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7 16:10: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可愛的多肉植物
最近,我媽媽迷上了多肉植物。在她的影響下我也喜歡上了這類可愛的植物。
之所以稱為多肉植物,是因為這類植物的葉片通常肥肥的,富含水分,很多是生長在沙漠地區的。
也許你會說:那不就是仙人掌嘛!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全世界約有多肉植物一萬余種,在植物分類上隸屬幾十個科。常見的多肉植物不僅包括仙人掌科,還有景天科、番杏科、百合科……每個科又分為好多個屬,每個屬中又有著許多各種各樣的植物。仙人掌科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科,而我們常說的仙人掌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我見過的多肉植物中,我覺得番杏科的“小兔子”最可愛了。那一個圓圓的腦袋和兩個長長的耳朵,真是像極了可愛的小兔子,但不同的是——就算你“掘地三尺”也別想找到它的“身體”;當然了,在顏色上它和真正的小兔子也是完全不同的——它全“身”都是綠油油的,除此之外,是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你見到一只綠色的“兔子”的。排在第二的,就要數景天科的熊童子(也稱“小熊腳爪”)了,它那肥厚多肉的卵形葉片像極了肥嘟嘟的小熊掌,而葉頂部紅色的小尖角更像一個個涂了指甲油的熊爪。綠色的“熊掌”在紅色的“熊爪”的點綴下綠得更加可愛了;紅色的“熊爪”在綠色的“熊掌”的映襯下紅的更加顯眼了……
當然了,不同的多肉植物有著不同的栽培方法。要養好它們,不僅需要每一位栽培者付出心血,還需要掌握栽培的方法。就如同父母培養孩子一樣,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摸索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有這樣人才能成才,花才能成景。
五年級:繆季桓
關鍵詞:多肉植物;養護管理;植物栽培
多肉植物通常是指植物營養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在園藝上又稱多漿植物或多肉花卉。多肉植物大多莖和根具有發達的薄壁組織可以存儲水分,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多肉植物以其種類繁多、造型美觀、好種而不傲嬌的特點,俘獲了眾多人的心。雖然多肉植物生長粗放、容易繁殖、對于環境的要求較低,但是多肉植物的養護管理知識是每個多肉愛好者必備的知識。并且對于多肉植物的養護管理主要從配土、光照、溫度、濕度、施肥、防蟲治病、繁殖等方面人手,才能培育出長勢良好的萌化你的“肉肉”。
1 配土
多肉植物對土壤的基本要求是土壤疏松透氣,排水、保水性好,含一定量的腐殖質,顆粒度適中,沒有過細的塵土,呈弱酸性或中性。好的土壤應是疏松透氣、排水良好、具一定團粒結構、能提供植物生長期所需養分的砂質壤土。
對于土壤的配制無論選擇哪種植料、如何配制,都要滿足植物的基本要求,并要考慮各方面情況,靈活把握。土壤的配制要根據栽培場地來配制、根據不提多肉種類來配制、根據不同栽培地區來配制、根據不同生長階段來配制。如球類多肉植物的土壤,采取普通花泥、煤球灰(經篩選后成顆粒狀的)、蛭石和適量骨粉配制即可。
2 光照
大多檔畝噯庵參鐫諫長發育階段需要充足的陽光,屬于喜光植物。充足的陽光使莖干粗壯治理,葉片肥厚飽滿有光澤,花朵鮮艷誘人。而光照不足則植株汪汪生長激情,莖干柔軟下垂,葉色暗淡,刺毛變短,變細,缺乏光澤,還會影響花芽分化和開花,甚至出現落蕾落花的現象。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多肉物種都喜歡溫暖的陽光,對光照需求較少的斑錦品種,以及不慢白色疣點和表皮深色的品種,它們若長時間在強光下暴曬,植株表皮容易變紅變褐,顯得沒有生氣。因此,稍耐陰的多肉植物,在夏季晴天中午前后要適當遮陰,避開高溫強光。另外,早春剛萌芽展葉的植株和換盆不久的植株,也要適當遮陰,以利于株體的生長和恢復。
3 溫度
多肉植物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0~30%。當然,溫度不可能是一個恒定值。夏季超過35%時,部分多肉植物會進入休眠狀態,特別是“冬種型”(冬季生長),當溫度達到40%時,幾乎所有的多肉植物都會進入休眠狀態,即使“夏種型”(夏季生長),也會進入休眠狀態(不再吸收水分)。冬季在低于5℃時,部分多肉植物會進入休眠狀態。0℃是冰點,由于多肉植物葉片和枝干內部大部分都是水分,所以此時要更加注意多肉的變化以放置凍傷。
4 澆水
多肉植物必須適時補充水分以供生長發育之需,而決不是像某些人認為的“寧干勿濕”。那么要掌握多肉植物的澆水技巧,首先要了解多肉植物各個種類的睡眠習性休眠期多澆水易致植株腐爛,如冬季休眠的仙人球類,若冬季澆水,會造成根系腐爛或易受凍,雖然它在冬季不一定腐爛,但一到春天就會腐爛。
其次要仔細觀察各植株的生長情況,及時判斷多肉植株葉色的變化,以確定是否缺水。最后澆水要考慮氣溫、空氣濕度、溫室通風情況、盆的大小與材質、根有沒有下伸到砂床上等情況,其目的是幫助判斷盆內是否缺水。
5 施肥
對于多肉植物的肥料選擇與調配,主要有骨粉、雞糞、緩釋顆粒化肥。每種肥料的使用對象和方法會有些許區別。對多肉的施肥,冬型種和中間型植株每20天左右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合肥。施肥時間可在天氣晴朗的上午,并注意肥液不要濺到植株上,夏型種則不必施肥。另外需要多肉植物在某個時期開花時期對養分的大量需要,補充基肥的不足。應根據不同的品種和生長期的差異進行。
6 繁殖
肉肉VS花盆
【大小】不同的多肉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養,也需要搭配不同材質的花盆。但總的來說,種植在辦公室的多肉一般形態較小,再加上多肉本身就不喜歡太深的容器,所以建議辦公室的多肉最好選取10-15厘米深的土盆子。多肉植物的根系不是十分發達,土壤過多,水分一時揮發蒸騰不了,容易導致腐爛。所以要本著“寧小勿大,寧淺勿深”的原則選盆,大中球選盆要求球徑和盆徑基本相當,或者盆徑略大于球徑一兩公分,小球最好多株混栽。栽培土壤的深度最多是球徑的兩倍,就是說球徑如果是5厘米,土壤深度有10厘米就行了,對于大球而言則可以更淺一些。越是大球,所消耗的水分和養分越少,盆土過多不但沒用,而且容易導致腐爛。如果花盆過深就要注意在底部多加非土壤填充物。
【透氣】容器是否透氣,是給肉肉們選擇花盆時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普通的素陶花盆就是透氣性最好的、肉肉最喜歡的“家”。市面上有很多彩陶的花盆,雖然樣子可愛,但是透氣性較差,所以如果想要買彩陶花盆的人,一定要選擇底部有排水孔的。如果實在對那些美麗的無孔花器著迷的話,可以在無孔容器底部先放一層排水良好的輕石甚至是煤渣、泡沫等,每次澆透傾倒出多余的水就可以了。
【材質】花盆通常有瓦盆、瓷盆、紫砂盆、塑料盆、木盆等等,其實堅強的肉肉幾乎適合任何一種材質的花盆,不過想要認真養好肉肉,則需要針對不同材質的花盆,做好一些準備工作。
瓦盆:瓦盆最大的優點是透氣且便宜,但正因為它太透氣,有人說不適合多肉植物種植,原因是盆邊沿的土壤十分容易干,特別是在烈日暴曬之下,盆邊沿的根系容易受傷害(盆邊沿的須根最多)。瓷盆:雖然漂亮,但不太透氣盆,因此要注意解決透氣問題,盆中心位置可以空出來的(例如多個植株混栽),最好使用直通式透氣管。但直通式透氣管制作過程較麻煩,且一般適用于大型瓷盆,我們在辦公桌上堆放的多為中小型瓷盆。
中小瓷盆的透氣系統制作方式則簡單很多,中瓷盆用一個飲料瓶剪掉上半部,只用下半部,周身打孔,倒扣在漏水孔上就行了,注意在飲料瓶底面的低洼處打孔,否則會積水。
小型瓷盆用一個稍大些的塑料瓶蓋周身打孔,扣在漏水孔上,這叫做透氣罩,記得都要在口沿處剪上缺口。相對漏水孔的透氣面積而言,加裝透氣管的辦法可以有效增加透氣面積幾十倍,對栽培多肉植物以及其它怕水漬的花卉品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措施,不要小看這個步驟。
紫砂盆:漂亮,透氣性介于瓦盆和瓷盆之間。選購紫砂盆除了美觀和價格外,需要特別注意盆壁的薄厚,越是薄壁的紫砂盆透氣性越強,盆壁老厚那種的透氣性和瓷盆差不多。大的紫砂盆也應該采取和瓷盆一樣的透氣措施,對植株生長比較有利。中小盆則采取扣透氣罩的辦法比較好。
塑料盆:透氣性不好,解決辦法除了采取透氣管的方法之外,還可以在盆體中下部用針扎眼,如果為了美觀,可以先在紙上畫一個簡筆畫圖案,然后貼在花盆上,照著圖案線條密集扎眼,既好看又透氣。盆上部不要扎眼,容易漏水。
浩瀚無涯的海洋在小魚眼里,不如一汪清澈的淺洼;豐腴膏潤的江南沼地在仙人掌看來,比不上一方熾熱的沙漠。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朋友將一株多肉植物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我很快被它光鮮的外表吸引:肥厚的葉片潤澤得能掐出水來,上面爬滿了淡淡的褐斑,嬌巧玲瓏的葉冠羞澀地低垂,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般清麗可愛,討人喜歡。
我視其如珍寶,可謂呵護有加。我特地給它買了一個精致的花盆,上面鍍著一層油光發亮的彩漆。我嫌原本的土壤太貧瘠單薄,便跑到外公田地里挖來一塊肥沃油膏的泥土。每天給它澆從山上汲來的清冽澄澈的山泉;怕它被陽光灼傷柔嫩的皮膚,不忍心把它搬到室外,而是安頓于清爽舒適的室內。我對它悉心照料,盼望它長得水靈壯實。
那天,我正細細端詳著這可愛的小精靈,猛然發現最下方的一片葉略顯萎蔫,葉面泛著一絲昏黃,與上方滿眼青翠顯得那樣格格不入。我急了,是我照料得還不夠好嗎?翌日,我趕往市場買回白花花的化肥,均勻地平鋪在細軟如紗的泥土上,又另澆了一遍甘泉,使每片葉子都水靈靈的。
我滿以為它在我的加倍關照下會很快康復,誰知飽滿的葉片逐一干癟脫落。我急得兩眼發直,我可不想讓這快樂的小精靈毀滅在自己手上啊!我火速把它的原主人請到家中看個究竟。
朋友左瞧瞧,右瞅瞅,還問我日常詳細的培養方法,我如實告訴了他。本以為會博得朋友的贊嘆,不料朋友眉頭緊皺,沉吟道:“多肉植物喜干旱,一個月只需澆一次水,你卻用透氣性極差的黏土栽培,還置放于不通風無日照的室內,好端端的一盆植物,就被你這樣給糟蹋了。”
我怔住了。我不知道多肉植物的習性,大費周章用錯誤的方法栽培,賠了血本不說,還白白葬送了一個可愛鮮活的小生命。我信心滿滿地為它創下一片天地,卻無意間損壞了它的美好生活,只因我不懂得一株植物的世界,不懂得它真正需要的是一方干旱。
請為你的鳥兒博得一片自由的藍天,為你的金魚尋求一池碧綠的荷塘,那才是真正屬于它們的地方。
(指導老師:陳獻獻)
大學畢業的余亞民早在幾年前就看到了多肉植物的商機,加之他自己也鐘愛多肉植物。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2014年,他投資20萬元建起了南昌第一家多肉植物花園,他的多肉植物生意做得越來越好。那么,他對于多肉植物有著怎樣的養護經驗以及在經營管理自己的公司上又有哪些獨特的理念呢?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走進了南昌朝夕多肉植物花園,采訪了85后創業青年余亞民,相信他的創業經驗對您的創業之路一定會有所啟發!
記者:余總,是什么促使您走上種植多肉植物之路,并決定以此作為自己的事業來發展的呢?在創業期間,什么事是您特別難忘的?
余亞民:提到多肉植物,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因為促使我把多肉植物當作一個創業項目來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機緣巧合。在我心里一直有一個夢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盆栽花卉店。因為廣州花卉行業比較發達, 2010年9月我南下去了廣州,雖然初心是奔著實現夢想而去的,但到了廣州后我并沒有從事花卉方面的工作,而是就職于某家食品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銷售員。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兩年時間里,我自己雖然在生活理念、人際交往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從未放棄最初的夢想,而且想把這個夢想變成現實的想法越來越強烈。我心想,要做盆栽花卉這一行,就得先進入這個行業積累經驗,于是我決定辭職去尋找花卉行業相關的工作。一次機緣巧合,我應聘到了一個擁有200畝基地,專門從事多肉植物生產及批發的花卉公司做銷售員。隨著每天與多肉植物的接觸,我越發喜愛多肉植物,也越看好它的前景。憑借在該公司積累的經驗和資源,2014年元旦我離職回到南昌發展多肉植物。能與多肉植物結緣并以此作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同時也倍加珍惜這個機會。如果說創業期間讓我最難忘的事情,那莫過于家人在我創業路上給予的無私幫助、無條件支持和理解了。
記者:余總,據了解,您的多肉植物花園是南昌的首家。請問:多肉植物好養護嗎?在養護管理上主要應該注意什么呢?
余亞民:多肉植物,在管理上相對一般花卉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多肉植物表皮的特殊結構使其蒸騰量大大減少,失水明顯比其他植物種類少,具有較強的抗旱、抗逆性,因此,多肉植物不需要經常澆水。不過大部分多肉植物喜歡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此外,在養護上只要注意土壤、溫度、水分等方面即可。具體注意事項如下:(1)土壤。建議潮土干種,而所謂的潮土就是指混合花土適當噴水后,手握成團、松開手輕輕一碰就散了的濕土。(2)溫度。多肉植物的適宜生長溫度為10~32℃,當低于10℃或高于32℃時,植株開始休眠。(3)水分。澆水沒有特定的時間,一般半個月澆1次水。注意保持“干透、澆透”的澆水原則,先把根系養好再去控水。
記者:對于基地的選址您當初是如何考慮的呢?目前您的多肉植物大棚里有多少個品種,市場效益如何?
余亞民:我把基地選在江西省南昌市揚子州楊新路附近,主要是因為這里地處沿江位置,通風性好,溫度相對會低一些,尤其是夏天,不會太熱。此外,這里離南昌市老城區和新區都比較近,可以方便顧客前來選購。目前我們大棚有300多個品種,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兩個大棚(總共面積為1畝)一般每月平均銷售額為3萬~6萬元,旺季最高銷售額一天曾達到5000元,現在平均每天可出售100盆左右。不過目前我們獲得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投在了多肉植物品種的拓展以及維持公司的運營上。
記者: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品種有哪些?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價格相差大嗎?
余亞民:多肉植物的形態多種多樣,可以滿足不同喜好的人的審美要求。目前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品種主要是景天科石蓮花屬、蓮花掌屬的植物,還有不少人喜歡番杏科的植物。比如吉娃娃、觀音蓮、玉露、雪蓮、熊童子、山地玫瑰、桃蛋、奶酪、福娘、阿房宮、冰梅、布紋球等都是比較暢銷的品種。現在興起的由各種多肉“拼盤”而成的組合式多肉盆栽最受消費者的歡迎。很多顧客會選擇喜歡的幾個多肉植物品種讓我現場幫他們組合,其中很多人一買都是七八盆,有的也幫朋友、同事買些。
多肉植物因品種不同,價格上差異也比較大,從幾元到幾千元,甚至幾萬元的品種都有。不過我們基地賣的多肉植物以平價的品種為主,每盆5~600元不等,價格是由市場來決定的。由于多肉植物的“萌態”很吸引人,所以喜愛多肉植物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也不乏愿意花高價購買者。尤其是一些消費者普遍喜愛的品種,當市場供應量不足時,價格就直線上升。當產量大了,供應趨于飽和后,其價格又不斷下降,甚至有時會創歷史新低。在這里要提醒廣大從事多肉植物種植的朋友:切不可盲目跟風,建議想商業化種植的朋友先調研市場后再謹慎栽培。
記者:近年來,為什么多肉植物會越來越流行?多肉植物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哪些?您的產品主要是零售還是批發?
余亞民:多肉植物的流行主要是受人們對綠植消費需求轉型的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人們都趨于購買一些干凈整潔、容易養護的植物。而多肉植物就很好地迎合了人們這一心理,因為它們打理起來很容易,且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不會因為人們短期無暇照顧而死亡,所以多肉植物又被稱為“懶人植物”。加之多肉植物迷你精巧的造型作為家具的百搭擺設,非常惹人喜愛。很多顧客都專門買來放在辦公室和家里,他們說看著這些“萌萌的”多肉植物可以緩解壓力和疲勞,綠色清新的“小肉肉”給他們心曠神怡之感。此外,多肉植物特殊的景天酸代謝是很適合室內種植的。因為大部分多肉植物長期生長在干旱少水的環境中,為了應對白天高溫的環境,它們就選擇把主要的新陳代謝活動放在溫度較低的夜晚來進行,這樣不僅減少了水分的流失,而且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釋放氧氣、凈化空氣的作用。因此,它們可以營造健康良好的環境。
多肉植物因為外形小巧精致,葉片飽滿可愛備受女生的歡迎,所以其主要消費群體為18~35歲的女性,而其中消費主力軍是工作的白領女性。目前我們的產品零售和批發都做,但是以零售為主。銷量好的時候,我們會經常去廣東、福建、山東、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型多肉植物生產基地外調一些品種。
記者:多肉植物最適合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余亞民:多肉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有葉插和枝插兩種,也有部分“肉友”喜歡自己人工授粉、播種。但是其中以枝插最為常見,它是一種快速簡單而又容易保存母本基因的繁殖方式。枝插在多肉植物的繁殖中也叫“砍頭”,是指利用枝條的一段作為插穗的扦插方法。枝插的時候最宜選擇株型端正、葉片多而肥的健康植株。因為選擇健康的主體,扦插成功率才能高。此外,由于多肉植物中很多種類的體內有白色汁液或無色黏液,這種汁液和黏液在植物受傷時可使傷口迅速結膜,既防止了體內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因此,在栽培中人們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將一些截面積很大的球形、柱形多肉植物切頂扦插。
記者:據了解,您不光是線下賣多肉植物,線上也在賣,多肉植物適合在網上銷售嗎?在營銷方式上,您有什么建議?
余亞民:多肉植物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能儲存充足的水分,在脫土情況下可以保持數月的生命力,所以它們比較適合在網上銷售。不過多肉植物在線上銷售,郵寄時要注意其根部需完全脫土,根系需充分晾干,因為在植株有水分的情況下寄送很容易患黑腐病。但是,目前我們主要還是以實體店銷售為主。
營銷手段上,我們主要是微信營銷、口碑營銷。以老帶新是主要的銷售方式。不過,我認為任何營銷模式都應建立在保證產品的質量上,誠信經營,做良心生意。還有就是用心,比如,在微店以及淘寶上銷售多肉植物,就必須把照片拍得漂亮一些,為此我還專門研究了如何擺拍,不少顧客最初都是被我拍的精美照片所吸引的。
記者:余總,您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對于想創業的年輕朋友您有什么想說的嗎?
余亞民:下一步計劃是繼續擴展多肉植物花園,并把它打造成一個集生產、銷售、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花園”。這座“花園”可以給喜愛多肉植物的人們提供一個慢生活的休閑區域。人們可以在里面喝著咖啡或品著茶交流養護多肉植物的心得及經驗,甚至延伸到交流思想。把“萌物”――多肉植物帶來的快樂一直傳遞下去。對于想創業的年輕朋友,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真誠待人、一步一個腳印,要始終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關鍵詞:雪棗;特征特性;栽培技術;晉北南部
雪棗原產于山東省蒙陰縣,是極晚熟、個大、質優的鮮食棗品種[1-3]。山西省鳳凰山生態植物園(位于晉北南部)結合棗樹試驗園建設,于2003年從運城引進栽培。經過6年的觀察,該品種在晉北南部小氣候條件下,生長迅速,早果豐產,果品品質上乘。雪棗成熟期特晚,終熟之前果肉較硬,在山西省鳳凰山生態植物園,在不使用任何農藥的情況下,雪棗食心蟲蟲果率在1%以下。這一特點,在生產綠色果品方面頗具優勢。不需任何特殊管理,即可獲得綠色果品。雪棗貯藏期長,可在整個冬季供應市場,價格較高,可獲得較高的收益[4,5]。現將雪棗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特征特性
1.1植株特性
雪棗嫩枝綠色,一年生枝灰褐色,多年生枝黑褐色。棗股肥大,平均每棗股生發棗吊4個,棗吊較長,平均長度35 cm,最長的可達45cm。每棗吊平均著生13片葉子,最多的17片。單葉面積較大,平均橫徑4cm,縱徑8cm,葉面光滑閃亮,葉片較厚。樹勢強健,干性較強,七年生樹樹高5m,冠徑4.5m。主干高度80cm,橫切面直徑10cm。中干上分布9個主枝,最粗的主枝橫切面直徑5.5cm。早果性強,豐產性強,定植翌年開始掛果,3年平均產5kg/株,6年平均產25kg/株。該品種在山西省鳳凰山生態植物園,4月底至5月上旬萌芽,5月底至6月上旬始花,10月中旬為果實始熟期,10月末至11月上旬為終熟期。
1.2果實特性
果實近圓形,個大,平均單果重23g,最大的35g。果皮赭紅色,較厚。果肉綠色,始熟時質地稍硬,口感欠佳,終熟時甜脆可口,含糖量35%。果核小,長圓形。雪棗果實質地緊密,成熟期晚,全面著色期在10月末至11月上旬,采收后的果實,裝入保鮮袋內,預冷15d后窖藏,可貯至春節。雪棗在山西省鳳凰山生態植物園,終熟前果肉質地硬,不利于食心蟲為害。在春夏干旱、秋季雨水較多的情況下,有裂果現象。
2栽培技術
2.1地塊選擇
雪棗生育期長,在晉北南部栽培,需選擇海拔偏低、背風向陽的地塊。否則,會因為積溫不足,而不能充分成熟。未全面著色的果實,肉質較硬,口感不佳,不具備市場價值。
2.2苗木定植
先挖1m×1m×1m的大坑,然后坑下部的60cm用有機物混土回填,中部填充有機肥、復合肥、熟土混合物,上部20cm用素土回填。回填完畢后,灌水壓實。定植時,定植的的苗木深度要深于圃地深度,覆土后稍微提苗,使根系在土壤中舒展密結,然后踩實灌水。雪棗樹體高大,生長迅速,株行距以4m×5m為宜,可栽植495株/hm2。栽植后,苗木留90cm高定干,將苗木用長105cm、寬4cm的細長筒形塑料袋(袋上有通風眼)套住苗木地上部,塑料袋基部用土壓嚴,在樹盤下鋪上1m2聚乙烯薄膜,可提高成活率,有利于蟲害的防治,還可加速生長。
2.3土肥水管理
一般采取林糧間作。間作物選擇豆類、薯類等矮桿或匍匐性作物。除禁止間作高桿作物外,秋季需水量大的低桿、匍匐性作物也不宜間作,否則加重裂果。在林糧間作的情況下,一般不專門為棗樹施肥灌水。根據間作物的需求,進行肥水管理即可。
2.4修剪
雪棗干性強,發枝力中等,成花容易,坐果力強,修剪較易掌握。樹形采用自然紡錘形較好,注意結果枝組的配備、平衡樹勢,由于棗樹易形成花芽,修剪時只需注重調整骨干枝與結果枝組從屬關系。幼樹應多采用短截方法,促發枝,利于早成形。對于結果樹應采用疏、縮、放相結合的修剪方法,保持樹勢。結果枝組要不斷更新,以延長盛果年齡。冬剪時,對棗頭進行短截,疏除多余枝條即可。夏季一般不進行修剪。
2.5病蟲害防治
棗樹病蟲害種類較多。常見病害有棗瘋病、棗銹病、棗炭疽病、縮果病等;蟲害有黃刺蛾、棗粘蟲、棗粉蚧等。病害防治要合理施肥,加強樹體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做好冬春季的清園工作,摘除樹上殘余棗,去除病枝,清掃地面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早春全園噴施1次3~5°Bé的石硫合劑。病菌傳播期,噴灑1∶1∶200濃度的波爾多液,800倍多菌靈和1 000~1 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殺菌劑,交替使用。蟲害防治要結合修剪,去掉蟲繭枝,集中銷毀。采用人工捕殺、燈光誘殺等方法捕殺成蟲。在幼蟲高峰期,采用90%敵百蟲1 000倍液、40%氧化樂果1 000~1 200倍液、2.5%的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等藥劑噴殺。
3參考文獻
[1] 李樹根.雪棗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3):37.
[2] 郭志達,宋承申,吳瑞旭,等.雪棗的栽培技術與發展前景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F10):84,88.
[3] 劉雪花,孫其寶.雪棗豐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2004(11):12-13.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8000)
【摘 要】進入 21世紀以來,隨著高層建筑的大量出現,室內環境與自然風景的聯系越來越少,與自然環境脫節、隔離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現代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生活觀念及審美意識的改變,逐漸認識到植物是改造室內環境的關鍵因素。在論述微型植物對室內環境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的基礎上,闡述了微型植物在室內景觀的應用形式及設計要點,是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課題項目,編號(ky201544)。希望能對室內景微型觀植物的應用、推廣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 微型植物;室內景觀;設計;應用
作者簡介:郭春梅(1969—),西安工程大學研究生畢業,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臨江學院,講師。
1 室內微型植物的作用
1.1 防護作用
1.1.1 放出氧氣,吸收有害氣體、吸附顆粒物的作用
微型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夠放出氧,吸收二氧化碳。此外,植物還能夠吸收周圍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并將其降解。美國科學家比爾沃爾·弗頓用實驗證明了植物能夠減少密閉空間中的甲醛、苯、三氯甲烷等有害化學物質的濃度。例如綠蘿、豆瓣綠、綠元寶、白掌等能夠吸附大量的懸浮顆粒物,能起到清新空氣的作用。
1.1.2 殺滅有害病菌的作用
檸檬、非洲茉莉仙、人掌、寶石花、景天等花卉揮發出的芳香油類物質有顯著的殺菌抑菌作用,研究表明,廣泛種植植物的室內比沒有植物的室內含菌量減少50%。
1.2 營造作用
1.2.1 微型植物是構成室內空間動態美感的重要因素
在室內種植不同的植物,可以為室內空間帶來不同的色彩、質感,在不同的季節種植相應的植物,還可以營造出不同的綠色生態空間。
1.2.2 植物可以遮蔽“敗景”
受到室內空間或功能的限制,難免會有一些在視覺上給人以不舒服感的角落或結構。種植一些適宜的植物能夠遮蔽這些所謂的“敗景”,分散人們對其的注意力,營造出舒適的環境氛圍。
1.3 調節作用
1.3.1 對室內溫度、濕度的調節作用
人類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40%~70%,但在北方冬季室內相對濕度僅有20%~34%,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以及栽培基質蒸發水分,能夠向空氣中釋放水分,增大室內濕度,同時夠降低周圍的溫度1~2℃。
1.3.2 對人體生理與心理的調節作用
如今,城市的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諸如辦公室、實驗室、車間等室內場所,孤立、隔離的環境常使人產生消極和壓抑的情緒。五彩繽紛的植物以及大自然的氣息可以起到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的作用。玫瑰、薄荷等植物揮發的芳香類物質可以使人放松,有利于緩解疲勞、提高睡眠質量。而很多微型植物特別是多肉植物備受歡迎,例如八寶景天、六棱景天、圓葉景天、紅葉景天、反曲景天、垂盆草、長壽花等。
2 當前植物在室內景觀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品種單調重復
調查發現,大部分室內景觀植物集中在棕櫚科、天南星科、龍舌蘭科、百合科、桑科、五加科等6個科的43個屬中。目前使用比較多的室內景觀植物主要是棕竹、黃金葛、一葉蘭、散尾葵等,占總用量的近三分之一。
2.2 規格不齊
現在內地市場大多從南方引進成品,規格非常有限,特別是大型植物,由于成本高、運輸困難而缺乏,這給高大空間內的植物配置帶來了許多不便。
2.3 生態意識不強,配置缺乏科學性及藝術性
大多數顧客要求在室內空間中布置植物并不是因為植物的生態作用,而是為裝飾或趕時髦,商業性遠遠多于科學性及藝術性,導致這些植物只能起到簡單的裝飾作用,而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2.4 養護管理不當
由于對室內植物的養護管理缺乏系統性,部分又是新引進的品種,所以常出現因轉盆不及時而造成偏冠,因澆水不合理而導致根腐、萎蔫或焦葉,另外,葉面灰塵累積,也不利于植物正常生理機制的運行。養護管理不當,不僅會造成景觀效果降低,還會加快植物的死亡,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3 微型室內植物景觀設計要與時俱進
3.1 符合應用功能的要求室內植物景觀設計首先要從應用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即明確種植室內植物景觀所要達到的目的。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采用不同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3.2 符合園林藝術需要
3.2.1 尺度、比例要適宜
在室內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選取要充分考慮空間的高度、寬度、結構和其他陳設物的多少,同時還要滿足植物生長空間和光照條件。植物體過小、過低會顯得單調而疏落,太高太大又會產生壓迫感。一般來講,植物體總體高度不要超過空間高度的三分之二為最佳。
3.2.2 色彩協調
室內植物景觀的設計除了要考慮植物體的大小外,其色彩、質地也應與室內風格協調一致。
3.2.3 布局合理,重點突出
室內植物布景要做到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以增加藝術感染力。
4 微型植物在室內景觀的主要應用形式
4.1 陳列式
陳列式是室內植物景觀最常見的應用形式,即將盆栽植物置于花架、桌面、茶幾、墻角等地方,構成綠色視點,或是將一組盆栽植物以線式、片式等形式擺放到室內,起到組織、
劃分空間的作用。
4.2 栽植式
栽植式一般用于通透度高、采光較好、空間范圍大的建筑中,以形成室內園林。另外,栽植式多采用自然搭配的方式,注重植物的層次和結構,盡可能做到姿態、色彩的協調搭配。
4.3 其他形式
壁掛式、垂吊式、攀附式等形式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充分利用空間,可以豐富室內空間色彩、增加層次感,改善建筑內的生硬、枯燥感。
5 室內微型景觀植物的選擇
5.1 觀葉類植物
觀葉植物是以觀賞植物莖葉為主的植物類群。在選擇時要根據不同的室內環境、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選擇適宜的種類。同時,還應挑選外形勻稱飽滿、生長良好、無病斑、無枯黃葉片的植株。
5.2 觀花類植物
觀花植物是以觀賞植物的花朵為主的植物類群,與觀葉植物相比,觀花植物要求光照更為充足,但多數室內環境難以滿足其生長需要。在選擇觀花植物時,應選擇四季開花的植物。
5.3 觀果類植物
作為觀果植物,不一定有艷麗的花色,但要有美觀的樹形、色彩鮮艷且碩果累累的果實。選擇時首先應選擇花果并茂的種類,如石榴,或是果葉并茂的種類,如萬年青、南天竹等。
5.4 多肉植物
是一類具有“豐滿”莖葉的植物的統稱,也稱之為多漿植物、肉質植物。多肉植物的品種十分豐富,原始品種加上園藝栽培種共有一萬余種,它們主要隸屬于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百合科、龍舌蘭科、菊科和蘿藦科。
另外,選擇室內景觀植物,還要注意植物的生態功能。一些植物對人體有益,如吊蘭、文竹等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和懸浮顆粒,適合于室內栽植。另一些植物含有有害物質或異味,如夾竹桃、曼陀羅有毒,不適合栽植于室內。
6 結語
提升和強化人們的生態意識才能讓室內微型植物應用的發展的到應用發展。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提升更多人對植物在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等方面的作用的認識,以刺激需求、增加供給,最終促進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
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大大增強微型植物的推廣。室內景觀植物的應用和發展在我國不足30年,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初級階段。室內微型植物造景必須既講科學性又講藝術性,但缺乏專業人員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培育適合本地室內環境的微型植物品種,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想要更快更好地發展,就要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開發適宜本地區室內環境的微型植物,改變目前品種依靠國外引進、苗木靠異地引入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柳玉晶.景天科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探討[J].林業實用技術,2010.
基本形態
燈泡(Conophytum burgeri)因株型很像日本的富士山,又有“富士山”的別名。為番杏科肉錐花屬多肉植物,植株無莖,一般為單生,偶爾也有雙頭,甚至3頭、4頭的群生植株;具半球形的肉質葉,單頭直徑2.5cm~5cm或更大。表皮明綠色,半透明狀,夏季的休眠期,光照充足的環境中,表皮呈紅色。花大型,淡紫紅色,中心部位呈白色,春季或秋季開放。通常在天氣晴朗的白天開放,夜晚閉合,若栽培環境光照不足或陰雨天則難以開花。
此外,還有一種被愛好者稱為‘紅燈泡’的品種,其表皮一年四季都呈紫紅色,非常漂亮,但比普通的綠燈泡較難養。另有一種被愛好者稱為“雙燈”的燈泡,其肉質葉頂端像被刀稍微“切”了一下,呈雙頭狀。
在番杏科、肉錐花屬中類似燈泡這樣,肉質葉頂端呈透明或半透明狀的種類很多,像風鈴玉、白拍子以及‘紅寶石’、‘毛汗尼’、‘拉登’等,其玲瓏精致,晶瑩可愛,別有一番特色。
養護管理
燈泡原產南非,生長習性很奇特,每年的秋季植株開始生長,冬春季節在其體內部孕育新的植株,一般情況每個植株內部只能孕育1頭新株,偶爾也可分頭,由1頭變成2頭。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其內部的新株逐漸膨大,老葉逐漸變薄并萎縮,像一層牛皮紙似的包裹在新株外面。在炎熱的夏季,燈泡進入休眠期,包裹在外面的干枯老葉看上去雖然不美觀,但卻能夠抵擋夏季強烈的紫外線對幼株的傷害,并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對新株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因此不要輕易將其剝掉。到了秋季新株進一步長大,牛皮紙樣的老葉就會逐漸蛻掉,恢復其晶瑩剔透的狀態。
燈泡喜涼爽、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在晝夜溫差較大的條件下生長,不耐陰,耐干旱,怕積水,既不耐寒,也怕酷熱。9月至翌年4~5月間植株生長期,可放在陽光充足處養護,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水大,否則植株表皮易裂,看上去破敗不堪,嚴重影響觀賞,如果長期積水,還會造成植株腐爛。由于燈泡生長速度不是太快,對養分的要求不是太高,栽培中不必施肥。冬季置于室內陽光充足之處,不低于5℃可安全越冬。夏季的休眠期,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并避免烈日曝曬,控制澆水,使那層“牛皮紙”樣的老皮中的水分蒸發、變薄,緊貼在植株上。栽培中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避免雨淋。
燈泡的換盆在秋季進行,盆土要求疏松透氣,排水性良好,具有一定的顆粒度,含有適量的石灰質,可用腐葉土摻蛭石或粗沙混合配制,并摻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質材料,為了美觀和防止植株腐爛,還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石子或陶粒。近年來,有愛好者用赤玉土、植金石等材料種植,其清潔衛生,不易腐爛,效果非常好。由于土壤是濕潤的,栽后不必澆水,等1~2天后澆一次水,以使根部與土壤結合緊密。
筆者的一個朋友也是多肉植物愛好者,他栽培燈泡有著自己的獨特經驗:用30%左右的蘭石,30%的谷殼炭,其它就是君子蘭土(橡樹葉漚制)和少量的膨化雞糞。上盆時對植株進行修根,保留根基在1cm以上,栽種時只讓下部一小段接觸植料,其它部分則在日向石、蘭石等顆粒上架著(這兩種材料本身就是中空的)。盆土表面放鹿沼土,其顏色變淺就澆水。澆水則采用“浸盆”的方法,將花盆放入水盆中,使水分通過盆底的排水孔浸濕土壤,需要說明的是把花盆從水里拎出來時,三秒內必須滴凈,否則就要換土。4月初及8月初則完全斷水,滴水不給,使植株徹底休眠。
關鍵詞 辣椒;稀土微肥;效應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0-0256-01
作物需要的微量元素數量雖少,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含量,但因其有效性受制于土壤環境,故在某些土壤條件下是難以滿足需要的。顯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a,無疑能改善植株的物理性狀,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改善其品質。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淮陰區丁集蔬菜園區秋季大棚中進行,肥、水等管理條件基本一致。
1.2 供試材料
試劑:多得為稀土純營養劑(包頭市綠寶稀土肥業有限責任公司)、中華肥精(北京金色圣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云大120(昆明云大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壯豐優(北京三泰神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供試品種:汴椒1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噴C型中華肥精3.0 g對水590 mL;處理2:噴稀土1.8 g對水590 mL;處理3:噴壯豐優1.8 g對水590 mL;處理4:噴云大120 0.6 mL對水433 mL;以噴清水590 mL作對照(CK)。5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4.6 m2。
各處理栽培土壤、肥水條件、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每隔10 d噴施1次,共噴2次,采用手動噴霧[1-3]。播種育苗時間為2011年8月25日,移栽時間為9月13日,移栽規格0.20 m×0.25 m,移栽時施天補牌高效生物有機肥1 500 kg/hm2,門椒成果后(10月15日)追施尿素150 kg/hm2 [4-7]。
2 結果與分析
2.1 噴施稀土對辣椒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辣椒噴施稀土后能顯著增產,增產率為11.2%,較CK增產7 876.7 kg/hm2。辣椒為多次采收作物,采用跟蹤測產和隨機取樣測產相結合的辦法,產量調查次數為5次,確保產量結果的準確性。
2.2 噴施稀土對辣椒植株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噴施稀土可使辣椒植株生長發育快,莖桿粗壯,花多、坐果率高,葉片舒展、濃綠、汁多果肉厚,果實色澤鮮亮。
3 結論與討論
噴施稀土辣椒增產,是因為土壤中缺乏多種微量元素,土壤中雖含一定量微量元素,但因其有效性受制于土壤環境,故在某些土壤條件下難以滿足作物需要,所以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無疑能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改善品質。其次,微肥采用的是葉面噴施。葉部吸收營養的特點是直接供給植物吸收,可以防止養分在土壤中的固定轉化,葉部養分的吸收轉化比根部快,能及時滿足植株的需要,葉部營養直接影響植物體內代謝。
植物體內各種營養元素的含量差別迥異,但它們在植物營養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缺少大量元素,固然會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最終影響產量;缺少微量元素也同樣會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也必然影響產量。其次,植物體內必需營養元素的生理功能是不可代替的,由于各種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的生理功能有其獨特性和專一性,所以在生產上對作物施肥時,必須根據植物營養的要求,考慮不同種類肥料的配合,以免導致某些營養元素的供求失調。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要在大量元素肥料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其肥效;缺乏任何一種必需元素都會使作物生長不良,產量下降,嚴重缺乏時會不開花結果,甚至死亡。同時,在不同的大量元素水平下,作物對微量元素的反應也不同。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必須協調好微量元素與大量元素之間的關系,只有將二者合理配合施用時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肥效,以提高作物的產量,改善其品質。
噴施稀土,協調了養分對植物的平衡供應。由于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能滿足作物的需要,勢必影響產量,噴施稀土微肥補充了作物根系在土壤中吸收不到的養分,促進了養分平衡,使作物能正常的生長發育,有利于高產。
4 參考文獻
[1] 薛玉華.稀土微肥在蔬菜栽培上的應用[J].鄉村科技,2012(4):20.
[2] 姚振領.稀土微肥應適量,施用方法要得當[J].中國農資,2011(26):23.
[3] 棚菜施稀土增產又早熟[J].中國農業信息,2009(12):21.
[4] 高建彬.大棚菜施用稀土能增產[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6(6);15.
[5] 高建彬.稀土在幾種大棚果菜上的施用方法[J].農技服務,2005(12);11.
摸不太著,卻可以讓你坐不定睡不安。皮膚感覺粗糙還會有點起皮發紅,嗓子總是干,
喝水也沒用。大便不通暢了,腸胃也不舒服了。頭痛、鼻塞、咳嗽這種小癥狀更是如影隨形,隨時會發作。有舊病痛的,會復發;沒舊病的,也易誘發些新毛病出來。總而言之,這是一種全身心、
全方位的缺水感――秋燥,真的是很名符其實的。
專業地說,叫做秋季易傷津液,所以我們要補水、要做秋潤的努力。飲食上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材最喜人;而生活環境上,也講究和風細雨式的滋潤。我們于是想到了“治愈系”的家居綠植們……
“治愈系”菜植 叫露臺菜
減秋燥首選就是食療方案,我們當然要從吃上打主意。而且這個“吃”方案,不僅是以蔬菜來安撫我們秋天的腸胃,還給我們的家居增添了綠色。因為你別忘了,家中的露臺除了可以放桌椅看城市夕陽,擺花盆看四季燦爛,當然也可以有個種菜位,花盆變菜盆,酒箱變泥箱,幾平方的小露臺也一樣可以打造成自家菜園子。
為什么“居家農夫”愛“露臺菜”
露臺菜雖然量少,卻勝在有田園意趣,還新鮮健康;沒有了花朵的美麗,眼睛少了樂趣卻飽了口腹,而且不嬌氣更好種,難免喜歡的人就越來越多。
愛它小空間里大生命
種菜這門功夫里,最重要的元素其實是陽光、空氣、泥土及水分,城市里最接近農田的是天臺和花園,可惜天臺不是人人可有,想當個“城市農夫”,就得在露臺發展。露臺菜就是這小空間里的大生命,只要每天有4小時日照以上,空氣流通,就會一直生機昂然。
愛它簡單易種
它的簡單,在于對環境的少挑剔。哪怕沒有露臺或日照時間較短,也可以充分利用廚房或客廳的窗臺來種植,如果空間有限,還可以選小盆來種種香草。打理更是容易,萬一完全沒陽光,還可以嘗試豆芽這種快餐蔬菜,用來做涼菜或拌面也是好菜一道。
愛它總在為生活提味
種香草,既可打造窗臺小花園,還會散發陣陣香氣。不過香草也是綠葉植物,需要陽光照射, 所以要選擇有日照的窗臺。種香草也可以從種子開始培苗,或是購買現成的香草苗,定期淋水,當成長后就摘下嫩葉,用來煮菜調味了。
迷迭香: 發芽時間長達2-3星期,發芽率較低,成長期約90-120日。
紫蘇: 1-2年生植物,葉呈紫色, 種子約20℃ -26℃左右發芽,幼苗期不太耐熱及忌多水,成長期約80日。
薄荷: 耐寒性強,惟不耐旱,忌陽光直照,秋冬季最適合栽種,成長期約60日。
種菜先看方位
種菜位與買房子挑朝向完全一個道理,坐北向南最好,因為向南的露臺或窗臺光線就最充足,一天最少有5個小時的日照。
向南:全日照,陽光最充足,一年四季可種植,如西紅柿、茄子、青瓜及茼蒿等都適合。
向東、西: 半日照,要留意日照的變化,要將菜盆放于日光照射的位置,增加日照時間,適合種植菜葉種有沙律菜、生菜、茼蒿及白菜等。
向北:幾乎全日都沒有陽光照射,但可利用高架或掛架將菜盆架高,盡量貼近陽光,可種植香草,如羅勒、薄荷、紫蘇等,也可試種沙律菜。
新手種“菜”的重要一課
有陽光和水分的滋養,菜們才能茁壯成長。而新手能為它們做的是:挑一個好盆,配一些好土,再加上一點養護心思,剩下的工作就交給老天吧。
種菜入手必備
要打造自家菜園,最重要是蔬菜成長環境,先選擇蔬菜的種子,再選合適的菜盆及土壤,現在很多園藝店也會有種子及盆出售,也可到傳統的農場選購。
1盆之選
一般而言,菜盆越大越容易營造出農田的環境,但城市里空間有限,所以按菜種來選擇盆的大小深淺就好,如葉菜類可用淺盆,根莖類則需較深的盆。新手大多還喜歡個款型,其實種菜盆首要是排水性好及透氣度高,而且要夠輕以方便移動。
2秋之種子
不時不種,種菜要看氣候,春夏天種瓜果,秋冬種菜。秋意漸濃的秋燥天里,就正好是種菜的好時機,以下這些菜很適合在露臺種,它們生長期較短,最快40日可收成,不過采收時間會因日照及氣候而有所不同。
白菜種
難度:
成長期:20-80日
特性: 十字花科蔬菜,容易惹蚜蟲,時常要觀察苗株,一發現即要捕殺。
豆苗種
難度:
成長期:30-60日
特性: 耐寒不耐熱,秋冬播種后,約1個月可開始采摘豆苗。
芫荽種
難度:
成長期:30-40日
特性:喜涼爽不耐高溫,溫度高于30℃便停止生長,栽培處全日照或半日照
均可。
西紅柿
難度:
成長期:90-120日
特性: 需要固定支柱助攀爬,喜好日照,要用排水度高的土壤。
菜心
難度:
成長期:40-90日
特性: 分40日、60日及80日菜心,主莖長出花后可收割。
菠菜種
難度:
成長期:60-80日
特性:耐寒不耐熱,溫度高于25℃便容易生長不良,根莖較發達,需選較深及闊的盆。
買種子要點
1. 買種子要看產地的氣候,留意發芽溫度及當地播種期的氣候,若購買與當地氣候相近的種子成功發芽的機會較高。
2.種子也有限期,注要意包裝上的有效限期。
3.種子應放置在通風的陰涼處,避免購買放在店門外或太陽暴曬過的種子。
4.如果想買有機種子又找不著,還可選無化學處理及無基因改造的。
3土壤
陽光、空氣及水以外,泥土也是種菜的重要元素,最基本種菜土壤需1/3培養土、1/3黑泥及1/3泥沙調配而成,再加枯葉來堆肥,但也需根據各蔬菜的特性而調整。建議新手可購買市面上已調配好的蔬菜專用泥,肥料足夠2個月用,首輪種菜就不用再添加肥料。
收成后的土壤,去根后可用于培苗,或加枯葉及肥料后重復使用; 而在家種菜不妨廢物利用,如使用雞蛋殼、蛋盒或膠樽來培苗。
陶粒:在1,200℃高溫下燒制而成的陶粒,粒中孔隙多,放于盆底可助排水及透氣。
有機菜肥:適用于各葉菜及香草,可以1:20或1:30的比例與培養土混合,適合短期生長周期的蔬菜。
有機黑泥:無菌無味,可代替塘泥使用,養分高但疏水能力差,需配泥使用。
有機蔬果專用泥:專門種植蔬果的有機混合泥土,經調配已添加肥料,新手可直接使用。
減秋燥教室I家居種菜10部曲
肯定不少新手對栽種是零概念,拿著種子都不知如何是好,我們需要對播種作個示范介紹。播種很專業的,用點播、條播及散播放式直接放入菜盆中,待長成后再疏苗(除去較弱的菜苗),家居種植的新手建議先用小盤培苗,待發芽長高后再定植(移植至較大的盤中),這樣成功率會較高,而定植后可騰出更多空間重新培苗,效率更高。
Step1
先預備培苗盤及種子,大種子如豆苗可用大盤,小的如生菜用細盤。
Step 2
將已混合肥料的有機泥倒入菜盤中。
Step 3
以手指在每一隔的培苗盤中挖孔(約1cm深), 放入3粒種子,然后澆水。
Step 4
每日定時澆水,待種子發芽, 當長出4-5塊葉后可準備定植。
Step 5
定植前,先在菜盆底鋪上陶粒,有助疏水。Step 6
將已混入肥料的培苗土放入培苗盤中。
Step 7
將菜苗放在泥上量度擺放位置,切記菜苗間需預留足夠空間生長,不宜太密集。
Step 8
在泥土中挖洞,然后移去培苗盤進行定植。
Step 9
將周邊的泥土覆蓋至子葉下方,用手指輕壓泥土, 穩固菜苗,并澆大量水直至泥土全濕潤。
Step10
剛定植后的菜苗會較弱, 待2-3日才會慢慢挺起來, 以生菜為例,經過3-4周后便可收成。
1粒種子就是1棵菜嗎
每粒種子都有生命,基本上1粒種子可長成1棵菜,但也要看發芽率,一般較小粒的種子通常每格會放3粒來培苗,較大的則只需放1粒。
減秋燥教室II居家菜農必學4式
1不時不種
新手容易犯的大忌就是想吃什么就種什么。其實種菜要看時令,入秋后宜種冬天吃到的菜,如茼蒿及菜心等,青瓜、冬瓜及秋葵就不適合。而新手最好選擇采收時間較短的菜,如沙律菜等。
作物時間表
秋天種這些: 芥蘭、西蘭花、白菜、菜心、茼蒿、生菜、菠菜
全年可種: 蘆薈、小芥菜、韭菜、辣椒
2小心肥死菜
新手看見菜苗弱就不斷施肥,最后連菜都給肥死,其實苗弱可能是陽光不足或通風不佳等多種因素。如果種植生長時間較短,如30-60日的菜,基肥(在栽培前于土壤中加入堆肥)已足夠,而生長期較長的瓜果類才需要追肥。
3驅蟲
露臺種菜與田不同,蟲害相對較少,不過想以有機方法驅蟲,可在蔬菜旁邊種植蔥,或將辣椒、蒜及姜等磨汁稀釋后噴在葉面,也可購買具強力黏膠性的誘劑來捕蟲。
4澆水學問多
澆水不是噴水,不少新手怕水太多,所以只用噴壺噴濕葉面及泥土,但如此根部完全吸收不到水分,所以澆水以淋到盆底流出水為原則;澆水的時段也講究,不宜在中午,以免菜葉突然降溫,最佳澆水時段為日出及黃昏。
“治愈系”綠植 叫“多肉”
這盆葉片肥厚如花瓣的,就是近年流行的多肉植物,有著治愈系的稱號。因為它小巧迷你,適合小空間種植,而且生命力強,偶爾忘記澆水也不會死掉。它還可吸輻射,綠化環境,凈化空氣。而且種類多,變化多,怎看也不悶,看著它成長,連壓力也會驅散掉!
為什么綠植愛“多肉”
多肉植物指根、莖、葉可儲水的肉質植物,有超過五十多個植物科屬。種植多肉植物的潮流,其實已持續了幾十年,由初期的花友愛種的仙人掌,到近年的多肉盆景潮流,通通都是多肉植物。
愛它夠特別
許多人說它們是懶人花,其實要種得好還是很花心思的,不過只要能克服困難,種出不同的品種,就很有成功感,甚至種個幾年也不會覺得悶。
愛它迷你可愛
多肉植物可以種在很小的小盆里,可愛得讓人難以抗拒。一年四季除了葉形、色澤也會變化,非常好看!有人為了節省空間,還會用雞蛋殼來種,真是可愛又環保。
愛它種類多
種多肉植物就像集郵一樣,種類多且形態各有不同,光是欣賞已經很有趣。如果收集到獨特的品種就更開心,你可以在網上訂購,進口的還要向海關申請。一年一年積下來,你就會擁有不少的品種了。
愛它就是愛森林
多肉植物生命力強,一片葉便可繁殖出小苗。春秋是最適合繁殖的季節,靜靜欣賞它們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內心也感到被治愈。種的話,只要取下最接近泥面、強壯的葉子,平放在干燥的泥面。葉片會成為營養供給,一星期至一個月左右,就會長出幼苗及根部, 而直到葉片變黃枯干,都不用澆水。
新手養“肉”的重要一課
多肉植物令人愛上的原因除了品種多又可愛,還有簡單易種這一條,需要的工具也不多,很適合新手。
工具
種植多肉植物需要透氣度高的泥土,在花店買盆裁后,最好換上自己調配的泥土;而且它們比較細小,需要特別工具配合。
1 湯匙
很方便,可能用它來為小盆栽舀土。
2 筷子
可以夾起細小幼苗。
3 掃子
用來清潔葉面及驅除小昆蟲。
4 盆底網
放在盆底,防止來沙泥流失。
5 粗砂/蘭石
放在盆底至1/3左右的份量,有助排水及透氣。
6 混合土
用排水力強的粗砂混合泥碳土,及少量炭粒防土質酸化。
7 輕石
放于泥面作裝飾,也有保濕、排水、保溫及防蟲的功用。
新手必看知識點
1懶人不灌溉 反而生得好
多肉植物身體90%都是水,不需時時灌溉,過多水分反而根部易腐爛。澆水要一次過給足水分,直到盆底漏水,然后待泥土干掉才再澆。不過有些品種夏季會休眠而要制水。
2所有多肉植物都是迷你種
不是。它們也有大品種的,在歐洲較流行。不過近年流行在家種,所以都分成一小株,小巧迷你, 加上它們長得慢,2-3年都不用換盆。
3喜愛陽光 越曬越健康
大部分都喜歡陽光,但必須要適量,過量會太熱,尤其香港夏天濕度高,易生長不良。另外有些品種屬陰生,需要的陽光并不多。
4綠化環境 凈化空間
仙人掌生長在陽光猛烈的沙漠,天生能對抗輻射,所以適合放在電器旁。蘆薈更可清除空氣中的甲醛,它們會在夜間制造氧氣,增加空氣負離子濃度。
減秋燥教室I 可延續的花束
除了把多肉植物制作成盆景,還有許多有趣的組合方法,例如把它們制成一朵朵的多肉花,再扎成花束。由于它比鮮花持久,用來當作婚禮花球或襟花,絕不會半天凋謝。不但夠獨特,也別具意思。
因為多肉植物生命力強,扎成花束用完后,可以拆開來再種回泥土,象征著生命的延續。所以也有新人喜歡用它來作回禮禮物,把小小的綠意及快樂延續出去。
減秋燥教室II自制多肉風景
大部分的多肉植物,都可以進行移植,一盆可變十盆。透通不同種類和器皿,更可組成混合的多肉盆景。不過市面上賣的大多只求美觀,比較漠視土質環境及混合的種類,所以幾個月就可能命危。其實組合盆景大可自己制作,用來裝飾或送給朋友,簡單又漂亮。
實用的小空間家居種植計劃
誰不喜歡家中總有一片綠?露臺花園里有隨手可摘的新鮮蔬果,天臺種滿清涼的綠色攀藤植物,推開門,就是一片減碳綠林……可惜城市空間有限,但空間局限了面積,卻限制不了創意。即使在室內,只要有一個杯子,一個塑料桶就可以在家中種出一片綠。
一次性紙杯 組一個杯子農場
飲完水就把杯子丟了,實在很浪費,其實用來種植,小上一盆,就可放在家中,隨時摘幾片葉來沖茶,吃飯盒也可用來調味,為生活添上一點味道。用回收的杯子作農場,讓綠意在自己的生活里不停延伸。
杯子農場STEPS
材料:紙、塑膠或發泡膠外賣杯均可;新鮮香草;泥土、陶粒或碎石(一般園藝店有售)
1.杯子洗凈風干。
2. 在杯底開幾個小孔,方便排水。
3. 杯底先放1/5的珍珠石或陶粒,再放4/5泥土。
4. 香草折枝,只保留頂部的葉片,泥土。
5. 把杯子裝飾一下,就成了漂亮的小盆栽,可當禮物送給朋友。
杯子可以種點啥
新鮮香草可以在市面上找到,而種子則可于園藝店購買。基本上,喜陰的香草,都適合種在杯子,只需要室內燈光就可以生長。
洋甘菊:需要種子培植,長大可連根分株移植。用來沖茶,可舒緩消化系統的不適。
羅勒:可插枝種植,收成后用作香料或制醬汁,開胃提神。
塑料桶 可以種出蔥
把塑料桶改造成花盆,把吃不完的蔥泥里,它就會繼續長,有時還會長出蔥花來。
廚房里隨手拈來可種的……
蔥:除了吃不完的蔥,廚房里很多食材,只要發了芽、長出了根,都可以拿來種植。以后做菜,香料隨手就可摘了。
芹菜:留下有根的芹菜頭,插入泥土,可以長出新的芹菜葉,切碎可用來拌面。
香茅:長出了根的香茅頭,可以再種出嫩葉,用來泡茶。
蒜頭:出了芽可當種子種植,長出的蒜芯,味道濃郁,用來炒菜很惹味。
塑料桶花盆STEPS
材料:塑膠樽、有根或長芽的植物、泥土
1. 把桶剪開一半,在頂部附近開幾個小孔,方便排水2. 注入泥土,約8分滿,套入樽底里3. 插入有根或長芽的植物,用泥蓋好,就可以開始種
廚余種植6大法寶
除了紙杯、塑料桶可以當花盆種菜,還有一次性碗和食物包裝盒也可以用來作花盆。另外,家中的廚余也可以用來當肥料或殺蟲劑,既省錢,環保又安全!
用途:防蟲
1蒜頭蒜皮瓣
蒜頭磨碎,以1:10的水浸泡,待24小時即成防蟲劑,并可殺菌,防霜霉病、白銹病。其實蒜皮味道亦很濃烈,可取代蒜頭。
2辣椒籽
煮剩下的辣椒籽也可驅蟲,同樣以1:10的水浸泡24小時,即可使用。建議多用來作預防,亦可跟蒜頭水混合或交替使用。
3咖啡渣
曬干后加于泥面,防葉壁虱。可加水成噴劑,不過咖啡屬酸性,不用噴太多,每月約1-2次,噴時要避免直接接觸植物。
4茶渣
曬干后,可混入泥土增加肥力。綠茶當中的兒茶素高,有助植物生長。直接鋪在泥面,可防水分流失,亦可起防蟲作用。
用途:肥力 + 防蟲
5蛋殼
去衣洗凈,風干后壓碎,鋪在泥面可防雜草生長及水分流失,并可嚇走專吃菜根的切根蟲。而埋在泥土則可分解成鈣質。
用途:肥力
6洗米水
含豐富氮、磷、鉀等營養,有助植物生長。使用前可加少許糖發酵一星期,營養更高。但留意發酵時會有氣體產生,記得開蓋疏氣。
小空間種植學習范本
家居種植,最重要是實戰。種壞或種死了,就當是一次練習,下一次就會種得更好。以下的參考書及網頁,可以學習一番后可去實戰!
For杯子種植
杯子農場其實不是新事,日本已流行了好幾年,市面可以找到不少針對用杯子種植的書,內容詳細,自學成功率高。
《超簡單~紙杯種蔬菜》
由專業園藝家撰寫,內容專為初學者而設,從種植工具,不同種類的蔬菜等,逐一解構自家種植的方法和樂趣。
《在家栽種杯子蔬菜》
作者有“蔬菜生活風格家”的稱號,除了介紹用紙杯即可簡單栽種的蔬菜,還分享杯子蔬菜作室內裝飾、禮物及烹調心得。
For 塑料桶種植
用塑料桶種植,其實由外國的window farm熱潮掀起,除有一桶種一菜,更有垂直種植的進階版,網上有不同群組,分享建自家菜園的技巧。
Window farm始祖
多肉植物
入秋后,龍鱗就從半夢半醒的夏季半休眠中蘇醒過來,其肉質葉很快膨脹起來,變得肥厚飽滿,明亮的葉面上網格狀花紋奇特而美麗,如果噴上清水就更加清澈晶瑩了,令人愛不釋手。
龍鱗是一種精巧別致的小型多肉植物,因葉面上的紋理酷似片片龍鱗而得名,又因尖尖的葉子很像龜的尾巴,故在一些地方也稱“龜尾掌”,其株型不大,玲瓏可愛,而且還容易長成很大的群生植株。有趣的是,龍鱗雖然為十二卷植物中的硬葉系種,但卻有明亮的“窗”,可謂獨樹一幟,非常奇特,可放在窗臺、陽臺等光線明亮處,在閑暇時細細觀賞其葉面蛇皮般的花紋,充分領略大自然之神奇。
基本形態
龍鱗(Haworthia tessellata)為百合科十二卷屬(也稱瓦葦屬)小型硬葉亞屬多年生肉質植物,植株無莖,肉質葉呈螺旋狀放射生長,排成蓮座狀,葉質肥厚而堅硬,卵圓狀三角形,頂端漸尖,葉色暗綠,葉背稍呈紅褐色,并有不規則排列的白色小疣突,葉緣向內卷,并具白色小齒,葉面平展,無毛,呈透明或半透明狀,俗稱“窗”,葉脈由數條白綠色縱線及短橫線組成,將葉面分割成蛇皮樣網格狀斑紋。
龍鱗的品種很多,大致可分為4個類型16個變種,此外,還有大量的園藝雜交種,其植株大小,葉色深淺,葉面的透明度及網格的大小、形狀都有所區別,有些品種的葉脈還呈紅褐色,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尤為明顯。主要有:鱷鱗,葉片肥厚,先端向外,表面光滑,有2-3條白色縱條紋,其紋理清晰,葉緣有白色小短齒。劍龍鱗,葉綠色,3條或更多的縱條紋,與橫紋交叉點很多,小齒很多。眠龍鱗,葉片略厚呈圓形,3-5條縱條紋,葉背有突出的點紋,葉腋內凹。雷龍鱗,簡稱“雷鱗”,葉面4-5條縱條紋,與橫紋交叉點很多,葉面具多數斑點。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龍鱗多為雜交種,主要有王妃龍鱗,葉片短。基部較寬,葉色淺,“窗”的透明度高。微細紋龍鱗,植株較小,葉面上的紋路細而密集。太縞龍鱗,植株較大,葉色淺,“窗”的透明度高。
養護指南
龍鱗原產南非、納米比亞等非洲南部國家,喜溫暖干燥、充足而柔和的陽光,耐半陰和干旱,怕積水。既不耐寒,也怕酷熱,主要生長季節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及初夏,為多肉植物中的“中間型”品種。生長期可放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養護,若光照過強,會使葉色變暗、發紅,“窗”的透明度差,某些品種的葉脈呈紅褐色,特別是夏季強烈的直射陽光還會灼傷葉面,形成難看的褐色疤痕。過于蔭蔽又會造成植株徒長,株型松散,葉片薄而細,葉脈的清晰度降低。而在半陰處生長的植株,葉脈紋理清晰,“窗”的透明度高。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但空氣濕度可大些,還可用透明的飲料瓶將植株罩起來。以增加空氣濕度,使葉片肥厚飽滿,葉色潔凈清新。每20~3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合肥。夏季高溫時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生長緩慢,可放在通風良好處養護,避免烈日曝曬和雨淋,停止施肥,也不要澆太多的水,保持盆土不過分干燥即可。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最低溫度不低于10℃,可正常澆水,并適當施肥,使植株繼續生長,如果保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3℃~5℃的低溫。每年春季換盆一次,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粗沙或蛭石各一份,并摻入少量的骨粉。換盆時去掉中空的爛根、無吸收能力的褐色根,保留健壯的白色根。
栽培中,有時龍鱗會出現葉片干癟,向上肉卷等現象,使植物看上去缺乏生機,觀賞價值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植株的根系不好,沒有吸收能力、長期干旱缺水、烈日曝曬等外界不利因素造成的,可根據具體情況,查找原因,從改善栽培環境著手進行預防。
繁殖方法
龍鱗的繁殖可結合換盆進行分株,方法是將植株從盆中扣出,抖掉根部的土壤,將母株旁邊萌發的幼芽取下,另行栽種即可。有根無根都能成活。龍鱗的根部易生不定芽,并鉆出土壤,等這些小芽長得稍大一些,可在生長季節將其挖出,栽于小盆中,即成新株。也可用基部完整的健壯葉片,晾幾天,等傷口干燥后,在沙土或蛭石中扦插,插后保持土壤半干。也會生根發芽。龍鱗開花時經過人工授粉可結種子,等其成熟后取下,進行播種繁殖。
【關鍵詞】安祖花;鮮切花;標準化生產
1 前言
安祖花(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花燭、紅掌、火鶴花,為天南星科花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革質,花為掌狀佛焰苞花序。具有明亮蠟質光澤,肉穗花序圓柱形,花姿奇特美妍,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于1853年在拉丁美洲哥倫比亞的熱帶雨林中被發現,1876年傳入歐洲,法國植物學家安祖以自己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安祖花”。1940年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引種、培育和生產,20世紀70年代傳入中國。
安祖花是國際上流行的高檔切花材料,是世界名貴花卉之一。為目前較為珍貴的花葉兼用的觀賞植物,其花色鮮艷,花姿奇特,花期持久。并且瓶插壽命可達一個月。在全球花卉生產中,安祖花切花的栽培面積達到5km2。以上,銷售額逐年提高,僅次于熱帶花卉蘭花,而國內安祖花栽培面積不足50hm2,在花卉行業屬于面積較小單種花卉栽培,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近幾年來,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安祖花在我國已經成為十分流行的名貴花卉之一。
國內安祖花以設施栽培為主,除云南、海南、廣東以外的其他地區均采用玻璃溫室栽培,以高密度種植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云南、海南以及廣東的氣候相似,栽種方式基本相同,采用露天、遮陽網棚式栽培,冬天需要加溫。河南、北京、上海、黑龍江等地區還需要對空氣加濕來保證安祖花的品質。因此制定一套標準的設施生產技術能對生產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 生產設施
2.1 基本設施
在自然條件下,安祖花生長在高溫高濕較陰暗的環境中,不受極端氣候的傷害。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安祖花生產及貿易基地,其全部采用現代化電腦環控(溫度、遮光、二氧化碳濃度等)的玻璃溫室栽培(圖1,圖2)。種植安祖花切花的溫室種類很多,但其基本結構和功能相似,主要目的均是最大可能地創造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最適環境。
一般情況下,空間越大的溫室,對溫度、濕度的調節緩沖能力越好。據調查,華東地區的玻璃溫室空間達到5000km2,大的達到10,000km2,且全程采用現代化電腦環控栽培。為了保證室內的溫度不至于過熱,要求溫室的通風透氣性良好,且要達到一定的高度(5~5.5m)。在生產過程中依據不同地區氣候條件和實際經濟情況選擇不同的溫室來種植。依據調查將各地區的溫室使用情況大致劃分如下: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可選擇塑料大棚或目光溫室:西北和華北地區選擇可調控溫度和濕度,及通風效果好的日光溫室,但成本較高:西南地區可適用成本較低的塑料大棚及蔭棚。
2.2 輔助設施
2.2.1 風機―濕簾降溫系統
在溫室的橫向處,一側安裝風機(圖3),一側安裝濕簾(圖4)。濕簾上有水流下,風機向外抽風,以此來實現降溫,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空氣濕度。另外在溫室的上方還增加了一些內循環風機(圖5),以達到更大的降溫效果,現在多數的溫室均以此方式來實現降溫。
2.2.2 加溫裝置
安祖花為喜溫植物,熱量要求高,采用管道加溫可使溫室均勻受熱,避免煤灰污染,整潔衛生,但缺點是熱能耗費比較大,成本高。(圖6)不同地區應根據具體的情況保證冬季生長的最適溫度。
2.2.3 水處理系統
安祖花對水質要求嚴格。經過處理的水可用于灌溉和噴霧系統。不僅解決了水質問題也保持了葉片和花的整潔(圖7)。
2.2.4 灌溉裝置以及肥水供給系統
安裝噴灌和滴灌系統(圖8,圖9),噴灌在灌溉的同時還可以取到降溫和增加濕度的作用,但是耗水量大,對水壓要求高,價格昂貴。
2.2.5 遮陽系統
遮陽系統采用進口或國產75%遮光率的銀灰色遮陽網,以防陽光直射。遮陽系統安裝可分為內外兩種。內遮陽冬季保溫效果好,但夏季降溫效果相對較差(圖10):外遮陽夏季降溫效果較好,但夏季光照過強,會導致植物生長緩慢,發育不良。
2.2.6 計算機和檢測儀器
計算機和溫室環境自動控制系統連接。檢測儀器有PH、EC值測定儀,溫度測定儀等(圖11,圖12)。
2.2.7 蟲害防治設備
防蟲網、電子殺蟲器等一些物理防治系統。用來監測和、控制溫室內害蟲的發生(圖13)。
2.2.8 庫房和生產加工區
每公頃(10000m2)的太溫室需要600m2的附屬建筑,倉庫、包裝車間、工人房等。
3 品種的選擇
品種的選擇要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受市場歡迎、產量高、植株健壯、抗逆性強、花瓶期長、花型花色漂亮,適應性強、適宜本地區栽培的品種。常見品種有‘Evita’(‘愛復多’)、
‘Tropical’(‘熱情’)、‘AleX’(‘阿里克絲’)、‘Joy’(‘歡樂’)、
‘Glorla’(‘光輝’)等,其中以紅色的品種最為暢銷,紅色品種以TropicaI和Evita最受市場歡迎。常見的品種有紅色和粉色,其次是黃色和白色品種(圖14)。
4 前期準備
栽培前十五天密閉溫室,可用敵敵畏煙霧或百菌清煙霧密閉熏棚,或將室內溫度提高到50~60℃,維持8~10天,進行滅菌殺蟲。及時清除溫室內的雜草、青苔,減少病蟲的滋生傳播。栽培前對安祖花生產溫室及其配套設施,特別是溫室地板和苗床應每年定期噴施殺菌劑,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與傳播。
5 播種繁殖
安祖花須以隨采隨播形式種植。為避免果皮果肉腐爛發霉而影響種子的發芽率,播種前應去除果皮,洗去果肉。用純沙催芽法播種,將種子點播在干凈的河沙中,播種深度為0.4~0.7cm,一般14天左右就可發芽,長到5~6片葉時,移栽至基質中進行假植栽培。現在栽培多以組培苗移植,優點為生長整齊一致,病毒少。種植方式現代化大溫室多采用盆栽、槽栽和床栽等。
6 栽培基質
要求有良好的保水性與排水性,保肥力強,支撐能力強,水、空氣維持一定的平衡。推薦使用珍珠巖:椰糠/泥炭土=1:2的基質配方,小塊顆粒必須在2-5cm之間。理想的基質環境pH保持在,5.5~6.0,EC保持在0.8~10mS/cm之間。
7 定植
7.1 定植時期
大型溫室栽培可周年種植,但盡量避免極端溫度季節。華北地 區(北京、河北等地)每年的3、4月和9、10月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最為適宜,為最佳的定植時期。
7.2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為每公頃12-14萬株,定植不宜過深,不宜將心葉埋在花泥下,生長點應露出基質表面。種植前用600倍的普力克進行蘸根,防止根部病害,同時又能刺激根的生長。防止傷口感染和其它病害,以及人為的交叉感染。
8 栽培后管理
8.1 溫濕度管理
最佳溫度為白天晴天20~28℃,陰天18~20℃,夜間18℃以上。極限溫度為14℃和35 cC。相對濕度要求白天晴天大干50%,陰天70%~80%,晚上低于90%。一般情況下,溫度低于14℃,就會發生冷窖,溫度高于35℃時,會造成花芽敗育或畸變。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過通風設備來降低室內溫度,也可通過噴霧系統來降低溫度,這樣既可增加濕度又可以保持植株干燥,同時還能降低病害的侵染機會。在冬季,溫室中氣溫低于17 oC時,使用暖氣管道進行加溫,防止植株凍害,使其安全越冬。
8.2 光照管理
影響產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最佳光照度為15000~25000Lx。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弱使得同化產物的減低;當光照過強時,植株生長緩慢,發育不良,一些品種色澤暗淡,更嚴重時可能出現葉片變色、灼傷或焦枯現象,可通過遮陰網來進行光照調節。
依據不同生長階段對光照要求的差異,進行有效的調整。營養生長階段對光照要求較高,可適當加光,促進生長;開花期間對光照要求低,可適當遮光,防止發育不良,色澤暗淡,影響觀賞。
8.3 肥水管理
安祖花對鹽分較為敏感,規模化生產應使用經過處理的純凈水進行定期灌溉,使水質達到其生長的基本要求,降低鹽分在基質中的積累,且基質的PH值需控制在5.5~6.5之間。夏季可2天澆水一次,氣溫高時每天澆一次水:秋季一般4―7天澆水一次,供水量一般為夏季每周20L左右,冬季每周7L左右。人工澆水一定要均勻,有經驗的工人來操作較為恰當。
安祖花通常采用根部施肥。因為安祖花的葉片表面有一層蠟質,不能對肥料進行很好的吸收,且此方法還可以保持葉片和花朵的干凈整潔,所以對安祖花進行根部施肥比葉面追肥效果要好。依據不同的基質、季節和植株的生長發育時期定期定量的施用液肥。施肥時間因氣候環境而異,一般情況下,在8:00~17:00施用:冬季或初春在9:00~16:00時進行。秋季一般3~4天為一個周期,如氣溫高,可視盆內基質干濕程度2~3天澆肥一次。
8.4 田間日常管理
8.4.1 拉線
當植株生長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需要在栽培床兩邊拉線,防止植株向兩邊倒伏,減少走動過程中對花和葉的傷害。
8.4.2拔出雜草
定期拔除栽培床和地面的雜革,避免水肥的浪費,同時還能減少病原物的寄主。
8.4.3 定期修剪老葉
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定期修剪老葉增加植株之間的空隙,利于通風,增加更多光照,避免病蟲害蔓延,降低植株發病率。且葉片太多花芽難以露出或產生言花,莖彎曲,損傷花芽和花朵。通常修葉每株應保留4~5片功能葉。但是不同的品種剪葉次數和保留的葉片數量不同,應視具體品種而定。9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安祖花切花生產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其中搞好化學防治之外的工作非常重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溫室的溫度控制,搞好環境衛生,避免生產區人員、作業工具的流動等。
2)加強溫室的管理,經常通風,及時清理病葉和病株。非生產人員嚴禁出入,如要進入必須按要求進行消毒。
3)生產過程中嚴格按操作規程,避免交叉感染。
殺蟲劑和殺菌劑一般在早上或傍晚噴施,鋼制劑容易對安祖花造成傷害,應盡量避免使用或少用。細菌病主要有細菌性疫病和枯萎病,主要采用1.5%的農用鏈霉素防治。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等,80%代森錳鋅、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800倍液防治、50%克菌丹等。每隔7~10天用藥一次,一共2~3次。蟲害主要有薊馬,紅蜘蛛等,用20%的綠威乳油等防治。
10采收
可根據佛焰苞下面的花莖是否挺直堅硬或通過花瓶期測試最佳收獲時期。同時結合市場情況,適當調整采切時間和采切量以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采切時盡量將花莖切至最長,但注意切花時植株上應保留3~4cm的莖。剪切下來的花枝應盡快放入盛有凈水的水桶中。每個步驟中應注意減少損傷并及時消毒。
11分級
分級標準參見GBT/18247.1~20OO《主要花卉產品等級第一部分:鮮切花》。
【參考文獻】
[1]摩文波,張宏達廣東蕨類植物區系的特點[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1994,2(3); 1-11
[2]段代祥,陳貽竹,葉華谷,等廣東省乳源縣野生維管植物資源調查[J].廣東林業科技,2005,21(1):48-51
[3]胡軍民,安祖花[J].中國花卉園藝,2002,5(23):50-51
[4]李政紅,郭濤,李中勇,國內外安祖花生產及科研概況[J]溫室園藝,20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