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5 18:12: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廢物管理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療廢物是一種危害人體健康和影響環境的特殊污染源,其處理是否得當,是衡量醫院感染工作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檢驗科是處理各種檢驗標本的部門,是醫院病源微生物重點聚集地。因此,加強檢驗科醫療廢物管理是防止發生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1 檢驗科醫療廢物管理現狀
1.1醫療廢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貯存不規范,沒有實現分類收集,沒有專用包裝物和容器,沒有專用運輸車輛,運輸中的污染現象不能完全避免。
1.2對醫療廢物處置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由于醫院醫療工作繁重,很少有時間對檢驗人員進行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等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檢驗人員對醫療廢物處置管理不善帶來的嚴重后果認識不夠。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分類不清,存在混放現象。檢驗人員環保意識不強,存在麻痹思想,認識不到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
1.3收集及運送不合要求 收集醫療垃圾的包裝物的顏色和規格各異,只用普通的包裝袋包裝及運送醫療垃圾,包裝袋破損而達不到防滲漏、防遺撒的要求;沒有專用車運送醫療廢物,運送工具簡陋,運送工具使用后未及時清潔和消毒。
1.4登記不完善大部分醫院醫療廢物處置登記內容不全面、不規范、過于簡單,不能全面反映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責任人等。
2 對策
2.1健全組織機構,明確任務醫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長為組長,由醫療、護理、總務、醫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檢驗科成立管理小組,由科主任及檢驗人員組成,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任務,實行分級目標管理,層層負責,責任到人。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認真貫徹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及上級相關配套文件。制定出一系列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如醫療廢物的收集、交接登記、轉運、儲存以及培訓考核等多項規章制度及發生醫療廢物流失等意外事故時的應急措施,使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3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認識應用多種方式對檢驗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知識培訓。如將《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法規法律、相關專業知識和安全防護知識等裝訂成冊分發到科室,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檢驗科人員認真學習,增強依法執業意識,嚴格操作規程,按規定做好醫療廢物從產生到收集、轉運、儲存的全過程管理,杜絕醫療廢物流失、泄露和擴散。對進修生、實習生、新上崗人員則將醫療廢物處理知識列入醫院崗前培訓的內容,入科前由科主任就廢物處理相關知識再強化培訓一次,并將其在醫療廢物處理工作方面的表現作為業務考核的內容之一。
2.4實行醫療廢物全程、規范管理
2.4.1醫療廢物嚴格分類管理分類收集工作應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要求,將感染性廢物、操作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進行分類收集;按《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醫院感染管理科為科室配置了小銳器盒、大銳器盒、大、小規格的醫療廢物袋,及時分類收集置放醫療廢物。
2.4.2專人定時下科室回收醫院專門聘用院內醫療廢物收集專職人員。每天上、下午到科室去收集醫療廢物各一次,并及時運送到醫院醫療廢物暫存處。
2.4.3固定院內運送線路院內運送醫療廢物時應固定專門的運送線路,運送醫療廢物的線路與檢驗人員行走線路嚴格分開,嚴禁運送醫療廢物時與檢驗人員有接觸,運送人員在運送途中應注意防止容器破損和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造成病原菌傳播,污染環境。
2.4.4嚴格交接登記手續 交接登記手續是院內醫療廢物收集專職人員每日每次與檢驗科進行交接登記工作,登記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數量、交接時間、去向、經辦人簽名。
2.4.5運送工具的清潔消毒每日收集工作結束后,運送人員要對運送工具進行清潔和消毒。
關鍵詞 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醫院感染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2-0144-04
1 醫學實驗教學中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
醫院感染管理臨床上稱之為感控,是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醫學高等院校實驗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目前,醫學院校尚未將醫院感染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納入教育體系[1],醫學生整個大學五年沒有這方面課程進行專門的培訓,醫院感染管理知識不完備,在實驗教學中出現有處理醫療廢物時未戴手套、從垃圾桶中用手直接取物、處理醫療廢物后沒按要求采取手衛生措施等、時有銳器傷等職業暴露現象。
1)醫學生對感控重要性認識不足并缺乏安全保護意
識:在實驗教學中常常看到,有的學生實驗課不穿工作衣,水杯等生活用品任意放在實驗臺上。
2)實驗室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感控需要: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陳舊,實驗室洗手設施不標準(不是感應式水龍頭),未配備毀形器、干手紙、醇類手消毒劑等,垃圾袋薄、顏色單一等。
3)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類情況不樂觀,存在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的狀況:對于損傷性醫療廢物,如載玻片等,有的沒按要求放入銳器盒中,而是和其他醫療廢物混放;有的在使用一次性塑料手套、乳膠手套、紗布等物品后自行焚燒處理,燃燒后仍有燃燒不完全的帶血紗布、塑料等物品,達不到無害化要求。
4)在現有的實驗室規則以及有關規章制度中,具有本專業特點的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還不完善,還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2 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醫院感染管理模式構建
構建思路 河南大學醫學院2013、2014級口腔醫學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部分班級,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在不增加實驗教學學時、不減少教學大綱內容的前提下,正確處理好人體寄生蟲學實驗內容與醫院感染管理教育的關系,以學生為中心,強化“教改”和“學改”兩個重點[2],樹立感控理念、培養感控意識、養成感控習慣。把突破點放在手衛生、醫療廢物管理、有關制度的健全和加強師生安全防護上,以點帶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科學的規章制度、明確的崗位職責、相配套的設施和監督管理機制,樹立師生安全第一、醫療相關感染零容忍的實驗室感控文化,把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與技能有機地滲透到每個實驗課程中。
構建內容
1)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驹瓌t是在學院醫療廢物管理第一責任人的領導下,成立由教師主導、學生參與,即由實驗教師、實驗室專職人員、各班級學習委員及課代表組成的三位一體的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與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實驗室專職教師為組長,實驗教師、學生代表為監督員。管理小組的職責: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具體組織實施;負責指導、監督手衛生執行;負責指導、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暫時貯存過程中各項工作的落實和職業安全防護工作;負責組織對醫療廢物流失、擴散和意外事件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并及時報告第一責任人。
2)建立健全與醫療廢物處理有關的規章制度。在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河南大學實驗室污染物處理管理辦法》的同時,根據醫學院基本情況及人體寄生蟲學自身特點,根據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及有關文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做到有制度、有目標、有要求,并將制度上墻。建立健全因醫療廢物管理引起的意外事故及t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的應急方案。
3)嚴格醫療廢物的分類及收集方法。學生在實驗中及實驗結束后,按照感染性、藥物性、病理性、損傷性和化學性醫療廢物的分類原則[3],在印制有各類標志的紅色、黃色、黑色垃圾袋及銳器盒中分類收集,并由專人送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處置。
4)建立專門的醫療廢物貯存地點。醫療廢物貯存地點,設施、設備完善,墻上有明確的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盛裝醫療廢棄物的每個包裝袋、容器、銳器盒等,表面也附有警示標識和標簽,標明廢棄物名稱、產生單位、類別、日期、簽名。
5)強調手衛生規范,提高消毒隔離與防護意識。處理或接觸醫療廢棄物時,按要求佩戴防護手套、口罩、帽子,避免裸手直接接觸,操作后嚴格按照手衛生規范進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及衛生手消毒;嚴格區分醫療廢物的種類,掌握操作規范。如在處理一些化學制劑時防止對眼睛、皮膚、呼吸道的損害;堅決禁止用手直接從垃圾袋中去取東西,不管是醫療垃圾還是生活垃圾,也不管是戴手套還是不戴手套,要養成職業保護習慣;在接觸感染性廢棄物時,注意保護皮膚、黏膜,避免皮膚針刺、銳器傷或被其他廢棄物損傷;使學生掌握一旦皮膚被廢棄物刺傷,不能簡單地使用創可貼,應立即擠出少量血,用鹽水反復沖洗,再用碘伏消毒,損傷嚴重以及特殊情況下(比如接觸到HIV、HBV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應及時按規定上報,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并給予相應的處理。
6)實驗室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分區明確。實驗室兩邊實驗邊臺為清潔區,學生的書包等一類物品可方便存放,解決了書包隨身帶或放置實驗臺的問題;學生用顯微觀察實驗臺設為半清潔區,動物實驗、采血、糞便檢查用實驗臺為污染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每次實驗后進行濕式清潔,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對于被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臺面或地面,則用1000 mg/L含氯消毒劑清潔消毒。
構建方法
1)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建立實驗教師與醫學生共享的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與醫院感染管理微信平臺,并利用該平臺進行翻轉課堂實踐。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病人和醫務人員安全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并已成為臨床上醫院感染管理的標志性名詞[4]。充分利用微信平臺這種多媒體豐富直觀的表達形式,以手衛生為主課題,把人體寄生蟲學部分實驗課程包括實驗內容、實驗操作、實驗視頻、實驗報告等部分與手衛生進行有機結合。
如實驗五血涂片的制作與染色技術,以視頻糾錯的方式,首先提起學生的強烈興趣,然后使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實驗過程和手衛生規范。以往的實驗教學血涂片操作視頻,由于對醫院感染管理認識不足,整個實驗操作視頻不合乎感控規范的比比皆是。課前,將該視頻以及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七步洗手法、手衛生五個時刻等內容以影像、醒目圖片、部分臨床醫院的宣傳板報照片、學習資料等形式發在微信平臺上,并附有手衛生操作要點、操作注意事項等,學生帶著好奇先了解實驗操作,再了解手衛生措施,師生互動,討論或爭論,找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課堂上,分組協作進行標準技術操作。課后,網絡或圖書館查詢有關資料,最后寫出實驗報告,制出精美的手衛生與實驗教學PPT。有的學生用手機自拍出符合手衛生規范的血片制作與染色技術影像,總結出詼諧而又形象地涵蓋了七步洗手法和手衛生五大時刻的“內外夾攻(弓)大力(立)丸(腕),兩前三后記心間;每步揉搓15秒,致病細菌全玩完”口訣。通過預習、討論、實踐、查證、思考、總結,學生的實驗理論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其他外延能力(包括醫學論文檢索、PPT制作等)都有了一次升華。
2)開展品管圈活動。組織對感控有特別興趣的學生,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并把感控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相結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建立不同的圈,確定圈名、圈長、圈員、輔導教師,每次活動時間為30 min。有的圈名為“感控圈”,主題為實驗教學中醫療廢物處理;有的圈名為“手衛生圈”,主題為實驗教學與手衛生;有的圈名為“安全防護圈”,主題為實驗教學安全防護和銳器傷。
如感控圈,首先發放醫院感染管理教育處方、宣傳資料等紙質材料,做好有關廢棄物污染環境的科普宣傳;通過微信平臺加強對學生掌握有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消毒隔離以及意外事故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使每個學生都明確醫院感染管理和醫療廢物的概念,認識預防醫院感染、正確處理醫療廢物的重要性,掌握醫療廢物分類、貯存、運送的操作程序。
其次,圈長召集,全體圈員參加,在實驗課后打掃衛生、消毒半清潔區和污染區、處理實驗用醫療廢物時,圍繞主題結合病案進行討論,對本實驗室的醫療廢物處理問題進行評價,找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有關問題,就問題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議。
最后進行總結分析,根據記錄并查詢有關資料,寫出圈活動報告。不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關于醫院感染管理的實驗設計,并參與了河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項目。各圈通過微信把圈內的活動情況向全體學生展示,通過比較與競賽,在提高樂趣的同時,絕大多數學生的感控知識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3 結果
系統收集醫院感染管理與醫學實驗教學等相關資料,設計若干套測試卷。測試內容以實驗教學中醫院感染管理常識、手衛生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消毒隔離與安全防護等14個小項展開。第一次實驗時隨機取其中一套測試卷進行摸底測試,以了解醫學生對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一次實驗結束時,隨機發放另一套測試卷為結業測試,以考核效果。為確保真實性,學生當場填寫測試卷。
1)摸底測試:2013級、2014級口腔醫學與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計發放并收回有效測試卷204份。
2)結業測試:2013級、2014級口腔醫學與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計發放并收回有效測試卷210份。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
測試結果表明,看似簡單的醫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識摸底測試結果極不樂觀,醫學生除對醫學實驗室規章制度、傳染性疾病韃ネ揪丁⒁皆焊腥徑ㄒ宓扔薪細叩娜現外,其他知識的知曉正確率均低于50%,而對重要的手衛生規范有極低的認知,七步洗手法和手衛生五個關鍵時刻正確率為零。結業測試顯示,手衛生知曉正確率均達到90%以上,醫療廢物知識達到96%以上,消毒隔離等安全防護知識也達到70%以上,除醫學實驗室規章制度外,都與摸底測試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4 討論
隨著醫學實驗教學的飛躍式發展,實驗教學中醫療廢物的成分、性質和數量發生巨大變化,而與臨床醫療單位相比,醫學院校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還相對薄弱,醫學生感控知識相對貧乏,實驗教學中存在醫療相關感染重大隱患。因此,在醫學實驗教學中,有機地把實驗教學與醫院感染管理結合起來,加強醫學生感控理論、基本技術、安全防護及意外處理等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建立健全與醫療廢物處理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各種應急預案,并用科學的方法處理醫療廢物已迫在眉睫。
醫學實驗教學中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較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實驗室方面是規章制度、基礎設施不完善;醫學生方面是知識不完備,主要表現在醫學生手衛生意識淡薄、手衛生依從性低、醫療廢物處理不規范,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常識?;诖?,筆者建立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結合感控的模式,用混合型的實驗教學新策略,樹立師生安全第一、醫療相關感染零容忍的實驗室感控文化,建立感控精細化管理方法,并使之常態化。結果顯示,該模式更加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加發揮了教師的引導、啟發和監控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過以微信為平臺的翻轉課堂實踐,師生間進行實時有效的交互活動,學生完成從課前的“信息傳遞”到課堂上的“吸收內化”[5-6],建立了新型師生關系,促進了師生良性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醫學生手衛生觀念有了巨大的提高,手衛生操作有了長足的進步。筆者認為通過預習、討論、實踐、查證、思考、總結,在不增加課時、不減少專業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微信成為師生學習交流的最方便、最有效的移動互聯平臺。
值得注意的兩點:1)引導、培養了學生應用微信做有意義的事的潛意識,不少學生表示,現在他們一上微信,首先想到的是看老師發沒發感控消息,看同學們的熱烈討論;2)在師生的互動中并非僅限于手衛生培訓內容,這也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也是一種挑戰。
在實驗教學中摸索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同一圈內師生團結合作、集思廣益,圍繞主題,立足實驗教學與感控,找準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取得較好的成效。比如對于銳器傷處理,學生自己總結出符合感控要求的“擠、沖、消、查、報”五字訣,記憶深刻。品管圈還屬于初創階段,范圍還比較小,還不成熟,仍有繼續探索與實踐的巨大空間。
5 結語
鑒于醫院感染管理在實驗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感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內容繁多,單單通過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根本不可能使學生系統地、全面地掌握,而且存在能不能持續下去的問題,可能出現課完政息、知識忘卻的情況。筆者認為,整個醫學實驗教學的各個學科都要提高對醫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醫院感染管理作為日常性的工作貫穿于整個實驗教學之中。這就需要在學院的層面上設計,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學科間協調合作、集體聯動,將感控文化建設納入學科文化建設之中,以醫學院感控宣傳周、醫學生感控知識技能大賽等形式,調動全體醫學生廣泛參與的熱情,建立起全學院實驗教學與醫院感染管理相結合的新體系。
參考文獻
[1]徐艷娥.加強醫學生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的方法及效果[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02-1403.
[2]王國英,張軍,等.人體寄生蟲學創新型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11):2-4.
[3]周延萍.醫療廢物是醫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環節[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415.
[4]張炳華,房愛武,王炳花.我國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及展望[J].社區醫學雜志,2012,10(10):60-6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562-01
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管理和醫療質量的重要內容,院內交叉感染是當今全球性醫院人群健康特別是住院患者群體康復得重要問題,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評價醫院醫療護理水平的重要指標[1]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護理管理又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感染控制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與護理工作息息相關,因此,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將護理管理在院內感染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存在問題
1.1 對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認識不足 一部分護理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護理管理在院內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對院內感染管理的目的、意義認識不足,職業防護意識淡薄,沒有認識到護士是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的主力,認為院內感染管理是院內感染科的事,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在病人的治療與護理上,忽視對各病區醫院感染的監控,沒有將有關院內感染的預防知識融入到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影響了醫療護理質量,有的甚至引起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
1.2 感染管理知識缺乏 由于種種原因,有關感染管理知識培訓不到位,一部分護理管理者和護士對標準預防的概念不清楚;不知哪些屬于高危、中危、低危物品,對高效、中效、低效消毒液含糊不清,致使臨床工作中出現高危物品采用低效消毒液進行消毒的現象。
1.3院內感染管理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 在臨床工作中護理管理者比較重視治療護理查對制度的落實檢查,而忽視了消毒隔離管理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等制度的檢查,造成一些違反規范要求的操作行為,如紫外線燈管積灰,終末消毒不徹底,銳器盒使用不規范,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區分不清,部分消毒物品有過期的現象等。
1.4 忽視對重點科室、重點部門的感染管理監控 重點環節的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措施,護理管理者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認識不足,認為消毒供應中心不用上夜班,各醫院又面臨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因此,通常安排老弱病殘的護士,使消毒供應中心得消毒工作質量受到影響,而對手術室、導管室、內鏡室、血透室、產房、新生兒室、ICU的醫院感染監測不到位,是引發院內感染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5職業安全意識缺乏 護理管理者較重視病區的經濟管理、成本核算,缺乏對護士進行相關防護職業知識的培訓,使護士自身防護意識淡薄,為了節約成本,有的護士接觸病人的體液不戴手套,操作前后沒有按要求洗手,不了解銳器傷的處理流程。
2 對策
2.1加強護理管理者的院內感染控制意識 護理管理者要充分認識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室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患者的工各種治療護理活動均由護士完成或協助完成,控制院內感染的各項措施都離不開護理工作,院內感染控制貫穿在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故護理管理者要加大對醫院感染管理的監控,把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各項措施納入每月護理質量檢查,發現問題主動與感染科聯系,對各病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時進行分析,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感染的發生。
2.2加大教育力度 ,提高知識水平 護士長做為每護理單元的帶頭人,應監督消毒隔離制度落實情況,以減少科室感染的發生,首先加強對護士長感染管理知識培訓;護士長在做好表帥的同時還需要注重臨床護士的感染管理工作和對衛生員這一簿弱群體的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教育,在加強對護士進行“三基”理論知識的培訓時,護理管理者要把醫院感染管理的知識納入到護理理論的培訓考核中,使護理人員能自覺的學習感染防治知識和自我防護知識,增強護理人員主動預防的觀念;護理部與感染科一起舉辦院內感染管理知識培訓班,包括《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辦法》、《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等內容;在制定護理操作流程,規范護理操作的同時,與感染科一起制定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病區消毒隔離制度等,并督促制度措施的落實。
2.3 加強有關院內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實 護理指揮系統要認識到護理管理在院內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要把院內感染控制工作落實到護理操作的每個環節,每個病區設一名兼職的感控護士,制定感控護士的職責,并要求感控護士認真履行職責,督促病區預防醫院感染措施的落實;護士長和感控護士要加大對病區感染控制工作的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病房的保潔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護理操作前后洗手、醫療廢物的管理、無菌物品的消毒與保管、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使用中的消毒液濃度監測、紫外線消毒的強度以及四項細菌監測是否符合要求,對病區發生的感染病例是否及時登記上報。
2.4 加強重點環節的監控 院內感染預防和控制的重點放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ICU、導管室、內鏡室、血透室、產房、新生兒室,護理管理者要特別重視重點科室環節質量過程的監控,每月一次;對一些簿弱環節重點檢查,發現問題隨時記錄,及時反饋給相關病區,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及時提出改進措施,組織落實并及時追蹤措施落實情況,有效的預防院內感染的發生。
2.5加強職業防護 醫務人員在為病人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污染的手極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是造成院內感染的最直接傳播途徑。手衛生是切斷接觸傳播途徑,防止院內感染擴散的最重要手段,在護理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病區必須備好防護用具,一旦發生職業暴露如銳器傷,要按銳器傷的處理流程進行,并填寫醫院醫療銳器傷呈報表。
護理管理在院內感染控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護理管理者的感控意識,加大對護理人員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力度、加強有關院內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實,提高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意識,加強護理質量和重點環節的監控,是預防與控制院內感染的重要手段。
二、認真履行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職責,每月填寫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記錄。
三、加強病房管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四、進行醫院感染監測
1、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10%,漏報率<10%,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0.5%,空氣、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合格,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滅菌物品合格率達100%。
2、發生醫院感染病例,及時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24小時上報感染辦,科室做好記錄。
3、按時做好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有質量分析和改進措施。
4、科室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科室主任確認后立即通知感染辦,并做好調查和登記工作。
五、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1、根據培訓計劃,每月對科室各類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與技能培訓,每次培訓有記錄。
2、醫院下發的有關院感資料齊全,科室及時組織學習。
3、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考核合格。
五、抗生素應用管理
1、抗生素使用率<50%,醫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檢率>60%。
2、抗生素聯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級醫生意見,聯合使用合理。
3、分級使用抗菌藥物合理,越級使用有上級醫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記錄,病歷明確記錄。
4、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規范。
5、無菌手術圍手術期抗生素使用規范、合理。
6、嚴格控制皮膚、粘膜局部用藥。
六、醫療廢物管理
1、醫療廢物分類放置,標志清楚。
2、專人收集、運送醫療廢物,交接清楚,登記齊全,交接記錄保存三年。
3、輸血完畢后,科室保留輸血袋24小時,無異常后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七、人員及手衛生管理
1、工作人員衣帽整齊,操作時戴口罩,接觸血液、體液和排泄物時戴手套。
2、嚴格執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脫手套后、接觸病人前后等要洗手。
3、執行標準預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驟正確
5、執行手消毒指征。
6、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損傷能及時處理。
八、醫院感染檢查考核
【關鍵詞】 醫院感染管理; 護理工作; 重要性
醫院感染管理是衡量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與護理工作是息息相關的[1]。護士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主力、關鍵,充分發揮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協同作用,可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F將體會綜述如下。
1 建立健全感染體系,確保措施落到實處
建立完善的醫院內感染管理組織[2]。建立以科室主任、護士長和1~2名護理骨干組成的科室院感監控小組,每個月隨時進行自我監測督查。護理部與院感科密切配合,根據醫院制定的質量指標,不定期或定期對科室進行督查、考核,及時制定措施,限期整改抓好落實。重點抓好薄弱環節的控制,實行分工負責制,與獎懲掛鉤。
2 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意識
2.1 醫院應定期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全員培訓,加強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和醫院感染控制的相關知識[3]。
2.2 定期選派重點科室護士長及護理骨干外出參加有價值的醫院感染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活動,通過不斷學習了解國內外新的院感管理信息,掌握更多新的院感管理知識。對新分配、實習、進修護理人員做好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使醫院感染知識的教育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提高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預防的警覺性和知識水平,為做好醫院感染工作打牢了堅實的基礎。
3 落實管理措施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關鍵
3.1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及消毒隔離措施
3.1.1 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專業技術操作規程,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棉球、紗布、棉簽全部實行小包裝,每天更換,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打開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 h。無菌持物鉗干罐保存,4 h更換一次。
3.1.2 醫療護理用具必須嚴格消毒,氧氣濕化瓶、吸引器瓶(管)、螺紋管、霧化器、體溫計、扎脈帶、壓舌板、測視力遮眼罩、呼吸機及其管道等用畢要終末消毒干燥保存;血壓計袖帶、聽診器、備皮刀架、手電筒保持清潔,定期消毒。
3.1.3 切實做到各類診療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滅菌[4],侵入性診療用物一人一用一滅菌,與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能高壓蒸汽滅菌的手術器械,盡量不用化學消毒劑浸泡器械、絲線、刀片、剪刀。
3.2 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管理 切實抓好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管理,手術室、供應室、產房、母嬰室、重癥監護室等均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部門,院感科與護理部密切配合,按具體預防控制措施實施,對管理相對簿弱的科室和危險環節采取“蹲點”方式,使各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實處,降低醫院感染風險。
3.3 規范洗手,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3.3.1 醫務人員的手是醫院感染中十分活躍而重要的傳播媒介,有資料顯示,醫護人員手被污染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因而醫務人員應正確掌握洗手六步操作規程和洗手指征,保證洗手效果,認真徹底的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直接、簡單、經濟、有效的措施[5]。
3.3.2 手衛生設施 重點部門必須是非手觸式水龍頭,增設足量洗手池,配備皂液器以液體洗手液取代固體肥皂,配備干手器或提供一次性紙巾;每個科室治療車配備快速手消毒劑;當手沒有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有機物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來代替洗手。
3.4 抓好病房管理,減少感染隱患 各科護士長要狠抓基礎工作,嚴格落實做好病房管理和晨間護理,床單位一床一巾一套濕掃,直接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單、被套、枕套等,應一人一更換,患者住院時間長時,應每周更換,遇污染應及時更換;地面無明顯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潔,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6];病房最簡單消毒的方法就是自然通風,病室通風每天2次,每周清洗空調和消毒器的過濾網。
3.5 管好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 可復用的醫療器具嚴格由消毒供應室統一進行回收-分類-清洗-檢查-包裝-滅菌-發放-使用流程管理,一次性醫療用品由供應室統一管理發放,護士長領取保管。在護理工作中,每天都要使用各式各樣的醫療用具,在使用前除主管部門監測外,護士是最直接的管理者,其質量的好壞護士最先發現,因此在使用時嚴格檢查包裝、生產日期及有效日,如有包裝破損、受潮、不配套、字跡模糊不清及過期的一律不準使用,確保患者安全。
3.6 妥善處理醫療廢物,杜絕交叉感染 醫療廢物是一類對人體及環境具有高度危害的廢棄物,處置不當將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對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嚴重威脅[7]。護理人員按照醫院統一規定和要求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貯存、包裝、運送、交接規范化管理。有專人負責收集全院的醫療廢物,各護理單元的醫療廢物交接有記錄、有簽字。嚴禁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嚴防因醫療廢物管理不善引起的交叉感染。
3.7 樹立職業防護意識,規范操作技能 銳器傷主要發生在護士、工作時間短、工作經驗少的工作人員[8],護士被銳器刺傷發生頻率較高,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個人職業防護,提高醫務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和規范操作技能,發生銳器刺傷時應緊急正確處理,填寫銳器傷和職業暴露登記表,將有助于減少醫務人員的銳器傷,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9]。
4 討論
預防醫院感染工作應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因此,要切實發揮護理人員在預防醫院感染中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醫院安全與護理質量也才有可能得以保障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傅根蓮.加強護理管理有效控制與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16.
[2] 馬新梅,姚桂蓮.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及對策建議[J].中國實用醫藥,2008,3(13):208-210.
[3] 丁國英.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控制與環節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403.
[4] 邢紅霞,張紅英,武建英,等.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8):639-64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S].北京.WS/T367-2012.
[6] 吳偉娟.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2557.
[7] 程科萍.醫護人員銳器傷的調查分析與防護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21.
[8] 喬建華,梁勇,葉繼英.加強醫院感染管理與控制[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6):139-140.
我院是一所綜合性的二級甲等醫院,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從院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人人重視,處處落實,使我院的醫院感染率逐年下降,在各級各類質量檢查中均符合規定標準,體會如下。
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我院領導干部全部是具有多年臨床工作經驗、正規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領導充分認識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1名有多年管理經驗的業務院長擔任。委員會成員分別由感染管理科、醫務科、護理部、門診部、檢驗科、藥劑科、供應室、手術室、設備科、后勤科主任組成,臨床各科成立感染管理領導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擔任組長、副組長,每組另有1名主治醫師、1名護師共4人組成,形成了完整的三級管理體系,強化三級管理監控的職能作用,達到人員、制度落實,嚴格考核,共同搞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規范醫療護理行為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手段,規范醫療行為就是要求醫務人員嚴格遵守診療操作常規和無菌操作技術,要做到各項操作的規范化,感染管理科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及醫院各級管理要求等,結合我院實際,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制訂了各級人員職責、醫院感染管理控制方案、消毒隔離制度、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制度、重點部門的感染管理要求等,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堅持每半年召開1次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任何醫院感染的發生都直接或間接與醫務人員有關,也就是醫院內的各類人員無論醫生、護士、醫技人員,還是后勤、進修和實習人員都有可能對醫院感染工作產生影響[1]。重視專業培訓是加強醫院感染的必要環節,醫院要定期組織各級醫務人員進行醫療管理法律、行政法規、診療常規、醫院感染規范和消毒技術規范的學習和教育,提高專業素質[2]。我們分別定期或不定期在各級各類人員中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不斷強化醫務人員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認識與知識的學習,利用參加上級舉辦的培訓班,組織講座、發放學習資料、觀看錄像等形式進行培訓,經常下病房現場講座指導等。在感染管理知識培訓的同時,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每年新調入、新分配來院的工作人員、進修人員、實習人員等均要進行1~2天感染管理知識培訓,考試合格方可進入科室學習和工作。
落實各項制度,實施消毒隔離措施:各病區、手術室、供應室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科室,管理制度的落實和措施的實施是控制院內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控制方法如下:①各病區空氣:病房通風2次/日,急救室、治療室、換藥室每日紫外線照射1次,每次1小時,每月進行空氣微生物監測1次,每季度紫外線燈強度監測1次,血壓計袖帶、聽診器,經常用250mg/L有效氯消毒擦試,呼吸機輸入輸出管道、氧氣濕化瓶、連接濕化瓶的管道等,每患者用后用25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60分鐘,沖洗晾干備用,床單位一床一巾濕清掃,床頭桌、柜、椅每日250mg/L有效氯消毒液一件一巾擦試。地面濕式清掃2次/日,拖把用后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晾干備用,病房治療室、換藥室、急救室拖把嚴格分開,標記清楚,不得混用。侵入性操作極易破壞人體的正常屏障作用,醫務人員進行各項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進行,盡量減少各種插管的放置時間,插管局部每日用0.2%碘伏消毒1次,以減少感染的發生。②手術室每日及術后進行清潔衛生消毒,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地面、桌面等,每日層流凈化手術間空氣。每月空氣培養1次,使其細菌數控制≤10cu/m+3以內。所有手術器械原則上首先高壓蒸汽滅菌,顯微鏡、腹腔鏡、膀胱鏡等高度危險手術用品按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消毒滅菌,戊二醛使用前每次用濃度指示卡檢測有效濃度(一般要求>1.5%)。消毒>30分鐘,滅菌>10小時,手術人員嚴格執行有效的洗手消毒制度,每月監測1次手消毒效果。③供應室嚴把無菌物品質量關,滅菌設備用一次性使用的BD試驗包,滅菌4分鐘觀察效果,每日1次,每月用嗜熱芽胞桿菌進行生物監測,消毒包內放化學指示卡,包外粘貼3M化學指示膠帶及有效期,在滅菌后或開包使用前檢查是否達到滅菌的色澤狀態和有效期。消毒滅菌物品每月進行細菌培養1次。
規范管理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采購是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的第一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3]。設備供應科主任把關,做到進貨渠道正規,“三證”(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衛生許可證)俱全。專庫專放,專人保管,存放間通風干燥,物品存放于離地面25cm的物架上,按生產日期先后按回收數逐期發放,避免積壓過期,使用前檢查包裝有無破損,查看失效日期、產品有無不潔凈或霉變等。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按衛生部《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分類放置,決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亦不準隨意丟棄,每日專人回收,并做好登記,交于市醫療廢物處理站統一焚燒處理并索要三聯發票保存3年以上。
督促檢查制度落實情況:醫院感染管理科定期不定期相結合方式,深入科室檢查指導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無菌技術操作原則、供應室消毒的管理等,以詢問、查看落實等方法,用量化指標,按百分制打分、評價,對檢查存在的問題,感染管理科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將檢查結果及監測資料以文字形式匯總最終上報信息科進行反饋,同時與科室經濟目標管理掛鉤。
參考文獻
1 郭新霞,馬成云.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2:147
關鍵詞: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對策
醫院感染是伴著醫療行為的發生、發展而出現的,只要有醫療行為,醫院感染將不可避免的發生?;鶎俞t院如何加強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續質量改進,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是擺在基層院感專職人員面前最困惑的問題[1]。
筆者在中醫醫院等級醫院評審及對口幫扶過程中先后調查近20家基層醫院,現將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干預措施對策,報告如下:
1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
1.1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及人員情況 32家基層醫院都建立有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僅有1名醫院感染專職或兼職人員,管理者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每年接受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會較少,知識面相對局限,較大地制約了院感防控水平的提高。都定期召開感染委員會,但會議內容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做到對醫院感染提出意見建議,未解決實際性的問題。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網絡中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的架構不完整,職責不明確。
1.2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培訓 多數基層醫院都有手衛生知識的培訓、傳染病知識培訓、消毒隔離、醫療廢物知識培訓,醫務人員基本能掌握相關知識,但對于新員工的崗前培訓、多重耐藥菌的防控知識、職業暴露等培訓卻很少或幾乎沒有。
1.3醫院感染監測 32家醫院絕大多數開展的都是以回顧性調查為主,少數幾家開展了前瞻性調查和目標性監測,多數醫院沒有能力和條件開展綜合性監測、耐藥菌監測、重點部門、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高危人群的目標性監測。
1.4環境衛生學監測 醫院環境衛生監測、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多數醫院都可以做好該監測工作,并以此工作作為醫院感染監測工作的中心和重心。
1.5多重耐藥菌的防控、管理和抗菌藥物管理 有多重耐藥菌的防控制度,但基層醫院微生物室開展多重耐藥菌的檢測能力不足,無法開展工作或檢測出率極低,無法本院的常見細菌、耐藥菌的趨勢和藥敏情況。基本未主動參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1.6醫院各重點科室情況 消毒供應室設施設備陳舊,布局不合理,都是手工清洗,重復使用的醫療物品和器械沒有集中清洗消毒,多數醫院供應室生物監測沒有做或是每月1次,植入物未做生物監測,存在著較大安全醫患。手術室、產房、新生兒病房流程不合理;醫院胃鏡、腹腔鏡僅有一條鏡子在運作,消毒滅菌效果不能保證。
1.7基層醫院都還未納入全國或省市醫院感染監測網中,醫院感染監測信息無處上報,少數醫院將監測信息上報到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處或上級主管衛生行政部門。
造成基層醫院感染管理滯后的核心是:①專職人員感控知識老化、更新不及時、監測方法不得當。②職工防控意識淡漠、責任心不強,發生醫院感染病例不報或不及時上報。③科室對醫院控制感染的預防措施不給予配合、理解。以上幾點使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受到嚴重阻礙。
2干預措施及對策
2.1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網絡,合理配備專職人員:每250床配1名醫院感染專職人員,完善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的架構,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組,明確職責。定期召開感染委員會,但每次會議必須做到對醫院感染提出意見建議,解決1~2個實際性的問題。
2.2全方位的醫院感染的培訓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應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的進行培訓。如:培養醫院感染專業人才、醫務人員、工勤人員應當掌握與其本職工作相關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使其充分認識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①專職人員培訓:專職人員至少每年接受省市一級培訓的一次,利用網絡平臺擴展知識面,例如:加入省級醫院感染管理的qq群,以便隨時可以和省市一級醫院的感控專業人員交流經驗分享新知識。②全員培訓:感染管理科每年至少組織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及考核2次,除值班人員、進修人員、生產生病人員外,其余人員均參加。③科室院感監控小組的培訓:各科感染控制小組每季度至少2學時針對相關法規、規范、存在的問題、薄弱環節、高危因素對本科醫務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指導。院感科統一制定培訓登記本,各科建立培訓登記記錄學時。④新上崗人員的培訓:每年新上崗醫生、護士、醫技人員、進修、實習人員必須集中進行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⑤工勤人員的培訓:工勤人員院感知識的培訓考核由院感專職人員完成,針對衛生知識、消毒隔離常識、手衛生、醫療廢物的正確處理每年培訓1~2次。⑥多重耐藥菌的防控和抗菌藥物管理的培訓:每年開展1~2次有關多重耐藥菌的防控和抗菌藥物管理的培訓和考試,沒有條件開展微生物檢驗技術的醫院建議和有條件的醫院簽訂協議送檢,并由該微生物室負責對臨床醫務人員進行多重耐藥菌的耐藥變遷的培訓。真正將耐藥菌的預防與控制工作落到實處。
2.3醫院感染監測:按照《醫院感染監測規范》進行監測,醫院感染監測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通過監測,可以減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評價控制措施效果,提供醫院感染率發病率基線,及時發現和鑒別醫院感染暴發。應建立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與通報制度,及時診斷醫院感染病例,分析感染的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預防與控制措施。并應將醫院感染監測控制質量納入醫療質量管理考核體系[2]。
2.4制定和落實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尤其是各重點科室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應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3],制定各科室的考核細則、將醫院感 染管理與各科醫療質量考核掛鉤、定期考核獎懲是有力措施。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按考核細則對各科消毒隔離、無菌操作、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醫療廢物的管理等進行督查,督查存在的問題給予現場指導,提出整改意見或建議并限期整改。
2.5重視醫療質量與持續改進,以此作為醫院績效和評價的標準[4],制定醫院-科室目標責任書,細化考核指標,按月考核科室績效。
2.6運用PDCA循環進行持續改進效果評價,每月開質量管理反饋會,及時反饋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建立整改及效果再評價制度和程序,對醫院感染控制指標進行分析并提出意見。
2.7完善醫院信息系統,有助于醫院感染監測的自動化及全覆蓋,上級部門應將基層醫院納入醫院感染監測網中,上報感染監測信息,以便上級部門掌握基層醫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建立多層次立體監控體系。
3討論
醫院感染管理是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保證?;鶎俞t院底子薄、投入少、感控知識相對滯后,感控工作又是涉及面廣、環節多、跨多學科,穿于診療全過程。所以要得到醫院領導重視和全院醫護人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工作按照等級中醫院評審細則來規范和梳理感染管理工作,通過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明確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及各科室的考核細則;將醫院感染管理與醫療質量考核掛鉤、定期考核獎懲;加強各級各類人員相關感染知識培訓、多重耐藥菌預防與控制培訓、抗菌藥物合理運用培訓,等對策及措施,夯實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使其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筆者認為培訓應當是提高基層醫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重點,持續改進的管理模式是實現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偉秀,沈逸冕,周艷冰,等.14所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3).
1.南陽市中心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河南南陽 473000;2.南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四病區,河南南陽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究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及監控措施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院從2012年開始加強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增強監控措施。該實驗將該院手術室相關醫護人員240名作為研究對象。總結手術室醫院常出現的感染管理隱患。觀察經過系統施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和監控措施后,相關醫護人員對管理的評價、滿意度等情況。結果 醫院手術室常出現的感染管理隱患主要有:醫護人員對醫療流程不熟悉25.00%(60),缺乏手術室醫院感染知識30.00%(72),醫療器械清洗不潔凈25.83%(62),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不當18.75%(45),醫療廢物處理不當33.75%(81),自身職業安全防護不當28.75%(69),消毒器械操作不當22.08%(53)。系統管理方法使用前相關醫護人員對管理方法的評價和滿意度顯著低于系統管理后,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系統合理的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措施能夠顯著增加相關醫護人員對感染管理的評價,降低感染的發生,保證患者治療效果,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
關鍵詞 ] 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監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01(a)-0109-02
[作者簡介] 張羽(1985-),女,河南南陽人,本科,醫師,研究方向:醫院感染、婦幼保健、流行病、公共衛生等。
目前,手術室醫院感染已經是醫護人員普遍關心的醫療問題之一。感染管理即是指在醫院手術室的特殊環境條件下,以人為中心,對手術室所擁有的醫療人員、器械進行有效的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便達到控制感染率的目的[1-2]。著重健全關于感染管理的制度,為各項關于感染管理的工作提供一個衡量標準,以此來保證感染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該次實驗利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該院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間的手術室醫院感染隱患進行分析。系統合理的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措施能夠顯著增加相關醫護人員對感染管理的評價,降低感染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實驗,將該院手術室相關醫護人員240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9名,女性131名。年齡跨度為21~54歲,平均年齡為(34.5±9.7)歲。實驗人員的年齡跨度、性別等數據之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1.2 方法
該院從2012年開始加強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增強監控措施。該實驗將該院手術室相關醫護人員240名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常出現的感染管理隱患。觀察經過系統施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和監控措施后,相關醫護人員對管理的評價、滿意度等情況。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措施如下。
①針對醫護人員對醫療流程不熟悉的問題,我們要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操作流程。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以科室作為基本組成部分,科主任作為負責人領導各科醫護人員進行感染指標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證科室所屬手術室的健康運轉。增加相關醫護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定期舉行相關手術操作流程的詳細介紹會。主刀醫師會適時的改善手術操作方法,增進手術水平。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將手術流程、治療流程適當與相關醫護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共同運用各自的專業技能知識制定感染管理要點,科室醫護人員共同遵循所制定的醫療流程。
②針對缺乏手術室醫院感染知識的方面,我們要定期舉辦感染管理知識培訓。首先重中之重要組織相關醫護人員學習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知識。因為法律知識是經過眾多次醫療檢驗的經驗總結。再參考國內外相關手術室的規章制度[3],對相關醫護人員做定時的培訓。
③針對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不當的問題,我們要規范相關使用過程,總結制定關于醫用器械消毒及一次性使用器械的管理制度。對于購買的一次性醫用器械做到規范保存,并且對使用后的注射器、輸液器等器械進行規范處理。
④針對醫療器械清潔不當的問題,我們要嚴格按照醫療器械清洗要求操作。有針對性的去除污染物才能達到最佳清洗效果。譬如被金屬物污染的器械可選擇弱堿性清洗劑;而被有機物污染的器械應選用堿性清洗劑;被無機物污染的醫療器械則可考慮酸性清洗劑;對于表面粗糙、結構復雜的器械需用含酶清洗劑。徹底清洗是保證消毒、滅菌效果的前提[4-5]。醫療器械在使用后,殘留的蛋白質、血跡等有機物會防礙微生物與消毒物質的有效接觸,如果器械清洗不到位,將形成細菌的保護膜,影響滅菌劑的穿透,從而影響到滅菌效果[6]。對于精細多次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更要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清洗,拆解精細部位,保證表面附著的細菌被清洗干凈。需要高壓滅菌容器消毒,相關醫務人員必須要進行專業的培訓考核合格才能上崗。對每批次需要進行殺菌的器械進行嚴格的生物監測,符合標準以后方可發放,同時醫務人員還對醫院使用的清潔劑、消毒劑、劑等進行定期的質量檢查,對清洗各類設備的水質進行定期的監測,做到全方位的監控[7]。
⑤針對醫療廢物處理不當的問題,我們要做好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的分類,并且打包醫療廢物的容器也要符合相關的要求。規范暫時存放醫療廢物處所,對醫療垃圾進行了無害處理,減少各種疾病的感染與傳播。手術室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醫療垃圾的收集、存放、處理進行嚴格的管理,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開包裝。醫療垃圾裝入黃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裝入黑色垃圾袋分別存放、處理。
⑥針對自身職業安全防護不當的問題,我們制定了相關管理方法:增強對醫院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醫療操作時全身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調查。在平常操作、檢查過程中,沒有使用手套、口罩、面罩等防護工具,相關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效果不好,不但威脅自身的身體健康而且會造成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8]。我們要保障醫院的供應室定時定量的給醫護人員配備防護衣、面罩、膠鞋等防護用品。不能因為相關醫療物品的缺乏,而導致防護工作的疏忽。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施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和監控措施后,相關醫護人員對管理的評價、滿意度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醫院手術室常出現的感染管理隱患主要有:醫護人員對醫療流程不熟悉25.00%(60),缺乏手術室醫院感染知識30.00%(72),醫療器械清洗不潔凈25.83%(62),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不當18.75%(45),醫療廢物處理不當33.75%(81),自身職業安全防護不當28.75%(69),消毒器械操作不當22.08%(53)。系統管理方法使用前相關醫護人員對管理方法的評價和滿意度顯著低于系統管理后,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醫療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我們能夠很完整的根除病灶。但是手術室醫院感染會極大的破壞治療效果,使醫療資源大大浪費。因此,我們要注重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的發展,增強監控措施,雙重保障以降低感染的發生率。該次實驗我們發現,醫院手術室常出現的感染管理隱患主要有醫護人員對醫療流程不熟悉、缺乏手術室醫院感染知識、醫療器械清洗不潔凈、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不當、醫療廢物處理不當、自身職業安全防護不當、消毒器械操作不當[9]。系統管理方法使用前相關醫護人員對管理方法的評價和滿意度顯著低于系統管理后,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舒琴,王學鳳[8-9]報道的相一致。感染管理措施制定后,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重監控措施的實施。監測既是指通過對影響感染管理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感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感染監測的過程一般為制定監測任務,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綜合評價等。醫院要成立巡查組,定時組織專業人士進行考核評價,督促手術室醫護人員規范所學習的知識,加強管理效果。醫院應當從自身的實際狀況出發,修改或者整編出一套完善且適用的監測制度。著重健全關于感染管理的制度,其中應該包括消毒水濃度監測,消毒隔離時間間隔等,為各項關于感染管理的工作提供一個衡量標準,以此來保證感染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綜上所述,系統合理的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措施能夠顯著增加相關醫護人員對感染管理的評價,降低感染的發生,保證患者治療效果,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
參考文獻]
[1] 張為華,甘華,李正榮,等.重慶市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現況調查[J].重慶醫學,2012,41(16):1625-1626.
[2] 張艷紅.神經外科中的醫院感染管理[J].江蘇醫藥,2014,40(1): 115-116.
[3] Cawich S O, Tennant I A, Mcgaw C D, et 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 in the operating room: staff adherence to existing polici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Perm J,2013, 17(3):114-118.
[4] 韓燕榮,張金偉,吳丙杰. 社區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的方法與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3):5016.
[5] 周晴.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醫院感染管理科的角色和作用專家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3):11.
[6] 王道英.護理部在實行醫院感染管理標準操作規程中的作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0):59-60.
[7] 畢迎月.肺外結核手術的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 21(22):4683.
[8] 王學鳳. 持續質量改進加強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4769.
醫院感染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是現代醫學和醫院管理學的重大課題,醫院感染管理是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指標。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04年底確定了“病人安全世界聯盟”行動計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便是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控制,減少對病人醫療安全的威脅[1]。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雖較遲,但發展迅速,現綜述如下:
1 起步發展過程
美國、歐洲及其他先進國家的醫院感染管理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步入正軌,而我國醫院感染管理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2]。1986年,衛生部醫政司成立了醫院感染監控協調小組,組建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開展了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監測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1988年,頒發《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暫行辦法》、《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等相應醫院感染管理政策。1989年,成立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綜合醫院評審標準》,標志著我國一、二、三級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面啟動。1991年,頒布《醫院消毒技術規范》,1992年,頒布《消毒管理辦法》,1994年公布我國的醫院感染率為9.7%,頒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 2000年,修訂《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2001年,下發《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002年,修訂《消毒管理辦法》,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進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發展[3]。
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社會和醫院暴發流行,暴露出我國醫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4]。衛生部進一步強調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新的要求,強化了對重點部門和重點環節的管理,陸續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等,2004年,重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6年,頒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成立“醫院感染管理標準委員會”。2009年,頒布《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和《醫院消毒供應室管理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等六個行業標準。2010-2011年,分別頒布了《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試行)》、《新生兒病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基本標準(試行)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充分表明了我國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經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5-7],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日趨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20多年來,我國醫院感染管理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無論是從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程度、各級衛生醫療機構領導的支持力度還是廣大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認知程度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8],一支具有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愛崗敬業的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隊伍已經形成[9-10],在管理組織和法規建設、醫院感染監測、消毒隔離、生物安全、醫療廢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
2 存在的問題
2.1 有關管理規范與技術標準欠完善
近年來我國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規和規章日益健全,但仍有很多欠缺,如醫院建筑(包括材料)方面的感染控制規范、醫院診療流程的感控規范、醫院感染專職人才的培養方案與學科體系建設要求等尚需建立。部分規范、標準的建立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常出現政出多門、條款重疊、內容矛盾、概念模糊等情況,容易造成實施中的曲解與偏差,增加管理成本(如目前在醫療廢物管理中的過度監管問題),浪費管理資源(如環境衛生方面的無效監測),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11]。
2.2 重視不足,執行不力
部分醫院領導出于醫院感染管理是“揭醫院瘡疤”及“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認識,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視與支持不足[3],臨床醫務人員認為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負擔,也不樂意執行相應措施。
2.3 組織不健全,專職人員配備不足
部分100張床位以上的醫療機構尚未建立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科,易霞云[12]等的調查報告顯示,97家300張床位以上醫院有81.4%設有醫院感染管理科, 但300-500張床位的醫院設有醫院感染管理科的僅64.7%;125家醫院的專職人員配備只有79.2%的醫院達到《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要求, 尤其是800張床位以上大醫院專職人員配備僅50.0%達到要求。
2.4 專職人員隊伍不穩定,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李六億等[13]調查發現專職人員工作年限< 5 年者占43.9 % ,反映了醫院感染專業隊伍不穩定,專職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由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牽涉面大、知識面廣、難度高,而醫院領導不重視、個人收入低、易得罪人、職稱晉升困難,且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導致“強人不來、來人不強”的尷尬局面,臨床醫生不愿意參加醫院感染管理工作[14]。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前專業隊伍以護士為主體,且以初級人員為多[3]。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的來源有限,人才隊伍沒有形成,難以持續發展。在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醫院,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專職人員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基礎知識等均需提高。
2.5 基礎設施配備和經費支持缺乏
醫院感染管理在醫院經費支出中的地位仍較弱,相應清洗消毒基礎設施和人員培訓不足,尤其是在基層醫療機構更為突出。
醫院感染管理不規范、醫院管理者和臨床醫務人員不重視、醫院感染控制人員配備不到位、規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貫徹不力、相關預防用品投入不足以及搞形式主義應付檢查等,是導致我國醫院感染發病率居高不下、惡性事件頻繁暴發和耐藥菌泛濫的重要原因[14]。
3 近年主要變化
3.1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2006年《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職責。衛生部及各?。ㄗ灾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分別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許多省市成立了醫院感染質控中心,負責轄區內醫院感染監測、控制、管理和培訓工作,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相應政策,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通過醫院管理年活動、等級醫院評審和醫療機構執業校驗工作強化了轄區內的醫院感染監管。
3.2 各級醫療機構加強自身管理
大多數醫療機構建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和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三級管理組織體系,在引導全體醫務人員參與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不斷完善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和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工作,加強重點部門建設與重點環節管理。
3.3 改進醫院感染監測方法
我國經過多年的醫院感染全面綜合性監測,基礎消毒隔離工作得到了明顯改進,基本掌握了醫院感染本底發病率,目前我國醫院感染發病率在6%左右。隨著醫院條件的改善,醫院感染綜合控制能力的加強,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已從回顧性監測轉為前瞻性監測,并從全面綜合性監測逐漸轉為目標性監測,消毒滅菌效果與環境衛生學監測由原來每月定期監測逐步轉向以流行暴發期監測為主[3]。對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與處置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各級組織職責、報告時限和報告情形,強調了規范的調查、處置要求。
3.4 強化重點部門建設與重點環節管理
近年,衛生部對供應室、手術室、新生兒室、產房、重癥醫學科、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點部門的建筑布局、流程的設計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功能完善、分區合理、流程優化,并滿足醫院感染防控要求。對手術部位感染、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等提出了詳細、具體的預防控制措施。
3.5 進一步加強醫療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供應室三個強制性行業標準和口腔、內鏡、血透相關技術規范均對各種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制定了具體的標準操作流程,細化了清洗、消毒工作質量要求,有力保障了醫療器械使用安全。
3.6 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
近年,各級醫療機構和各種學術團體加強了對手衛生意義和手衛生知識的宣傳,手衛生工作逐步開展,加大投入,不斷改善手衛生設施,尤其是在醫院的改建、新建工作中,給予了手衛生設施應有的重視,包括增加洗手池數量、水龍頭開關從手觸式改為非手觸式、提供洗手液和改進干手的方式等[15]。
3.7 醫院感染學術活躍
目前,我國有2個全國醫院感染學會,各省有相應分會和培訓基地,每年均舉辦學術年會和各種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參加會議和培訓人數激增,一些全國性會議參會人員數甚至多達2000-3000人,并與歐美、亞太、港澳臺等地區廣泛交流,使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走向與國際接軌,醫院感染專職人員培訓得到加強。每年醫院感染學術論文數和專業書籍不斷增加,提高了醫院感染科研學術水平。
3.8 專業梯隊日趨合理
1998年對97所醫院386名專職人員統計,醫生和檢驗人員及高級職稱人員均有增加[3]。2003年李六億等[10]對全國76所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以護理專業居多占47.7%;臨床醫學專業的占23.5%;預防醫學專業的占13.2%;檢驗專業的占8.3%。朱士俊等[9]調查顯示,16所醫院中感染管理專職機構的人員學歷層次仍相對較低,本科及大專學歷占60%,但較為顯著的是碩士、博士的比例已達到25%。從職稱級別看,高級職稱占到33%,與1998年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調查的23%相比有較大提高;初級職稱的比例有明顯下降,由30%下降到18%。從碩士及博士在調查醫院中所占的1/4的比例看,基本反映了我國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水平的顯著提高,專職人員團隊的經驗及梯隊層次處于良好的發展狀態。
4 未來展望
4.1 強調全面質量管理與多部門協作
全面質量管理理論(TQC)強調一系列的組織管理中,重視質量形成的過程,各個環節互相制約,互相促進,螺旋上升。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是全程管理。醫院感染管理涉及多部門、多環節及醫務人員一切工作行為,只有全面質量管理和全程管理才能使醫院感染管理不脫節、不留死角,有效的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多部門協作和全員參與管理是搞好全程管理的基礎和保障[16]。
4.2 推行科學的循證干預措施
美國醫院感染控制已經進入循證干預階段。我國已逐漸放棄“形式化”醫院感染控制模式,引入循證醫學新理念,強調醫院感染過程監控比結果監控更重要[17]。醫院感染管理標準委員會將不斷出臺更多的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適合我國國情的一系列醫院感染管理技術指南,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將不斷推動循證醫學的理論在醫院感染監測控制與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廣泛應用,促進規范化建設。
4.3 期待收取預防費和停止支付部分診療費政策出臺
中國的醫療收費非常低,成本核算中沒有包括醫院感染預防的支出。近年來,感染預防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測算,一所中等規模的醫院,按照相關要求每年在手衛生、消毒劑、個人防護用品方面的消耗達450萬元。然而,這些投入是沒有直接經濟回報的,不少醫院管理者不愿投入醫院感染的預防項目。根據誰得益誰支付的原則,增加預防收費,促進醫院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人力、設施等投入,切實有效地減少因醫院感染而額外增加醫療開支,是一項雙贏的措施[14]。
4.4 組建高素質、多學科的醫院感染管理團隊
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缺乏管理權限和高素質人才,是導致目前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困難的重要原因。單純由護士組成的醫院感染管理團隊已很難勝任越來越廣泛而復雜的工作。要做好感染管理工作,首先必須解決隊伍建設問題。醫院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管理對專業要求高的特點,徹底放棄人員湊數、應付檢查的想法,想方設法組建高素質、多學科專業組成的合格團隊[14]。
4.5 強化信息管理,加強國際交流與科研工作
當今社會為信息社會,醫院感染監測、預警的信息及反饋,對快速、全面、有效地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水平至關重要[18]。通過加強與WHO 、國際醫院感染聯合會及發達國家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聯系與交流,及時掌握全球醫院感染管理的新理論、新信息,宣傳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的新進展、新成果[8]。
參考文獻
[1] WHO.http:I/www.who.int/patientsafety.2004.
[2] 王書會,吳守彩.我國醫院感染現狀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53-55.
[3] 徐秀華,殷大奎,于宗河,等.臨床醫院感染學(修訂版)[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4-15.
[4] 朱士俊,韓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體系中醫院感染管理的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4:361-364.
[5] 胡必杰.我國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20年工作回顧與展望[C].中國醫院協會第13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6,9:32-34.
[6] 郭燕紅.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起草說明[J].中國護理管理,2006,6(7):8-9.
[7] 王羽.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釋義及適用指南[M].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2006.1-76.
[8] 朱士俊,郭燕紅,李六億,等.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現狀與展望[J].中國醫院,2007,11 (1):6-9.
[9] 朱士俊,郭燕紅,韓黎,等.對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2):819-822.
[10] 李六億,郭燕紅,趙艷春,等.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專業設置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309-311.
[11] 武迎宏.醫院感染管理的程序化管理[J].中國醫院,2006,5(10):24-25.
[12] 易霞云,吳安華,李潔. 對醫院感染管理機構及專職人員配備狀況調查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21(9):626-627.
[13] 李六億,賈會學,朱其鳳,等.綜合醫院感染管理科設置現狀的調查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1):1386-1387.
[14]胡必杰.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1(5):257-260.
[15] 李六億.我國手衛生的現狀、問題與改進對策.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7-19.
[16] 韓傳平,周麗,劉慧,等. 全面質量管理用于醫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7):656-658.
[關鍵詞] 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問題與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b)-0147-02
醫院感染管理是醫療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隨著現代醫學理論和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醫院感染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它不僅嚴重影響了醫療質量、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負擔,而且也阻礙了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作為一名基層醫院的感染管理者,經歷了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從無到有的過程,針對現在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現狀,提出如下對策與同行們探討。
1 存在問題
1.1 管理體制不明確、管理缺乏權威性
醫院感染管理科在體制設立上是一個獨立的部門,其所處的地位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確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筆者對周邊幾家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調查,80%的醫院無獨立的感染管理部門,即使設立了科室,亦無專職人員,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隸屬關系不明確,而感染管理的職能又涉及醫院的諸多部門和科室,所以如果感染管理科缺乏應有的位置和管理的權威性,管理協調則無從談起。
1.2 部分醫院領導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隨著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宣傳力度不斷增加,院領導對感染管理工作都有所認識,但還未達到重視的程度。甚至有個別領導認為醫院感染管理不產生經濟效益,開展此項工作只為應付上級檢查,還有的醫院多年未派相關人員參加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以致相關人員管理理念不能及時更新,不能及時參照新的規范、標準開展工作。
1.3 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認識不到位、自我防護意識較差
由于缺少正規的院感知識培訓,致使部分醫務人員對院感相關知識缺乏正確的認識,致使在平時工作中,無菌操作觀念及自我防護意識欠缺,對醫院感染的發生抱著僥幸的思想。特別是醫療、后勤人員,院感意識不強,甚至缺如,在很多大的突發性公共事件中,更加證明了醫院迫切需要加強所有人員的消毒隔離意識和院感知識培訓[1]。
1.4 醫院感染監控不足
消毒滅菌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據筆者對周邊幾家醫院的調查,目前各家醫院的消毒滅菌工作都已進入規范狀態,但在其效果監測上力度不夠,特別是生物學監測,認為定期的監測不但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還增加了醫療成本,有幾家醫院雖然開展了常規性監測,即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雖然監測效果令人滿意,但卻不是日常醫院消毒效果的真實反映。由于未開展目標性監測和前瞻性監測,以致我們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不能及時發現,這樣對控制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是很不利的。
1.5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抗菌藥物使用不當,不僅會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而且會誘發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和增加,以及許多疾病的發生[2]。目前,基層醫院普遍存在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現象。首先,由于受條件限制,基層醫院大多不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致使出現抗菌藥物的盲目使用現象;其次,醫院感染管理職能不到位,不能有效指導和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部分醫生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特別是外科系統科室手術后預防用藥,無論手術大小,抗菌藥物使用已成常規,大劑量、長療程已司空見慣;最后有些醫生受患者及家屬的影響,認為貴藥就是好藥,往往根據患者的經濟條件,而不是患者的病情進行對癥用藥。這種種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造成相當一部分細菌耐藥現象發生,給醫院感染控制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2 對策
2.1 建立和完善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及規章制度
應成立醫院感染管理的專門機構――醫院感染管理科,強化職能地位,明確職責與任務。確定與感染風險有關的操作規程與流程,并采取對策以減少感染風險[3]。定期進行相關質量檢查,持續質量改進[4]。
2.2 繼續加大醫院感染管理宣傳力度和深度
醫院感染管理過程中,人是第一要素,也是最積極的因素,只有使醫院領導和全體醫務人員充分意識到做好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有了主動參與的要求,我們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才有可能在醫院順利開展。
2.3 加強培訓、更新觀念
加強對全體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在職繼續教育是提高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根本基礎[5]。首先醫院要選派院感專職或兼職人員參加全國或省內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班的學習,系統掌握醫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前沿知識,然后再在醫院內部定期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全員培訓,特別是關于無菌技術操作、手衛生知識、醫療廢物管理等,以此提高和統一全體醫務人員對院感知識的認識,使院感知識的教育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從而營造一種人人高度重視醫院感染控制的氛圍,杜絕各類醫院感染的發生。
2.4 認真落實各項監測工作,提高控制力度
感染管理科要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與技術規范》要求,把醫院的各項監測工作列入管理的議事日程,每月定期對重點科室的空氣、物體表面、無菌物品等進行全面監測,對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線燈、內鏡等進行抽樣效果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醫院感染監控專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6],對醫務人員的各個環節要全面綜合監測、合理評價,真正把各項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到實處,從而使全院的監控工作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2.5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加強監管
成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組織,建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及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監測、檢測與評估制度。加強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教育與培訓,增強用藥自覺性和規范性。定期檢查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明確各級醫生的使用權限。要深入廣泛地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宣教,從觀念上根本改變,嚴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率,對預防用藥實施嚴格的管制,尤其是外科的預防用藥,倡導外科圍術期用藥。同時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多種途徑,加強對社會面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患者對科學使用抗菌藥物知識的認識,配合醫務人員科學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共同遏制抗菌藥物濫用現象,更好地保障臨床用藥安全。
3 討論
當前,醫院感染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而且已成為一個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保證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和保護醫務人員職業健康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系統分析了當前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醫院的領導和職工都要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增加各級醫院手衛生設施,促進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落實,認真做好醫院各項監測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加強管理檢查指導與依法管理,強調慎獨精神,給全體民眾創造一個安全放心的醫療場所。
[參考文獻]
[1] 齊國平,張智梅.醫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環節及對策[J].當代護士雜志,2005,12(1):93-94.
[2] 徐鳳琴,葉楓,張燦婷.898例抗生素使用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3):224-225.
[3] 楊錦玲.醫院感染管理在基層醫院的開展[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5, 28(6):597-598.
[4] 袁玉華,同俏靜,趙凱,等.JCI 醫院評審中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標準的執行與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75-176.
[5] 李六億,郭燕紅,趙艷春,等.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專業設置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309-311.
摘要目的:探討通過實施8S精益管理提高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水平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手術室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監測資料,將2012年1~12月醫院感染控制主要實施規范化管理措施分為對照組;2013年1~12月在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上引入8S管理理念(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學習、節約)分為觀察組。查閱同期產科、普外科、骨科手術出院病人病歷,分析比較兩組手術室環境衛生學和消毒滅菌監測資料數據,以及不同科室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數據。結果:兩組手術室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合格率比較手術間空氣與醫務人員手監測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科室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實施8S精益管理,可以促進醫務人員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專業文化素養,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有效降低手術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率。
關鍵詞 8S精益管理;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9
作者單位:523500東莞市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醫院院感科
姚錦尚:女,本科,主管護師
The application of 8S management in the control of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YAO Jin-shang,XIAO Ping-ping,ZHANG Mei
(Qishi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5235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ctiv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control level of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8S management.
Methods:In 2012,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mainy applied in the control of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whose monioring data were classified as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year of 2013,on the base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8S management (sort,straighten,sweep,sanitary,sentiment,safety,study and save) were introduced,whose data were classifi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pplying method of retrospective survey,by inspecting the records of obstetric,general surgery and orthopedic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scharged in 2012 and 2013,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ata of ster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the data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of patient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Results:Comparing the passing rate of ster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the monitoring data of air condition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the hand hygiene of madical personnel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data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of patient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8S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operating habits of medical personnels,improve the sentiment of medical profession and the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can also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the control level of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Key words8S management;Operating room;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
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科室,是對患者進行手術和急危重患者搶救的場所,最容易并發醫院感染,輕者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重者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促進患者康復和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1],是評價手術質量的重要指標,貫穿于手術室操作的各個環節[2]。8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學習、節約)管理是推行精益工作的基礎,也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現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在手術室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上,采用8S精益管理,在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術室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監測資料,并使用統一調查表逐項登記。將2012年1~12月實施規范化管理措施監測資料分為對照組,手術間空氣監測171次,醫務人員手監測210人次;產科手術1053例,普外科手術1451例,骨科手術551例。將2013年1~12月的監測資料分為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8S管理,手術間空氣監測168次,醫務人員手監測196次;產科手術879例,普外科手術1476例,骨科手術579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主要實施規范化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并落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并按照醫院感染控制原則設置工作流程,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2)定期進行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空氣質量控制、環境清潔管理、醫療設備和手術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等措施,降低發生感染的危險。(3)嚴格限制非手術人員的進入。(4)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有關文件的要求,使用手術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證醫療安全。(5)手術室工作區域每24 h清潔消毒1次。連臺手術之間、當天手術全部完畢后,及時對手術間進行清潔消毒處理。(6)實施感染手術的手術間嚴格按照醫院感染控制的要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7)手術室與臨床科室等有關部門共同實施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措施,包括正確準備皮膚、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及預防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發生低體溫等。(8)醫務人員在實施手術過程中,必須遵守無菌技術原則,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實施標準預防。(9)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制訂具體措施,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10)手術室的醫療廢物管理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分類、處理。
1.2.2觀察組手術室控制醫院感染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引入8S管理理念,8S措施報道如下:
1.2.2.1整理將工作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清除掉。目的是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1.2.2.2整頓把留下的必需品加以分類定位放置,且隨手可取;分類定位之后,要明確標識;用完之后,要物歸原位,保持工作場所一目了然,整整齊齊,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
1.2.2.3清掃將工作場所徹底清掃干凈,不需要的東西丟棄,保持工作場所清潔、無垃圾、無臟污的狀態,以穩定手術室品質,減少醫療傷害。
1.2.2.4清潔維持清掃過后的現場及環境的整潔美觀,并形成制度予以規范。
1.2.2.5素養通過前4S活動,形成良好的習慣,使每位工作人員自覺遵守《消毒隔離技術規范》和《手術室控制醫院感染規范》,營造積極主動的團隊精神。
1.2.2.6安全制定與手術室醫院感染相關的預防和控制操作流程,配置手術室兼院感管理人員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合安全規定的因素及時糾正消除,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教育,簽訂醫院感染管理安全目標責任書。
1.2.2.7學習開展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管理、手術室規范管理知識與技能培訓和考核,促進醫務人員不斷學習,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1.2.2.8節約開展節能降耗活動,減少人力、成本、空間、時間、庫存、物料消耗等因素,養成降低成本習慣,加強意識教育。
1.3評價指標
1.3.1兩組手術室手術間空氣、醫務人員手合格率比較采用回顧性調查法,將手術室兩組的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監測資料數據進行比較。
1.3.2兩組不同科室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患感率比較采用回顧性調查法,將手術室兩組的不同科室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患感染數據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或χ2c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手術間空氣、醫務人員手合格率比較(表1)
2.2兩組不同科室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患感率比較(表2)
3討論
3.18 S管理可以促進手術室規范化運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水平是手術室工作質量的體現,建立合理的手術室控制感染規范管理流程, 加強手術物品的消毒隔離與監測,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落實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管理是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的關鍵[3],加強對潛在的致病微生物傳播途徑的防范是預防院內感染的有效方法。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的難點有空氣污染、自身污染、接觸污染等,要做好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須真正抓好醫院感染的每一個環節,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完善化、制度化、規范化,從而使手術室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8S管理是促進手術室進一步規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3.28S管理可以提供令人滿意的工作場所8S管理是創建和保持組織化、整潔和高效工作場地的過程和方法,是“零缺陷管理”的基礎,強調對管理活動所產生的后果進行預測,并采用預防措施,對可能出現的缺陷在事前可以避免,體現了前饋的控制方法[4]。8S是一種行為,通過活動來改變人的思考方式,可以教育和啟發醫務人員養成良好“人性”習慣,可以在瞬間識別正常和異常狀態,又能快速、正確地傳遞信息。手術室8S管理的目的是培養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建人和手術設備都適宜的環境,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是全員、全程參與,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系列活動。本文觀察組通過8 S管理,使手術室環境持續保持潔凈,空氣監測合格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醫務人員養成了正確的洗手習慣,觀察組手衛生依從性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
3.38S管理可以促進醫務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8S精益管理活動強調的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地、物的明朗化,即是以外人的眼光或新進醫務人員的眼光來看手術室,是否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強調人的規范化,即每個醫務人員做事是否非常用心、嚴謹,各項工作是否落實到位。促進醫務人員樹立正確工作理念,不斷地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及時檢討問題、改善問題、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三是建立明確的責任鏈,創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氛圍,落實一人一物一事的管理的法則,明確人、事、物的責任和
分工,加強合作,優化流程,可以提高手術患者和醫師對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滿意率[5]。手術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及手術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是醫院的常見感染[6]。本文通過推行8S一系列活動,促進醫務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使手術室工作環境進一步潔凈,手術室內的溫濕度和塵埃含量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實現理想的手術環境,降低手術感染率,提高手術質量,同時通過安全、學習、節約等活動,醫務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業務素養得到提高,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各項措施有效落實,不同科室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實施8S精益管理,可以改變醫務人員思維方式,促進醫務人員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專業文化素養,提高手衛生依從性,進一步改善手術室工作環境,提高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水平,有效降低手術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率。
參考文獻
[1]馮迎輝.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的難點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4):89-90.
[2]熊建萍.手術室應用細節護理管理對控制感染的價值[J].全科護理,2013,11(8):2167-2168.
[3]唐燕兵.手術室醫院感染規范管理新進展[J].醫學信息,2012,25(8):440-441.
[4]謝瑋娜,何麗云,于美華.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缺陷中的運用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40-142.
[5]張德惠,何劍.優化流程在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2012,16(11):50-51.
[6]張亞軍,孫慶芬,顧彩霞,等.某院婦科手術部位感染目標性監測及干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3):205-207.
關鍵詞:衛生法學;實踐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9-0234-03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確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結合的重要性。為此我國已將衛生法規作為全國醫師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衛生法學亦成為醫學生的必修或選修課程。由于我國現行的醫學教育實行的是大學本科時期高度專業化教育,課程設置是以學科為中心的模式,這種模式保證了醫學的自然科學傳統,但卻忽視了人文科學的重要作用。加之,我國醫學生實行的是文理分科的高考升學模式,導致多數醫學生人文學科素養缺失。為此,為提高衛生法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和醫學生的衛生法學素養,筆者根據醫學生和衛生法學課程的特點,進行了課程的實踐教學強化與改革的初步嘗試。
一、衛生法學課程的定位
(一)課程的學科定位
衛生法學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新興的發展中的邊緣交叉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新興的交叉學科,是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產生和衛生法律規范的大量涌現而不斷發展的邊緣學科[1]。是以研究與衛生法律相關的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為對象的新的部門法學。
(二)課程的專業定位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確立,廣義的醫學生——醫療、衛生、藥學、護理、保健和社區服務的高等醫學院相關專業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衛生法學的專業知識,才能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達到現代醫療衛生人才的基本要求,實現具有一定醫療衛生專業素養,又懂法律、善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
因此,課程的專業定位應是:衛生法學課是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和職業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程的教學和學習使學生拓寬知識領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了解與醫藥衛生有關的法律制度,明確自己在醫藥衛生工作中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正確履行崗位職責,更好地從事醫藥衛生工作,遵紀守法,監督執法,抵御違法行。所以,課程也是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內容,對專業素質培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三)課程的內容定位
根據衛生法學的學科和專業定位,課程的內容主要應包括:衛生法學基礎、醫療機構管理制度、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執業護士管理法律制度、傳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職業病防治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法律制度、公共衛生監督法律制度、藥品管理法律制度、醫院管理法律制度、醫療事故處理法律制度、血液及血液制品法律制度、母嬰保鍵法律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等內容[2]。
同時考慮到各專業的特點,突出直接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融入專業、行業等的特殊法學問題。兼顧國家資格考試要求,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探索其基本法律、法規體系和框架,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提高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用以提高醫學人才相關方面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二、加強衛生法學課程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一)適應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
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發文要求高等學校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2003年起,教育部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也提出深化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時至今日,全國高校都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許多學科也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目前全國所有的醫藥院校和一部分綜合大學都開設了衛生法學課程,該課程也成為醫藥院校相關管理專業的必修課之一。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衛生法學的教學上,一些院校進行了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試點改革,比如引進案例教學、“法律診所”模式教學法等。但大多數學校教學安排還不盡合理,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以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沒有得到較大提高,教學效果較差。筆者在教學中也進行過一些教學改革的嘗試,但不夠深入,目前仍然以理論講授為主,缺少實踐教學,致使教學與實踐相脫節,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較弱。因此需要對該課程進行更深入的改革,增加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優秀人才。
(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需要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的重要方式。現代醫藥衛生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及一定的管理知識,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應該具有較強的法律知識。從我國目前衛生法學教學及學生培養狀況來看,普遍存在著衛生法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較好,實踐能力相對不足的缺陷。因此,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僅僅依靠課堂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行嚴格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醫藥衛生管理教育的要求。如何改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通過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加深對衛生法學教學中理論知識的理解,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掌握與醫藥衛生有關的法律制度。同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現代衛生法律活動中的基本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學生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衛生法學課程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
衛生法學的新興性、邊緣性、交叉性、實踐性和應用性決定了課程就理科而言,屬文科課程;就文科而言,屬理科課程的特性。在進行課程實踐教學與改革的方案設計時,必須文理兼顧。既要發揮自然科學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模式,保證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避免忽視人文科學內容的重要性;也要發揮人文學科“以人為本”的優勢,規避各門課程聯系松散,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
因此,設計并進行由傳統“滿堂灌”到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完全自主“問題導向學習法”的實踐教學與改革的完整嘗試才能揭示衛生法學課程教與學的客觀特殊性及啟示作用。
(一)課程常規教學
和任何其他學科課程教學一樣,衛生法學課程常規教學是不可完全拋棄的,還是需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分別按傳統全板書講授和PPT及多媒體輔助講授教學方式進行。并按教學日歷授課、布置復習題、思考題和作業,按期進行期末考試。
(二)課程實踐教學
衛生法學實踐教學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優選,實踐內容典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難度。實踐教學選擇在學生已經掌握衛生法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現場旁聽法庭審理、開設模擬法庭、參觀衛生監督、防疫、藥品食品管理機構和技術監督部門,加深學生對衛生法律制度的理解及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庭審觀摩:主要通過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庭審理醫療糾紛、食品藥品違法案件的一審、二審案件的旁聽觀摩,親身體會法庭的莊嚴與法律的神圣,了解法院工作程序,鞏固所學的衛生法學理論知識,并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衛生法律的積極性。
案例討論:由教師選擇醫療事故、藥品管理、食品管理、非法行醫等方面的相關案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結合所學衛生法學知識進行討論或相互辯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觀見習:組織學生到衛生監督機構、藥品食品監督機構參觀,由監督機構的執法監督人員講解衛生執法監督程序、觀看執法監督相關文書,了解我國衛生行政執法監督程序,增強感性認識。
聽講座:聘請衛生法學專家、衛生管理實際工作者或律師到學校舉辦專題講座,介紹衛生法熱點問題、講解前沿動態和在實踐中處理具體案件時的衛生法適用情況。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職業經驗。
講專題:由學生根據學習重點和難點,自主講授和討論。將學生自愿組合為學習小組;然后選擇衛生法學的近期社會熱點問題,把課程內容分解、組合成單元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探究和解答,最終形成專題講座,交叉講專題和聽講座。引導學生針對問題,查詢文獻資料、獲取知識,然后相互交流所獲得的知識,并探討如何用所獲得的知識來促進問題的解決。教師只發揮把握方向、布置任務、歸納總結的作用。學生課堂外的學習時間,遠遠超過課堂上的時間;學生課堂上討論、講解的時間多于教師講解的時間,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現代醫學教育模式。
模擬法庭:主要由教師選擇經典的醫療糾紛案例,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法院案件審理程序,進行審理、辯論、質證,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能產生輻射功能,也是間接對學校的其他專業學生進行衛生法治教育。
四、衛生法學課程實踐教學的實施保障
(一)有充足實用有效的案例庫
這是開展衛生法學實踐教學—案例討論的基礎。無論是理論講授,還是分組討論、熱點焦點問題分析、教學評價,都要運用到大量的案例,通過案例進行說明、分析、討論、考核,因此,衛生法學實踐教學需要充足的案例儲備,并需要對案例按照內容、難度、類別分門別類,組成一個結構完整的案例庫,并逐年擴展和完善[3]。案例庫應當具有下列特點:全面:即案例庫所選案例應當盡可能全面容納衛生法學的各部分內容,具有全面性;新穎:是指案例庫所選擇的案例要能夠反映最新的法律理論動態、前沿熱點和焦點問題、最新法律法規等,具有時代性。精準:是案例庫選擇的案例文字要精煉,內容要精確,要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夠綜合涉及多種法律關系和法律規范,具有典型性。此外,所選案例還應有適當的難度和深度。
(二)有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條件,是聯系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紐帶。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是衛生法學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鑒于衛生法學學科的特殊性,衛生法學實踐教學基地的選擇與一般法學的實踐教學基地有一定區別,衛生法學實踐教學基地重點應是在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機構、醫療機構等部門,以滿足和體現專業培養目標和衛生法學教學特色[3]。
(三)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其素質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作為衛生法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教師應當既具有深厚衛生法學理論功底,又具有衛生法學的實踐經驗這樣的綜合素質。在理論上,既要掌握衛生法學基礎理論,也要掌握醫藥基礎知識;在實踐上,既要具備法學實踐經驗,也要熟悉醫藥衛生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實際衛生工作經驗,這樣才能真正駕馭衛生法學實踐教學。而目前,我國衛生法學師資隊伍薄弱,有的教師是法學專業畢業,有的教師是醫學專業畢業,不是缺乏法學知識,就是缺乏醫藥衛生知識,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法學和醫藥學教育[4]。同時大多數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工作經驗。為此,必須對從事衛生法學教學的老師進行多方面培訓,培養具有醫學和法學復合知識結構的教師;同時,也可以從實踐教學基地如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機構、醫療機構、人民法院、律師事務所等聘請一定數量的具有豐富衛生法學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互為補充,互相學習,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實現衛生法學教學目標。
此外,衛生法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需要學校對衛生法學課程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保障,奠定衛生法學實踐教學的物質條件和必要環境,才能使衛生法學課程實踐教學順利開展。
實踐教學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教學任務,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的地位,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進一步使實踐教學規范化。因此,我們應牢固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辦學理念,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強化和優化衛生法學實踐教學。衛生法學實踐教學不是對實踐的簡單模仿,也不是對衛生法學理論教學的單純檢驗,它有其獨特的內涵和規律,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逐步完善,以滿足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培養出既全面掌握臨床醫學技能,又熟悉法律知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樊立華.衛生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
[2]吳崇其.衛生法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