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慢性病綜合防治

慢性病綜合防治

時間:2023-12-01 10:13: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慢性病綜合防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摘 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對社區服務中心滿意情況。方法:隨機抽取公明街道各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管理的326位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采用問卷方式進行調查。結果: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對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就醫環境、方便程度、醫療費用、服務態度和質量等認可度較高。結論:慢性病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總體上較為滿意,社區衛生服務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認可,各部門應采取積極措施來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的滿意度水平。

關鍵詞 慢性病患者 社區健康服務 滿意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303

AbstractPurpose The essay intends to know about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of the chronic and non-contagious disease regarding to the service of Guangming new community of Shenzhen.Method:Chose 326 patients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randomly from eac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Gongming Street,and make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ith written form.Results:Most of the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are highly appreciate the medical environment,convenience,medical cost,service attitude and quality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Conclusion:The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a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 of the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 generally,and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the resident of the community,and all departments should further take actions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ronic disease patient;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atisfaction Degree

社區健康服務是立足于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健康服務的第一層面接觸,其服務質量高低,是否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最終應由作為服務對象的社區居民做出評價[1]。

深圳市光明新區從2006年4月開始實施慢性病的綜合防治措施至今已4年多,居民對社區慢病綜合防治的認可和滿意度是評價社區慢病防治效果的一個重要內容。

調查慢性病患者在接受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服務之后的滿意度,可以了解社區干預的效果并調整社區慢性病管理的策略以及主要影響因素。經過調查、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為社區健康服務機構有針對性地進行內部建設改革提供政策建議和為今后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制定相關工作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各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管理的326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

第2篇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三病”綜合防治方案的實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網絡。通過開展“三病”的篩選,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健全長效運行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二)具體目標

1.以鄉鎮為單位,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率分別≥8%、1.5%,社區35歲以上首診病人測壓率≥95%;患者規范管理率均≥60%;服藥率≥60%;高血壓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蓋率≥95%、健康知識知曉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發現率≥2‰,規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禍率。

2.建立完善的縣、鄉、村三級綜合防治組織機構,對每位“三病”患者實行精細化管理,提供個性化干預治療方案,實現檔案動態信息化。

3.對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實行國家基本藥物范圍內的藥品免費配送治療。

4.建立完善“三病”綜合防治長效運轉機制。

二、實施步驟

(一)調研訪談,摸清基數(3月1日至3月31日)

1.組織調研組走鎮下村,深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通過召開座談會、民主懇談、群眾走訪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城鄉居民對健康的需求,明確項目的工作目標和重點。

2.以鄉鎮為單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數量及分布。

3.召開“三病”防治專家技術論證會,確定治療方案及年經費數額。

(二)完善組織,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縣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防治項目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政府和有關單位設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

2.衛生部門建立專家指導組(邀請市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專家參與)、質量控制組、宣傳報道組、檢查督導組等小組。

3.組建14支診療團隊。每支診療團隊由市級心腦血管臨床專家、內分泌臨床專家各1名,縣級相應臨床醫生各1-2名組成,疾控人員、責任醫生、聯絡員全程參與。同時,組建1-2支精神病臨床專家組,負責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診治。

4.組織參與項目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掌握綜合防治項目的內容和要求、明確工作職責。

(三)廣泛動員,全員參與(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開全縣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各單位工作職責和任務目標,建立上下一心、步調一致的運轉機制。采取各種有效宣傳形式,廣泛動員群眾參與。

(四)落實措施,精細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購配置國家基本藥物范圍內的藥品及血糖測量儀、試劑等物資。

2.建立縣“三病”信息管理平臺,分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擴大發現“三病”患者人群,對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診療團隊進行復診核查,開具個性化健康處方。

3.社區責任醫生對現場復診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對象根據新的分級管理規定,規范開展定期隨訪工作,并及時將每次隨訪信息錄入管理系統。

4.專家指導組開展巡回指導、隨訪質量控制、患者藥物治療、非藥物干預指導等。

5.按照有關規定,落實雙向轉診制度。

6.通過講座、健康俱樂部、走村入戶宣傳等健康教育形式,積極開展非藥物干預。

三、保障機制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三病”綜合防治項目是惠及我縣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幾年的衛生重點工作,各單位務必提高認識,按照縣政府《關于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縣公共衛生委員會《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項目正常有序開展。

(二)明確職責,形成合力

縣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公益性、群眾性精神衛生和慢性病預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宣傳,引導群眾養成體質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縣發改局: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規劃納入縣“十二五”總體規劃中,向上積極爭取項目建設資金,督促落實,確保鄉鎮衛生服務站建設適應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縣公安局:重點掌握轄區內可能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況,把加強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中,落實日常監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嚴重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強制收治工作,參與并協同實施應急醫療處置措施;會同民政局等部門做好流散在社會上的精神病人的處置工作。

縣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將慢性病、精神病困難戶納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醫療救助政策;組織病情穩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使病人通過生產自救,改善生活質量。

縣財政局:負責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財政投入機制,及時落實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衛生部門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資金管理效率。

縣人勞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強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術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保持隊伍穩定,擴大隊伍規模;研究解決提高城鎮參保人員的慢性病、重點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康復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創造或提供就業條件和場所。

縣衛生局:負責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和計劃;提高合作醫療參保人員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開展項目培訓、指導;負責項目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監督考核制度和評價機制,完善信息公示及獎懲等制度。

縣殘聯:維護精神殘疾者的合法權益,宣傳普及精神衛生知識,采取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和社會服務等綜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參與社會生活的開放式管理,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療康復服務,提高康復質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

縣慈善總會: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實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重性精神殘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鄉鎮政府:負責轄區內“三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領導;重視、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為“三病”患者的篩選和管理提供有利條件;進一步健全農村公共衛生管理網絡,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健全并規范公共衛生專干和村(社區)公共衛生聯絡員制度;加強對村社區的督導,強化組織、宣傳和指導,定期召開例會,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完善機制,確保實效

1.定期組織對各鄉鎮項目實施進度和工作質量進行督導控制,每月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保證工作質量。

第3篇

衛生部印發了《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劃(2010-2020年)》,《規劃》明確要求,將梅毒治療用藥列入報銷基本用藥名錄,從政策上保證梅毒患者診療費用報銷。

曾被消滅的古老性病梅毒,20世紀80年代重新出現,蔓延至全國,近10年傳播明顯加劇。全國疫情信息系統報告數據顯示,1999年共報告梅毒病例80406例,2009年共報告梅毒病例327433例,發病率年均增長14.3%。2006年梅毒發病數首次躍居全國甲乙類報告傳染病種的第四位,2009年梅毒發病人數名列第三。

對此,該《規劃》提出梅毒防控目標:5年有效遏制發病激增,10年逆轉疫情上升趨勢。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梅毒患者在具有梅毒確證檢測和治療資質的醫療機構接受規范的診療服務和隨訪,其病情被保密,醫藥費用能報銷,就不會再“病急亂投醫”。同時,醫生應主動建議就診的疑似梅毒患者接受檢測,并提供檢測前咨詢,解釋檢測和規范治療的意義,并在醫療過程中對梅毒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藥品安全擬建“黑名單”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就《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擬建立藥品安全“黑名單”,公布嚴重違法單位及其責任人員的有關信息。

建立藥品安全“黑名單”,主要是針對藥品、醫療器械領域的嚴重違法行為,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為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關于行業禁止和行為限制的規定,強化退出機制,保障處罰有效實施,維護執法嚴肅性的一項積極探索。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力求通過打擊個別嚴重違法者,對違法行為予以警示和震懾,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受到行政處罰的嚴重違法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納入“黑名單”的八種情形,包括生產銷售假藥或者生產銷售劣藥情節嚴重的、在申請相關行政許可過程中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等情形。征求意見稿同時明確,生產銷售假藥或者生產銷售劣藥情節嚴重、十年內不得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責任人員,也應當納入“黑名單”。

慢性病致死占總死亡的85%

目前我國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的85%。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介紹,當前影響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現持續快速增長趨勢。

第4篇

【關鍵詞】社區慢性病;健康教育;體會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中國的疾病譜,死亡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為主的慢性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因此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知識水平,改變其不良生活習慣,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成為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點。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將疾病預防的重點落實到社區,成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臺。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東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管轄的常住居民,以高血壓,糖尿病人為主,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齡40歲——86歲,高血壓117例,糖尿病83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通過門診、社區巡診、入戶隨訪等方式對居民的健康狀況和衛生知識水平進行評估。針以高血壓,糖尿病為主的疾病進行健康教育。

2.2 具體措施

2.2.1以橫幅、板報、宣傳欄、宣傳單等進行宣傳,積極營造良好的社區醫療氛圍。定期到社區,為已建立健康檔案的慢性病人群,進行簡單的健康體檢和相關健康問題的咨詢。

2.2.2定期在醫院和社區進行一次健康教育講課,講完課,進行答疑,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并進行知識測試,內容應通俗易懂。

2.2.3定期組織專題沙龍,邀請慢性病人群和社區居民參與,將營養飲食,疾病防治,良好生活習慣等方面知識傳播給群眾。

2.2.4 定期進行隨訪,積極解答健康咨詢問題,指導健康行為,鞏固健康教育效果。

3 體會

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是世界老齡人口占據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范圍內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約占12%(國外約占8%)。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方面要面對慢性病現患病人進行治療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積極做好管轄社區健康人群的慢性病預防工作。對慢性病進行規范化管理,加強社區團隊在慢病管理中對患者生活的干預、體現指導的權威性,強化責任醫生團隊整體素質,對居民進行追蹤式管理,進行個體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動為主動,雙方有效合作,營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環境,控制和減少慢性病的發生,從而提高慢性病的綜合防治規范管理率及檢出率,提高人民群眾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馮勇.社區慢性病管理的存在問題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學雜志》.2010(7):669

第5篇

【關鍵詞】 糖尿病;社區;管理;知信行

1980年上海市10萬人的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1.01%,1998年上海市糖尿病抽樣調查結果為4.16%,2006年上海市糖尿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病率為8.6%(標化率6.2%)[1]。上海市糖尿病正處于快速增長期,且糖尿病是冠心病、腦卒中和視網膜病變等疾病的危險因素[2],因此防治工作刻不容緩。近年來,社區已開展了廣泛的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綜合防治工作,為掌握本社區在管理糖尿患者群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和對治療依從性狀況,為進一步開展社區綜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據。2009年10月,我們對本社區在管理的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相關知信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整群抽取本社區6個居委已明確診斷且在進行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158人,發放調查表158份,收回有效調查表151份,有效率為95.6%。

1.2 方法 使用統一設計的糖尿病防治知識問卷調查表,由接受統一培訓的醫務人員進行面對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疾病的知曉程度、疾病相關態度行為3方面24項問題。

1.3 統計學方法 建立數據庫將調查數據錄入,應用SPSS 11.0版本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例,%)

內容類別例數構成比

性別男5637.1

女9562.9

年齡35~59歲4831.8

60歲以上10368.2

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學3422.5

初中及高中9764.0

大專及以上206.5

病程0~4年126.6

5~9年2717.9

10年以上11475.5

伴隨其他慢性病者有14797.4

無42.6

家族史有6241.1

無8958.9

2.2 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見表2),調查對象對于糖尿病的相關防治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尤其是對五駕馬車和血糖控制標準、重要性更缺乏了解。

表2

調查對象的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例,%)

內容人數構成比

關注糖尿病防治知識11374.8

糖尿病的易患因素(2個以上)6744.4

五駕馬車106.6

血糖的重要性5536.4

血糖控制的標準4630.5

飲食控制(控油、鹽、糖)6140.4

糖尿病并發癥(2個以上)8153.6

2.3 糖尿病相關健康行為(見表3),調查對象對于藥物和運動的治療比較重視的,而定期體檢和自我調整降糖藥只占26.5%和29.8%。

表3

調查對象的相關健康行為情況(例,%)

內容人數構成比

運動情況(平均每天持續半小時以上)10972.2

喜食偏油、偏鹽的食品8053.0

患病后樂觀8254.3

定期體檢4026.5

按時應用降糖藥11878.1

能自行調整降糖藥4529.8

能參加半數以上糖尿病培訓8757.6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74.8%的調查對象對糖尿病相關防治知識的關注,53.6%的人對糖尿病并發癥也有著一定的認識,72.2%的人能夠堅持每天半小時以上的運動,說明糖尿病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在健教和督促患者治療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且對身體健康的需求還有比較強烈愿望;相反只有36.4%的人群認為監測血糖很重要,30.5%知道血糖控制的標準,26.5%能夠動態監測糖尿病相關指標,能自行根據血糖值來調整降糖藥的用量者占29.8%,尤其是五駕馬車的知曉率只占6.6%,可見,目前該調查人群對糖尿病的重視程度、規范治療的知曉率、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仍有較大的差距。

造成的原因可能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點是技術服務,要求社區醫護人員具有相應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為社區糖尿病患者提供足夠的科學的防治知識及服務,這方面不到位將直接影響管理效果和醫院關系[3]。目前基層單位缺乏一支真正能承擔社區糖尿病防治任務的隊伍,部分臨床醫生對糖尿病的綜合防治認識不夠,一味地強調藥物治療,忽略了糖尿病知識的宣教、運動療法、飲食調整及相關指標的動態監測;而參與糖尿病管理的公衛醫生雖接受了多次糖尿病操作《指南》的培訓,但接受系統的糖尿病防治知識和服務技能培訓較少,并且缺乏實踐經驗,很難給與患者有效的指導,因此,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上,應該體現醫生、公衛人員分工合作管理的“團隊式”服務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醫務人員系統、規范的糖尿病防治知識、技能培訓,并將此列入業務考核。

糖尿病調查人群老年人偏多,文化程度較低,病程長,多數同時合并有其他慢性病,可能導致①生理、心理上的負擔,產生消極的心理反應,表現為滿不在乎、過分強化,妨礙遵醫行為,影響糖尿病治療;②經濟負擔,這里有97.4%的調查對象伴隨其他慢性病,大大增加了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會影響其糖尿病治療的依從性;③記憶和認知能力下降,導致對知識更新的接受能力差;④其他如行動不便,家庭因素等。根據患者的需求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深入人心的糖尿病相關知識宣教,是必要的,同時針對有實際困難的患者提供上門抽血結合定時提醒,鼓勵家庭支持,我社區2008年始試點慢性病關愛家園,進行糖尿病專家診療以及心理咨詢專家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且通過糖尿病的群組活動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相互溝通等方式,運用靈活多樣的管理措施,提高社區糖尿病知識普及率和知曉率,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可防、可治性,認識到糖尿病防治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糖尿病控制率。

專家指出,糖尿病教育不僅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生活開支,同時能改善代謝控制[4]。研究數據顯示,定期進行血糖監測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降低了1/3,而死亡率則降低了50%。國外研究表明,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可使糖尿病并發癥危險性下降21%[5]。嚴格規范的糖尿病治療才是硬道理。

總之,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非傳染性終身疾病,在今后的實踐中,將以此為基線調查,進一步加強縱向研究,逐漸改變以往的“重治輕防”觀念,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糖尿病防治專業隊伍,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加強自我管理能力,探索更行為有效的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

參 考 文 獻

[1] 李銳,施亮,黎衍云.糖尿病社區防治及管理模式的設想與實施. 中國全科醫學,2005,8(15):1253-1255.

[2] 向紅丁. 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診斷分型及防治原則. 繼續醫學教育,2005,19(1):28-29.

[3] 熊建菁,賈健,章昱,等. 上海市閘北區社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現狀調查. 社區衛生保健,2007,6(4):267-270.

第6篇

“地方雖小,但是辦的事情很重要”,這是我在體驗的兩天中最大的感受。在全科診療崗位體驗,和衛生服務站內醫生一樣,穿著白大褂跟隨全科醫師坐診,開展全科診療活動,測血壓、測血糖、記錄健康檔案,了解慢性病管理知識、體驗“知己健康管理”,跟隨中醫醫師體驗中醫藥在社區中發揮的作用并觀摩針灸、拔罐、理療治療等過程,還同社區醫護人員進社區入戶體驗出診服務。

體驗中我注意到社區就診的患者一般以老年人居多,因此對于慢性病的管理就尤為重要。為了探索慢性病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的綜合防治模式,更好地對社區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節省醫療費用,北京市衛生局與北京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聯合在社區推行“慢病知己”健康管理。在我體驗的陶然亭姚家井衛生服務站和廣外白菜灣衛生服務站都已經開展了多期的“知己健康管理活動”。“知己健康管理”是一種對慢性病的管理模式,它利用慢性病知己能量檢測儀對患者的能量攝入與消耗進行監測,每周由所在的衛生服務站醫務人員進行定期評估,從病患的食物攝取量和運動消耗量通過系統進行對比,合理地制定出慢性病防治中飲食運動方案,讓社區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病情。

在與社區醫務工作者一同整理健康檔案時,廣外白菜灣衛生服務站的李站長講解了健康檔案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建立健康檔案,能夠了解和掌握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這也是慢性病管理的一個有效措施。社區醫生通過檔案對社區內慢性病患者進行分級分層的管理,對于高危人群可以更好地開展隨訪治療,這樣也有助于對社區居民開展實時健康管理和定期評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廣外白菜灣社區衛生服務站還利用患者輸液空閑的這段時間對患者進行醫學健康知識的宣傳,受到患者的熱烈歡迎。

慢性病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做好慢性病管理不僅是醫療難題,也是一個社會難題,解決這個難題只有通過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提供全面、體貼的全程服務。這是在體驗后我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第7篇

【關鍵詞】

慢性病;因素;logistic回歸;農村

Study on 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adults in rural area of Zhongshan city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on 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adults in rural area of Zhongshan city and provide evidences for health care policy making.Methods 15550 adults in rural area of Zhongshan city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Results 46.23%adults suffered from chronic diseases,in which the top five were overweight(30.8%),hypertension(11.9%),high blood cholesterol level(8.5%),diabetes(8.1%),and Arthropathy(6.5%).The main incorrect life manner were Highfat diet(58.9%),smoking(25.6%%)and drinking(15.3%).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ime of sitting,salt diet,fat diet,smoking,drinking,quality of sleeping,sport wer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hronic disease of rural adults.Conclusion The rural adults had high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active and efficient community service should be Provided,good living habits should be Advocated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rural adult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Rural area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142

作者單位:528436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南朗醫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在改變,人群的疾病模式、疾病構成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了解居民慢性病患病隋況,分析其影響因素,有助于有效地開展慢性病的綜合防制[1]。為了解中山市農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的現狀,為農村慢性病綜合防治的實施提供依據。我們對中山市農村居民的健康調查和體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 中山市某兩鎮18歲以上的常住農村人口,2007~2009年在鎮醫院進行健康調查和體檢的資料。

1.2 調查方法 對該兩鎮前來體檢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問卷調查由醫師或護士完成,體格檢查由醫生完成。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行為習慣、就醫意向;體檢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內、外、婦科檢查和實驗室檢查。

1.3 數據分析 采用Epidata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雙份錄入調查數據,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各構成比和率的比較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 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共抽取有效健康調查和體檢表15550份,平均年齡(33.4±6.351)歲,其中男7530例,平均年齡(34.2±4.46)歲;女8020例,年齡(35.5±7.152)歲,兩者間差別無顯著性意義(P>0.05)。

2.2 中山市農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 18歲以上農村居民慢性病的總患病率為46.23%,排在前5位的是:超重和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和關節病,其中高血壓、高脂血癥、腫瘤和總慢性病的患病率男性比女性高(P0.05),見表1。

表1

中山某兩鎮成年人生活方式疾病患病率及順位

慢性病

患病率(%)

男性女性總順位χ2值P

超重和肥胖32.629.130.80.8580.3541

高血壓13.210.411.911.7920.0012

高脂血癥10.17.58.517.6470.0003

糖尿病8.137.58.10.5900.4464

關節病6.966.36.51.1180.2905

脂肪肝2.62.32.40.1600.6896

冠心病1.82.22.01.6280.2027

腫瘤0.82.31.729.5990.0008

合計49.235.146.252.4290.000

2.2 居民不良習慣情況 居民存在不愿意進行體檢、每天坐著時間>8 h、少吃蔬果、少吃魚肉、高鹽飲食、高脂飲食、少運動、有吸煙、飲酒習慣、經常失眠、經常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排在排在前3位的是高脂飲食(58.9%)、吸煙(25.6%)和飲酒(15.3%);所有不良生活方式中在不愿意進行體檢、每天坐著時間>8 h、少吃蔬果、少吃魚肉、少運動、有吸煙習慣、經常熬夜等方面的發生率非老年人(

2.3 就醫意向情況 被調查的居民中,有66.0%的居民表示患病時首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有81.3%的居民曾經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需求的項目主要有(為多選題):治病、定期體檢、健康指導、上門診療服務、康復指導、建立健康檔案,分別占調查者的59,6%、52.6%、40.1%、15.9%、12.1%和10.3%。被調查者中有41.0%每年一次健康體檢,有25.7%兩年一次健康體檢,有16.4%三年以上才體檢一次,16.9%從沒參加健康體檢,在不同性別和不同文化程度間體檢情況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

2.5 中山市農村居民慢性病Logistic 回歸分析 為有效控制混雜因素的影響,以居民慢性病情況為因變量(0=無患病、1=患病),先對11個相關因子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經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采用Backward:LR法,在變量進入方程水準為a=0.05,剔除水準為a=0.1下,最終進入回歸方程的因素有8個因子。其中長期坐著工作(OR=1.704),高鹽飲食(OR=2.752),高脂飲食(OR=2.497),吸煙(OR=1.932),飲酒(OR=1.354),經常熬夜(OR=1.213)是農村居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經常運動(OR=0.417)和常吃蔬菜水果(OR=0.318)是慢性病的保護因素,見表2。

表2

中山農村居民慢性病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變量BS.EWaldPOR(95%C.I for B)

坐著時間0.4730.07540.0960.0001.704(1.4861.936)

食鹽攝入量1.0120.10494.050.0002.752(2.2433.377)

高脂攝入量0.9150.09985.5510.0002.497(2.0573.031)

鍛煉運動0.8730.063194.6300.0000.417(0.3690.472)

吸煙0.6590.10539.210.0001.932(1.5722.374)

飲酒情況0.3030.1038.6210.0031.354(1.1061.657)

熬夜情況0.1930.0855.1420.0231.213(1.0271.433)

吃蔬菜水果1.1460.11894.4160.0000.318(0.2520.401)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譜已經發生了變化,傳染病和營養不良的順位在逐漸下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2]。目前慢性病是全世界死亡和傷殘的主要原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每年導致5650萬人死亡(占59.00%)。預計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總死亡的70%、全球疾病總負擔的80%將是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所致[3,4]。故此,有效地控制慢性病,提高居民的健康狀況是我國基礎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得到了飛速發展,然后大部分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仍然落后,慢性病的控制情況依然不理想。本次調查顯示:中山市農村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偏高[5,6],總患病率達46.23%,并以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壓的患病率最高,因此加強本地區農村居民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任務重大。

在調查結果中還顯示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行為較為嚴重,在不愿意進行體檢、高鹽飲食、高脂飲食、有吸煙、飲酒等11項不良生活方式中都存在一定的發生率,其中排在前3位的不良生活方式行為是高脂飲食、吸煙和飲酒。研究證實,慢性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次調查的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也顯示:長期坐著工作、高鹽飲食、高脂飲食、吸煙、飲酒、經常熬夜是農村居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經常運動和常吃蔬菜水果是慢性病的保護因素。所以,應在農村居民中大力推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保護因素,減少危險因素是防治慢性病的關鍵和重點。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中山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居民患病首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的比例也明顯提高。但居民健康體檢的情況依然不理想,只有四成的居民有進行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故此,本地區的居民慢性病管理的路依然漫長。研究顯示: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強居民慢性病的綜合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并發癥發病率,提高疾病控制率,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最有效方法[7,8]。故此,應在加強農村居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倡健康的衛生行為和生活習慣、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開展慢性病的規范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鮑勇.健康管理是建設健康城市的基石.實用全科醫學,2008,6(2):111.

[2] 李萍.寧波市西門社區老年人健康與生活狀況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02,18(9):598599.

[3] Boutayeb A,Boutayeb S.The burden of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nt J Equity Health[online journal],2005:4:2.m.省略/content/4/1/2.

[4] Lenfant C.Can we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o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Bull World Health Org,2001(79):980982.discussion 983987.

[5] 施學忠,楊永利,謝婧,等.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5,21(6):717719.

[6] 彭績,程錦泉,劉軍安,等.慢性病人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5,21(8):934936.

第8篇

【關鍵詞】 高血壓; 社區綜合干預; 治療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69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導致心腦腎等多臟器損害,致殘、致死率高,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國心血管病每年死亡300萬人,至少一半與高血壓有關。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以及步入老齡化社會,高血壓已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2002年衛生部10月12日公布的全國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報道:目前我國有近1.6億高血壓患者,較1991年增加了7千萬,而高血壓的治療率為24.7%,服藥控制率為24.7%,人群血壓控制率僅為6.2%。治療率和控制率雖較1991年全國高血壓調查時的12.1%、2.8%有所改善,但血壓控制率的改善速度卻不盡人意。高血壓病可治可防,全面加強高血壓的防治已經迫在眉睫。基于疾病模式的轉變,目前高血壓的防治策略已經由單純的生物學防治模式轉向包括社會、心理在內的綜合防治模式。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與社區功能的不斷完善為高血壓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在社區開展高血壓防治是控制高血壓日益增長趨勢的關鍵。因此作為基層的社區醫務工作人員,任重道遠,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社區綜合防治,對我國高血壓病的預防及控制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筆者所在社區2009-2010年對新疆克拉瑪依市南林社區的126名高血壓患者進行了為期1年的干預治療,包括高血壓病知識的普及、危險因素認知、健康教育、生活干預、監測血壓、藥物治療等,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在克拉瑪依市南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健康檔案的高血壓患者126例,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齡29~82歲,平均(61.2±13.5)歲,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SBP)≥140 mm 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 Hg,未或者還在服用降壓藥物,且均為原發性高血壓,其中伴冠心病64例,腦卒中19例,2型糖尿病27例。

1.2 干預方法

1.2.1 社區設立專人負責高血壓管理工作,建立高血壓病患者管理檔案,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從業狀況、文化背景、健康狀況、婚姻現狀、飲食習慣、生活行為、親屬血壓情況,年齡、性別、體重指數、是否服藥等。設立免費測血壓點或者上門服務,鼓勵患者自測血壓,對高血壓患者每周至少監測血壓3次。每3個月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血壓、肝腎功、血糖、血脂、尿酸、體重監測,每半年免費做心電圖、胸片、多普勒心臟超聲檢查,并記錄在檔。

1.2.2 大力加強健康教育,廣泛宣傳高血壓知識,引起社會對高血壓的關注。目前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仍呈增長態勢,估計全國高血壓患者至少1.6億,但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較低的現象長期存在。南林社區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對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比如每半月出版一期健康知識板報,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同時免費發放居民健康手冊、高血壓藥物手冊、高血壓防治手冊宣傳高血壓相關知識,或者邀請患者參加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趣味競賽,利用世界高血壓日、世界腎臟病日、糖尿病日、無煙日等進行宣傳,舉辦專家義診、咨詢活動,邀請上級醫院專家授課,鼓勵社區人群積極參加,加強自我保健意識,以積極轉變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目前認為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認真改變生活方式意義重大。具體指導以下幾方面內容:(1)指導患者控鹽,發放鹽勺,每人每日

1.2.3 藥物治療 高血壓是一種“心血管綜合征”,應根據心血管總體風險,決定治療措施。具體結合患者的血糖、血脂、尿酸、年齡及合并癥等情況,進行多重危險因素控制和個體化的血壓治療。對每個高血壓患者根據不同的血壓和危險因素進行分級干預。低危的患者重點放在高血壓知識的宣傳教育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上,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測量1次血壓,每次均記錄測量時間和血壓值,觀察3~6個月,若達不到預期效果,則指導服藥治療。中高危患者,除干預以上內容外,重點放在長期合理、正規的服藥及藥物選擇上的干預,防止靶器官損害和提高生活質量。所有患者均需長期堅持非藥物治療,但是大部分患者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物,選擇一種或聯合用藥,根據病情適量調整,使血壓平穩達標。這其中大多數患者需要服用2種或者2種以上藥物血壓才能達標,盡可能選用一天一次的長效制劑,作用持續24 h,避免血壓波動。降壓藥物主要有六大類,即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鈣拮抗劑和β-受體阻滯劑。強調小劑量聯合用藥,以盡量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其中,利尿劑可用于一般高血壓和老年高血壓患者等,ACEI、ARB可用于治療合并代謝異常的高血壓,β-受體阻滯劑可用于合并心絞痛和心動過速的高血壓患者。還有低劑量固定復方制劑,服用方便,療效確定,患者依從性好。這期間患者的治療方案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更改,而不是一成不變。總之藥物治療遵循以下原則,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制劑,聯合用藥及個體化。注意讓患者及家屬學習了解高血壓藥物的各種劑量、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鼓勵患者家屬參與治療過程并監督服藥,改善患者服藥的依存性,提高治療率。

1.2.4 治療目標 一般高血壓和腦卒中后患者的血壓

2 結果

綜合干預1年后患者血壓控制情況,血壓>140/90 mm Hg患者18例,這18例患者均因各種原因未能按醫囑堅持服藥;血壓

3 討論

加強社區高血壓綜合防治工作,定期測量血壓、規范管理、合理用藥,是改善我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的根本。通過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系統有效的綜合干預,可以減緩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WHO在全球慢性病報告中指出:如果行動起來,對慢性病實施干預,在未來10年內,每年將減少2%的慢性病發病,至少可換回3600萬人早逝的生命[1-2]。

實踐證明:在社區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全面的綜合干預比在綜合醫院治療有著更加便利、經濟的現實條件,作為廣大社區醫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改被動治療為主動防治[3-4]。盡早幫助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干預和藥物治療,并且需長期堅持和跟蹤隨訪,以改善高血壓患者的愈后,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衛生局.常見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管理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30.

[2] 梁萬年.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76.

[3] 劉朝啟.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醫學創新,2011,8(4):167-168.

第9篇

為進一步加快上海市閘北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中醫藥特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的建設步伐,努力推動以社區為基礎,以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的社區綜合防治工作的實施,2005年10月閘北區衛生局組織開展了“閘北區社區診斷報告”工作,這項工作被區衛生局列為重點社區衛生項目。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及內容

調查對象為上海市閘北區8個街道及1個鎮的社區居民。調查內容主要圍繞人口學資料、健康狀況、健康保健與衛生服務、生活方式疾病相關因素等4類10項。

1.2調查方法

采用上海市閘北區衛生局提供的《上海市閘北區社區診斷工作手冊》的要求和方式,使用統一格式的調查表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轄街道、居委會、學校、居民進行定量調查,并結合社區居民定性訪談研究方法收集資料和數據。由培訓合格的醫務人員對轄區居民面訪、逐戶調查和體格檢查。調查的質量控制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取一級質控和區疾病預防中心采用分層抽樣方法對其中5.00%進行復核的二級質量控制。

1.3數據處理

對訪談、討論等資料進行定性分析與整理。調查問卷統一

收回,經數據整理、邏輯核查后,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自然環境狀況

閘北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北部,共轄8個街道、1個鎮、208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區域總面積29.18 km2,其中陸地面積為28.76 km2,人口密度24 240人/km2,綠化覆蓋率17.3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38 m2,環境空氣質量為中等污染,四季平均溫度18.1℃。

2.2人文環境狀況

2005年,區增加值562 468萬元,比上年增長13.43%,財政收入362 650萬元,比上年增長26.91%;居民戶均住房面積54.37 m2;區內共有普通中學52所,小學35所,幼兒園57所,職業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工讀學校1所;休閑娛樂環境包括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室內游泳館1個,各種訓練房5個,文化館11座,圖書館11座,電影院4座,茶藝館1座,革命史料館1座,評彈團1家。

2.3社區健康狀況

2.3.1人口學資料社區常住人口81.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07 323人,流動人口約110 645人,總戶數257 638戶,滬籍戶均人口2.75人。社區中男性占50.52%,女性占49.48%,男女之比為1.02∶1;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9.76%,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3.41%,老少比為2.84∶1;平均期望壽命80.72 歲,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5‰,老齡化程度明顯。2005年共出生3 204人,粗出生率為4.53‰;0~6歲兒童20 669人,占2.92%,育齡婦女占25.06%,殘疾患病率為1.67%。各社區人口學特征見表1。表1顯示,平均每個社區所轄服務人口為8.84萬。

2.3.2流行病學診斷2005年全區共死亡5 716人,粗死亡率為8.08‰。死因順位前5位分別是循環系統(39.10%)、腫瘤(29.31%)、呼吸系統(9.93%)、損傷和中毒(5.19%)、內分泌、營養代謝系統(4.16%)。嬰兒死亡率為2.81‰,新生兒、孕產婦死亡率為0;全區甲、乙類傳染病發病1 706人,發病率為241.04/10萬,死亡12人,死亡率為1.70/10萬。從死因來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1.40%)已不再是閘北區居民的主要死因。社區8種常見慢性病患病率為高血壓19.68%、糖尿病4.11%、腦卒中1.38%、骨質疏松、骨關節病6.36%、高血脂5.24%、腫瘤1.17%、冠心病2.62%、慢性支氣管炎1.90%。病房住院病人疾病前5位為腦血管意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壓、糖尿病。

2.3.3需求與利用社區居民主要就醫需求一部分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專科或三級醫院確診后,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取藥、治療、定期復查及接受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復等;另一部分為社區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平均門診每醫療費用為128.88元,平均每張處方84.46元,平均每住院病人費用6 044.01元。社區高危人群及其危險因素:心理因素30.06%,吸煙19.37%,高脂飲食18.67%,飲酒11.60%,肥胖10.37%,其他9.93%。社區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及居民滿意度:社區衛生服務覆蓋面94.66%,平均步行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時間10~15min。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知曉率為95.5%;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為95.08%。居民醫療費用構成:醫療保險88.98%,自費7.02%,勞保1.76%,其他2.24%。

2.4衛生狀況

2.4.1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區內共有公立醫院28所,其中三級綜合性醫院1家,三級專科醫院1家,二級綜合性醫院3家,二級中醫醫院1家,精神病醫院2家,口腔醫院、婦幼保健所、專科防治醫院各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全區總床位數4 679張,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床位數475張,占10.1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情況見表2。

2.4.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共有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職工總數79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46人(執業醫師302人,注冊護士219人,共有全科醫師109人)。每千人口執業醫師0.43人、護士0.31人。衛生技術人員本科以上11.91%,大專30.02%,中專51.27%,中專以下6.80%。衛生技術人員≤35歲占37.27%,35~45歲占14.37%,45~50歲占20.22%,≥50歲占28.14%;衛生技術人員副高以上職稱占1.02%,中級職稱占16.87%,初級及以下職稱占82.11%。

2.4.3社區衛生服務量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門診總人次占全區門診總人次27.02%,占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總人次5.84%,年住院人次占全區住院總人次4.66%,占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總人次4.79%。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濟運行狀態見表3、表4。

3討論

從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上海市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整體上呈發展勢頭。區域內近90%居民都享有醫療保險,區域內醫療資源分布尚合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及方便性較好,慢性病居民多數選擇到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率及滿意率也較高。

區域內>60歲的老年人已占總人口的19.76%,>80歲高齡老人占3.41%。根據聯合國標準,當一個地區或國家≥60歲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0%或≥65歲人口超過總人口的7%時,這個地區或國家就成為老年型社會或老年型國家[1]。閘北區8個社區≥60歲老年人口比例均高于10.0%,且最新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市戶籍人口中≥60歲老年人口已達254.67萬,占戶籍總人口的18.98%[1]。而閘北區老年人口系數指標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臨汾社區≥60歲老人所占比例數(21.28%)位居全區之首,最低的社區也達到17.98%,可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社區面臨的主要衛生問題。上海第3次衛生服務調查顯示,老年人口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齡組[3]。因此,有必要結合本社區老年人口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和利用特點,提出適合老年人口的衛生方案和衛生政策,政府應對老年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治進行規范、支持和政策傾斜,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幾種常見慢性病提出幾套可行的治療規范和治療目錄,同時增加站點建設及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面,擴大家庭病床的服務數量及領域。

疾病譜顯示,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壓、骨關節病、高血脂癥、白內障和糖尿病。可見高血壓是每個社區位居首位的疾病,它是引起其它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開展以高血壓為主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是社區當務之急。必須積極開展控制高血壓病的干預活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同時健全以醫院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平臺,居委會為基礎的多層次的慢性病防治網絡,以點帶面,全面開展工作。在對慢性病人良好管理的同時,影響周圍人群,讓慢性病防治工作家喻戶曉[4]。

從社區高危人群及其危險因素統計結果來看,心理因素占首位,為30.06%,是影響該區居民健康的潛在的主要危險因素,提示在目前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下,心理健康問題要引起重視。處于第2位的是吸煙和高脂飲食。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險因素)的發生除了與社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外,與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力度不夠也有一定關系[2]。必須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和家庭“三站式”服務,全面深入地搞好社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減少生活方式疾病的發生,提高居民的知、信、行水平[5],尤其是針對性地多開展一些相關專家咨詢和講座活動,以使居民多了解一下心理方面的知識,從而降低由于長期心理壓力對身體造成的近期和遠期的損害。

目前閘北區南北衛生資源之間無論在固定資產、業務用房、年業務收入和收支節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收入還是以藥品占主導地位,預防保健經費總數占總收入的7.12%,遠遠低于醫療及藥品(61.35%)等所占的比例,導致達到全區慢性病全人口規范管理的目標尚有很大差距;全區平均每位病人出院費用為6 044.01元,平均每一病人門診均次費為128.88元,平均每張處方值為84.46元。這些數據均要高于2004年上海衛生統計年鑒統計的分別為4 709.95元、125.66元、75.60元的數值。說明,目前閘北區居民的醫療成本仍偏高。我們要立足于利用社區內現有的衛生資源,盤活社區內衛生資源的存量,有針對性地調配,注意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衛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適當降低醫院運行成本和降低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充分利用該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中醫藥特色示范區的優勢,扎實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從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學歷及職稱結構來看,兩者的構成不合理,醫護人員年齡結構也不盡合理,尚沒有形成良好的梯隊,全科醫生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上海近年來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社會水平的要求。調查的數據顯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的學歷仍以大專及以下為主,占80%左右;職稱結構也以中初級職稱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社區衛生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個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無高級職稱醫護人員,這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中規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1名副高級以上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的目標還有差距。同時根據每萬人3名全科醫師的要求,全區共需243名全科醫師,而2005年全區全科醫師僅為109人。除寶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外,其余的都緊缺全科醫生。上述這些都影響了社區醫療隊伍本身的水平。建議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和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力度,加速培養一支培訓到位,中西醫結合的全科醫務人員隊伍;吸引本地或外地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改變社區醫生以中專、大專為主的情況,增加本科學歷、高級職稱的比例,加強與上級醫療機構的交流學習,不斷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外部輸血和自我造血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居民對社區醫療機構的可信度和社區醫療機構的知名度、美譽度。

4參考文獻

[1]龔幼龍,嚴非.社會醫學[M].第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10.

[2]周海城.社區慢性病防治人力資源開發[J].中國全科醫學,2002,5(6):421-422.

[3]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206.

[4]濮欣,朱麗娟,劉曉明.中山市岐江區慢性病綜合防治社區診斷報告[J].中國全科醫學,2005, 8(17):1428-1429.

第10篇

【關鍵詞】 高血壓; 社區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治; 血壓水平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2-0161-02

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病之一,既是一類獨立心血管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病變、慢性腎病及死亡的最大危險因素[1]。目前,全球有近十億高血壓患者,也就是說,每5個人中就有1例高血壓患者。調查結果預計,到2025年,全球的高血壓患病率將達到29.2%,與2000年相比上升3個百分點。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基礎和前提,可直接影響高血壓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2]。本研究中選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廣州市港灣社區900例社區居民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廣州市港灣社區40歲以上中老年居民9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9例,女421例,平均年齡(54.8±3.1)歲。其中明確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患者的居民189例,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8年,平均病程(6.9±1.4)年,其余711例不能確定自己的血壓情況。納入居民中,冠心病患者98例,糖尿病患者279例,氣管炎、支氣管炎患者175例。排除有嚴重心、腎、肝功能障礙等基礎病變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50例,兩組居民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干預組在原有日常生活基礎上實施高血壓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配發高血壓相關知識宣傳手冊或CD;開設社區高血壓防治知識宣傳欄;開展專家專題講座;舉辦交流會或戶外拓展訓練;開展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社區宣傳和動員工作,成立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開通24 h的咨詢電話;專人定期隨訪。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1)高血壓相關知識:高血壓診斷標準、誘發機制、常見并發癥、危險因素等;(2)高血壓服藥指導:常用降壓藥種類、治療機制、注意事項、副作用等;(3)日常行為指導:合理膳食,飲食粗細搭配,低鹽低脂、作息規律、堅持適量運動、限煙限酒、高血壓患者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4)心理指導:調整心態、情緒穩定、積極樂觀、正視高血壓等。對照組不給予干預。

1.3 評價方法

入組時及2年后,對所有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和相關檢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高血壓相關知識和行為,滿分100分,90分以上優秀,75~90分良好,60~75分一般,60分以下差,對患者的知曉率進行比較,知曉率=優秀率+良好率+一般率。檢查項包括血壓值、血漿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及體質指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2年前后高血壓知識及防治觀念知曉率的比較

對干預組的社區居民實施為期2年的高血壓健康教育,2年后,干預組居民在高血壓相關知識及防治觀念方面的變化顯著,知曉率由入組時的57.11%提高到2年后的98.8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2年前后高血壓知識及防治觀念知曉率的比較

組別 時間 優秀(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知曉率(%)

對照組(n=450) 入組時 15 106 147 182 59.56

2年后 16 104 151 179 60.22

干預組(n=450) 入組時 18 97 142 193 57.11

2年后 118 264 63 5 98.89

2.2 兩組2年前后檢查項目及行為模式變化的比較

入選社區居民中,明確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患者的189例,其中對照組97例,干預組92例。入組時相關項目檢查另發現高血壓患者62例,其中對照組30例,干預組32例。干預組2年后的血壓值、血漿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體質指數及行為模式與入組時及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而且病程遷延不愈、缺乏明確的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確認的疾病總稱。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導致患者家庭經濟負擔不斷增長,許多家庭因此返貧致至貧,慢性病已成為社區一個重要的醫療衛生問題。高血壓是威脅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50%以上心血管病例和死亡病例與高血壓相關。我國高血壓病例呈現三大特點,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殘率高“三高”,知曉率低、控制率低和服藥率低“三低”,以及不愛用藥、不難受不吃藥和不規律服藥“三不”[3]。此次調查研究中,共有高血壓患者251例,調查前明確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患者的189例,知曉率為75.3%,其中能遵照醫囑服藥的患者為126例,服藥率為66.7%,定期測定血壓的患者41例,監測率為21.6%,堅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的患者為39例,飲食控制率為20.6%,說明,干預前該社區高血壓患者狀況與我國整體狀況相符。

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顯示,以控制危險性因素為基礎,綜合社區健康教育能夠有效防治高血壓病情的發生和發展[4]。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高血壓患病率普遍較高,但隨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區健康教育的干預,目前其患病率已趨于下降趨勢[5]。發展中國家高血壓防控工作目前正處于起步的階段[6]。此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2年后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有明顯提高,高血壓防治觀念有較大轉變,且干預組2年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血壓控制是治療和護理高血壓病的根本任務[7]。對照組2年前后血壓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目前,全國各地社區高血壓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種:綜合防治模式、三級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及規范化管理模式[8]。綜合防治模式開展最早,北京房山區1996-1999年開展了原發性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三級管理模式是國家慢性病管理指南中列出的,也是最普遍使用的社區管理模式,針對不同等級的高血壓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控制措施,但是此管理模式是一種依賴社區醫務服務人員的一種被動管理模式,其效果與醫務人員的責任心和態度有較大的關系[9-11]。自我管理模式由兩部分組成,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課程和醫務人員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自我管理模式的運行投入少,能夠調動居民熱情,取得了良好的高血壓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系統社區健康教育有助于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應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丑建波.社區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8):83-84.

[2]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

[3]王文.我國高血壓防治現狀和策略[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0,16(1):5-7.

[4]張永紅.社區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5):130-131.

[5]劉從菊.260例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3):64-65.

[6]周寒寒.高血壓健康教育策略及其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3):25-27.

[7]賀朝忠.影響社區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相關因素[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3):159-160.

[8]黃繼嫻,歐志梅.社區綜合護理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6):107-108.

[9]邊小春.高血壓患者的社區干預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107-108.

[10]楊麗芬.對社區慢性病患者實施行為和認知干預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415-417.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 碼:B

文章編號:1009_816X(2008)01_0055_02

國內外經驗表明防治高血壓最有效的途徑是社區防治。社區和社區衛生服務在知識傳播、高 血壓病人的檢出和管理中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1]。自2005年5月開始,按照浙江 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部署,杭州市朝暉街道12個社區開展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 理試點工作,現將兩年來實施綜合干預的效果作階段性評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杭州市朝暉街道已完成高血壓基線調查的社區1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30044人作 為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理對象。

1.2 方法:

1.2.1 人群分類:按照高血壓基線調查結果,將社區人群分成三類,一般人群:指血壓 <140/90mmHg,不伴任何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高危人群:血壓在正常高值(120~139/80~90 mmHg)伴有下列危險因素一項或一項以上者。(1)體重指數≥24kg/m2;(2)吸煙;(3)飲酒( ≥0.5斤黃酒或1兩白酒/日);(4)高血壓家族史(直系親屬);(5)習慣性高鹽飲食(平均食鹽 ≥10克/日);(6)高脂血癥(血膽固醇≥200mg/dl,甘油三酯≥150mg/dl);(7)糖尿病/糖耐 量異常(空腹血糖≥7mmol/L)。高血壓人群:指血壓≥140/90mmHg,包括原有高血壓病史, 近兩周仍在服藥的血壓正常者。

同時根據高血壓患者的不同血壓水平,有否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及并存相關疾 病等情況進行血壓分級:1級高血壓(輕度)、2級高血壓(中度)、3級高血壓(重度)及危險 分層,分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

1.2.2 干預措施:針對不同人群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前者每年 測量血壓1次,后者每半年測量血壓1次,兩類人群均以健康教育為手段,采用合理膳食、戒 煙限酒、適量運動、心理平衡為主要內容的非藥物干預措施。

1、2、3級高血壓患者分別實施3級管理:1級管理:三個月至少測量血壓1次,以健康教育和 非藥物干預措施為主,若3~6個月無效則行藥物治療。2級管理:至少每2個月測量血壓1次 ,并進行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3級管理:至少每月測量血壓1次,強化抗高血壓藥物治療, 并接受個體化健康教育。

1.2.3 質量控制:嚴格按照《心血管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法手冊》中測量血壓的要求進行 。血脂、血糖測定按國家實驗室統一標準進行。根據《浙江省社區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 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要求,對參與高血壓基線調查和社區綜合干預的醫務人員進行 專業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后上崗。

1.省略網絡系統將相關原始數據導入Excel,使 用SPSS10.0軟件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社區人群高血壓綜合干預基本情況:

2.1.1 高血壓患病率:朝暉街道12個社區列入1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理 對象4.94萬人,接受體檢3.01萬人,受檢率為60.93%,查出高血壓6246人,高血壓患病 率為20.79%,其中1級高血壓患病人數占高血壓總患病人數的82.84%,2級和3級高血壓分 別占14.56%和2.60%。查出高血壓高危人群12381人,高血壓高危人群占管理人群的41.21 %。各年齡組男女性高血壓患病率和高血壓高危人群構成見表1。

2.1.2 隨訪率與健康教育覆蓋率:采取多種形式對社區各類人群進行定期隨訪,2006年 至2007年5月共隨訪23356人,隨訪率為77.74%。每月定期舉辦心血管病防治等相關內容健 康教育講座,接受健康教育26268人,人群健康教育覆蓋率87.43%。

2.2 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和控制率變化:與干預前比較,社區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提高了 1.65倍,高血壓病人服藥率上升了0.56倍,血壓控制率上升了2.42倍。見表2。

2.3 高血壓危險因素變化:與干預前比較,引起高血壓的幾項主要危險因素發生較大變化 。經干預后隨訪統計,戒煙28人,戒煙率為1.21%;戒酒29人,戒酒率為1.14%。有9.02% 的吸煙者吸煙量有所減少,7.95%的飲酒者飲酒量有所減少,26.85%的人食鹽攝入量有所 減少,1.90%的人脂肪攝入量有所減少。

3 討論

高血壓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是多種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社區綜合干預是積極預防與控 制高血壓的重要途徑。社區高血壓干預的對象不應局限 于高血壓患者,應包括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3]。采用集中設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 的方法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將體檢結果及時錄入計算機并反饋給每位居民,使他們從中得 到相關疾病的信息。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對社區不同人群進行定期隨訪,普及高血壓防治知 識。本文結果顯示,通過干預,高血壓知曉率由31.50%上升到83.50%,高血壓患者的服藥 率由48.80%上升到76.17%,控制率由16.50%上升到56.47%。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 不同的改變,戒煙率達1.21%,戒酒率達1.14%,部分居民的吸煙量、飲酒量、食鹽攝入量 和脂肪攝入量有所減少,對高血壓預防起到積極作用,干預效果顯著。

社區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理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 者群不斷擴大。自開展社區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理后,朝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病人 就診人數由2005年16.57萬增加2006年19.21萬。從而使慢性病防治和社區衛生服務之間建 立起良好的補償機制,以慢性病防治的無償服務擴大社區衛生服務范圍,以社區衛生服務的 有償服務來彌補慢性病防治經費的不足。但開展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經費的投入,僅僅依靠社區衛生服務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衛生行政部門支持和慢性病 防治經費的投入,需要上級業務部門的組織和技術指導,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持。要 不斷提高社區責任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加快全科醫生的培養,建立一支優秀的、穩定的社 區衛生服務和慢性病防治工作隊伍,同時在總結社區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理經驗的基礎 上,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作用,逐步增加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信息化管理項目,形成慢性 病信息化管理體系,才能使社區慢性病防治取得最佳效益。

參考文獻

[1]吳兆蘇.我國高血壓流行情況及如何開展高血壓社區防治[J].心肺血管雜 志,1999,18(3):176-177.

第12篇

關鍵詞:2型糖尿病 社區綜合防治 干預措施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當前對糖尿病還沒有徹底治療的措施,以長期輔助治療為主。2型糖尿病在是一種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新陳代謝紊亂的綜合性疾病,和患者的生活有緊密的聯系,如果治療不當會引起多種并發癥,增加患者的痛苦,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在社區健康管理是擺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首要問題,需要對患者進行長期性綜合性的干預治療,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選取2012年-2013年社區內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4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綜合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013年社區內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4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在47-75歲,平均年齡(62±2.1)歲。病程在2-30年,平均病程為(16±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病理標準,排除并發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防治方法

1.2.1心理指導

由于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障礙所導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發病時間長,慢性并發癥較多,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糖尿病患者年齡大,顧慮多,因此需要做好心理指導工作。針對不同年齡段及性別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多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配合社區綜合管理。

2.進行健康教育宣傳

很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患病,是因為對糖尿病相關病理原因及發病因素欠缺了解,為了增加患者的了解程度,需要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宣傳。掌握并發癥預防措施,適當進行飲食控制、運動療法進行治療。社區可定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座,通過專科醫生的講解和指導,增加對2型糖尿病知識的知曉率,通過適當的溝通,總結交流心得,相互借鑒、鼓勵,鞏固長期治療的自覺性,進而減少心理困擾。

3.藥物指導

當前降糖類藥物有很多,包括注射類、口服類,如果藥物劑量掌握不準,會增加疾病的危險性。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種類藥物的特點,明確藥物劑量,規范用藥。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藥量。

4.生活方法指導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證正常飲食的關鍵,生活習慣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和控制有重要的作用。生活方式指導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兩方面。為了達到降糖的目的,在日程飲食過程中需要減少糖類食物的攝入,針對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食譜,按照食譜要求進食。其次要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從自身體質出發,掌握運動的規律性,盡量以戶外運動為主,多進行有氧運動,積極參加社區開展的各項活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1. 3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12.0 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的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合理飲食、吸煙、適當運動進行分析。其中管理后用藥依從性、合理飲食、吸煙、適當運動的比例均高于管理前,說明對2型糖尿病進行綜合防治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治療結果具有明顯的差異,(p

表一:44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比較

項目

管理前(n)

管理前(%)

管理后(n)

管理后(%)

用藥依從性

33

75

40

90

合理飲食

25

62.5

35

79

吸煙

39

88.6

42

95.4

適當運動

X2

34

72.3

6.2

40

90.9

6.4

P值

3.結論

當前沒有徹底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靠藥物維持治療。糖尿病可能會引起多種嚴重的并發癥,包括眼底病變、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等,對患者造成很多不利影響。因此需要長期服用降糖藥、注意生活中的細節,保證良好的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的發病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聯系,不健康的飲食、不規律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導致疾病的根源。如何減少危險因素,改善病情是當前治療的關鍵。

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偏大,對該病的了解度低,因此為了提升治療效果。需要借助社區衛生服務媒介,利用親民的優勢提升對慢性疾病的管理效果。通過社區綜合干預,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將方法交給患者,讓患者自己控制自身飲食,規律的進行各項運動,糾正生活方式,保證服藥的依從性。學會自我調節,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延長并發癥的發生和進展,盡量降低醫療費用。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由于該病屬于長期性疾病,患者隨時都會引起多種并發癥,為了給患者提供便利,必須保持良好的關系,及時回答患者的問題,醫護人員要有誠心、愛心,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社區綜合進行干預,提升了糖尿病患者自我參與的能力,形成醫患溝通的互動模式,進而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有效抑制住疾病的發病率,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

在本次研究中,管理后用藥依從性、合理飲食、吸煙、適當運動的比例均高于管理前,說明對2型糖尿病進行綜合防治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說明綜合性防治措施有助于提升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邵永強.社區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險因素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1,(12):90-93.

[2]謝建美.糖尿病健康教育計劃的實施和效果評價[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3,(12):180-182.

[3]陸勇,季正明1社區衛生定向服務模式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12):90-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淮阳县| 遂溪县| 浠水县| 顺昌县| 普兰县| 惠来县| 塘沽区| 金寨县| 拜泉县| 辉南县| 枞阳县| 松潘县| 台北市| 安阳市| 西畴县| 比如县| 登封市| 长顺县| 遵义市| 博罗县| 子长县| 铜川市| 甘泉县| 晋江市| 永修县| 娄烦县| 甘谷县| 富蕴县| 潞西市| 平南县| 连江县| 乌拉特中旗| 昭平县| 南靖县| 赣榆县| 达日县| 平利县| 德安县| 特克斯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