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8 10:11: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花生的種植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花生種植 產量 品種優良 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205-01
前言
花生屬于豆科類的農作物,一般又可以稱之為長生果或者落花生。其主要生產地集中在熱帶或者亞熱帶地區,其中我國山東省地區的氣候情況非常適合花生的種植和培育。除此之外,花生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例如預防癌癥、止血補血以及補充維生素等。
1 選擇花生種植田和花生種子
1.1 選擇花生種植田
花生種植田的科學合理選擇影響花生的品質和產量,所以一般對于田地的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首先最好是沒有打過農藥和施過肥的原生態土地,這種對于大面積種植花生是非常好的選擇,并且應該遠離城鎮污染的地方,保證良好的種植環境,能夠有效的保證花生的種植質量;其次就是要有充分的水源或者是距離水源比較近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既滿足了花生的灌溉條件又保證了土地的肥沃。
1.2 選擇花生種子
花生種子理應屬于那種沒有發芽,顆粒飽滿顏色呈暗紅色或者紅色,這樣的花生種子是比較優良的,另外也可以對花生種子進行抗病毒檢驗,檢查其抗藥性比較好的種子,抗藥性比較好其病株率在2.1%-3.8%之間,證明在種植期間花生的根莖和葉子的感染病蟲率很低,這樣能夠保障花生的產量較高。一般情況下花生種子選擇好以后,把它放到太陽下曬3天左右的時間,將花生秕子或者發霉的挑揀出來,剩下的就為品質優良的種子,可以進行種植。
2 種植田的耕種和施肥管理
花生在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壤進行適當的處理,使土壤肥度較高又疏松,地勢平坦并富含有機物。因此在花生播種前,對土地翻地疏松后再進行播種,并且對花生地耕地的深度的要求最好在24-33cm之間,耕太深或者太淺都不利于花生的生長,其中有需要進行人工播種的田地,需要依據地面的情況進行分垅,最好每垅能夠計劃栽培兩行的花生。另外對花生進行施肥是種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肥料的選擇一般是復合肥最好,不過也可以適當地與生物肥料結合一起使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花生的產量,又可以減少綜合掉化肥的污染,因此在花生種植的過程中選擇復合化肥以及生物肥料是最佳的選擇。
3 花生種植田的除草滅蟲工作
花生在生長的過程中,對其生長干擾最大的就是田間害蟲和雜草了,并且嚴重的影響了花生的生長環境與花生的產量。因此要做好花生田地的除草和滅蟲的工作。除草滅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傳統的就是人工進行除草以及捉蟲,但是這對于大面積種植花生的農戶來講非常浪費人力和時間,由于蟲子沒有被徹底殺死,雜草又會重新長出來所以收效甚微。隨著我國對種植業的重視以及農業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研制出來的化學劑進行除草除害蟲的方式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田間除草除蟲的方式,并且還節省了時間和好人力。但是有利又有害化學劑的使用也帶來了一定的化學污染的問題,對花生的質量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進一步保證花生生產質量與產量不建議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除草除蟲。目前比較安全穩妥的辦法就是通過含有除草劑的農用地膜以不含除草劑的農用色膜進行處理,含有除草劑的農用地膜在使用的過程中將除草劑逐漸滲透到土壤中來達到除雜草消滅害蟲進而達到提高花生的質量與產量,而不含除草劑的色膜的則不管是對田間的禾本科雜草還是闊葉雜草以及碎草的處理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并且還能夠保證田地土壤的適度和有機質肥沃性,進一步實現了用地養地的科學種植目標。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來要想提高花生的種植質量和產量,都應該掌握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方法,針對性的解決花生種植地的選取、花生種子以及田間施肥和除草滅蟲等一些威脅到花生產量和質量的問題,解決這些能夠極大地促進和提高花生產量以及花生的質量。在花生種植土壤的選擇上要選取無環境污染以及花生灌溉水污染等一系問題,一般是要符合國家的生產種植的標準保證有機種植三年以上,合理地積溫以及光照時數等,尤其是加以生物肥和復合化肥的使用,進一步確保用地養地和達到提高花生產量質量以及土地土壤可持續的生產力。進行科學性的種植有效地保證了花生綠色種植生產的持續性發展目標,并有效地解決了花生種植過程中不使用除草滅蟲的化學藥劑并達到符合生產的質量要求標準??傊?,文中針對花生種植生長過程中進行了分析,包括了田地的管理以及花生種子的處理等相關的種植技術進行科學性的種植,進一步為花生種植的質量以及種植的產量提供相關的依據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鐘健寧. 淺談花生高產栽培種植技術[J]. 農業與技術,2015,02:131.
[2]周曙東,王艷,朱思柱.中國花生種植戶生產技術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19個省份的農戶微觀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3,03:27-36+46.
[3]宋江春,王建玉,張秀閣,盧亞珂,涂保玉,王偉曉. 南陽花生種植技術及宛花2號花生的科學利用[J]. 種子世界,2014,06:52-53.
關鍵詞:花生栽培;栽培技術;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19
我國花生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花生產業的快速發展,其成就可以概括為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藝的有機結合?;ㄉ谥袊姆N植范圍非常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大花生生產區和南方小花生生產區,其中北方生產區的種植面積與總產值約占全國的70%左右。北方花生生產區的增產不僅需要更新品種,還需要注重花生栽培技術的研究,以此達到優質增產的目的。
1 春播高產栽培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通過對花生種植經驗的分析以及對花生栽培技術的研究,總結出了7500kg/hm2的高產栽培技術,這種技術不僅促進了我國花生產量的不斷增加,還使我國花生單產達到了世界較高水平。在春播高產栽培的過程中,研究出了適合花生的種植密度,以及花生的最佳的播種時間,并總結出了我國花生的高產長相和看苗診斷的最新指標,從而提高了實施花生田間措施的準確性與有效性,保證了花生產量的穩定增長。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花生的植株高度應該控制在40cm左右,只有這樣的高度才能使花生達到最高產量,從而實現花生生產利益的最大化。此外,通過看苗診斷還能夠充分發揮花生品種的增產作用,實現投入產出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花生增產奠定基礎。
2 無公害栽培
隨著花生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氣候的不斷變化,花生的病蟲害逐漸加重,特別是在花生的生產主產區,由于花生種植連作面積較大,就使得花生病蟲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已經成為阻礙花生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國為了控制花生病蟲害的發生,逐漸加大了農藥的用藥量,對我國花生的食品安全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從花生的出口方面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農業生產者的經濟利益,利用l生安全即對農藥殘留、金屬元素超標等問題設置技術性的屏障,給我國農業生產者以及企業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還影響了我國花生品質在國際上的信譽度。因此,我國在花生的種植上面一定要采用抗病蟲的花生品種,并且還要推廣無公害、綠色的花生栽培技術,為提高我國花生種植效益、促進我國花生生產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3 促早栽培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面臨著人多地少的國情,尤其是黃河以及長江流域的大部分花生生產,這個地區既是花生生產主產區,又是小麥生產主產區,花生與小麥的爭地情況十分嚴重。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我國北方花生產區改革了種植的方式,創造了麥壟套種花生以及麥后夏直播花生的技術,有效的提高了復種指數,從而進一步擴大了糧油的種植面積,使花生與小麥獲得了雙高產。為了與一年兩熟的農業情況相適應,因此創造出了我國獨特的花生促早栽培技術,據相關研究表明,由于小麥對太陽的遮擋,麥套花生的主要表現為主莖伸長速度快,側枝發育慢,節間較長,葉片較少,并且葉色黃,生長細弱,呈現出“高腳苗”的長相。小麥收獲后花生將經歷葉片由黃變綠,側枝伸長,苗勢轉旺。夏直播花生的生長過程中具有“三短、一快、一高”的特點,三短是指播種花生時間短、有效花期短以及飽果成熟期短;一快是指花生生長前期速度快、;一高是指夏直播花生的酚酸系數高。針對以上特點,夏直播花生想要獲得較高產量,就需要增加種植密度,從而提高飽果率,防止倒伏。
4 機械化栽培技術
花生生產機械化就是利用現代機械來完成花生在種植過程中的各項工作,主要是將耕地、覆膜以及田間管理等進行機械化的操作,從而解放人力,提高花生種植效率。其中耕地與田間管理中的一些常規農業的機械化可以滿足我國絕大地區的耕作要求,但在花生的播種與收獲這兩個環節上仍存在著較大差距。目前的春播花生播種機能夠進行起壟、播種以及覆膜的工作,并且有一些還可以實現聯合作業,比如一臺播種機可以同時完成施肥、覆膜以及噴灑農藥等作業。但由于麥套花生以及夏直播花生的種植方法較為特殊,因此仍然需要以人畜為主要的播種方式。我國大部分地區花生的收獲方式仍然是以人力收獲為主,部分地區會采用花生收割機,但花生的機械化聯合收割幾乎為零?;ㄉ氖斋@作業用工多,極其消耗人力、物力,已經成為花生生產勞動者最為繁重的勞作之一,并且逐漸成為制約花生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產量;實驗
中圖分類號: S147.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15.031
花生在生長周期中需要的肥量較高,特別是氮、磷、鉀的需求量相對其他作物較高。其在南安市的種植比較廣泛,是當地主要的油料作物,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提高花生產量、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措施[1]。測土配方施肥是根據當地土壤性質進行的一種科學施肥管理,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為提高當地花生的產量提供參考和依據。
1實驗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時間與地點
本次實驗開始時間為2014年3月份,地點為南安市東田鎮介鳳村花生種植田。地處平原地區,土壤性質為微酸性粘質土,土壤肥力具有代表性,無特殊處理。地塊排灌條件良好,前茬種植作物為水稻,后冬閑置[2]。
1.2品種選擇
實驗品種為粵油13號,此品種具有生長勢強、生物抗性好、畝產量較高、果實品質和出油率較高等特點,是在當地能夠廣泛種植的優質花生品種[3]。
1.3實驗方法
采取多種不同的施肥方法對實驗田地進行施肥與追肥處理,具體施肥方式與分組如表1,表2。
本次實驗設立空白對照處理組、無氮處理組、無磷處理組、無鉀處理組和測土配方施肥處理組,通過對各分組進行的不同施肥、追肥處理,分析不同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對比出測土配方施肥對花生產量產生的影響。除去施肥管理外,其他田間管理和種植方法無明顯差別。
1.4田間設計與管理
本次實驗在種植地塊取15個大小為0.02畝(13.33平方米)的小區,種植規格為行距與株距均為23.33厘米,1.84萬株/每畝[4]。采取隨機區組排列的方式進行五種不同施肥處理,每種處理重復3次,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誤差率。
實驗用地在3月20日進行深耕,3月22日進行耙平處理,次日播種時按照表1進行施基肥。在花生下針時及時進行澆水一次,4月30進行田間除草,中耕。于5月2號進行培土處理。在生長過程中做好花生的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工作,以保證花生的正常生長,防止因為花生的病蟲害等引起花生植株死亡而造成的產量下降問題,影響實驗的數據和結果分析。
1.5數據記載
在花生整個生長周期中做好對各個小區的生長狀況記錄,隨時觀察植株的生長狀況并對各項指標數據進行記錄(見表3),以備在最后的結果分析中做出參考。
通過表3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用地花生種植的生長狀況良好,生長過程中無其他病蟲害影響,成熟后產量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其數據可以作為實驗用數據。
2實驗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結果
2014年7月25日收獲后,對不同區組的花生經濟形狀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其結果數據表明:無氮區主莖高42.60厘米、分枝長45.30厘米、分枝總數5.40條、結果枝數3.60條、單株總果數12.0個、飽果10.5個(87.50%)、秕果1.5個(12.50%)、單仁果率16.67%、雙仁果率83.33%、百果重193.1克、地上部重12.92克、百仁重68.4克、公斤果數682克、出仁率66.32克、區組產量I區3.90公斤、II區4.44公斤、III區4.12公斤、合計產量12.46公斤、折合畝產207.67公斤。無磷區主莖高45.20厘米、分枝長48.60厘米、分枝總數5.80條、結果枝數3.60條、單株總果數10.5個、飽果9.5個(87.50%)、秕果1.0個(9.52%)、單仁果率16.67%、雙仁果率84.21%、百果重198.9克、地上部重13.38克、百仁重73.9克、公斤果數626克、出仁率66.62克、區組產量I區4.34公斤、II區4.72公斤、III區4.32公斤、合計產量13.38公斤、折合畝產223.00公斤。無鉀區主莖高42.50厘米、分枝長43.00厘米、分枝總數5.83條、結果枝數3.33條、單株總果數10.8個、飽果10.2個(94.44%)、秕果0.5個(4.9%)、單仁果率17.07%、雙仁果率82.93%、百果重199.5克、地上部重12.92克、百仁重73.5克、公斤果數662克、出仁率66.44克、區組產量I區4.66公斤、II區4.82公斤、III區4.30公斤、合計產量13.78公斤、折合畝產229.67公斤。測土配方施肥區主莖高45.80厘米、分枝長46.5厘米、分枝總數6.40條、結果枝數3.80條、單株總果數14.0個、飽果12.4個(88.57%)、秕果1.6個(11.43%)、單仁果率14.58%、雙仁果率85.42%、百果重197.5克、地上部重12.22克、百仁重71.1克、公斤果數682克、出仁率67.74克、區組產量I區4.74公斤、II區4.78公斤、III區4.56公斤、合計產量14.08公斤、折合畝產234.67公斤??瞻讓φ罩髑o高44.83厘米、分枝長47.67厘米、分枝總數5.33條、結果枝數3.83條、單株總果數9.5個、飽果9.1個(95.79%)、秕果0.4個(4.21%)、單仁果率9.89%、雙仁果率90.53%、百果重190.2克、地上部重8.32克、百仁重70.3克、公斤果數692克、出仁率66.80克、區組產量I區3.95公斤、II區4.14公斤、III區3.98公斤、合計產量12.03公斤、折合畝產200、83公斤。
2.2實驗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結果可以看出,測土配方施肥處理實驗組的產量比傳統施肥處理的產量要高出很多。傳統的施肥方法雖然能夠提高花生的產量,但是仍然沒有能夠將產量提到最佳的水平,當然,除去施肥管理之外,其他的田間管理措施和種植方法也可以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5]。但從施肥方面來說,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法進行合理施肥,是進一步提高花生產量的一種有效措施。
3結語
花生作為南安市的一種重要經濟油料作物,產量的提高還需要更多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創新與實踐。測土配方施肥法是能夠根據當地的土壤特性和肥力,結合種植作物的生長要求而創新的一種科學的、合理的施肥方法,這種施肥方法能夠分析氮、磷、鉀及其他各種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進行科學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產量、提升了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是一種值得進行大面積推廣的增產措施。
參考文獻
[1] 陳莉萍,王長松,胡瑤凱,等.儀征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13,23(23):235-240.
[2] 鐘文明.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肥效試驗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12(12):15-44.
[3] 賴添奎,鄧裕嫻,王秀梅.測土配方施肥對花生的肥效試驗初報[J].熱帶農業工程,2012,1(1):37-39.
[4] 楊金祥.馬鈴薯配方施肥與習慣施肥同田對比試驗
[J].現代農業科技,2013,7(7):77-79.
關鍵詞 幼齡果樹;套種;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廣西富川
中圖分類號 S565.2.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3-0054-02
廣西富川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晝夜溫差大,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土地和水資源豐富,土層深厚,通風性好,非常適宜柑橘類水果的生長,年種植柑橘1 333.3~2 000.0 hm2, 2015年全縣水果生產面積達到33 333.3 hm2。富川縣位于贛南―湘南―桂北柑橘優勢區范圍,具有發展以臍橙為主的水果生產的優越自然生態條件,每年新種水果面積在1 333.33 hm2以上,幼齡果樹面積占的比例大;而果樹種植第3~4年才進入掛果期,利用幼齡果樹行間的空地套作花生,具有用地養地、經濟收益好、果園以短養長的優勢[1],是目前幼齡果園間種作物的高效模式之一。富川縣由于受傳統種植習慣的影響,存在幼齡果園間作作物不注重品種選擇、耕作栽培和種植管理較為粗放等問題,尤其是套種花生不重視施足基肥或及時追肥,出現花生前期長勢纖弱,中后期偏施氮肥瘋長,花生結莢少,產量不高,或有莢無果等現象。為此,近年富川縣陸續引進花生優良新品種,在石家城上村進行幼齡果樹行間套種花生栽培管理試驗示范,利用幼齡果園行間的土地,以種促養、以短養長、以園養園,探討適宜的栽培管理方式,推廣應用高產優良花生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2015年套種試驗地塊花生平均產量達到2 971.5 kg/hm2,按果樹、花生占地各1/2,市場價格10元/kg計,果園套種花生產值可達14 857.5元/hm2以上,達到了保持果園水土、促進土壤改良、提高土地肥力和果園產出效益的目的,為本地生產實際應用提供參考。
幼齡果園多屬開荒地,土壤肥力不均勻,多數地塊肥力較差;花生是養地作物,能固定空氣中的氮元素,同時花生收獲后的莖葉回填果坑,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果園肥力狀況,增強果樹長勢,盡早形成豐產樹形,為果樹豐產穩產打下基礎?,F將幼齡果樹套種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為篩選適合富川縣果樹行間種植的高產、抗逆性強的花生品種,近年來引進了賀油10號、賀油11號、賀油12號、賀油13號、賀油14號等賀油系列品種以及桂花22號、桂花1026號等新品種作為果樹行間套種花生的試驗示范品種,試驗結果綜合表現較好的品種有賀油12號、賀油14號、桂花1026號等,產量一般在2 850 kg/hm2,田間表現抗青枯病、葉斑病和銹病,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澇性強,增產、增效效果明顯[2],可選作幼齡果樹套種花生的適宜品種,深受種植戶的歡迎[3]。
2 種子處理
播前進行曬種,一般在播種前10~15 d,選擇晴天將帶殼花生種子進行攤曬,厚度5 cm左右,每隔1~2 h翻動1次,連曬2~3 d。選用上年的翻秋花生作春季果樹套種花生用種,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達95%以上;選擇飽滿、無病害的種子進行剝殼,并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花生粒作種仁,按種仁大小及飽滿度進行分級播種。將種子用清水濕潤后,用種子量0.3%~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晾干種皮后播種。用種子量0.2%的50%辛硫磷乳劑加適量水配成乳液均勻噴灑種子可防地下害蟲危害,晾干種皮后播種。
3 適期播種
柑橘果樹行株距一般為4 m×3 m,富川縣可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利用幼齡果樹滴水線外的空間種植1~2畦花生,互不影響果樹與花生的生長與管理。精細整地,播種前選擇陰天或晴天在果樹行間人工整地或犁耙,做到畦平、土細,并根據果樹行空間用小型機械起畦或人工做畦開行。
每畦種2~4行,畦面開行溝,深4~5 cm,溝內先施種肥,再以每穴2粒按株行距為17 cm×23 cm等距下種,肥種必須隔離,播后均勻覆土,使畦面中間稍顯龜背形,播種后2~3 d內噴施芽前除草劑,可選用50%乙草胺乳油600~900 mL/hm2對水750~1 125 kg/hm2噴灑[4]。
4 田間管理
出苗后及時查苗,對缺穴的地方及時補種;如果春季雨水較多,砂壤土質的果園肥水易流失,可齊苗后即3~4葉時追施氯化鉀75 kg/hm2、尿素112.5 kg/hm2,促花生快速生長。
科學施肥,一般施優質農家糞肥4 500 kg/hm2、磷肥750 kg/hm2、復合肥450 kg/hm2,鋅、硼肥各30 kg/hm2;或草木灰1 500 kg/hm2、復合肥450~600 kg/hm2,鋅、硼肥各30 kg/hm2。一次性施肥可將全部有機肥及2/3的化肥施于耕作層內,剩余1/3化肥在起壟時施在壟內。
生育期重視水肥管理,雨季及時排水,遇旱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在開花下針至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結合防治病蟲害,噴施國光鉀、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2~3次;對缺鈣果園,可撒施石灰1 500 kg/hm2補充鈣元素防止花生空殼現象發生;春季如遇雨水多,在結莢初期主莖高度達35~40 cm時,可選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噴施;開花后15 d結合除草進行培土厚3 cm左右[5]。
5 病蟲害防治
關鍵詞 油料產業;花生;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山東棗莊;市中區
中圖分類號 F320.6;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7-0310-02
油料作物是植物油脂和蛋白質最重要的來源,在保證油脂和蛋白質的有效供給、改善食物結構、促進養殖業和加工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棗莊市市中區的油料作物包括花生、大豆、芝麻、油菜等,其中花生所占比例最高,其他幾種作物為農戶零星種植。在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中,油料作物統計的品種只有花生,因此在本文中僅調查市中區花生產業。
1 產業發展現狀
1.1 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情況
1.1.1 政策扶持情況?;ㄉ跅椙f市市中區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區農業經濟中的支柱產業,是該區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 800 hm2,與其他花生種植大縣相比,種植面積小,尚未納入國家花生良種補貼范圍。
1.1.2 依托項目促發展。近幾年來,全區通過努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努力增加花生的科技含量,2006年以來,共開展各類花生科技項目 7項,即萬畝優質花生生產示范開發、膜靈在地膜覆蓋土豆及花生上的除草技術試驗與推廣、有機菌肥施果多與氮磷鉀肥混用對花生增產增效的肥效試驗與推廣、花生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花生機械化栽培技術推廣、富硒黑花生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推廣、花生單粒精播高產配套技術示范推廣。依托項目,引種試驗花生新品種20個,提高單產和品質,推廣花生覆膜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適時播種及時收獲技術、機械化播種技術、單粒精播配套技術。目前,前4個項目均已順利完成,后3個項目均在進行中。
1.1.3 成立花生協會,注冊無公害品牌。稅郭鎮位于棗莊市東部,距市區15 km,全鎮區域面積69.1 km2,人口4.3萬人,是市中區唯一的1個中心鎮,且連續4年獲“經濟強鎮”稱號,是市中區花生生產大鎮?;ㄉ鳛槎惞傊饕挠土献魑?,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該鎮境內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花生作物生長,基本無化工企業,環境條件優越,無“三廢污染”,非常適合發展無公害優質農林產品。稅郭鎮花生生產基地位于該鎮東部,主要分布在沙溝、桃園、宋湖、東西郝湖、陳嶺、東西長汪等村,種植面積達1 333.33 hm2,主要品種為白沙1016、魯花11等,是具有出口潛力的優質花生,年總產量6 000 t以上。該基地環境條件良好;無污染源,全部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種植,嚴格控制農藥,不使用化肥,產品品質優良,在棗莊市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產品供不應求。通過推廣無公害種植技術,市場銷售價一般高出20%,年可增加收入280萬元以上。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該產業,2005年稅郭鎮沙溝村成立了花生產業協會,吸納全鎮從事花生生產、加工、銷售方面會員1 000人以上,2006年沙溝村花生注冊了“花古泉”牌商標,并通過了無公害花生基地、食品雙認證,成為魯南地區最大的花生特色生產基地。
1.2 市場對油料產業的影響
在我國傳統的油料作物中,花生具有十分明顯的產出效益。在調研過程中,將花生與大豆進行了比較,花生單位產量為3 750 kg/hm2左右,而大豆僅在1 800 kg/hm2左右;花生含油率為50%左右,而大豆僅在20%左右,花生單位產量和含油率都是大豆的2倍以上。也就是說,生產同樣數量的食用油,種大豆需要4 hm2,而種花生僅要1 hm2?;ㄉ婉け?、抗干旱,種植花生是丘陵山地的最佳選擇。但是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以及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同樣的地塊種植小麥、玉米的收益與花生相當,種植、收獲均可實現機械化操作,比種植花生省工省時,可利用節約的時間創造其他收入。因此,在同等條件下,農戶更愿意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花生種植僅作為自家食用或榨油。
1.3 生產發展情況
花生在市中區各鄉鎮均有種植,但主要集中在稅郭鎮、孟莊鎮2個鄉鎮,種植面積約2 000 hm2,其他幾個鄉鎮街道零星種植,花生種植的品種較多,主要有海花系列(?;?號)、豐花系列(豐花1號、豐花3號、豐花5號)、魯花系列(魯花9號、魯花11、魯花14)。
“十五”期間,市中區花生種植面積和總產值逐年遞增,總產量總體呈遞增趨勢,2003年出現小幅回落,2005年種植面積又增加到3 493.33 hm2,總產值達3 605萬元?!笆晃濉逼陂g花生種植面積波動較大,2006年,花生種植面積達歷年之最,為3 613.33 hm2,較2005年增加120.00 hm2,增長3.44%。2007—2008年趨于平穩,為3 413.33~3 426.67 hm2。2010年花生種植面積出現大幅回落,僅有2 000 hm2,較2006年減少44.6%,總產量為1.07萬t,較2006年減少23.18%。花生主要種植在丘陵地帶,稅郭鎮、孟莊鎮是該區花生的主產鎮,在這2個鄉鎮的嶺地地下一般都有鐵礦,近幾年由于大面積開采鐵礦石,占用地面耕地,因此導致花生種植面積減少。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標準化程度不高,花生品種老化
農業標準化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市中區在花生種植上仍存在著過量、濫用化學農藥的問題,影響花生的品質。此外,花生生產在該區還未形成優勢產業區域,不能及時采用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方法。目前該區的花生品種較多,尚未有主導品種[3-4]。
2.2 加工能力薄弱,機械化程度低
加工能力薄弱,缺少具有影響力的油料加工龍頭企業,僅在各鄉鎮、村零星分布小手工作坊。加工企業的不足,限制了花生產業的發展?;ㄉシN程序較多,包括整地、起壟、播種、噴藥、覆膜等,勞動強度大,所需人工較多。該區還未普及花生機械化播種、收獲,且花生種植地塊多在丘陵地區,地面不平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機械作業效果,不利于機械化的普及。
2.3 生產基礎條件差,農民科技水平偏低
市中區有70%以上的花生種植在丘陵旱薄地,由于耕作層較淺,土壤結構差,有機質含量低,蓄水保肥能力弱,加之廣大農民施肥不科學,配方施肥面積小,導致花生產量低而不穩。
雖然市中區花生種植歷史長,但種植水平低,人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較慢,仍以傳統種植為主。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只有老人、婦女留守,他們的種植習慣強,對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不太了解,只顧短期效益,對花生種植投資少且投入不合理,農家肥施用少,化肥施用多,肥料結構不合理造成土壤肥力嚴重退化和肥力后勁不足,密度低,群體結構不合理,田間管理粗放,這些都是導致花生產量低、品質差的重要原因。
2.4 病蟲害嚴重,防治不科學
隨著連年重茬,加之種植方式的改變,在花生生產中重茬越來越普遍,花生病害趨于嚴重,尤其是青枯病、白絹病、根腐病、莖腐病發病嚴重,導致花生減產?;ㄉ夭缫鸬牧硪粋€問題是土壤某些營養因子的虧缺,也引起花生產量和品質的下降?;ㄉ叵潞οx日趨加重,特別是蠐螬,其作為影響花生產量提高的障礙因素,危害后一般造成花生減產10%~30%,嚴重地塊達50%以上,給花生生產造成嚴重損失。加之農民用藥不合理,盲目亂用化學農藥,造成花生藥害嚴重,導致農藥殘留超標,也給花生出口創匯帶來嚴重的影響。
2.5 缺少政策支持
近幾年市中區農業生產上只有小麥、玉米納入中央財政良種補貼范圍,花生產業缺少政策扶持,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影響了該產業的發展。
3 對策
3.1 推廣標準化生產
為適應新形勢、生產出符合國家要求的安全農產品,保證城鄉人民的身體健康,提高市中區花生產量水平,真正增加農民收入、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效的方法即加大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農業標準化是優化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發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搞好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認證是執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具體途徑。應大力發展高水平的農業標準化基地,加強農業標準化基地的建設管理,帶動全區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
3.2 推廣高產優質新品種
逐步淘汰老品種,重點推廣豐花系列、花育系列等高產優質新品種,利用3~5年時間,爭取新品種普及率達90%以上,使全區的花生產業盡快走出低谷,提高其市場的競爭力。
3.3 強化領導,加大培訓力度
針對全區花生種植區廣大農民科技水平低的現實,區、鄉、村3級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強化行政和領導,制定優惠政策,增加科研推廣培訓經費,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成果,搞好試驗示范,抓好典型引導,建立區、鄉(鎮)、村一體化的優質花生實用技術培訓體系,充分利用12316信息平臺、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農廣校等培養大批高素質的農村干部、青年農民和各類技術人才。采取聘請專家講座、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地搞好農民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科學種植優質花生的技術水平。
3.4 搞好服務,解決優質花生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一是搞好信息服務。各級各部門要轉變職能,搞好產前、產中、產后信息引導,及時為群眾提供生產供求信息。二是搞好技術服務。從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到田間科學管理,從配方施肥、地膜覆蓋、化控、化除,合理澆水,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農技、科技等服務部門要全方位提供優質服務,以提高花生產量和品質。三是搞好物資服務。提供優質價廉的農用物資,以滿足農民生產需求。
3.5 推廣種植機械化,實現節本增效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借助花生單粒精播及機械化栽培等項目,加大花生機械化生產的推廣力度,大力推廣花生播種和收獲機械,改善花生生產條件。只有實現花生生產機械化,才能實現規?;a,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種植的效益。
3.6 大力改善生產條件,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生產條件的優劣制約著花生生產的發展,從增施肥料(有機肥),培肥地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境況,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和節水栽培技術,加大投入,綜合治理,創造有利于花生生產的適耕環境。針對全區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盲目濫用高毒、劇毒等農藥,導致花生品質下降、殘留超標的現象,在花生病蟲害的防治上,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慎用殺蟲劑,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用量,確保用藥安全,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確保生產出無殘留無污染的花生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4 參考文獻
[1] 王漢中.中國油料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7(4):100-105.
[2] 廖星,王漢中,李先容,等.我國西部地區油料產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5(5):23-27.
[關鍵詞] 花生 產業化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1-0037-01
羅坎鎮地處川滇兩省,鎮雄、彝良、威信三縣結合部,全鎮轄17個村,347個村民小組,面積為225平方公里,7萬多人口,耕地面積17.5萬畝。白水江,白水河從境內橫穿而過,屬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類型。羅坎鎮農民素有種植花生的傳統,當地的氣候條件及沙質土壤,特別適合花生的生長,花生種植歷史悠久?;ㄉ咽橇_坎鎮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
一、我鎮花生產業的發展現狀
花生是我國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僅次于油菜,居第二位,而總產量居第一位,約占油料總產的50%,在羅坎鎮也呈這一趨勢,因此,花生產業的發展對調整羅坎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羅坎鎮花生的種植面積在1萬畝左右,總產量為2500噸。17個村的沿河一帶均有種植。盡管羅坎鎮花生產業近年來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目前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制約因素,需要引起重視和解決。
1.社會歷史原因。由于羅坎鎮人多耕地少,以前種植花生是為了解決溫飽,或者逢年過節時桌上多增加一盤菜。而現在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家中剩余勞動力沒有多余的時間發展經濟作物。從而導致花生沒能成為一項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2.生產方面。由于花生生產在羅坎鎮還遠遠沒有形成優勢產業,因此,還不能夠按照市場需求的發展,及時采用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方法,生產出成規模的優質專用產品。
3.品種方面。花生的用途可以分為榨油用和食品用,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的產品品質。目前羅坎鎮花生主要是食品類,品種單一,花生品種改良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支持。
4.加工方面。花生的加工。近年來有一些發展,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戶,但是數量仍然很少,基礎還很薄弱。加工的不足,導致花生價格上不去,就無法刺激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據不完全統計,羅坎村、鳳翥村、茶蔚村、李子村共有花生剝殼機21臺,從業人數32人。專門的花生油加工廠還沒有。
5.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生產過程中過量化肥、農藥的使用,影響了花生的品質;加之收獲、運輸、儲藏和加工過程中管理技術方面的問題導致花生發生霉變現象較為突出。從而影響了花生市場發展。
6.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由于地方政府對花生產業資金投入有限,加上地方工作的繁雜,農技部門的職工沒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從而導致花生產業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二、我鎮花生產業的發展對策
1.政府應重視花生的產業發展。提高對花生產業重要地位、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的認識,高度重視花生產業的發展。按照“合理引導、科學規劃、加工驅動、市場拉動”的發展思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為發展花生產業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2.合理引導農民種植。在種植糧食作物的基礎上,要合理引導農民種植花生,可以在糧食直補和農資補助方面給予花生種植戶適當的傾斜,刺激農民種植花生的熱情。
3.促進花生加工業的發展。無論是作為榨油,還是食用品,都需要進行相當程度的深加工。加工業的發展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花生產業的發展。對花生進行加工轉化,每公斤殼花生加工成花生米,可增值0.52元,榨成花生油又可增值0.5元。因此,應當重視和支持花生加工業的發展,納入有關的行業發展規劃,給予相應的支持。政府要鼓勵和扶持辦一兩家花生油加工廠,給予購買花生剝殼機和花生油加工機械的農戶適當的農資補助。并抓住現在人們關注健康喜食植物油的時機加大食用花生油的益處的宣傳,將羅坎花生油像羅坎菜油一樣打出廣闊的市場。
4.選種優質高產的花生品種。選用優良品種是奪取花生高產的關鍵措施,俗語說“好種出好苗,好苗奪高產”。政府要組織農技部門根據食用和榨油的不同用途多引進一些適應羅坎發展的高產優質新品種魯花、中花系列等。
5.加大對花生產業的投入。這里所說的投入主要包括資金投入和技術投入。資金投入主要是對花生種和化肥農藥的直接補助和其它惠農資金的傾斜補助;而技術投入主要是農技推廣部門要多進行引種實踐和品種改良實踐,多舉辦種植技術培訓和開展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活動。
三、花生的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花生產業的發展首先是種植,只有種植出優質高產的花生,才能帶動整個花生產業的發展。下面我就說說花生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供種植戶參考。
1.種植方式。羅坎鎮花生種植都是春播花生,由于種植地點一般是沿河谷一帶,因此其種植方式以平作方式為主。
2.種植時間。羅坎鎮花生種植一般是在谷雨后,主要集中在四月中下旬,也就是4月15日~4月30日之間。
3.品種選擇。種植品種主要為魯花和中花系列。
4.種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點播時施復合肥料,每穴2~3粒種。每畝平均密度為6500株左右。
5.苗期管理?;ㄉ雒绾蠹皶r查苗補缺,達到苗全、齊、勻、壯,促進花芽分化,花針期要確保植株生長穩健,及時查防害蟲,花針下扎前,進行中耕培土2~3次或中耕不培土,用手壓分枝,使分枝早接觸地面,有利于花針早入土,提高有效果數,增加百果重量。
6.施肥。施肥有葉面噴施和追施,除了氮.磷.鉀肥外,還要追施一定量的鈣肥。鈣是花生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花生施用鈣肥不僅能提高光合強度,加速光合物的積累運轉與分配,而且能促進莢果充實飽滿,提高花生單產。飽果期噴施磷酸二氫鉀2.25kg/hm2,可噴2次,既能保持花生青秀不衰,又能增加籽粒的飽滿度,從而提高花生產量。
7.除草。生長期間除草主要是人工除草和使用選擇性除草劑除草相集合。
8.病蟲害防治。蟲害有螻蛄、蠐螬,要抓住6月下旬至7月上旬關鍵時期噴藥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50%辛硫磷3.75kg/hm2拌土450kg拌勻后撒在田中,結合中耕培土,掩埋土中,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病害主要有春枯、莖腐和根腐,防治方法都是使用殺菌類藥物進行葉面噴施。
9.適時采收?;ㄉ_到豐產豐收,適時收獲很重要。如果收獲過早,籽粒干癟,百果重量減少;如果收獲過遲,籽粒在適宜土壤中會破殼發芽,不能達到豐產豐收效果,所以一般根據花生生育期的天數,觀察植株成熟的特征,在莢果停止生長時,葉片表面出現細小的黑斑(俗稱麻葉),就及時收獲,根據羅坎鎮氣候條件,花生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左右收獲。
總之,每一個產業的存在有一定的自然和歷史條件,但是這個產業得以延續和發展卻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羅坎種植花生有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經過近幾年各級政府的努力,已初具一定的規模,但距農業現代產業的發展差距還很遠。
在今后羅坎產業結構調整中,要提高對花生產業重要地位、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的認識,高度重視花生產業的發展。加大對花生產業的投入,在惠農資金方面給予適當傾斜補助,對花生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推廣服務。合理引導農民種植,促進花生加工業的發展。使羅坎的花生就像羅坎的柑桔一樣,發展成為一項既具有羅坎的地方特色,又能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特色產業。
參考文獻
[1]桑榮生、周忠新。 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 《麗水農業科技》.
[2]王圣力。 夏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現代農業科技》.
關鍵詞 油菜;花生;輪作;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2;S63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058-01
桃源縣棉花常年種植面積9 800 hm2,當前棉花銷售價格持續下滑,棉農種棉基本是虧本,經濟效益嚴重受損,造成大面積棉地拋荒,因此探索棉地改制、解決棉地拋荒是一個新課題。夏花生輪作油菜為“雙油”種植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解決用棉地拋荒,又可提高復種指數,有利于增油、增收,保證國家油料供給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棉地改制的重要途徑。
1 技術優勢
1.1 作物接茬生產優勢
夏花生、油菜輪作模式的接茬比稻、稻或棉花、油菜輪作模式方便。夏花生5月中旬至5月底播種,9月中旬至月底成熟;冬油菜8月底至9月初育苗,10月初移栽或9月底至10月上旬直播,5月上、中旬收獲。2季作物能很好輪作接茬,且播期彈性大。與夏花生輪作的冬油菜與棉花套作的冬油菜比較,一是前者能滿幅種植,增產20%左右。二是油菜可以直播,有利于機械化播種,直播油菜省工,不必在棉花植株下躬身套栽油菜,勞動強度減低。
1.2 花生機械化生產優勢
為了展示洞庭湖平原油菜茬口大籽油用花生機械化生產以及夏花生―油菜“雙油”新型復種制的成效,2015年研究人員在常德桃源縣木塘鄉進行了花生機械化剝殼、播種、挖掘、摘果的全程機械化示范,取得了成功,為新型的夏花生―油菜輪作模式取代原有的棉花、油菜套作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撐。
2 產量效益優勢
2.1 花生產量高
2008年以來,桃源縣在國家花生綜合試驗站、省農委糧油處農業部花生高產創建項目的支持下,在桃源縣建立花生試驗示范基地,引進和篩選出一批花生良種,栽培技術日趨規范配套,高產示范成效顯著,花生產量與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2014―2015年度災害年份下,大籽油用高產花生品種湘花2008產量仍達6 030~6 750 kg/hm2,顯示花生極好的豐產、增收能力。夏花生較之春花生,后期秋高氣爽,光照充足,溫度日較差增大,具有高產的氣候潛力,且9月中旬收獲季節較之春花生的8月下旬氣候更適宜。
2.2 經濟效益
如表1所示,示范種植的3個花生品種,以大籽品種湘花2008產量6 750 kg/hm2為最高,按7.6元/kg計算,純收益在34 500~43 000元/hm2,對比種棉虧損的情況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種地積極性,減少土地拋荒面積。
3 技術要點
3.1 選好品種
油菜選用生長勢強、抗倒伏、抗裂角、抗病、中或早熟的高產優質品種;花生選用高產穩定、品質優良、生育期適中、抗病性較好、耐澇耐瘠性強的品種[1-3]。
3.2 搶墑播種,合理密植
5月上旬油菜收割后及時播種花生,9月中旬花生收獲后,根據土壤墑情、品種特性、油菜采用移栽或直播等方式,適時確定油菜播種適期。同一品種在相同條件下,直播可比移栽的延遲播期25~30 d。移栽油菜定苗9萬株/hm2,撒直播油菜30萬株/hm2。對精選花生的種子采用藥劑拌種,確保一播全苗,機械化播種,收獲,要求采用每壟2行的種植模式:壟寬90 cm、壟面寬60 cm,行與壟面邊距13 cm,株行距20~30 cm。株行距30~20 cm,每穴雙粒籽或10 cm每穴單粒,確保28萬~30萬株/hm2。
3.3 綜合管理
3.3.1 合理肥水管理?;ㄉ斋@后,油菜底肥施復合肥600 kg/hm2、硼砂15 kg/hm2。移栽油菜成活后和直播油菜定苗后應及時追施提苗肥,施尿素75~120 kg/hm2,達到壯苗越冬。越冬期施用蠟肥,油菜生長穩健,增產效果十分明顯,施尿素120~150 kg/hm2。開春后,油菜地加強開溝排漬[4-6]。夏播花生播種時,南方此時降雨量大,要防漬害,開好圍溝排水,同時也要注意花生后期高溫旱季對花生釓針期的影響。
3.3.2 病蟲防治。油菜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等,可以在油菜初花期噴施甲基托布津或菌核凈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青蟲、潛葉蠅,可用吡蟲啉混合毒死蜱防治。花生病害主要發生在中后期,采用咪鮮胺、百菌清、代森錳鋅防治葉斑病,用三唑酮防治銹病,此外進行葉面施肥,以預防早衰。
3.3.3 草害防治。播前殺滅老草,播種后使用除草劑封閉土壤。露地花生蓋土后用90%乙草胺乳油,或96%金都爾乳油750~1 200 mL/hm2廂面噴施預防雜草。
3.3.4 適度化控。若花生開花下針后期至結莢初期植株生長過旺,或株高超過30 cm時,噴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750~900 g/hm2,或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600~75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可以控上促下,且便于機械化收獲。
3.4 適期收獲、脫粒、收儲
油菜在5月上旬,當全株2/3角果呈黃綠色,主軸基部角果開始轉現枇杷黃色時,采用割曬機或人工割曬。就地晾曬后熟3 d左右及時脫粒。夏花生在10月上中旬,當葉片轉黃、基部葉片枯落,70%莢殼內的海綿組織硬化呈黑褐色時,搶晴天及時收獲,久旱后到了成熟期不可等雨收獲,以免大量發芽和感染黃曲霉。盡快摘果、攤曬,曬足3~5 d。留種的花生種子切忌在水泥坪上曝曬,并放在陰涼、干燥、高處妥善儲存。
4 參考文獻
[1] 陳效東,袁君. 夏花生地膜覆蓋高產機理及其配套技術[J].花生科技,2000(3):23-26.
[2] 萬勇善.夏直播花生高產途徑和配套栽培技術[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998(3): 42-46.
[3] 寧東賢,張明義,張威. 夏花生生產存在主要問題及高產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09(1): 208-210.
[4] 鄧秀蘭,祁勝媚. 油菜產量與種植密度的新探討[J].作物學報,1993(3): 276-281.
1、地塊選擇:黑花生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宜于PH5.5-7.2的各種土壤為最好,要求旱能澆、澇能排,種植黑花生的地塊要深耕25~30厘米。要結合冬耕畝施2500-3000公斤農家肥。最好是生地,實行輪作,盡量不重茬。
2、重視基肥:春播要求冬季深耕25-30厘米,并耕施2500-3000千克/畝有機肥,翌年播種前要淺耕10-15厘米,并做到有墑借墑、無墑造墑,在種植起壟時,施50千克/畝硫酸鉀復合肥+10-20千克/畝磷酸二氫鉀+50千克廟磷肥+5-10千克廟尿素,主要施在花生墩與墩之間,墑情差時,要在播種溝內澆足水后方能點播、施肥。同時種植溝內拌沙撒施50%辛硫磷+0.5%多菌靈500倍液,防治花生莖腐病、根腐病等病害。
3、提高播種質量:起壟:提倡起壟種植,壟距30-40厘米,壟面寬55-60厘米,壟高10-15厘米,雙行種植,行距25厘米,穴距15厘米,播種深度5厘米,播種量8500~10000穴廟,每穴播種2粒。
種子處理:要求選擇雙粒果,在剝殼前帶殼曬種2-3天,并在剝殼后篩選一級健米作種,提倡用稀土或種衣劑拌種,每千克種籽施2克硼砂+2克稀土,能顯著提高產量和品質。
地膜覆蓋:4月末播種后,立即噴50%L草胺進行土壤封閉除草,用量100毫升廟,要求均勻、全面,隨后用黑色地膜進行覆蓋,并做到壟面較平,膜松緊適度,膜兩邊用壟溝土壓實。
4、加強田間管理:破膜引苗:當花生幼苗露出2~3片真葉時,及時扎孔破膜將子葉引升到膜面以上,要求分2~3批,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嚴禁中午實施,隨后封土將膜孔蓋住,以保溫、保濕,防止灼傷幼苗。
查苗補苗:播種10~15天花生出苗后及時查補苗情,發現缺苗,及時浸種補種,以保苗全苗旺。
適當中耕,培土壅蔸:在開花封行前,適當中耕松土,把行間土壤壅向植株根部,厚度20厘米,使果針容易入土,同時結合培土,可適當施肥。
控制旺長:在花生始花期將主莖頂心摘去,控制旺長,促進養分集中,利于提高結果率和單果重。同時對秧苗徒長者,可噴15%多效唑500倍進行控制。
加強葉面肥的應用:花生中后期需肥量較大,應從花期開始,加強葉面肥的應用,一般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5次,常用葉面肥有:2%過磷酸鈣浸出液、0.3%磷酸二氫鉀、0.1-0.2%鉬酸銨、1-2%尿素,特別在收獲前30-40天,加噴一次1%尿素+0.3%磷酸二氫鉀,有利于防止早衰,促進養分積累,增加產量,提高莢果質量。
加強水分管理:在莢果期及莢果成熟期遇到較嚴重干旱,可通過種植溝小水澆灌,切忌大水漫灌,并要及時淺鋤,以防溝內土壤板結。遇澇時要及時挖溝排水。
5、及時防治病蟲害:黑花生抗性較強,病蟲害較少,注意加強對銹病、葉斑病等病害的防治,可在發病初期用20%粉銹寧1500-2000倍、70%甲基托布津1200倍、65%代森錳鋅600倍、農抗120,200-300倍進行防治,間隔10~15天。
摘要介紹了寶豐縣夏播花生的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種子處理、適時早播、合理密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內容,以期為夏播花生在寶豐縣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夏播花生;高產栽培;河南寶豐
近幾年,寶豐縣花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不斷提高,2005年種植4 533.33 hm2,產量2 605.5 kg/hm2,2008年種植面積擴大到5 533.33 hm2,產量提高到2 878.5 kg/hm2,為寶豐縣農業增效、增收起到重要作用。現將該縣夏播花生增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夏播花生生育期短,寶豐縣在生產上多年選用早熟豐產性好的中小果花生品種,如白沙1016、豫花6號、豫花5號、7號、魯花11、魯花13等[1]。
2種子處理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曬種、分級篩選和種子包衣處理。曬種可起到殺菌、提高種子活力的作用;利用花生專用種衣劑拌種可防治花生苗期地下害蟲,確保一播全苗[2]。
3適時早播
播期直接影響花生的側枝生長和花芽分化,進而影響花針的成果率。因此,夏花生應在麥收后播種,最好在6月10日前,也可在麥收前人工套種。試驗表明:春季花生的生育期隨播期的延遲而逐漸縮短,秋季花生的產量隨著播期的延遲而逐漸減產。因此,在花生栽培上提倡適時早播。播深4~5 cm。若土壤墑情差,可提前澆水造墑播種,或播后澆蒙頭水。
4合理密植
花生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基礎確定,中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薄地同樣要做到合理密植。寶豐縣一般夏播花生15萬~18萬穴/hm2,每穴2粒。等行距時行距為40~45 cm,寬窄行為60 cm,窄行為20 cm,株距根據密度確定。如果麥壟套種或麥收后播種,可等行距每隔2行麥壟種1行,寬窄行可寬行3壟、窄行2壟播種。
5田間管理
5.1中耕培土
中耕對培土有協助作用。一是能疏松表土,改善表土層的水肥氣熱狀況,促進根系和根瘤發育;二是起到縮短果針入土距離,使果針及早入土,并為果針入土的莢果發育形成適宜的土層;三是能清除雜草。夏播花生一般應中耕3次,第1次中耕在齊苗后淺鋤滅茬,消滅雜草;第2次在見花時進行,深鋤行間,淺鋤棵間;第3次在下針、封壟前不久進行。
5.2科學施肥
由于夏播花生前茬小麥消耗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花生苗期植株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瘦弱苗,應適時追肥,從而實現壯苗,為夏播花生高產打下基礎。一般播種后出苗前,施有機肥30萬~45萬m3/hm2,出苗后施硫酸銨75~120 kg/hm2、過磷酸鈣75~150 kg/hm2,以滿足花生生育期間對養分的需求。同時也可用石灰或石膏400.5 kg/hm2。在花生生育后期,為彌補供肥不足,可采用根外追肥,用0.3%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水溶液混合葉面噴施2~3次。
5.3搞好清棵
花生結果主要靠第1、2對側枝,清棵有利于第1、2對側枝生長發育,從而使幼苗生長健壯,為植株多開花、多結果奠定基礎,并促進基部花芽分化,提高花針的坐果率。清棵應在花生齊苗時進行。方法:在花生齊苗后進行頭遍中耕時立即將花生植株周圍的土扒開,讓子葉完全露出地面。根據調查,清棵花生比不清棵的花生增產20%左右。
5.4合理化控
對于肥力好、產量高的地塊應在株高大于45 cm時,及時葉面噴施100 mg/kg多效唑,從而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防止旺長徒長,確保高產豐收。
5.5合理灌溉
在開花下針期,當土壤0~3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持水量50%時,應及時澆水。在飽果成熟期,當田間持水量低于40%時,也應及時澆水。只有合理灌排水,才能保根保葉,防止爛果或發芽,提高花生坐果率和飽果率,保證優質高產。
6病蟲害防治
花生病蟲防治應防重于治。播種前結合整地,撒施3%辛硫磷30 kg/hm2或3%鉀拌磷顆粒劑60 kg/hm2,防治花生地下害蟲。發生蚜蟲、紅蜘蛛時,可用40%氧化樂果600倍液,或10%吡蟲啉3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葉斑病在發病初期可噴灑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每隔15 d噴1次,連續噴2~3次,可有效防治葉斑病[4]。
7適時收獲
當花生上部果枝葉片變黃、中部葉片大部分脫落、果殼網紋清晰、籽粒飽滿、種皮紅潤、飽果率達85%時,表明花生已經成熟,必須及時收獲,收獲過早過晚都會降低品質及產量。
8參考文獻
[1] 張平湖,劉冠明.花生雜種F1代雜種優勢的初步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2):674-675.
[2] 徐日榮,藍新隆,唐兆秀.花生新品種?;?號的生育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2):20-22.
關鍵詞:花生 高產 種植
一、選用優良品種,搞好播前準備
俗語說“好種出好苗,好苗奪高產”,選用優良品種是奪取花生高產的關鍵措施。?;ㄒ惶柤棒敾ㄒ惶柣ǘ噌樁?抗逆能力強,增產潛力大。早中熟品種中花5號果型大、品質優。中花7號果型中、食味品質好,適宜食用或加工食品。中花6號抗連作引起的青枯病。種植戶在選擇品種時,應詳細了解各品種的特性,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及生產計劃,加以正確選擇。播種前剔除霉爛、變色、已發芽的種子用溫水浸種和25%多菌靈拌種消毒。有了良種, 還要搞好造墑,保證足墑下種,以確保一播全苗,并為花生整個生育過程的生長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用麥麩8kg與呋喃丹1.5kg拌成毒餌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蟲的發生。
二、適期早播,合理密植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產的關鍵因素。在適宜播種期內,播種越早,生育期越長,籽粒越飽滿,產量就越高。因此,盡量不要拖延播種期, 要搶時搶墑播種,一般表層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即可播種。還應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掌握合理密植這一關鍵技術環節,通常中早熟中籽?;ㄉ慨€20000~22000株左右,中熟大粒花生每畝應在18000株左右。
三、加強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花生出苗后及時查苗,對明顯缺苗的田塊要及時補苗,達到苗全、齊、勻、壯?;ㄡ樒谝皶r查防害蟲, 確保植株生長穩健。花針下扎前,進行中耕或中耕培土2~3次, 用手壓分枝,讓其早點接觸地面,以利于花針早點入土,提高有效果數,增加產量。
2.合理追肥
鈣是花生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 除了追施草木灰和二銨外,還要追施一定量的鈣肥。鈣肥不僅能提高花生的光合強度, 加速光合物的積累運轉與分配,同時還可以促進莢果充實飽滿,提高花生單產。在結莢飽果期,可根據實際生長情況有針對性地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肥料及綠風95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籽粒的形成。如果長勢過旺,可及時噴縮節胺1 000倍液或B9來控棵促果。
3.科學灌溉
花生具有“地干不扎針,地濕不鼓?!焙汀跋矟程?不喜澇地” 的特點,所以要滿足花生生長的需求,保證花生正常發育, 獲得高產,就必須做到旱灌澇排。
四、病蟲害防治
1.葉斑?。ㄖ饕ê职卟 ⒑诎卟。?/p>
褐斑病病斑較大,呈暗褐色圓形,外緣有黃色暈圈,后期有灰色霉狀物;黑斑病病斑比褐斑病小,呈黑褐色圓形,周圍無黃色暈圈??蛇x用抗病品種,和合理輪作,來減少褐斑病、黑斑病的發生。發病初期可噴灑70%代森錳鋅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每隔15天噴藥一次,共噴2~3次。
2.花生銹病
花生銹病最先在底葉開始發生,葉片產生小形黃色皰斑,周圍有黃色的窄暈圈,表皮開裂后會散出鐵銹色粉沫,發病嚴重時葉片變黃,干枯脫落。發病初期可用25%粉寧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全田噴霧。
3.莖腐病
苗期子葉呈干腐狀黑褐色,后沿葉柄擴展到莖基部成水浸狀黃褐色病斑,最后腐爛成黑褐色。后期發病,先在主側枝處或莖基部生水浸狀黃褐色病斑后為黑褐色,植株地上部分萎蔫枯死。合理輪作,精選種子,對種子進行消毒可有效預防莖腐病的發生
4.根腐病
發病植株較矮,莖基部呈黃褐色水浸狀,葉片自下向上干枯,主側根變褐腐爛。發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全田噴霧。
5.蚜蟲
蚜蟲不僅吸食花生汁液,還會傳播病毒。因此應及早清除田間周圍雜草,減少蚜蟲來源。在發生早期(窩子蜜期),可局部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
6.地老虎和蠐螬
地老虎和蠐螬是目前影響花生產量的最主要的蟲害,不僅危害嚴重而且危害期長,常造成缺苗斷壟現象。因其常在地下活動,隱蔽性很強,防治困難,所以需要多種措施結合來綜合防治。
首先,要合理輪作,盡量在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的地塊種植。其次,可在秋季深翻土壤,使其被鳥雀啄食或曝曬而死,減少蟲源。也可在播前整地時,每公頃用3%甲拌磷顆粒劑22.5~30公斤或3%顆粒劑呋喃丹22.5~30公斤均勻撒施于田面,淺翻入土;或將殺蟲劑拌入有機肥內做基肥使用。在害蟲孵化盛期和幼齡期可用50%辛硫磷或90%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也可用辛硫磷顆粒劑加細土撒在花生根際。
五、適時收獲
[關鍵詞] 花生;元素;生長;播種;管理
近年來,我國花生主產區花生減產嚴重。對花生生產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防止花生減產及增產措施。花生減產、增產的方法很多,下列促進減產原因、增產的措施各有特點,分別做以簡介僅供參考。
一、花生減產的主要原因
1.土壤惡化,養分失調
主要是由于花生對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選擇性,對磷、鉀、鉬、硼等元素的吸收量較多,對其他元素的吸收量相對較少。因此,在同一塊地上,年復一年地連作花生,勢必造成某些營養元素缺乏,土壤中養分比例失調,使花生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產量下降。
2.病蟲危害
一些土壤傳播的病蟲害,如花生青枯病、葉斑病、根結線蟲病以及殘留在田間花生殘株上的各種病蟲害,其病原菌及蟲源在土壤中大量殘留,致使花生病害加重。
3.有毒物質積累
花生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其根的分泌物及植物其他部分的分泌物,會抑制花生生長,甚至對花生造成毒害。
二、增產措施
1.選種
要選用高產優質品種,主推濮科花1號、花育19、花育20、豫花11,淘汰已嚴重退化且種植多年的?;?號 、東海1號、東花2號、東花3號、東花4號、東花5號和青花1號。
2.播種
(1)播種前的準備
播前帶殼曬種2~3d,可促進后熟。果殼有保護種子的作用,故剝殼宜在播種前5~7d進行。剝殼過早,種子易吸濕,發芽率降低,還易感病菌。剝殼后剔除秕小、破碎、發霉的種子,選用飽滿粒大種子。
(2)藥劑拌種
防治花生莖腐病和地下害蟲,用50%多菌靈0.5kg、50%辛硫磷200mL對水10kg拌花生種100kg。
(3)推廣微肥拌種
鉬酸銨拌種:播種前按每0.5kg花生種仁拌2g鉬酸銨用量,先用少量熱水將鉬酸銨溶解后,再用冷水稀釋成1%濃度的溶液拌入種仁后,悶種3~4h即可播種。此法可促使花生根瘤數量增加,植株個體增大,增產11%~20%。
(4)催芽播種
把種子放入30℃的溫水中浸泡3h,撈出放到筐內蓋上舊布,再用30℃的溫水間隔3~5h淋澆1次。24h出芽后播種,可保苗齊苗壯,增產15%左右。
(5)適宜播種
麥壟套種花生一般在5月10~16日播種,最遲不超過5月20日,壟間光照好的也可以提前到5月1日。
(6)播種密度
以高密度來促高產,以早化控來防止高密度帶來的旺長、倒伏。具體措施,在2.8m寬的畦內種植7行花生(小麥畦寬一般2.8m),每畦壟埂上種植1行。行距33~35cm,穴距15~17cm,每畝種植12600穴左右,每穴2~3粒,每畝用種量25.6kg左右。注意播種不宜過深,以免影響出苗,以3~4cm為宜。
3.苗期管理
花生播種后7~8d,苗基本出齊,這時必須澆1次小水,以利全苗,防止出現“卡脖旱”。(1)查苗補種,花生基本齊苗后,要全面進行查苗,如有缺苗時,應及時催芽補種或移苗補種。(2)清棵蹲苗?;ㄉ蹇枚酌缇褪前延酌缰車耐涟情_使兩片子葉露出地面。(3)中耕除草和深鋤地.(4)適當追肥?;ㄉ缙陔m需肥較少,但對基肥不足,要因棵期施。
4.盛花期管理
生產管理上重點是合理化控,噴施殺菌劑與微肥,防治病害與缺素癥的發生。對土壤較肥、施氮多、密度較大、前期雨水足、長勢較旺的田塊,應控制主枝長度在40~45cm,然后在花團棵期將主莖去掉,形成豐產群體。具體做法是:在花生第一、二對側枝伸出時,用刀削去主莖,僅保留第一、二對側枝,此法每畝增產9%~12%。7月上中旬進入盛花期后,根據花生植株長勢,合理使用多效唑進行化控。具體措施是,在相鄰兩行花生秧間距5~7cm時,第1次開始化控,用量為每畝 用15% 多效唑15~20g 對水15kg。間隔7~10d噴施第2遍,用藥量增加5~10g,
5.開花下針期管理
花生開花下針期扒土埋果:花生大量果針入土之際,總有部分果針難以入土,如先在行間鋤1遍,再用手在果苗周圍扒土埋果,能提高坐果率和飽果率,增產15%左右。7月中下旬防治蠐螬的關鍵時期。蠐螬對花生產量的影響很大,如不防治,一般減產20%~30%,重者40%~50%。農民習慣每畝用甲基異柳磷1.5~2kg澆水沖施防蠐螬。
6.飽果期管理
葉面噴肥:在飽果初期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加1%尿素,噴1~2次,可增產8%~10%。
1脫皮花生仁生產與出口貿易概況
1.1花生生產概況目前我國最主要的花生生產省份是山東、河南、河北、廣東,其中山東、河南兩省具有明顯優勢。從單產來看,山東位居第一,超過3000kg/hm2。2009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為400萬hm2,年產量1400萬t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花生單產水平已經超過美國,處于領先地位[3]。近30年來。中國花生的產量在整體上呈增長趨勢,但在最近10年中,產量基本保持平穩,有的年份還略有下降。
1.2脫皮花生仁的出口貿易概況在世界市場上,中國、美國、阿根廷、印度是最主要的花生出口國[4]。我國花生的國際貿易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我國花生及制品年出口量在60萬~75萬t,其中脫皮花生仁年出口量在20萬~30萬t,創匯占花生出口總創匯的28.6%~35.7%,但近年脫皮花生仁出口量逐年下降[5]。
2花生脫皮及貯藏技術的研究現狀
2.1花生脫皮技術的研究概述近幾年對出口脫皮花生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推動花生仁脫皮工藝不斷優化與發展,目前花生仁脫皮方法主要有:熱風(烘烤法)脫皮、濕法脫皮、微波去皮、堿液脫皮。
2.1.1濕法脫皮技術采用濕法脫皮,即將花生米浸泡后,進機脫皮,脫凈率較高。浸泡順序與時間的關系是該工藝的一個技術關鍵。江文平[5]通過研究發現濕法脫皮的最佳浸泡順序和時間是:先冷浸30min,再熱浸0.5~1min,此時的花生米,內涼外熱,整體水分飽和,表皮受熱膨脹,趨于脫落,極易脫皮。Angelo等[6]研究得出濕熱脫皮的最佳工藝:將花生浸泡在86℃水中90s,經烘干到水分含量小于5%后,進機脫皮。
2.1.2熱風去皮法熱風去皮法分高溫熱風脫皮和低溫熱風脫皮。Paulsen等[7]通過一個實驗解釋了熱風脫皮的原理,由于花生仁[(50~60.5)×10-5℃-1]與種衣[(26.5~55)×10-5℃-1]的熱膨脹系數有顯著的不同,持續加熱時,水分的丟失使得花生衣熱膨脹系數減小,種仁以一定的增長率在膨脹,這種趨勢導致增大壓力,花生衣破裂。目前國內花生加工企業普遍采用高溫脫皮方法,于麗萍[8]對花生脫皮生產工藝的流程和控制點做了研究,得出一些工藝參數:(1)烘烤溫度:冬季在(210±10)℃,夏季在(180±10)℃;(2)烘烤質量:每爐保持在(25±1)kg;(3)烘烤時間為15~20min,烘烤出爐的花生米水分以4.5%±0.5%為好。熊柳等[9]指出該方法的烘烤溫度高,花生蛋白容易變性,油脂容易熱氧聚合,產生具有毒性的甘油酯二聚物,造成過氧化值偏高,抗氧化能力差,保質期過短,并提出低溫熱風脫皮法最佳的工藝參數:烘烤溫度75℃,裝載厚度1~2cm,烘烤時間25min,花生脫皮率達99.45%,花生中油脂過氧化值為0.4040mmol/kg,酸值為0.2642mg/g。Sanders等[10]將花生置于烘箱連續烘烤,使溫度從30℃加熱到90℃,總烘烤時間接近45min,花生中的水分丟失而花生衣松弛,經冷卻,機器脫皮,效果比較好。
2.1.3微波去皮方法微波去花生皮的優勢能降低脫皮時間,減少營養流失。Rausch等[11]通過微波脫皮與傳統脫皮對比試驗,得出使水分減少到6%,傳統脫皮所需時間是微波脫皮的10倍。Katz等[12]通過微波脫皮與烤箱脫皮對比試驗,研究使花生表面溫度加熱到110℃對油脂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微波脫皮比烤箱的過氧化值更低,氧化穩定指數高。張鳳英等[13]通過對冷凍-微波去皮法的研究得出最佳工藝參數為冷凍溫度為-1~-5℃,冷凍時間10min,裝載厚度為1~2cm,微波高火處理2min。雖然微波去皮法耗能低,便于控制,但應用到工業生產時對設備要求高,很難實現工業化。
2.1.4堿液去皮法堿液脫皮法是將花生投入一定濃度和溫度的堿液中且不斷攪拌,片刻后迅速倒入鋼篩,立即用自來水沖洗,直到無堿殘留,然后輕搓使花生仁種衣脫落。張鳳英等[13]對堿液脫皮法的研究得出最佳工藝:堿液濃度2%,堿液溫度5℃,浸泡時間271s(4.5min)。雖然該方法所用時間較短,過氧化值又不太高,但易發生酸敗,且去皮后花生仁是濕的,用于某些產品的加工時還需經干燥處理,這樣既費時,又增加了加工成本。
2.2花生貯藏研究的概述目前花生貯藏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帶殼花生和花生果,主要研究花生的生理呼吸對花生貯藏的影響,對于脫皮花生仁貯藏的研究甚少?;ㄉ皫せㄉ馁A藏研究對脫皮花生仁的貯藏研究指導性很強,因而對花生貯藏研究的概述是必要的。
2.2.1干燥防霉花生在收獲后應及時干燥,以降低含水量。若采用日曬,直射熱不宜超過25℃,否則貯藏中易脫皮、浸油,同時結合風揚、篩選除去雜質、破碎粒、癟粒等,以減少霉菌滋生。Norden等[14]研究發現貯藏花生種子高水分(8%~11%)將會縮短生命值,而低水分(2%~6%)將會提高生命值,用石灰貯藏花生種子兩個月后,花生種子有明顯的水分丟失,此時水分含量在1.84%,并且8個月后都能維持低水分。FranciscoCarlo-skrzyzanowski[15]采用熱管技術系統(HeatPipeTechnolo-gySystem)干燥花生,花生水分含量從17.4%降到7.3%所需時間14h11min,并通過花生發芽率和老化試驗對比,這種技術沒有引起花生品質的降低,因此HPT技術能夠高效維持花生生理性質。
2.2.2低溫貯藏溫度是引起花生發霉、變質和染毒的主要因素之一[16]。在貯藏過程中,降低貯藏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可以減少品質的丟失,對于長期儲存的花生必須控制水分在8%以內,最高溫度不宜超過20℃,并適時密閉防止蟲害感染和外界溫度的影響,保持堆內低溫、低濕,能較好地保持花生的品質。低溫低濕密閉,不僅可減少外界濕度、溫度的影響,提高貯藏穩定性,還可以防止鼠害和蟲害。王玨等[17]通過對涂膜花生貯藏過程中黃曲霉毒素的含量測定,研究涂膜對花生中黃曲霉毒素的抑制作用,正交試驗結果表明:選擇cps150的殼聚糖,制膜液濃度1.5%,貯藏最佳溫度為10℃,可以有效抑制黃曲霉的生長。Smith等[18]對農場花生貯藏提出最佳的貯藏條件,溫度和濕度分別接近10℃和7.5%。
2.2.3氣調貯藏氣調貯藏是指通過改變貯藏環境的氣體成分使之不同于正??諝庵械囊环N貯藏方法[19]。不少學者采用了許多有益的方法保持花生的生活力,如加乙烯或CO2貯藏[20]。全蘇稻米研究所發現油料種子用氮氣儲存,其種子變壞程度為在空氣中的1/7~1/5[21]。如在真空度為533329Pa(1400mm汞柱)的情況下,充以適量的氮氣,可以抑制花生的呼吸強度和蟲霉侵蝕[22]。大量的研究和試驗表明,氣調貯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有前途和最有效的貯藏方法[23]。Gunterus等[24]通過充入CO2和乙烯研究帶有寄生曲霉花生在貯藏中黃曲霉毒素的變化,試驗結果表明充入乙烯、CO2及兩者的混合氣體都能減少黃曲霉毒素。低氧貯藏能夠延緩酸敗、哈味,防止害蟲侵入;在高水分環境下,高濃度CO2貯藏花生能夠限制黃曲霉的生長;在濕度20%、高濃度CO2、溫度0.6~3℃環境下貯藏4d花生品質可以接受,但8d后品質明顯變壞;對于長期貯藏在高濕度的自然環境下,氧氣濃度低于1.5%能夠減緩黃曲霉在帶殼花生中生長,但不能根除黃曲霉素的產生[25-27]。
2.2.4其他貯藏將紫外線輻照處理應用到花生貯藏中,也起到安全貯藏作用。張凱等[28]研究紫外輻照后花生的脂肪、蛋白質、失重率、相對電導率、發芽率的影響規律及花生霉菌侵染的抑制作用,并在紫外線輻照處理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因素正交試驗,經過多指標綜合加權分析可知,紫外線輻照處理40min,初始含水量6%~7%,打孔PE包裝,0~5℃,最有利于花生的安全貯藏。臭氧保鮮殺菌技術以其高效、無毒、無殘留,可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和真菌病原體等。陳紅等[29]通過研究臭氧對常溫貯藏花生的保鮮效果,對花生失重率、脂肪、蛋白質、相對電導率、發芽勢、黃曲霉菌侵染指數進行了測定和分析,試驗結果表明,臭氧處理在不影響花生食用品質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花生對黃曲霉菌的抗性。
3存在問題
脫皮花生仁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強勁國際競爭力的大宗農產品之一,由于國內在種植、脫皮、貯藏等環節存在一些問題以及國外設置了一些不合理的技術壁壘,其國際競爭力在下降。對于國內,在種植及品種方面,雖然我國加強花生優勢區域的生產基地建設,但專用品種規模小,施肥及農藥使用不規范,加之我國對新品種的推廣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致使一些不符合出口要求的品種被冠以“適合出口”的幌子向農民推廣,這會使出口花生品種混雜和退化。此外我國花生種植缺乏區域性品種布局,在許多地方有可能種植十幾個品種,以及一些出口企業對原料加工篩選水準不夠高,導致花生仁出口品種混雜,標準化生產薄弱,每年出口花生都不同程度上出現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嚴重限制了花生的出口,致使出口價格上不去,對國內花生市場的發展產生影響。在脫皮及貯藏技術上面,現有技術各有利弊,雖然目前花生脫皮技術能夠做到近百分百的脫皮,但這些脫皮技術沒有達到后期貯藏低過氧化值及低水分的要求,而且干燥防霉貯藏技術也只能短時間貯藏,很難使花生安全度過春夏季節,尤其是在南方。而低溫密閉及氣調貯藏雖然貯藏效果能達到要求,但成本投入大,削弱花生價格競爭力,同時我國花生出口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很難做到脫皮和貯藏技術的統一性,使得花生的品質下降,而企業抗風險能力降低,致使花生出口優勢難以突出。在國家政策方面,目前我國已對糧食、大豆、油菜等作物實施良種補貼,但對花生扶植政策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利于提高農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以及花生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在食品衛生安全方面,隨著花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進口國對花生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農藥的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安全衛生項目上更加嚴格,這些成為花生出口的屏障。
由于技術壁壘的主動權掌握在發達國家的手中,加之沒有一個國際通行的普遍標準或可比標準,進口國可以根據本國的需要隨時制定并提高標準,增大我國的出口風險,降低我國的出口量,也使得我國出口花生生產成本增大,降低了我國花生的國際競爭力,降低了農民的收入,種植積極性隨之降低,不利于整個花生產業可持續性發展。
總之,對于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種植、脫皮、貯藏等環節中,有的是由國外設置的不合理的技術壁壘所引起的。
4前景與展望
我國花生產量、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開拓市場的能力及潛力較大,同時花生種植、脫皮、貯藏等環節各種問題的不斷解決,使得花生在硬件上不斷提高,增強花生國際競爭力,增加農產品收入,有利于花生產業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