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6:58: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科技市場前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美國,硅谷銀行開創出針對科技企業的金融模式;如今,這種被企業稱為“天使”的銀行服務,在中國登場了。
冒險游戲
近期,在上海四處活動跑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吳老板感到有些疲憊,他的公司接到一個投資規模上億元的節能減排改造項目,需要貸款8000萬元,但因為沒有抵押物,跑了好幾家銀行都不愿意將這樣一大筆錢貸給他。
吳老板的公司是專業從事節能減排改造工程的,雖然在這個行業打拼多年,但積蓄并不多,名下僅有一套價值400萬元左右的房產。“這個項目投資成功后,收益比較可觀,但沒有資產抵押,很少有銀行愿意用這么一筆巨資來賭你公司的未來收益。”
幾經周折之后,吳老板通過一個協會組織找到了北京銀行,在得知北京銀行推出了“節能貸”產品,以專業化團隊專門針對節能減排項目進行貸款,吳老板感覺找到了真正的“救星”。
據了解,吳老板公司將投資的這個項目是幫一家大型焦化廠做節能減排改造,改造后以前產生的大量廢棄的余熱(蒸汽),經過回收利用可以用來發電,最后將這些電上網產生經濟效益。
在多次溝通之后,北京銀行負責節能貸的相關工作人員對吳老板的公司和該項目展開了長達三個月的仔細調研。
在北京銀行看來,吳老板的公司在節能減排的相關技術方面已經非常完善,雖然可用于抵押的那套400萬元的房產相對于8000萬元的貸款來說,如同九牛一毛,但北京銀行更看重的是該項目未來的收益,以及該公司在業內的知名度和技術在行業內受認可的程度。
“對科技型企業要綜合考量,揚其長而避其短,節能貸產品主要就是用項目未來收益進行質押,只要未來收益良好,就符合我們節能貸的要求。”北京銀行一位從事科技貸款業務的工作人員表示。
北京銀行并非是敢吃“螃蟹”的第一家國內金融機構,華夏、招商、中信等銀行都有和北京銀行相似定位的“科技金融專營支行”。2009年5月,銀監會和科技部聯合發文,要求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之后,陸續二十余家科技支行加入了這場冒險游戲。
硅谷傳奇
僅憑幾項發明專利和幾名研發人員,沒有固定資產,市場前景不明,這種企業,銀行能放款嗎?這一直是困擾銀行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哥德巴赫猜想”。
根據和他們打交道最多的VC(風險投資)的經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只要能夠活下來兩家企業,就足以覆蓋其他“籃子”的損失。不過,如果銀行學VC,撒胡椒面式地放貸,無異于肉包子打狗,壞賬率奇高。
只有一種可能,銀行精耕細作,投入人力物力做貸前貸后審查。但這些貸款單筆不過兩三百萬,幾十筆下來,一算賬,還不如給一個房地產項目放貸。由此,科技企業自然不受銀行待見。
不過,在太平洋的另一邊,1983年,硅谷的冒險家比爾·彼格斯坦夫和羅伯特·梅德亞里斯開啟了一場針對高科技企業的金融嘗試。他們專盯著初創期的科技企業,做其他銀行碰也不碰的知識產權質押。
30年后,硅谷銀行火了——目前,硅谷銀行金融集團擁有超過一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客戶和20億美元的資產,成為全美新興科技市場中最有地位的金融機構之一。
近年來,這一模式正在太平洋這一邊被悄然復制。
知識產權很重要
傳統銀行信貸是看過去和現在,科技型企業的信貸要加一項,就是看未來。
2010年之后,那些從前被銀行拒之門外,卻頗具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成了漢口銀行光谷分行的最愛。
在東湖高新科技園區,漢口銀行生意越做越大。截至2012年9月底,漢口銀行累計為四百余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貸款余額超過百億。漢口銀行光谷分行行長楊燦透露:“科技金融僅占到全行業務的15%,但利潤貢獻要高于這個比例。”
銀行還設計了信貸打分表,包括先進技術、模式、人才、市場、是否獲得科技部技術創新項目、產業引導基金等等,都被納入評價標準。
不是知識產權值多少錢,而是沒有了知識產權,企業違約成本有多高。
在硅谷銀行的放貸過程中,知識產權等涵蓋的發明專利、商標、版權等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他們認為,這些構筑了企業未來的護城河,護城河有多寬,未來的競爭力就有多強。
但在中國,針對知識產權發放的融資所占比例幾乎微不足道。
截至2012年9月底,漢口銀行光谷分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57億元,占總貸款金額的6.58%,同時要求企業主承擔個人連帶保證。杭州銀行科技支行僅對6家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質押,涉及發明專利、商標和版權,貸款總額1億元。
獲得知識產權融資的前提往往是有擔保,杭州高科技擔保公司董事長孫鑄環說:“那是因為,一旦出現壞賬,銀行拿著知識產權,有沒有人買?賣多少錢?知識產權不像房子,賣不掉,法院也沒有辦法強制執行。”
至于知識產權到底值多少錢,銀行找來了評估公司。但是,企業和評估公司坐下來商量出雙方都滿意的價格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而且,銀行的貸款額不會超過評估值的一半。
孫一再強調,不是看知識產權值多少錢,而是沒有了知識產權,企業違約成本有多高。他最關注兩項指標:利用所質押的知識產權,生產出的產品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未來三年,是否每年都用這項專利,使得銷售收入高速增長。
事實上,科技銀行并沒把知識產權質押放在心上。楊燦說:“只要企業能夠到期還款,采取什么方式質押是次要的。”在漢口銀行光谷分行,占比最大的是以關聯公司擔保,個人連帶保證和信用貸款,比例為62.61%。
收益如何
楊燦發現,擁有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旦產業化之后,利潤將會非常豐厚。企業最關心的是能不能貸到錢,而不是貸款成本。
光谷分行的貸款利息一般上浮20%以上。涉及知識產權這類較弱的擔保方式,利率可能上浮50%。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textile auxiliaries was analyzed underlining the major problems which existed in this specific industry of China. Western Europe and Japan still play a dominating role. The gravity of textile auxiliary industry is in transition to bio-friendly products and ASEAN countries. China textile industry is one that has noticeabl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edge and also directly interrelated with the national livelihoo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extile auxiliary industry therefore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ity.
全世界紡織印染助劑有近 100 個門類,約 15 000 個品種,年產量 280 萬t,市場銷售額逾 160 億美元。紡織印染助劑對紡織品的新穎化、高檔化、功能化,提高紡織品附加值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綜合體現出一個國家紡織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的水平。發達工業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等紡織印染助劑產量與纖維量之比為 15∶100,世界平均水平為 7∶100。近年來世界上大型印染助劑企業改變經營策略,使東南亞地區對紡織印染助劑的需求量增長很快,東南亞各國對紡織印染助劑的需求量已超過北美、西歐和日本之和,但紡織印染助劑生產的強勢企業仍然集中在歐洲和日本。
我國印染布產量近年來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印染布生產國。由于歷史的原因,雖然我國紡織印染助劑還有一些問題,但紡織工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因此我國紡織印染助劑前景廣闊,發展潛力仍然很大。
1國外企業的發展重點和方向
近年來,西歐和日本的紡織印染助劑企業為了在業內保持和獲取更大的利潤,制訂或修訂紡織助劑的發展策略,不斷地改變經營策略,使當今世界紡織助劑工業發展呈現出新動向和特點。
1.1西歐和日本的紡織印染助劑依然在世界市場上占
據支配地位
世界紡織印染助劑四大國際化供應商中,DyStar(德司達)公司面臨破產,已經被KIRI收購,Huntsman(亨斯邁)收購了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汽巴精化),Clariant(科萊恩)宣布關閉在瑞士的紡織化學品工廠,估計今后兩三年也會把工廠建到亞洲來。BASF(巴斯夫)也宣布其紡織化學品業務將不再繼續。其余的Lanxess(朗盛)、Cognis(科寧)、NovoNordisk(諾和諾德)、Wacker(瓦克)公司和日本的松本、竹本等公司在紡織印染助劑市場上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生產企業相比,仍然具有比較明顯的市場和技術優勢,但為了追求紡織印染助劑領域更好的利潤,就將業務集中到它們具有十分明顯優勢的特殊專用紡織印染助劑制造,而一般的業務不再繼續。雖然世界紡織產業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但由于西歐和日本的紡織印染助劑由于品種多、質量好、服務全,因此西歐和日本依舊占據世界紡織印染助劑市場的支配地位。
1.2國外設置“技術壁壘”和“貿易壁壘”的力度加
強
隨著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配額的取消,國際市場上設置“技術和貿易壁壘”特別是“綠色壁壘”的力度正在進一步加強。這些“綠色壁壘”對紡織助劑所涉及的禁用和限制使用的內容之多、范圍之廣、數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它們將極大地制約我國紡織化學品和紡織品的出口和發展。
1.3紡織印染助劑技術發展趨勢
當前,紡織印染助劑技術的發展呈現以下 4 大趨勢。
(1)采用復配技術,獲得助劑的多功能性和高功能性。例如氨基改性有機硅柔軟劑有卓越的耐久柔軟性,但吸水性差,通過復配聚氨酯類預聚物,可以獲得有機硅特有的柔軟性、滑爽性及聚氨酯預聚物特有的豐滿感、柔軟回彈感、吸水性所復合的風格。
Dow Corning(道康寧)公司在蘇州2010年國際紡織品印花行業論壇上介紹了紡織印花硅膠的產品,具有卓越的延展性和柔軟非黏性手感,持久耐用不褪色的特點,適用于難以印刷的優質體育服裝。傳化股份公司利用其研發的有機硅嵌段聚合技術,聚合制成一種以γ 哌嗪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為主要成分,經過科學復配制備的超濃改性氨基硅油乳液 ―― 高含固量改性硅油整理劑,含固量超過 60%。整理后織物柔軟滑爽、耐洗、無黃變,避免了粘輥及織物上出現硅油斑現象,易于生物降解,不含歐美禁用的APEO,降低了運輸包裝和加工能耗成本,增加了下游企業紡織印染企業加工面料的附加值,提升了我國同類產品檔次。
(2)根據新型纖維發展,超前開發相應的配套助劑。每種纖維的誕生,需要一系列新的染整工藝技術、染料與助劑產品。近年來,等離子體技術在染整工藝中的應用正日益引人注目,因為這是一種不需要水和化學品的干式加工,可大幅度節水、節能,減少污染。選擇合適的等離子體處理織物表面,可改變織物表面特性。而按傳統工藝,棉布在紡織染色印花前需添加強堿進行高溫蒸煮后用水洗滌,經過退漿等工序,產生含大量COD的廢水,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應用常壓等離子技術處理后,棉布在軋染的前可省略退漿煮練等過程,提高纖維染色印花色牢度,提高羊毛防氈縮性能,改善織物手感風格,去除甲醛及過敏性氣體。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江南分院和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自2004年開始合作研發常壓等離子體設備以及紡織應用技術。經過 5 年的艱苦攻關,耗資 450 萬元,先后攻克等離子體發生器設計、流程優化等多個技術難關,成功研發出平幅、連續、大功率、高效的常壓低溫等離子體工業印染技術設備,提交了 7 件中國發明專利和 1 件PCT專利申請(3 件已獲授權)。目前,常壓等離子體示范實驗基地已在位于紹興的中紡院江南分院建成,并實現連續穩定運行。據該院王守國博士說,如該技術應用在國內的 1 000 條棉軋生產線上,每年可節水并減少污水排放 2 000 萬m3以上,節省蒸汽消耗 300 萬t以上,并且大幅減少化學品用量,節約的生產加工成本每年可在 6 億元以上。
(3)根據市場要求,利用高新技術產品來補充傳統的印染助劑產品。例如酶制劑是利用生物技術的產物,在國外近年來發展迅速。它對環境污染少,又有專一性,使用越來越廣。現有用于退漿的淀粉分解酶、用于絲綢脫膠和羊毛防縮的蛋白質分解酶、用于棉纖維整理加工中的纖維素分解酶,經處理后棉織物表面光滑無絨毛,手感柔軟豐滿,有獨特風格。
亨斯邁集團基于創新生物酶基礎上研發制成的漂白技術,織物漂白溫度僅為 65 ℃,pH值中性,使能耗及用水量降低 40%。
(4)大力開發環保型助劑。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ISO 14000的頒布實施,歐盟一系列的技術壁壘政策,環保型印染助劑是近年來國內外廠商競相開發的主攻方向,它們涉及到印染助劑的各個領域。我國環保型紡織助劑的產量2006年只占全部紡織助劑產量的 1/3。發展環保型紡織助劑遵循效率性、經濟性和生態性的“三E”原則。近 3 年世界市場開發的新型環保型紡織助劑不少于 1 100 種,都具有優異的生物降解性、低毒性、低甲醛或無甲醛,不含環境激素、可萃取重金屬的含量不超過允許限量、經還原不含致癌芳香胺、可吸附有機鹵化物,以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含量不超過允許限量等特點。
亨斯邁集團最近開發的不含硅油和礦物油的多功能高效紡織染化滲透促進劑,用于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染色有優異的潤濕、消泡和除氣性能,由于在整個染色過程中不使用硅油,不會在織物表面或在機器上形成斑點斑跡。日本伊藤忠商社利用綠茶作染料,成功開發出具有除臭、抗菌和防過敏的綠茶染色技術,其染織品做成的秋冬裝、內衣、睡衣、床單、襯衫、牛仔褲等已在市場上銷售。德國最近幾年推出了無污染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染色技術,染料是采用不含致癌物質的偶氮染料,方法是不用水,不需要化學助劑,染色后無需水洗、不產生污水,以確保不污染環境,不危害消費者的安全。我國紡織工業標準化研究所以Oeko Tex® Standard 100為參考,制定了有害物質檢測方法或限量標準,先后頒布了《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生態紡織品通用及特殊技術要求》,國家環保局起草的 HJB 30 ― 2000《生態紡織品》等幾項紡織品生態標準。
2我國紡織印染助劑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我國印染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印染布產量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躍居世界首位,成為世界第一的印染布生產國。因此,快速、高效、環保、節能的紡織品印染工藝,符合發展的需要。紡織助劑尤其是后整理劑,是提高紡織品新穎化、高檔化、功能化的工具,能夠賦予織物柔軟、抗靜電、抗紫外線、防水、阻燃、防霉、硬挺等特種功能,作用最大。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紡織印染助劑還存在許多問題。
(1)國內紡織印染助劑成分不明,缺少固有特性數據。當前國際上迫切要求助劑應該有相應的固有特性(包括燃點、凝固點、沸點、相對密度、蒸汽壓、表面張力、水溶性、分配、閃點、可燃點、爆炸性、自然點、氧化性、顆粒度等理化性質、毒理學性質和生態毒理學性質),但我國紡織印染助劑固有特性指標缺少 3/4。固有特性缺少,說不清楚生產的助劑中含有哪些雜質,也就無法制定毒理學指標與生態毒理學指標。這不但增加了紡織印染助劑行業按照歐盟REACH 法規要求進行助劑注冊的成本,而且有可能影響企業生產助劑的產品結構。
(2)國內紡織印染助劑標準落后。目前大部分國產紡織印染助劑的質量指標只有常規、通用指標,缺少特性指標,也無針對物性指標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國際市場上關心的生態環保質量指標(例如德國的EcoTexstandard 100、歐盟的Eco1abel、美國服飾和鞋類協會(AAFA)RSL等)所規定的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的指標在國產助劑的標準中不僅不完整,而且有些方面根本沒有。我國紡織印染助劑從檢測方法標準到產品指標標準都嚴重滯后。
(3)天然纖維及性能相互彌補的各種混紡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而多種纖維混紡產品的高質量、低流程的前處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工藝和相關助劑,世界各國均未完全突破。至今,大部分仍沿用傳統方法,難以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為此,國內外正在研究開發適應快速、高效、環保、節能這類工藝需求的配套助劑,國外相應產品正逐步產業化,而國內缺乏系列化、高質量的助劑。
(4)需要適用于多類新紡織纖維織物的新印染整理技術需要的專用助劑,國內至今尚未能完全攻克。如:新開發的超細纖維、異纖度纖維、異收縮纖維、異截面纖維、異材質纖維、彈性纖維、新纖維素纖維(如Modal、Lyocell等)、復合纖維、功能性纖維等,像Tencel® 纖維和大豆蛋白復合纖維,就需要在生產加工中使用浴中劑、酶制劑等特定功能紡織助劑。
(5)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加工基地。高質量、高效率的各種印染助劑的需求量將日益增大,但我國己開發和生產的紡織助劑品種僅為世界品種數的 8%,專用高檔助劑的比例更低,不得不依賴進口,如有機氟系列防油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隨著國內外市場對紡織品功能性要求的日益增加和提高,現有助劑產品已不能滿足要求,須加快開發各種功能性助劑。
(6)如何使國外優質產品適應中國市場并拓寬其應用范圍,提高紡織品印染加工水平的問題有待解決。
(7)我國紡織印染業過于集中,2007年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上海五省一市占全國紡織業的比重分別是:產值占 82%,出貨占 88%,從業人員占 73%,外資大于 90%,應該在全國布局上,向中西部梯度轉移。
2.2我國印染行業形勢好轉
(1)印染業與紡織業趨勢高度一致,2008年以前保持了 20% 以上的較快發展速度,2008年當年增速明顯下滑,2009年雖然印染布總量有 7.58% 的增長,但銷售收入因原材料價格的低位運行下降 6.26%。
(2)利潤率相對平穩,2009年利潤水平達到 3.51%,成為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點,隨著經濟回暖趨穩,石油價格的高企,對印染行業的利潤水平會形成新一輪的壓力。
(3)浙江的印染布加工重點省份地位日趨穩固,加工比重由2008年的 54% 提升至2009年的 57%,廣東比重維系不變,但因山東的下滑已躍升為印染布加工的第三大省,福建地區的總量逼近山東。
(4)近幾年非織造布市場發展較快(平均增幅為 40%),2009年非織造布占整個印染加工量的 5.4%,較之2008年的 4.5% 提升了 0.9%,同比增長 29.25%;且區域集中度迅速提高。
因此,整體來說,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形勢已經好轉。
3我國紡織印染助劑行業發展方向
3.1紡織印染助劑行業特點
(1)固定投資少、附加值大、利潤空間相對較大、對潛在競爭進入者的吸引力較強,助劑行業的競爭相對散亂。
(2)大量采用復配技術,配方的研究十分關鍵。
(3)多品種、小批量、間歇式生產,設備通用性強。
(4)對應用研究、技術服務、物流配送要求高。
3.2紡織印染助劑行業競爭態勢
(1)國內2009年底紡織印染助劑生產廠家大約 2 000 余家(許坤元:至2006年底全國印染企業 1 948 戶),其中民營企業居多,合資和外商獨資占 10% 左右,生產企業規模較小,年產量超過 5 萬t的只有 3 家,年產量超過 2 000 t的也僅 41 家。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的全球經濟低迷及環保力度的加強,導致部分作坊式紡織印染助劑生產企業暫時退出競爭,規模企業產值有所提高。國內紡織印染助劑市場容量大約在 170 億 ~ 190 億元。
(2)市場四分天下。國外跨國巨頭利用其產品獨特性、品牌、技術服務和新產品前瞻性開發等方面的優勢占據著高端產品市場;以傳化、德美為代表的國內綜合性紡織化學品企業,利用產品穩定性和快速的技術服務,控制著國內中端產品市場;一批專業化技術較強的企業分占了某些細分專業產品市場;大量家庭作坊式小型生產企業,利用低價和地域優勢搶占部分低端市場。
3.3紡織印染助劑行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導致紡織印染助劑行業利潤向上游提供原材料的企業集聚,近 5 年內紡織印染助劑行業存在著贏利水平下滑的風險。
快速開發新型纖維配套助劑的國內企業將更快地取得領先地位。部分高新技術被國內企業應用,新門類、新產品補充和完善傳統的紡織印染助劑產品。全國上下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將促使功能型、環保型、節能型產品提速發展并成為主導趨勢。目前傳化股份還有符合歐盟和美國各項法規指標得各類阻燃涂層膠產品,適應退煮漂、練染同浴等短流程的染整同浴織物整理劑、練染同浴去油劑、酸性還原清洗劑、高效精練劑等產品,退漿酶、拋光酶、雙氧水酶系列產品,無醛固色劑、無醛樹脂整理劑,低甲醛免燙整理劑產品,以及適應低溫加工的低溫去油劑、低溫載體、高效精練劑等產品。
寧波華科紡織助劑公司研制的纖維保色劑,能克服硅油使用時乳化劑對印染織物的剝色,保證色光;他們還推出了不含苯環結構原料的高溫勻染劑、滌綸堿性染色助劑、低溫練染一浴助劑等濃縮產品。廣東德美公司推出了一種能改變各種纖維材料對活性染料的吸附性及反應性的新型紡織助劑 ―― 色媒體TM,經其處理后的纖維可在無鹽、無堿的條件下用活性染料染色,且可直接用于原棉、坯布,省去精練工序,為印染行業提供一種全新的環保型染色工藝。
商業模式發生改變。如前所述的KIRI收購德司達、亨斯邁收購汽巴精化、科萊恩宣布關閉在瑞士的紡織化學品工廠、巴斯夫宣布其紡織化學品業務將不再繼續。國內,浙江傳化股份控股江蘇泰興錦雞染料兼并廣東富聯,上海助劑廠與江蘇飛翔聯合成立上海天壇助劑公司,廣東德美入股遼寧奧克并與瓦克聯姻等。都從助劑產品及技術服務的推廣模式提速向提供染助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的模式轉變。紡織化學品企業取勝將決定于對客戶價值鏈的延伸。
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技術將更有力地發展。2010年3月14日工信部印發《紡織染整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其中指出在紡織染整行業將大力推行三大清潔生產技術。即:染整高效前處理工藝(主要是機織物退染一浴法新工藝、冷軋堆印染技術、生物酶染整加工技術、短流程煮漂工藝、純棉針織物平幅連續煮漂工藝),少水印染加工技術(主要是小浴比染色、染化料自動配送系統、數碼噴墨印花系統、涂料染色技術、泡沫整理技術),印染在線檢測與控制系統。
4行業前景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成為必然,對紡織品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成為推動紡織業升級的新 動力。
我國的紡織工業是重要民生產業,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兩點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不會改變。只有確保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才能確保紡織行業健康發展。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初國務院出臺《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突出強調了“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其重要意義一是從國內形勢來看,紡織工業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將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13 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總量決定內需市場必須依靠我國自身紡織產業來滿足。紡織工業吸納了 2 000 萬勞動力就業,其中 80% 來自農村,關系到近 1 億農民的生計。二是從國際形勢來看,紡織工業是我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之一,在全球紡織產業格局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地位,占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 1/3 左右,并且在相當長時間里,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國內市場是我國紡織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比重已由2000年的 67% 提高到目前的 77%。從衣著類消費來看,盡管我國人均紡織品消費量已從2000年的 7.5 kg增長到2007年的 16 kg左右,但與發達國家人均纖維消費量 30 ~ 40 kg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家用紡織品來看,隨著新居數量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每戶平均都有 10 ~ 20 kg的家紡消費量。在我國廣大農村,紡織服裝消費量依然很低。這些都意味著我國紡織服裝內需市場還有巨大空間和潛力。我國內需市場還存在新的增長點。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衛生醫藥等領域可以廣泛應用的產業用紡織品,目前在我國紡織大行業中只占到 15% 的比重,而隨著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預計今后產業用紡織品會以更快速度發展,市場前景廣闊。今年,隨著國內就業狀況得到穩定,內需市場仍將實現穩定增長。同時,隨著國家采取一系列促消費、惠民生措施,直接鼓勵消費和增加在三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都將進一步增加內需市場的活力。紡織印染助劑產品擴大內銷形勢也將更好。預計到2012年中國紡織助劑的產量可望達到為 116 萬t,銷售額約 232.9 億元。
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有 3 個層次。第一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盡管2008年這個市場出現了很大波動,我國對美直接出口總量沒有增長,但市場份額卻增加了 1.75%,對歐盟出口總額增加了 37%。第二是東南亞鄰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紡織業跟東南亞鄰國產業鏈結合越來越緊密,2008年對其出口的化纖、紗線、面料等都大幅增長。第三是俄羅斯、拉美地區和非洲地區。這一新興市場紡織服裝需求量近年增長很快,但由于其自身加工能力不足,也為我國紡織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另外,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價格在出口中成為非常敏感的因素。目前國際市場高檔名牌產品的消費比重大幅下降,而大眾化產品的消費比重持續上升。在消費結構向低端產品轉變的過程中,我國企業如能及時跟進,就可憑借質優價廉物美的產品在銷售額增長方面成為贏家,分得更大國際市場份額。通過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中國紡織品的國際份額還可以繼續提升。同時,國家上調出口退稅率的政策,也將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產生積極作用。
每加工百公斤纖維,全球范圍內助劑平均使用量為 7 kg,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則平均使用 15 kg各種助劑,而我國僅為 4 kg,還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印染助劑產量占全球的比重較低,2004年我國紡織印染助劑的年產量只占世界紡織印染助劑的年產量 10% 左右,與我國染料產量約占世界染料總產量的 60% 非常不相稱。今年,隨著發達國家金融體系風險進一步下降,世界經濟將有所好轉。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全球GDP增長將由2009年的 -1% 恢復到 3%,全球貿易額增速也將由 -12% 回升到 2%。因此,紡織印染助劑產品外銷形勢也會更好。今年是《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實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落實的第二年,在全國上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紡織印染行業整體運行質量將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實力將繼續增強,我國的紡織印染助劑產品的發展動力也更加充足。
5結語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加工基地。隨著紡織印染助劑進一步向多功能、高性能和環保型推進,發展快速、高效、環保、節能的紡織品印染工藝和新產品,生產符合市場需要的紡織印染助劑是生產企業不可規避的歷史重任。紡織印染助劑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庾莉萍. 紡織助劑行業升級正當時[J]. 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07 (7):23 25.
[2] 董奎勇. 攜手共進深入創新[J]. 紡織導報,2010(4):3.
[3] 我國紡織助劑發展現狀[J]. 有機硅氟資訊,2006(12):20.
[4] 許坤元. 準確定位創建供應鏈合作體系[J]. 印染,2007(11):1 3.
[5] 楊志明. 中國紡織助劑市場的現狀及預測[J]. 化工科技市場,2008,31 (6):7 8.
[6] 道康寧在華力推紡織用有機硅[EB/OL]. 2010-4-29.
[7] 秦韻. 等離子印染新技術順應低碳經濟潮流[EB/OL]. 省略/zgzscqb/html/2010-02/24/node_4.htm,2010 02 24.
[8] 新華社. 中科院創新等離子紡織印染技術設備節能減排30%[EB/OL].省略/jrzg/2009-08/05/content_1384227.htm,2009 08 05.
[9] 張詠. 亨斯邁推出全新滲透促進劑[J]. 化工中間體,2010(4):35.
[10] 紡織品質量檢驗與紡織纖維檢測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及強制性標準實用手冊[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11] 金楓. 紡織助劑發展現狀和趨勢[J]. 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04(5):11 14.
[12] 田利明,康寶祥. 我國紡織印染助劑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 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9,17(1):24 25.
[13] 亨斯邁紡織染化的創新環保技術亮相第十屆中國國際染料展[J]. 紡織導報,2010(6):16 18.
[14] 夏建明. 前進中的中國染料助劑業[J]. 紡織導報,2009(5):87.
[15] 羅巨濤,毛為民. 助劑行業在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印染行業的發展[A]. “上海化工供銷”杯第二屆中國國際紡織助劑、染料新專利、新成果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 上海,2009.
[16] 章杰. 我國紡織印染助劑的發展機遇和創新途徑[J]. 上海染料,2010, 38(1):30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