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學培訓教學

醫學培訓教學

時間:2023-10-02 09:03: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學培訓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學培訓教學

第1篇

 

關鍵詞:醫學圖書館文獻檢索:進修生:文獻檢索教學培訓

1引言

    醫學圖書館是信息資源的儲藏地和集散地,是醫務人員查找國內外信息的主要來源地。在圖書館內儲藏著歷年來的文獻信息,即全面又連續,給各層次醫學人員的查找帶來了方便。從事文獻資源管理工作者們在長期的信息管理中,對收藏規整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為臨床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及時的醫學科學信息。作為教學醫院,每年都要接收大批進修醫生進入各臨床科室進修培訓。對進修醫生再教育是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的一種主要形式。他們通過進修學習,能夠更新知識,提高臨床技能。這種短期學習可以滿足不同層次醫療行業人員的需求。進修生在這一階段里一方面要加強實際技能學習,另一方面要尋求理論知識的探索和更新,因此,他們在業余之時常常走進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為此,筆者就醫學圖書文獻檢索納入教學培訓進行初步探索。

2文獻檢索教學培訓的必要性

2.1素質差異

    醫院進修生的理論水平、業務技能受到學歷、職稱、工作環境、工作年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來自各省、市、自治區,既有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也有縣、鄉級醫院、衛生所,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學歷由中專到研究生,職稱從初級到高級均有。由此看來,進修人員水平層次參差不齊。

2.2有助于培養有一定素養的醫學進修人才‘

    經過多年對進修生到館查閱文獻資料的整體素質的觀察和認識,筆者認為,作為臨床進修人員除在醫療上有臨床導師的帶教外,在圖書館文獻的查找方面,館內人員也有責任幫助他們學會有效地掌握和利用紙質和電子資源來尋找相關信息,使進修人員正確而快捷地獲取所求,從而在理論上指導其臨床應用。

    當今大型綜合性醫院的網絡通訊設備和信息技術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信息的收集、處理、傳輸和利用為臨床醫、教、研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結合臨床進修生的信息需求,在進修生中開展文獻檢索教學培訓,使他們掌握信息系統的軟、硬件利用方法,是圖書館人對進修生信息素質教育應所考慮之處。

3開展文獻教學培訓的內容和方法

3.1教學培訓內容

    醫療信息的教學培訓目標是使進修生對查找的文獻信息系統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檢索技能,使其能夠獨立獲取所需文獻信息。以計算機檢索方法為主,以手工檢索為輔。教學內容應該包括:第一,講解文獻的類型,包括核心期刊、源期刊的概念;第二,講解文獻查閱的方法,包括手工檢索和聯機檢索;第三,圖書館常用工具,包括國內外手工檢索工具及計算機檢索系統。目前尚未出版針對進修生教學檢索的教材,因此教員只有根據進修生的不同層次,參考國內一些醫科大學編寫的文獻檢索教材,篩選有針對性的內容進行歸納、集中,自編自備教案。

3.2教學培訓方法

    為使進修生能掌握檢索方法,宜采用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理論教學以多媒體課件方式進行演示,系統介紹本圖書館文獻信息的儲藏特點、網絡系統的功能、作用與界面的操作,以及MEDLINE光盤和網上Pub Med的聯機使用。

    手工檢索。印刷版資源在圖書館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擁有一大批讀者,是數字信息的基礎。所以印刷版資源的利用一直是圖書館的重要任務。這一部分采取老師對館藏、書庫進行現場介紹,講解圖書的分類法、期刊的排架法及查找方法等。

    聯機檢索。印刷版資源的掌握有利于進修生對后續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檢索的理解和掌握。這部分采取老師對聯機系統進行演示和示范,讓學員上機跟著操作,教與學互動實現,達到掌握檢索方法的目的。

4醫學文獻檢索教學培訓的可行性

4.1知識的拓展

    醫學文獻檢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文獻檢索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過去以手工檢索為主,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建設,電子檢索越來越帶給人們方便,并且逐步過渡計算機檢索為主,手工檢索為輔。進入21世紀后,各高校數據庫資源的共享,為聯機帶來了無限的便捷。因此,醫學圖書館對進修生開展文獻檢索培訓是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也可以說是知識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4.2師資條件

    醫學圖書館管理人員都具有一定文獻信息資源收集、處理、存儲、傳輸等能力,他們不僅具備一定的圖書情報知識,還應掌握計算機知識和外語知識,同時他們在圖書館這個環境中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提高,在帶教中積累經驗,完善自己。

第2篇

【關鍵詞】 社區教學基地;全科醫學;師資培訓

隨著當前醫學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的醫學院校為醫學生開設了社區實踐活動,以使學生較早地接觸臨床服務環境。為了解全科醫學社區教學基地的教師的培訓需求和探討全科醫學社區教學基地建設策略,我們對正在建設的全科醫學教學基地的10名醫生進行了調查?,F將主要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我們主要采用了專題小組訪談、知情人物訪談等定性研究技術進行調查。訪談對象為正在建設的全科醫學教學基地的10名醫生,這些醫生在接受本訪談之前經過了廣東省衛生廳的全科醫師崗位培訓考試。知情人物訪談對象是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和相關工作人員。訪談提綱的主要內容包括:目前醫生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對診療知識有何培訓需求、與個人發展相關的培訓需求有哪些、對培訓形式時間的建議、帶教意愿以及對工作待遇的滿意程度等。

2 結果

以訪談提綱的主要內容為線索,現將調查結果統計如下:

2.1 服務內容存在局限 經過訪談,90%的醫生認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的醫生對患者服務有一定的連續性,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慢性病長期管理、計劃生育指導、心理咨詢、常見病診治、社區康復、家庭病床服務工作等方面。由于他們缺乏救治危重患者的臨床經驗和設備,所以比較擔心心腦血管病等危重癥的救治,在遇到該情況時,被訪談醫生一般都采取呼叫救護車轉診的方式,轉到上級醫療機構就診。此外,他們在工作過程中缺乏進一步的規范培訓,所以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不是特別高。

2.2 專業技能培訓需求較強

參與訪談的醫生100%的認為每月安排3 d左右的專業技能培訓十分有必要,并且他們普遍認為對內科的鑒別診斷、常見慢性病和老年病管理規范、急診急救技術、外科常見病的診治和包扎縫合技術、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腦卒中的康復技能、心理學知識等專業技能培訓有著強烈的需求;70%左右的訪談對象認為應給予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術、社區常見病并發癥的篩檢和轉診標準、社區診斷的知識與操作技能、兒科知識等方面的培訓;40%左右的訪談對象認為應加強預防醫學、婦幼保健、老年保健、傳染病處理等方面的培訓。

2.3 醫生個人發展培訓需求強烈 參與調查的醫生都希望在工作中探尋個人發展機會,認為應給予更多的科研設計、論文寫作方面的培訓,尤其希望通過適當的培訓教會他們在日常的工作中選擇科研課題,在日常診療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收集資料的方法;他們普遍認為缺乏統計學的方法和技能,但75%的人認為學會統計分析方法對他們來說很困難,希望結合具體的課題資料分析給予講解。

2.4 培訓途徑比較有限 各機構人員的工作負荷大、經費、家庭負擔等因素制約他們外出進修學習。在既往的培訓中,他們認為大多數培訓內容不能滿足他們改進服務的培訓需求,或者認為對工作沒有幫助;雜志中的部分內容如全科醫療的診療思維、案例分析等對他們較有幫助,但具體的臨床操作技術需求仍不能滿足。

2.5 帶教意愿 經統計,75%的被訪談醫生認為可以從教學的壓力中成長和學習,愿意接受醫學院學生的實習帶教任務,但同時認為應該加強教學方法的培訓。對于不愿意帶教的醫生,我們了解到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自身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日常工作負荷較大、自身對社區衛生服務和全科醫療工作存在的諸多困惑等。

2.6 工作滿意度 參與訪談的醫生認為他們的收入較工作負荷和因工作內容不斷擴展所帶來的壓力來說,是非常不滿意的。他們均比較喜歡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認為政府在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制度建設和投入,對未來個人的待遇的改善抱有希望,認為將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會跟學生抱怨這些問題。

3 討論

全科醫學社區教學基地不僅承擔著醫學生的教學,還主要承擔著全科醫學住院醫師這一更高層次學員的培訓,對教學基地的基本條件要求較高,必須有一定的患者群體和疾病種類,對教師的條件要求也較高,不僅臨床知識和技能要寬廣扎實,而且人文、社會科學、法律道德的知識也要全面,而且因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內涵要求,預防醫學的知識和技能也要足夠。此外,我們還要重視教學基地師資的選拔和教學技能的培訓,掌握一定教學技巧的醫生才能把自身經歷和實踐經驗升華并講給學生,使學生在社區實習中得到最大的收獲!

參 考 文 獻

第3篇

關鍵詞: 醫學生 臨床技能 模擬教學 考核體系 實踐

一、構建省內規模較大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醫學教育的主要特點是基礎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醫學生必須通過實踐學習診斷與治療知識,訓練臨床思維,掌握臨床技能。按照我國當前醫學生培養模式,醫學生經過3到4年的醫學理論學習后進入醫院進行臨床實習,但因為醫學生擴招、醫療任務繁重、醫患關系變化等原因,當前教學醫院對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教學越來越無法圓滿完成。這就使得實習醫生的臨床操作機會明顯減少,從而直接影響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獲得[1]。因此,構建一個適合新醫改形勢要求的創新型臨床實踐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醫學教育研究的熱點和難點[2][3]。在此背景下,我院于2013年擴建成面積1600余平方米的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已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同時是“贛州市衛生系統臨床技能培訓基地”,中心配備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和護理等科目,有較先進的教學模型設備和標準化病人(SP)、計算機模擬病例、多站式在線考核體系及多站式考核試題庫,以更加科學和人性化的教學和考核手段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臨床操作能力、人文關懷及溝通能力。培訓中心主要應用于實習生臨床基本技能培訓和考核,同時應用于“住培”和地方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對強化臨床醫師實踐能力,提高臨床醫師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現代化的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創設盡可能貼近臨床實際的高仿真患者和真實環境開展臨床教學和考核,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又為醫學生技能訓練提供了極好條件,對醫學生技能培養意義重大[4]。通過科學化和綜合化培訓考核體系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我校臨床五年制本科生的臨床技能操作水平,體現為我校本科生的臨床技能考試合格率高達98%,2015年參加第六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分別獲華東賽區團體一等獎和全國總決賽團體三等獎,2016年參加第七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華東賽區團體三等獎佳績。三年來,承擔了我院臨床畢業實習生的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考核、競賽和醫學生畢業考核工作,通過培訓考核提高了我校臨床五年制本科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該模擬培訓中心特色是以高科技模擬設備為基礎,集教學、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全方位培訓中心,它依托醫學生理及計算機技術,創設出模擬患者和模擬臨床場景[5],代替真實患者進行臨床教學和實踐,改變了傳統教學及考核方式[6]。中心依照醫學本科生培養方案和實綱規定內容,將臨床常用技能操作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更好地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2013年至今先后對820名在院實習生進行了內外、外科、婦產科、兒科、急救、護理等基本技能培訓和考核。2014~2016年共有3664名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專業畢業生進行臨床技能多站式考核。2015年在對我院45歲以下420名臨床醫師進行了臨床實踐基本技能培訓及考核的同時,對138名醫護人員進行了“三護一體化”三人急救配合技能競賽。三年來接受全市臨床技能大比武(內、外科)培訓人員469名。

二、進行臨床教學體系改革,構建適合我校發展的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和多站式考核試題庫,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新的標準。

在近幾年教育部每年舉辦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背景下,結合臨床實際,建立一套適合醫學生教育特點的模擬教學系統和技能培訓考核體系,有效整合各學科理論教學內容,補充醫院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提高醫學生實踐教學質量。培訓中心挑選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責任心強的教師,依據《贛南醫學院臨床技能操作標準》(第二版),從實習時間過半(20周以后)開始,每周安排3-5個下午組織實習生進行集中培訓,主要針對臨床實習中醫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欠缺部分選擇培訓項目,并根據情況適時調整,培訓結束后考核。二是在臨床實習出科前,對臨床基本技能操作及相關專業技能進行考核,三是在畢業前,依據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和國家執業醫師考核標準對畢業生進行OSCE多站式技能考核。多站式考試總成績(百分制)按20%比例折算,計入學生畢業考試總評成績(畢業理論考試和實習成績各占40%)。

我們建立的臨床技能多站式考核試題庫,采用通用的試題庫管理軟件,適用于醫學生、實習生、住培生的培訓考核。其考核內容包括三基考試、本科生考試、研究生考試、住院醫師考試、全科醫師考試、主治醫師考試、副高考核、醫技考核、執業醫師考試(中醫、西醫、護理)等??荚囶}庫依托計算機程序管理,采用B/S架構,無須安裝客戶端;使用IE瀏覽器可直接訪問,無人數限制;每個人使用自己的用戶和密碼即可登錄系統參加培訓考核,還可供普通用戶進行題庫學習。該題庫的主要功能優點是:(1)系統運行穩定,功能強大。管理員可以對海量題庫資源進行管理、更新、補充模塊,同時可以設置公開題庫供普通用戶進行題庫學習。(2)組卷靈活,能提供強大的組卷功能,可在不同難易程度、不同題型之間任意抽取指定題目進行組卷練習,組成的試卷及答題結果可以提供在線考試和導出功能,能將Excel文件中的題目批量導入系統也可將題目批量導出到Excel文件中。(3)防舞弊功能:人機對話,一人一機,考試題目由題庫隨機生成,可顯示順序隨機、選擇題候選項順序隨機都能很好地掌握,從而防止考試人員作弊。(4)試題庫不僅用于實習生考試,同時應用于在校學生的日常教學、訓練和總復習,使試題庫利用率大大提高。試題庫應用以來,已成功進行43場考試,系統組卷139套,系統閱卷4357份,上機考試人數達6690人。為臨床技能多站式考核提供了科學有效的網絡平臺。同時,該試題庫形成的在線考試系統平臺,已在國內相關院校使用,均獲得良好效果。

三、組織臨床教師編寫《贛南醫學院臨床技能操作標準》。

根據教育部醫學教育臨床教學研究中心制定的標準,完善充實校本技能操作規范及考核評分標準,為醫學生技能訓練和考核提供依據,培訓中心挑選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責任心強的教師共同編寫《贛南醫學院臨床技能操作標準》,有效整合各學科理論教學內容,補充醫院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提高醫學生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和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此操作標準主要供臨床實習生學習使用,同時對醫學生、“住培”生、進修醫師及臨床研究生技能操作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具有很好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四、醫學生模擬教學的實施和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的實踐研究。

在臨床教學體系改革和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的指導下,對我校臨床醫學五年制共3屆學員實施了科學的臨床技能培訓。培訓階段分為實習期培訓、階段性考核和醫學生畢業考核三個階段。具體培訓內容包括:

1.職業素質培訓,包括醫德醫風、溝通能力、人文關懷三個方面的訓練。目前由于醫學院校沒有針對醫學生關于醫患溝通技能的培訓,導致醫學生缺乏文化素養,與患者相處時見病不見人[7]。我們將職業素質培養與醫患溝通技能貫穿整個醫學教育及從醫生涯的始終[8][9]。

2.臨床實踐技能操作,依照醫學本科生培養方案和實綱規定的內容,要求醫學生通過模擬教學掌握臨床各科室的基本技能。如①體格檢查:利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問診、體格檢查并讓醫學生寫出主訴、現病史,進行模擬心肺聽診及腹部觸診相關訓練。②內科基本技能:利用各種穿刺模型來完成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臨床常用操作的強化訓練。③外科基本技能:利用模擬手術室及其相關設施進行外科無菌操作(如洗手、穿脫手術衣、切口消毒、鋪巾等)和外科手術基本技能(包括切開、縫合、結扎、止血、拆線等)訓練。④婦產科基本技能:利用教學模型進行產科和婦科檢查,包括女性骨盆測量、四步觸診、肛查、陰道檢查、后穹隆穿刺、正常分娩機轉及常用計劃生育技術等培訓。⑤兒科基本技能:利用模型和多功能綜合模擬人進行新生兒和嬰幼兒體格檢查、人工喂養及心肺復蘇的急救訓練。⑥綜合急救技能:利用多功能綜合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心電監護、電除顫、氣管插管等急救技術的初步訓練,重點培訓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多功能綜合模擬人由計算機控制,能模擬臨床各種場景,要求指導教師提前將各種類型的臨床病歷編輯在計算機軟件中,對病例設置問題并進行編輯,要求學生根據不同情況診斷和處理,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啟發和引導,最后由培訓教師根據處理結果進行效果評價。訓練考核可重復自由進行,不受時間限制,可根據教學需要任意設置教學項目,根據情況隨時反饋或中斷,不斷重復,有利于臨床技能規范性和熟練程度提高。

總之,為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實用型人才,我們針對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建立了實習期培訓、階段性考核和醫學生畢業考核等規范流程,形成了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培訓考核體系,強化了“三基”知識,重點培養了醫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及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急救意識。而且形成了由醫院領導、機關組織、科室實施的三級管理監控體系和由管理人員、帶教教師、培訓學員共同參與的質量反饋體系,使得培訓環節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曲政海,李云芳,姚珊珊等.臨床技能培訓實驗中心在醫學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5):642-645.

[2]高萍,吳小燕,夏冰等.醫學模擬教學在醫學生臨床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29(3):96-98.

[3]黃河清,劉剛,譚瓊等.關于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實習醫師臨床技能的改革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12):1547-1550.

[4]孟晶瑩,新醫改形勢下高等醫學院校及附屬醫院教學工作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26(2):94-96.

[5]李淑紅,王濤.豐富的教學手段對臨床技能教學的促進作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0,32(8):944.

[6]鄭建惠,黃河清,易雪等.腹腔鏡虛擬訓練系統在進修生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0,7(3):42-44.

[7]劉剛,向國春,黃河清等.新形勢下臨床醫學技能培訓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4,17(053):1671-8348.

[8]黃小勇,王一.眼科醫師醫患溝通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10,9(3):399-401.

第4篇

關鍵詞:青年醫學教師;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002-02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一個教育的世紀、創新的世紀。這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漸激烈的時代既為我國跨世紀的教育改革帶來了機遇,也對高等教育的質量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戰。綜合國力的競爭、經濟和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在我國科教興國的戰略布局中,高等教育不僅擔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任務,更要成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中心和動力源。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關鍵在于能否培養一批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師。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數量不斷增加,師資隊伍結構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醫學青年醫學教師成為教師隊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有報道顯示,目前我國35歲以下青年醫學教師約占醫學教師總數的65%-75%。顯而易見,他們已經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的核心力量和主力軍,不但關系著高等醫學院校的發展、興衰,更是我國21世紀醫學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支柱,因此,醫學青年醫學教師培養問題已經引起教育研究學者和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1 我國醫學院校醫學基礎學科青年醫學教師的特點分析

從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基礎學科青年醫學教師本質上就是醫學教育領域的“初任教師”,而“初任教師”就是剛剛走上教育崗位,即將要從事教育工作的青年醫學教師。青年醫學教師是醫學教師職業生涯的起點,正處于一個適應院校環境、接受訓練和不斷提高的階段,一切與醫學教育相關的基礎理論、職業道德、教學技能和科研實踐等也都必將在這一基礎上加以拓展。目前,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還沒有專門的醫學師資培養院校。有研究表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領域的絕大多數青年醫學教師(約87.4%)是來自于醫學院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或醫院的一線醫生,他們普遍具備一定水平的醫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施教教育,缺乏完整、系統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更缺乏對從事醫學教育工作心理上和知識上的充分準備以及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深刻認識。針對上述情況,絕大多數醫學院校都采取崗前培訓的方法,以補充他們實現轉變為傳統合格教師角色所需的教育學理論知識和實際授課經驗,但是對青年醫學教師入職后的繼續教育則重視不夠。在實際工作中,他們主要靠繼承、模仿本學科前輩或高年資教師,以自學或跟師學徒的方式,邊干邊學,成長過程緩慢而艱難。顯而易見,僅僅依靠這種短期的“掃盲”式崗前培訓和入職后的非正規自主學習,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醫學青年醫學教師師范技能和教師職業素質醫乏的問題,這也極大地制約了他們教育、教學核心能力的進一步拓展和提高。

2 我國醫學教師培訓及醫學基礎學科青年醫學教師培訓現狀

盡管近年來,我國《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已將醫學院校教師培訓和繼續教育放到了“優先發展,適度超前”的位置,但在目前的現實中,我國起步較晚的的醫學教師培訓一方面主要是按高校教師職前教育模式運行的、以提高學歷層次為主的補償性培訓,另一方面受職前思維定勢和歷史原因的影響,多偏重于教育、教學理論的補充,對教學法、教育技術和技能、教學科研能力及創新素質方面的培訓相對薄弱。這些問題使得醫學教師的培訓形成了一個幾乎沒有專門培訓理論和實踐模式支撐的陣營,相關的專門研究機構、研究課題及研究成果均處于極端貧困狀態。

而對于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基礎學科青年醫學教師的培訓而言,由于醫學教師培訓領域的整體落后導致了我國醫學基礎學科青年醫學教師的培訓工作剛剛起步,尚未形成自己的體系,更不用說有現成的模本可以借鑒。雖然我國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推行及《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暫行條例》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醫學青年醫學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拓展了他們作為醫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也有少數醫學院校嘗試開展了青年師資職后繼續教育的實踐活動,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明晰的醫學青年醫學教師培訓理論和培訓實踐體系,對于醫學基礎學科青年醫學教師培訓模式的構建、從業后各階段的繼續培養、教育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則更是空白。

3 青年醫學教師成長階段及存在的問題

青年醫學教師成長規律理論表明,青年醫學教師(青年醫學教師)的基本成長過程包括適應期、相對穩定期、成熟期和發展期,這一過程既受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制約,又受自身德、知、才、學、體等諸要素及其關系的影響。青年醫學教師時期是其教師職業發展的適應和相對穩定階段,教師成長階段中的早期求生存階段。在這一時期,剛走出學校的新任教師有初為人師的愉悅感,有強烈的建功立業愿望,但也容易出現短時間內由學到教突然轉變所帶來的各種問題。研究表明有87.6%的青年醫學教師在這一時期會出現角色不適應的現象。青年醫學教師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3.1 心理準備不足:對自我評價過高而對教育工作的復雜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往往幻想瀟灑地走進課堂“一炮打響”。而當面對課堂感到無所適從時,就產生了理想與現實的失落感。

3.2 專業思想不牢固:部分青年醫學教師受社會、經濟因素影響,對教育事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因而在工作中動力不足,缺乏主動性。

3.3 缺乏角色意識:對教師職業角色的認知還不夠完整和全面,往往忽視一些必要的角色特點,如為人師表、心理咨詢等;還未能深刻體會到“教書育人”帶來的職業樂趣,因而在言行舉止、工作方法等方面不能以一個合格教師的形象嚴格要求自己,并在教學實踐中言傳身教。

3.4 知識結構不完整,不合理:青年醫學教師一般都具備較系統的專業知識,但缺乏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結構,且其學科適應面較窄,對學生、教材、教學環境等基本情況都不了解,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能將自己的知識結構合理調整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知識結構。

3.5 缺乏教師應具備的各種能力:如有效生動的語言表達、課堂組織和管理能力、觀察能力、教學過程中的預見和應變能力、把已有知識轉化為教學實際的能力等。

3.6 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教學反思不足:如缺乏綜合、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過程的教學藝術,并且,在教學活動后進行的總結和反思,更多關注于課堂管理和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較少關注學生發展和教學的成功與否,還不能提出新的理論假設和更好的教學策略。

4 醫學院校青年醫學教師素質培養的基本措施

4.1 提高人文素質,培育良好師德師風。醫學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兩種性質,醫學人才的知識技能結構應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有機結合的知識技能體系。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青年醫學教師的人文素質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素質教育的情況。醫學院校的特殊性也決定了醫學工作者必須接受相應的職業道德教育。 因此,學校應重視加強教師的人文素質修養, 醫學院校的青年醫學教師更應積極拓寬人文知識面,用科學、人道的態度對待人、生命、自然和環境,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品質,既能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能教會學生正確處世,真正地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4.2 加強校本培養,鼓勵學歷提高。醫學院校必須立足于校本培養,并在優先滿足教學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鼓勵青年醫學教師的學歷提高。 校本培養即是以學?,F有資源為主,主要通過發揮本校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作用,以“傳、幫、帶、督、導”等活動指導青年醫學教師的成長,豐富青年醫學教師的教育學科知識、幫助青年醫學教師站穩講臺、傳承良好的教風學風, 從而提高青年醫學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4.3 結合學科建設,培育青年醫學教師學術團隊。 應通過學科建設,培養優秀青年人才,將優秀青年醫學教師推向科、教、研的第一線,促進青年學術骨干迅速成長,建立合理學術梯隊。根據學科需要,幫助青年醫學教師設立自身培養目標、建立適合大多數青年醫學教師特點的國內外進修學習培訓體系,通過各種措施激勵青年醫學教師積極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與此同時,學術團隊應結合實際,制訂適合本學科特點的青年醫學教師團隊培養計劃,改變青年醫學教師在科研方面單打獨斗的局面,讓青年醫學教師在學術團隊中成長發展。這也可以進一步改變青年醫學教師經濟及社會地位較低的局面,形成良性循環,使得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科的教學科研建設中,并形成穩定而合理的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 王玉鵬,趙苗森,吳永.淺淡醫學院校青年醫學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體會.中國科技信息,2008,(22)

[2] 郭明維,何新征,楊倩.西部地方高校青年醫學教師培養模式研究.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1.3

[3] 吳云.論高等醫學院校青年醫學教師的培養.西北醫學教育,2005,13

[4] 朱益明.近年來對教師培訓研究發展評述[J].上海教育研究科研,2004,11

[5] 米久奇.改進教師培訓的五項原則[J].課程?教材?教法,2002,9

[6] 王洪.關于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探討[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第5篇

[關鍵詞] 標準化病人(SP);教學培訓與考核;應用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7(c)-094-02

對于高等院校的醫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具備嫻熟的臨床技巧是當代醫學發展的需要。但長久以來,醫學教育領域中的臨床操作資源還不夠充足,醫學生總是陷入“理論多、實踐少”的尷尬局面。尤其近年來,隨著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學生們在病人身上實踐的機會也減少了許多。為了彌補臨床操作資源上的這一空缺,強化醫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與實際動手能力,我們于2006年8月首次在2002級醫本臨床醫學專業45名生產實習學生的臨床教學與考核中,采用了標準化病人(SP)技術,現將應用的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標準化病人(SP)的篩選與培訓

標準化病人(簡稱SP),又稱為模擬病人,是從事非臨床醫療工作的正常人或輕病人,經培訓后,能準確表現病人的臨床癥狀、體征和病史而接受臨床檢查者??捎糜卺t學生及初級醫師的培訓和考核,具有被檢查者、評估者和指導者三種功能。2006年8月,我們在自愿者中篩選了4名SP,其中2名內科SP、2名外科SP,分別由臨床教學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對其進行了系統培訓與指導。

1.1 SP篩選

1.1.1 篩選前準備廣告宣傳,教師培訓。

1.1.2 SP招聘條件①自愿為醫學教育做貢獻;②高中以上文化;③身體偏瘦;④年齡在30~50歲;⑤酬金15元/學時。

1.2 SP面試與培訓

由專職教師對其面試,合格后進行系統的??苹局R和考核病種的培訓。①編寫劇本:教師根據臨床典型病例編寫考核病歷,其內容、場景描寫真實可信;②制訂評分標準,合理設計與病種相關的理論問題;③培訓SP的評估和反饋能力:訓練SP熟悉??萍膊〉闹饕攸c,熟練掌握劇本內容和評分標準,同時還要注意病人感情的體現,要根據培訓教師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訓練;④SP考核標準:表演真實、一致;具有依從性、被動性和公正性;評估時保證客觀、公正;⑤SP的錄用:經過專家組考核合格后簽約上崗,正式成為教學培訓和考核的模擬病人兼評價者。

2標準化病人(SP)在教學中的應用

2.1 SP技術教學培訓與考核時間安排

根據畢業實綱要求,每生在內、外科實習的規定時間均為12周,因此我們在內、外科每輪實習的第1~11周,每周安排1次SP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教學培訓,每次4組(其內科2組、外科2組),每組2人,每人60 min,然后于實習第12周進行SP技術的出科考試。

2.2 評估方法

采用統一的評分標準和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其中手法占評判標準的50%。SP評估的基本過程:①學生面對SP進行一對一的體格檢查或采集病史;②SP對學生進行評分記錄;③SP反饋性教學輔導。

2.3 評估內容

2.3.1 全身體格檢查包括全身體格檢查內容、手法以及職業態度和行為的評估。體格檢查的內容有生命體征、一般狀況、頭頸部、胸部、腹部、腹股溝、上下肢、腦膜刺激征和背部檢查9大部分,每部分又分為若干條目。

2.3.2 病史采集包括問診內容和技巧兩部分。問診內容包括引言(自我介紹)、主訴、現病史、既往史、系統回顧、個人史(含婚姻史和女性病人月經、生育史)、家族史及相關病史;問診技巧包括順序、思路、條理、重點、過渡語言等20項技巧。

3結果與分析

我們將接受SP技術培訓和考核的2002級45名醫學生與使用傳統培訓和考核方法的2000級(45名)、2001級(53名)醫學生,在基本技能操作成績、就業率和學生評價方面做了對比分析。

3.1 基本技能考核總體平均成績

直條圖統計結果顯示,使用SP技術醫學生考核優秀率≥85%,良好率≤15%,及格及以下無;使用傳統培訓考核技術醫學生優秀率20%~30%,良好率50%~60%,及格率10%~30%。說明2002級醫學生成績比往屆醫學生成績顯著提高(圖1)。

圖1 2000~2002級醫學生臨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績

3.2 就業情況

通過調查,采用傳統培訓考核技術的2000、2001級醫學生就業率分別為 49%和67.9% ,經過SP技術培訓考核的2002級醫學生就業率為88.9%,與往屆相比有了明顯提高。

3.3學生評價

2002級醫學生普遍認為SP教學認真、耐心,具有很強的責任感,還有同學認為這一教學方法對提高與病人的交際能力也很有幫助,增強了學生今后接觸真實病人的信心,認為SP技術是一種很客觀的教學和考核方法。

4結論

通過使用SP的教學培訓與考核,使學生得到了充分的實踐機會,臨床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5討論

通過SP的應用與研究,認為SP是促進醫學和醫學教育較好發展的新途徑,其優點:①較好解決了以往臨床教學或測試中真實典型病例的缺少,提高了測試的有效性;②同樣的病人和問題,提高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③SP作為評價者,提高了評價的合理性;④SP技術有效規避了醫學考試中涉及的道德倫理方面的問題,考核方法更接近臨床實際;⑤有利于醫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醫患的溝通,促進了人文關懷,培養了學生接觸病人的技巧,增強了醫患溝通能力;⑥緩解了教學資源不足,病人不愿配合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⑦給醫學生增加了更多臨床操作資源與機會;⑧減少了醫療法律糾紛,避免了醫患矛盾的發生。

總之,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下,SP作為現代醫學教育的輔助手段和技術,為醫學生順利成長為合格醫生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臨床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07年6月,接受SP技術培訓和考核的醫學生在國檢中,贏得了專家組的充分認可與好評,取得了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趙民,張曉蔚.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中的應用之我見[J].醫學教育,2000,4:31.

[2]顏正茂,申振宇.學生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2003,4:36-37.

[3]楊耀防.標準化病人(SP)應用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4,4:27.

[4]楊耀防.標準化病人(SP)在醫學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及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7,2:48.

[5]趙小英,張蘇展.應用標準化病人對醫學生臨床技能的評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3,2:10.

[6]方定志.醫學教育方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

[7]趙丹楓,張君邦.我國診斷學教學的發展演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9,3:56.

第6篇

關鍵詞 全科醫學 教學方式

AbstractThis text passes to lead to go into basic concept,The introduction i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tly and region in Kunming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transform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raining.Analysis some problem that face in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training currently for example:General circumstance,study circumstance,the teaching manage.Put forward solving way of thinking, Hope in aftertime's training is the problem which faces in the training currently to other regions to give for region in Kunming 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Transform a training to provide some way of thinking and ways which can be provided to draw lessons from to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with this.

KeyWords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training way

昆明全科醫學培訓現狀

昆明市于1999年在昆明學院(原昆明市衛生學校)首批開展全科醫師轉型培訓,采用了面授;面授為主輔助遠程課件、專家講座;遠程課件為主輔助面授、專家講座;單純遠程課件培訓等四種方式,到2010年7月,共完成十期,11個班3044人次的全科醫師培訓。

全科醫學培訓學員調查情況

通過對參加培訓的學員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采取自制量表問卷調查實施,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調查對象與方法:昆明市第五期全科醫師轉型培訓班89名學員,選用自制量表,當面填寫,當面回收。

調查結果

一般情況:①性別:男27人,女62人,男:女=1:2.3;②崗位:臨床醫師93.26%,藥劑師4.49%,管理2.25%;③執業資格:執業醫師78.65%,助理執業醫師21.35%。

分析表1,可以看出:參加培訓的全科醫師大部分來自街道、廠礦醫院和社區診所等基層醫生。本科以上人員僅占總人數的42.7%,高級職稱只有7.87%,與大連情況類似?!盎鶎拥男l生技術人員在知識結構和能力上都有一定的缺陷,難以履行全科醫師的基本職能”[1]。如今的全科培訓只能先解決數量,再分階段分層次深入開展。這樣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社區的診療水平,穩定醫師隊伍。這一點,在美國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據畢業后醫學教育資格審訂委員會(ACGME)的調查,1969~1993年經過家庭醫學住院醫師培訓的家庭醫師中,到1994年1月仍有91%堅守在自己的醫師崗位上,為美國人民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1999年美國全年7.56億人次門診中,家庭醫師承擔1.40億,占22.5%,超過普通內科[2]。美國的情況,使得我們看到,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全科培訓力度加大后,不但可以穩定醫師隊伍,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醫科類優秀畢業生加入到全科醫師的行列中來。

學習情況:①在培訓的總體安排上,我們采取視頻教學結合面授輔導、分組討論、綜合醫院見習、社區中心實習的教學方式,考核時采取操作+理論等方法對培訓實施教學。比起國外較為成熟的培訓體系來說,這樣的總體安排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例如:“在英國,要想成為全科醫生至少需要9年的醫學教育和崗位培訓。開始先要經過5年的醫學院校學習。畢業后經過1年的臨床實踐,再向英國醫學會申請注冊成為醫生。之后,要想成為全科醫生還需經過3年的臨床培訓”[3]。因此,在學員對培訓的總體安排認知度統計上我們看到,認為很滿意的學員僅占20.22%,68.54%的學員認為比較滿意,而11.24%認為一般。②對遠程視頻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裟凡裾J為:“在遠程教育過程中的學習活動是學生自學,但學生并不是孤立無助的,學生一方面從專門為他們設計、制作的課程材料中受益,另一方面從他們與遠程教育機構的相互作用中受益”。因此對于視頻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運用還需要一個摸索和接受過程。與之相反,面授方式,卻有高達86.52%的認可度,這一點與上海類似。上海市自1996年開展崗位培訓以來依托高校,與區縣衛生局合作,通過面授和遠程教育,7年來已有3000多人參加完成了上海市社區醫師的轉崗培訓。在調查中,學員認為培訓對其今后工作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占85.8%,對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幫助的占98.5%[4]。

教學效果:85.39%的學員對教學效果給與了肯定,在通過面授和視頻教學之后,我們采用15項基本操作技術考核,加兩門理論考試實施考核,其中操作考試通過率97.08%,理論考核通過率98.88%,學員對考核方式的認可度為77.40%。由于學員大多來自基層,工作、家庭負擔重,為使得學員達到全科培訓要求,根據卡羅爾公式:學習達成度=實際學習時間/必要學習時間允許用于學習的時間×恒力/能力傾向×教學質量×學習理解力。我們采用視頻教學點播系統來解決這一問題,由于內容可以反復播放、觀看,使得跨越時間、跨越空間地進行學習成為了可能。

討 論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醫療制度的改革,社區和基層衛生組織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醫生。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我國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走學校專業的規范教育、畢業后教育以及在職繼續教育的三結合培訓道路,以滿足全科醫學多層次的人才需要。

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是目前全科醫學培訓中面臨的最主要和最關鍵的問題。因為目前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全科醫學培訓都面臨時間少,需要培訓的人數眾多,培訓經費緊張,被培訓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轉崗培訓為主要培訓方向等一系列問題;但問題的出現不可能等待和回避,因此在全科醫學轉崗培訓過程中采用視頻教學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這也符合學生的需求,同時也兼顧了教育經費的最大化效應。

教學場所:美國全科醫師的培訓包括在??频牟》亢烷T診的輪轉學習實踐及在全科病房和門診中學習實踐[5]。目前國內全科醫學培訓地點大多放在醫學類高等院校、綜合大學,由于大多數附屬醫院并未設置全科醫學科,導致培訓地點的設置與全科醫師的實際需求脫節。因此,在進行培訓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將建設培訓地點專業化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漆t院中設立全科醫學科,加強社區醫院的建設力度。

教學形式:教無定法,在時間有限條件不成熟的特殊時期將教學方式與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無疑是教學中較為合理的方法。如天津崗位培訓,采取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培訓形式,各培訓點與培訓中心“統一大綱、學計劃、統一考核”,中心下派教師授課,嚴把考試關,實行教考分離,確保培訓質量。實踐證明,此種培訓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學員出勤率高,培訓效果明顯[6]。作為全科培訓,將視頻教學與面授教學有機結合,既保證師資力量的質量,又結合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實踐動手、示范演示、師生互動、醫教合一,無疑可以極大推動培訓的效果。

教學師資:目前國內全科師資大多來自各高等院校的預防醫學專業,以及臨床??漆t師和接受過短期(大部分培訓1周~3個月)全科醫師師資培訓的醫科院校教師,教師的教學習慣和知識水平距離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科師資尚有不小差距,適逢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人才交流也應將視野放寬,將全科醫學培訓作為項目在全球范圍內招標,引入培訓機構,培訓師資使得國外的成熟全科教學方式在國內得以實施。將其市場化、規模化,進一步推進全科醫學教學方式的交流、改革和進步。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全社會對全科醫師的個人能力、水平要求地不斷增加,再加上和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將是每個全科從業人員所必須面臨的問題?!凹彝メt師門診中最多見的是常見病、多發病。家庭醫師門診患者中有45%的患者需要安排隨訪或復診,38.2%的患者需要復診或隨訪,需轉診給其他醫師的患者約占6.3%,需住院的不到1%”[7]。因此合適的教學方式,時空分離的、靈活多變、考核嚴格的教學方式必將成為全科醫學教育在今后一段時間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廣大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將常見病多發病留在社區、留在診所,將有限的醫療資源運用到無限的醫療繼續教育中來。

參考文獻

1 初煒.大連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力現狀與對策分析.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1,4(4):284.

2 戴玉華.美國家庭醫師概況.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3,5:306.

3 張為佳.英國的全科醫生與全科醫學教育.中醫教育,2001,9(5):60.

4 施榕.上海市全科醫師崗位培訓遠程教育開展狀況及其效果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5,8(15):1222-1223.

5 谷建.我在美國學習全科醫學的見聞和體會.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6,3:186.

6 申長虹.天津市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醫學教育,2005,12(6):71-72.

第7篇

為了加強臨床科室與檢驗醫學科的溝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檢驗醫學科將美國病理學會實驗室認可體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員工培訓程序、培訓內容、評估時間、評估內容、評估方法、培訓檔案管理及培訓過程監控指標等方面的質量標準及其在科室通過CAP認可過程中建立的員工培訓與評估模式的成功實踐經驗運用到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中,通過對教學管理人員及帶教老師崗位職責的界定、《輪轉培訓手冊》的編寫、入科培訓、入組培訓、出科考試、反饋及改進機制和培訓檔案管理等具體環節,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統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贑AP-LAP員工培訓質量標準建立的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到所有完成輪轉培訓臨床住院醫師的高度認可,榮獲2008-200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住院醫師輪轉培訓質量綜合評價第一名。

【關鍵詞】

CAP-LAP;培訓;質量標準;臨床醫師;檢驗醫學科

實驗室員工培訓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質量標準容易造成培訓程序缺乏系統性、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評估時機缺乏嚴密性、評估內容缺乏依據、評估方法缺乏科學性、培訓檔案管理缺乏條理性及培訓過程缺乏監控指標等一系列問題。美國病理學會實驗室認可體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的質量標準則對實驗室的員工培訓程序、培訓內容、評估時機、評估內容、評估方法、培訓檔案管理及培訓質量監控指標等方面的要求進行了具體而詳細的描述[1]。2003年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檢驗醫學科遵循CAP-LAP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種“誰負責誰編寫,誰編寫誰培訓,誰培訓誰評估,培訓評估有記錄,所有記錄要歸檔,培訓質量要監控”的員工培訓與評估模式[2]。這套模式歷經CAP三個檢查團的嚴格檢查均獲得較高評價。臨床醫師到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可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掌握與檢驗醫學科相關的專業知識,提高臨床醫師完成崗位職責的能力;另一個是了解檢驗醫學科全程質量管理體系,增加臨床與檢驗的信任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檢驗醫學科是臨床住院醫師輪轉培訓的科室之一,而我國尚未制訂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輪轉培訓的相關制度?;谏鲜鲈颍瑥偷┐髮W華山醫院檢驗醫學科呂元主任多次向醫院呼吁進行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的探索。2008年起,在醫院教育處的大力支持下,檢驗醫學科開創性地將CAP-LAP員工培訓的質量標準和科室通過CAP認可過程中建立員工培訓與評估模式的成功實踐經驗運用到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的實踐中。

1CAP-LAP員工培訓質量標準

1.1培訓程序必須先培訓后評估;評估不合格必須進行再培訓和再評估。

1.2培訓內容實驗室必須針對每位員工完成其崗位職責的能力進行培訓?!秵T工崗位能力培訓手冊》必須詳細而準確地描述每個崗位不同的培訓要求,必須包括檢測結果的判斷和解釋等技能?!秵T工崗位能力培訓記錄表》必須包括培訓人及被培訓人簽名、培訓項目和有效期。

1.3評估時間①新定崗人員(半年一次);②定崗一年以上在職人員(每年至少一次);③啟用新的操作項目、新方法及新儀器時;④工作輪調前一個月內。

1.4評估內容必須針對已培訓內容進行評估。

1.5評估方法①直接觀察常規操作,包括標本準備、標本處理和測試等環節;②監測化驗結果的報告和記錄;③審核檢測中間結果或工作表、室內質控記錄、室間質控結果與分析和定期檢修記錄;④直接觀察儀器保養和功能檢查的操作;⑤通過已知結果的標本和CAP室間質量評估及室內盲樣標本檢測來評估操作能力;⑥評估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秵T工崗位能力評估記錄表》必須使審核人員能夠明確什么技能已被評估和如何評估。

1.6培訓檔案管理《員工崗位能力培訓記錄表》存入組室培訓檔案?!秵T工崗位能力培訓匯總表》和《員工崗位能力評估記錄表》存入《員工檔案》。

1.7培訓質量監控指標實驗室質量改進計劃必須包括合適的質量監控指標以保證質量的持續性改進??蛇x擇培訓與評估等記錄為培訓過程的監控指標??蛇x擇CAP員工室間質量評估標本檢測結果反饋表為培訓結果的監控指標。

2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

目前,我國尚未制訂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輪轉培訓的相關制度。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借鑒CAP-LAP質量標準和科室通過CAP認可的成功實踐經驗建立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并根據培訓過程的反饋意見持續完善。

2.1入科前準備

2.1.1建立培訓團隊1)教學管理人員由檢驗醫學科主任及教學主管和教育處繼續教育辦公室管理人員組成。具體負責:①確定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的住院醫師數量、批次和時間(與放射醫學科相同);②制訂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的住院醫師的輪轉進度;③督促帶教老師編寫《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手冊》,經科主任審核后由教學主管匯編成冊;④監控并記錄各培訓與評估的環節;⑤實施反饋及改進機制;⑥管理培訓檔案;⑦嚴格執行檢驗醫學科和教育處雙重管理的考勤制度。2)帶教老師由檢驗醫學科主任、主管、組長和檢驗醫師組成,具體負責:①針對臨床住院醫師崗位需求制訂培訓內容;②培訓并評估相關的培訓環節;③根據臨床住院醫師的反饋意見及時改進培訓質量。

2.1.2編寫《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手冊》制訂培訓內容的依據是臨床住院醫師崗位職責中與檢驗醫學科相關的部分,主要包括:①網上查閱《標本采集和運輸手冊》;②指導患者、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正確的標本采集和運輸工作;③網上選擇和組合檢驗項目;④正確解讀檢驗數據;⑤合理使用檢驗報告;⑥掌握與檢驗醫學科交流的方式。手冊由輪轉進度表、入科培訓、入組培訓、自評表與評估表等四部分組成。每批更新一次。

2.2入科培訓由科主任和各職組室的主管主講。科室領導介紹科室的概況、通過CAP的過程和規章制度并參觀科室。醫療副主任講解檢驗科的全程(尤其是分析前)質量控制與臨床的關系。醫療主管(檢驗醫師)講解臨床醫生在檢驗科的學習要點。實驗室信息系統(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主管講解檢驗流程與LIS管理。文本主管講解文本管理制度。安全主管講解對實驗室安全的認識。教學主管講解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培訓模式及注意事項?!度肟婆嘤栍涗洷怼酚山虒W主管負責記錄,每位授課老師和輪轉住院醫師簽名后交科主任審核。

2.3入組培訓由各臨床組室的組長和檢驗醫師主講。

2.3.1標本接收室及抽血組1)理論講解,包括CAP-LAP對檢驗科分析前質量控制與臨床關系的要求,探討臨床醫師、護士、患者及家屬、標本運輸工作人員和檢驗科在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作用。2)現場介紹,包括門診抽血組工作流程,標本接收和拒收工作流程,標本接收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問題。3)示范,包括整個抽血操作、標本接收和拒收流程。4)專題討論:如何做好分析前質量保證的工作。

2.3.2生化組1)現場介紹,包括生化組工作流程,生化組檢驗項目、臨床意義及正常范圍,項目標本采集要求(包括注意標本送檢時間、標本拒收范圍),急診項目要求和危重患者項目急診檢驗及危急值報告項目,生化項目檢測過程質量控制,生化檢驗項目的合理使用。2)輪轉各組,包括LIS系統標本前處理小組、出凝血小組、自動生化分析小組、電泳和雜項小組。3)專題討論:如何做好生化檢測的臨床溝通工作。

2.3.3免疫組1)現場介紹,包括免疫組工作流程,免疫室檢測項目及相關臨床意義,免疫檢測項目及分析和應用免疫檢測結果,免疫室檢測項目的分類及開單要求(包括開單路徑),免疫檢測項目的特殊要求(包括患者準備、標本的采集、送檢時間等),主要是激素、甲狀腺、藥物濃度等,免疫檢測可能存在的干擾(包括患者自身問題和檢測過程中的問題),免疫檢測過程中的全程質量控制。2)專題討論:如何做好免疫檢測的臨床溝通工作。

2.3.4PCR室1)現場介紹,包括PCR室工作流程(以HBV為例),HBV病毒載量與肝炎的預后、轉歸以及肝癌患病率之間的關系,介紹HBV檢測的方法和各自的優點、局限性,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變以及檢測的意義,我國標準化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建立的意義和基本設置。2)專題討論:PCR檢測項目的臨床意義和科研價值。

2.3.5門診、急診組入組培訓1)現場介紹,包括門診、急診組工作流程,常規檢測項目所使用的儀器、方法、操作、質量控制、檢驗目的和報告方法,門診、急診生化檢驗項目的正常值、臨床意義、危急值、標本采集與運送的特殊要求和干擾因素等。2)專題討論:門診、急診組等窗口單位與臨床各科室的溝通方法。

2.3.6微生物組1)現場介紹,包括微生物實驗室工作流程,怎樣開出正確且有意義的培養單,各種微生物標本的采集、運送、儲存的具體要求,各種臨床上常見細菌的革蘭染色形狀,痰標本培養合格痰的判斷標準,血培養流程,抗酸涂片及分枝桿菌培養標本采集、送檢的要求,讀懂微生物報告表達內容、藥敏結果。2)依次輪轉標本接種、痰標本鑒定、其他標本鑒定和藥敏試驗等崗位。3)專題討論:微生物檢測項目的臨床溝通和科研價值。每組輪轉培訓結束時每位住院醫師填寫輪轉體會,組長填寫組室評語,由教學主管匯總后交科主任審核。

2.4出科考試帶教老師依據實用性的原則針對培訓內容出題并依據得分標準閱卷,閱卷后簽名。評估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教學主管負責監考和試卷分析。教學主任審核評估結果。

2.5反饋及改進機制將培訓內容和培訓進度列為培訓質量持續改進的監控指標,每批學員在出科考試時針對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的內容和進度也進行適時的不署名反饋調查。科主任定期主持召開檢驗醫學科教學會議。教學主管匯總并匯報反饋意見。教學管理人員和帶教老師根據反饋意見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完善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培訓模式。

2.6培訓檔案管理《入科培訓記錄表》、組室評語和出科考試試卷由檢驗醫學科教學主管匯總后交教育處繼續教育辦公室備案。出科考試結果由檢驗醫學科主任錄入每位受訓醫師的《臨床住院醫師華山醫院輪轉手冊》(華山醫院教育處編)。反饋表和改進措施在所有授課老師和科主任簽名認可后,由檢驗醫學科教學主管一式兩份交檢驗醫學科和教育處繼續教育辦公室備案。

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的成效和體會

3.1培訓成效檢驗醫學科按照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培訓了10批共100名臨床住院醫師。受訓完畢的臨床住院醫師針對輪轉培訓的內容和進度提出了97條具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和建議。檢驗醫學科召開相應的教學會議,認真對待每一條意見和建議,集體討論合理的改進措施并付之實際行動,取得2008-200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住院醫師輪轉培訓質量綜合評價第一名的優秀成績(圖1)。

3.2實踐體會

3.2.1《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手冊》的重要性《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手冊》針對提高臨床住院醫師完成崗位職責的能力編寫,受訓醫師普遍反映實用性很強,可作為工具書長期使用。手冊是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與評估的依據,豐富多彩的培訓方式有利于臨床住院醫師消化培訓內容,開卷考試的形式有利于臨床住院醫師歸納總結培訓內容。

3.2.2反饋及改進機制的重要性實踐證明不署名的反饋調查反映出臨床住院醫師的真實想法并能實時監控培訓質量。檢驗醫學科定期召開相應的教學會議,集體討論每一條意見和建議合理的改進措施,有利于及時發現培訓過程的問題、解決問題并保證培訓質量持續改進。

3.2.3檢驗醫學科與醫院教育處共同管理的重要性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系統的輪轉培訓在國內缺乏先例,作為醫院住院醫師輪轉培訓的管理部門,醫院教育處響應檢驗醫學科主任的呼吁并給予具體行動的支持:①將檢驗醫學科列入臨床住院醫師輪轉培訓的科室之一;②將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模式的建立作為醫院的教學改革研究項目;③醫院教育處定期進行專項培訓質量調查并及時與檢驗醫學科交流和溝通。檢驗醫學科呂元主任對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輪轉培訓方面的前瞻性和醫院教育處的務實作風有力地推動了臨床住院醫師檢驗醫學科系統的輪轉培訓模式健康發展。

第8篇

臨床技能培訓是我國教育部、衛計委對臨床醫學本科學生的培養、考核重點,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對醫學生的整體培養質量意義重大。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加強醫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已經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的共識。在實際的醫學院校學習過程中,受考試的內容和評分機制導向、地方院校軟硬件條件的不足等多種因素限制,臨床醫學學生的培養手段、方式與培養目標協同性不夠,重理論學習,輕臨床操作技能培訓,學生的團隊意識淡薄,與病患的溝通能力不足,學生個人的培養需求和培養目的渠道不暢,導致學生畢業后進入臨床無法較快的適應臨床工作,甚至給造成醫療事故,引發醫患糾紛埋下隱患。

既往的研究中,多數從管理角度、考評績效角度,研究提高醫學生臨床技能培訓的對策,忽視了培養主體的培訓訴求和感受,沒有更充分的調動被培養人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本課題從臨床醫學生的視角切入,對安徽省屬三所高等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教學醫院的240名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在校期間和實習期間臨床技能培養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析醫學本科生臨床技能培訓需求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討改進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對安徽省屬三所高等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教學醫院的2012 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臨床技能培訓需求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放學生問卷252份,回收有效問卷240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5.2%。

1. 2 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組選擇了分布全省各地的25 家實習醫院,對本科生臨床技能培訓需求現狀進行了調研,從培訓組織和計劃、培訓設備和場所、師資情況、實習帶教、培訓和考核等五個方面設計了《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臨床技能培訓需求現狀調查表》。調查表結合所在學校臨床技能培養基礎條件、臨床技能培訓組織和計劃、臨床帶教情況、以及本科學生臨床技能培訓的內心訴求等幾個緯度對醫學生的臨床醫學技能培訓需求進行問卷調查。

1. 3 統計學方法對收回的調查問卷采用EpiData3.

1 軟件進行數據的雙錄入,用SPSS16. 0 進行資料分析,組間等級資料比較行秩和檢驗分析。顯著性水準 =0. 05。

2 結果

2. 1 臨床本科生在學校期間臨床技能培養情況

三所省屬高等醫學院校都設置了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配備了專職、兼職教師和專職管理人員,配置了培訓儀器、設備,并將臨床技能培訓納入了正常的教學計劃,有培訓有考核。240份問卷中有130人(54.2%)認為其所在學校對本科生臨床技能培訓比較重視,有110人(45.8%)認為重視程度一般。

2. 2 臨床本科生在實習醫院臨床技能培養情況

三所省屬高等醫學院校的25家實習醫院中18家有臨床技能培訓中心(72%),并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和兼職教師。15 家實習醫院(62.5%)將臨床技能培訓項目納入了本科生的實習計劃。240份問卷中有118人(49.2%)認為所在實習醫院對本科生臨床技能培訓較重視,有92人(38.3%)認為重視程度一般,30人(12.5%)認為不重視。

2. 3 臨床本科生對臨床技能掌握程度評價分析

被調查的240名學生中,93人(38.7%)認為通過臨床技能培訓和臨床實習其個人臨床技能掌握程度一般,124人(51.7%)能較熟練掌握臨床技能,僅有23人(9.6%)不能熟練掌握臨床技能。

2. 4 臨床本科生對臨床技能重視程度分析調查

統計結果顯示,133人(55.4%)的學生對院校和實習醫院的臨床技能培訓非常重視,僅有19人(0.8%)的學生這方面意識不強,不太重視。學生對臨床技能重視程度組與臨床技能掌握程度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5 臨床本科生臨床實習情況與臨床技能掌握程

度分析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臨床本科實習生每月參與搶救危急重癥病人次數、參與完成穿刺項目技374安徽醫藥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7 Feb,21(2)能操作次數、心肺復蘇掌握程度以及體格檢查掌握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6 臨床技能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在

你認為現階段醫學生在臨床技能培養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選項中,79.2%的學生選擇了病人維權意識增強,帶教老師為避免醫療糾紛,減少了實習生的臨床操作機會;63.1%的學生選擇了考研壓力大,過多消耗了有限的臨床實習時間;另有37.2%的學生選擇了帶教老師業務繁忙,無暇顧及實習生帶教。

3 討論

本次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目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對自身臨床技能培養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被調查的學生認為整體臨床技能的操作次數少,熟練程度不高。對本科階段須熟練掌握的心肺復蘇技能和體格檢查技能達到較熟練掌握的比例分別才只有22.1%和20.4%;參與危急重癥病人搶救次數和參與完成四大穿刺技能的次數均偏少。根據調查中所反映出來的臨床技能培養需求方面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建議如下。

3. 1 加強臨床技能中心的建設及管理被調查的三所地方院校雖均建有臨床技能培訓中心,但在規模和管理、培訓水平等方面距臨床醫學生的技能培訓目標仍存有差距,這也是地方醫藥學院在條件建設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目前高等醫學教育課程設置中,臨床技能操作培訓課程很少被單獨設置,僅在臨床相關課程中有所涉及,在實習前對臨床醫學生進行常用的各項臨床技能操作實踐培訓較少。針對本課題在你認為現階段醫學生在臨床技能培養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選項中,79.2%的學生選擇了病人維權意識增強,帶教老師為避免醫療糾紛,減少了實習生的臨床操作機會。地方院校和實習醫院均須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臨床技能中心建設,作為本科教學的重中之重,增加培訓場地和培訓設備,在學生在校學習和實習前安排并鼓勵學生進入培訓中心操作練習,以全面系統地掌握臨床操作的基本技能。改進培訓形式,增加培訓內容,增加培訓中心對學生的開放時間。通過臨床技能培訓模型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等一系列設備設定標準的操作模式,在問診、體檢、穿刺等基本操作項目上對學生進行反復操作、反復訓練,增加實踐操作機會,切實解決臨床實習中病源不足、病人不配合、不能反復操作的問題,同時也為醫學生將來進入臨床實習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3. 2 更新教學模式,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在現行的醫療環境下,醫患關系緊張,醫院對醫務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不僅需要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更需要對相關專業知識和醫患溝通技巧有所了解和掌握。在臨床技能培訓中,安排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比較豐富,責任心強的老師負責帶教,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臨床思維訓練和操作的規范性指導。通過臨床真實病人及相應教具模型模擬演練,教師示范講解和學生動手操作訓練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掌握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的關鍵點,達到熟練掌握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的目的。通過模擬臨床實景,醫生與病人的角色扮演,熟悉和掌握接診、問診和診斷的全過程,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的訓練,以及對病人進行人文關懷的能力。

3. 3 嚴格臨床輪轉,加強臨床技能考核按照實習計劃,醫學生在實習期間需要在十幾個臨床科室輪轉,每結束一個科室的實習須進行嚴格的出科考核。為客觀評價學生臨床實習和技能培訓的效果,考核內容除理論筆試外,還需增加問診、查體、書寫病例等內容。帶教教師可以從病房中挑選一些典型病例,讓學生模擬從接診、問診到提出初步診療方案的全過程,并根據病例向學生提問,現場評分并給予點評。實習結束后可集中增加胸穿、腹穿等臨床操作項目的訓練、綜合病例分析講座以及多學科綜合會診。通過理論學習和病情分析,在多學科共同參與的診療過程匯總,能交流各??谱钚碌墓沧R意見和最有效的臨床實踐經驗。經過這樣一整套實戰訓練,既達到了臨床綜合技能考核的目的,學生在考核中又得到了教師的現場操作指導,充分體現了臨床技能培訓的實踐性、科學性和客觀性的原則。

3. 4 增強臨床帶教教師的教學意識和責任心臨床技能課是醫學教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的醫生是臨床技能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其業務素養、帶教意識和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習質量。臨床教師教學意識和責任心的增強是提高臨床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根據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臨床技能培訓中對教師以及教學方法的需求上,希望臨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多指導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就要求臨床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變以前的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 在實習中通過教學查房、專題講座、病例討論等各個教學環節,結合病例向學生闡述疾病發生發展的原理及規律; 查房和討論中通過提問讓學生開拓思維,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結論; 通過模擬演示及示范操作,教授診療的技能和操作技巧,以增強其動手能力和臨床技能。同時,醫院也要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模式大力培養臨床技能培訓師資,發現好苗子著力培養,并對臨床技能培訓教師在職稱晉升及相關待遇上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切實提高臨床教師帶教的積極性。

第9篇

關鍵詞:心肺復蘇 培訓教學 急救模擬人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216-01

心肺復蘇是臨床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技術及手段,對呼吸、心搏驟停的患者給予心肺復蘇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目前,發達國家約有10%的群眾接受過心肺復蘇培訓,而且可通過心肺復蘇進行急救,目前,我國群眾急救知識普及率較低,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有必要加快心肺復蘇培訓力度,加大心肺復蘇培訓不僅對提升我國醫療水平有重要幫助,而且對挽救患者生命也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學院教師利用急救模擬人對急救醫學學習的大學生進行了心肺復蘇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運用急救模擬人對178例急救醫學學習的大學生進行心肺復蘇培訓教學及考核,178例大學生中,男63例,女115例;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1.1歲。

1.2 培訓方法

培訓教學前,考核并記錄178例大學生有關心肺復蘇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分數。其中,理論知識考核采用閉卷考試形式,操作技能則采用電腦心肺復蘇模擬人評定。心肺復蘇培訓前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考核有助于驗證大學生在心肺復蘇及其相關方面的理論及技能的掌握情況,有助于在接下來的心肺復蘇培訓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實施培訓。

心肺復蘇培訓教學分為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兩大塊,其中,利用多媒體教學開展理論知識培訓教學,重點在于講授心肺復蘇的操作技巧及流程,理論培訓用時8個學時;之后,由培訓醫師進行示范性操作,大學生在觀看之后,利用急救模擬人演練心肺復蘇過程,操作過程中遇到疑問,及時詢問,急救技能培訓用時20個學時[1]。大學生利用急救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演練主要包括徒手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吹氣、判斷心臟驟停、胸外心臟按壓定位、手法、頻率及幅度等等。

1.3 培訓效果判定方法

培訓結束后一周后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人工呼吸錯誤類別、錯誤率、正確率及胸外心臟按壓定位準確率、頻率、深度以及按壓手法錯誤率等[2]。對比大學生培訓前后的差異,并統計出操作考核通過率。另外,向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參加培訓的大學生對采用急救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培訓教學的評價,發放178份問卷,回收178份,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培訓前后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成績對比

經過心肺復蘇培訓,急救醫學學學生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并能夠熟練完成心肺復蘇操作,與培訓前相比,大學生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有了顯著地提高,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培訓前后操作技能通過率及錯誤率比較

經過急救模擬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后,大學生實際操作通過率為86.1%,高于培訓前的83.2%;經過急救模擬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后,大學生各項操作技能考核錯誤次數為13次,明顯少于培訓前的42次,錯誤率明顯下降,對比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急救模擬人實施心肺復蘇培訓教學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6%的大學生認可急救模擬人心肺復蘇培訓教學過程,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可有效地激發學習積極性,97.33%的大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可提高動手實踐能力,93.9%的大學生認為這種教學培訓靈活,讓人印象深刻,對提升教學效果作用重大,然而,因授課內容較多,演練時間較少等因素,在授課時間和考核方法等幾項調查中,急救醫學學學生的認可程度低于90%,這說明,運用急救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培訓教學有待更進一步地探索。

3 討論

將急救模擬人運用與心肺復蘇培訓中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復蘇培訓的效率,達到心肺復蘇培訓的目的。與傳統的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相比,運用急救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培訓教學有其優勢,主要表現在:①無風險,急救醫學學學生利用急救模擬人實施心肺復蘇演練,心理無負擔,不必擔心醫療風險問題,同時,也不會對患者構成威脅;②培訓演練操作過程可控性較強,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大學生能夠掌握操作的進程及環節,同時,對操作的疑難點可實時提出,并由培訓醫務人員進行解答;③重復性較強,在心肺復蘇培訓過程中,大學生可針對某一步驟、某個手法或技巧進行針對性地反復演練,直至操作合格、規范、熟練;④可進行定量的標準化考核。從上述幾方面可以看出,與臨床真正患者相比,模擬人雖然存在一定的差別,不能如實反映患者臨床危急和錯綜復雜的情況,但急救模擬人可以較好地鍛煉急救醫學學學生臨床實際操作技能。

隨著我國醫學的發展及改革,人們對醫學模擬教育的認識逐漸提高,將急救模擬人運用與心肺復蘇培訓教學是醫學模擬教育發展的實例,這將成為醫學教育的一部分,在未來醫學模擬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10篇

一、醫學一系工作

2012年醫學一系 醫學教育是一門強調實踐性的教學,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加,我系的實踐教學面臨較大困難。為增加實踐,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2012年我系克服困難,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潛力,增添了主干課程的課間見習,并增加集中見習和實習前技能培訓的課時數,從教學安排上保證了學生有一定的實踐機會。為保證實習教學質量,我系在教務處的指導下堅持開展實習中期檢查,并逐步增加檢查范圍,加大檢查力度。2012年我系組成了內、外、婦、兒教研室的資深專家檢查組,先后對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中國人民第四一一醫院、上海市閘北區北站醫院、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等5所教學醫院進行了實習中期檢查。本次教學檢查工作受到了學校的高度重視,校領導和教務處領導親臨教學檢查現場指導工作。通過此次教學檢查,有力地促進了各教學醫院領導和教學管理部門對實習帶教工作的重視,進一步提高了各教學醫院臨床教師的教學意識和教學水平,也增強了皖南醫學院在各教學醫院的影響力。

作為臨床醫學專業,適應臨床醫療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改革教學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標。為使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順利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早日成為一名合格

的醫生。2012年我系改革了畢業考試形式,由原來的單一筆試模式改為筆試和客觀結構化臨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模式。組織附院、蕪湖二院及地區醫院三十余名高職稱臨床教師,歷時7天時間,逐一對709名畢業生,從病史采集與病例分析、體格檢查與技能操作、輔助檢查結果判讀三個方面,全面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考試前對學生進行了廣泛動員,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畢業考試改革的必要性,并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考前輔導,引導學生認真復習。結果709名畢業學生僅有8名學生不及格,經過補考全部通過。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畢業考試改革顯示了極大的實用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附院工作

1.教學工作 為完善各臨床科室實習帶教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激活管理機制,我們一直緊抓各科室實習帶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科室實習帶教計劃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組織專家組對各臨床醫技科室進行了4次實習帶教檢查,專家們均嚴格按照教學管理考核評分表逐項檢查,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并根據各科室的工作情況給予了切實公正的評價。通過檢查,大多數科室按照實習帶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帶教工作檔案、完成了科室教學活動計劃、學生出科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組織內、外、婦、兒教研

室的專家對臨床專業的實習醫生進行了三輪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外科無菌技術、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換藥、影像讀片等十幾個單項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臨床醫療常規操作的內容,通過考核極大提高了實習醫生的臨床綜合技能和適應能力,加強了我院實習醫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實習質量。

為提高我院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增強臨床教師教學意識 教學查房是臨床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我院副主任醫師的教學查房水平,進一步規范教學活動,提高臨床教學質量,《關于舉辦“副主任醫師臨床教學查房競賽”的通知》要求,將醫院所有副主任醫師分為3個年度進行教學查房競賽。本年度的教學查房競賽自4月15日起已進行了兩個月,聘請6名教學督導專家作為評委,參賽選手為我院21個臨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醫師。教學查房實行全程攝像,由專家現場打分和觀看錄像打分相結合。查房內容為皖南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實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病、多發病,入選病例由選手自行提供。此次競賽不但強化了我院教師的教學意識,提高了他們的帶教水平,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教學查房的規范開展,而且還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臨床帶教教師,

2.加強住院醫師/??漆t師規范化培訓工作

為促進我院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統一領導和協調全院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培訓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管理辦公室”,辦公室在醫院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培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制定我院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管理辦法、培訓計劃及考核方案,指導、管理全院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工作。經培訓管理辦公室人員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班開始了理論和實踐授課。本學期側重公共知識和臨床技能培訓,共計93學時。

3.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

年中醫院組織有關專家對我院第三周期省級臨床醫學重點學科進行了中期檢查。臨床藥理學、消

化內科、性醫學科、超聲醫學科、普外科、婦產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個學科負責人分別就本周期第一階段學科建設情況作了相關匯報。通過檢查,進一步了解了各學科學科建設規劃執行情況,為順利完成周期建設目標提供了保證。 4.科研工作 截止2012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國家重點期刊20篇,國家級期刊89篇,主編著作2部,參編3部。

5.繼續醫學教育:

本年度我院主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6項,共參加人數750人;主辦安徽省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共23項,共參加人數2600余人。同時組織了院內及院外專家共舉辦學術講座20余場,內容涵蓋了內科、外科、醫學影像、衛生統計學、心理衛生、醫療衛生法律、醫學信息等各個方面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進展,并兼顧了醫院各學科的特點。平均每場講座聽課人次達到100余人,除本院醫務人員外還有來自蕪湖及周邊地區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醫學教育方面真正起到了三級甲等醫院作為教學中心的典范作用,在蕪湖市及皖南片引起了強烈反響。

今年我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中,除傳染病防治知識及的培訓外,把臨床急救技能的培訓放在重點,組織了6次有

第11篇

將臨床路徑式教學法與循證醫學思想相結合應用于內分泌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選取我院50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采用臨床路徑與循證醫學思想相結合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培訓結束后進行臨床技能考核,并采用問卷調查教學滿意度。結果顯示,臨床路徑與循證醫學思想相結合教學法無論在教學效果還是住院醫師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

關鍵詞: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路徑;循證醫學

長期以來,住院醫師培訓一直是我國醫學教育中較為薄弱的環節。為改變這種情況,1993年國家衛生部制定并下發了《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法》的通知。到目前為止,我國開展臨床醫師規范化培訓已有十余年,已認可的培訓基地有2400多個,26個省、市獲得授權頒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資格[1]。毫無疑問,這對于完善我國醫學教育制度、培養合格臨床醫學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高等醫學教育快速發展、招生人數迅速增加,而教育資源十分缺乏,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與“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相距較遠。云南省1975名臨床醫生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當前醫學教育規模和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主要缺乏臨床實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敬業精神、交流溝通能力、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和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這是當前醫學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也是我們要更加重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原因。

將臨床路徑式教學法與循證醫學思想相結合應用于內分泌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一方面,住院醫師遵循臨床路徑文本規范化進行臨床技能和思維訓練,不僅培養了住院醫師獨立獲取知識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還注重實際效益,樹立高質量醫療服務和最佳臨床效果的實踐意識,著力造就實用型醫學人才;另一方面,循證醫學的出現為現代醫學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自我教育學習方式。循證醫學以問題為先導,循證—評價—決策的思維方式與近年推崇的以問題為中心、啟發式理論教學、創新設計型實驗教學等現代醫學教育思想相吻合,培養住院醫師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求真務實的科學作風。這對于探索全新的臨床醫生培養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將2012—2013年在我院內分泌科培訓的50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25名)和對照組(25名)。研究組采用臨床路徑與循證醫學思想相結合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內分泌科培訓時間為12周,帶教教師均為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的內分泌科醫師,碩士或以上學歷,兩組住院醫師在年齡、性別、成績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后住院醫師自由提問,教師進行講解。研究組以內分泌科常見病2型糖尿病為例,具體操作如下:(1)由帶教教師預先向住院醫師提供1份2型糖尿病的臨床路徑文本;(2)帶教教師對臨床路徑文本進行簡單講解,并在講解中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如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鑒別診斷、相關檢查、治療方案等;(3)對臨床路徑文本熟悉后,帶教教師帶領住院醫師接診患者,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結合臨床路徑文本要求,開具下一步應進行的相關檢查,給予相關治療;(4)住院醫師參與該患者的全部診治過程,對于患者診治過程中的疑問及時回答,如相關檢查結果分析、治療方案選擇等。帶教教師對住院醫師進行循證醫學思想培訓,然后帶領住院醫師查閱教科書,利用圖書館中文CNKI檢索系統、MEDLINE檢索系統,查詢相關臨床研究證據,針對問題對證據的真實性、重要性、實用性進行評價,小組討論得出結論,由帶教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按照臨床路徑引導住院醫師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遇到的問題,由帶教教師對每一項設置問題進行總結性發言,并介紹該疾病在診斷治療等方面的新進展。

1.2.2評價方法(1)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滿分100分,其中臨床技能操作30分,理論筆試70分,對比兩組成績。(2)調查教學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選項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1.3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經SPSS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住院醫師出科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兩種教學方法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2、3。

3討論

臨床路徑是指醫療機構的一組多學科專業人員針對某一特定疾病或手術,共同制訂的一個有嚴格順序、有準確時間要求的診療計劃[2]。其作為一種全新的醫療管理模式,可以為患者提供科學、規范、標準的診斷與治療方式,提高診療效率,減少治療隨意性,縮短住院時間。將臨床路徑理念引入臨床教學中,以臨床路徑為平臺組織教學的方法,我們稱之為臨床路徑式教學法[3]。該教學法對于醫學生接受全新的醫療質量控制方法,鍛煉其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臨床思維方式有重要作用。1995年《美國內科醫學年刊》首次發表了哈佛醫學院將臨床路徑與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的報道,指出臨床路徑式教學法能顯著提高實習醫師臨床動手能力[4]。循證醫學即遵循證據的臨床醫學,其最新的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結合起來,制定每個患者最佳的診治措施[5]。循證醫學強調以人為本,是解決多因素疾病診斷和預后以及制定有效治療方案的有力指導[6]。雖然直到20世紀90年代循證醫學才正式提出,但其樸素的哲學思想早已貫穿了醫學發展的整個過程,推動了醫學科學的發展。

3.1循證醫學在國外醫學領域的發展及應用目前全球已有包括我國在內的13個國家成立了循證醫學中心,許多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改進教學目的和方法,強調循證醫療和以問題為基礎的自我教育式學習方式[7]。該教學法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規范教學流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道德引導。

3.2循證醫學在我國醫學領域的發展及應用我國首家循證醫學中心于1997年在華西醫科大學成立,少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已經在本科生、七年制醫學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循證醫學課程。此外,全科醫生及臨床各科醫生必須接受循證醫學的繼續教育,循證醫學已滲透到日常醫療工作中。循證醫學來源于實踐,用證據說明問題、解決問題,其所提倡的科學研究精神適應于各項科學研究,在教學領域也是如此。國內外均有將臨床路徑教學法及循證醫學理念應用于醫學教學的相關研究,而本研究首次將臨床路徑理念與循證醫學思想相結合,應用于內分泌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法無論在教學效果還是住院醫師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住院醫師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加強,并且避免了不同臨床醫生臨床習慣不同而造成的一些不規范行為,使規范診療行為深入住院醫師思維,有助于醫德醫風養成。

參考文獻:

[1]黃俊輝,劉保平,魯燕平.我國??漆t師培養制度與住院醫師培訓的聯系和區別[J].中國醫院管理,2005,9(9):8.

[2]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3]戴曉天,齊德廣,楊和平,等.引入臨床路徑理念增強臨床教學效果[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5):436-438.

[4]StevenK,PearsonMD,ThomasH,etal.Criticalpathwaysasastrategyforimprovingcareproblemsandpotential[J].AnnalsofInternalMedicine,1995,123(12):941-948.

[5]BrodyH,MillerFG,BogdanLE.Evidencebasedmedicine:watchingoutforitsfriends[J].PerspectBiolMed,2005,48(4):570-584.

[6]徐金耀.循證醫學發展與思考[J].醫學創新研究,2007,4(8):3.

第12篇

1.1新職工上崗前培訓

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技能,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開設的培訓。培訓內容有高等教育學、教育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法規概論等課程。崗前培訓可為年輕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2集體備課和預講制度

青年教師需經過臨床帶教的指導,在第一次講課前都必須集體備課和預講。在集體備課過程中,青年教師可以獲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本門課程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教研室根據師資隊伍培養計劃,安排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優秀青年教師進行預講,預講后同行專家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1.3教學法活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管理部門綜合運用多種培訓技術手段,積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大力開展各項教學法活動。例如,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三明治教學法(Sandwich)、微格教學法(Microteaching)等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高等醫學教育理念傳輸給教師。該院擁有以醫學教師培訓為特色的國家級教師成長中心,醫學分中心定期舉辦教學方法培訓班,該院累計參與培訓教師人數為所有院系之最,多名教師因為表現優異被推薦為培訓講師,并承擔對外培訓工作。

1.4以賽促教

積極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級教學競賽。參加教學競賽的選手經過院系預賽、復賽、決賽,再到大學、省級乃至國家級決賽,經過層層選拔,再通過教師自己的反復練習和不斷完善加上專家悉心指導,其教學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獲得較好成績的教師往往會成為院系的教學骨干,這種以賽促教的形式也是師資培訓的途徑之一[2]。

1.5其他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

鼓勵年青教師多參加醫學教育的培訓課程:①參加醫院組織的“教育心理學”、“教學法基礎”等理論知識培訓課程;②參加各級醫學教育部門組織的“醫學教育教師骨干培訓班”的學習;③組織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知識;④組織參加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醫學教育學術會議。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課程,為臨床教師提供更多與國內外醫學教育先進理念接觸的機會,從而擴大視野,提高教學素養。

2臨床教師考核與評價

2.1臨床教學資格準入

該高校附屬醫院從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之后醞釀實行臨床醫生的教學資格準入考核制度,要求醫生必須取得教學資格準入考核合格證后方可根據承擔相應級別的教學工作。教學資格準入考核從2010年初正式開始實施,分為兩種級別:

2.1.1教師資格準入。

由教學管理部門對工作2年以上的年輕醫生進行教師資格準入考核。采用自制的評價表考核教學態度、教學方法、語言表達能力等基本素質(表1),考核結束后進行集中點評并邀請授課效果好的教師進行示范性教學。該準入考核結果與培訓選留考核掛鉤,通過者方可參與臨床帶教,同時獲得辦理《高校教師資格證書》的資格;未通過者需隨下一屆再次考核。2.2教學質量測評和反饋制度

2.2.1教學督導、同行、教學管理人員聽課制度。

組織教學督導專家、教研室同行、教學管理人員深入課堂聽課,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采用大學教務處統一編制的教學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價,教學管理部門定期收集專家意見,以短信或信函形式向教研室和授課教師進行反饋,教學管理部門以此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和年終績效考核的依據[3]。

2.2.2學生課堂授課全程評價。

學生對全體課堂授課教師進行全程測評。由教學管理部門培訓學生督導員,根據自制測評表,對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學期末,教學管理部門按每門課程進行匯總,將各授課教師的排名和學生的建議向教研室和相關教師反饋。學生的評分將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和年終績效考核的依據。

2.3編制教師手冊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量化評價

借鑒學生形成性評價中用到的學習檔案袋(Port-folio),教學管理部門設計了教師手冊,內容包括:①教學工作登記,包括理論授課、臨床帶教、教學競賽、教學培訓、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教學論文及著作、繼續教育等所有已開展或將來可能開展的教學活動,每一項教學活動在職稱晉升以及績效考核中均有相對應的分值和權重;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職稱晉升、年終個人績效考核及科室績效考核教學評分細則等內容,讓每位老師了解量化評估指標。教師手冊不僅方便教師及時記錄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同時也為職稱晉升和績效考核時進行量化評估提供了依據。

2.4教學培訓和評價體系的作用

該院的培訓與考核措施經過多年運行和完善已基本形成體系。本文以2009-2012年該院參與授課的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SPSS13.0軟件對學生測評得分和督導專家測評得分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該院教師培訓和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以200年的數據為參照,分析2010-2012年學生測評和督導專家測評得分,可以發現兩項得分均有明顯提高,督導專家測評平均分從88.19分上升至91.70分,學生測評平均分從90.96分上升至93.99分,2010學年至2012學年督導專家測評和學生測評數據與200年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2學年與2010學年督導專家測評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012學年雖然學生測評得分較2011學年略有降低,但是仍與200年有統計學意義,可能是因為從2012學年開始大學實行了網絡測評,評價表與該院自制評價表有差別所導致。

3對策

3.1建立臨床教師培訓和考評體系的必要性醫生的自身成長經歷和醫學教育國際化的趨勢決定了開展教學能力培訓和考核的必要性。

醫學生畢業后就開始承擔臨床教學任務,而他們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學相關理論和知識的學習。與住院醫師相比,規范化的教學能力臨床教師缺乏培訓[4]。同時,隨著國內醫學教育與國外交流越來越密切,以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模式、PBL教學法等為代表的國際上較為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被引入國內,臨床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才能適應醫學教育國際化的趨勢。

3.2培訓和考評體系具有約束性和激勵性

在高校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醫療工作能在短時間內看到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了醫生工作的重心??蒲泄ぷ髂軌颢@得高額的研究經費,能夠擴大學術領域的影響力,是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的硬指標,而教學工作責任重、周期長、見效慢,不直接與經濟效益掛鉤,因此,醫院必須建立諸如教學資格準入等強有力的約束機制,保證臨床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同時必須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通過制訂科學合理、公正透明、有區分度的職稱晉升和績效考核量化評價指標,調動醫生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3.3培訓和考評體系促進教師終身的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宜城市| 镇远县| 揭西县| 蒙自县| 青岛市| 滦南县| 宁安市| 澄江县| 仪征市| 白水县| 伊金霍洛旗| 临颍县| 横山县| 辛集市| 东至县| 广安市| 和田市| 双鸭山市| 名山县| 天柱县| 景洪市| 汶川县| 康定县| 紫金县| 金川县| 咸宁市| 兴文县| 洪江市| 德令哈市| 房山区| 女性| 临漳县| 疏附县| 房山区| 泾阳县| 得荣县| 南阳市| 兴和县| 鸡泽县|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