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8 16:21: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教師繼續教育;發展;啟示
一、美英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特點
(一)教師繼續教育制度的法律支持和經濟保障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的競爭都從根本上集中表現為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又逐步反映到教師隊伍的建設上。教師職前培養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基本上形成了較穩定的模式,人們便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師的職后培訓上,在發達國家,教師繼續教育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終身教育思想。在80年代中期以后,教師繼續教育則主要是從教師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未來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國家命運這一角度來思考的。
這一點在美英的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表現是十分明顯的。在美國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歷史上,政府對加強政策法規建設來提升教師繼續教育的社會地位的認識,是經由自發走向自覺的,并由此逐漸體現出政策法規的建設對教師繼續教育發展所起的保證和推動作用。從1862年開始,為適應工業革命的發展,頒發《毛利法案》,在建立職業學校的同時,要求任教教師進行技術知識的進修學習;與1958年通過《國防教育法》,并規定從1959-1962年間每年撥款8億多美元用來改革各級學校教育,培養科技人才,提高教師的科學教育水平;1965年又頒布《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法》,加強教師的在職培訓;1972年的美國教育白皮書還進一步宣布,新任教師可有1/5的時間進修,正式教師可每隔7年輪流脫產進修一次,為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行使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1983年,美國教育部長貝爾任命的國家教育委員會對美國教師繼續教育提出5項政策建議;1999年,美國召開了“教師質量大學校長高峰會議”,對培訓教師的高等教育機構有所約束以保證培訓的效果;美國2000年教育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就是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及其專業性技能的開發,要求所有教師接受培訓以更好地教育學生。在英國,早在70年代就開始注重對教師實施全國的教師繼續教育,英國近年來進一步加強了對師資培訓的管理工作,1994年頒布的教育法案成立的師資培訓署負責英國教師培訓的各個方面,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把教師入門訓練、就業以及在職進修的政策發展和實施作為一個相互關聯的、不斷發展的、專業化途徑的一部分來看待的組織。1998年英國啟動1T培訓工程。布萊爾首相決定投資總額為6億英鎊的信息技術培訓計劃,力圖通過培訓教師學會計算機和掌握因特網來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研究和目標的轉變
1965年法國教育家保羅•郎格朗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成人教育推進委員會上正式提出了“終身教育”這一思想并迅速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發展理論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成為全球性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為了推動教師的職業發展,其焦點是教師的發展問題。美英等發達國家通過國家行政的法律政策和強有力的教育行政措施來推進教師教育的一體化和專業化,另外,美英政府也十分重視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的研究,從終身教育的理念出發,在延長職前培訓年限的同時,努力抓好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保持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的關聯性和連續性。
美英教師的繼續教育目標呈現多樣化趨勢,有補充學歷的、有提高教學技能的、有獲得更高學位的、有獲得更高證書以取得更好待遇的等。這樣多目標的培訓適應性很強,但對教師而言,卻帶有很濃的功利性。因此,目前美英政府在保持教師繼續教育多目標培訓的前提下,逐漸促使參與繼續教育教師的角色由功利觀向素質全面發展觀轉變。
近年來,美國提出了“五者型”教師培養目標:教師應當成為學者、教學者、交往者、決策者和示范者。
即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其主修專業、教育專業的學者;其次必須是懂得如何教育有成效的教學者;第三,能夠掌握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在教育過程中能得到學生的配合支持、善于與學生交往的人;第四,教師能運用廣博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作出判斷和決策;第五,教師的個人品格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和示范。英國提出了“完整型”教師培養目標:即教師優良個人品質、精湛的教育教學技能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二要素統一的完整。
(三)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多樣化和內容靈活化
1.“教師中心”模式。指通過設立專門的教師繼續教育基地,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為主的模式。
2.“高校本位”模式。高等院校除保留傳統的脫產進修高學歷等方式外,還開辦“教育診斷醫院”、“教師職業發展學校”,大力推行遠距離教育,送教上門。
3.“學校本位”模式。由教師任職學校自主制定培訓規劃、自主組織培訓活動。“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是在原“以學校為基地”的教育模式基礎上改建起來的。
4.教師職業發展學校模式(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簡稱PDS)。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是由大學教育與中小學合作創辦的一種新型教師繼續教育學校。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大學教師教育的培訓計劃和給予在職教師職業發展的機會。
近年來,美英的教師繼續教育內容越發富于針對性和趨于實用性及前瞻性。美國教師繼續教育內容:一是重視教育學科,強化教育實踐;二是拓展學科專業課程內容,致力于從事執教素質的培養,要求教師素質全面即“一專多能”。目前,美國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體現的一個鮮明特點,即內容與教學實際的緊密聯系。英國的教師繼續教育內容,按教師水平的不同,繼續教育內容分為五種:(1)為學歷不合格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開設的補習課程;(2)為具有3-5年教齡的合格教師開設的高級研究課程;(3)為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開設的教育學學位課程,進修合格可授予大學教育學士學位;(4)為大學畢業或非大學畢業的教師開設的攻讀教育碩士學位的課程,此類課程側重教育論和教材教法的研究;(5)由地方教育部門和師資培訓機構主辦的為解決各類教師某一方面教育教學問題的短期課程。
二、美英教師繼續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一)確立新教師繼續教育理念――終身教育觀
“教師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終身教育理念。”它極大地強調了教師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并突出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地位。目前,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在延長職前教育年限的同時,努力把握教師的繼續教育,并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終身教育思想的直接影響下,教師的繼續教育更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立法工作,確保經費投入
培訓政策配套、培訓經費到位。美國、英國都有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制度和經費上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提供保障。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其有法可依、依法治教。并在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繼續教育法規的同時,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應投入足夠的培訓經費來保證繼續教育的開展。同時,還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教師的繼續教育,為其提供一定的資金和多種服務。目前,我國只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等大城市已相繼制定了教師繼續教育規章或政策及培訓制度,但配套政策不完善,沒有形成良好的競爭、激勵機制和保證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
(三)構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網絡及培訓模式的多樣化
美英教師繼續教育多樣化培訓模式的采用是值得我國效仿的。目前,就我國而言,建構體現時代特點及中國特色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是高效、高質量開展教師繼續教育的保證?!熬W絡培訓”和“校本培訓”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因為國際上教師繼續教育走上了網絡科技時代,網絡培訓已成為國際化趨勢。這種以學員為本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每個教師可以在自己想要學的時間,既可獲得大量的使用知識,并且隨時可以與“培訓人員”交流、探討,這樣就可進一步提高培訓效益。但是,任何一種看起來比較好的模式,其實都不是完美的,只有多種選擇才可發揮所有培訓模式的優點,才可使整體的培訓達到完善。這對我國是有很大啟示的。
(四)重視教師繼續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全面性
現在各國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目標己超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教學能力范圍,擴展到作為教師的所有力一面。包括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評價等方面的能力及發展教師個性的一切活動。因此,為使我國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真正發揮實效,在繼續教育的目標、內容、課程設置上應密切聯系工作實際,增強專業課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增強教育技能的訓練,使學員感到每次接受繼續教育都有實效、有收益,聽得明、學得著、用得上,真門發揮教師繼續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