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噪聲污染的危害

噪聲污染的危害

時間:2024-01-11 15:51: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噪聲污染的危害,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城市噪聲;污染;防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城市噪聲污染危害性較大,我國在城市化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城市噪聲污染的防治力度,優化城市噪聲污染的防治方法,保障噪聲防治的實踐性,強調城市噪聲的防治水平。城市噪聲污染的類型較多,需要結合城市噪聲污染的實際情況,確保防治策略應用的價值,進而科學的解決城市噪聲污染的問題,維護城市環境。

1城市噪聲污染分析

城市噪聲污染的來源較多,導致多個方面潛在城市噪聲的污染風險。結合城市噪聲污染的現狀,例舉比較常見的污染類型,如下:

1.1工業噪聲污染

工業噪聲污染的影響較為明顯,具有固定污染的性質,工業噪聲的污染面積大,尤其是城市建筑的過程中,存在大范圍的工業噪聲[1]。我國許多城市非常注重工業生產,工業噪聲污染相對比較嚴重,制約工業發展的速度,導致城市生活面臨嚴重的噪聲干擾。目前,工業噪聲污染成為城市噪音中的主要影響來源,同時屬于重點控制的部分。

1.2工程噪聲污染

工程噪聲與城市建設存在直接的關系,此類噪聲污染并不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的位置,而是根據城市建設工程的建設逐漸產生,僅僅出現在工程建設的周期內,一旦工程建設完工即會消除。工程噪聲污染的力度大,短時間內的危害性非常高,對城市居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沖擊性。

1.3生活噪聲污染

生活噪聲污染較為頻繁,基本是由居民生活引起的,包括居民日常的活動。生活噪聲污染中比較常見的有:媒體聲音播放、房屋維修等。

1.4交通噪聲污染

交通噪聲是指城市中的交通工具造成的超出安全標準的聲音。交通噪聲污染中最為明顯的是地面交通引起的污染,如:汽車、火車等,其對城市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擾,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2城市噪聲污染的控制方式

城市噪聲污染的控制方式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也是噪聲防治的基本依據,降低城市噪聲的污染力度。

2.1控制城市噪聲污染源

城市噪聲的污染源較多,零散分布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按照聲音的安全標準,全方位的控制污染源,一方面管理城市噪聲污染源,另一方面限制聲音標準,所以針對城市噪聲污染源,提出幾點控制方式,如:(1)規范城市建設,聯合城市各個部門,做好噪聲監管的工作,各個區域的噪聲達到安全標準后才能排放,落實環境保護中對噪聲的要求;(2)積極檢測城市噪聲中的污染源,明確污染源的基本性能后,治理污染源,提高噪聲污染的控制力度;(3)監督城市噪聲污染中的違規行為,以免演化成污染源,降低噪聲污染源的影響性。

2.2控制城市噪聲傳播途徑

城市噪聲傳播屬于重點控制的內容,可以按照城市噪聲的級別,設計合理的傳播控制方式[2]。例如:某新建城市在規劃時,對新建區域實行噪聲控制,主要是控制噪聲傳播的途徑,降低城市噪聲的干擾性,針對噪聲控制困難的項目,盡量安排在遠離市中心的位置,集中治理噪聲傳播。城市噪聲傳播途徑的控制,減輕了噪聲治理的壓力,發揮噪聲傳播控制的積極性。

2.3控制城市噪聲接受方

城市建設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噪聲接受方的主體是城市居民,由此應該結合以人為本,嚴謹的控制城市噪聲接受方,保護居民的健康并完善生活環境。我國城市建設中采取綠化、隔音措施等方法,減少接受方的噪聲分貝,避免居民受到噪聲危害。城市噪聲接受方需要采取治理與保護相結合的方式,發揮科學控制噪聲的優勢,改善城市噪聲污染防治的環境,推進城市建設的安全發展。

3城市噪聲污染的防治策略

結合城市噪聲污染的分析,綜合規劃防治策略的應用,提升城市噪聲的防治力度,改善城市化建設的環境。

3.1完善城市噪聲控制的法規

我國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立法的方式防治城市噪聲污染,落實法律、法規在城市噪聲控制中的應用[3]。我國在城市噪聲污染方面已經提出了相關的法規,但是缺乏完善性,所以必須按照城市噪聲污染的需求,細化防治噪聲污染的法規內容,提高城市噪聲控制法規的完善性,最大程度的控制城市噪聲,還要保障噪聲控制法規的實施力度,不能僅僅依靠表面工作,更重要的是將法律法規實施到位,滲透到城市噪聲污染防治中。

3.2嚴格控制城市的噪聲污染

針對上文城市噪聲污染的來源,提出防治噪聲污染的策略。首先是工業噪聲防治策略,在工業噪聲的發生源上安裝消音裝置,用于控制噪聲源的傳播,例如:某城市工業企業中統一了噪聲污染的控制,機房、廠房等部分,全部加設了吸音裝置,防止噪聲外傳,該企業的管道、排風等噪聲源部分,安裝了噪聲處理裝置,安裝后檢測聲音在5dB-8dB的范圍內,該企業要求機械類噪音在消音、吸音裝置的作用下,應該達到10dB-40dB的標準;其次是工程噪聲防治策略,根據工程建設的工期和進度,安排噪音污染防治,城市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工程建設的力度,規范工程建設,消除工程中潛在的噪音污染;然后是生活噪聲防治策略,由社會部門對生活噪聲進行控制,利用宣傳、教育的方式,解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噪聲問題,城市相關部門可以定期組織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生活中的自覺意識;最后是交通噪聲防治策略,按照城市噪聲污染的防治策略,重點防治交通噪聲源,配合傳播控制,在交通噪聲嚴重的地方設計屏障,規劃出特殊位置禁止車輛鳴笛等。

3.3合理規劃現代城市建設

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速度非常快,各個城市都面臨著規劃建設,由此增加了城市噪聲污染的壓力,為防止城市發展中的噪聲污染,必須合理規劃現代城市建設,優化城市化建設的結果,避免城市建設中出現矛盾,用于防止城市建設中的噪聲污染[4]。我國城市建設中逐漸意識到噪聲防治的重要性,遵循城市結構的具體要求,規劃不同功能的城市區,體現城市規劃在噪聲污染防治中的價值。

4結語

城市噪聲污染是城市化建設中的主要污染源,其對城市環境、居民健康等都存在明顯的影響,根據城市噪聲污染的分析,合理規劃城市噪音的控制方式,同時配合防治策略,降低城市噪聲污染對城市建設的影響力度,緩解噪聲污染對城市建設的危害,保障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力度,加強城市化發展中的經濟控制,以免影響城市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李昊.城市環境噪聲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科技資訊,2009,32:97.

[2] 鄭細妹.中國城市噪聲污染及其防治[J].能源與節能,2011,09:31-32.

第2篇

關鍵字:城市噪聲,防治 , 危害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promote urban construction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lso caused the noise pollution, for normal life bring influence, produce environmental noise. S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noise produced, is concerned, is also the urgent need. The following the author to noise do a general overview, analyzes it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harm and,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rovide us with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city no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hazards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噪聲的總述

在生活中我們把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無規律的混亂聲音組合稱為噪聲。而噪聲給生活帶來的危害,稱為環境噪聲,主要是指干擾正常生活環境的聲音。在噪聲概念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了解聲音的概念,明確聲音形成的主要因素,從而更深的理解噪聲產生的原因,實現減少噪聲和有效預防噪聲。

1對噪聲的分類

(1)按聲源的機械特點可分為:氣體擾動產生的噪聲、固體振動產生的噪聲、液體撞擊產生的噪聲以及電磁作用產生的電磁噪音。

(2)按聲音的頻率可分為:1000Hz的高頻噪聲。

(3)按噪聲的來源可分為: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筑噪聲、社會噪聲等。

2分析噪音的傳播特性

聲源發出的噪音在媒介中傳播時,其聲壓或聲強將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逐漸衰減。高頻噪音隨著距離越遠或遭遇障礙物,能迅速衰減,而低頻噪音卻遞減得很慢,聲波又較長,能輕易穿越障礙物,長距離奔襲和穿墻透壁直入人耳。低頻聲波在固體中傳播其能量隨距離的增加損失很小,結構傳聲在建筑物中影響廣遠。

3討論噪聲造成的危毫

噪聲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 及建筑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噪聲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噪聲危害主要包括:

(1)干擾休息和睡眠、影響工作效率

(2)噪聲會造成人的聽覺器官損傷。

(3)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會產生心血管疾病、視力減退等各種疾病。

(4)特強噪聲對儀器設備和建筑結構的危害,使材料產生疲勞現象而斷裂, 產生聲疲勞。

4有關環境噪聲的規范要求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要求,城市規劃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依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和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合理劃定建筑物與交通干線的防噪聲距離,并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

(2)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噪聲污染管理的規定。

(3)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4)國家對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最高限值控制的標準

5 噪聲控制基本方式

充分的噪聲控制。必須考慮噪音源、傳音途徑、受音者所組成的整個系統。噪聲控制的內容包括:

5 .1 控制噪聲源

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5 .2阻斷噪聲傳播

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使噪聲的在傳播過程中衰減,以減小噪聲的傳播能量,目前常采用的技術措施有以下幾方面: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1)吸聲技術

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用吸聲材料作成的屏障時,其中一部分噪聲的能量被屏障發射回去,一部分能量被吸音材料吸收。吸聲材料的吸聲性能與吸聲材料的類型和吸聲系數有關。常用的吸聲材料有無機纖維材料、泡沫材料、有機纖維材料和建筑吸聲材料等。影響材料吸聲性能的因素

a)材料的表觀密度。對同一種多孔材料(例如超細玻璃纖維)而言,當其表觀密度增大時(即空隙率減小時),對低頻的吸聲效果有所提高,而對高頻的吸聲效果則有所降低。

b)材料的厚度。增加多孔材料的厚度,可提高對低頻的吸聲效果,而對高頻則沒有多大的影響。

c)材料的孔隙特征。多孔吸音材料孔隙互相連同。孔隙愈多愈細小,吸聲效果愈好。如果孔隙太大,則效果就差。

(2) 隔聲技術

將發聲的物體或需要保持安靜的場所,用隔聲良好的構件封閉起來.這種方法稱為隔聲。例如用隔聲門、隔聲窗和隔聲罩等將產生噪聲的聲源與工作場所隔離開,形成隔聲操作室、休息室等。隔音材料的一般規律包括:

a)質量定律

材料越重(面密度,或單位面積質量越大)隔音效果越好。對于單層密致勻實墻,面密度每增加一倍,隔音量在理論上增加6dB,這種律即為質量定律

b)共振頻率

任何隔墻都存在固有的共振頻率,當聲波的頻率和墻的共振頻率一致時,墻體整體產生共振,該頻率的隔音量將大大下降。一般地,墻體越厚重,共振頻率越低。當共振頻率低于隔音評價最低參考頻率100Hz時,對隔音的影響大大降低。

c)吻合效應

聲波接觸墻板后,墻板除了垂直方向的受迫振動以外,還有沿著板面方向的受迫彎曲振動。在某個特定頻率上,受迫彎曲振動將和板固有的自由彎曲振動發吻合,這時板就非常順從地跟隨入射聲彎曲,造成聲能大量地透射到另一側去。形成隔音量的低谷。這種現象被稱作吻合效應。

(3)吸聲和隔聲的結合

吸聲和隔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在具體的工程應用中,它們卻常常結合在一起,并發揮了綜合的降噪效果。

(4)消聲技術

消聲技術就是允許氣流通過而阻止聲波傳播,實現降低空氣動力噪聲的措施.常用的裝置是消聲器。消聲器的類型主要包括:阻性消聲器和抗性消聲器。

5.3受音者防護措施

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6 有效控制城市建設噪聲的方法

(1)加強交通噪聲污染防治全面落實《地面交通噪聲污染防治技術政策》。(2)強化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查處施工噪聲超過捧放標準的行為。推進對建筑施工進行實時監督。(3)推進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嚴格實施《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擇放標準》。(4)深化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貫徹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加強工業園區噪聲污染防治,開展鄉村地區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

7 結語

從噪聲的概念入手,一一分析噪聲的形成因素和傳播特性,以此來有效地控制噪聲的傳播,減少噪聲給生活和健康帶來的危害,提高對噪聲的危害的意識和防治觀念,在生活中控制噪聲進到自己一份義務,從而保護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

8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2] 《地面交通噪聲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3] 《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第3篇

關鍵詞:建筑施工噪聲;噪聲污染;城市規劃;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TB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17-0119-02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舊城區改造和住宅建設的不斷加大,城市建筑噪聲給人居住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市人口稠密地區的建設項目施工中產生的噪聲污染,已經成為環境污染投訴的熱點問題。就馬鞍山市而言,在各類環境污染投訴中,建筑施工噪聲污染的投訴占環境量的20%以上。因此,如何加強城市建筑施工噪聲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聲污染,給居民一個寧靜的生活環境,已成為環境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1 建筑施工噪聲污染現狀

1.1 污染源調查

建筑施工噪聲污染源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通過對其工作狀態調查,其噪聲平均強度見表1,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 12523-90)國家標準見表2:

1.2 建筑噪聲聲源的特點

建筑噪聲聲源常常在露天,擴散途徑不易被割斷。其特點是位置多變,噪聲源的性能、強度、種類變化的范圍大,常常伴有強烈的震動發生,還具有強度大且持續時間集中,噪聲控制難度大等特點。除此之外,建筑中使用的大噸位載重汽車的噪聲形成流動噪聲源同樣不可忽視。

1.3 污染現狀分析

第一,一些建筑施工單位受經濟因素制約,使用的施工設備簡易陳舊、質量低劣、安裝不當。與此同時,建筑施工業主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對施工機械缺少必要的降噪手段。卷揚機、電鋸、切割機等產生高噪聲的設備露天安置,操作時刺耳的噪聲隨時傳播,使施工場界噪聲嚴重超標。

第二,由于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側重強調建筑質量和工程安排,兩者與施工時間發生矛盾時,自然會從經濟利益出發,導致出現夜間施工現象,嚴重影響周圍居民正常生活。

第三,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由具體的施工單位承擔污染防治責任,造成了其上游的總包企業和建設單位沒有義務來治理污染的認識誤區。另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建設單位遞交,環評文件提出的不進行夜間施工,或者必要時經環保部門批準才進行夜間施工,其內容是建設單位作出的承諾。因此,在實際執行工作中,無法對建設單位實施處罰。他們常常利用各種手段來縮短施工工期,導致部分施工企業出現“被動違法”現象。

2 建筑施工噪聲的污染防治對策

2.1 合理制定作業時間

在施工現場超出規定時間帶作業的一般是混凝土連續澆注,而且噪音的強度非常大,如在夜間作業噪音尤為突出。為了有效控制施工單位夜晚連續作業,就應該嚴格控制作業時間,特別在居民稠密區進行噪聲施工作業時,應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30條“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建筑施工作業”的規定,禁止夜間(22:00~6:00)施工,如有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應報環保部門批準,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并告示附近居民。

2.2 城市規劃要合理

城市規劃和建設布局同防治噪聲污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制定城市規劃時,要合理安排功能分區和建設布局,對老城區改造,應實行適度開發,避免建筑施工噪聲擾民現象發生,對新區開發實行一次規劃分片施工,以減少施工噪聲污染

強度。

2.3 科學防治施工噪聲污染

推行施工噪聲降噪的實用技術,條件允許的可安裝消音、吸音設備,如使用纖維材料、顆粒材料等吸聲材料,在打樁機、攪拌機等高噪聲施工機械周邊設施吸聲屏,可降低噪聲15dB(A)左右;另外,對施工設備也可以屏蔽降噪,使用隔聲性能好的隔聲構件將施工機械噪聲源與周圍環境隔離,以減少環境污染范圍與污染程度,如用磚砌成的隔聲間,隔聲量可達30~50dB(A)。總之,建筑部門應根據噪聲特點和經濟能力,科學地防治噪聲

污染。

2.4 完善法律法規的規定

將建筑施工噪聲的法律責任的承擔者調整為建設單位,而不再是具體承擔施工任務的建筑企業,這樣就可以落實建設期的義務,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的要求相一致,實現環保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權力、義務的一致,共同來解決建筑施工噪聲污染。同時,環保部門在查處違法夜間施工行為時,就能順利地解決在取證、送達和執行等環節面臨的困難,提高行政執法的質量和效率。

2.5 利用經濟手段進行污染防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61條明確規定:“受到環境噪聲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因此,建議在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工作中實行保障金退還制度,對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建筑工程大小收取一定數額的保障金,如果在今后的施工中,在限制時間內擅自進行建筑施工等產生的環境噪聲污染作業拒不改正的,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極大危害的,視其情節扣除部分保障金,如果未產生噪聲污染如數奉返保障金。

2.6 從環境管理上采取防治措施

第4篇

第一條為控制環境噪聲污染,創造安靜適宜的城市環境,保護人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制定邢臺市環境噪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環境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影響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辦法》所稱噪聲污染,是指排放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制定的標準,妨礙人們工作、學習和其它正常黨活動的現象。

第三條凡在本市轄區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噪聲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管理。

各級公安部門對機動車輛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管轄范圍內排放噪聲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者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部門和檢查人員有義務為被檢查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不受噪聲污染和義務,有對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的權利。

直接受到噪聲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減輕、排除噪聲污染的危害。

第二章環境噪聲標準和環境噪聲監測

第七條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中規定的各類區域,按照邢臺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邢臺市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規定的批復》(政字[1995]38號)執行。

第八條城市各工區域環境噪聲標準按《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執行。

(一)1類區:晝間:44dB(A):夜間:45dB(A)

(二)2類區:晝間:60dB(A):夜間:50dB(A)

(三)3類區:晝間:65dB(A):夜間:55dB(A)

(四)4類區:晝間:70dB(A):夜間:55dB(A)

夜間的概念:

冬季(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22:00-次日6:30

春夏科季(3月16日-11月14日)23:00-次日6:00

第九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測機構,負責全市噪聲聲污染源的監督監測和全市噪聲聲污染糾紛的監測數據的技術裁定。

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測機構為本轄區環境管理提供噪聲監測數據。

第十條凡超過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征收的超標準排污費必須用于環境噪聲污染防治。

第三章工業噪聲污染防治

第十一條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單位應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填報環境影響報告表,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后,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使用之前,其噪聲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過原批準單位檢驗,檢驗不合格者,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廠界拜謝標準。

對排放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廠界排放標準,造成嚴重噪聲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限期治理。

省屬及省屬以上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當地環境保護部門提請省環境保護部門報省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出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十三條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工業噪聲的,必須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擁有的排放噪聲設施、噪聲污染處理設施和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噪聲的噪聲源種類、數量和噪聲強度,并如實提供防治環境噪聲污染的有關資料。

噪聲源的種類、數量和排放的噪聲強度有重大改變的,必須及時申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拆除或閑置噪聲污染治理設施的,應當征得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

第十四條進行產生強烈偶發性噪聲活動的單位,應當在排放噪聲六天前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提出局面申請,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審查批準,經批準后方可進行。上述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后3天內作出答復,并在產生強烈偶發性噪聲前向社會公告。

第四章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

第十五條凡在本市建筑施工中使用機構、設備,其排放噪聲可能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施工場界拜謝標準的,必須在開工15日前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規定填寫出建筑施工噪聲拜謝登記申報表,經批準后方可施工。

第十六條嚴禁夜間在建成區內進行產生噪聲污染、影響居民休息的建筑施工作業,但搶險、救災作業除外。因生產工藝和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須經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五章交通噪聲污染防治

第十七條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備車等特種車輛安裝、使用警報器,必須持有公安部門核發的使用證。在執行非緊急任務時和禁止車輛使用警報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報器。

第十八條拖拉機、柴三馬、農用車、機動平板車等車輛,未經公安部門批準,不得在劃定禁止行駛的街道行駛。

第十九條在市區內行駛的機動車輛,一律禁止使用氣喇叭、怪喇叭,禁止用喇叭喚人和在市區內道路上試驗喇叭。

在有禁鳴樗的地段禁止使用喇叭。

第六章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

第二十條在城區內,未經縣(市)、區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禁止使用大功率的廣播喇叭和廣播宣傳車。

第二十一條嚴禁在商業活動中采用發出高大聲響的方法招徠顧客。

第二十二條學校、公園、舞廳、影劇院及其它文化娛樂場所使用的間響發出的聲響,不得超過所在區域的環境噪聲標準。露天卡拉OK和其他音響設備應在夜間(冬季:22:00-次日6:30;春夏秋季:23:00-次日6:00)停止營業。

第七章罰則

第二十三條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具有監督管理權的部門除責令其糾正外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拒報或者謊報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排放噪聲申報登記事項的,處以1000元罰款。

(二)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噪聲污染防治設施,排放噪聲超過規定標準的,處以1000元至3000元罰款。

(三)拒絕現場檢查或者在檢查時弄虛作假的,處以1000元至3000元罰款;

(四)未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的責令補繳,并處以1000元至5000元的罰款;

(五)未經批準擅自施工或在禁止區域和時間內作業,排放噪聲超過規定標準不聽勸阻的,處以1000元至10000元罰款;

(六)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規定的,處以50元至200元罰款;

(七)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交通、公安部門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生產和使用,并按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建設項目在噪聲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時即投產使用的處以2000元至10000元罰款。

(二)建設項目的噪聲污染防治設施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建設項目即投產使用的,處以2000元至6000元罰款;

第二十五條對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按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準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處以10000元到20000元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罰款由環境保護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做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噪聲污染損害情節嚴重的,對單位處以10000元至30000元罰款,并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還可視期情節對直接責任人處以50元至100元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5篇

關鍵詞:環境科學;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人體健康

任何一門科學都是基于人類生存的需要而產生的,并在人類對其不斷的探索中得到發展、完善。正如早期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記數的需要而產生了數學,由于天空中的星斗與農作物的收獲及河水的泛濫之間的規律而產生了天文學一樣,環境科學便是在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后,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在其帶給人類巨大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日益嚴重的負作用,這種負作用甚至危害到人類生存的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環境科學與人類息息相關,其任務是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制定各項環境標準,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據。環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這里的環境是指自然環境。分為兩類,即原生環境和次生環境。原生環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環境,如空氣、水、土壤等。次生環境是指由于工農業生產和人群聚居等對自然所施加的額外影響,引起人類生存條件的改變。[1]其中次生環境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環境因素,也是環境科學研究的客體。環境污染就是人類的生產生活對自然原生環境所造成的危害,這種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噪聲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來說明環境科學的意義。

一 大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大氣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固體雜質微粒組成的混合物。就干凈清潔的空氣而言,按其體積計算,在標準狀態下,氮氣占78.08%,氧氣占20.94%,氬氣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氣體體積微乎其微。各種自然的變化會引起大氣成分的變化,例如火山爆發和森林火災會產生有害氣體及其他微塵顆粒,但這種變化是局部的、短暫的。而隨著現代工業和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向大氣中排放的物質的量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復雜,引起大氣成分發生急劇變化。當大氣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質達到對人類的健康及動植物的生長以及氣象氣候產生危害時,我們就說大氣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氣;生活爐灶與采暖鍋爐;交通運輸。

(二)污染物。顆粒物,SO、SO2、CO、NO、NO2、氟氣體、含氯氣體等。

(三)危害,談到大氣污染的危害,先舉兩個具體的例子:1952年12月倫敦發生的光化學煙霧,4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歲以上為平時的3倍,1歲以下為平時2倍。被稱為“世界公害”和“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機光化學煙霧事件發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氣中污染物對人體的具體危害:

顆粒物:直徑小于0.015μm最容易進入人體肺部組織,稱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積,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病變,導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載體和催化劑,可吸附多種污染物如硝酸鹽、硫酸鹽、金屬等,引起肺癌等多種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霧、酸雨。當空氣中的SO2濃度達到15mg/m3時,呼吸道受到刺激,達到20mg/m3時,使人眼睛流淚,咳嗽;當達到100 mg/m3時,可致人死亡。

CO:阻礙氧氣的傳輸,使人體缺氧。危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人的感覺、反應、記憶等機能障礙,嚴重者會危害血液循環系統,導致生命危險。

NO: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后生成亞硝酸血紅蛋白和亞硝酸高鐵血紅蛋白,使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當空氣中N02的濃度達100 mg/m3時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體的基本成分,占人體比重的70%,人體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外界許多物質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質,使水質物理與化學性質發生改變,水質變壞降低了使用價值,稱之為水污染。[3]世界衛生組織報告80%的疾病與水有關,不潔飲水為人類健康十大威脅之一。據統計。淡水占全球水總儲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僅占淡水總量的0.34%。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將水危機列為未來十年人類面臨的最嚴重危機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機物,一般為蛋白質、糖類等雜質,微生物如沙門氏菌、腸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廠凈水工業中加入消毒劑而生成毒副產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業廢水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鉛、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鉛:損害神經系統,妨礙兒童發育,引起胎兒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為3mg。

砷:飲水中砷含量過高,長期飲用引起皮膚癌發病率增高。

汞:有劇毒,長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損害神經系統。

氟:引起骨骼變形、發脆,損害腎臟肌能,引起關節疼痛,出現氟骨癥。

氰化物:導致腦組織受損,呼吸中樞麻痹,嚴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損害肝和腎。

氯仿:具有潛在致癌的危險性。急性毒性為肝和腎的損傷和破壞,包括壞死與硬化。

總大腸菌群:包括沙門氏菌、志贊氏菌、腸道病毒等均可以水為媒介引起腸道傳染病。

三、噪聲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噪聲污染是發聲體作不規則的振動時所發出的聲音。從生理學角度講,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即不需要的聲音都稱為噪聲。當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聲:機動車輛、船舶、飛機所發出的噪聲;工業噪聲:工廠生產機器運轉所發出的噪聲;建筑噪聲:建筑機械工作時發出的噪聲;社會噪聲:包括人們社會活動、家用電器、音響設各所發聲音。

(二)危害

損傷聽力:根據損傷程度分為,聽覺疲勞,是暫時性、可恢復的,短時間處于強噪聲環境中會感到雙耳難受、頭痛,但回到安靜環境后很快就能恢復:噪聲性耳聾,長期處于強噪聲環境下聽覺疲勞得不到及時恢復,耳內器官發生器質性病變;爆震性耳聾,突然暴露于及其強烈的噪聲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從基底急性剝離,使人永久喪失聽力。

損害視力:噪聲作用于聽覺器官,通過神經系統的作用波及視覺器官,造成視力減弱,使視覺、視野發生異常。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長期處于高噪聲的人比正常環境下的人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發病率高2—3倍。地區噪聲每上升1分貝,高血壓發病率上升3%。

對生長發育的影響:對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嬰幼兒來說,噪音危害尤其明顯。經常處在嘈雜環境中的嬰兒不僅聽力受到損傷,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環境污染除了上述三種外,還有與人體健康較為密切相關的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由于篇幅所限,這里不再一一陳述了。

參考文獻

[1]王俊主,化學污染物與生態效應[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

第6篇

關鍵詞:噪聲危害 控制

噪聲的產生是物理性質的,由于機械運動振動和氣體流動力、磁力不平衡等原因形成的,既有機械運動振動聲源,也有氣體流動力聲源。《噪聲污染防治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了噪聲的定義: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其它社會活動中所產生的影響周圍環境質量的聲音。

一、噪聲的危害按照由輕到重,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噪聲對人的睡眠干擾

眾所周知睡眠是人們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維持健康的必要條件。而噪聲使人不得安寧,難以休息和入睡。當人輾轉不能入睡時,便會心態緊張,呼吸急促,脈搏跳動加劇,大腦興奮不止,第二天就會感到疲倦,或四肢無力。從而影響到工作和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得神經衰弱癥,表現為失眠、耳鳴、疲勞。噪聲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導致反應遲鈍,工作效率下降,差錯率上升。噪聲還會掩蔽安全信號,如報警信號和車輛行駛信號等,以致造成事故。

2.噪聲對人的聽力損傷

噪聲最直接的危害是對人的聽力損傷。當人們進入強噪聲環境時,只要暴露一段時間,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適,如耳鳴、耳痛、聽力損傷,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噪聲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復正常。但是,如果人們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恢復,且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即形成永久性聽閾偏移,又稱噪聲性耳聾。若人突然暴露于極其強烈的噪聲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從基底膜急性剝離,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聽力,即出現暴震性耳聾。

3.噪聲對人體的其它影響

3.1對人體生理的影響

噪聲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容易出現頭痛、睡眠障礙等神經衰弱癥狀,導致血壓不穩,心率加快、腸胃功能紊亂,食欲下降,甲狀腺機能亢進,代謝失調。

3.2對人體心理的影響

在噪聲環境里,人們常常會感到煩惱、恐慌,容易激動、憤怒,失去理智。在工作中,導致精力不集中,容易發生事故。環境噪聲里成長的兒童智力比安靜環境里的兒童低20%,嚴重的還可以導致兒童智力障礙。

3.3誘發心血管疾病

噪聲是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子之一,噪聲會加速心臟衰老,增加心肌梗塞發病率。實驗證明:長期暴露于噪聲環境下,可使人體內的腎上腺分泌增加,從而使血壓上升,在平均70分貝的噪聲中長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發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別是夜間噪音會使發病率更高。調查發現,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

3.4增加老年人中風的危險

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心臟雜志》刊登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暴漏于交通噪音環境,會增加65歲以上老人的中風危險。對普通人而言,路面噪音每增加10分貝,中風危險增加14%。但是。對老人而言。噪音起點60分貝,之后每增加10分貝,老年人中風風險就會增加27%。

二、噪音的控制可以采用以下的幾種方法

1.吸聲降噪

吸聲降噪是一種在傳播途經上控制噪聲強度的方法。物體的吸聲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吸聲的效果不僅與吸聲材料有關,還與所選的吸聲結構有關。這種技術主要用于室內空間。

2.消聲降噪

消聲器是一種既能使氣流通過又能有效地降低噪聲的設備。通常可用消聲器降低各種空氣動力設備的進出口或沿管道傳遞的噪聲。不同消聲器的降噪原理不同。常用的消聲技術有阻性消聲、抗性消聲、損耗型消聲、擴散消聲等。

3.隔聲降噪

把產生噪聲的機器設備封閉在一個小的空間,使它與周圍環境隔開,以減少噪聲對環境的影響,這種做法叫做隔聲。隔聲屏障和隔聲罩是主要的兩種設計,其他隔聲結構還有:隔聲室、隔聲墻、隔聲幕、隔聲門等。

參考文獻

[1]何艷. 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制度建構之路――基于環境保護制度建構視角的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05期.

[2]楊峰,孫世群. 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定量評判及實例分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0(08).

[3]鄭麗杰,何偉. 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策略[J].北方環境. 2011(09).

[4]張根文.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8(25).

第7篇

近日,北京市甘家口34號樓居民狀告北京威凱房地產公司水泵房噪聲污染案件被法庭宣判,經過法庭調查和現場實際檢測,法庭宣判,17戶居民勝訴,要求房地產公司盡快進行水泵房的改建,居民們也按樓層和所受影響不同,分別得到了賠償。成為在開展“綠色消費”活動中,室內環境官司中消費者勝訴的一起典型案例。

據了解,這類生活噪聲擾民的事很多,室內環境監測中心也不斷接到消費者的一些電話,訴說自己的苦惱。家住王府井的陶先生住在一層,樓板下面是一家高檔飯店水泵房,一到夜間,吵得人無法入睡。還有一位住在亞運村的李女士反映,他家住在樓房的頂層,緊挨著電梯間,那種日夜不停的聲音搞得李女士心神不安。同時,受到噪聲污染危害的不僅是家庭,一些寫字樓和辦公樓也未能幸免,位臨北京交通要道和長安街上的某國家機關辦公樓,一些工作人員反映室內噪聲污染, 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結果經過室內噪聲檢測,室內噪聲嚴重超標。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北京地區法院審理的數百起環境案件中,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室內噪聲污染引發的糾紛。環境噪聲也已經成為污染人類社會環境的公害之一,成為與空氣、水并列的三大污染物質,幾乎每個城市居民每天都要遭受噪聲之苦,也是城市環境投訴的一個熱點。近年來國內外專家研究表明:噪聲不僅僅對人們的聽力造成影響和損傷,而更重要的是,也是常常被忽略了的是噪聲對人們的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均有影響,所以專家稱它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藥"。室內環境專家提醒大家:在大家對室內裝飾環境越來越重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您家的聲環境是不是"綠色"。

室內噪聲主要來源于哪些方面?

從目前分析結果看,寫字樓和家庭室內環境中的噪聲污染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運輸噪聲。隨著城鄉車輛的增加,公路和鐵路交通干線的增多,機車和機動車輛的噪聲已成了交通噪聲的元兇,占城市噪聲的75%。

2、工業機械噪聲。這也是室內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各種動力機、工作機作功時產生的撞擊、摩擦及振動,可產生七八十分貝以上的聲響。

3、城市建筑噪聲。城市道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筑開發、舊城區改造,還有百姓家庭的室內裝修,都造成了城市建筑噪聲,建筑施工現場噪聲一般都在90分貝以上,最高達到130分貝。

4、社會生活和公共場所噪聲。比如公共場所的商業噪聲、餐廳、公共汽車、旅客列車、人群集會、高音喇叭等。據統計,社會生活和公共場所噪聲占城市噪聲的14.4%。

5、家用電器直接造成室內噪聲污染。隨著人們生活現代化的發展,家庭中家用電器的噪聲對人們的危害越來越大,據檢測,家庭中電視機、收錄機所產生的噪音可達60至80分貝,洗衣機為42至70分貝,電冰箱為34至50分貝。

"綠色"室內聲環境的國家標準是多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噪聲標準》中明確規定居民住宅區的噪音,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間應低于45分貝,若超過這個標準,便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那么,室內環境中的噪聲標準是多少呢?1999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宅設計規范》中嚴格規定“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內的允許噪聲級”晝間應小于或等于50分貝,夜間應小于或等于40分貝,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宜布置在背向噪聲源的一側。電梯不應與臥室、起居室(廳)緊鄰布置。凡受條件限制需要緊鄰布置時,必須采取隔聲、減振措施。

怎樣創造一個綠色的室內聲環境?

1、首先要盡可能避免噪聲。我們應該從自己和家人做起。例如,在不影響工作、學習和娛樂的情況下,應嚴格控制家用電器和其他發聲器具的音量和開關時間。尤其是高頻立體聲音響的使用,其音量一定要控制在70分貝以下。以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噪聲的危害。

2、在建筑和室內裝飾中進行降噪聲處理。

(1)、安裝雙層隔聲玻璃窗。這樣可將外來噪音減低一半,特別是臨街的寫字樓和家庭,效果比較理想。

(2)、安裝鋼門隔聲。鋼門對隔音亦有一定的幫助,如鍍鋅鋼門中層隔有空氣的設計,使得無論室內或室外的聲音均較難傳送開去。此外,鋼門附有膠邊,與門身碰合時并不會發出噪音。

(3)、多用布藝裝飾和軟性裝飾。布藝產品的吸音作用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用布藝來消除噪音也是較為常用的辦法,而眾多的布藝產品中,以窗簾的隔音作用最為重要。

(4)、注意室內不同功能房間的封閉,而且墻壁不宜過于光滑,墻壁過于滑,任何聲音都會產生回響,從而會增加噪音的音量。

(5)、用木質家具吸收噪音。木質纖維家具有多孔性,能吸收噪音。

3、注意防止家用電器的噪聲污染。在購置家用電器時,要選擇質量好、噪聲小的。盡量不要把家用電器集于一室,冰箱最好不要放在臥室;盡量避免各種家用電器同時使用;一旦家用電器發生故障,要及時排除,因為帶病工作的家用電器產生的噪聲比正常機器工作的聲音大得多。

4、家庭成員和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不爭吵,不喧嘩,適當控制娛樂時間,為大家特別是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溫暖、文明的社會和家庭環境。

第8篇

污染對于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言是極為不利的,而污染的進一步加深無論是對于環境還是對于人類而言都是毀滅性的,為實際的改善這一局面,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逐一擊破。本文主要探討了城市交通中的噪音污染的改善措施以及緩解策略。

關鍵詞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特征分析;管理對策研究

對城市交通進行管理是合理化城市交通,以及使城市交通質量趨向于穩定發展的主要措施。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對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的問題進行管制以及解決是現階段主要研究的內容也是極為必要解決的問題,其不僅造成各種事故的發生,還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對于環境的破壞更是顯著,改變這一現象,提高交通的安全性以及綠化性是城市交通發展中的重要研究部分。

1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的現狀

交通的不斷發展帶動著城市的經濟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綜合發展,交通是城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因此,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就是交通的規劃以及交通的發展,在實際的交通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較多,主要原因就是交通所涉及的面極廣,所涉及的范圍以及所涉及的人口較為龐大,無法進行實時的監管以及控制,存在較大的流動性。現階段交通規劃以及改進的主要方向就是噪聲污染的改進以及管理的發展,城市在這一方面做出的努力不可否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大體上而言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沒有進行實質性的限制以及進行有效的改進,下面就其所進行的具體改進、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漏洞進行具體的分析。

1.1現階段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的改進方案及成效城市在交通規劃方面進行的具體改進方案就是在特定的區段設置禁止鳴笛的路標以及在特定的位置設置崗哨進行監管,進行廣播的宣傳以及相應處罰措施的提出,其取得的主要成果就是在特定的區段鳴笛現象有所改善以及有部分司機對此有了一個確實的概念,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會注意到這一點,對自身加以控制。這些取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極為嚴重的交通噪聲污染現象,使得城市的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交通的綠化程度得到一定的提升。

1.2現階段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改進方案的不足之處這些改進的具體方案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設置路標但是實際按照路標進行操作的司機較少,主要原因就是司機缺乏相關意識,對于噪聲污染沒有概念以及對其產生的污染嚴重性沒有相應的認識,設立崗哨進行特定路段的檢查,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司機在該路段明顯減少按喇叭現象,但一旦過了該路段照常按喇叭,加之崗哨的執行力度不夠,監管的嚴厲程度不足;至于處罰措施以及宣傳則處于表現形式,沒有得到確實的推行,宣傳的力度較小,宣傳的內容陳乏,進而使得無法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這些不足之處體現的就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象,只是進行了細微的調整,治標不治本。

2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的特征分析

城市交通噪聲污染的出現主要原因就是車輛的迅猛增加、素質以及耐心得不到提高、該方面意識的淺薄以及城市對此進行的約束和管理規劃等較為忽略,進而導致噪聲污染問題的進一步加深,面對現在出現的各種由于噪聲污染而導致的疾病由于噪聲污染而導致的環境平衡破壞等現象,得出的最終結論就是對這一問題進行改進是迫在眉睫的。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改進的首要前提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其屬性以及特征的分析,進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有效科學的改進。根據實際的城市交通噪聲污染情況的探討能夠確實的得出其的特點,包括污染會由于范圍的不同而出現程度深淺不同的情況;污染的嚴重程度呈上升趨勢,其污染的范圍也在進一步擴大;噪聲污染的主要影響對象就是該地的居住居民以及該地的環境;交通中汽車的分貝越來越高,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導致在實際的交通中事故發生的概率增加。

3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的管理對策研究

根據城市交通噪聲污染的抑制措施以及改進方法的研究得出其有效以及高效的抑制手段就是發展以及加強該方面的管理,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其管理方法策略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管理人員的素質、噪聲污染的全面監控和司機的意識改變以及噪聲的處罰力度和監管力度。

3.1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在城市交通噪聲污染管理措施研究過程中首先要發展以及研究的對象就是執行管理的人員,其的管理意識管理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管理的整體效果以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效果。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意識以及對于噪聲的危害認識存在片面性。這導致該方面管理的難以開展,針對這一現象主要采取的解決方案就是進行具體制度的規定,以及具體內容的加深學習和意識的加強,進而在其的知識不斷進步中以及強制性的限制中快速的形成該種危害意識以及工作責任感,進而體會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對于城市整體環境的提高有實質性的幫助。

3.2改進交通噪聲的監控及司機的相關意識噪聲污染監管不全面是現今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也是該方面管理完善的基礎之一,對其進行的具體改進措施就是利用聲音感應器等設備進行全范圍的監控,使得鳴笛的范圍以及鳴笛的強弱,噪聲污染的大小進行確定,在此基礎上確定污染嚴重的區域,對此進行著重改進,進而有主次有方向有輕重的進行有規劃有條理的科學改進以及管理。在管理以及各種措施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司機的配合,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的具體改進就是改變其的噪聲意識,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利用公益廣告、相關影視以及相關書籍進行全面的普及,使得其在該過程中逐漸改變認識,進而自主的改變鳴笛的次數,加強配合的力度。

3.3加強交通噪聲的處罰力度以及監管力度加強交通噪聲的處罰力度就是在各路段進行不定期的但是頻率較高的監管,對于出現不必要鳴笛以及無故鳴笛的現象進行較大的處罰,如扣分以及罰款等,對于在需要鳴笛時但鳴笛聲急促重復的也進行處罰,限定鳴笛的情況以及鳴笛的路段,對于鳴笛導致的糾紛限定主要責任在于鳴笛芳,進行相關的責任判定以及處罰,監管力度的加強主要就是加強崗哨的監管頻率以及監管嚴謹性。

4結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顯著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環境的危害以及對環境造成的各種污染,包括土地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而城市規劃過程中交通是代表其發展方向的重要推進因素,在城市交通規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交通路線的整體規劃、交通擁擠程度以及交通危險地帶的安全整治等,因此,對交通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合理的改進是極為必要的,其是交通發展的必要措施。改變其的噪聲污染情況是發展交通的一個大前提,也是其得到確實質量提高的重要舉措,其能夠使得其他方向的交通問題得到間接的改進,進而使得城市交通的整體水平得到實質提高。這間接促進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得到實質的控制以及管理的效果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馬春燕.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分布特性及影響研究[D].長安大學,2010.

[2]劉濤.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影響因素與傳播規律分析[D].長安大學,2009.

第9篇

關鍵詞:噪聲;污染;創新

中圖分類號: TB5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當今國內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狀況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早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多次的交通環境調查顯示,噪聲污染的控制均不甚理想。很多大城市現狀調查結果顯示。道路兩側的居民地帶受交通噪聲污染都十分嚴重。歷時一年時間的調查,對全國的518條次干路以上公路兩側的眾多建筑物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其中,包括民用住宅、學校和醫院,數量達6300多座。調查結果顯示,各等級道路兩側的噪聲敏感建筑物受交通噪聲污染程度是不同的。高速路兩側的建筑受影響程度尤為嚴重,可以說交通噪聲污染對其周邊居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1]。

2.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的分析

2.1機動噪聲

2.1.1動力噪音分析

機動車輛是產生噪音的最主要因素,發動機噪音的控制對于汽車噪聲的控制非常關鍵。進氣噪聲,發動機的噪音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發動機的空氣動力噪聲,會隨著發動機轉速的提高而大大增強。

2.1.2輪胎噪音分析

輪胎噪聲也是道路交通噪聲的重要噪聲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由于輪胎噪聲本身的噪音機制比較復雜,對各種設備的先進性和方法性要求非常高。當在正常情況下,車輛行駛較快的時候也會發出很大的噪聲;當路面潮濕,且車輛速度行駛較慢的時候,噪音尤為明顯。

2.2非機動車噪音

非機動車輛的噪音主要來源于電動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剎車聲。據監測,這種聲音能使聲值提高5dB還要多,防治交通噪聲污染不能停滯于建設,要從初期開始注意,就應該提前注意噪聲污染,把它放到一個特殊的角度來看,從實際中看到使用的任何一種降噪的方法,其在技術環節上也都沒有達到是很完美的境地,在使用中使用的地點和方法和需要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在降噪的過場中,應該從公路所在地的實際出發,在公路建設的同時注意到環保建設[2]。

3.控制城市交通噪聲方案創新

3.1噪聲源的控制

3.1.1改進汽車動力機械設計

汽車產生噪音的主要因素有空氣動力、械傳動。從結構方面劃分為發燃噪聲、底盤噪聲、各個設備噪聲、車身噪聲等。其中發動機噪聲是主要的汽車噪音污染因素之一,進氣噪聲和本體噪聲等引起的噪聲等多方面的。對于發動機振動的調節也對于汽車噪聲的控制非常關鍵,要合理改善發動機機制;降低底盤噪聲,也就是排氣系噪聲和傳動系噪聲的一個措施;降低機器中各個電器設備噪聲,包括風扇噪聲以及汽車電動機發出的各種噪聲;降低車噪聲,這里很大程度是指汽車行進中的汽車噪音,現在車速快速提升,改善車身噪聲的方法也就是:對車身改造為更好的流線型,在此情況下就可以光滑過渡;用彈性元件連接車身與車架使得穩定性增加;室內軟化程度增大,可在頂棚及車身內蒙皮間加入吸聲材料等。

3.1.2修建降噪路面

降噪路面,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瀝青路面。目前,有科學家發明了兩種混凝土,即空隙型混凝土和細槽型混凝土。第一種是瀝青里的強膠粘劑在這里是用來使石子更好的連在一起,但也可能使得灰塵和臟物被牢牢地粘在上面,使得質量降低。而空隙型混凝土沒有膠粘劑的問題,這樣無形中使得它的使用期限會比開孔型瀝青更長。另一種混凝土是經過特殊處理細槽型混凝土。與前者的生產過程不同,它是先做出普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打磨路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去除。此過程結束之后,路面也就會變得比較平滑,在視覺上很平整。這樣就可以在這樣的表面上會出線一道道紋,以起到一定的減噪效果。

3.1.3運用交通管制措施

在大中城市要建設環城道路,以此來減少城市高峰期的車流密度。為了減少交通密度,還可控制在用車的總數量,提供公共交通優先行駛,減少小型機動車的使用。但這種方法只是表面的,治標不治本。如果從深層度上解決,限速和限制超車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社區等要保持安靜的地方要設置限速或者禁止超車標志,這樣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噪聲。也可以設置專門的車道,這樣可以通過減少車輛頻繁停車、加速時剎車所產生的噪聲。在平面交叉路口實行環行路況或采用最佳的交通信號并實行自動控制,保證車輛勻速行駛,減少機動車的停車、啟動、加速的次數,這樣也對降低交通噪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2控制噪聲的傳播途徑

3.2.1種植降噪綠化林帶

種植樹木在道路的兩側,能夠非常有效的防治交通噪聲。在植樹的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樹種、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寬度,這樣可以更好的將聲波吸收,以此來起到降低噪聲效果。這里有一個很專業的依據就是,當樹木帶寬度大于10m時,結果會使交通噪聲下降4~5dB。由于聲音投射到植物葉片上有四分之三被反射到各個方向,大約有四分之一被葉片的微震所消耗。這樣形式最突出的優點即為: 對環境有益而無害。局限性是:大量占地,需要大量的時間等待樹木增長,這樣以便于更好的遮擋噪音[3]。

4.結語

總而言之,交通噪聲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也受大了社會普遍的關注,控制和解決世界性四大環境公害之一的噪聲污染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發達國家的公路建設發展的過程來看,大量的資金是投放于路網建設形成規模后,對環境的保護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后期治理的費用是難以想象的。通過對降噪使用的方法進行各方面的比較,在多方案比選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既可以給居民安靜的生活環境,也是得到社會的認可,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政府對交通噪聲的控制的不斷加強的大好背景下,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安靜和諧,在我們全人類的建設下,將會呈現出一個祥和而又快速發展的地球。

參考文獻:

[1]湯文倩.淺談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問題[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5).

[2]趙延保.汽車車輛噪聲污染的危害與控制[J].論文集粹,2011(5).

第10篇

關鍵詞:噪聲;聲環境質量;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 X8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1-0062-03

The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Research of Shaanxi Province in 12th Five-Year Plan

Cheng Junxia et al.

(Shaanx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acoustic environment assess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12th Five-Year Plan,the noise pollution degree,distribution and tendency of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the ten monitored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comprehensiv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urban traffic remained stable,whereby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studied urban functional zones decreased slightly.The order of nose in urban functional zones was following as neighborhood noise > traffic noise > construction noise>industrial noise.

Key words:Noise;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Shaanxi Province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噪聲污染對于居民的干擾和危害日益嚴重,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會危害人們的健康[1]。城市噪聲污染主要包括各種交通噪聲、建筑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等,已成為困擾人們生活、危害城市環境的一大公害。如何治理噪音污染,保持城市寧靜宜居的生活環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7]。為此,本研究采用“十二五”期間陜西省10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環境噪聲例行監測數據,分析了陜西省城市環境噪聲污染程度、分布狀況、產生原因及變化趨勢,并探討了城市環境聲環境質量改善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10個城市1 586個區域噪聲測點和444個道路交通噪聲測點的2010―2015年監測數據。

1.2 評價標準 評價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1.3 評價依據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和區域聲環境質量依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640-2012)進行評價。評價指標為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和夜間平均等效聲級。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和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均分為1~5級,并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

2 結果與分析

2.1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 2015年陜西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5.4dB,質量等級為一般。各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范圍為53.7~57.4dB。10個城市中4個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評價為較好,其余6個城市為一般。“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城市區域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在53.7~55.4dB,呈波動性變化,2015年最高。各城市區域環境質量級別在較好和一般之間變化圖1。

秩相關系數檢驗結果表明,全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上升趨勢不顯著,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略有下降,除渭南市外,其余城市等效聲級變化趨勢均不顯著,區域環境質量無明顯變化(表1)。

2.2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 2015年陜西省城市道路交通平均等效聲級為66.1dB,質量等級為一級。全省各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在59.5~68.3dB。全省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評價為好的城市有8個,較好的城市2個。全省監測路段總長721.1km,其中8%的路段等效聲級超過70dB,西安市超標路段長度全省占比最高。“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范圍在65.7~66.9dB,2015年與2011年相比下降0.8dB。全省聲環境質量穩中略有波動,評價為一級的城市除2014年為9個外,其余年度均為8個(圖2)。

秩相關系數檢驗結果顯示,全省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下降趨勢不顯著,城市交通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表2)。

2.3 噪聲聲源構成 2015年陜西省環境噪聲的聲源結構為:生活噪聲占48%;交通噪聲占29%;工業噪聲占12%;其他噪聲占7%;施工噪聲占4%。可見,生活噪聲所占比例最大,是影響范圍最廣的噪聲源,其次為交通噪聲。“十二五” 期間,陜西省城市區域噪聲聲源構成情況變化不大,仍以生活噪聲影響范圍最為廣泛,交通噪聲次之,施工噪聲和工業噪聲影響范圍增加速度較快(表3)。

根據噪聲等效聲級分析,2015年全省各類噪聲源強度排序:交通噪聲>工業噪聲>施工噪聲>生活噪聲>其他噪聲。工業、施工和生活噪聲聲源強度2015年比2011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特別是施工噪聲聲源強度上升較大,而交通和其它噪聲強度有所下降(圖3)。

4 小結與建議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略有下降,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保持基本穩定。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們文化娛樂生活更加豐富,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娛樂、集會等活動更加頻繁,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大功率音響器材等的使用,使得生活環境噪聲強度和影響范圍在“十二五”期間均有所增加。同時,隨著城區的不斷改造擴張,各城市建筑工地不斷增多,施工噪聲對周圍居民的影響日益嚴重。

因此,本文建議:各級政府應對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實行統一監督,各有關部門對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工業企業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實施協調管理,以便更好地控制環境噪聲的污染。尤其是對施工噪聲應對施工現場加強管理,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居民居住集中區域,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建筑施工作業,減少施工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加大監測力度,加快自動化監測網絡的建設,對各種噪聲污染提出更好的治理方案,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關于加強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鄉聲環境質量的指導意見 環發〔2010〕144號[N].中國環境報,2011-01-26.

[2]劉硯華,曹勤,高小晉.我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狀況與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5,3:71-72.

[3]董圓媛.江蘇省聲環境質量監測與現狀分析[J].科技視界,2014,34:312.

[4]邱雪,張思沖,陳潔,等.城市聲環境質量研究――以哈爾濱2006―2010年為例[J].森林工程,2015,1:38-42.

[5]張彥群,郭宇.鄭州市聲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及防治對策研究[J].環境研究與監測,2015,1:64-68.

第11篇

【關鍵詞】噪聲污染;防治;對策

噪聲污染是一種環境污染,是發生體做無規則時發出的聲音,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通常所說的噪聲污染是指人為造成的。它被認為是僅次于大氣污染與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聲象毒霧一樣,彌漫在人們周圍,尤其在城市與工業區里,經常性的噪聲污染使人心煩意亂,精力不集中。長期工作與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與導致其他疾病發生。當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產業革命以來,各種機械設備的創造和使用,給人類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但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強的噪聲。

陽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東側,太行山中段西麓,轄兩縣三區,面積4452平方公里,人口130萬。其中城市轄區29.8平方公里,人口33萬。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生產規模的擴大,交通運輸量的增加,商業、娛樂網點增多,城市噪聲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有關噪聲污染的占總數的40%。因此,分析噪聲污染現狀及原因,尋求防治對策,對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市區噪聲污染源現狀

根據統計,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9dB(A)。市區有10.5萬人生活在55 dB(A)以下的安靜環境中,占人口總數的34.3%;有18.2萬人生活在56-70 dB(A)的不安靜環境中,占人口總數的59.2%;有2萬人生活在高于70 dB(A)的極不安靜環境中,占人口總數的6.5%。

對城市區域車流量大于100輛/小時的42個路段監測結果分析,其情況是:只有6個路段晝間能夠達到70 dB(A)的標準要求,85.7%的路段超標,最大值超過11.4 dB(A),超標路段長度占監測路段總長度的83.5%。夜間只有4個路段達到55 dB(A)的標準,有91.3%的路段超標,最大超標值為23.7 dB(A),超標路段長度占監測路段總長度的92%。由此說明,市區噪聲污染已經相當嚴重,噪聲污染防治的任務將十分艱巨。

2. 噪聲污染原因分析

2.1噪聲污染因素分析

影響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的因素主要有五大類,即交通源、工業源、生活源、施工源和其他源。前四類受城市發展影響,如機動車輛的增減速度及道路狀況影響交通源,工業企業的布局及發展影響工業源,基本建設項目的多少影響生活源等。若能找出其中的優勢因素并加以控制,對改善城市聲環境質量將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實際監測過程中,對影響噪聲監測結果的噪聲來源進行了分類統計,其結果是:交通噪聲源居首位,占33%,工業源占31.8%,社會源占25%,施工源占5.7%,其他源占2%。

2.2噪聲污染的原因分析

2.2.1 陽泉地處山區,城市分布在桃河兩岸的狹長地帶,用地緊張,道路密度大(3.58公里/平方公里),寬度均值僅為17米,丁字路、斷頭路多,路面質量不好。而近幾年城市機動車輛增速很快,目前達到4萬余輛,致使干線車流量大,超過道路通行能力,造成東西擁擠,南北不暢,交通噪聲居高不下,基本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主要的噪聲來源。

2.2.2 由于歷史原因,市區布局混亂,工廠、居民、商業相互交錯,混合區面積占市區總面積的52.9%,工業影響居民,居民制約工業,矛盾日益突出。

2.2.3 由于經費投入少,聲源得不到及時治理。幾年來,治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廢氣和廢水,而噪聲一直未能作為重點。據統計,市區現有污染防治設施384臺(套),噪聲防治設施只有28臺(套),這與上千的噪聲污染源(點)是極不相稱的。

2.2.4 噪聲污染隨機性強,而環保部門受人員、裝備等制約,很難做到及時有效的監督。

2.2.5 公安、交通、文化等相關部門管理力度不夠。特別是社會噪聲管理漏洞大、問題多。一方面,三產高速發展,商業、文化娛樂業的大量增多,很多項目缺少環保審批,致使生活噪聲點源泛濫,給群眾造成了嚴重危害。另一方面,公安部門以維護社會治安為主,他們對噪聲管理從技術監測手段上感到困難。環保部門管理生活噪聲按法律規定純屬“越俎代庖”,執行過程阻力大。因此,出現環保部門難管其他部門不管的問題。

3. 噪聲污染防治對策

3.1交通噪聲污染是噪聲治理的重點,對交通噪聲進行綜合整治。首先,要抓好道路規劃和建設,使其布局合理,寬度適宜,路況良好,提高通行能力。其次,要狠抓聲源治理,努力降低機動車輛噪聲,淘汰不合格車輛。第三,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實行禁鳴路段,增加路面隔離,實行人車分流,降低車輛鳴號次數,控制交通噪聲污染。

3.2合理規劃,推行綜合整治。在城市改造和建設中,按不同功能區規劃和建設,改善不合理的布局,新建和搬遷的企業應盡量設在市郊,減少運輸原料、產品車輛穿行市區帶來的噪聲污染。對高級賓館、居民區、醫院的建設要避開交通干線和工業的影響。

3.3環保部門要加強對全市噪聲污染源的管理,強化噪聲排污申報登記,推行許可證制度,抓住我國開展節能減排的契機,對超標噪聲源進行限期治理。新建項目要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防止形成新的污染。

3.4統一思想,齊抓共管。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工作形成合力,市政府應統一協調,環保、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要各負其責、通力合作,加強建筑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的管理,限制建筑施工的工作時間,規范小商販在街頭的擺攤設點,嚴禁高音喇叭招攬生意,逐步解決噪聲污染問題,還居民一個安靜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羅曉,江家驊.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 楊志團.城軌交通線路方案選擇及城軌交通規劃建設問題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08(3).

第12篇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區域聲環境質量為目標,強化噪聲排放源管理,切實解決噪聲擾民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噪聲污染,不斷改善城鄉聲環境質量,努力建設安靜舒適的城鄉環境,保障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和諧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年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噪聲自動監測系統進一步完善,噪聲監測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工業、交通、建筑施工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排放全面達標,居民噪聲污染投訴、和糾紛不斷下降;城市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明顯提高,農村地區聲環境進一步改善。

三、組織領導

成立區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寧靜工程”)領導小組,由分管區長任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區發改局、經信局、科技局、財政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文體局、環保局、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隊、工商局、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等,定期研究部署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

區寧靜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區“寧靜辦”)設在區環保局,由區環保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區“寧靜辦”負責“寧靜工程”的日常工作,指導各地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牽頭制訂“寧靜工程”年度工作計劃,對“寧靜工程”年度目標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組織開展評估考核。各鎮(街道)政府(辦事處),開發區、度假區管委會是“寧靜工程”的實施主體,負責制定本區域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組織開展本區域噪聲污染防治工作。

四、任務和要求

(一)加大重點領域噪聲污染防治力度。

1、加強交通噪聲污染防治。

(1)全面落實《地面交通噪聲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以下簡稱“敏感區”)的高架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道路兩邊應配套建設隔聲屏障。

牽頭單位:區交通運輸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

(2)根據城市擴展范圍擴大禁鳴區域。嚴格實施禁鳴、限行、限速等措施,嚴格控制貨車、渣土車通行證件發放,加大對違反禁鳴、限行、限速等措施的執法和處罰力度。

牽頭單位:區交巡警大隊;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

2、強化施工噪聲污染防治。

(1)嚴格執行《州市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加強施工噪聲排放申報管理,施工單位應在項目開工前到環保部門進行申報。實施城市建筑施工環保公告制度。實施夜間施工審批管理,嚴格限制在敏感區內夜間進行產生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加強對違反審批要求和施工噪聲超標排放行為的查處。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區住建局、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

(2)實現建筑施工的實時監督,鼓勵使用低噪聲施工設備和工藝。將建筑施工噪聲污染控制納入文明工地評比內容。強化項目經理是建筑施工噪聲污染控制的第一責任人制度。

牽頭單位:區住建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

(3)全面推廣使用商品混凝土。推廣使用預拌砂漿。禁止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

牽頭單位:區住建局、經信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環保局、交通運輸局。

3、推進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

(1)禁止商業經營活動在室外使用音響器材招攬顧客。積極推行城市室內綜合市場,取締擾民的露天或馬路市場。嚴格管理敏感區內的文體活動和室內娛樂活動。

牽頭單位:公安分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工商局、城管局、文體局。

(2)嚴格控制加工、維修、餐飲、娛樂、健身、超市及其他商業服務業噪聲污染,有效治理冷卻塔、電梯間、水泵房和空調器等配套服務設施造成的噪聲污染。對噪聲超標單位限期整改,并征收噪聲超標排污費,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予以行政處罰。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

(3)對室內裝修進行嚴格管理,明確限制作業時間,嚴格控制在已竣工交付使用居民宅樓內進行產生噪聲的裝修作業。

牽頭單位:公安分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城管局。

4、深化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查處工業企業噪聲排放超標擾民行為,對超標企業限期整改,并征收噪聲超標排污費,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予以行政處罰。加大敏感區內噪聲排放超標污染源關停、搬遷和治理力度。加強工業園區噪聲污染防治,禁止高噪聲污染項目入園區。嚴格落后工藝設備淘汰制度,將高噪聲的工藝設備納入淘汰目錄。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經信局。

(二)強化噪聲排放源監督管理。

5、嚴格聲環境準入。嚴格建設項目聲環境影響評價,明確改善噪聲污染防治的措施要求。嚴格項目環境噪聲“三同時”驗收管理,未通過驗收的噪聲排放項目,一律不得投入運行。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發改局、經信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

6、加強重點源監管。有關部門每年應確定本地區重點交通噪聲整治路段、建筑施工噪聲重點整治工地、社會生活和工業噪聲重點治理單位作為重點噪聲排放源單位,上報區寧靜工程領導小組,嚴格各項管理制度,確保重點排放源噪聲排放達標。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分局。

7、積極解決噪聲擾民。加強噪聲污染投訴處置,暢通環保“12369”、公安“110”、城建“12319”舉報熱線的噪聲污染投訴渠道。建立投訴信息共享機制和噪聲擾民應急機制,防治噪聲污染引發。將排放超標并嚴重擾民的噪聲污染問題納入各職能部門掛牌督辦范圍。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住建局、城管局、公安分局。

8、開展綠色護考行動。加強中高考等國家考試期間綠色護考工作,為考生創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住建局、城管局、公安分局。

(三)加強城鄉聲環境質量管理。

9、加強城市噪聲達標區建設。確定聲環境質量達標區和不達標區,制定達標區保持計劃或進一步改善計劃。年7月底前制定不達標區噪聲削減計劃并報市“寧靜辦”后實施。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分局。

10、進一步改善鄉村聲環境質量。嚴格控制城鎮化過程中的噪聲污染,防止噪聲污染從城市向鄉村轉移,將加強鄉村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納入日常環境管理工作。

牽頭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關責任單位:區環保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分局、。

(四)強化監管支撐能力建設。

11、完善噪聲監測網絡。年完善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和功能區定點監測布點,區域環境噪聲監測覆蓋范圍超過建成區面積的90%。持續完善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在區各類聲環境功能區和主要道路交通干線設立噪聲顯示屏,為環境宣教、公眾參與提供信息化的窗口。在重點噪聲污染源安裝噪聲自動監測儀器,并將監測數據作為執法監管依據。加強噪聲污染執法監測能力建設,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部門逐步配置應的噪聲現場監測設備和儀器。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財政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分局。

12、提高執法監管能力。區環保局設專人從事環境噪聲日常管理工作,并加強噪聲污染防治機構建設。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噪聲污染防治關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培訓。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

13、開展治理工程示范。開展低噪聲路面技術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設。促進道路聲屏障建設,實施高效隔聲窗應用示范工程。按規定開展汽車環保定期檢驗工作,將噪聲排放逐步納入檢驗范圍,并開展摩托車和農用車的噪聲定期檢驗示范。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噪聲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關責任單位:區科技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環保局、公安分局。

14、強化聯合執法檢查。噪聲污染防治有關主管部門互協調配合,每半年組織一次聯合執法專項行動。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工商局、公安分局。

(五)加強綜合保障措施。

15、加強規劃引導。將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和聲環境質量改善作為重要任務之一,納入“環境保護規劃,設立噪聲污染防治章節。在編制城鄉建設、區域開發、交通發展和其他專項規劃時,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中納入聲環境影響評價章節。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發改局、經信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

16、完善法規政策。研究制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關法規、規章。嚴格依法征收噪聲超標排污費,做到應收盡收。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財政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

17、加強科技研發。加大對聲環境質量改善技術研發的支持,通過科技計劃,依托行業主管部門,充分利用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噪聲振動研究基礎,研發噪聲控制技術,促進降噪設備產業發展。

牽頭單位:區科技局;關責任單位:區經信局。

18、促進公眾參與。廣泛宣傳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介紹噪聲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知識。發揮媒體對各類噪聲擾民的輿論監督,加大噪聲違法的曝光力度。每年“6.5”環境日期間,利用各種媒體宣傳報道聲環境質量狀況和噪聲污染防治的關情況。劃定后的聲環境功能區應在環保網站上公示,在街道、社區明顯位置設置聲環境功能區類別的標示牌。

牽頭單位:區環保局;關責任單位:各鎮(街道)、開發區、度假區,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分局。

五、實施進度

(一)準備階段:區“寧靜辦”召開有關部門會議,對年度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計劃作進一步細化,分解年關任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太仓市| 宁津县| 宁晋县| 定南县| 靖远县| 琼海市| 米泉市| 萝北县| 阜南县| 长汀县| 昌邑市| 泸溪县| 普宁市| 忻城县| 平塘县| 阿坝县| 广安市| 佛山市| 祁东县| 潜江市| 封丘县| 芦溪县| 木兰县| 凉城县| 河北区| 金昌市| 望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彩票| 碌曲县| 德格县| 景德镇市| 大关县| 古蔺县| 繁峙县| 新和县| 江油市| 静海县| 师宗县|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