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35: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心內科的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責任小組包干制;效果;護理管理;心內科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207-01
責任制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由專人對病人身心兩方面進行全面的有計劃的整體護理,要求責任護士對其分管的病人必須進行全過程的、全面的、系統的整體護理,實行 8 h在班,但全天24 h負責[1]。我院在2011年1月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首先實行護士固定病房但不固定管理病人的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發現這種模式效果不理想。于 2012 年 1月起我們轉變模式,探討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在心內科病房的應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1年1月 ~ 2012 年12 月在我院心內科病房實施護理模式改革。病房開放床位46張,共有14名注冊護士,4名見習護士,把護士分2 個護理小組,每組各9名護士,小組內再細分為 3 個小組,每個小組 1人包干 6 ~ 8位病人。分管床位時遵循能級對應原則,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實行護士固定病房但不固定管理病人的護理模式;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
1.2 方法
1.2.1 護士固定病房但不固定管理病人的模式 實行時間2011年1月~ 2011年12月,
將科室病床分為 2 個護理小組,每個小組設護理組長 1 名,每日護理組長將本組病人所需進行的各項治療護理按能級對應原則進行分工,每人負責不同的治療護理工作,即 1 個病人的護理由不同護士分工完成。
1.2.2 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 實行時間2012年1月~ 012年12月,把護士分2 個護理小組,每組各9名護士,小組內再細分為 3 個治療小組,分管床位時遵循能級對應原則,每個小組 1人包干 6 ~ 8位病人的全部治療護理工作。
1.3 評價指標 依據本院制定的《病區管理質量考評標準》、《整體護理質量考評標準》、《分級護理、基礎護理質量考評標準》、《病人滿意度調查表》考核量表,按醫院護理部檢查護理工作的常規進行,由院內專項質量考核小組每月對各科室不定期的檢查。分別就整體護理、分級護理、基礎護理、病區管理、病人滿意度等方面每月進行考核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 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P
2 結果
3 討 論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的內涵和模式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工作模式,是以病人為中心,由責任小組護士對病人有計劃、有目的實施整體護理,包括從日常的基礎護理到各項治療性護理操作都由專人負責并全程跟蹤。是一種較為先進的護理制度。它的理念正好符合衛生部于 2010 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要求,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3.1 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患者的滿意度是現代醫院質量管理的金標準,也是評價護理質量及改進醫療護理工作的標準[3]。
護士固定病房但不固定管理病人的模式雖然是由一個責任小組負責所分管病人的所有治療護理工作,但其組內成員各有分工,每個成員只負責自己的專項工作,對病人的其他情況則不甚了解,難以全面掌握病人的情況,由于護士沒有比較固定的護理對象,一個病人的護理往往由幾位責任護士共同來完成,導致患者有困難不知道該找哪位護士,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從而影響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能夠進一步明確護理分工,責任到人,完善和落實了護理崗位責任管理制度,轉變護士的觀念和態度,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均有一名護士負責,把患者作為“我的患者”,保證護理的連續性,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增加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3 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 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每班均進行新老護士搭配上崗,克服了臨床上技術含量較高的操作和宣教任務帶給年輕護士的工作壓力和畏難情緒[6]。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護士分工明確,保證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位,使各級護理工作更加細致入微,有效地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從表1結果可見,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后,基礎護理、分級護理、整體護理、病房管理等方面的質量均明顯提高,實施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 0.01),說明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杜益平,王偉智. 責任制護理的回顧與展望[J]. 中國醫院管理,1997,17( 2) : 38.
[2] 江靜云,戴長娟,郭 健. 臨床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探討[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 7) : 983 -985.
[3] 歐春紅,古利麗,李海靜. 護士床邊工作制度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 6) : 695- 696.
[4]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
【關鍵詞】一體化護理;心內科;生存質量;治療積極性
心內科疾病是在臨床當中一種常見的疾病,它主要包括高血壓、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的疾病。它的誘發因素眾多且發病率高,所以臨床的治療及看護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心內科患者94例,以隨機抽簽的方式將其分成護理組與對照組兩組,護理組4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齡為57歲,最大年齡為79歲,平均年齡為(67.24±4.30)歲。其中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9例,高血壓14例,心絞痛21例;護理組4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年齡為61歲,最大年齡為80歲,平均年齡為(69.52±3.61)歲。其中心肌梗死4例,心律失常5例,高血壓17例,心絞痛2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征以及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心內科的常規護理模式,護理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加用一體化護理干預措施。① 責任護士要對患者的生活習慣與治療時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使患者的依從性提高,并且避免了會誘發并發癥的因素;② 責任護士要掌握患者的相關資料,如誘發因素、治療經過以及治療積極性等;③ 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④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宣傳教育心內科方面的知識,幫助患者改變自身的不良行為[1]。
1.3觀察指標
1.3.1治療積極性①顯效:患者可以堅持用藥、適當運動、合理膳食并且完全遵循醫囑進行配合治療;②有效:由于個別原因不能堅持用藥,但是可以做到適當的運動以及合理膳食等預防措施;③無效:不能做到堅持用藥、適當運動、合理膳食,不能避免與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④總顯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本組例數×100%。
1.3.2生存質量參照日本循環系統管理研究協會對心內科疾病患者的評價標準,包括主觀指標、疾病相關癥狀以及健康狀態等39個問題,滿分100分。0至59分為差,60至79分為良,80至100分為優。
1.4統計學分析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3討論
由此可見,對心內科疾病的治療應施行綜合性的治療方法,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實行一體化的護理工作,這樣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和治療的效果。一體化的護理模式是對患者采用全面的、有效的協助護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2],根據患者的不同健康程度,進行不同程度的護理模式,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從而達到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b)-0190-04
Application of specialist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team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ursing management
SUN Chi1 GUO Ting2 ZHANG Chao3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3.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st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 o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s 131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u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group of specialist nursing management mode;131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implement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CG recognition rate,correct operation rate,reading rate,difficult ECG recognition rate and correct oper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time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diagnosis time of coronary diseas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rate and awareness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nursing document wri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event probabilit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first aid course tacit satisfaction and accuracy of verbal orders performan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error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Specialist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Department of Cardiology;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
心內科的疾病病種多樣,交錯復雜,特別是急危重患者,病情瞬息萬變。因此,心內科的臨床醫療和護理工作都面臨著諸多難題[1-2]。針對我院心內科的蓬勃發展,以及系統、規范的專科護士培訓工作的開展,具有統籌規劃的專科護理質控小組是必不可少的[3]。我院心內科成立專科護理質量控制小組開展護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內科患者1310例作為觀察組,由科室成立專科護理質量控制小組開展護理管理,進行了心電圖評估者1310例,以胸痛為主訴者783例,診斷為冠心病者574例,其中330例患者進行了心臟介入治療,112例患者被告知臨床病重(含病危),采取急救措施的患者為71例。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內科患者1310例作為對照組,該組患者未進行嚴格的護理質量控制和評估,此組患者中,進行了心電圖評估者1310例,以胸痛為主訴者833例,診斷為冠心病者529例,其中297例患者進行了心臟介入治療,133例患者被告知臨床病重(含病危),采取急救措施的患者為82例。本次研究已經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專科護理質控小組 由我院護理部組織并成立了醫院心內科質量專科控制小組。小組由來自7個臨床科室的副主任護師及以上的成員共7名組成,其中男1名,女6名,中位年齡40歲。該護理質控小組設置組長1名,?責整體工作的安排和統籌規劃,接受過心內科專科護理培訓和教育培訓并獲得相應證書的技術評估成員3名以及質控巡查成員3名。
1.2.2質控內容 ①教育監管單元。該單元擬定通過對專科護理人員心電圖教育培訓進行監管和督促,最終評估在質控小組的指導下,心內科護理人員能否獲得更合理的成長。②宣教督促單元。該單元主要評估質控小組在心內科護理人員中延伸護理的指引效果。以胸痛患者的引導和宣講為例,合理調節心內科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和延伸護理中的平衡。③工作監督單元。該單元主要以心臟重癥監護室的常規護理單元為基礎,以質控小組的方式來考察并監督心臟介入后患者的病情觀察,交流反饋,穿刺口護理,以及相關文書的書寫、記錄和醫囑的簽署情況等。④醫護配合督導單元。該單元主要以心內科急救為契機,通過質控小組的督導來增加并完善醫務人員之間的配合,促進醫療工作的改善。
1.2.3明確工作職責 ①負責心內專科護理整改措施的計劃制訂和實施;②護理質量的把控,及時發現護理問題并積極指導解決;③防范心內專科的護理差錯,鑒定相關事故并提出具體責任問責;具體檢查方式包括:①以上述的護理內容為基礎,每周不定時進行至少1次的護理質量抽樣調查,并將檢查所發現的缺陷問題向本組的主管護士進行匯報;②質控小組每周不定時地至少1次針對責任護士工作進行重點檢查,發現護理缺陷,督促護理計劃的制定和落實;③每周至少1次針對專科護士指導工作的現場聆聽,并提出指導意見;④質控小組將每月開展1次專科護理質控會議,對每月心內專科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的一些護理問題和缺陷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整改意見,落實整改方案,提高并改進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心電圖識別率、心電圖的操作規范、心電圖解讀情況及疑難心電圖的識別和反饋率;②比較胸痛患者的平均就診時間、冠心病確診時間、患者對胸痛的認知率及疾病嚴重程度的知曉率;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護理實施的完成度、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文書書寫的合格率及相關記錄完善率;④比較兩組急救過程中的配合默契滿意度、操作失誤率及口頭醫囑執行的準確率[4-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電圖識別及操作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心電圖識別率、心電圖的操作規范率、心電圖解讀率及疑難心電圖的識別和反饋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胸痛患者就診及認知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就診時間、冠心病確診時間短于對照組,對胸痛的認識率及該疾病嚴重程度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術后護理質量及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術后護理實施完成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2.4兩組急救過程中的配合情況、操作情況及醫囑執行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急救過程中的配合默契滿意度及口頭醫囑執行準確率高于對照組,操作失誤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持續發展,醫療服務在整體診療過程中的地位也越來越受到重視[6]。其中,護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醫療進程和患者滿意度的提升。但是,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護士學歷參差不齊等現狀皆對醫院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帶來挑戰[7]。雖然目前專科護士培訓和人員配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但是日常繁瑣的工作和松懈的考核環境往往會影響到專科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門診會診、科研教學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8-9]。現階段,我們以“護理部-專科小組-專科護士”為梯隊的模式建立質量控制小組,通過直接參與的方式,予以“實時考核,實時評估,實時反饋,實施處理”來督促并提高整個心內科的專科護理質量[10-11]。
在心內科工作了3個月,感觸頗深,總結如下:
1、心內科病人特點:
進了心內科才知道什么是生命的可貴,也體會到了救死扶傷的真正意義。心內科大多數病人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的時候患者癥狀劇烈,胸痛、心慌、氣短、大汗,或伴有惡心嘔吐,這個時候作為當班護士,處理速度是關鍵,我幾乎是小跑干活,每一個患者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生命體征,先看血壓、心率、血氧、呼吸如何,遵醫囑吸氧、心電監護治療,立即建立靜脈通道,隨之立即辦病歷,讓醫生在最短的時間下醫囑,(如果病情急,執行醫生口頭遺囑然后補記)然后即刻執行醫囑,向家屬交代病情及相關注意事項。醫生下達病危或病重通知,快速完成首次護理記錄。心血管疾病不乏有部分年輕病人,三十多歲或四十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但是病魔從來都不會手下留情,這些患者一般病情發展快,梗死范圍大,入院前幾天還活蹦亂跳的,轉眼間就報病危,真正驗證了生命的脆弱,看到家屬悲痛的樣子心里也不是滋味。當送患者到上級醫院治療時,一路上心都提到嗓子眼上,隨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病情變化,安慰病人,告知患者家屬病情并平復家屬情緒,當順利把患者送到上級醫院的指定科室時,心里很踏實,為患者有了生的希望感到無比的高興。有一部分心梗患者在恢復期間一直不錯,不知什么原因發生猝死。種種情況讓我體會到心內科患者沒有輕的,時刻應高度警惕,因為生命隨時可能轉瞬消失。冠心病病人由于各種原因發生心衰,這時醫生要以最快的速度給出治療法案,護士要用最快的時間執行醫囑,高流量吸氧強心利尿等對癥處理,看著患者心率慢慢降下來,心慌氣短氣喘癥狀緩解,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和成就感,體會到爭分奪秒的意義。
2、工作的風險:
心內科是風險較大的科室,醫生為救治患者經常需要介入治療,介入治療過程中的風險人人要面對,術中很多情況難以預測,術后監測病情對護士也是考驗,對加壓止血氣囊繃帶按時放氣,監測血壓,上夜班更是體力和意志的考驗,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看似很平靜的病區,由于病種的特殊性蘊藏著很多危險因素,每隔一小時巡視病房一次,病危病重病人隨時巡視,當聽著患者熟睡的鼾聲,看著胸廓有節律地起伏,心里是踏實的,有些患者會在晚上發生猝死,醫生護士通過,很多家屬不理解,其實醫生護士何嘗不是想救他們呢?但是醫學有局限性,所以醫生護士不是萬能的,這一點如果家屬們能更懂這一點,對死去的病人是一種安慰,對活著的家屬是一種心理上的解脫。
3、對護士的要求:
心內科的護士有點像外科護士,工作中一般都是急脾氣,雷厲風行,沒有任何拖沓,因為他們知道時間就是生命。而且要求極高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我在想心內科的醫生護士壓力都很大,因為來的病人都是急的、重的,沒有奉獻精神是做不了心內科醫生護士的。
總之,雖然我僅僅體會了3個月,可能還有好多東西沒有真正體會到,但還是給我極大的激勵,我敬重心內科的全體醫護人員,喜歡他們高超的技術和敬業精神,這是我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不斷進步,有了前進的目標,真是獲益匪淺。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心內科;老年患者;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321-02
臨床路徑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最初目的是為了遏制醫療費用的上漲,提高衛生資源利用率。而后逐步發展為既能降低單病種平均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又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的標準化模式[1]。作為一種當下盛行的醫療模式,區別于傳統路徑,臨床路徑杜絕了同一疾病不同診斷方案的產生,避免疾病診斷的隨意性,提高準確性和預后的可評估性,在臨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選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心內科老年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護士對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下的護理照顧,現對其研究進行報道。
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收治我院的72例心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包括38例男性患者和3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67.3±3.4)歲,現將這72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人,觀察組實施臨床路徑下的護理照顧,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照顧。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平均病程7年,患有心律失常、心絞痛、高血壓、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別是14例、6例、8例、8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病程6.8年,患有心律失常、心絞痛、高血壓、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別是12例、8例、10例、6例。統計學檢驗顯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將兩組進行對比。
2 方法
2.1干預方法
2 .1.1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患者傳統的護理照護模式:①護士在患者入院后評估生命體征、疾病發作史、飲食、運動及服藥情況、心理-社會情況。②根據不同病情給予患者不同的護理措施:例如活動無耐力者要協助其日常生活,進行出院指導。對于水腫者,建議將患肢抬高、增加臥床休息的時間,給予低鹽、低脂飲食。③注意保護皮膚的完整性:禁止拖、拉、拽等物理性刺激以保護皮膚的完整。④排便的護理,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多攝入水果和蔬菜,預防便秘。
2.1.2 觀察組
2.1.2.1 病例選擇的原則 樣本的選取應具有代表性,病種、治療措施等一般資料都需同質。對于病情變化大的老年患者不易使用臨床護理路徑。
2.1.2.2 制作臨床護理路徑表單 成立護理專家小組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單。查詢心內科病種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癥狀和體征的表現、治療和護理的方法和措施,根據查詢的資料尋找心內科患者科學的護理措施,以時間為橫軸,以主要的護理工作、護理要點、護理安全與護理記錄等為縱軸對專科疾病的護理規范和流程進行制定。確立每天需執行的診療護理活動:將流程分析(processflow analysis)與病歷相結合,決定治療和護理的時間、花費的治療費用,所有這些規章制定的制定都是在查閱文獻和醫學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擬定的 [2]。
2.1.2.3臨床護理路徑表單的修改 采用德爾菲法,組織專家論證小組,小組成員涉及心內科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共同審核所制定臨床護理表單的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針對各專家的建議進行修改和批注,經過幾輪的討論和修改,以期制定的表單更具科學性,內容效度更高。
2.1.2.4 做好記錄和分析 基于對單病種臨床護理路徑表單的執行,在病例研討之后采取小樣本的調查,并對病種有可能產生的變異做好記錄分析。
2.1.2.5總結完善 對執行臨床護理路徑過程中出現的病種變異,做好詳細的記錄和完善。
2.2 統計學方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分析心內住院老年患者的滿意度和健康宣教達標率,針對這兩項指標做兩組的卡方檢驗,P
3 討論
近幾年來,我國對護理學不斷補充和完善,已經使護理學發生了質的變化,臨床護理模式已將健康教育作為基本手段應用到臨床上,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心內科的患者以年齡大、自理能力低下、心理壓力大等為特征,使得臨床護理實踐的實施和推廣遇到阻力,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我國目前實施的臨床護理實踐是以臨床護理路徑為主導線索,涵蓋了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需了解和掌握的大量信息,更將原有繁瑣易忘的口頭交代、術前術后指導、檢查注意事項以及出院指導等變為一目了然的書面記錄,并且參與者從原來的醫生和護士演變為增加了營養師、藥劑師及患者本人的團隊,是整個護理模式更加完整。實際上,不論國內還是國外的臨床護理實踐都強調了以健康教育為中心,著重強調了教育的力量。
4 小結
本次研究表明,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法,對于心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住院滿意度和健康宣教的達標率,建議臨床護理能夠引起醫院治療和護理領導的關注,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經過這近一個月的心內科實習,使我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
短短的一個月即將過去,在心內科實習也即將結束。在這一個月里,在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經過不斷實踐,我受益頗多。其中,有苦有樂,有酸也有甜,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屬于自己的味道,即將要出科了,卻有好多的不舍。感覺自己學的還不夠,還有好多東西要學。不過在這里,科里的老師們都很重視,每周的實習安排也謹然有序,從而讓我們循序漸進的學習與成長。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職業的精神。
在實習期間,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踏實工作,關心病人。不遲到,不早退,努力做到護理工作規范化,技能服務優質化,基礎護理靈活化,愛心活動經常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護理工作有措施、有記錄。
心內科以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見,常見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房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房間隔缺損、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缺血等癥狀。實習期間,在老師的帶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見病的護理及基本操作。按時參加醫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學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主動了解病人的情況,及時為病人排憂解難,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
經過這近一個月的心內科實習,使我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總之,在心內科實習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淺,雖然我還只是學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會不斷摸索,用微笑溫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實我的知識與技能。溫故而知新,用實踐來驗證及鞏固所學。同時,也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水平,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總之,雖然我僅僅體會了一個月,可能還有好多東西沒有真正體會到,但是我非常敬重心內科的全體醫護人員,喜歡他們高超的技術和敬業精神。我想,現在是實習之初,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我要不斷的提高專業知識,牢記老師的教誨和實習經驗,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同時把這些經驗和教誨應用到下一實習科室,努力做的更好。
關鍵詞:心內科護士;心衰知識;問卷調查;對策
近年來,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日趨增高。臨床上許多患者在短期內多次復發再入院,國外報道早期心衰患者3~6個月內再入院率達27%~47%[1]。在心衰的護理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而護士則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提供者[2]。本研究通過對心內科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評估護士有關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正確率及描述護士對心衰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以決定對心內科護士進行心衰自我護理培訓的重點。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方便取樣為原則,選擇本院心內科3個病區52名臨床護士,包括護士19名,護師26名,主管護師7名。其中16名在CCU工作,36名在普通病房工作。護齡:5年內17人,5~10年14人,10~15年2人,15~20年11人,20年以上8人。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采用Albert等[3]設計的心衰自我護理知識調查問卷結合自行設計的項目,并請心內科醫療、護理專家修改認可。問卷由心內科護士獨立回答完成。問卷內容包括:①一般資料;②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5個方面共20個問題:心衰加重時的癥狀和體征(7個問題)飲水和體重(6個問題)飲食(3個問題)藥物(2個問題)運動(2個問題);③心衰相關知識共10個問題。每份問卷30個問題,每個問題正確得1分,不正確或回答不全不得分,總分30分,以得分高低評估心內科護士有關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正確率及描述護士對心衰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2 結果
2.1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得分情況 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20題,平均得分為15.25分,正確率76.3%。CCU護士和普通病房護士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80%,10個問題正確率在50~80%,1個問題正確率
2.2心衰相關知識的得分情況 心衰相關知識20題,平均得分為6.75分,正確率67.5%。CCU護士和普通病房護士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
2.3不同層級護士對心衰知識的掌握情況 不同層級護士的心衰知識30題,平均得分為21.8分,正確率72.7%。且各層級護士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心內科護士的心衰知識掌握程度。從表1中可以看出,心衰特定知識正確率偏低的項目涵蓋了心衰的5個主題,這與Albert等的研究是相一致的,從表2中我們分析得出,心內科護士對心衰相關知識的掌握有7項未達到80%,提示心內科護士在指導心衰患者自我護理方面普遍存在不足。有研究顯示:患者心衰知識掌握的多,自理行為能力隨之相應提高[4]。如果患者沒有得到有效、實用的健康教育及指導,要想提高他們的自理行為能力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應對心內科護士進行護理教育及培訓,提高她們的心衰理論知識水平。
從表3中我們分析得出,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的心衰知識掌握程度明顯低于高職稱、高護齡護士。因此,還要注重對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的教育及培訓,提高她們的心衰知識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更實用的健康教育,提高心衰患者的自理能力。而在本研究中使用的評估工具可以為護理培訓計劃提供重要的概念信息。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涉及心衰的診斷、病理和預后等;樣本量偏小,僅為我院心內科一個取樣點,可能會導致數據誤差;由于是匿名調查,有些因素可能會影響總的分數。
4 對策
4.1心內科護士掌握的心衰知識應與臨床發展同步 隨著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對心衰護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心衰相關知識進展快,尤其是它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護士不僅要掌握心衰診療護理的最新發展動態,還要把掌握的心衰知識運用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去,從而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4.2制定心內科護士專科培訓計劃 護士長應把心衰相關知識及診療護理的發展動態與醫療安全相聯系,并作為科室業務學習的一個重點來抓。科內制定護士專科培訓計劃,并安排專人負責收集心衰診療護理進展的相關資料,如報刊、雜志上的護理動態等,定期組織學習及考核,提高心內科護士的心衰理論知識水平。
4.3針對低職稱、低護齡護士制定"一對一"帶教計劃 科內高職稱、高護齡護士與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結對,制定"一對一"帶教計劃,手把手教導心衰相關知識,并實地傳授健康教育的各種方法與技巧。護士長定期進行不同形式的提問或考核,及時反饋護士心衰知識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能力,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帶教計劃。
4.4把學到的心衰專科知識運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 護士應全面了解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建立健康檔案,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在患者住院期間為患者提供規范的、連續的、完整的健康指導。患者出院后定期做好隨訪工作,了解患者能否遵循并堅持心衰自我管理,特殊的患者可根據需要增加隨訪次數,加強督促,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教育方案。
5 小結
隨著醫學的發展,健康教育正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成愛濱[5]等的研究表明: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心衰疾病的認知水平,能促使患者配合治療,提高患者就醫及服藥依從性。由于心內科護士專科知識的不足,可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導不夠,導致患者依從性差,從而造成心衰再發率和再入院率的升高。因此,要重視對心內科護士,特別是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的心衰專科知識的培訓。
參考文獻:
[1]Michalsen A,Konig G,Thimme W.Preventable causative factors leading to hospital admission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Heart,1998,80(5):437-441.
[2]Capirotti T.Current concepts and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J].Med Surg Nurs, 2002,11:71-83..
[3]Albert NM,Collier S,Sumodi V,et al.Nurses'knowledge of heart failure edueation principles[J].Heart Lung,2002,31:102-112.
內科實習心得體會范文(1)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在神經內科的一個月實習已經結束了,今天轉到了呼吸消化內科。
在神經內科的一個月里最大的感觸就是臨床和理論有太大的出入,可能是實習的第一個科室對一切還是很陌生。平時覺得那些病離我們很遠,但是在這個科室腦梗,腦栓,腦出血很常見,長期臥床的病人也很多,氣管切開的病人,PICC的病人也有,特別是昏迷的病人。覺得他們很痛苦,所以一開始不敢給他們打針,害怕沒有一針見效,讓他們更加痛苦。
后來11床陪護叔叔說:“小范,實習就是要練,如果害怕,那就學不到什么,你現在可以在他們身上練習,反正打疼了他也沒有感覺”。我克服自己的恐懼去給他們打針,終于從一開始每天給周明明打針一針見血,到現在可以給他們都可以打了,不在恐懼害怕,那么的沒有信心。老師說這是第一步,做一個護士如果不會打針就什么都不要做了,靜脈留置針還不會,一直不明白那個像蝴蝶翅膀的東西怎么可以到靜脈然后慢慢退出來。
每次看老師做自己不敢動。21床陪護阿姨一直笑我第一次肌注針時整個人抖的厲害,手一直抖,全身出汗把護士服都打濕了。現在已經克服了給病人做護理時內心的緊張,因為知道如果我緊張,病人會更加緊張,這樣子只會讓他們更加痛苦。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安全的需要是很重要的。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認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人們滿足較低層次需要的活動基本相同,各需要層次之間可相互影響,當基本需要被滿足的程度與健康狀況成正比,所有的需要被滿足后就可以達到最佳的健康。在臨床上很難做到滿足病人所有的需要,但是作為醫護工作者我們可以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滿足他們的需要,以促進生命健康。
一個月基本的護理從打針配藥,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氣管切開護理、骨牽引護理、膀胱沖洗護理、PICC護理等都學會了,但是需要學習的還有許多,生命不止,永不停息。我無法保證自己是否可以在這個崗位堅持多久,但是可以保證對待每個病人用12分的熱情和真誠,不再恐懼,不再充滿激情,用平常心對待每個病人,生命存在的每一秒讓我們攜手前進。
內科實習心得體會范文(2)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即將結束第一個月在呼吸內科的實習。回顧這些日子,酸甜苦辣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屬于自己的味道。
在呼吸內科近一個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頗多,即將要出科室了,卻有好多的不舍,對于我們的實習,科室里的老師都很重視,每周的實習安排也謹然有序,從而讓我們循序漸進的學習與成長,在此對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尤其記得第一天來到科室的我,帶著惶恐不安的心情杵在護士站,聽著帶教老師介紹呼吸內科的情況,哪里放著什么藥哪里放著什么設備等等老師都細心的跟我講解,直到慢慢熟悉環境之后,心情放松下來隨著我的帶教老師…開始接下來的實習生活。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護士指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踏實工作,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同時要理解家屬,正確處理好護患關系,能做好理解與安慰工作。
在老師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呼吸內科的一些常見癥狀與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別是對口腔護理的一些正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有很好的認識。在工作的同時我也不斷的認真學習和總結經驗,能善于觀察患者的病情,從而及時掌握病情的變化,做出準確的判斷。
總之在這段實習的日子里,我學到了很多,包括學習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術也包括學會怎樣做人。雖然我還只是學生,也許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會用我的努力來充實我的知識和技能,爭做一名合格的實習護士。
內科實習心得體會范文(3)在內科實習很快就過了兩月的時間,也許以前在這呆過一年的原因,對這里有了很多的感情。現在要離開去別的科室,真有點舍不得。
除了幾個新來的醫生外連護士也少有變動,十年前我實習的老師依舊是我現在的老師,很自然的像久違的親朋。老師是一個很有臨床經驗和相當耐心的長者,以前我們都是他手把手地教著,細說臨床碰到的一些問題。而現在老師沉默了許多,在床前只是默默地看、默默地檢查。我們知道這是醫患關系緊張的結果,因為誰也怕多說惹上不必要的事。
中醫在我們這還是比較吃香的,每天早上上班九點后(8―9點是查房時間)總是滿滿的一屋子患者。比較閑的時候,老師會將一些比較簡單的病號叫我們去看,然后指導我們怎樣去看舌苔舌質,怎樣去摸脈和判別各種簡單的脈象,處方的選擇和用藥的技巧。每碰到一些特殊的病種,在事后也拿出來供科室同事們討論,然后總結意見。這樣對于大家都是一種學習一種磨練。
在這里最有記憶的就是搶救病人。我在內科幾星期總共遇到兩次搶救。第一次搶救,因為這個病人不在我們組的原因,我只是在外圍幫忙遞這遞那的,算是旁觀。第二次搶救,那個病人是我們組的,老師發現了立即實行cpcr,我負責叫醫生,叫好醫生我馬上返回病房幫忙老師什么插管、供氧等等。很快然來了一屋子的醫生和護士,家屬也站了一走廊。這個病人搶救了大概1個小時,家屬放棄了,就叫我們院的120送回家去。其實送走的時候他的生命體征都還好的。老師事后很遺憾地對我們說病人那會去監護室,肯定還有希望。我知道,老師那時的心一定很痛,因為要在十年以前,他會義不容辭去說服家屬,全力搶救病人。而現在,我們能做什么?
在內科這個家園里,感受到醫生、護士們那種互助互愛,親卻和藹的氛圍。也感覺到大家少了許多十年前的激情,隨著歲月甘愿平凡中。我知道,這是為什么?
內科實習心得體會范文(4)過這近一個月的心內科實習,是我對循環內科的內科疾病的診斷有了新的認識,不僅是書本上的局限內容,在突發病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學到了基本急救技巧。
心內科以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房顫等疾病。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學會了一些常見病的護理及基礎操作,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主動了解病人的情況,及時為病人排憂解難進一個護士最基本的責任去善待每一個患者。
再過幾個月我就要走上工作崗位了,現在的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水平,但是我會盡我所能去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成為科室里的一名優秀的護士。
經內科是我們在病房的第一站,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但是老師很快讓我們熟悉適應了環境,使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病房實習中來。雖然內四科是個很忙的科室,但每次我們做護理操作時,老師都會陪在一旁,為我們的成功高興,我們失敗了會鼓勵我們。老師的認真負責,像朋友般的和我們交流,讓我們在溫馨的環境中度過了這段時光。同時老師還會經常結合病例給我們安排小講課,讓我們形象深刻的記住所學的東西。
從手術室到病房,要求我們更多地與病人及其家屬交流,這很大程度決定了病人對于我們實習生的態度。有時病人會因我們是實習生而有些意見,老師總會教我們換位思考,理解同情病人,消除我們的負面情緒,讓我們更加細心耐心的對待病人,更加平和的去和病人交流。
在帶教老師的悉心指導與耐心帶教下,我們嚴格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實習護士職責,關心病人,努力做到護理工作規范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護理工作有措施,有記錄。實習期間,始終以"愛心,細心,耐心"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腳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在這段短暫的實習時間里,我們的收獲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匯來概括就顯得言語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
總之,謝謝老師對我們點點滴滴的培養,常說“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我們將會以更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來面對接下來的實習,努力扎實我們的操作技能,學習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能力。
內科實習心得體會范文(5)時間匆匆走過,心內科實習的一個月時間就在不經意間“流失”了,不長不短的一個月時間里,用心的話,能夠學到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首先,先講一下在這里學到的東西。第一,明確了自己的職責,懂得高責與初則之間應該完成哪些工作,知道每個時間段自己應該去做什么,對一些護理文書的書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學會了組員之間的分工與合作,互相幫助。第三,之前對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了解只是在書本上知道一些理論,現在通過親身的接觸,對疾病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另外,還學會了對一些簡單特殊心電圖的判斷。第四,一些護理技能操作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因為在這里能夠自己動手的機會很多。第五,懂得了健康宣教對患者的重要性,學會了對患者相關疾病的健康宣教。最后一點,就是面對不同的病人,應該如何去溝通,雖不能說完全學會,但還是掌握了一些溝通技巧。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些自己在無形中就學到的東西,只是現在還沒發現。
【關鍵詞】PSQI;護理干預;睡眠質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0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4853-02
睡眠障礙是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和突出的癥狀之一,而長期睡眠障礙會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狀況及影響睡眠質量的原因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礙進行干預并對其效果進行評價,從而為給心內科的老年睡眠障礙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心內科住院的老年病人(年齡≥60歲)285例,患者意識清楚,有良好的理解交流能力。
12調查方法
121基線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符合條件的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訪談式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①一般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家庭狀況、婚姻狀況等;②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該量表共包含7個因子成分: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潛伏期;睡眠持續性;習慣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亂;使用睡眠藥物;白天功能紊亂。每個成分按0-3分計算,累計各因子成分得分為PSQI的總分,總分在0-21之間,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7分的為睡眠質量好,>7分為睡眠質量差。③睡眠的影響因素:疾病因素、住院環境因素、心理因素、藥物因素和其他因素。
122護理干預在基線調查的基礎上針對可能的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采取一系列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環境干預(如創造良好的睡眠條件、減少噪聲等)、心理干預(通過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交流進行心理護理)及疾病相關護理干預(根據疾病的具體癥狀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等。
123終末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及方法同基線調查。
13統計分析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主要為χ2和t檢驗。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本次所選取的285例老年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61+2422歲,最小60歲,最大80歲;男性174例,占611%,女性111例,占389%;來自農村98例,占344%,來自城市187例,占656%;在婚者203例,占713%,離婚者27例,占947%,喪偶者55例,占193%;冠心病152例(533%),高血壓73例(256%),心功能不全20例(702%),心律失常19例(667%),擴張性心肌病13例(456%),風濕性心臟瓣膜病8例(281%)。
22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發生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在被調查的285名老年病人睡眠障礙發生原因中,依次為疾病本身因素(414%)、住院環境改變(225%)、心理因素(175%)和藥物因素(130%),其他原因占16%,見表1。
22護理干預對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改善的效果分析在基線調查中,285名老年人睡眠質量差的有212人,占總人數的744%;PSQI平均總得分為1202+211分,最小值3分,最大值21分。7個因子中,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潛伏期和使用睡眠藥物3各因子的得分較高,其次為睡眠持續性、習慣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亂和白天功能紊亂。實施護理干預后,睡眠質量差的占453%(129/285),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204,P
3討論
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干預前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PSQI平均總得分為1202+211,且有744%的研究對象睡眠質量較差,略高于國內何桂芳所調查的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PSQI平均總得分(1029+479)和6667%的睡眠障礙率[1],遠高于石玉慧等研究其他環境中如老年公寓老年人睡眠質量的結果(699士026)[2]。從PSQI各因子得分情況來看,各方面的睡眠障礙中,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在睡眠潛伏期(入睡時間)、主觀睡眠質量和使用睡眠藥物3各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晚上活動少,上床準備睡眠的時間早,但可能尚無睡意,便會思考很多事情,反而會越來越難以入睡,使真正睡著需要的時間變長。使用睡眠藥物因子得分較高說明多數老年人需要借助催眠藥物來入睡。可見,睡眠障礙是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較為普遍且嚴重的癥狀之一。
研究發現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免疫力,生病較不容易好等。最近也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血糖的控制較不好、甚至較容易肥胖、消化方面常有胃腸方面的疾病。長期的睡眠障礙會直接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治療效果[3]。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礙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睡眠障礙發生的原因多采取的干預效果來看,導致老年人睡眠障礙最主要的原因為疾病本身因素。心內科中心血管病患者常因胸悶憋氣導致睡眠不穩;夜間產生陣發性呼吸困難,從而影響患者睡眠。針對這一點除了要積極治療軀體疾病以外,護士還需通過敏銳觀察,耐心聽取病人的主訴及家屬提供的相關線索,結合病人臨床表現,評估病人不舒適的原因,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通知醫師,實施準確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其次,住院環境改變和心理因素也是影響睡眠質量的重要原因。本身老年人的適應能力就比較低,在入院后不能對疾病有正確認識更容易產生失眠甚至焦慮、悲觀、消極的情緒。這也充分說明了心理疏導的在病人入院后的重要作用,針對這一點醫護人員一定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在做好平時的護理工作之外,護士和老年病人還要多交流,多了解,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是患者盡快適應從健康人到病人這一角色的轉變。最后,患者服用的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睡眠。針對這一點護士應及時提醒患者盡量避免在睡前服用這些藥物,同時,讓老年人科學的認識催眠藥物的作用及正確應用也非常重要。
總之,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礙這一癥狀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引發老年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在平時的護理工作中,應該做到細心和耐心,采取科學的護理方法,能夠很好地改善病人的睡眠質量,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何桂芳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內科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0):18-19
方法:從護理人員和患者角度分析了原因,提出針對性措施。
結果: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防止和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
結論:樹立良好服務意識,嚴格落實制度,提升專業素質,提高患者舒適護理質量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的重要護理策略。
關鍵詞:心內科 護患糾紛 原因 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35-02
心內科,即心血管內科,是治療包括心絞痛、高血壓、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齊、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臨床科室。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標準和期望值越來越高。然而,心內科疾病變化快、病種復雜,護理難度大,引發護理糾紛幾率較高。因此,加強心內科護患糾紛原因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防止和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對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心內科護患糾紛的原因分析
1.1 護理人員原因。
1.1.1 護理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態度差。臨床護理工作量大,護理人員為了盡快完成當班各項護理操作,往往缺少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對待患者不耐煩,表情冷漠、態度強硬,語言簡單生硬,時常引起患者和家屬的不滿和誤會。同時,一些護士把社會和家庭造成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對患者的服務不夠細致認真,對患者提出問題的解釋不到位,容易發生護患糾紛。
1.1.2 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不能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則。臨床工作中,一些護士責任心不強,對崗位責任制、分級護理制度及護理操作規則等未能嚴格執行,如:對病情變化觀察不仔細;巡視病房不及時;尤其是危重病人床頭交接班倉促,三查七對不仔細,醫囑查對不認真,缺乏病情變化的預見性等,發生護理差錯,從而對患者的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引起護患糾紛。
1.1.3 護理人員專業素質不強,臨床護理經驗不豐富。心內科診療技術日新月異,新技術,新項目大量引進。部分護士自身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的培訓,專業知識缺乏,不能及時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護理方法。如:不能熟練使用心電圖機、監護儀、除顫器等儀器,無法為病人提供必需的護理;當病人病情突變時不能及時建立靜脈通道,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導致護理工作技術方面風險加大,從而引起患者及家屬不滿。
1.2 患者原因。各類媒體報道、網絡宣傳將許多醫療案例及違規行為的曝光,使醫療公開化、公眾化,導致患者對醫院收費的理解受當前社會與一些媒體偏激看法的影響,一旦達不到他們預想的治療效果,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同時,由于患者對病情的擔憂,缺乏基本醫學常識,不能理解病情的發展及變化,對出現的正常臨床病癥變化不能接受,便不配合醫院的治療,引發糾紛。
2 護理措施
2.1 樹立服務意識,加強與患者的良好溝通。有效的交流溝通,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心內科護理工作中,應組織護理人員學習人際關系知識,掌握溝通技巧。護理人員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變被動為主動服務,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耐心傾聽患者的所關心的話題,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進行溶栓、冠心病介入治療等高風險操作時,事先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治療措施、治療后可能發展的臨床癥狀及可能存在的意外,使其有心理準備,建立和諧互信的關系,防止護患糾紛發生。
2.2 加強責任心,嚴格落實制度,確保護理安全。廣大醫務工作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經過不斷總結和完善,進而制定出各種護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每一項制度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學性。護理人員要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堅守崗位,對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特別是在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無菌操作規程、巡視制度等方面,要嚴格貫徹執行,以良好的職業修養、規范的禮儀行為,忠于職守和職業操守規避護理糾紛。
2.3 提升專業素質,保障醫療護理質量。扎實的專業知識,規范嫻熟的醫療護理技術是保障心內科護理質量的基礎。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堅持業務學習和業務技能訓練,增加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遇到危重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合理應對。一方面,護理人員可利用參加會議、外出學習、組織業務講座等形式,進行業務上的不斷深造,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夠預見和判斷心內科疾病的發生、發展。另一方面,醫院可根據心內科的實際情況,制訂護理人員崗前培訓計劃,并每月一次技術考核,考核包括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和專科技術操作,如除顫儀、心電圖、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的操作,使他們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快速的應急處理能力,從根本上防止發生的護理差錯,保證護理安全的落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2.4 加強環境安全管理,提高患者舒適護理滿意度。舒適環境的管理是重要的護理活動,提高患者舒適護理質量能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達到舒服、愉快的狀態。臨床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進行舒適護理培訓,保持病室環境安靜、舒適。病室內空氣保持新鮮,溫濕度保持適宜。努力營造溫馨、舒適、安全的病房環境,提高患者舒適護理滿意度。
3 總結
樹立良好服務意識,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嚴格落實制度,確保護理安全;提升專業素質,保障醫療護理質量以及加強環境安全管理,提高患者舒適護理質量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的重要護理策略,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合理使用,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即將結束內、外、婦、兒四個大科室的實習,回顧這些日子,是苦是樂,是酸是甜,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屬于自己的味道,在兒科近一個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頗多,即將要出科了,卻有好多的不舍,對于我們的實習,科里的老師們都很重視,每周的實習安排也謹然有序,從而讓我們循序漸進的學習與成長,在此,對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各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踏實工作,熱愛兒童事業,全心全意為患兒著想。同時要理解家屬,正確處理好護患關系,能做好解釋與安慰工作,多說“對不起”,是家屬也理解兒科護士的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過激行為的發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兒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別是對于小兒頭皮針的穿刺技術,在工作的同時我也不斷的認真學習和總結經驗,能勤于、善于觀察患兒病情,從而及時地掌握病情變化,作出準確判斷。總之我覺得在這段實習的日子里,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我還只是學生,也許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實我的知識與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離去,渴望在學習中成長,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飛翔的白衣天使
1.實習前對心內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電圖、測血壓、心臟的體格檢查等,不要小看這些,以最簡單的測血壓為例,很多人都沒有規范的掌握。
2.搞熟心內科常見疾病的書本知識,如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臨床上將上級醫生的診療方案與書本相對應,看看如何與患者個體結合,不懂就問,水平會提高很快。
3.學會一些急診處理,如高血壓急癥、急性肺水腫、心律失常等,急診的東西會處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著急,這樣做到心中有數,“一切盡在掌握”,呵呵!
4.還有就是,醫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醫術,同時還要很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與同事,平時多學學上級老師的溝通、談話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會很快上手。
這段外科的實習經歷,其中復雜的滋味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酸甜苦辣,無論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也認識了幾個不錯的朋友,或許這比書本更有價值吧
在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經過不斷的努力,在心內科的實習很快結束,取得了很大成績。首先,在基礎理論方面,溫故而知加強了鞏固和提高;其次,在臨床放面學到了新的知識和處理方法。總之。經過在心內實習,是我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我一定把學到得知識應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記老師的教誨,不斷地學習進步。
算算進心內科實習的日子有半個月了吧,新年剛過。感覺到現在,自己在心內科學到的東西沒多少增加。踏進了科室,見識了不少的人,接觸了不少的事情。也讓我看清楚了有些人的面孔。換句話來說,是不是實習,就代表了自己已經開始接觸半個社會了呢?
科室里,不論是醫生,護士,患者,患者家屬。不一樣的階層,不一樣的辦事方式。讓人思考很多。自己身邊的人,可能以為很了解他,其實并不是如此,也許人一旦了解的對方越深,就會覺得越可怕。因為每個人總有自己的缺點,當你不能容忍對方的缺點,又或者別人無法容忍你的一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復雜,生活,學習,處事無處不在不感嘆了,我一定會好好把握實習機會的。不管別人拿什么眼光看我,我會堅持!因為我身后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最親愛的人!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藥品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2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0-0431-02
心內科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藥品的使用質量直接關系到病患的生命安危,作為護理工作者規范病區的藥品管理并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察上報以保證用藥的安全,不能有一絲松懈。做好藥品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促進醫師更好的指導和監督病患用藥,為病患安全用藥提供有效的監護和管理途徑,從而減少醫療糾紛和差錯事故,有效提高病人醫治效果。
1心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護理工作者專業素質方面的缺陷
1.1.1缺乏相關的藥物基本知識,對藥品的更新、患者的病情和給藥的途徑不了解。
1.1.2缺乏工作的責任心,缺乏對患者用藥的警惕性及安全意識。
1.1.3不能正確執行病人用藥管理流程和醫院給藥管理規定。
1.1.4服務意識欠缺,不能很好落實發藥操作規程,治療用藥告知制度執行不到位。
1.1.5病患用藥后,未能對病患用藥后的病情變化和用藥反應進行跟蹤觀察。
1.2護理工作者在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2.1心內科藥房存儲藥品較多,部分藥品存儲時間過長,存在嚴重的失效問題,進而護理人員在配藥過程中可能產生用藥安全隱患。
1.2.2沒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放置藥品,不同種類藥物隨意擺放,非靜脈用藥與靜脈用藥沒有分別放置,口服藥物與外用藥物同時存放在一個藥柜中。
1.2.3未嚴格按照藥物存儲條件存放藥品。
1.2.4沒有做好藥品定期檢查工作,沒有嚴格落實藥品查對制度。
1.3護理工作者在給藥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3.1給患者發放藥物時,對患者藥物的給藥前期核對不認真。
1.3.2不注意口服藥的給藥時間,出現早發、遲發、錯發甚至漏況。
1.3.3發藥后對患者交代不清楚,使患者用藥出現遲服、早服、漏服甚至誤服情況。
1.3.4對醫囑的處理存在轉錄或轉抄醫囑錯誤,上錯或漏上針卡藥卡,給藥醫囑處理不及時等。
1.3.5未能認真執行注射、輸液給藥的護理核對工作,出現早注、遲注、早輸、遲輸甚至備錯針、備錯瓶情況,出現瓶簽和輸液卡少抄、漏抄情況。
1.3.6注射、輸液時未嚴格注意藥品配伍禁忌。
1.3.7注射、輸液未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出現輸注過快或過慢,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2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強藥物管理,保證藥品質量安全
2.1.1常規搶救藥物要擺放在容易看到的位置,方便取用;其他藥物按照類目規范放置,使用統一容器存放,嚴禁藥物隨意放置,并注明名稱、數量等。
2.1.2藥物嚴格按效期管理,快到使用期限的藥物要設置專區來進行放置,同時注明失效期,定期進行清理,保證藥品質量。
2.1.3要根據藥物的性質進行妥善保存,該避光的避光保存,遇熱易被破壞的藥品應保存在陰涼干燥處或者冷藏于2-8℃處保存。
2.1.4口服藥與針劑應分開放置,標簽要清楚,要體現生產批號,體現失效期。
2.1.5心內科定期進行核對制度考核,將藥品核對和交接班核對作為治理整頓重點,保證用藥的安全。護理人員應當做好“三查七對”工作,對于危險藥品以及品名、包裝類似的藥品更應當做好查對工作。
2.1.6患者用藥前,護理人員應當確定患者姓名、床號和病房號的正確。
2.2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培養慎獨精神
2.2.1強化護理用藥安全教育和風險意識教育,加強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培養。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如分級護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及各項操作規程等。加強護士慎獨精神的培養。明確崗位職責,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論大小,都要及時上報,以贏得補救的時間,得以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2.2健全護理管理機制,進行給藥和醫療管理質量控制,嚴格執行醫院醫囑執行制度,保證患者用藥。真正做到三查七對,嚴格按照用藥用法、用量及給藥時間執行操作。
2.2.3開展護理安全查房,分析患者病情,并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找出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使患者微小的病情變化都能在護士的監控和預料之中。
2.2.4對患者進行藥前評估,注意護患溝通,同時做好對患者的給藥知識宣教。
2.2.5加強護理工作者的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更新,提高護理安全意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增強護士的應急能力。加強對藥物知識尤其是新藥知識的學習。
2.3遵守用藥原則,確保用藥安全
2.3.1給藥過程要嚴格遵守用藥原則,必須按醫囑執行,不得擅自更改醫囑,同時要求做到不盲目執行醫囑,對不安全的醫囑要大膽提出質疑,核實正確后方可執行。
2.3.2對靜脈藥物實行集中配置,以有效避免院內感染,提高輸液安全性。
2.3.3加強巡視工作,巡視中要注意患者輸液速度是否被自行改變以及患者狀態、反應等,用藥前要告訴患者藥物名稱、作用以及不良反應,充分做好溝通工作。
2.3.4對藥敏試驗嚴格執行審核制度,進行皮試時應當預先做好救護的準備工作,可以通過設立專門區域來進行藥物過敏試驗,保證患者安全有效用。有些危險特殊藥物需要緩慢滴注,應當在瓶體或標簽的醒目位置處注明。
2.3.5注意口服藥物管理,在心內科病區內可以設立專門區域,列出常用藥物口服劑量、實物比照、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以降低患者使用不當幾率。
2.3.6對需要交患者自己使用的藥物,要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可以示范安全的用藥方法,并指導患者及家屬對用藥后的反應如何進行觀察。
2.3.7加強責任心,遵守操作規程,嚴格按照規定時間和劑量給藥,對小劑量的藥物抽藥時應選小劑量注射器,確保劑量的準確性。
2.3.8患者用藥后,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并做好應急處理。
3結語
加強心內科護理工作者用藥安全管理是保證心內科患者用藥準確安全的關鍵。通過加強對藥物處置、患者用藥和護士給藥等各環節的管理,不斷加強用藥安全管理監控力度,可以有效減少醫療糾紛和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用藥安全,從而大幅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