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16:31: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產業園規劃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科技園區;規劃設計;問題;原則;措施
隨著科技以及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科技園規劃設計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歷史文化特點。
1 科技園區的概述
科技園區指集聚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區,其是區別于傳統產業園區,是一種集科技、經營等多方面的產業園區。當前基于國家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以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需要建造更多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在科技園區規劃過程中,其用地類型比較復雜,包含各類用地性質,有工商業用地性質以及混合用地性質等;科技園區中的建筑類型主要為寫字樓、研發樓以及高科技生產廠房等。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加強科技園區的建設已成為實施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策略。
2 科技園區規劃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科技園區建設的日趨重要,必須提高其規劃設計水平,但是目前科技園區規劃設計還存在諸多問題:(1)基于科技發展快速的特點,其用地規模較難確定。如果規劃太小不利于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如果用地規劃太大,高科技產業規模很難在短期內形成。(2)高科技園區就業人口估算問題??萍紙@區相對于傳統工業園區,其工作人口密度及配套等需求,如果依據經驗估算,會導致項目定位的錯位。(3)基于高科技產業園區人口密度集中的特點,其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如交通擁擠、停車場地不足等。(4)高科技園區內的企業屬性不同,各企業的建筑風格要求也不一樣。使得規劃設計不統一。
3 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的要求
3.1城市科技園區的整體規劃。城市科技園的整體規劃設計要求其建筑具有空間構成簡潔合理、可識別性強等特點。比如建筑需要具有層次豐富的園區空間,并且需要具有現代化及高效特征的內部使用空間。同時合理應用景觀以及自然光,提供高質量、舒適、環保的辦公以及生活空間。運用開拓創新的設計理念,將城市科技園區的規劃設計成為一座真正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的綜合型區域。高科技園區的整體規劃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合理布局,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與不同企業類型相匹配。
3.2城市與科技園區的和諧統一。城市與科技園區的和諧統一是指依靠城市化發展的進程,科技園區在規劃和設計上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下共同建立起來的一個和諧共存的系統。
城市與科技園區的和諧統一,需要從科技園區的功能性方面進行考慮,需要以城市文化作為科技園區規劃設計的主導方向,強調科技園區規劃設計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并且基于城市本身的地理空間特點,城市科技園區與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對于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因此在進行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之前,需要對其發展空間以及發展模式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充分考慮到城市的就業人口、文化程度、產業結構、建筑風格以及經濟水平,綜合考量科技園的效益以及城市的整體環境。
3.3科技園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科技園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可以表達為既能夠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會影響后續發展。并且需要通過以生態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基礎條件,并且最終實現城市科技園區整體結構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科技園在規劃設計時,所遵循的最最主要原則就是實現與城市的相互融合,共同穩步的進行可持續發展。因此科技園在規劃設計之初就應該嚴格貫徹落實生產、生活以及生態三大方面的協調發展,堅持環境建設與功能建設的同步,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理想的工作、生活環境。規劃設計中充分利用周邊區域的自然條件以及自然資源,體現于自然的共生、與環境共存的綠色生態理念。強調建筑與自然環境的滲透、融合、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以及建筑材料,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科技園區。
4 加強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的措施
4.1加強城市科技園區的規劃設計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基于城市科技園區的具有科研、教學、生產的綜合性特點,其在交通以及各種生活配套設施等方面上往往落后于科技園區內的產業發展。為了科技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城市科技園區的規劃設計中政府必須積極參與,并且需要結合城市規劃的要求對城市科技園區進行長遠規劃,從而使市政方面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設施能適應城市科技園區的發展。
4.2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必須結合地方特征。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城市科技園區的規劃設計,必須結合當地科技產業項目的特征,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科技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比如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科學城,印度班加羅爾等世界著名的城市科技園區,然后結合當地地區產業特征,對科技園區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發揮當地的科技產業特征,從而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高技術產業鏈或產業集群,提高科技園區的競爭力。
4.3園區定位從地方科技產業走向國際。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逐步形成,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使得我國大部分科技園區的規劃建設顯現國際化趨勢。很多發達國家的研究機構和大型國際企業在科技園區設立分支機構,并且有些大型國際企業與當地特色企業進行合作建立科研單位以及建立生產加工基地等。據相關統計,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吸引了將近100多家的世界500強企業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內設立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科技園區的定位將從地方科技產業逐步走向國際。
4.4科技園區的規劃設計模式逐步向 “園中園”或專業園方向發展。過去在政府推動下建立的科技園區,基于科技發展快速的特點,在科技園區初期規劃設計過程中,其規劃范圍通常大于實際建設面積。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及科技的進步發展,使得很多項目需要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得科技園區初期的規劃設計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整。因此科技園區內部會分化出多個專業園,并且基于個園區的專業自成體系,形成了“園中園”或專業園。例如中關村科技園區內部的軟件園、生命科學園等。
5 結束語
城市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在對城市科技園進行規劃設計時,需要緊密圍繞城市發展的功能。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給人類提供更加親近自然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同時城市科技園區規劃設計的意義也是為了實現城市與現代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鄒毅;劉力.科技產業園區規劃新思維[J].城市住宅,2009
[2]鄭云鳳.城市高新區視覺識別系統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位置:長沙市環??萍紙@
用地面積:78281m2
建筑面積:340180m2
建設情況:建設中
一、項目概述
長沙職業教育基地選址于長沙市雨花區洞井鎮桃陽村(湖南環??萍紙@),位于京珠高速西側,環保大道以南,南北向和東西向長約1000m,總用地約73.33hm2,凈用地64.2hm2。不含學生宿舍等后勤設施用地。其中北部約22.67hm2為商貿學院用地,南部約41.33hm2為五所中職學校用地??傇O計在校生規模為28000人,其中北部商貿職業學院6000人,南部中職校區22000人。整個校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典型南方丘陵地形,北部高職區和南部中職區校址內分別有一座西北―東南走向的山體,相對高差最大約40m。
教育基地建成后,可依托周邊開發中的環??萍紙@等科技產業園區,實現產、教、研緊密結合?;靥峁┘夹g人才,園區提供實習培訓場所,兩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使基地真正成為培養各種專項技術人才的搖籃。
二、設計理念(交融、共享、生態)
1、以“交融、共享”作為設計的楔入點
長沙職業教育基地作為職業教育學校的綜合基地,其最突出的特點和功能就是在于發揮積聚效應,實現校區之間的資源共享,促進校際之間的相互交流。我們把“交融、共享”作為設計的楔入點來充分體現其教育集中化的優勢和特色。盡量發揮中心開放公共空間在設計中的作用,將公共圖書館、大型集會廣場、體育場地設置在校園的中心區域,使其成為聯系各校區的紐帶和交流的平臺。
2、尊重自然,創建人工和自然和諧的生態化綠色校園
生態優先,尊重自然已經成為自然環境建設必須遵守的首要準則?;鬲毺氐膮^位和地形地貌條件既為建設提供了豐富可變的設計前提條件,也要求新的環境建設充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進行設計,合理利用基地內丘陵、池塘、水渠等原有環境特征,在盡可能少破壞山體樹木等環境的情況下,使校園景觀品質得到最大的提升,形成真正地域化特色下生態自然的校園環境。
三、總平面規劃設計
1、現狀及設計難點
根據建設方的要求,規劃設計中的職業教育基地北部約226.67hm2為商貿學院用地,南部約41.33hm2為電子、信息、機電、財經、美術等五所中職學校用地。整個校區內圖書館、體育場等大型公用設施實現共享。中職部分校區中部有南北向36m寬圭白路將其一分為二,增大了校園整合設計的難度?;貎惹鹆甓?,面積大,豎向高差明顯,如何有效利用山地資源成為設計的關鍵所在。
2、規劃結構―― 一心一軸一紐帶
根據現狀分析的實際情況,在設計中確立一心一軸一紐帶的規劃結構。即以位于基地中心位置的圖書館、體育館、體育場等共享建筑及綠化廣場為中心,一條南北向步行視線走廊為校園軸線,一條繞山迂行貫穿基地的校園干道為連接各校區之間的紐帶。
3、總體布局
⑴保留大部分現狀山體,對局部山體進行整合,建筑依山就勢而行。
⑵強調基地設計的整體秩序感,南北兩個校區都圍繞現有山體形成中心綠化區。以圖書館、體育館、體育場為中心形成開闊的共享交流空間,作為學校學生集會休閑之用。
⑶公共設施與公共綠地空間集中布置,以利于用有限的平地資源形成相對較為開闊的交流空間。同時,作為山體與教學樓之間的過渡,更加能強調出廣場空間序列的圍合感。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規劃及建筑設計
總體布局
總體規劃布局根據地形和地勢的特點,結合原有職教城整體規劃方案,設計為“兩軸一心一紐帶”布局。
將主入口設在東側圭白路上,利用東側低洼地勢形成拾級而上的校園主軸線。北側為向環保大道開設步行主入口,形成南北向步行景觀軸。兩軸線交匯處布置校園的中心組群公共教學樓,是整個校園的核心。
核心區背倚南部山地,東面利用高差關系設置大面積水景,兩軸線將校園分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幾個主要功能區。
設計中將貫穿整個職教城的弧形主干道進一步進行強化,周邊建筑順應其展開,共同向中心區形成圍合關系,使其成為環繞中心區、銜接各個功能區的景觀紐帶。
建筑以組團圍繞中心區布置。東北區在主入口北側布置辦公樓;在環保大道和圭白路交叉口布置培訓中心及烹飪實習樓;北側步行入口東側布置旅游人文樓。西北區在步行主入口西側布置金融、經貿、會計樓、經貿實習樓。西面校區次入口北側布置學生創業與活動中心。東南區為運動區,設計400m標準運動場和球場。
長沙信息職業技術學校規劃及建筑設計
結構布局
“無規矩,不以成方圓”,對于一塊有顯著場地限制特征的地塊,設計應該以一種整體的規劃控制全局,規劃以嚴謹理性的布局,體現分析的邏輯,形成富于張力的空間形態,構建結構清晰、動靜相宜的總體布局。
“核心交流圈+多元化”功能區的規劃骨架使校園布局清晰明確,方向感強,綜合考慮教學、實訓功能區的服務半徑,合理布局,輔以辦公服務、運動休閑等功能區布置,使校區完整統一;
學校主入口設置在基地東部靠長沙市職教城主環道一側,結合綠化、水面形成體現長沙市信息職業技術學校新世紀蓬勃發展氣勢的核心活動廣場,并呼應“紫氣東來,狀元歸第”之勢,中心交流主廣場同時加強各功能區聯系,成為整個校區重心,各功能布局圍繞其依次展開;
建筑以組群方式圍繞“公共核心圈”布置,各個功能區通過各自圍合的廣場、庭院等節點設計形成有機整體。
功能分區
長沙市信息職業技術學校以有機整合為原則,將其看作城市有機組成片斷,設計在功能上分別布置為行政交流區、核心教學區、體育運動區、核心交流區、后勤服務區。
核心交流區:位于長沙市職教城主環道西側,長沙市信息職業技術學校中部,利用建筑豎向設計為核心交流區,形成整個校園規劃的精神之核,它將成為師生進行交流和交往的主要場所。
行政交流區:沿長沙市職教城內部主干道布置,靠近學校主入口處布置行政辦公樓、停車區及入口主廣場。
核心教學區:由組群式布局的公共教學樓、實訓樓組成,圍繞核心交流區依次排列,規整有序,并聯系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