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數據通信的目的

數據通信的目的

時間:2024-01-06 16:33: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數據通信的目的,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數據通信的構成原理和交換方式

1.報文交換。所謂的報文交換,是指將用戶的報文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當中,當所需要輸出電路是空閑的時候,就將該報文發到所需要接收的交換機或者是終端,這種傳輸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斷線和電路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2.分組交換。所謂的分組交換,指的是將用戶發過來的報文的整體分成若干個定長的數據段,然后將這些分好的數據段進行存儲,在網內進行傳輸。每一個數據段也就是一個分組,每一個分組都標識著接收地址和發送的地址。同時不同的用戶的分組數據都采用的動態傳輸,也就是同一條路徑可以有不同的用戶在進行分組傳送,因此,這種方式的傳輸效率較高。

二、數據通信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一)移動數據通信在業務上的應用。1.移動數據通信的應用是利用移動通信的系統進行數據通信,它不僅可以作為固定的數據通信,還能夠實現移動的圖文傳真、計算機聯網、遠距離傳輸等。由于移動數據的通信設備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因此數據傳輸的時候往往會由于一個網絡端口會被人們多次使用,所以會經常出現擁堵的情況,由此便造成了多個連接終端不順利進數據傳輸。但是移動數據通信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只需要根據正常的程序進行,一個終端只負責一個用戶,提高了數據傳輸的效率。除此之外,移動數據通信還能夠實現電腦與電腦之間的遠程操作和簡單的數據傳送,這樣就利于人們在業務頻繁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數據傳輸,從而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由此可以發現,移動數據的通信可以使用戶及時的收發消息。2.幀中繼技術應用。所謂的幀中繼應用,主要是指使用光纖作為主要的傳輸方式,由于幀中繼由于具有出錯率低的技術特點,從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目前為止,這種技術被作為主要的寬帶數據接口,也是交換數據的一種手段。但是這種方式不適用語音或者是視頻這類傳輸,其具有特定的服務特性。

(二)數據通信的發展前景。從目前的情景來看,數據的通信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人們的工作中還是學習中,都離不開數據的通信,只有通過大量的信息的傳輸和累積,才可以使我國的數據通信更加成功,如此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三、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數據通信的介紹,對數據通信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數據通信知道數據通信現在儼然已經成為當代通信發展的核心,展望一下未來,數據將以最高的效率和覆蓋率向前發展,以此來達到數據資源共享的最佳狀態。同時,在數據通信領域中,各項技術都在不斷地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數據通信仍將繼續發展,并會越來越好。

作者:石立新單位:大連民族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第2篇

關鍵詞:cdma移動通信系統

1引言

目前,世界上關于移動數據通信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全球移動數據通信網絡運營商已超過50家,各發達國家和各大電信運營商、制造商都開始致力于移動數據通信業務的發展。未來移動數據通信業務將呈現多樣化發展的特點。在第二代gsm和cdma網絡向第三代網絡演進的過程中,目前研發與應用主要集中在使用無線信道進行高速數據傳輸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數據技術的引入和發展。如gsm網絡通過采用gprs技術,數據最高速率可達115kbps,cdma網絡演進到cdma20001x階段時數據速率可達144kbps,而馬上開始商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最高速率可達2mbps,預計以后可達10~20mbps,歐洲正在研發155mbps的未來移動通信系統。2002年12月9日,由中國大唐公司自主研發的符合td-scdma標準的第三代移動通信設備和終端一次性通過了第二階段52項指標的測試(以數據業務為主)。2003年1月9日,中國聯通的cdma20001x網絡在上海測試完畢,現已在多個大中城市正式對用戶開通。

當前,雖然通用的cdma移動數據通信系統、設備和終端的研究和開發很多,但針對配電自動化、交通監控與信息、銀行卡服務、工業數據采集、環境檢測等具體應用、獨立研發的基于cdma公用移動通信網絡的移動數據通信系統還不多見。

以移動數據通信業務的高速發展和聯通cdma20001x網絡建成為契機,在廣泛了解國內外移動數據通信研發和應用現狀、深入研究相關數據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cdma網絡的移運數據通信系統"。

2系統特點

(1)成本低廉、尤其在通信網絡的規模比較大時更為明顯:

首先是建設投資小,網絡建設中省去了大量的組網投資;其次是維護、運行費用低,網絡運行過程中只需承擔少量的終端維護費用;雖然需要支付一些數據通信使用費,但就目前的資費水平和網絡規模估算,單就運行和維護費用一項的節省就足以對其進行補償。

(2)網絡組建的靈活性和方便性:

由于網絡的基礎設施已經十分完善,通信系統的組建只需要考慮中心站和布點的問題。在布點時可以充分地享受無線網絡帶來的地點選擇上的自由性和移動通信網絡的較全面的覆蓋范圍。在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可以不考慮布點的限制,甚至支持可移動的站點。對于復雜、易變,站點位置經常性變化的網絡(城市改造、用戶變更等),無線網絡布點不受限制這一點更表現出它的優越性。

(3)地域范圍和網絡密度的適應性:

目前,cdma移動網的基站在城市中的密度大,而在鄉村中則相對較小,正好滿足在城市通信終端數量大、密度高而在鄉村數量少、密度小的要求。因此,基于cdma網絡的移動數據通信系統在地域范圍和網絡密度方面沒有問題。

(4)數據業務適應性:

目前的cdma移動網絡能支持多種豐富多彩的數據通信業務,因此基于cdma網絡的移動數據通信系統完全能滿足各種數據應用對通信的要求。

第3篇

【關鍵詞】數據通信工程;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

前言

在我國,工程監理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隨著數據通信業務的不斷擴展,數據通信工程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數據通信工程對工程監理工作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高效的數據通信工程監理工作,以國家法律及工程建設標準為基礎,以“滿足”、“符合”為行為準則,進而協助工程質量的綜合效益提升。

1數據通信工程監理中的質量控制

針對數據通信工程中工程質量的監理工作,需要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實施質量控制工作。

1.1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

①應確保技術準備工作的全面性,確保施工圖符合實際工程要求與施工實際,認真核對施工方案中的工程量編制的準確性;并對施工材料以及技術要求等做好準備工作;同時還要對施工必須的設備、儀器等進行全面的準備及檢查工作。②還應確保光纜的良好技術性能,通過單盤檢測的方式,確保盤長、規格、型號等符合施工圖及合同要求,并確保其物損壞。

1.2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①機柜安裝的質量控制:機柜安裝位置、機柜與地面的垂直度、列內各機柜之間的間隙均要符合設計及相關規范要求;尤其要注意對地震設防烈度有要求的機房,應嚴格按照《通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要求進行抗震加固。②電源線、尾纖布放的質量控制,主要就是電源線、尾纖規格、程式、布放路由符合設計要求,特別注意電源線、尾纖拐彎處的曲率半徑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電源線、尾纖分開走線不交叉,規范綁扎并在線纜兩端做好路由標識;另外,設備鏈路開通必須保證尾纖跳接完后的全程光路衰耗是否符合開通標準。③在線設備擴容、設備割接的質量控制,數據通信工程涉及較多的在線擴容及設備割接,監理需審核集成(廠家)細化的在線設備擴容、設備割接操作方案及應急回退方案。割接現場實施旁站監理,注意幾個關鍵點:a.監督操作人員在割接前對在線設備所有端口業務狀態進行備份,特別是設備割接必須對原有設備端口業務數據進行詳細清理,現場割接尾纖必須一一核對,提供出一份詳細準確的割接資料;b.實施在線設備擴卡(模塊)操作時,現場操作人員必須戴好防靜電手環避免損壞板卡集成電路;c.實施設備割接時,需逐一端口割接并務必與割接前備份端口業務狀態比對,確認業務恢復無誤后再進行下一端口割接,以降低割接風險。

1.3施工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

針對工程驗收環節的監理工作,應先齊全準備相關驗收文件與資料,并確保驗收人員、審計人員的專業性。確保驗收工作嚴格參照工程質量標準進行評定;初步評定之后,應安排詳細的復查及審核工作,最終,確保驗收及審核文件完整交由工程使用維護單位[1]。

2數據通信工程監理中的進度控制

在數據通信工程監理的進度控制中,可將進度控制與成本控制進行有機結合。數據通信工程本身建設周期較長、技術難度大,且工程項目的進度與成本同樣具有持續延伸及增長的特點,需要從全局角度出發,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實施監督及控制作用;若施工中發現實際施工進度與預期進度設計出現了較大差異,應及時調整施工進度,確保工程項目在按照預期完成。項目施工過程中,工期延誤會打亂施工計劃,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成本。為有效維持施工進度按計劃進行,可將監理工作的重點放在協調施工方與招標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上,明確工程建設的具體狀況,通過對進度影響原因的有效分析,控制其重復影響現象。此外,還可利用先進的預測手段,對工程施工中可能影響施工進度的風險隱患進行有效預測,并實施控制措施,降低其對工程進度的不利影響。針對工程進度的有效監理,可通過動態管理與實時管理的方式,實現期望管理目標,立足于工程實際,對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管理,對不同環節施工連接的完整性,應進行嚴格的管控;若施工計劃需要變更,應及時協調相關部門,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有效控制事故影響范圍,維持施工進度。

3數據通信工程監理中的投資控制

數據通信工程監理過程高質量的投資控制,需要對工程的立項階段進行嚴格的控制管理。對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是輔助投資決策的基礎。①借助如注冊會計師協會等的管理經驗,對通信工程項目管理中涉及到的可行性研究人員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管,確保可行性研究的效用性。②在接下來的建議書制定過程,主要投資者應全面發揮自身監理優勢,參與到籌備工作當中,提出實際性的參考意見,確保投資估算的相對準確性。③在目前的數據通信工程當中,業務驅動是主要的投資類型,針對此種類型的投資建議書的可行性論證,保持客觀的評判態度,不可偏激,不可盲目預測,有效輔助投資決策。招標過程中的監理工作,需要對工程造價進行有效的規范與控制。建設單位在招標過程中,應對投標單位的技術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工程信譽度做嚴格的考察,在符合建設投資預算的前提下,進行最優選擇。施工階段,則應對工程投資金額進行細化控制,實施有效的工程造價管理,提升工程投資的經濟效益。完善數據通信工程投資監理體系,通過審查預算、結算、設計變更的現場簽證說明書等,全面管控工程建設的實際工程數量。針對工程變更環節,應組織專業的審查小組,對變更后施工圖進行會審,并嚴格進行技術交底工作,避免返工或再次變更設計的發生。結算過程,則要確保結算人員的專業性,以及結算方式的科學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據通信工程監理工作對工程建設隊伍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有效控制措施,能夠對建設工程質量進行嚴格管控,加快工程建設施工速度,提升投資合理性與效用性。因此,完善數據通信工程監理中的“三控制”措施,進而有效提升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第4篇

1.1異步轉換技術

這種技術是一種面向連接寬帶的交換技術,是傳統分組交換技術和電路交換技術的延伸和發展。該技術是使用定長分組把語音和圖像等信息分解成固定長度53b的信息,定長分組就是信元。作用機制是將信元作為單位進行復接、傳輸、交換,獲得了空信元就可以插入信息,且插入的位置可以是隨意的,然后進行信息傳輸。這種技術的優點是能進行無連接傳輸,有助于寬帶高速交換,簡化了網絡協議和功能等。主要業務有互聯局域網、虛擬局域網組建、支持無連接數據通信業務、支持幀中繼業務等。

1.2光交換技術

這是建立在光纖介質上的交換技術,可以分為波分光交換技術、時分光交換技術和空分光交換技術。波分光交換技術的基礎是波分復用技術,能開展超大容量的數據傳輸,采用的方法是波長變換和波長選擇。該技術分別有N條輸入和輸出管線,且每條光纖都是借助波分復用技術有n個波長的載波信號,并在每個復用器之間實現N路光纖的n個波長信號交換的。時分光交換技術的基礎上時分復用技術,原理是時隙互換。時分復用技術是將時間化成好多幀,將每個幀劃分成N個長度一樣的時隙,并將時隙分別分給N個信號,最后將N個信號復接到一條光纖上的傳輸技術。空分光交換技術的基礎是光開關技術,通過光開關技術把光信號的傳送通路進行變化,達到傳輸的目的。此外,光交換技術還有一種是對上述三個技術的組合,形成組合光交換技術。組合光交換技術主要是由光開關陣列和波分復用器組成的。

2強化交換技術在現代數據通信中作用的建議

在現代數據通信中,選擇并使用合適的交換技術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提高數據通信質量有直接影響。要想充分發揮交換技術在現代數據通信中的作用,很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是要確保數據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保障數據通信質量。為了強化換技術在現代數據通信中的作用,提高數據通信質量,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制定科學合理的通信協議。即要盡量減少數據包的長度,可以使用長度字節來對數據包長度進行標志;已經制定好的通信協議要經過多次驗證,提高有效性;可以采用合理的幀進行同步標志。

(2)最大程度的降低波特率相對誤差。

(3)合理使用軟件抗干擾技術。軟件抗干擾技術是一種單片機系統的自身防御,系統中控制程序代碼必須要不被損壞是該技術的使用前提。

3結語

第5篇

關鍵詞:系統工程;標準化;數據通信與管理;海洋觀測

1引言

目前在國家“863”計劃和專項的支持下,我國已經建立了多個區域性的海洋環境觀測集成示范系統,并初步形成了國家海洋環境觀測集成系統格局。在海洋環境觀測集成技術標準制定工作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共制定各類海洋觀測儀器設備標準42項,涵蓋從岸基、船基到海基的海洋觀測儀器設備;其中基礎通用標準14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1項)、岸基觀測儀器設備標準9項(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8項)、船基觀測儀器設備標準10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7項)、海基觀測儀器設備標準9項(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8項),但尚未制定出針對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設計、建設、運行管理等相關標準和規范。從系統的業務化運行考慮,該系統的設計、構建等需要相應的標準,以統一規范系統的性能、接口、通信、開發工具、運行環境、評估檢驗、應用及管理等。因此,在現有標準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各類標準,統一規范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設計、建設、運行、檢驗、評估及管理,對國家海洋觀測集成系統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2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標準化需求分析

2.1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組成結構

海洋觀測數據集成系統是將遙感衛星、巡航飛機、監測船、各類浮標、潛標、海床基、水下觀測站、岸/平臺基海洋觀測站、雷達站及其他可利用的觀測系統所獲得的實時及延時觀測數據、實驗室對海水樣品檢測所獲得的分析數據及通過互聯網或資料交換得到的數據,通過多種通信方式集成到觀測數據處理中心,并對其進行質控、處理、分析和加工后,建立基礎數據庫、實時數據庫和信息產品庫等,并通過互聯網、專線等方式,為有關部門及用戶提供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1]。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是海洋環境觀測集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研究內容,是集成系統的中樞神經,主要由數據接收與收集、數據處理與管理和數據分發3個子系統共10個模塊組成(圖1)。其中數據接收與收集子系統是利用各類有線、無線通信技術,構建數據傳輸網絡,依據后端數據分析、應用系統對數據傳輸等的要求,實現對海洋環境觀測平臺及其傳感器等實時/準實時數據、觀測設備存儲數據、指導性數據及其他可利用數據的獲取、集成;數據處理與管理子系統是對集成數據進行規范化存儲管理,采用成熟的海洋觀測數據處理方法及模式,完成對觀測數據的處理、分析、質量控制等,并依托元數據管理建立實時數據庫、延時數據庫;數據分發子系統是針對后端的信息產品制作、海洋預報、防災減災等對數據的需求,提供數據傳輸及共享服務等。

2.2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實現流程

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及建設,首先要以海洋科學研究、防災減災、預警預報等對海洋觀測數據傳輸能力的總體需求為依托,以國內外相關技術研究的發展狀況為參照,開展系統建立的可行性分析,明確系統建設投資及效益分析后,確立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研究內容等,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系統的總體設計,明確系統的整體框架、業務流程、運行管理方式、功能及性能指標等,用于指導、規范集成系統的建設;其次要基于系統的總體設計開展該系統的詳細設計與研發,這也是系統建設的關鍵部分,主要包括接口設計(基于系統設計與實現的模塊化思想,明確主要功能模塊間的接口,如數據通信方式、數據接口、系統接口、人機接口等)、數據管理規劃(規劃設計元數據、數據庫,確定數據質量控制方法及標準化格式等)、應用軟件研發(依據功能需求、運行條件等選擇開發工具及開發環境,實現應用軟件的研發、測試等);最后依據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搭建數據傳輸網絡及運行平臺、開展系統集成及試運行,根據系統的試運行情況對其進行評價與檢驗,以實現系統的業務化穩定運行。

2.3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標準化需求

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在技術層面上屬于技術復雜系統,并且其所涉及的領域很廣泛,該系統在設計、集成時需要解決各設備之間、網絡系統之間、異構數據庫之間、應用系統之間、人機界面之間等的接口問題,對于系統接口的處理、設計等直接影響到系統性能的滿足和功能的實現。而解決接口問題的途徑就是將其作為產品,對其規劃、設計、研發及集成、檢驗、維護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標準,實現系統的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塊化[2]。從產業化的角度考慮該系統實質上應該依據標準化的原理,設計并研發出若干通用性強的組件,經過設計、配置和實施,集成為滿足海洋觀測數據用戶需求的有機整體。目前我國已經建設了多個區域性的海洋環境觀測集成示范系統,并在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的規劃、建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但在系統實現的過程中現階段可以依據的標準僅有《海洋信息元數據》。然而就該系統的組成結構、主要功能、主要特性及實現流程考慮,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實現的每個步驟都應有可遵循的行業標準或規范作為依據,以滿足系統的專業化、標準化、模塊化等目標。

3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標準體系的初步構想

依據對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的組成結構分析,基于系統建設通用化、模塊化的思想,應該建立觀測數據標準、觀測數據傳輸規程、觀測數據存儲標準、觀測數據質量控制方法標準等以明確各模塊之間的接口。基于對系統專業化、業務化的考慮,依托該系統實現流程的分析,需要建立應用軟件檢驗評估及業務化運行保障等相關標準,以此作為系統檢驗和運行維護的依據。針對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規劃、設計、研發及實施中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本文提出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標準體系的初步構想,此標準體系共包括以下標準和規程。(1)觀測數據標準。規定天基、空基、岸基、海基、海面及水下等各類海洋觀測數據及其生成各類文件的類型、名稱、結構、內容、單位、表達方式等。(2)觀測數據傳輸規程。規定天基、空基、岸基、海基、海面及水下等各類海洋觀測數據及其生成各類文件的傳輸內容、方式、媒介、路徑、目的地、數據傳輸時效、誤碼率等。(3)觀測數據存儲標準。規定天基、空基、岸基、海基、海面及水下等各類海洋觀測數據及其生成各類文件的存儲內容、類型、方式等。(4)數據質量控制標準。規定天基、空基、岸基、海基、海面及水下等各類海洋觀測數據質量控制的內容、方式、方法、時機等。(5)數據處理方法基礎標準。規定天基、空基、岸基、海基、海面及水下等各類海洋觀測數據處理的方法、方式、效果和時機等。(6)應用軟件檢驗評估標準。規定數據的傳輸、處理、質量控制、存儲、分發、共享等應用軟件檢驗與評估內容、方式、方法和合格判定條件等相關要求。(7)業務化運行保障標準。規定數據的傳輸、處理、質量控制、存儲、分發、共享等應用軟件業務化運行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可追溯性、易用性、安全性和可移植性指標及相關要求。

4結束語

針對海洋資源開發、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海洋管理、海上國防建設等對海洋觀測數據的需求,結合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標準化實際情況,提出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標準體系的初步構想,為該系統的標準化提供參考。海洋觀測數據通信與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發與建立涉及數據通信、計算機應用、科學計算等多領域的技術和研究,其標準體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工作的支持,需要系統地開展相關工作,不斷制定、完善各類標準及規程,以統一規范該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檢驗、評估及監督管理等,最終實現該系統立體、實時、全覆蓋業務化運行的終極目標,以提升我國各項海洋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智海.海洋環境監測和信息服務集成系統規范化設計考慮[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04(3):1-8.

第6篇

路由器、衛星導航等中間數據承載設備隨著數據通信的整體發展,而變得格外重要。在市場經濟影響下,各大數據通訊設備制造商為了在國內外市場中謀取更大的市場比重,就運行市場以及網絡市場展開行業競爭。企業希望通過研制高質量、高性能的數據通信設備來占得市場先機,這時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作用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顯得格外重要。

2數據通信設備自動化

隨著設備產品種類的不斷增多,客戶對于設備質量的要求也隨之增長,數據通信設備測試技術作為保證設備質量安全的專業技術,應提高測試質量與效率。為了更好地進行設備測試,提升自身質量,企業必然會應用測試工具,引用自動化測試,以帶動企業整體發展。

2.1自動化的基本概念

自動化測試,通過一些測試工具、腳本等方式,對設備、產品本身進行自動測試。自動化測試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便利,還可以獨立完成人工測試無法完成或難以完成的工作,實施自動化測試有助于對產品進行全方位測試,提升產品質量,節省人力、科技經費,相對縮短時間周期。由于自動化測試涉及較為寬泛,除了測試技術與測試工具的整合,還包括企業整體文化問題的層面。企業要提高自身產品質量與相應工作效率,就要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擁有自己專業的測試團隊,而組建自動化測試團隊的前提,是企業予以資金與管理上的強大支持,讓測試團隊研發的科研成果得以大施拳腳。自動化測試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代替人力進行測試工作,避免出現重復現象,同時還可以完成人工測試無法完成的工作,提升數據的可靠程度。自動化測試還具有以下優勢:

(1)程序回歸方便。在測試程序修改頻率比較頻繁時,測試效果尤為顯著。因為回歸測試程序都是設計好的,所以測試結果也是可以預料的。企業可以利用回歸測試的自動運行,來提升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效率。

(2)更好運行繁瑣測試。在企業進行數據通信設備測試時,繁瑣的工作程序會讓人產生排斥心,從而導致數據出現錯誤。而自動化測試的出現,恰好解決了此事的困擾,自動化測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運行大量的繁雜測試,成功解放了人工測試。

(3)進行人工測試無法完成的工作。當數據數量過大,種類過多的時候,人工測試會出現一定弊端,沒有足夠多的工作人員同時進行設備測試。但自動化測試可以滿足這一點,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達成測試目的。

(4)增加測試結果可信度。通過推行自動化測試,所以執行過程中不存在人工走神或者數據錄入錯誤的現象,使得測試結果保質保量,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測試可信度。

2.3自動化的局限

在自動化測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在實踐應用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這也決定了自動化測試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測試的地位。

(1)項目周期短。在項目周期本就不長的前提下,沒必要去投資在自動化測試中。建立測試腳本需要資金的支持,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礎上使用,是浪費企業資源的行為。

(2)測試軟件不穩定。測試軟件不穩定容易出現中斷或界面性錯誤,從而造成自動化測試失敗。

(3)測試運行少。一些測試項目很少進行,所以如果使用自動化測試就意味著浪費資源。而自動化測試的存在意義就在于反復運用。

3數據通信設備的具體實施方案

自動測試平臺是決定自動化測試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也影響著工作回報程度,所以構建良好的自動化測試平臺不僅有利于測試腳本的開發,還能夠進行測試工作記錄并統計測試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短工作周期。合理完善的自動化測試系統與流程,是自動化測試整體工作的基礎,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數據通信技術的革新,從而促進企業自動化的發展。

3.1自動化測試設計方案

(1)自動化測試套件。測試腳本、測試協議、測試模塊與測試組的綜合稱為自動化測試套件。測試腳本本身是自動化測試的執行者,是通過自動化的相關測試來達到預期效果,是具有相同屬性測試腳本的集合體;測試協議是項目協議下測試腳本的結合體,測試組則緊跟測試協議存在,每個測試協議至少要擁有一個測試組;測試模塊是對測試協議的重新整合,形成指導測試進行的有效領導者。

(2)測試工程。在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方案設計過程中,測試工程是一個管理與動態層面的新概念,是通過將相同屬性以及相同測試環境的測試腳本進行整合銜接,再進行管理與運行的過程,使相關從業人員可以在測試工程基礎上通過管理自己喜歡的測試腳本,從而滿足測試要求,有助于調動測試人員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3.2自動化測試實施流程數據通訊設備的自動化測試流程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

(1)初始化環境。數據通信設備的初始化環境需要放在Allhiit.tcl中才能夠實現其真正作用,與此同時也要將初始化名字空間配置到相應名字的空間設備下,才能更好地控制并處理好全局配置文件與支持庫。

(2)記錄日志。數據通信自動化測試通過初始化環境后的創建日志,在測試運行過程中記錄相關日志,并在測試腳本運行完成后統計測試結果,錄入報告文件,關閉日志和報告文件,釋放數據通信系統資源。

(3)運行測試腳本及其相關配置。數據通信設備要根據運行參數的運行次數在相關區域內進行反復提取,并加載測試協議、測試組和測試腳本的配置文件,以達到自動化測試完美完成的效果。

4結束語

第7篇

關鍵詞:鐵路數據通信網;IP地址;設計規劃

引言

隨著我國鐵路基礎工程的推進,對鐵路數據通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鐵路通信業務需要數據網絡承載。由于各地鐵路建設的實際情況不同和鐵路局運營維護管理情況的不同,在進行鐵路數據通信網絡和IP地址規劃的不同,在進行實際的IP地址設計時可能會和原鐵道部的整體規劃發生一定的沖突。為了統一鐵路數據通信網路及IP地址的規劃選址,本文主要從幾方面對鐵路通信網路由策略及IP地址地鐵規劃設計進行一些探討和論述。

1鐵路數據網的建設方案

數據通信網從大類上分屬于鐵路數據通信網的鐵路局區域網絡,主要由網絡結構、核心層、接入層組網、匯聚層四部分構成,具體如圖1所示。

1.1數據通信網承擔的業務

(1)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鐵路數據網承擔了客運站的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和鐵路局調度至TDMS系統,承載的信息處理量巨大。(2)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監控視頻采集點的視頻信息包括車展接入點和鐵路局綜合的監控區域的視頻都由是由鐵路數據通信網進行承擔和負責的。(3)錄音儀網管系統。鐵路數據通信網進行承擔著錄音儀系統中的鐵路局調度用的錄音儀和車站的錄音儀的錄音數據。(4)會議電視系統。鐵路數據通信網主要承擔了鐵路局會議電視中心的MCU和會議電視終端的會議數據。(5)電力遠動系統。鐵路數據通信網一般承擔電力遠東系統中的車站到調度所控制中心的主、備遠動通道和區間的控制站。(6)動力和環境監控系統。區間和站內接入點的設備通過傳輸系統將得到的監控系統進行匯總傳輸到車展之后,是通過鐵路數據通信網才能夠接入鐵路局的監控中心。(7)電化遠動系統。區間被控站至車站的主、備遠動通道均利用傳輸系統接入車站業務系統接入(CE)設備,車站到調度所控制中心的主、備遠動通道和區間的控制站都是由鐵路數據通信網承擔。

1.2數據通信網的接入方式

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的CE設備一般都是在車展設置三層的交換機,在進入鐵路數據通信網時大多數采用PE設備。在交換路由信息時,CE和PE設備是通過靜態路由協議交換器實現交換目的。電力遠動和電化遠動系統通過PE設備介入鐵路的數據通信網,作為設置二層的交換器。PE設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電力遠動和電話遠動系統的網關設備錄音儀、各站會議電視終端和動力環境監控設備都是采用FE端口接入鐵路通信網的PF設備。總體來看,PF設備已經成為各系統業務的網關設備。

2鐵路數據網的路由協議和路由策略

2.1鐵路數據網的路由協議

自治域間的路由協議。自治域間和自他的自治域間一般都采用MP-EBGP路由協議。自治域的網絡結構內的路由協議。自治域內的設備路由器一般都是采用IS-IS協議,一般情況下MP-IBGP協議用于部署和規劃全鐵路局的MPLSL3虛擬專用網絡業務和虛擬網絡內的用戶路由。業務系統接入路由協議。本地業務接入路由協議時采用單歸的接入方式。在PE與CE之間在靜態路由協議信息的基礎上,本地業務系統作為一個單獨的整體只與一個設備進行連接。

2.2鐵路數據網的路由策略

(1)用戶路由策略自治域一般不用于過濾和路由控制,只是用來滿足用戶的流量控制需求。核心路由器處分別設置一級VPN路由反射器和一級路由反射器,域內的各個路由器都是一種反射簇即每個域內的用戶路由策略都是同一種。MPLSVPN的方式一般用于鐵路數據網的各種業務的接入,而MP-IBGP協議一般是鐵路數據通信網路由協議的時候進行采用。(2)設備路由策略考慮到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鏈路帶寬和整體的網絡結構的基礎上,鏈路開銷相同的路由時一般運用流量平均的原則。區域網絡之間的流量傳輸一般都使用骨干網絡進行連接,迂回鏈路一般應用于區域網絡之間的次選節點和骨干網絡之間的區域節點,直連鏈路的方式一般用于區域網絡之間的優選節點和骨干網絡的區間節點的優選節點。

3IP地址規劃的分配

3.1IP地址分配規劃的原則

鐵路數據通信網在對IP地址進行分配規劃設計時,應該在節約、統一、節約、規范基礎上進行規劃。為了能夠使鐵路數據通信網絡在分配的時候能夠有更高的效率,保證網絡IP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利用,一般使用可變長子網掩碼的技術應用CIDR的方式。在進行實際的統一分配規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到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實際情況,并遵循分配設計的可擴充性和兼顧性原則,按照不同的情況給予相應區域一定的發展空間,不能一概而論,忽略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樣的分配。

3.2網絡地址

(1)網絡設備互聯地址網絡設備地址是指網絡數據網接入路由設備和網絡數據網設備業務接入設備之間的互聯地址。網絡設備互聯地址一般進行劃分的依據都是c類地址,以先上后下,先小后大的原則進行網絡設備互聯地址分配。(2)網絡設備管理地址c類地址是網絡設備管理地址進行分配的基礎單位,網絡設備地址管理即數據網網絡設備的一種環回的地址。每一臺路由器一般只有一個網絡設備的管理地址,以“/32”作為子網的掩碼。(3)數據網的網管系統地址c類地址是網絡設備管理地址進行分配的基礎單位,每一臺數據網網管終端和服務器一般只有一個網絡設備的管理地址。數據網的網管系統地址就是指數據網設置的終端、網管系統服務器和安全設備包括其在互聯過程中需要的地址。網管系統地址一般都不能進行預留指定,都是按照先后的順序進行分配。

3.3業務地址

(1)業務互聯地址業務互聯地址即業務終端接入數據網路由設備,業務系統工作時接入的各種設備之間需要的地址。(2)業務終端地址業務終端地址即業務系統安全設備、業務系統網管系統和業務系統的終端設備所需要的地址。(3)業務設備管理地址業務設備管理地址即業務系統正常工作過程中接入的各個設備的管理地址,這其中也包括了CE設備接入的管理地址。c類地址一般都是業務地址進行分配的基礎單位。業務地址在進行IP地址分配和子網的分配時,一般不考慮對c類地址的長段預留,但能夠在子網分配的一定范圍內實現c類地址的預留。

4MPLSVPN規劃

4.1MPLSVPN規劃策略

MPLSVPN是一種在MPLS技術的基礎上的一種IP虛擬專用網絡,它不僅能夠將鐵路數據通信網根據不同承載的業務進行虛擬網絡的劃分,還能夠實現鐵路數據通信網承載的不同業務的安全隔離和劃分。MPLS虛擬專用網絡的規劃策略主要就是要根據不同業務的服務質量要求的區別和不同虛擬網設置的安全策略,另外需要根據不同的業務劃分的不同的虛擬網,從而實現鐵路數據通信網業務與業務之間的安全劃分。

4.2網絡安全

鐵路數據通信網承擔了很多大型和多種類型的業務,網絡安全對于鐵路數據通信網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想要確保鐵路數據通信網的網絡安全,就要遵循以下的安全原則。(1)在對網絡進行管理時,要進行不同區域之間的劃分和權力的管理。(2)每個業務網應該各自負責自身的業務安全,不應該對接入的業務進行安全控制。(3)鐵路數據上從本質上來說是作為鐵路專用的一種綜合性的全面IP網,與一般大眾用戶實用的互聯網采用物理性隔離來進行劃分區別。(4)通過對接入的業務進行限速處理,來提高相應的網絡安全,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網絡隔離。(5)在進行鐵路數據通信網的實際服務配置時,應在最小化服務的基礎上,對一些沒有必要的接口網絡設備進行關閉。在訪問網絡設備時,采用交互式的網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確保訪問過程中的安全性。

4.3MPLSVPN的編號規則

(1)虛擬專用網絡的編號一般都是由鐵路的數據網進行整體的分配。在實際的編號分配時,以“101”開始進行排位,一般都使用三位數來對虛擬專用網絡進行編號。例如錄音儀網管系統的虛擬專用網編號為201,簡稱為NMS。電源及環境監控系統的虛擬專用網編號為104,簡稱PSS。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虛擬專用網編號為102,簡稱IVMS。信號微信監測系統虛擬專用網編號為107,簡稱CMS。電力遠動和電化遠動的虛擬專用網的編號為109,簡稱RPTS。會議電視系統的虛擬專用網的編號為103,簡稱為VCS。GSM-R網絡接口監測系統的虛擬專用網編號為112,簡稱為GLMS。紅外監控系統的虛擬專用網編號為111,簡稱為THDS。SIM卡管理系統的虛擬專用網編號為108,簡稱為SIMMS。(2)鐵路數據通信網的每一種業務或者是業務群一般都只能分配到一個虛擬專用網號碼使用一個虛擬專用網。

5總結

通過對鐵路數據通信網路進行策略規劃和IP地址的規劃能夠有效地解決不同的IP沖突的問題,提高對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率,增加網絡資源的靈活性和衍生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鐵路數據通信網路由的效率和安全性,也能夠在無形中增加鐵路通信網絡地址的運行速度,也利于相關的部門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王道平,馮振聲,何海燕.故障診斷專家系統中不確定性問題[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1998,34(12):33-35.

[2]崔勇,吳建平,徐明偉.互聯網絡服務質量路由算法研究綜述[J].軟件學報,2002,13(11):2065-2075.

[3]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運基通信[2011]433號.鐵路數據通信網IP地址分配指導意見及報表要求(暫行).

[4]林闖,單志廣,盛立杰,吳建平.Internet區分服務及其幾個熱點問題的研究[J].計算機學報,2000,Vol23(4):419-433

[5]項林英,陳增強,劉忠信,袁著祉.復雜動態網絡的建模[J].分析與控制研究綜述.自然科學進展,2006,16(12):1543-1551.

[6]鄭雅潔.我國生產業FDI與制造業FDI的協同性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01);112-118.

[7]王騰華.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觀測信息化管理技術與運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1);6-10.

[8]李志.基于無線通信網絡的車地數據傳輸策略優化與實現[D].北京交通大學,2015.

第8篇

關鍵詞: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維護策略;分析研究

1引言

隨著全球化信息的不斷發展,各種現代化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客戶端—服務器技術逐漸成熟,也能夠獲得更多更加先進的技術,無論是在機關單位還是學校等機構,都能夠利用網絡的方式進行數據的傳遞,同時數據網絡在進行通信的時候,也會出現很多安全方面的問題,這是網絡安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夠提高網絡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呢,本文就要對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維護的策略進行仔細的分析,希望能夠得到一定的進步。

2數據通信網絡與網絡安全的意義

所謂數據通信網絡就是利用雙絞線、光纜等進行網絡互聯的集合,用戶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文檔、程序以及信息的共享,對數據網絡可以按照地理位置的方式進行劃分,簡單的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即局域網、廣域網、城域網以及互聯網。在這些網絡中局域網是范圍最小的,只是在一個建筑或者學校內,城域網就是指學校、單位以及小區的網絡。這里面范圍最大的是互聯網,它是連接國內以及世界范圍內的網絡類型,從目前的應用來看,局域網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比較普遍的,在任何的機構中都可以采用這種網絡,但是目前在網絡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網絡安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數據以及軟件都收到了保護,如果不是惡意的或者泄露那么就能夠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網絡安全的最主要目的是維護網絡的穩定性,這是比較簡單的技術問題,維護網絡的安全與穩定能夠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對于企業來說確保通信網絡的穩定也能夠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還會對整個的行業都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維護網絡的安全與穩定能夠確保商業競爭的公平性,在很多單位也是利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很多企業不是缺少技術方面的支持,而是在管理方面會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解決,只有加強在網絡方面的穩定性才能夠更好的實現網絡運行。

3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維護策略分析

3.1對網絡安全性進行評估

對網絡安全性進行評估,在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維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的安全,同時加強對數據通信的維護,就需要從網絡方面進行入手,定期對網絡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對網絡中存在的威脅要及時的發現,并找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從而讓網絡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數據通信網絡的構建是需要相關單位將平臺進行統一,工作人員能夠通過這一平臺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數據,從而保證數據的安全性,還要按照具體的安全要求進行評價,確保整個評價足夠細致,高效。再結合相關人員對審核的考慮,依照特定的環境來進行說明,真正實現技術人員對通信網絡的全面掌握。

3.2分析網絡存在的威脅

網絡安全主要是對數據信息進行確認,在一些網絡環境中,IP地址會受到很多惡意的攻擊,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應該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一定的把關,對網絡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提前分析與調查,并設置網關的限制避免外界的用戶參與到其中,對于系統的漏洞也要進行及時的修補,不能讓惡意的侵入者有任何的機會。對系統中的數據也要防止被竊取,不能讓任何的風險存在,也可以通過設置權限的方式來防止外界用戶的侵入,這樣才能夠將網絡存在的威脅全部消除。

3.3制定網絡風險的策略

網絡存在漏洞是很常見的問題,但是如果經常出現就會影響到網絡的安全運行,而對于外界的入侵,作為網絡來說也是要針對漏洞開展的,如果想要維護網絡的穩定,就需要制定出一定的計劃與方案,多接觸網絡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找出相應的方案,或者從服務器方面入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前的預防,如果系統中有病毒的時候,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對病毒進行預防,避免出現竊聽的情況,還可以以建立防火墻的方式,及時的利用網絡系統中的軟件來進行殺毒,在安裝各種軟件的時候不能只是安裝必要的部分,其余的部分也需要進行安裝,這樣就能夠做到全面不會出現安全的問題。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主要對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維護策略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數據通信就會成為主導的力量,通信網絡將呈現出智能化、綜合化的特點,將更多的信息資源進行鏈接,這也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只有做好了對網絡安全方面的管理,才能夠讓數據變得更加的可靠,也能夠推動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才能夠推動經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吳明禮,陳斌.移動互聯環境下數據通信安全技術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6,26(11):106-110.

第9篇

摘要:文章引入了大數據理念來解決電力信息網絡中的過度建設和安全運行等問題。利用設備產生的大量運行數據建立準確的網絡運行模型,對數據進行關聯性挖掘,獲得的信息可以反饋指導網絡的建設和運維工作。將該網絡運行模型應用于3個不同的運維實例,結果表明對運行數據的挖掘可使信息網絡設備在經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達到平衡。大數據理念的引入為電力信息網絡的設計規劃、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支撐和思路。

關鍵詞:大數據;電力信息網絡;網絡管理;信息設備

引言

以交換機、路由器為核心的電力信息網絡日漸完善,它承載著繁多的專業系統和數據業務,成為電力系統內部重要的傳輸網絡。數據通信設備(包括路由器和交換機)的管理依賴于傳統的網管平臺,它可以提供比較全面的設備信息和告警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員查看和處理。但是傳統網管系統并不能對其獲得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不能充分地利用設備的信息向管理人員提供強有力的反饋和有效的建議。例如,網管系統可以獲得各個交換機、路由器的使用率,包括端口、CPU、內存、端口帶寬、背板帶寬的使用率,關聯性地分析這些信息能夠為進一步的規劃、預測和采購提供指導,有效避免設備重復采購和資源浪費,讓網管人員科學地管理設備、規劃網絡。本文將大數據理念與信息網絡管理相結合,通過大數據在設備選型、運行安全和狀態檢修3個方向的實例應用,探究新的網絡管理手段,以期為網管人員提供新的思路。

1大數據理念與網絡管理的結合

現代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會產生極其巨大的數據量,全球所產生數據量大約每2年翻一番,意味著人類在最近2年產生的數據量相當于之前產生的全部數據量,預計到2020年,所獲取的數據量將增長近30倍[1]。對大量數據進行挖掘能夠獲得更高維度的信息,全面反映事物的狀態和發展趨勢,為此人們引入了“大數據”的概念[2]。大數據概念的應用使得人們能夠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重要的、不易察覺的價值,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對于大數據的定義,研究機構Garnter對大數據的定義為: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維基百科對大數據的定義為: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目的的資訊。而麥肯錫的定義則為: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集合。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大數據并不特指某種技術,而是一種類似于“物聯網”這樣的模糊的概念[3],其內涵和外延根據事件標的的不同而不同,核心在于采用一定的手段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出能夠為設計、決策和優化服務的重要信息。本文擬將大數據的理念引入到信息網絡的管理中,以提供一種充分挖掘網絡設備狀態信息的新思路。具有閉環反饋機制的網絡管理模型如圖1所示,設備運行期間產生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可完整、真實地反映設備運行狀態,通過對數據進行針對性的挖掘和關聯性分析,可以指導網絡管理人員對網絡進行調整,這樣的調整將形成對運行設備的閉環反饋,調整后的運行方式會再次對運行數據產生影響,從而不斷提高網絡的性能。圖1具有閉環反饋機制的網絡管理模型Fig.1Networkmanagementmodelbasedonclosed-loopfeedback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并不采用典型的大數據手段處理設備信息,而是應用其理念關聯性地處理大量的設備信息,目的在于補充傳統網管方式的不足。

2大數據理念應用于網絡管理的實例

本文選取3個方面的實例來探討大數據理念與網管系統的結合,以提供一種獲得更多管理手段的思路。電力信息網絡中的交換機、路由器都能夠對運行的系統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將設備日志、調試和告警以確定的格式發送給日志系統或通過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SNMP)發送到網管系統,為網絡管理員監控網絡運行情況和診斷故障提供支持[4]。此外,遠程網絡監視(RemoteMonitoring,RMON)基于SNMP體系結構,可用于跟蹤統計端口所連接的網段上的各種流量信息,如某段時間內某網段上的報文總數,或發往某臺主機的正確報文總數等。2.1指導設備選型電力行業數據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實時性要求,使得信息網絡長期依靠過度建設來滿足,這種過度建設體現在使用不必要的高級設備完成低級設備即可完成的功能。例如,有些辦公網絡的接入交換機使用的是支持以太網供電和帶有三層路由功能的交換機,很多變電站路由器和交換機端口和交換容量利用率都非常低。過度建設源于規劃時對設備可靠性的擔憂和為未來升級擴容預留的冗余,常常會導致設備性能資源的大量浪費。如何在設備的選型上平衡經濟性和設備性能,是網絡規劃者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為兼容和統一網絡的設備特征,設備的選型往往是沿襲之前的采購標準,以致新采購的設備繼承了大量的冗余性能,CPU、內存、端口等指標的利用率較低。因此,依據對已有的網絡設備的利用率統計來獲得新的選型標準,可以很好地平衡設備選型的經濟性和可靠性。交換機選型的常用指標項包括:業務端口(端口類型、個數)、交換容量、包轉發率、以太網供電(PowerOverEthernet,POE)、外形尺寸、重量、端口特性、堆疊、組播、鏡像、安全特性、電源、端口聚合、最大MAC地址表大小、VLAN、DHCP、可支持最大路由表數、每端口最大優先級隊列數、內存、ACL和QoS等。首先,從網管系統和日志系統中提取與指標項相關的信息,形成設備運行狀態子集B。提取運行狀態子集如圖2所示。圖2提取集合A是網管系統和日志系統收集的所有運行數據,這些數據是維護人員能夠遠程獲得的關于設備運行狀態的全部信息;集合B包含與交換機指標項相關的運行數據,例如CPU及內存的使用量,當前使用的端口類型和個數,MAC地址表、路由表、ARP表的使用量,POE、DHCP、QoS、三層路由等功能是否啟用,以及當前鏈路流量、幀流量、廣播流量、丟包量、錯包量等數據。集合B剔除了對選型無用的設備運行狀態,可作為下一步選型處理的數據源。由運行狀態子集獲得選型建議如圖3所示。由集合B到典型指標C指的是根據設備實際使用的資源量,附加上一定的資源余量,得到能夠滿足該設備可靠性要求的最小指標。基于電力行業信息網絡環境,將交換機劃分為核心層交換機、匯聚交換機、辦公接入交換機、變電站接入交換機以及其他功能交換機,不同類型交換機所處的位置和實現的重點功能不同,如辦公接入交換機數據流量更大,端口使用率更高,而變電站接入交換機與之相反,因而選型分析時應在其對應類型中考察。以變電站接入交換機為例,假設交換機為SwitchX,它的交換容量高而實際利用率低,通過SwitchX的鏈路流量計算出實際使用的交換容量,附加一定余量,可得到SwitchX運行時“交換容量”這個典型指標值,同理可得SwitchX的其他典型指標。理論上,按照該典型指標集選型的設備即可完全替代SwitchX,即能兼容SwitchX的所有功能,從而在保證設備可靠性、可用性的同時保證了經濟性。最重要的是,所有變電站接入交換機的典型指標構成集合CSubstation,新增變電站交換機時,可以結合典型指標集合CSubstation與廠商設備數據庫D,獲得合適的選型建議。同時,更新原有設備時也從典型指標CSubstation中獲得建議,從而使整體的設備利用率不斷提高,使實際運行設備的指標逐漸趨近于理論上的典型指標集合CSubstation,這就是閉環反饋模型的應用。可以看出,選型建議的提出是基于同一類型設備運行狀態的反饋得到的,閉環反饋模型能夠保證選型設備貼近運行實際。2.2增強網絡的運行安全日志系統存儲了大量數據通信設備的運行信息,可對這些數據記錄進行挖掘來分析電力信息系統網絡存在的潛在安全問題,以便及時檢修和采取對策,進一步提高網絡運行的安全性。由日志系統收集到的實時數據(如網管人員登錄設備的時間、登錄IP和操作記錄)和海量的歷史數據,結合其他第三方系統數據,可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設備登錄提示信息進行分析[5-7]。以H3C路由器為例,數據通信設備(路由器)運行安全分析流程如圖4所示。首先從日志系統中提取出該路由器登錄的提示信息,然后在日志系統中查詢登錄該路由器的所有IP地址,將查詢到的IP地址逐一與路由器所配置的訪問控制列表中的IP地址進行比對,由此可以篩選出非授權訪問的IP地址。若未成功登錄到路由器上則認為有人試圖滲透網絡,如果成功登錄則記錄該非授權訪問的IP地址對路由器的所有操作,以便信息系統維護管理人員回溯該訪問對設備所做的非法操作,并追尋該IP來源,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如查詢到的IP地址是授權訪問的,則比對該授權訪問的IP地址對路由器的配置是否滿足電力企業網絡管理要求的數據配置規范,如不滿足則需要信息系統維護人員重新對其設備進行準入規范的配置。如該授權訪問的IP地址對設備的配置滿足電力企業網絡管理要求的數據配置規范,則說明是網管人員對路由器進行了正確的數據配置。通過日志系統自動分析對設備的登錄、配置和補救,可增強設備配置數據的保護和校驗,保證運行設備的任何操作都處于可控狀態,從而提升了網絡運行的安全性。對日志系統的數據進行挖掘可以迅速找出數據通信設備問題的發生范圍,網絡管理人員可根據問題發生范圍及時進行檢修和采取對策,從而確保數據通信設備安全運行的可控和在控[8],大大提升了信息系統網絡管理人員的維護效率。2.3指導設備狀態檢修狀態檢修是指對數據通信設備進行狀態評估,并通過設備日志記錄進行分析診斷,推斷數據通信設備當前的健康狀況,以便及時安排檢修的一種主動檢修方式[9]。其實現主要包含數據收集、狀態評價、制定檢修策略、制定檢修計劃等技術手段。由于監控中心(網管系統和日志系統)記錄的數據信息對于設備狀態檢修計劃數據的收集不夠全面,因此本文的狀態檢修數據信息是通過網管和日志系統在線監測結合信息運維人員日常巡視維護來獲取的,主要對本周期內數據通信設備(路由器)的投運年限軟硬件配置、外部環境、設備運行狀態、運行資料等指標進行數據收集,由此來指導設備狀態評價及檢修計劃制定。數據通信設備狀態評價模型[10-11]見表1所列主要包括投運年限、軟硬件配置、外部環境、設備運行狀態、運行資料等指標,其中投運年限、外部環境會影響數據通信設備的性能,軟硬件配置會對數據通信設備的安全運行產生重大影響,而設備運行狀態指標主要涉及到數據通信設備承載量。數據通信設備狀態檢修流程為:首先對采集的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模型進行建模,從而形成設備狀態特征量(以設備運行狀態指標為例,其狀態特征量為設備運行時的CPU負載、內存使用率、直連鏈路丟包情況、鏈路延時、設備接口富余情況、路由協議運行狀態等);其次建立設備評價的狀態模型,依據設備狀態評分數學模型(主要包括閾值型評分模型曲線型評分模型、邏輯與型評分模型,其中閾值型評分模型在指定正常運行邊界條件下使用,曲線型評分模型主要適用于指標偏離基準越大扣分越多的情況,邏輯與型評分模型適用于由多個狀態組合在一起決定設備某一指標的情況)和設備評價細則對設備進行狀態評價;最后根據數據通信設備狀態評價結果生成數據通信設備狀態評價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結合檢修策略庫來確定數據通信設備狀態檢修計劃[10]。以H3C路由器為例,根據表1的數據通信設備狀態評價模型分別對其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首先對該設備的投運年限進行評分,該指標的評分模型適合采用閾值型評分模型;其次對外部環境進行評分,該指標需根據積塵情況、接地情況、標簽標識等按照評價要求進行評分,宜采用邏輯與型評分模型進行評分,適用此評分模型的指標還有軟硬件配置、運行資料等[12];再次對設備運行狀態指標進行評分,該指標需根據直連鏈路丟包、鏈路延時、設備負載、設備接口富余、路由協議運行狀態等項按照評價要求進行評分,該指標中除了路由協議狀態適合選取閾值型評分模型來進行評分外,其他指標均宜采用曲線型評分模型評分,以設備負載情況為例,已知評價標準為設備CPU利用率基準的75%,CPU使用率超越基準線越多則扣分越多,嚴重故障警戒為90%,內存利用率評分標準與CPU相類似;最后根據評分模型計算設備的狀態評價分數,給出設備狀態評價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將其與檢修策略庫相結合來制定設備狀態檢修計劃,從而幫助信息運維人員實現應檢必檢、及時消缺,根據設備運行情況制定正確的檢修計劃,提高電力系統數據通信設備的檢修效率,保證電力二次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3結語

本文引入大數據理念建立閉環反饋模型,就如何應用該模型指導數據通信設備選型、增強電力信息系統網絡安全性、指導數據通信設備狀態檢修進行了全面闡述。通過應用大數據理念指導設備選型,可以為進一步的網絡改造提供數據依據;通過應用大數據理念增強電力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性,有利于信息系統維護人員及時對網絡中可能存在的隱患進行有效排查和處理;應用大數據理念指導數據通信設備狀態檢修,可以提高檢修的針對性,并且可在確保信息設備正常工作的同時,有效降低檢修成本。綜上所述,應用大數據理念可以為網管人員在數據通信網絡規劃、安全運行、數據通信設備狀態檢修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大數據理念的應用并不局限于本文所選取的3個實例,還有更廣闊的課題值得研究,例如數據通信網絡故障診斷和流量異常分析等。因此,如何利用好大數據理念,充分挖掘電力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資產,以更好地服務于電力系統,將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作者:陳強 李純陽 吳凱 單位:國網達州供電公司

第10篇

1、IS-IS協議工作原理

IS-IS協議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為CLNP設計的動態路由協議,在RFC1195中還加入了對IP協議的支持,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適應大型網絡等特點,已經成為業界尤其是大型ISP最廣泛應用的IGP協議之一。鐵路數據通信網IS-IS協議中NSAP地址格式為:AA.00B1B2.XXXX.XXXX.XXXX.00,其中AA=49表示私網地址;B1B2為設備歸屬自治域(AS)號碼的后2位,廣鐵集團的AS為65115,故B1B2=15;XXXX.XXXX.XXXX由設備的Loopback地址轉化得到,以懷集站AR01(Loop-back:10.0.0.162)為例,先將Loopback地址轉化為010000000162,然后再每4位分段,即0100.0000.0162。最終懷集站AR01的NSAP為49.0015.0100.0000.0162.00。IS-IS協議包含3個工作過程,分別是鄰居關系的建立、鏈路狀態數據庫的同步及路由計算。2.1鄰居關系的建立IS-IS是鏈路狀態路由協議,鏈路狀態信息的交換分享都必須以建立鄰居關系為前提。IS-IS通過IS-ISHellopacket(IIH)報文建立鄰居關系,接口一旦啟用IS-IS協議,就會立刻發出IIH報文。如圖2所示,假設一開始,懷集站AR和廣寧AR都沒有鄰居存在,故兩者發出IIH中攜帶的鄰居信息都為空(neighbor字段為null)。廣寧AR接收到懷集站AR發來的IIH報文,進行合法性檢查,檢查通過后獲知懷集站AR的存在,并作為回應,回復懷集站AR一個IIH包,該IIH包的鄰居信息中含有懷集站ARsysID懷集站AR收到廣寧AR回復的報文后,在報文中發現自己的ID(0100.0000.0162),便能確認自己的IIH已被收到,于是將廣寧的鄰居狀態設為Up,鄰居就建立了。在懷集站AR上查看IS-IS鄰居,廣寧AR和廣州南DR03的2個鄰居狀態(State字段)都為Up,說明懷集站的2個鄰居都建立起來了。2.2鏈路狀態數據庫的同步鄰居關系建立后,鄰居之間會同步鏈路狀態數據庫LSDB(LinkStateDataBase)。LSDB包含了大量的鏈路狀態信息,這些信息被封裝在鏈路狀態數據報文LSP(LinkStatePacket)里,所以同步LSDB實際就是同步LSP。IS-IS使用鏈路狀態數據報文(LSP),完整隊列號報文CSNP(CompleteSequenceNumberPacket)和部分隊列號報文PSNP(PartialSequenceNumberPacket)3種報文來完成鏈路狀態數據庫的同步。但CSNP和PSNP都用于數據庫同步,不同的是CS-NP包含了LSDB中所有LSP的摘要信息,而PSNP只包含LSDB中部分LSP摘要信息。下面仍以懷集和廣寧為例,說明LSDB同步流程,如圖3所示。1.廣寧站AR發送自己的LSP,此時其LS-DB中只有自己的LSP。2.懷集站AR周期性的發送自己的CSNP。3.一旦廣寧收到懷集發來的CSNP,就會查閱自己的LSDB,發現沒有懷集的LSP,廣寧就會向懷集發送PSNP,請求懷集的LSP。4.懷集將廣寧缺少的LSP發給廣寧。在懷集站AR上查看IS-IS鏈路狀態數據庫,如圖4所示。從輸出結果上看到懷集AR的LSDB中有3條廣寧AR的LSP(分別為0100.0000.0163.00-00、01000.16030.000.0-01、0100.0000.0163.03-00),這3條LSP包含了廣寧AR的鏈路信息。2.3路由計算鏈路狀態數據庫同步后,同一區域里每個路由器都知道區域內所有鏈路的開銷和狀態,然后使用最短路徑優先算法(SPF)計算出路由。計算時,每個路由器都以自己為根節點,以其他路由器為子葉節點,根據鏈路開銷算出最短路徑樹(SPT),進而計算到各個目的地的最短路徑。如圖1所示,懷集去往廣州南站DR03的數據包經直連的POS2/1/4口開銷值為1024,而經接入層迂回廣州南站DR04再送到廣州南站DR03的路徑開銷值只有50+50+50+50+200+100=500,所以懷集站AR會選擇將數據包從GE2/1/1和GE3/1/1發出。在懷集站AR上查看路由表,如圖5所示。去往目的地(Destination字段)為10.0.0.160(廣州南DR03)的數據包的下一跳(NextHop字段)為10.0.4.10(廣寧AR)。同理,廣寧、肇慶東、三水南,佛山西各站都會選擇經廣州南站DR04的路由。

2、優化方案

根據貴廣高鐵數據通信網工程的實際情況,結合鐵路數據通信網建設標準和IS-IS協議原理,發現通過調整貴廣高鐵數據通信網IS-IS協議的Met-ric值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由于其他冗余鏈路Met-ric值設置為1024,考慮到貴廣高鐵數據通信網網絡拓撲結構的對稱性,為了引導業務流量進行負荷分擔,應該將接入層與匯聚層的所有鏈路的Met-ric值都設置為1024,這樣就能夠讓不同站點的業務流量轉發到不同的鏈路,提高網絡性能。

3、驗證優化結果

修改后,查看懷集站路由表:發現去往廣州南站DR03的下一跳為POS2/1/4,Cost值也從500變為了1024;去往廣州南站DR04的下一跳為POS2/1/4或RAGG1,Cost值也變成了1124。調整參數后觀察2015年1月4個匯聚層路由器下行端口的數據流量,如表3所示,發現4個端口的負載已經較調整前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優化后匯聚層下行接口接收速率總量比優化前大是因為2015年1月有新的業務接入。

4、總結

對貴廣高鐵數據網工程實際情況進行研究,提出并實施了網絡優化方案,解決了單鏈路承載全線業務流量而冗余鏈路不能分擔業務流量的問題,通過部署網絡流量監控,驗證了網絡優化的效果。本文提出的網絡優化思想,對鐵路數據通信網的維護人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數據通信網參數的設置,既要考慮鐵路的技術規范和要求,也要考慮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只有充分分析研究網絡拓撲結構和設計,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引導數據流量,實現負荷分擔,才能保證數據通信業務可靠穩定運行。

作者:劉暢 戴俊勉

第11篇

關鍵詞:LabVIEW PXI;狀態機;儀表測試

引言

在汽車智能數字儀表的開發過程中,數字儀表所需要采集的信息量比較多,各種車型的信息參數又差別較大,這些問題的存在給儀表的實車測試和參數標定帶來了困難。為了在開發過程中能夠快速有效地測試系統的各項功能,提高系統開發效率,我們設計了一套測試系統,它能夠模擬產生汽車上的各種參數信息,快速地對設計儀表進行全面的測試,節約臺架或實車測試時間,降低測試風險。

系統設計

汽車智能數字儀表測試系統的開發要求針對不同的車型,能夠模擬產生出儀表所需的各種采集信號信息,并且能夠通過CAN接口與被測儀表進行通信。本文介紹的測試系統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車速里程表的脈沖信號模擬產生;

發動機轉速表的脈沖信號模擬產生;

車輛燃油表信號模擬產生;

車輛水溫表信號模擬產生;

各種車燈、車窗、車門等車身開關信號模擬產生。

數字儀表具有CAN通信接口,作為一個CAN節點,可以與車上CAN網絡上的其他節點進行通信。

系統硬件設計

數字儀表測試系統的硬件系統主要包括主控制器、PXI板卡、信號接線盒、數據通信轉換板卡、供電電源以及被測試儀表等主要部分。NI提供的PXI模塊化板卡設備具有體積小、速度快、易擴展等特點,因此在硬件設計方面我們采用了PXI板卡發生汽車儀表所需的各種信號。汽車數字儀表的里程表和發動機轉速表需要采集的是數字脈沖信號,不同的車型由于采用的傳感器不同,所輸出的脈沖信號高電平從3V~12V不等,為了能夠測試設計儀表的信號范圍適用性,采用PXI-6624板卡,配合外部供電電路,能夠產生儀表所需采集的數字脈沖信號。PXI-6624是工業級隔離的32位定時器/計數器PXI接口板卡,具有8路隔離的通道,我們采用Coutero和Counterl作為車速表和轉速表的脈沖信號提供通道。燃油表和水溫表采集的是模擬信號,PXI-6233能夠輸出4路10V模擬電平信號,PXI-6713能夠輸出8路10V模擬電平信號,我們選擇PXI-6713的2個模擬輸出通道作為燃油表和水溫表的模擬信號提供通道。由于儀表上的開關量信號比較多,他們之間產生的干擾隨著也比較大,我們選用PXI-8528對儀表的開關量進行控制,PXI-6528是高速隔離的數字I/O通道,輸入和輸出通道分別獨立,有效的抑制了信號之間的干擾。

儀表參數的標定以及作為CAN節點與車上其他CAN節點的數據通信,采用一塊數據通信轉換卡來完成,該卡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串口信號與CAN信號之間的轉換功能,開發數據通信轉換卡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約成本,二是考慮到大多數PC沒有CAN接口。通過這個板卡對被控儀表的特征參數,如車輛的特征系數、傳感器的傳感系數、發動機的速比以及儀表的一些標定參數等進行設定。由于目標車型不確定,儀表的一些特征參數需要實車測試才能最后標定,所以該板卡可作為以后儀表參數標定用。

整個測試系統硬件功能框圖如圖1所示。

系統軟件設計

儀表測試系統軟件采用NI公司的LabVIEW 8.20平臺進行設計,本系統采用LabVIEW的圖形化程序語言,以一種很直觀的方法建立前面板人機界面和程序框圖。前面板是用戶可見的,類似傳統儀器的操作面板,利用工具模板從控制模板中添加輸入控制器和輸出指示器,控制器和指示器種類可選擇。程序框圖是支持虛擬儀器實現其功能的核心,對程序框圖的設計涉及節點、數據端口和連線的設計。連線代表數據走向,節點則是函數、VI子程序、結構或代碼接口。本測試系統考慮到儀表整體功能測試和模塊功能測試的需要,整個系統主要包括界面模塊和各個功能測試模塊,根據信號類型將儀表功能測試分為:車速表測試模塊、發動機轉速表測試模塊、燃油表測試模塊、水溫表測試模塊、開關量測試模塊、CAN通信測試模塊以及參數設置模塊等主要功能模塊。汽車儀表測試系統的軟件總體功能框圖如圖2所示。

界面模塊

測試平臺左側是各種模塊功能測試的切換按鍵,可以切換到單個功能模塊的測試項目。右側主界面模擬汽車儀表板的顯示界面,如車速表、轉速表、水溫表、燃油表、里程指示以及各種報警和開關信號等信息顯示。在進行測試實驗中,工作人員通過主界面即可觀測到儀表測試的整體功能,主界面如圖3所示。

模塊測試設計

車速表的測試需要預先了解設定目標車型的特征參數,如車輛特征系數、車速傳感器的傳感系數等,然后通過數據通信卡(CAN總線信號)將特征參數下載到被測儀表,按照測試要求產生脈沖信號,信號的幅值、頻率可以通過手動/自動進行調整,車速信號具備超速報警提示功能,根據設定的超速門限值,高于該門限值時,通過主界面前面板上的超速報警燈閃爍提示。測試過程也可以手動/自動進行,測試結果存檔以備查詢。軟件測試狀態轉移圖見圖4。

車速表測試模塊的設計采用狀態機設計模式,主要分為開始、獲取參數、手動/自動選擇、采集(手動)、檢查時間(自動)、輸出信號和停止等狀態。其中參數的獲取主要是獲取前面板上特征系數和傳感系數的參數值,通常,這兩個值在儀表參數標定的時候需要在線修改。檢查時間是指按照程序規定的時間輸出規定的信號,本系統中采取‘V’模式階梯狀的車速變化趨勢對儀表進行測試,見圖5。

發動機轉速表測試模塊類似于車速表測試模塊,區別在于它的特征參數不同,根據特定車型的情況,通過數據通信卡(CAN總線信號)將發動機轉速比下載到被測儀表,然后對其進行測試。

燃油表的測試需要預先設定目標車型的燃油測試范圍以及燃油門限報警值,通過數據通信卡(CAN總線信號)將參數值下載到被測儀表,然后按照測試要求開始測試根據設定的燃油門限值,低于該門限值時,通過主界面前面板上的燃油報警燈閃爍提示。測試過程可以手動/自動進行。燃油表的測試采用狀態機的設計模式,主要分為開始、獲取參數、手動/自動、采集、檢查報警、輸出信號等狀態。水溫表的測試同燃油表,在此不做具體說明。

CAN通信測試模塊

所有的模塊測試之前首先需要對該模塊的參數進行初始化,如進行特征系數、傳感系數、發動機速比、超速門限、燃油門限、水溫門限以及測量范圍等參數的設置。數據通信采用CAN協議,鑒于成本方面考慮,我們在LabVIEW上對串口進行操作,然后通過數據轉換板卡輸出CAN信號,CAN信號直接與被測儀表進行數據通信,因此,需要定義一個簡單的CAN通信協議。測試系統作為CAN網絡上的一個節點,節點ID號可以根據需求自行設定,數據區域由命令字、數據長度、數據、校驗位組成。圖6和表1是儀表參數設定CAN通信簡單協議。

第12篇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一、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概述

計算機通信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技術領域,該技術是以實現計算機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目的的。按照其通信方式一般可分為點到點的直接通信模式以及通過交換網絡傳輸的間接式通信模式,依據通信覆蓋范圍又可分為局域網技術(LAN)、城域網(MAN)技術以及廣域網(WAN)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具有高效、穩定、數據業務豐富、可靠性強、廉價以及易于拓展的特點,也是當前人們日常生活生產過程中應用極其廣泛的通信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高效、穩定性主要是指其通信過程的保障機制,借助TCP/IP網絡模型,計算機通信技術實現了在不可靠的通信介質上進行了可靠的網絡傳輸,主要是通過數據確認、重傳機制予以實現的;而數據業務豐富則是在TCP/IP網絡模型傳輸層協議TCP和UDP協議基礎上,實現了各種應用層功能,包括網頁HTTP應用、文件傳輸應用、電子郵件應用、遠程登錄Telnet應用、視頻語音應用等等,目前生產環節以CS架構呈現的軟件模型基本上都基于上述應用基礎,這也是計算機實現綜合系統管理的網絡基礎;廉價性則更多的體現在數據通信的費用消耗方面,借助于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實現極其低廉的數據通信和語音視頻通信,對當前的電信網絡計費模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后,計算機通信技術還具有高度的可拓展性,對于用戶而言僅僅需要通過接入層進行網絡接入即可實現計算機網絡通信,這種高度可拓展的方式也是各大企業積極構建自身業務通信網絡的基礎。總之,計算機通信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可靠的通信方式,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我們應充分掌握其核心技術,為促進我國通信技術發展、優化通信模式做好技術準備。

二、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三、通信質量和通信能力的提升

計算機通信技術是以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為目的的,為了提高其技術的可應用程度,未來其通信質量和通信能力的提升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計算機通信技術的通信質量主要是指,數據交付能力、傳輸可靠性保障,從目前通信技術由2G、3G、4G甚至于5G技術的發展過度來看,其帶寬寬度與通信質量的提升成為必然;而通信能力則是指除了傳統的數據通信類型、一些基于語音、視頻以及其他流媒體通信種類的通信能力以及計算機網絡的覆蓋能力,這是基于人們生產生活業務所逐步產生和發展的,也是計算機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的結果。由此可見,通信質量和通信能力的提升是未來計算機通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網絡結構的優化創新

當前計算機通信網絡網絡設備以及網絡管理是結合在一起的,網絡設備除了進行數據信息的處理轉發之外,還要承擔相應的安全配置、網絡管理等業務,一定程度上這種綜合性設計偏離了網絡層次本質,導致了網絡設備的臃腫和負擔,并且目前通用的TCP/IP網絡通信模型,由于在設計之處缺乏安全設計,因此當前網絡結構為了提升安全可靠性,通過增加協議、拓展網絡設備功能予以保障,這種后置性的設計對于結構優化、層次簡單是極其不利的。鑒于此,構建新型的網絡結構,實現網絡設備數據處理轉發功能與網絡控制的解耦則成為未來計算機通信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以當前炙手可熱的SDN(軟件定義網絡)技術為例,其通過構建應用層、控制層以及網絡設備層,以OpenFlow協議實現了網絡結構優化創新,為實現網絡精細化管理、虛擬網絡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

五、個性化的通信模型發展

個性化通信模型的發展主要是從用戶的需求進行入手進行予以討論的,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應用模型被打破,新型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絡技術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基于此構建的個性化通信需求不斷涌現,如移動網絡電話、實時監控模型、智能電視、車載設備通信都成為新型的數據業務流,不同的數據業務對于通信模型的帶寬、質量保障、可靠需求都是不進行同的,例如智能電視、實時監控系統對于流式數據需求要求更為突出,而網絡電話則相對較低,那么未來計算機通信技術如何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可定制的服務需求成為其發展的瓶頸,一方面通過個性化服務需要提升網絡運營商的服務管控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計算機通信資源優化利用的必要保障。

六、計算機通信技術與新技術的融合度日趨緊密

新技術的誕生和發展也給計算機通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由于當前網絡帶寬的不足,更多的處理的時一些集中式的數據或者是從各個數據端傳遞到數據中心的簡單數據,對于一些復雜數據模型處理由于網絡瓶頸無法及時進行遠過程處理;另外云計算技術對各種計算和存儲資源進行了虛擬化處理,在網絡通信管理方面同樣具有強烈的虛擬需求,因此當前層次化的網絡模型為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如何進行結構優化和數據通訊保障保障成為計算機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導向。一方面計算機通信技術根據技術業務需求進行不斷的優化創新、另一方面新技術也反作用于計算機通信技術,二者相互促進,技術的結合度更加緊密。

七、小結

作為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高度融合的產物計算機通信技術展現出了高度的技術魅力,計算機通信技術實現了廉價、穩定、可靠以及豐富的網絡應用,本文簡要的介紹了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相關內容,并以此分析了其技術發展趨勢,重點從通信質量、通信能力、網絡結構優化、個性化通信需求等方面進行論述。

參考文獻:

[1]朱曉沛.我國計算機通信技術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J].技術與市場,2017,(03):61-62+64.

[2]趙凱麗.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探索[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06):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阳城县| 肃宁县| 安康市| 康定县| 兰坪| 华容县| 镶黄旗| 衢州市| 台山市| 锦屏县| 宁武县| 大丰市| 桦川县| 广丰县| 驻马店市| 皋兰县| 容城县| 乌拉特后旗| 五指山市| 连山| 前郭尔| 西盟| 志丹县| 石嘴山市| 桃园市| 定边县| 九龙坡区| 天峨县| 陆川县| 茂名市| 昌邑市| 靖江市| 延寿县| 综艺| 宜兰县| 通州市| 辽宁省| 五寨县| 贞丰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