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工程項目管理

計算機工程項目管理

時間:2023-10-05 15:56: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工程項目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計算機;工程管理;技術應用

引言

工程管理是針對工程建筑中的管理技術,對工程建筑的過程進行計劃、安排組織以及有效的管理。因此,工程管理在一項工程建筑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將對現今工程管理中的問題和現狀進行分析,并從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運用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計算機工程管理的特點

傳統的工程管理多采用人工計算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存在著不少缺點,例如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為了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以及管理的效率,可以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工程管理中優化工程建設中的資源配置、計劃編制等其他關鍵流程中。現今對于計算機工程管理存在著不少的誤解,多數人認為繼續算機技術管理是非常復雜的,但實際上掌握計算機工程管理之后,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工程管理中能夠帶來不少便利。因此將計算機運用在工程管理中拒簽,需要對計算機技術的運用特點有所了解,并了解計算機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運用模式。

1、先進的管理系統匹配模式

計算機工程項目管理能夠根據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相應的系統匹配。所以在工程管理中也有相應的管理系統。因為如果實際操作中的管理模式和所處領域系統不匹配,往往會產生反作用,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還會讓人對科學的管理系統產生誤解。因此在計算機管理模式中,應該選擇相匹配的系統。

2、數據的非實時性

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管理者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并且能夠為工程項目的安排做出較為詳細的計劃。但是數據的更新都是采用人工進行,所以為了保證計劃的精確度,計算機工程管理系統的使用不是實時的。

3、強大的數據管理和查詢功能

在工程管理中,最初的材料選擇有著大量的數據,例如計算機技術還能夠對建筑材料進行標準評分,將這些評分數據提供給管理人員參考。由此,管理人員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建筑材料,節省工程成本。

4、數據的非實施信

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管理者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并且能夠為工程項目的安排做出較為詳細的計劃。但是數據的更新都是采用人工進行,所以為了保證計劃的精確度,計算機工程管理系統的使用不是實時的。強大的數據管理和查詢功能。在工程管理中,最初的材料選擇有著大量的數據,例如計算機技術還能夠對建筑材料進行標準評分,將這些評分數據提供給管理人員參考。由此,管理人員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建筑材料,節省工程成本。

二、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運用

1、在施工現場的管理運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少小型機器已經用在了工程現場;在現場的財務和材料管理中,也運用上了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這不僅是工程技術的進步,也是工程管理的進步,他們所依托的都是計算機在工程現場的實際運用。這能夠提高材料在現場施工中的運用效率,還能夠做到財務和現場施工的同步運行。

2、工程質量監測的管理

傳統的工程質量監測都是人工進行,而人工主要憑借個人的經驗,導致工程質量監測的精確度不高,也很難廣泛的使用,即難以全面的檢測工程的進行。這就需要工程質量監測能夠有更加科學的設備和合理的方法,計算機技術就能夠做到這一點。在計算機的運用下,現在已經研發出許多檢測工具,能夠全方位的、定時定量的對公權質量進行監測和分析,當施工中出現問題,能夠及時反饋。這有助于工程管理更加規范、標準和科學合理,也能夠提高工程的質量、效率和收益。

3、工程質量的造價管理

建筑工程造價中所涉及到的算價內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定額概預算和工程量清單方式下的投標報價。建筑工程定額概預算是在建筑產品生產所消耗的人工、機械臺班及其資金的數量標準,即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為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規定的消耗標準。而工程量清單方式下的投標報價,是采用工程量清單的招標方式,投標單位根據工程量清單及招標文件的內容,結合自身的實力和競爭所需要采取的優惠條件,評估施工期間所要承擔的價格、取費等風險,提出有競爭力的綜合單價、綜合總價、總報價及相關材料進行投標。

三、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

雖然計算機技術在工程管理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但是仍舊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1、設備的問題

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所使用的設備更新速度較慢,所以要想充分發揮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還需要大量投入資金,研究和更新計算機設備,提高硬件條件。

2、軟件的問題

計算機到核心運行基礎就在于它的軟件系統,不同的工程項目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在不同的項目中,應該使用條件更合適的軟件系統,雖然市場上有著種類繁多的計算機軟件系統,但是要結合功能和價格的因素挑選出最完善的計算機管理軟件。

3、計算機操作人員的問題

在計算機運用的過程中,如今非常需要大量的計算機操作人員,因此可以對計算機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夠及時解決,更加有效地發揮計算機的應用技術。

四、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程建筑行業成為現今的熱點,為了進一步發展該行業,就要對工程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工程項目管理中,能夠提高工程項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本篇文章也結合計算機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實際運用、特點和問題,加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計算機技術能夠更有效地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得到科學合理的運用。

參考文獻

[1]王超.淺淡計算機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福建建材.2007.

[2]永芹,方蔚,孫彤.淺談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大化科技,2007.

第2篇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計算機運用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 計算機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建設工程管理中, 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 同時可以有效的增加工程分析和數據處理的精準度, 有利于工程資料的存檔和管理。 項目管理軟件是建設工程行業管理中的輔助工具, 對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了技術支持, 為生產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手段。 近年來, 工程建設行業逐漸重視項目管理軟件的應用, 并逐漸加深研究深度,擴大研究領域, 以便充分發揮出項目管理軟件的優勢。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及工程項目管理的概述

1、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應用技術是指要充分了解各種軟件的各種設置屬性, 并且還要了解相關的功能。通過利用計算機可以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

工程項目管理是指組織、計劃、協調以及指揮工程項目時,借助較為系統的方法來開

展的一項專業化活動。工程項目管理的內容如下:管理開發方、投資方以及施工方等,還要管理工程項目的使用期。同時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任務就是不斷增加工程項目的建設價值。

2、計算機在工程項目管理的特點

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轉變為計算機的管理模式,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不只是簡單的購置一些計算機裝置, 而是要能夠操作它們。而在決定通過計算機來管理項目時, 必須要對它的特點有較為充分的認識, 要正確的解決管理者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對象與外部環境間關系。

2.1 管理制度和模式及計算機的管理系統相匹配

所有計算機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都是為了滿足特定管理模式開發的。若采取一個先進的計算機工程管理系統, 那么實際的運作管理模式就是過時的和粗放的, 或者說, 即使已經采取了先進的管理模式, 但其與之相關的統計管理卻不配套, 缺乏合格的管理人員, 其結果就是, 不但收不到預料效果, 反而會在客觀上導致人對先進的管理系統出現錯覺。

2.2 數據的非實時性

工程項目的計算管理系統并不是一種實時的系統, 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發生變化, 并不是立即就自動輸入到計算機, 而是事后定期的人工進行輸入。所以, 輸人次序和實際的數據有可能發生次序顛倒。

2.3 原始數據的重要性

除了預先設置的數據可有效性檢查 (如一件工作的結束日期不能早于開始日期, 或月份不得>12 等 ) , 計算機對所輸入的數據一般性的錯誤是無法進行檢查的, 對于人為精心制造的假數據更無法判斷。所以, 有必要有健全的原始數據的采集規程, 建立起輸入的數據檢查制度。

二、計算機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積極意義

1、確保信息暢通,協調各個單位之間的業務往來

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管理需要多個不同性質的參加,如建筑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開發商、投資商以及質量監督部門等等。一般情況下,這些單位在地域分布上呈現樹分散、不集中的特點,這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信息傳遞增加了難度,加上氣候條件、社會環境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信息在各個單位之間的傳遞速度較低,并且準確性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隨時隨地將相關的數據信息傳遞給各個單位,并且能夠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各個單位通過遠程傳送的數據、報表、報告以及圖片和視頻等工程項目信息,能夠更好地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開展協調工作。

2、保證工程項目信息的有效性,為項目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運用計算機技術與建筑工程項目進行管理,管理的內容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個方面,如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工程的質量、工程用料、設施設備管理、人力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等等。計算機技術能夠實現對建筑工程相關數據的全收集,并且通過相關平臺進行公開,為下一步的施工技術和財務規劃等工作提供及時、有效的依據。另外,通過計算機處理建筑工程數據,不僅能夠節約數據收集、統計的時間,而且能夠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不會出現傳統管理模式下的混亂弊端,具有高度的準確性,能夠為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資料支持。

3、實現資源共享,提高項目管理工作效率

報表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一種信息數據統計方式,不同的統計人員根據習慣、經驗等會呈現出不同的報表樣式,多元的報表樣式不利于數據的傳遞,增加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難度。通過計算機處理技術,建立一個工程信息數據庫,通過標準的輸入方式將數據、信息等導入到數據庫中,這樣不僅統一、規范了報表的格式,而且各個單位可以從數據庫中隨時提取所需的數據,提高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計算機的運用分析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合同是建筑工程的重要保證,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利用計算機技術,在項目管理中運用某個固定的合同軟件肚工程項目所涉及的各種合同進行管理,包括合同的性質、合同的雙方信息以及合同的具體條款等。按照合同內容,對照工程的施工進度和各個施工階段的費用情況,并將對比分析后的數據和信息及時的傳遞給相關單位或者是人員。

2、進度網絡計劃

指的是對建設工程的進行適當的調控, 以便使得工程在規定的計劃時間內完成。 對建設工程項目來說, 進度是項目管理控制的要素之一, 時間就是寶貴的資源, 基于網絡技術的進度計劃管理功能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 技術最成熟的功能, 是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中的重要內容。 在進度計劃管理軟件中其網路整體結構主要有兩類, 一種是多級網絡, 以三級網絡為例,另一種是多階網絡, 在劃分層次上和多級網絡相同, 但是各個階段之間具有相互關聯的特點。

3、費用管理軟件

指的是對建設工程中所需要花費的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 對建設工程進行預算和費用評估, 以便確保建設工程費用控制在預期范圍內。 最簡單的費用管理指的是用于增強時間計劃性能的費用跟蹤功能, 這種功能和時間進度計劃功能有機結合, 但是無法在復雜的費用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 高水平的費用管理功能可以勝任項目壽命周期內的所有費用單元的分析和管理工作, 包括預算、 報價和分析管理、 中期的結算和分析管理以及竣工后的決算和費用分析。 這種軟件是獨立使用系統, 費用管理軟件的功能主要有投標報價、 預算管理、 費用預測、 費用控制、 績效檢測、 差異分析等。

4、財務管理

財務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計算機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財務管理包括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工程預算、工程付款以及工程結款等方面。一般是通過特定的工程財務管理軟件對建筑工程項目的財務狀況進行管理,對建筑工程的各個施工階段的材料預算、實際花費、超額花費等進行統計管理,為下一步的預算進行財務規劃。另外,通過計算機財務管理軟件,還能夠準確、便利的實現工程預算和工程付款等業務,提高建筑工程財務管理的準確性,保證財務管理的高效率。

5、建筑工程質量管理

建筑工程質量體現在施工的各個階段,在每個階段施工結束后,相關單位要對其質量進行審查和驗收,并且對相關的土建項目進行評定。運用計算機將這些驗收數據和評定結果進行詳細的記錄和管理,并且要對施工方案、施工日志和施工記錄進行統計,形成施工記錄表、土建質量驗收表、質量等級單等等材料,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和審查,保證工程質量。

6、安全管理

運用計算機實現建筑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處理等內容進行管理。另一個方面,是利用計算機的遠程控制技術,在施工現場安裝相關的監控設備系統,這樣不僅有利于工程財產的保護,而且能夠為工程現場的安全監控工作保駕護航。

7、資源管理軟件

主要指的是對建設工程所涉及到的各種資源進行有序的管理, 例如人力資源、 機械設備、 材料等資源。 同時還包括工程量和影響因素等有利于提高項目管理效率的因素。其主要功能包括具有完善的資源庫、 能夠自動調配所有可行的資源, 并對資源需求和供給進行差異分析。

8、施工現場管理

8.1現場的材料管理

要對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設備如訂發貨和驗收入出庫以及使用設備等的資料進行相應的歸檔而合理管理。這些資料包括在某階段時的材料設備入庫與使用情況以及下一步要進行情況等內容、 詳細記錄與對比合同中材料設備情況等。

8.2在施工進度與質量控制中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進度的管理工作中, 通過應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 能實現對關鍵工作環節的有效控制, 并能結合工程施工進度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 另外, 在施工質量的控制上, 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 更加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管理的順利進行。 對于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而言, 質量管理是工程項目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其所涉及的信息量比較大, 且具備較高的技術含量及綜合性。 根據我國建筑行業應用網絡信息技術的現狀, 政府應大力支持信息技術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 以全面推進信息技術的發展。 比如利用項目信息門戶 PIP, 可增強數據的流動和準確性, 能有效提高質量管理的工作效率, 提供個高效率信息溝通和協同工作的環境, 從而實現動態化的質量控制。

四、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問題

1、軟件方面的問題

在計算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專家已經開發出許多相似的軟件產品,但是這些軟件產品的的應用范圍較小,不利于應用到工程項目管理中。在工程項目管理中應該選用那些適用范圍較廣的軟件產品。

2、硬件方面的問題

在工程項目建設中應用計算機技術,這就需要該公司要定期更新計算機硬件設備,但是在更新計算機硬件設備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從而會增加該公司的成本。

3、項目管理人員的問題

計算機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工程項目建設中,但是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高技能的項目管理

人員來管理好上述操作行為。當前公司所面臨的任務就是選拔高技能的項目管理人員。

五、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1、網絡技術

在一些大型的工程建設項目中,各方要及時交流以及溝通,確保每一個環節的順利開展。同時還要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在這一平臺上可以完成資源共享這一任務。

2、多媒體技術

在工程建設項目中,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開發此類軟件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風險,這主要是由于在工程建設項目中存在著不可預知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到所開發軟件的實用性。另外由于大部分企業管理基礎工作不夠嚴密,這就會影響到其所開發產品的質量。

3、構建電子圖書館以及數字資料庫

在工程項目建設之前、建設過程中以及處理信息過程中都與信息傳遞、數據計算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工程項目建設之前要整理好相關的資料;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要構建電子圖書館以及數字資料庫,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相關的資料。在建設過程中還要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更新,促使工程項目的質量得以提高。

4、構建系統軟件以及應用軟件

為了能夠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以及工程的質量,這就要構建一套完整的系統軟件以及應用軟件,這樣做既保證了工程項目資料具有安全性,又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促使整個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結束語

計算機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運用克服了建筑工程項目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繁瑣、混亂和高成本的缺點,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系統,通過管理軟件實現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電子化操作,能夠保證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準確性、實效性和高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計算機應用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產生的積極意義,在此基礎上簡述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計算機應用,以期為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瞿海涯.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計算機的運用分析[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4:409-410.

[2]賈菊紅.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計算機的應用分析[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01:178-179.

[3]曾春玉.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成本預算的重要作用[J]. 中國建材科技,2014,S1:120-121.

第3篇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體系;結構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在我國的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給社會帶來了利好。這場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產生了很多新興產業,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更新改造。我國工程質量事故已經有很多血的教訓,除其本質原因外,政府授權的專職機構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等在行使工程質量監督時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計算機軟件在工程項目管理上的應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計算機目前的應用特別廣泛,政府、企業、個人等都在不同程度的應用計算機,因特網的便利性更讓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來獲取我們想得到的信息,世界變小了,信息量變大了,我們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建筑工程作為系統工程,具有質量指標多、耗工料多、施工周期長、人工控制費時費力、破壞因素多等特點。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職能是承擔大量政府委托的建筑原材料、預制成品或半成品、竣工后建筑結構等質量監督和檢測任務。其項目種類繁多,客戶面廣,檢測費用收取時間和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檢測任務相對繁重,收費管理流程復雜,且監督員數量明顯不足,給監督管理造成了相當的難度。

(一)計算機網絡

在工程項目的計算機信息化中,計算機網絡的構成主要可以通過快速式以太網、交換式以太網、ATM、FDDI、千兆/萬兆以太網。其中,千兆/萬兆以太網是較為成熟的技術,不僅價格較為便宜,而且升級的空間較大。至于物流企業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主要設備則有主服務器、路由器、主交換機等,局域網和ISP網絡的溝通是通過局域網來實現的,接入方式主要有ATM、撥號以及數據語言等。而在工程項目中,計算機也開始廣泛的應用。從開始的項目投標,項目管理,到工程設計,甚至工程造價等等,計算機都開始有所涉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關的軟件的開發、應用和普及。

(二)工程信息管理

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計算機的發展和項目管理的發展表現出了很強的同步性,計算機的進步,為項目管理的發展提供了基礎;項目管理思想的完善,為計算機在其的應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思想。信息技術的進步使項目管理的應用軟件發展迅速,并成為工程人員的必備助手。目前工程項目管理軟件根據功能可以分為兩個檔次:高檔次的是專業項目管理應用軟件,功能強大,價格較貴,主要有P3、Artemi S、WorkBench;F口0pen―Plan等。

低檔次的是和Micro―soft開發的小型項目管理軟件,一般只完成項目管理某一階段和某一方面的功能。如TimeLine、ProjectScheduler和Sure―Trak等。在此簡單介紹Primavera項目管理系列軟件,從而探究高檔項目管理軟件的應用現狀。

二、計算機軟件在工程制圖上的應用

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大大促進了工程制圖的發展,它的興起開創了應用和發展工程制圖的新紀元,加快了工程開發的進度,使工程技術人員能夠快速地完成工程上的制圖要求,甚至根據需要進行二次開發來完成設定的目標。

計算機工程制圖的發展20世界70年代后期以來,以計算機輔助設計為代表的新技術改革浪潮席卷了全世界,它集成化建筑設計是一個包含多專業、多學科并存在迭代的設計流程,它一方面需要設計師們具備跨學科的豐富知識,另一方面還需要更高效、更可靠的設計工具。集成化建筑設計一個整體,計算機模擬則是實現建筑集成化設計的重要環節。沒有計算機模擬,集成化建筑設計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當前,如電子、汽車、儀器等主流制造業中,早已依賴先進的計算機軟件完成了由粗放的設計到集成設計的轉型,實現了設計與生產的數字化集成。而在建筑業中,這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完善。集成化建筑設計要求各系統緊密合作,分階段逐步深入,逐步細化;各專業需要循環設計,做到信息及時反饋。在每個階段都采用軟件模擬預測使得生態建筑的理念能貫穿整個設計流程,使建筑生態節能效果最大化。工程制圖軟件的發展方向計算機技術的長足進步,為工程制圖軟件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也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我們不難看出,以后的工程制圖軟件會更加的簡易,高效,并且會朝著數字化、一體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相信以后的工程制圖軟件會更加精確和方便,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計算機軟件在工程制圖上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它不僅促進了計算機性能的提高,而且影響到了幾乎全面的技術領域,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模式。甚至可以這么認為,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水平成了衡量國家工業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

三.計算機軟件在工程造價上的應用

利用計算機信息管理實行建筑工程質量動態監控,可以彌補人腦記憶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增強質量監督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公正性。其單位工程可包括主體工程、地基基礎、地面樓面、裝飾門窗、煤氣工程、屋面工程、電氣工程、采暖衛生、電梯安裝、空調通風等等,采取動態管理模式。在現代的工程造價管理中,相關軟件的使用將會更加廣泛,操作也會越來越方便,計算會越來越準確,而且可以應用到網絡化管理,實現不同區域的人員能夠同步的應用。并且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工程量的計算問題,實現工程預(結)算的正確編制,而且輸出接口統一,減少工程技術人員的使用局限性。

各模塊包括收費管理、委托方信息、檢測通知、分包合作、系統管理等等。每一項的工作流程均包括數據錄入、表格處理、統計查詢、打印報表等功能。綜上所述,計算機軟件已經應用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并且有應用更加廣泛的趨勢,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工程上的發展應用,工程技術人員將會更加快速方便的應用計算機軟件完成工程項目,并能在實踐中有效的提高我國的工程項目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要武.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司繼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在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分析及應用[J].2009,2.

[3]毛義華.計算機輔助建筑工程質量的評估[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10):45-47.

第4篇

關鍵詞:電力工程信息管理智能化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電力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產業的基礎,承擔著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據統計,2009年1月至10月我國電力工業生產簡況如下:

“十一·五規劃”即將完成,從電網的“十二·五規劃”可知,在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高速的態勢,伴隨著社會對電力工業也將保持旺盛的增長需求。電力項目按照超前規劃、適度發展原則進行建設,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推動能源的高效開發及利用,是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發電廠、變電站等電力工程項目建設的任務繁重,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項目信息管理,對提高電力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造價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電力項目信息管理

對于電力工程建設項目,隨著電力項目的計劃、啟動、規劃、實施等項目生命周期活動內容的展開,大量項目的文件、報告、合同、照片、圖紙、錄像等各種各類信息會不斷地產生,需要對其進行諸如收集、分類、加工、過濾、歸檔、儲存等處理,以實現對項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所謂電力項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個電力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和輸入、輸出活動的總稱。項目信息管理過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傳輸、信息加工和信息儲存等內容。

電力項目信息管理直接影響項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風險、質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組織地對電力項目全生命過程的信息資源進行管理,是電力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電力項目信息處理技術在電力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又為大型電力項目信息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和控制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術支撐平臺和全面解決方案。

1.1項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項目信息管理是涉及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參與活動的人員等要素,是多要素、多學科、多手段的管理活動。項目信息管理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管理活動,它要運用許多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四大基本原理:

1.1.1信息增值原理信息增值是指項目信息內容的增加或者信息活動效率的提高。它是通過對項目信息的收集、組織、存儲、查找、加工、傳輸、共享和利用來實現的。

1.1.2增效原理項目信息管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開發信息,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對包括信息和知識在內的各種社會活動要素的滲透、激活與倍增作用,從而能夠節省社會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創造企業效益,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1.3服務原理項目信息管理與一般的管理過程相比,具有更強烈的服務性,項目信息管所有過程、手段和目的都必須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必須通過服務用戶來發揮作用。

1.1.4市場調節原理信息管理也受到市場規律的調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信息產品的價格受市場規律的調節,信息資源要素受市場規律的調節。

1.2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的特征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職能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管理的對象是組織活動;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等,在信息管理中同樣具備。但是,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作為一個專門行業的管理類型,又有自己的獨有特征:與電力企業制度緊密結合,設備及人員信息需要高度集中。正是有了信息的集中統一,才使得信息真正成為一種資源,并且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使電力項目管理人員隨時掌握設備、人員的相關信息,使電力運行安全可靠。

2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

“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是向電力企業內各級主管部門(人員)、其他相關人員,以及組織外的有關部門(人員)提供信息的系統。它通過提供作為決策依據的統一的信息來為企業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及日常的作業服務。電力項目信息管理系統應向主管部門提供四種主要的信息服務:確定項目信息、搜集項目信息、處理項目信息及使用信息為項目服務。

以“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為例:

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采用了“條碼(無線射頻鈕)”作為設備標識器,各個需要巡檢的設備上安裝一個“條碼”,內部存儲特定的代碼,標識著設備的狀態、參數等所有內容。當工作人員巡檢時只需帶著巡檢器(掌上電腦)到現場讀取各設備標識器的數據即可,由于巡檢器機身小巧輕便、操作簡單方便,十分適合現場使用,同時它還解決了巡檢到位問題以及省去了大量的數據錄入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對提高設備的運行維護水平及減輕數據的輸入工作量起了很好的作用。當需要進行設備狀態檢修、設備缺陷管理和設備性能動態分析時,將工作站數據庫的相關信息調出,設備的歷史狀況便一目了然了。

2.1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的硬件組成

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主要由無線射頻設備標識器(條碼)、巡檢器(掌上電腦)、客戶計算機和網絡服務器組成。

2.2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的特點

2.2.1巡檢內容的編制靈活

巡檢路線按部門、專業、巡檢員分類;

每一條巡檢路線按設備、部件、項目分層組織;

每一條巡檢路線可定義巡檢或點檢兩種模式;

2.2.2巡檢項目齊全,巡檢工作人員錄入方便

系統設定了“觀察類”、“記錄類”、“代碼類”、“測溫類”、“測振類”五種巡檢項目類型。

2.2.3強大服務器軟件的信息處理與統計功能

①信息查詢信息查詢是系統對信息進行處理的主要部分,通過不同的查詢功能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對信息進行處理、分析獲得所需的結果。系統提供五種查詢方式:工作查詢、異常查詢、缺陷查詢、結果趨勢查詢、漏檢查詢。

②考核統計功能主要功能是對巡檢工作人員的日常巡檢工作的統計,以便考核巡檢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主要包括:路線統計、到位檢查、工時統計、異常統計。

異常統計用于統計設備有無異常情況或是有哪些異常情況;路線統計、到位檢查、工時統計用于統計巡檢工作人員到達巡檢現場各個檢查點的時間,以及在各個檢查點耗費的時間。

漏檢統計用于巡檢人員在應巡檢周期內未檢查項目的條數,以及哪些已派發而未下傳的點檢計劃。

③報表功能系統設計有各種完善的報表,并且用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定制各種報表。

④缺陷管理系統可以按巡檢人員、巡檢日期、缺陷類別、設備等方式作為檢索條件,方便地統計設備的缺陷情況,同時也可以將設備缺陷轉給其它系統,以便與其它系統集成。

3結論

電力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承擔著保障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電力工程建設都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電力工程項目投資大,任務緊迫,環境復雜,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應用,業主對項目質量、工期、安全、投資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電力工程項目管理應當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手段,實現項目管理的現代化,促進工程建設規范有序、優質高效、安全可靠的進行。信息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對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的好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在電力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工程管控水平。目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深入工程信息的挖掘利用,可以強化工程信息整合處理能力,推進工程效益的有效管控。本文結合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來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完善的管理程序。

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是變電設備運行維護單位用來輔助對變電設備及其附屬設施進行日常巡視和檢查工作的信息系統。此系統的使用將改變以往設備大修制定計劃需要再三催促各部門上報計劃,而各部門進行上報時又需要翻查大量資料統計設備信息,不但工作效率低還有可能漏報的狀況,現在大修計劃的制定只是舉手之勞的事,設備的安全運行水平、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借助系統的幫助不但可以及時掌握設備的第一手現場資料,而且可以快速地進行處理。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健康水平,保證了各項生產任務優質高效地完成。

參考文獻:

[1](美)維埃拉著,董明等譯:《SQLServer2005高級程序設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年.

[2]劉,熊璋,王劍昆.《基于智能標簽的射頻識別系統的研究和實現》計算機工程.2003,29(20):162-164.

[3]國家電網公司.《變電站管理規范》,北京科文圖書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

[4]董士波編著,沈維春主審.《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年.

[5]楊旭中,張政治.《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第二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年.

[6]《電力工程項目管理便攜手冊》,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

[7]徐莉,賴一飛,程鴻群.《項目管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RolandGareis.HappyProjects!MANZ,Vieena,2005.

第5篇

關鍵詞:建筑項目管理 信息化 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正處在從傳統建筑業向現代化建筑業的轉型期。尤其是信息時代的來臨,更是給建筑這一古老的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國內外都把實現工程項目的科學管理作為改革建筑產業,而信息化則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途徑。隨著現代計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工程項目管理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工程項目管理化成為了必然趨勢,也成為了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中國建筑項目管理信息他的現狀

歷經三十年的實踐和探索,中國工程建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工程建設管理體系。但另一方面,應用信息化技術對工程項目進行主動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項目建設的規范推進和項目過程中資料的有效收集與分析。工程項目的運營維護和科學化管理與國外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

信息化樣板工程很大一部分成了面子工程。比如,我國某大型建設項目投資近千萬美元與國外某項目管理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個基于網絡平臺的建設項目管理系統,系統的功能是先進的、完備的,但目前僅有約20%的單個功能獲得使用,并沒有在整體上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即便是一些搞得比較好的工程項目,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如項目可行性論證不充分;用戶需求不全面、不準確;用戶要求一變再變、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甲乙雙方的合同書條文不規范,缺乏可執行性,或存在二義性;出現爭執時,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缺少對設備監理、對系統的評測驗收;工程結束后,承包方沒有提交與工程有關的文檔資料,嚴重影響了工程的連續性、繼承性、可擴展性;工程長時間不能投入正常運行、工程款一再拖欠,承包方也遲遲拿不到工程款,等等。

上述問題在我國許多企業和項目中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為管理體制、組織行為方面的障礙;另一方面則源于MIS軟件的盲目選型以及軟件本身的集成度不高。

二、工程MIS建設的意義

大型工程建筑項目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簡稱工程MIS)是近年來順應工程項目日趨擴大、技術日趨復雜、對工程質量、工期、費用的控制日益嚴格的形勢下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其研究對象,可以是項目決策階段的宏觀管理,也可以是項目實施階段的微觀管理。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是促進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基本保證。

國外在工程MIS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已有三十多年歷史。從計劃編制到施工管理以及在項目管理全過程中的投資、進度和質量控制都有完整的理論、方法和系列化的軟件產品。歷經二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中國工程建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工程建設管理體系。但另一方面,應用信息化技術對工程項目進行主動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項目建設的規范推進和項目過程中資料的有效收集與分析。工程項目的運營維護和科學化管理與國外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

三、目前我國建設項目信息化的基本問題

隨著現代項目管理的推進,我國的許多企業在企業內引進項目管理方法,進行業務流程的再造,建立項目管理系統。國內許多大型的企業,以及大型特大型項目也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表現在購置了很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項目管理的應用軟件,如P3、EXP等。但就與一些房地產公司、設計院、施工企業一起研究開發企業的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其中成功的即能夠有效運行的并不多。

(1)一些房地產公司、設計院、施工企業在開始時,對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充滿信心,有很強的項目管理與業務管理應用軟件(如P3,EXP等),但管理狀況依然落后。網絡系統的基本作用仍然是郵路的功能,許多信息通過網絡傳遞后仍需要人工處理。在網絡平臺上項目管理的各個職能并沒有被集成起來,許多信息依然混亂。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最終僅成為一種形式。

(2)我國有的大型建設項目投資近千萬美元與國外某項目管理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個基于網絡平臺的建設項目管理系統,系統的功能是先進的、完備的,但目前僅有約20%功能獲得使用,而且僅有一些單個功能的使用,并沒有在相應程度上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上述問題在我國許多企業和項目上存在。從微觀的角度來說,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許多領導對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見。他們認為,項目管理信息化就是高級的計算機和網絡系統,以及購買高級的項目管理的應用軟件。而在企業項目管理系統的設計、有效運作、項目管理的規范化等方面不愿意花時間和費用。

(2)企業管理和項目管理工作沒有標準化,包括工作流程、組織責任、信息的整合等。

(3)企業缺少現代項目組織運作所必須的組織文化,如公開化、公平、民主管理、透明度等。

(4)人們缺乏對項目管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沒有養成項目管理信息化運行所必須的認真的、按程序、按規定工作的習慣。

四、企業信息化中存在的認識問題

1.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企業信息化是一項企業變革的系統工程。企業信息化是為企業改制或重組服務的,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學習、研究和應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術,企業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推進企業的改制和重組,理順企業的業務和組織,最終目標是要提高企業的經營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2.對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嚴肅性認識不足,沒有充足的思想準備。而不愿花時間和費用從梳理企業的管理制度、業務流程開始。

3.對企業長期形成的工作習慣、業務流程影響企業信息化認識不足。企業信息化投入使用之初,信息系統會不穩定,數據的錄入量大,還會給使用者帶來一些麻煩,系統缺少一些靈活性,需要使用者適應系統,有時還會有

些反復。在這個時候,作為企業高層的態度尤為重要,一則不能被這些現象所迷惑,二則要克服困難,應及時組織力量解決問題,鼓勵信息化的直接建設者,增強信心,盡快度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陣痛期。

另外,有些企業在管理中人治大于法治的現象和行為隨處可見。由于企業體制不健全,一些領導習慣于別人找他批示或表態,這種行為不能一律說成是弄權行為或等級觀念,但至少是一種顯示自己的“價值”、不規范

的管理方式;而有些職員為了減少自己的責任,每辦一件事總希望得到上級的“確認”。然而,由于人治缺乏嚴格的管理程序和集思廣義的過程,即業務流程,其結果,人治企業必然會產生一些非程序化、隨意性的運作和管理行為,這些也是現代企業管理所不能接受的。

五、企業信息化的基本原則

1.認識到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嚴肅性。如企業動態聯盟、供應鏈管理、信息集中、資源集中、決策集中管理等。2.企業信息化必須從基礎性工作做起。推行企業信息化的過程,是轉變企業經營思想的過程,是重新設計企業運營模式,業務流程再造,優化企業組織、合理設置崗位,嚴格企業規章制度的過程。3.企業法人是信息化的主體,必須親自抓企業信息化。因此,推行企業信息化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必須穩妥、健康。

參考文獻:

[1]李建成.論建筑業信息技術標準化[J].四/iI建筑科學研究,2004年04期.

[2]尚春靜,劉長濱.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建筑經濟,2004年O8期

第6篇

關鍵詞:XPDL;工作流;工作流引擎;項目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3-7936-03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產行業也獲得了健康發展的契機,而房地產項目的成敗主要取決于設計理念是否先進、施工質量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等,這些都直接關系到開發商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隨著計算機應用日益普及,開發商普遍采用工程項目管理軟件來幫助企業提高項目管理效率,企業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并行項目的管理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時由于當前很多的工程經過層層分包和轉包,加上施工管理人員缺乏系統化、規范化流程控制管理理念,項目的管理比較混亂,設計方和建筑方溝通不徹底,項目協同設計能力較差,容易偏離初始設計目標,后期反饋導致項目修改負擔重。同時各項目管理系統平臺缺乏統一規劃,各自形成“信息孤島”無法進行數據的共享和交換,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項目管理的科學性與效率。

目前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一般是將現有業務的應用邏輯和業務流程固化到一起[1],通過人工操作處理業務流程信息。房地產項目運作的環境錯綜復雜,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政府宏觀、微觀金融政策的調整、消費對象和消費意愿以及房地產市場的變化等,都可能直接影響到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和銷售。房地產項目的經營者迫切需要提高能夠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迅速對復雜、高風險的投資活動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由于人工處理信息時效性差,使得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方無法做出及時準確的計劃和控制。與此同時,當遇到外界環境發生改變,就不得不對已有的規劃設計進行修改,甚至已經建成的建筑需要拆除重建,往往這種方式在時間上又是不被允許的,就會導致項目遭受巨大損失。

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實現信息流和業務流的流轉一般通過菜單驅動方式,該方式只能機械地處理系統包含的數據和文檔資料,難以應對市場快速變化做出相應設計上的修改和靈活管理業務邏輯變遷,無法實現開發商、建筑商、設計院之間的多方協同設計項目管理工作[2]。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由于涉及到很多資源、進度、收入、設計、合同的變化,這些數據始終處于流動變化狀態,業務流程也隨之發生改變。比如增加一個審批流程,由于傳統系統不能適應業務處理流程改動,除非修改系統源代碼,這又需要大量時間和費用,還能導致整個項目管理的業務流程無法正常進行。因此這類系統在設計時就要考慮到如何實現業務流程的快速變更或重建,其中包括改變工作流程流向、增加新工作流程環節、減少老工作流程環節、合并工作流程環節等。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處理工作流程是通過開發人員人工編寫固定操作流程,并由人工觸發轉入下一步驟,這顯然難以適應現代工程項目管理需求靈活多變的現狀。

1 相關技術

JaWE(Java Workflow Editor)是一種全新的圖形化工作流過程定義編輯器,它嚴格遵循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的接口規范,輸出一個標準的過程定義文本描述XPDL(XML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文件。工作流過程定義接口定義了一個公共接口模式,不同工作流產品的過程定義是可以通過XPDL標準來進行交互的。由JaWE定義的工作流過程模型,能夠在不同的工作流軟件產品上進行運行和通訊。基于元模型框架的XPDL過程定義接口規范定義了在一個過程定義中常用的實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實體屬性。按照元模型定義,JaWE通過XPDL規范的公用接口模式能夠實現多個模型間的轉換和過程定義的內部描述。

2 支持協同設計的工作流項目管理系統模型

圖1給出了用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設計的體系結構模型,新模型采用工作流技術來解決目前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強耦合與弱柔性的問題。該系統結構包含5個層次,自上而下分別是表示層、訪問控制層、模型層、數據訪問層、數據庫。表示層包含所有用戶服務接口,直接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訪問控制層主要負責對用戶身份進行核實,按照身份服務權限表賦予相應服務模塊的訪問權限;模型層封裝系統所有的服務器組件、邏輯業務功能接口和XPDL流程定義文件,它結構復雜,任務繁重是整個系統協作運行的核心層;數據訪問層為以上各層提供數據庫訪問服務接口;數據庫主要存放各種相關應用數據,包括XPDL工作流模型定義文件、工程設計CAD文件、企業業務文檔數據、系統訪問控制數據及其他相關數據。

3 設計實現

該文設計的Web應用框架采取目前主流.NET開發技術設計,程序開發語言為Visual C# 2010,開發環境為Visual Studio 2010。工作流過程定義語言采用XPDL規范,它是工作流管理聯盟提出的一種基于XML的工作流過程定義語言,它負責定義工作流參考模型中的過程定義交換接口。工作流過程設計組件使用JaWE 圖形化設計工具,工程設計組件使用AutoCAD,它是目前世界各國工程設計人員的首選設計軟件,簡便易學、精確無誤。數據庫使用SQL Server 2005,它是一個全面的數據庫平臺,使用集成的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工具提供了企業級的數據管理,為關系型數據和結構化數據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儲功能,可以構建和管理用于業務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數據應用程序。下面逐層進行闡述。

3.1 表示層

表示層為系統用戶提供對項目管理系統的訪問接口,由

Web窗體和代碼隱藏文件組成。Web窗體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用戶操作接口;信息格式檢驗腳本對輸入信息格式是否合法進行驗證,若用戶輸入格式不正確則提醒讀者輸入正確格式;訪問控制根據用戶組信息賦予當前用戶相應的系統使用權限;而代碼隱藏文件是.Net Framework用來實現各種控件的事件響應處理程序。本架構同時支持B/S模式和C/S模式設計,用戶可以通過IE瀏覽器或Windows Form來獲取系統提供的功能服務,為安全性考慮工作流設計員與系統管理員采用C/S模式設計。本系統涉及到四類角色,工程設計人員、項目管理人員、工作流設計人員、系統管理員。

3.2 訪問控制層

用戶登錄系統時,系統對用戶名、密碼進行驗證,確定當前用戶具備系統相關服務使用權限后,允許訪問相應模塊。由于本系統存儲的數據信息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為了保證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需要嚴格管理系統的訪問控制權限,可以采取基于角色對象身份的訪問控制技術[3]。角色權限分組管理是對系統的全部資源建立獨立的訪問權限管理,根據系統使用人員情況設定所需要的角色分組類型,同時為其分配相應的權限。為方便系統管理員管理,預先按照用戶職務對訪問權限進行預分組,從而實現了用戶與訪問權限的邏輯分離。系統實施過程中再將具體用戶分配到相關的角色分組,極大地方便了管理員進行權限管理。同時允許系統管理員對角色分組權限進行微調,實現靈活的訪問控制。

3.3 模型層

模型層由XPDL流程定義文件、JaWE流程定義工具、工作流引擎和AutoCAD組件構成,為用戶提供工作流流程定義和工作流業務實例的建立、管理、協調控制和協同設計功能等。下面逐一進行詳細說明。

XPDL語言是工作流管理聯盟提出的一種基于XML的工作流過程定義語言,它定義工作流參考模型中的過程交換接口。任何業務流程都能使用XPDL工作流模型設計,XPDL過程模型由一系列活動(Activity)以及這些活動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資源和角色按照一定的約束關系組成。XPDL工作流過程定義就是將這一系列的活動、活動之間的關系按照業務需求定義,并對相應的活動安排活動的起止日期、活動相關角色、資源等,然后將XPDL工作流過程定義模型發送給工作流引擎,通過引擎觸發任務項即在“合適的時間發送到合適的人員”。

系統引入工作流流程建模工具(JaWE)目的是為了便于定義工作流過程模型,直接生成XPDL過程定義文件。JaWE提供了制定工作流過程模型的圖形化建模工具。每建立一個業務流程,需要的基本節點有起始節點、執行節點和結束節點,執行節點是為了執行任務或批量執行任務,系統將通過工作流引擎來執行前面生成的XPDL文件,并把新的節點模型號、節點類型、節點號、節點名稱、處理者權限等信息寫入數據庫,新建流向時將模型號、當前節點號、前導節點號和后續節點號讀入引擎,任務完成,工作流程結束或觸發其他工作流程。JaWE作為一種柔性工作流技術可以通過圖形化的設計界面進行工作流業務的設計,比如設置節點屬性,修改流程結構、修改節點、修改路徑、創建子流程等;能夠修改流程結構和對相關屬性進行設置[4]。工作流流程的設計是有著嚴格技術要求的,一般應由系統分析員級別的研發人員承擔,這關系到系統能否正確運行的核心關鍵,用戶在自行進行修改、添加時應嚴格按照系統使用說明書進行,并做好原流程的備份工作,方便必要時可以恢復。

工作流過程的定義分為兩個維度,模型級和過程級。模型級:一個模型可能包含若干個工作流過程定義,這些過程共享相同的應用程序(Applications)、參與者(Participants)、相關數據(Relevant Data)。模型就是一個容器,容納多個獨立的過程和他們的實體數據。過程不能單獨創建,只有先創建一個模型,才能創建模型所有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工作流應用程序、參與者、相關數據。在模型中定義工作流的過程定義、應用程序、參與者和相關數據實體是全局的,他們能夠被模型中所有的過程定義所引用。過程是工作流業務過程實體的圖形化表示,只要含有活動(Activity)和變遷(Transition),進行具體的業務過程定義時,首先要創建業務過程的所有參與者,控制相關的活動。接著定義業務過程的所有活動,一個過程必須有一個開始活動和結束活動。最后用變遷來連接這些活動,表示出活動之間的聯系[5]。

工作流引擎的設計是為了解釋XPDL過程定義,并調用相應的業務處理應用程序來幫助執行活動。工作流引擎被劃分為執行器和監視器兩個功能。執行器實現了絕大多數的復雜工作流流程的運行功能、工作流實體對象的實例化、工作流事務處理等方面。監視器主要判斷是否有超時的過程實例或者節點實例存在,但監視器并不對發現的超時對象進行處理,而是采用消息通信的方式,通過引擎消息隊列通知執行器來處理這些超時的對象[6]。工作流實例運行時,引擎要使用工作流引擎管理器提供的服務來創建和管理工作流實例的運行,相關服務可以通過函數接口向引擎提供,具體設計方法篇幅較多,可以參考我的論文《基于業務流程可視化的工作流引擎設計》。

3.4 數據訪問層與數據庫

數據訪問層可以封裝幾種常用的數據庫訪問方法,如事務提交、事務開始、事務回滾、建立連接、斷開連接等,供上層復用或調用。訪問層獨立設計的優點就是可以針對用戶特點選用不同數據庫的訪問程序和SQL程序,實現對多種數據庫的支持,擴展該框架的適用范圍。

數據庫存儲系統涉及到的工程設計數據庫、項目數據庫(包含工作流數據模型庫)、文檔數據庫和角色權限數據庫,它是表示層與模型層邏輯運算的數據來源。在該系統中涉及到的數據是與具體業務有關的數據,它只對數據訪問層開放,對于其他各層它是透明的,不可直接訪問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統一管理,提高安全性。

4 結束語

該文通過對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進行研究,發現它們普遍存在將現有業務的應用邏輯和業務流程固化,通過人工操作處理業務流程信息,已經無法滿足目前房地產開發企業需求。該文將工作流、協同設計技術引入,重新設計出靈活的工作流項目管理系統,采用JaWE組件規范設計XPDL工作流模型文檔,設計實現工作流引擎對其進行解釋執行,改進了傳統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的設

計模式,消除了由于業務流程遷移而對信息系統產生的不利影響,可以實現快速改變業務流程而無需改變系統主程序。數據訪問層采用策略模式可以支持目前常用大部分數據庫,基本實現了協同設計的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統。

參考文獻:

[1] 林闖,田立勤.工作流系統模型的性能等價分析[J].軟件學報,2002,13(8):1472-1480.

[2] 張益林.工作流技術的研究及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設計與實現[D].長沙:湖南大學,2005.

[3] Sandhu R,Coyne E,Feinstein H.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s[J].IEEE Computer,1996,29(2):38-47.

[4] 楊磊,戴金海,陳琪鋒.柔性工作流的可視化方法研究[J].計算機仿真,2008,25(7):223-227.

第7篇

關鍵詞:建筑管理;信息化施工

中圖分類號:F426.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12)08-0066-02

建筑施工階段涉及的專業廣,難度大,信息化在建筑管理中的有效利用,對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質量控制和進度控制都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1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因建筑施工具有眾多特性,故需要預訂好詳細的施工組織計劃,使流動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互相協調,才能使其職能發揮最大化。通常,我們一般都用橫道圖法來編制施工組織計劃,雖然此方法編制較為簡易,工序間的關系復雜,如果出現邏輯錯誤將很難被發現,所以,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計算機網絡計劃技術是一種現代化管理技術,在國際上備受歡迎,它可以縮短工期、提高生產效率,受到各國施工管理者認可。在工程管理中,運用計算機網絡計劃技術可縮短工期百分之二十左右,降低百分之十的成本投入。

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的優勢在于:可以節約工程項目管理成本,使資源互補與共享共同發揮作用,提升資源有效利用率;注重知識管理,可發揮三個要素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作用,平日管理中可以積累經驗,來培養和提高項目管理的水平,加強力度來培訓公司職業經理。

2信息化技術在建筑管理中的應用

我國建設領域信息化是從推廣應用計算機技術開始的。2001年2月,建設部在頒布“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點”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建設領域信息化這一概念。目前,國內建筑工程管理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都不高,手段仍然相對落后,對于現場的監控管理仍處于初級階段,與國外的同類企業相比,差距較大。有小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企業在一些要求較為嚴格的項目上,針對一線現場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各項計算作業和輔助管理工作。

在局部工程管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高層建筑垂直度控制、預拌混凝土上料自動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術進行大型構件和設備的整體安裝以及整體爬升腳手架的提升、幕墻的生產與加工、建筑物沉降觀測、工程測量、建筑材料檢測數據采集等部位中,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自動化控制技術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生產建筑產品時,運用信息化管理統一調配管理,現場施工的自動控制與即時的檢測。現在已投入使用有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結構計算軟件、計算機輔助制造工程造價管理系統、概預算管理系統等軟件,這些軟件大大提高的企業的運作效率。企業的信息化工具也從往日的電話,傳真更新為具有代表性的系統。與此同時,伴隨著因特網的發展和廣泛投入使用,建筑企業可以將其與一些應用系統相互串聯,從而衍生出一套新的途徑。企業為自己制作網站,將企業的服務特色展示給外界,以提高企業知名度。

建筑企業實現信息化,將整個實施過程的監督以及有效控制作為整個公司內部的管理特色,例如,通過互聯建立一個信息交流平臺,解決一些由于地域問題所造成的技術難題,在互相交流的同時學習、進步、解決這些難題。在此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為技術交流提供一個發展的空間,不同層次的交流,更大力度的帶動了整體的發展水平。既可以科學的發展行業,也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因為,所有的企業最終都是以經濟效益為主,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為前提,互相互動,提高整個企業的競爭力。總體上就是建筑工程所有的項目實現以集成化管理為主要目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綜合考慮,更好的實現建筑工程項目。

使各個企業隨時進行交流,使不同層次之間得到溝通。企業信息化以減少成本投資,使企業在市場中獲得更大的競爭力。

3存在的問題

由于信息化管理缺乏完善的數據庫,使得信息技術推廣受到限制。國際軟件開發水平目前處于領先地位,就算兩人開發軟件時用了不同的開發工具,編碼風格也是不發生變化的,就好比一人使用相同語言開發軟件一般。而在我們國家,計算機工程起步較晚,數據系統存在較大缺陷,因為軟件開發企業魚龍混雜,他們所開發的軟件也不具備相同的數據接口,因而,在不同的系統中,相應的數據和資料的標準也有云泥之別,導致系統常常出現紕漏,計算機實際技術與預期效果往往大相庭徑,因而,要使得信息化得到普及,必須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數據標準環境。若想要信息化在各類企業中得到應用,需要企業全面的認識計算機信息化,可是,遺憾的是,國家企業對信息化的認知普遍不足,在軟件的推廣和應用上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部分企業不不舍得投入資金去給企業信息水平改頭換貌,認為這種做法耗費太多成本,且沒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體現出它的效果,無法短期內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反倒增加了企業的開資。由于資金和人才的不足,在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中項目管理軟件無法獲得有利推廣。企業在投資時,用的是各式各樣的軟件,可由于項目上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之間的應用水平有著很大的反差,更有甚者,發揮不出一絲效果。

4信息化管理所采用的措施

企業在進行運作時,必須要改變自身觀念,由此可見信息化管理在公司運作中的重要地位,一個企業,需要從領導開始,貫徹到企業各個階層和部門,使公司上下都對信息化有充分的認識,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擯棄傳統管理方式,并相應投入人力、物力,才能對企業的信息化進程起到推進作用。嚴格規范建筑管理機制,對公司信息化發展制定一個長期計劃,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環境加以改變。企業制度合理化,可以促進工程設計及計劃工期實際性。監理單位得做好自身的工作,力求做到監督有力,在信息化實現的過程中加強監管的力度,使信息化的持續性保持相對穩定。

5在建筑行業中本技術的發展

如今,時代正在快速前進,信息建設的步伐踏得越來越快、規模也日益增大,人們所見到的,是一天比一天龐雜的功能,技術不斷革新,建設速度及質量也是前所未有的發展,假若在建設中信息化管理得不到有效利用,行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如今,現代建筑設計得到廣泛重視,計算機模擬技術重磅登場,圖形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計算機模擬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仿真、虛擬兩項高端技術目前也投入到建筑設計中,也可喜的收到預期效果,不遠的未來,這項技術會投入到更廣泛的運用中。建筑業主往往都預想著建筑完成后的效果,因而,設計師們會竭盡全力,盡自己所能的將完工效果給大家展示出來。目前,計算機軟硬件都得到迅猛發展,以計算機軟件來制作建筑效果圖變得更加容易,并且能夠制作出更加逼肖的效果。上世紀九十年代,建筑業開始使用虛擬計算機技術,在建筑設計中,設計師們可以利用虛擬現實系統來完成時間及空間的轉變,輸入若干參數,設計師們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測量結果。總而言之,虛擬現實技術的前景十分明媚,它的廣泛應用將給建筑業帶來煥然一新的面貌。

第8篇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配置管理; Visual Source Safe; Source Offsite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8-169-001

企業信息化建設隨著信息技術完善,開發單位能力提高,信息系統項目成功率有了較大提高。然而,由于傳統企業對軟件工程項目管理的理解認識停留在傳統項目管理中,其中關系信息系統質量的配置管理更沒有太多認識了解。正確地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實施配置管理,有賴于全面正確地認識軟件配置管理,以及避免一些常見的誤區,并選擇合適配置管理工具,進行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中配置管理工作,這樣對信息系統項目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

一、信息系統項目中配置管理必要性

信息系統項目配置管理作為貫穿信息系統開發過程始終的一項工作,其在項目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CMMI(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中項目配置管理的目的在于運用配置標識、配置控制、配置狀態統計和配置審計,建立和維護工作測評的完整性。隨著現代軟件技術的發展,企業中信息化項目與生產自控系統緊密聯系,多個開發單位共同參與,而企業內部用戶對于軟件項目的需求日益復雜而且變更頻繁,然而傳統企業信息化管理人員對配置管理認識忽視,僅重視項目的關鍵節點管理,加之只重視系統和數據庫開發工具的選擇,而忽視配置管理工具的選擇,較易出現對信息化配置管理失控現象,造成信息系統實踐中出現一系列問題:

1.信息系統項目過程管理松散

主要體現在系統開發中過程跟蹤困難,企業領導無法直接了解信息項目進展情況,往往只有看到系統模型或驗收結果,對項目指導十分困難;企業項目負責人在開發中對項目進展無法直接獲取,需要與多個開發單位項目經理溝通才能了解項目階段成果,開發過程的質量無法把握,項目進展隨意性很大,由于過程控制完全靠項目負責人個人對項目把握能力,往往出現不斷向上級匯報、不停向開發方要資料,項目過程跟蹤十分困難;而項目開發單位人員和企業參與人員,由于沒有統一的配置管理平臺,項目過程信息僅局限在分管項目中,缺少彼此了解和溝通。最終,對該信息系統項目而言,雖然基本按照工程項目進行關鍵節點管理,但其中的內部管理卻松散混亂,項目質量大打折扣。

2.信息系統項目團隊溝通不利

由于企業信息項目性質涉及多個技術范疇,如自動化、信息系統的跨學科項目,往往涉及開發方、使用方、管理方等多個單位部門。傳統項目協調管理模式采用項目組會議、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項目組內部成員溝通,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加之部分企業為了安全管理要求,采用內外網物理隔離等因素,造成彼此間信息溝通不暢,對項目需求理解一致性、快速有效性等方面造成偏差,例如僅對同一文檔的多方修改確認,隨著涉及單位人員增加,溝通效率幾何級下降。

二、企業信息化建設配置管理工具選擇

1.培訓和實施方便:企業或開發單位項目負責人通過對開發人員和項目其他干系人進行簡單培訓就可以全面實施。

2.與開發軟件集成度較高:滿足widows平臺中該軟件支持考慮到和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的集成,該工具可以較好結合平臺。

3.版本控制簡單:軟件配置管理的核心功能是版本控制,其他配置管理的功能都建立在版本控制功能之上,而版本控制就是對軟件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所有系統對象的管理,也是對各個版本的各種操作的控制,并保證開發人員在任何時候都能取到軟件系統的任何一個歷史版本。該軟件可以簡單明確的重現軟件開發系統的每一個歷史版本。

4.過程管理嚴格:可以對訪問權限的控制、開發規則等等的規范化,針對項目軟件代碼及資料保密、業務資料掌握等方面,有著較好地把握。

5.產品管理清晰:項目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清楚了解項目狀態,對項目計劃軟件的變更、軟件計劃預先制定、跟蹤管理版本等唯一一組配置項集合的管理。

6.變更請求管理協同:在跟蹤和管理開發過程中可以針對需要增強或者是一些缺陷需要修補的變更請求進行管理,可以方便團隊間溝通和協作。

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跨學科、跨部門、多單位開發、需求復雜多變的新環境,通過對配置管理作用認識,采用一些配置管理技術,探索一種較為便捷、易于掌握和管理的配置管理方法,使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升開發項目質量和團隊協作能力。企業信息系統項目開發過程中,切實有效的配置管理提高了項目組的工作效率,減少了工作差錯,降低項目風險,達到了節省開發費用、規范管理以及建立企業知識庫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柳純錄,劉明亮.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1:337

[2]王志敏.小型軟件項目配置管理的實施.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0(2):138-141

[3]裴樹軍,陳德運,陳曉雪.軟件配置管理在軟件開發平臺中的應用.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10.1(15):28-32

第9篇

關鍵詞:動態數據倉庫;商務智能;變化數據捕獲;掙值;工作分解結構

DOIDOI:10.11907/rjdk.151132

中圖分類號:TP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5)006014704

基金項目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李凌(1976-),女,碩士,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信息網絡中心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數據庫設計。

0 引言

利用商務智能系統進行企業決策性分析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隨著信息量的快速增長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傳統意義上通過歷史性數據分析來幫助企業進行決策支持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企業能否快速獲取實時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并作出準確的反應決定了企業的存亡。由于企業各類信息獲取平臺的異構性,往往開發麻煩并且不好維護,同時這一過程需要頻繁的手工處理[1]。

本文提出了利用變化數據捕獲技術構建數據倉庫,并通過反向分發將信息推送到需要的系統的思想,改變了數據從前臺到后臺的單向瀑布,是一個閉合的數據價值過程。前臺作業變化之后,及時捕捉到這個變化,將它交給相關作業系統或商務智能平臺進行分析,升華出一定知識和經驗。但這個價值過程沒有結束,這些提煉出的知識和經驗的變化后續再次被抓取出來,重新作用于前臺作業。

1 商務智能

商務智能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是提升決策能力的概念、工具、方法以及應用軟件的一整套組合,從軟件系統應用角度看是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等技術方法和工具在商業活動中的集中應用。其工作原理是從企業各類數據源收集數據,經過抽取(Extract)、轉化(Transform)、加載(Load),送入數據倉庫,使用數據查詢分析工具、數據挖掘工具和聯機分析處理工具對信息進行處理,并以定制的動態報表實時展示,從而將信息轉變為輔助決策的知識,最終呈現給用戶。商務智能軟件的功能有:多維數據分析及展現、報表工具、趨勢分析、可視化工具、數據挖掘等。

在滿足商務智能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企業對如何保證獲取和分析數據的實時性更為關注。即:數據抽取、轉換、加載、集成的實時性和分析,以對決策提供實時支持。

2 動態數據倉庫

動態數據倉庫是對傳統數據倉庫的延伸和擴展,通過動態數據加載,動態事件驅動和動態數據訪問,對不同用戶群體(管理層、分析師、業務員)進行分門別類的決策支持,將原來后臺的商務智能推向前端,使實時商務智能[2]成為可能。

2.1 數據實時加載

數據倉庫作為商務智能的重要依托,是對“海量數據”、“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核心物理架構。借助數據倉庫技術,可以將來自于不同數據源平臺(如CRM、SCM、ERP、OA以及企業外部的系統和零散數據)格式不一的數據處理成語義格式一致的多源數據進行存儲。以往數據倉庫很強調海量,但隨著商業機會出現的周期越來越短,只有少數行業壟斷企業憑借海量數據獲得商業智能素材,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必須快速地掌握信息變化,即便是小量、甚至個別的信息也有商機可挖。由此可見,更快的動態數據日益成為今后的主流。相比傳統數據倉庫,動態數據倉庫強調數據的及時性和同步,其實質是將數據倉庫和一個運作數據存儲結合起來,以便對數據同時更新,并從同一個中央倉庫中獲得時間敏感性數據和詳細歷史數據。

動態數據倉庫關鍵是動態加載數據,也就是數據倉庫的ETL過程。ETL是將業務系統的數據源按一定順序進行采集,然后按照數據存儲結構進行合理的轉換,并將源數據中出現的二義性、重復、不完整、違反業務或邏輯規則等問題統一進行處理,最后按照數據倉庫的結構進行數據加載,也就是常說得數據抽取、轉化、裝載。這一過程實現了多種類、多平臺數據源的整合,解決數據在時間、不穩定性、依賴性等方面的差異,保證數據一致性,達到正確理解數據業務含義的目的,這也是ETL技術核心所在。數據的實時加載有多種方法,早期有短時間間隔內批量數據抽取盒利用EAI消息隊列的數據傳輸,后有利用SOA框架和XML統一數據格式解決數據與數據源的實時同步問題[34]。

隨著數據庫技術的發展,變化數據捕獲已成為幫助我們邁向數據倉庫之父Inmon描述的DW2.0技術時代。變化數據的捕獲、存儲、抓取的內容不限于關系數據表、文件、消息隊列等,SOA環境下的消息落地機制一樣可以被集成[56]。在新的數據架構中,動態更新數據將成為驅動企業整個服務環境的觸媒。

變化數據捕獲的常用方法有:①基于快照差分的抓取方法[7]:先生成兩個數據源快照,然后比較并計算出變更數據,這種方法對信息源依賴弱或沒有依賴,但是抓取變更數據的效率低,延遲時間較長;②基于觸發器的抓取方法:使用信息源數據庫的觸發器機制抓取變更數據[8],抓取的變更數據實時性較高,但對信息源數據庫的事務處理影響較大;③基于事務日志的抓取方法:利用數據庫日志機制,分析數據庫的事務日志,計算出變更數據,抓取變更數據的效率相對較高,并且對信息源數據庫的事務處理影響較小;④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變化數據捕獲方法[9]:現在主流的商業數據庫廠商都推出了基于日志的數據抓取工具,Oracle、DB2、SQL Server均為比較成熟的關系型數據庫系統,且具有完備的日志結構,在數據庫的適當配置下,數據庫中的Delete/Insert/Update操作都將在其日志文件中有足夠的信息去記錄。通過對日志的讀取和分析,就可以實現變化數據捕獲。

2.2 事件檢測處理

動態數據倉庫另一個特征是在事件發生時,主動進行檢測,對其進行相應處理,并將結果自動反饋給用戶或業務系統,使用戶作出快速響應。事件可以是根據業務規則所定義的事件,也可以是基于時鐘的事件[1011],一般包括同步事件處理和異步事件處理:①同步處理要按照各步驟之間的依賴關系順序執行,即每一步動作都要等上一步動作執行完成后再進行;②異步處理中各個動作之間是松耦合的,每一步操作并不依賴上一步的動作是否完成。

3 基于動態數據倉庫的商務智能系統設計

3.1 框架設計

商務智能系統從企業項目管理、資源規劃、客戶關系、供應鏈、OA等各系統中獲得數據。通過智能分析工具挖掘企業現狀,發現商機進行決策。

基于動態數據倉庫的商務智能系統架構包括源數據、動態數據加載、數據倉庫、應用層(OLAP、數據挖掘、報表工具等)以及用戶層。源數據來自于企業現有的各異構數據庫;動態數據加載則是通過變化數據捕獲實現異構數據源數據的集成過程,完成數據抽取、清洗/轉換、實時加載與索引等數據調和工作,目的是為運營分析與決策應用提供一個單一的、權威的數據倉庫;頂端數據共享與分析展示包括應用層和用戶層,應用層包含數據挖掘、智能分析、報表展示等一系列前端分析工具,用戶層是對分析結果的多樣化展示。

動態數據倉庫根據數據獲取、存儲和數據分析分為兩層:中央數據倉庫層、數據分析層。

中央數據倉庫作為數據模型的核心又包括周期數據、實時數據和匯總數據。周期數據以批量形式采用傳統ETL進行加載,加載的數據包括一次性導入和定期更新的數據,一般為相對穩定、面向主題及細節的數據,經過數據的抽取、清洗/轉換、加載與索引等工作后成為歷史的、規范的數據;實時數據采用CDC技術從各數據源實時抓取,主要是敏感的、其變化對決策影響較大的數據。由于結構和表示的不同,要經過清理,然后加載到數據倉庫中;匯總數據從周期數據和實時數據中按照業務需要進行多維建模,在數據分析前進行的數據匯總整理,以提高數據分析效率。

數據分析層為主題應用提供服務,滿足特殊的商務需要,用于支持查詢、分析、報表、數據挖掘等功能,同時也包括用于預警分析和風險分析的數據模型。

3.2 數據抓取

數據抓取過程按頻率不同分為周期性和實時抓取兩種。周期性抓取按天、周或月進行數據抽取。時間間隔越小,數據同步越接近實時,但利用成熟商用數據庫提供的數據抓取方法基本可以實現實時數據同步。變化數據捕獲原理是采用基于主動規則的事件觸發機制,當檢測到定義的事件發生時,按照定義好的規則執行相應的動作,進行數據更新。可以把業務數據庫的某些特定數據變化定義為事件,事件可以通過監控數據庫事務日志來實現檢測。

下面介紹基于日志的變化數據捕獲方法[12]。基于日志的變化數據捕獲,是通過分析基表變化的日志,獲得所需要的變更數據。數據庫中的插入、更新和刪除操作都在日志文件中進行。通過讀取日志,把捕獲源表的變更數據存入跟蹤的變更表中,并在更改表中添加有關更改信息,利用函數查詢變更數據,給出篩選結果,將其加載到數據倉庫中。目前SQL Server、Oracle、DB2都提供事務日志異步讀取的CDC產品,可以用于構建動態數據倉庫。

變化數據捕獲CDC為商務智能系統實時同步數據提供了新模式,解決了傳統ETL難以處理的一些集成問題,實現持續集成,與觸發器、快照查分等方法比較,基于日志的變化數據捕獲方法具有對數據性能影響較低、獲取數據延遲時間短、保證了事務特性等優點,可以廣泛應用于動態數據倉庫數據集成。

3.3 數據反向分發

動態數據倉庫中各類變更數據可以反向抓取到其它應用系統。此時的變更數據可以包括業務系統的變更,也可以是商務智能平臺執行的決策信息以及總結的經驗知識。這是一個事件主動檢測過程,使得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各應用系統相應時間和決策處理的起步時間相同,在為高層提供數據決策支持的同時,也滿足了一線用戶進行動態訪問快速了解事件的需要,為商業決策和后續處理爭取了寶貴時間。另一方面,通過商務智能平臺形成的經驗知識也可作用于前臺系統。

4 應用實例

下面以企業項目管理系統、財務預算系統、報銷系統、合同系統、采購系統說明基于變化數據捕獲構建動態數據倉庫,通過商務智能系統分析,反向限定企業各類業務,保證企業正常運轉之過程。

掙值原理是指引入已完成工作的預算值即掙值(EV),用來對項目費用/進度進行綜合評估,即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任一時刻,已完工作的預算值與該時刻此項工作計劃的預算值(PV)進行對比,以評估和預測其工作進度,并將已完成工作的預算值與工作實際消耗值(AV)作對比,以評估和預測其費用的執行效果,其中EV=PV×計劃完成百分比。同時還可計算出CV(費用偏差)、SV(進度偏差)、CPI(費用績效指數)、SPI(進度績效指數)等值,進行企業運營情況評估[1314]。

通過上述分析,要計算掙值,需要有企業工作分解結構(WBS)、計劃完成百分比、基于工作分解結構的預算、支出等信息。計劃完成百分比通過計劃預計工作量和實際工作量以及計劃權重計算得來。

動態數據倉庫的周期數據、實時數據主要包括項目工作分解結構表、工作量表、財務預算表、網報表、合同表、采購表。其中工作分解結構、網報、合同、采購數據需要實時更新,實時反映企業工作計劃和各類支出信息,工作量數據每月定期更新,預算數據每年更新兩次。根據上述基礎數據形成匯總數據,包括計劃預算值(PV)、工作實際消耗值(AV)、計劃完成百分比等。

工作分解結構是反饋工作量、預算、各類支出費用的基礎,工作分解結構通過數據抓取實時同步到數據倉庫中,同時將其反向抓取到合同、采購和報銷系統,用于將預算、支出費加載到各計劃節點上,累計得到計劃工作的預算值(PV)和實際消耗值(AV),存儲到匯總表,明確各項工作任一時刻的財務收支情況。項目管理系統中每月工作量反饋完成后,根據預計工作量、實際工作量和計劃權重計算完成百分比,最后計算掙值(EV)。這樣在商務智能系統前臺展板即可繪制出針對項目及各關鍵計劃節點的PV曲線、AV曲線和EV曲線,進行掙值分析。此時一旦發現支出費用超標,則在BI系統中提出預警。據此修改數據倉庫的預警系數,該預警系數通過數據抓取實時分發到合同、采購、網報系統,以有效控制企業資金流。

5 結語

動態數據抓取技術將實時業務數據集成至數據倉庫,減少了人工操作,解決了企業異構平臺構建數據倉庫的問題,保證了數據的時效性,使得商務智能系統決策分析所依據的基礎數據更為及時準確,消除了數據集成過程中延時所產生的數據分析不準確的情況。同時通過這種動態數據的主動檢測和反向分發,實現決策數據和變更數據的反向流動,滿足了一線和高層人員的需要,縮短了決策周期,大大提高了企業決策速度。

參考文獻:

[1]LAW TON. George mak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more useful[J].IEEE Computer Society,2007,39(9):1416.

[2]B AZVINE,Z CUI,D D NAUCK,B MAJEEDRISE.Realtime business intelligence for the adaptive enterprise[C].The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mmerce Technology. San Francisco,CA,2006:2929.

[3]許力,馬瑞新.基于SOA的實時ETL的研究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7,29(8):115118.

[4]RONNIE ABRAHIEM. A new generation of middleware solutions for a near realtime data warehousing architecture[C].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192197.

[5]何盼.數據倉庫中面向服務架構的近實時更新機制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8.

[6]胡耀民,余明輝.商務智能系統模型的研究和應用[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0(3):5861.

[7]夏娟.基于快照差分的信息源更新檢測方法的研究[D]. 廣州:暨南大學,2006.

[8]劉樹,徐碩,黃其泉,等.一種基于觸發器的數據同步系統的研究及關鍵技術實現[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2,29(12):189191.

[9]王麗君,李萌,徐卓然,等.變化數據捕獲研究及基于SQL SERVER的開發與應用[J].南華大學學報,2011,25(3):7882.

[10]姜智遠.動態數據倉庫的研究與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9):130131.

[11]王玉標,饒錫如,何盼.異構環境下數據庫增量同步更新機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11,32(3):948951.

[12]鄒先霞,賈維嘉,潘久輝.基于數據庫日志的變化數據捕獲研究[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12(3):531536.

第10篇

一、1994~2000年:浙江大學工程教育高級班的初創

工程教育發展至今,對于工程基礎教育和工程科學的重要性認知已愈趨明顯和形成共識,工程科學家和教育家錢學森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前后在兩篇論著中以一位戰略家的前瞻性思維明確指出了未來工程教育的發展根基。他指出:工程科學的問題是一些個別的問題,而工程科學家的任務是處理特殊情況,提不出具有普遍性的方案。這種印象無論如何都是不正確的。在當前工程發展的多種多樣的問題中,在許多工程分支中,存在著重復發生的現象。這些現象能夠從一些直接的常規的問題中提煉出來,而這些問題是工程科學家必須解決的而且能在個別的研究領域中得到表述的問題。這樣研究的結果將不僅使一個工程領域受益,而且使所有的工程領域都得到好處。這就是工程科學的基礎研究,通過這種研究將使零星分散的工程活動得到統一。[1]錢學森先生1947年夏回國探親期間在浙大、交大、清華三次講演“工程與工程科學”,在此基礎上豐富完善起來的思想以英文發表。對于工程科學家的論述在發表之后,對工程教育模式的影響較大,相信這也與浙江大學在30年前混合班創建時提出的“工科人才理科培養”模式不無關聯。在30年前(1984年)浙江大學本科教育改革重要起步的浙江大學混合班創設之后,浙江大學繼而在85級優秀學生中開設基礎理論教學選課班,即提高班,期望充分發揮浙江大學理工結合的優勢。學校對本科生實施分層次的因材施教,探索教學過程和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以推動全校本科教學過程的改革。同時通過嚴格的理科基礎訓練,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養,把優秀的工科學生培養成基礎扎實、思路開闊、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高級工程科學人才。在此基礎上,浙江大學在1994年正式創辦“浙江大學工程教育高級班”,簡稱工高班,可謂之浙江大學進行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起點。這一初創探索階段的發展情形我們已經在《從混合班到竺可楨學院———浙江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探索之路》一文中詳細闡述,至今年9月,恰值混合班創辦30周年和工高班正式定名20周年,我們在對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改革路徑進行回顧和總結時仍想將這一階段的發展思考和一些實踐探索發表共享,對混合班的這一歷史溯源及改革思考僅摘要闡述,更具體的內容可參見《從混合班到竺可楨學院———浙江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探索之路》一文。

在1994~2000年間,工高班的教學管理團隊和導師團隊對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通過選拔一批優秀的低年級學生,在原專業之外,精心組織若干理論教學內容和課外教學環節,期望培養一批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基礎,得到良好的工程思想和方法訓練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主要進行了三方面的教育模式設計和創新嘗試:其一,工程技術新手段、新思想的融入。工高班在課程設計上,主要設置了一些未來工程師所必備而目前專業教育又缺乏的教學內容,如工程技術新手段(計算機技術)、國際化的交流與表達能力(英語技能)、工程設計和創造的思想與一般方法(設計方法等),以及工程問題的辨識、抽象與表達(建模能力),等等。首先,為培養高素質工科人才的技術能力方面提前為其進行了前沿知識儲備和工具訓練;其次,通過“工程概論”、“設計概論”等課程的介紹,把國際上當時新出現的工程科技發展前沿引入本科階段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在較早期就凸顯和強調了“設計”思想在工程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二,凸顯工程實踐教育。高素質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大型、先進的工程科技實踐密不可分,大型工程實地參觀與普通的金工實習不同,后者著眼于實踐技能的打造,前者則從工程實施理念和工程系統視角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切的背景。以往我們教學和實習環節的設計常常強調分階段循序漸進,但在工高班的人才培養改革實踐中,教師們為學生在相關知識學習時提供了大型工程場景,嘗試通過整體工程的認知環境塑造,讓學生們在頭腦中塑造某種“工程情境”,并學習分門別類的各項知識,這是運用實踐手段嘗試進行知識鏈接、交叉和整合的教育方式的早期嘗試。在浙大工高班開展的廣泛課外教學活動中,有包括參觀大型工程(如上海寶鋼集團),邀請工程技術負責人演講,組織參加各種全國性的設計競賽,開設發明創造類實踐性選修課等等,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此外,在課程師資和工程實踐導師的配備上,工高班特別遴選了科研造詣和工程實踐經驗并重的教師進行授課和帶領學生參觀大型工程實踐。因此,無論是從課外教學的環節設計抑或是教師的投入而言,初創階段的工高班都在實踐環節上進行了很好的嘗試。其三,工程科技創業理念的萌芽。在參觀學習美國MIT以及哈佛大學的教學和課程情況之后,工高班的教育教學管理及導師團隊敏感地察覺到創業精神在工程科技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萌生要在工高班的培養中融入管理能力以及創業精神的元素。在工高班初創時的七年,工高班嘗試邀請管理學資深教授為工高班的學生設計了講座式的課程。在強調科技創業、工程領導力和創業能力的今時今日,工高班早期課程類目和針對性講座的設計都體現了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的先進性和前瞻性。也為未來相應師資的配備以及今后完善的課程學習模塊的設計提供了先期試驗的成果。工高班初創階段的發展歷程標志著浙江大學工科人才培養的培養理念由因材施教、培養優秀學生向交叉復合、培養高素質全面人才的轉變。從而也在初步探索的工科學生培養理念基礎上,逐漸注入了新的培養要素,同時也進入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模式變革的成長發展階段。

二、2000~2007年:拔尖創新人才的試驗

進入新世紀,浙江大學工高班對于工科人才的培養理念逐漸突出了關注創造力開發、關注實踐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這一階段與世界范圍內工程教育改革的趨勢也比較相符,可以說,工高班人才培養的實踐也真切地反映了中國工程教育實踐的前沿,其人才培養理念及實踐探索的鮮明特征可以和國際先進的工程教育相提并論。翻閱浙江大學近年來編譯刊出的《國際工程教育前沿與進展》[3],可以看到如編年史般的美國工程教育系列研究報告:2001年,美國國家工程院(NAE)的工程教育委員會發起名為“2020工程師”的研究計劃,將分析能力、實踐經驗、創造力列在“2020工程師關鍵特征”的前三位(NAE,2004);2007年,美國國家科學理事會(NSB,2007)建議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大力資助那些拓展工科學生實踐經驗的教育模式;2008年,密歇根大學前校長Duderstadt(2008)及其團隊撰寫的報告《變革世界的工程》,以及卡內基教育促進基金會的《培養工程師:謀劃工程未來》(Sheppard,2008),均強調了專業實踐教育的必要性。這些權威的備受熱議的改革理念和行動綱領推動了全美工科院校積極大膽的改革研究和實踐探索。其中獨樹一幟的工程教育范式創新的案例當屬1997年創辦的歐林工學院。本文不再贅述歐林工學院的成立發展歷程,僅摘述其中對我們工程教育理念形成有關鍵影響和對應發展關系的課程及培養計劃等內容。歐林工學院提供電氣與計算機工程(Electri-calandComputerEngineering)、機械工程(Me-chanicalEngineering)、普通工程(Engineering)三種教育計劃。目前,其知名度和影響力絕不遜于世界頂尖大學,已成為享譽全美乃至全球的工程教育后起之秀,并被譽為“最佳本科工程教育計劃(非博士類高校)”(美國《世界新聞與報道》)。歐林的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類別:數學與自然科學(MTH&SCI)、工程(ENGR)、藝術/人文/社會科學(AHS)、創業(E!)。絕大多數課程都注重工程應用或跨學科訓練,不同類型的項目(包括實驗仿真、團隊合作、動手實踐等)則是其重要依托。從其整體教學計劃和理念來看,歐林工學院對于工科人才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培養非常重視。并強調:設計是工程的精粹。除了在一般課程中接觸開放性的設計問題外,學校還特別設置了不同年級必修的設計類系列課程———設計流(designstream):強調工程設計的原理和方法,把學生帶到工作室環境中并鼓勵他們嘗試將想法轉化為模型;強調通過與用戶的互動及合作,開發真實產品的概念與模型;最終學生將接觸學科跨度較寬、項目主題較廣的設計,包括系統、部件或流程的再造。與歐林工學院相似,浙江大學工程教育高級班在該階段的課程設置、培養理念以及師資配備上同樣凸顯了交叉、創造、設計、團隊等要素,與工高班初創階段進行了的一些課程探索和師資的早期組建不同,這一階段工高班進入了成長發展期,師資儲備、課程設置和培養計劃的匹配愈臻成熟。從培養方案來看,除了繼續堅持工高班的“重基礎”,進一步突出數學建模、計算機技術平臺的教學思路之外,還著重添加了如現代工程設計這一特色教學,強調復合型創造力的培養,并對于“樂于、勤于”參與復雜工程創建設計工高班學生提供了“面對復雜世界客觀現實、樂于研究復雜系統演化規律和用于駕馭復雜事務運動方向”的現代工程設計類別課程(參見圖1)。在工高班的特色教學計劃中指出:現代工程設計的研究對象是面向創建復雜系統的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其研究內容是從綜合工程設計的客體對象、主體思維與搜索技術一般規律中導出的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其研究范圍是界定在工程總體構思階段中的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是現代設計方法的總論。從2003年至2006級工高班學生的培養,課程進行過微調,如在短學期增加“整合與創新設計”和“電子系統綜合設計”、“嵌入式系統”課程,并將“現代設計方法”調整為“設計思維與表達”。

除此之外,還增加了諸如“科學與藝術”這樣拓寬學生視野的課程。在工高班第二發展階段后期,隨著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成立和各類特色輔修班級的建設發展,工高班的課程設計模塊化課程思路逐漸顯露端倪,在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和公共管理強化班分別成立并探索出成熟的課程方案和培養計劃之后,工高班除了仍然堅持工程基礎類課程之外,將管理等人文社科類拓展視野和通識基礎類課程采用與其他特色班級共享的模式,并在此過程中,在學生的實踐課程作業及競賽中出現了一些大跨度的專業交叉合作成果,浙江大學的工科人才培養實踐呈現出“寬專交”人才培養模式。在本研究團隊對工高班工程教育改革實踐跟蹤研究的同時,我們對于整合型工程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綜合工程教育進行過理念的探討,相關研究思路載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研究提出:綜合工程教育改革及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一項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戰略舉措。基于歷史經驗與現實需求的綜合考量,研究發現,只有構筑起通識基礎教育、專業工程教育和綜合工程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真正達到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這一根本目的。研究中提到的T型、通識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均凸顯了新發展環境中對于“核心要凝聚、邊界要跨越”的學科創新與人才知識結構需求,唯有如此路徑,才能塑造和培養一大批“基礎寬厚,知識、能力、素質與人格協調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卓越人才”。在對工高班2004~2006級的課程設置不斷思考、研討的基礎上,浙江大學科教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與竺可楨學院聯合承擔了教育部國家級“綜合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開始進行基于整體觀的工程人才培養實踐探索。

三、2007年至今:基于整體觀的浙江大學綜合工程教育模式創新

在兩個七年發展階段之后,浙江大學工高班的人才培養實踐分別探索了工程基礎、創業管理、設計思路以及實驗實踐的課內外教育教學方案,各種人才培養實踐在經歷了思路形成、方案探索、師資籌備以及成果反饋、模式加強的生長發生環節之后,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新鮮理念漸次成為工程教育理論,與國際工程教育實踐相映成趣,反映了我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前沿思路,并進一步列入國家計劃,開始工高班的二次創業歷程。浙江大學工高班的二次創業始于2007級學生被列入教育部國家級“綜合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這一人才培養實驗計劃。實驗區的辦學宗旨明確提出:實驗區將在繼承工高班的優秀傳統、集成工高班的優勢資源和開辟工高班的嶄新天地基礎上,致力于通過教育理念、教學內容與培養模式的綜合創新來實現在新形勢下的工高班二次創業,在新的起點和平臺上謀求跨越式發展。參加工高班教育改革實踐的學生將具有扎實的數理科學和工程科學基礎,具有良好的文理結合與多學科交叉的工程意識,具有較強的設計創新能力,以及具有優秀的工程項目組織與領導能力。如前所述,與國際趨勢一致的是,工高班在探索人才培養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以設計思維整合學科基礎等思考的基礎上,仍然發現工科學生培養中欠缺非常關鍵的全球視野和系統思維,而在應對工程環境日趨復雜化和愈來愈多地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工程問題的同時,工科人才培養如何應對變化、適應未來?整合工程教育模式勢在必行。因此,雖然近年來的工程教育“回歸實踐”的呼聲是當前工程教育轉型的關鍵標志和重大趨勢,但工程教育的系統性改革是各個利益相關者不斷博弈、艱難前行的過程。真實的工程專業實踐需要兼具創造、設計制造和綜合應用于一體。對于未來工程的復雜形勢,美國工程院(NAE)在2008年9月的《21世紀工程大挑戰》報告有詳細的列述。報告針對四個主題的14項工程大挑戰進行了闡述,對每一項“大挑戰”(GrandChallenges)內容分別闡明了它的嚴重性、對工程的沖擊與焦點,以及回應該挑戰的策略思考。“大挑戰學者計劃”是一個融合課程內容和課程內外活動的計劃。為此,美國工程院提供了培養能夠迎接大挑戰的新型工程師的課程架構,要求每個參與計劃的工學院要有應對挑戰的方案,且機制必須到位。該框架有五個組成部分,要求該計劃中的學生必須參加一個與大挑戰主題或者與某特定的大挑戰問題有關的實質性的團隊項目或獨立的項目;并要求參與計劃的工學院開設跨學科課程,把工程學科和其他學科連接起來,因為這是解決大挑戰的根本;需要工學院系設計一種“工程+”的課程,使工科學生能夠在工程學科和非工程學科之間的交叉領域工作,如公共政策、國際關系、商務、法律、倫理、人類行為、風險、醫藥和自然科學;每個大挑戰學生都必須參與將創新和發明市場化的課程或元課程模塊,可以是商業的風險投資,或者是為公眾利益向非盈利組織介紹技術。非常重要的是,大挑戰計劃指出:當今世界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全球意識對有效工作來說非常必要。學生需要學習在全球經濟中發展創新或解決全球關心的倫理問題所需的基本原理,強調國際化的國內活動或跨文化應用;并增強其社會意識,增強利用自己的技術專長解決社會問題的動機。在對國際各國進行的工程教育模式變革計劃進行考察和培養計劃、目標、課程設計等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浙江大學工高班的創新實驗區計劃界定了新的培養目標,提出:工高班是工程科技領導者的搖籃,培養知識、能力與素質俱佳,具有領導潛質、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具備較強的專業競爭力,能在未來重大工程科技領域發揮關鍵作用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并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重構和系統規劃工高班教學計劃,該教學計劃涵蓋“工程基礎模塊、工程設計模塊、工程管理模塊和工程實踐模塊”等四模塊18門必修和選修課程。在該培養方案中,特別指出了工高班不但注重強化學生的自然科學基礎,而且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科學基礎,通過實現教學環節的文理綜合與理工綜合以及秉承主修專業培養和工程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積極搭建起“多規格、多通道、模塊化、寬專交、開放性、互動式”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互動平臺和產學合作教育網絡。工高班通過制定特殊人才培養計劃,按照“高目標、寬口徑、厚基礎、重交叉、強實踐、分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學生的綜合素質、基礎理論、動手實踐、創新設計、工程訓練等多個環節全方位地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自主設計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由于前期工程教育模塊化思路的形成和師資力量的進一步充實,工高班的教學管理方案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不僅設計了全新的課程類目,而且在每門課的授課中都有引導地組織教師團隊研討,進一步突出工程實踐和項目教學的作用。同時,在許多新設課程中,原有的單一教師授課改為教學團隊授課,一門課(如“工程導論”)由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國籍、不同機構的富有經驗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在集體研討課程時,也能充分體現團隊優勢和在研討碰撞時產生更為新穎的教學思路,課程形式也不斷突破傳統,教師的身份由教學改為陪練,由教授如何解題改為工程項目探討和辯論,在此過程中,工高班的學生們也感受到了來自新模式的沖擊,一邊紛紛感嘆難以完成的大量工程模擬項目訓練,一邊更加熱忱地廣邀跨專業學生,研討如何以更加創新的思路解決工程難題。其中值得分享的就有新設課程“計算機輔助創新”中的一次教學實驗:圖4浙江大學工高班創新實驗區項目課程改革計算機輔助創新課程的一次工程實踐項目設計背景模仿了墨西哥灣漏油問題解決的全過程。該題目的設計和解題過程,課程教學團隊和工高班學生們歷經月余,時間上也恰與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最后的解決過程基本同步,且在課堂上學生們應用學到的理論與相關專業知識得到解決思路的時間還稍早于墨西哥灣漏油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的出臺與實施,令人驚喜的是,雖然各處寰球一端,所臨情境差異較大,但最終論證出的解決方案幾乎如出一轍。學生們在經歷了應用系統解決思路、形成解題的概念模型、組建專業團隊、設計仿真模型、計算方案成效、組間辯論等一系列過程后,最終推出了比較可行可靠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也群策群力,一直密切跟蹤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披露的各種數據和事實材料,并不斷補充進入解題的概念模型中。在課程作業匯報完畢后,有學生繼續跟蹤該事件的發展過程,當最終獲知解決方案與課堂上研討的思路非常一致時,學生受到了莫大激勵,并重新開始審視課堂上學習到的系統解題思維和工程項目實踐實施流程,發現在此次項目的組織過程中,在工程知識之外學習到了更加重要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和創新開發思路。這次課程項目的開發案例也成為該課程的經典案例,因為該案例中學生們親自參與其中,也比較奇妙地產生了工程責任感,感受到了工程和工程師的力量。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實驗區建設項目對于工程教育高級班教學特色也進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設計,通過實施DTIL特色計劃,即工程設計計劃(Design)、實踐訓練計劃(Training)、海外實習計劃(OverseaInternship)和領導力開發計劃(Leadership)來形成教學特色。在班級管理機制上,工高班創新實驗區也建立了新型模式,對工高班實驗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效果進行及時跟蹤反饋,并由實驗區項目承擔方進行試驗方案的定期匯報和研討,根據教學問題和其他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修訂和變化。總的來看,從浙江大學初創工程教育高級班,開始走上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模式變革之路開始,到工高班進入“綜合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之后,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走了一條螺旋式上升的路徑,其間的差異似只是工程問題日趨系統化、復雜化這一特征,因此需要從基礎、實踐、創造力提升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人才培養的層次,雖然只是這一差異,但對于工程的天地和工程人才的培養而言,已然進入了全新的境界。

四、思考與討論

在思考浙江大學工高班改革路徑并提筆撰文的這段時間,我們同樣關注了新環境下工程科技發展的未來以及世界各國對于工程師新型能力的關注:計算工程師的出現和基于仿真與模擬的工程教育模式。根據新的課題研究,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和復雜工程項目的實施探索,基于仿真和模擬的工程教育模式已然是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變革方向。工程全新境界的出現又為工程教育模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該過程中,我們又將如何思索和規劃工高班這一創新實驗區的未來?從工高班的工程教育模式發展階段整體來看,浙江大學工高班的改革路徑似循著一條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的路徑不斷前進,其間對于工程師職業能力的解讀也伴隨著國際上工程實踐領域的發展,著眼點均在于對于優秀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上:最初,敏感地察覺工程科學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培養工程科學家的設想,并嘗試尋找和聚集資源,為學生們提供深厚工程科學基礎的訓練以及大工程見習的機會,形成了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礎階段模式;在察覺國際范圍內創業教育(特別是高科技創業)的趨勢之后,開始嘗試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及培養思路,逐漸添加創業能力、設計能力等要素,凸顯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改革交叉復合階段的人才培養思路;在“回歸工程實踐”的國際趨勢中,浙江大學的工程教育改革試驗進入“二次創業”階段,該階段將此前經歷十四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模塊化的整合,該模塊化中的各教學要素也由于師資資源、教學內容的增加和更新,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同時凸顯了“回歸實踐”的發展訴求,工程實踐教育的系統化更加清晰。值得關注的是,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中的每一階段都嘗試保留了一部分的“創新探索”元素,經過探索式的教學思路設計,并在觀察學生們的教學效果之后,新的培養計劃方案也將會隨之產生。因此,與傳統的本科生培養計劃不同,針對工高班人才培養的浙江大學工程教育改革實驗方案的微調較為頻繁,其間有考慮到學生的吸收能力和師資資源的重新整合、調配等等因素,從整體上來看,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特征則恰巧呈現了七年一個周期的規律(參見圖6)。2014年是浙江大學工高班成立20周年,浙江大學的工程教育改革實踐探索即將迎來新一輪七年的發展變化。在本文前面曾引用了錢學森先生對于培養工程科學家的重要論述內容,細究之下,我們發現,這一“計算”思維的出現也仍然是工程本來的發展邏輯和根基。錢學森先生在《論技術科學》一文中系統探討了“數學分析、建模和計算方法”在工程科學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重要性,認為每一位技術科學的工作者首先必須掌握數學分析和計算的方法,并提及“最近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就對技術科學的研究有深切的影響”。在當今大數據時代,計算手段和工具即將成為智能世界的虛擬基礎,“計算”能力對于工程問題的解決必將至關重要,工程師的計算能力培養也同樣需要引起極大的關注。而面對這樣的全球發展圖景,我們國家的工程教育改革能否把握趨勢、迎接未來?當此前景,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實驗計劃仍需要進一步的深化,繼續堅定地前行。針對本研究提出的工程師職業能力的提升分析,這一循環式上升似乎預示著新一輪工程教育改革實驗的發端。

作者:鄒曉東陸國棟邱利民單位:浙江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昌乐县| 长海县| 赤壁市| 鹤峰县| 同心县| 平舆县| 尤溪县| 浑源县| 洪江市| 余庆县| 惠州市| 呈贡县| 岑巩县| 阿尔山市| 武夷山市| 泰宁县| 屯门区| 齐齐哈尔市| 静宁县| 萍乡市| 酒泉市| 民乐县| 乐都县| 略阳县| 乌苏市| 田林县| 华容县| 泾川县| 金山区| 林西县| 清涧县| 二连浩特市| 周宁县| 宾川县| 鹤山市| 盘锦市| 比如县| 五河县| 贺兰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