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4: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電磁輻射的產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城市 電磁輻射 污染問題 防治對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電磁技術,各種頻率的廣泛應用城市空域電磁相互作用。公共建筑和甚至住宅,包括每個人類居住的地方受到了電磁輻射的侵擾。目前,大多數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量總體上是好的,但超短波和微波輻射到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電磁輻射水平接近上限,甚至社區綜合功率密度值出現嚴重超標過的個別現象。
1 城市的電磁輻射源
電磁輻射被分為天然存在和人為產生兩個類別。超標的自然和人為電磁波輻射會導致電磁輻射污染。在一般情況下,城市污染主要是指人為的電磁輻射污染,根據電磁的大小波頻率,人為電磁輻射可分為工頻輻射和射頻輻射,射頻電磁輻射釋放和比較寬譜的電磁輻射,影響范圍也大。在城市中,人們常說的電磁輻射污染常常是指由人為污染的電磁輻射,由于不一致頻率的電磁波,電磁輻射的人可分為兩種輻射源,射頻和工頻。射頻輻射的一個更大的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源,所述電磁波譜由廣泛,高頻發射。在城市,各種電磁發射系統,工頻輻射系統,利用電磁能量的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甚至包括一些設備,都是潛在的城市污染或電磁輻射源。
從表1可以看出,對干城市來說,電磁輻射污染源的分布廣泛、品種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移動通信、衛星通信、雷達等,在電磁輻射水平上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而對于我們經常所處的室內空間來說,室內線路的布置、所使用的電子設備等,都是我們電磁輻射污染的來源。
2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
2.1 城市電磁輻射糾紛逐漸增多
隨著安全意識,人們輻射防護意識也越來越強,電磁輻射對生活和周邊環境存在嚴重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因此,關于電磁輻射污染引起的糾紛呈現出上升趨勢,其中包括:高壓輸電建立在居住擁擠的地方,移動通信基站建設中的社區,電磁輻射污染造成的人身傷害等。所有這些情況,使電磁輻射污染糾紛越來越多。
2.2 電磁輻射源離居民的活動距離越來越近
在城市建設,發展和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和電磁輻射設施是分不開的,電磁輻射設施和人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例如,廣播電視,建在城市的無線通信,使社區輻射強度增加。城市電網建設項目的建設,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接近住宅區,電壓增加,由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僅如此,高層建筑的衛星天線,高層建筑還會產生電磁污染;此外,電磁噪聲對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
2.3 城市電磁輻射設施的逐漸增加環境的敏感性
電磁輻射設施的城市和廣播通訊技術的發展,縮短與市民的距離,電磁輻射的敏感性變得增強。主要表現為:城市擴張使得一些廣播電視和無線電通信發射臺逐漸新城被住宅區包圍,引起局部生活輻射強度高;城市用電需求的增加和電網改造工程的實施,使大量的高壓輸變電設施納入城市地區,電壓等級不斷升高,產生高頻電磁場可能會對公眾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除了其產生的噪聲可能與廣播和無線電通訊造成干擾;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通信基站被居民區所包圍,雖然單個基站的功率小,但它將使這個城市有很多通信基站電磁領空的增長,此外,一些高層建筑建在微波定向天線衛星天線等的頂部,很容易導致電磁污染的高層建筑;城市交通交通要道的電磁噪聲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交通路口在高峰時段的交通,電磁噪聲值可達40―50dBμv/m。
3 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完善城市電磁輻射管理的法律制度。為規范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提高電磁輻射環境監管能力,并為解決電磁糾紛提供標準數據支持,應加快出臺統一的電磁輻射防護國家標準。該標準應根據電磁輻射的危害性,并借鑒國外標準限值,在總結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及我國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同時,還應出臺相關電磁輻射安全管理導則,明確主要輻射設施的建造使用規范,管理要求,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等內容。(2)加強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為保護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促進各類電磁輻射設施的規范”有序發展,需切實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的管理。首先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規范,落實電磁輻射設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審批制度、“三同時”制度、監測制度、公眾參與制度等。其次要明確城市空域電磁波發展規劃,并將其納人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布局電磁發射設備,防止造成城市空域局部電磁污染,實施區域電磁輻射環境容量控制措施,對可能造成周邊輻射環境污染的中短波發射臺實施異地搬遷,對微波天線等輻射源周圍的建筑物高度予以限制,控制室內微蜂窩基站天線的懸掛高度及影響半徑。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廣播電視;發射塔;電磁環境;電磁輻射
0 引言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電磁輻射小到人們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大到太空衛星。根據我國相關電磁輻射研究成果顯示,我國城市中的電磁輻射以每年接近17%的速率增長,并有不斷擴大之勢[1]。由此可見,我國將來的電磁輻射污染將會日益嚴重,廣播電視發射塔作為主要的污染源,對廣播電視發射塔周圍電磁環境進行預測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電磁輻射概述
1.1 電磁福射
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的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露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電磁輻射是人類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和人體感覺到的,電磁輻射以一種特殊的形態存在于社會環境中的物質。
1.2 電磁輻射分類
1.2.1 自然電磁輻射
在自然情況下發生的電磁干擾便是所說的電磁輻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體,磁場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打雷、閃電等自然活動產生是,產生的電場與地球磁場相互交錯就會形成電磁輻射;自然界有很多自然現象,隨著季節的變化,會發生不同的現象,比如下暴雨,火山爆發,地震等。
1.2.2 人為電磁輻射
人體在接觸一些事物時,有時也會產生電磁輻射,人類的活動范圍較廣,在活動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產生輻射,這種不經意產生的輻射也稱為人為電磁輻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電磁輻射遠遠大于自然因素產生的電磁輻射,人們廚房中所使用的電磁爐、微波爐;人類社會在活動的過程中,經常使用到電視,手機、電腦等,特別是用于傳達某種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產生的電磁輻射機率較大,同樣在任何娛樂場所都少不了電磁輻射的干擾,換一種說法就是人類生活中電磁輻射無處不在[2]。
1.3 電磁輻射危害
1.3.1 影響通訊及通訊設備
電磁輻射在傳播的過程中,會對電子設備和通訊產生影響,影響人類的正常通訊,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例如在自然活動中,太陽黑子的劇烈運動會長生極大的電磁輻射,對地球的衛星、航空設施等造成損壞,電話衛星等通信會出現斷開,失聯等現象;在現代的戰爭中,電磁輻射也常被運用在戰爭中,電磁炸彈能夠利用高強度的電磁輻射來破壞敵人的通訊設施和飛行中的飛機衛星等。
1.3.2 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電磁輻射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因素之一,電磁輻射會影響人體機能,引發白血病、細胞癌變、神經衰弱等疾病,嚴重危害當代人的身心健康。電磁輻射不僅僅是對當代人在成硬性,對于人類繁衍上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電磁輻射導致基因突變、不孕不育、畸形兒等。
1.3.3 不利于社會安全穩定發展
電磁輻射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全穩定發展,電磁輻射的增加,為社會上的通訊和電子設備造成了破壞,造成經濟損失,不利于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3]。電磁輻射增加了國家醫療機構的壓力,增加了國家醫療保險事業的壓力,不利于社會的和諧安定。
2 廣播電視發射塔電磁輻射
我國廣播電視行業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隨著城市用地的不斷減少,城市擴張將原來的發射塔融入到城市中,再加上人們的對廣播電視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廣播電視發射塔的功率也在不斷的提高,在提高的同時,產生的電磁輻射也會相對應的加大,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所出現的情況越來越復雜,必須盡快進行解決以及做好對應的措施,最好有一套完整的方案。
2.1 我國廣播電視發射塔電磁輻射限制標準
我國《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明確指出,對于建設大型廣播電視發射塔或者大功率的廣播電視發射塔需要嚴格按照《電磁輻射防護規定》進行,對于大于30MHz小于3000MHz的信號,其照射導出限制值為12V/m;部分大型的或者大功率的廣播電視發射塔的建設必須經過相關環境檢測保護部門進行相關審批后建設,其建設的發射塔信號場強標準為《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規定的二分一左右進行設定;危害小的或者單個廣播電視發射塔,其場強限制則為《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的五分之一作為評價標準,也即是說,照射導出限制值為5.4V/m。
2.2 廣播電視發射塔天線分類
廣播電視發射塔的主要作用是天線,在信號發射以及接收都是通過天線進行運作,在廣播電視發射塔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天線的分類有很多種,根據不同性質的天線可以分為蝙蝠衣天線、單偶極板天線、環形反射天線,如下圖所示。性能越高的天線在表現形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具有接收信號穩定高效的特點。
3 例子分析
3.1 江西廣播電視發射塔直徑500米內電磁監測表
3.2 數據分析
江西省廣播電視發射塔發射功率超過100千瓦(Kw),從數據表格中可以看出,江西省廣播電視發射塔直徑500米內的電磁輻射均小于我國《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作為大功率的廣播電視發射塔,其很好的控制了電磁輻射污染。
從表格可以發現在相同功率下,南、北、西三面檢測到的電磁輻射都不相同,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這表明了電磁輻射在輻射的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江西省廣播電視塔坐落于江西省石頭城路118號,其周圍有眾多高層建筑,高層建筑成為了電磁輻射的障礙。
4 防護措施
廣播電視發射塔周圍是電磁輻射的主要來源,控制廣播電視發射塔電磁輻射,能夠有效的減少環境中的電磁輻射污染,有利于提高電子信息通訊的順利進行,為人們身體健康提供保障,從電磁輻射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電磁輻射的強弱與頻率、功率以及距離有關,因此在治理電視廣播發射塔電磁輻射應抓住這三點進行治理。
4.1 控制發射塔頻率與功率
廣播電視發射塔的頻率和功率的大小直接影響了發射塔電磁輻射源的強弱,相同的設備的發射塔,但因其頻率與功率不同,廣播電視發射塔周圍電磁環境也會有很大的差別[4]。頻率與功率兩者與輻射場強的關系成正比關系,頻率與功率越大,其電磁輻射場強越大,反之則越小[4]。因此在防治廣播電視發射塔電磁輻射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控制好廣播電視發射塔的頻率與功率,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規定。
4.2 發射塔遠離市區人群
隨著城市的擴張,使用需求的增加,廣播電視發射塔功率在加大的同時也被納入到城市人群中[5]。在距離電磁輻射最近的電視發射塔,受到電磁輻射的影響,會產生一定的電磁波,對形成最后的圖片造成影響,距離越近影響就越大。距離的遠近直接影響了周邊電磁環境的好壞,發射塔的建設應當遠離城市和人群,對于因城市發展而被納入城市的發射塔應當進行搬遷,確保人們的遠離電磁輻射污染。
5 總結
通過對廣播電視發射塔周圍電磁環境的分析得出,廣播電視發射塔的建設是保障社會信息通訊的重要基礎建設。對于其作為主要的電磁輻射污染源而言,應當注重對發射塔周圍電磁輻射環境的檢測,通過數據的預測分析,及時對發射塔的頻率和功率進行調整,確保發射塔的電磁輻射處于低污染狀態。
【參考文獻】
[1]Chen Li-an, Wei Shengbiao, Luo Chaoyi. Measur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Xiamen Island[J].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Enwonmental Electromagnetics, 2009,5:424-428.
[2]竇秀東.中小型廣播電視發射塔對周邊的電磁環境影響情況探討[J].環保科技,2009,2:22-25.
[3]袁國良.電磁場與電磁波[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探討
中圖分類號:O43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電磁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電磁輻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電磁干擾、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成為了電磁輻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1 電磁輻射污染的現狀
室外產生電磁輻射的系統主要包括:通信、輸電、交通、發射、武器等。首先,通信。通信基礎設施,例如基站天線等,會產生電磁干擾。不合理架設的天線容易導致居民受到電磁輻射污染。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劇,郊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功率電磁波發射基站,產生了大量的電磁輻射。其次,輸電。變電站、高壓電纜、高壓輸電線等高壓輸電設備在城市、鄉村中分別越來越密集,加劇了電磁輻射污染。第三,發射。為了方便信息、文化交流,發射系統持續運行。一些規劃不當的發射系統,對附近區域造成了較大的電磁干擾。第四,交通。城市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提高了電磁輻射強度的峰值。高數量、多品種的交通工具在運營中會對通訊、廣電設施的正常信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此外,室內電磁輻射污染也不容忽視,人們根據自身喜好使用的一些帶有電磁輻射的產品,加劇了室內電磁輻射污染的強度。隨著電磁輻射污染的加劇,人們越來越關注電磁污染的防護。為了提高電磁污染防護的效率,就應針對電磁輻射污染的現狀、種類與危害,采取嚴格執行相關法規、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應用、加強個體防護等防護措施。
2 電磁輻射污染的種類
電磁輻射會對環境造成電磁干擾。按照電磁干擾源發射的電磁波強弱程度,可以將電磁干擾源分成兩大類:強電磁干擾源和弱電磁干擾源。強電磁干擾源不但會導致系統或設備效能降低,還會對生物體造成影響。強電磁干擾源往往有著較窄的輻射頻譜。弱電磁干擾源會導致抗干擾強度不高的系統、電子設備、電器的效能降低。弱電磁干擾源往往有著很寬的頻譜,頻率范圍通常會跨越幾個數量級。按照不同的電磁能量利用目的,可以將認為的電磁輻射污染源分成三大類。首先,正常工作不會產生超出標準范圍的電磁能量的設備。此類設備主要包括變壓器、送電線、絕大多數電子設備、家用電器、信息技術設備等。其次,需要利用電磁能量進行正常工作的設備,此類設備在某一區域為某一特定的對象服務,將電磁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向其他地方泄漏電磁能量。此類設備主要包括醫療、科學、工業射頻設備等。第三,需要將電磁波輻射出去才能完成正常工作的設備。此類設備主要包括雷達、通信、電視、廣播等。
電磁輻射產生于電子設備和電氣裝置,主要有以下幾類來源:第一:廣電設備與電訊設備。長壽廣播電視發射塔、渡舟等地的微波通訊站、地面衛星通信站、尋呼通信基站等,這些設備大功率定時或不定時發射。第二:工業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有長壽晏家工業園區、江南的重鋼的高頻爐(包括高頻感應爐、高頻淬火爐、高頻熔煉爐、高頻焊接爐及電子管的排氣、烤消、退火、封接、釬焊,半導體的外延、區熔、拉單晶等。)、塑料熱合機(包括高頻熱合機、塑料焊接機等。)、高頻介質加熱機、高頻烘干機、放電加工機床、各種類型電火花加工設備等。第三:電力系統設備。包括發電廠、高壓輸配電線、變壓器以及數以千計的電動機等。第四:交通系統。各種汽車、電動車等。第五:各類家用電器。包括電子鬧鐘、吹風機、微波爐、電視機、電冰箱、計算機、空調和電熱毯等。
3 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
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電磁干擾、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3.1 電磁干擾。電磁波充斥在人們生活的空間里,不同的電磁波會相互干擾。環境周圍輻射源的數量,每個輻射源的輻射持續時間、帶寬、波形、頻率、振幅等參數,各個輻射源的距離等因素是隨機變化的,從而形成了難以預料的干擾電磁場。電磁輻射將會干擾儀表、儀器、電子設備等,降低設備性能,產生諸多不良后果,例如系統可用性降低、出現延遲、信息重復、信息不準確等,造成任務無法順利完成,電磁干擾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事故。
3.2 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危害。電磁輻射對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熱效應、非熱效應、累積效應。熱效應指的是高頻電磁波對生物機體細胞造成的“加熱”影響。高頻電磁波穿越生物表層“加熱”內部組織,生物體內部組織難以散熱,從而造成嚴重的“燒傷”。熱效應導致生物肌體升溫,干擾各個器官的正常工作,對生育系統、視覺系統、心血管系統均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非熱效應指的是低頻電磁波對生物體造成的影響。低頻電磁波輻射人體后,體溫沒有明顯變化,但是身體本身的微弱電磁場已經受到了干擾,人體保持平衡狀態的電磁場被打破,使得細胞、淋巴液、血液等發生變化,將會導致遺傳基因突變、脫氧核糖核酸受損,從而導致一系列疾病,例如嬰兒畸形、腫瘤、白血病等。非熱效應包括化學效應和物理效應。電磁場對生物體造成的化學效應比熱效應具有更大的殺傷力。累積效應指的是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生物體后,造成的傷害沒有得到有效的恢復,又再次受到電磁輻射,傷害程度累積。電磁輻射污染的累積效應是長期的,嚴重時會對生命造成威脅。
4 對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護措施
4.1 嚴格執行相關法規
電磁輻射污染防護的基本前提是嚴格執行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電磁輻射污染管理體制,例如加強對電磁輻射設施運作的審批、監督力度。對公共場所的電磁污染進行檢測,為電磁輻射污染防護提供目標與方向。客觀、合理評價新建項目或改建項目的電磁輻射污染程度,在項目建設期間,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工作。
4.2 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應用
合理應用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是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電磁屏蔽技術、高頻接地、濾波技術、植物綠化、電磁輻射防護材料的使用等是目前重要的電磁輻射控制措施。電磁屏蔽技術是利用電磁輻射擴散抑制材料,將環境和電磁場源隔離,將電磁輻射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從而達到電磁輻射污染防護的目的。對高頻電磁場進行屏蔽是電磁屏蔽技術的重要應用。高頻接地能夠將屏蔽體內部的射頻電流導入大地,確保屏蔽體不成為二次輻射源,提高屏蔽作用。高頻接地可以利用自然接地體,節省費用。濾波技術能夠有效的抑制電流干擾,既要屏蔽無用信號,又要確保實用信號通過。植物綠化是利用植物能夠吸收電磁能量的功能,吸收電磁波。在電磁輻射污染相對嚴重的地區,種植大面積的樹木,能夠促使電波傳播衰減,降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電磁輻射防護材料的合理使用,能夠吸收或反射電磁輻射,最大程度地衰減電磁場場強。
4.3 個體防護
具體到個體層面,電磁輻射污染防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在家用電器、手機等私人物品的使用上,應購買合格產品,不要集中擺放,并使用時注意保持距離。其次,在變電站、高壓線、電磁波發射塔、電視臺附近工作的人員,應注意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并對自身的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最后,在飲食上,可以多食用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例如海帶、西紅柿、胡蘿卜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磁輻射污染是隨著電磁技術應用的廣泛應用而加劇的,為了防治電磁污染危害,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降低電磁污染危害程度。
參考文獻:
[1] 劉文魁,龐東.電磁輻射的污染及防護與治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日前,一則“距手機15厘米以上,輻射值基本為零”的新聞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其實,近年來“家電輻射威脅健康”的傳言一直不絕于耳,手機可能致癌、不能放身上等說法更是引人擔憂。4月8日,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請天津師范大學的青年學者實驗室測試了多種家用電器的輻射量,結果表明,家電的確存在輻射,但屬于安全范圍,在一定距離時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為此,本刊向權威專家求證,并教您如何應對家電輻射。
在該項實驗中,實驗人員以“高斯計”為測試設備,先測量了環境的電磁輻射值,為0.3毫高斯。隨后,又測量了某款手機的電磁輻射值。結果顯示,在待機狀態下,手機的電磁輻射值是2.3毫高斯,而接通后增加到3.4毫高斯。另外,實驗人員在距離手機5厘米、10厘米、15厘米處分別測量了手機的電磁輻射值,結果分別為1、0.5和0.3毫高斯,如果減去環境電磁輻射值,可以粗略估計,在距離手機15厘米以上時,其電磁輻射值基本為0。由此可見,手機在待機和接通兩種不同情況下輻射值不一樣,并且距離手機越遠,電磁輻射值越小。
上述兩個現象,在風扇、吹風機上同樣成立。雖然緊貼風扇處電磁輻射值較大,達到412毫高斯,但在正常使用距離下,電磁輻射值已經驟降為0.26毫高斯。同理,緊貼著電吹風電機位置,電磁輻射值為633毫高斯,在出風口處其電磁輻射值僅為10毫高斯。
家電輻射確實存在一定安全距離嗎?常年從事電磁輻射研究的中國泰爾實驗室研究人員買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她看來,央視實驗具有一定科學性,測量數據可供百姓參考,但嚴謹性和準確性還不夠,因為測量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值時,不同位置、角度、環境測得結果都不一樣,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北京大學環境保護辦公室主任張志強補充說,高斯計測量的是家電周圍的磁場,雖然磁場大小和電磁輻射值存在一定關系,但兩者不能等同,最好用專業的電磁輻射檢測設備。
雖然實驗結果有待考證,但家電輻射的確沒那么可怕。很多人會將生活中的輻射與X光、核電站等聯系在一起,唯恐避之不及。但在專家看來,這是一個老百姓普遍存在的誤區。張志強指出,以X光、核輻射為代表的電離輻射由于波長短、頻率高、能量大,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長期處于電離輻射環境可能破壞遺傳系統或致癌。而我們身邊的家用電器只會產生電磁輻射,不會產生電離輻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就有電磁輻射,是無法避免的。只要家電是合格產品,其電磁輻射值就在安全范圍之內,老百姓無需視之為“洪水猛獸”。
買望建議,要想盡可能地降低家中的電磁輻射,一是購買國家認證的、值得信賴的品牌家電產品,這類產品在控制電磁輻射方面做得更好;二是遠離電磁輻射源,隨著距離的增加,電磁輻射值會快速衰減,使用微波爐、電風扇等電磁輻射比較大的家電時,最好有意識地保持距離或遠離;三是用完及時拔掉電源,家電插著電源時即使不用也會產生少量電磁輻射。
論文關鍵詞:電磁,輻射,危害,防護
電磁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并以光速在空中(或其它介質中)傳播能量的物理現象。在我國的中學物理教科書以及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中,幾十年來一直都在介紹電磁波的產生、傳播、發射、接收以及如何應用電磁波造福人類的美好前景,一般并未提及電磁輻射(或電磁波)的危害問題。然而,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電磁輻射有害卻屢有報道。筆者認為,現在已經到了重視“電磁輻射的危害及其防護”問題的時候了。
1.電磁輻射的危害
人類一直生活在充滿電磁輻射的環境里。這些電磁輻射一方面是天然的電磁輻射,如熱輻射、雷電、火山地震、太陽光輻射以及來自太空的電磁輻射。由于地球有厚厚的大氣層的保護,這些天然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并沒有什么驚人的危害。而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如廣播電視的發射塔、微波站、移動電話、高壓電線、電視機、微波爐等等各種電器設備,在它們工作時所輻射的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子信息設備以及各種家電設備的普及,這種人工電磁輻射源愈來愈多,已經產生不同程度的“電磁波污染”。電磁輻射雖然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感覺,卻能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動物、植物及多種物質,它無所不在,揮之不去,已逐漸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后的第四污染,它帶來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1危害人體健康
由于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與其所受到的輻射強度、積累的時間長短有關,現在還沒有較大范圍地直接反映出來,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到目前為止,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研究已有較長的時間,國內外許多學者帶有共識的觀點認為,電磁輻射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在超強電磁輻射的環境下工作生活過久、電磁波的干擾使人體組織內的分子原有的電場發生變化,給組成腦細胞的各種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環或損傷,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等有害代謝物,甚至使腦細胞的DNA密碼排列錯亂,制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經遞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劑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面積的殺傷或殺死。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過量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
1)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
2)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
3)電磁輻射是造成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
4)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大腦組織發育、骨髓發育,導致肝病、使造血功能下降,導致視力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5)電磁輻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早在1999年5月7日,國家環保總局就正告各界:電磁輻射對機體(人體)有害。
1.2產生電磁干擾
那么多的人工電磁輻射源,導致空中電磁環境的日趨惡化,形成種種干擾。無線電設備、電器設備的廣泛使用,一方面加快了信息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又使電磁干擾日趨嚴重。這些電磁干擾,使設備不能正常工作以至造成事故而帶來了損失。事實上,電磁干擾已經構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
1.3存在泄密危險
電磁輻射有可能泄露你的電腦內的機密。電磁波向外泄漏的途徑有:電腦本身、電源線、連接到電腦的電纜(包括網絡電纜)、電腦的外圍設備等。它們所起的作用就跟發射天線一樣。電源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泄漏渠道,因為它連接到公共的電網上,因此就會跟有線電纜一樣把電腦里頭的信號交連傳送出去。
現在國家機關、科研機構、學術團體、企業和個人都在使用電腦,并且大多已經接入計算機網絡,那些重要的機密資料也就處在潛在的泄密危險之中。
2.電磁輻射的防護
2.1加強管理,保護電磁環境
為了保護電磁環境,應當從源頭上治理那些有害的電磁輻射源。過去衛生部、電子工業部(現合并到信息產業部)、國家環保總局、軍隊等部門,都分別制定過本行業電磁輻射安全的標準,但卻沒有一個統一的電磁輻射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據悉,目前我國正在著手制定電磁輻射方面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便生產企業能遵循這一標準研制、開發超低電磁輻射的電器、設備,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同時將電磁輻射的管理納入正常的社會環境保護范圍,有效地保護消費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2提高認識,采取防護措施
對于電磁輻射的危害,我們決不可掉以輕心,視而不見,也不必擔心害怕,而應當提高對它的危害性的認識,采取積極的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認識和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范圍內的電磁環境,避免使自己位于超過安全強度的電磁輻射之中。日常生活中有可能超過安全輻射強度標準的輻射區域是比較容易識別的。如電腦主機背后及顯示器的0.6米的范圍,電視機、音響、家電集中擺放的地方,大型電器設備附近,廣播電視發射天線附近區域,高壓電力線及設備的附近區域等等。凡是這些可能有較強電磁輻射源的地方都應避開或者避免靠近,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在這些“危險”區域。
要了解有關電磁輻射的常識,學會防范措施,加強安全防范。
如對配有應用手冊的電器,應嚴格按指示規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等。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眼睛離電視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電視屏寬度的5倍左右;微波爐在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一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手機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
對于在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的人員,應采取屏蔽措施,如用金屬片或金屬網制成屏蔽室或屏蔽罩將輻射源屏蔽起來以大大減弱輻射,或使工作人員在屏蔽室內的安全區域工作。工作人員穿戴特制的有防電磁輻射功能的屏蔽衣、屏蔽頭盔、屏蔽眼鏡等個人防護用具,也可有效地降低電磁輻射的傷害,保護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另外,還應當注意飲食健康,增強人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對于電磁干擾,既要加強管理,降低有害干擾源的輻射強度,也要采取技術措施,避開相互干擾,提高通信、導航等應用電磁波的設備的抗干擾能力,還要加強電磁環境的監測及相應的技術、管理等防范技術措施的研究,用以防止電磁干擾的危害。
對于防范電磁輻射帶來的電腦泄密,技術上可以通過電磁屏蔽保護、加密保護等多種措施來防范。這里,提高使用、管理人員對防范泄密的認識也是不可忽視的。
關鍵詞:環境污染 電磁輻射 電磁環境監測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b)-0069-01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計算機等各種高科技電氣設備的增加,各種無線電技術的應用也逐漸廣泛起來,衛星導航、電臺、手機等的應用進入到千家萬戶,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電磁輻射方面的污染,長期使用這些設備會造成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帶來很多問題,因此,電磁輻射已經成為當今的四大公害之一。
1 電磁環境及電磁輻射源
所謂電磁環境是指在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電磁設備的總和,這些設備的總和包括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靜態和動態兩個基本的特征。[1]這種電磁輻射主要是由于不同電波之間的聯系造成的。當電波的赫茲增大的時候,電磁波就會通過空氣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人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存,會對健康十分不利。一般來說,電磁輻射有兩種,自然的電磁輻射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的污染,比如閃電、火山等,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廣大的用電地區,對其造成干擾,在我國就有被雷擊的現象發生的事故。而人為的因素主要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先進的電氣設備,比如廣播電視臺、手機信號塔等,這些無線設備發出的電波會給生活帶來困擾,甚至對當地的飲水帶來危險,因此做好電磁環境的處理工作,抵制電磁輻射,是我們生活中必須關注的關鍵。
1.1 電力系統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氣設備進入千家萬戶,而由于電荷作用的影響,電網的發展速度也很快,高壓電路和一些無線的電磁波日益增多,這些增多的電氣設備直接造成了我們生活的環境成為了電磁輻射環境,在生活的時候,會給臨近地區產生嚴重的影響。
1.2 廣播、電視發射系統
我們周圍的廣播和電視信號系統是主要的電磁輻射來源,為了生活的方便,這些大型的無線設備多建立在城市之中,在居民區形成很強的磁場,造成電磁輻射污染。
1.3 移動通信系統
手機的普遍使用帶來了無線移動通信設備的發展,而這種移動通信基站是一個很強的輻射源,而且為了防止周圍的干擾,輻射的高度在逐漸減低,上網的系統也逐漸增強,因此,各種的分布使得電磁輻射的范圍更大,給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1.4 交通運輸系統
我國的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迅速,但很多的交通運輸系統也帶來了輻射的威脅,特別是一些無軌電車和地鐵進入我們的生活,更多的電磁輻射被制造出來,我們的生活已經成為一個很強的輻射范圍,在這種范圍下,人們的精神狀態也會受到影響。
1.5 工業、醫療科研高頻設備
除了以上幾種輻射源之外,在醫院和工業場所的輻射源更貼近人們的生活,醫院里的x光具有很強的輻射,而一些工廠里的先進設備對人的身體會有很大的影響。
2 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
眾所周知,城市中這些污染源會給健康帶來危害,但由于這些污染源具有很強的作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即使會產生更多的化學和物理作用,也要保留部分功能,而唯一可以采取的辦法是進行改造工程,使其的輻射點降低,從而提升安全系數。
2.1 對無線電信號和通信系統的干擾
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機產生的電磁干擾,可使附近的通信、廣播、雷達導航、電視接收機的信噪迅速下降而無法工作。另外,雷電電磁脈沖每年都要釀成火災、通信中斷、電器設備毀壞等一些嚴重后果。
2.2 對武器裝備的危害
軍事上所用的無線電發射機和雷達能產生很強的電磁輻射場。這種輻射場能引起武器裝備系統中的靈敏電子引爆裝置提前啟動,對制導導彈會偏離飛行彈道。國內外都發生過飛機偏航、墜毀或意外投彈的事故,而這些都是由于機載電子設備的干擾而引起。
2.3 對計算機系統潛在的危害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廣泛,計算機系統已成為信息系統的重要存儲庫。但計算機在運行中會產生微弱的電磁輻射,如果這很小的泄漏被高靈敏度的接收系統接收,就會造成不可想象的極大損失。
2.4 對人體的危害
大量文獻表明,低頻電磁場可以明顯影響人的植物神經功能,使其發生紊亂,表現為疲勞、神經衰弱、憂郁等癥狀;高頻輻射對人體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障礙和以交感神經疲乏、緊張為主的植物神經緊張失調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現為頭昏腦脹、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臨床癥狀等。[2]
3 電磁輻射污染的主要防護措施
電磁污染的傳播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空間直接輻射,二是借助電磁耦合線路傳導。環境而言,防輻射重點是空間隔離方式,主要是將電磁輻射的強度減小或是降低到一定的范圍之內,目前,對電磁輻射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防護措施:屏蔽輻射源、吸收防護、射頻接地、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3]
3.1 屏蔽輻射源
采取各種措施,降電磁波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主要是利用屏蔽材料對電磁波進行反射與吸收,使傳遞到屏蔽材料上的電磁波一部分被反射,又有一部分被屏蔽材料吸收,讓能透過屏蔽體的電磁強度大幅衰減,從而減少對人以及環境的損害。
3.2 吸收防護
利用某些物質構成電磁波的吸收部件,分為諧振吸收部件和匹配性吸收部件。
3.3 射頻接地
將屏蔽體或屏蔽部件內由于感應生成的射頻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使屏蔽體不致成為射頻的二次輻射源,以保證高頻率的屏蔽作用,達到安全并實用的目的。
3.4 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國家要制定并執行電磁輻射安全標準,對產生電磁波的工業設備產品提出嚴格的設計指標,要盡量減少電磁設備外漏情況,為防護電磁輻射提供良好條件;加強城市規劃,實行區域控制,工業隔離布局,使電磁輻射源遠離居民區;同時加強設備管理以及環境的整治。
4 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社會,電磁環境對人的影響非常大,而隨著更多現金技術的產生,我國的電磁環境會變得更加復雜,為了更好地進行無線溝通,我們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加強電磁輻射污染的保護,做好其治理和檢測工程,應該成為人們生活的共識,需要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趙玉峰.環境電磁工程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2.
1什么是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又稱電子煙霧,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信號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是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的變化而傳遞能量.電磁波譜包括形形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率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率的電磁輻射,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從電磁輻射的來源可分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天然輻射來自于地球、太陽的熱輻射等,人工輻射主要來自廣播、電視、通信基站及電磁能在生活中的應用設備.
一般來說,電磁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類.例如X射線、γ射線和宇宙射線產生的能量,足以破壞人體組織結構的分子,甚至可以使原子和分子電離化,這種輻射稱為“電離輻射”.而我們常見的電磁輻射,大部分是頻率為9 kHz~300 GHz的無線電發射設備或工、科、醫電子產品所產生的,其發射頻率較低,能量也較弱,遠沒達到將分子分解的水平,這類輻射稱為“非電離輻射”.
2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人體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動,這些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表現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大方面.
2.1熱效應
當人體接受電磁輻射時,體內分子會隨著電磁場的轉換快速運動,使人體升溫,熱效應會引起中樞神經和植物精神系統的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頭暈、失眠、健忘等亞健康表現.
2.2非熱效應
即吸收輻射不足以引起體溫增高,但也引起生理變化和反應.生活和工作在這種環境中過久,會出現頭暈、疲乏無力、記憶力衰退、食欲減退等臨床癥狀.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一些受到較強或較久電磁波輻射的人,已經有的病態表現,主要反映在: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表現為頭痛,心悸,部分女性經
則[JZ]R1=10 Ω.
[HJ1.095mm]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律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失眠;
(3)視覺系統的影響: 為使眼球晶體混濁,嚴重時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表現為降低,男子質量降低,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5)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系統、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癥以及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癥,對兒童甚至還可能誘發白血病;
(6)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3家庭常用電器的輻射強度
普通家用電器如電視機的輻射強度為(正面緊貼顯示屏)50微瓦/平方厘米,背面緊貼機殼的輻射強度為40~50微瓦/平方厘米;臺式電腦顯示器正面的輻射強度為40微瓦/平方厘米;背面的輻射強度更是高達1000微瓦/平方厘米.
4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
4.1分級標準
以電磁波輻射強度及其頻段特性對人體可能引起潛在性不良影響的閾下值為界,將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標準分為二級.
一級標準:為安全區,指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嬰兒、孕婦和老弱病殘者),均在會受到任何有害影響的區域;新建、改建或擴建電臺、電視臺和雷達站等發射天線,在其居民覆蓋區內,必須符合“一級標準”的要求.
二級標準:為中間區,指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嬰兒、孕婦和老弱病殘者)可能引起潛在性不良反應的區域;在此區內可建造工廠和機關,但不許建造居民住宅、學較、醫院和療養院等,已建造的必須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超過二級標準地區,對人體可帶來有害影響;在此區內可作綠化或種植農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經常活動的一切公共設施,如機關、工廠、商店和影劇院等;如在此區內已有這些建筑,則應采取措施,或限制輻射時間.[HJ1.1mm]
4.2衛生要求
環境電磁波許輻射強度分級標準見表1.
5預防之道
關于電磁污染標準的學界爭論還在繼續,但我們還需在各種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作為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員,人們又該如何預防并減輕電磁輻射對自身的傷害呢?
[TP12GW159.TIF,Y#]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重視電磁輻射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多了解有關電磁輻射的常識,學會防范措施,加強安全防范.如:對配有應用手冊的電器,應嚴格按指示規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等.
(2)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特別是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3)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視、電腦等電器需要較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小時離開一次,采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4)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要讓它們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5)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眼睛離電視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 微波爐在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 手機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6)男性生殖細胞和對電磁輻射更為敏感.因此,男性應盡量減少與電磁波太頻繁密集的接觸,而且接觸時也要保持安全距離,一般是半米以上.
(7)消費者如果長期涉身于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應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護措施:
①居住、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佩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以及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人群,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條件的應配備針對電磁輻射的屏蔽服,將電磁輻射最大限度地阻擋在身體之外.
②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佩戴防輻射眼鏡,以防止屏幕輻射出的電磁波直接作用于人體.
③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把手機拿遠一點,等手機接通之后再拿近聽,或者佩戴防輻射耳機接打電話.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污染機理 電磁輻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應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磁場中的導體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感應電流。這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隨即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的建成標志著人類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一百多年前,電磁輻射已經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今更是進入了一個電磁輻射的高利用時代。
不過,科學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時代的進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種二律背反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多次驗證。人們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日漸感受到了它的負面效應。如各類各類辦公自動化設備、移動通訊設備、家用電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就在我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時,我們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又成為繼室內空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內環境污染。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媒體上屢屢報道的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更是讓人們感覺到了來自電磁輻射的威脅,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種莫名的痛恨和恐懼。
1 電磁輻射污染: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高壓電、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自動化設備及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工作時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電磁輻射劑量的電磁輻射下,細胞就會被殺傷或殺死。隨著信息技術產品的不斷豐富,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輻射污染的重要類型之一。另一個方面,信息技術要依靠電磁波,而電磁波極容易擾和破壞,由此會帶來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這也是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個方面。電磁輻射會造成所謂的“電磁污染”,人們也叫它電子“煙霧”或電子垃圾,即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產生的危害現象。它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任何感覺,可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無處不在,被科學家稱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有專家稱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 電磁輻射對人體作用機理
人體是導體,可以吸收電磁場的能量。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的分子會發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過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場能而轉化為內能,引起熱效應。電磁場強度越大,則熱效應越明顯;電磁振蕩頻率越高,熱效應越明顯,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而且干擾人體生物電信息的傳遞。科學實驗已表明,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兩個方面——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
致熱作用致熱作用是指電磁波穿透生物體表層,直接對肌體內部組織“加熱”(如同微波爐加熱食品一樣),即在高頻電磁波作用下,物質的溫度會發生改變。高頻電磁波的致熱作用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乳腺癌、陽痿、流產、胎兒畸形等疾病。
非致熱作用非致熱作用主要是指電磁波對人體植物神經系統的危害,造成心悸、脫發、心動過緩、血壓降低和婦女月經失調等疾病。有一個典型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從雞雛、貓的體內摘取出大腦皮質,用調制后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對其進行照射,發現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信息傳遞、免疫系統工作和細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的濃度變化必然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
3 生活中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范
現代生活,處處離不開與電子設備打交道。能制造電磁輻射污染的污染源無處不在,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手提電話、無線電儀器等無不產生對身體不利的電磁輻射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如電視機、音響、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均能產生各種數量不等的電磁干擾,我們如何防護呢?
生活中怎樣才能防止和減少室內電磁輻射污染呢?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在購買電子產品是應注意證實該產品是否已經通過了ccc認證(國家對電子電磁兼容性的安全認證);盡量減少對高輻射產品的使用;盡量使用低輻射的產品,如低輻的電視機、微波爐、電腦等;盡量使用坐機撥打電話,少用手機撥打電話。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最好在鈴聲響過一兩秒或兩次鈴聲之間接聽,使用時頭部和手機天線的距離盡量遠一些。
有人說了,不買家電或是有也束之高閣不再用,污染不就沒有或減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沒了它們,咱們的生活就該倒退回從前的艱苦時代了。恐怕沒人愿意放棄好生活而去過苦日子吧,多學幾招防范措施才是現實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電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電,如電視、電腦、冰箱、收音機等,最好不要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要避免長時間使用家用電器、手機等,還要盡量避免同時啟用多種家電。與家電保持安全距離很有必要。距離越遠,受電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電的安全距離是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日光燈為2~3米,微波爐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還有一招就是吃東西。多食用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雷達站、電視臺、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佩帶心臟起搏器有條件的應配備阻擋電磁輻射的屏蔽防護服。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配戴防輻射眼鏡。顯示屏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皮膚干燥,加速皮膚老化甚至導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應及時洗臉。
注間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指數。有關專家提醒,5種人特別要注意這一條,第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第二是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第三是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第四是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第五是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都應該了解室內電磁輻射污染的程度,如果環境中電磁輻射污染比較高,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對于e時代下的又一現代污染───電磁輻射已經被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列入必須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記得嗎?我們的兒歌里曾把站著幾只小麻雀的高壓線比作五線譜,那曾是城市里最美的圖畫。可時過境遷,如今,因為懷疑圍繞在居民區周圍的高壓線釋放出的電磁輻射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壓線的建設者們屢次亮相聽證會甚至法庭,爭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專家說,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許多問題還有待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時間的考驗。目前,不管學術界的爭論如何激烈,現存的、引起很大爭執的問題應該及時得到解決。首先,應該及時推出直接關系到公眾健康的產品標準。第二、對于已有標準的產品,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特別是列入3c認證目錄的產品。第三,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時解決目前引起爭端的事件。當然,對于我們普通人也要適當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如盡量用更多的時間到戶外活動,到鄉村去,到田野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參考文獻
什么是電磁輻射 電場和磁場交互變化時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周圍發射或泄漏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就造成了電磁污染。一般來說,雷達系統、電視和廣播發射系統、射頻及微波醫療設備、各種電加工設備、通信。發射臺站、衛星地球通信站、大型電力發電站、輸變電設備、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地鐵列車及電氣火車以及大多數家用電器等都可產生各種形式、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可見,電磁輻射是無處不在啊。科學家們稱電磁波為“幽靈電波”,不僅僅因為它看不見、聞不到、摸不著,更主要的是它危害范圍廣而且日趨嚴重。
電磁輻射的危害有哪些
人們如果經常處于高強度電磁場環境中,會破壞體內生物電的自然生理平衡,使體內生物鐘失調,從而降低人體抵抗力,影響身體健康,患所謂“電磁病”。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多方面的影響:
第一、它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的主要誘因。有研究表明,長期受電磁輻射影響的人,罹患白血病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1倍,罹患腦腫瘤的機會是正常人的1.5倍,其他疾病發病幾率也明顯增加。
第二、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如可使男性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引起月經失調、暫性不育癥或永久不育等,還可能會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可產生神經衰弱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如頭痛、肢體疼痛、消化不良、胃痛、腹脹、便秘、腸鳴、腹瀉及免疫力下降等。
第三、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由于眼睛對電磁輻射敏感,過高的電磁輻射污染會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等。
研究表明,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程度隨波長而異,波長愈短對人體作用愈強,微波對人體影響最為突出。最易受影響的人群主要為老人、孕婦及兒童等免疫力低下者。
如何預防電磁輻射
人類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磁場里,雖然電磁輻射無處不在,只要進行適當的屏蔽防護,就可以大大降低輻射危害,完全沒有必要過分擔憂。
1、多了解有關電磁輻射的常識,加強安全防范意識,采取防范措施。如應嚴格按電器說明書規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等。
2、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3、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如電視、電腦等電器需要較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小時離開一次,采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4、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要讓它們經常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仍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關鍵詞:計算機電磁輻射電磁場
1概述
任何帶電物體的周圍都存在電場,而周期變化的電場將會產生周期變化的磁場,也就存在電磁波,產生電磁輻射,如果這種輻射的量超過限定條件,那么就會對環境形成電磁污染。和無處可躲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一樣,電磁輻射同樣無處不在,這使它成為公認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電場變化的地方就會有電磁輻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積電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壓輸配電系統、發射設備、微波設備、家用電器、計算機等等。其中高壓輸電系統的電磁輻射強度最大,對人體的危害最明顯。為了保障從業者的健康,在輻射環境下的工作時間有著嚴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諸如彩電、手機、微波爐、空調機、電冰箱、計算機等等家庭必需的電氣設備所影響的人群更廣泛。在上述常見的電氣設備中,與人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計算機更值得關注。許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網絡世界的網蟲每天面對計算機的時間往往超過8小時。而計算機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電磁輻射源:微處理器、主板、顯卡、聲卡、內存、硬盤、光驅、顯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時都會向外界輻射電磁能量。計算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那些長期接觸計算機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計算機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計算機已進入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它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計算機病”也與日俱增,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計算機病”的癥狀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癌(頭暈、頭痛、疲勞、失眠或噩夢、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等)、肩頸腕綜合癥(骨骼不適、手指麻等、感覺異常、震顫、有壓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發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計算機旁敲擊鍵盤的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員精神壓力大,大腦處于高度集中和緊張狀態,這是產生神經衰弱綜合癥的根源。流產、面部褐斑、類似紅斑或濕疹等的出現,亦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專業人員連續注視計算機屏幕,長時間近距離盯著閃爍的熒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嚴重者還會使眼球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晶體受損,暗適應能力降低,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可導致微波自內障、夜盲癥等。如人體受輻射還可導致人體循環系統異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體激素分泌異常等。孕婦、兒童、心臟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電磁輻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臟、眼睛和生殖系統等是電磁輻射敏感器官。近年來的畸形兒出生率和兒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臟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電磁輻射難逃其咎。
3計算機輻射的主要來源
雖然微處理器、主板、顯卡、聲卡、內存、硬盤、光驅、顯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時都會向外界輻射電磁能量,但幸運的是,除顯示器之外,這些配件都是被裝在具有電磁屏蔽能力的機箱里面,阻擋了大部分電磁輻射。所以,我們通常受到的輻射一方面來自顯示器,而另一方面則來自主機。倘若顯示器在電磁屏蔽技術方面不夠嚴謹,那么用戶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時都會受到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顯而易見。而機箱同樣如此,設計不良的產品往往臺發生電磁輻射泄漏,如果機箱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太近,外泄的電磁輻射同樣會影響到用戶健康。
上述表明,計算機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于顯示器和主機。其中顯示器又分為CRT顯示器(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LCD顯示器(液晶顯示器)。CRT顯示器是計算機中最嚴重的輻射源。CRT顯示器通過電子槍發射電子束實現畫面顯示,對外發射電子本身就會產生嚴重的電磁輻射,盡管厚厚的含鉛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輻射,但仍然有不少電子穿透阻隔層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這部分輻射至關重要。
按照物理學的定義,來自CRT顯示器的輻射傷害主要可分為光輻射、低能x射線、無線電場、靜電場和低頻電磁場。其中光輻射為電子槍打在屏幕背后熒光層而發出的可見光和少量紫外線,只有少量的紫外線會對人體造成危害。X射線由電子束碰撞陰極射線管的內部前屏所產生,但因為能量極低,其輻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計。無線電場主要從CRT的控制電路部分發出,強度非常弱,經過短距離后基本上就衰減到零。靜電場則是從CRT電子槍內部的加速電場所產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會讓屏幕吸附灰塵。而被認為對人體健康損害最嚴重的應該是低頻電磁場,它主要由顯示器的電源部分(高壓包)和垂直/水平掃描電場所產生,電磁場頻率在5Hz~400kHz之間。
LCD電磁輻射相對低很多。從原理上說,LCD顯示器以液晶材料作為光線通過的開關來控制光線照射屏幕,進而獲得畫面輸出。而這個過程并沒有涉及紫外線、靜電場、高壓電源等容易產生輻射的部件,因此從這個方面考慮可以說LCD正面幾乎是零輻射。另外,LCD和CRT顯示器一樣,機內同樣需要一個高壓電源,只是電源驅動的并不是電子槍,而是LCD背光模組中的冷陰極熒光管。此種熒光燈管其實和我們常見的日光燈一樣,都需要較高的電壓才能驅動,只是點亮之后電壓會迅速回落到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電源只需要維持一定時間的高壓狀態(可達到l000V),然后轉為常壓甚至低壓狀態,而不必像CRT顯示器的高壓包一樣始終得保持高電壓狀態。因此相對而言,LCD顯示器電源部分對外輻射的低頻電磁波會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擺放位置往往貼近墻面.所以不會背對著人體,這種輻射對人的影響可減弱到零。
顯示器之外,第二輻射源就是主機。眾所周知,金屬機箱對電磁輻射可起著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設計、不同工藝的機箱的防輻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設計不良,主機外泄的電磁輻射仍可能超標。
首先,機箱的材料至關重要,目前大多數機箱都是使用鍍鋅銅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檔機箱采用更輕的鋁合金材料,同樣具有良好的防輻射能力。材料僅是防輻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關鍵的地方在于機箱制造工藝,只有模具精細,制造工藝好的機箱才會具有良好的電磁屏蔽效果。這方面主要體現在機箱面板、前置接口,后側擋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縫的地方,劣質機箱與優質機箱在這方面差異甚大,前者的接縫處通常很不嚴密,設計、制造過程中都沒通過輻射實驗室進行嚴格檢測、電磁輻射外泄情況嚴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電磁輻射很容易就直接影響到用戶。而優質機箱在這些細節都比較嚴謹,基本不存在接縫不夠密合的問題,樣品制造出來后都必項在電磁實驗室中測量輻射是否達標,選標之后方可進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機箱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雙面噴漆,但內部表面如果被噴漆的話,機箱板就無法直接吸收電磁坡,電磁波會出現四處散射的情況。倘若在機箱接縫處不夠嚴密就很容易因電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現象。相較之下,外表面噴漆、內部鍍鋅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鋼板內表面所鍍的鋅(防氧化需要)同樣也是金屬,電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會出現散射現象,這對機箱整體的電磁輻射屏蔽是很有利的——從健康角度考慮,我們認為多花點預算購買品質優良的機箱還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對于廣大計算機用戶來說,選擇LCD顯示器,購買選材合理、設計優秀、屏蔽良好的機箱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計算機用戶免于受到過度的電磁輻射危害。
除了在購買時選擇符合電磁輻射標準的計算機外,還可以根據情況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時飲食應選擇富含維生素類的食品,以降低輻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選用防護產品,如防護屏、護目鏡、防磁帖防護服等③長時間使用計算機,應注意間隔與調劑,孕婦操作計算機一天不宜超過2h。④人體與計算機,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室內辦公和家用電器的設置不宜過密,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
4結語
隨著計算機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給現代人的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成為人們生產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應該注意到,計算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計算機對人身健康的威脅,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所應該關心和關注的一個問題。計算機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于顯示器和主機,選擇LCD顯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輻射效果的機箱是防止用戶免于過度電磁輻射的關鍵。另外加強維生素的攝入,選擇防護用具,避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計算機也是重要的防護措施。
參考文獻:
[1]胡焱弟,白志鵬等.大學生受電腦電磁輻射的研究.安全與環境學報.2005.5(3).37~41.
[2]劉英杰.電磁輻射與勞動保護.水利電力勞動保護.2002.(1).17~18.26.
[3]吳忠智.關于電源污染及電磁輻射的探討.電工技術雜志.2001.(11).30~31.
[4]張劍.關注健康——從設計的角度看待電磁輻射.微型計算機.2003.(23).112~118.
1、原因:銅線越多,電阻越高,通電后熱量越高;
2、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于交變磁場中的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渦旋電流;
3、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運動所致;
4、渦旋電流的焦耳熱效應使導體升溫,從而實現加熱;
5、電磁爐利用電磁輻射對鍋具進行加熱,普通的電磁爐在工作時線圈盤產生的電磁輻射除了給爐面上的鍋體加熱;
6、還有一部分電磁輻射會從電磁爐體內和鍋體向往泄放,而產生人們所說的外泄電磁輻射,這部分電磁輻射就是危害人體健康的電磁輻射源。
(來源:文章屋網 )
家中存在的電磁輻射,可以忽略不計嗎?
很多家庭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會購買大量的科技產品。現代城市中,哪個家庭沒有電腦、電冰箱、微波爐、電飯煲、吹風機、電動剃須刀、音響等電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電磁輻射,這已經成為繼室內空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后,又一室內環境污染物質。
電磁輻射污染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電磁輻射是家用電器在使用狀態下,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對人體具有潛在危害,所以被稱為電磁輻射污染。多數學者認為,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據發達國家的研究資料顯示,電磁輻射已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
電磁輻射的
6個可怕“隱患”
寶寶可能患上白血病
醫學研究證明,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意大利有專家研究后認為,該國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嚴重的電磁污染。
誘發癌癥或加速癌細胞增殖
電磁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癥,并會加速人體癌細胞的增殖。
老公質量不高
醫學專家指出,排除遺傳、用藥不當等因素,家電輻射很大程度上成為損害人體生殖系統的元兇,主要表現在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胎兒畸形、男子質量降低等。
胎兒可能“先天不良”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計算機、電視機、移動電話的電磁輻射對胎兒有不良影響。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曾對北京近三萬名0-6歲兒童調查聽力狀況,結論顯示:孕婦在懷孕期間使用電腦,其下一生聽力障礙的危險可以增加84倍,電腦輻射成為導致嬰兒聽力殘疾的危險因素。
女性經期紊亂
電磁輻射對心血管系統有影響,表現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癥狀。
損傷眼睛功能
眼睛對電磁輻射比較敏感,過高的電磁輻射污染會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高劑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生異常。不同年齡的人群對電磁輻射的承受力不同,老人、兒童、孕婦屬于更為敏感的人群。
減少電磁輻射,你該怎么做?
微波爐運行時離遠點
對付輻射強度最大的家電微波爐,就是在它運行時盡量遠離。微波爐開始加熱和加熱結束時輻射最強,至少這時候不要在它旁邊。
電器擺放別扎堆兒
盡量不要將微波爐、冰箱、電磁爐、電飯煲等電器同時擺放在廚房,收音機、電視機、電腦、音響等也不要集中擺放在客廳或臥室里,減少暴露在超劑量的電磁輻射中。
手機接通瞬間不要接聽
有資料顯示,無繩電話是手機電磁輻射量的兩倍。手機在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最好讓頭部與手機天線距離遠一些,使用話筒接聽更安全。
加大與電器的距離
電視機與人的距離應該在4-5米,與日光燈的距離應該在2-3米,微波爐啟動后遠離1米,孕婦和孩子最好不要接觸微波爐。
水環境打破電磁波
水可以吸收電磁波,如果你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上網,可以在身邊擺放幾瓶水,一定要用玻璃器皿裝盛,這樣還能保持室內清新的環境。
顯示屏背后別對著人
電腦顯示屏背面輻射最大,其次是兩個側面,正面輻射反而沒有那么大,所以不要將顯示屏背后對著家人擺放。
縮短電器待機時間
主婦喜歡開著電視干家務,或將電腦處于待機狀態,這種情況下照樣可以釋放電磁輻射,長時間會有輻射累積,同時還要避免多種家用電器同時啟用。
經常洗臉洗手
皮膚長時間暴露在電磁輻射環境中,會出現暗斑、色素沉淀的現象,每次看完電視、用完電腦,要及時洗臉、洗手。
微波爐輻射成“頭號殺手”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中心曾在北京的張女士家中,做過一次室內家電輻射的大檢測。結果顯示:微波爐輻射超過國家標準近一倍,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頭號殺手”。在張女士家中檢測的6項電器輻射中,排名為:
專家提醒:符合國標要小于12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