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時間:2023-09-28 09:30: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新生兒黃疸的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第1篇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護理;藍光治療;撫觸療法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普遍的一種疾病,其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①生理性黃疸:在新生兒出生24h之后肉眼可見的頭部,四肢,虹膜發黃,在2~3d左右會達到峰值,兩周時間即可退黃,足月兒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②病理性黃疸:黃疸是由于膽紅素在體內積聚使得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的。然而紅血球破壞過多,是間接型的高膽紅素造成,它可以透過血腦屏障,對于頭部腦部發育尚未成熟、本身具有先天疾病有遺傳病史的或是早產兒來說,造成傷害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黃疸持續高值會使得腦部產生核黃疸,從而會影響腦部發育,膽紅素腦病的病死率很高,并且也會伴隨著嚴重的后遺癥。因此對高膽紅素血癥必須加以重視,早發現早治療。

1 新生兒黃疸的癥狀

黃疸一般會從患兒的頭部開始,常見于虹膜,面頸部,手足部位。生理性黃疸患兒輕者呈色澤輕,淺花色,2~3d后消退,5~6d后肌膚顏色基本能夠恢復正常顏色,重者黃疸患兒顏色會相對較深,但皮膚紅潤,黃里透紅,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有可能會黃染,黃疸時間在7d以上,個別早產兒可以持續到4w時間。黃疸部位多見于軀干,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2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2.1家庭護理 媽媽出院回家后應當控制家里的光線,自然光為好,不能太暗,但也不能太過刺眼。如果在醫院時患兒黃疸指數超過15mg/dL,醫院會照藍光,讓膽紅素由于光化的反應,使其結構變成不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的結構。因為藍光具有特定的波長,所以照射會對病情有緩解。由于自然光中具有任何波長的光,或多或少的會有些幫助,但是注意不要把直接患兒帶到太陽光下進行直射,盡量避免紫外線對其造成的的不必要的傷害。然而若家中太暗的話會對寶寶吸收維他命D有影響。與此同時應盡量給患兒補充水分,適當的水分有利于患兒自身黃疸的排出。看新生兒的小便排便情況是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會排出6~8次小便。另外應該盡早的排除胎便,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會在出生后2~3d后全部排出,這樣就能減少新生兒黃疸的程度,這也是小兒黃疸的治療方法之一。同時要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在正常的情況下,經肝臟處理好后的膽紅素會由膽管至腸道后排泄,但是如果在膽道閉鎖的情況下,膽紅素就會堆積在肝臟內無法排出,大便的顏色就會越來越淺,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在大便變白的情況下,患兒變黃的更嚴重,應該保留大便即使送往醫院,由醫生檢查后進行有效的治療。增加母乳喂養,勤吸奶會刺激分泌乳激素,母乳喂養對孩子和媽媽都有好處,有益于身體健康。

2.2新生兒黃疸的撫觸療法 撫觸療法是通過對嬰兒全身各部位的皮膚進行科學的、有序的、溫和的按摩,將肌膚的刺激傳導至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促進嬰兒健康發育,增強母嬰情感交流的一項護理技術。應該在新生兒每天淋浴和進食后進行全身的撫觸訓練,并加強腹部和背部的撫觸頻率和力度,這樣也可以促進患兒體內的胎便和膽紅素的排出,降低體內膽紅素的水平,促進患兒腸胃蠕動,有利于黃疸情況的緩解。新生兒黃疸與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能力低下、膽紅素產生過多及排泄異常有關。新生兒腸腔內胎便總量約100~200g,其胎糞中含有大量膽紅素,若胎糞在腸腔停留時間過長,就會增加腸道對膽紅素的再次吸收回至胎兒體內。正常新生兒一般會在出生后10~12h內排胎便,出生后3~4d開始排黃便。胎便排出時間和變黃時間延遲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兒生后3~4d血清膽紅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黃疸范圍的因素之一。根據新生兒肝腸循環的生理特點,出生6~48h撫觸的重點應該是在腹部。腹部撫觸應是根據結腸、直腸的解剖特點,按結腸蠕動的方向給予機械動力作用。新生兒出生時初步具有視、聽等功能,其中觸覺是最原始的感覺器官,皮膚又是面積最大的體表感覺器官,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外感覺器官。因此撫觸訓練對于新生兒黃疸有緩解的作用。

2.3新生兒黃疸的藍光照射護理 目前醫療水平來說,光照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一種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將未結合膽紅素在光照的作用下會發生光化的反應,使得未結合膽紅素由脂溶性的變成水溶性,然后有膽道到腸道或尿道排出。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高膽紅索血癥普遍采用藍光療法。藍光治療的過程:①藍光治療前應該對光療箱、開放式搶救臺及藍光燈管進行清潔、并且紫外線消毒,藍光治療室內應該配有空調,保持室溫24℃~26℃、濕度55%~65%。另外應該根據患兒的體質量、日齡及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箱溫,保證患兒體溫控制在36.0~37.4℃,體溫過高時可暫時關閉藍光或調節箱溫。采用開放式搶救臺光療的患兒,應注意探頭的固定,防止探頭脫落反射性造成搶救臺持續加熱;②進行藍光治療時應用黑色眼罩來保護患兒眼睛,新生兒眼睛剛剛發育暫時不能夠接受強光的照射,避免強光對眼部的損傷,另外由于長時間遮住了患兒的眼部,應密切觀察其眼部有無炎癥的發生,如果發現有炎癥的發生應用以 0.9%生理鹽水擦拭眼部。用尿布包裹住患兒會陰及,還要保證患兒全身皮膚都能夠充分地暴露在藍光下,每1~2h變換1次;③藍光照射療法過程中容易引起患兒排便次數的增多及排稀便,糞便及尿液產生的氨類物質對新生兒皮膚會有很大的刺激,易引起新生兒臀炎。應在每次患兒排便后用濕巾清潔臀部,再用鞣酸軟膏涂于臀部給予保護,另外還應該勤換尿片,保持臀部的干爽;④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黃疸的情況,肌膚顏色及大小便的顏色,每天每班護理人員都要準確的記錄患兒大小便次數、出入液體量和生命體征等,觀察患兒黃疸的程度,每日進行黃疸測定,及時與醫生交流溝通;⑤患兒在出箱前,護理人員應該輕柔地摘取眼罩,保護好患兒的眼睛,不得有強光刺激患兒的眼睛,同時檢查患兒全身皮膚是否有破損,與玻璃的擦傷以及有無皮疹的發生。給予患兒皮膚清洗擦拭,清潔后及時給患兒穿上衣服,避免著涼。護理人員還要繼續加強巡視,注意觀察皮膚顏色變化、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等情況,如有病情變化及時向醫師。

3 結束語

胎黃的發生通常是由于孕母體內的濕熱侵入到胎兒體內造成的,所以在妊娠期間,孕婦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合理搭配,少辛辣,生冷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調理好脾胃。若孕婦有肝炎史或者生育過有生理性黃疸的嬰兒,就應該多多注意,做好產檢,必要時可以輔以藥物進行治療,嬰兒出生后進行實時觀察,加強護理。如果父母雙方的血型不合,特別是母親的血型為O型,應該注意羊水檢查,防止新生兒溶血的現象。另外新生兒注意保暖,也不能過熱,防止生疹子,護理好皮膚,早起開奶。

參考文獻:

第2篇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6(b)-0161-04

新生兒黃疸是兒科常見的疾病,其是指新生兒在出生28 d內膽紅素代謝功能障礙,其形成原因復雜多樣,有母乳性、肝性、溶血性黃疸,還有新生兒膽道閉塞,各類原因誘發血液中膽紅素含量明顯升高,從而導致患兒的皮膚、黏膜發生黃疸,進而對患兒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可能留下不可逆性的后遺癥,嚴重者發生死亡[1-2]。針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特點,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新生兒生活質量成為研究的熱點護理問題。本研究通過對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新生兒黃疸病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擬探討新生兒黃疸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兒黃疸病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治療護理措施進行分組。常規護理組100例,女52例,男48例;母親孕周38~40周,平均(38.4±1.5)周;新生兒體重2.3~4.7 kg,平均(2.7±1.3)kg;Apgar評分7~10分,平均(8.2±1.1)分;發病原因:生理性黃疸38例,新生兒感染32例,新生兒溶血30例。聯合護理組100例,女54例,男46例;母親孕周37~40周,平均(38.9±1.1)周;新生兒體重2.4~4.6 kg,平均(2.8±1.3)kg;Apgar評分7~10分,平均(8.4±1.3)分;發病原因:生理性黃疸36例,新生兒感染33例,新生兒溶血31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合理喂養、保暖看護、補充維生素,觀察患兒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發生。

1.2.2 聯合護理組 (1)撫觸前的準備:保持患兒適宜的房間溫度,保證患兒至少在撫觸過程中無聲音干擾,病房內播放一些柔和的輕音樂。患兒在撫觸前不能吃太飽或者太饑餓,撫觸多是在患兒沐浴之后。在撫觸前為患兒準備好遮眼罩、尿不濕和會陰的遮蓋物。(2)撫觸護理:撫觸方法參照美國強生公司推廣的撫觸方法,①臉部的撫觸,用雙手拇指從患兒的額中心向兩側推壓,手劃過的區域呈現微笑狀。②眉頭、眼窩、人中和下巴的撫觸,用雙手拇指從患兒的眉頭、眼窩、人中和下巴中間分別向兩側外部推壓,動作輕柔。③胸部撫觸,雙手分別放在患兒兩側肋緣處,右手向上滑動,到達患兒的右肩,然后復原,左手向上滑動,到達患兒的左肩,然后復原。④手部的撫觸,將患兒雙手下垂,采用一只手捏住患兒的胳膊,從上臂向手腕方向輕輕的擠捏,然后用指腹對手腕進行按摩。雙手夾住患兒的小手臂,上下進行搓滾,并且輕輕拈患兒的手腕和手掌。在保證患兒手部沒有受傷的前提下,通過拇指從患兒掌心向著患兒的手指按摩。⑤腹部撫觸,按照順時針方向對患兒的腹部進行按摩,如果臍痂沒有脫落不能對該區域按摩。用手指尖在患兒的腹部進行按摩,方向是從左向右,操作者可以感覺到氣泡在手指下方移動。⑥腿部撫觸,對患兒的大腿、膝蓋、小腿進行按摩,從大腿到踝部輕輕的擠捏,然后對腳踝和足部進行按摩。雙手將患兒的小腿輕輕的夾住,上下輕柔的搓滾,對患兒的腳踝和腳掌輕拈。在保證患兒腳踝不受傷的情況下,用拇指從腳后跟向腳趾的方向按摩[3-4]。⑦背部撫觸,雙手平放在嬰兒的背部,從頸部向下逐步的按摩,然后通過手指尖對脊柱兩側肌肉輕輕的按摩,最后再從頸部向脊柱下端做迂回的按摩。每次撫觸護理15 min,每天撫觸2次。(3)早期游泳:游泳護理方法:游泳護理人員經過專業的、統一的培訓,保持游泳室內溫度28℃左右,水溫保持在38℃左右,采用正規廠家的高質量的游泳器材,護理人員選擇合適的新生兒頸部游泳圈,游泳前檢查是否安全和漏氣。新生兒如水前檢查是否已經貼好臍帶防水貼,將游泳圈輕輕的套在新生兒頸部,將保險貼扣好,然后把新生兒放入水中。護理人員幫助新生兒將四肢伸展,輕輕撫摸新生兒皮膚,加強和新生兒的交流和溝通,通過語言提高新生兒的配合程度,游泳結束后,護理人員用雙手將新生兒軀干拖住,然后從游泳池內抱出,將游泳圈取下,用干燥的浴巾將新生兒包裹好,最后對新生兒臍部進行護理[5-6]。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新生兒護理前后體重變化情況,主要觀察胎兒護理前、護理后體重變化情況。②觀察兩組新生兒護理前后黃疸指數變化情況,主要觀察胎兒護理前、護理后黃疸指數變化情況,通過經皮膽紅素儀(JH20-1C型)測定黃疸指數。③觀察兩組新生兒護理前后血清間接膽紅素變化情況,血清間接膽紅素采用酶法進行檢測。④觀察兩組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體重變化、黃疸指數變化、血清間接膽紅素變化情況

護理前兩組新生兒體重、黃疸指數、血清間接膽紅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護理前后常規護理組體重無明顯變化(P > 0.05)。護理后聯合護理組體重高于護理前,且高于護理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護理后兩組新生兒黃疸指數、血清間接膽紅素均低于護理前,護理后聯合護理組新生兒黃疸指數、血清間接膽紅素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情況

聯合護理組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黃疸消退時間均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嬰幼兒健康理念明顯增強[7-8]。新生兒黃疸又被稱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其發生原因是膽紅素代謝水平異常,造成新生兒皮膚和鞏膜黃染,生理性黃疸多在新生兒出生3~7 d最為明顯,在14 d之后逐步消失,其發生、發展和膽紅素腸肝循環有著密切的關系[9-10]。新生兒的胎糞中多含有一定量的膽紅素,其含量大于每天產生量。如果排便延遲可能會加大膽紅素腸肝循環的負荷,從而造成血清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進而加重黃疸的病情,新生兒排便情況關系到膽紅素的回吸,在新生兒黃疸治療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1-12]。新生兒黃疸癥狀中,胎兒排便的時間和黃疸嚴重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黃疸患兒胎便膽紅素成分較高,甚至達到100 mg,而正常的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生產量僅為20 mg/d[13-14]。

新生兒胎便中膽紅素含量是胎兒體內每天正常產量的6倍,新生兒血清膽紅素生產量如果大于正常生產量,就會發生生理性黃疸,造成新生兒首次胎便時間、變黃時間發生延遲[15-16]。新生兒胎便在體內聚集,無法及時的排除,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增加腸道血液循環負擔,膽紅素吸收量明顯增加,造成膽紅素濃度升高,出現黃疸癥狀加重,有效的促進新生兒排便,降低腸道和肝臟血液循環負擔,可以明顯降低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的吸收,對于避免黃疸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17-18]。

本研究中撫觸護理聯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是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一種護理措施。撫觸護理是對新生兒腹部進行輕揉,符合胃腸活動的規律,提高新生兒排便頻率,促進胎便及早的從新生兒體內排除,同時撫觸護理的手法對于新生兒皮膚觸覺產生良性刺激,充分的改善了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刺激新生兒壓力感受器和皮膚觸覺敏感度,提高了迷走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提高了生長激素和胃腸道良性激素生成,降低了胃泌素、胰島素一些異常水平,提高了新生兒的胃腸道功能和機體代謝水平,保持了新生兒胃腸道內的菌群平衡,促進了尿膽原生成,降低了膽紅素不良循環[19-20]。新生兒游泳可以讓新生兒再次感受到在母體羊水環境中的運動,利用水的浮力、水溫和氧氣氣泡對新生兒皮膚、骨骼產生新的和觸摸,提高新生兒視覺、聽覺等全身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良性應激反應。另外游泳還可以調節新生兒睡眠節律,穩定新生兒不良心理情緒,減少哭鬧,幫助新生兒精神放松,利于新生兒的心身發育[21-22]。

第3篇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指出生28天內期間,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皮膚、黏膜及鞏膜被黃染的一種病癥。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后者嚴重時會導致膽紅素腦病,嚴重危害患兒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至關重要,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9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通過加強觀察及護理,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9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黃疸患兒,男52例,女38例,患兒年齡為12h~8d,其中,生理性黃疸47例,母乳性黃疸17 例,病理性黃疸26例?;純壕憩F為不同程度的全身的黃染,血清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均高于正常值。

1.2 方法

所有新生兒黃疸患兒入院后對其病情作出評估,做好基礎護理,并進一步了解患兒黃疸出現的時間和病情發展狀況,針對不同的病因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對26例病理性黃疸患兒進行光療治療。

2 護理

2.1 基礎護理

(1)密切關注患兒的體溫、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皮膚及面部黃染的程度和部位,還要注意觀察糞便的顏色,同時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和吮吸情況等。

(2)消毒護理:定時對病區進行紫外線消毒,接觸患兒前必須清洗雙手,進入病區需換消毒衣服、帽子和拖鞋,患兒的生活用品及食具專用,使用前后都要進行清洗和消毒,預防交叉感染。

(3)喂養護理:對患兒進行按需哺乳,在做好母乳喂養的同時加喂水以促進排尿和排便,從而促進膽紅素的排出。對于鼻飼喂養的患兒要加強口腔護理,以防患兒口炎和唇部干裂。

(4)皮膚護理:每天堅持給患兒洗澡,用溫水認真擦洗腋下、腹股溝,做好臀部的清潔護理。用75%乙醇或0.75%稀碘酊擦拭臍帶,每日2~3次,以防止臍炎的發生。

(5)心理護理:做好家屬的宣傳教育工作,將黃疸的發病原因和臨床表現及護理注意事項告知家屬,耐心回答他們提出的疑問,安撫家屬以減輕其心理負擔,取得家長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

2.2 生理性黃疸的護理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后2~3d出現,最遲在第5d出現。本研究中,47例被確診為生理性黃疸,小兒沒有其他癥狀,精神反應良好,個別新生兒吃奶稍差。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護理措施主要是注意新生兒的保暖,勤哺乳,供給足夠的熱能和水分,促進胎便的排出,以減少膽紅素的積累,從而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

2.3 母乳性黃疸的護理

本研究中17患兒被確診為母乳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3d左右出現,常與生理性黃疸重疊且2周左右后持續不退,停止母乳喂養3d后黃疸癥狀減輕。護理方面提倡暫停母乳喂養,提早人工喂養以刺激新生兒腸道的蠕動,促進胎便便和膽紅素的排出。但為了防治新生兒對配方奶的依賴,也可使用顧平等設計的新生兒哺乳輔助器補充配方奶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新生兒血中膽紅素的積累,又避免造成新生兒對配方奶的依賴。

2.4 病理性黃疸護理

本研究中,26例新生兒被確診為病理性黃疸,采用光照療法給予治療。藍光療法是一種通過熒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患兒入箱前的準備。脫去患兒衣褲,并對患兒全身進行清潔,剪短指甲,佩戴黑色遮光眼罩保護雙眼,用布條保護好新生兒的外生殖器,選擇舒適的。調節箱的溫度保持在30~32℃。

(2)入箱后的護理。光療時注意及時更換,保持患兒全身均勻受光,俯臥照射時要有專人護理,密切觀察患兒鼻腔是否受壓,定時測量箱溫和患兒體溫的變化,使患兒體溫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如果患兒在光療過程中出現發熱、皮膚脫水、呈現青銅色、驚厥、嘔吐、呼吸暫停等突況,應暫停光療并及時告知醫生。

(3)口服瓊脂的護理。瓊脂中的纖維素可以使光療過程中轉化了的膽紅素穩定在溶液中,降低被細菌轉化的可能,通過膽紅素的結合和排泄。瓊脂用10%~15%的葡萄糖溶解后喂食,每次500mg/kg,6~7h/次。應在患兒情緒平靜時喂食,以免嗆咳,大便次數過多時應停止喂食。

(4)撫觸護理。對生命體征平穩的患兒可進行撫觸護理,每日1次,每次10min~20min。對患兒頭頸部、胸腹部及四肢、背部進行標準有序的撫觸,頭頸部和背部的撫觸用指捏法,四肢的撫觸用擠捏法,力度要輕柔,每個動作重復3次。撫觸者需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對患兒進行充滿愛意的撫觸,當患兒因疲勞、煩躁、饑餓有抵觸情緒時應停止撫觸。撫觸能夠刺激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島素等的分泌,促進患兒對乳汁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胎便的排泄。

3 結果

47例生理性黃疸患兒和17例母乳性黃疸患兒通過藥物治療及針對性的護理,均痊愈出院;26例病理性黃疸患兒接受藍光照射的平均時間為7~8h,療程為4~5d,臨床癥狀均得到改善,均痊愈出院。

4 護理體會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病癥,對于生理性黃疸患兒,只要給予及時有效的護理就能痊愈。如果不能及早發現并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容易導致生理性發展為病理性,持續時間過久會造成神經中樞收到損害從而引發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嚴重危害患兒的健康。

綜合有效的護理內容,是保證患兒能夠得到有效治療的基礎。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黃疸患兒發生的實際情和具體發病原因,除了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外,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黃疸給予針對性的觀察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策略,為其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使患兒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周根秀.127例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護理體會[J].臨床護理,2012(8).

[2]解中芬,康朝風.新生兒黃疽的整體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9).

第4篇

【關鍵詞】 早期綜合護理;新生兒;黃疸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77

Study on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onatal jaundice GAO Zi-yi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Zhuhai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Zhuhai 51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78 neonatal jaundic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parallel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first row of meconium and meconium to yellow time, percutaneous jaundice index.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first row of meconium time as (2.15±0.23)h, meconium to yellow time as (33.43±0.66)h,

which were all shorter than (5.43±0.56) and (57.49±2.34)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percutaneous jaundice index on postnatal 2nd day, 3rd day, 4th day, 5th day and 6th da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夯起閌侵賦鏨28 d內的新生兒由于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1-4], 導致新生兒血中游離膽紅素數值增高, 進而導致皮膚、黏膜及鞏膜出現黃染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病癥, 好發于分娩后2~3 d的新生兒, 由于新生兒毛細血管豐富, 當血清膽紅素值>5 mg時便可有肉眼可見的黃疸出現[2], 發病原因復雜, 若未及時的發現和處理, 會導致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損害, 甚者引發膽紅素腦病, 患兒出現神經細胞中毒性改變, 嚴重者甚至對其生存產生影響, 或導致身體運動功能損害及智力功能障礙等嚴重后遺癥[3, 5-8], 對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和生長發育產生嚴重的影響, 本次作者對本院分娩的新生兒進行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并對新生兒黃疸臨床效果進行研究, 現將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新生兒科收治的78例新生兒黃疸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4];沒有外觀畸形;妊娠期間無合并癥及并發癥;Apgar評分>8分;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者; RH或ABO溶血;新生兒出生時窒息、感染或產傷。78例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平行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9例。觀察組男19例, 女20例, 出生時體重2560~4080 g, 平均出生體重(3310.45±256.52)g, 日齡1~5 d, 平均日齡(2.46±0.85)d, 平均血膽紅素(249.88±14.56)μmol/L;對照組男20例, 女19例, 出生時體重2540~4065 g, 平均出生體重(3321.45±247.85)g, 日齡1~5 d, 平均日齡(2.36±0.88)d, 平均血膽紅素(250.74±14.67)μmol/L。兩組患兒性別、出生體重、日齡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兒予以早吸吮、早接觸、母嬰同室、母乳喂養、按需哺乳、遵照醫囑對癥護理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早期綜合護理, 具體方法如下:①病情觀察:密切對患旱納命體征、是否有吸吮困難、斜視、精神萎靡、嗜睡等進行觀察, 同時對黃疸出現時間、分布、伴隨癥狀、治療后消退情況及大小便的性狀和顏色進行觀察和記錄。②撫摸治療:在患兒游泳和沐浴后由雙手溫暖的專人進行動作輕柔進而力度適中的全身撫觸治療, 撫摸操作部位應以掌心或指腹, 2次/d, 15 min/次, 連續治療5 d, 按照頭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順序進行撫摸, 新生兒吃奶1 h后在水溫38℃和室溫26~28℃環境下有專業護理人員將患兒緩緩放入水中進行游泳操作, 患兒肢體伸展活動并予以輕柔的撫觸, 保證水質清潔和使用防水護臍貼對患兒臍部保護及佩戴新生兒特制游泳圈, 游泳結束后取掉臍貼進行常規臍部消毒, 在撫摸過程中若患兒出現哭鬧、煩躁時應立即停止撫摸治療。③人工排便護理:觀察患兒初次排便和轉黃時間, 若新生兒出生后24 h無排便, 護理人員應對進行按摩, 選擇0.5 cm直徑的新生兒塑料肛管前端蘸石蠟油輕輕邊轉邊插入3~5 cm, 直到排便為止。④健康教育:對新生兒生理特征、患兒黃疸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和護理的必要性告知患兒家屬, 并囑咐患兒父母擁抱和探視患兒以增加感情, 同時對患兒的精神狀態、各部位顏色及吃奶等情況進行觀察, 幫助患兒家屬對新生兒的特點進行了解并指導其正確護理嬰兒, 使患兒家屬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患兒的治療和護理。⑤光照治療:患兒如光療箱的溫度為26~28℃, 照射溫度為30~32℃, 提前做好光療箱消毒及溫度調節工作, 照射時間為6~12 h, 每小時對患兒左右側臥和俯臥位交替翻身1次, 以保證藍光對患兒皮膚進行充分照射, 用眼罩對患兒的雙眼進行覆蓋, 并用尿布對患兒的會陰進行包裹, 避免光照造成傷害, 護士輕柔撫摸患兒以緩解其不安情緒。⑥按需添加配方奶:在患兒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給予配方奶, 增加患兒早期攝入量以保證患兒營養充分及足夠的攝入成長所需的蛋白和能量。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第一次排胎便和胎便轉黃時間、經皮黃疸指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第一次排胎便和胎便轉黃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第一次排胎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兒經皮黃疸指數比較 兩組患兒經皮黃疸指數在出生后第1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出生后第2、3、4、5、6天經皮黃疸指數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出現在出生后2~3 d、4~5 d達到高峰, 多在2周后消退[5], 隨著母乳喂養的增多, 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也在增加, 由于早期母乳量不足及喂養次數少、新生兒的腸蠕動慢影響了胎便排泄時間, 增加了膽紅素的吸收量而引發新生兒黃疸[6], 有效的護理措施能降低新生兒黃疸, 故早期綜合護理對新生兒黃疸的意義重大[9-13]。

綜合護理中撫摸護理主要是通過對背部體表神經興奮排便中樞進行刺激以幫助患兒胎便的排除[7, 14-16];人工排便護理主要是減少新生兒胎便在體內停留的時間, 減少患兒排泄胎便的時間, 減少因排泄延遲引發的新生兒黃疸, 間接的改善新生兒黃疸,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出生后第2、3、4、5、6天經皮黃疸指數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早期綜合護理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兒黃疸, 有效的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血癥, 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李茂蓮.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的應用.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5, 36(8):942-943.

[2] 杜雪楓.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指數的影響.中國醫藥科學, 2013, 3(6):120-121.

[3] 彭靜.新生兒黃疸護理中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世界臨床醫學, 2016, 10(1):139.

[4] 張翠玲.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分析.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32):127.

[5] 柯麗瓊.新生兒黃疸開展早期護理干預對預后影響分析.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 2014, 24(4):2229-2230.

[6] 趙燕霞, 王莉.新生兒早期護理干預對黃疸的影響.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22):3150-3151.

[7] 辛美俊, 張艷紅.綜合性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6, 33(2):226-227.

[8] 鄭萍萍, 梅嫦穎.早期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現代實用醫學, 2015, 27(2):270-271.

[9] 商廣芝, 李松, 洪麗娟.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2):32-33.

[10] 趙娜.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5):34-35.

[11] 段春英, 陳殿紅, 陳立. 多元化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09, 15(1):8-9.

[12] 陶慧, 張志霞.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23):15-16.

[13] 鄺笑針.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發展的影響.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4):600-601.

[14] 羅琳雪, 黃月艷, 羅素楨, 等.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右江醫學, 2007, 35(3):282-283.

[15] 劉紅艷.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8):25-26.

[16] 郭亞瑾.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中國保健營養月刊, 2010, 35(7):83.

第5篇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護理干預;早期護理;經驗總結

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時期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病癥。它是因為體內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而造成血液中膽紅素持續增加而表現在皮膚黏膜等上的病理特征,可誘發新生兒神經系統遭到一定的損害,病理性黃疸嚴重的話,很有可能引發核黃疸造成新生兒死亡。所以,對新生兒黃疸進行前期的護理與預防至關重要。本文選取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兒黃疸患者并給予了常規的護理干預,受到了良好的成效。具體報道如下文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的68例新生兒黃疸者都是在該院所收治的,而且都滿足母乳性黃疸診斷所規定的標準要求。在這68例新生兒中,男嬰為36例,女嬰占到32例,他們在接收治療時的出生日齡都保持在24h~35d,大致范圍在(14.0±3.5)d,出生體重基本維持在2100~4500g,新生兒的胎齡的大致范圍在(38.6±3.2)周。其中已足月的嬰兒為62個,早產兒為六例。對這68例新生兒在剛入院期間對其各項指標進行檢查,我們得知其膽紅素(IBiL)196.6~490.8μmol/L,而血清總膽紅素(TBiL)為222.0~538.2μmol/L。對新生兒黃疸出現的時間進行調查發現,在一天以內出現的只有一例患兒,一周以內的有30例患兒,兩周之內的則為16例,15~28d時為21例患兒。臨床表現為黃疸病情不斷加重,新生兒的表面皮膚呈現鮮黃色,舌質通紅,小便短赤等癥狀不同程度的出現。我們將這68例新生患兒分為兩組,任意隨機的分成對照組與治療組。對這兩組患兒的病因。性別、胎齡、血清膽紅素各個方面進行比較,差異變化不明顯的比較起來科學性也較強。

1.2護理方法

1.2.1治療組:為他們先進行常規的護理之后,然后給新生兒的處注入5ml的開塞露,并將其周邊的皮膚捏緊至一兩分鐘左右。每隔12h,給新生兒喂10ml、2.5%的葡萄糖溶液,每天喂三次,一共持續三天時間。對照組:為新生兒進行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母乳喂養,每天定期為新生兒進行沐浴,對胎兒的全身進行撫觸并持續20min左右,特別是嬰兒的背部,撫觸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皮膚神經促使中樞產生興奮感,使胎兒可以盡快的將胎糞排出體外。新生兒游泳的好處在于水中的導熱性能強于空氣中,新生兒在水中耗能多,胃腸蠕動也會不自覺的加快,食欲自然而然也會不斷增加。對兩組新生兒每次的胎糞排出時間與多少以及胎糞變黃時間進行觀察與記錄,在出生第四天后對他們進行黃疸含量的測定。

1.2.2黃疸測定 由于從皮直接測黃疸值與血清總膽紅素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而從額部和胸部經皮測黃疸值與血清膽紅素值比較精確。所以通過在測量時,選取額部與胸部的平均值進行比較。測量的最高值為22,最低讀數為5,額部。胸部平均值保持在12,以此來斷定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

1.3衡量療效的標準

①顯效:治療5d后,患兒面部、全身發黃現象全部消退,而且吃奶、睡覺都表現正常,血清膽紅素

1.4數據分析

通過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其中計數資料都選取均數±標準差形式,組間計量資料使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

2結論

從以上調查我們可以得出:對于治療組來說,在60min之內,新生兒都將胎遍順利排出,并且首次的胎糞量明顯比較多,而對照組中只有8例盡早排出了胎便。在第四天的黃疸指數測量中,對組照的新生兒的黃疸指數偏高的患兒明顯多于治療組。兩組胎糞變黃時間與第4天經皮測黃疸指數,兩組比較,P<0.01。治療組護理干預5d后,干預組顯效27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1%(33/34),明顯高于對照組79.4%(27/34),χ2=3.2,P<0.05。

3討論

新生兒黃疸發病率高,其病因復雜,按其病因可以分為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仍不太清楚,多數學者認為系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增加所致,主要特點是新生兒母乳喂養不久后出現的黃疸,多在出生后2~8d發生,無其他全身癥狀,近年來,母乳性黃疸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母乳中含有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鍵,產生未結合膽紅素,迅速從腸道吸收,進入腸-肝循環,使膽紅素不易排出,進而導致黃疸,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但一旦發展為病理性黃疸就會引發新生兒的神經系統損害。

在出現黃疸時,要耐心呵護,剛出現皮膚鞏膜黃染時,即增加喂養次數,鼓勵及指導母乳喂養,每日6~8次,再次喂養之間適當補充溫熱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數,從而加速膽紅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黃疸在停用母乳3d期間,母親定時擠奶,仍保持乳汁通暢。新生兒則增加人工喂養次數,奶液的配制一定嚴格按配方稀釋,防止奶液過濃增加胃腸負擔而影響膽紅素排出,奶液過稀會引起新生兒營養不良。

參考文獻:

[1]王春蘭.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1,32:63.

[2]羅文英.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5:115-116.

第6篇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指在新生兒時期由于體內膽紅素累積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的黃染,以鞏膜、皮膚黃染為特征,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黃疸嚴重者尚可引起核黃疸,導致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等嚴重后遺癥[1]。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降低血清膽紅素的簡單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治療過程中因母嬰分離、喂養方式改變及裸睡在光療箱的硬板上、黑棉布遮著眼等舒適度的改變,都會引起患兒的身心不舒適,影響藍光照射的治療效果[2]。所以不僅要重視新生兒黃疸藍光的治療,還要重視他們的護理,使他們盡快得到康復出院。

1患兒藍光治療前的護理

1.1心理護理 要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因患兒是接受藍光治療,家屬難免會有 樣那樣的想法,擔心光輻射對患兒的影響,擔心有無后遺癥等,要耐心詳細向家屬講解,介紹治療效果,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

1.2 光療箱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普通燈管式光療設備使用時應注意,檢查燈管是否全亮,不亮應急時調換,有灰塵時應先擦去。調節病室溫度至24℃~26℃,濕度55%~65%。預熱消毒處理過的藍光治療箱溫度至30℃~32℃,夏季將光療箱置于自然通風處,并用軟布覆蓋并固定在箱內嬰兒床的四周,防止新生兒活動時撞傷。

2患兒藍光治療過程中的護理

新生兒在光療箱中,全身暴露,時有煩躁、哭鬧或出汗,丟失水分多,因此要補充足夠的水分,采用靜脈補液的同時多喂牛乳和糖水。護理人員給新生兒翻身1次/h,左右側臥位交替,單面藍光者還須與俯臥位交替,并盡量使皮膚最大面積接受藍光照射,同時對新生兒頭部、背部以及手部等處進行皮膚撫摸,避免"皮膚饑餓"現象,使新生兒安靜,達到心理上的滿足與舒適。對于特別瘦小的嬰兒,骶骨部可因長時間壓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膚受損,要及時為患兒翻身按摩。每2h要為患兒測量體溫一次,一般超過37.8℃要做降溫處理。夏季溫度高時,可打開全部箱門;冬季要加強保暖,護理操作集中進行,根據體溫調節箱溫。藍光照射治療期間可因過熱、膽汁分解產物或接觸紫外線而出現皮膚斑丘疹并出汗多,護理人員應使患兒皮膚保持清潔干燥,預防皮膚感染。定時更換尿布,預防紅臀的發生。每4h測量體溫,依體溫調節箱溫。加強巡視觀察,注意患兒全身情況,有抽搐、呼吸暫停及青紫者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做好記錄。嚴格消毒及無菌操作技術,以防止感染。

3患兒藍光治療后的護理

在光療結束前,將包裹用的衣服預熱,光療結束后,及時為新生兒清潔皮膚,并檢查全身有無破皮及炎癥,繼續觀察皮膚黃疸有無反跳現象,摘除眼罩,穿衣保暖,在登記本上記錄光療結束時間。要繼續密切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況,吃奶情況,大便的顏色及性狀,以及黃疸的消退情況,繼續觀察皮膚黃染有無反跳現象和患兒的生命體征、意識、四肢肌張力、吃奶等情況,協助醫生及檢驗科采血復查血清未結合膽紅素變化,及時匯報病情動態,提供治療依據,促進新生兒盡早康復。停用光療箱后,還要拆除箱內軟布送洗,做好光療箱的終末清潔消毒。最后,患兒在出院之時,醫務人員要告知患兒的家長,若是再次出現黃疸(生理性的)現象,給患兒沖服一些葡萄糖,因為通過糖水具有利尿的作用,這樣能快速的、有效的排除患兒體內的膽紅素。

4嚴密觀察

4.1生命體征觀察 體溫、心率、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尤其在藍光照射時,加強監測次 ,注意保暖,確保體溫穩定,及時發現呼吸變化并積極處理。

4.2神經系統 主要觀察患兒哭聲、吸吮力和肌張力,從而判斷有無核黃疸發生。

4.3大小便觀察 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存在胎糞延遲排出,應予灌腸處理,促進大便及膽紅素排出。

4.4處理感染灶 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灶,臍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5出院指導

5.1使家長了解生理性黃疸是一 生理現象,孩子沒有什么不舒服,因此發現黃疸不要著急,此期間可用些葡萄糖沖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膽紅素加速排出。

5.2各種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黃疸加重或延長,應積極治療這些疾病。

5.3應注意與迅速出現的嚴重的病理性黃疸相鑒別,觀察黃疸進展情況,出生后黃疸發生的時間、部位、程度變化,有無肌張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發熱、嘔吐等情況。若出現上述表現,切莫延誤病情,失去治療時機。

5.4若為母乳性黃疸,囑可繼續母乳喂養,如吃母乳后仍出現黃疸,可改為隔次母乳喂養逐步過渡到正常母乳喂養。若黃疸嚴重,患兒一般情況差,可考慮暫停母乳喂養,黃疸消退后再恢復母乳喂養。

總之,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一種簡便易行、見效快的方法。藍光治療要做到與舒適護理有機結合,這樣才能降低新生兒光療時的不愉,使其安靜舒適地配合光療,以便達到最佳的康復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第7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10)-01-0047-01

新生兒黃疸是指在新生兒時期由于體內膽紅素累積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的黃染。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增高。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于生后2~3天出現,一般無任何癥狀,也可有輕度嗜睡或納差。黃疸生后4~5天為高峰,7~14天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于生后3~5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慢,可延長到2~4周。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發生黃疸時間最短3 h,最長27天, “ABO”溶血癥3例,新生兒肝炎綜合征1例,新生兒敗血癥1例,紅細胞G-6PD酶缺陷癥8例,新生兒母乳性黃疸12例,頭皮巨大血腫4例,其余71例均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1.2 光療前的準備 箱內濕化器加水至2/3滿,上方燈管與玻璃板之間的距離以45cm左右為宜,增加光療源的強度。將光療箱溫度加熱到30~32 ℃或根據胎兒大小及胎齡大小把箱溫調到所需溫度(中性溫度),相對濕度55%~65%。照射前給患兒洗澡,禁忌在皮膚上涂油類或粉類,否則將降低光療效果,增加光熱的吸收,使皮膚產生灼紅。給患兒穿紙尿褲遮擋會陰,用一次性眼罩遮蓋眼睛,防止視網膜損傷。

1.3 宣教 由于對新生兒黃疸缺乏正確的認識,許多患兒家屬認為新生兒皮膚黃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過幾天自然會好。而且因獨生子女的特殊性,關心患兒疾病的除了患兒的父母,還有患兒父母雙方的親屬和家人,往往意見不統一,再加上對光照療法缺乏認識,個別患兒的家長有焦慮情緒,甚至拒絕光照療法。因此,應堅持以患兒為中心,由主管護士對患兒家屬新生兒黃疸的知識宣教,講解發病的原因、光療的基本概念、光療的作用及相關事宜,以解除患兒家長的顧慮,贏得其信任,使患兒盡早接受光照治療。

1.4 光療后的護理 光療結束后應再次洗澡或溫水擦浴,并檢查全身有無破皮及炎癥,繼續觀察皮膚黃疸有無反跳現象。藍光治療時喂養會有一定困難,告訴患兒母親及其他家屬,喂養時應密切觀察嘔吐腹瀉情況,防止誤吸。注意患兒皮膚護理,及時更換尿布,預防尿布疹和臀紅的出現。停用藍光箱后,做好終末消毒,箱內、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記本上記錄光療結束時間。

2 結果

所有患兒采用溫箱加單面藍光治療48~72 h,住院時間2~5d。2例新生兒母乳性黃疸效果不佳放棄治療,2例血膽紅素值在照射24 h后恢復至正常范圍,20例照射48h恢復至正常范圍,其余72h后恢復正常范圍。

3 護理體會

3.1 嚴密監測體溫、箱溫、室溫 光照治療中的患兒體溫要控制在36.5-37℃的中性溫度,每2小時測量體溫1次,根據患兒體溫調節箱溫。為了保持恒定的體溫、箱溫、室溫濕度,光照治療最好處于空調房間中進行,冬天要特別注意保暖,夏天則要防止過熱。

第8篇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血清膽紅素過高從而引起皮膚、鞏膜、黏膜發黃,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正常情況下出生2—3天出現,2周左右消退。血清膽紅素濃度在85—103μmol/L,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為生理性黃疸,無需特殊處理。若黃疸出現在24小時以內,或黃疸時間延長或退而復現,血清膽紅素濃度超過205μmol/L,多為病理性黃疸,需及時治療。一般認為血清膽紅素大于307.8—342μmol/L時可稱“臨界濃度”,超過臨界濃度者易致核黃疸。目前臨床上采用藍光照射配合藥物治療?,F將我科2009年1月—12月采用藍光照射治療38例新生兒黃疸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38例均為在我院兒科住院的新生兒,體重在2500—3950g,日齡24小時以內2例,2—7天5例,7—14天3例,14—28天20例,28—40天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

1.2藍光治療指針 黃疸出現在出生后24小時以內:足月兒黃疸時間14天以上,早產兒黃疸時間28天以上;血清膽紅素濃度超過205umol/L。

1.3 藍光治療原理 膽紅素能吸收光線,在光的作用下未結合膽紅素氧化為水溶性異構體,能迅速經膽汁及尿熱排出體外,以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療效確切、方法簡便、治療安全、副作用少。

1.4藍光治療設備 采用寧波戴維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新生兒黃疸治療床型號NBB-Ⅱ。

2 護理

2.1藍光治療前的準備

2.1.1患兒家長的準備 需向患兒家長介紹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危害性及治療目的,說明藍光治療的原理和安全性。以解除患兒家長的顧慮,使患兒盡早接受光照治療。

2.1.2患兒的準備 進藍光箱床前先給患兒剪短指甲以免劃破皮膚,患兒臥于藍光床中,可用長條尿巾或尿布濕遮住會,男嬰要注意保護陰囊,輸液的患兒用紗布把手捆束固定。

2.1.3藍光箱床的準備 將藍光床置于有空調的病房內,將室溫維持在22—28℃,檢查燈管是否全亮,開燈前要先擦凈燈管灰塵,以免影響光線穿透力。確保藍光床上的衣套干凈、干燥,將床內溫度預熱節到28—32℃方可將患兒放入。

2.2藍光治療時的護理

2.2.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光療過程中要觀察患兒精神反應及生命體征,注意黃疸部位、程度及變化、大小便顏色與性狀,皮膚有無發紅干燥、皮疹,有無呼吸暫停、煩躁、嗜睡、發熱等。注意吸吮能力、哭聲變化。加強巡視,如有抽搐呼吸暫停,口唇發紺要及時報告醫生,給予對癥處理。如出現青銅癥,應立即停止光療。

2.2.2注意體溫變化 勤測體溫,做到每2—3小時1次,如果患兒體溫超過37.5℃,可以適當的敞開罩在患兒身上的藍光床套衣,或進行物理降溫。如果體溫低于36℃,應給患兒加蓋衣被。體溫控制在36—37.5℃之間為宜。

2.2.3防止脫水 患兒光照治療期間應及時補充水分、除補液外,每日要擠奶8—12次喂患兒,在2次喂奶之間要勤喂開水,盡量減少患兒水分丟失。要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在光照治療過程中進食不佳者,應及時給予靜脈輸液。

2.2.4皮膚的護理 觀察皮膚黃染情況,要及時更換尿布,便后擦凈臀部并涂以鞣酸軟膏。光療時部分患兒會出現暫時性充血性皮疹,可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光療過程中皮膚出現紅色斑丘診,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光療停止后可自行消退。

2.2.5注意大便及嘔吐情況 要注意大便性狀、顏色,嘔吐時應側臥位,注意嘔吐性質及量。另外,患兒每次喂奶不宜太飽,每次不超過30ml,以免引起嘔吐。

2.2.6療效觀察 注意患兒皮膚、鞏膜顏色。協助醫生了解黃疸消退時間,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一般持續光照24小時,除遮蓋部位外黃疸明顯減退。如退黃不明顯,可延長至72小時,同時注意患兒有無水腫出現,防止因照射時間過長使紅細胞大量破壞而造成低蛋白血癥。要定期測定血清膽紅素值,判定效果報告醫生。

2.3藍光治療后的護理 出箱前先將患兒衣服預熱,再給患兒穿好,抱回嬰兒床,加蓋棉被。記錄出箱時間及燈管使用時間。燈管使用1000小時必須更換,作好各項記錄及藍光床的維護與保養。

3 治療效果

3.1 評定標準 顯效:治療3天皮膚黃染明顯消退,復查血總膽紅素小于85μmol/L;有效:治療5天皮膚黃染明顯消退,復查血總膽紅素85—171μmol/L;無效:治療5天皮膚黃染消退不很明顯,復查血總膽紅素大于17μmol/L。

3.2治療結果 顯效28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100%。

第9篇

【關鍵詞】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分階段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309

病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常見病癥,是由于膽紅素異常代謝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皮膚、黏膜、鞏膜、其他組織黃染的疾病。常于新生兒出生后的24h內出現,程度較重,進展快,且持續時間長,足月患兒大于2周,早產患兒大于4周,其癥狀會褪而復現,或進行性加重,輕者會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嚴重則會導致膽紅素腦病,甚至死亡[1]。所以做好針對性的分階段護理,不僅能有效的降低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還能縮短黃疸消退時間?,F對本院108例患兒進行觀察統計,結果如下:

1資料與實驗方法

1.1一般材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黃疸患兒108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4例。其中男女各27例。兩組患兒在胎齡、日齡、體重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光療前的護理

主要是健康知識宣傳。部分家屬對病理性黃疸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家屬則過于緊張,院方要積極與患兒的家屬溝通,讓患兒家屬了解患兒病理性黃疸的發病原因、機理、嚴重性,以及針對性護理的重要性,同時消除他們的焦慮情緒,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讓家屬的積極配合護理工作。

1.2.5光療時的護理

患兒進行藍光照射治療時,需脫去衣服,為避免視網膜受損,應用黑色眼罩罩住眼睛,箱內溫度保持在30-32℃之間,光療過程中撫觸患兒,降低其不安心理,并及時更換。由于光療護理時不顯性失水增加,應及時補液,補液時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避免因為血腦屏障的開放而引起的膽紅素腦病[2]。

1.2.2光療后的病情觀察

患兒治療后首先對其生命體征的密切關注,如患兒的呼吸、心率、睡眠和哭聲,以及皮膚、黏膜、鞏膜、大小便的顏色變化,如發現膽紅素腦病的癥狀如嗜睡、肌性肌無力、拒食、嘔吐、驚厥、抽搐發熱、呼吸異常等現象,應立即報告醫生,準備搶救。

1.2.3喂養護理

患兒應盡量使用母乳喂養,但臨床上大多數產婦在生產后的24小時內乳汁分泌量較少,不能滿足新生兒的每日需求,此時需要添加配方奶,增加新生兒的每日攝入量,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使腸道菌群迅速建立,同時能增加排便量,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在患兒治療期間應注意少量多餐。如患兒為母乳性黃疸,應改為隔次母乳,再過渡到正常母乳喂養,若黃疸嚴重建議改用人工喂養,依然可以達到刺激胃腸蠕動,促進膽紅素和大便排出。

1.2.4撫觸護理

撫觸可以直接刺激新生兒的胃腸道,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增加食量、排便量及排便次數,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同時撫觸還可以刺激胰島素和胃泌素的分泌,加速腸道菌群的生長與建立,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并促進尿膽原生成,使為結合膽紅素減少,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從而緩和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情,降低患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撫觸護理一般在淋浴后或兩次喂奶之間進行,護理完成后應注意保暖,若患兒有哭鬧、嘔吐等激烈反應時應立即停止。

1.3評價標準

將療效分為三等:(治愈:患兒黃疸癥狀完全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至正常;(好轉:患兒的黃疸癥狀部分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下降;(無效:患兒的黃疸癥狀沒有消退甚至加重,血清膽紅素水平未下降,或有上升[3]。

1.4統計方法

運用SPSS17.0軟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α=0.05(雙側檢驗)作為統計學的評定標準,檢驗兩組數據結果是否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兒各項臨床指標的變化比較

由表1看出,實驗組的膽紅素下降值與黃疸消退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有顯著性(P

2.2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由表2的結果可看出,實驗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有顯著性(P

3討論

病理性黃疸對新生兒的聽覺系統及其他各個系統的發育造成影響,黃疸開始表現為嗜睡、吸奶無力或肌張力減,治療不及時會出現抽搐、呼吸衰竭等癥狀,輕者會影響生長發育,嚴重則會導致膽紅素腦病甚至死亡,因而黃疸的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4]。

分階段護理首先從對新生兒家屬的健康教育開始,讓家屬在思想上重視,并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使院方與家庭良好配合,以便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治療過程中也要注意護理,避免患兒留下后遺癥,如視網膜受損,或失水增加使血腦屏障的開放而引起的膽紅素腦病。在接受治療后要密切關注新生兒的各項生命體征,有突況及時向醫生報告,并從喂養、撫摸等多方面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患兒進行全面護理。實驗結果表示分階段護理能有效地降低黃疸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使癥狀快速消退,有效率較高,臨床上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王鳳玲.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護理研究[J].護理論著,2012,35(14):268-269

[2]戢炳秀.新生兒病理性黃疸90例臨床護理探討[J].吉林醫學,2012,33(17):3799-3800

第10篇

關鍵詞:早期綜合護理;新生兒;黃疸;預防;效果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期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是一周內的新生兒,患兒膽紅素升高,并且有繼發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危險,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膽紅素腦病,死亡率高,患者即使幸存也會出現遠期神經系統后遺癥[1]。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2],實施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防治新生兒黃疸具有積極作用。本文探討了早期綜合護理對新生兒黃疸的預防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病理性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對照組男55例、女35例;出生10~27 d,平均日齡(17.2±4.1)d;體重2~10 kg,平均(3.7±1.3)kg;血清膽紅素251~597 μmol/L,平均(271.2±22.4)μmol/L。研究男57例、女33例;出生9~26 d,平均日齡(16.8±3.8)d;體重2~9 kg,平均(3.5±1.1)kg;血清膽紅素247~586 μmol/L,平均(267.1±21.3)μmol/L。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體重、發病程度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均為出生24 h確診有皮膚黃疸;治療前征得患兒家屬同意并簽署之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藍光照射治療,每次照射8~10 h,連續照射間隔12 h,同時按5 mg/kg體重口服魯米,每日3次。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日常護理、營養護理、對證護理和照射護理。研究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包括撫摸護理、游泳護理、光照護理等。患兒出生24 h后,于臍部貼好防水臍貼,在專業護理人員協助下將患兒置于室溫26~28℃,水溫37~40℃的游泳池中進行游泳運動,1次/d,在患兒游泳結束后,對患兒全身進行輕柔的撫摸。

1.3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檢測患兒血清膽紅素含量變化。療效標準[3]:患兒黃疸完全消退,血清膽紅素恢復至正常水平為痊愈;患兒黃疸明顯消退,血清膽紅素顯著下降為有效;患兒黃疸未消退,血清膽紅素未下降甚至升高為無效??傆行?(痊愈+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值小于0.05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兒痊愈56例、有效2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1.11%;對照組痊愈40例、有效32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80.00%。兩組相比,研究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兒治療后黃疸消退時間和血清膽紅素含量比較 研究組患兒治療后黃疸平均消退時間(6.12±2.11)d,血清膽紅素平均含量(110.63±11.12)μmol/L;對照組黃疸平均消退時間(8.74±2.63)d,血清膽紅素平均含量(169.47±18.96)μmol/L。兩組相比,研究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和血清膽紅素含量均極顯著少于對照組(P

3討論

新生兒的紅細胞數量多、壽命短,膽紅素產生多,但是肝細胞攝取和加工膽紅素的能力低下,排入腸道的膽紅素經過腸肝循環又被大量重吸收導致體內膽紅素潴留引起黃疸。新生兒黃疸除皮膚不同程度的黃疸外,根據病因的不同還會引起感染、貧血、肝脾大、甚至胎兒水腫、膽紅素腦病等,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健康。

本研究結果顯示,90例實施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組新生兒,黃疸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1.1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P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實施早期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新生兒體質,促進新生兒血清膽紅素的排泄,降低血清總膽紅素含量,促進黃疸消退,可起到防治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作用,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陳昌輝,吳青,李茂軍,等.新生兒黃疸的診治及其相關問題[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4):1132-1136.

[2]李紅梅,鄭軍廷,劉志前,等.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3):1882-1883.

[3]楊麗清,江英.冷光源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護理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6):2746-2747.

第11篇

關鍵詞:母乳喂養性黃疸 新生兒 護理

母乳喂養性黃疸,見于早期新生兒,由于初乳的D―葡萄糖醛酸苷酶較高,更重要的是母乳喂養量不足所致,腸蠕動差,胎糞排出延遲,引起肝腸循環增加。母乳喂養性黃疸的特點是除出現黃疸外,無其他癥狀。近年來,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養,開展母嬰同室,創建愛嬰醫院,母乳喂養率明顯上升,隨著母乳喂養性黃疸認識的提高,其發病率有明顯逐年上升的趨勢。本院通過相關臨床實踐發現,對母乳喂養性黃疸新生兒采用科學的喂養方式及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F將本院對母乳喂養性黃疸新生兒采用的護理方法總結如下。

1.護理措施

1.1環境準備 保持室內安靜,耐心喂養,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嬰兒最適合的環境溫度是中性溫度,如對足月兒在濕度為50%和穿衣蓋被條件下,最適的溫度是24℃,早產兒需要相對濕度55%―65%,溫度一般為32―36℃。因早產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皮膚散熱迅速,產熱能力差,故??傻腕w溫(小于35攝氏度),可放入暖箱中保暖。

1.2生命體征的觀察 體溫:正常足月兒體溫每日測兩次,早產兒每4―6小時測量一次,體溫應保持恒定,皮膚溫度36―37℃,肛溫36.5―37.5℃。呼吸:新生兒呼吸淺快不規則,部分早產兒呼吸功能不穩定,甚至可有暫時青紫,很快又恢復正常,采用鼻導管吸氧法,選用細軟鼻飼管,應用前清洗患兒鼻孔,保持頭部抬高15―30°,然后將鼻導管插入鼻孔內約l厘米即可。在輸氧過程中,觀察患兒的感受,皮膚顏色及溫度變化,癥狀緩解后,停止給氧。

1.3大小便的觀察 判斷新生兒的液體攝入量是否充足的方法是看小便,小便次數不足或過少,不利于膽紅素的排泄。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一般胎便2―3天排完,若胎便不排除干凈(胎便從黑色變黃色視為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肝腸循環重新被吸收進血液里,使黃疸增多并加重。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大便顏色,大便色綠量少,次數多,哭鬧不安。護理人員可給予患兒撫觸,因為觸感是原始感覺功能,皮膚是體表最大的感覺器官,特別是接近患兒下肢時,小兒經常排尿,并且由煩躁變安靜,患兒的觸覺能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多,增加嬰兒哺乳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促進胎糞盡早排泄。

1.4心理護理 護理過程中因人施護,80%性格開朗、積極樂觀、遇事穩重、能做到勞逸結合的母親,乳汁分泌就旺盛,護理人員應給予技術方面的指導,教會患兒家屬正確的哺乳姿勢。而對小部分情緒不穩定、有焦慮反應的母親,護理人員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她們,隨時滿足母嬰的生活需要,消除母嬰的無助感。在乳母喂養時,使用小型播放器,播放乳母喜愛的舒緩音樂,以利于乳母身心放松。

2.喂養方法

指導家屬采用正確的方法喂養患兒。母親坐位,雙腳自然下垂,如果嫌腿的位置太低,可在雙腳下擺一張矮凳,以免引起下肢疲勞;母親的背部最好靠在椅背或一些可支撐的物體上,將嬰兒放在母親的大腿上,母親一只手摟抱著嬰兒的頭、頸和肩的部位,使嬰兒的身體與母親的胸腹部緊密貼在一起,母親用另一只手托起,托起的手要將拇指與食指分開呈C型,然后將輕輕送入嬰兒口中,在嬰兒出生的數日,嬰兒可能含吮不到,可將嬰兒的下頜向上推,幫助嬰兒含吮到及大部分乳暈,當嬰兒含吮到和大部分乳暈后,便會吸吮到奶汁了。

3.家庭護理

第12篇

新生兒黃疸是指在新生兒時期由于體內膽紅素累積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的黃染。若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5-7mg/dl,既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于生后2~3天出現,一般無任何癥狀,也可有輕度嗜睡或納差。黃疸生后4~5天為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于生后3~5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慢,可延長到2~4周。遵醫囑給予持續藍光照射12h均取得較好效果?,F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新生兒黃疸是指在新生兒時期由于體內膽紅素累積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的黃染。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增高。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于生后2~3天出現,一般無任何癥狀,也可有輕度嗜睡或納差。黃疸生后4~5天為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于生后3~5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慢,可延長到2~4周。遵醫囑給予持續藍光照射12h均取得較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00例新生兒,足月女嬰51例,足月男嬰49例;其中早產兒15例,出生2~3天出現黃疸。

1.2了解黃疸程度觀察皮膚:先見于面頸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軀干、四肢和鞏膜。有時嘔吐的胃內容物和腦脊液亦呈黃色。糞便多呈黃色。

1.3光療前的準備

1.3.1心理護理要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因患兒是接受藍光治療,家屬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擔心光輻射對患兒的影響,擔心燙傷,擔心治療效果,擔心有無后遺癥等,要耐心詳細向家屬講解,介紹治療效果,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

1.3.2光療箱的準備普通燈管式光療設備使用時應注意,檢查燈管是否全亮,不亮應急時調換,有灰塵時應先擦去。光療箱要預熱,并以軟棉布鋪于箱內,待箱內溫度在32℃~34℃左右時才放患兒入內。在登記本上記錄光療開始時間,因燈管連續使用2000~2500h需要換新燈管。

1.4光療時的護理

1.4.1光療前新生兒的護理光照前一般先洗澡,可清潔皮膚減少感染,洗澡后不應撲粉,以免阻礙光線照射皮膚?;純簯庞谙鋬?,盡量暴露皮膚,使之與藍光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以提高療效。因此光療時應使患兒四肢盡量舒展,尿布面積要小,每隔2h給患兒翻身一次,使其背部皮膚輪流照射。應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鬧而兩手舞動,抓破皮膚。

1.4.2光療中新生兒的護理用黑布遮蓋雙眼及生殖器,防止損害視網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兒嘔吐、淚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應及時清除,以免影響光療。光療下箱內溫度應保持在32℃左右,巡回時注意糾正。每4h測體溫一次,一般超過38℃做降溫處理。喂養可在光療時進行,由于光療下的小兒易哭鬧、易出汁,顯性以及在光療時的不顯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兒也要損失兩倍以上,所以,光療時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總量的15%~20%.耐心喂養患兒黃疸期間常表現為吸吮無力、納差,護理人員應按需調整喂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喂養等,保證奶量及水的攝入。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濕度在50%~60%.對于特別好動者,可遵醫囑肌注苯巴比妥,既可減輕黃疸,又可以起到鎮靜的作用。對于特別瘦小的嬰兒,骶骨部可因長時間壓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膚受損,我們應及時的為患兒翻身按摩。加強巡回,注意患兒全身情況,有抽搐、呼吸暫停及青紫者應及時采取措施通知醫生,并做好記錄。嚴格消毒及無菌操作技術,以防止感染。

1.4.3光療后新生兒的護理光療結束后應再次洗澡或溫水擦浴,并檢查全身有無破皮及炎癥,繼續觀察皮膚黃疸有無反跳現象。藍光治療時喂養會有一定困難,告訴患兒母親及其他家屬,喂養時應密切觀察嘔吐腹瀉情況,防止誤吸。注意患兒皮膚護理,及時更換尿布,預防尿布疹和臀紅的出現。停用藍光箱后,做好終末消毒,箱內、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記本上記錄光療結束時間。

2嚴密觀察

2.1生命體征觀察體溫、心率、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尤其在藍光照射時,加強監測次數,注意保暖,確保體溫穩定,及時發現呼吸變化并積極處理。

2.2神經系統主要觀察患兒哭聲、吸吮力和肌張力。從而判斷有無核黃疸發生。

2.3大小便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存在胎糞延遲排出,應予灌腸處理,促進大便及膽紅素排出。

2.4處理感染灶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灶,臍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台北县| 稻城县| 肥西县| 剑川县| 通许县| 灵武市| 尚志市| 大丰市| 闽清县| 安岳县| 天全县| 忻城县| 延安市| 蓝田县| 广安市| 宣汉县| 张家港市| 襄城县| 渝中区| 房山区| 武隆县| 广元市| 宜昌市| 郸城县| 沈阳市| 平罗县| 邹平县| 江西省| 集贤县| 富蕴县| 阳东县| 长兴县| 镇宁| 罗江县| 延吉市| 三都| 自贡市| 新干县| 紫阳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