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育嬰護理知識

育嬰護理知識

時間:2023-12-23 10:03: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育嬰護理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育嬰護理知識

第1篇

關鍵詞:校企合作 職業技能培訓 育嬰

      在學院分管領導、成教培訓部、護理系的領導下,參與了“育嬰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現淺談在“育嬰師”職業技能培訓中“校企合作”的探索。

1. 思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

我院辦學緊扣《綱要》精神,大力推行和完善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護士職業資格證書”及包括“育嬰師”、“養老護理員”、“急救員”、“中醫按摩師”在內的多種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

本人所在的“育嬰師”培訓團隊,在院、系、部的領導下,在“育嬰師”培訓過程中,注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較好地幫助09級200多名學生及10級800多名學生完成“育嬰師”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學生了解并感受到“育嬰師”的市場需求、市場前景、職業素養,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實施過程

2.1 制定教學計劃

2.2.1 明確培訓目標:

通過育嬰師(四級)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學員需了解乳嬰兒發展的基本特點和生長規律,乳嬰兒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與護理的基礎知識,熟練應用生活照料和衛生護理的基本技能,掌握照料、教育乳嬰兒的基本方法,輔助乳嬰兒的家長,形成乳嬰兒照料、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2.2.2 設置內容模塊。(略)

2.2.3 選定教材《育嬰師(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2.4 編排課表。(略)總學時60學時。理論與實訓實習約1:1.5。

2.2 師資隊伍的選擇與建設

2.2.1 院內:

孫洪,副教授,護理系副主任,承擔 “保健與護理”課程;

胡懷宇,副教授,成教培訓部副主任,承擔 “職業道德與定位、法律法規”課程;

喻平,教授,護理基礎教研室主任,承擔 “生活照料、嬰兒三浴”課程;

周莉,副教授,承擔 “飲食與營養,清潔和消毒”課程;

祝春霞,講師,承擔 “預防接種、常見疾病護理”課程;

宋楠,講師,承擔 “生長發育”課程;

劉弈宇,講師,承擔 “意外傷害的預防與處理”課程;

2.2.2 院外:

周春,畢業于幼兒師范學校,在省政府機關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10多年,承擔 “教養環境規劃、發展動作、語言、感知、情感、社會性”課程;

   肖輝,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兼修武漢大學新聞學專業,在金寶貝貴陽中心工作5年,資深顧問,承擔“早期教育的重要地位”課程;

陳銘,心理學專業畢業,高級育嬰師,承擔 “嬰幼兒心理發展”課程;

顏昌鵬,高級育嬰師,承擔 “家庭教養指導”課程;

郝燕,高級育嬰師,承擔 “教育”相關課程;

張翠菊,高級育嬰師,承擔 “嬰幼兒撫觸”課程;

2.3 實訓基地的選擇與建設

2.3.1 貴陽市金寶貝早教中心

1976年成立于美國,目前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瑞士、法國、亞洲等全球37個先進的國家及地區,成立有700多家早教育兒中心; 規模大。

2.3.2 貴陽市小河興隆城市花園早教中心;規模中等。

2.3.3 貴陽市清源早慧育兒咨詢有限公司早教中心;規模較小。

2.3.4 貴陽市白云區寶寶丫丫嬰幼兒游泳中心。

2.3.5 貴州立智源育嬰師事務所嬰幼兒游泳中心。

備注: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的早教中心,今年因“搬家”,暫未開展工作,但已達成意向性合作,明年可以接納部分育嬰師學生學員見習。

2.4 學生的教學管理

院內部分主要是理論課,分班上課100人為一班。

院外部分主要以實訓為主,每個實訓點為一個組,每組學生15-20人,課余時間及周末,輪轉實習和見習。

小組長四個班長一個大班長;明確各崗位職責。

統一思想:“安全、有序、有效”地完成育嬰師培訓任務。

2.4.1 安全。確保培訓過程,特別是在院外實訓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安全。在小組輪轉過程中,后一組組長跟隨上一組到實習點,以便為自己小組帶隊,強調信息及時溝通。

2.4.2 有序。有組織,有紀律,有團隊精神。展示貴陽好了職業學院學生的精神風貌。

2.4.3 有效。一方面,學好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學習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心態和方法,行業人做人、做事的態度和方法。

3 收效

3.1 學生方面:

3.1.1 對學生德育工作有顯著促進作用。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行業。感受到行業人的職業素質要求和職業技能的要求,對自身需要提高的方向有明確而具體的認識,職業生涯規劃也不再是“霧里看花”“紙上談兵”,個人成長的內在需求明顯增加。相對于在傳統辦學模式下,教師辛勤耕耘,愛心加耐心地教育學生,但總覺得事倍功半,學生進步不明顯。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校企合作對促進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思想教育有很大作用。

3.1.2 專業技能上提高。較全面地了解早教行業(大、中、小規模)的基本概況、企業組織、管理過程;較深入地了解各崗位的職責、崗位要求、專業技能等相關知識;較詳細地了解企業的組織管理、企業文化、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知識和運作過程。積累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提高了就業適崗能力。

3.1.3 工作能力上提高。責任心增強,協調、協作、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為什么那組實習有車送,這組沒有?沒有我們就不去實習!”“為什么她們先去,我們后去?”“不知道XXX(實習點)在哪里,困難好大呀!”“下了課再去,按時趕到實習點有困難,我們要不上課就去!”……。院外實訓過程中,不時有這樣的聲音傳來。先肯定“意見”學生敢于提意見,及時溝通了意見,再引導“意見”學生設想:在行業、企業中,有一位員工,在一個簡單任務面前,提出這樣的問題……,會是怎樣的場景和結果呢?“幼稚”“可笑”“無能”“沒人用這樣的員工吧”……。學生自己也有了答案。

3.2 教師方面:全面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推進了教師應用技術的提高,同時也放大了教師的格局,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3.3 學院和企業:學院和企業的設備、 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對學院而言,早教中心和游泳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實訓環境,較好地解決實踐教學條件不足的矛盾,同時補充了教師隊伍(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方面的教師);對企業而言,作為“貴陽護理職業學院”的實習點,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專業度。合作共贏。

4 問題和思考

4.1 院外實訓過程中,學生的“安全”保障問題。

“育嬰師”院外實訓,今年800多名學生,100多組次見習,見習點分別在貴陽城區、金陽、白云區、小河區等地,距離分散,對于相對較遠,交通不便的小河實習點,學院安排有專車送學生。其余實習點都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前往。中職學生從年齡上看,還是未成年人。雖然在實習前做了安全教育,強調安全是整個培訓過程中的首要要求,但是院外實訓過程中,學生的“安全”問題,還需要提高學生安全意思。

4.2 “雙師型”教師的建設問題。

院內教師,是否有“育嬰師”資格證;是否有“育嬰師”或“早期教育”的從業經驗;是否了解行業、企業用人需求。行業教師有沒有教學經驗;是否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需要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體系。院內相關教師到省內外、國內外早教行業中的知名企業學習,是必要的。

4.3 “育嬰師”教材問題。

目前,市場上的“育嬰師”教材專業性有待完善,內容顯得陳舊,我院選定教材《育嬰師(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為2006年4月出版,現已是第11次印刷。

初步設想可以和行業攜手,制定“育嬰師”校本教材,即可以更好的促進校企合作,又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4.4 “育嬰師”職業技能培訓與常規教學“一體化”。

這兩年“育嬰師”培訓工作都是集中在較短時間內(一個月內),利用課余時間完成的,學生人數多,時間緊,任務重,難免影響效果。如果職業技能培訓在“內容”上能與常規教學“一體化”,在相關課程的教學中滲透相關內容,如在兒科護理學、婦產科學(產后護理)、預防醫學、營養學、心理學等課程中滲透“育嬰師”相關內容,就更具有人才培養的優勢。

總之,“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在“育嬰師”職業技能培訓中還將堅持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為學生的就業服務。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 談高職院校“雙證書”一體化教育 徐梅 黑龍江教育 高教研究與評估 2009年12期

第2篇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育嬰師職業資格;有效銜接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是以人為本的世紀,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經濟建設的飛快發展,不但每個家庭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黨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下一代的早期教育。然而,在當前,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較低,90%以上的嬰幼兒都是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或者保姆照料,其在如何喂養以及教育方面都缺乏科學的指導。在這樣社會需求的大背景下,育嬰師應運而生。

為了盡快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理順中國早期教育市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2年開始組織國內嬰幼兒衛生保健、營養、教育、心理專家,制定了《育嬰員國家職業標準》,編寫了《育嬰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于2003年正式頒布,首次將從事照料、護理和教育0―3歲嬰幼兒輔助家庭完成科學育兒工作的人員作為一種社會職業來認定,全面推出國家育嬰師職業資格準入制度,育嬰師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由此確立和展開。

在此影響下,一些職業院校、培訓學校和其他社會力量紛紛介入育嬰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領域。以此為契機,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開始了探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的有效途徑,即學生畢業之前同時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和育嬰師資格證,畢業后可同時承擔幼師和育嬰師工作。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主要是針對3―6 歲幼兒教育的幼兒園教師,而育嬰師所針對的則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因而,雖然高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的有效銜接的實踐,在培養目標、生源、研究開展和就業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并且對學前教育本身專業的發展和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培養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課程銜接與操作技能培養方面也面臨著挑戰,需要思考探索與研究解決。

經過幾年的探索,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已成功的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進行了有效的銜接,并積累了成功的經驗。本文選取了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1級學前教育專業職教對口班為研究案例,探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的成功經驗。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的研究

本文以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1級學前教育專業職教對口班為研究案例。2011級學前教育(職教)班共有56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55人;來自農村的有53人,來自城市的有3人。并且本班學生的來源皆是“三校生”,即都是由中專、職校和技校的學生組成,相對于普通高中升入的學生而言,“三校生”可能在理論知識的掌握上相對薄弱,但是在實踐技能方面更勝一籌,基本功扎實。因此,通過大學期間的學習,可彌補理論知識匱乏的缺陷,再結合技能方面的實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必能得到很好的銜接。另外,筆者還訪問了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1位專家和3位教師,以及2011級學前教育(職教)班的班主任和部分同學,以期獲得更為詳實的資料,力求研究的完整性。

(一)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概況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分為師范班與職教班,以培養既能在中等職業學校從事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又能在各類托幼機構從事培訓、宣傳、衛生等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要求學生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具有扎實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素養和較好的自然科學素養的基礎上,既要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把握學前教育的理論前沿、幼兒教育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又要具備從事學前教育教學、研究、培訓等實際工作的能力以及獲得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教師資格證等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基本技能。

2011級學前教育(職教)班學生自從2011年入學以來,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已經掌握了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并且獲得了基本的職業技能,已有90%以上的學生考取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書。這些成果的取得與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職業技能的訓練等密切相關。

(二)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類型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占32%,又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科基礎課程(占14%,必修)、專業核心課程(占29%,必修)和職業方向課程(占17%,一個必選+兩個選修方向)。其中學科基礎課程主要有: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中外幼兒教育史、教育統計測量、學前衛生學和人體解剖生理學等;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幼兒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專業英語、樂理、視唱、練耳、鋼琴、聲樂、幼兒舞蹈創編、幼兒園實用美術、手工和幼兒玩教具制作等。而職業方向課程又分為了三部分,包括中職學前教師教育課程、幼兒園管理方向相關課程和育嬰師方向相關課程。其中中職學前教師教育課程為必修課程,而育嬰師方向的課程則有:嬰幼兒護理、嬰幼兒營養與保健、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兒童心理咨詢與輔導以及職業技能教育頂崗實習等等。

由此可見,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僅注重學生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掌握,還為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獲得提供服務;且其開設的 “三學”(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和五大領域(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方面的課程,與育嬰師職業標準,特別是其對從業者的基礎理論知識的要求有著諸多相合之處,如考取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書所需要的知識:0―3歲嬰幼兒解剖及生理發育特點、心理發展特點、營養與保健、教育等,在本課程設置中都得到了體現;更甚者,職業方向課程選修中就有育嬰師方向,直接與育嬰師職業資格相對應。

2.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綜合實踐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主要的實踐環節有:幼兒園見習與調查、教育頂崗實習、職業技能教育頂崗實習、職業技能訓練和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等。其中職業技能訓練貫穿整個在校期間,教育頂崗實習和職業技能教育頂崗實習主要集中在大四上學期,而幼兒園見習與調查則安排在了大二和大三的暑假期間。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不僅有專門的綜合實踐環節,而且已經把對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融入到了平常的課程中,如總學時由授課學時、實踐(上機)和課外學時組成,其中實踐和課外關注的就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通過綜合實踐,學生掌握的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不再只停留在書本上和腦海中,而是在訓練與見習期間得到了鞏固與創新。在此實踐環節中,學生還接觸了0―1歲的嬰兒撫觸和嬰幼兒急救等職業技能訓練,不僅鍛煉了基本的職業技能,還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養,這些也都是育嬰師所必不可少的。

3.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社會實踐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不僅在課程內有綜合實踐環節,而且還有課外科研創業實踐和其他社會實踐,此類實踐包括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模塊、研究創新模塊、創業實踐模塊、學科競賽模塊、社會實踐模塊和社會工作模塊。其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模塊能力培養目標主要有考取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育嬰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以及鋼琴十級等。而在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過程中,學校會開設培訓班、提供考前培訓等。因此,在考取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書前,學生已掌握了基礎的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而在接受專門針對育嬰師的培訓后,學生又掌握了育嬰師與幼師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與技能。

除此之外,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還有“國培計劃”輔修學前教育專業學習,學習采用遠程培訓、集中面授、定向實習相結合的混合方式,創新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模式。學生通過參加“國培計劃”輔修學前教育專業學習,不僅在職業道德、人文素養上,而且在基本技能、工作能力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為畢業后可同時承擔幼師和育嬰師工作做好了準備。

(三)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的成果

通識教育課程使得學生們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專業主要課程的學習又使得學生們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而實踐活動又使得學生們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11級學前教育(職教)班學生自從2011年入學至今,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她們已經較全面透徹的掌握了學前教育基本的理論知識,并且獲得了基本的職業技能,已有90%以上的學生考取了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書。

由此可見,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的銜接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成功的原因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成功的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進行了有效的銜接,并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1.與“應用型本科”相呼應,學校擁有正確的培養目標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將向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 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一直根據應用型本科發展的宗旨,學前教育專業圍繞社會和父母等對育嬰人才的實際需求,著力加強對學生相關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訓,致力于培養一批全面了解嬰幼兒喂養、護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識,能夠進入早期教育機構、親子園、幼兒園擔任主課教師,同時也可以進行家庭育嬰的育嬰師。

2.學前教育專業對課程的合理設置是與育嬰師職業資格有效銜接的重要措施

學前教育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性,而與育嬰師職業資格的銜接更要求其課程的設置與育嬰師的工作流程、環境、規范以及素質、能力、知識要求相適應。因此,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分析學前教育專業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所需要的學習領域和內容后,打破以知識傳授為目的和特征的學科型課程體系,根據明確的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著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的目的原則,本著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為目標,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取向,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為著力點,對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課程類型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方向課程和綜合實踐環節,其中實踐教學貫穿始終。該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全程實踐培養,個體優勢定位”的特色理念指導下, 注重結合課程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教學觀摩和教育實習,為學生提供長期一貫教育實踐的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3.學前教育專業具有靈活的教學方式是與育嬰師職業資格有效銜接的又一重要因素

幼師和育嬰師的工作崗位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實際動手能力和基本職業技能。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避免了學生成為“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畢業后也無法勝任幼師和育嬰師的工作。在教學方式方面,該校學前教育專業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恰當地采用演示、觀摩等直觀性方法來獲取識;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用嘗試與練習習得一些基本職業技能;不僅如此,學前教育專業還對學生實行“寓知于例、寓能于行”的教學法,采用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將課程教學延伸到實踐環節之中,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4. 學校注重學生的課外實踐

實踐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的橋梁和紐帶,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及其注重學生的課外實踐。

(1)積極建構校內實訓體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設有嬰幼兒保育實操室、幼兒游戲情境教室、音樂教室、琴房、舞蹈房、手工實操室、兒童行為觀察訓練室、育嬰師職業技能實訓室等,為學生提供技能訓練所需條件。

(2)積極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除校內的實訓室外,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還與幼兒園、早教機構和托兒所以及衛生部門如婦幼保健院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設有實習基地。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實習過程中得到了很好地鍛煉,為其將來的職業能力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

到幼兒園見習與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課外實踐的主要形式。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采用多種幼兒園實(見)習的形式,將集中實(見)習、分散實(見)習、穿插實(見)習、頂崗實習結合起來,強調教育實(見)習安排的創新,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在不同時期組織學生去幼兒園參加實(見)習活動,幫助他們及早認識幼兒、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特點、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特點以及幼兒園教師工作的職責,在見習與實習中培養他們對幼兒、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情,已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5.把注重細節貫穿育嬰師培訓的整個過程,努力營造參與式的學習氛圍

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的過程中,只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建設學前教育專業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致力于為學生營造參與式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開展就業輔導、育嬰師知識講座等,使學生了解就業形勢,積極為將來從業做準備;在平常的教學中建立學習小組,以加強學生的帶動作用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臨近考試、考證時間倒計時提醒,并努力做到有問必答,及時解決學生復習過程中的問題。

四、研究的建議與展望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有效銜接的案例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的銜接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的銜接既有師范教育的特點,又有職業教育的要求。因此,這種專業人才的培養既要區別于傳統的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思路,又要不同于專門的育嬰師培訓重實踐、輕理論的模式,必須把專業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只要院校根據自身條件和辦學能力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育嬰師職業資格銜接的工作就能真正取得成效,學前教育專業就能穩步向前發展,育嬰師行業也將獲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葉好琴. 對學前教育專業開展育嬰師培訓的幾點思考[J].甘肅高師學報,2012(1).

[2] 高閏青. 高等師范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 大學(學術版),2012(6).

[3] 龍明慧.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開展育嬰師培訓的意義、優勢與存在問題分析[J]. 學前教育研究,2011(7).

第3篇

隨著母嬰同室的廣泛普及,產婦及家屬對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等知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目前產科母嬰同室病房人力資源配置相對不足,據研究北京地區有61.8%的醫院母嬰同室病房護士配備符合要求,38.2%的醫院不符合要求[1]。傳統的宣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反復性、不易理解性,導致臨床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加之因護士溝通不到位,患者難以理解,以致護患關系緊張,不利于患者的康復治療,且增加了護理工作量[2]。在醫學臨床教育中,多媒體視頻一種資源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在滿足生命科學的實踐性和探索性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現將母嬰同室中視頻報道的應用進度綜述如下。

1視頻宣教的制作和應用

1.1視頻宣教介紹視頻又稱影片、視訊、視像、錄影、動態影像,泛指將一系列的靜態圖像以電信號方式加以捕捉、記錄、處理、存儲、傳送與重現的各種技術。視頻信息技術是多媒體技術的核心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還處于萌芽狀態。視頻宣教是指利用現代化的數碼技術,通過視頻圖像形成直觀形象的資料進行健康教育,采用現場實景拍攝,有解說、示范,語言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生動真實,便于產婦的理解和記憶。對于理解能力差的產婦,采用反復播放的方法,直到產婦理解和接受。視頻片的錄制參照現有的國際、國內孕產婦保健及新生兒護理常規和標準、參考國內外文獻、護士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用真人模擬錄制而成的,指定專人進行操作方法演示,克服傳統健康教育的不系統性及護理人員知識層次不一而出現偏差。

1.2視頻宣教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在婦科圍手術期、成人心臟外科圍手術期、手外科患者、腋臭微創手術圍手術期等應用中可以提高患者對手術知識的知曉率,降低圍手術期缺陷因素的發生率,促進遵醫行為,達到最佳手術效果[4-7]。同時在對護生培訓中和用視頻短片提高了對護生的臨床帶教質量,護生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有利于帶教師資臨床、教學、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8]。但是視頻宣教在產科的應用中相關報道比較少,其文獻提到宣教中結合視頻有利于孕婦及家屬更好地掌握孕期、分娩期及產褥期自我護理知識及科學育嬰技能,提高對產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11]。

1.3視頻制作方法及內容

1.3.1制作方法科室成立護理專科小組,將產后康復的知識、注意事項、新生兒護理知識、出院后的健康指導編寫成通俗易懂的解說詞,指定專科護士為模特,進行各種操作的規范演示,用數碼攝像機拍攝,專家教授在旁指導。最后請醫學院電教室專業人士配以文字、音樂、解說、動畫,制成DVD光盤或其他適合播放的格式,請副主任及主任醫師驗收。

1.3.2制作內容(1)病區環境、住院安全。(2)相關規章制度。包括作息制度、探視制度、禁煙制度等。(3)專科知識科普。母乳喂養技巧、順產后健康教育、剖宮產術后健康教育、新生兒護理、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新生兒更換尿墊、新生兒臍部護理等。(4)出院指導。包括出院宣教、出院流程、出院后常見問題的處理。為了激發孕產婦及家屬對視頻健康教育學習的積極性,在制作過程中配備了背景音樂、解說、圖片等,使視頻健康教育的內容生動,孕產婦易于接受[9]。

1.4視頻宣教時間視頻宣教以產婦及其家屬為中心,在病房內按不同時間段循環播放,每次播放30min左右。每天通過網絡中心控制病房內數字電視機進行統一播放。

2視頻宣教的效果

2.1調動及增加了產婦對健康教育的學習能力羅一平[12]報道,人類獲得信息83%來源于視覺,11%來源于聽覺,1.5%來源于觸覺;人們一般能記住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70%。視頻宣教內容設計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使孕產婦易于接受[6],它配備了背景音樂,在表現手法上,選取了各種媒體形式,如圖片、文字、聲音、錄像和動畫方式,對操作和技能部分采用了具有真實性和連續性的錄像,逼真生動分步驟演示操作程序,視覺、聽覺與觸覺有機結合,從而激發了孕產婦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孕產婦接受視頻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且視頻片解說詞通俗易懂,內容比較系統、規范、直觀、生動,克服口頭宣教圖文的抽象性、片面性、枯燥感[13]。

2.2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傳統的宣教模式即口述講解法,由護士講解、孕婦及家屬聽講,由于護理工作量大,護士只能利用操作時間進行穿插式的宣教,很難進行全面及有效的宣教,產婦及家屬被動接受教育,缺乏主動性及參與性對宣教內容興致不高,不能及時掌握宣教知識。在余麗等[10]研究中發現,95.6%產婦認為視頻宣教有情境性和實用性,在觀看過程中能夠獲得并掌握知識,有成就感以致心情愉悅,能夠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文獻顯示[14],視頻宣教能消除患者恐懼、焦慮心理,減輕患者軀體及心理性應激反應的發生,增加患者對手術的信心,有利于術后康復。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達到優質護理的目的。

2.3提高產婦及家屬對實際操作的能力分娩會引起產婦心理、身體等方面的變化,是一次強烈的生理、心理的應激過程。傳統的健康宣教太簡單、單一化,最直接的接觸是書面、圖片形式,但產婦來自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基礎,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單一的講解無法滿足產婦的需求。視頻因為擁有直觀生動易懂,貼近現實與臨床的特點,便于產婦反復學習與加深記憶[15],產婦對知識掌握牢靠,護理技能因不斷加深學習而得到相應提高。如母乳喂養的姿勢、擠奶的手法、產后康復知識、新生兒護理知識等,這些技能通過視頻宣教的方式進行反復、緩慢播放,讓孕產婦容易看清、學會,并產生深刻的記憶,以利于模仿訓練并掌握,規范了孕產婦的技能操作和訓練,使孕產婦面對問題時能夠輕松應對。目前我國嬰兒母乳喂養率嚴重偏低[16]。在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中顯示。我國0~6個月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要求達50%以上。通過實踐表明,視頻宣教提升了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母乳喂養的自給率,降低奶漲的發生率及新生兒感染率,提高了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及科學育嬰技能,降低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保障了母嬰健康[13-16]。

2.4提高對宣教內容的準確性及針對性在傳統的宣教過程中,因護士的層次不一樣,不同的護士提供的宣教內容不一樣,達不到系統性和全面性。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因護士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溝通能力和患者理解能力、記憶能力的差別而有差異[2]。而視頻宣教內容由醫護團隊集體進行制作,能夠揚長避短,在查閱國內有關孕產婦健康教育的文獻,經調查整理歸納出產后及出院后孕產婦所關注的問題,經專家審核通過后進行播出。它克服了護士專業知識、教學技能的局限性,規范了護理健康教育行為,有效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

2.5有效節約人力資源,提高醫護綜合素質據調查:北京地區35.30%的醫院采用“一對一”方式進行健康宣教;38.20%的醫院采用“集中”和“一對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宣教。視頻宣教相對于傳統的一對一宣教而言,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優化了護理工作模式。王敏等[5]認為,視頻宣教能夠增強患者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同時視頻宣教可重復多次進行,減少了護士重復勞動的工作量使護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有效地分配護理工作,從而有計劃性的護理產婦。在制作視頻過程中,參加的醫務人員能夠全面熟悉和了解各項專科內容,增加了業余知識,提高了綜合素質。

2.6體現了以人為本,有利于家庭式護理模式開展曹文華[16]報道顯示,夫妻雙方共同參加孕前學習比例較低,只有37%,但是產婦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需求率達81.2%。88.7%產婦配偶知識來源于電視、廣播、報紙、書刊、網絡等媒體,73.6%產婦配偶知識來源于親戚朋友,僅有36.8%產婦配偶知識來源于醫務人員的教育。產婦產褥期容易情緒沮喪、焦慮不安和記憶力減退,其中一方面是受傳統思想和家庭壓力影響占20%;又因各地方傳統風俗的不一樣,導致現代與舊思想的沖突[17]。而視頻不同時間段的宣教能夠增加對家屬的宣教,糾正錯誤的觀念,增加對知識的需求,以緩解矛盾,正確應對產褥期的護理,有益于產后母嬰的康復。

3小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在逐步的進入電子時代,視頻宣教正在逐步的發展之中,在各個領域或行業中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同樣在醫學護理中,視頻宣教模式對于護理健康教育改革起到了推進和示范作用。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視頻宣教可以避免傳統宣教的局限性和不理解性,讓患者獲得知識更人性化、更親切、更實用、更全面[18]。因此,護理健康宣教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可以影響患者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在母嬰同室中,如何使孕產婦能更好地掌握育嬰知識及產后健康知識,提高產婦滿意度是產科的工作重點之一。相對于傳統宣教而言視頻的宣教有自己的優勢和發展前景,視頻宣教可以有計劃的、有目的的進行,它可以節省人力,減輕護士工作量及宣教時間,有利于母嬰同室中優質護理的開展。同樣可以激發孕婦及其家屬的自主學習,提高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宣教的效率及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有利于產婦和家屬更好地掌握產褥期自我護理知識及科學育嬰技能。

參考文獻

[1]張思嘉,姜梅,馬迪,等.北京產科母嬰同室病房護理工作現狀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5):508-511.

[2]吳芳萍,羅吉艷,何春.淺談視頻網絡宣教在骨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2014,8(3):261-262.

[3]任平,邵敏.醫學與生命科學類多媒體資源現狀及特點研究[J].現代情報,2012,32(8):32-36.

[4]閆晶,王英蓉,王麗,等.多媒體視頻結合個案指導對腋臭微創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缺陷因素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401-1403.

[5]王敏,劉秀梅,劉鴻雁,等.宣教視頻在婦科圍手術期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3):839-840.

[6]劉秀環,石潔,孟盈.視頻健康教育在成人心臟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52-53.

[7]戴晶,俞燕.健康教育視頻在手外科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3(9):131-132.

[8]黃柳萍.視頻教學法在內科學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3,12(5):24-26.

[9]楊倩.床旁視頻健康教育在產科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667-668.

[10]余麗,雪麗霜,葛圓,等.自制母嬰護理系列視頻片在母嬰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醫學教育,2011,33(4):480-482.

[11]覃桂榮,劉素娥,葛圓,等.孕產婦及初生嬰兒護理系列視頻的制作與應用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30(4):651-653.

[12]羅一平.視頻技術實驗建設與實驗改革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6):159-161.

[13]王璐璐,王晶晶,王聰聰,等.普外科圍手術期健康教育視頻的應用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5):226-228.

[14]汪慧敏,耿旭影.視頻宣教對經橈動脈行冠脈介入診療的效果評價[J].心血管防治知識,2011(2):32-33.

[15]劉素娥,葛圓,雪麗霜,等.自制情景視頻在拉馬澤分娩法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24):38-39.

[16]曹文華.對準爸爸參加孕婦學校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3):106.

[17]趙曉紅.產婦產褥期的心理狀態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J].吉林醫學,2012,33(25):5564-5565.

[18]張宗揚.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比較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3):3-4.

第4篇

1.月嫂最搶手

2007 年,北京預計出生10 萬“金豬寶寶”,上海則將有13 萬個“金豬寶寶”降生。在北京,不少公司的月嫂已經訂到了2007 年下半年,預計今年的月嫂需求量將比往年增長30% 左右。月嫂的工資也從1500 元左右漲到了2000 ~4000 元。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月嫂都被“哄搶”。由于職業月嫂的需求量有所攀升,北京家政協會不久前新開辦了“母嬰護理師”培訓班,將有200 名月嫂拿到資格證書。但是,即便不是每一個新生兒家庭都需要月嫂,200 名月嫂與10萬新生兒之間仍然存在著驚人的供需缺口。

2.催乳師吃香

由于眾多媽媽都是首次生育,不懂得如何順暢下奶,急需催乳師幫忙。據悉,催乳師月薪不菲。每戶催乳師費用在300 ~ 500 元之間,每次工作2 天左右。技術水平較高的催乳師一天之內可以接到四五張訂單,月薪突破萬元。面對這么豐厚的收入,許多在家政行業中做鐘點工和月嫂的阿姨都紛紛改行做起了催乳師。

3.育嬰師大顯身手

作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新職業,育嬰師將在今年走上崗位并大顯身手。與月嫂、保姆不同, 這些育嬰師經過培訓,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嬰兒的飲食、睡眠、動作技能、智力開發、社會行為和人格發展進行教育訓練。同時,由于金豬媽媽熱衷于專業化,也帶動育嬰培訓業。據育嬰師培訓公司介紹,近來參加育嬰師培訓的懷了孕

的準媽媽人數驟增,其目的純粹是為了更專業地照顧即將誕生的“金豬娃”。

4.網上專賣

網上購物越來越為知識人群和城市人所接受,預計網上嬰兒用品經銷在新的一年將更為走俏,與“金豬”有關的嬰兒用品,如小豬圖案的小被子、小靠墊、小披風及小豬形狀的小枕頭、奶瓶、小豬毛絨玩具、小豬銀飾掛墜及其他嬰兒用品會受到歡迎。

5.嬰孕產品研發

生孩子的多必將帶動相關的產業鏈,比如嬰孕服裝、食品、服務等。除現有產品外,對產品的開發和研究也需要專門的人才。贊臣嬰幼兒奶粉天津辦事處負責人預測,2007 年華北地區嬰兒出生率比2006 年將增加10% ~ 15%,嬰兒乳品備貨率預計將增加20%。“摩登媽咪孕婦時裝”導購員發現:“今年明顯感覺挺大肚子的孕婦多了,購買率提高到70% 以上;價格在300 ~ 400 元一件的防輻射服賣得也很好。”“英氏”嬰幼兒用品也呈熱銷:“價格在60 ~ 120元左右的嬰兒內衣和價格在250 元以上的嬰兒用品禮盒非常好賣。與此同時,孕婦保健品、孕婦知識書籍的開發也將有相當大的前景。”

6.孕婦照將流行

豬年懷孕扎堆,孕婦比平常年份將增加15% 以上,加上孕婦照越來越流行,市場需求增大,孕婦拍照留念今年將更熱。據報道,深圳、北京相繼有人開設了孕婦攝影廳。根據孕婦行動不便和孕婦照記錄的將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次拍完的特點,孕婦攝影的拍攝點將呈增加趨勢。一些綜合攝影廳也可開設專門的孕婦攝影服務。另外,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數碼相機,專業攝影師可開辦一些孕婦攝影培訓班,對準爸爸們進行培訓。如此,既可方便每個孕育寶寶的家庭,又可開辟像攝影的一個新領域和新財路。

第5篇

北京某母嬰護理公司的網站上顯示:“初級月嫂”的服務收費為3800元,“中級月嫂”為4800元,“特級月嫂”可達8800元,“金牌月嫂”過萬元,“皇冠月嫂”則達到15800元。

據《新京報》調查,近百名月嫂中,60%的月嫂服務收費在5000元~8000元,20%的月嫂服務收費在8000元以上,沒有一個月嫂的服務收費低于3000元,而大多數產婦認為月嫂的服務收費在4000元~6000元這個區間比較合理。

“月嫂的服務收費是由市場決定,政府也不能干預。‘天價月嫂’也會有市場,也有人愿意掏錢,所謂‘天價’也是相對于工薪階層收入而言,普通老百姓接受起來有困難。”北京家政服務協會副會長、北京三八家政服務中心主任張先民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些產婦缺乏嬰兒護理常識,盲目迷信月嫂的專業性,是造成月嫂受市場追捧、“天價月嫂”不斷出現的原因之一。“很多公司宣傳月嫂會做催乳、會做月子餐等,其實,月嫂的專業性被夸大了。比如,產婦的飲食也沒一些宣傳說的那么特殊,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月子餐不排除有炒作的成分。其實,很多家庭只要學會產婦和嬰兒護理的基本常識就能解決問題,不必過分依賴月嫂,也不應該逃避年輕父母應該承擔的職責。如果是迫于輿論請月嫂,就太盲目了。”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專欄作家章蓉婭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除了一些家庭可能因為追求月嫂公司宣傳的專業性而盲目“熱捧”月嫂,也有年輕夫婦出于現實原因而花錢請月嫂。去年,在一家傳媒公司上班的郭勇以5500元的價格請了一位月嫂,“雙方父母不在北京,而且身體都不好,沒辦法照顧媳婦和孩子,老家的親戚也幫不上忙,我白天還要上班。你說怎么辦?我只能花錢雇人照看。找普通保姆的話,擔心沒有照顧產婦和嬰兒的經驗,只能找有經驗的月嫂”。

“月嫂的收入高于一般的家政服務人員,這確實是受市場供需關系所影響。月嫂的工作比較特殊,26天連軸轉,也很辛苦,能受到顧客認可的優秀月嫂會被瘋搶,收費也自然會被抬高。”張先民說。

在和月嫂的將近一個月的“磨合”中,郭勇也看到月嫂工作的辛苦之處。“她們要忍受分居、不出門、不見太陽、睡眠少等困難,沒日沒夜地照顧孩子和產婦”。

張先民認為,在討論月嫂的價格是否合理的時候,還是要看“月嫂所具有的技能和提供的服務與價格是否相符”,但是“眼下月嫂行業恰恰缺少評價的標準”。同時,很多媒體質疑,月嫂公司對月嫂技能是否存在過度“包裝”的情況。

北京某母嬰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該公司月嫂的等級都是由公司來認定的。“給月嫂定等級都是公司行為,國家和行業并沒有標準。”張先民說。

查看上述公司所列示的“月嫂服務內容”,其中對產婦的服務包括衛生、護理,還有產后恢復、營養配餐和心理輔導,對新生兒除了有基本護理之外還有智力啟蒙教育和潛能開發。對此,張先民說:“月嫂是否真的掌握如此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難以判斷,現在大家找月嫂都是看口碑。”

一些月嫂公司在宣傳時會提及,月嫂具有月嫂證、育嬰師證以及公司的培訓證等各類證件,以顯示月嫂的專業性。張先民介紹,月嫂不是國家認可的職業,只是家政服務的一個類別,不存在相關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發放月嫂證、培訓證多是企業行為,目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可的只有育嬰師證,而育嬰師也不等同于社會上通常所稱的月嫂。

月嫂不是職業,沒有職業標準,但是月嫂為市場所需,其收費和服務又受到質疑,矛盾顯而易見。張先民認為,在沒有國家職業標準的情況下,月嫂行業應該具有行業標準,讓企業、月嫂和消費者都有可以參考的標準,但是“由于人力、物力和經費等原因,行業標準也沒有建立起來”。

第6篇

【關鍵詞】整體護理;產科護理

1實施辦法

1.1改善服務環境設立溫馨病室,室內設施齊全。房間內張貼溫馨提示,卡通寶貝圖畫,備有產婦餐隨時送餐。24h供應熱水,讓環境適合產婦待產、分娩、產后康復,使產婦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1.2實施人性化服務(1)產婦入院后護士與其共同制定護理計劃根據產婦所處的產前、產時和產后不同階段,不斷修訂、充實、調整護理計劃內容,同時護士給予產婦解釋、示范并進行具體指導。(2)當產婦進入產程有專職的助產士與家屬共同參與全程的陪護,給予心理支持,嚴密觀察產程進展,監護胎兒宮內安全。指導孕婦宮縮時可深呼吸,宮縮緩解時給以全身放松,助產士幫助產婦并教會家屬配合按摩子宮,緩解疼痛,使產婦及家屬在助產士的指導下輕松安全地完成分娩過程,增加自然分娩的成功率。(3)遵循個體化原則,根據產婦要求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對乳汁淤積者,責任護士立即給予指導,讓家屬和產婦親自動手熱敷、按摩、擠奶,并督促產婦增加新生兒的哺乳次數,盡快消除乳脹。

1.3重視健康教育通過有目標、有計劃、有檢查、有反饋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使孕產婦及家屬均隨時了解產前、產時、產后的相關知識,讓其對分娩有更多的了解。設計多種健康教育處方和圖文,免費提供各種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讓孕產婦及家屬全面掌握圍產期各種保健知識,教會產婦如何掌握有關知識和配合助產士的工作。

1.4開展產科遠程服務教會產婦及家屬為新生兒撫觸,設立新生兒游泳。開展親子服務。產后電話回訪,提供咨詢電話,開放“網絡媽媽”產后上門探視,指導產婦形體訓練,教其育嬰知識,充分體現人文關懷。也使圍產醫學從分娩、產后護理擴展到了整個圍產期。

2體會

整體護理使產婦及家屬共同參與制定護理計劃使產婦有機會對自己的健康問題進行決策,使護理公開化,提供更為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以孕產婦為中心,以家族為主體”時時處處營造家族氣氛,增進了護理人員〗與家屬及孕產婦的溝通。讓家屬及孕產婦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圍產期保健。體現了現代護理觀,順應了醫學模式轉變的需求,滿足了孕產婦高層次的需求。護士與產婦及家屬間的相互溝通也幫助了我們及時糾正護理計劃的失誤,彌補了工作中的不足。護理觀念的更新和服務范圍擴大,也提高了產科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能。大幅度提高了產科護理質量,患者滿意率也大大提高。為產科贏得了更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第7篇

【關鍵詞】中職衛校 “雙證”制度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66-03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掌握從事某種社會職業必備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雙證”制度是指采用“畢業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即學生在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同時完成學歷課程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在“雙證”制度下,要求學生既要具備專業知識,又要具備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學歷、技能兩手抓。

一、實施“雙證”教學的法律依據和政策導向

我國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指出: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我國首部保護護士勞動者勞動權益的法規《護士條例》明確規定: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助產專業學生,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并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方可從事護理工作。

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學習與掌握“醫學信息技術”是醫學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2012年7月下發的《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著重指出:要重點培養具有醫學和信息學雙重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建設醫學信息學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在崗培訓力度,建立業務培訓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

以上的法規和條例為“雙證”教學的實行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政策保證。

二、實施“雙證”教學的必要性

(一)醫院、行業企業對衛生人才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要求應職人員職業綜合能力強、素質高、上崗快。醫療衛生行業需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求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并能夠綜合運用,在完成頂崗實習或崗前職業培訓后,能夠具有獨立從事職業崗位工作的能力。職業資格證書是畢業生證明自己技能水平、職業能力的重要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人員的主要依據。

(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要求“招之即來,來之能用”,不希望耗費太多的資源或花費較長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使他們達到上崗的專業技能要求。實施“雙證”教學制度,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職業技能資格培訓及考試,使教學實習實訓的時間得到了保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強,促進學生主動適應市場,大大縮短畢業生進入社會職業崗位的適應周期,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全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社會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畢業生如果能一專多能,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具備多種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就能在就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就業機會更多,拓寬就業門路。在中職衛校,如果學生畢業時就拿到護士資格證,育嬰師證,口腔工藝技術初、中級上崗證,美容師證,中醫推拿按摩師證等,那么他們的就業條件就要優于其他畢業生。具有職業技能證書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聘用,比如護理專業一名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種“雙證”培訓,取得了護士資格證、育嬰師證、美容師證、計算機衛生信息員證等證書,其在就業應聘時就會更有優勢,選擇面就會更大。

(三)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技能型人才成長。職業教育是以就業教育為指導思想,以職業崗位需要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用人單位要求為標準,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獲得了符合職業生產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質,具有獨立從事某一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術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標準是由國家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組織企業和行業協會等共同參與并制定的,是職業生產崗位的基本技術水平和技能要求的反映。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引入職業資格證書的校外鑒定評估方式,可以加強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察,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推動學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使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實際技能能力的培養,促進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雙證”制度的實施,拉近了學校與醫院、行業企業的距離。為使專業課程內容與行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密切結合,學校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行業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要求,根據職業資格標準為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適應社會行業需求,實現教學與就業對接,促進技能型人才成長。

三、南寧市衛生學校“雙證”教學開展情況

南寧市衛生學校是一所中職衛校,2015年兩校區在校生人數為13402人(其中全日制中職學生7560人、“2+3”高職生1278人、成人大專4564人),開設有護理、助產、口腔、中醫康復保健、醫學檢驗、藥劑 、農村醫學、醫學影像等專業,師資力量充足,教學設施先進,是多項職業技能培訓的培訓基地。學校非常重視“雙證”開展工作,成立有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在中心的總體協調下,各部門積極配合,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通過培訓,經南寧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進行技能考核認定,90%以上的學生在畢業前就獲得1種以上的技能證書。

第8篇

靜安社會組織的服務內容涵蓋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方方面面,為老服務、安置幫教、糾紛調解、社區管理等,各組織工作要求和特點不同,所在街道、面臨的工作對象不同,工作大多有開拓性,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強度,其領軍人物、優秀人才、社會組織之星對組織的運行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不論年長年輕,都有熱情,有闖勁,不為條條框框所羈絆。

呵護母嬰 造福社會三十余載

在北京西路市兒童醫院,有一所專門培養孩子媽媽或嬰幼兒保育的機構――市育兒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中心主任史靜敏既抓管理又授課,桃李滿天下。她負責全市育嬰類33所培訓學校教研活動和師資短訓,還負責全市“保育員”職業、“母嬰護理”“育嬰師”題庫的維護和提升工作。在她的引領下,該中心成績卓著,連續三屆被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為“上海市職業誠信等級A級單位”,2010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組織評估等級4A單位”。

史靜敏1987年畢業于華師大學前教育專業,一直從事兒童保育和保健,專業背景十分扎實。20世紀80年代,上海大批知識青年回城工作、生活,集中生兒育女帶來母嬰照護人才奇缺的社會問題十分嚴重,母嬰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呈爆炸式增長,政府原有體制內的保育人才杯水車薪,難以應付,需要快速大批培養。于是,有兒童學前教育實踐、知識背景和兒童保健經驗的史靜敏被剛成立的上海市衛生局保育員培訓辦公室一眼相中,被安排專門從事廣播電視保育員培訓。目前網上或醫院產科視頻中常播出她創編的嬰兒保健操教程內容,供年輕媽媽們學習的基本都是史老師的視頻內容。

育兒技能培訓長期以來缺乏速成可用的課本,相關知識不是碎片化就是理論性過強,難以操作。史靜敏研究借鑒相關國外教育培訓教材,根據不同人群,編寫循序漸進、通俗易懂的《保育員培訓教材》《育嬰師培訓教材》《0-6歲嬰幼兒智能培育手冊》《大手牽小手》等多種新教材達20多萬字。經過她修議完善的題庫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版“保育員”(初級、中級)和“母嬰護理”(專項能力)指導手冊供學員培訓學習使用。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0~3歲孩子只要給他吃好,睡好,即可“樹大自然直”,用不著具有0~3歲專業技能的人員進行教養指導。而這些觀念被史靜敏的工作所打破。上海兒童醫院有位職工的外來媳婦,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但苦于沒有技能,在史靜敏的建議下接受了保育員培訓。初級培訓后通過史靜敏的介紹,如愿以償在幼兒園找到了保育員工作,而后,又繼續讀中級保育員和高級保育員課程,育兒知識、技能大為豐富和長進,現已成為這所幼兒園的保育骨干。

一位下崗女工,因其丈夫常年生病在家休養,家庭經濟較拮據。史老師得知后,馬上免費為她提供母嬰護理培訓,邊培訓邊介紹到醫院新生兒病房做護工,盡快熟悉嬰兒的護理工作,之后又介紹到上海著名的月子會所工作,現已是該會所的骨干,贏得了自身在社會上的立足之地和發展機會。

為居家康復護理事業揭開新篇

因為傳統和現實原因,大部分人都選擇居家養老,可是,因為老人數量龐大且不斷增長,亟需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來補上這一服務短板。張軍,畢業于日本九州大學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主攻市場營銷,后在著名物流公司郵船航空物流服務株式會社工作,年薪50多萬。當父母方知父母恩。當張軍自己當上了父親后,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遠在國內父親的照顧問題;又想起當初護理生病母親的經歷,痛感專業護理對于父親那般眾多老人延年益壽的重要。周圍的一些朋友也有同樣的想法,覺得有責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社會的長輩們做點事,去探索一種好辦法幫這一代“獨生子女”盡孝道。

日本的介護理念和服務都非常好,于是張軍找到了九州地區最大的介護服務提供商麻生介護,到他們公司學習管理經驗,提升自己,并與之合作培訓人員。2011年10月,張軍來到上海,創立了首家為老弱病殘人士提供專業的居家康復護理以及長期照護服務機構。

從2013年開始,該服務機構參與了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上海市開展高齡老人醫療護理計劃”的調研。在調研中發現,養老服務中生活照料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但是老人的醫療護理和康復的需求缺口很大,特別是居家和社區的老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據著醫院的大量床位,大大浪費了醫療保險和降低了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另外市場化康復護理服務的購買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承受的。根據這個現實情況,上海市了《關于本市開展高齡老人醫療護理計劃試點工作的意見》(滬府辦〔2013〕38號)。于是,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張軍的養老機構陸續在普陀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和原來的閘北區設立了護理站,以護理站為依托將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送到養老院、日托所以及老人家中,做到了讓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

隨著機構的不斷擴大,管理問題是比較大的挑戰。張軍帶領他的團隊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符合居家醫療護理的管理系統,以系統為依托,幫助康復護理師管理日程和客戶,同時給員工提供線上學習,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管理理念。張軍說實際上機構就是為每位一線服務的員工服務的,只有把員工服務好,他們才會帶著好心情積極地投入到服務客戶中去。

當好社區青少年的知心姐姐

“我校不需要考中專的學生!”在某重點中學課堂上,一個學習成績從班級前十名直線下降到末尾三名的學生被老師如此奚落。上課睡覺的他大哭著頂撞老師后回家嚷著要退學。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父母茶飯不思非常傷心,求助于專業社工婁曉禎:他進這所市重點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啊,這下可怎么辦?

畢業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社會工作系社會工作專業,作為上海第一批司法社工社會招聘人員的婁曉禎,與這名學生面談后發現,孩子沉迷于打網絡游戲,賺了些錢竊喜,不可自拔,家長對他寵愛有加,放任后難以收場。而那家市重點學校,提前一學期上完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晚上沒睡好、白天要補覺的他根本難以適應,但他喜歡英語且成績較好,并性格活潑喜歡運動和交流。經過一段時期的引導和溝通,婁曉禎與孩子一起制定了新的作息計劃,打游戲和學習的時間有了更合理的分配和安排了,尊重他的意愿結合他的特點,轉校到國際學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將來準備去國外發展,他和父母的生活重新撒滿陽光。

一老石庫門的小閣樓下,婁曉禎曾見到單親家庭的少年小Z :精瘦、染黃發,打耳釘,不讀書。在社區說起他,人人搖頭。憑每月700元的退休工資養活全家的小Z奶奶絕望地說:“我管不了他。唯一能做的是不讓他餓著。”叔叔斷言:“他還能怎么樣?以后肯定和我一樣,連吃10年官司!”

幾年后的10月,小Z短袖T恤,白色球鞋,陽光得可以抵擋住寒意。他成了一家餐飲店的領班,月薪4500元比當時婁曉禎的收入還高。25歲的他和婁曉禎并排坐著,發出感慨:“那個時候曾經覺得她管頭管腳,但是沒有她的幫助,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

第9篇

關鍵詞:護理干預;初產婦;產后抑郁

產后抑郁以下降、自責自罪、悲觀厭世、易怒、煩躁、乏力、睡眠不足、心理適應不良等臨床表現為主,特別是初產婦更加容易發生復雜的心理改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婦、嬰兒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1]。本文對我院初產婦實施圍產期護理干預,現將護理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分娩的92例初產婦,均為正常足月分娩,排除焦慮抑郁癥、妊娠合并癥、頭盆不稱、神經病史等產婦;年齡20~32歲,平均年齡(26.3±2.9)歲;孕周為38~42w,平均孕周為(39.3±2.1)w。根據隨機數字的原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6例。兩組患者的研究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值得臨床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產前接待、胎心監測、生命體征監測、產中會陰護理、產后護理等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圍產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產前干預 ①重視產前評估:護理人員在孕檢時對孕婦既往病史、家族性精神病史、心理狀態、婚姻關系、家庭經濟狀況等進行記錄,對患者支持系統以及社會關系進行評估,對于可能出現產后抑郁的孕婦,要及時建檔,為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奠定基礎;②加強產前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通過分析不同個體的實際情況,通過針對性的方式,完善產前健康教育宣教,確保孕婦恐懼分娩的情緒得以減輕,維持孕婦情緒處于心境平和、愉快、穩定的狀態內。

1.2.2產時干預 實施導樂式分娩,等到產婦宮縮間歇時通過按摩腰部、按摩穴位、放松肌肉療法等方式,減輕產婦的不適。通過分管護士實施陪伴分娩護理,聯合暗示療法,給予針對性的情感支持以及心理支持,確保產婦潛能得以激發,從根本上降低產婦不安、恐懼的情況,為母嬰安全提供保障。

1.2.3產后干預 護理人員在產婦完成分娩后對產后情況進行嚴格觀察,加大育嬰知識、母乳喂養技巧等宣傳教育力度,確保產婦能夠進行角色轉換。護理人員還應該正確指導產褥期飲食,引導產婦產后積極參與產后康復訓練,重視產婦家屬及配偶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其參與到育嬰的工作中,確保產婦的身體勞累、心理負擔得以減輕,為產婦足夠的睡眠提供保障[2]。

1.3臨床效果判定標準[3] 分別評價產婦分娩后SDS評分以及產后抑郁情況(EPDS),產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如下:分娩后28d內發生,且出現下列癥狀≥5條,5條癥狀中需要含有①或者②,持續時間超過14d,嚴重影響產婦的社會功能、日常生活,給患者帶來痛苦。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如下:①睡眠過度或者失眠;②出現抑郁情緒;③注意力渙散以及思維減退;④體重指數提高或者明顯降低;⑤精神運動性阻滯或者興奮;⑥出現乏力或者疲勞等癥狀;⑦多次發生自殺或者死亡的念頭;⑧對于大部分活動或者全部活動缺少愉悅感以及興趣感;⑨遇到事情出現自罪感或者覺得毫無意義。臨床主要是采用兩步篩查法診斷產后抑郁癥,第一為EPDS評分篩查高于10分,第二為通過DSM-IV臨床定式檢查,檢查結果與抑郁癥診斷標準互相符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工作,通過(x±s)代表計量資料,以t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若P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SAS評分以及EPDS評分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SAS評分以及EP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接受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EP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2.2對比兩組患者產后抑郁發生率 對照組產后28d、產后42d抑郁癥發生率為21.73%、23.91%,觀察組產后28d、產后42d抑郁癥發生率為6.52%、8.69%;觀察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產后抑郁屬于非精神病性抑郁綜合征。據分析相關研究資料得知,之所以出現產后抑郁,大多數是由于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4]。所以,護理人員在產婦孕產期給予針對性的支持以及指導具有非常重要的。產后抑郁癥的出現與初產婦孕產期焦慮、抑郁等情緒的關系較為密切,通過產前、產中、產后等護理干預,可促進產婦孕產婦抑郁癥、焦慮癥明顯改善,從根本上降低產后抑郁癥概率。另外,護理人員需要重視孕產婦心理變化、個體特征變化,通過合理運用專業知識、社會學、醫學心理學等,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使造成抑郁的心理因素得以接觸,加大家庭以及社會的支持力度,確保孕產婦能夠以最佳的身心狀態面對分娩[5]。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SAS評分以及EP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其產后28d、產后42d抑郁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

研究表明,初產婦實施護理干預能夠促進產后抑郁癥概率明顯降低,對維持家庭社會和諧穩定、嬰兒健康成長、促進婦女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尚萌.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34(31):224-225.

[2]萬里莉,周瑞棋.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5(18):29.

[3]王衛靜.系統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生殖健康狀況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19(16):2958-2960.

第10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產科參加培訓的在職護理人員46人,其中,注冊護士44人,注冊護師2人。培訓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訓方法 ①培訓小組成員:由兒科主任牽頭負責,2名醫師參與制定培訓內容并授課,培訓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兒特點與護理、新生兒常用診療技術操作及新生兒疾病知識3個方面。②分階段分批次培訓:考慮產科護理班次的特點、工作強度及學歷水平,盡量確保每名產護人員不疲于應對,制定簡單可行方案,以幻燈片形式授課,每次培訓時間不超過30 min。③考核:培訓前后分別組織人員對相關知識進行考試,以百分制計,對培訓前后的成績進行比較。

 

1.2.2培訓內容 ①理論知識培訓: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兒生理特點、正常足月兒護理要點、新生兒早期常見病的臨床表現。需產護協助完成的常用診療技術操作,如: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新生兒靜脈穿刺、洗胃、黃疸監測等和母嬰同室新生兒觀察表的書寫規范。②實踐技能指導:兒科醫師查房與產護病房交班時間同步,指導新生兒護理及如何與家長溝通,并進行細致的新生兒查體、黃疸監測、喂養指導增強產護感性認識。操作性技術觀看視頻熟悉標準化流程,指定護理小教員直接帶教。

 

1.2.3評價指標 理論和實踐技能各50分,滿分100分。考核內容以培訓內容為主,實踐操作以重復率為標準。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培訓前后人員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的方法,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考核,所屬人員培訓后成績明顯優于培訓前成績(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通過對產護人員進行新生兒相關內容系統培訓,臨床護理質量明顯提升,家長滿意度調查明顯提高。

 

3 討論

 

3.1以目前我院的兒科現狀,加強產兒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91年聯合發起了“愛嬰醫院計劃”,提出了24 h母嬰同室的措施,對產科和兒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兒科醫師要在高危孕產婦分娩時預估新生兒分娩風險,并負責高危新生兒的管理工作,產科護士實施母嬰同室的護理,這就要求母嬰同室護理人員具備更多關于新生兒的知識,因此,我們組織了相關的培訓內容,經考核,培訓后成績明顯優于培訓前,對培訓知識的掌握讓我們的護理人員可以更好的用理論指導實踐。

 

3.2了解新生兒相關知識,優化產兒合作,提升服務質量 在產科,由傳統的護理模式向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轉變,需要時間的適應和新生兒相關知識的學習,又面對新生兒這個特殊群體,許多低年資護理人員缺乏相應的經驗及熱情,巡視敷衍了事,有異常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并報告醫生,對家長反映的問題也不能及時反饋處理,缺乏有效的溝通。護理操作技術不嫻熟,有關新生兒常用操作技術差,如靜脈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檢標本凝血,重復洗胃等,這些均為我們的醫療行為埋下安全隱患,我們培訓則彌補了潛在的隱患。實踐證明,對母嬰同室護理人員的培訓使我們的護理人員更從容的面對新生兒護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兒有問題問兒科醫生的尷尬局面。不僅滿足了新生兒、產婦的需要,也讓產婦對新生兒護理充滿信心。

 

3.3提高家長滿意度,減少醫患矛盾 母嬰床旁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由護士在床旁進行示范和指導等,家屬積極參與其中,掌握有關育兒知識及產后的保養教育。林衛通過對母嬰采用床旁護理的模式發現,通過該護理,產婦可以較快的融入新生兒的生活,增加哺育嬰兒的自信,成功的轉變角色。

 

母嬰床旁護理即新生兒護理如喂養、沐浴、換尿片等操作都在護士的演示下在產婦床旁進行,鼓勵父母參與其中。而我們開展的新生兒相關知識培訓使產護人員更好地指導實踐工作。產婦家庭在和護理人員的互動中增進了信任與理解,增加了溝通,無形中減少了醫患矛盾。

 

4 結論

 

因此,對母嬰同室護理人員進行新生兒知識的培訓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對優化產兒合作意義重大。產科和兒科作為醫院的兩個高風險科室,紛爭多,矛盾大,我們通過培訓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機會,有助于高質量的完成每一次的產兒合作,這種模式值得臨床相關合作科室推廣使用。

第11篇

【關鍵詞】 手術 心理護理 圍手術期

手術是婦產科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同時手術又必然要給機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創傷、出血、疼痛乃至一定程度的風險。對多數患者來說,則是一個心理性應激與適應的過程。手術室心理護理的目的就在于針對不同的個體,找準因手術這個應激源導致的主要心理問題,并通過心理護理手段使患者順利的獲得適應。在倡導文明服務的今天,心理護理以其對“人、健康、環境、護理”的獨特見解,把護理連同關愛、治療融為一體,使心理護理以其閃亮新穎的內容融入到護理工作。

待手術病人是一類特殊患者群體,其心理活動既有共性,又各有特點。作為手術室護士不應機械地等待配合手術,而應深入病房與病人進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護士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給病人關懷、支持和幫助,以滿足病人的需要;解決心理問題;提高病人和家屬對疾病帶來的變化的適應能力。并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 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 患者50例;年齡:18-35歲,37例,占調查人口74%;36-45歲,12例,占調查人口24%;45歲以上1例, 占調查人口2%;。工人13例(26%),農民21例(42%),干部7例(14%),知識分子9例(18%)。均為大、中型擇期手術。性格開朗外向型23例(46%),懦弱內向型16例(32%),無典型性格傾向者11例(22%)。

1.2心理問題

(1)對手術本身的顧慮:不理解手術的必要性6例(12%),怕有生命危險23例(46%),怕出血25例(50%),怕上胃、尿管26例(52%),怕被作實驗品38例(76%),怕患癌癥20例(40.0%)。

(2)對手術醫生的顧慮:希望主任或高級醫師主刀43例(86%),怕實習醫生開刀32例(64%),選擇手術醫生性別3例(6%)。

(3)對麻醉的顧慮:怕手術疼痛43例(86%),怕全麻影響智力1例(2%),要求全麻以消除恐懼3例(6%)。

(4)對手術后的顧慮:怕術后無人照顧1例(2%),怕傷口感染31例(62%),怕術后影響生育能力11例(22%)。

(5)社會因素造成的顧慮:怕花錢太多4例(8%),擔心手術期間影響工作3例(6%),掛念親人8例(16%)。

(6)特殊手術引起的顧慮:怕知隱情2例(4%),怕影響身體美觀3例(6%)。

從本組資料可以看出,實行心理護理前后是手術患者整體護理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解決心理問題具有顯著意義,并對保障麻醉和手術的順利施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心理護理的方法

2.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預手術病人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焦慮和恐懼心理,手術患者由于自身的心理特點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比其他患者表現的更強烈。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相比,接觸病人時間短,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手術室護理人員應當掌握的技巧。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心理,主動進病房訪視病人;說明手術的過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對手術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認識。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對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直接相關的。護理人員的言行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心理反應。首先要尊敬病人;其次要關心病人。熱情、耐心、周到、細致的服務會取得病人的信任,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有利于病人恢復健康。

2.2重視營造科室人文環境 始終將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使入院的產婦有一個潔凈、溫馨的就醫環境,以減緩由于陌生環境帶來的緊張感,并且為每個病房都設置了沙發、衛生間,方便行動不便的產婦。

2.3護理人員要樹立高度責任感 在晨間打掃與下午查房中,語言溫柔,態度和藹可親,用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知識,幫助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糾正她們不良的喂哺習慣,并對產前及產后的系列相關知識進行宣教,使她們樹立了分娩的信心及育嬰的經驗,同時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信任。

3 小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文化水平逐步提高,醫學衛生知識不斷普及,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日漸增強,病人看病、住院、手術都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迫切需要解釋指導及安慰。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對病人的心理問題逐一認真、正確的解釋指導,從而獲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減輕病人術前焦慮情緒,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給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關的保健知識協助其手術的預后。術前術后訪視充分體現了對患者的重視、理解和尊重,給患者最大程度的關懷,搞好醫患關系,這樣能夠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也提高了醫院的信譽。

參 考 文 獻

第12篇

關鍵詞 康復指導 喂養 母乳 嬰兒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1]。產婦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母乳喂養教育成功之基礎,健康教育在產后康復、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標能否達到以及如何評價健康教育工作是護理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2]。回顧近年來產后康復指導與母乳喂養教育進行綜述,旨在為護士選擇適宜的健康教育模式,幫助產婦早日康復,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促進嬰兒健康成長提供參考依據。

產后檢查

產后訪視和產后健康檢查:查看產婦的生命體征,如神志、體溫、脈搏、血壓是否正常;子宮收縮情況;惡露的量、性質及氣味;會陰傷口愈合情況;、乳汁的量,了解哺乳次數、姿勢;大小便是否通暢以及產婦的飲食休息情況等。察看新生兒精神、睡眠、心肺、體溫、體重;眼、口腔、皮膚有無異常以及黃疸情況;臍帶是否干燥脫落;大小便有無異常等。

評估產婦及新生兒的精神與心理狀況

通過產后訪視,進一步了解產婦對產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新生兒喂養、早期教育、日常護理、母乳喂養實行情況以及產后飲食、個人衛生、性生活、乳腺炎防治知識等。此外,宮世英等曾做臨床調查[3],發現有哺乳障礙的人占總人數的24%,其中,心理障礙因素71%;產后婦女由于體內激素的改變,常發生產后抑郁癥[4],產后心境不良將影響母親乳汁的分泌,從而影響到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查看新生嬰兒全身狀況,了解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哭鬧、吸吮困難,體格發育、黃疸是母乳性還是病理性以及起始時間、臍帶殘端是否血、有無紅臀等來評估新生兒生長發育情況,存在哪方面的護理缺陷和潛在護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護理技術支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嬰兒的健康成長。有報道稱:嬰兒的生長發育是否良好取決于其父母的養育行為[5],母乳是世衛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倡導的6個月內嬰兒最佳喂養食品,母乳喂養能否較好地實行取決于訪視人員的正確指導和督促。也有報道稱:早開奶的極低出生體重兒對胃腸喂養有更好的耐受性,胃腸功能成熟更快[6],由于此類嬰兒不能耐受經口喂養而需管飼,因而有學者主張通過胃管間歇性和持續性喂養[7];對于極低體重早產兒,宋永紅等則改變NICU照顧方式[8],減少不良環境刺激,預先評估極低體重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問題,采取積極措施,加強發育支持護理,促進極低體重出生兒的發育。另有報道稱:造成意外傷害的直接原因與新生兒母親安全防范知識薄弱有密接聯系[9],說明健康教育不到位,沒有針對性,或其母親文化水平偏低,接受知識能力較差等原因,因此應加強對其母親安全育兒教育工作,防范于未然。

制定產后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導計劃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獲得產后知識、學習育嬰操作技術、改變個人的心理和情感狀態等。制定健康教育目標是通過健康教育后,使產婦思想、情感以及行為表現在限定時間內達到教育目的。

健康教育方法有20余種,最主要的有語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電化教育4種[10],我國健康教育以前3種方法為主。在教育形式上,目前國內外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分集體、小組和單人3種形式,或分集體和單人2種[11]。陳朝紅等做過臨床調查[12],認為開展集體教育組優于個體組,利于節約護士時間,是臨床中最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張素珍等對120例新生兒母親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及方式的調查[13],發現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閱讀健康教育材料、手冊和護士個別指導;費秀珍調查顯示:發放書面材料或光盤也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14];而臨床上熱線電話常見于新生兒出院后遇到問題時母親最希望的咨詢方式。對于早產兒,趙敏惠等則主張個體化照護指導方式[15]。國外許多護士喜歡一對一的與產婦接觸,通過語言與非語言交流評價產婦需求。因此,對于健康教育需求項目和方式上的選擇,應尊重個人文化習俗和人格,如聽力減退、語言障礙及個人隱私情況選擇一對一的教育方式,采用多元文化、形式多樣性,提示醫護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創造條件,不斷改進健康教育模式,提供高質量服務來滿足產婦需求,從而達到維護和促進健康的最終目的。

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導的實施

國內外宣教內容大致相同,包括運動量、飲食、排泄、服藥、心理及康復項目。具體措施有:①產后飲食:產后飲食對產婦和新生嬰兒的健康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一方面有利于產婦自身機體的修復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母乳喂養提供充足營養支持,因此應為產婦提供營養豐富的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礦物質及纖維素食物,對特殊產婦還應依據病情需要制定合理的營養膳食。②產后體形鍛煉:依據產婦的個體情況,制定一套合理的產后體形運動計劃、時間、次數,以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不僅能促進產后子宮復舊,還可以恢復腹部及盆底肌肉的緊張度,保持健美體形。③心理護理:產褥期的女性由于孕雌激素的改變,常出現情緒不佳的現象,護理人員應經常與產婦溝通,引導良好的心理情緒,減少產褥期郁抑癥的發生。④自我護理:產褥期注意休息,通風溫暖;保持衣著整潔與口腔衛生;了解正常情況下惡露的量、顏色、氣味,發現異常情況可電話咨詢或到醫院檢查;因生殖器官未完全恢復,應禁止性生活,以免宮內感染;定期到醫院健康檢查,以了解產后全身及生殖器官恢復狀況等。⑤健康教育講座 講解有關新生兒護理、喂養、早期教育、疾病防治以及產后康復知識,有條件的可組織觀看錄像、聽錄音、開辟互聯網醫療護理保健咨詢等來幫助產婦盡快適應母親這一新角色。⑥母乳喂養指導:護理人員應對產婦及其家屬說明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性,普及母乳喂養知識,提高母乳喂養積極性,并用科學方法解決母乳喂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指導正確的哺乳方法。⑦育嬰指導:提倡并鼓勵母乳喂養,增加抗體,提高免疫力;對各種先天條件不足出生的嬰兒采取不同的喂養和管理方式;加強新生兒的基礎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和臍部干燥,預防臀紅[16],按時接種疫苗等。

效果評價

通過調查問卷式、產婦自行填寫調查表、定時回收問卷等,廣泛收集資料來評價產后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對部分掌握或未掌握的產婦應查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原因重審教育計劃,再進行宣教,以達到先前制定的目標。在健康教育模式的內容設計上,應為咨詢者提供科學、規范、完整、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處方[17],建立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體系,避免實際工作中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重復性、低效性弊端,促進健康教育工作從傳統型逐漸向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確保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適宜的康復訓練活動,建立完善、有效的健康教育機制,使產婦獲得相關醫學信息、知識,調整其行為向健康方向轉變,既縮短產婦康復時間,節省產婦住院費用,增進健康意識,同時也提高了母乳喂養率,促進嬰兒健康成長。健康教育的實施,更能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擴大了護士在治療、預防和保健中的地位,豐富了護士的職業內涵。

參考文獻

1 呂姿之,主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2.

2 劉梅春.健康教育路徑在孕產婦保健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223-1224.

3 宮世英,李桂臻.產后哺乳障礙的心理分析.實用護理雜志,2000,16(5):57.

4 謝慶頻.產后郁抑對母體乳汁分泌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10,25(8):766-767.

5 李玉紅,等.產褥期新生兒父母養育行為的現狀調查.護理學雜志,2009,24(15):40-42.

6 姚玉娟.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的預防與護理現狀.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37-938.

7 張玉俠.持續性胃管對極低出生體重兒營養狀況及胃腸道動力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11-13.

8 宋泳紅,等.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相關因素分析與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92-93.

9 霍世英,等.加強對新生兒母親的安全育兒教育.中華護理雜志,2002,37(6):430-432.

10 黃津芳.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76-677.

11 吳蓓雯,施曉群.普通外科病人教育的思路與實踐.中華護理雜志,1998,33(6):312.

12 陳朝紅,倪信樂.個體化健康教育與集體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28-829.

13 張素珍,等.正常新生兒出院前母親健康教育需求及相關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09-910.

14 費秀珍,王立新.不同孕期孕婦知識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858-860.

15 趙敏慧,等.讀懂早產兒行為與個體化照護指導效果探討.護理學雜志,2008,23(19):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登封市| 友谊县| 鲁甸县| 通州区| 江都市| 阿克苏市| 呼伦贝尔市| 卢龙县| 岐山县| 高青县| 丰顺县| 文安县| 长海县| 高青县| 清镇市| 兴安县| 固始县| 孝感市| 方正县| 江城| 德州市| 宝兴县| 舟曲县| 乐山市| 湘阴县| 武义县| 突泉县| 防城港市| 广东省| 沙雅县| 镇沅| 苏州市| 甘谷县| 海城市| 辽宁省| 江孜县| 青岛市| 张家口市| 平江县| 杂多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