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2 14:57: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流浪動物來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004年10月,一項為期5年的調查結果發現,擁有伴侶動物的人比不養動物的人每年上醫院看病的次數少15%~20%,也就是說,養有動物的人比其他人更健康,上醫院看病的次數更少。
大量的事實與案例證明,豢養伴侶動物不但對特殊人群有著諸多裨益,對于生活在緊張的現代社會中的普通人,伴侶動物更是提供了諸如安全感、被關心、被愛和被喜歡的感覺以及個人價值感等,有效地緩解了人們由于生活壓力和變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于伴侶動物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喜愛,目前,僅北京一地,伴侶動物總數已經達到了100多萬,但是隨著伴侶動物數量的增加,被遺棄的城市流浪動物也在飛速地與日遞增中。
雖然伴侶動物能夠給人們帶來溫暖、歡樂和很多利益,然而,并不是每一個家庭都適宜豢養寵物,比如家里有重病在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幼兒和高齡老人,工作過于緊張和繁忙的年輕人,即將搬遷或準備要孩子以及經濟條件不甚寬松的家庭都不適宜養動物,即便是出于個人喜愛并有親近動物的愿望,一時沖動把動物買回家,但是很快就會由于動物給家里的患者、幼兒、老人帶來了麻煩,或者因為自己工作太忙無暇照顧,或者想要孩子又擔心寵物影響胎兒健康,而不得不將動物送人甚至遺棄。
從溫暖的家中被遺棄到寒冷的街頭,不但讓“通人性”的動物因無法適應驟變的環境而陷于巨大的恐懼之中,而沒了食物來源和安全保障更使它們隨時面臨傷病和死亡的威脅。同時,城市流浪動物數量的增加,還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環境,公共衛生與健康的潛在隱患,因此,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流浪動物,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亟待給予有效解決。而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主要從兩方面人手:普通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
對于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在決定豢養寵物之前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一只貓或狗能活15~20年,我們要想清楚,為了照顧它,我們能不能為它負上20年的責任?伴侶動物的開銷不算太大,可也不算太小,傷病纏身的時候更需要我們無微不至的陪伴與關懷,我們在百忙之中,能否及時抽出時間和金錢給它照顧?動物像人一樣需要社會活動,需要身體鍛煉,在寒冷的冬日,我們能不能咬牙鉆出熱乎乎的被窩定時定點帶寵物出去散步或排便?在回答所有這些問題的時候,如果你稍有一絲猶豫,那么,請先放下豢養寵物的打算,因為你并不是那個適合照料它一生的主人。
因此,如果我們是一個真心喜愛動物的人,請暫時把自己的喜愛放到一邊,不要為滿足自己一時的欲望而隨便讓一只活生生的動物走進你的生活,而你卻只能給它一個模糊飄渺的未來。所以,對于很多沒有條件的普通人來說,“愛它,就別養它”。
而面對已經形成的流浪動物問題,我們的政府必須持重視的態度,給予嚴肅而人道地解決,在此,希臘政府為舉辦奧運會殘忍毒殺流浪狗招來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強烈抗議的事件,已經紿我們帶來了前車之鑒。希臘政府稱,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和收容場所來收養流浪狗,一些當局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以人道的方式處理流浪狗,而這正是很多流浪動物為患的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
目前,許多國家政府相關部門對本國的民間動物保護組織采取開明的政策和支持的態度,使流浪動物的社會問題得到了妥善的解決。我國政府可吸取相關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與相關NGO(非政府組織)緊密合作,從收容、消毒、接種、領養,并佩帶電子標記等多個渠道對流浪動物進行管理和重新安置,并從培訓、監督、舉報、處罰,以及定期組織宣傳教育等多種方式對寵物飼養者進行引導,從根本上減輕城市流浪動物問題的壓力。
加拿大首位黑人女總督莊美楷去年就與極地居民因紐特人一道,當眾剖開海豹,割下一塊血淋淋的心臟,放入嘴里大塊朵頤。總督說,味道好極了,像日本生魚片。加拿大聯邦國防部長彼得•馬凱也當眾吞食了一塊海豹的肝臟和鰭,他的評價與總督一樣:味道好極了。
一直反對加拿大捕殺海豹的歐洲官員、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成員芭芭拉•斯利稱,她為莊美楷的行為感到羞恥。她說:“作為一國總督,竟然當眾生吞海豹心臟,真令人難以接受。”
獵人捕殺海豹時,手持木棒或斧頭,悄悄走近海豹,然后當頭一擊,海豹暈死過去后,獵人馬上活剝豹皮。海豹的鮮血染紅冰面,場面悲慘。
有人說,美麗的豹皮是海豹的“原罪”,肥美的肉則是居住在極地的因紐特人傳統食物,更被商業加工成高級食品行銷歐洲和亞洲。
在尊重極地人傳統習俗的情況下,“生存性捕殺”并沒有被強行禁止,國際上反對的是“商業性捕殺”,而是加拿大居然推出了獵殺海豹觀光旅游業務,聲稱是出于“生存性習俗”而捕殺。顯然這理由不成立。加拿大政府還稱,海豹吃掉了太多的鱈魚,讓漁民收成下降。但研究表明,鱈魚只是海豹食物來源之一,只占1/5,是漁民過度捕撈才導致鱈魚產量下降。
現在,與加拿大海豹有關的商品正遭到北美、歐洲等國家的抵制,人們視穿海豹皮毛制衣為恥辱。
可能是懾于加拿大的“無情”之舉,越來越多的海豹在五六月期間,穿行千里,從北冰洋南下,一直游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圣迭戈海灘,曬著暖暖的陽光,寄居在沙灘上。
不速之客的到來,讓圣迭戈人很高興。然而,海豹越來越多,終于有一天,市民們絕望地發現,他們享用的海灘徹底被海豹“占領”了。
有人建議效仿北鄰加拿大,殺掉一些海豹,但美國的動物保護法不準許他們這樣做,即便海豹不是瀕危動物,而且繁殖過快。最后,圣迭戈居民想出了“犬吠法”,即大聲播放狗叫的聲音,驅趕霸占海灘的海豹。按市政府預算,“犬吠法”每年耗資會達70萬美元。市府官員說,如海豹不懼狗叫,他們就播其他怪聲。
去年5月,圣迭戈市政府把該計劃提交給法院。結果,法院以有悖于動物福利和權利為由不予批準。
圣迭戈“人豹之爭”鬧到加州州長施瓦辛格處,越來越多的賢仁名流呼吁通過州政府層面來解決此事。
施瓦辛格認為,圣迭戈人雖不屠殺海豹,但將海豹驅逐出棲息地,把它們推向茫茫大海,無異于對動物謀財害命。他表示自己反對圣迭戈人的做法。
施瓦辛格發起了一個旨在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項目,他向州議會提出在海灘上建設海豹主題公園的計劃,讓出一片海灘給海豹,在人與海豹之間建設保護設施,這樣,人與海豹都有了休閑的空間,海豹不會妨礙人,人又可以近距離欣賞海豹。這個建議得到了加州議會的贊同。項目實施后,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有評論說,人類讓出一片海灘,換來的是另一道美麗風景。
施瓦辛格的倡議表明,人與動物在某一層面上可以和平共贏。其實在把動物“化弊為利”的做法中,日本政府治理野狗的經驗也是值得稱道的。
承受持續經濟低迷的日本,棄養寵物狗的事例越來越多,導致街頭流浪狗泛濫成災,如何處置這些野狗成了讓政府頭痛的問題。棒殺、、或以其他方式滅絕動物,均是違法的。而長期圈養這么多的流浪狗,政府及民間動物保護組織也不堪負重。
我們不是說蜜蜂、蝴蝶那些小蟲子,也不足在說麻雀、喜鵲這些常見的鳥類。我們是在說那些真正的哺乳動物,那些一般人覺得要在動物世界和Discovery chonnel里面才能看到的野生哺乳動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今天的城市吧。
每天白天,城市里除去點綴在市區之中的幾個公園還保留著略顯寧靜的狹小空間外,其余的每個角落都被人群和車流占滿,到處是沸騰的景象。而當夜幕降臨大地,整個城市被黑暗籠罩的時候,四處又都突然變得空空蕩蕩。夜間城市的寂寞和冷清與白天的喧鬧和熙攘形成了最為強烈的對比。這樣白天和黑夜的巨大變換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大片的土地在今天的城市之中已經難以尋找。無數條柏油路將巨大的城市像棋盤一樣分割成無數個縱橫交接的街區;水泥和瀝青澆注的地面讓街區變得齊整;一個個鋼筋玻璃墻的建筑出現在城市之中;而那些城郊地帶的荒地也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而被開墾,被改造。
城市之中也一天比一天更加難以找到那些恣意生長的灌叢和自由流淌的河湖。更多原本的“雜草荒地”被平整之后種植了整齊劃一的人工草坪。河流和湖泊被加上水泥固化的底部和堤岸,沿著這些流水拔地而起一個個新興住宅小區。
這樣的世界,野生動物在哪里?
其實它們一直都在。
多少次,在夏天的夜晚或者在秋天的清晨,那些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沙沙”的響聲被一次又一次地忽視。其實那些響聲沒有停止過。夏天,我們乘涼、下棋、擺龍門陣、喝冰鎮啤酒的時候;秋天我們登山、看紅葉、在公園里面游覽或者在街頭公園小憩時,這些悉悉索索的聲音始終陪伴著我們。有些聲音來自花圃里面那些密生的小灌叢,有些聲音來自平房后墻的夾縫,有些聲音出現在街口的垃圾箱旁邊,有些聲音來自大槐樹的枝條間。
循聲而去,你就會發現藏著的城市野生動物世界。
花鼠也許是最為適應城市化變遷的野生哺乳動物。雖然的土地越來越少,雖然人類的活動已經入侵了它們原本的棲息地。可是它們就是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找到自己的棲身之所。這樣的能力得益于花鼠極強的適應性。花鼠的食譜非常廣泛,無論是小昆蟲還是植物果實,無論是鳥蛋還是人類丟棄的剩飯剩菜,幾乎能見到的食物都能夠寫入花鼠的食譜。它們的棲息環境也相當多樣化,樹洞、墻縫、鼠洞都能夠被它們利用。與此同時,花鼠又是一種聰明而且善于學習的小動物。它們有強大的好奇心,善于學習如何和人類一起生活。所以有些時候,城市的存在對于花鼠甚至是有益的――比如說,花鼠最大的天敵是那些翱翔在空中隨時準備撲擊的猛禽,而躲在城市之中遇到猛禽的幾率要小得多。又比如說,有些花鼠甚至學會了利用塑料布、發泡橡膠這些人造的松軟材料搭建自己的窩穴,讓自己的小窩變得與眾不同。花鼠在城市之中其實并不難找到,甚至在有些地方它們的種群數量還會出人意料的龐大。有些地方的花鼠會逐漸明白人們對它們沒有惡意,甚至膽子大到敢于從人的手中取走食物。
除了花鼠,還有一些動物已經適應了白天的城市。松鼠和巖松鼠是花鼠的近親,樹鼯是花鼠的遠房親戚。它們適應城市的本領沒有花鼠那么強,卻也能在公園或者學校中找到有成熟的松樹、槐樹的地方組建自己的小家庭。
在夜晚,黑暗覆蓋大地,一切都沉靜下來。龐大的城市仿佛在此刻沉沉睡去,另外一些生命則剛剛開始忙碌起來。
刺猬喜歡趁著夜色活動,它們在夜間會像變魔術一樣出現在城市之中的各個角落,比如平房區、比如小區花叢、比如街頭公園的小山坡上。它們在黑暗之中的地面游蕩,尋找食物。
每年春天當氣候回暖的時候,刺猬結束了長達三個月的冬眠,迫切地離開保暖的落葉堆尋找水源。這時候它們需要找到化凍的小河補充水源。夏秋時節,小山包和花圃灌叢之中的枯枝和落葉下面,棲息著刺猬最喜歡的各種昆蟲,池塘邊的青蛙和蟾蜍有時候也會變成刺猬的食物。而當冬天快要到來的時候,公園里面自由生長的灌叢和喬木依次成熟,數不清的小漿果可以在天氣逐漸變冷的過程之中,幫助它們積累越冬的能量。嚴冬時節冰雪覆蓋北方的地面,只要找到荒草堆和巖洞,刺猬就在里面縮成一團呼呼大睡以熬過漫長的冬天。
比刺猥難以見到的是學名黃鼬的黃鼠狼。民間傳說黃鼠狼吃雞,其實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各種鼠類。黃鼠狼也是在夜幕之中出現的動物,在夏秋的夜晚它們會悄然出現存各個角落尋找食物,通常是存有垃圾或者略臟的地方尋找老鼠。從這個角度講,黃鼠狼是城市鼠疫的控制者之一。當然,找不到老鼠的時候它們也會一頭鉆進垃圾堆翻個底朝天。實際上,黃鼠狼比大多數人心中勾畫的那個膽小神秘的形象要大搖大擺無所顧忌得多。在我和城市野生黃鼠狼將近十次的遭遇中,它們通常只是會好奇地打量我一下,然后自顧自地慢慢走開,往往不會表現出驚慌,更多時候甚至我的反應比它要強烈得多。所以說黃鼠狼是頗有派頭的小型食肉獸,這種派頭也許也是它們“大仙”稱號的由來之一吧。
花鼠、松鼠、巖松鼠、野兔、棘猬、黃鼠狼、田鼠、黃鼠……原本城市區域生活的野生哺乳動物名單要比這個長得多。從原有城市動物名單消失的動物之中,狐貍、豺和狼早已沒有了蹤影;有蹄類動物比如羚牛和鹿退到了遙遠的山區;臨近城市的每個地方都充滿了人類的干擾,這讓大型動物望而卻步。
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動物留了下來。除了上面提到的典型城市動物,我們還能存城市郊區的次生林中找到獾、貉、貂、野豬、豹貓的痕跡,還能偶爾聽聞碰巧在遷移途中經過城市邊緣山區的金錢豹和狼的傳說。
一些動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之中,已經逐漸掌握了在人類社會的夾縫中生存的技能。人類城市的熱島效應能夠緩解嚴冬,人類的存在可以使那些真正荒野之中的大型猛獸不敢靠近,而每天城市之中大量的剩余食物給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這些人類世界的特質使得我們的城市完全可以被一些野生動物所利用,成為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同生存的家園。
這個家園的動物享受著便利,也承受著種群能否延續的風險。還是以我們熟悉的刺猬為例,它們原本是北方城市居民最為熟悉的老朋友,是居民在夜間經常碰到的老相識。然而在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之中,它們賴以生存的灌叢、朽木、茅草堆、枯樹干被一點一點清除,它們尋覓食物和日常遷移所需要的連貫的綠地被水泥固化的地面和縱橫的道路破碎侵占。如果不能夠找到枯枝和落葉,它們就無法找到保暖的地方度過寒冷的冬天。
食物、水源、棲息地,刺猬和其他動物的要求其實如此相似而簡
單,卻在我們今天的城市之中舉步維艱。在今天,這樣的家園越來越少,越來越珍貴。
除此之外,今天城市的生態系統還在發生著另外一個變化,讓野生動物世界措手不及。這個變化就使流浪動物,特別是流浪貓數量的激增。
無論家貓還是野貓都有兩個共性:一個是深深滲透在血液里面的捕食本能;另一個是強大的繁殖能力。流浪貓的捕食能力往往被我們忽視,它們是天生的獵手,很多時候它們的捕食甚至不是為了獲取食物而僅僅是為了娛樂。就在我們讀這篇文章的短短十幾分鐘之內,北京市就會有近百只鳥類和小哺乳獸喪生在流浪貓的利爪之下。特別是在每年鳥類和花鼠這些動物的繁殖季,流浪貓代替了鷹隼成為它們最可怕的高效捕食者。在夏天甚至可以看到流浪貓每天都在挨著個地檢查有幼鳥繁殖的大樹,等待著這些雛鳥在學飛前不小心掉落到地面上,這樣的耐心讓人驚嘆。流浪貓的繁殖能力是為人們所熟知的,這也是為什么流浪貓的數量會在城市之中增長得如此之快。
流浪貓種群的激增直接改變了城市生態系統,擠占了原本屬于花鼠、刺猬和黃鼠狼的生存空間。而這個趨勢還在繼續加劇,后果有些讓人難以預料。
不過,幸好在流浪貓帶來的生態系統變化徹底發生之前,花鼠、松鼠、巖松鼠、野兔、刺猬、黃鼠狼、田鼠、黃鼠……只要去尋找,很快每個人都能夠在城市中發現它們的蛛絲馬跡。
在尋找的過程之中,也許重新動用我們塵封已久的本能。感受哪些地方動物能找到吃的,哪些地方它們能補充水源,哪些地方它們可以安全地哺育自己的后代而不用擔心被打擾。在數百萬年的時間里,我們人類也是靠著同樣的本能在為自己尋找家園,躲避冰雪、洪水、火山,躲避猛獸的襲擊和瘟疫的蔓延,尋找肥沃的土地和安全的洞穴。這種尋找適宜生存環境的本能今天也還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重新去運用這樣的本能,我們就可以發現城市中的動物世界。
這種發現的過程充滿了探險一般的快樂。你會看到那些“沙沙”聲音背后的故事,看到動物世界里面的悲歡離合。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也會看到,其實這些野生動物的需要和我們的需要有點相似。
這樣的相似可以從我們生活的細節中找到。在散步的時候,在休憩的時候,在真正心靈需要放松需要得到慰藉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摒棄柏油的大地和高樓大廈,轉而去選擇那些山水環繞的公園,那些古樹參天、陰涼蔽日的綠地。這些森林和濕地給人類以心靈的溫暖。自然不僅是動物的家,也是人類真正的心靈之家。
關鍵詞:NGO 寵物醫院 TNR
一、研究背景
(一)社會背景
80%的流浪貓來源于人為的拋棄,而隨著春季的來臨,流浪貓的期導致小貓的大量繁殖,科學統計數據表明:據估計,上海目前大約有10萬多只流浪貓。目前上海控制流浪貓的主力軍是一些流浪動物保護NGO。他們發起了“認養代替購買”、社區“TNR”、科學養寵教育等行動來控制城市中的流浪貓數量。其中社區“TNR”,(即Trap捕捉―Neuter絕育―Release釋放),是一種效果比較明顯,而且相對“安樂死”更為人道的控制方式。
目前在中國,流浪動物問題還沒有被視作為一個優先解決的公共問題,因此民間流浪動物保護組織很難從政府得到資金的支持,這給TNR行動的展開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如何與寵物醫院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之能夠支持公益事業成為了NGO們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二)研究問題背景
藍絲帶寵物志愿中心的前身是“TNR進行中”,是一個專注于通過推進社區TNR,和諧居民生活的組織。曾經為長寧某社區規劃并執行了社區TNR行動,反響良好。2014年,“TNR進行”正式更名為“藍絲帶寵物志愿服務中心”,雖然其也業務也有所擴展,但是組織的宗旨沒有很大的變化,TNR項目也一直核心項目。因此相比于其他公益組織,藍絲帶是最為典型的樣本。
在推進社區TNR的過程中,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TNR行動開展的時間和效果與流浪貓的生活繁殖習性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而言,一個6月齡的貓咪就會――每半年時間,新一代的貓咪就會開始繁殖。為了保護流浪貓咪,絕育要錯開春秋兩季。因此在半年周期里給貓咪絕育的時間其實是很有限的。如果不能在有限時間內近社區內的貓咪絕育率做到80以上,那絕育效果會隨著新的一輪生育期的到來大打折扣。因此在貓咪繁殖季之前就要做好人力物力的籌備。
對于藍絲帶而言,最為關鍵的是解決資金問題。貓咪絕育手術的費用很高,公貓一只為150元~300元,母貓一只為500元~1000元。由于組織的所有活動經費來自于善款籌集,組織本身沒有造血功能。在開展社區TNR項目的時候,主要是以“醫院絕育費用降低一點,喂養人帶頭,志愿者協助,居委會監督”的模式進行。社區TNR項目的起始資金主要來自于社區的中的愛心喂養人、居委會,而藍絲帶方面主要負責支付人力成本、聯系低價絕育的醫院、寵物的運輸等事項。與此同時:藍絲帶有在制定一些計劃用來降低TNR成本或者增加組織收入,但是這些項目計劃的運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這些項目這些計劃包括:
1、成立寵物俱樂部來幫助純購物主人訓練寵物,科學養寵。通過收取會費的方式來增加收入。
2、幫助合作醫院進行用品采購。通過這種團購的方式為醫院提供更加低的耗材價格,這部分的差價將被用來推進TNR。
3、通過官網和微信群幫助合作醫院向寵物圈內的顧客推送廣告。推送時會按照合作醫院提供的絕育手術次數來進行排名
二、調研結果
在得到了藍絲帶創始人的允許之后,我們的課題小組以藍絲帶的身份開始了調研,幫助藍絲帶找出以上項目計劃效果不佳的原因以及給出想建議。經過調查,我們發現:
(一)藍絲帶的組織比較松散,人員不夠完備
藍絲帶的主要成員基本都是志愿者,除了創始人以外就沒有其他人專職的為藍絲帶工作。同時藍絲帶的成員流動性很高,除了7位(3名不在大陸)核心成員以外,其他成員都是由一社區退休人員、公司白領、在校大學生為代表的流動成員。在這個情況下,原來的分工情況往往就不容易維系。我們在調查的時候發現藍絲帶過去雖然與17的醫院有過合作,但是回訪調查中發現,僅有4加醫院目前還和藍絲帶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除此之外其中4家醫院出現了經營變動,9家醫院甚至不知道當時與自己合作的組織是藍絲帶(或者“TNR進行中”),并聲稱在幾次合作之后就再也沒有和藍絲帶合作過,也沒有收到來自藍絲帶的新消息。我們進一步深入后才了解到,最初創始人和志愿者都聯系過一些醫院,后來專門負責醫院聯系的人又常常發生變更,所以才發生了和之前的合作醫院聯系自然中斷的事情。
(二)成員之間沒能找到成統一的思想
大多數成員是抱著來救護流浪寵物的目的來的,當需要他們去做一些和社區TNR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時,他們往往會表現的比較消極,而且往往他們也不具備做這類事情的技能。因此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創始人要么親自操刀,要么不得不就這些新項目去招募新的同伴。以我們參與過的采購計劃為例,這項計劃就是因為在發起這個計劃的人離開藍絲帶之后被擱置的,因為沒有其他的成員愿意去接手這個項目。更多的成員將注意力集中在了社區流浪動物的救助上。
(三)項目計劃對受眾需求把握的不夠準確
我們在醫院的回訪中了解到大醫院和小醫院的對NGO的期待完全不同。大醫院有著穩定的藥品耗材獲取渠道,這是他們很難放棄現有的渠道來參與到這個項目。相比之下,他們更希望NGO能夠為居民們去普及先關的寵物醫療知識來減少門診中遇到的醫療糾紛。曾有一位主任醫師在回訪的時候談到,現在很多人很難接受寵物看病和人一樣貴的事實,并總是暗地里對門診進行揣測,這是一件讓寵物醫生非常鬧心的事情。事實上專業的寵物治療需要比給人看病花費更高的診斷成本,因為寵物并不能像人一樣說明自己的癥狀。相比之下小醫院的訴求就非常簡單:更多的顧客。他們甚至希望NGO本身就成為他們的大客戶而不是過來和他們談賠錢的公益合作――至少他們想從參與公益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除了采購項目以外,其他兩個項目也與類似的問題存在:在街頭調查中,6成居民都認為自己的養寵方式“很科學”(盡管在我們看來并非如此),不需要什么培訓,8成的居民不愿意為寵物培訓買單;一些醫院認為參與那個公益排名計劃并不能給自己帶來可以計量的收益。
三、結論分析與建議
(一)NGO需要完善自身的組織,修好“內功”
民間NGO在于其他組織合作推進社區項目之前,自身有一個完整的組織架構,從這個架構中去抽取項目成員。這些成員中最好包括信息管理、文案撰寫、財務管理這幾個專員,并由一位有項目執行經驗的老成員作為項目經理進行協調。這些成員要保證能夠在項目結束之前不會發生流動。當需要使用志愿者時,最好讓一個志愿者只負責一個方向的任務,同時讓至少有另一名志愿者和他做同樣的工作。因為志愿者往往都是兼職,無法保證他在必要的時間內會有時間參與項目。
(二)開展項目之前,需要做好統一思想的工作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參與者樂于參與的,尤其當這些參與者是以志愿者的身份進入的時候。因此項目發起人需要提前告訴接下來工作的重要性。還是以藍絲帶為例子,在執行醫院采購項目時,作為項目發起人和創始人應該向組織內成員強調,這個項目雖然不是去直接救助流浪的,但是協調好和醫院的利益關系意味著幫助流浪動物贏得更多的救助機會。
1、狼:一種哺乳動物,形狀與狗相似,晝伏夜出,性情殘忍而貪婪,傷害人畜,對畜牧業有害處。如:豺狼、虎狼、狼奔豕突。
2、浪:大波,如波浪、海浪;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如海浪;波浪起伏的,如麥浪、聲浪;沒有約束,放縱,如放浪、流浪。
3、糧:可吃的谷類、豆類等,如糧食、糧倉、彈盡糧絕;作為農業稅的糧食,如公糧、錢糧。
4、食:吃,如食肉、食欲;拿東西給人吃,如喂食;用于人名,如酈食其。
5、瑯: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如琳瑯。
(來源:文章屋網 )
1、“你知道你為什么長痘嗎?”“為什么”“因為你美的冒泡了”
2、“我今天看見一個很帥的人,好喜歡他”“他在哪?”“在我眼睛里。”
3、“愛你是我的專利”“看誰敢做非法的生意”
4、“我忍你很長時間了。”“切,那你要怎樣”“忍你一輩子。”
5、“最近都在干嘛呢?”“一直吃。”“一直吃怎么還這么瘦。”“癡癡地等你…。”
6、“猜猜我的心臟在哪邊?”“肯定左邊。”“錯在你那邊。”
7、“我這么喜歡流浪。”“可卻只想在你身上定居。”
8、“最近體重上升了”“但是我絕對沒有偷吃”“只是把你放進了我心里”
9、“你最喜歡什么小動物呢?”“貓”“喵”“狗”“汪”。
10、“這邊有什么醫院嗎”“沒啊,你咋了?”“遇到你,我心跳加速了。”
(來源:文章屋網 )
1、作者:埃克多·馬洛,著名法國小說家,是以寫情節劇小說載入法國近代文學史的作家之一。其經常向報社投稿并陸續發表一些文章,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開始創作小說不久后就成為很受歡迎的名作家。馬洛雖然不及巴爾扎克、雨果等法國小說家聲名顯赫,但其卻是一位多產作家。一生寫過70多部小說,而且都十分暢銷;
2、內容簡介:主人公小雷米是身世不明的棄兒,被法國一家農戶收養。雷米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呵護下過著雖然貧窮但寧靜的生活,兇惡的養父回家鄉后把他賣給品德高尚但身份神秘的流浪藝人,于是他一路與動物為伍,靠賣藝雜耍謀生。新主人遭冤入獄后,他邂逅一位好心的貴婦人,過上一段豪華的游艇生活。
(來源:文章屋網 )
人類在大多數時候都將動物園作為接近野生動物的途徑,但其實不少不喜歡籠子的野生動物,也在人類的世界尋得生活的一角。紐約布朗克斯區的woodIawn cemelery有著大量的墓碑,還有一些貌似流浪狗的動物四處游蕩,但它們被證實是土狼,其中有幾只還不幸在附近街道的交通事故中喪生。
很多紐約人聽說有土狼就生活在自己的小區周邊,非常吃驚,其實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土狼雖然被認為一直是野生,但它們在北美各個城市的市區、郊區都有出現。與土狼一起出現的,還有黑熊、隼。而在華盛頓的白宮附近,經常有鹿和野生的火雞四處覓食。公園、后院、基地以及高爾夫球場都是野生動物選擇的棲息之地。在紐約市中心被高大的公寓樓所包圍的中央公園里就棲息著將近300種鳥類。其他不太明顯的動物棲息地還包括高速路的綠化隔離帶、鐵道用地以及防洪河道。水泥壁架、排風口、窗臺、煙筒和下水道雖然看上去不像動物理想的棲息地,但實際上很多都市里的動物都覺得這些地方和它們在天然棲息地中或許已經搭窩建巢的住所很相似。
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學院的生物學家拉里?w?范德夫發現生活在大都市地區的野生動物一般有三種棲息地:市中心、從市中心向周邊輻射的市郊主要居宅區以及處于最的邊緣地帶。三種棲息地都能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除了能夠獲取天然食物以外,動物還能從垃圾箱、垃圾場和垃圾填埋場等多種來源挑揀出食物作為補充。城市地區也有豐富的水源,如水庫、公園中的湖泊、鳥盆、噴水池、排水溝以及倒影池。實際上,都市里的食物和水資源可以為動物們營造比野外更多種多樣的棲息環境。在城市,汽車和房子產生的熱量也使其比野外溫暖得多,這些所謂的“微氣候地帶”的溫暖使得很多都市動物的成活率比野外高。
都市野生動物的適應力都很強;其次,它們往往都是投機取巧者和雜食動物――愿意吃各種食物;最后,它們很聰明,能夠分辨哪些人類行為對它們造成威脅,哪些則不會。
對于人類來說,在城市中看到野生動物,也會油然而生一種和諧世界的感覺。
Step1 大聲呵斥并制止!
“住手!你在干什么?!”
遇到這種事情,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制止虐貓或者偷貓行為,大聲呵斥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個時候,男孩一定要發揮你們的男人本色;女孩一定要拋棄矜持、氣沉丹田,通過聲音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威懾力,不能輸了氣場。
Step2 尋求幫助并報警
一般而言,這種偷貓、虐貓的行為多發生在夜晚,壞人普遍為男性,有些甚至是團伙作案。如果你是孤身一人的話,除了首先拿出氣勢壓住對方以外,還應當及時向他人求助。如果周圍能看到過往行人,不妨大聲呼救,喚起路人或者低層居民的注意,我們認為在這種時候喊“救命!”“抓賊啊!”并不為過。
事件起因
2011年末的一個晚上,月黑風高,當魚片照常走進小區大門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貓咪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作為小區群護成員的他下意識地沖向聲音的來源,只見一名男子正將一只小貓按在地上毒打。在心里詛咒該男子一萬遍的同時,魚片沖向了他……
與此同時,還可以撥打110報警,這也是對壞人的另一種威懾。如果能控制住壞人直至警察到來最好,即使不能當場攔下虐貓賊,也應該將事情原委告知警察,并盡量描述出對方的相貌特征,請民警對附近小區的治安加強管理。如果你擔心警察不會管流浪動物的話,大可以說這是你的貓,虐貓人和偷貓人屬于侵犯他人財產,是偷竊行為。
Step3 拍攝下對方的容貌
犯罪總要有證據,就算你沒有隨身攜帶相機的習慣,或者根本來不及拿出相機,可以利用手機的拍照功能,將虐貓賊的作案現場,特別是他的容貌拍攝下來。這一工作可以在呼救的同時進行。一方面可以將其作為證據拿給警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將壞人的丑惡嘴臉公之于眾,提醒其他貓友注意。
Step4 送受傷貓咪到醫院治療
無論壞人是逃走了還是被警察帶走了,被他傷害的貓咪才是我們最重要的救護對象,一定要及時送它到醫院接受治療。這樣看來,平時多了解一些北京市內24小時營業的寵物醫院信息是很必要的。也可以與家附近的寵物醫院建立良好的關系,關鍵時刻到醫院作應急處理。如果這些資源你都沒有也不用擔心,打個電話問問貓友或者上網發一條信息向網友求助,都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案發當時貓咪逃走了,你一定要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仔細尋找它,并對它加以觀察。一旦發現它的狀態不好,應當盡快想辦法抓到它并送往醫院。任何小傷都不要忽視。
Tips
貓咪入院治療當然也不會只是一時的,選擇靠譜的醫院和醫生是最重要的,作為第一救助人的你更應該經常與醫生溝通了解貓咪的病情,不能虎頭蛇尾。它的后續安置工作也是你必須要考慮的,親人的貓咪最好能進入家庭,前提是一定要仔細審核領養人。
一、奇葩店(澳大利亞)
這是一家澳大利亞商場的招貼畫。但里面賣的卻絕不是那些性感的吊帶衣,而是會讓別人聯想到的一些皮帶之類的東西。這類東西估計只有脫衣女郎和一些有特殊奇葩情趣的人才會感興趣。但不管怎樣,有這么家店存在,就已經是件很牛掰的事情了。
二、動物標本店(巴黎)
如果你想買駝鹿的皮、青蛙的骨骼、或是拳頭般大小的甲殼蟲,你會去哪兒買呢?要是你是巴黎人,那么你一定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那就是位于法國巴黎的Deyrolle。這家名為Deyrolle的商店應該算世界上首一首二的詭異了。Emile Deyrolle于1831創立了它。他是一位昆蟲學家。自那以后,好多人便來走訪這家店,其中有年青的學者,也有收藏愛好者。當你踏進該店的門檻,各種各樣的蝴蝶、兔子、狐貍便會映入眼簾。
三、水上集市(印度尼西亞)
在印度尼西亞南加里曼丹省有一座被稱為是千河之城的城市--班格爾馬辛。在這座與眾不同的城市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集市--穆阿拉槿水上市場 (因其位于穆阿拉槿河的入海口而得名)。在這個集市,人們每天都是通過乘做船將貨物運來,并在船上進行交買賣。每年,這兒都吸引著好多游人來此觀光
四、女巫市場(玻利維亞)
在南美洲玻利維亞的拉巴斯,這個號稱是世界上就高的都市,有一個極其怪異的街市。在這條街上盡是女巫、占星家、算命者、巫師這樣的人。集市上賣的東西盡是些諸如弄干了的蟾蜍、貓頭鷹的羽毛、護身符等東西。在玻利唯亞,家家戶戶都掛一個干了的駱駝胎兒在門口。他們覺得這樣就可以招來好運。
五、動物器官市場(多哥)
在非洲西部多哥,有這么個集市,在這里,你買不到普通的疏菜水果等東西。因為這里只賣大象腳、豹子頭、猩猩手、馬心臟等等動物的器官。這些東西不是拿回家燉了吃掉的。這些可都是一些傳統藥材。它們可用來泡酒喝,也可以用來刮皮膚,聽說能夠治療好多種疾病。
六、美功火車市場(泰國)
泰國沙沒頌堪市的美功火車市場號稱最牛菜市場,是泰國的神奇一景,是世界唯一的鐵軌上的集市,每天都有八趟火車經過生意興隆的美功鐵道市場,水果蔬菜攤販以及購物者要時刻保持警惕,注意躲閃火車。那情形是十分地驚險,堪稱世界上最危險的集市。也就是這份驚險,使得美功火車市場成為泰國一個有名的市井風情勝地,引得各國游客千里迢迢專程前來觀光。
七、集市(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被很多人都稱為是一個非常怪的地方,洪都拉斯意為無底深淵。就是這樣一個怪的地方,在很多方面都出現了相應的怪的事情,他們做出的一些行為或舉動,簡直不能讓來到這里的游客所理解。在當地,以前只要男人們對妻子不滿意有了的想法,那么他們就可以隨時將妻子拿去賣了,相互買賣妻子的男人比比皆是,幾乎每天都有很多婦女被買來買去。當地政府最近頒布了一條法令,強行規定不能私下交易,只能在人集進行,而且每3個月才能開一次集。
八、ROPE少女情趣店(日本)
在日本東京的澀谷,有許許多奇奇怪怪的商店、公共設施、餐廳等。其中之一就是這個ROPE少女情趣店。ROPE與一般的服裝店不同。在 ROPE里,那些賣的服裝都日本女學生用過的制服、絲襪、上衣等等。其中最多的是高中女生穿過的內褲了。這些東西都是被裝在塑料帶里出售,并且,在袋子里都有曾經穿過它的女高中生的照片。
九、吉普賽新娘市場(保加利亞)
吉普賽作為一個天生流浪的民族,內心有著很強的民族性格,他們拒絕其他文化與變化,保守著內心關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質。保加利亞的舊扎戈拉附近墨吉拉村每年都會有上千的吉普賽人來到這里進行相親,因此這里也被稱為新娘集市。上千名吉普賽少女盛裝打扮佩帶珠寶,在父母的陪同下參加保加利亞一個戶外新娘集市,尋覓如意郎君。最好是能給自己的未來生活提供強大的經濟保障。像出售物品一樣,吉普賽人將少女賣給別人當新娘。據了解,在這樣的新娘集市上,一位年輕美女的身價可高達數千歐元。
十、鳥兒市場
【關鍵詞】 狂犬病 流行病學 分析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discuss outbreak factor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rabies through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13 cases of rabies in Yanjiang District during 2005-2006. Adopting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method, the outbreaking disease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of rabi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ection probability of rabies is a clear upward trend. Among these infectious patient, the age of the yougest is 12 years old while the oldest is 79 years old, the average age of inefection is 51.75 years old, 92.31% are farmers, 7.69% are the primary students.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infection is in summer and autumn. Post-exposure treatment rate is 38.46% of total wound, the immunization rate is 30.77% and the rate of rabies immune gloulin is 7.69%. The shortest latency of the injured head and face are 11 days and the longest are 15 days, the averaged latency are 13 day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pren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contorlling the outbreak of rabies. In order to more effetely control the infection of rabies, the measures adopted are as follows: people should learn self-defense,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dog management, exposure of wound should standardize wound management, and immuniz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vaccination.
【Key words】 Rabies Epidemiology Survey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人獸共患傳染病,多由攜帶狂犬病病毒的犬、狼、貓、鼠等動物咬傷或抓傷而感染。全世界每年有5萬多人死于狂犬病,而絕大多數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中國屬于人狂犬病嚴重流行的國家之一,發病數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臨床表現為特有的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恐水、流涎和咽肌痙攣,多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養犬防盜和寵物熱升溫,使廣大城鄉犬密度急劇上升,犬傷人事件也逐年上升,狂犬病發病、死亡人數也隨之逐年增多,
狂犬病疫情防治工作形勢十分嚴峻,為探討雁江區狂犬病流行特點和發病因素及防制對策,做好狂犬病防制工作,現就2005-2006年雁江區13例狂犬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收集雁江區2005-2006年狂犬病個案調查表,人口資料來源于區統計局。
1.2 方法數據 使用EXCEL軟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
1.3 暴露分級 傷口按《WHO關于狂犬病接觸后治療指南》、《狂犬病暴露后傷口處理規范(試行)》確定的分級標準,I級暴露指接觸或喂養動物,完好的皮膚被舔;II級暴露指裸露的皮膚被輕咬,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III級暴露指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抓傷,破損皮膚被舔,粘膜被動物體液污染。
1.4 臨床診斷標準
1.4.1 流行病學史 有被犬、貓或其他宿主動物舔、咬、抓傷史。
1.4.2 臨床癥狀 愈合的咬傷傷口或周圍感覺異常、麻木發癢、剌痛或蟻走感。出現興奮、煩躁、恐懼,對外界刺激如風、水、光、聲等異常敏感。“恐水”癥狀,伴交感神經興奮性亢進(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壓增高),繼而肌肉癱瘓或顱神經癱瘓(失音、失語、心律不齊)
2 結果
2.1 流行概況
2000年以前,我區最后一例狂犬病發病是1992年3月,截止2004年底,持續13年無病例報告。2005年起再度發生,截止2006年共發病13例,其中, 2005年1例,發病率為0.09/10萬,2006年12例,發病率為1.25/10萬,病死率為100%。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2.2 流行特征
2.2.1 發病時間分布
從年度分布逐年上升,2005年1例,2006年12例。
季節分布較為明顯,夏秋季發病相對集中,13例病例主要分布在1月1例,7月3例,8月1例,9月2例,10月5例,11月1例。其發病率見圖1
2.2.2 地區分布 13例患者分布于7個鄉鎮,占全區22個鄉鎮的31.82%,發病數最多的鄉鎮是丹山鎮6例,祥符鎮2例、另外堪嘉鎮、新場鄉、中和鎮、東峰鎮、迎接鎮各1例。
2.2.3 人群分布 男性8例,占61.54%,女性5例占38.46%,以男性發病為高。發病年齡最小為12歲,最大為79歲,平均發病年齡51.75歲,其中50-60歲為最高(6例)占46.15%;38~41歲3例,占23.08%;60歲以上4例,占30.77%,以中年人38~60歲發病為高,占61.54%。職業以農民為主,占92.31%(12/13例),小學生占7.69%(1/13例)。
2.3 暴露及分級
2.3.1 暴露方式 13例病人均是犬咬傷所致,其中10例被流浪犬咬傷,占76.92%;3例為家犬咬傷,占23.08%。
2.3.2暴露分級 13例均為三級,其中2例咬傷頭面部,7例咬傷上肢(3例合谷穴,手背、大拇指、食指、中指各1例),4例咬傷下肢。
2.3.3 暴露部位與發病關系 從13例患者暴露的部位分析,頭面部發病時間較快,潛伏期短,最短潛伏期11天,最長潛伏期15天,平均潛伏期為13天。其次是上肢,最短潛伏期19天,最長潛伏期102天,平均潛伏期為54.29天。較慢是下肢,最短潛伏期28天,最長潛伏期148天,平均潛伏期為82.75天。經統計學分析,三部位發病有顯著性差異,距大腦越近,發病越快,與李秋娟、李育強等報道的基本一致[1]。
轉貼于
2.4 臨床特征
2.4.1 潛伏期
13例最短潛伏期11天,最長潛伏期148天,平均潛伏期59.58天。從發病到死亡時間最短1天,最長8天,平均3.62天。
2.4.2 主要癥狀
在潛伏期末,13例均有全身不適,92.3%(12 /13例)于發病初期,傷口局部麻木及蟻走感;發病時體溫38.5~39.5℃,尿路感染、食欲不振,后期表現為煩躁不安、興奮、流誕及較典型的“恐水、怕風”,吞咽困難,病程1~8天,死于呼吸衰竭;13例患者因發病快,癥狀重,未能及時采集病例標本做病原檢查,均為臨床診斷病例。
2.5 臨床處理
2.5.1 23.08%(3/13例)到犬傷門診做傷口處理;15.38%(2例/13例)做一般處理,即用食用酒消毒,未用肥皂水沖洗;61.54%(8/13例)未做任何處理。傷口總處理率為38.46%,與許真等《全國2006-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學監測分析》結果接近[2]。
2.5.2 暴露后免疫 30.77%( 4/13例)于暴露后24小時內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此4例患者均為Ⅲ級暴露,被犬咬傷上肢,頸部及下頜部,其中1例注射狂犬病人源免疫球旦白,免疫率7.69%。并于傷后21天內發病死亡。9例未做任何免疫,占69.23%。
3 討論
13例狂犬病患者均發生在農村,職業以農村學生和農民為主,與楊科、姜永全等報道的調查結果一致[3],與中年外出勞動暴露機會多,以及農村養犬數量逐年增多,犬只免疫率低,帶毒率高,暴露者尤其是Ⅲ級暴露規范處理率低,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率低,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低等因素有關。
針對目前狂犬病暴露的部位、處置情況、發病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應采取相應的綜合防制措施。
一是擴大宣傳,學會自防。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知曉。特別是教會群眾犬傷后第一時間如何自救與處置。
二是加強犬只管理、加大投入。政府各部門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認真將“管、免、滅”工作落到實處,特別是加強犬只管理,實施養犬準入制,“持證養犬,養犬必免”,捕殺流浪犬和無主犬,公共場所禁止犬只活動[4]。
三是傷口處理須規范,免疫接種應聯合。接診醫生須全面掌握《狂犬病暴露后處置規范》和《指南》,并嚴格按照《處置規范》和《指南》認真做好傷口的沖洗和消毒工作,根據暴露性質和嚴重程度判定為三級暴露的必須聯合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5]。告知患者,講清楚聯合免疫的重要性,使之自愿接受,規范注射,才能真正有效降低狂犬病發病率。
參 考 文 獻
[1] 李秋娟,李育強,等,江西贛南三縣狂犬病例流行病學分析及防制措施控計,江西醫藥,2001,36(6):417-419.
[2] 許真,劉波,殷文武,等,全國2006-2008年全國狂犬病流行病學監測分析,[J],疾病監測,2010,25(5):360-364.
[3] 楊科,姜永全,羅永平,等,黎平縣2004-2008年人狂犬病流行病學分析,遺體流行病學雜志,2010,44(2):173-17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1],病死率幾乎100%。全球每年超過55000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5%以上來自亞洲和非洲,我國發病人數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2位[2-3]。1949年后我國狂犬病先后出現3次流行高峰,雖然疫情得到控制,但缺乏長效機制,疫情可再度上升[4]。近年來,北京市狂犬病有流行趨勢,順義區也出現病例增多現象。通過對順義區有檔案記錄以來的狂犬病病例歷史數據、2002-2016年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監測數據和2010-2016年發生的一犬致傷多人事件進行分析,評估順義區狂犬病的發病風險,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狂犬病病例信息來自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和順義區CDC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人口資料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狂犬病暴露監測資料來源于順義區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2002-2016年就診登記數據。1.2方法。1.2.1狂犬病暴露分級。2008年及以前數據根據衛生部《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工作規范(試行)》執行,2009年后狂犬病暴露分級按《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2009年版)》執行。1.2.2狂犬病診斷標準2007年10月15日前根據《狂犬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17014-1997),之后根據《狂犬病診斷標準》(WS281-2008)。1.3統計學處理。將登記資料核對無誤后錄入EpiData數據庫,利用SPSS13.0和Excel2010軟件進行描述性流行病學統計分析;定性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狂犬病歷史發病情況。1960-2016年順義區共報告狂犬病26例,其發病情況與全國狂犬病流行基本一致[4],20世紀70年代開始至80年代末出現第1個高峰,1992-2009無病例報告,2010年出現病例,發病數及發病率見圖1。2010-2016年順義區共報告狂犬病病例6例,男女性各3例,年齡為43~56歲。病例分布后沙峪鎮3例,趙全營、李遂和北石槽鎮各1例。其中4例被犬致傷后未到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進行正規處置,1例無明確咬傷史,1例先在非狂犬病門診進行傷口縫合后再到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接種疫苗,未進行正規傷口處置。從發病到死亡一般≤7d。傷人犬中2只為自養犬,4只為流浪犬;3例患者家中出現犬只異常死亡現象,表現為異常吼叫、吃煤、腦脊髓膜炎等疑似犬間狂犬病疫情。2.2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設置。順義區2005年前僅有區衛生防疫站1家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2002年順義區衛生防疫站根據上級要求分為順義區CDC和衛生監督所2個單位,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設在順義區CDC),于2005年底增設楊鎮衛生院門診,2007年6月增設空港醫院門診,2009年7月增設牛山衛生院門診,2010年3月順義區CDC門診停診,增設順義區結核病防治中心和馬坡衛生院門診,2014年3月增設木林衛生院門診,目前,順義區有6家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2.3狂犬病暴露情況。2.3.1狂犬病暴露致傷概況2002-2016年順義區共接診狂犬病暴露致傷患者124019例,自2002年開始暴露率呈逐年增長趨勢,2008年達到高峰后有所回落,2014年再次升高,見圖2。致傷男女性別比為1.26∶1,男性多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8.450,P<0.05)。2.3.2暴露時間分布2002-2016年各月均有狂犬病暴露發生,2005年前季節分布不明顯。2005年后夏季有明顯的季節性高峰,5-8月致傷人數達54665例,占全年總病例數的44.10%,見圖3。2.3.3暴露部位患者下肢和手為易受傷害部位,共100955例,占病例總數的81.40%;其次為上肢,占2.3.4暴露人群職業和年齡分布暴露人群中最多的為工人及農民,占暴露總數的32.68%;其次為職員,占30.91%;學生和學齡前兒童分別占15.00%和9.30%;離退休、待業、無業人員和其他人員占12.11%。自2002年開始,暴露人群中職員比例逐漸增多,工人及農民比例逐漸減少,離退休、待業、無業人員所占比例逐漸減少。暴露人群以中青年為主,其中20~49歲年齡組占51.13%,各年齡組暴露人群年度變化基本穩定,變化趨勢不明顯。2.3.5暴露者致傷動物順義區2002-2016年致傷動物主要是犬,犬傷人數占所有致傷后就診人數的75%以上(圖2),其余為貓及其他動物。2007-2016年致傷犬為92527只,其中32918只在1年內有狂犬病疫苗免疫史,占總數的35.58%,各年度免疫史在29.00%~40.00%之間,無明顯變化趨勢。2.4狂犬病暴露后處理情況順義區參照規范對狂犬病暴露者進行傷口處理、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注射及疫苗接種等。自2008年開始統計暴露前免疫人群,2010年出現狂犬病病例后開始統計病例密切接觸者,共包括344人,占所有暴露人數的0.35%。疫苗接種一直采用第0、3、7、14、28天接種程序,2014年啟用第2-1-1接種程序(即第0天2劑、第7和21天各1劑)。2002-2008年動物致傷后24h內就診并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比例為89.87%[5],2009-2016年為75.41%~80.32%。2009年前使用被動免疫制劑為抗狂犬病血清,2009年增加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08-2016年Ⅲ級傷口病例49356例,占所有就診致傷人數的50.08%;使用被動免疫制劑者8432人,使用率為17.08%,見表2。2.5一犬致傷2010年報告一犬致傷8人事件中的其中1名致傷者后,北京市自2011年開始要求一犬致傷>2人事件要進行報告處理。目前,順義區共報告20起一犬致傷多人事件,共涉及87人,其中男性48人、女性39人,男女性別比為1.23∶1;年齡最小者1歲,最大者80歲,中位數43歲。被致傷者Ⅰ級傷口1人,Ⅱ級傷口7人,Ⅲ級傷口79人。對其中8起一犬致傷多人事件中的44人進行追蹤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情況,40人完成全程接種,占追蹤總人數的90.91%。對其中5只傷人犬進行狂犬病病毒感染情況檢測,狂犬病病毒陽性2只。
3討論
狂犬病的發生和流行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宿主動物狀態、人群暴露水平及暴露后處置情況等。順義區1989年統一滅犬,北京市1994年頒布實施《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規定》,2003年重新頒布實施《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6],自1994-2004年連續11年無狂犬病病例報告[7],順義區自1992年連續19年無本地狂犬病病例報告。近幾年出現狂犬病疫情多為流浪犬引起,且3起均出現疑似犬間狂犬病疫情,而犬只管理與免疫是控制狂犬病的源頭。犬只免疫接種率達到70%才可阻斷犬間狂犬病的傳播[8]。通過對順義區2008-2016年暴露人群的傷人犬進行分析,1年內有免疫史的犬只僅占35.58%,遠不足以阻斷犬間狂犬病傳播,動物監管部門需進一步加強犬只免疫,特別要落實對無主犬、野犬的管理和免疫等工作,同時監管一犬致傷多人事件。通過對順義區2002年以來的動物致傷情況分析,狂犬病暴露率表現為逐年增多后稍有回落,隨著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的增設、其地理分布均衡發展、居民就診意識和養犬情況的改變,衛生部門應考慮進一步分配醫療資源,增設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尤其增設傷口處理能力較強的二級及以上醫院的門診,以便居民就近進行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北京市2010年登記犬達100萬只,之后仍有增加[6,9]。根據養犬實際情況,對犬只增多而暴露率回落的原因分析,可能與順義區近幾年外來人口涌入、城市化進程加快等有關,是否與居民就診意識、狂犬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宣傳力度不夠等有關待進一步確證。順義區動物致傷高峰季節為夏季,致傷部位主要為下肢和手,與夏季人群多進行室外活動,衣著單薄,肢體等有關。其中工人及農民和職員占致傷人群總數的63.59%,與該類人群外出機會多、活動范圍廣有關。通過多年趨勢變化發現,工人及農民所占比例下降而職員增多,可能與順義區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有關。居民缺乏對狂犬病的認識及其相關知識宣傳力度不夠等均可導致被致傷者未意識到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的必要性[10]。目前,順義區乃至北京市均缺少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情況的監測機制,僅每次就診接種1次,而之后程序接種時間僅依靠通知單和致傷人群的自主依從性,而部分人群未按規定時間或劑次進行全程接種,尤其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人群。因此,可根據需要考慮信息化管理,借助微信、短信等平臺設置接種時間提醒,對未按時接種人群進行多次提醒。同時,醫務人員可通過信息化平臺查詢未按時接種人群,及時督促。狂犬病首次暴露后應及時進行狂犬病疫苗接種,順義區自2002年起24h內狂犬病疫苗接種比例約80%,說明轄區居民在致傷后有較高的就診意識。雖《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明確傷口分級標準,但傷口分級所占比例與醫務人員對分級判定標準的掌握程度和把握分寸有關,而被動免疫制劑使用率隨Ⅲ級傷口比例而變化,順義區被動免疫制劑使用率自2008年<20.00%,與順義區Ⅲ級傷口人群比例在北京市較高有關。而以被動免疫制劑使用絕對數量計算,順義區使用數量較多。因此,順義區被動免疫制劑使用率在北京市的水平需進一步校正,北京市是否需要進一步進行傷口暴露分級標準判定培訓亦予以提示。根據《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工作規范》,Ⅲ級暴露和確認為Ⅱ級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級暴露位于頭面部且致傷動物不能確定健康時,按照Ⅲ級暴露處置,均應使用被動免疫制劑。狂犬病暴露后規范處理對預防狂犬病具有重要意義[11],為降低該人群的發病風險,被動免疫制劑使用率應達100%。目前,被動免疫制劑使用率<100%甚至更低有以下原因:①被動免疫制劑主要為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均為自愿接種,被動物致傷人群從經濟和主觀意識上均不愿意注射;②血清提取自馬體,人體易產生過敏反應,多數致傷人群進行皮試后產生過敏反應而放棄了注射,且順義區未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設置狂犬病門診,缺乏較大傷口處理能力和嚴重過敏反應搶救能力;③對血清較易過敏人群可選擇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進行被動免疫,但其價格較高,多數患者因經濟原因而拒絕使用。因此,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將犬傷人員接種狂犬病疫苗和被動免疫制劑納入新農合及城鎮醫保減免范圍,在二級及以上外科能力強的醫院設置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同時加強狂犬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使居民認識到使用被動免疫制劑的必要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一犬傷多人暴露致狂犬病較一犬傷一人暴露的危害性更大[12],且人被咬傷后的平均發病率為15%~20%[13]。在缺乏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監督機制且全程接種率不足的情況下,增加了狂犬病的發病風險,因此,一旦發現一犬傷多人事件應及時報告和調查處置,并動員落實所有暴露者進行規范的傷口處置,進一步監督被致傷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情況。WHO提出2020年前實現全球消除狂犬病的目標[14]任重而道遠,應完善公安、動物監管、衛生、城管、流動人口管理等養犬管理工作聯席成員單位的狂犬病監測和聯動機制,建立動物狂犬病疫情長期監測機制,以盡早實現消除狂犬病的目標。
作者:馮冉 何朝 王鳳雙 黃蓉 單位:北京市順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