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地形地貌測繪

地形地貌測繪

時間:2023-09-28 09:32: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形地貌測繪,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地形地貌測繪

第1篇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地籍測量比例尺

1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是一項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為表示對象, 并以規定的點、線、圖式符號、文字及數字注記來描述地物、地貌景觀的技術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工作的目的是客觀而又準確地通過所測地形圖的三維空間來描述地物、地貌景觀,為城市的合理規劃服務。

2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地籍測量包含著地籍調查和地籍圖測繪兩方面工作。地籍調查是地籍測量的中心環節, 重點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權屬、類型、用途、數量和質

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測量是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 研究、采集、處理和表現土地權屬、位置、形狀、數量、土地利用現狀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 并以圖形

形式加以表示的技術性工作。地籍測量的成果資料是地籍圖, 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權屬界線, 這些界線有的是可見的線狀地物, 也有的是不可見的點位連線等。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地籍測量成果、資料的使用功能上, 地籍測量成果、資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學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經濟性、社會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的共同點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都是涉及圖形的測繪, 因而在圖形測繪的工作過程中, 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

(1)測圖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據的基礎理論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測量都是依據測量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通過使用測量儀器量測角度、距離、高程來確定地面界址點或地物特征點的

平面位置。

(3)遵循的測圖原則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測量都遵循著“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細部、從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測圖基本原則。

(4)測圖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數字測量和地籍測量均是先控制測量、圖根測量, 再碎部測量。測量成果輸入計算機,數字化成圖。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標系統相同

當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 5cm/km 時,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都是采用高斯――克呂格正形投影統一3°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 當長度變形值大于2. 5cm/km 時, 當面積小于25測區時, 一般不經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統在平面上直接進行計算。

(6)采用的圖幅分幅方法及編號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測量的圖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標格網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圖幅編號按圖廓西南角坐標(整10m )數編碼, 縱坐標在前, 橫坐標在后, 中間短線連接。

4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的不同點

(1)測圖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是以客觀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為目的, 主要用于規劃、設計和工程施工等, 應用范圍較廣。

地籍測量是以權屬管理工作為目的, 專門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記, 應用范圍狹窄。

(2)工作量不同

地籍圖測繪的核心是宗地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利用現狀, 它是以反映宗地權屬范圍的界址點坐標來表達的,地籍圖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應導致了成圖作業方法的高要求, 所以地籍測量比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工作量大很多。

(3)測量點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成圖比例尺關系很大, 一般是指圖上的點相對于實地同名點位的測定精度。地形測量規范要求: 重要的地物與地物輪廓對于附近圖根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于圖上0. 6mm , 次要地物與地物輪廓位置中誤差不大于0. 8mm。

地籍測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精度和地籍圖測繪精度,《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地籍圖根控制點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在圖上不得超過±0. 1mm , 測站點相對于鄰近地籍圖根控制點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 3mm。因界址點為地籍圖的主要因素, 界址點的坐標精度代表了地籍資料的定位精度。界址點的圖上位置精度是影響地籍圖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 地籍測量對細部界址點的測定精度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時一般地物點的點位測量精度的要求高。

(4)圖上表示的內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只強調客觀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 具體的專業內容往往留給用戶應用時自行填補。

地籍測量的地籍圖測繪首先應考慮表示權屬、權屬關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內容。地籍圖上所顯示的現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無法直接量測的, 如地籍號、地類號、權屬界線等。此外, 地籍測量要求地籍圖上所表示的內容與地籍調查所搜集的信息內容必須完全吻合, 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測圖要素選擇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脈、道路、居民點、地面高低起伏等, 比較詳盡。

地籍測量的測圖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點、界址線、權屬關系、地籍號、地類號、土地用途、土地面積等與土地管理有關的內容。地籍圖上反映的地物較少, 不要求反映地貌。雖然地籍圖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 但它們是作為地籍要素的一些環境因素而表示的, 起定位和襯托作用。

(6)依據的規范和圖式不同

地籍圖測繪是以表示地籍調查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平面圖, 作業依據是1993 年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 在表現形式上還有專門的地籍圖圖式。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依據是國家測繪局制定的《1 :500、1 :1000、1 :2000 比例尺( 地形測量規范) 》和相應的地形圖圖式符號。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資料與大比例尺地形圖

5. 1利用地籍測量資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

地籍測量是以坐標數據為主要表現形式的, 作為界標物的道路、水面界線、房屋、各類墻柵等地物都有較好精度的點位坐標。因此, 我們可利用地籍測量提供的房屋拐角點及地物特征點的點位坐標, 及時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 以保證成圖的現勢性。

5.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圖編繪地籍圖

地籍圖必須有眾多的地物要素作襯托, 才能清楚地表現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 縮短成圖周期, 降低成本費用, 又能滿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因此,它在建制鎮、村莊地籍測量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6結語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地籍圖兩者雖然在表示內容上、取舍上各有側重點,但在實際工作中它們之間卻有著割舍不斷地聯系。在此建議政府部門應當對整個城市的各個部門的測繪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測繪,避免重復測量, 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測繪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楊德麟等.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原理、方法、應用[ 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第2篇

【關鍵詞】航測外業;調繪;數字化;應用

航空攝影測量法是應用飛機等飛行器上所拍攝的地面像片,依其幾何特性和物理特性進行量測和分析,從而確定地面上物體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相互關系。由于像片能真實且詳盡地記錄攝影瞬間的客觀物體,其影像具有良好的判讀性和可以據以量測的性能。因此,航空攝影測量有著多方面的應用。

一、航測外業工作的內容

利用航攝像片進行信息處理,要有一定數量的控制點作為數學基礎。這些控制點不但要在實地測定坐標和高程,而且它們的數量和在像片上的位置還要符合像片信息處理的需要。因此,在已有大地成果和航攝資料的基礎上,需要在野外測定一定數量的控制點,這項工作就是航測外業控制測量。它的意義在于把航攝資料與大地成果聯系起來,使像片量測具有與地面測量相同的數學關系。

攝影測量外業工作的另一項任務就是像片解譯(判讀)及調繪。我們知道,像片上雖然有地物、地貌的影像,但按影像把它們描繪下來并不是地形圖信息,這是由于地形圖上表示的地形要經過綜合取舍,并按一定的符號表示。另外,地形圖上還必須標注地形、地物的名稱以及各種數量、質量、說明注記等,所以,要達到地形圖的要求,還必須實地調查,并將調查結果描繪注記在像片上,這便是像片調繪。

二、航測外業調繪工作的流程

攝影測量外業是攝影測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安排好各項工序,才能保證外業工作順利完成。攝影測量外業工作的作業流程一般為:

1.技術設計

技術設計是指測區作業的技術文件。技術設計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設計任務書;二是技術設計圖。設計任務書應從技術和組織上說明根據和理由,提出最合理的技術方案。設計圖是設計書的補充和附件,設計圖應準確表示出作業地區、任務范圍、地理情況和已有的控制情況。編寫技術任務書,主要包括設計的目的和任務、測區自然地理概況、已有測繪成果、舊圖資料、設計方案等內容。所繪制的設計圖與設計書相配合,以表示技術設計的有關內容。

2.準備工作及擬訂作業計劃

準備工作包括儀器器材的準備及資料的收集。完成測區整體設計后,按所分擔任務擬定實施方案,內容包括:對測區的像片進行編號;在像片上標繪已知點和圖廓線;按攝影測量要求在像片上選出控制點,并將點位轉標到舊圖上,以便設計出比較合理的像控點的平面和高程連測方案;確定調繪片,劃分調繪面積,并且擬訂作業進程表。

3.外業施測

攝影測量外業施測主要包括控制測量及像片調繪兩部分。控制測量包括踏勘已知點,根據在像片上預選的控制點到實地選定,然后在像片上刺點。根據平面和高程連測方案進行選點、觀測、計算及成果整理等。像片調繪工序經常與野外控制測量同時進行。

4.外業成果檢查與驗收

對外業成果的檢查與驗收是保證成果質量的重要措施。為了對外業成果質量整體評價,發現差錯并及時糾正,必須對外業成果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其中包括作業組的自檢與互檢、作業隊檢查并對成果組織驗收、上交。至此,就完成了攝影測量外業工作的全部工序。

5.補測補調

檢查補測補調情況。對于新增地物地貌是否進行了補測;補測的方法是否能夠滿足精度要求;經過補測補調的調繪成果地物、地貌各要素主次是否分明,位置是否準確,交代是否清楚,是否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所測地區的自然地理景觀和人文建設面貌。

6.調繪圖面質量

各類符號的運用是否正確,線畫是否清晰易辨,注記是否準確、注記位置是否恰當;調繪圖面是否清潔、易讀。

三、航測外業調繪數字化技術及其應用

(一)外業調繪

外業調繪屬于航測法地形圖測繪各環節中外業比重最大的一個工序,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機結合。作業人員依據放大像片或內業測繪的初級原圖對內業測繪的各種要素進行定性、改正和補測,將測繪范圍內地物地貌全面正確地表示在像片或原圖上。從生產組織方面來看,中等以上測繪項目組成幾個乃至幾十個調繪小組,而每個小組人數較少,一般有2人,有的甚至是1人,主要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操守對調繪質量起到決定作用。由于調繪工序成果對最終成果質量影響較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成圖質量。

1.自檢自查情況的檢查

監理應首先檢查生產單位對調繪成果的自檢自查情況,是否進行了兩級檢查,檢查程序是否符合質量控制的要求,是否形成工序檢查記錄,是否已經修改完善。

2.地物測繪

檢查地物要素測繪是否全面,定性是否準確,房檐改正是否準確。對于航測法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而言,比較容易丟漏的地物要素主要是微小地物,如各種檢修井、電桿、光纜指示樁和建筑物附屬的臺階、室外樓梯等;定性不準確的主要有房屋,普通房屋、簡易房屋和棚房區分不當,檢修井種類錯誤,高壓與低壓電力線路混淆等。注意房檐改正數據位置注記的明確性,避免內業處理時發生混淆。

3.地貌測繪

檢查地貌測繪的詳略程度,表示方法是否合理。對于利用內業原圖進行調繪的外業成果,應檢查是否按照設計和所引用的規范要求的地形起伏恰當地應用等高線、地貌符號,并對高程注記點進行了表示。對各種天然和人工地貌、土質的定性是否準確,比高丈量是否全面。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地貌符號使用不當,高程注記點密度不合理,部分高程注記點位置測注不當等。

(二)像片調繪數字化技術

在對航攝像片進行解譯的基礎上,根據用圖的要求,進行適當的綜合取舍,并按圖式規定的符號將地物、地貌元素描繪在相應的像片上并作各種注記,然后進行室內整飾,這些工作稱為像片調繪。野外調繪目前仍然是大比例尺航測成圖的常用方法。在確定調繪面積及選擇調繪路線后,利用航攝像片對地形圖各要素調繪,如對居民地、工業礦區設施及管線、道路、行政區、水系、植被、地貌等要素進行調繪。像片調繪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掌握目視解譯特征,做到準確解譯和描繪;二是正確掌握綜合取舍的原則,綜合合理,取舍恰當;三是掌握地物地貌屬性、數量特征和分布情況,依據圖式的說明和規定,正確運用統一的符號、注記描繪在像片上。

結論

隨著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的應用,航測法成圖有了很大的變革。人們充分利用正射影像圖DOM可視化的優點,對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圖套合、疊加數字線畫圖DLG后再進行調繪。這樣做,不但可以檢查內業線劃圖的精度,而且還可以在圖面上直觀地發現差、錯、漏之處,因此,就可以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補繪及修錯,使得航測法成圖只需要內業立體測圖,再經外業定性修測、檢測就能完成影像數字化地圖,縮短了成圖周期,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燕. 航測外業調繪系統的設計研究[J]. 城市勘測,2013,06:93-95.

[2]孫劍峰,張曉偉,高春偉. 數字調繪系統在基礎測繪生產中的應用[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3,09:207-211.

[3]張向國. 航測大比例尺地形圖外業調繪相關問題淺談[J]. 西部資源,2013,02:108+146.

第3篇

關鍵詞:地籍;大比例尺; 地形圖;不同點

Abstract: cadastral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accurate data, is a huge amount of data, using conventional of measuring method of want to reach the requir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is very difficult and large scale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arts of. In this paper, will brief paper cadastral survey and large scale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in the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is to use two kind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avoid repeated measurement, make two complementary methods.

Keywords: cadastral; Large scale; Topographic map; differences

中圖分類號:P2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地籍測量的中心環節是地籍調查,對于地籍信息的查清和搜集,包括各宗土地的質量、數量、用途、類型、權屬、位置等是其重點。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表示對象為地表上的地貌地物,并將地貌和地物景觀通過數字、文字、圖、線、點式符號進行標注的技術性工作。通過點位圖形庫層面劃分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使“兩圖”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防止重復測繪,使作業效率和成圖質量不斷提高。

1、 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基礎工作是地籍測量

地籍調查與地籍圖測繪這兩項關于測繪方面的工作包含在地籍測量之中。地籍測量的關鍵是地籍調查,它的關鍵工作就是了解、測繪出每一土地的當前位置、歸屬以及土質等。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城鎮、鄉村的的地籍測量工作廣泛的開展,全國各地對于地籍測繪的需要也快速膨脹。在政府主導下的地籍測繪往往資金充裕、時間緊湊。這些測量工作為全國的土地的管理提供了詳細、精準的依據,便于國家對土地的宏觀調控。地籍測量最終要以圖形的形式展示出來,這就是地籍測繪的成果——地籍圖。地籍圖中跟我們所見的地圖有相似之處,但更為詳盡,有的是可見的點狀、線狀、帶狀,有的是點位相連成線等。

大比例尺地形的測繪的定義

大比例尺地形的測繪工作主要是某一項地表上的地貌作為描繪的對象,且用已有規范的點、線、面、圖例的形式,以及少數的文字、數字或者注記來描述地形、地貌、地物。這項工作具有十分專業的技術性,它能夠非常準確,而且客觀的描述所測地區的地形、地貌,還能用三維坐標的形式繪出地形、地貌等復雜景觀,因此,可以這樣說,大比例尺地形圖能夠為經濟建設提供堅實的服務。

3、簡述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相同點

在闡述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之前,有必要簡述它們的相同點。

3.1相同的理論依據。都依據的是測量學的理論作為其技術方法和基礎理論,都運用相似的儀器來測量高程、距離以及角度,從而精確定位地面界限點或地物特征點的平面位置。

3.2相同的測繪原則。遵循先大局后局部,先控制后細部,先高精確度到地精確度的基本測圖原則。

3.3相同的坐標系統和投影方式。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測量所采用的坐標系統均為柯呂戈統一正形投影3℃的平面直角。

3.3相同編號和圖幅分幅方法。采用相同的坐標格網,或者正方形分幅法。圖幅編號按圖廊西南角坐標的整10m數編碼,用短線在中間連接后面的橫坐標和前面的縱坐標。

4、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相異點

4.1應用范圍不同。地籍測量與政府部門的關系密切,主要是為了方便權屬管理工作的展開,在地籍管理與土地等級制度方面具有很強的專門性。所以,相對來說,應用的范圍受到明顯的限制。大比例尺測量是一種非常客觀的地形圖測繪方法,專業性很強,在生產、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主要應用于土地規劃、景觀設計、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所以,運用的范圍相較于地籍測量要大得多。

4.2不同的測繪圖形的要素。地籍測量測繪圖形的要素主要包括地籍點、線、歸屬關系、號碼、地質類型號、面積大小等與政府在管理土地過程中的作用有關,側重點非常強。大比例尺因為主要運用于生活中,對于地表上的情況描繪的比較清楚,通常會把地表上的山脈、公路、河流、居民區、地面的海拔都會詳盡的繪制出來。

4.3不同的圖形內容。地籍圖往往傾向于表現地表上無法看到的抽象的事物,例如土地的歸屬問題,所以地籍圖反應出來的內容通常非常細致,也比較充分,地籍圖的要求所反映的事物與事實務必一致。但是大比例尺地形圖則相反,它通常會留有空白讓用戶自行填寫一些數據、資料,以達到完善的目的。

4.4對測量點有不同的測量精度要求。《城鎮地籍調查規程》中規定地籍圖中圖根的控制點和相鄰的基本控制點中的誤差不能夠超過±0.1mm,而測站點的誤差不能超過±0.3mm。對于精度的要求特別高,主要是因為涉及土地的歸屬問題,一旦出現錯誤,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在比例尺相同的情況下,地籍測量的的精度要求大大高于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無論使用哪一種的勘測方法,都要使精度保持在《城鎮地籍調查規程》中要求的范圍以內。

4.5依據規范、章程中不同的相關規定。平面圖是地籍圖測繪的主要表達方式,其所依據的國土管理局1993年專門制定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表現形式還會有專門的規定。大比例尺地形圖是國家測繪局規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測量規范)》中有相應的地形表示符號。

4.6不同的測圖程序。地籍圖的測繪首先務必調查土地的歸屬,這是地籍圖測繪的起點,以歸屬問題為基礎的,沒有了這個基礎,地籍圖的測繪就沒有了意義。大比例尺的測繪則相對自由很多,不會受到這些限制以及約束。

4.7不同的測繪儀器。地籍圖測量一般會使用相關的測距儀器,例如經緯儀,以及全站型速測儀來測定出地物的坐標數值。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使用的是視距測量,以及平板儀等測圖。

4.8不同的工作量。地籍圖測量工作量高于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4.9 不同的測圖目的。管理權屬工作是地籍測量的工作目的,土地登記和地籍管理是其唯一服務的兩個項目,只有狹窄的應用范圍。將地表上的地貌、地物景觀予以客觀反映是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工作目的,在工程施工、設計、規劃工作中均有應用,具有較為廣泛的使用范圍。

5、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測量的優勢

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地發揮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優勢。在編繪地籍圖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法,底圖選用相同的、高精度、較好現勢性的像片影像或大比例尺地形圖,保證了高精度的成圖,使成圖周期縮短,成本費用降低,同時也是土地管理的需求得到滿足,其應用前景在建制村莊、縣鎮地籍測量中非常廣闊。在對大比例尺地形圖的進行更新時充分利用好地籍測量資料。地籍測量的點位坐標,對于各類地物如墻柵、房屋、水面界線、道路等的精度均非常良好,將這些特點在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時充分利用到里面,將使成圖的現勢性得到有效保證。

6、結束語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測量兩者之間的關系,既有內在區別同時也在很多方面有密切的聯系。地籍測量實際上是一種全面的測量方法,大比例尺的測量則相對粗糙,地籍測量將會越來越多的采用數字化的測量方式,例如,使用當今十分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裝置,地理信息數據系統等。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在地形圖測繪方面聯系密切,當然,也有一定的區別。在實際的測量工作中,不能將它們完全分開,尤其是在體質合一后的測繪、礦產、土地等部門,要進行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在開展測量工作前,認真審視采用何種測量方法,才能高效、經濟、精確地完成測量任務,避免測繪的重復,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資料

[1] 王琪.數字化測繪在地籍中的應用[J].調查與研究,2007,(04).

[2] 陳輝、許言科.RTK技術在高程測量中的應用[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

第4篇

關鍵詞:地形高程點;精度;注記密度;等高線

中圖分類號: F4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5-54-2

0 引言

地形圖上的高程點是地形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與等高線、地貌符號同為表示地貌的組成部分。特別在平坦地區,有的圖幅幾乎全靠高程點來反映地形的變化,就是以等高線為主體表示地貌的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地貌的細部及地形特征處,等高線是無能為力的。因此必須選測足夠數量有代表性的高程點,才能完整反映出該圖幅的地形。同時圖上的高程點是地形圖上數學要素的體現,因此,它是檢測衡量該圖幅精度的主要依據。

1 地形圖性質

地形圖應該清晰、準確、完整的顯示測區內的地物和地貌。 地形圖與平面圖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質,前者承載著是三維信息,增加了高程因素,而后者只能體現出二維信息。在地形圖圖式及規范中,對于高程點的選注都有明確具體規定和要求。但是,在我們地形圖的實際測繪過程中,對于高程點的測注規定和要求往往被疏忽,因而造成圖上廢點較多或者點位稀少,還有的因選注位置不當,造成掩蓋地物、地貌等情況。

2 地形劃分

地形測圖中,立尺點位起著控制地物形狀和地貌形態的作用,我國幅員遼闊,地表上高低起伏形態是千變萬化的。可分為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我們將這些典型的形態稱為地貌。一般情況下,采用等高線法表示地貌,地貌測繪實際上就是測定足夠數量的地貌特征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然后繪制等高線以顯示地面起伏形態,簡言之,地貌測繪就是測繪等高線,用它來判別地面坡度的變化。它的特點是形式簡明、反映地面起伏形態正確,且便于應用。若要準確、逼真的體現地貌,立尺點位的正確選擇是關鍵一環,如果點位選擇不當,則繪制出的形態就會被歪曲。

3 立尺點位的選擇和密度

一般講,地貌特征點并不像地物特征點那樣明顯,使恰當選擇立尺點位比較困難。從遠的地方看得很清楚的特征點,走近時就變得模糊不清,不好辨認,所以從遠處就得注意認清立尺點的所在位置。總之,立尺人員要依斜坡從下到上的在地性線所有的坡度變換點、方向變換點上;在沖溝、谷地的出口處和起源處;在堆積、斜坡的邊界上;在堤壩、土堤的底線和棱線上;以及山頂、鞍部、山腳處選定立尺點。

有的作業者對選測高程點的目的、意義以及如何選測在認識和理解上不明確,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也有的作業者為了趕速度或片面地強調布點均勻,因此對于位置的考慮和選擇就忽略了。還有一種情況,僅注意山頭點的選測而忽略對方位點的選測,造成這方面的注記點位稀少,有的每逢路交叉口測點,從而忽略了其他有代表性的高程點的測注。至于立尺點位數量的問題,原則是符合要求并且少而精,有的測點過密,有的圖幅又過于稀少,忽略了規范要求,過密,不但增加工作量和差錯的機會,而且造成圖幅負載量過大,影響圖面清晰;過稀,不符合圖式規范要求,不能合理的描繪出正確的地形,造成大量補點,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對整個地形圖的精度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我們總的要求是所測地形圖既要精細、完整的表示出測區的地形,又要清晰、簡明便于使用。由此可見正確選測和注記高程點是十分必要的。

4 高程點注記注意事項

當外業數據采集完成后,就可進行內業的數據處理,它分為數據的預處理、地物點的圖形處理和地貌點的等高線處理。數據預處理是檢查原始數據,刪除出錯信息代碼的過程。預處理后生成點文件,再形成圖塊文件,與地形有關系的點記錄生成等高線圖塊文件,與地物有關系的點記錄生成地物圖塊文件,圖塊文件生成后就可以進行人機交互方式下的地形圖編輯工作。那么如何正確有效選注高程點呢?在此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拋磚引玉,與大家探討。

①測圖者對自己所測的圖幅是屬于什么地貌的、圖式、規范中對此類地貌對高程點的要求,特別是它的具體數量要掌握,選測時應盡量滿足其要求并適當增加一點,這樣可供繪圖T有選擇的余地。

②選測時,方位物及圖式中規定必須要測出高程點的地方要首先測出,其次主要山頭、重要山頭必須有點。當高程點選測有困難時,個別點位可選在較明顯的地性線交合處。

③內業繪圖人員對所選測的高程點應有個總的了解。如果數據偏多時,整飾的時候就應加以選擇。首先要標注出重要的地形特征高程點,舍去次要的,有礙地物、地貌表示的點,切忌不加選擇地有多少點用多少,不應該把有特征的點舍去,反而將一般點保留。

④必須注意標注的位置。有的不管地物、地貌的復雜情況,全標于點位的右側,這樣的話,有的勢必影響地物地貌的清晰程度。使圖件用起來不太方便。所以要靈活機動,根據圖件的具體用途,合理調整高程數據在圖上標注的位置。

5 結束語

一幅地形圖質量的優劣,和測量員、繪圖員的工作技術水平、工作責任心及態度息息相關,所有作業人員一定要對作品有更高檔次的要求,必須正確的選注好高程點,杜絕差、漏、錯,這樣才能使得地形圖更加實用美觀。

第5篇

關鍵詞:水利 地形 測量 測繪 內容 取舍

地物、地貌的各項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則,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地形圖圖式執行外,還應符合如下有關規定:

1.測量控制點測繪

測量控制點是測繪地形圖和工程測量施工放樣的主要依據,在圖上應精確表示。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導線點、圖根點、水準點,應以展點或測點位置為符號的幾何中心位置,按圖式規定符號表示。

2.居民地和垣柵的測繪

居民地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應準確^繪實地輪廓,如實反映建筑結構特征。房屋的輪廓應以墻基外角為準,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質分類,注記層數。1:500與1 : 1000比例尺測圖,房屋應逐個表示,臨時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測圖可適當綜合取舍,圖上寬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建筑物和圍墻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4mm,簡單房屋小于0.6 mm,可用直線連接。1 :500比例尺測圖,房屋內部天井宜區分表示;1: 1000比例尺測圖,圖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測繪垣柵應類別清楚,取舍得當。城墻按城基輪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樓、城門、豁口均應為實測,圍墻、柵欄、欄桿等可根據其永久性、規整性、重要性等綜合考慮取舍。臺階和室外樓梯長度大于3M毫米,寬度大于1M毫米的應在圖中表示。建筑物上突出的懸空部分應測量最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實測。

3.工礦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的測繪

工礦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表示其位置、形狀和性質特征。工礦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其外部輪廓,并配置符號或按圖式規定依比例尺符號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測定其定位點或定位線,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

4.交通及附屬設施測繪

交通及附屬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反映陸地道路的類別和等級,附屬設施的結構和關系;正確處理道路的相交關系及與其他要素的關系;正確表示水運和海運的航行標志, 河流和通航情況及各級道路的通過關系。鐵路與公路或其他道路平面相交時,不中斷鐵路符號,而將另一道路符號中斷;城市道路為立體交叉或高架道路時,應測繪橋位、匝道與綠地等;多層交叉重疊,下層被上層遮住的部分不繪,橋墩或立柱視用圖需要表示,垂直的擋土墻可繪實線而不繪擋土墻符號。路堤、路塹應按實地寬度繪出邊界,并應在其坡頂、坡腳適當測注高程。道路通過居民地不宜中斷,應按真實位置繪出。高速公路應繪出兩側圍建的柵欄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稱。中央分隔帶視用圖需要表示。市區街道應將車行道、過街天橋、過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帶、環島、街心花園、人行道與綠化帶繪出。

5.管線測繪

永久性的電力線、電信線均應準確表示,電桿、鐵塔位置應實測。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桿架上時,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區內電力線、電信線可不連線,但應在桿架處繪出線路方向。各種線路應做到線類分明,走向連貫。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應實測,分別用相應符號表示,并注明傳輸物質的名稱。當架空管道直線部分的支架密集時,可適當取舍。地下管線檢修井宜測繪表示。污水篦子、消火栓、閥門、水龍頭、電線箱、電話亭、路燈、檢修井均應實測中心位置,以符號表示,必要時標注用途。

6.水系測繪

江、河、湖、海、水庫、池塘、泉、井等及其他水利設施,均應準確測繪表示,有名稱的加注名稱。根據需要可測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線或水下等高線表示。河流、溪流、湖泊、水庫等水涯線,按測圖時的水位測定,當水涯線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于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河流在圖上寬度小于0.5mm、溝渠在圖上寬度小于1 mm的用單線表示。海岸線以平均大潮的痕跡所形成的水陸分界線為準。各種干出灘在圖上用相應的符號或注記表示,并適當測注高程。水位高及施測日期視需要測注。水渠應測注渠頂邊和渠底高程;時令河應測注河床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池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泉、井應測注泉的出水口與井臺高程,并根據需要注記井臺至水面的深度。

7.境界測繪

境界的測繪,圖上應正確反映境界的類別、等級、位置以及與其他要素的關系。縣(區、旗)和縣以上境界應根據勘界協議、有關文件準確清楚地繪出,界樁、界標應測坐標展繪。鄉、鎮和鄉級以上國營農、林、牧場以及自然保護區界線按需要測繪。兩級以上境界重合時,只繪高一級境界符號。

8.地貌和土質的測繪

地貌和土質的測繪,圖上應正確表示其形態、類別和分布特征。地貌的自然形態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他特殊地貌應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梯田坎坡頂及坡腳寬度在圖上大于2 mm時,應實測坡腳。當1 :2000比例尺測圖梯田坎過密,兩坎間距在圖上小于5mm時,可適當取舍。梯田坎比較緩且范圍較大時,可用等高線表示。各種土質按圖式規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用等高線加注記表示。

9.植被的測繪

地形圖上應正確反映出植被的類別特征和范圍分布,對耕地、園地應實測范圍,配置相應的符號表示。大面積分布的植被在能表達清楚的情況下,可采用注記說明。同一地段生長有多種植物時,可按經濟價值和數量適當取舍,符號配置不得超過三種。旱地包括種植小麥、雜糧、棉花、煙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經濟作物、油料作物應加注品種名稱。田埂寬度在圖上大于1mm的應用雙線表示,小于1mm的用單線表示。田塊內應測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0.注記

要求能將各種名稱、說明注記和數字注記準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嶺、溝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稱,以及主要單位等名稱,均應調查核實。有法定名稱的應以法定名稱為準,并應正確注記。城市建筑區高程注記點應測設在街道中心線、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墻基腳和相應的地面、管道檢查井井口、橋面、廣場、較大的庭院內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

第6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 測繪工程 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08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2-113-2

傳統測繪工作模式在精度和效率等方面越發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尤其在野外施工和大型高精度地標建筑的測量放線工作中,新興的測繪技術與設備支持逐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簡稱GIS,是3S技術的組成部分,由計算機系統、地理數據和用戶組成,是通過采集、存儲、管理、檢索、表達地理空間數據來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信息的通用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已在城市測繪工作中得到全面應用,是測繪工作現代化的重要表現。

1地理信息系統特點及功能

1.1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

在現代測繪活動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測繪技術與傳統測繪模式相比,其優勢集中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1.1數據精度大大提高

傳統的建筑領域測量,不論是二等亦或是一等,都存在毫米級的誤差,同時還和操作者的熟練程度與操作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操作上的細微誤差往往會帶來最終結果的巨大誤差。地理信息系統在測量方面采用與傳統工程測量完全不同的模式,通過環繞地球的24顆衛星組成掃描平面,測量者將設備安裝完畢之后便向衛星發射測量信號,由衛星獲取相關測量數據并反饋給操作者,目前人類的衛星拍攝技術可以在百公里之外的太空區域拍攝到地面的一只螞蟻,精度遠遠超越了傳統測量設備,同時避免了人為操作的誤差,這使得一臺普通GIS工程測量儀的精度可以輕而易舉的達到0.01毫米級,傳統測量與GIS測量的誤差對比如表1所示。

1.1.2外部因素影響小

地形地貌、氣候地質等因素都將對傳統的工程測量和控制點的設置帶來巨大困難,在山區或高地,某些地方甚至無法測量,只能通過插入法或等高線等模式進行估測。同時風雪、雨天等氣候因素都將嚴重影響工程測量和施工控制,當達到一定程度時,要求較高的測量便無法進行。而GIS系統“采用的衛星平面處于太空,脫離了大氣層,其測量和觀測不受天氣和氣候影響,同時其工程測量和監控,只需將發射接收一體設備放置在測量位置即可,無需調平等操作,所需工作面小,所以其受地形影響也小”。

1.1.3測量效率高

由于不需要調平、調節、觀測、估讀等一系列環節,同時受地形和天氣影響小,GIS系統在工程領域的測量效率與傳統測量方式相比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地形地貌勘測,可使用數臺GIS 測量儀分組掃描進行,可以快速繪制出所測地形,大大提高了測量效率。

1.2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1.2.1數據管理

通過各種手段,GIS系統可以對地理數據信息進行存儲錄入、科學管理和維護。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對所需信息準確地進行檢索查詢,給后續的監測工作者提供各種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通過GIS技術,測量信息將會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學管理。

1.2.2輸出功能

得益于GIS系統強大的輸出功能,利用衛星進行地形圖繪制成為可能,且同手工制圖相比,GIS 作圖要比其在效率和精度上高出數十倍以上。GIS系統起初就是為繪制地形圖而開發的,這種技術最終為建立地形圖數據庫提供了最為基礎的技術保障。

1.2.3遙感影像處理

作為GIS系統的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遙感數據通常作為該系統中一個子模塊而存在。并且利用遙感影像技術中的圖像自動匹配技術可以進行相關監測數據的處理。

2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中的應用

鑒于GIS強大的定位和測量功能,目前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2.1高精度測繪

GIS依賴于地球三個軌道平面的24顆衛星,將衛星定位和遙感技術良好的整合了起來,特別適合于大型建筑的高精度測繪,在GIS測繪模式下,傳統的定點和調平全部由測量設備與衛星之間的信號調節自動完成,不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使傳統測量中的人工定位和調平中誤差趨于零。在操作方面,GIS集成的計算機模塊可以實現自動讀數,而操作人員只需要將GIS測繪系統移動至水準點或頂點位置即可,這樣讀數和操作誤差也趨于零。而在測繪精度方面,目前衛星定位技術可以輕易地在離地球120公里的軌道平面上捕捉到地面的一只小型動物,在目前人類所需的測量精度要求下,其誤差可以忽略不計。不僅如此,GIS系統可以自動將測繪點形成回路,通過操作者輸入的檢測標準,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和判別,可以快速發現當中的差異數據以備進一步復查。定位、對中、讀數、操作和測量誤差都趨于零,使得GIS在現代高精度測繪中的運用很廣,測繪成果也有很高的可信度。

第7篇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外業采集;數據處理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opographic map field data acquisition task, field data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RTK technology in topographic mapping outside the industry were expounded.

Keywords: topographic mapping; field data acquisition; data processing

中圖分類號:P25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引言:

地形圖測繪又稱碎部測量, 它是依據已知點的平面位置和高層,使用一些測繪儀器和方法來測定地物、地貌的特征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按照規定的線條或符號(地形圖圖式) 和測圖比例尺, 把地物、地貌縮繪成相似圖形, 而繪制成地形圖。地形圖測繪野外數據采集即為地物、地貌測繪等。

野外數據采集是一項艱苦復雜的工作,要克服各種自然條件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野外數據采集除碎部點的坐標和高程數據外,還需要與繪圖有關的其他信息,如碎部點的連接線型、地形要素名稱、其他名稱注記等。為了方便內業成圖,在野外還要畫出草圖。外業數據采集是測繪項目的基礎, 是決定最終測繪產品質量的關鍵。

1測繪數據外業采集任務

1.1測繪項目一般都有測繪任務書, 它一般規定測量任務的范圍、目的、精度和密度的要求, 提交測繪成果資料的項目和時間, 完成任務的經濟指標等。測繪任務書是開展測繪項目的前提, 如沒有特殊的任務變更, 都必須嚴格執行任務書的各項技術要求, 不得隨意超越。

1.2根據任務書和相關的技術規程并通過現場踏勘, 進行詳細的技術設計和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1.3測繪項目外業數據采集人員、設備數量的安排及各種保障都是在仔細分析和研究測繪任務書和技術設計前提下, 合理做出的。所以認真研究和分析測繪項目任務書和技術設計非常重要, 一定要引起測繪項目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

2測繪數據的外業采集

外業數據采集在整個測繪產品生產周期中占用時間長、消耗精力多、工作環境相對艱苦、所面對的問題也比較復雜, 特別是在現有人力物力條件下, 如何有效的組織協調項目人員, 使其配置達到最優, 是目前測繪項目管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1擬定外業數據采集計劃。根據測繪任務書和技術設計、規劃整體進度表, 在整個測繪項目的進度前提下擬定外業數據采集作業調度表, 在出測的當晚張貼公布, 并根據當天的實測適當調整, 做到合理、有序、高效。

2.2測繪數據的外業采集。根據事先擬定好的數據采集計劃,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實測, 努力減少操作失誤。作為項目管理人員, 要統一指揮協調,做到同一測區、同一規定、同一技術要求。作業人員嚴格按規范要求操作, 保證對地表地物調查到位、測繪到位, 做到不錯、不漏、不差; 采用基于便攜計算機和PAD掌上電腦, 自動傳輸觀測數據并轉換為圖形, 進行實時編輯, 最大限度地減少測繪過程中的差、錯、漏, 從而保證外業數據采集的質量。

測繪外業數據是測繪產品的初級數據, 在采集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程, 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數據檢查時著重檢查數據記錄的連續性與穩定性。收測以后及時把原始記錄數據傳輸到安全可靠的記錄介質上安全保存。現場記錄的各種記錄簿按規定嚴格填寫, 作為原始記錄資料和電子原始數據一起妥善保存, 以備后續使用。

3RTK在地形圖測繪外業中的應用

地形圖測繪工作分為外業和內業兩部分,外業主要指利用特定的儀器(經緯儀、水準儀、全站儀GPS等)收集野外數據的過程,內業主要是對外業采集數據進行處理,并最終繪制各類地形圖的過程。在地形圖測繪過程中,野外數據的采集是至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例加以闡述:

某鎮利用RTK技術進行數字化繪圖,其面積大概在40平方公里,居民區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且相對集中,即城鎮中的建筑物比較密集。因為該鎮處于不同城鎮的交通路口,所以交通狀況也很繁忙。此外該鎮有比較多的高科技公司,所以無線信號強而且復雜。居民區外的地勢有山區或者山丘等復雜地形,地勢變化較大。基于這種情況,利用傳統方法繪制地形圖比較困難,經過調研發現可以利用RTK技術進行地形圖測繪,具體過程如下:

3.1選擇RTK作業的基準點,在選擇基準點時要求地勢好,且不得到太強的無線信號干擾。選擇基準點后要對該點進行測試,確定六公里以內的作業范圍,接下來進行實時測繪工作,觀察RTK所傳輸的數據是否與要求相符,經過測試確定后再進行后續的工作。選擇六個基本控制點,并轉換這些基本控制點的坐標,最后得出RTK坐標參數結果。

3.2 基準點確定好設置RTK基準站。在距離基準站六公里范圍內選擇六個控制點,結果發現這些控制頻數間互差最大為2公分,最小的為0.2公分,平均互差在1公分左右,各點之間不存在誤差累積。所以由此可見RTK測量結果可以精確到厘米級,可以很好的滿足測量需要,傳統測量方法中測量精度不高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3.3由于在居民生活區內,RTK所發出的信號易受到干擾,因此要在這些居民區中相對開闊的區域設置全站點,從而減少干擾的影響,保證局部測量的實際誤差不會超出設定值。而且在開闊區域布設全站點可以提高作業效率與精度,此外,在建筑物交叉口設E級控制點可以有效的提高繪圖精度。

3.4全站儀在居民生活區以外就會失去其原有功能,所以這些地方不太適用全站儀。而這些區域中RTK的作用就會突顯出來,正常情況下,僅需一個人手持RTK設備采集數據即可完成測量,所以十分便利。

3.5在該城鎮地形圖測繪過程中,不僅要架設GPS基準站,還要利用6臺GPS接收機進行流動站的測量。RTK的額定發射功率為10W,相對省電,因此測繪過程中無需頻繁更換電池。在取得RTK測繪數據后,要做相應的處理,如果測繪誤差與實際誤差相比,差異過大,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重新測量。數據的準確性確定后,再將測量結果輸入計算機,利用專業的繪圖軟件進行繪圖。各個控制點需要重復作業直至完成所有區域的地形圖測繪。

第8篇

關鍵詞:三維數字;地形;測繪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標識碼: A

1三維數字地形圖的基本概念

1.1三維數字地形圖的概念

三維數字地形圖指的是地物、地貌等立體形狀和空間坐標用三維點表示出來,在這樣的途中,地形、地貌都是它描述的對象,即線劃地形圖。這就意味著,三維地形圖中所有的地形、地貌、地物都是三維體現的,橫軸和縱軸表示的是地貌、地物的水平投影,而豎軸則表示的是三維的坐標,是立體的、空間的。

1.2三維數字地形圖的特征

三維數字地形圖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它是數字或電子版形式的,不是傳統的紙質的。第二,它不僅能夠描述地物的空間位置和形狀,而且能夠描述區域內的自然地貌的起伏狀況。第三,它的制圖比例是一比一的,表示的是某地物的平面的大小和位置以及三維的空間高度或空間位置,這是通過設定地面上空某一點來測量的。第四,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立體形狀都是通過三維的離散點來描述出來的。第五,我們從三維地圖上所看到的信息都是非常精確和細致的,我們用更易懂的詞來描述這一特點,就是說三維數字地形圖都是大比例尺的,或者說是高分辨率的,而且它所描述的區域都非常小,所以內容詳細,畫面清晰。

2三維數字地形圖的地形數據及表達方法分析

地形數據即為表現地勢走向的地貌數據,包括平面位置和高程數據兩種信息,這兩種信息目前主要通過野外測量、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和現有地形圖數字化三種方式獲得。航空攝影測量一直是地形圖測繪和更新的有效手段,其所獲取的影像數據是高精度大范圍的DEM生產最有價值的數據源。另外,近年來出現的干涉雷達、激光掃描儀等新型傳感器數據被認為是快速獲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最有希望的數據來源。通過全站儀、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手段可獲取較小范圍、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形建模數據,同時也是對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形圖數字化的一種補充。實際工作中,具體采用何種數據源和相應得生產工藝,一方面取決于數據的可獲取性,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應用的目的和對數據的要求,包括DEM的分辨率、數據精度、數據量大小和技術條件等。

三維數字地形圖是用規則格網和高程注記點來表達地形地貌的。為了不影響地圖符號表達地物和地形,采用分布規則的格網式DEM較為妥當。格網的大小一方面取決于相應地形圖的分辨率,一般說來,地形圖的比例尺越大,對地物和地形表達的精度就越高即越精細,則格網就越小;另一方面取決于制圖區域地形的復雜程度,一般說來地形越復雜或越破碎,為了表達地形時不失真,格網就應越小。在一幅地形圖上,考慮到在實際中,有的地方地形比較復雜,而另一些地方則比較簡單,可用四叉樹結構來表達格網,即用大格網來表達簡單的地形,而用小格網表達復雜的地形,即采用橫向的多分辨率技術表達地形。構建三維數字地形圖時,必須確保DEM與線劃地形圖是同一個空間參考框架下的;編制地形圖時,可將DEM格網點放在一個單獨的圖層上,這樣可根據需要打開或關閉它。高程注記點反映地面上坡度變化處的高程。

3三維數字地形圖測繪技術應用探討

3.1三維地形數據的采集

三維地形數據采集包括兩個階段,一是:外業采集,主要是利用全站儀采集地形點的三維空間數據(包括平面坐標及高程)。由于受通視條件、勞動強度等因素的影響,只能采集地形特征點的三維空間數據,地形特征點一般是指山谷點、山脊點、洼地、山腳點、山頂等等。由于這些特征點的密度不夠和分布不均勻。這樣在對有些地區的地表高低起伏就很難精確的表示。二是:內業加密,就是將外業采集的數據,通過內插的方法對特征點的密度和分布進行有效處理,獲得分布均勻,密度適當的地形點及高程,使其更能詳細的反映地勢的走向。

在利用全站儀野外獲取三維地物數據測量時,地物底部特征點數據的獲取是比較容易的,難點在于怎樣獲取地物頂部特征點數據。以建筑物為例進行說明,其頂部特征點的數據可以通過測量其相應的底部特征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然后量測其高度的方法獲取,也可以放置棱鏡到頂部特征點上直接測量的方法獲取,還可以用無棱鏡測量進行建筑物頂部特征點的方法獲取。其中,無棱鏡測量對于沒有反射的物體不能進行測量,因此在建筑物比較密集的城鎮地區,用無棱鏡測量會嚴重受到通視條件和反射條件的制約,使的測繪工作量大,效率低,有些建筑物的頂部特征點甚至是采集不到的,對深巷的建筑物底部特征點也很難采集到。當然,還可以在建筑物頂部進行數據采集,此方法也存在通視條件的限制,還有很高的危險性,因此對于大區域測繪是不現實的。

3.2三維數字地形圖的測繪

實際地面通常不是光滑和均勻變化的,因此在采集的時候會產生斷裂線問題。對于植被茂密、樹林覆蓋地區,數字攝影測量采集時無法切到地面,這樣就不能準確的反映植被覆蓋區的實際地面趨勢,為了使其精度能夠滿足要求,可以在這些地區采集散點方式進行測量,以便能真正的切到地面的地方進行數據采集。在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進行野外測量的方式進行補測才能達到精度的要求。具體面向三維地形數據的采集測繪,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定向建模

定向建模之精度是影響整個產品精度的關鍵。定向建模的工作流程:用黑白影像建立立體像對進行手工或自動內定向、相對定向核線重采樣絕對定向裁切核線影像立體模型建成。

(2)數字高程模型DEM

DEM、DOM可由單模型獲取,也可由批處理直接生成。創建DEM及鑲嵌工作流程:先進行影像相關創建像方DEM像方DEM編輯創建物方DEM物方DEM檢查編輯建立新圖幅物方DEM接邊物方DEM鑲嵌DEM成果。

創建像方DEM前,要先對每個像對中的特征點(峰頂、谷底、鞍部及地形突變點)和特征線(山脊線、山谷線、地區突變區線、面狀地物的范圍線等)進行量測。量測特征點和線的目的是獲取像方DEM相關的初值,對像方DEM進行編輯。

(3)數字正射影像DOM

每個像對的物方DEM編輯后即可創建正射影像,并進行DOM的鑲嵌。正射影像分為黑白正射影像和彩色正射影像。先創建每個像對的左、右黑白正射影像,合并左右黑白正射影像后,選擇鑲嵌線對黑白正射影像進行鑲嵌即生成黑白DOM產品。

(4)數字線劃測圖

在定向建模完成之后,如不需要生成DEM、DOM產品,可直接進入向量測圖模塊進行測圖。在向量測圖模塊中,圖廓及內外整飾自動生成,已測向量能夠實時顯示(放大、縮小、編輯等)和映射至立體,具有聯機編輯、實時符號化功能,利用測圖模塊提供的這些工具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測圖和編輯,實現測圖、編輯一體化。

3.3三維數字地形圖測繪的誤差分析

(1)全數字攝影測量的精度和模擬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相比一定有所不同,如:光束法區域網加密與獨立模型法區域網加密的精度差異,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沒有機械傳動誤差、圖紙套合與清繪誤差、展點誤差、主距安置誤差、讀數誤差等等,出現了影像匹配誤差等。

(2)圖上的地物點的點位中誤差主要來源于:像控點點位中誤差、房檐改正誤差、加密點點位中誤差、影像掃描中誤差、影像匹配中誤差和定向中誤差等。

(3)航測成圖高程中誤差的主要來源于:控點[???]高程中誤差、加密點點位中誤差、相對校正中誤差、定向中誤差和測繪動態中誤差等。

結束語

隨著數字地形圖在工程應用中的深入,為了便于進行空間方面的量測和分析,人們對它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三維數字地形圖在工程上具有良好的應用基礎,其可以查詢任意特征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等三維坐標信息。因此,三維數字地形圖具有其獨特的應用價值,隨著三維數字地形圖的不斷開發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一定會有越來越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測量;測量工作總結;要點

一、提出問題

測量工作結束后的測量工作報告的編寫很重要。測量工作是由量變到質變式的方式反應問題。精確測量工作后要經過繁瑣的總結工作,編寫出工作報告以后才能發現問題的實際情況。那么測量工作報告的編寫的這幾個要點是不可少的: 測區概況,礦區拐點坐標,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已有資料情況,控制成果,技術依據,成果主要技術指標和規格,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成果院級驗收評定

二、分析問題

1、測區概況是向讀者說明被測地點在什么地方,測繪機構是受什么人委托,在什么時間期限內要求完成任務的情況以及任務量。我們以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礦測繪為例說明:為了滿足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礦區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地質普查的需要,受阿拉善盟地質勘查基金中心的委托,阿拉善盟地質礦產調查院于2012年11月17日至2012年11月18日,在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開展了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礦控制測量及1:2000地形測量,共計1.1km2的任務。

測區位于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查干敖包嘎查境內,海拔標高1517-1535m,相對高差18m。測區內建筑物很少,地形較平緩,地物主要為居民地、獨立樹、道路、鐵絲網等;測區通視情況良好,困難類別定為Ⅰ級。沒有這些說明就不能讓讀者了解這些測量任務的時間、地點、任務、時限、質量要求等內容。

2、礦區拐點坐標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精確的測量要在精確的工作內范圍開始表現。測量工作人員提供的精準測量導線,要在精準的工作范圍為起點,能給人以準確的態度印象。而簡明扼要的主要工作量表述能給讀者準確的把握你方工作內容的方法.。還是要用同樣的示例:

和哈沙飾面花崗巖擬設礦區范圍由4個拐點組成,面積2.32km2,拐點坐標詳見下表。

礦區拐點坐標(1980西安3°帶坐標) 表 拐點編號XY面積(Km2)1441905835468082 244190583546888234418322354688824441833235468082 0.58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 布設、測量D級GPS控制點2個;

(2) 測量、編繪1:2000地形圖1.1km2;

3、已有資料情況和控制成果。已有的測繪資料是對后來測繪工作者的一個方向性指引,它是讓你不要重復前人的工作成果,或者用前人的工作成果驗證一下我們自已的工作成果.。這樣做可以節約有限的測繪資源,最快的達到測繪目標。舉同一個礦說明: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礦控制測量, 根據已有資料,測區周邊有國家Ⅲ等點2個(查干敖包南、2263),Ⅱ等點1個(蟒德勒敖包),以此作為本次首級控制網起算點,坐標系統為1980年國家坐標系,高程系統為1956黃海高程。經實地踏勘點位保存完好。三點經過GPS聯測檢查,點位的精度良好,可以滿足本次布設D級GPS控制網的建設要求。有了這樣的成果可以利用,我們就會節省很多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

4 、技術依據。這是直接確定我們工作程度高低的技術基礎。呼和哈沙礦的技術依據是這樣的:

(1)《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

(2)《1:500、1:1000、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GB/T17160-1997);

(3)《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4)《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CH1003―95);

(5)《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2―95);

(6)《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GB/T18341-2001);

依據高的最新的國家規范是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市場認可的基礎。

5、成果主要技術指標和規格。它包括坐標系統、圖幅命名、成圖方法。規范的坐標系統、圖幅命名、成圖方法是高質量測繪圖紙的要求。比如說:還用呼和哈沙的說明;

(1)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投影方式為高斯-克呂格正形投影,統一3°分帶,測區中央子午線為105°。

高程基準采用國家三角點查干敖包南、蟒德勒敖包、2263基準點,地形圖基本等高距為1米。

(2) 圖幅命名。圖幅依據當地地名為參考命名,圖名為“巴彥諾日公礦區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地形圖”。

(3) 成圖精度

依據1:2000地形圖規范要求:

(1)圖上地物點對鄰近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超過±0.5mm。

(2)高程注記點對鄰近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0.1m。

(3)等高線對附近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0.25m。

(4)特殊困難地區地物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和高程中誤差可放寬0.5倍。

(4) 成圖方法。本測區采用RTK技術野外實測成圖,室內計算機處理上圖。內業編輯軟件采用南方CASS7.1,并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分幅后整飾。

6、控制測量 地形圖測繪。控制測量是利用國家基礎控制點來達到測繪自已工作區目標的目的。它包括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和地形測繪。又以呼和哈沙礦為例:

(1)平面控制測量。以三角點2263、查干敖包南和蟒德勒敖包為起算數據,布設D級GPS控制點2點,聯測國家點三個,形成D級GPS控制網作為測區基本控制網。D級GPS控制點布設至少有一個以上的通視點,以便于其它常規測量進行加密使用,D級點采用GPS-RTK方法進行施測。GPS控制點的編號方法采用當地地名編號。布設的D級平面GPS控制點設置永久性固定標志,詳見下表。

D級GPS(控制點)成果表1980西安3°帶坐標系 表 點名X(m)Y(m)H(m)呼K14418902.226435468708.18211530.6104呼K24418452.716535469466.19751517.3491 (2)高程控制測量。考慮礦山建設的需求,為此在測量時對區內控制點高程

要求達到GPS高程擬合的精度要求。測區內全部控制點高程以GPS四參數+高程擬合伴隨平面控制測量進行聯測。在高程擬合時,首先求得各點在WGS-84坐標系統下的大地高,然后以WGS-84坐標為基礎,用已知點蟒德勒敖包、查干敖包南進行計算,求得2263的高程與已知高程做比較,較差為2.5mm,符合規定要求,然后用三個已知點進行計算,求得所測各點的正常高。

(3) 地形圖測繪。碎部點數據利用廣州中海達測繪儀器公司的GPS-RTK(V8)進行采集,高程采用GPS高程擬合。由于測區內無高大建筑物, GPSRTK的信號較好。碎步點都選擇在能反映地物和地貌特征的點上(即地物的輪廓線和邊界線的轉折或交叉點),如溝谷的最高、最低點,各種房屋的棱角點和轉角點;道路、鐵絲網等線性地物交叉點;電線桿、獨立樹等點狀地物的幾何中心等。

(4)1:2000地形圖測繪

①野外RTK采集時,在地形復雜的地段點距控制在20m,地形平坦的地區點距控制在50m。

②測區內的道路準確測繪,等級分明、取舍得當、注記正確,并與其它地形要素的關系明確。本次測繪中草原自然路均進行了測繪。

③各類建筑物及其主要附屬設施均進行了測繪。居民地根據測圖比例尺大小,對測繪內容和范圍進行了適當取舍。通信線路在地物密集地區只表示縣級以上的線路,地物稀少地區固定線路,只準確測繪線路的轉折點。

④地貌和土質的測繪,圖上應正確表示其形態、類別和分布特征。自然形態的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應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各種土質按圖式規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用等高線加注記表示。

⑤等高線遇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雙線道路、路堤、路塹、坑穴、陡坎、斜坡、湖泊、雙線河以及注記等均應中斷。

⑥獨立地物如獨立樹等均進行了測繪標注。

7、成果院級驗收評定

測繪人員的工作成果是國家備案的。就算是鄉下公路的測繪點資料也要在國家院級驗收評定。合格后入庫備案。例如:和和哈沙礦就是經區級檢查驗收。檢查組對所完成的“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礦區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礦1:2000地形圖”測量外業工作和內業工作全面檢查驗收,認為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礦區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礦1:2000地形圖測量全過程,認真執行了《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1:500、1:1000、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工程測量規范》等規范的要求。首級控制布網合理,地形測圖認真細致,綜合取舍合理,各項限差均符合規范規程的要求。所完成的圖件、成果資料精度可靠,可提供給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礦區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礦地質普查使用。根據測繪質量評定標準,認為本次“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礦區呼和哈沙飾面花崗巖1:2000地形圖”測量成果質量等級標準為良。

第10篇

關鍵詞:地形測量數字化繪圖生產組織

引 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及其向各專業的滲透,以及電子測量儀器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地形測量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測量成果不止是可以繪制在紙介質上的地形圖(即以紙為載體的地形信息),而且主要是以計算機磁盤為載體的數字地形信息,其提交的成果可供計算機處理、遠距離傳輸、多方共享的數字地形圖。數字測圖是一種全解析的計算機輔助測圖方法,與圖解法測圖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如今它已成為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模式正在替代而且必將完全替代傳統的大平板儀地形測量,成為地形測量的主流模式。然而,地形測量過程的現場地形千變萬化,地形點的取點密度非常有限,完完全全依靠計算機根據野外采集的地物點、地貌點數據,自動生成的地形圖很難真正與實際的現狀相吻合,因此需要人工干預。但如果制圖工作人員的干預工作經驗較少,且責任心差,質量意識不好,那干預工作則會與實際地形相差較大,使得數字化地形圖存在較多矛盾和缺陷,從而導致地形圖的質量較差。

圖1是數字化地形測量的主要流程圖。地形測量分為外業測量和內業成圖的過程。外業用GPS測量、電子手薄記錄,或者用全站儀測量并記錄,同時人工繪制草圖。內業成圖是將測量數據由電子手薄或記錄器傳輸到計算機,配以成圖軟件參考草圖編輯成圖,并由繪圖儀繪制地形圖。

1. 數字化地形繪圖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

1.1 等高線處理不當

由于數字化地形繪圖應用軟件中的等高線一般都是根據野外采集的三維坐標,用等值內插法,按照點與點之間的等高距插繪等值點連成曲線,再按不同的圓滑方法進行圓滑處理,最后才生成等高線。但在地形測量中,并不是野外采集的所有地貌點之間都可以進行內插等高線。也就是說,靠軟件全自動建立的數字地面模型(DTM)有失真的可能,因而需要進行必要的人工干預,刪掉DTM三角網中那些不能內插等高線的三角形。所以,等高線處理得正確與否、恰不恰當,跟繪圖員的技術和經驗有著很大的關系。

1.2 野外數據采集不準、不全

(1)地形變化處地形點不全面,坎、溝上有點,坎、溝下無點或少點,這造成繪制的等高線可能失真,從而難以準確反映實際地形;

(2)有些線狀地物如小溝(特別是暗溝)、電力線、電訊線(或電纜)、各種管線在圖內應該有始有終,而拾取地形點時往往容易忽略,這主要跟繪圖人員的技術和責任心有關系。

(3)野外草圖繪制不全、不細。野外繪制的草圖是內業繪圖連線的根據,繪草圖人員現場跑路多且較忙,然而技術要求也很高,雖是草圖但也得按正式圖繪制而來。如果現場繪制草圖人員不細心,標注或點與點之間連線錯誤,則會造成地形地物不太清楚或方位出錯。

1.3 自檢工作不利

相對于常規測圖而言,在圖紙審核中,數字化成圖的過程發現的缺陷要多一些。除了上述問題之外,主要是繪圖人員的自檢工作要加強。如注記或植被符號壓線、覆蓋地物的現象以及坎、溝上的高程注記在坎下,或者下面的高程注記在上面的現象,還有圖式符號使用不正確等等,這些現象只要經過仔細檢查,應該都可以避免,而這此問題都與制圖人員的責任心有很大的關系。

2. 提高地形繪圖質量的建議

2.1 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地形測量從業人員的技術素質

新一代年青的測繪技術人員尤其是2O世紀90年代后的大中專生,盡管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甚至有一定的編程技術,但是缺乏現場測繪地形圖的經驗,更缺乏勾繪等高線的基本功。而現代數字化測繪軟件雖然自動化程度很高,但仍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必要的人工干預。所以對這些從事地形測量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能培訓和基本功圳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提高地形測量從業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感

地形測量的外業工作是一項集體性很強的工作。無論哪一環出現缺陷都會反映到最終的成圖中來。跑尺員因地形地物點取舍不當,則會直接影響到地形圖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同時還會因缺跑點而使地形圖漏項而不真實。要解決此類缺陷,除了按測量規范和作業現場的要求進行合理取舍點之外,繪制草圖人員還應考慮現場具體情況與跑尺人員密切配合,分清主次,確定具體取舍對象,做到該取的就應當取全,不能遺漏,有始有終。如有些埋地管線在現場時隱時現,也要追根究底,盡量在圖上反映出來。因此,跑尺員也應加強質量意識,與草圖繪制人員密切配合。

3. 數字化地形測量的組織工作

3.1 測量工序

數字化地形測量的工序可概括為兩個環節:一是控制測量與計算機輔助平差計算;二是碎部點數據采集與軟件編圖成圖。兩個環節間以數據傳輸為紐帶,既可平行作業又可順序作業。與傳統地形測量相比,壓縮了大量的中間作業環節。

3.2 作業方案

數字化地形測量項目的作業方案根據儀器設備條件確定,儀器設備條件不同,作業方案變化各異。一般可選用靜態GPS網作基本控制,導線(網)、動態GPS作加密控制,支導線(點)補充測站點,全站儀、動態GPS碎部數據采集,進而計算機軟件機助成圖的作業方案。一定條件下,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形測量可以一次性全面布網至測站點,并且可以直接先測圖而不受“先控制、后測圖”、“逐級加密”等測量原則的約束。

3.3 作業方法

在作業工序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遵守“先控制、后測圖”的原則,控制測量、碎部測圖可以同時進行,甚至可以是先測圖后控制,只是后者需將碎部成圖以控制點為基準借助成圖軟件進行測站(圖形)糾正。在控制點點之記的制作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將其作為一個專門工作來進行,可依據最終成圖編繪點之記。

碎部點測量在數字化地形測量中只是個數據采集的過程,成圖中大量的工作量從外業轉移到了內業。目前,碎部點成圖方法較多,因人而異。較為成熟的方法是簡碼法,特點是成圖數學精度好、地物地貌要素詳盡、作業效率較高。

3.4 簡碼法數字化地形成圖及其作業流程

簡碼法是數字化地形測量過程中,給每一個碎部點賦予一個自定義編碼,并依據這種自定義編碼自動繪制地形圖的一種自動化成圖的測量方法。

簡碼法數字化測圖作業流程為:外業數據采集并編碼一內業概略編圖一草圖外業補充調繪一內業詳細編圖一外業巡回檢查一最終成果成圖。

分述如下:

外業數據采集:該環節重點是碎部點三維坐標采集與自定義編碼,強調碎部點的數學精度、采集數量和自定義編碼的自我識別程度、強調測站與棱鏡之間互通聯系。在同一個測站上,只要能看到而視線又不是過長,宜及時采集,不必頻繁搬站。自定義編碼不必過于嚴格,只要編圖時作業員自己能夠識別即可,如:電線桿可編碼為“DXG”、或“G”,二層磚混樓房可編碼為“FH4”或“F”,完全根據作業員的習慣和自我條件決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定義編碼具有一定的隨便性,會有重碼情況的出現,在增加了識別難度的同時,也使其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和可開發性。

內業概略編圖:既然是概略編圖,其原則應該定為能識別多少就編多少,能編到什么程度就編到什么程度,不能識別的在外業補充調繪時處理。這一環節只需要編出有基本輪廓的平面草圖,該草圖只作為外業補充調繪的工作底圖,繪圖輸出時應包括碎部點的簡碼信息,最好先不要繪出等高線。

草圖外業補充調繪:本平面圖為工作底圖,對必要的測量,應理清地物、地貌要素的屬性、各種線條間的連接關系等。外業補充調繪成果圖在內容上已經是詳細的平面圖了。

內業詳細編圖:根據外業補充調繪成果圖修編概略草圖,在此基礎上構DTM高程三角網、繪等高線、生成初步地形圖。繪圖輸出時最好將DTM三角網和等高線一起繪出,作為外業巡回檢查的工作底圖。

外業巡回檢查:重點是DTM高程三角網的檢查與修編,以及植被、境界類符號補充調繪與檢查、初步成果地形圖外業最終檢查等。

最終成果成圖:根據外業巡回檢查成果圖再次修編初步成果地形圖,以及圖面整飾圖幗分幅等。

3.5 人員組織

數字化地形測量采用簡碼法時一個作業組宜按一名觀測員配一名跑尺員編排;項目由多個作業組同時測量時,宜專設一名核心技術人員負責質量檢查、成果資料匯總、電腦維護。

4. 數字化地形測量應注意事項

4.1 測圖單元的劃分,盡量以自然分界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圖的施測,也減少了接邊的問題。

4.2 能夠測量到的點盡量用儀器觀測,盡量避免用皮尺或鋼輔助測量。因為用全站儀所測量的速度遠比用尺量取快,而且精度也會高些。

4.3 同一類地物、地貌應先測,以避免造成內業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然,根據實地的實際情況,可作靈活的運用。在少跑動的情況下,同時也要方便觀測人員數據記錄操作。

4.4 測量地貌時,除了測量特性線外,還應盡量多測一些特征點及變化點,以滿足計算機建模的需要,也能更加詳盡地反映出地貌。

4.5 由于數字測圖很多工作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強檢核是每個單位所面臨的,特別是在測區遠離內業處理地時,必須有一定的措施。

5. 結語

第11篇

[關鍵詞]測繪;爆破工程;應用

中圖分類號:P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8-0367-01

引言

在日常的爆破生產過程中,爆破設計參數的選擇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爆破施工過程的效果。在確定爆破參數時,必須綜合考慮涉及因素。基于各種參數條件,通過GPS測繪技術由計算機完成爆破設計作業,比如孔位設計和藥量計算,可以更加高效、準確的完成爆破施工作業。

1 概述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施工工程總量的增加,工程測繪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人們通過將各種經驗、技術以及所希望達到的效果等各種量化數據存入計算機,與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以及GPS技術相結合,使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爆破設計工作,進行精確定位,使之適應現場地質與地形條件的復雜性和不規則性,達到了預期希望的爆破效果。

應用測繪技術,可獲取施工現場的各種綜合信息,實時對現場環境和地質狀況及其變化進行初步估測,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相關數據的及時匯總,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空間分析,為調整施工任務提供決策支持。

2 測繪技術在爆破工程中的應用

由于現代測繪技術具有的快速、省時、高精度等特點,人們已經把它運用到地形測繪、鉆孔定位以及工程量的測算中。這樣不僅提高了現場施工作業的效率,節省了預算開支,降低了現場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由此可見,測繪技術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諸多領域作用愈來愈大。測繪技術在爆破工程中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為爆破提供圖紙技術資料

在施工現場進行爆破作業前,需要對施爆區的地形地貌進行實地測繪,繪制爆破作業區的采剝平面圖和斷面結構圖,來作為決策的技術支持,以保證爆破作業的正常進行。

由于受到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傳統的測繪方法(如經緯儀、測距儀等)一般是先對周圍地形地貌和周邊地上附屬物進行布設控制網點,然后根據以上各實際控制點實地測繪地物點和地形點并繪制在地圖上,最后按照其所呈現的規律繪制成地形地貌平面圖。這種傳統方法費時費工,而且精度不高。

針對一般地地形條件,現代測繪技術利用移動站,可以獲得每個控制點坐標及其高程位置,然后再利用輸入的控制點特征信息,構成各點數據庫,最后再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即可繪制成爆破區域的地形圖。通過以上程序可以一次性完成1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測繪。由于每個控制點都是互不干涉的,這樣也就降低了誤差積累,提高了測繪精度,才得以保證其正確的標定位置。這種作業方式明顯減少了控制點和儀器的數量,以及設備移動的次數。測繪數據經過處理后再結合三維建模軟件,即可生成三維地形模型。由于這種方式采集速度快,大大降低了測圖難度,所以既省時又省力。

(2)精確定位炮孔位置

傳統布置炮孔及檢驗炮孔位置通常由多名技術人員配合利用皮尺和繩條進行大致等分定位。此法看似簡單便捷,但是使用拉尺確定孔位,雖然布孔狀況有所改善,速度也有所提高,但是排與排之間距離不好控制,特別對于場地比較復雜的布孔區域,比如場地轉彎較多、布孔整齊性不好把握。每次都需要反復調整才能準確確定孔位,費時費力。一般布孔偏差要達到3-5cm。這種傳統落后的測繪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精度無法得到保證,不符合施工現代化的客觀要求。

隨著大規模工程不斷出現和高精度測繪儀器的使用,并且基于現代測繪原理及其內部數據管理,編輯各個孔位放樣數據,把炮孔坐標位置存儲到計算機數據庫中,這樣就可以快速、準確的進行布孔以及驗孔操作。現代測繪技術可減小到1cm,甚至達到更高精度,所以說在批量化放孔中充分體現了其準確性、快捷的優越性等特點。

(3) 估測工程土方量

在施工爆破結束以后,工程技術人員都要估算爆破現場的礦巖剝離量,以便制作合理的清理方案提供依據。所以說工程量的估測是一個工程很重要的方面。

對于常規驗收方法來說,需要先在施工現場設置導線控制點,然后進行碎部測繪作業,不過這種測繪驗收的現場工作量非常大。不過由于爆破造成邊坡問題的影響,經常會出現控制點被破壞的情況。為了保證驗收精度,驗收前都要先校驗對控制點。

利用現代測繪技術只需要利用已知控制點先期架設好基準站,啟用各項技術參數進行數據校正。在采集碎部點過程中,每個碎部點的采集作業都為獨立測繪,互不干涉,所以也不存在誤差積累。由于這種測繪方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特點,所以很少技術人員就可以完成對整個工程量土方的數據采集。這樣既保證精度,又能提高作業效率,節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3 總結

綜上所述 ,測繪技術以其獨有的精度高、經濟效益高、工作效率高、爆破效果改善明顯等特點,在工程測繪中越來越廣泛的得到應用。為測繪結果的科學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為提高施工工程的測量精度,確保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條件,其將會在礦山爆破工程中得到更大的應用與實踐,對提高爆破工程中的精度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海清. GPS定位技術在爆破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 西北電力技術,2004(5):93.

[2] 高秀娟. GPS測繪新技術與工程測量的內在聯系 [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2)

[3] 張軍波.現代測繪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領域的發展及應用[J].中國房地產業.2011,(11)

[4] 王延鑫,張學軍. 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3):60.

第12篇

1.1統籌規劃、建立體系

1)多視點思考①測繪視點:常規大型測繪工程分別由地形圖圖式、內外業測繪規范等現行標準解答測什么、怎么測、如何表達的問題,創新型大型測繪工程為豐富測繪成果的內容和形式,需要進一步解決測什么、如何表達問題,以及為規模化應用新技術須解決怎么測問題。②工作流程試點:大型測繪工程涉及多個專業,一般工作流程按大地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外業、內業、數據建庫、地圖制圖等順序安排,應根據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標準文件研制和工作進度。③應用視點:標準分為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標準,國家標準規定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行業標準規定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大型測繪工程需根據工程的參加單位、作業工序、涉及的專業制定適用于不同單位及作業環境下共同實施的技術規范。2)忌劃分粒度太小標準化對象是標準化的主題,最佳的標準化效果應該是一個標準化對象被一次標準化,如此可能產生的不協調性最小,標準化效果最好[6]。對標準進行科學劃分是標準化工作不重復、不遺漏的保障。標準粒度大小是劃分的關鍵問題,標準如被分解得過細將會導致標準數量過多,相互之間產生不一致性。

1.2急用先行、分步研制

標準化工作的理想狀態是有較充足時間進行標準化研制工作,按部就班完成各項標準以及小試、中試、新技術新產品定型、宣貫、推廣、生產工作。但大型測繪工程的標準化通常比較急迫,部分新技術和新產品是在工程建設中提出或日趨成熟的,因此,研制的標準化文件是在工程建設中逐步提出、研制和完善的。合理規劃、急用先行、分步研制、成熟一個、一個、實施一個,這是大型測繪工程、特別是創新型大型測繪工程標準化工作方法之一。標準體系按測什么、怎么測、如何表達視點分類時,測什么標準為最為急需標準,涉及其整個工程成果及進度。按測繪專業工序分類排序一般為大地、數據庫、航外、航內、地圖制圖。

1.3試驗驗證、及時培訓

大型測繪工程的標準化可實行產、研相結合,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設計單位提出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技術要求,研究并初試后在生產單位中試驗共同完成標準的研制工作。設計和生產單位針對生產試驗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共同研究、試驗,得出較好的工藝流程。技術規范和規程等標準化技術文件在報批過程中或批準后應及時培訓,由設計和試驗單位共同培訓各生產單位主要技術負責人員和實施人員,之后根據需要各實施單位組織單位內的進一步培訓,將標準化文件宣貫到每一位技術人員。

1.4重視反饋、適時完善

標準化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組成的一個活動過程,標準化基本過程模式可由制定、實施、反饋三個同等重要的環節構成[2]。測繪行業以嚴謹著稱,測繪標準化工作也是如此,標準化工作程序中的反饋環節往往容易被忽視。大型測繪工程的標準化文件一字、一值之差將有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在工程實施中,標準化文件的制定者應積極到生產單位收集用戶意見,用戶應在實施應用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意見,制定者根據反饋意見進行的技術修改應以文件形式快速下發執行。

1.5根據條件升華水平

大型測繪工程后期或驗收后,工程中研制的標準化文件經過工程的洗禮已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可推廣到全行業,部分可以推廣到全國,先進測繪技術和測繪新產品相關的工程標準化文件,已初步具備了上升為行業或國家標準的基本條件。大型測繪工程的設計、實施各方均應積極促進工程標準化文件的升華,及時提出相關國家、行業標準立項建議。

2實踐

2.1概述

2006~2011年間,國家測繪局組織完成西部測圖工程,其中包括大地、航測、制圖、數據庫和系統建設測繪的全過程,涉及測繪專業廣、參加工程單位多、工程周期長、作業區域大。西部測圖工程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大型創新型測繪工程:①采用現有技術方法,同時提出新技術方法,如青藏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等測繪人員難以到達、航空攝影困難區域測圖,需廣泛應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測圖技術;橫斷山等常年云霧繚繞區域可見光影像獲取困難區域測圖,局部應用雷達測圖技術等。②測制常規測繪產品,同時研制新型測繪產品,如不僅生產1:50000地形圖DRG,DEM,DOM,DLG現行的測繪產品,還生產覆蓋全測區的地表覆蓋數據集和影像地形圖、局部暈渲地形圖產品。為促使新技術、新產品在工程的各參加單位中全面實施,在執行現行國家、行業標準的同時,制定了十一項適用于全工程的內部標準見表1。

2.2西部測圖工程標準體系

西部測圖工程須制定全面成套、層次恰當、劃分分明的工程標準體系,以規劃各標準規范的應用和制訂,保持標準化工作的延續性,保證各測區、各參與單位采用協商一致的共同技術文件。西部測圖工程標準體系由現行相關標準與工程研制的十一項標準化技術文件共同構成,可從如下視點分解:1)從測繪專業劃分視點出發,工程的標準分為三個層次,涉及各專業方面,如《地形圖補充要素內容技術規定》涉及航外要調繪、航內要采集、制圖要表達;涉及某專業標準,如《1:50000暈渲地形圖技術規定》僅涉及制圖表達;涉及工程實施具體軟硬件環境和具體步驟,該類細則由生產單位自行研制實施,如《衛星影像立體測圖作業指導書》等。2)從工序流程視點出發,外業調繪方面研制了《景觀圖片采集技術規定》,內業數據采集方面研制了《1:50000地形圖水系地貌要素采編細則》,地形圖產品方面研制了《1:50000影像地形圖技術規定》等。3)西部測圖工程在已有國家和行業標準基礎上,根據我國西部地物、地貌特色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從測什么、怎么測、如何表達為視點歸納為:①進一步規范測什么:對地形圖圖式內容進行了補充,對地表覆蓋分類進行了細化,在外業增加了景觀圖片采集工作,進一步規定了測什么。②進一步規范如何表達:針對工程測圖過程中的問題,通過高分辨率影像和雷達影像測圖技術規定、等高線水系采集細則、地名譯寫規則補充、地表覆蓋解譯規程等進一步規定了怎么測。③進一步規范如何表達:綜合運用測圖工程成果研制新產品,通過影像地形圖、暈渲地形圖技術規定等進一步規定了如何表達。

2.3產研結合、及時培訓、適時修訂

工程研制的技術規定由工程技術負責單位主持、生產單位試驗共同研制,如《1:50000影像地形圖技術規定》《1:50000暈渲地形圖技術規定》《1:50000地形圖水系地貌要素采編細則》分別與四川測繪局制圖院與遙感院合作完成。工程的標準化技術文件按《測繪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經過立項、起草、征求意見、提出送審稿、秘書處形式審查、專家審查、報批稿、秘書處復核、國家測繪局審批、實施全過程。為保證工程進度,一般在報批階段由工程項目部組織規模培訓,之后各實施單位根據實際需求進一步將培訓范圍擴大到作業人員。工程中的部分標準化技術文件根據實施中遇到的相應技術問題及時彌補,適時修訂五項技術規定。

2.4急用先定、分步實施

工程的十一項標準化文件分三步實施,與“測什么”相關的四項技術文件《地表覆蓋分類系統》《地形圖補充要素內容技術規定》《景觀圖片采集技術規定》《1:50000地形要素數據技術規定》首批研制、獲批、實施;與“怎么測、如何表達”相關的四項技術文件《蒙古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藏語(拉薩話、安多話、德格話)地名譯寫規則補充要求》《1:50000地形圖水系地貌要素采編細則》《1:50000影像地形圖技術規定》《1:50000暈渲地形圖技術規定》于第二批研制、獲批、實施;涉及的“如何測”應用技術相對復雜。試驗過程較長的三項技術規定《地表覆蓋判譯調繪規程》《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測圖技術規定》《雷達影像測圖技術規定》為最后一批。

2.5成果與展望

國家西部測圖工程已驗收,對其中的標準化工作做出了應有貢獻,十一項文件完成了其在工程中的使命,建議將這些標準化技術文件分為三類,部分可進一步完善提升為國家標準在全國推廣,部分進一步完善提升為行業標準在行業推廣,部分在相應標準修訂時適量納入到現行國家或行業標準中。《1:50000暈渲地形圖技術規定》已通過行業標準申請立項,納入到2011年測繪地理信息標準項目計劃。

3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社会| 荥阳市| 太仆寺旗| 康定县| 玉田县| 濮阳市| 云南省| 长阳| 会宁县| 磐石市| 金寨县| 东方市| 周口市| 微山县| 平安县| 青川县| 仁化县| 永春县| 定兴县| 油尖旺区| 聂荣县| 桃江县| 光泽县| 临夏市| 钟祥市| 克什克腾旗| 留坝县| 汉源县| 萍乡市| 清徐县| 红河县| 钟山县| 盘锦市| 梁河县| 浦江县| 榆林市| 教育| 柳江县| 孟村|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