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8 16:18: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鄉村旅游行業調研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
一、“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旅游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一帶一路”倡議將旅游先行作為突破口,在推動沿線國家旅游業發展和旅游合作深化的同時,對國際化、高素質、實踐能力強的旅游人才需求迫切。深化旅游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國際化、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助推“一帶一路”旅游業發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是必然的選擇。高等院校作為我國旅游人才培養的主渠道,首先要明確“一帶一路”背景下需要什么樣的旅游人才,對旅游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國家眾多,經濟、文化、語言、民俗及旅游業發展的環境各異,因此需要具備國際化視野、熟知國際規則、跨文化交際能力強、旅游專業素質高、具備一定外語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高等院校在實施旅游人才培養計劃時,要不斷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旅游人才培養目標[1]。
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一)同質化嚴重,缺少國際化視野
“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推動國內高校積極探索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的路徑,部分高校在旅游人才培養中增加涉外語言類課程,加大涉外語言能力培養的力度;有的高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互換留學生,開展聯合辦學。同時,我國政府在資金、政策和合作項目上大力支持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但現有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采取的模式幾乎相同,同質化較為嚴重。各地旅游業發展現狀、經濟發展基礎和社會文化環境各不相同,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也各具辦學的基礎和特色,用同一模式去培養全能型人才,不僅忽略了各自辦學的區域特色,還失去了旅游人才培養的靈性和差異性。同時,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國際合作較少,留學生和交換生比例較低,協作育人項目推進遲緩,培養的旅游人才缺少國際化視野。
(二)片面追求模式,忽視內容建設
從整理的現有文獻中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中更多地注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試圖尋找一種萬能的人才培養模式,用人才培養模式解決旅游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期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高質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很難,找到萬能的人才培養模式更難[2]。旅游人才培養的關鍵在內容,質量高低取決于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等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只有完善的教學條件、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合理的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適合旅游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
(三)強化理論知識,忽略人文素養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合作不斷深化,要求旅游從業人員要熟悉沿線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語言等,對從業人員的人文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旅游高等教育長期以來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忽略人文素養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這既是培養高質量旅游人才的阻礙,也反映了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中人文素養培養與能力提升類課程設置的不足,現有旅游人才的人文素養與能力水平跟不上“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行業發展的速度,無法滿足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四)“雙師型”師資隊伍匱乏
服務于“一帶一路”的國際化、高素質的創新型旅游人才培養需要“雙師雙能型”教師,既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理念,又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既有較高的專業教學能力,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但當前旅游高校的教師多數是國內高校畢業的,且從校門到校門,缺少旅游發展的國際化視野與理念,又欠缺旅游行業企業實踐鍛煉的經驗和創新創業能力,不能充分滿足旅游管理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及信息計算機技術能力培養的需要。
三、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深化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
201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明確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知識,熟悉創新創業機遇與挑戰,通過創新創業類課程學習和實踐鍛煉具備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為創新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建立旅游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有利于解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深化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
(二)有利于拓寬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空間
行業就業困難和行業就業對口率低是我國旅游業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推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化融合,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有利于解決人才供需矛盾,增加旅游人才市場的供給[3]。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是推動我國旅游業發展和旅游新產品研發的重要支撐,具有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更具備在旅游行業發展的潛力。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能拓寬就業的渠道,也可以成為旅游行業就業的創造者。
(三)有利于“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養和旅游業的轉型
“一帶一路”倡議促使我國旅游人才培養要提質增效,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在專業教育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改革的切入點[4]?!耙粠б宦贰背h、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文旅融合等有利于我國成為旅游強國目標的早日實現。在新產業、新業態、新背景模式下,我國旅游業發展迫切需要創新創業型高素質、國際化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升旅游軟文化實力。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路徑
(一)構建“三全”育人模式下的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三全”是指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首先,全體教師要參與并落實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尤其是專業課教師,鼓勵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中探尋、融入和制定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內容,實現課課有創新創業、師師講創新創業。其次,要將創新創業思想與立德樹人相統一,不斷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自覺形成創新創業精神。最后,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實現時時有創新創業、處處體現創新創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路徑依賴和手段。在旅游管理專業課中融入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構建完善的旅游管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實現“專業知識、技能+崗位技能+創新創業能力”的雙能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設置創新創業類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還要融入旅游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熱點,使學生對旅游行業發展有深入的了解和認知,開闊學生創新創業的眼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依賴于實踐,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旅游社會實踐、旅游行業調研、服務旅游行業等,在旅游行業實踐中將專業知識與行業發展需求對接,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著重提升行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創業能力。專業還可以依托學校現有的創新創業平臺、基地,教師可以通過申請協同育人項目等打造聯合培養課堂,為學生創業夯實基礎。
(三)完善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
修訂、完善旅游管理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融入創新創業元素、前沿理念,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典型案例和優秀成果,更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體現旅游業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在修訂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的基礎上,還要規范各類專業教學文件,嚴抓執行與落實,真正做到創新創業教育與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內容的融合,而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
(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
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解決行業發展實際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應增加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而推動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首先,在與創業聯系較為緊密的專業課程中增加創新創業相關的實踐環節,以創新創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行業調研,最終提出解決的方案。其次,在認知實習、課程實踐和專業實習中增加創新創業內容,教師可采用問題導向、案例分析、小組協作、社會調查、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樂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例如,筆者在承擔的旅游市場營銷學課程中以“在校大學生‘窮游’旅游消費需求調研”和“在校大學生鄉村旅游需求調研”為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問卷設計、發放、回收、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在餐飲管理課程中,讓學生以畢業后開辦餐飲企業為題進行餐廳的選址調研、餐飲產品創新設計及營銷,最終形成完整的創業計劃書。由于兩門課程增加了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實訓環節,因此,在最終的成績考核中加大了平時考核(課后作業、實驗表現和成果等)占總評成績的比重。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推動了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最后,在專業實習實踐中,推動“雙導師”機制,加強校內校外的結合,在實習實踐中增設創新創業環節。
(五)創新創業教育與旅游管理專業師資的融合
積極搭建由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師+旅游行業教師組成的師資隊伍,提升師資隊伍水平,這是實現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根本與保障。其中,專業教師應積極走進企業,學習企業先進與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在發揮專業優勢的同時,提升自身的行業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師和旅游行業教師要積極走進學校和學生,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旅游社團活動和創新創業大賽,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進入旅游行業創新創業場景中,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傊?,創新創業教育與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融合兼具可行性與必要性,既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旅游業發展對旅游人才需求的必然選擇,又是深化我國旅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兩者的有效融合,必將推動我國旅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教學模式的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將全面激發旅游高等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熱情。
[參考文獻]
[1]楊麗婷.基于校企聯盟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2]趙樂樂.安徽省旅游人才結構優化與素質提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1.
[3]顧岱泉,宮文迪,王萍.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3):126-128.
[關鍵詞]外語導游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8-0148-02
前言
旅游業已成為金華的新興產業之一,它給金華地區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在浙江省旅游業發展規劃中,金華被定位為浙江旅游副中心、國際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浙江中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到2010年實現了旅游“倍增計劃”。近年來,金華各地區都非常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如金華購物旅游、義烏國際商貿城購物旅游、東陽橫店影視旅游、磐安生態旅游、鄉村休閑旅游等。據金華地區2011年度的旅游數據統計,接待入境旅游者1240044人次,接待入境旅游3726421人天,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為10.6%,位于全省第二。根據以上數據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出金華地區的國際旅游正在蓬勃向上的發展,向國際化旅游目的地城市邁進。近年來隨著金華對外交往和入境游市場的不斷擴大,對外語導游的需求逐步增長,目前入境旅游市場的擴大與外語導游人員的供需矛盾凸顯。
一、金華地區外語導游基本情況
(一)金華地區外語導游供需矛盾顯著
金華地區包括2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3個縣(婺城區、金東區、蘭溪市、永康市、義烏市、東陽市、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它共包含將近113個旅游社,44個旅游景區。其中包括1家五星級旅行社—金華三清旅行社,5家四星級旅游社,9家三星級旅行社。據浙江旅游局網站統計,2011年度金華地區旅游總人次為4563.3萬人次,增幅為22.3%,位于全省第三。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40044人次,接待入境旅游3726421人天,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為10.6%,位于全省第二。在入境旅游蓬勃發展的同時,各景區和旅游社對外語導游人員需求不斷增強,目前有部分景區和旅游社已經出現外語導游人員緊缺的現象。如早在2007年的金華新聞網中有關于金華康輝旅行社五萬年薪招不到英語導游廣告的報道,當時金華地區英語導游還處于空白階段,因為當時的對外交流和入境旅游還處于起步階段。經過5年的發展,外語導游在金華地區的市場日趨擴大,需求量也日趨增多。如在2012年五一黃金周橫店影視城接待39.4萬人次,其中有來自韓國、日本、歐美等國家的團,而橫店影視城專職的外語導游人員僅有1個,橫店影視城已經出現外語導游人才緊缺的現象。
(二)專職外語導游比例低
金華的專職外語導游比例在總導游人數中占的比例不到1%,面臨著極大的需求缺口。如從浙江橫店影視城旅行社了解到,它們的專職中文導游40多名,學生兼職導游40多名,但是專職英語導游僅有1名,平時遇到入境旅游旺季,就讓浙江橫店影視學院的英語教師或英語專業學生幫忙。雖然平時他們也進行相應的培訓,但是旅行社對專業外語導游培養力度不夠,會影響入境旅游的市場。
(三)小語種導游人才稀缺
旅游從業人員的外語水平已成為接待入境旅游者的瓶頸。早在2009年杭州市旅委就統計過,2009年度通過旅游年審的杭州市導游人員共有8623人,其中普通話導游7671名,英語導游526名,其他小語種導游426名,外語類導游僅占總導游人數的11.04%,外語類導游報考英語的占了75%,韓語、日語、俄語等小語種導游尤其稀缺。而金華地區要考取外語導游證書都要前往杭州,每年考取外語類的導游占金華地區總導游人員的3.2%。
二、金華地區外語導游現狀原因分析
(一)薪金制度不合理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導游人員收入由工資、獎金、出團補貼、購物回扣和小費五部分構成,享有較優厚的福利待遇。但隨著旅行社深入改制和市場競爭,有的旅行社甚至出現了零團費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導游的收入主要靠帶團補貼、獲取商品經濟中的“回扣”“返點”和“小費”等等所謂的“灰色收入”。而外語導游人員的收入更加缺乏穩定性,因為一方面旅游行業普遍存在季節性和節假日旅游淡旺季;另一方面目前金華地區國內旅游總人數是出入境旅游總人數的35倍左右,所以外語導游的總體收入還不及中文導游。所以,這直接造成一些外語導游另謀出路,轉行到外資企業上班,這種惡性循環直接造成金華地區外語英語導游缺乏。
(二)高校教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浙江省將近68所高校,僅有23所高校有旅游管理專業,而具有涉外旅游專業的學校更少。金華地區共有4所高校,都有旅游管理專業但是沒有涉外旅游專業,它們的人才培養側重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而非復合型的外語導游人才培養。在浙江省內,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主要培養旅游管理人才,它們的外語系主要培養英語、日語、韓語、俄語、西班牙語方面的外語導游人才,因學校資源有限,每年僅培養幾百人,遠不能滿足浙江省內對外語導游的需求。
三、改善外語導游人員現狀的對策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1.改革不合理的外語導游薪金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提高導游員的物質待遇,滿足其合理的物質需要,改善導游的生存環境,使其無后顧之憂。旅行社應該注重提高外語導游的薪資報酬,健全各項保險和福利制度,如應該在企業成本核算之內建立或提高外語導游的基本工資,年終獎,帶團補貼應高于中文導游,給外語導游員工繳納五險一金。
2.建立外語導游員的職稱評定機制,不斷完善外語導游晉級制度,使隊伍走向職業化建設。目前各行各業都有相對健全的職稱評定機制,而目前外語導游的職稱評定機制尚未健全,這會導致外語導游在工作方面感受不到動力,也直接影響他們的薪資待遇。
(二)開設涉外導游專業,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外語導游人才
目前金華地區4所高校沒有一所有涉外導游專業,僅開設旅游專業英語,并且課時在64-100節之內,所以培養合格的外語導游人才都存在一定困難。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外語導游人才,高校應該根據市場需求有條件的增設涉外導游專業,有條件限制的應該盡可能增加導游專業外語課程,從而盡可能地提高外語導游的素質。
(三)強化外語導游人員的職業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隨著國際旅游業的發展和旅游者自身素質、文化修養、知識層次的不斷提高,對外語導游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外語導游人員的職業培訓,大力發展外語導游隊伍是必然趨勢。
1.金華旅游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入境旅游接待情況,制訂合理的外語導游培養計劃,力求使外語導游員基本滿足金華旅游業的需要。
2.旅游企業特別是國際旅行社、景區應制定年度外語導游人才引進計劃。旅游應該根據長遠利益進行外語導游人才的培養,使外語導游成為旅游企業的一大特色與品牌。
3.旅游企業應制定年度自主培養外語導游人才計劃。積極鼓勵并鼓勵現有的外語導游人員通過在職學習、進修、短期培訓等方式,掌握第二外語,在現有導游隊伍中培養多語種導游人才,從而保證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
4.校企聯合,共同培養社會需求的外語導游人才。學校和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企業為學校提高學生的需求趨勢,使學校根據市場需求培養社會的合格人才。學校與行業專業研討確定課程內容、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課題授課模式、實訓模式等。
四、結語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發現了金華外語導游存在的現狀,如外語導游需求量大、專職外語導游比例小、小語種和高素質導游稀缺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如薪資待遇相對不合理、企業資質不夠、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不相符合等。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原因的總結,我們提出了一些意見,希望有關部門和企業參考,為金華旅游業的發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旅游英語》教材編寫組.旅游英語.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勝,徐橋猛.產學研結合,培養高素質旅游人才[J].旅游管理研究,2003(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