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0 14:47: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尾氣污染的應對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前言】
當前,城市污染的主要來源就是汽車污染,城市交通發達,車流量大,汽車尾氣排放量大,汽車尾氣中的危害物質與污染物質對城市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環境,不利于城市的發展,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質,不僅會損害民眾的身體健康,誘發呼吸道疾病,還會影響城市的精神面貌。
1、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的危害及現狀
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現狀不容樂觀,污染十分嚴重,人們看到的白色、藍色、黑色等煙氣就是機動車尾氣。隨著經濟的發展,機動車逐漸增多,在一些中大城市,公路上存在較多的私家車、公交車、摩托車等機動車,會排放大量尾氣,污染城市環境,因而,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現狀不容樂觀。研究顯示,機動車尾氣中含有110-200種化學物,不僅包括一氧化碳,碳氮化物、鉛等污染物,還包括一些微塵顆粒,嚴重損害出行者的身體健康,易誘發呼吸道疾病。不僅如此,機動車車輛的快速增長,加大了尾氣的排放量,加重了城市污染。因而,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分析機動車尾氣污染的現狀與危害尤為重要[1]。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機動車是低面污染,主要在離地面一米的地方排放,處于人的呼吸帶附近,易被人體吸入,危害更為直接,易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誘發癌癥。經權威數據統計,城市交警在職人員的平均壽命僅為40.5歲,死亡人員中肺癌、肝癌比例較高,高達53%。第二,排放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氟化合物等污染物質不僅會危害出行者健康,還會造成光化學煙霧,造成霧霾等,不僅會破壞生存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還會誘發酸雨,侵蝕建筑物、植物、土壤等,對城市建筑及環境造成破壞。
2、機動車尾氣污染與治理措施
2.1完善體制,保障機動車尾氣檢測機制正常運行
完善體制,保障機動車尾氣檢測機制的運行是一種有效的機動車尾氣污染與治理的主要措施。通過完善體制,可以為機動車尾氣檢測提供制度支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保證汽車尾氣檢測機制的正常運行[2]。完善體制,保障機動車尾氣檢測機制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明確責任分工,將責任落到個人。通過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可以保證檢測機制的有效性,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更加具有責任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證機動車尾氣檢測的運行。第二,完善體制,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在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機動車尾氣檢測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項,明確操作規范以及機動車尾氣檢測標準等。通過此方式實現體制的完善,以便保證機動車尾氣檢測機制的正常運營,按到規章制度辦事,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
2.2加強行政監管力度,減少污染
監管是保證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加強行政監管力度,是減少污染的有效措施,因而,加強行政監管力度十分重要,不僅能夠保證機動車尾氣檢測機制的正常運行,還能夠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減少污染,提高環境質量。加強行政監管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安排專人進行監管,明確監管人員的職責,避免出現推卸責任、不負責任等問題,提高監管效果,加大監管力度,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第二,明確監管制度,加大懲處力度,制定完善的監督機制,明確監督事項與要求,一旦發現監管不嚴,等行為,給予懲處,輕者進行罰款、反思,重者革除職務,追究其責任,以此杜絕監管不嚴、追求個人利益、等行為,保證監管的有效性,提高監管效果。
2.3完善環境立法體系
完善環境立法體系,是治理汽車尾氣的有效措施,通過完善環境立法,可以對污染環境的行為進行規范,通過法律,保護城市環境,減少城市污染。完善環境立法體系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出臺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在環境保護法中添加有關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相關法律條文,使其符合當前經濟情況,符合環境需求,將模糊性、原則性的條文具體化、詳細化、規范化,從而做到有法可依,實現環境立法體系的完善[3]。第二,將排污許可、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納入法律法規中給予規范。通過污染物總量控制許可,進行尾氣排放的控制,限號出行,減少尾氣的排放,提高環境質量,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從而完善環境立法體系。
2.4研發新技術,發展環保車
研發新技術,是解決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為新技術的研發創造了條件。通過研發新技術,發展環保車,可以有效解決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問題,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城市環境。研發新技術、發展環保車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研發環保車技術,通過進行新技術的研發,可以對車輛的燃油系統進行改造,提高燃油的燃燒率,保證汽油充分燃燒,從而減少尾氣的排放。除此之外,研發新技術,可以改變車輛的燃燒方式,不再使用燃油的方式進行驅動,使用電力驅動,杜絕汽車尾氣排放,實現環境的保護[4]。第二,加大技術投入,通過不斷研究新技術,加大技術投入,可以實現新技術的研發,例如,研發環保車,研發不會排放汽車尾氣的汽車,研發汽車尾氣凈化裝置等,以此減少尾氣排放,減少尾氣污染物及有害物質的排放,實現環境的保護。第三,提高燃油提煉技術,通過提高燃油提煉技術,能夠提高燃油質量,保證燃油充分燃燒,從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減少環境污染,有效解決機動車汽車尾氣污染問題。
總結
綜上所述,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對城市具有較大的不利影響,闡述汽車尾氣污染的現狀與危害,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十分重要,能夠使群眾對汽車尾氣污染產生正確的認識,自覺減少私家車出行,完善體制與立法,加強監管,研發新技術,有效進行機動車尾氣污染與治理。
【參考文獻】:
[1]李明明.淺談哈爾濱市機動車尾氣污染現狀及應對措施[J]. 黑龍江環境通報. 2013(01)
[2]王迎春,孫超.大連市機動車尾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及治理措施[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4(36)
關鍵詞 大氣污染;治理;問題;對策;黑龍江牡丹江
中圖分類號 X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5-0241-01
1 牡丹江市大氣污染現狀
牡丹江市是中國黑龍江省轄市,位于黑龍江省的東南部,地處中、俄、朝合圍的“金三角”腹地,區位發展優勢非常明顯。牡丹江市位于北溫帶中部,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半濕潤地區。地處盆地,四面環山,四季分明。平均氣溫6.1 ℃,平均降水量579.7 mm,日照時數2 339.8 h,平均相對濕度64%。影響牡丹江市大氣環境質量的首要污染因子是總懸浮顆粒物。主要原因是該市在供暖時段大量使用原煤進行散燒,使得該時段的懸浮顆粒物的歷年年均監測值均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但是在非供暖時段監測值接近或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牡丹江市區大氣污染物(二氧化氮)濃度具體見表1。
2 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污染物造成的損害得不到有效控制
環境和人類的身體健康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大氣的影響,如空氣中的一次污染物及其在大氣中反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等。一次污染物排放和二次污染物生成及污染物濃度和所造成的損害之間關系復雜。以復雜的非線性關系的二次污染物臭氧濃度的前體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量為例,當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在不同的層次,產生不同的O3的貢獻率。因此,減少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并不總是帶來同樣比例的O3減少。傳統的策略通常是把一些污染物減排作為核心控制目標,而不是基于對排放污染損害控制管理目標。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及其物理傷害量削減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標之間有復雜的關系。如果考慮進一步暴露了人口規模和人口特征,地理分布的參數所帶來的污染之間的物理損壞所帶來的減排量,以減少經濟損失,從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減少污染物的健康風險存在顯著更復雜的的關系。空氣污染控制策略,以減少污染物排放或污染損害控制標準控制指引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控制對象,控制措施和控制路徑的選擇,這決定了空氣污染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降低最終污染的損害[1-4]。
2.2 控制成本高昂
傳統的控制策略具有高性價比的特點,一方面,一個單一的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忽略的協同效應可能缺乏成本效益的控制選項。另一方面,通過行政命令手段分配到的省份和城市,由于屬地管理的特點,雖然省級和市級區域污染治理的邊際成本差異,但它無法通過協商和合作,或在市場上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降低整體區域的成本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從單一污染物控制轉向多種污染物同時控制,實際上有助于促進大氣污染控制長期成本的降低。在單一污染物控制策略下,企業將依據政策指令下的受控污染物來選擇污染控制技術和措施,即逐一選擇對單個污染物來說控制成本最小的技術或措施。
3 對策
3.1 統一規劃牡丹江市的工業布局
結合牡丹江市城市功能區的科學規劃、總體規劃的要求,根據人口密度,對資源、環境和工業布局進行調查,重新優化產業結構。此外,響應國家的相關調整政策,對工業項目進行調整,使工業項目逐步向園區靠攏,統一規劃新的項目,按照行業類別,進行統一布局的轉換[5-7]。
3.2 對城市的能源利用方式、供熱技術進行調整
改變牡丹江市以往的原煤燃燒供暖方式,變成清潔的天然氣,并大力加強天然氣輸配管網的建設,減少因原煤燃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并將城市劃分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和嚴管區,對于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徹底更換老舊的燃煤鍋爐,換成熱電聯產和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工人方式,新建的建筑物全部采用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從根源上減少懸浮顆粒物。
3.3 實時監控機動車尾氣排放
對機動車的尾氣排放進行實時監控,加大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管理。并定期進行機動車排氣污染檢查,以保證機動車的尾氣排放達到標準[8-9]。
3.4 加大污染源的監測力度
對重點的污染源進行嚴格監測,完善環境監測系統,使得整個城市的環境污染的信息都能得到共享,并將整個城市按照大氣污染的程度進行分區,單獨治理。對于企業排放的尾氣要嚴格監測,符合標準的給予發放環境許可證,對不符合標準的要勒令其進行整改,務必使企業排放的尾氣達到標準。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10-15]。
4 參考文獻
[1] 魏毅,萬旭榮.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防治現狀與目標措施分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37(4):139-143.
[2] 白雪,張晨.烏魯木齊市公務員生活質量現狀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10):1234-1235.
[3] 陳曉月.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特征與防治對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0.
[4] 李宏斌.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
[5] 呂愛華,高麗君.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新疆環境保護,2002,24(4):14-17.
[6] 陳長和,吳尚儒.蘭州市區大氣污染治理方案的初步研究[J].甘肅環境研究與監測,1995,8(2):9-11.
[7] 徐惠,翟鈞,劉振全,等.蘭州市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研究[J].環境保護科學,2003,29(5):4-5.
[8] 吳丹,張世秋.中國大氣污染控制策略與改進方向評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7(6):1143-1150.
[9] 魏毅,萬旭榮,李朝陽,等.烏魯木齊市二氧化硫污染特征與防治對策[J].四川環境,2012,30(6):76-80.
[10] 李艷.我國某地區大氣污染成因分析[J].科技傳播,2012(17):97,102.
[11] 王英,金軍,李令軍,等.北京大氣污染區域分布及變化趨勢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61-67.
[12] 劉普幸.蘭州城市大氣污染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71-75.
[13] 袁冬.我國大氣污染現狀、危害與防治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1(SC):165.
關鍵詞:化學 實驗 環保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為學生提供了最自主能動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了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激發興趣、培養科學精神的生動學習情境。因此,做好化學實驗,是學好化學的重要途徑之一。
事實上,由于受實驗設備及客觀條件的限制,在許多實驗過程中,很難做到低污染、無污染的要求。但是,可以通過對實驗方法和儀器裝置的改進,以減小對人體的危害,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進而達到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例1:在九年級化學課本(上冊)中,涉及到硫在空氣、氧氣中燃燒的對比實驗,生成的產物是SO2,SO2是沒有顏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為減少SO2的危害,必須要對廢氣進行處理,一般可以利用SO2能與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性質,將廢氣經過NaOH溶液或NH3?H2O吸收。發生如下反應:
2NaOH +SO2=Na2SO+H2O
Na2SO3+SO2+H2O=2NaHSO3
2NH3?H2O+SO2 =(NH4)2SO3+H2O
據此,對該實驗做了如下改進:取兩只集氣瓶,各加入1ml-2ml 3mol/L NaOH溶液,在其中一瓶中盛滿氧氣,兩只燃燒匙中分別放入少量的硫,點燃一燃燒匙中的硫,立刻伸進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并迅速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如圖Ⅰ),使生成的SO2最大限度的與NaOH溶液充分反應。如此一來,同比硫在與外界連通的敞開環境中燃燒,降低了對大氣的污染程度,減小了對人體的危害,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對于硫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的燃燒(如圖Ⅱ),步驟同上。
例2:在用CO還原CuO的實驗中,尾氣中有生成的CO2和未參加反應的CO,我們知道CO是有劇毒的氣體,吸進肺中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使血紅蛋白不能很好的與氧氣結合,人就會因缺少氧氣而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尾氣的吸收和處理在環境保護方面尤為重要。在實驗過程中先通入一會兒CO氣體,結束時再通入一會兒CO氣體,這樣,未參加反應的CO氣體排到空氣會造成污染,所以用氣球收集或直接在尾氣出口處連接一尖嘴導管,點燃多余的CO氣體,CO氣體就與O2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了CO2。如此一來,減小了對人體的危害,降低了對大氣的污染。
例3:在高一化學(上冊)課本中,安排了Cl2的實驗室制法,在實驗中,氯氣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制取,反應原理為:
4HCl(濃)+MnO2 MnCl2+Cl2+2H2O
Cl2有毒,并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人吸入少量的氯氣會使鼻和喉頭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氣會中毒致死。所以,尾氣處理是該實驗過程中關鍵的一步。根據氯氣的化學性質,氯氣能夠與堿溶液[NaOH、Ca(OH)2]發生反應,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 2+2H2O
產物均為無毒無害的物質,并且CaCl2和Ca(ClO) 2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這樣既利用了尾氣制得了可利用的新物質,又減少了Cl2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筆者認為,在大量的化學實驗中,所產生的氣體絕大部分是有害氣體(如CO、SO2、Cl2、H2S、NO2等),或多或少會對人類的生存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化學實驗中的尾氣處理就顯得至關重要,實驗時一定要設計好實驗步驟,使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實現化學實驗的綠色化,進而提高環保意識,以求人對自然的尊重、人與自然的和諧。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4。
在科技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業的生產也在向現代化不斷的靠近。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重金屬材料污染問題也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如何減少重金屬對農田、農作物的污染,降低其對我們人類和生存環境的危害,是我們在科技進步的同時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重金屬污染;農作物;應對措施
農業生產中常見的重金屬有鉛、鎘、銅、鋅等,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后,原本以適量的濃度分散在自然界中的重金屬被廣泛的應用。重金屬雖然服務了農業的生產需要,同時也對農田、農作物造成了嚴重污染。
1重金屬對農業的污染來源
1.1農業生產活動
為了使農作物快速的生長,大規模的農藥化肥被應用到農業的生產活動中,這對環境造成了一個不可逆的污染狀況。害蟲在農藥的作用下越發的頑固,這就導致對農藥的需求量越來越高,直接的致使農作物中的重金屬,比如鋅和銅的含量不斷飆升。除了農藥和化肥外,為了使農作物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溫度中,塑料膜的使用量也在增加,同時導致了鎘和鉛在土壤中的含量升高[1]。
1.2工業的生產活動
工業廢水中夾雜著許多的重金屬材料,它們隨著工業廢水流進農田,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尤其是一些金屬冶煉廠,它排出的廢水中重金屬的含量相當高。另外工業的廢棄物不光是工業廢水,還包括我們容易忽略的工業廢氣。工業廢氣進入大氣后,再隨著自然的雨水進入土壤,間接的對農作物造成污染。
1.3人類的活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的使用越來越頻繁。然而在汽車為我們提供方便的同時,它也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大量的尾氣排放,造成重金屬鉛流入到空氣中,在融入大氣。另外,研究表明,不光是汽車的尾氣排放可以含有重金屬,汽車的輪胎添加劑中含有重金屬鋅,在與地面的磨擦時留下殘留,再逐漸擴散到公路周邊的土壤中,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2重金屬對農業危害的表現形式
2.1對農作物的危害
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土壤中種植植物,會減弱植物吸收營養的能力,進而使農作物無法正常的生長,甚至枯萎死亡。重金屬對農田的污染很難被人察覺,而且重金屬本身不容易分解,導致污染會長期的進行,這樣會逐漸的致使農作物的產量減少[2]。
2.2對人類的危害
農業的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農作物被重金屬污染后,將間接的造成對我們人類的污染。重金屬殘留在體內將影響人類的生殖系統,危害胚胎的發育。并且同時對人類的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
3應對重金屬污染的措施
3.1化學方法
在重金屬污染嚴重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科技的進步來解決這個污染問題。通過研發土壤的解毒劑和檸檬酸來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分解,土壤的解毒劑中含有鈣、硅、鐵、錳等元素,可以分解農藥,促進細菌繁殖,進而將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凈化。檸檬酸是美國研制的一種可以將土壤中有毒的重金屬分離出來的一種酸,它能夠有效的清除土壤中有毒物質,并將其轉化成有價值的物質。在檸檬酸處理后,重金屬鉛、鎘、銅等含量會明顯降低,土壤的質量也明顯提升。
3.2生物方法
在生物技術發展的時代,通過生物技術來減少重金屬對土壤的危害,并對其危害進行修復也是人們推崇的一個方法。在污染的土壤中加入無害酸,使土壤恢復原有的呼吸功能,從而消耗了土壤中的氧,達到還原的效果,這樣也能恢復土壤中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健康環境[3]。
3.3人類活動
無論是應用化學技術還是生物技術來處理重金屬的污染,都不如從根本上減少重金屬的使用。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是我們人類可以自己控制和減少的,增加對有機肥的使用,可以對土壤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工業的廢水和廢棄物我們應及時的處理,減少它們流入河流和大氣的機會,也將減少重金屬流向土壤的機會。另外,對汽車的輪胎進行改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重金屬對農業生產的破壞。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GB15618-200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每次出現霧霾天氣過程,基本上都是由不利氣象條件、本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污染物的傳輸共同造成的。
一、不利氣象條件
1.靜穩天氣的出現。靜穩天氣是產生霧和霾的必要條件。就水平方向來說的“靜”,是指風小,冷空氣活動比較弱,污染物水平輸送弱;就垂直方向來說的“穩”,指的是大氣層結構比較穩定,如出現大氣逆溫現象,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才造成了霧霾天氣。
2.空氣濕度較大。空氣濕度較大造成了霧,而霾是空氣污染物形成的。但在有霧的情況下,霾顆粒因為吸收到了濕氣,也會變大,從而增加霾的嚴重程度。
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地區霧霾來勢兇猛,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重,主要原因就是地面平均氣壓十多年來最低,地面風速明顯偏小,與逆溫狀況聯系緊密的大氣中層溫度也達到10多年來最高水平,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和消除。
二、污染物排放
1.工業生產產生的大量煙塵和煙氣。目前,我國仍處于快速現代化進程之中,工業生產在加快,火力發電量在上升,鋼鐵、水泥都在加快生產。工業化的發展依靠強度極高的物質消耗,同時污染物、排放物強度也在加大。所以,現階段我國發生霧霾的頻度和程度高也是必然的。
2.汽車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尾氣。使用柴油的汽車會排放大量的細顆粒物,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
3.冬季大量燃煤取暖產生的煙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我國煤炭消費仍維持在65%以上;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及其他能源所占比重總體趨勢緩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消費比重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可見,我國能源消費依舊嚴重依賴煤炭,其燃燒直接破壞空氣質量,引發大規模的霧霾天氣。冬季,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區處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區散煤燃燒量開始加大,所以霧霾北方比南方樂亍
4.農村居民大量燃燒秸稈產生的煙塵。
5.城市建筑工地露天施工產生的揚塵和粉塵。
6.森林覆蓋率降低,不能有效吸收有害氣體。
三、污染物的傳輸疊加
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也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以北京、天津為例,雖然作為重要生產原料的燃煤使用量逐年減少,并且未來仍將繼續下降,但北京、天津周邊省份的燃煤量卻在增加,重化工也已遍布周邊各省,從華北北部,尤其是北京西南方向延伸至河北省南端的大面積污染排放帶,易于造成大范圍、區域性的污染累積;最后,在靜穩天氣條件下,弱的偏西南和偏南氣流有利于把西南污染排放帶上累積的污染物緩慢輸送到北京和天津地區,與當地累積的污染物一起疊加就形成重污染。
四、我國霧霾日數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1.近地面氣溫高,逆溫現象少,空氣對流旺盛,有利于煙塵顆粒的擴散。
2.生活用煤量少,煙塵排放少。
3.植被茂盛,吸煙除塵作用強。
4.與冬季相比,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局部地區位于山地夏季風的迎風坡,氣流沿山地抬升,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5.夏季降水多,空氣較濕潤,有利于塵粒沉降。
五、治理對策
1.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大幅減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產業和產品需求;尋找使用清潔能源低污染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同時加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單個城市采取應對措施難以達到治污控霾的效果,而是需要區域協同發展,共同促成產業結構轉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產業,從而減少工業污染物的排放。
2.改善能源結構。節約能源資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戰略儲備。積極發展先進核能及清潔能源,以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減輕環境污染。
3.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合理控制機動車數量,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同時鼓勵綠色出行,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
4.大力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增加綠地面積。
關鍵詞: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增加,大量的外地人口流入各個一線城市,加劇了城市的管理負擔,并且,交通擁堵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不良因素之一。另外,資源的利用缺乏合理性以及環境污染嚴重都直接威脅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結合當前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議。
一、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就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對城市中的各個領域進行協調、規劃,從而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以及交通便利等目標。目前,和諧規劃、綠色規劃已經成為當前規劃工作的重點。
二、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一) 土地利用率低,缺乏合理性
土地無疑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點對象,目前,國內的城市規劃在土地問題上,偏向于無序向周邊擴張,盡管能夠有效地增加城市的規模以及用地面積,但是,卻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消失,耕地資源緊缺。并且,在擴建的過程中,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各類用地的合理配比,城市中綠地面積不斷縮減,人們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二) 交通問題日益嚴重
目前,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相對的“中心地帶”卻是高度集中。例如:北京的西單、長安街以及CBD,鄭州的二七商圈、文化路科技市場附近等。“中心地帶”往往集中在一個較小的范圍之內,每天的早晚上班高峰或者節假日,常常會造成交通擁堵問題。
(三) 公眾參與力度不夠
1.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缺乏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實踐經驗,全憑公眾的興趣而不是憑責任感去參與,而且公眾缺乏規劃專業知識、城市意識。
2.公眾參與的層面太低,在規劃的制定、決策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眾參與,相關行業的專家或非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家的參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眾參與,他們提供的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支持,而不是社會各方利益的代表。
3.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得不到體現。目前,我國的有關規劃法規只是對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做出了原則的規定,實際上確立的是一種偏重于行政管理的法律模式,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也缺乏必要的支持與保障。
(四) 環境問題
1.水體污染。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工業與居住區的不合理規劃,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而直接排入水體,致使水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
2.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惡化。工業和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大量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大氣層,使大氣污染嚴重。
3.固體廢物污染。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固體垃圾,而城市規劃和管理滯后,導致大量固廢垃圾不能得到妥善處理,既有礙城市形象、占用土地,而且給居民帶來健康隱患。
4.噪聲問題。目前,隨著國內城市中工業、交通以及各類文化娛樂行業的飛速發展,噪音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很多交通路段的規劃設計不合理,對周邊的居民正常的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夏天不敢開窗。
三、城市規劃應對措施
(一)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約水平,使一定面積的居住用地能夠開發出更多的商品住宅。如提高居住區的容積率、建筑密度等。各城市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城市用地結構中的居住用地比例。并且加快城市中心區及邊緣地區的工業土地置換為居住用地的步伐。
(二) 實現分布式“中心地帶”
隨著城市規劃的不斷擴大,城市規劃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城市的交通壓力,盡量將人們的生活、工作產生的交通需求分散化,在各個區域建立各自的“中心地帶”,從而將老城區的交通壓力已經住房壓力有效分散。
(三) 積極鼓勵公眾參與到城市規劃中
城市規劃過程中多創造公眾參與機會并形成制度。強調公眾參與、強化社會公眾的規劃參與意識,對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至關重要,世界許多城市的調查表明,若市民存在較強烈的主動參與意識,則規劃實施在組織管理上將十分順利,反之,則給規劃及實施帶來麻煩,甚至會拖延或阻礙規劃目標的實現。合理制定城市規劃編制,依法審批城市規劃,加快城市規劃的編制,完善城市規劃體系,依法履行審查、審批程序,使規劃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減少領導決策的隨意性。
(四) 有效解決環境問題
改進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燒效率,盡量使用氣體燃料、型煤、太陽能、地熱等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實行區域集中供熱、消滅千家萬戶的小煙囪;調整工業布局,強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過技術和行政的手段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提高城市綠化
率。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減少城市用水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是城市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城市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城市固體廢物的主要
類型特點,建設城市垃圾處理廠和專用固體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同時做好配套工作的準備實施,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實施方案等,將垃圾清理、工業固廢的產生、運輸等工作做實、做細。劃分城市功能分區,合理布置建筑布局和交通干線,在住宅區和學校、醫院、科研等單位附近不得新建、擴建存在嚴重噪聲污染的企業。
參考文獻:
[1]汪瑞.基于“精明增長”的城市邊緣區土地集約利用思路的探討――以泉州市為例[J].襄樊學院學報.2011(11) .
[2]姜秀娟,趙淑玲.談城市化快速進程中城市邊緣區的規劃問題[J].現代城市研究. 2009(08) .
[3] 高涵.淺析現代城市規劃理念的發展與變遷――以城市規劃三大為視角[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4]張雪飛,劉曉惠.城市邊緣區開放空間保護模式與策略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0(12) .
[5]薛華培.城市邊緣區空間環境現狀分析與城市設計對策[J].現代城市研究.2009(12) .
作者簡介:
關鍵詞:城市環境;建設;難點;對策
引 言: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大量的農村務工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原有配套的環境工程無法跟上人口快速增長的步伐,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城市環境工程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污水、垃圾、公園建設等都被認作是環境工程的代表項目,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以上設施進行了檢查,透視,同時對配套不完全的地區也加大了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居民環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人均綠化面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城市的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相較于原來有了明顯的提高。
1 環境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
1.1 水體污染嚴重
城市中的人均用水量每年都會增加,高密度的人口以及大量的工廠,不僅加重城市用水的負擔,還出現了很多的生活污水以及工業廢水,而這些污水廢水并沒有經過合理的過濾渠道就直接流入了河流湖泊之中,導致了水體系統失去原有的平衡,大大超出了水體正常標準,目前我國的污染趨勢每年都是有增無減,水體保護必須要引起重視。根據調查記載,我國多達1500條的河流中,有三分之二的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江河湖庫的水域都有輕度或重度的污染,其中工業發展較好的地方,河流污染程度格外嚴重,僅有部分的河流和水庫水體符合標準。全國七大水系中有一半的流域污染較重,城市水質近80%不合格。水污染給工業、農業生產造成很大危害,也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水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而且壓力持續加大。
1.2 大氣污染嚴重
城市發展中工業發展是一道非常主要的生產線,發展的同時會產生粉塵等一系列有害污染物;再加上車輛增多,尾氣排放量加大,使城市里的二氧化碳指數不斷上升,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威脅;石化燃料的廣泛應用,建筑工程等設施的修建,不加節制的制造污染,使粉塵、以二氧化硫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氫結合的碳氫化合物、各類化學用品藥劑等流動在空氣之中,大氣污染程度加劇,我國大氣污染中粉塵和酸雨的危害尤為嚴重,造成了空氣中的污染物質超標,空氣品質下降。產生溫室效應,所以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創新發展還要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避免環境惡化給我們的人身安全帶來威脅。
1.3 生活垃圾處理落后
城市化帶來的是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脹、城市的配套設施滯后等,并由此而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城市的生活垃圾來源廣泛,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場垃圾、餐飲服務行業等方面的垃圾。根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一般的省會城市每天要產生幾千噸生活垃圾,一般的小型城市每天也會產生幾百噸以上的生活垃圾。現在對垃圾的處理多采用垃圾填埋和焚燒等方式,但是我國在對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工作上進展緩慢,導致很多的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也被深埋地下或者是被焚燒。有些生活垃圾例如白色污染等不論是深埋地下或者是焚燒都不是很好的處理方式。
1.4 居民的人均綠化面積較低
我國城市綠化起步較晚,近些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國外的總體差距仍在拉大,全國各地的綠化建設進度也不一樣。園林建設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園林建設是指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和休息、游覽場所而進行的綠化、景觀建設和對風景資源的保護、利用。其具體內容除公園、庭園的設計、建造外,還包括古跡名勝地的綠化,住宅和各種公共建筑環境的綠化,道路、廣場和濱河、濱湖、濱海地段的綠化,城市中以防止污染或保持水土為目的的防護綠地營建和廢棄地綠化,森林公園和郊野休養區、療養區的建立與綠化,對天然風景包括古樹名木和旅游資源的保護、修整與利用,以及植物園和動物園的建設等。政府在處理發展與環境方面需要多考慮綠化的因素。
2 環境工程建設的應對措施
2.1 進行技術升級降低環境的污染
原有的生產技術,通常是高能耗、低利用率的,發達國家很早就注意到技術在生產中的重要性,通過相應的技術升級以及產業改造,極大地降低了工廠污染物的排放,同時提高了對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新技術在能耗與資源利用率方面有著更突出的意義。
2.2 做好垃圾分類進行二次循環
我國對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較低。其中工廠生產加工得到需要的工業品后就將“廢渣”當作廢棄物處理,須知沒有廢物而只有放錯的資源。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進步,產生的工業“廢渣”也越來越多,發達國家早就認識到“廢渣”的可利用性,對“廢渣”進行了二次開發,將廢料變廢為寶,既解決了固體廢棄物占地的難題,又降低了資源的成本。我國需要在資源的二次利用上加大投入,做好資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2.3 合理控制城市發展與地質容量
城市發展固然可以帶動經濟提升,但是,每個城市的發展要兼顧地質的容量,也就是要考慮地質結構的承受力度,不能一味開發,忽略環境保護。在城市建設時,要考慮城市地質結構的承受水平,制定合理的規劃方案,以保護環境為首要條件,在地質容量允許的情況下,穩健的發展城市建設,有效的控制城市污染,降低城市廢棄物帶來的環境破壞,從而保證地質容量得到有效利用和監控,城市發展又可以實現穩步前進,使得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地質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統一,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戰略。
2.4 鼓勵社會多元化的投資,強化環境工程建設的體制建設
城市環境工程是一項耗資比較大的工程,在發展當中不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還鼓勵社會上多元的投資力量參與到其中來。包括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公害處理和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都需要有比較規范的一套體制系統進行維持。讓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當中,有利于城市環境工程的良性運行。建立起必要的環境引導機制,加強宣傳,加大政府對這些參與者的獎勵和扶持,調動他們的建設積極性,推動整個城市環境建設的發展。
2.5 進行合理的環境規劃
2.5.1 對于城市中的光污染,現在的建筑群很多,大型的企業往往采取有色玻璃作為他們身份的象征,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這都對城市環境造成了破壞,而且有時還會引發一些事故,故建議減少或盡量避免這種材料的使用,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力求做到環保。
2.5.2 大氣污染是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城市中以及城市周邊各類工廠比較多,向大氣中排放的各種廢氣和汽車尾氣等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對此,有關部門可以采取措施使工廠做到廢氣凈化后再排放。至于汽車尾氣,可以適量限制汽車的出行,作為公民也要自覺,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5.3 進行大量的綠化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對凈化環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也有利于減輕噪聲污染,對于噪聲污染,大部分城市已經有了禁止鳴笛的規定,設置隔音板等也是極為有效的措施。
3 結束語
環境工程在城市建設中極為重要,在進行環境工程建設過程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工程建設之間的關系,對于環境工程建設的難點問題,采用積極的應對措施,努力做好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工作,將民生問題放在政府工作中的首位,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參考文獻:
[1]馬玉皎.西北地區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法制問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3.
關鍵詞:環境工程:存在問題;建設應用;探究學習;應對措施
前言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其精神生活境界也在不斷的提升,整個社會對于環境工程的治理、管理情況等越來越重視,比如城市的公園建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都是政府重點的工程檢查項目。通過對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體系的健全,以提升基礎設施的應用水平,加大其污水處理效率,進行綠化覆蓋率的提升,確保居民用水環境、大氣環境等的改善。
1 環境工程建設問題的分析
1.1 為了方便現實環境工程建設環節的應用需要,進行環境污染狀況的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這是現階段的環境質量提升的重要環節。在當下社會中,影響環境工程正常開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環境醫學、環境化學等,目前來說,我國的環境工程體系是不健全的,該學科的領域依舊處于發展的階段,其核心環節是進行環境污染源頭的積極處理,環境工程學涵蓋的范圍是比較廣泛的,對其應用學習要把握環境污染處理的相關原則。環境工程的應用內容體現在多個處理及其利用方面,比如大氣污染的防治環節、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利用、環境污染狀況的綜合防治等。
環境工程建設效益的提升,離不開城市的整體環境治理模塊的協調,比如比較完善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在當下社會中,影響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因素是比較多的,比如城市徑流污水情況、工業廢水狀況、生活污水狀況等,都影響了一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狀況。在上述模式中,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家庭用戶、城市的公共衛生設施等,經過城市排水道的疏導進行地下污水區。為了更好的進行該階段的處理,需要進行城市的污水廠的利用,進行積極的處理,而后再進行排放,實現其周期循環性的提升。城市當中的工業廢水在城市污水當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業污水在全國各個城市當時的分布是不一樣的,那些以工業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對嚴重些。對城市工業污水的處理要求更為嚴格,因為這部分污水當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腐蝕性、難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為科學的技術手段進行處理。最后的一個污水來源主要是城市徑流污水。他們具有比較明顯的季節特點和復雜的成分。
1.2 在城市生活中,生活垃圾的處理也是一個重要的模塊,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斷的提升,城市生活消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就誕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現實生活中,城市生活垃圾來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商業垃圾、餐飲服務垃圾、家庭生活垃圾等。這些垃圾每天的存在量都是比較多的,需要進行有效的處理應用,否則城市的綜合環境必然不會得到有效的清潔維護。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和人們的生活。在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當中,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還停留在傳統的做法上,或者采用運輸到郊區進行掩埋的辦法或者是進行焚燒處理而已。這種辦法存在著投資大、運轉成本高,同時垃圾中的有用資源也會被燒毀,加上,現有國內焚燒廠運行均比較困難。沒有進行生活垃圾的無公害處理是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的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目前來說,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體系是比較落后的,與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諸多的差距,其建設應用水平高低不同。在城市環境工程建設過程中,園林建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起到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比如能夠進行城市的噪音的降低,凈化空氣,避免空氣的過度污染,進行城市的居住環境的改善。目前來說,有些政府人員對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重視不夠,片面地強調加大商品房和高檔住宅的建設,導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沒有足夠的綠化空間,我國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相對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設發展,將會嚴重限制未來城市的進步城市環境工程建設難點。
2 環境工程建設方案的優化
2.1 環境工程建設綜合效益的提升,離不開對城市內部資源的綜合應用,這涉及到一個二次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在日常工業生產中,燃料費用、原料費用占據產品的整體成本比較高,特別是一些基礎工業原料的應用,比如礦石、石油、煤等。有些生產商對其中的有用部分進行利用,對于一些無用的部分進行廢物棄置。其利用環節難免存在不合理之處,產品的成本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浪費了大量的資源,不利于我國城市環境污染情況的控制。目前來說,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水平是比較低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廢棄物的規模不斷的提升,有些國家針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做好二次資源的相關工作,保證其生產環節、消費環節等的協調。把原料、工業生產、產品使用、廢品、棄人環境這一傳統的開環模式變成原料、工業生產、產品使用、廢品、二次原料資源的閉環系統,使原料資源進入社會后,能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實現多次循環,不造成環境污染。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二次資源的利用列為國家優先考慮的經濟戰略之一,使二次資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國每年有300多萬噸廢鋼鐵、600多萬噸廢紙、200多萬噸廢玻璃,70多萬噸廢塑料、30多萬噸廢化纖、30多萬噸廢橡膠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資源作為廢棄物流失,而且嚴重污染環境。
在當下環境建設模式中,也要進行工藝設備的更新工作,積極抓好清潔生產的相關工作,進行工作環境的改善,保證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實現能耗情況、物耗情況等的控制,確保產品的質量及其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比如在燒堿模式中,進行離子膜模式的應用,以突破其水銀法的局限性,又如在面粉生產過程中,進行干洗麥粒的應用,進行三廢排放的減少,促進其綜合效益的提升,以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通過對物料閉路循環體系的利用,進行廢物垃圾的有效利用。我國農藥、燃料行業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廢"形式排入環境。在生產過程中比較容易實現的是用水閉路循環,供水、用水和井水一體化,一水多用,分質使用,凈水重復使用。我國現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聯產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產尾氣制亞硝酸,利用硫酸生產尾氣制亞硫酸鈉,從硫鐵礦燒渣中回收金、銀、鐵,從樂果合成廢水中萃取回收樂果等。都是很有使用價值的"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2.2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要進行社會多元化的投資,進行環境工程建設體制模式的優化,實現城市環境工程的綜合利用效益的提升。這需要相關部門的政府展開財力支持,要進行多種投資力量的應用,比如城市園林建設體系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體系的協調,以更好的進行城市生活污水的控制。都需要有比較規范的一套體制系統進行維持。讓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當中,有利于城市環境工程的良性運行。建立起必要的環境引導機制,加強宣傳,加大政府對這些參與者的獎勵和維持,調動他們的建設積極性,推動整個城市環境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天然氣;燃料;環境影響;措施
0.引言
天然氣與煤炭、石油并稱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絕大多數天然氣是氣體化合物與氣體元素的混合物,其基本成分為甲烷,此外還有C2~5烴類氣體、N2、CO2、H2S等非烴類氣體,是優質的氣體燃料和基本的化工原料。
1.我國大氣環境現狀以及天然氣的優點
“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形勢嚴峻。據我國一些大中型城市環境監測報告表明,我國大氣污染仍以煙煤型污染為主,污染程度嚴重,塵類污染所占比例很高,總懸浮微粒超標較為普遍,熱電廠、燃油鍋爐、汽車尾氣污染趨勢加重,氮氧化物已成為少數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我國城市空氣質仍處于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空氣污染重于南方城市。
造成這種污染現狀的主要原因主要有:①我國能源構成以煤為主是我國大氣污染嚴重的直接原因。受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的制約,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呈現出明顯的煤煙型污染特征,總懸浮微粒和降塵污染普遮嚴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未見好轉。②熱能利用方式的落后,集中供熱,城市燃氣發展緩慢。我國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居民采暖主要靠分散的供熱鍋爐和直接燃煤的爐灶提供熱能。由于這些爐、窯、灶遍及城市,又是低空排放,有害物質不易擴散,特別是冬季在人口稠密的城區形成嚴重大氣污染。③城市交通污染源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之一。由于城市迅猛發展,機動車輛數量激增,導致機動車尾氣污染加重,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趨勢。
我國天然氣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我國的地理環境復雜,這都為天然氣儲藏創造了優越的地質條件。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西北新疆含氣盆地、新疆地區的塔里木、準葛爾、吐-哈盆地、南部鶯-瓊盆地、東海陸架盆地、松遼-渤海灣地區等。采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可以減少煤和石油等傳統能源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百分之一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分之六十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百分之五十,并有助于減少酸雨形成,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對于溫室效應,燃燒天然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較煤炭、石油產生的少,亦有利于建設低碳型社會。
總結天然氣利用優點有:
1.1清潔環保
天然氣最清潔的地方在于它燃燒以后幾乎不排放二氧化硫、排放較少的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因此對節能減排和減少溫室效應的具有重大貢獻,因此天然氣是一種清潔環保的能源。
1.2經濟實惠
天然氣同煤和石油等傳統燃料相比,現在的價格較為低廉,能被企業和居民所接受。由于天然氣燃燒過程中排放物比較清潔,對設備的損壞程度較低,從而減少用戶的設備維修費用。因此,使用天然氣是經濟實惠的。
1.3安全可靠
天然氣由于它的化學組成成分造成它的密度比空氣輕,一旦發生泄漏等突發事件,它會向上發散,很難向下積聚成爆炸性氣體。而且,天然氣的爆炸極限是5-15%,亦較石油氣的范圍窄,因而是較為安全可靠的燃料。
1.4利用效率高
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一次能源轉換上,中國2008年占發電量78%的煤電轉換效率約35%,而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效率為50-55%。
1.5提高生活質量
隨著家庭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氣,將會極大改善家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特別是在農村能源利用中,樹木、秸桿、柴草的大量耗用也引起了環境污染和森林破壞、水土流失、水庫淤塞、土坡肥力下降等生態失調問題。天然氣的大力推廣和使用可以有效緩解我國農村能源供給不足、避免生態失調問題,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農村的大氣環境質量、解決農民生產和生活中取暖、用電及炊事等問題都有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制定了各項政策和措施來大量提倡對天然氣的開采和利用。但是,在利用天然氣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保護我們的環境,使得環境保護與天然氣的利用能夠達成一種可持續的和諧狀態。基于此原因,本文對天然氣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做了探討。
2.天然氣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天然氣的用途非常廣泛,我們來分析各種典型用途下對環境的影響。
2.1天然氣開采過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由于深埋于地殼中,天然氣儲集層的壓力可能達到數十兆帕。從地質構造方面看,由于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和地殼運動,形成不同的沉積物特征和環境,積累成不同的地層,產生各種地質構造形態,因而天然氣的儲集具有紛繁復雜的形態和環境。而且天然氣的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下天然氣滲流規律的控制。因此天然氣開采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2.2用天然氣作為化工原材料
目前,全世界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產品已超過1.6億噸,在化學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次產品有氨、甲醇、合成油、氫氣、乙炔、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炭黑、氫氰酸、二硫化碳、硝基甲烷及單細胞蛋白等十幾種;由氨、甲醇、乙炔和其他一次產品又可衍生出大量二次及三次產品。其中,全世界84%的氨和90%的甲醇都是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生產化肥消耗的天然氣約占天然氣化工利用的94%。在這些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和一些廢水、炭黑、甲烷殘留等。
1環境工程建設的難點
1.1城市的污水處理跟不上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個來源: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城市徑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來源。生活污水主要來自于家庭、商業區和城市的衛生公共設施等等。這些地方產生的糞便、洗滌污水經由城市的排水道進入地下污水區。對這部分的污水進行處理主要采取的辦法是把它們送到城市的污水廠進行相應的處理之后再排放出來。這部分水具有明顯的周期循環使用特點。城市當中的工業廢水在城市污水當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業污水在全國各個城市當時的分布是不一樣的,那些以工業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對嚴重些。對城市工業污水的處理要求更為嚴格,因為這部分污水當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腐蝕性、難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為科學的技術手段進行處理。最后的一個污水來源主要是城市徑流污水。他們具有比較明顯的季節特點和復雜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氣污染物對大氣的影響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廢物經由流過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當中,污水的處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污水處理實施比較落后,在每個區域建設當中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處理不及時,污水的回收率差,沒有進行集中處理等等。這些都是城市環境工程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
1.2生活垃圾沒進行分類處理
隨著城市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比重不斷加大,也因此而帶來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城市生活垃圾來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場垃圾、餐飲服務行業等等方面的垃圾。據調查統計資料顯示,大型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多達幾千噸,小型的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也在幾百噸以上。如果不能夠進行有效的處理,城市很有可能變成一個堆滿垃圾的地方,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和人們的生活。在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當中,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還停留在傳統的做法上,或者采用運輸到郊區進行掩埋的辦法或者是進行焚燒處理而已。這種辦法存在著投資大、運轉成本高,同時垃圾中的有用資源也會被燒毀,加上,現有國內焚燒廠運行均比較困難。沒有進行生活垃圾的無公害處理是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的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2環境工程建設的應對措施
2.1鼓勵社會多元化的投資,強化環境工程建設的體制建設城市環境工程是一項耗資比較大的工程,在發展當中不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還鼓勵社會上多元的投資力量參與到其中來。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設上,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公害處理上和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上,都需要有比較規范的一套體制系統進行維持。讓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當中,有利于城市環境工程的良性運行。建立起必要的環境引導機制,加強宣傳,加大政府對這些參與者的獎勵和維持,調動他們的建設積極性,推動整個城市環境建設的發展。
2.2資源綜合利用,開發二次資源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各種廢棄物量與日俱增,廢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資源的緊迫性,因此,把二次資源的利用列為國家優先考慮的經濟戰略之一,使二次資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國每年有300多萬噸廢鋼鐵、600多萬噸廢紙、200多萬噸廢玻璃,70多萬噸廢塑料、30多萬噸廢化纖、30多萬噸廢橡膠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資源作為廢棄物流失,而且嚴重污染環境。因此,我國回收利用二次資源、資源綜合利用的潛力很大,任務也相當艱巨。
2.3物料閉路循環,廢物綜合利用“三廢”的產生實質上是生產過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間體和副產物,尤其是我國農藥、燃料行業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廢”形式排入環境。在生產過程中比較容易實現的是用水閉路循環,供水、用水和井水一體化,一水多用,分質使用,凈水重復使用。我國現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聯產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產尾氣制亞硝酸,利用硫酸生產尾氣制亞硫酸鈉,從硫鐵礦燒渣中回收金、銀、鐵,從樂果合成廢水中萃取回收樂果等,都是很有使用價值的“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總之,在進行環境工程建設中,需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工程建設之間的關系,面對環境工程建設的難點問題,只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強科學管理、創新工作機制、解決好環境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才能達到真正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的目的。
作者:段云峰張寶忠付喜軍單位:上蔡縣環境保護局平輿縣環境保護局
關鍵詞 重金屬污染;農作物;影響;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247-01
重金屬是指比重在4.0以上(大概60種)或比重在5.0以上(45種)的元素,而對于農田土壤中重金屬污染,主要是指具有生物毒性且對農作物易造成污染的鉛、鎘、銅、鋅、鎳、鉻等重金屬[1-5]。一般情況下,重金屬是以環境可適的濃度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活動的加劇,包括對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制品等活動的日益增多,造成鉛、汞、鎘、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重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進入大氣、水、土壤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生物體中存留、積累和遷移,從而引起更嚴重的污染問題,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6-9]。
1 農作物污染來源
1.1 農業生產活動中農藥及化肥的使用
農藥及化肥的使用保證了農作物的產量,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的負面效果。其中由于農田長期、廣泛地使用農藥,已異化了害蟲、草的耐藥性,進而促使農藥的藥量不斷加大,造成惡性循環,對環境、農作物以及人類都造成了更深層次的傷害。與此同時,為了追求更高的農作物產量,大量并且更加頻繁地使用化肥,造成了重金屬在農作物體內的富集,使得重金屬含量不斷攀升。如汞主要來自含汞的廢水和不恰當的灌溉,鎘、鉛污染主要來自農用塑料薄膜中的熱穩定劑等,銅、鋅污染主要來源于有機肥、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馬耀華等人通過對上海地區菜園土的研究發現:經過一個種植期的施肥后,農作物體內的鎘含量從0.10 mg/kg攀升至0.32 mg/kg。
1.2 工業污染
工業污染對于農作物的危害形式則體現在2個方面:一是工業、礦業廢水以及棄渣的排放。工業污水和工業棄渣是重金屬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對于一些金屬冶煉廠等高污染企業,廢渣、廢水中的重金屬含量極高,若未經處理就隨意堆放或直接混入土壤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二是工礦企業排放的煙塵上吸附著大量的重金屬,導致重金屬以氣溶膠的形式進入大氣,經過大氣的降水等形式的干濕沉降進入到土壤中去,從而對農作物造成污染。因此,在農業土壤中,工礦企業周圍的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一般會較其他地區高很多,因而污染也嚴重很多。
1.3 大氣污染
李其林等人通過研究表明:鉛、鎘、汞、砷與大氣污染有直接的關系。如鉛可來源于汽車含鉛汽油燃燒后排放的尾氣、輪胎中添加的鋅以及發動機及車體零部件中的銅經過磨損后進入環境中等。Viard et al發現造成公路兩側表層土壤和植物發生重金屬污染的主要途徑是機動車釋放的重金屬微粒在近路側發生沉降。Garcia et al通過對公路兩側土壤和植物中鉛、鎘、鋅、銅等含量的測定,認為道路兩側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是機動車,并提出在公路長期運營前提下路側土壤會發生顯著的重金屬累積等觀點。Nabul et al通過研究認定高速公路兩側土壤和葉菜類蔬菜中存在重金屬累積和污染。劉廷良等研究發現,路兩旁的土壤中鋅的重要來源即為汽車輪胎添加劑中的鋅。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迅速推進,機動車等交通工具數量激增,因此其排放至大氣中的污染物質也日益增加,從而導致重金屬在道路附近的農業土壤中累積。生物毒性顯著的重金屬元素如鉛、鎘等,隨著公路運營過程而長期存在,對人體健康安全存在著潛在影響。
2 重金屬對農作物的危害機理
土壤酶是土壤中一種生物化學反應的生物催化劑。在多數情況下,土壤酶是以復合體的形式吸附在土壤膠體顆粒表面,只有部分會溶解于土壤的溶液中。在土壤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過程都有土壤酶參加,如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殘體的分解過程,腐殖質的分解及其合成有機化合物的水解與轉化過程,還有某些無機化合物的還原、氧化反應等等。土壤酶的活性能夠反映出某一種土壤在特定狀況下生物化學過程的相對強度。因此,測定相應酶的活性,可以間接了解某種物質在土壤中的轉化情況。
依據相關研究可知,土壤酶活性的大小與重金屬的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土壤中的許多酶大部分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并且它們和微生物共同參與土壤中物質與能量的循環。Kandeler et al通過對土壤中13種酶的研究發現,與土壤中碳循環有關的酶受到重金屬的抑制較小,而與土壤氮、磷、硫循環有關的酶受到重金屬抑制作用比較明顯。同時,Kuperman et al的研究成果指出:隨著重金屬濃度的增加,幾乎所有的土壤酶活性明顯降低了10~50倍。生物酶一般為蛋白質,而重金屬可與蛋白質發生絡合反應,使得蛋白質變性沉淀,因而酶也就失去活性。有研究者將在金屬冶煉廠及化工廠等高污染企業附近的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與未被污染的土壤相比,土壤中脫氫酶、蛋白酶、堿性磷酸酶及硫酸酯酶的活性均受到了明顯的抑制。
3 重金屬對農作物危害的表現形式
對于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的地區則會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的紊亂、營養不均衡,最終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此外,汞、砷能夠有效地減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細菌活動,影響氮元素的供應。重金屬在農田土壤系統中的污染過程具有隱蔽性、長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點,不容易被人所發現,這樣會使危害更加嚴重,農田重金屬污染不僅會使土壤中的肥力下降,導致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減少,而且會通過食物鏈最終危害人類的健康。重金屬還會對生殖障礙造成影響,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威脅兒童和成人的身體健康等。
4 應對措施
4.1 化學方法
治理重金屬污染的化學方法可歸納為2種。一是土壤解毒劑的研發與應用。土壤解毒劑是一種以凝灰巖為主要材料的合成硅,它除含有鈣和硅這2種元素之外,還含有少量的鐵、錳、鎂及鉀等,可對土壤中殘留的農藥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農藥在分解后的產物又能促進細菌的繁殖,對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起到一個輕度進化的作用。二是檸檬酸的研制。美國能源部下屬的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檸檬酸。該種酸能夠有效地從土壤和垃圾中分離出生物毒性顯著的重金屬污染物,并隨之將其轉變成為有具有可利用價值的物質。該種新方法幾乎可以清除土壤和垃圾中所有的具有顯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屬鎘、鉛、鋅、銅以及放射性物質比如鈾、鉑、鉆、艷、鍶等。經過該種檸檬酸的處理后,土壤中具顯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屬可大大減少。
4.2 生物技術
利用生物方法凈化土壤這一農作物的生長載體中的復合污染,在現如今對于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生物修復技術得到廣泛的推崇。日本往原公司研制出利用生物技術迅速凈化土壤復合污染的技木,即在污染的土壤中混入肥料和微量的無害酸,從而使受到污染而失去活性的土壤恢復固有的呼吸作用。然后通過迅速消耗土壤中的氧而形成強烈的還原效應,達到治理污染修復農作物生長環境的目的。
5 參考文獻
[1] 環境保護部.GB15618-200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 SANKAM,STRNADM,VONDRA J,et al.Sources of Soil and Plant Contamination in an Urban Environmentand Possible As sessment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1995(59):327-343.
[3] 徐慶.上海郊區農業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與溯源[D].上海:東華大學,2008.
[4] 李軍輝,盧瑛,尹偉,等.佛山市某工業區周邊蔬菜重金屬富集特征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29(4):17-20.
[5] NICHOLSON F A,CHAMBERS B J,JRWILLIAMS.Heavy Metals Con-tents if Livestock Feeds and Animal Manures in England and Wales[J].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9(70):23-31.
[6] 楊國義,張天彬,萬洪富,等.廣東省典型區域農業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空間差異及原因分析[J].土壤,2007,39(3):387-392.
[7] 劉善江,李國學.高碑店污泥農用肥效及重金屬污染防治[J].華北農學報,1999,14(1):118-122.
關鍵詞:大氣污染、監測治理、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2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ell has chimed, look back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and productivity greatly improved.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higher productivity in the drive economic growth and for enterprise profits at the same time, but brought us the earth homeland become holes, unbearable heavy burden. Our country is in the air pollution is very serious, not only harm to people's normal life, more affecting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And to China a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sure is more serious.
Keywords: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一、大氣污染原因分析
1.1 大氣污染的概念
所謂大氣污染是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或自然界向大氣排出各種污染物, 其含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 使大氣質量發生惡化, 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健康、設備財產以及生態環境等遭受惡劣影響和破壞。污染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地點或地區, 如排放灰塵、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氣, 以及發生森林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地方。人為污染源則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類: 按污染源空間分布方式可分為點污染源、面污染源、區域性污染源; 按人們的社會活動功能可分為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
1.2 原因分析
城市建設是影響城市大氣質量的重要原因根據對主要大氣污染的分類統計分析, 其主要來源可概括為三大方面: 燃料燃燒;工業生產過程; 交通運輸等。根據統計資料, 以上三方面產生的大氣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燒中, 燃燒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數量約占燃料燃燒排放總量的96%, 其中燃煤排放的煙塵、SO2、NOX 和CO 的數量占燃料燃燒排放比例分別為99%、93%、81%和97%。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排放量雖僅占大氣污染總排放量的1/5 左右, 但由于排放點比較集中。濃度較高, 所以對工礦區或局部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燃料燃燒。在一些城市, 天然氣在居民的生活中還沒有普及, 煤仍然是人們的首選燃料。而在燃煤市場上, 高硫煤仍占主導地位。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 人們不可能放棄廉價的高硫煤而去購買環保型的低硫煤。這就造成SO2 的大量排放。
1.3工業生產過程
化學工業、煤炭工業等, 即是國家的重點發展部門, 也是污染最為嚴重的企業。而且這些工礦企業大多數成為大氣污染的主力軍。交通運輸。近些年來, 交通運輸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年來, 私人轎車的數量急遽增多。但是, 交通運輸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CO,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特別是一些柴油大貨車和冒煙車輛, 排放的尾氣中夾雜著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物, 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據中國科學院王瑋博士介紹, 一輛柴油車排放的尾氣中, 夾雜的可吸入顆粒物, 幾乎是100 輛汽油差夾帶的總和, 是更嚴重的污染源。而有的城市卻允許柴油車進城, 促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急劇上升。市政建設。城市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問題, 即馬路兩側的人行板道明顯高于路面而且與路面垂直, 呈“凹”字型。致使馬路上的灰塵不能吹走, 而且越積越多, 這也是引發揚塵天氣的直接原因。工業布局。工礦企業的分散性使城區的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綠化。一些新興的工業城市, 綠化還沒有跟上工業發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業單位, 機關團體內部綠化已基本達標, 而整個城區的綠化卻遠遠達不到要求。
二、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及監測的措施
2.1防治大氣污染的途徑
大氣污染防治的途徑很多,主要有調整能源戰略、采用清潔能源、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合理使用煤炭資源、強化大氣環境管理、進行污染物總量控制,應用綠色植物凈化大氣等。
2.2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中以煤炭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費總量的73%,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懸浮顆粒等污染物。因此,如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首先必須從改善能源結構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氣及二次能源,如煤氣、液化石油氣、電等,還應重視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所謂清潔能源的利用。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當前應首先推廣型煤及洗選煤的生產和使用,以降低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3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監測
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污染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種類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大氣質量評價時。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需要檢測的大氣環境指標。大氣中常見的污染物有總懸浮顆粒物、降塵、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烴、鉛、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顆粒物質的測定:顆粒物質是大氣污染物中數量最大、成分復雜、性質多樣、危害較大的一種,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質,還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在大氣中的運載體、催化劑或反應床。在某些情況下,顆粒物質與所吸附的氣態或蒸汽態物質結合,會產生比單個組分更大的協同毒性作用。所以,對顆粒物質的研究是控制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內容。大氣中顆粒物質的檢測項目有: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及粒度分布的測定、降塵量的測定、顆粒中化學組分的測定。其中。顆粒物濃度的測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測定:大氣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O2、H2SO4和各種硫酸鹽。它們主要來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燒、含硫礦石的冶煉、硫酸等化工產品生產排放的廢氣。作為大氣污染的主要指標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種大氣污染物中分布最廣、影響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檢測中常常以二氧化硫為代表。大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可分為化學法和儀器法兩類。化學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鉻-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僅適于測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鉻-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檢測大氣中氮氧化物總量。
同時,對于質量進行監測類似的機構要更加進一步完善,以加強對空氣污染源的監控;實施城市空氣質量周報或日報預報,使社會有關各方及時了解可能出現的空氣污染情況。使一些污染物排放較大的單位和對空氣污染物敏感的人群能預做準備。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并可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環境質量信息。同時,政府可以投資興建以監控、信息、檢測等三大系統為核心的環境指揮中心,配備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加強環境監理標準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