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戒煙的心理輔導

戒煙的心理輔導

時間:2023-11-01 10:09: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戒煙的心理輔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戒煙的心理輔導

第1篇

關鍵詞:戒煙 心理輔導 教育案例

吸煙是吸毒的第一步。中學生抽煙現象在學校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大多數學校對學生抽煙問題并不十分重視,教育也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主要原因:一是抽煙雖然是個不良習慣,但是抽煙的學生往往有比較復雜的心理問題,焦慮、抑郁和強迫癥在青少年吸煙者身上表現得明顯,導致戒煙這一不良行為的矯正反復程度大,見效慢;二是一些教師和家長有抽煙的習慣,缺乏行為改變的示范性,影響教育的效度;三是主觀認識上的偏差,一些人常會認為抽煙僅是學生的一個不良生活習慣,在老師、家長的眼皮底下大多不會抽,無傷大雅。事實上抽煙問題卻比較嚴重地困擾著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身體健康和學習進步,也影響著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

一、調查研究,摸清底細

有這樣一些情況讓我們感到學生抽煙問題必須進行教育。一是宿舍管理人員反映有學生在宿舍抽煙,存在安全隱患;二是在廁所中發現了煙蒂,讓我們感到學生在廁所抽煙容易將大腸桿菌等細菌吸入消化道,在健康方面有較大問題;三是社會人士反映學生在大街上吸煙,讓我們感到抽煙學生在思想品德修養上存在問題。因而必須對學生進行戒煙輔導。

為了切實掌握實情,我們進行了兩個層級的摸底調查:

層級一,調查目的――了解哪些學生有抽煙習慣,以便于有具體的輔導對象。為了取得信任,保證輔導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我們告知家長、班主任老師和學生,抽煙是一種不良習慣,學校計劃對抽煙學生進行教育(不處分),給予幫助,希望他們提供名單。我們在全校獲得了有過抽煙歷史的43個學生的信息。因而召集了這43名同學的會議,簡單告訴他們抽煙對自身和他人的影響,戒煙實際上是我們共同的心聲。采取策略性提問:你們第一口煙是怎樣吸上的?許多學生都談到是社會上的朋友或同學給的,于是我們讓他們提供目前在校生中給他們抽煙的學生名單,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掌握到學校中有抽煙歷史的學生78名,占全校學生總數的2.4%。將這些學生都作為輔導對象。

層級二,調查目的――了解抽煙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有過抽煙歷史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抽煙的緣由、抽煙的歷史、抽煙的地方、資金來源、對身體、學習的影響等。

二、輔導原則

主要采用學生主體教育原則、尊重和理解學生原則、個別教育與整體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等,在輔導對象中按照自愿要求成立了由10名學生組成的研究性學習小組。

三、輔導方法

1.自我暗示法

這10名學生,對他們談話,主要是利用自我教育與自我暗示的方法,對他們勇敢承擔這項課題表示稱贊,有勇氣戒煙表示賞識,戒煙行為給予充分的信任,堅定了這些學生的戒煙信念。至此“吸煙有害健康教育”研究性學習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式開始工作。

2.自述法

讓研究性學習小組成員回顧自己所吸第一口煙的情景,并對吸煙歷程進行反思,總結第一口煙給自己帶來身心、學習諸方面的影響,并撰寫對吸煙同學的“勸誡信”。通過自述,使他們比較真實地認識到自己抽煙的危害,內心開始走向陽光。

3.查詢學習法

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學生上網和到圖書室進行資料查詢,了解吸煙對青少年成長的危害,大家逐漸認識到吸煙室等于墳墓,吸煙埋葬前程、斷送生命。就資料進行共享,制成講座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怎樣合作,也逐漸認識到通過集體的力量可以達到戒煙的目的。

4.講座法

研究性學習小組成員作為主講人開展了“吸煙有害健康”專題講座。講座分三部分,一是以數字、圖表等形式闡述吸煙對身體的危害,對思想品德的形成、對學習成績的負面影響,對環境、自身經濟等方面帶來的問題等,使學生對吸煙有害有了清晰的認識;二是公布調查問卷分析意見,就我校學生抽煙現象進行剖析;三是公布研究性學習小組幾名同學的“勸誡信”。通過講座,奠定了戒煙的認知基礎。

5.角色扮演法和行為處罰法

戒煙主要靠堅強的毅力,為了增強戒煙的決心,組織角色扮演活動:醫生邊抽煙邊給患有感冒的同學看病;老師邊抽煙邊給同學講題;父親教育孩子戒煙,但是孩子口是心非;“三歲孩子勸誡父親戒煙;模擬在廁所抽煙等。讓同學們進行討論,老師進行必要的引導。學生普遍認識到抽煙是很不文明的行為;教師、醫生在工作場合抽煙不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父母讓其戒煙,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父母很傷心;抽煙的學生往往結交行為不軌的人;為了后代也必須戒煙,不能不如三歲的孩子;在不衛生的地段抽煙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等。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同時采用了行為處罰法,用別人抽煙的不良行為刺激他們加深對抽煙的厭惡感,激發戒煙的情感。

6.討論法

在學生對抽煙危害有清醒認識的前提下,組織學生探討戒煙的辦法。比較一致的看法:一是不去想;二是不帶煙;三是不帶買煙的錢;四是別人給的時候一定想抽煙的危害,從內心中拒絕煙,并學會拒絕抽煙;五是在家中明處不放煙;六是當想到抽煙時學會轉移注意力;七是可以適當準備一些替代品;八是戒煙后不能二次吸煙;九是拒吸人生第一口煙;十是要有感恩之心。

7.行為塑造法和代幣獎勵法

從討論中大家普遍認識到,戒煙是個心理問題,最大的困惑是一旦意志力不強,當別人給煙的時候,容易誘發。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認為可以請人來監督,以便于培養毅力,因而我們采用行為塑造法,一是動員有戒煙欲望的同學都簽訂戒煙承諾書,用信譽管理;二是每個抽煙者確定1~2名同學作為監督者;三是通過周記的形式,來說明戒煙后的感受和取得的進步。周記我們親自過目,在與學生交流中同時還解決他們存在的焦慮、抑郁問題和交友問題,使其體會到戒煙的幸福,我們將取得的進步用代幣做記載,并作為進步學生評選的依據,讓正確行為給予強化塑造。

8.成果展示法

為了進一步做好工作,擴大戒煙的成果,我們讓有志于戒煙的同學勸說其他同學戒煙,在學校舉行禁毒教育的時候,提出禁毒從戒煙開始,并組織了各班級的戒煙主題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有的老師在班會課上做出了和香煙決裂的決定,同學們把他們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篩選,做出了“禁毒從戒煙開始”的研究性學習展板,展出了他們的承諾書,以接受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監督,展出了他們對抽煙危害的認識和戒煙的必要措施。

這個案例告訴了我們,對待學生心理問題,只要堅持生本教育理念,把學生作為教育主體,按照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的規律,就一定能夠取得應有的成效。

第2篇

第一,滿足社會交際的需要。我國在很早以前,就將遞煙作為交際的手段或橋梁。在人際交往中,相互遞上一支煙顯得親切和友好。中學生正處于有強烈交際需要的年齡階段,為了搞好同學關系、朋友關系,有人便染上了吸煙的惡習。

第二,精神調節的需要。在心理學上,“精神調節”主要包括消遣、享受、提神和解悶。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感情容易改變。由于學習壓力、感情受挫、人際關系失調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一部分人心理便得緊張、壓抑、空虛、痛苦,有人便用吸煙作為解除自身煩惱與苦悶的手段。這樣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所謂的“癮”。

第三,盲目模仿、相互“感染”的作用。中學生行為的可塑性很大,影視和生活中各種人物角色的行為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影視中出現一個戴著墨鏡、叼著煙卷,并且周圍有一幫哥們簇擁的“老大”時,他們就會覺得這樣真“酷”,進而把他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模仿其行為,去找那份“酷”勁。同住一個宿舍、同路上學,在習慣、行為等方面都會相互影響。倘若住在一個煙民宿舍或有幾個煙民同伴,久而久之,有些從不沾煙的人也想嘗試一下吸煙的感覺,逐漸地,他們也變成了“煙客”。

第四,作為“成熟”和“派頭”的標志。有人認為吸煙的人更成熟、更瀟灑、社會閱歷更深、辦事能力更強;還有人認為吸煙的人有“派頭”、神氣、有男子漢風度,這種獨立意識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學生容易沾上吸煙行為。

第五,家庭影響。據調查,絕大部分吸煙的學生,其家庭成員中總有吸煙行為者,孩子從小受到“熏陶”,總想體驗吸煙的感覺。很多孩子從家里拿煙也很方便,香煙的檔次一般也不賴,這樣,還很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

第六,社會不良誘惑或縱容。社會上有些不法商販、店主違法向未成年人銷售香煙,有的甚至拆包給學生零售煙卷,為學生提供便利,從中牟取不義之財。

中學生吸煙有很大的社會心理危害,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造成經濟損失。中學生是純消費者,所花費用都是父母的血汗錢。有些同學卻從不考慮這一點,他們每天抽煙支出比伙食費都高。這種消費對于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還可以承受,而那些家庭條件較差的同學,往往抱著一種飯可以不吃,煙不能不抽的態度,從微薄的生活費中拿出很大一部分去購煙,這無疑對家庭構成沉重的負擔。

第二,影響社會交往。吸煙雖然被很多人誤認為是交際的工具、成熟的表現,但實際上卻影響交往的范圍與水平。當你與幾個叼著煙卷的人從別人身旁走過,并不時地像子彈射擊槍膛一樣吐出一口口粘痰時,旁邊的人就會用厭惡的眼神瞅著你。你可以想想,與這種不講衛生之人交往的人有多少呢?

第三,敗壞社會風氣。全國從上到下都在宣傳“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煙盒上也標著“吸煙有害健康”,但真正注意的人又有多少呢?中學生常在街頭、廁所、宿舍吸煙,更有甚者課間肆無忌憚地在教室、樓道、校園里抽,這豈不是有意違背社會公約、敗壞社會風氣嗎?

第四,影響大腦反應。偶爾吸一支煙或許能調節精神,但一旦成性,就會使反應遲鈍,感知覺減退,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甚至引起某些疾病,進而危害身體健康。

第五,會增加新的心理沖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好多人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吸煙越來越成為人們反感的行為,那些“癮君子”們往往會受到人們的白眼或社會輿論的譴責。正如“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樣,借吸煙進行精神調節會產生心理上更大的壓力,使他們經常處于抑郁緊張和矛盾之中。

不良習性總是可以通過一些正確途徑而改變的,中學生的吸煙行為也有一定的應對措施:

第一,開設健康教育課。以傳授保健知識為手段,強化健康意識,激發自身保健,使中學生認清吸煙的危害,并使之與吸煙告別。

第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定期進行心理輔導,使之有一個健康、愉快、向上的心情去投入學習,從而消除他們“以煙消愁”的做法。

第三,行為干預。可采取說服教育的辦法使中學生戒煙。形成一個習慣,要想更改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可對其提供一個戒煙的期限建議,使其逐漸鏟除惡習。當然,最重要的是吸煙者自己的主觀強制作用。

第四,家庭教育。家庭成員中的吸煙者應帶頭戒煙,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另外,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幫助孩子遠離香煙,如引導他們讀好書、培養他們的高雅情趣等。

第3篇

關鍵詞:高血壓病;護理干預;生活方式;依從性;臨床療效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被稱為人類的“第一殺手”。我國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均很低,不僅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更可引起心、腦、腎等靶器官的并發癥,最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生命。當今社會,有效地控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降低高血壓并發癥發生率已經成為醫學界重要的研究內容。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實施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保證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的重要環節[1]。本研究對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部分高血壓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取得明顯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高血壓病患者230例,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高血壓病標準[2]。其中男性143例,女性87例,年齡44-72歲,平均59.7歲。入選標準為3次非同日監測血壓均為高血壓1級(140-159/90-99mmHg)和高血壓2級(≥160/100mmHg)。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14例和對照組11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血壓水平、服用藥物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常規介紹高血壓基本知識,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觀察組在對照組干預措施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其內容包括:

1.2.1心理干預 高血壓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焦慮情緒。心理干預能使患者學會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緒激動引起血壓波動。首先要尊重患者,通過與之交流了解其心理特點,針對患者實際病情,運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讓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血壓波動的原因,使之認識到控制好血壓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次幫助患者消除緊張、焦慮情緒,培養患者健康、樂觀向上、開朗的人生態度,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和悲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飲食干預 根據每位患者的體質量及生活習慣,分析患者的飲食誤區,指導患者科學進食。控制鈉鹽的攝入,限制乙醇的攝入量,要保證足夠的鈣鉀攝入,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防止便秘帶來的血壓突然增高。囑患者戒煙,戒煙可減少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入。

1.2.3 休息活動干預 適度的運動鍛煉有利于血壓的控制。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 血壓水平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按照運動后患者的反應來調整運動量,避免力量型及競技性的運動方式,如舉重等屏氣的運動。具體到項目可以選擇步行、打太極拳、 慢跑等,防止由于運動量過大引發意外事件的出現。

1.2.4 用藥干預 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 Hg 以下,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7]。 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從小劑量開始, 逐漸增加劑量血壓降至正常后后改用維持量進行長期藥物治療。提倡聯合用藥治療,可以增強療效,減少不良反應。通過宣教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病的用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了解服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方法。治療方案一經確定就必須長期堅持,不能隨意自行停藥及服用其他的降壓藥物。定期監測血壓變化。

1.2.5血壓監測 指導患者和家屬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測量血壓前安靜休息 15 min,因為運動、進食、情緒激動等均可導致所測血壓值偏高。測量血壓時,取合適的,每次測量完做好記錄,為門診復查提供依據。

1.2.6 出院后隨訪 隨訪方法為電話隨訪、入戶干預及憑卡就醫。兩組患者均建立完整的病歷檔案及通訊聯絡方式,每周入戶干預或憑卡就醫隨訪至少一次,隨訪至8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隨訪8周時生活方式改變情況,主要包括情緒穩定、飲食有節、堅持體育鍛煉、戒煙戒酒改變情況,統計兩組患者依從性情況(服藥、檢測血壓),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血壓改變情況。應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定患者情緒穩定情況,計分采用國際標準方法進行[9]。所有患者在治療開始前及8周后分別測定1次。體育鍛煉情況以每周能堅持進行三次或三次以上規則體育鍛煉作為評價指標。服藥依從性評價采用戴俊明等引進的Morisky推薦評價高血壓病病人服藥依從性的4個問題“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當你服藥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 4個問題的回答均為 “否”即依從性佳;4個問題只要有1個或1個以上 的回答為 “是”即為依從性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變情況及依從性情況

干預組患者生活方式(情緒穩定、飲食有節、堅持體育鍛煉、戒煙戒酒情況)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監測血壓的依從性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血壓的控制情況

干預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可導致許多臟器血液供應減少或負擔加重而發生病理改變,致死致殘率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對于高血壓患者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措施,是高血壓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本組患者治療前漢密爾頓焦慮評分較高,證實患者存在一定的焦慮情緒,所以在護理干預中,一定要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輔導,對其多進行安慰鼓勵,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心情放松、愉悅,這對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經過8周治療后綜合護理干預組漢密爾頓焦慮評分明細低于對照組,證實心理護理能有效緩解高血壓患者的焦慮情緒。既往研究證實飲食干預尤其是限鹽等措施及適當的體育活動能對血壓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5]。

本研究表明,通過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其依從性,并能有效控制血壓。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提高高血壓患者臨床診療效果,改善預后的關鍵之一,通過合理的運動、科學的飲食、規律的服藥和積極面對疾病的態度,使血壓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圍之內,降低了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高血壓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建議在臨床工作中對高血壓患者應積極予以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鄭蔚,史艷萍,張振香.健康教育指導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4):45-46.

第4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腦出血;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592-01

健康教育路徑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時做[1]。它不同于日常的信息交流,它要求護士依據教育路徑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又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健康教育。為探討健康教育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我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對在我院住院的腦出血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腦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診斷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標準[2]。排除失語、智力障礙的患者。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2~70(51.28±10.33)歲;文化程度:大學3例,中學28例,小學9例。對照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41~71(52.37±9.96)歲;文化程度:大學4例,中學26例,小學10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觀察組: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徑:①入院當天:介紹主管醫師、護士;進行入院評估;說明絕對臥床休息的要求及其重

要性。②入院第二天:說明相關檢查、治療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介紹住院制度及病房環境。③病情急性期:評估患者存在的主要并解決;心理輔導:介紹腦出血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并發癥的預防、護理配合;指導進低脂、低鹽、易消化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預防便秘;指導避免用力大便;介紹藥物的作用、副作用,教會觀察副作用;康復指導:肢體功能位的擺放方法、翻身方法、肢體被動運動的方法。④病情恢復期:心理輔導:腦出血患者由于各種功能恢復慢,患者常常會對治療產生懷疑,甚至出現焦慮、絕望等心理[3],應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并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康復指導: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指導、吞咽功能訓練指導。⑤出院指導:指導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保持心情愉快;需要帶藥出院時,說明相關藥物的知識及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

2 結果

3.討論

3.1 健康教育路徑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傳統健康教育形式多以口頭為主,計劃性不強,目標不明確且隨意性大,受護士的專業知識、溝通能力與技巧等因素的影響,教育效果不理想[4]。健康教育路徑有明確的時間安排,是指導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時間和計劃表,使臨床護士不再機械的執行醫囑,而是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采用針對腦出血宣教的健康教育路徑表,由責任護士按路徑表的時間和內容對患者從入院當天直至出院期間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有針對性的、連續的、動態的、系統的健康教育,利于患者和家屬掌握更全面的健康知識。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掌握程度優于對照組(P

3.2 健康教育路徑可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教育是一個互動過程,護士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促進護患溝通交流,讓病人感到親人般的溫暖,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本文中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黃雪霜.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549.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第5篇

每一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診斷的新儀器、新方法問世,都會 吸引眾多呼吸科醫生的目光。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他們卻遇到了另外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早診斷后,卻只有不到25%的COPD患者進行治療,大部分患者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很多人已經被確診為COPD,當我告訴他們時,他們依然面帶微笑地告訴我,他們沒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國際聯盟(ICC)主席Yousser Mohammad教授這樣說。

科普這個時候就變得尤為重要。想要惡補自己對慢阻肺的無知,不如從以下問題著手,看看自己能答對幾道題。

1.慢性阻塞性肺病很難被檢測出來。■對 錯

答案理由:一種叫做“肺通氣功能測定”的簡易肺功能檢查,通過測量人體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以及一秒率,就可以診斷該疾病。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對 錯

答案■理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是指兩種肺部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一些慢阻肺病人,可能患有其中一種肺病,但更多人兩種都有。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支氣管炎癥。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氣管黏膜發生變化,導致過多黏液產生并引起慢性咳嗽。肺氣腫是不可逆的肺泡壁破裂,會使肺失去彈性,影響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還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3.什么讓人們忽視了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癥狀?

■癥狀發展緩慢減少活動,避免呼吸困難以為是自然老化的現象

以上都包括

答案理由:通常在早期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情況下,極易漏診。而當其出現明顯癥狀,如活動后氣促等癥狀后,并得到確診時,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損害往往已經比較嚴重,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此外,很多人把呼吸困難或咳嗽歸結為身體開始衰老的結果,他們認為隨著年紀的增大,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有些人會減少或避免那些讓他們氣喘吁吁的日常活動,在癥狀減輕后就以為自己沒事了。這些都會延誤病情。

4.國內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數有多少?■1000,000 5000,00010,000,000

大于40,000,000

答案理由:在所有呼吸道疾病中,慢阻肺稱得上是“不動聲色”的沉默殺手,是近年來死亡率升高的主要死因之一。據估計,由于吸煙、空氣等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重,全球已有2.7億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國的慢阻肺患者超過4000萬,平均每分鐘有2.5個人死于慢阻肺。全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為8.2%。高達73%的慢阻肺患者日常生活(如上樓梯、做家務、洗衣和穿衣)存在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同時患有哮喘。■對 錯

答案■理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有一些共同的癥狀。很多慢阻肺患者同時患有哮喘,但大多數哮喘病人沒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哮喘患者經過適當治療,癥狀就基本消失了。此外,氣喘、呼吸困難、咳嗽等哮喘癥狀通常有明顯誘因,比如過敏原、冷空氣或運動等。哮喘發作通常發生在較年輕的非吸煙者身上,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往往與老年人和吸煙有關。哮喘患者的氣道阻塞通常是可逆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造成永久性的氣道損傷。

6.下列哪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癥狀?■嚴重的頭痛鼻竇堵塞慢性咳嗽、痰多、活動后氣短以上都包括

答案理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警信號可能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但其中最常見的是:

從肺里咳出的痰不斷增多

活動后氣短

慢性、長期的咳嗽

7.下列哪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的方法?■肺康復治療藥物治療吸氧治療以上都包括

答案理由:肺康復治療包括運動、營養教育、以及心理輔導等;藥物治療可以放松呼吸道,使呼吸更容易;如果有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還能通過長期氧療緩解癥狀。雖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法治愈,但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規范化治療,來改善癥狀,延緩疾病的發展。

8.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對 錯

答案■理由: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首要原因。大多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煙或曾經吸煙。當然,也有不少吸煙者沒有得慢阻肺。但約85%~9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是由吸煙引起的。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法治愈,一旦得上就沒盼頭了!■對 錯

答案理由:雖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法治愈,但根據癥狀,進行規范化的治療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活動耐力,減少急性加重的。如果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更可減緩病情的進展,延長壽命。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會感覺肺部通氣不暢,這是因為:■支氣管發炎和增厚肺泡之間的外壁被破壞 兩種都是

答案理由:支氣管發炎和增厚;呼吸道有黏液堵塞;肺泡之間的細胞壁被破壞,從而導致它們失去彈性和彌散功能下降,降低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功能等。

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對 錯

答案■理由: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流感常會引發該病的急性加重,所以他們應該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還面臨肺炎鏈球菌等多種細菌的感染,易患上肺炎,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接種肺炎疫苗。

12.戒煙是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對 錯

答案■理由:科學研究發現,戒煙能夠有效延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展。只要此刻便開始戒煙,至少可以停止或減少對肺的進一步損害。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比正常人需要更多能量。■對 錯

答案■理由:在體重相當的情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于呼吸的肌肉,要比正常人多燃燒10倍以上的熱量。如果體重超重,心臟和肺就需要加倍工作以維持正常的呼吸;而如果體重過輕,又容易引發其他并發癥。因此,保持適當的體重,并保證攝取充分的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是有益的。

14.看看你是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潛在患者?■你是40歲以上的煙民,或曾有吸煙史?在工作場所長期或大量接觸某些化學品、煙霧或灰塵?

第6篇

【關鍵詞】突發性耳聾;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764.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7-100-02

突聾亦稱突發性耳聾,是由各種不明因素的感音神經性耳聾在幾分鐘或者幾個小時內出現聽力退化,嚴重者會導致耳聾,但沒有相關有效數據來證明其原因,如自身免疫力系統紊亂、變態反應、病毒性感染及內耳壓力有關[2]。這類患者通常為單耳患病,其趨勢呈上升狀態。突然耳聾對患者工作、家庭、婚姻等帶來一系列問題,患者心理承受壓力過重,所以對耳聾患者的心理輔導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就耳聾患者的心理輔助治療作用做相關分析與研究。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在2009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耳聾患者中抽取135例,男性78例,女性57例, 年齡在29―54歲,所有患者均為單耳突聾,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組75例患者,對照組60例患者。兩組患者年齡,身體狀況、性別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的都是常規護理方法,其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來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1.2.1心理護理: 心理問題對突發性耳聾在進行治療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突然性耳聾對患者來說是一次巨大打擊,使患者工作、家庭、婚姻受到了嚴重影響,發病以后患者迫切想知道什么原因,能否治愈,治愈后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患者會出現嘔吐、迷糊、惡心等明顯癥狀出現,這些癥狀會讓患者出現十分復雜的心理問題,其癥狀表現為;心理焦慮,悲觀失望,極度抑郁等不良情緒。然而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患者精神出現混亂,緊張憂郁、身體各項機能受阻,營養不良導致耳聾病人出現厭食等不良反應,對其治療有嚴重影響[3]。由此看來,心理護理對耳聾患者在進行治療中是關鍵的一步,為消除耳聾患者心理緊張、環境陌生等問題,就要責任護士在介紹其住院環境、常規檢查、作息時間及治療方法來讓患者心理上得到緩解。在與患者交流當中要做到態度溫和,耐心、語言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不要讓其感到陌生,緊張等情緒出現。還可以采用同院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來和耳聾患者進行治療上的經驗和親身體會,是耳聾患者治療信心大增,能夠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使其能夠做到患者和醫生之間密切配合,以達到顯著治療效果。

1.2.2預防突發性耳聾及心理輔導

1.2.2.1避免噪音刺激: 如果患者長期在噪音工作或環境下會導致人們聽力受阻,處于一個疲勞狀態,導致耳內痙攣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耳鳴、聽力不清楚、暫時性耳聾等。因此,人們盡量不要在有噪音的地方工作或生活,保護好其雙耳上的聽力不受損害。

1.2.2.2 戒煙戒酒:

要求人們合理的休息,保證其睡眠質量要高,不能過度疲勞。實踐研究表明,長期吸煙會對雙耳毛細血管壁增厚,有可能出現痙攣現象,能使身體血液中膽固醇、蛋白質脂肪增高,形成動脈硬化。[1]長期飲酒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對身體肝臟不問負擔過重,導致血液代謝不完全,引起雙耳出現血管壁增厚,造成阻塞。

1.2.2.3調整情緒: 在人們心情抑郁、激動及憤怒時會引發身體各項機能失調,如植物神經失去正常功能,血液供應不足,血管壁增厚導致突發性耳聾,由此看出,人們應保持一個良好心態。

1.2.2.4禁止暴飲暴食:

耳聾患者在飲食上有密切關系,因人們飲食不合理,經常暴飲暴食,使之其血壓、血脂增高、出現血液供給不足(脂質代謝障礙),導致內耳出現過氧化脂質明顯增厚,導致聽力受損,嚴重者會出現突發性耳聾。[1]因此不要攝入高脂肪食物,不能暴飲暴食。

1.2.2.5 有氧運動: 現在人們工作生活壓力大,適當的有氧運動可以緩解身體器官的壓力,促進新陳代謝,達到一個放松愉悅的心情,消除心理不良情緒(抑郁、煩躁、易怒),消除心理壓力。

1.3統計數據:使用SPSS 15.0軟件來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 檢驗。

2結果

見表1。實驗組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因耳聾患者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反應,如悲觀失望,易爆易怒,心情郁悶,甚至嚴重者有自殺情緒,因此,醫務人員及護士不單單是要解決耳聾患者的生理(身體狀況)問題,而且要幫助患者調整心理上存在的不良反應,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為患者提供最優質服務,醫護人員及醫生還要做到和患者緊密配合治療,建立良好治療氛圍,醫務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指導,可以其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調整好自身情緒,樹立起戰勝疾病的決心,要讓患者做到自信。把剛開始患者不配合醫生治療工作變為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讓患者感到放松,幫助患者戰勝心理壓力,重新回到正常生活方式當中。

隨著醫學模式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身體、心理健康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著。醫院也在積極調整醫學模式,把傳統醫學模式上只單純身體上治療演變成對身體、心理雙重治療,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在這種社會和醫療模式推廣下,醫院服務質量也在不斷豐富多樣化,使其變的更加廣泛。除了醫務人員在不斷提高自身水平、技術能力同時,更需要的是和患者之間建立起良好、尊重、信任的人際關系,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責任護士工作態度對患者在進行治療當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是關鍵環節。責任護士的一舉一動給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影響。因此,責任護士在工作當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傳遞給患者一個良好的心理暗示。要以嚴格操作和良好的言行舉止,去獲得患者的認可,讓患者感到滿意,讓患者建立起的信心。

綜上所述;在通過分析耳聾患者心理不同程度上的狀態,要科學、合理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使其讓患者在了解、懂得這類疾病的有關指導,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耳聾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提高自己預防疾病的能力和自我保健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黃小紅,秦冰麗,趙亞紅,劉雅婷. 突發性耳聾患者的心理護理[J].心理護理,2009,13(02):913.

[2]趙蘭華. 突發性耳聾患者的心理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30(5):676.

[3]陳

云,謝芳,徐力,陳軍. 突發性耳聾患者的心理護理[J].醫學論壇,2006,100(3):223.

第7篇

【關鍵詞】前列腺;手術;護理

         隨著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壽命較之前有很大延長,而前列腺增生的主要人群就是老年人,所以此病的患病人群比例較高。

        鑒于此,我們要做好此類病人手術前、中、后的護理。

        自2000—2006年間我科共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一般都是采用前列腺汽化電切術,手術治療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術前護理

        1.1手術前心理護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大多高齡,而且發病多年,我們可以耐心詳細的向患者解釋此病的發病機理及較高的可治愈性,使患者了解自己要進行的手術過程步驟,更能使患者從心理精神上認可并抱有積極配合的態度。我們要細心并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輔導的工作,根據病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針對性、適用性地與患者及家屬交談,讓他們放松心情,淡化和走出手術前的心理壓力。也讓患者家屬勸誡患者在院期間戒煙戒酒,不但是為患者身體健康著想,也是為了術后能夠減少咳嗽。

        1.2腸道手術前的準備工作

術前禁煙、酒,給予灌腸防止術中大便造成的污染及感染,并訓練床上排便,術前12小時禁食,4—6小時禁飲。

        1.3協助患者做好各種術前常規檢查

做好化驗室及影像、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如平時服用抗凝藥,應在手術前停用。

        1.4術前準備

病人在入院至手術期間做好相關檢查,嚴密觀察是否有尿潴留、感染等癥狀,如出現上述癥狀應積極治療以便耐受手術。手術當天早晨應禁飲食,術前30分鐘應用鎮靜劑。

        2術中護理

手術一般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病人可以感受到整個手術過程,大多數病人不了解如何配合治療,而且擔心治療效果,這很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寒戰、惡心、嘔吐癥狀出現。因此當病人進入手術室后要適當給病人講解麻醉方式及手術,使其全身放松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術后護理

        3.1術后心理護理

反回病區時,患者因不知手術成功與否,精神高度緊張,此時應該向病人說明手術完成的情況,使患者情緒得到緩解。術后心理護理對病人情緒調控起到積極有用的效果,能降低病人痛苦的自我感受程度。 

       3.2術后囑患者平臥6小時,雙下肢恢復知覺后協助翻身更換臥位。

        3.3生命體征監測因手術對象大多為高齡患者,其心腦肺血管功能減退,機體反應也較慢,所以術后要密切監測血壓、脈搏、呼吸,每小時測量1次,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3.4尿管護理勿使尿管壓迫、脫落、堵塞、扭曲而導致尿液逆流,及時的更換敷料,每天2次碘伏擦拭尿道外口,引流袋每天換一次,均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

        3.5膀胱沖洗護理

此項手術一般放置雙腔導尿管以便持續性的膀胱沖洗,這樣可防形成的血塊堵塞尿管,還可以起到支撐作用來擴張尿道。通常使用生理鹽水或0.02%呋喃西林液沖洗膀胱,可根據引流液的顏色來調整沖洗的速度(流液清亮,可減慢速度,沖洗速度開始調整為100ml/min左右),反復沖洗直至沖洗液澄清為止。術后要進行膀胱沖洗,為防止血凝塊及前列腺碎屑組織堵塞,導尿管沖洗一般為5—7天,在沖洗過程中定時擠壓導尿,防止導尿管扭曲受壓,并觀察沖洗是否通暢。隨時觀察引流液顏色,以便調節沖洗的速度。

        3.6會陰護理

保持尿道口清潔干燥,并每日會陰護理2次。

        3.7飲食

術后忌辛辣刺激食物,食粗纖維、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3.8防止感染   為了防止術后感染,術前1~2天可給予預防性抗生素。糖尿病患者術后極易發生感染,術前應積極進行高血糖治療,待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再考慮進行手術,防止逆行致前列腺窩感染繼發出血或后尿道狹窄。

        3.9飲食見腸蠕動恢復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及易消化、纖維素含量多的食物,多飲水(每日2000ml)。根據病人的身體及恢復情況讓病人下床做些輕微活動,以便促進腸蠕動,降低腹壓的效果。

        4出院指導

        出院后注意休息,術后1~2月內不宜過度活動,日飲開水在2000—2500ml之間起到內沖洗的作用,如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應及時復診。

參考文獻

[1]黃蓉. 前列腺汽化電切術的術前術后護理體會 [j]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3,1(5):473. 

第8篇

[關鍵詞] 護理;老年高血壓患者;效果;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a)-0128-03

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LU Yula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chuan District in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Methods Eighty-four cases of hospitaliz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4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according to the registration order,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uch as blood pressure reducing nursing, using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getting the rid of the allure of alcohol and tobacco, antihypertensive diet management, right pressure measuring, activities guidance, psychology counseling and periodic review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conditions was implemented. After two weeks,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 drops degree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hypertens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of the old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as very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the disease control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 Nursi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Effect;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居高不下[1]。高血壓患者隨人口老年化不斷增加,在老年人達到發病的頂峰[2]。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中老年時數量期血壓正常的人在步入老年后發生高血壓的概率是90%[3]。WHO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患高血壓病的概率高達39.7%[4]。老年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害和合并癥較中青年多,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更嚴重,研究表明,高血壓并發癥與血壓程度有關,血壓越高,器官損害越嚴重,正常血壓范圍中,血壓越低,發生腦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險越小,血壓的下降能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病和死亡。2003年美國聯合委員會第7次報告(JNC 7)指出,降壓治療的益處來自于血壓的降低。簡單的服藥降壓從根本上控制血壓不理想,配以臨床護理路徑能提高好轉率,本科的8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采用平行對照的方法分組護理,臨床護理路徑組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療的符合診斷標準的老年高血壓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76例有合并癥,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2例,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齡66.8歲;病程3~32年;離退休干部15例,退休工人22例,無業者5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7例,中學27例,大專及以上8例;有家族高血壓遺傳史26例。對照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齡67.4歲;病程5~34年;離退休干部12例,退休工人23例,無業者7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中學25例,大專及以上7例;有家族高血壓遺傳史24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職業、文化程度、遺傳史、有無合并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我國采用WHO和國際高血壓聯盟(ISH)制訂與修正的高血壓診斷標準[5]:年齡≥65歲,在非藥物和靜息狀態下,定時間、定部位、定血壓計、非同日3次或以上測定血壓平均值≥140/90 mm Hg作為老年高血壓病的診斷依據[6]。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運用臨床護理路徑,針對性實施特殊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

1.3.1 全面評估 準確評估患者身體、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方面狀況,觀察生命體征及體型、營養、皮膚、意識、有無水腫,有無心臟、腹部、腎臟、視網膜等合并癥,提供適合個體健康需求的階段性健康教育與護理措施。

1.3.2 降壓護理 行緩慢、平穩降壓,起初48 h收縮壓不低于160 mm Hg,舒張壓不低于100 mm Hg,或平均動脈壓降低20%~25%即可[7]。

1.3.3 服藥干預 老年患者其增齡化變化,藥物敏感性低,不良反應敏感性增高,病情復雜,服藥種類多,易出現預測不到的藥物蓄積中毒。評估患者用藥情況、用藥認知程度、自我服藥管理能力,聯合用藥組合的合理性、有效性、耐受性,進行個體化藥物治療,積極遵醫囑服藥[8],減少用藥風險,保證用藥安全。因文化層次越低和藥費報銷比例越低的老年患者不遵醫行為可能性越大[9],進行重點干預。增強服藥記憶,避免視力減弱看不清標簽或說明書造成用藥錯誤。增加知識,糾正不良用藥行為,減少用藥不適當造成危害。加強用藥指南,不服用苯丙胺醇、苯丙胺、偽麻黃素、減肥藥,不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10]。藥物推薦長效、服用次數少、副作用小的降壓控釋片制劑。

1.3.4 勸導戒除煙酒 吸煙導致血壓上升,降壓藥受尼古丁干擾不能達到治療效果。酒精引起血壓升高,患者因肝功能解毒能力差、胃黏膜萎縮,飲酒可引發肝硬化、心肌疾患和胃潰瘍出血等危害,應盡早戒除煙酒。

1.3.5 飲食管理 飲食是人們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營養及飲食知識的掌握是飲食管理的基礎。掌握四低三高飲食療法,即低鹽[11]、低熱量、低糖、低膽固醇、高鉀、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家屬應積極應對,進行合理飲食照顧和管理。患者因消化吸收功能差,食欲低,就餐時讓素食占絕對優勢,推薦香蕉、柿子、蘋果、紅棗、洋蔥、芹菜、菠菜等降壓妙品,冰糖燉海參、冬瓜草魚湯、胡蘿卜粥、杞菜粳米粥等降壓食療方,海帶決明飲、山楂飲、荷葉飲、玉米須飲等降壓飲品。

1.3.6 正確測壓 測壓受、活動、情緒、溫度、飲食、左右手、測量用具等諸多因素影響,教會家屬測壓,減少誤差。據統計,藥物治療的依從性與測壓頻率呈正相關[12]。正確、定時測壓并有規律記錄,比較變化,作為用藥參考。

1.3.7 活動指導 患者緩慢改變,忌用力過猛、猛回頭,保持充足睡眠,充分休息,適宜的運動如步行、慢跑、太極拳、門球等。

1.3.8 心理輔導 患者因情緒變化大,長時間受病痛折磨,人生觀消極,抑郁癥發病率高,情志護理干預可提高生活質量,縮短血壓控制所需時間[13]。盡管老年人有多種不能治愈的慢性病纏身,只要維持穩定,其不可怕。對性格暴躁、易激惹的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矯正心態,避免多方面刺激[14],使其了解高血壓可控,消除就醫恐懼心理。

1.3.9 定期復查 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使其有頭昏頭痛、心悸、胸悶、惡心、嘔吐、肢體乏力、口角歪斜等不適時及時就醫,對血壓、眼底、血脂、血糖、肝功能、腎功能、尿檢等定期復查。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周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評價

觀察組患者醫囑服藥、戒煙限酒、低鹽飲食、定時測壓、適當運動、門診隨訪的人數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2周后患者的降壓效果

觀察組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在老年患者有特殊的臨床表現,如起病隱匿、器官功能儲備差、基礎疾病多、多種疾病共存、多重用藥、多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脈壓差大等,需要不同的對策與治療。其具有病程長、難根治、血壓波動大、性低血壓、合并癥和并發癥多等特點,因無法治愈,應首先保證患者生活質量,避免過度醫療,提供合理、安全、連續性的協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控制血壓是重要管理策略,可提供更多保護作用。觀察組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制定可行的干預措施如全面評估、降壓護理、服藥干預、勸導煙酒、飲食管理、正確測壓、活動指導、心理輔導、定期復查等進行對癥施護,2周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降壓效果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本研究表明,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特殊個性化護理,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高血壓的疾病控制有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艷紅. 176例高血壓病患者膳食調查及飲食指導[J]. 護理學雜志,2001,16(8):451.

[2] 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M]. 1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525-1526.

[3] Vasari RS,Beiser A,Seshadri S,et al. Residual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in middle aged women and men[J].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2002,287(8):1003-1010.

[4] 王萍. 淺談老年高血壓病的護理[J]. 吉林醫學,2010,1(31):56-57.

[5] 廖石鐘. 高血壓診斷標準[J]. 新醫學,2003,34(4):241.

[6] 張朝珍. 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療效的影響[J]. 河北醫學,2008,30(5):712-713.

[7] 姚景鵬. 內科護理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108.

[8] 陳愛萍,褚德發. 住院高血壓患者遵醫用藥和生活方式的調查[J]. 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60.

[9] 張學媛,趙瑩,郭麗.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院外治療時不遵醫囑行為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40-41.

[10] 蹇在金. 老年人不宜使用的藥物[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1):19-21.

[11] 劉芳. 淺談社區高血壓老年患者護理措施[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14):147-148.

[12] 羅志萍,馬紅寶. 社區人群高血壓防治的護理干預[J]. 南方護理學報,2005,12(2):58-59.

[13] 戴秀菊,楊金娟,周志虹. 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43-44.

第9篇

摘要:目的評定健康教育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療效觀察。方法對照組于住院期間給予常規護理指導。出院后按常規定期復查,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包括常規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相關知識教育等。每周一次,每次30分鐘。隨訪一年。結果兩組差異有顯著性,實驗組護理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健康教育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慢性肝炎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減少住院率,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健康教育;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Abstract: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guidanc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fter routine periodic review,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is related to a series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s include routine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diet guidance, guide to chronic hepatitis B prevention related knowledge education. Once a week, every 30 minutes. One year follow-up.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nursing. 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 compliance,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 the recurre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hepatitis, reduce hospitalization rat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ment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中圖分類號:R51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5-0135-01 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眾多。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都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患者的病程發展及轉歸。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系統多元化的持續健康教育指導,能夠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縮短住院時間和降低再次入院率,并能提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指導、慢性乙型肝炎知識的科普教育、用藥指導、生活指導、出院指導,通過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提高患者對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降低復發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對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傳染病醫院肝病科就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和肝病學會修訂的《2O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1]。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26~65歲。

1.2方法:

將38例患者分成2組,隨機19人為一組,年齡、性別沒有明顯的特異性。兩組分別建立健康教育隨訪表,登記患者的心理狀態、身體狀況、社會關系、復發率及護理滿意度。對照組于住院期間給予常規指導。出院后定期復查,不進行護理干預。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在入院第1天起至出院前1 天內由固定的醫生、護士對其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出院病人建立病人管理卡,對病人采取門診面訪及家訪、、通電話等方式。

1.3健康教育內容

1.3.1慢性乙型肝炎知識科普教育及保健知識, 讓其認識慢性乙型肝炎發病機理及治療注意事項,提高治療依從性。

1.3.2心理護理慢性乙肝病程長、根治難,治療療程長,藥物價格較貴,容易導致親友的歧視和疏遠,同時患者還有各種工作、學習、婚姻、生育的煩惱。慢性乙肝患者大多情緒低落,思想壓力較大、擔心預后、怕傳染家人等,常有焦慮、抑郁心理。因人而異進行心理輔導,讓其認識到慢性乙型肝炎可控、可治、合理用藥預后好、加強自行隔離措施可以避免傳染他人,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應對能力、承受能力與自控能力,對病情反復發作的患者說明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長期性,樹立其正確對待治療的觀念。

1.3.3用藥指導抗病毒藥物的作用及副反應,擅自停藥、換藥和私自減量對慢性乙型肝炎康復的影響。

1.3.4生活指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注意充分休息,向患者強調休息的重要性,活動期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待肝功能好轉后逐步增加活動量。飲食以清淡為主,按照適度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飲食。活動期多進食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忌食辛辣、高脂食物,絕對禁酒,戒煙。注意營養過剩問題,避免高熱量、高脂飲食以避免脂肪肝,加重肝損害。

2結果

對實驗組19名患者經過2年多反復不斷的健康教育指導,實驗組19患者精心理狀態、身體狀況、堅持遵囑用藥者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好轉者占90.1%、堅持合理生活習慣、遵囑用藥者95.7%、復發率23.1%及護理滿意度為98.5%。

3體會

慢性乙型肝炎是在我國高發,由于治療時間長、費用高,大多數患者情緒低落,思想壓力較大;同時此病屬傳染病,容易被周圍的人及親友歧視和疏遠。患者常有焦慮、抑郁心理,社會關系不融洽。通過恰當的健康教育能使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狀態保持比較良好的狀態,能夠堅持合理生活習慣者、堅持遵囑用藥,取得了較低復發率及較高的護理滿意度。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醫療措施。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治療過程中,給患者適當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第10篇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高血壓容易引起較為嚴重的臨床病癥。因此,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共收治240例高血壓患者,其中女98例,男142例。年齡39~86歲,平均年齡(65±14.32)歲。240例患者病程2~30年,平均病程為(19±6.8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的臨床診斷標準,主要臨床癥狀包括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按照隨機原則將24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如年齡、病程、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藥物治療,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進行人性化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應著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有關高血壓的知識以及相應的保健措施,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誘導高血壓產生的不良生活習慣[3];②生活方式調整: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生活方式的調整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可對高血壓的治療效果產生重要影響。主要包括:戒煙限酒,多運動,減輕體重;飲食方面,減少脂肪攝入尤其是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多食用綠色蔬菜,少食腌制類食物、肥肉等,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得多于5g,優化膳食結構,盡可能避免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③心理護理:高血壓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響,極易產生緊張、煩躁、抑郁等心理。因此,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輔導,疏通患者的消極情緒,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和個性化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要始終微笑著面對患者,以積極向上的形象出現在患者面前,使用禮貌用語,為患者營造良好的護理環境[4]。

1.3統計指標 在治療過程中動態監測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以血壓水平作為評定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結果均使用SPSS18.0軟件來進行統計和分析。行χ2檢驗,取P

2結果

行護理干預前,試驗組血壓為(147.23±12.65)/(86.56±6.37)mmHg,同期對照組血壓為(148.23±13.47)/(88.87±6.08)mmHg,兩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行護理干預后,試驗組血壓為132.89±10.62)/(79.58±5.98)mmHg,對照組血壓為(141.72±12.42)/(83.98±6.29)mmHg,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結論

作為一種多基因遺傳和多種環境相互作用影響的疾病,高血壓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著重要的聯系[5]。因此,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包括心理干預、生活方式干預以及健康教育等能夠增強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時,護理干預還能消除患者因患病所導致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行護理干預前,試驗組血壓為(147.23±12.65)/(86.56±6.37)mmHg,同期對照組血壓為(148.23±13.47)/(88.87±6.08)mmHg,兩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行護理干預后,試驗組血壓為132.89±10.62)/(79.58±5.98)mmHg,對照組血壓為(141.72±12.42)/(83.98±6.29)mmHg,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利用護理干預的方法可以增強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付秀葉.高血壓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36:4809-4810.

[2]王紅梅.社區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3,03:299-300

[3]張寶香,劉景芝,王麗.社區老年高血壓護理干預效果比較[J].基層醫學論壇,2007,20:919-920

第11篇

【關鍵詞】 行為,成癮;物質相關;對比研究;青少年;城市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10-0930-03

吸煙、飲酒、吸毒是物質成癮行為,游戲機成癮、網絡成癮、賭博是精神成癮行為。這些行為不但影響青少年的學習,而且也將影響到成年時期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并可能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為了解賀州市城區青少年成癮行為現狀,為制訂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根據《2008年廣西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測方案》的規定和要求,于2008年4月對賀州市城區11所學校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賀州市城區的4所初中、4所高中、2所職業高中、1所大學共11所學校進行隨機抽樣抽取班級,共調查71個班級3727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3688份,有效問卷率為98.95%。其中男生1586名,女生2102名;初中生1183名,高中生1289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603名,大學生 613名。被調查學生的年齡分布在11~26歲,平均16.95歲。漢族占85.51%,壯族占7.96%,其他民族占6.53%;母親文化程度以小學(31.80%)和初中(36.76%)較多,其次為高中/中專(20.12%),大專占4.22%,大學及以上占2.28%;以核心家庭(48.83%)為主,其次為大家庭(29.40%),單親家庭占4.86%,重組家庭占1.79%,隔代家庭占4.10%。

1.2 方法 統一使用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廣西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問卷”, 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不良生活方式、故意和非故意傷害行為、吸煙、飲酒、吸毒、網絡成癮、賭博和性傳播疾病等相關危險行為,其中初中卷有83個調查項目,高中和大學卷有89個調查項目。嘗試吸煙指曾吸過一兩口煙,目前吸煙指在過去30 d里至少有1 d吸過煙,經常吸煙指6~20支/d。嘗試飲酒指曾飲過1杯酒,目前飲酒指在過去30 d里至少喝過1杯酒,重度飲酒指在過去30 d里,至少有1 d在1~2 h內喝5杯酒或更多,醉酒指在過去12個月里至少有1次曾因喝酒太多而出現頭昏、頭疼、嗜睡等癥狀。吸毒指曾使用過冰毒、、大麻、可卡因、海洛因或鴉片等。賭博包括曾參加過以金錢、代幣、其他物品為賭注的類似賭博的娛樂性活動。游戲機成癮指最近7 d內平均每天玩電子游戲時間≥4 h;網絡成癮指出現以下10項中①和②~⑩指標中至少4項:①過去7 d內平均每天上網≥4 h;②不上網時,仍在想網上的內容;③因不能上網而感到無聊、焦慮;④期望上網時間比目前更長;⑤上網時間經常超出預期;⑥想不上網,但無法自控;⑦因上網而不能完成作業或逃學;⑧向家長、同學和教師隱瞞上網事實;⑨因上網而與教師或家長發生沖突;⑩借上網以擺脫困境、抑郁、無助或焦慮情緒[1]。

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在學校班主任的配合下,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無記名自填式問卷調查,在調查員統一指導語下,統一發放問卷,統一收回,調查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回避。

1.3 統計分析 將收回的有效問卷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并用χ2檢驗分析不同性別、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校類型的差異。

2 結果 見表1~3。

2.1 吸煙 男生各種吸煙行為報告率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2.2 飲酒 各種飲酒行為報告率男生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2.3 吸毒 吸毒報告率男生明顯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2.4 賭博 男生賭博報告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2.5 游戲機成癮 男生游戲機成癮報告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2.6 網絡成癮 男生網絡成癮報告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賀州市城區青少年吸煙、飲酒、吸毒、賭博、游戲機和網絡成癮等成癮行為報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可能與男生好奇心比較強、性格和家庭教育、社會傳統觀念有關,男生面臨新環境、新人際關系帶來的挑戰,更難適應。家庭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環境,父母的態度、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因此,家庭背景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普通中學生高于重點中學生,提示重點中學的學校環境、校風和紀律要求等都對學生成癮行為有明顯抑制作用。在今后開展青少年戒煙、控酒、禁毒、禁賭干預活動中,可以針對不同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健康促進教育,以便達到更好的效果。

調查結果還顯示,現在吸煙率和現在飲酒率從初一的6.60%和20.72%上升到大二的18.27%和48.71%,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上升。可能是因為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渴望交往的心理增強,但受到交往能力和社會經驗等局限,常錯誤地采用以煙酒行為作為交往的方式,或者因為學習壓力加大,造成心理壓力增加,一些學生以吸煙、飲酒尋求心理慰藉或借酒消愁。因此,無論學校還是家庭,無論教師還是家長,對于學生的學習壓力、心理壓力、社會交往都應該及時給予關心,幫助排遣[2]。在吸煙和喝酒的學生中,≥13歲開始吸煙和飲酒的占77.98%和50.98%。青少年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容易對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產生好奇,繼而模仿和嘗試;13歲前吸煙、飲酒行為與以后其他多種成癮行為有著密切關聯,早期吸煙、飲酒行為可能是青少年問題行為的一種表現,可能同時還伴隨著多種成癮行為的存在。因此,預防和干預青少年成癮行為應從早期開始。吸煙、飲酒對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生理和心理影響都很大,而且因酒后滋事的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斷上升,應引起人們乃至社會足夠的重視。

初中生的游戲機成癮和網絡成癮報告率最高,分別為13.85%和6.60%;其次為大學生。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由于網絡交往的自由性、虛擬性、廣泛性,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因此,與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網絡成癮[3]。網絡成癮雖不象那樣會危及生命,但會對成癮者生活、學習等產生負面影響,容易造成精神紊亂和焦慮、抑郁癥狀,成癮者性格多偏內向,不善交際,與他人缺少交流,在現實生活中較少得到社會支持,而且易于使人格發生偏離,出現厭學、逃學、離家出走、不服從家人和學校管束等逆反心理,對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害社會和家庭。因此,對于易于游戲機和網絡成癮的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早期行為干預,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4]。

吸煙、飲酒、吸毒對身體健康的不良影響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而網絡成癮已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根據賀州市城區青少年成癮行為現狀,應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學生中開展戒煙、控酒、禁毒、禁賭的健康促進活動,讓網絡成為學生學習、交流、豐富個體生活的有益媒介和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的工具,在網絡面前學會選擇、自律;給予他們健康行為指導,不斷提高青少年衛生知識水平,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同時,學校還要加強心理輔導和生活技能教育,使他們能正確對待學習、就業、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壓力,堅定信心,去迎接挑戰和克服困難[5]。

4 參考文獻

[1] 季成葉,主編.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綜合報告.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2007:40-43.

[2] 鐘婭,楊汴生,何健,等.河南省城市初中學生吸煙飲酒及易成癮藥物使用情況.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8):748-750.

[3] 聶少萍,馬文軍,李海康,等.廣東省城市青少年成癮行為流行狀況分析. 中國學校衛生,2008,29(7):598-600.

[4] 康延海,盛莉,葉蘭仙,等.蘭州市中學生網絡成癮與人格因素分析. 中國學校衛生,2008,29(9):805-806.

第12篇

[關鍵詞]游離皮瓣移植;大面積缺損;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13-1449-02

游離皮瓣移植是將一塊離體的皮瓣,通過小血管吻合技術將皮瓣的血管與缺損部位的吻合,立即得到良好的血液供應和靜脈回流,從而在移植部位永久存活的方法。在整形燒傷科,各種原因的外傷均可致局部組織壞死而遺留大面積缺損,最終需行游離皮瓣移植術修復創面。嫻熟、準確的操作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但術后護理對移植皮瓣的存活也至關重要。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對50例患者實施了游離皮瓣移植術,對于術后護理我科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5~63歲;頭皮撕脫傷伴顱骨外露5例,上肢軟組織缺損伴肌腱外露21例;骶尾部軟組織缺損伴骶骨外露7例,下肢軟組織缺損伴肌腱外露19例。軟組織缺損面積12cm×14cm~26cm×12cm,采用背闊肌皮瓣、腹直肌皮瓣或股前外側皮瓣。

2 結果

2例發生動脈危象,1例發生靜脈危象,護士嚴密觀察,報告醫師及時處理后血管危象得到緩解,最終全部成活。

3 術后護理措施

3.1心理護理:心理問題在手術中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血管危象期心理因素往往直接導致手術失敗[1]。意外的傷殘給患者造成嚴重的打擊,他們極度恐懼,害怕面對現實,情緒低落。護士應富有同情心并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并發癥以及處理方法,介紹成功案例,使其增強信心并主動配合治療,患者可通過自我調節而達到最佳心理狀態。

3.2 病室管理:寒冷易致血管收縮、痙攣,甚至吻合口栓塞,影響皮瓣存活。術后保暖是很有必要的,室溫應保持在25℃左右。可采用紅外線燈距離30~45cm照射皮瓣,但應避免皮溫過高或燙傷[2]。尼古丁能造成外周血管強烈收縮,因此術后應嚴格戒煙并保持無煙環境。房間每日用紫外線消毒2次,每次40min,房內物品每日用84消毒液擦洗1次[3]。保持病房環境安靜整潔,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護理人員進行各項檢查、治療、護理時動作準確、輕柔[4]。

3.3護理:術后取平臥位,絕對臥床2周,移植皮瓣應略高于心臟,以利于靜脈回流,保證皮瓣的血運。若患處合并骨折而采取外固定,則包扎在皮瓣表面及蒂部的繃帶不可過緊,應將皮瓣表面開窗,外覆松散紗布,近端肢體包扎避免形成環壓,以防影響皮瓣供血或靜脈回流。

3.4全身情況觀察: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游離皮瓣移植手術復雜、創傷大、滲血多,時間長,血壓過低將影響皮瓣血供甚至導致皮瓣壞死。因此應嚴密觀察患者一般情況,維持有效血容量,收縮壓不低于100mmhg,尿量不少于30ml/h。

3.5 皮瓣血運的觀察及判斷:游離皮瓣移植術后,血管痙攣或栓塞多發生在術后72h內,因此要密切觀察并詳細記錄。術后24h內,30min觀察1次,以后每1~2天觀察1次,觀察內容為皮瓣色澤、溫度、腫脹程度及毛細血管充盈反應。正常皮瓣為淡紅色,靜脈受阻時先呈暗紅色,隨著受阻加重,逐漸變為青紫色,皮瓣腫脹,毛細血管充盈反應較快,創緣滲血較多,即靜脈危象;動脈受阻時皮瓣顏色變淡或變白,皮紋增多,毛細血管充盈反應延長,創緣不出血,即動脈危象。如出現靜脈危象應局部保暖、間斷吸氧,必要時靜脈切開放血;如動脈危象則給予高流量吸氧,若仍不緩解,立即手術探查[5]。術后疼痛可使機體釋放5-羥色胺,從而出現血管痙攣,可給0.9%鹽水500ml加杜冷丁注射液l00mg靜滴,維持24h[3]。本組病例中有2例發生動脈危象,1例發生靜脈危象,護士嚴密觀察,報告醫師及時處理后血管危象得到緩解,最終全部成活。

3.6皮瓣彈性、濕度和光澤度的觀察:術后2~3h皮瓣溫度與鄰近部位的健側溫度相等或低于1℃~2℃,皮瓣局部濕潤,光澤度好,富有彈性。若其低于鄰近部位3℃~5℃ ,保溫治療后仍不升溫,而且皮瓣干燥,按壓無彈性,提示動脈循環障礙;若皮瓣張力較高,水腫明顯,滲血較多,則提示靜脈循環障礙;如皮溫突然升高且局部有刺激感或疼痛加重,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3.7 皮瓣滲出情況的觀察:將開窗紗布掀開后觀察,如吻合口有少量活動性滲血,無菌棉簽擦拭后仍有滲血且顏色鮮紅,則皮瓣存活良好;如無活動性滲血,只有淡黃色液體滲出,但針刺后有鮮血滲出,皮瓣也可存活;如果無滲血,針刺后僅有少量暗黑色血液滲出,說明動脈危象,有吻合口栓塞或動脈血管受壓的可能,必須立即換藥檢查或探查血管,去除血栓、接觸壓迫;如滲血量大,有可能是血管結扎脫落、吻合口瘺或靜脈痙攣[6]。

4 結論

游離皮瓣移植方法可以縮短療程,提高治療效果,大面積的皮膚軟組織缺損多選擇游離皮瓣移植修復創面。血管危象是游離皮瓣移植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但大多數血管危象是可以糾正的,有研究表明,血管危象在2h以內發現并得到處理,緩解率84.7%,超過4h緩解率為43.6%,關鍵是早發現、早處理[7]。術后嚴密觀察皮瓣血運、色澤、溫度及腫脹程度,正確識別動、靜脈危象并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可以提高游離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王春芳,劉云景,陳曉敏,等. 游離皮瓣移植術圍手術期護理[J]. 中國美容醫學,2007, 16(11):1588-1589.

[2]辛海霞,趙艷,蘇靜靜.背闊肌游離皮瓣移植術后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10):75-77.

[3]姚紅, 韓靜, 高琨. 游離皮瓣移植術后護理體會. 包頭醫學, 2003, 27(2):39-40.

[4]雷艷,臧妍.護理工作對預防游離皮瓣手術后血管危象中的作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8):1233-1234.

[5]杜微藍,王朝霞.游離皮瓣移植術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觀察及預見性護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9):242.

[6]耿傳霞,黃雪梅.吻合血管游離皮瓣移植術后護理體會[J].貴州醫藥,2003,27(1):94-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静乐县| 丰城市| 东城区| 余姚市| 新龙县| 都昌县| 台湾省| 宁安市| 通城县| 达孜县| 密云县| 繁峙县| 新和县| 芷江| 娱乐| 曲阳县| 姜堰市| 九江县| 北海市| 蒲江县| 中江县| 云梦县| 珠海市| 邵阳市| 茌平县| 若尔盖县| 易门县| 祥云县| 德格县| 永城市| 泰州市| 屯门区| 三台县| 柳河县| 油尖旺区| 浦北县| 丹东市| 澎湖县| 平武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