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7 10:21: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插花花材的處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現代;命題插花;借景抒情;自然美;故鄉戀;節日賀;時代頌;人間情;創作;廣東園林
中途分類號:J5
文獻標示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插花,就是運用植物為主的素材將大植物自然中的自然植物之美與人工的裝飾之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來,從而反映創作者內心感悟的一門綜合藝術,其與盆景等其他造型藝術一樣,都有著“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之美譽。
插花藝術最講究的是插花作品的意境,而對插花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以形傳神,以景抒情,借物寫心,情景交融,形神兼備、情景交融是花藝創作者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
古代插花更多的是表達創作者自身的內心所感所悟,而現代插花的創作者則偏向通過插花使插花與觀賞者在心靈上與花藝創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如果不可以能產生共鳴,那么這件插花作品也就明顯失去了其自身的沒有了觀賞價值。
現代命題插花為是一種先有根據固定命題,再進行作品創作的一種插花形式,多見于插花展覽及插花比賽。,相同的命題,可以有千萬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最核心的是一樣的,那就便是結合時代特色、借景造景抒情傳情,以通過插花的形式藝術再現表現命題所傳達的含義,意在形先,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形成有強烈吸引力,能打動人心,并引起廣泛共鳴的藝術作品[1]。
1 中國現代命題插花歷史回顧
近20年來,中國插花藝術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繁榮和快速發展和繁榮時期,。命題插花隨著各類插花展覽及大賽的舉辦,命題插花開始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國際插花賽事有“亞洲杯”、“世界杯”,國內最權威的插花賽事為中國花卉協會組織的中國花藝杯插花花藝大賽――既“中國杯”插花花藝大賽,這些賽事的舉辦對為中國現代命題插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1.1 “中國杯”之命題插花
1.1.1 2005沈陽首屆“中國杯”插花花藝大賽
2005年6月10日一13日在沈陽舉辦了首屆“中國杯”插花花藝大賽。大賽由中國花卉協會、沈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主題為“讓生活更美好”。比賽命題作品為“二人餐桌”、“新娘捧花”和“東方藝術插花瓶插”三項。
1.1.2 2009西安第二屆“中國杯”插花花藝大賽
2009年4月,由中國花卉協會、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杯”插花花藝大賽在西安灞生態區舉行,全國20多個城市55名選手參加了比賽。大賽分初賽、復賽、決賽三個階段。初賽均為“命題作文”,既即餐桌花―團聚,、東方式插花―春韻(籃花),自由作品―生命。
1.2 中國現代命題插花目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全國各類插花大賽與展覽的舉辦,我國現代命題插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每次都出現了許多優秀精美的作品,涌現和大批杰出的專業人才,大賽和展覽一次比一次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有成績。
但同時,也表露暴露出了許多明顯的問題,最其中主要的就是缺乏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及個人特色,形不達意,或形不含意,重形式而輕內涵;其次是不少作品構圖拘謹、造型不活、缺乏時代新意;再就是作品保鮮期不長,生命力較短暫。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創作者文化底蘊不足、基本理論不扎實、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技巧不了解,故而導致了創作思路不豐富,技巧不熟練。
2 現代命題插花創作之特點分析
現代命題插花創作就像命題作文寫作一樣,首先需要對命題進行分析、理解,融入自己的理解,然后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表達。
下面試以理論歸納結合實例分析的方式對命題插花的創作特點進行淺薄的分析,也許可以以期對為現代命題插花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2.1 現代命題插花的題材分類
現代命題插花的題材類型根據其內涵的差異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成以下五大類:自然美、故鄉戀、節日賀、時代頌、人間情。此處的自然是廣義的自然,包括了宇宙間的萬物;故鄉的含義是廣泛的,不單指出生地。
一為自然美,此類命題主要傳達的是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此自然是廣義的自然,包括了宇宙間的萬物。
二為故鄉戀,此類命題主要傳達的是對自己的故鄉或者某一特定的城市、鄉村的情意,故鄉的含義是廣泛的,不單指出生地。
三為節日賀,此類命題主要傳達的是對節日的慶賀之意。
四為時代頌,此類命題主要傳達的是對某一時代某一事件的謳歌之意。
五為人間情,此類命題主要傳達的是對人世間各種情感的抒發之意。
2.2 現代命題插花的創作重點與作品實例分析
現代命題插花的作品不僅造型要有藝術美,而且內涵要豐富、深遂、點題,傳遞出創作者個人的情感、氣志氣、感悟,表現出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1]。
故而,現代命題插花的創作重點就是對命題的內涵進行延展、提煉,然后選取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構圖選材,將創作者的內心感悟通過插花作品表現出來,獲得廣大觀賞者的共鳴。
下面分別對以常見五大類常見命題插花題材為例進行實例分析。
2.2.1自然美――“簾卷秋風”
命題插花最常見的題材就是以大自然為題材,。以《秋》“秋”這一命題為例,創作前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秋》“秋”這一命題的內涵進行延展。通過聯想,由《秋》可以延展出眾多的創作元素,如:秋在中國傳統五行文化中屬金,主肅降,是一年中的第三季,連接著盛夏和寒冬;是一天中白日開始短于晝夜晝短夜長開始的季節;還是是收成收獲的季節,秋風掃落黃葉的季節,盛開的季節;是收起涼席轉而、掛起擋風簾的季節,等等。接著從題材所涵蓋的眾多這些內涵中選取自身感悟較深的某一點或某幾點作為作品創作的切入點,。如“簾卷秋風”(圖01,選自唐秋子作品)這個作品,就以秋乃盛夏及和寒冬的銜接季為作品創作的切入點,命名為“簾卷秋風”,在構圖在和選材上選用了草席,隱喻盛夏的涼席和隱喻寒冬的擋風簾的草席,在構圖上設計兩頭相背卷曲而立形成主構架; 主花材打破常規,沒有選擇秋季常見的Chrysanthemum,而改用了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在粉掌Anthurium andraeanum的陪襯下以直線形式排布于草席左側,頂部點綴冬之語――蓬萊松Asparagus mgriocladus,而右側簾卷基部是一叢仲夏的水蠟燭Typha orientalis Presl自然挺立,其上垂下串串唐棉Asclepias fruticosa L.及垂莧Amaranthus,寓意秋的豐收,基部再配以小天使Philodendron cv. Xanadu葉形成靈動的曲線,曲直結合,相互映襯,――隱喻日照開始縮短,生命由盛放轉入了結果儲藏期, 立意新穎,而造型簡潔,通過有限的實景投入來表現宏大的主體形象,調動觀賞者無限的聯想,來表現宏大的主體形象。
2.2.2故鄉戀――“云山珠水映花紅”
每個人都是社會團體中的一員,都會受到自己所處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并逐漸形成對其有著自己的理解,故鄉戀即是創作者對故鄉之情的表達,這一命題插花類型最應該從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兩方面著手進 行構思創作。
以“云山珠水映花紅”(圖02,選自唐秋子作品)這一作品為例,創作者長期生活在廣州,其創作這一作品時,就選用了最能代表廣州地貌特征的一山――“白云山”、一水――“珠江”和及廣州的悠久神話傳說――五羊銜五穗賜予廣州人民五谷豐登,作為作品創作的切入點。在構圖上設計選用五個成品錐型柱高低錯落而立,象征白云山及五麥穗,;選用設計過江龍Entada phaseoloides蜿蜒繞“山”而過,象征珠江;,由此形成作品的主構架,勾勒出該作品的線性結構。而廣州的另一內涵形象――花城,則通過眾多以紅色為主調的、不同形態不同的眾多花材――天堂鳥Strelitzia reginae Aiton、紅蘭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串串金Jasminum nudoiflorum Lindl.、石斛蘭Dendrobium、紅掌Anthurium andraeanum、綠掌Anthurium andraeanum等植物來表現,依山而設,主次搭配,勾勒出該作品的面狀結構及點狀結構,點線面結合,形成完整的構圖。創作者還選用了葵芯葉Livistona chinensis R. Br飄于“山”上,給整幅作品增添帶入了靈動感,又恰當地的點明了“云山珠水映花紅”這一主題,很好地的體現了意在形先、,以形達意這一創作理念思路。
2.2.3節日賀――“紅紅火火賀新春”
每個民族都有很多帶有濃厚郁文化內涵的節日,如我國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每個節日不僅是民族文化的體現,同時也是本族人民歡度普天同慶的時節,故而,節日賀這一命題插花類型最應該從民族文化及普天同慶喜慶這兩方面著手進行構思創作。
以“紅紅火火賀新春”(圖03,選自唐秋子作品)這一作品為例,創作者選用了最能代表過春節的美好兆頭――最有代表意義的“開門紅”作為作品表達的切入點。以紅色作為作品的主色調。敞開的紅褐色大門作為作品的主構架;紅苞蝎尾蕉Heliconia latispatha Bentham cv.Distans倚門而立,寓意開門紅、,節節高升,粉色的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粉菠蘿Aechmea fasciatacv.Variegata、紫紅色的羽衣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acephala DC.圍繞紅苞蝎尾蕉布置,烘托著出熱烈紅火的節日氣氛,形成該作品的主焦點;垂序蝎尾蕉Heliconia rostrata Ruiz & Pavon由另一側門梁上方懸垂而下,恰似串串爆竹迎接著新春的到來,而黃色的蘭Oncidum陪襯垂序蝎尾蕉懸垂而下,如串串爆竹綻放的金色星光,騰飛跳躍,為該作品的次焦點;其下綻放的綠色羽衣甘藍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農作物獲得豐收的美好愿景,也烘托了紅色的歡快;作者還選用了此外,還有眾多大小不一,或置于地面或懸掛起來浮于空中的紅色藤球,好似大花燈籠高高掛,寓指意著新春佳節所有人都可以圓圓滿滿,凸顯節日的喜慶氣氛,起到了點綴的作用;整個作品綜合運用了空間的進與退、位置的高與低、體量的大與小、質感的粗與細、線條的曲與直、色彩的濃與淡、,形態的動與靜、意境的虛與實等對比處理手法,使作品做到了主次分明、,分工清晰,在構圖和主題表達上各司其職,相輔相承,共同表達出了“紅紅火火賀新春”這一主題。
2.2.4時代頌――“奧運珠江情”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高速發展的時代,涌現了很多值得大家謳歌的時代事件,同時我國還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度,很多古人創作的輝煌歷史也是值得我們去敬仰贊美的,時代頌這一命題插花類型就是用插花的形式來表達對古今中外重大歷史時刻的歌頌贊揚之情意,故其在進行構思創作時應首先應提煉出某這一歷史時刻的特色,作為作品創作的切入點,然后再構圖選材。
以“奧運珠江情”(圖04,選自唐秋子作品)這一作品為例,作者身處廣州,時逢2008年我國北京首次舉辦奧運會,該作品就是在2008年我國北京首次舉辦奧運會這一時代背景下以奧運為主題創作的。奧運的最直觀代表就是五環標志,代表了五大洲人民團結在一起,超越對手、超越自我,共享進步;而本屆該屆奧運的特色為――首先這一是我國首次舉辦的首屆(第29界)奧運會,其次本屆奧運的,二是主題為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和諧發展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為貴”表達了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人與自然,、人與人際和諧關系的理想向往與追求。我們相信,和平進步、和諧發展、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故而“超越” 與“和”就是就成為了作品創作的一個切入點。所以在作品造型上,創作者選用了黑色五環、漁網、藤球搭建勾勒主構架,黑色五環標志高高在上立于一側,其上懸掛潔白的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點出了奧運的主題;由五環延展出幾個張開的漁網――漁網具有多重的寓意,既即代表了收獲,還象征代表了著法網,喻指示著公平公正,又代表了江河海,喻指示著五湖四海;漁網之間放置多個藤球――圓形的藤球最能直觀體現“和”文化;在主花材的選擇上,作者選用了紅苞蝎尾蕉,高低錯落、主次搭配地立于五環之下――代表了節節高升、自我突破,喻示著“超越”;在色彩的運用上,作者選擇了藍色作為背景色,黑色作為構架色,傳統的中國紅、尊貴黃為主色調,而圣潔白、和諧綠、神秘紫則為配色調――既即點出了奧運承辦地中國,又喻示了運動競技比賽結果的神秘性,還代表了運動競技比賽的公平公正,弘揚本屆奧運的和諧之風。“奧運”這一宏大的主題通過作者通過對作品形態的構造、花材的選用、色彩的處理,對本屆奧運“超越”與“和”這兩大核心理念進行演繹,充分傳達表現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聚到中國通過運動競技這一形式共同收獲和平進步的快樂及自我超越的興奮感、成就感、榮譽感這一主題思想,凸顯了作者。對本屆奧運“超越”與“和”這兩大核心理念的演繹。
2.2.5人間情――“有朋自遠方來”
人世間最感人的就是一個“情”字,這包含了親情、友情、愛情等眾多的人類情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對“情”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故而人間情這一命題插花類型最能體現創作者的個性色彩和文化素養。
以迎賓作品――“有朋自遠方來”(圖05,選自唐秋子作品)為例,迎賓禮的最高境界就是孔圣人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者用前一句作為作品的外在之名,而用后一句“同樂”作為作品創作的切入點,那就是――“同樂”,并選擇了篝火晚會作為作品創作的外在表現藍本。在構圖上,作者選用了白色的龍桑枝條編成直立的方形,作為作品的主構架,喻示篝火;龍桑Morus alba Tortuosa枝條之上采用了天堂鳥作為主花材,高低錯落成左右互動姿態,宛如翩翩起舞的舞者,其下的小天使葉則如舞者身上的羅裙,而左側垂下的垂莧Amaranthus恰似舞者舞動的羅帶,一派歡騰景象,寓意臺上歡舞的迎賓者;而在龍桑枝條的右下角,作者選采用了繡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作為主花材,喻示賓客,紅掌為輔花材,喻示掌聲,寓意和臺下欣賞篝火晚會的賓客;在整個作品輔花材的運用上,作者還選擇了如煙花的煙花菊Leucospermum cordifolium和如炮仗的垂序蝎尾蕉做點綴,喻示歡快的氣氛,整個作品的構圖、選材都圍繞主題展開,在有限的方寸空間內,通過有限的實景投入,就形象地演繹了主題思想,達到了以形傳神的創作目的。
2.3 現代命題插花創新發展之展望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藝術作品都是創作者個性與文化內涵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特性和時代精神的反映,都其離不開本地區、本民族的地理環境位置,、歷史傳統,、文化素質,、民族性格,、風俗習慣等的影響和制約。簡單的模仿不是創新,創新必有本,就如大樹必有深扎入土的龐大根系一樣,無根之樹既不能茂盛生長更不能開花結果。
插花技藝之妙在于“孰能精其妙,精能通其竅”,而插花意境的體現之妙卻“存乎于心”,插花技藝可以模仿學習,但是插花的意境只能自我思慮、提煉。命題插花雖確定了大的主題方向,但是各個作品還是應該有其獨特的小意境,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意境深邃雋永的完美作品。
創新之路需要前赴后繼的創新之人,而創新之人必有不斷進取之心,必有在插花領域不斷精進的志向。
創新有本始為新,本就是本土文化,本族特色,本我風采。命題插花這一藝術表現形式先有“意”后有“形”,如何能夠創作出更貼切“意”的作品,給人眼前一亮、心中一震的感受,除了要不斷累積各種插花素材的物理、精神特性知識及各種新的表現技藝,能夠達到“量材運用”的境界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創作必要扎根于本土之中,如大樹一樣不斷汲取營養,牢固擴大自身根基,同時不斷學習外來藝術所長,加以消化,融會貫通,取長補短,真正做到“師古不泥博采眾長,根基穩固始圖革新” [2]。
注釋:
文中所有作品的創作者均為唐秋子,圖片皆由唐秋子提供。
參考文獻:
[1] 王蓮英、秦魁杰 .《插花員》[M]. 北京.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5年8月,8:第1版第149-180頁
[2] 楊和明 .《漫談中國書畫與傳統插花藝術》[J].《廣東園林》,1993,年第(4期第)5-8頁.
作者簡介:
插花基礎
(一)插花中尺寸的確定
花材與花器的比例要協調.一般來說,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過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計算是瓶口直徑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確定后,第二主枝高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憑經驗目測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著構圖上的均衡作用,數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協調.自然是插花花材與花器之間的比例的配合必須恰當,做到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避免露腳,縮頭,蓬亂.規則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黃金分割比例處理,也就是說,瓶高為3,花材高為5,總高為8,比例3:5:8就可以了.花束也可按這個比例包扎.
(二)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設計重心強調橫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兩端則為優雅的曲線設計.其造型最大特點是能從任何角度欣賞.多用于餐桌,茶幾,會議桌陳設.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外形簡潔,安定,給人以均衡,穩定,簡潔,莊重的感覺.多作典禮,開業,饋贈花籃等用.若在大型文藝會演及其他隆重場合應用,亦顯豪華氣派.
3.L型.將兩面垂直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狀態.宜陳設在室內轉角靠墻處.L型對于一些穗狀花序的構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轉角處,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給人以開闊向上的感覺.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變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構成扇面形狀.適宜于陳設在空間較大之處.
5.倒T字型.整個設計重點成倒T字型的構成.縱線及左右橫線的比例為2:1,給人以現代感.適合裝飾于左右有小空間的環境中.
6.垂直型.整體形態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給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覺.適合陳設于高而窄的空間.
7.橢圓形.優雅豪華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團式插法,對結構,對比要求比較低,呈自然的圓潤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于教堂或典禮儀式等空間位置較大的場合.
8.傾斜型.外形是不等邊三角形.主枝的長短視情況而定,整個構圖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點.多用于線狀花材,可有效的表達舒展,自然的美感.
(三)插花色彩的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對自然的寫真,有是對自然的夸張,主色調的選擇要適合使用環境.濃重溫暖的色調(紅,橙,黃)適于喜慶集會,舞場餐廳,會場展廳;明快潔凈的中性色調適用于書房,客廳和臥室;而冷色調(淺黃,綠,藍,紫,白)常用于憑吊悼念場所.
就花材的種類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鮮明可人.自然式花藝以麗不亂性,艷不眩目的色彩為主,縱使無花,亦可用蒼松翠柏作主角.而圖案式花藝則以色彩濃厚,火爆熱烈,亦可將反差強烈的顏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與容器的色彩配合來看,素色的細花瓶與淡雅的有協調感;濃烈且具裝飾形的大麗花,配釉色烏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獷的風姿;淺藍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紅色的雛菊或小菊;晶瑩透剔的玻璃細頸瓶宜插非洲菊加飾文主,并使其枝莖纏繞于瓶身.
就東西方花藝特點而言,西方的花藝,花枝數量多,色彩濃厚且對比強烈;而東方的花藝則花枝少,著重自然姿態美,多采用淺,淡色彩,以優雅見長.
插花類型
(一)根據藝術風格可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現代自由式插花中國式插花,東方式插花有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中國花藝從先秦、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式直至當代。特質自然之真:依花草樹木之自然生態,掌握季節之變化。人文之善:經濟效用、敦睦人倫、花卉德性(花文化)。宗教之圣: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對花之崇拜。藝術之美:花材藝術、花卉藝術、整合藝術。類型園花:種在花園中,考慮植物藝術的生長姿態。盆栽:種于盆、缽中,根部尚存可與花卉搭配。秉花:把花當飾品,講究衣飾和花卉之搭配。佩花:將花插在頭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飾之關系。籃花:插置于籃中,注意花和花籃的親托效果。瓶花:折花置于水盤或花瓶中,較具時代意義,是世界花藝中主要的一類,有盤花、瓶花。果供(供花):以果實為主,極富教化和藝術。
日本式插花要旨奉獻:有如大自然界將花和樹最美的一面無私地獻給人類。耐性:把一枝一花放在最適當的地方,需要寧靜的心。精力:收集花材處理枝、莖、葉均需要充沛的精神。專注:要拋開繁瑣,才能真正創造完美的作品,所謂精神所至,金石為開。智慧:自我訓練到花、人成為一體,達到純靜的程度,日本的花藝依不同的插花理念發展出相當多的插花流派,如松圓流、日新流、小原流、嵯峨流等各自擁有一片天地與西洋花藝完全不同的插花風格,可以說是花藝界里具有影響力之藝術。西洋式插花區分為兩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形式即為(傳統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線條為原則,非形式即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講形式,配合現代設計,強調色彩,傳統式適合特殊社交場合,自由式適合于日常家居擺設。
(二)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禮儀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禮儀,喜慶婚喪等場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傳達友情,親情,愛情,可以表達歡迎,敬重,致慶,慰問,哀悼等,形勢常常較為固定和簡單.
藝術插花是指不特別的要求具備社交禮儀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來供藝術欣賞和美化裝飾環境的一類插花.
(三)根據所用花材的不同分為鮮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鮮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鮮花進行插制。它的主要特點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絢麗、花香四溢,飽含真實的生命力,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應用范圍廣泛。其缺點是水養不持久,費用較高,不宜在暗光下擺放。
2.干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經過加工處理的干燥植物材料進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態美,又可隨意染色、組合,插制后可長久擺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適合暗光擺放。在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十分盛行干花作品。其缺點是怕強光長時間暴曬,也不耐潮濕的環境。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種植物材料,包括絹花、滌綸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隨意設計和著色的,種類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艷麗,變化豐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潔,可較長時間擺放。
插花道具
(一)插花器皿
花型設計的必需品花器的種類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編、化學樹脂等在材質、形態上有很多種類。花器要根據設計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進行合理選擇。
玻璃花器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閃耀的光澤。混有金屬酸化物的彩色玻璃、表面繪有圖案的器皿,能夠很好地映襯出花的美麗。
塑料花器比較經濟的道具。價格便宜,輕便且色彩豐富,造型多樣。設計用途廣泛。
陶瓷花器花型設計中最常見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風情和各自的文化藝術。所以在使用選擇上首先應與設計的式樣一致為佳。
藤、竹、草編形式多種多樣,因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體現出原野風情。比較適宜無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屬花器由銅、鐵、銀、錫等金屬材質制成。給人以莊重肅穆、敦厚豪華的感覺,又能反映出不同歷史時代的藝術發展。在東、西方的插花藝術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燒陶器在回歸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燒陶器有它獨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風味,使整個作品顯得樸素典雅。
(二)插花基本道具
花的造型藝術是離不開各種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選擇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長花期,同時反映出設計者的藝術修養和技術水平。這里介紹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資材。
粘性膠帶有紙和塑料的。一般用來包在鐵絲的外面,特別是經過加工后的花材為了防止脫水而使用。顏色有許多,要根據花莖的顏色和設計的目的選用。
鐵絲(或銅絲)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態、人工性地彎曲加工時需要用到鐵絲。鐵絲的種類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號,根據粗細分為18-30號之間,根據設計意圖來選用。
花剪花刀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莖、枝條最主要的工具。根據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選擇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韌性的枝條時用花剪,修剪鮮花的長短時用花刀,因為花刀的切面較平緩,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于保鮮。
花泥花泥是用來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強的化學制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簡單。花泥分為鮮花泥和干花泥兩種。干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鮮花泥是綠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樣的形狀,要根據花型選定。干花泥用于干花設計,不能吸入水分。鮮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時要盡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壓力,否則會造成外濕內干的狀況,直接影響切花的吸水效力。
花材選擇
(一)哪些材料可用于插花
只要具備觀賞價值,能水養持久或本身較干燥,不需水養也能觀賞較長時間的,都可以剪切下來用于插花.當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于活的植物材料,有時某些枯枝及干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麗的形態和色澤,同樣可以插花.現在的花卉市場上還有許多人工加工的干花,也是很好的插花材料,他們雖然沒有鮮花那樣水靈和富有生機,但卻具有獨特的自然色澤何止低,或者倍加工成獨特的色彩.另外,還有各種質地的人造花,如絹花,塑料花,紙花,金屬花等等,用它們做成的插花作品擺放在居室,既能起到花卉的裝飾作用,又比較經濟實惠,且易于管理.
(二).花材形態
線形花(線狀花)LineFlower整個花材呈長條狀或線狀。利用直線形或曲線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態,構成造型的輪廓,也就是骨架。例如:金魚草、蛇鞭菊、飛燕草、龍膽、銀芽柳、連翹等。
定形花(形式花)FormFlower花朵較大,有其特有的形態,是看上去很有個性的花材。作為設計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經常用在視覺焦點。本身形狀上的特征使它的個性更加突出,使用時要注意發揮它的特性。例如:百合花、紅掌、天堂鳥、芍藥等。
簇形花(塊狀花)MassFlower花朵集中成較大的圓形或塊狀,一般用在線狀花和定形花之間,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沒有定形花的時候,也可用當中最美麗、盛開著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視覺焦點的位置。例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頭翁等。
填充花(散狀花)FillerFlower分枝較多且花朵較為細小,一枝或一枝的莖上有許多小花。具有填補造型的空間、以及花與花之間連接的作用。例如:小菊、小丁香、滿天星、小蒼蘭、白孔雀等。
(三).切花選購要訣
(1)花枝越長越新鮮.為保持新鮮,提高吸水性能,花店每天都要將切花枝莖的下端剪去一段.因此,莖越長的花越新鮮.
(2)觀察花材的整體形態.凡是葉面稍有萎焉,發黃或浸入水中的花莖,葉片變成褐色,黑色的花枝,新鮮度差,不宜購買
(3)用手觸摸水中的花枝.用手觸摸花枝水中的枝莖部分,有滑溜溜的感覺,說明花枝已留放了5-6天,新鮮度差,不宜購買.
(4)花朵大部分全開的不宜購買.
(5)花型過小不宜購買.花型過小的原因,有時可能是將殘缺的花瓣去除所至.
王雪從小就特別喜歡花。大學畢業后,她在北京一家電商公司上班。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圈打拼、奮斗,她常常要加班到深夜。
王雪原為網頁設計師,閑暇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鉆研花藝。除了上培訓課,她主要采用一種“厚臉皮”的方式:“教花藝的原版圖書都特別貴,根本買不起。那時候我常去一家原版書店,抱著一本畫冊就站整整一天,一邊學習一邊拿手機偷偷拍下做資料。心里很忐忑,手卻不停。”
好友生日快到了,給她準備什么禮物呢?那就小試牛刀,做個插花吧。好友是個童心未泯的人,最喜歡的書是《愛麗絲夢游仙境》。王雪買來各種花材,做成一束夢中盛開的花,生日那天送給好友,同時告訴她一個秘密:“最棒的人都是有點瘋的。”好友既欣喜,又感動。她鼓勵王雪:“花插得這么好,為什么不自己開個花店呢?”“嗯,好啊。”可以做花送花,讓收花人感覺到溫暖,王雪覺得這是一件驅逐冷漠的事情,比現在天天對著電腦的工作要好多了。于是在2012年10月她們就辭職準備創業,他們的創業項目是:開花店。
花店名叫“第6天花店”,和路邊那些清香撲鼻、滿眼妖嬈的實體花店相比,王雪希望它一出生就帶著特殊的基因。那就開在微博上吧!訂花的規則是只接受微博預定,接單全通過私信,通過支付寶或銀聯付款。北京隔天抵達,外地配送花盒,提前3天預定。根據當天最新鮮的花材制作。開始的時候,貼上漂亮的文案和樣品圖畫,發動朋友們微博轉發分享。社交傳遞的力量是巨大的,第6天花店的粉絲量一天天多了起來,嘗試微博上訂花的人也越來越多。
每天早上4點,王雪就開車到花市精挑細選,90%采用荷蘭、厄瓜多爾、英國、法國等進口花材。花拉回來后處理花材大概要花兩到三個小時,到下午的時候她才開始構思制作作品。在做作品前,王雪希望出來的每一束花中都帶著訂花人的情感和心思,因此她把生意做得不太像生意。在王雪看來,花花草草里傾注了太多的感性因素――王雪不做街面上那種“模式固定毫無設計感”的花束,所有“手作”都是和訂花者交流之后,帶著故事、跟隨靈感設計的藝術花品,包括桌上花園、花盒、捧花和花環等豐富的形式。
有時候,為了與訂購者充分溝通,弄清所要表達的情感,王雪會在私信里跟他(她)聊上幾個小時。為了準備盡可能多的傳情達意的素材,家里也成了倉庫,堆滿了各種盆、花瓶和旅行時從世界各地背回來的工藝品杯子,當然還有數不勝數的鮮花。
為顧客制造和創造驚喜
在微博置頂的帖子里,王雪告訴訂花人:“或許是高強度的工作,常年理科的學習,繁忙的生活讓對面的你找不到合適的表達,尤其是你和她之間的故事還在被時間每分每秒地推進著。來這里,一封私信,你的故事,你的心情,你的每一個文字,都會被100%閱讀和聆聽。”一束鮮花、一個歐式花瓶、一款限量版調香、一個來自海角五彩村的斑駁復古鳥籠,都有可能成為王雪手中的道具,只要和訂花人的心情有關。王雪說:“第6天不僅僅是花店,更是驚喜的創造者。私信我們,說說她的生日、喜歡的顏色、愛看的書、最愛的旅行地、重口味漫畫、最喜歡的韓劇,甚至是夢想。把一切交給我們,等待驚喜。”
很多故事都和愛有關。有一個小伙子,不斷地從第6天花店給他喜歡的一個女孩買東西,他希望通過這樣的事情去感動她。在正式表白愛意的前一天,他私信王雪,希望能設計一束最能表達他此刻情意的鮮花送給女孩。王雪在放滿花材的屋子里踱了一圈,很快就產生了靈感:愛情其實是需要守護的,她用了大飛燕、芍藥――它們代表思念,同時做成守護的花環。這束花叫“戀人未滿”,收到花的女孩非常感動,答應了男孩的求愛。他們相愛秀甜蜜的照片在微博上發出后,引來無數轉發評論,第6天花店的微博又多了不少粉絲。
教師節,有個小朋友很喜歡自己的幼兒園老師,想要給老師訂一束花。王雪接到訂單后,立馬想到了太陽花和叢叢波斯玫瑰的組合。寓意美麗的女老師如太陽花般開在小朋友金色的童年。收到花后,小朋友燦爛的笑臉讓王雪很安心。
有個訂花人想向她92歲高齡的外婆致敬。王雪不由想起李宗盛那首《生命中的精靈》:“你是我生命中的精靈,你知道我所有的心情……”歲月,因你,因我們都存在,才有了層層厚度,恰如柔美綻放的波斯毛莨。那就用波斯毛茛,盡管很貴,但最貼合此刻的心情……
第6天花店開業七個月來,王雪有了363個故事。這363個故事來自2700個粉絲,這意味著第6天花店的訂單轉化率是非常高的。現在花店每個月能賺1.5萬元。
王雪偶爾也會親自送快遞。2013年5月的一天,她花一整天時間當了回“跨城速遞”――那是一束名為“牽掛”的手捧花,用了美麗高雅的大花蕙蘭。什么樣的客人才能享受如此“VIP”的待遇?王雪后來在微博里寫到:“收到一個來自韓國的包裹。卡片上寫著:希望訂一份驚喜轉交那些奮戰在高考一線、在天津執教的高三老師同仁們。老師和學生們,都正在進行著一段怎么也無法遺忘的奮斗啊。”這個單子本可以不接,因為沒有快遞肯送捧花到天津,但一想到鮮花飽滿盛開在高三教導部的樣子,王雪最后壓下了一大堆活計,抱著自己親手設計制作的藝術品乘高鐵從北京前往天津,讓收花人驚喜了一把。
跨界合作,賣花同時分享好書
怎樣讓花店離顧客更近,讓人隨時能想到身邊這個有藝術氣息的微博花店?王雪想到了拓展線下的活動。她的工作室不定期組織花藝培訓班和網友聚會,聘請最好的老師來教插花,每次大家都玩得很高興,但這樣的聚會是不掙錢的。
為了打造一間可以和LV相媲美的神奇花店,王雪還邀請繪畫、攝影、陶瓷,甚至是寵物美容等不同領域的杰出藝術家,為第6天花店制作個性花捧。目前已經合作過的有濕版藝術攝影家、古玉鑒賞家、平面設計師等,他們帶來了獨特的顏色搭配以及個性十足的攝影表達。通過跨界合作,在鮮花行業鍛造出源源不斷的創新力,做出一個真正有品質的鮮花品牌,這是第6天花店追求的方向。
玉器的演變
新石器時代至魏晉南北朝玉器,玉器經歷了由始創至成熟的時期,其造型、紋飾及內涵與神靈和禮儀息息相關,人們甚至對玉料本身賦予了“德”的內涵,其品味達至極高地位;當時玉用以表現權威和等級,要求“君子比德于玉”,規定“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崇信“玉入九竅,可防尸不朽”等。
隋唐時期,由于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和各民族的融合,致使玉器在制作技術、造型紋飾、品種用途和內容含義等均發生了變化。器物由以前自然崇拜轉變為天人合一之器,顯示威嚴的儀仗和實用的玉工具型器一概退出歷史舞臺,此前期對玉器和玉料所提倡的“首德次符”(“符”指玉質的色和玉器的造型紋樣)觀念,轉變為所造玉器無不與日常生活和倫理欲望相關,玉料和玉器之“符”提高到首要地位。故這時期的玉器,造型紋飾,多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烏獸魚蟲、花草樹木、人神仙佛等題材,并以此寓意人們的期望,從此時開始玉器出現“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新景況。
玉器歷經唐宋的發展演變后,至明清時期迎來了歷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從規模到數量、品種,均達歷史最高。明清玉雕的材質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為主,又有被視為“雜玉”的瑪瑙、水晶、翡翠、琥珀、綠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宮廷始見的翡翠應用更為歷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藝在新疆大量玉材運往關內的有利條件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工藝最興盛的地區為北京、揚州、蘇州等地。明代中晚期,蘇州的琢玉工藝發展非常迅速,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技法不斷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著名藝人,見于記載的有:陸子剛、劉滄、賀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們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明代玉器的類型和宋元時期沒有很大的差異,大體可以分為裝飾品、實用品、藝術品和仿古器四大類。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時期是乾隆時期,乾隆皇帝非常喜愛玉器,對夏、商、周三代的卉玉進行廣泛收集,并進行認真的分類鑒別,對于制作較秈糙的個別玉器,再由清宮造辦處加工改制,因此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玉器中常見屬于舊玉后刻花、舊玉新做工的器物。此外,北京造辦處、揚州和蘇州云集了眾多的能工巧匠,雕琢技術精益求精,從數量、品種、加工技術、裝飾紋樣及各個方面看,均已達到玉器發展的最高水平,創造出了難以計數的優秀作品,上至千萬斤重,下至小巧玲瓏的佩玩無所不做,堪稱中國古代玉雕發展史上的最后一個高峰。下面就明清玉器品種加以介紹。玉帶鉤與玉帶扣
玉帶鉤在明清之時已成為裝飾把玩的仿古玉器,明代玉帶鉤保存下來的數量很大,例如蘇州虎丘王錫爵墓中出土有玉帶鉤,上海明墓中也出土有玉帶鉤。日月代玉帶鉤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條形、圓棒形,也有的雕作龍、、鳥、獸等形。還有一種一半為鉤,一半為環,分別鑲嵌在玉帶鉤兩端的稱為玉帶扣。
清代玉帶鉤做工比明代精巧,拋光度也很高,鉤頭多樣,別具匠心,藝術水平較高,有些雕龍、鳳、的大鉤,可稱是玉帶鉤中的重器。玉帶扣形如兩個方板,一板為鉤,一板為扣,兩板可扣接,其上鑲嵌寶石碧璽,帶扣可接較寬的腰帶。雖然清代玉帶鉤花樣繁縟,但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藝術水平,都缺乏漢代嚴謹、流暢的風格,均難以與漢代玉帶鉤比肩。況且,清代治玉工具仍是很原始的手動砣機,與漢代治玉工藝相比并沒有多大的提高,因此難有大的升值空間。明代玉器的琢制特點
明代玉器的琢制邑括起來有以下特征:其一,在雕工技術上不拘泥于傳統方式,雕工剛勁有力,線條流暢,棱角分明,但在表現其粗獷、豪邁的特征時卻往往忽視了細節的琢制。其二,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較為深刻各種吉祥圖案、語言、紋飾大量出現在玉器上。其三花鳥、又入畫等的數量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四,仿玷玉器的技藝日益成熟,作舊、仿沁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明代的仿古玉器很多器型已與占物非常相近。
玉手串與玉手鐲
玉手串和玉手鐲起源很早,新石器時代就已產生,這種玉裝飾品在歷朝都有制作和使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
玉手串通常由多個小珠、管等串飾用絲繩之類串成一周,以供佩戴使用。玉手鐲多琢成圓環狀獨立個體,一般成對佩戴,以圓柱體形式較為多見,這類玉手鐲也習慣稱“玉環”。玉手鐲早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在佛教題材的壁畫和繪畫作品中,仕女、飛天、菩薩等形象經常出現佩戴玉手鐲的現象,反映了唐代婦女佩戴玉手鐲的流行風尚。唐宋時期的玉手鐲以圓柱體、扁圓體素面為普遍,明清時期較注重在手鐲上雕琢紋飾,以龍紋最為多見,通常琢成合身雙首二龍戲珠狀,其次有繩紋、絞絲紋等。明清玉手鐲材料很多,翡翠開始大量使用,瑪瑙、碧璽、琥珀也有使用,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市民商賈都有佩戴玉手鐲的習慣,而且人們往往把玉手鐲的作用與愛情聯系起來,賦予一種美好、浪漫的情懷,在婚戀中流行以玉手鐲作定情物或聘禮等。明清玉手鐲在材質、做工上,也有高低、優劣之分,以和田上等白玉為佳,也有青玉、碧玉、瑪瑙材質的手串、手鐲。
玉璧、玉環與玉瑗
明清已沒有漢代以前那種以“六瑞”為玉禮器的風俗。作為傳統的玉器形式――玉璧、玉環、玉瑗,出現在明清有兩種意義:一為仿古而制作的工藝品,作陳設、賞玩而用;二是制成壁、環形態作佩飾而用,這與古代佩飾用途相同。第一種玉璧和玉環制作的器型一般稍大一些,有的琢有仿古的谷紋、蒲紋等,也有琢蟠螭紋、龍鳳紋的,但圖案有古之形而無古之意。線條趨向柔弱、圓潤,缺乏剛勁有力的風格。作為佩飾的玉璧和玉環形態復雜,有仿古式的,有做成當時風格的,如花卉、動物圖案、龍鳳、文字等出廓璧形式的,品種繁多。制作工藝有精粗之分,材質品種很多,有瑪瑙、翡翠、水晶、綠松石、珊瑚等。
玉扳指
玉扳指起源很早,在商代婦好墓就出土過斜筒狀的實用扳指。戰國、漢代,扳指已演化成雞心佩,根據用途又名“玉諜”,是取其射箭而用之意,這種雞心佩東漢以后幾近消失,明清之時又有仿制品。
玉扳指在滿清貴族中很是流行,宮廷造辦處制作的玉扳指非常精美,扳指多雕琢成浮雕紋飾,如狩獵圖、丹鳳朝陽、蝴蝶,有的雕有“古稀天子”、“萬壽無疆”等字樣,有的還琢有詩文、山水畫等紋飾,還有多種不同材質制成的扳指成套使用。民間玉扳指很多,材質不同,有瑪瑙、翡翠、珊瑚、水晶、琥珀等多種,以直筒素面居多。在清代很多扳指已不是專門的實用器,一般套在拇指上作佩飾使用,但佩飾扳 指與實用扳指無多大區別。
人物佩
明清時期,玉雕人物佩十分盛行,數量也很多,尤其是童子佩。此時童子神態真實自然,身體較前代更加矮小豐滿,頭大、臉胖、笑容滿面,憨態可掬:童子通常作嬉戲狀,間或與老人牽手組合雕刻。人物雕刻細膩,神態表情寫實,做工較精,具有靈動感。明清時期的人物玉雕題材除了童子外,還有婦女、老人及壽星等。
動物佩
明清時期以動物為題材雕琢的佩飾非常多,是佩飾中的大類。此類動物佩有三種形式:一是以個體獨立圓雕動物為主要表現形式;二以動物結合植物、人物等雕琢的佩飾;三是以動物圖案為題材裝飾的玉佩飾。通常我們把前兩種形式作為動物類佩飾的專項品種來對待。
明清時期動物佩品種多樣,有牌飾、墜、片飾等,其題材也很豐富,既有仿古神獸類玉雕,也有家畜類、野生動物類玉雕。其中仿古神獸類主要為傳統的龍、鳳題材,這是明清玉雕中的主流紋飾,同時辟邪、天祿等也很多。這類神獸仿古玉雕已失去戰國、漢代神獸那種兇猛、強健有力的風格,而呈現柔弱、圓潤、肥胖的特點,風格也趨向夸張、溫和、呆板。明代動物玉雕較清代有神,粗獷中見神韻,較注重對動物的造型、神態的刻畫,但對細部處理較簡率。而清代動物玉雕則呈現繁縟、柔弱、豐碩、僵化、圖案化的特點,為中國歷代動物玉雕的最低點,但也有少數出自藝人工匠之手的造型神韻俱佳的作品。清代動物玉佩的題材通常以象征吉祥、和諧、幸福美好的動物為多見,如鴛鴦、雙獾、羊、貓、猴、魚、麒麟、龍、鳳、豬、狗、鼠、馬、牛、雞、兔等。清代玉雕動物與前代最大的區別是:注重盡多保留玉材,利用原有的玉皮、玉色,主張“以玉為主”的尚玉原則。在這種原則的影響下,玉工對動物的刻畫更顯飽滿、豐碩,雕琢隨形就勢,與其說是動物玉佩,不如說其為動物形圖案裝飾品更為貼切了。
植物瓜果佩
明代的植物瓜果佩題材很多,有瓜果、蓮花和蓮籽等,也常與魚、烏等結合制作。明代植物瓜果佩工藝比較粗糙,線條簡練平直,構圖也較簡潔,與陶瓷、銅器等其他工藝品風格相類似,有“粗大明”之稱。此時玉器因產量巨大,工藝有所下降,多以簡潔明快的線條來表現植物瓜果的基本特征,對花杲的細部加工不夠精細,拋光也較粗糙,溝槽之處很少拋光,仍保留解玉砂留下的痕跡,這種特征上至唐宋,幾乎相同,在鑒定上值得重視。
清代植物瓜果類佩飾題材更加豐富,在佩飾中占有很大比重,竹、菊、梅、蘭等象征節操的作品很多;佛手、蓮子、桃、瓜等象征祈福納祥的佩飾風行一時;另外還有各種樹葉形、瓜果形片狀佩飾,有的作為頭飾的組成部分。這一時期的玉佩琢工有精粗兩種,宮廷用玉的設計做工比較講究;民間粗率一些,通常設計構圖簡潔,線條平直、簡練、明朗,細部制作不精。從玉材來看,青白玉占主體地位,其他玉材及水晶、瑪瑙等很少。
明清玉牌飾
明代,江蘇治玉大師陸子剛的作品天下聞名,固陸子剛為當時治玉名師,其作品不僅工藝高超,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且玉質優艮,所以明代帶有子剛款的玉器,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歷代以來“子剛”款玉器的仿品很多,使今人真假難辨。清代時仿品更是盛行,帶有“子剛”款的玉器以佩戴的幾何形玉牌為最多。這類玉牌多琢成板狀長方體,正背兩面多刻人物、山水、植物、詩文等,但質量高低不同,器型十分簡單,只是在平面上雕琢一些紋飾圖案,沒有新意,既無高技術含量也無高的藝術水平,這類仿品只能算作清代普通藝術品。由于人們對古代玉器尚處淺薄的認識階段,所以把沒有很大價值的玉牌子炒得很高,清代仿品以幾十萬元人民幣成交已不算稀罕。由于蘇州、揚州等地的仿品層出不窮,大量流八市場,因此日后定會貶值,希望收藏者選擇那些具有歷史、又物、科學、藝術價值的高古玉,如戰國、漢代及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或是精品新玉,這些玉器不會貶值,是經得起歷史潮流淘洗的。
玉簪與玉頭飾
明清時期,玉頭飾幾乎是各類玉器中最多的玉器品種,至今發現的清簪數量非常多,可見明清玉頭飾的興盛。明清的玉發簪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為端卷起的寬扁條狀,另一種為圓柱體的錐狀。另外還有繩紋狀、花卉形等多種。寬扁條狀玉發簪上常琢有花卉紋飾、動物,瓜杲圖案等。有的金銀發簪的一端常鑲嵌有花鳥、瓜果等圖案的玉飾件。這時期的玉頭飾雕琢小巧精致,大多數玉頭飾上面飾刻有“比翼雙飛”、“萬壽無疆”、“玉堂富貴”等吉祥文字。明人冠冕、發髻的正前面,往往有飾件,《大明會典》所繪朝苊,正中前方有飾件。佚名明代作品《冬景貨郎圖》繪殘冬早春,貨郎挑擔八私家庭院場景。一婦女攜童問貨,婦人頭飾多重,前方正中為一半浮雕花形飾件,最長不過六七厘米。可見用玉花片飾于額前應是明代較為流行的裝飾。明清玉頭飾用料多為白玉及青白玉,做工也較精良。
玉山子
明清時期,由于文人雅士的偏愛,玉山子十分盛行,且以優質玉材制作的作品居多。其題材更加廣泛,山石、水草、樹木、禽獸、人物、樓閣等形式甚多,既有反映道教神仙題材的,又有反映佛教故事題材的。其中以反映山水、樓閣、人物者居多,場景真實、自然,大有微縮景觀之感。除此之外,還有用整件樹木、瓜杲、動物等作為題材進行雕刻的玉山子,如一棵樹、幾個桃,或是人物等,外形既像實物又像山子擺件,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此期的玉山子是明清玉器中的亮點,創作形式新穎,工藝水平也較高,反映了鮮明的時代特點。
鑲玉屏風與插屏
明清之時,屏風、插屏十分盛行,存世作品很多,但制作風格及用玉形式已發生較大變化。通常屏風或插屏主體框架結構為木質,中間插入或鑲嵌玉石板。玉石板有的為具有自然山水花紋、奇石圖案效果的幾何形制,有的則浮雕動植物、人物及山水圖案等。這種屏風與插屏:陌玉石與木材相結合,更顯得典雅、華貴,令人賞心悅目,極具裝飾效果。
玉如意
玉如意最早可追溯到魏晉時期,但以明清兩代居多。玉如意通常呈長條狀,一端呈勺形或心形,整體呈S形,也稱如意頭。玉如意是種達官顯貴之間賞賜、贈送的禮品玉雕,象征吉祥如意。作為高級禮品,如意的做工通常較細,玉材較佳。
明代的繪畫作品及工藝品中出現了手持如意的人物,到了清代,出現了大量用整塊玉料雕琢而成的如意,還有把玉嵌在木托上的如意。玉如意上的紋飾可分為福、壽類圖案,吉祥圖案,文人相聚類圖案等,其雕刻方式除高,淺浮雕方式以外,還有陰線刻等。如意頭的形式多樣,呈靈芝形、雙柿形等,而柄多呈枝干狀,大多精雕細琢。
玉雕人物
明清時期,玉雕人物以壽星、童子最為多見,工藝水平如前,但風格有變,人物更加趨向飽滿、豐碩,人物頭部變大,體態變胖,個子向矮小方向發展,特別是嬰戲童子造型更為典型,這與此期的其他藝術品 中的人物圖像是相輔相成的。人物形態更具夸張的特點,人物表情豐富,童子神態自然,多呈憨態可掬狀。單體人物與多體人物組合雕刻的形式很普遍,祈福納祥是人物題材應用最為廣泛的,具有社會性與民俗性。
肖生玉雕
明清時期,動物雕刻品種及數量仍很多,制作風格有精粗之分。宮廷用玉精工細做,民間則簡潔、粗率。其主要品種有家畜類、家禽類及雁、鷹,猴,雙獾、兔、鵪鶉、龍、魚、象等等,并出現了仿古玉雕螭虎、龍、辟邪等神獸,但神韻與漢代相去甚遠,唯玉質多半較精。工藝精致的玉雕較注重對紋飾線條及細部的刻畫,造型較拘謹,風格呈豐滿肥碩的特點。民間玉雕動物因屬商品性質,制作較簡潔,不太注重對動物神態及細部的刻畫,用簡練的線條體現動物的基本形態及特點。清代,由于又字獄盛行,在高壓政策下,人們便用動物玉雕來寄托祈福納祥、平安發財的愿望,以緩解生活壓力。反映這類題材的玉雕動物極多,如太平有象、吉慶有魚、雙獾、馬上封侯(猴)、三羊開泰、金蟾吐寶、福(蝠)祿壽(桃)喜(喜鵲)、獅、麒麟,龜、蟹、鴛鴦等。
生活器皿類玉器
明代的生活器皿類玉器較歷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玉器發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玉盒和玉杯。清代宮廷貴族所用的生活器皿品類繁多,數量巨大,主要以宮廷治玉和北京、蘇州治玉為最佳,尤其是乾隆時期宮廷中出現了很精致的器皿,但往往固炫耀雕琢技巧或為了追求紋飾的精細而忽視了器物形制的完美和裝飾的適度。
玉花插鑒識
花插,顧名思義就是插花的器皿。實際就是一種口大腹小的花瓶。明清玉花插多依料而形,隨形就勢,在腹部鏤雕花烏、草蟲等。如梅竹花插就是依照玉料的形體,雕琢成三節竹筒形,上面鏤雕竹、梅、螭虎等:又如茶晶梅花花插,以茶晶制器物,刻有詩和落款。陸子剛的作品中就有此類茶晶器物。
玉杯、玉碗
明代玉杯雕刻極精,有的玉杯一側或整個杯外雕有極為繁復的裝飾,鏤雕部分體積較大,有的超過杯的容器部分,技藝極高,有的玉杯置于盤式銀質鎏金臺座上,盤上滿嵌各色寶石。北京首都博物館藏有一件明代的花瓣形白玉杯,杯分瓣,胎體很薄。清代宮廷中使用的玉杯樣式很多,有斗形杯、荷葉杯、高足杯、鐘式杯等,較多的是單柄杯或雙柄杯,單柄杯一般為龍螭柄;雙耳杯則有雙龍耳或雙花耳,也有變形的雙夔耳,頂部有伏鹿或獸面裝飾,許多杯盞帶有講究的盞托。明清玉杯以雙耳杯、矮身侈口杯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