜交易物流園、育種基地、農業(yè)企業(yè)進行展示,從而促進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戰(zhàn)略調整及農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推廣。展示展覽在技術交流和經濟發(fā)展、文化培育和社會發(fā)展、技術創(chuàng)新和成果轉化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廣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一個重要平臺,對各種無公害蔬菜技術的成果的轉化及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

四、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措施

國家農業(yè)部通過一系列農產品安全質量要求規(guī)范,積極推動建設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業(yè),促使相關種植技術下達到各省市、自治州,為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地方農業(yè)管理部門在響應國家綠色蔬菜生產的同時,加大了對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的扶持力度,通過蔬菜種植技術人才的下鄉(xiāng)知識普及、蔬菜種植資金幫扶等方面工作的努力,加快加深了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在我國廣大地區(qū)的推廣進程與應用實效。加強國家在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業(yè)的政策扶持、資金建設、技術要求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落實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的建設工作;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促進我國各地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業(yè)在相關技術上的學習與實踐應用工作的發(fā)展;根據全國各地區(qū)蔬菜種植的具體情況與優(yōu)勢條件,對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進行合理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提升其地區(qū)適應性;大力培養(yǎng)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的專業(yè)人才,打造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研究團隊與實驗基地。

五、結語

現(xiàn)代化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蔬菜的栽培,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的發(fā)展,科技食品也開拓了市場。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作為我國蔬菜種植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在今后我國農業(yè)發(fā)展道路上,必然會成為最為關鍵的技術內容,因此,要繼續(xù)加快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的應用推廣進程,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從而推動我國綠色農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立春、陳鳳生,淺談反季節(jié)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J],農業(yè)與技術,2015(20)

[2]劉偉,蔬菜有機無土栽培技術的優(yōu)化及推廣[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

第6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培植,要素

 

從世界范圍來看,對于無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現(xiàn)過許多相似的提法,諸如清潔蔬菜、健康蔬菜、無農藥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對無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統(tǒng)一的說法。筆者認為:以國家頒布的《食品衛(wèi)生標準》為衡量尺度,農藥、重金屬、硝酸鹽、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蟲卵等)等多種對人體有毒物質的殘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圍或閥值以內的蔬菜產品,可統(tǒng)稱為無公害蔬菜。

早在20世紀20年代,國外就開始發(fā)展無公害蔬菜,其主要生產方式是無土栽培。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世界上單用營養(yǎng)液膜法(NFT)栽培無公害蔬菜的國家就達76個。在新西蘭,半數以上的番茄、黃瓜等果菜類蔬菜是無土栽培的。日本、荷蘭、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采用現(xiàn)代化的水培溫室,常年生產無公害蔬菜。論文參考,要素。。此外,在露地蔬菜的無公害生產技術方面,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探討并進行了大面積的推廣。我國無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產始于1982年,該年召開全國生物防治會議,江蘇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學農藥防治。1983年,在全國植保總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國23個省、市開展了無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與推廣工作。通過幾年的研究實踐,探索出一套綜合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污染的無公害蔬菜生產術。1985年全國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4萬hm2(60萬畝)。目前,該項工作仍在不斷往前推進。論文參考,要素。。無公害蔬菜是無農藥化肥殘留污染而潔凈衛(wèi)生的蔬菜。大量供應無公害蔬菜,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內容,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要求。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一、選用抗病品種

蔬菜種類繁多,品種多樣,要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優(yōu)質、豐產品種。如目前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新1號大白菜,矮抗青小白菜,中甘11號、西園4號甘藍,中蔬5號、6號番茄,

津研、津春號黃瓜,中椒4號、湘研2號、湘研5號辣椒等都是抗病良種,可減少農藥用量,防止污染。

二、農業(yè)防治技術

采用輪作、間作、套種,減少病蟲危害。例如,瓜類、茄科類蔬菜連作病害嚴重,可實行3年以上輪作或水旱輪作、糧菜輪作、棉菜輪作等。論文參考,要素。。大蒜與小白菜間套種不發(fā)病。做好清園,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枝爛葉,保持田間衛(wèi)生,防止病蟲傳播。論文參考,要素。。深翻曬土,可殺蟲滅菌。進行土壤和種子消毒,殺死病菌和蟲卵。

三、生物防治技術

采用嫁接防病、以菌治蟲、以蟲治蟲等新技術。例如,利用黃瓜枯萎病菌不侵染南瓜,西瓜枯萎病菌不侵染葫蘆的特性,用南瓜作砧嫁接黃瓜,用葫蘆作砧木嫁接西瓜,防治

枯萎病效果達95%以上,增產20%~100%,番茄、辣椒接種弱毒疫苗,防治病毒病效果顯著,促進早熟高產。

四、物理防治技術

采用誘蛾摘卵、通風降溫防病等方法。盛蛾期用燈光誘蛾,用糖醋誘殺地老虎,人工捕殺斜紋夜蛾幼蟲,摘除卵塊、蟲果、蟲葉、病葉。大棚番茄加強通風換氣,控制澆水,棚內濕度不超過70%,可減輕早疫病和晚疫病。大棚黃瓜前期促溫降濕,中后期通風排濕,隨著氣溫上升,加大通氣,濕度夜間保持95%以下,白天保持50%~60%,溫度夜間15~17℃,白天25~27℃,可控制霜霉病和菌核病。

五、化學防治技術

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退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施藥次數和用量,有的放矢用藥,交替用藥,施藥七天后方可上市。適時抗早澆水,嚴禁污水澆灌,污水含大量病菌、蟲卵、毒物和重金屬離子等,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后與清水混合澆灌。不施硝態(tài)肥,防止硝酸鹽積累污染,葉菜類不施葉面肥。論文參考,要素。。定苗后要追肥1次,濃度比上次稍大些,另加0.1%一0.2寫的尿素,以促苗健長。第2次間苗和定苗后,分別淺中耕1次,以鋤破地皮為度。中耕時注意不要傷害植株,以免造成傷口,引起軟腐病的發(fā)生和蔓延。發(fā)棵期,外葉生長迅速,需要較多的肥水,可在發(fā)棵前后各追1次肥水,每畝每次施人畜糞水3000~4000公斤、尿素7.5公斤左右。包心期是早熟大白菜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需要充足的肥水,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澆施清淡糞水2一4次,并重施肥1-2次。每次畝用尿素10公斤左右。

六、科學田間管理

科學管理可減少病蟲害,進而減少農藥用量,達到蔬菜生產無公害標準。適時抗旱澆水,嚴禁污水澆灌,污水含大量病菌、蟲卵、毒物和重金屬離子等,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澆灌。論文參考,要素。。盡量不施硝態(tài)肥,防止硝酸鹽積累污染,葉菜類不施高毒高殘留的葉面肥。基肥或追肥如施用農家肥,一定要允分腐熟,防止病菌傳染。適時適量澆水、施肥,可促進植株旺盛生長,增加抵抗力,減少發(fā)病率。冬季棚室蔬菜澆水要看天氣、長勢,選擇晴天上午在植株開始缺水時澆灌,盡可能小水膜內澆灌,防止?jié)菜^多降低地溫、增加濕度,加重病蟲害。及時整枝、打叉,保持良好田間通風,將感病植株或老葉帶出田間銷毀,對發(fā)病地點單獨進行重點藥物處理,防止蔓延,也是減少病蟲害的良好措施。及時除草,既能防止雜草爭奪水肥,也可減少以雜草為生或傳播病毒的害蟲發(fā)生,可減少植株發(fā)病率和農藥用量。

參考文獻

[1]唐錫永,廖雙源,莫良瑞,伍文初.生姜無公害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0,(04):24-26

[2]馬鐘艷.寶坻區(qū)紅皮大蒜無公害栽培技術[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0,(01):149-150

[3]王麗霞.無公害高油大豆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07):219-220

[4]康書平,周緒鵬.無公害柿樹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0,(01):29-30

第7篇

論文關鍵詞無公害辣椒;高山栽培;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

論文摘要介紹了以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時采收等為主要內容的無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發(fā)展山區(qū)經濟、致富山區(qū)農民提供參考。

永嘉縣地處浙南山區(qū),利用高海拔山區(qū)夏、秋季氣候自然冷涼的資源優(yōu)勢生產高山無公害蔬菜,至2007年全縣高山蔬菜栽培面積達900hm2,其中辣椒300hm2。因其產品上市期為夏秋蔬菜供應淡季,此時市場貨缺、價高、效益好,是發(fā)展山區(qū)經濟,致富山區(qū)農民的有效之路。據不完全統(tǒng)計,高山辣椒產量一般為24.75t/hm2,高的達41.25t/hm2,產值逾4.5萬元/hm2,較種植水稻可提高經濟效益4倍。現(xiàn)將無公害高山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選用生長勢強、耐熱、抗病、適應性強、果實商品性好、耐貯運、優(yōu)質高產的品種。目前,永嘉縣選用的品種有都椒1號、東方神劍1號、杭椒1號、海豐7號、海豐8號、采豐1號等。

2播種育苗

應推廣應用營養(yǎng)土塊、塑料營養(yǎng)缽及穴盤育苗的方法,確保苗齊、全、壯。高山辣椒上市期主要在7~10月。根據永嘉高山地區(qū)9月下旬后氣溫下降快的氣候特點,播種期宜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2~3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制作成深溝高畦。大田辣椒需種子量300~450g/hm2。采用溫湯浸種法,操作方便,殺菌效果好。先把種子放在太陽下曬1~2d,再把種子放入55~60℃的熱水中,不斷攪拌,保持恒溫15min,然后讓水溫自然冷卻到25℃左右再浸種6~8h。苗床澆足底水(水透至土面以下8~10cm為度),按每1m2種子6~8g的用量,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床面上,覆蓋1cm左右厚的焦泥灰,隨即覆蓋稻草和地膜,架起小拱棚或中棚保濕、保溫,以促快速出苗。當70%的苗出土后要及時揭去稻草和地膜,讓苗見光,防止徒長。當辣椒苗長到2葉1心時,選擇晴天分苗到營養(yǎng)缽中。辣椒幼苗出土后,要視天氣情況,在塑料小拱棚畦兩頭或畦中間卷膜通風與降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5~20℃。在分苗前2~3d要增強通風時間降溫煉苗。在分苗后要悶棚5~6d,提高溫度,促進早緩苗。在緩苗后,白天要增強通風,降低苗床內溫度與濕度,防止高溫傷苗,在下雨天,要進行小拱棚薄膜覆蓋,防止雨淋與寒害。在定植前7d開始,要逐漸降溫煉苗,并在定植前2~3d,晚上可不進行塑料小拱棚覆蓋。肥水管理要注意不宜勤澆水,防止苗床內土壤水分過多,引發(fā)病害,當營養(yǎng)缽或苗床表土見白時,才可澆水。當秧苗缺肥時,可結合澆水,追施復合肥或腐熟的稀人糞尿或噴施葉面肥等。

3定植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保肥保水力好,排水良好,2~3年未種過茄科作物,海拔高度在600~800m的旱地或水田。因辣椒生長期長,根系發(fā)達,需肥量大,要求施足基肥。施農家有機肥37.5~45.0t/hm2,復合肥和鈣鎂磷肥各450~600kg/hm2,石灰1050~2250kg/hm2。有機肥需在畦中間開溝深施,化肥和石灰撒施于畦面,再與土拌勻。再做成1.4~1.5m寬(含溝)的種植畦,溝深在20~30cm。定植時間為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起苗前3~5d,辣椒苗宜噴1次藥,施1次肥,選擇晴天做到帶肥、帶藥、帶土塊移植。移植后隨即澆施稀薄糞尿水或0.1%~0.2%的尿素水。每畦種2行,株距35cm,栽苗3.9萬株/hm2左右。

4田間管理

定植后10~15d,選擇晴天進行第1次較深中耕除草和培土,在植株搭架前,進行第2次淺中耕除草。植株搭架的同時,用青草覆蓋畦面。鋪草覆蓋畦面,具有降低地溫、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疏松、防止草害的作用。選擇晴天及時剪除門椒以下的各葉節(jié)側技,每株辣椒用長50cm左右的小竹竿或小木棍,以“∞”型把植株主干綁在支架上。定植后至第1個果膨大時,結合中耕追肥2~3次,每次施20%~30%腐熟人糞尿12~15t/hm2或復合肥150~180kg/hm2。結果期每隔10~15d追肥1次,施復合肥150~225kg/hm2;同時,可結合病蟲害防治加0.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保墑是水分管理重要內容,除了畦面鋪草外,可在田邊地頭挖掘坑穴,干旱時可及時澆水,但雨后要及時排水。5病蟲害防治

辣椒病蟲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青枯病、疫病、小地老虎、蚜蟲、棉鈴蟲、紅蜘蛛等。需要多觀察,做到早防,定期定量用藥,做好無病預防。

6及時采收

門椒適當提早采摘。每次采收間隔1~2d,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采摘后進行分級包裝,選用耐運輸包裝盒,盡早運出。

參考文獻

[1]趙洪彥.大棚無公害辣椒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3):32.

[2]李中祿.秋冬茬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7(12):21,65.

[3]金立新,陳建仁,沈水土.設施栽培辣椒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J].杭州科技,2002(3):42-43.

第8篇

現(xiàn)代設施農業(yè)是在人們生活需要不斷增長的同時發(fā)展起來的,是在人為可控環(huán)境保護設施下的農業(yè)生產。指采用現(xiàn)代農業(yè)工程、電子機械和信息技術,通過改變局部自然環(huán)境,為動植物生長提供相對可控甚至最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實行集約化生產,并創(chuàng)新農業(yè)生產經營管理方式和模式,從而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益。世界設施農業(yè)大體經歷了保護地栽培、塑料大棚、普通溫室、現(xiàn)代溫室、植物工廠由簡易低水平的設施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復雜設施發(fā)展過程。由于建設需要,綠汁鎮(zhèn)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自然條件惡劣,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展面臨嚴峻的考驗,進一步發(fā)展設施園藝栽培,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率,增加蔬菜復種指數,能滿足蔬菜周年生產和城鄉(xiāng)人民生活需要,是農民增收致富和冬季農業(yè)開發(fā)的一條有效途徑,可實現(xiàn)蔬菜的全天候生產。因其投入高的特點,在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設施園藝領域發(fā)展迅速,主要栽培對象為蔬菜、花卉和果樹。

1、綠汁鎮(zhèn)設施栽培的發(fā)展概況

1.1 社會背景

綠汁鎮(zhèn)由于近年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外來旅游人數逐年增加,加上本地農業(yè)人口及礦區(qū)非農業(yè)人口近4萬,形成了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消費市場,為綠汁鎮(zhèn)設施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使其逐年得到擴大發(fā)展。

1.2 自然條件

綠汁鎮(zhèn)大部分村委會地處低熱河谷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整個河谷為典型的立體氣候,冬季溫暖、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境內最高海拔是竹子村老黑山2446.2m,最低海拔1036m,在棚苴村委會爐房,海拔高差為1410.2m,立體氣候較為明顯。低熱河谷區(qū)年平均氣溫20℃,常年無霜凍,無霜期在345天,晝夜溫差大,年降雨量750mm;山區(qū)半山區(qū)年均氣溫14℃,年降雨量950mm,無霜期為310天。

綠汁鎮(zhèn)低熱河谷地帶氣候溫和,設施生產能耗少,發(fā)展設施園藝生產有一定的優(yōu)勢和特點。低熱河谷區(qū)年平均氣溫20℃,常年無霜凍,晝夜溫差大,最冷月份的極端最低溫度也在5℃以上,所以搞設施園藝栽培不需要加溫,還可用來作河谷地帶反季節(jié)生產蔬菜,比如西葫蘆、黃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等等,因河谷地帶氣侯溫和,地理優(yōu)勢在,僅需用簡單的園藝設施就可達到很好效果,以使蔬菜市場達到供求平衡,滿足人民生活需要。

2、綠汁鎮(zhèn)設施栽培發(fā)展現(xiàn)狀

2.1 設施農業(yè)發(fā)展情況

首先,我鎮(zhèn)的設施農業(yè)發(fā)展始于1998年,以竹木結構塑料大棚種植蔬菜為主。黨委、政府對設施農業(yè)的發(fā)展相當重視,在龍格利村委會岔河小組河壩田扶持建設了綠汁鎮(zhèn)熱區(qū)經濟作物科技示范園,目的即為今后綠汁設施農業(yè)的發(fā)展摸索經驗,打好基礎。1998年岔河科技示范園區(qū)內設施大棚面積達到了4.03hm2,其中竹棚3.88hm2,鋼架大棚0.15hm2,效益主要依靠小舂種植黃瓜。根據農科部門當年調查,每畝竹棚的造價在0.26萬元左右,鋼架大棚在2.4萬元左右。大棚黃瓜平均單產6.8t,每公斤平均單價1.45元,平均畝產值0.986萬元;同期露地黃瓜平均單產2餾t,平均單價1.36元,平均畝產值0.3808萬元。大棚黃瓜每畝比露地黃瓜產量增4t,產值增0.6052萬元,增收效果比較明顯。由此設施大棚讓岔河小組的農戶得到了實惠,農戶們的建棚積極性非常高漲,自此以后,由于岔河小組的示范帶頭作用,使我鎮(zhèn)的設施農業(yè)逐年有所發(fā)展,面積逐年擴大。

2.2 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

綠汁鎮(zhèn)蔬菜產業(yè)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鎮(zhèn)八個村委會,常用耕地面積1364hm2,到2011年,全鎮(zhèn)蔬菜面積種植達1200hm2,總產量為2.7萬t,平均畝產1.5t,總產值2800萬元,運輸營銷產值144萬元,復種指數230%,因我鎮(zhèn)環(huán)境無污染,蔬菜生產都是按無公害標準進行的,到目前,我鎮(zhèn)已經通過認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已經達到1200hm2,主要外銷的蔬菜有西葫蘆、豌豆、黃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白菜等等,產品外銷量達到1.8萬t。

2.3 設施園藝發(fā)展現(xiàn)狀

我鎮(zhèn)的設施園藝栽培開始采取是按“邊示范、邊推廣”的模式進行的,自1998年開始面積由7.5hm2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1200hm2,其中設施栽培結構以竹結構、中、小棚為主,地膜覆蓋栽培已經廣泛普及。設施栽培蔬菜品種豐富,產量和質量均表現(xiàn)比露地栽培明顯提高,但由于氣候條件、個人素質和管理水平的差異,取得的經濟效益各不相同。

3、存在問題

3.1 灌溉水平低,制約設施農業(yè)發(fā)展

綠汁鎮(zhèn)設施農業(yè)發(fā)展到現(xiàn)在雖說有了很大進步,但由于近年來全省性的旱象比較嚴重,也影響到我鎮(zhèn)的設施農業(yè)生產,加上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灌溉水平低,大部分田塊應用挖溝漫灌。挖溝大水漫灌雖說省時省力,比較方便,但設施內濕度較大,地溫低,加上地膜覆蓋,極易造成排濕困難和土壤板結,引發(fā)多種病害,嚴重時造成絕收。噴灌和滴灌效果最好,但多數田塊設施欠缺,效益不佳,成本太高,大面積很難推廣此設施。

3.2 設施農業(yè)生產技術水平低

我鎮(zhèn)由于傳統(tǒng)農業(yè)耕作方式源遠流長,近年來雖說有所改善,但比較發(fā)達地區(qū)來相差甚遠,特別是在設施栽培技術方面的差距很大。設施栽培技術不配套、不規(guī)范、缺乏量化指標,栽培管理主要靠老經驗,致使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始終在一個低水平上徘徊。在設施栽培中表現(xiàn)出對設施的結構、性能、作用及應用操作方法不熟悉,對設施蔬菜作物所需的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光照、水分、肥料、C02等的需求規(guī)律掌握不夠,對設施栽培技術不夠掌握,生產技術水平較低。

3.3 設施栽培蔬菜生產安全性差

由于設施蔬菜生產常年處于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極易滋生病蟲害,且病蟲害交替發(fā)生,種傳、土傳、結果病害越來越嚴重,只能大量施用農藥。由于個人素質低、安全意識差,農藥種類單一,長期施用農藥易出現(xiàn)抗藥性增強,還會產生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蔬菜農藥殘留量超標,影響蔬菜品質,安全性差。

3.4 設施栽培類型和覆蓋材料不合理

目前我鎮(zhèn)設施栽培中大部分是竹結構塑料棚,并多以中、小型為主,導致產量和效益不明顯。適宜本地不同生態(tài)類型氣候特點的先進園藝設施和配套設備極少。設施建造存在很大盲目性,缺乏科學的指導,竹棚覆膜方式仍以一片全膜覆蓋為主,嚴重影響大棚的通風換氣,導致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

3.5 設施栽培的蔬菜專用品種開發(fā)力度不夠

我鎮(zhèn)蔬菜品種雖然很多,但適用于設施栽培的專用優(yōu)良品種卻很少,只能從外地靠大量引進,通過反復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宜本地特殊氣候的設施栽培品種,引進、投入和研發(fā)新品種的力度不夠,是制約設施栽培推廣的根本因素。

3.6 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

設施栽培的作業(yè)機具和配套設備尚不完善,生產仍以人力為主,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勞動生產率低。

3.7 規(guī)模小,產業(yè)化進程緩慢

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3.7.1 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綠汁鎮(zhèn)是一個邊遠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人民的文化、交通、生活水平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農戶接觸外界信息不多,加之經濟水平與知識文化限制,長期以來礦鎮(zhèn)二元經濟模式的影響,思想意識很大程度還停留在小農經濟階段,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缺乏擔風險、闖市場的精神。

3.7.2 自然條件的制約。綠汁低熱河谷為冬舂早菜的發(fā)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但夏季的高溫使得大棚內難以種植常規(guī)蔬菜作物,只有在冬春季才能正常生產,降低了設施大棚利用率,無形當中也就提高了設施大棚的生產成本,這是目前制約我鎮(zhèn)設施農業(yè)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進程的最大瓶頸,可以說,這一問題不解決,綠汁河谷的設施農業(yè)發(fā)展進程將非常困難。

4、今后設施農業(yè)發(fā)展建議

4.1 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設施栽培灌溉水平

為了防止排濕困難、引發(fā)病蟲害滋生和土壤板結,設施栽培中不要用大水漫灌。應盡力爭取上級的支持和幫助,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修建農田水利工程,配套建立適用的軟管移動式噴灌和軟管膜下滴灌,以便充分利用水資源,節(jié)水灌溉,控制棚內濕度,使作物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4.2 加強業(yè)務學習,努力提高設施栽培技術水平

設施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為創(chuàng)造一個對作物生長更為有利的氣候環(huán)境,比露地栽培難度大得多。必須掌握蔬菜對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光照、水分等等的需求規(guī)律,從而達到使設施環(huán)境利于作物生長,以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目的。針對普遍存在的恒溫和病蟲害等問題,要加強學習,提高業(yè)務素質和栽培技術水平,選擇抗病優(yōu)良品種,高溫悶棚殺蟲殺菌,合理輪作,改善通風透光,利用防蟲網等措施來提高設施栽培技術。

4.3 加強設施蔬菜生產的安全性管理

針對設施蔬菜生產中病蟲害交替發(fā)生,種傳、土傳、結果病害越來越嚴重的問題,要積極爭取上級科技部門的幫助、指導和大力支持,首先要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上引導農戶按國家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規(guī)程進行生產,提高農產品品質,要加強對農戶的培訓、指導和宣傳,在生產中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盡量使用生物農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加強農藥殘留量的監(jiān)測力度,讓大多數農戶了解和掌握發(fā)展無公害蔬菜的安全性生產規(guī)程,并在生產中嚴格按安全性生產規(guī)程生產,從而達到無公害生產的目的。

4.4 合理選擇設施栽培類型和覆蓋材料

發(fā)展設施農業(yè)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帶動了農民生產觀念的轉變,促進了農業(yè)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提高了土地產出率,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三是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yè)整體效益。設施農業(yè)增強了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效益一般比傳統(tǒng)的露地自然農業(yè)要提高幾倍甚至幾十倍,代表了未來農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由于綠汁鎮(zhèn)的自然條件限制,在推廣竹結構設施大棚的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農業(yè)項目資金,加大設施投入,研發(fā)和引進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園藝設施和配套設備。覆蓋材料應選擇壽命長,耐老化、透光好、保溫性能好、材料輕的新型地膜,以確保設施保溫、透氣、排濕性能好。針對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利用遮陽網、防蟲網,以確保人為掌握設施內小氣候,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4.5 加大設施蔬菜栽培的專用品種引進、研發(fā)和推廣力度

加強對設施蔬菜專用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篩選出適應本地氣候特點的設施蔬菜優(yōu)良品種。

4.6 改善和提高機械化程度,降低勞動強度

盡力改善設施栽培的作業(yè)機具和配套設備,提高機械化程度低,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9篇

關鍵詞:蓮藕無公害,稻田,栽培技術

 

蓮藕屬睡蓮科(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屬多年水生草本植物,適宜在水塘、湖泊、低洼田栽植,要求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主要在炎熱多雨的季節(jié)生長。蓮藕作為水生特種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高。。2008-2009年,貴州省六枝特區(qū)蔬菜站從浙江、上海等地引進蓮藕在我特區(qū)郎岱鎮(zhèn)進行示范種植,平均單產達1750-2000千克/667平方米,市場銷售價達5.0元/千克,農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對促進當地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為了讓更多的農村群眾掌握稻田無公害蓮藕栽培技術,便于今后推廣。本文作者結合貴州山區(qū)實際,總結了一整套適宜貴州山區(qū)推廣的稻田無公害蓮藕栽培技術措施。

1、生產基地選擇

生產基地的選擇是種植無公害蓮藕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生產基地要求通過省級農業(yè)部門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周圍無污染源,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富含有機質,排灌條件良好,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宜的田塊,做好耕翻和基肥施用工作。

2、主要栽培技術

2.1田塊選擇。種植淺水藕應選擇地勢較低、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細軟、保水保肥力強,灌溉排水方便的水田。

2.2種藕選擇。蓮藕的優(yōu)良品種較多,按其生態(tài)類型可分為淺水藕和深水藕兩大類。根據六枝的環(huán)境、氣候條件,在稻田或低洼水田種植蓮藕應選用中早熟的淺水藕較好。如蘇州花藕、紹興大梢種、花香藕、揚藕1號、鄂蓮1號、鄂蓮號2號、鄂蓮5號、武植2號、新一號蓮藕等。以上品種品質均較好,中早熟。選定品種后,再挑選具有該品種形態(tài)特征的較大的子藕作種藕,重量要達到250克以上,并具有完整的兩節(jié)。如從外地引種,種藕須帶泥不洗,用噴壺澆水保持濕潤運輸。運到目的地后,應迅速搶栽下田。

2.3適時種植。一般都以當地日平均氣溫上升到15℃,水田土溫達12℃以上時即可栽種,在我區(qū)大部分地方為4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

2.4耕耙和施基肥。農家肥應選用未受有害物質污染的有機肥,特別不能用垃圾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糞肥2500-3000千克,施后深耕20-30厘米,耙細耱平,放入3-5厘米淺水;如田水不易排干,就帶水耕耙,并盡量排為淺水田。

2.5合理密植。種植密度與水田肥力,品種特性有關。一般肥田適當稀植,瘦田適當密植;早熟品種密植,晚熟品種稀植。經試驗,中早熟品種適當密植有利于獲得高產,每667平方米播500-700支,即行距1.2-1.5米,穴距0.8-1米。株行距確定后,各行的栽植點要交錯排列,種藕頂芽要左右相對,以便將來長出的立葉和結出的新藕在田內分布比較均勻。種藕一般實行臥栽。即在栽植點上按確定的朝向,將種藕的頂芽稍向下斜插入土,頂芽入土深度8-12厘米。尾端稍向上翹,以入土為度,前后傾斜20°-25°。栽植時,田中保持3-5厘米的淺水。

3、大田管理

3.1水的管理。苗期田間保持3-5厘米的淺水層,最多不宜超過10厘米,以便田土增溫,利于生長。生長中期,當植株長出2片立葉后,水層逐漸加深到20-30厘米,最深不宜超過70厘米,以促進立葉長高長大,并抑制細小分枝產生。當后期立葉滿田并出現(xiàn)后把葉時,應將水位落淺到10-15厘米,最深不超過25厘米,以利結藕。農諺有“漲水荷葉落水藕”之說,說明結藉階段水位不宜過深,以防只促葉生長不利結藕。

3.2分次追肥。除土壤肥沃,又施足底肥的藕田只需追施一次結藕肥外,一般藕田均需分次追肥。追肥要注意選用無公害水生蔬菜生產可以使用的肥料,杜絕“三無”肥料的施用,同時注意追肥的施用量和距采收的安全間隔期。一般在田間長出少數立葉時,追施發(fā)棵肥,多在栽藕后30-40天施用。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糞肥1000-15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以促進分枝和出葉。當田間長滿立葉、部分植株已長出高大的后把葉時,表示地下莖已天始下伸結藕,要及時施一次結藕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千克,加過磷酸鈣15千克,缺鉀土壤還需補施硫酸鉀15-20千克,全田撒施。每次追肥前一天應放干田水,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或盡量放淺田水。施肥時間應在露水干后進行,以防化肥沾葉,灼傷葉片,施肥后一天還水。

3.3中耕除草。當田間出現(xiàn)雜草時,要及時拔出。除草時移足要輕,注意讓開地下莖,以防踩傷。

3.4轉藕頭。植株生長時期,地下主莖伸長,兩側分枝不斷作扇形生長。當新抽的卷葉在田邊時,表明地下莖的先端即藕鞭的梢頭已逼近田埂,必須及時將稍頭人工轉向田內。上午梢頭含水多易折斷,故轉藕頭一般應在下午進行,下水扒開表土,輕輕將稍頭轉向田內,蓋泥壓穩(wěn),以防移動。

4.常見病蟲害防治

無公害蓮藕種植,病蟲害防治是關鍵。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措施只能作為綜合防治的最后一環(huán),要慎用、少用。農業(yè)防治主要指選用抗病品種,采用水旱輪作,冬季翻耕凍垡;清潔田園,減少越冬蟲源基數等。物理防治包括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用糖醋液誘殺成蟲;田間設置黃板誘殺有翅蚜等。

4.1蓮藕褐斑病:是蓮藕常見的一種葉部病害,在葉片上產生淡褐色病斑,使病葉局部干枯。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確保藕田通風透光;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防止病菌傳播蔓延。發(fā)病后,及時用25%多菌靈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噴霧。

4.2蓮藕腐敗病:又叫枯萎病,主要為害地下莖,地上部分葉片也可發(fā)病,發(fā)病嚴重時,全田呈火燒狀。

防治方法:合理輪作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最有效方法,輪作周期一般為2-3年。注意從無病藕田選擇健株作種藕,防止帶菌傳播。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強植株抗病性。藥劑防治:種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噴霧悶種,蓋農膜密閉24小時,待種藕吸干藥液后種植。發(fā)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75%百菌清500克,加泥土30千克,拌均后撒入淺水田中,或用50%甲基托布津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

4.3食根金花蟲。又名食根葉甲。成蟲鞘翅,幼蟲形體似蛆,潛入泥中吮吸地下莖汁液,在藕身上形成蟲斑,使藕變小,降低產量和品質,是蓮藕的主要蟲害。

防治方法:清除藕田雜草,尤其是眼子菜(俗稱鴨舌草),可減少成蟲產卵場所;偏酸性土壤每667平方米施入石灰20-30千克,效果更好。。該蟲以幼蟲在水下泥土中越冬,在冬季可排干田水,進行冬耕,可殺死大部分越冬幼蟲,減輕來年危害。

5、適時采收

采收期綜合考慮品種、地區(qū)、市場、栽種早晚等因素。當田間早期立葉發(fā)黃,且出現(xiàn)很多終止葉時,表明新藕已形成,可以采收嫩藕,供當地和附近市場銷售,但不耐長途遠輸。約再過30-40天,當地上大部分葉片黃化干枯,只剩終止葉呈綠色時,藕體已充分成熟,便可集中采收。也可根據市場情況,從當年秋天開始到第二年清明老藕萌芽前,分批采收上市,在運輸環(huán)節(jié),注意避免運輸工具和包裝物的污染。

參考文獻:

[1],袁遠國,王學昆,趙大芹.水生、多年生蔬菜栽培與管理[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1999年.P5-32.

第10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污染因素;綠色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0)22-0273-02

在蔬菜生產過程中,由于農藥污染、化肥污染及其他生產污染,使蔬菜中含有某些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的化學成分,或某些有害成分嚴重超標,對人們食用的蔬菜安全造成極大危害。筆者調查了無公害蔬菜生產過程中造成無公害蔬菜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發(fā)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綠色生產技術,以為無公害蔬菜生產提供參考。

1無公害蔬菜污染因素

1.1農藥污染

當前蔬菜品種較多,茬口復雜,特別是冬暖式大棚迅速發(fā)展,使蔬菜生產周期變短,同時,也為病蟲害侵染提供了有利條件,造成病蟲害嚴重。有些菜農因缺乏科學使用農藥的知識,或過分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超劑量使用藥劑,甚至使用國家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致使蔬菜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嚴重,蔬菜中毒事件屢有發(fā)生[2]。

1.2肥料污染

無機氮肥的過量施用是導致肥料污染的主要原因。據調查,在冬暖大棚蔬菜生產中,每年含硝銨或硫銨的復合(混)肥、尿素等的施用量已超過12~15 t/hm2,導致蔬菜產品中硝酸鹽大量積累,而且造成地下水高度鹽基化、土壤次生鹽漬化。人體攝取的硝酸鹽80%以上來自蔬菜,故近年來蔬菜硝酸鹽含量超標已引起廣泛關注。

1.3工業(yè)“三廢”污染

工業(yè)“三廢”是指工業(yè)廢水、廢渣和廢氣,其中有害物質包括二氧化硫、氟化氫、鉛、銅、鎘、砷、汞等,工業(yè)“三廢”通過污染周圍環(huán)境中的水、土壤和空氣,從而污染蔬菜[2]。

1.4微生物污染

從醫(yī)院排出的污水及城鎮(zhèn)生活污水,含有各種細菌、病毒、寄生性蛔蟲等,流入菜田后造成蔬菜污染。另外,有些菜販在銷售蔬菜過程中用污水浸泡和清洗蔬菜,導致蔬菜受微生物的二次污染[2]。

1.5激素和保鮮劑污染

許多菜農為了促進西紅柿、西瓜等果菜的坐果和提前成熟上市,常使用各種保花保果劑和催熟劑,并且在有些蔬菜儲存期間常使用保鮮劑,以延長保鮮期,常導致蔬菜殘留物超標,風味品質明顯下降。

2無公害蔬菜綠色生產技術

2.1農業(yè)措施

2.1.1選用優(yōu)良的抗耐病品種。因地制宜地選用抗逆性強、豐產優(yōu)質的新品種是減少農藥使用和降低農藥殘留污染的有效途徑。

2.1.2嫁接防病。利用抗病植物作砧木嫁接蔬菜栽培品種,可以大大提高蔬菜的抗病性,且蔬菜生長勢更強。如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黃瓜,對霜霉病、枯萎病都有較好的抗性,而且還能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2.1.3加強栽培管理措施。一是合理輪作,改善土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病蟲害發(fā)生;二是適時播種,培育壯苗;三是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四是收獲后及時清除棚室內的病蟲殘體,于棚外集中燒毀;五是深耕曬垡,疏松土層,促進根系生長;六是增施腐熟有機肥,配方施肥;七是加強灌溉管理,做到小水勤澆[3-4]。

2.1.4消毒。包括溫室涂白、土壤和工具滅菌,在栽培管理中,不允許人員隨便出入,出入人員必須消毒,嚴防病蟲的帶入傳播,發(fā)現(xiàn)病點、蟲源應及時消除。

2.2節(jié)水灌溉技術

無公害蔬菜生產應盡量使用地下水灌溉,避免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工業(yè)廢水和城鎮(zhèn)生活污水,應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土壤含水量和天氣狀況決定灌溉時期和灌水量。冬暖大棚栽培應推廣使用膜下滴灌技術,讓土壤保持不干不濕,有利于降低棚內濕度,抑制或減輕病害的發(fā)生。

2.3物理防治技術

2.3.1捕殺、驅避、誘殺。對蚜蟲、棉鈴蟲、菜青蟲、薊馬等,可利用人工捉蟲、性誘劑、黃色粘板、銀色反光膜防蟲、楊柳枝誘蛾等方法進行防治。

2.3.2隔離保護。使用防蟲網能有效防止大量害蟲的危害,同時,可防暴雨、大風的破壞;使用遮陽網能防治秋延后辣椒等蔬菜的病毒病,同時,能夠起到遮蔭作用,為反季節(jié)蔬菜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

2.4生態(tài)防治技術

棚室的各種病害都有其發(fā)病的最佳溫濕度條件,在作物允許的條件下,人為改變棚室溫濕度,可起到控制病蟲害發(fā)生蔓延的目的[5]。

2.4.1大棚溫度調節(jié)技術。采光增溫,減輕生理病害、冷害和凍害;改善維護結構,采用加厚墻體、雙膜覆蓋、加大棚體、挖防寒溝等措施,以提高大棚的保溫性能;溫度過高時,采用放風降溫措施。

2.4.2大棚濕度調節(jié)技術。主要采取大棚脊高處放風高畦雙壟栽培、地膜覆蓋、膜下澆水等措施;中午及陰雨天不澆水,苗期、低溫天氣控制澆水;在天氣晴朗的早晨澆水,且要求小水勤澆。

2.5生物防治技術

2.5.1以害蟲天敵治蟲。保護、采集、捕捉青蛙放入田間,可有效控制磷翅目害蟲;在棚室發(fā)現(xiàn)白粉虱立即釋放麗蚜小蜂,每株有成蟲1頭以下時放蜂1.5萬~4.5萬頭/hm2。另外,害蟲天敵還有七星瓢蟲、赤眼蜂等。

2.5.2以抗生菌治蟲。用蘇云金桿菌系列防治鱗翅目幼蟲、韭蛔;用10%瀏陽霉素防治豆類、茄類紅蜘蛛及茶黃螨等害蟲。

2.5.3以抗生素治病。使用農抗120的150倍液灌根防治瓜類枯萎病,噴霧防治瓜類白粉病、番茄早疫病等;用2%武夷霉素150倍液防治黃瓜黑星病、番茄灰霉病等;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噴霧防治茄果類、瓜類蔬菜細菌性病害。

2.6規(guī)范生長調節(jié)劑使用技術

目前,西紅柿、西瓜、西胡蘆等作物均通過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來促進坐果、果實膨大和成熟,對產品的品質影響較大。因此,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應避免或少用生長調節(jié)劑,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昆蟲授粉,從而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另外,應控制催熟劑和保鮮劑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2.7化學防治技術

在化學防治技術措施上,注意對癥用藥,同時,改進噴藥技術,采用小孔噴片噴霧,在正確測報的基礎上,嚴格掌握不同病蟲的防治適期、各種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和安全間隔期,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藥在蔬菜上使用,如久效磷、3911、1605、呋喃丹、甲胺磷等,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如菊酯類、阿維菌素類等。

整理

3參考文獻

[1] 韓順濤,陳雷.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的農藥污染問題及對策[j].新疆農業(yè)科技,2008(6):36.

[2] 焦冬梅,張占富,韓雪.環(huán)境污染對無公害蔬菜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1):152.

[3] 李秋雙.無公害蔬菜施肥需要注意的問題[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0(10):44-45.

[4] 王新春,張德健.無公害蔬菜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2(4):34-35.

第11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生產;問題;對策

羅定市位于廣東省西部,全市總面積2327.5km2,轄17個鎮(zhèn)、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國營農場,市政府駐地羅城街。2012年年末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為43967 hm2,糧食總產量達259500t,同比增長3%。其中,水稻播種面積為34580 hm2,稻谷總產量為226000t;蔬菜播種面積為6867hm2,總產量達到129300t。羅定市地域廣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除了適宜種植優(yōu)質水稻外,還很適宜發(fā)展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近年來,我市大力發(fā)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目前全市共有11家基地通過了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33種農產品通過了國家農業(yè)部無公害認證,并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

1 無公害蔬菜種植現(xiàn)狀

羅定是廣東著名的農業(yè)大縣,其蔬菜生產有較長的歷史。近年來,蔬菜產業(yè)發(fā)展較快。目前,全市已推廣無公害蔬菜面積達3867hm2,初步建立了5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園區(qū)(基地):羅定市無公害蔬菜現(xiàn)代農業(yè)園區(qū),主要種植品種有西洋菜、白菜、芥菜、菜心、通心菜、生菜等,主辦單位為羅定市現(xiàn)代農業(yè)開發(fā)公司,建設地點在蘋塘鎮(zhèn)良官村,園區(qū)可輻射帶動全市6萬戶農民發(fā)展無公害蔬菜8000hm2,年產值可達2.4億元,戶均增收1000多元;羅定市雙德優(yōu)質蔬菜現(xiàn)代農業(yè)園區(qū),主辦單位為羅定市聚興果蔬專業(yè)合作社,建設地點在泗綸鎮(zhèn)雙德村,園區(qū)利用海拔高、氣候四季溫和的特點種植反季節(jié)蔬菜,種植品種為菜心、芥菜、生菜、小白菜等,產品銷往廣州、深圳等地,可帶動當地農戶230戶,戶均增收1500多元;羅定市大平崗蔬菜基地,主辦單位為羅定市分州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服務有限公司,建設地點在羅鏡鎮(zhèn)大平崗村,種植品種為菜心、芥菜、葛薯、豆角、苦瓜、淮山等,該基地可輻射帶動當地農戶125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羅平鎮(zhèn)共營蔬菜基地,主辦單位為羅定市羅平鎮(zhèn)共營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建設地點在羅平鎮(zhèn)黃牛木、榃西村,種植品種為菜心、絲瓜、葛薯、冬瓜、苦瓜等,該基地可輻射帶動當地農戶182戶,戶均增收1200多元;羅定市連州農業(yè)發(fā)展公司主辦的連州蔬菜基地,種植品種為辣椒、黃瓜、四季豆等,基地可輻射帶動當地農戶112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目前,全市共有24個蔬菜品種通過了國家農業(yè)部無公害認證,并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

根據市場需求,羅定市委、市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無公害蔬菜,增產效果明顯,產品售價上升10%以上,毎667㎡可增收400多元。此外,各蔬菜基地還注重提升社員和種植農戶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種植水平,先后邀請了市農技推廣中心、鎮(zhèn)農業(yè)服務站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以無公害蔬菜生產、蔬菜高效栽培、蔬菜病蟲害防治和蔬菜主導品種介紹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每年舉辦培訓班4期,培訓農民1000多人次。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蔬菜產業(yè)雖然發(fā)展迅速、產業(yè)化水平也比較高,但在發(fā)展無公害蔬菜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 農藥殘留污染嚴重

使用農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是現(xiàn)代農業(yè)的一個顯著特征,然而,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大量生產和使用已成為當前蔬菜污染及環(huán)境安全的重要問題。農藥污染一是急性中毒;二是人體攝入慢性中毒;三是進入土體殘留污染。據調查,目前還有不少種植戶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施藥劑量增大、施藥頻率提高、施藥與采摘間隔短等是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

2.2 施肥方法不當,利用率低

農田使用有機肥料是當今世界提高蔬菜品質、發(fā)展無公害農業(y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施用化肥效率高、見效快,一直以來,我市農戶都重視化肥而輕有機肥的施用,導致有機肥的施用量逐年下降,化肥的長期單一施用,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

2.3 重金屬污染嚴重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和生活“三廢”進入農田(如垃圾作為基肥、廢水的灌溉等),使重金屬在田間過度積累,對蔬菜的生長產生影響。

2.4 無公害蔬菜產品認證申報費、檢測費過高

據了解,要得到上級權威職能部門的檢驗報告,一個農產品抽樣檢查的費用約3000~5000元。若欲申報綠色食品,單是環(huán)境檢測就需要5~6萬元,再加上生產過程中的檢測費用,總額可達10多萬元之多,如此高的費用,除了規(guī)模化經營的大公司外,小公司與擁有少量土地的農民是承擔不起的。

3 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

3.1 生產基地的選擇

首先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應具備良好的生態(tài)條件,周圍不能有工礦企業(yè),遠離公路、機場、車站等交通要道,其環(huán)境(包括大氣、灌溉水、土壤等)質量指標都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要求;其次是對基地的污染源和周圍的環(huán)境條件作調查,包括對大氣、水、土壤的監(jiān)測。

3.2 無公害蔬菜生產施肥技術

無公害蔬菜生產用肥必須以有機肥為主,礦質化學肥料和微量元素肥為輔。除草木灰和人造有機肥外,所有有機肥都要經過堆堆積發(fā)酵后方可使用。

4 發(fā)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對策

4.1 加強領導,協(xié)調聯(lián)動

發(fā)展無公害蔬菜工作僅靠農業(yè)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市、鎮(zhèn)政府應盡快建立有效機制,形成由農業(yè)部門為主導,結合檢測體系、環(huán)保監(jiān)測、質量監(jiān)督和工商執(zhí)法等部門齊抓共管的監(jiān)管合力。

4.2 加強宣傳,搞好培訓,提高認識

通過宣傳與培訓,增強菜農的蔬菜質量安全意識,將培訓重點由培訓鄉(xiāng)(鎮(zhèn))干部、村干部與種植大戶向一般農戶轉移,使更多的農戶掌握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4.3 科學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

推廣平衡施肥技術,提倡化肥與有機肥配合使用。對蔬菜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科學選擇施藥方式、時間、濃度和劑量。

4.4 簡化申報、檢測等手續(xù),降低申報和檢測等費用

上級認定、認證部門應簡化申報、檢測等手續(xù),并適當降低費用。宣傳、鼓勵有經濟實力的公司積極參與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

參考文獻

第12篇

研究員,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在職博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大宗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行業(yè)專項“長江流域生態(tài)型高山蔬菜栽培及產業(yè)化示范”首席專家,科技部“國外園藝作物品種引進與改良(南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技術負責人,多個省縣市蔬菜專家顧問。先后參與和主持省部級以上蔬菜課題項目30多項,其中主持國家級科技項目8項;培育審(認)定瓜菜新品種16個,其中主持選育9個;發(fā)表文章、專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編、主筆12篇(部);制定國家及地方技術標準17部;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等8項,獲國家技術發(fā)明專利3項。

導讀:為促進重慶市萬州區(qū)辣椒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提高辣椒的產量、品質及安全性,重慶市萬州區(qū)多種經營技術推廣站與重慶市萬州區(q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測中心聯(lián)合制定了《無公害辣椒生產技術規(guī)程》萬州區(qū)地方標準。本標準適用于重慶市萬州區(qū)無公害辣椒生產,對辣椒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無公害蔬菜辣椒生產的產地環(huán)境、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采收和生產檔案。

本標準適用于重慶市萬州區(qū)無公害辣椒的生產。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 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 16715.3 瓜菜作物種子 第3部分:茄果類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

NY 5010 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huán)境條件

3 術語

3.1 高山

指海拔800 m以上區(qū)域。

3.2 中山

指海拔400~800 m區(qū)域。

3.3 低山

指海拔400 m以下區(qū)域。

4 產地環(huán)境

應符合NY 5010的規(guī)定。

5 栽培技術

5.1 栽培季節(jié)

春季早熟栽培:10月中下旬播種,越冬育苗,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5月初開始上市;春季晚熟栽培:2月上旬至3月播種,4月定植,7~8月上市;低山秋延后栽培:7月上中旬播種,8月上中旬定植,9~11月上市;高山夏季栽培:3月上中旬播種,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植。加工型辣椒多為中山春季晚熟栽培和高山夏季栽培。

5.2 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yōu)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根據不同的栽培季節(jié)、栽培方式選擇適宜的品種。鮮食辣椒可選用早熟或早中熟優(yōu)良品種;加工型辣椒應根據市場和加工需要選擇中熟或中晚熟品種。

5.3 育苗

①營養(yǎng)土配制 配制營養(yǎng)土應符合NY/T 496的規(guī)定,可選擇無病蟲源菜園土6份、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4份,每1 m3營養(yǎng)土加1 kg多元復合肥、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100 g,充分拌勻備用。也可購買成品蔬菜育苗基質。

②種子處理 采用溫湯浸種或藥劑浸種消毒。溫湯浸種:先用55~60℃溫水浸種15~20 min,再用常溫水浸種5~6 h,然后在25~30℃條件下保濕催芽,70%左右的種子萌芽時即可播種。

藥劑消毒:先用清水浸種3~4 h,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或1%高錳酸鉀溶液浸10~15 min,撈出洗凈后催芽。

③播種 播前將苗床澆透水,然后將催芽后的種子拌適量細泥土均勻撒播于苗床中,或點播于8 cm×8 cm營養(yǎng)缽或32~50孔穴盤內,之后蓋細泥土或育苗基質厚約1 cm,其上覆蓋地膜,當70%的幼苗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每667 m2地用種量約30 g。

④苗期管理 a.溫濕度。冬春育苗應采用薄膜棚室防寒保溫,嚴寒時加蓋薄膜、草簾或遮陽網保溫防凍。幼苗出土前保持25~30℃,出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15~20℃。入冬前控制澆水,保持土表干燥,根系層濕潤。夏秋育苗用遮陽網降溫防暴雨,并根據天氣情況合理揭蓋遮陽網。

b.肥水。冬春育苗出苗后控水,床內濕度過大可以撒草木灰,澆水根據土壤而定,見干見濕,否則濕度大易引起徒長、猝倒病、立枯病。澆水必須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后要及時通風排濕。同時,還要視苗情適當施一些葉面肥,如0.2%~0.3%磷酸二氫鉀液、0.5%硫酸鎂液或0.01%~0.02%噴施寶液等。適當控制氮素肥料,以防秧苗徒長。夏秋季育苗氣溫高時每天清晨都要澆水,保持床土濕潤。

c.分苗。撒播育苗的,苗齡2~3片真葉時及時分苗,苗距8 cm×10 cm,或移栽至育苗容器內(穴盤、營養(yǎng)缽、營養(yǎng)坨等),根據幼苗大小分級管理。分苗后澆透水,夏季降溫保濕、冬季保溫,促進緩苗。緩苗后,及時補充淡糞水促進秧苗生長。容器育苗的每穴定苗1株。

d.煉苗。冬春育苗定植前7~10天通風、控制水分、降低溫度,以增強秧苗的抗逆性。秧苗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盡量降至16~20℃。夏秋育苗逐漸撤去遮陽網,適當控制水分。

⑤壯苗標準 株高15~20 cm,莖稈粗壯,節(jié)間1.5 cm左右,莖粗0.4 cm以上,根系發(fā)達,根白色,葉片肥厚,葉色濃綠,10片真葉,現(xiàn)蕾,無病蟲害。

5.4 定植

①整地覆膜 在定植前15~20天深翻、曬垡,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過磷酸鈣40~50 kg,硫酸鉀20~30 kg。按1.2 m寬(包溝)開廂,溝寬30~40 cm,廂面70~80 cm,廂溝深15~20 cm,施足底水底肥后覆膜。覆膜時先將薄膜展開,手拉緊薄膜使其緊貼地面,將地膜兩端及兩側用土壓嚴。

②定植密度 采用雙行單株種植,行距50 cm,株距30~40 cm,667 m2植3 500~4 000株。早春栽培可適當密植。

5.5 田間管理

①肥水管理 施肥要嚴格執(zhí)行NY/T 496相關要求,根據辣椒的需肥特點,在栽培上貫徹增鉀、補磷、控氮的施肥原則。定植成活后適時追肥,在初花期可施少量腐熟淡糞水,在坐果盛期及時追施濃肥1~2次,并加入鉀肥3~4 kg/667 m2,此外可用0.2%~0.3%磷酸二氫鉀液葉面噴施2~3次,促進穩(wěn)花穩(wěn)果。

②植株調整 基部側枝盡早抹去,辣椒進入初果期后,莖部側芽萌發(fā)多,既消耗養(yǎng)分,又影響通風透光,應及時抹除;老、黃、病葉及時摘除;如密度過大,在對椒上發(fā)出的兩杈中留一杈去一杈,控制生長。加強環(huán)境調控,防止落花落果。

③清潔田園 將辣椒田間的殘枝敗葉和雜草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

6 病蟲害防治

6.1 防治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優(yōu)先使用生物防治,協(xié)調利用物理防治,科學合理應用化學防治技術。使用藥劑應符合GB 4285和GB/T 8321要求。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6.2 病害防治

①病毒病 應及時防治蚜蟲,以防其傳播病毒。交替使用嘧肽霉素、寧南霉素、菌毒?嗎啉胍、嗎胍?硫酸鋅、腐殖?嗎啉胍等藥劑。

②疫病 交替使用嘧菌?百菌清、丙森?膦酸鋁、f酮?霜脲氰、甲霜?百菌清、錳鋅?氟嗎啉、琥銅?甲霜靈等藥劑。

③炭疽病 交替使用唑菌胺酯(吡唑醚菌酯)、溴菌腈、亞胺唑、苯醚甲環(huán)唑、咪鮮?多菌靈、丙環(huán)唑等藥劑。

④瘡痂病 交替使用農用硫酸鏈霉素、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噻菌銅、喹菌酮、噻唑鋅、代森銨、春?氧氯化銅等藥劑。

⑤灰霉病 交替使用啶菌?福美雙、丙烷脒、異菌脲、腐霉利、嘧霉胺、乙烯菌核利、嘧霉?百菌清、腐霉?百菌清等藥劑。

⑥枯萎病 交替使用f霉?福、水楊菌胺、f霉?福美雙、f霉靈、苯菌靈、多抗霉素等藥劑。

⑦菌核病 交替使用乙烯菌核利、異菌脲、菌核凈、甲硫?霉威、腐霉?多菌靈等藥劑。

6.3 蟲害防治

①煙青蟲 交替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苯脲、蟲酰肼、氟啶脲、甲維鹽、蘇云金桿菌、溴氰菊酯等藥劑。

②茶黃螨 交替使用雙甲脒、噠螨靈、唑螨酯、噻螨酮、嘧螨酯、瀏陽霉素、溴螨酯等藥劑。

③蚜蟲 交替使用螺蟲乙酯、烯啶蟲胺、啶蟲脒、氟啶蟲酰胺、吡蟲啉、噻蟲嗪等藥劑。

④白粉虱 防治同蚜蟲。

7 采收

①鮮食辣椒 門椒、對椒應適當早采;果實充分膨大即可采收,一般每4~5天采收1次。

②加工型辣椒 紅熟一批采收一批。作泡椒加工,果實剛剛轉紅色時采收;制醬加工,果蒂轉紅時采收;干制加工,果實全紅變軟時采收。產品質量安全應符合GB 2762和GB 2763的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夏河县| 鄂托克旗| 米泉市| 龙山县| 榆中县| 上高县| 界首市| 吉安市| 达州市| 山阳县| 克拉玛依市| 汾西县| 淮南市| 湘潭县| 武隆县| 辰溪县| 天等县| 乐昌市| 文昌市| 福安市| 兰西县| 廊坊市| 天祝| 林西县| 鲜城| 屏东市| 巴青县| 城口县| 扎鲁特旗| 五常市| 太白县| 威远县| 卫辉市| 浦东新区| 永昌县| 马鞍山市| 汾西县| 岳阳县| 湖州市|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