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8:01: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資產價值的評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引言
著名的營銷學者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指出:“品牌是一種名稱、名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是他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并使之同競爭者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從營銷學的角度來看,品牌包含屬性、利益、價值、文化、個性和消費者六方面的內容。從財務會計的角度看,品牌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它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企業的科學水平、設計水平、工藝水平、研發水平、管理水平和營銷水平的凝結。品牌資產是與品牌、品牌名稱和標志相聯系的,能夠增加或減少企業所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價值和(或者)顧客價值的一系列品牌資產和負債。眾多學者認為,品牌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積累品牌資產,它具有潛在性、轉化性和增值性。
品牌賦予了產品個性化的意義,為企業實施差異化戰略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知名品牌具有獲得較高的溢價的能力,為企業提升盈利能力創造條件。應該說,品牌逐漸成為了現代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品牌通常是公司所收購的無形資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上市公司在首次發行(IPO)時獲得高額的溢價,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品牌資產價值。因此,公司應該在資產負債表上把品牌的價值與其他所收購的無形資產分開來記錄和報告。如何界定、衡量品牌資產價值,逐漸成為理論界和實業界研究的一個焦點問題,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品牌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是品牌資產貨幣價值化的過程,其核心內容是從產品的市場效益中分析品牌貢獻的收益。
然而,由于現階段不存在成熟的品牌交易市場,品牌交易更多地還是通過簡單、直觀的感覺評估其價格,很難解釋品牌資產的真正價值。因此,對品牌資產進行財務評估勢在必行,但對品牌價值進行準確評估卻十分困難。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非會計方法中最為權威的是由國際知名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公司開發的interbrand方法,此外較為知名的還有溢價法、品牌抵補模型等。本文在借鑒這些非會計方法的基礎上,從財務會計學的角度來闡釋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
二、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從財務會計角度評估品牌資產主要包括:收益法、成本法、市場法。
(一)收益法。主要考慮到品牌資產是沒有實物形態但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其價值并非在短期的財務期內立即得到體現。企業在進行一定品牌投資(如廣告、公益事業、銷售促進等)后,在未來的產品銷售或者勞務的提供中就可以增強其獲取現金流量的能力,因此它的公允價值一般預測該資產給企業帶來額外現金流量的能力,即該資產在時與該資產不在時所獲得的增量現金流量的方法。收益法是品牌資產價值評估的主要方法,是從品牌創造的收益內涵角度來考慮的,可以用一些方法進行測算。如將名牌名稱帶來的特許權收益資本化,又如利用長期品牌計劃估算品牌資產價值,將品牌產品獲取的預計利潤資本化。
(二)成本法。是從品牌的投資成本、重置成本角度對品牌資產價值進行評估,進一步可細分為歷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品牌歷史成本或投資成本包括:設計費、咨詢費、法律費用、登記注冊費、手續費、廣告宣傳費、人工成本、開發成本、侵權和訴訟費用等。歷史成本法的可用性較差,品牌的成功歸因于公司各方面的配合,很難計算出真正的成本。即使可以,歷史成本的方法也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他無法反映現在的價值,因為他未曾將過去投資的質量和成效考慮進去,使用這種方法,會高估失敗或不成功的品牌的價值。重置成本法是基于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更改品牌的成本。重置成本法是品牌價值評估的重要方法,重置成本包含的內容有:更改品牌的直接成本,例如企業改變原有企業名稱需要的資金投入,對外形象、設計等變更發生的成本;更改品牌相關的營銷費用,例如增加的廣告宣傳費;更改品牌期間往往會減少的利潤,這也是重置成本的構成部分。
(三)市場法。基于品牌資產是由于擁有品牌財產的所有權而產生的未來收益的現值,換句話說,品牌資產是一個活躍市場所能允許的自愿買者和賣者之間交換的品牌財產的總值。這種方法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品牌財產的公開市場交易。這一方法以市場和正常公平交易的參照資料來確定相似品牌的可比許可費率和收入額,并遵循替代原則測算品牌的價值。品牌價值評估市場法的應用步驟是:(1)先確定相似品牌的可比許可使用費交易案例;(2)評價被評估品牌相對于其他類似或競爭性商標或品牌的堅挺程度;(3)將可比交易中發現的有關信息資料與被評估品牌的堅挺程度進行比較,其結果是篩選出品牌的具體許可使用費率或可歸屬商標的收入;(4)確定該品牌的擴展和發展潛力,將許可使用費率應用到這種發展潛力中;(5)估計代品牌資產的剩余生命期;(6)確定一個適當的能給品牌帶來的收入;(7)確定一個能反映購買或擁有該資產帶來的風險貼現率。
如果上述各步驟都準確地完成了,該品牌的價值就可以計算。根據被評估品牌當前和潛在的銷售額以及對商標堅挺程度的分析,可以確定該品牌的許可使用費率。然后,把許可使用費率應用到所有當前該品牌產品的銷售額以及該品牌發展計劃所帶來的潛在銷售額,收入流或現金流就可以予以量化。考慮收入流或現金流的適當增長率、適當的品牌聲譽生命期以及貼現率,就可以計算出由該品牌直接帶來的未來收益的凈現值。
三、運用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應注意的問題
企業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工作較為復雜,它受到來自于企業內部和外部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對同一企業而言,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常常會使企業品牌資產評估的結果大相徑庭。因此,根據企業的特點以及評估的實際情況與目的來選擇適當的評估方法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一)在傳統的工業經濟時期,有形資產在企業資產總值中占有絕對比重,且數額相對穩定,經營風險也小,這種情況下以歷史成本來估計品牌資產價值就有較大的可信性。而在知識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尤其是對于一些高科技含量、高知識含量的企業而言,用歷史成本法確定其價值顯然有悖于客觀實際;對于資本投資很小的咨詢公司、服務性企業,由于有形資產比重較小,僅以賬面價值評估難免低估其品牌價值,因此采用收益法比較合理。
(二)如果品牌是因為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入賬而進行的評估,就要考慮用成本法計價。《企業會計制度》已經作了明確規定,如果是自創的,已申請時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作為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如果是外購的,則以買價加上相關稅費作為無形資產入賬;如果是一品牌的轉讓為目的的評估,就應考慮市場法。此時,我們要關注的是轉讓方式問題,是轉讓所有權還是轉讓經營權,是排他性轉讓還是普通轉讓。因為市場上對產品的需求是有限的,品牌的過多使用具有排斥性,當品牌的使用者超過一定的規模便會引起市場的現實困難,妨礙企業取得超額利潤。如果品牌是因為企業破產、清算而進行的評估,則應考慮收益法。在企業破產的前提下,一般情況是通過拍賣的方式來決定品牌的價值,而對品牌底價的確定一般情況下是參考同類品牌的市場價格。但是,此種資產的最終價格還是要購買者權衡收益與支出,根據購買方的經濟實力、市場和管理環境來確定。由于它是在“迫售”狀態下預計的現金流入,因此它通常會低于正常的市場交易價格。
四、總結
(一)品牌資產價值評估不是精確的結果。由于影響品牌價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要綜合運用多種評估方法,以準確地評估品牌的價值。影響品牌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牌實力、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品牌的全球化潛能以及創新能力等,但這些因素又不是每時每刻都與每個品牌的價值相關。品牌資產價值評估,不論采用哪一種方法,所得出的品牌價值都具有不確定性,既不是品牌問世時的最初價值,也不是品牌最終的價值,甚至與品牌的實際價值也有偏差。品牌價值既是現實的,又是潛在的;既是精確的,又是模糊的,但他們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品牌價值的合理空間。一方面雖然我們得不到準確的數值,但也可以對同一種方法進行評估的品牌排序,其次考察其位次和相對價值;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比較不同評估方法產生差異的原因,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進一步改造,以較為準確地評估品牌的價值,有效地檢視品牌經營的狀態。最后就是讓我們確定了品牌資產價值的信念,強勢品牌企業的生存和成長的中心,值得企業為之做長期投資。
(1.國家電網公司運營監測(控)中心,北京100031;2.安徽南瑞繼遠軟件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數據資產是企業重要的戰略資源,為了促進公司運營數據資產應用價值提升,在對數據資產價值構成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引入層次分析模型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并利用層次分析法軟件計算數據資產各項評估指標權重,建立了基于成本和應用考慮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對模型應用給出具體評估步驟,并將該模型應用于具體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區別于傳統的數據評估方法,這里將評估的關注點從數據質量方面轉向以往很少關注的數據資產價值方面。
關鍵詞 :數據資產;數據資產價值評估;評估模型;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TN911?34;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5)20?0044?04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asset value assessment model
ZHANG Zhigang1,YANG Dongshu2,WU Hongxia2
(1. Operation monitoring Center,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1,China;2. Anhui Nari Jiyuan Software Co.,Ltd.,Hefei 230088,China)
Abstract:Data asse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for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ata as?sets,the analytic hierarchy model is brought in to build an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value composi?tion of data asset and its main influence factors,the AHP software is used to calculate various evaluation index weights of dataassets. A data asset assessment model in view of cost and application was established,which provided the specific appraisal pro?cedure of model application and was applied to the value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ata asset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method of data evaluation,it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data assets rather than data quality.
Keywords:data asset;data asset value assessment;assessment model;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0 引言
作為一項公司資產,數據的重要性正日益突顯,這促進了新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發展。互聯網和移動及智能技術的傳播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商業數據的面貌和曝光度,數據量和數據種類不斷增加。數據被越來越多地用于提升運營效率,將數據轉化為價值的機會也將隨之增多——至少在短期內可以這么說。因此,未來十年內,數據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財富創造來源,并且將越來越多地被視為一項值得重視的企業資產,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問題,也將成為公司估值的核心問題之一。數據資產作為新生事物,本身還需要不斷研究、實踐和完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更是一個持續的、不斷完善的逐步過程。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較欠缺,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之中。孫榮玲等對無形資產的價值及價值實現的量化方面進行研究,把分散在企業各部門的無形資產貫穿起來,作為一種真正的資產加以管理與經營[1]。潘渭河強調無形資產不能脫離有形資產單獨使用,無形資產的價值實際上是壟斷價值,無形資產使用上的特殊性,對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方法,形成了重要的約束條件[2]。陳昌云提出傳統的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無形資產發展的需要,提出了無形資產評估的兩種新的思路:
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和EVA方法,并把它引入到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中[3]。賀業明分析指出傳統無形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并不適合于小企業無形資產價值的評估,并根據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提出為小企業的無形資產“量身打造”的價值評估方法[4]。
本文基于前人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數據資產本身的特點,引入層次分析模型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從數據資產的成本和應用兩方面研究,構建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提出一套全新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1 相關理論
(1) 數據資產及其價值評估。數據資產是企業在運營活動中形成的,由企業擁有,在數據的產生、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和應用全過程可控,并能夠給企業帶來價值的數據。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是使數據的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一個可操作的量化指標,對數據進行多角度價值評估,利用評估結果對工作提出整改建議,提升數據運營管理水平。
(2) 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5?8]是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A.L.Satty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將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模型是把復雜的問題分成若干個組成因素,并按支配關系分組形成層次結構。然后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綜合決策者的判斷,確定決策方案重要性的總排序。具體步驟如下:
① 分析各因素的關系,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② 對同一層次的多個元素,關于上一層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建比較判斷矩陣;
③ 由判斷矩陣計算比較元素對于該準則的相對權重,并檢驗一致性;
④ 計算合成權重,即全局權重。
2 研究思路
目前,管理有形資產的評估方法比較成熟,主要有以下4種:收益現值法[9];重置成本法[10];現行市價法[11];清算價格法[12]。無形資產也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13];市場法[14];收益折現法[15]。但是由于數據資產的評估標準和要素相差很大,因此上述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應用到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當中去。當前對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數據資產價值的精確定義。數據資產價值定義不統一,導致人們對數據資產價值理解出現多樣化,難以提出有效解決方法。建立數據資產增值管理體系,必須明確數據資產價值的定義。
(2)沒有形成一個權威性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或參考模型。大多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的研究是針對很單一的問題進行的,解決系統中的比較重要的質量指標,比較系統的研究也只是提出了建模的觀點,并給出了建模的步驟,但沒有提出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的體系結構。
(3)沒有形成系統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維度,從不同的維度對數據資產價值評估衡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4)針對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沒有形成具體的量化標準,局限于概念和理論的研究。
數據資產價值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數據資產價值評估作為數據資產價值的生命線,是數據資產發揮價值的基礎,亟需開展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工作以提升數據增值運營水平。在對數據資產價值進行評估的時候,需要建立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從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維度、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等角度,設置校驗規則,以提高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并提高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工作的效率,為進一步的數據增值運營水平提升、減少決策失誤和避免經濟損失打好基礎。
本文探討的運營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在對數據資產價值構成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基礎上,引入層次分析模型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并利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計算數據資產成本和應用評估指標權重,建立了基于成本和應用考慮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并對模型應用給出了具體評估步驟。
3 數據資產價值構成及主要影響因素
與一般無形資產價值構成不同,由于數據資產價值形成過程的創造性、生產的一次性、獲利能力的不確定性、成本費用的模糊性、價值轉化過程的風險性等特征,影響數據資產價值形成的因素更加復雜、種類更多,從而導致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更大。
因此,必須深入分析影響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的各種影響因素。
結合運營數據資產的特點,本文認為影響運營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的主要因素是數據資產的成本和應用,所以從成本出發,結合應用過程,討論數據資產價值構成及主要影響因素,并以此來評估數據資產價值。
3.1 數據資產成本
數據資產的成本是一個動態指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并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動,其中許多因素具有不確定性。數據資產成本主要來源于信息系統的建設費用和運維費用,因此本文從建設費用和運維費用兩個角度對數據資產成本進行評估,是比較科學有效的計算方法。
(1)建設費用。數據資產建設費用是從信息系統建設費用評估而來。信息系統的建設費用一般包括人工費用、材料費用、間接費用等。
(2)運維費用。數據資產運維費用包括業務操作費和技術運維費,其中業務操作費包括對數據資產的監測費用和數據資產問題管理費用;技術運維費主要指數據資產臺賬維護費用。
不同的數據資產所包含的建設費用和運維費用的比例是不同的,例如有的數據資產側重于信息系統建設,則其建設費用比重較大;有些數據資產側重系統運維,則其運維費用比重較大。
3.2 數據資產應用
數據資產價值的關鍵是看似無限的再利用,即它的潛在價值。數據資產成本對其價值的影響固然至關重要,但還遠遠不夠,因為大部分的數據資產價值在于它的應用,而不是占有本身。因此,研究數據資產價值構成時,就必須將數據資產應用納入其中。
數據資產應用要根據不同的數據資產分類分別進行研究,關注于數據資產使用次數。對于不同的使用對象,也會產生不同的使用效果。因此,本文研究數據資產應用影響因素時,將數據資產的分類、使用次數、使用對象和使用效果評價作為主要的評估指標。
3.3 數據資產價值構成
通過對數據資產成本和應用情況分析,得出數據資產價值構成如圖1所示。因此,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方法是將數據資產成本和數據資產應用通過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計算得出。
4 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
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是通過適宜的數據方法對影響運營數據資產價值的主要因素量化處理最終得到合理的評估值。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構建方法的操作步驟如圖2所示。
4.1 計算數據資產成本
根據第3.1節的內容,數據資產成本影響因素包含建設費用和運維費用,并且不同的數據資產所包含的建設費用和運維費用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每一個評估項對數據資產價值產生多大的影響,必須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評估值。
對數據資產成本影響因素進行處理,確定每一項評估指標的權重,從而計算出數據資產成本得分。
4.1.1 AHP法構建數據資產成本評價體系
根據對數據資產成本及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AHP方法,得到如表1所示的指標體系。
表1 數據資產成本評估指標體系
4.1.2 采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計算成本YAAHP(Yet Another AHP)是一款層次分析法輔助軟件,提供方便的層次模型構造、判斷矩陣數據錄入、排序權重計算、加權計算以及計算數據導出等功能。只需要具備初步的層次分析法知識,不需要理解層次分析法計算方面的各種細節,就可以使用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計算數據資產成本的步驟如下:
(1)繪制層次結構模型
按照數據資產成本評估指標體系,繪制層次結構模型(本文為了簡化計算,忽略準則層),如圖3所示。
(2)計算判斷矩陣
確立思維判斷定量化的標度。在兩個因素互相比較時,需要有定量的標度,假設使用下面的標度方法,其含義如表2所示。
按照重要程度劃分,根據公司業務專家意見,構造比較判斷矩陣,如表3所示。
(3)計算結果顯示
YAAHP軟件自動完成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通過后,計算得出成本評估指標的權重如表4所示。
假設數據資產建設費用和運維費用的得分分別是s1 ,s2 ,數據資產成本評估指標總得分Sp 可以通過加權計算公式得出:
根據公司業務專家意見,采用專家評分法得出數據資產建設費用和運維費用的得分分別是80,90,計算出該數據資產成本評估指標總得分情況:
4.2 評估數據資產應用
采取同樣的方法,評估數據資產應用評估指標總得分。數據資產應用涉及數據資產的分類、使用次數、使用對象和使用效果評價4個指標,每一指標對數據資產價值產生多大的影響,必須給出1 個比較合理的評估值。因此,必須對數據資產應用評估指標影響因素進行處理,確定每一個應用評估指標的權重,從而計算出數據資產應用評估得分。
(1)采用AHP法構建應用指標評價體系根據對數據資產價值應用及評估項的分析,得到如表5所示的指標體系。(2)采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計算權重按照重要程度劃分,根據公司業務專家意見,構造比較判斷矩陣如表6所示。
YAAHP軟件自動進行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通過后計算應用評估指標的權重,結果如表7所示。
根據公司業務專家意見,采用專家評分法得出資產分類、使用次數、使用效果評價、使用對象的得分分別是80,70,60,90,根據加權計算公式,得出該數據資產應用評估指標總得分情況為:
4.3 數據資產價值評估
根據數據資產價值構成一節表述,數據資產價值是由成本和應用構成。綜上所述,最終確定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的計算模型:
數據資產價值= 數據資產成本得分+ 數據資產應用評估得分根據文中實例,對模型進行量化,最終得出該數據資產價值:
5 結語
本文建立的基于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從成本和應用的角度考慮了影響數據資產評估的主要因素,而且為了對數據資產的價值有一個更為精確地評估,在模型中采用了層次分析模型構建應用指標評價體系,并利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計算指標權重。從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影響數據資產價值的因素,可以通過對數據資產進行問題管理,優化有關影響因素的得分,提高數據資產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榮玲,侯世昌.企業無形資產價值及價值實現量化的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5(3):50?59.
[2] 潘渭河.試論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特殊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7):31?32.
[3] 陳昌云.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學,2009.
[4] 賀業明.小企業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2.
[5] 李正明,張紀華,陳敏潔.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企業有序用電模糊綜合評估[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3,41(7):137?141.
[6] 賓光富,李學軍,Dhillon Balbir?S,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設備狀態系統量化評價新方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30(4):774?780.
[7] 孫劍平,王海舟. AHP 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在技術資產評估中的組合應用[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49?53.
[8] 戴勇.基于AHP的DEA分析基礎上的虛擬物流企業聯盟伙伴選擇[J].系統工程,2002,20(3):47?51.
[9] 楊忠鈺.資產評估的收益現值法[J].青春歲月,2012(14):365?366.
[10] 蘇淑香.無形資產評估的重置成本法及其適用性探討[J].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211?212.
[11] 孫福清.現行市價法在林木資產評估中的運用[J].中國資產評估,2007(11):11?12.
[12] 肖作平,邵鐵柱,王涌.評估清算價格方法的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1999(6):68?69.
[13] 趙軍,楊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07(1):346?356.
[14] 楊天珍.市場法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11(35):412?413.
[15] 耿明明,尉京紅.收益法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探討[J].財會通信,2009(5):28?29.
作者簡介:張志剛(1972—),男,遼寧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電力信息化、數據管理。
【關鍵詞】品牌競爭力;品牌資產價值;評價方法
一、品牌競爭力與品牌資產價值的相關分析
品牌競爭力是指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為擴大市場份額,獲取高額利潤,而對其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和使用,使其產品和服務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使品牌產生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品牌競爭力的核心是通過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提高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為了弄清品牌競爭力與品牌資產價值的關系,許基南在其《品牌競爭力研究》一書中提出以消費者行為理論為基礎的模型,見圖1.
企業通過提高品牌競爭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使消費者在心理和行為上偏向于企業品牌。如果企業的品牌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感知質量和聲譽,而且與其它競爭對手相比有明顯的差異性,那么,品牌就容易引起關注,讓消費者產生興趣和好感,進而在購買時作為優先選擇對象。使用以后由于有較高的滿意度而導致重復購買行為,進而提高品牌的忠誠度,促使消費者在未來也愿意持續地購買該品牌,從而提高該品牌的資產價值。品牌資產價值越高,品牌競爭力就越強。
總之,品牌競爭力和品牌資產價值都是評價市場上消費者資源的重要指標。品牌資產價值是通過貨幣價值來衡量市場上消費者資源的大小;而品牌競爭力是通過比較同一市場上品牌的差異性,來衡量消費者資源的大小,品牌競爭力是通過比較而產生的。
二、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
1、基于財務要素的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1)成本法。對于一個企業品牌而言,其品牌價值的原始成本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對一個企業品牌的評估應該考慮品牌價值購置或開發的全部原始價值,以及考慮品牌再開發的成本與各項損耗價值之差兩個方面。成本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歷史成本法,另一種是重置成本法。
歷史成本法是完全基于財務數據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的計算過程簡單、明了。但缺點是:由于企業對品牌的投入與產出的弱相關性,加上企業對品牌投資通常與整個投資活動聯系在一起,很難將品牌產品的投資單獨剝離出來;另外,品牌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往往沒有保存關于品牌投資的完整的財務數據,所以,使用該方法對品牌價值進行評估,得出的數據往往會低估品牌的現實價值,造成企業的資產被低估,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重置成本法是通過確定被評估品牌資產的重置成本減去各項貶值來評定品牌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用公式可表示為:品牌資產的評估價值=品牌資產的重置成本-失效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由于重置成本法的原理簡單,成本資料容易取得和掌握,在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中,有不少使用。然而,采用重置成本法進行品牌評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一是失效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難以計算,其二是沒有考慮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的變化對品牌資產價值評估的影響。
(2)市場價格法。市場價格法是在市場上找出一個或幾個與被評估品牌資產相類似的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作為參照物與被評估品牌資產進行比較對照,在此基礎上再按照一定要求對這些參照物進行修正,最后根據修正后的價值來確定被評估品牌資產的價格。市場價格法的理論依據是資產評估的“替代原則”。由于市場價格法是以替代原理為理論基礎,以市場上實際的資產交易價格為評估基準,因此,只要有類似資產的交易實例,即可應用。
(3)股票市值法。股票市值法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西蒙(simon)和蘇里旺(sullivan)提出。該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為基礎,將有形資產從總資產中剝離出去,然后再將品牌資產從無形資產中分離出來。
股票市價法的理論有很強的內在邏輯性,但是該方法難以準確確定公司市值與影響無形資產各個因素間的模型,該過程不但需要大量的統計資料,而且要求極為復雜的數學處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它的實用性;另外,該方法計算的出發點是股價,要求股市比較健全,股票價格才能較好的反映股市的實際經營業績,這些在我國現階段都還不太現實。
(4)收益法。該方法的經濟理論基礎是:預期原則和效用原則。采用該方法對品牌價值進行評估是指為了獲得該品牌以取得預期收益的權利而支付的貨幣總額。采用該方法時,被評估品牌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被評估資產必須具有獨立的、連續的預期獲利能力;二是其預期收益可以合理的預測,并可以用貨幣計量;三是與品牌相關的預期風險和風險報酬也可以合理的估計出來。該方法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該方法評估的著眼點是品牌預期的未來收益可以反映品牌的價值,即品牌長期的、超額的獲利能力代表了品牌的價值。這符合品牌資本化的本質特征,該方法被認為是目前國際上比較合理、科學、客觀的一種評估方法。
2、基于消費者要素的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這類評估方法主要依據消費者對品牌各方面屬性的認知和感受進行評價,評估結果可以反映出消費者對品牌真實的感受,反映了現在品牌資產理論越來越重視品牌與消費者關系的發展趨勢。這類評估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品牌價值十要素(BrandEquityTen)模型、品牌資產評估者(BrandAssetValuator)模型。
(1)品牌價值十要素模型。Aaker將品牌價值看作是品牌力量,即衡量有關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需求的狀況。他研究了品牌價值的5種構成要素:品牌忠誠度、品牌知名度、消費者感知質量、品牌聯想和其他品牌資產。如專利權、分銷渠道以及網絡關系等。
Aaker在參考了Y&R、TotalResearch、Interbrand公司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品牌價值十要素模型,見表1.
(2)品牌資產評估者模型。品牌資產評估者(BrandAssetValuator)模型由揚。魯比公告公司(Young&Rubicam)提出。根據品牌資產評估者模型,每一個成功品牌的建立,都經歷了一個明確的消費者感知過程。在調查中,消費者用以下四方面指標對每一個品牌的表現進行評估:第一,差異性(Differentiation),品牌在市場上的獨特性及差異性程度;第二,相關性(Relevance),即品牌與消費者相關聯的程度,品牌個性與消費者適合程度;第三,品牌地位(Esteem),即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受尊敬的程度、檔次、認知質量以及受歡迎程度;第四,品牌認知度(Knowledge),即衡量消費者對品牌內涵及價值認識和理解的深度。
3、基于市場因素的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1)Interbrand模型。英國的Interbrand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評價品牌的機構,世界十大馳名商標就是由這一機構評選的。當一種品牌在出售時,應有其確定的價格將品牌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列在資產負債表上。根據這一思想,該公司設計出了衡量品牌價值的公式,其公式為:E=I×G.其中,E為品牌價值;I為品牌給企業帶來的年平均利潤;G為品牌強度因子。
品牌強度由七大因素構成,這七大因素對于品牌實力的影響也有所不同。按照InterbrandGroup的評價體系,每個因素在品牌評價中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樣的,見表2.
Interbrand方法是基于資產評估的收益法而對品牌價值進行評估的方法。此方法對過去和未來年份銷售額、利潤等方面的分析和預測,對處于成熟且穩定市場的品牌而言,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但是評定品牌強度所考慮的七個因素是否囊括了所有重要的方面,以及各方面的權重是否恰當,還是值得考慮的。
(2)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品牌資產評估法。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參照《金融世界》的評價體系,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起了中國名牌的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所考慮的主要有:品牌的開拓占領市場的能力(M);品牌的超值創利能力(S);品牌的發展潛力(D)。一個品牌的綜合價值(P)可簡單表述為如下公式:P=M×S×D.品牌價值的量化分析,作為品牌的影子價格,實際上是品牌市場競爭力的客觀表現。
評估者認為,品牌資產是品牌未來收益的折現。因此,在實際操作時,對傳統的財務方法進行了調整,加入市場業績的要素。自1992年以來,使用該品牌資產評價方法所得出的評價結果在國際上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引用,因而,選擇這一評價體系,較適合中國實際。
三、品牌競爭力評價方法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又稱AHP(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法,是美國著名運籌削價薩泰(T.L.Satt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其基本遠離是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層次與亞層次,在對比問題本身簡單得多的層次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問題的內在層次與聯系進行判斷量化并作出方案排序的方法,從而完成總體層次上的分析和決策。
層次分析法對決策問題處理的方法與步驟是:在對問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首先分析問題的內在因素間的聯系與結構,并把這種結構劃分為若干層,如措施層、準則層、目的層等。措施層指的是決策問題的可行方案;準則層是指評判方案優劣的準則;目的層是指解決問題所追求的總目標。把各層間諸要素的聯系用直線表示出來,所畫成的層次結構示意圖(見圖2)。
層次分析法將決定企業品牌競爭力的因素分為準則層指標和措施層指標。由于各指標的重要性不同,有的指標在企業綜合水平形成過程中作用大一些,有的則小些,因此,在指標層指標的基礎上,通過加權處理,計算出準則層以級指標度量值和綜合競爭力評估值。該方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可靠性高,誤差小。其不足之處是當評估對象因素眾多、規模較大時,判斷矩陣難以滿足一致性要求。
2、綜合評價方法
綜合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的整體性,運用一定的方法,給每個評價對象賦予一個評價值,據此按優劣進行排序。構成綜合評價的基本要素有:評價對象、評價指標體系、評價主體、評價原則、評價模型。綜合評價需要較好地集成各種定性和定量信息,解決隨機性、專家主觀上的不確定性和認識上的模糊性問題。從總體上講,目前國內外經常采用的綜合評價方法有:經濟分析法、專家評價法、多元數理統計方法等。
(1)經濟分析法。是以事先確定好的綜合經濟指標來評價對象的綜合評價方法,常通過給出綜合經濟指標的計算公式或模型、費用效益分析等途徑進行評價。該方法含義明確,便于不同對象的對比,不足之處在于建立計算公式或者模型較難。
(2)專家評價法。是一種以專家給“分數”、“序數”、“評價”等為評價標準,以專家判斷為基礎的評價方法。因此,評價途徑有評分法、分等法、加權評分法、優序法等。該方法簡單方便、易于使用,但主觀性強。
(3)多元數理統計方法。主要是應用其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因子分析(FaetorAnalysis),聚類分析(ClusterAnalysis)等方法對評價對象進行分類和評價。該方法是一種不依賴于專家主觀判斷的客觀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排除評價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和影響,而且還比較適宜于評價指標間相關程度較大對象的綜合評價。這種方法給出的評價結果對方案決策或者排序比較有效,應用時要求評價對象的各因素指標要有具體數據值。新晨
四、小結
張世賢在他所著的《現代品牌戰略》一書中談到,一個品牌有無競爭力,就是要看它有沒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有沒有一定的超值創利能力。品牌的競爭力正是體現在品牌資產價值的這兩個最基本的決定性因素上。也就是說品牌競爭力的量化研究和品牌資產價值的量化研究,在要素取舍、方法確立、模型設計等諸多方面,都有極其相似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說,當我們進行品牌競爭力的評價方法研究時,是完全可以借鑒國際國內關于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研究。這種研究至少可以為我們提供方法論上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從上文所述的品牌資產價值評價方法研究中,我們可知這些模型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其不足之處也不容忽視。這些研究側重點各不相同,有的模型是從財務角度分析,有的是分別從消費者和市場角度出發研究品牌資產價值評估,并且模型中品牌資產價值中的各個因素各占多大權重以及如何估計,也沒有具體的評價體系,所以,在以后對品牌競爭力評價方法的研究中,我們要綜合模型中的財務因素、消費者因素和市場因素,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全面研究品牌競爭力評價體系,并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許基南:品牌競爭力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2004(3)。
[2]陸娟: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評介[J].統計研究,2001(9)。
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是否需要考慮稅務攤銷收益在資產評估理論與實務界是一個存有爭議的話題。本文從資產評估準則和轉讓定價兩個方面闡述了稅務攤銷收益對企業的影響,同時從資產價值的角度分析了無形資產價值是否包含稅務攤銷收益產生的價值,認為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如果選擇稅后收益需要恰當分析稅務攤銷收益。然后從收益法的原理出發推導了稅務攤銷收益的計算方法,并給出了案例進行分析,認為一般情況下考慮稅務攤銷收益將使得資產公允價值提高到10%以上。
攤銷稅務收益(TaxAmortizationBenefit或者TAB)是指對因為無形資產攤銷所產生的稅收減免產生的收益現值。筆者認為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可以選擇稅前或者稅后的收益進行折現。如果選擇稅前收益進行折現,不會產生稅務攤銷收益問題。如果選擇稅后收益,則涉及到稅務攤銷收益的價值的確定問題。但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是否需要考慮稅務攤銷收益,目前業內尚有爭論,國內評估界也沒有統一規定。
一、無形資產評估考慮稅務攤銷收益的必要性分析
(一)稅務攤銷收益對企業的影響依據《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當出現無形資產轉讓和投資、企業整體或部分資產收購和處置等經濟活動時,資產評估師可以接受委托,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本文分別分析這兩種情形。(1)企業發生整體或部分資產收購和處置等經濟活動時,比較常見的情形是公司合并對價分攤的無形資產公允價值評估,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如果不考慮攤銷稅務收益,根據對價分攤計算方法,攤銷稅務收益值進入商譽部分。根據我國企業所得稅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下,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準予扣除。而外購商譽的支出,只能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才準予扣除。可見,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影響到企業所得稅支出。(2)無形資產轉讓和投資時,不同的處理方法僅僅是影響評估值,并不影響所得稅支出。但評估值的不同,可能會影響到交易雙方的談判,同時影響到財務報告中資產的價值,影響各種財務指標的計算,進而影響企業決策。如果涉及到國有資產,還會影響到國有資產管理。
此外,稅務攤銷收益的處理還對轉讓定價產生影響。隨著跨國企業的普遍化,跨國(境)交易變得頻繁。跨國交易涉及兩個國家(地區)的稅務政策的差異,商品或服務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向賣方使用的資產支付使用費用,大部分此類資產是無形的。將無形資產轉讓給投資控股公司,可以對資產的所有者提供很大的國家收入稅收優惠(主要是所得稅)。目前,通用標準是將正常交易的價格與給定的轉讓定價進行對比,其使用費用表示為適當的價值投資收益(即收益法估值),各方需要對無形資產不斷進行評估,而無形資產價值是否包含攤銷稅務收益也是爭議的話題之一。
(二)無形資產價值分析既然稅務攤銷收益處理對企業、政府稅務部門和監管方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那么就有必要分析無形資產價值是否包含攤銷稅務收益產生的價值。或者說,評估師在采用收益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如果選擇稅后收益而且不考慮稅務攤銷收益,是否會產生收益或價值漏損?回到收益法的參數理解上,在考慮無形資產帶來的超額收益時,我們認為其可以是收入的增加,也可以是成本和費用的節約。無論是利潤指標,還是現金流指標,都需要考慮稅收因素,如果該資產的出現可以促使稅收的減免,那么可以認為這部分收益是這項資產帶來的。從這個角度上分析,需要考慮攤銷稅務收益,否則會出現收益漏損,進而導致價值漏損。另一方面,在資產評估方法中,考慮因稅收帶來的收益也是普遍做法,比如在成本法中,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資產價值均把因為資產損耗產生的稅收減免加回資產價值中。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如果選擇稅后收益,則需要恰當分析稅務攤銷收益。
二、稅務攤銷收益計算方法
假設折現率為,攤銷年限為,直線法攤銷,殘值為零,稅率為,未考慮稅務攤銷價值時評估出來的無形資產價值為。
三、稅務攤銷收益計算案例
計量攤銷稅務收益最顯著的影響是可以增加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根據情境的不同,可以提高資產公允價值的不同百分比。本文用一個簡單的案例來刻畫稅務攤銷收益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假設某企業并購時,其中有一個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無形資產,每年將產生10萬人民幣的收益,攤銷年限為10年,假定適用的折現率為10%,所得稅稅率為25%。也就是說,考慮攤銷稅務收益,在給定條件下,可以增加11.63萬元的公允價值,增值率達到11.63%。本文對參數攤銷年限和折現率進行敏感性分析,見圖1和圖2。可以發現,攤銷年限越短,攤銷稅務收益越高,攤銷年限與攤銷稅務收益呈負相關關系;折現率越小,攤銷稅務收益越高,折現率與攤銷稅務收益呈負相關關系。但通過計算公式可以發現,稅率越低,攤銷稅務收益越低,稅率與攤銷稅務收益呈正相關關系。
四、結語
資產評估涉及到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中的交易對價分攤,可能會對無形資產是否可以享受稅收攤銷收益進行評定,本文通過對稅務攤銷收益對企業的影響和無形資產價值的分析認為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如果選擇稅后收益,則需要恰當分析稅務攤銷收益。攤銷稅務收益計算方法的關鍵參數包括無形資產的折現率、所得稅稅率和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等3個參數,其中,折現率和年限與攤銷稅務收益負相關,稅率與攤銷稅務收益正相關。攤銷稅務收益計量最顯著影響是可以增加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本文對無形資產評估中的稅務攤銷收益問題提供了理論和方法參考。
參考文獻:
[1]TheCanadianInstituteofCharteredBusinessValuators.IllustrativeExampleofIntangibleAssetValuation[R].2009.
[2]ParrR,SmithG.IntellectualProperty:Valuation,Exploitation,andInfringementDamages[M].JohnWiley&SonsINc,2005.
[3]GaraSC,KarimKE.Securitypricereactiontotaxlawchanges:Acaseoftaxamortizationofpurchasedgoodwill[J].AdvancesinTaxation,2000.12:77-104.
[4]景志偉.企業并購重組后采礦權價款攤銷的探析[J].財會學習,2012.(3):55-56.
關鍵詞:生物資產 價值 評估方法
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農業產業化的迅速發展,涉及生物資產交易、租賃、抵押、保險等業務越來越多,人們對生物資產現時價值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然而生物資產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資產,生物資產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經濟資源,生物資產的價值隨著生物的生命運動軌跡不斷變化。因此,如何針對生物資產的特殊性對其價值進行合理評估,是當前資產評估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生物資產的特殊性
(一)生物資產具有生物轉化和自然增殖功能
生物資產與非生物資產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具有生命,生物資產可以通過生物轉化功能不斷自然更新和人為繁殖擴大,這是一般資產不具備的。
(二)生物資產具有強周期性、季節性
不同類型生物資產的生長周期差異較大,這種強周期性特點,人類一般不能隨意改變。
(三)生物資產具有高風險、未來收益不確定性
生物資產的高風險性和未來收益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為因素。若人為管理不善或人為故意制造災害,同樣會造成生物資產數量或質量的降低。
(四)生物資產具有附著物的不可分割性
一般來說,植物資產依附土地,漁業生物資產依附江河水系,它們具有附著物的不可分割性,即樹木、農作物離開土地無法生長,魚兒離開水無法生存,一旦它們離開其依附物,將會失去生命,亦即不再屬于生物資產的范疇。部分生物資產與附著物的不可分割性,決定了它們不能進行單獨交易。
二、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分析
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評估方法,均得到世界評估業普遍認可。與一般資產相似,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從理論上講同樣有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類型,但在具體運用中需結合生物資產的特殊性。
(一)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市場法
1.市場法。也稱現行市價法、市場價格比較法,原稱市場數據法(M.Bravi,Italy,1999),是指利用市場上同類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對比調整,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該方法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評估所用數據資料均來自于市場,因此運用市場法評估資產的價值首先要有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再考慮公開市場上是否具有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如果沒有活躍的公開市場,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則無從談起,所以判斷是否可以采用市場法的一個首要前提是“是否存在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
2.生物資產活躍市場分析。生物資產依據生物特征的分類,可以分為植物資產和動物資產。由于它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其交易市場的活躍程度也不同,那么生物資產“是否存在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應該對植物資產與動物資產分別進行分析。
(1)植物資產。植物資產“植根于”土地,它們的價值不能與土地的價值完全相分離,因此,植物資產交易也和土地交易相關聯。我國的土地屬于國家或農村集體所有,土地買賣與轉讓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權。因此,生長期間的植物資產市場交易非常有限,不過偶爾也有交易的情形。由于植物資產按其所處的行業不同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農作物資產與林木資產,下面分別分析這兩類生物資產“是否存在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
①農作物資產。未成熟的農作物資產偶爾也有交易的情形,如國家和集體在征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時,按照規定需要支付“青苗補償費”,該費用實質上反映的是生長期間作物的交易價格,這種征用土地的情形只是偶爾發生,不具有普遍性。生長期間未成熟的農作物資產,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交易市場,同時也不存在市場交易的需求。但是農作物資產中有一類特殊的作物,可以連通土壤進行市場交易,那就是園藝作物中的花卉。處于任何生長期間的花卉均可作為交易對象。目前我國花卉市場交易極為活躍,市場交易價格信息系統也比較完備,不難在市場上找到同一品種花卉的交易價格。
②林木資產。我國《森林法》把森林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特種用途林,其中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屬于公益性生物資產,產權屬于國家,基于其防護功能和公益,基本不存在市場交易行為。薪炭林主要解決山區和林區能源問題,基本上不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用材林林木資產市場交易主要發生在采伐期間或成熟后,不過交易市場最活躍的還是砍伐后的木材市場。經濟林的活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人們需要的僅僅是經濟林的產品,并非經濟林木本身,所以在市場上活躍交易的是經濟林產出的產品。再加上經濟林依附于土地,不能發生位移,更限制了其交易。所以,理論上,經濟林不存在公開的交易市場。現實中,偶爾也有經濟林交易的行為,但是很少,不具有普遍性。
(2)動物資產。動物資產與植物資產不同的是,動物資產能夠移動,土地資源對動物資產的生長及產出沒有直接的關系,類似于一般工業制品,土地僅是它們的生活場所,動物資產相比植物資產更容易進行市場交易。
①畜禽資產。我國目前活畜活禽的交易非常活躍。既存在作為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交易,如種畜、種禽市場,又存在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交易,如肉畜、肉禽市場。既有成熟生物資產的交易、育成畜禽的市場,也有未成熟生物資產的交易,如幼畜禽市場。可以說,畜禽資產是生物資產中交易最活躍的資產,不但存在活躍市場的市價,而且在公開市場上能夠找到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不過畜禽資產只是動物資產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動物資產都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也有一部分動物資產類似于植物資產,雖然不是根植于土壤,卻是生活在水體中,例如漁業生物資產。
②漁業生物資產。漁業生物資產屬于水生生物資產,依附江河水系,具有附著物的不可分割性,且自身具有生長繁殖功能。漁業生物資產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漁業生物資產的數量或重量均難以精確或準確的計算和確定。因此,處于水體中的漁業生物資產,缺乏活躍的公開市場,并且很難找到特征類似的參照物。但捕撈后離開水體形成的“水產品”或“離開水的魚”(短期內具有生命,實質屬于農產品范疇)交易市場十分活躍,公開市場交易的對象主要是捕撈后的水產品。
(二)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收益法
1.收益法。是在估測資產未來預期收益額及收益期限的基礎上,采用適當的折現率將預測的未來收益額折成現值,然后再將各期收益折現值累加,求得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運用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時,是以資產投入使用后連續獲利為基礎的。所以判斷生物資產是否可以采用收益法對其價值進行評估的首要條件是分析生物資產是否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2.生物資產連續獲利能力分析。
(1)農作物資產。我國《生物資產》會計準則把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其中公益性生物資產不以獲利為目的,故本文不涉及。大部分農作物資產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通常在幾個月或一年內完成整個生命和生產過程,生長周期短。且包括兩種情形:產出一次完成的情形,如小麥、水稻、馬鈴薯等,其產品一次收獲;產出多次完成的情形,如部分蔬菜。對于第一種情形,其價值只體現在成熟后收獲的農產品上,且其價值僅有一次,不具備連續獲利能力,不適宜采用收益法評估;對于第二種情形,即使產出多次完成,但其生長周期短,通常在幾個月或一年內完成,在實踐中可以不考慮折現問題,一般不適合采用收益法評估其價值。
農作物生長周期以一年生為主,也有部分多年生作物,例如苜蓿等牧草。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壽命一般為5-7年,長者可達25年以上,并且在其壽命內可多次產出。且牧草的主要用途是將其全株作為飼料,即使遭遇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侵襲時也會有一定的收獲物,因此牧草的未來收益較穩定,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2)林木資產。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基于其防護功能和公益,薪炭林主要解決山區和林區能源問題,它們的產品不是用來交易,至于它們的預期收益額目前還在探討中,其價值不適宜采用收益法評估。用材林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只有達到成熟,被砍伐作為木材出售時,才產生僅有的一次收益,不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經濟林屬于生產性生物資產,按其生長發育規律及是否產生收益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未結果階段,主要指經濟林的產前期,這一階段屬于經濟林的幼齡階段,林木的生長以營養生長為主,這一階段只有成本投入即是投資投工最多的時期,一般不產出產品,沒有經濟收入,使用價值較低;二是結果階段,主要指經濟林的初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在林產品單位價格一定的情況下,價值的變動主要受產量的影響,只要準確預測經濟林產品的產量,即可計算價值。此階段經濟林資產的價值遠遠大于未結果階段,而且經濟林資產在其壽命內能夠多次產出林產品,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3)畜禽資產。畜禽資產按其持有目的也可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在畜禽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例如肉牛、肉豬等,它們對人類的價值只有一次,且僅有一次,不具有連續獲利能力。而畜禽資產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如奶畜、種畜等,在其壽命內可以多次產出產品或繁殖新的生物資產,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4)漁業生物資產。一般來說,人類利用與農業活動相關的漁業生物資產的目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于直接消費;另一種是為食用魚養殖業提供魚苗。用于直接消費的漁業生物資產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在其成熟時只提供一次產品,此后生命終結。這類漁業生物資產的價值最終體現在產出的水產品中,它對人類貢獻的價值體現在最后,而且只有一次,不具有連續獲利能力;為食用魚養殖業提供魚苗的魚叫做親魚。養殖親魚是為了產出魚苗,并且在親魚達到性腺成熟后可以在較長時間內分期產出魚苗,符合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特征,因此,親魚屬于生產性生物資產,其對人類貢獻的經濟價值體現在不同期間產出的魚苗,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三)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成本法
1.成本法。是指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與被評估資產相同或類似的資產所花費的各種成本費用之和,再扣除資產所發生的各種損耗,所得到的差額即為被評估資產的價值。采用成本法評估資產應該具備4個前提條件:被評估資產的實體特征、內部結構及其功能必須與假設的重置全新資產具有可比性;應當具備可利用的歷史資料;形成資產價值的各種耗費是必須的;被評估資產必須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說是可以復制的。總體來說,只要是符合成本法的前提條件并可以估算其成本的生物資產,都可以采用成本法估價。
在生物資產中,農作物資產、漁業生物資產的經營期一般較短,畜禽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經營期相對較短,在利用成本法時,可以不考慮復利問題,利用公式(3);而林木資產的生長期長,以及畜禽資產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經營期相對也較長,因此,對于該類生物資產運用成本法時需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對分年度投入的成本要用復利計算,可以利用公式(4)。
三、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
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從不同途徑評估生物資產的價值,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應用前提、特點及特定的操作步驟,因此比較分析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對于正確選擇評估方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見上表)。
四、結語
總之,通過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的比較,可見它們的評估原理不同、資產計價尺度不同、前提條件不同、適用范圍不同。而各種評估方法的特點能起到相互驗證或分析、修正某些誤差因素的作用,若恰當地將不同評估方法配合使用,不但可以拓展評估的可行性,還可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
(注:本文系內蒙古自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2MS1010;內蒙古農業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據資產 數據資產價值評估 數據價值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相關企業在全國遍地開花,其中以大數據運營為主要經營方向的企業層出不窮。大數據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是數據資產,然而關于數據資產價值的評估,行業內并沒有統一的標準。面對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型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企業急需通過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擴大規模。對于大數據運營企業,數據資產無疑是企業最為重要的一種無形資產,但由于缺乏科學的估值體系,企業融資方面存在較多的困難。究其根本,是關乎數據資產定價的問題。對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來說,正確合理的評估數據資產的價值,是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的前提條件。
二、數據資產定價中影響因素分析
數據成為一類資產是信息資源資本化的體現,他讓數據資源不僅僅具有經濟價值和應用服務本身,而且具有了內在的金融價值。“大數據之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認為,數據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只是時間問題。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不是所有數據的都具備資產的屬性,數據本身不等于資產。根據財務關于資產的定義,只有數據被企業擁有和控制的、并且能夠用貨幣計量,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才能成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在大數據時代,數據運營企業關于數據價值的實現是體現在數據分析、數據交易層面。
數據資產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其公允價值的計量應當考慮市場參與者通過最佳使用資產或將其出售給最佳使用該項資產的其他市場參與者而創造經濟利益的能力。最佳使用數據資產應當考慮在實物上可能、法律上允許、財務上可行的情況下使用資產,具體如下:
(一)市場參與者在給資產定價時考慮的資產實物特征
如數據類型,數據實時性、可靠性、數據數量、數據質量、數據格式、數據可獲得性、數據跨度等內容。
(二)市場參與者在給資產定價時考慮的資產法律限制
如水文、地理、氣象等測繪數據、航天信息類數據、個人隱私數據、企業戰略及商業數據等雖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但存在損害國家安全,個人隱私,企業利益等問題,違反了國家法律,其數據在應用中存在法律障礙。
(三)市場參與者在給資產定價時考慮的資產財務特征
即是在實物上可能且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使用資產能否產生足夠的收益或現金流量(考慮將資產轉換到該用途的成本),以滿足市場參與者投資于這樣使用的該項資產所要求的投資回報。
三、數據資產定價方法
國內外相關文獻中關于無形資產定價的方法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分別為收益現值法、市場價值法和重置成本法。本文在考慮了數據資產特殊性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應用博弈論、人工智能等方法對數據資產進行評估的觀點。
(一)收益現值法
收益現值法(Present Earning Value Method)又稱收益還原法,是將數據在剩余使用期限內的預期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現,把評估基準日現值的總價值作為數據資產價值的一種計算方法。
式中:PV表示數據資產的評估價值(現值);表示第k年的數據資產預期收益流入;n表示數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i表示收益折現率。數據資產作為經營性資產直接產生收益,其價值實現的方式有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應用開發等。這種價值實現(預期收益)會伴隨著企業的經營持續不斷的創造收益。收益現值法評估無形資產優勢明顯。目前國內外關于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中主要都采用了收益現值法。收益現值法較真實、準確地反映了數據資產本金化的價格,因此在投資決策時,更容易被評估雙方所接受。
(二)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是在市場條件下,通過比較被評估數據資產與售出同類資產的異同,進而分析資產的價值影響因素,如期限、數量等,從而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市場價值法的特點決定了其對需求量大、類型多、交易頻繁的數據資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由于數據資產差異性、個性化程度高,且其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易類資產在國內外交易時間較短,交易的數量較少,可參考的有價值的歷史交易資料非常有限。因此,在運用市價價值法對數據價值進行評估時,由于歷史資料的缺乏,價值評估的基礎很難建立,這樣難免會造成評估結果失真。但是在交易市場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市場法也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三)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在現時條件下,重新生產或取得與被評估數據資產具有相同用途和功效的資產時需要的成本作為計價標準。由于數據資產取得的不可逆性,如視頻數據、氣象數據等便不能通過模擬的方法數據產生前的原始狀態,同時由于數據資產生產的不可復制性、數據資產應用的時效性,數據資產折舊不能準確計量等特點,應用重置成本法評估數據價值存在一定的困難,其價值評估結果也不容易得到交易雙方的認可。因此,一般情況下,重置成本法不適合作為數據價值評估的方法。
(四)博弈方法
收益現值法是從數據資產交易的買方定價、重置成本法是從數據資產交易的賣方定價,市場價值法則通過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三種方法作為傳統的數據資產評估方法其各有優勢,也有缺點。作者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數據資產定價可通過數據資產的買賣雙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以討價還價的方式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成本最小化,即博弈方法。在數據資產交易活動中,由于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交易過程根據自身掌握的信息進行往復的決策,因此該博弈過程可以看作是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動態博弈。
(五)人工智能方法
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圖3-1)等人工智能方法,根據數據資產的影響因素構建人工神經網絡系統。人工神經網絡的計算模型靈感來自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被用于估計或可以依賴于大量的輸入和輸出的未知函數。在數據資產定價人工神經網絡模型中,輸入可包含數據日期、有效期限、數據類型、數據復雜度、數據應用范圍等數據價值指標,輸出層可包含數據內在價值、數據市場價值等價值指標。人工神經網絡具有較高的自組織、自適應和自學習能力,可以對數據本身的應用價值做出客觀的評價和預測,它不但克服了由人工評價所帶來的人為因素及模糊隨機性的影響,能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而且具有較強的動態性,可為數據價格的確定提供重要的依據。
四、結語
本文提出從最佳使用數據資產應當考慮在實物上可能、法律上允許以及財務上可行的情況下使用資產,進而提出了數據資產的一般定價方法。通過分析得出收益現值法和市場價值法作為一般的資產定價方法,對數據資產也有一定應用價值,但重置成本法不適合作為評估數據價值的方法。同時,本文在數據資產價值評估中引入了博弈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志剛,楊棟樞,吳紅俠.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研究與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15,38(20): 44-47.
[2]潘渭河.試論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特殊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7):31?32.
[3]陳昌云.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學,2009.
【關鍵詞】無形資產;質押融資;政策保障
無形資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可依法轉讓的商標權、專利權及非專利技術等移交給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以督促債務人履行義務,保障債權人實現權利的一種擔保制度。這種融資制度以知識產權為質押進行貸款業務,為那些擁有專利、商標、版權的知識型、技術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或貼息,在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的同時促進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但是,我國無形資產質押融資在實踐上發展緩慢,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
一、無形資產融資的質押價值
以專利、商標、版權等表現形式的無形資產具有特殊的、可能評估的價值,這就是無形資產融資的質押價值。與其他資產質押融資相比,無形資產質押融資具有以下特征:
1、無形資產具有財產的價值性質,能夠實現帶來收益。無形資產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能為投資者創造收益,并且能帶來比一般企業盈利水平高的超額收益。盡管無形資產沒有實物形態,必須以有形資產為載體,但是,這種資產對企業生產必不可少,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能帶來超額預期收益,其價值量的大小即是它為企業創造超額收益的多少。無形資產的這種超額收益性使其具有財產的屬性,專用權屬財產權,擁有無形資產即享有其收益權。同時,如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財產權可以用貨幣來計量,與有形資產一來,所有人享有對它們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無形資產價值的可轉讓性,能夠在市場中進行流通。按照規定,充當擔保的物或權利,必須具有可轉讓性。因為,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能夠將擔保標的拍賣或變賣,以變現的價金優先受償。我國擔保法明確規定只有依法可以轉讓的權利才能設定擔保,而專利、商標等多數無形資產,除非有法律或協議明確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均可轉讓或交易,這保證了無形資產質押價值得以實現。
二、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的困境
盡管無形資產具有融資質押價值,但由于無形資產本身的特征,使得在進行融資質押時面臨著諸多的困境,在實際推進中步履維艱。
1、無形資產價值評估復雜,質押交易成本巨大。無形資產涉及行業及種類繁多,贏利模式差異較大,要對其價值進行評估需要特殊而復雜的程度和方法,而我國還沒形成規范的、被普遍接受的無形資產價值計量方法,現行會計制度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其價值。同時,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不健全,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完成質押融資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進行談判,從而導致銀行不愿接受無形資產質押,這已成為推廣無形資產質押的最大障礙。
2、無形資產價值實現的不確定性,交易風險巨大。現行金融法規定,銀行不能從事信托、投資等業務,信貸資金亦不能以實物沖抵,也不得自我消化商標、專利等質押物。實現權利的唯一辦法是依法拍賣或變賣質押物受償。但是,目前我國市場機制發育不成熟,沒有形成活躍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無形資產難以流動,變現異常困難。另外,無形資產還面臨著巨大的減值風險,一個重大的事件,如“毒奶粉”事件,使幾億元的品牌和商標價值一夜之間就化為烏有。無形資產的價值的這種性質,將銀行置于巨大的風險之中,銀行當然不愿意。
3、質押雙方認識不夠,經營主體發育不成熟。我國多數企業缺乏創新和品牌意識,對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無形資產還沒有經驗,更沒有將優質無形資產進行質押融資的規范和能力。另一方,銀行也缺乏能夠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的專業人員和技能,難以通過內部的力量降低無形資產質押造成的巨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盡管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雙方都有進行融資交易的需要,卻由于不具備相應的人員、技能和規范,實際業務卻無法有效開展起來。
三、發展無形資產質押的政策保障
國外經驗表明,無形資產質押融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業務的重要形式。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加上這種金融業務自身的特殊性,發展無形資產質押必須要有健全的政策保障。
1、推進無形資產質押市場機制的建立,有效降低融資風險。通過加強無形資產會計和評估理論的研究,建立完備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和高素質的評估人員隊伍,保障無形資產價值的真實性和確定性。鼓勵信用擔保機構為企業無形資產質押提供擔保,允許企業以無形資產再輔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個人信用做聯帶質押,實現捆綁式質押貸款,以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及補償機制,降低和化解銀行的風險,釋放其融資的積極性。進一步健全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市場,便于質押物的轉讓或拍賣,保障債權的實現,從而保證無形資產質押業務順利開展。
2、完善質押融資管理制度,規范交易業務。由于無形資產的特殊性質,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其功能,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質押登記管理,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與銀行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共同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并對無形資產質押糾紛進行調解。同時,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需要,強調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設置專門機制,制定相應的管理細則,對除商標、專利以外無形資產質押進行統一管理。
3、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無形資產質押融資有章可循。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的特征決定了市場規則無法保障其有效運行,必須有完備的法律法規。目前,要將無形資產質押納入擔保法的調整范圍,并制定詳細的操作程序。通過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無形資產質押的條件和范圍,質押合同的具體內容、生效、變更及注銷的條件和程序,出質雙方和第三人的責任與義務,權利實現的保障措施。要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政策法規體系,界定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規范從業人員的性質、標準和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劉鑫.無形資產評估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J].商界,2007,5.
[2]王磊.我國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的可行性及存在問題研究[J].經濟界,2009,3.
【關鍵詞】 金融不良資產;資產評估;債權資產價值分析
金融不良資產是指銀行持有的次級、可疑及損失類貸款,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或接管的金融不良債權,以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持有的不良債權。在世界各國的銀行業界,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的比例偏高,如何處置這些不良資產備受關注。大體來說,處置途徑有兩種:一是靠銀行自身消化,二是組建資產管理公司。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是伴隨著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而出現的新生事物。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運用各種手段處置不良資產、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發揮著指導處置價格、監督處置行為、衡量處置效果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不良資產評估要素和方法
(一)金融不良資產評估要素
1.界定評估對象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業務的評估對象包括價值評估業務的評估對象和價值分析業務的價值分析對象。價值評估業務的評估對象通常是用以實現債權清償權利的實物類資產、股權類資產和其他資產,也包括能夠實施必要評估程序的債權資產。價值分析業務的價值分析對象通常是債權資產,也包括因受到限制、無法實施必要評估程序的用以實現債權清償權利的實物類資產、股權類資產和其他資產。
2.確定價值類型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應當根據評估目的和評估對象等具體情況明確價值類型,并對具體價值類型進行定義。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業務中的價值類型包括市場價值和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包括但不限于清算價值、投資價值、殘余價值等。
3.評估程序的要求
價值評估時,應當充分考慮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特點,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應當明確業務基本情況,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資產處置方式、可獲得的評估資料等因素,恰當選擇價值類型和評估方法。
4.信息披露的規定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應當在履行必要的評估程序或分析程序后,編制并出具評估報告或價值分析報告。評估報告和價值分析報告應當包含必要信息,使報告使用者能夠合理理解價值評估結論和價值分析結論。
(二)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方法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探討債權資產價值分析業務,其分析方法主要基于兩種途徑:一種是以債務人和債務責任關聯方為分析范圍的方法;另一種是以債權本身為分析范圍的方法。
1.以債務人和債務責任關聯方為分析范圍的方法
(1)分析思路:以債務人和債務責任關聯方為分析范圍,實際上是從債權資產涉及的債務人和債務責任關聯方償還債務能力角度進行分析的方法。
(2)信用評價法:信用評價法就是基于負債企業自身狀況、貸款擔保情況和貸款逾期時間長短等因素,通過信用評價的方式對負債企業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計算分析,對負債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定,根據負債企業的信用等級、貸款方式和貸款形態等狀況計算出貸款本息的風險度,并計算貸款本息損失率和可變現價值的一種方法。
(3)假設清算法:假設清算法是指在假設對企業債務人或債務責任關聯方進行清算償債的情況下,基于企業的整體資產,從總資產中剔除不能用于償債的無效資產,從總負債中剔除實際不必償還的無效負債,按照企業清算過程中的償債順序,考慮債權的優先受償,以分析債權資產在某一時點從債務人或債務責任關聯方所能獲得的受償程度。
(4)現金流償債法:現金流償債法是指依據企業近幾年的經營和財務狀況,考慮行業、產品、市場、企業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對企業未來一定年限內可償債現金流和經營成本進行合理預測分析,考察企業以未來經營及資產變現所產生的現金流清償債務的一種方法。
2.以債權資產本身為分析范圍的方法
(1)分析思路:以債權資產本身為分析范圍的方法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基于債權人所掌握的材料,通過市場調查、比較類似交易案例以及專家估算等手段對債權資產價值進行綜合分析的一種方法。
(2)合理分析法:合理分析法認為債權性資產的評估應該從內部核實、外部分析開始,在確認評估基準日存在有效債權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償債人的償債能力或回收風險,在量化回收風險值的基礎上,以扣除回收風險后凈值的形式表現評估結果。
(3)交易案例比較法:交易案例比較法是首先通過定性分析掌握債權資產的基本情況和相關信息,確定影響債權資產價值的各種因素,然后選取若干近期已經發生的與被分析債權資產類似的處置案例,對影響債權資產處置價格的各種因素進行量化分析,必要時可通過適當方法選取主要影響因素作為比較因素,與被分析債權資產進行比較并確定比較因素修正系數,對交易案例的處置價格進行修正并綜合修正結果得出被分析債權資產價值的一種分析方法。
(4)專家打分法:專家打分法是指通過匿名方式征詢有關專家的意見,對專家意見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和歸納,客觀地綜合多數專家經驗與主觀判斷,對大量難以采用技術方法進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經過多輪意見征詢、反饋和調整后,對債權價值和價值可實現程度進行分析的方法。
二、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為了對貸款和私募債券等非交易性金融資產進行估值和風險計算,J.P摩根公司(Morgan.J.P)和一些合作機構(美國銀行、KMV、瑞士聯合銀行等)推出了“信用度量術(Credit Metrics)”,旨在提供一個對在險價值進行度量的框架和技術;Fadil和Treaty and Carey分別對信用評級的方法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指出該方法只是一個對貸款價值比較近似的估計,不能準確地反映不良資產的價值; Altman and Kishore 研究了計算信用評級轉移矩陣的債券組合的相關性問題,對于貸款包括不良貸款的估價和風險度量已經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包括信用評級方法、信用評分方法值模型、作為期權的貸款估價方法、在險價值等。國內,近幾年來隨著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工作的推進,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業務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總體而言,金融不良資產評估在我國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如盧根發通過對評估師的勝任能力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業務比一般資產評估業務復雜,要求評估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勝任能力;程鳳朝在對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性質、價值類型、評估條件、委托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評估方法、報告類型、客戶審核、報告有效期、報告使用等重要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了對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認識和思考;許洪通過對評估對象進行了研究,分析金融不良資產的復雜表現形式,提出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業務時,應當與委托方進行充分協商,明確評估對象,關注評估對象的具體形態,并關注評估對象特點對評估業務的影響;孔祥松對金融不良債權評估中有關擔保的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探討。
三、金融不良資產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評估對象概念狹隘
現有體系中的評估對象仍然指的是20世紀末形成的本外幣逾期和呆滯貸款單獨安排剝離和收購規模的呆賬貸款以及與上述貸款相對應的表內、表外應收未收利息和收購后形成的滋生利息。價值分析業務屬于評估咨詢業務,是對評估標的物價值的估計和判斷,而并非是鑒證評估標的物的價值。我國當前金融不良資產大多數都存在評估資料不全、甚至嚴重不全的現象,所以評估師執行的幾乎都是價值分析業務。而對于如此大規模的金融不良資產來說,僅僅通過價值分析業務提供一個參考意義不強的價格底線,無疑是弱化了資產評估對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提供可回收價值底線的作用。
(二)評估本質屬性揭示不夠透徹
資產評估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是隨著企業的產權轉讓、資產重組、破產清算、資產抵押等經濟行為的發展而發展的。市場性是資產評估的本質屬性。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市場屬性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是,當前體系缺乏對金融不良資產價值評估市場屬性這一本質的揭示。
(三)價值類型的選擇過于傾向非市場價值
當前體系考慮到資產管理公司評估處置的不良資產的特點,多數使用的是非市場價值。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不良資產大多由于不良貸款轉換而來,本身存在著資料不全、手續不全,甚至對應的實物資產不存在等先天不足,而且,對這些不良資產的評估實質是一種限制評估。所謂限制評估一般是根據背離條款,或在允許的前提下未完全按照評估準則或規定進行的資產評估,評估結果受到某些特殊因素的影響。但是,就現在我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整個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擴大。這樣,金融不良資產會有一個比較公允合理的市場價格可以參考,那么,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應該傾向于評估其市場價值。
(四)現有評估方法存在的問題
1.信用評分法存在的問題
該方法主要適用于持續經營且財務核算較為規范的企業,而且有經審計可信的會計報表。對于負有金融不良債務的企業來講,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處在停產和半停產的狀態,由于經營不善,企業的財務核算一般都不規范,所以運用該方法評估銀行的不良資產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2.目前假設清算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假設清算法是在清算的假設前提下,實際上并不真正進行清算,尤其在有效資產、優先受償債權的認定上還存在較大爭議,使得分析結果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而且一些常見技術錯誤也干擾了分析結果的合理性,比如夸大負債尤其是優先償還的負債過分夯實資產,一些資產損失的核銷不盡合理,抵押債權與抵押資產的概念混用,在資產負債的界定中,對持續經營和非持續經營兩種情況未加區分或區分不合理,價值分析范圍不準確。
3.使用現金流償債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計算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時,預期償債期由資產變現帶來的現金流量容易被忽視,預期償債年限、償債系數、折現率的確定主觀成分較重,抵押物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和企業非財務因素對償債能力的影響只是簡單說明而未予以量化。
4.合理分析法存在的問題
合理分析法受評估人員個人因素的影響較大,對貸款的風險狀況、債務人償債能力的判斷一定程度上依賴評估人的主觀判斷。同時,合理分析法也受制于評估人對債務人信息的掌握程度。
5.交易案例比較法存在的問題
交易案例比較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種定性的方法,雖然可以在選取的案例上盡量作到近似,但不同的案例具有不同的特殊性,不對被評估的債權的財務報表和其他直接信息進行分析,對被評估的債權進行交易案例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的合理性還有待商榷。
6.專家分析法運用時存在的問題
評估師不能妥當地選擇專家導致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無法保障,作業流程設計的不適當和數學工具運用的不恰當導致評估結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由于檢驗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一些檢驗方法難以達到檢驗目的。
四、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改進措施
(一)確定合適的評估對象
在20世紀末所形成的政策性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任務結束后,國有商業銀行雖然擺脫了政策性金融不良資產的困擾,但仍然會產生大量的金融不良資產。與以前的政策性金融不良資產有很大的不同,資產質量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評估需要的各種資料會更詳細、健全。所以評估對象應當重新定義為處于非良好狀態的、不能依照契約按其給金融機構帶來正常利息收入,以至本金難以回收的金融資產。
(二)透徹揭示評估的市場本質屬性
資產評估需要通過模擬的市場交易途徑和交易機制來計算市場公允價值,并且更加重視市場價值,而市場性是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本質屬性,因此要深刻揭示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市場本質屬性,建立健全評估體系。評估機構要靈活綜合運用各種評估方法,避免機械地使用評估方法,同時要注意評估結果能否被市場接受,是否與市場嚴重背離,只有全面了解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性,才能解決各種問題。
(三)選擇市場價值作為評估的價值類型
當金融不良資產擁有一個更大規模的市場后,會有更多的機構、企業參與金融不良資產的交易,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會有一個比較合理、公允的參考價格。評估師在評估時應當選擇市場價值作為評估適用的價值類型,而盡量不選擇假設清算價值。因為假設清算價值只是企業僅有的剩余資產的清理價值,但是在市場中交易與該企業掛鉤的金融不良資產時,交易者確定價格的底線則是企業整改后所預期的價值折現。
(四)改進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方法
現有的評估方法對于非財務因素對金融不良資產價值的影響考慮不足,并沒有將這一影響予以量化,而在信用體系比較發達的社會,企業的還款意愿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所以,有必要在確定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回收率時,將非財務因素予以量化。對于我國未來適用的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方法應當將償債能力指標和還款意愿指標恰當的融合在一起來評價金融不良資產的價值。
使用假設清算法的關鍵是債務人能夠提供其真實會計報表、界定準確的資產負債范圍,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能夠對企業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履行相應的分析程序,對可能影響債權資產價值的信息應當在特別事項說明中充分披露。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準確把握企業在持續經營和非持續經營情況下有效資產和有效負債的范圍,確定優先債權受償金額時,如果對應的資產價值小于優先債權,剩余的優先債權并入一般債權參與受償,如果對應的資產價值大于優先債權,超過部分并入有效資產參與清償。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應包括預期償債年限內由經營帶來的現金流量以及預期償債期末由資產變現帶來的現金流量,預期償債年限、償債系數、折現率的確定應當具有依據或合理解釋,在預測中應當分析抵押物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應當適當考慮企業非財務因素對償債能力的影響,或在特別事項說明中予以披露。
應當通過盡職調查獲取必要的資料信息,能夠獲得類似或具有合理可比性的債權資產處置案例作為參照物,這些案例應當是近期發生的并且具備一定數量,由于債權資產情況比較復雜,債權資產之間的可比性較弱,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予以高度關注,避免誤用、濫用交易案例比較法;債權資產如有抵押、擔保等因素,應當單獨分析。
使用專家打分法選取的專家應當熟悉不良資產市場狀況,有較高權威性和代表性,人數應當適當,對影響債權價值的每項因素的權重及分值均應當向專家征詢意見。
(五)建立健全不良資產評估的操作基礎
注重積累經驗,建立健全不良資產評估方法的操作基礎。各家資產管理公司在多年的處置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案例,這些案例體現了不良資產價值的一般規律,是金融行業和評估行業的寶貴資源。建議建立不良資產評估數據庫,對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案例進行搜集和整理,利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分析各種處置因素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建立合理規范的評估參數體系,為交易案例比較法等評估方法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基礎,合理體現市場機制對資產價值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湯志江,馬葵,陳金香.關于我國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7(8):12-13.
[2] 劉萍.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試行講解[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8):34-35.
[3] 宏立權.金融不良債權評估可能產生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觀察,2006(3):9-10.
[4] 許洪.我國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現狀分析[J].中國資產評估,2008(3):71-72.
[5] 楊松堂.關于金融資產評估的幾個問題[J].中國資產評估,2008(1):24-25.
[6] 沈琦.金融不良資產評估, 挑戰不確定性[J].中國資產評估,2008(5):17-18.
[7] Fadil,Treaty and Carey : The pricing of Option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6,12: 637-659.
[8] Altman and Kishore: A Simplified Approach[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e,1979: 229-263.
[9] 盧根發.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現狀及解決建議[J].社會科學論壇,2008(7):31-32.
[10] 程鳳朝.恰當定位不斷創新[J].中國資產評估,2007(5):4-5.
[11] 許洪.關于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7(11):6-7.
[12] 孔祥松.金融不良債權評佑中有關擔保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資產評估,2007(1):17-18.
[13] 沈琦.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挑戰不確定性[J].中國資產評估,2008(5):17-18.
關鍵詞:外資并購;股權定價;國有企業
一、目標企業股權定價方法及其比較
在并購中,并購雙方通過某種方法評估目標企業的總體價值,并以此作為并購交易的價格基礎,其合理與否直接關系著并購活動的成功與否。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大類方法:資產價值法、市場比較法和收益貼現法。
(一)資產價值法
資產價值法是通過對目標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求得企業的凈資產價值,進而確定企業的并購價值。這種方法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資產價值標準,主要有:賬面價值法、重置價值法和清算價值法。
(二)市場比較法
市場比較法,又稱相對價值法,其理論基礎是替代原則,即投資者對相同用途的替代企業應該支付相同的價格,所以,類似的企業應該具有類似的價格。在市場上找出一個或幾個與被評估企業相似的參照企業,或找出市場上相似的并購交易,據此就可以分析計算出目標股權的價值。因此,市場比較法具體包括參考企業比較法和可比交易分析法。
(三)收益貼現法
收益貼現法是通過計算未來預期的收益并折算成現值來評估目標企業價值的方法。收益貼現法的理論基礎是現值原理,即任何資產的價值等于其預期未來全部經濟收益流的現值之和,其中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的風險回報率。
從理論上講,收益貼現法是相對科學的方法。它符合價值理論,可以反映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反映企業的投資風險,此外還可以克服市場價格易于被高估或低估的缺陷。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三個技術難題:意識要對企業的收益作出合理預測;而是對企業未來的風險做出合理判斷,以選擇恰當的折現率;三是判斷企業是否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并合理預測收益期限。
二、我國外資并購國有股權定價方法的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放開外資并購國有企業的時間不長,加之經濟轉軌時期社會經濟環境變化較快,我國有關外資并購國有企業定價問題的法律法規顯得相對滯后,沒有專門出臺針對國有企業定價的指導文件。在外資并購的實踐中,國有企業的并購定價曾先后采取過兩種方法。
(一)資產價值法――以凈資產為底線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之所以選擇凈資產賬面價值為“底線”,主要考慮到凈資產賬面價值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凈資產賬面價值是遵循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的產物,具有嚴格的程序和法定約束力;第二,會計信息以可靠性為基本質量特征,會計確認和計量更強調客觀性和可驗證性;第三,會計數據經過審計鑒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信度。但是,以每股凈資產為基礎的股權轉讓定價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無法反映資產的性質;第二,以單項資產為計價基礎無法反映企業整體和控制權價值;第三,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的會計制度為操縱會計政策和規避會計利潤提供了空間。研究表明,,雖然我國規定轉讓股份的價格不得低于每股凈資產,但仍有一些上市公司以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價格向外資轉讓,具體情況見下表:
(二)市場定價法
隨著資產價值法存在諸多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市場定價法開始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是市場定價法增強了加以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但也存在問題:一,缺乏對財務顧問的明確準入標準和監管影響著對價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二,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全影響了市場定價方法的有效性。
調查顯示,關于國有股權定價基礎,選擇最多的是國有股權的市場價值,約為70%,其他選項依次為:參考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價、國有股權的賬面價值、國有企業的每股收益,分別約占28%、20%和17%.
綜合以上分析,在外資并購的過程中,我國的國有股權轉讓定價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定價方法單一、趨同。二,對于有關價值內涵缺乏足夠的認識,賬外資產評估存在問題。三,無形資產的價值未計入企業價值。無形資產是資本市場中最有魅力的要素,而恰恰是在這個問題撒謊那個漏洞最大,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評估標準和操作規程。據有關方面估計,在外資并購國有企業時,無形資產的漏評率達90%.這無疑會極大地貶低企業價值。對很多國有企業在長期經營中存在的其他非市場化的積累也是如此,如某些國有企業過去憑借政府的支持取得的壟斷地位、市場準入條件、優惠融資條件、“殼資源”價值等。
三、外資并購國有企業股權定價方法的選擇
介于以上對我國股權定價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國有股權定價方法的選擇需要注意一下問題:
(一)考慮各種方法的適用性
無論哪一種定價方法都有使用前提和條件,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固有的優點和缺點。在選擇目標企業定價方法時,要注重定價方法的可行性和適用性。
(二)要全面評價股權的綜合價值
并購定價是一個綜合平衡的過程,企業的價值是動態和靜態分析的結合,既體現在資產價值上,又體現在市場反映上,更多的則體現在收益水平中。在外資并購國有企業的實踐中,我國多數企業往往只作資產評估,很少對企業的總體價值進行綜合性評估。2006年比利時英博集團以58.86億元的開價受讓雪津100%股權,雪津當時只有約5億多元的凈資產,卻賣出10倍于凈資產的價格,引起市場極大轟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雪津5億多的資產中沒有包括品牌價值、未來現金流的盈利能力、團隊管理素質,以及現成的市場份額和銷售網絡等優勢。
(三)要考慮國有企業的并購溢價
從當前外資并購的現狀和趨勢來看,外資多是出于戰略利益的考慮,希望通過并購國內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占領市場份額,或是占有國有企業的特殊資產和核心資源等。這就提醒我們,對外資并購的動機要進行深入分析,對外資所青睞的這些戰略資源的價值要給予充分考慮,合理估計并購溢價,并對國有企業的并購價值作出適當的調整和修正。
參考文獻:
關鍵詞:抵押資產;價值評估;回歸分析
抵押物品的評估屬于資產評估的范疇,資產評估是一個信息系統,評估信息的質量特征就是指明(或規范)什么樣的信息才是有用的,其中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作為兩個主要質量特征已被廣為接受和認可。因此,為了提高評估報告的決策有用性,報告不僅要清晰、明確披露任何直接、影響評估的重大假設或限制條件,并指明其對價值的影響,還應包含足夠的信息,使期望獲得評估報告或依賴評估報告的人能正確理解評估報告。第三人對某項評估的使用應根據該評估業務所明確的目的和期望用途,包括假設和限制條件。書面評估報告中,這種披露須與受其影響的意見或結論說明聯系起來。因此提出對抵押資產價值的評估的兩種方法:即期價值修正法和到期價估算法。
一、即期價值修正法和到期價值估計法
(一)即期價值修正法
運用持續使用前提,使用市價法、重置成本法或收益現值法確定其即期價值(R),并考慮清算的可能性(P)與清算過程的損耗率(L)。其中P根據企業的贏利能力、償債能力、流動比率等綜合性指標進行確定,損耗率L根據清算過程中的稅費等確定。資產權利的價值是一個變量,隨資產本身的運動和其他因素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其中影響損耗的因素分別為C(實體性貶值),M(功能性貶值),N(經濟性貶值)。
其計算模型為抵押資產價值評估值Y=α*1-f(C,M,N)*R/r
其中,α:清算行為固定系數;f(C,M,N):由這些因素確定的損耗率;r=1/1-P。
(二)到期價值估算法
其基本思路是:首先求出持續使用前提下的評估值(R);其次對委估資產以強制變現為目的的變賣條件和權利狀況進行分析,找出其與公平市場交易條件的差異,并進行量化,從而測算和評定委托評估資產的快速變現系數(β);最后由在用條件下的評估值和快速變現系數得出委托評估資產的清算和強制變現價值。
其計算模型為抵押資產價值評估值Y=V(S,T)*R
S:影響評估值的外部變量(如市場因素);T:影響評估值的內部變量(如資產質量因素)。
β=V(S,T):解釋變量系數(變量S,變量T)
最后,通過經驗數據確定兩種方法得出的評估值應占的比重,得到最終的評估值。假設以即期價值修正法得到的資產評估值為X1,其所占比重為Y1,到期價值估算法得到的資產評估值為X2,其比重為Y2Y1+Y2=100%。即評估值=X1Y1+X2Y2
二、運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
廣東省某資產管理公司的即期評估價值、到期評估價值、貸款數額和實際回收額的數據:
以貸款差額為因變量以即期評估價值X1、到期評估價值X2為影響因素,利用統計軟件SPSS經過回歸分析得到以下方程:
貸款差額=12.809+0.684*X1+(-0.656)*X2,R2=0.996Radj=0.995
(0.516)(38.344)(-10.973)
其中,F統計量的P值為0,在0.05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
從方程中我們可以推出以下幾點:(1)即期評估價值X1的相關系數為0.684,大于零。說明X1越大,貸款差額越大,即銀行的損失越大。(2)到期評估價值X2的相關系數為-0.656,小于零。說明X2越大,貸款差額越小,即銀行的損失越小。(3)為了合理確定抵押資產的評估值,評估師要充分認識抵押資產的價值特性、影響其價值的有關因素及銀行特定的處置方案與其內在的價值因素關系,確定恰當的變現系數,使用即期價值修正法和到期價值估算法計算評估值,為銀行貸款提供決策依據。
三、小結
通過引入統計方法,在抵押資產評估中確定即期修正值和到期價值的系數時,對傳統的僅憑經驗確定系數的方法中,引入定量的分析方法,使得這種方法更有說服力,這是統計方法在抵押資產評估中的一個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慶國.管理統計——數據獲取、統計原理、SPSS工具與應用研究[J].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2,(8).
[2]石玉珍.淺議抵押貸款資產評估[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2,(9).
[3]王生龍.關于抵押貸款評估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資產評估,2003,(1).
關鍵詞: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價值;品牌資產評估;大湘西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1-0186-03
引言
鑒于旅游品牌資產的重要作用,引發了國內外學者在旅游品牌資產評估方面的不斷研究,如Konecnik和Gartner(2007)分析了目的地品牌資產評估的因子,認為不僅要注重目的地形象,還要從游客感知、旅游質量和忠誠度等多角度來評估[1]。Boo、Busser和Baloglu(2008)建立了基于游客的品牌資產模型并將其運用在多個目的地的研究中[2]。崔鳳軍、顧永鍵(2009)提出了景區品牌資產評估的經濟性和非經濟性指標體系,并運用品牌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將非經濟性和經濟性指標聯合起來,提出了具體的評估模型[3]。曹曉鮮(2010)運用文化生態理論、區域品牌資產理論和協同理論分析了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品牌資產的內涵、特性及其構成體系,并結合湖南西部地區對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品牌資產進行了具體研究[4]。顯然,上述研究已表明學者們對旅游品牌資產問題的高度重視,但研究內容大多還停留在對具體旅游地品牌資產的研究方面,針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資產價值評估研究還很少見。基于此,本文以大湘西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指標體系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進行評估研究將具有一定的價值。
一、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構成
品牌資產這個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是指一個既定品牌賦予產品的附加價值[5]。很明顯,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品牌資產,它屬于一種區域品牌資產[6]。借鑒蔣廉雄(2005)提出的區域品牌資產的定義,在此將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界定為:在滿足外部文化旅游者的需要、實現內部民族文化旅游開發者目標一致的基礎上,增加民族文化旅游地品牌的游客影響力、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以提高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營銷效應和競爭能力,為民族文化旅游地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居民創造最大的附加值,以促進民族文化旅游地政治、經濟、文化目標的實現。根據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的特性,我們可以從其核心價值來源的角度,通過較深入的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構成要素的本質特征來詮釋其價值構成。
1.理性價值是旅游消費者通過其在整個消費過程所接觸到的各種要素而形成的對旅游地的直接價值的評價,民族文化旅游景區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與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地理特性,從而顯示其差異性。從這一角度來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價值主要是指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和產品,也就是最直接的旅游吸引物,如民族地區的自然景觀、民居建筑、民族工藝品等都具有很明顯的地域特色,由這些資源和產品傳達出的獨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特色性優勢。
2.象征性價值是指民族文化旅游地的品牌個性,所謂品牌個性是企業通過塑造獨特的品牌風格而產生的區別與其他同類產品的品牌特質,是品牌獨特性的表現。品牌個性是品牌文化的集中表現,有什么樣的品牌文化就會形成什么樣的品牌個性,對于民族文化旅游產業而言,其品牌個性塑造的核心就是要凸顯民族地區的文化氣質差異,即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由于大多數的景區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一定的文化性,那么民族文化旅游要體現其差異性,更要深度挖掘民族地區的文化內涵,將豐富的民族文化升華為一種獨特的旅游吸引力元素。
3.感性價值是旅游者對民族文化旅游地內的旅游活動和旅游吸引物的整體感受和評價。在少數民族地區,各族人民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燦爛文化和民俗風情,這對旅游者來說具有一種新奇感,易被認同和便于參與,親身體驗異地民族民俗文化特征,成為民族文化旅游過程中最明顯的一大特色。豐富的參與體驗感知,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繽紛多彩、獨特的旅游形態。另外,“非標準化往往才是人們對服務的期望。因此對服務企業而言能夠提供有別于他人的服務就代表著自己具有一種優勢。”[7]因而民族文化旅游景區服務在標準化基礎上具有與眾不同的差別也能成為一種優勢。
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進行評價要通過構建一定的指標體系進行,在指標的選取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即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從多角度來綜合判定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的價值;(2)顧客主體原則。旅游者對旅游品牌價值的形成與實現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而需要考察旅游者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認知、態度、文化旅游傾向等因素的影響;(3)層次性原則。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要按照各要素層次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不斷細分。(4)動態性原則。即指標的設計既要有反映現有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的指標,也要有反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潛在價值的指標。
2.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評價內容。品牌資產實質上是一種來源或基于消費者的資產,它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在消費者心中產生了廣泛而高度的知名度、良好且與預期一致的產品知覺質量、強有力且正面的品牌聯想以及穩定的忠誠消費者這四個核心特性,那么在此主要從消費者即旅游者這一角度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進行評價。具體來看:(1)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品質認知是指旅游者根據出游動機,與備選旅游目的地相比,對民族文化旅游地資源和配套設施的全面質量或優越程度的感知。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品質認知度的評價主要通過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和基礎設施等指標來進行,其中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是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品質的重要來源,是最核心的價值,而基礎設施的健全程度也會對旅游者對其品牌品質認知度產生重大影響。(2)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市場競爭力是指民族文化旅游地或民族文化旅游企業憑借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在激烈的旅游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在評價過程中,主要從旅游市場和客源市場兩個角度來進行,其中市場占有率等指標能直接反映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市場競爭力,而客源市場則決定著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能否保持競爭優勢。(3)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是指該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潛在旅游者認識到或記起該旅游地屬于何種資源類型或其突出特點的能力。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被旅游者認可的程度、品牌個性、民族文化旅游地的區位特征等因素都會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產生影響。(4)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忠誠是指旅游者重復購買同一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產品或反復地向親友以及其他人推薦某個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忠誠度可由游客的滿意度和偏好度來衡量,其中滿意度包括游客對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滿意程度,偏好度則主要是游客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識別程度,并受社會輿論導向的影響。(5)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聯想是指旅游者透過某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能夠聯想到的與該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相聯系的所有事情。民族文化旅游地的環境和區域社會經濟條件都會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產生更為持久和根本的影響,旅游地環境的舒適度、安全性、產業發展的條件及受重視程度等與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設直接關聯,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的提升至關重要。
3.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基于上述分析,在此構建出衡量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的評價指標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28個三級指標組成(如下頁表所示)。
三、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的評價分析
大湘西地處湖南省的西北部,主要包括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和懷化市,是一個以漢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為主的多民族雜居區。以張家界市為中心的北部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為中心的中部苗族文化旅游圈、以懷化市為中心的南部侗族文化旅游圈,構成了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資源基礎。相對于自然景觀而言,民族文化資源由于其獨特性、體驗性、原生態等特點日漸成為更富內涵和價值的旅游資源,從品牌核心價值的角度來看,品牌價值的構成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價值的來源也是不同的,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便是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的重要來源。大湘西的吊腳樓建筑群、德夯苗寨、板巖寨、古鎮城堡城墻等民居文化,苗族服裝配飾、蠟染扎染、土家織錦等民族工藝文化是形成該地區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理性價值的基礎;土家族、苗族、侗族的民族傳統節日和歌舞等民俗文化,神秘的巫儺、土司、趕尸等民族文化等體現了該地區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的象征性價值;具有酸、香、辣特色的湘西飲食文化,由上刀梯、下油鍋等絕技絕活和八人秋千、玩龍燈、鼓舞等地方傳統項目形成的民族體育文化便構成了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的感性價值。
依據所構建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構成層級及相應的測度指標,結合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價值的構成,我們可以對大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作簡單的評價分析:
1.對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品質認知度的評價。首先,從大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來看,千年古鎮鳳凰、德夯苗寨、美麗的王村芙蓉鎮、南方長城、里耶古城、名人故居,民族風俗等人文旅游資產都具有較強的體驗性、感染力和名人效應,這些都是具有較大的游客吸引力的品牌資產。其次,隨著大湘西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各項旅游設施也在逐步完善,如在交通方面,國家交通運輸部提出要盡最大努力支持湘西州交通建設。
2.對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市場競爭力的評價。大湘西是湖南省旅游資源最為豐富和集中的地方,并且因其具有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地域優勢,該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在旅游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從旅游業的整體發展角度來看,從2005―2009年的五年間,大湘西的旅游收入在不斷增長,但在湖南省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在不斷下降,從2005年的22.34%降到2009年的17.99%,這說明其競爭力有減弱的趨勢。
3.對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的評價。目前,張家界擁有國家等級旅游區(點)數14個,湘西州擁有“國字號”旅游招牌13個,懷化市具有國家等級旅游區(點)17家,這些旅游品牌增強了大湘西在國內國際旅游市場上的影響力。但就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而言,還不是很鮮明,沒有將大湘西豐厚的自然景觀旅游與民族文化旅游開發很好的結合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該地區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資產價值的提升。
4.對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忠誠度的評價。除了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本身的吸引力外,旅游服務對旅游者的影響也很大。在大湘西眾多的旅游景點中,有些旅游景區就存在欺詐游客的現象,民族文化旅游市場缺乏規范的管理,游客的滿意度不高。另外,旅游地存在的負面宣傳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游客的旅游品牌忠誠度,如湘西土匪之說等。
5.對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聯想度的評價。就旅游地環境而言,大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區注重資源開發與保護并存,旅游地環境維護較好,能給旅游者帶來一定的舒適度。
參考文獻:
[1]Maja Konecnik,William C.Gartner.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for a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2):400-421.
[2]Soyoung Boo,James Busser,Seyhums Baloglu.A model of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ple destin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08,30(1):1-13.
[3]崔鳳軍,顧永鍵.景區型目的地品牌資產評估的指標體系構建與評估模型初探[J].旅游論壇,2009,(1):67-71.
[4]曹曉鮮.基于協同的湖南西部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品牌資產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99-103.
[5]Farquar,P.H..Managing Brand Equity[J].Marketing Research.1989,(9):24-33.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資產評估的概念
資產評估即資產價值形態的評估,是由中介機構獨立、客觀、公正、不受任何方約束的情況下完成的評估工作,是對資產重新評估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市場化的活動,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其評定價格也是一種虛擬價格。因此,資產評估需要規范進行。在社會大發展的今天,商品經濟模式逐步完善,資產評估出現了:現實性、市場性、預測性、公正性、咨詢性等特點。
2 資產評估的作用
(1)資產評估有力地支持了國企和非國企改革,為其提供了有效的價值發現和價值鑒證服務。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國企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評估行業發展的根本,非國企改革近年來也呈踴躍之勢,評估行業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沒。評估行業對國企和非國企改革的作用主要體現為:①有效保證改制過程中的資產價值得到正確認定。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對企業資產的現時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為企業資產產權變動提供作價的咨詢意見,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對企業資產的合理價值認定,防止了資產價值的低估或高估現象。②保證了企業改制上市的社會公信力。資產評估機構作為客觀、中立的服務性中介.在企業上市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資產評估機構作為中介出具的資產價值咨詢意見可以有效的提升上市企業的社會公信力.不僅有效地保護原有控股股東的合法權益,也能有效地保護社會公眾的利益。③推動了企業改制中產權交易活動的有序發展。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通過提供高素質的資產評估活動,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改制中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從而有效地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促進資產使用效益的提高,保護交易雙方的利益。可以說,對于企業改制中的資產處置和處理的任何經濟行為的正確與否均取決于對資產價值的正確評估,毋庸置疑的是資產評估在國企和非國企改革中貢獻非常顯著。
(2)資產評估有力地支持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資本市場中的企業改制上市和上市后的追加投資、并購重組等各類資產交易均需要進行資產評估,資產評估作為一種價值實現的尺度.在相關交易發生并進行評估時,有效地采用科學方法重新計量和確認資產的價值。資產評估對資本市場的作用主要體現為:①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對資產價值的評定和估算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資產交易中的重要定價依據;②資產評估作為一種中介機構.為資本市場中的交易雙方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價值參考,降低了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促進了交易效率的提高;③資產評估作為一種價值發現和評估工具,促進資產價值的重新衡量.減少國有企業乃至非國有企業的資產價值流失,加強資產的優勝劣汰,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和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可以說。資產評估對于維護資本市場的市場秩序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3)資產評估有力地支持和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促進了市場交易的正常進行,保護了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要求各種類型的資產交易必須盡可能做到公平和公正 交易價格應該符合資產的內在價值。在企業與企業之問、企業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各類資產交易中,資產評估可以通過專業化的服務.在相關交易發生并進行評估時,有效地采用科學方法重新計量和確認資產的價值,為交易的雙方提供公平公正的意見.有助于促進投資方進行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從而有效減少社會交易成本,規范各類資產的交易行為,有效地保障了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穩定,未來的資產評估行業無疑將在這一領域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3資產評估行業存在的問題。
(1)法制建設不完備,行業法律法規滯后
資產評估在我國是個新興行業,基礎理論不夠成熟,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體制轉型期。而且,法制建設不完備,行業法律法規滯后。資產評估囊括了市場的大部分行業,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仍存在部門壟斷問題。除財政部外,土地部門、物價部門、建設部門等也擁有各自行業的評估主管權力,由此形成了評估行業多頭管轄、條塊分割、執業標準不一的局面。
(2)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現有的評估機構處于初始發展時期,在有限的市場范圍內,評估機構都在想盡辦法搶占份額,通過多做業務增加收入,卻忽略了行業創新和自我發展,甚至會產生違反職業道德和迎合委托方的違規操作行為。這就使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只限于低端業務。同時,現有的評估從業人員組成結構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要求。要么經驗不足,業務不精通,要么雖有豐富經驗,但知識結構老化,新知識能力欠缺。除了業務素質的參次不齊,少數從業人員經不起利益誘惑,出具虛假的評估報告,也是風險產生的原因。
4 提高資產評估行業管理的措施
(1)加快評估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步伐,統一立法資產評估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中介服務,需要用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來證實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又不能缺乏政府的制度性管理和約束,必須用法律確定資產評估的法律地位,用法律去維護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的合法權益。所以,應盡快制定《資產評估管理法》和《注冊資產評估師法》,將資產評估都納入它的管理范圍,結束評估管理條塊分割,多頭管轄的局面,加強注冊資產評估師隊伍的管理,更好地發揮其服務作用。
(2)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強資產評估行業與各行業的聯系。完善的市場信息能保證評估依據與評估結果的質量。資產評估不是評估人員的主觀臆造,在進行具體操作時,不管選用何種方法,都必須依靠真實的市場信息,從市場中獲取評估所需要的參數數據。因此,資產評估業要加強與社會各行業的聯系。評估業的改革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與資本市場,產權、會計審計等要素的改革協調一致,緊密聯系。只有依靠這種緊密聯系,才能使整個評估過程有理有據。
(3)加強評估機構內部管理,建立內部質量控制制度資產評估機構要加強內部管理,依據評估準則體系,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執業程序,保護評估機構和人員的利益,最大限度降低風險。評估機構要建立包括評估業務受理、評估前期準備、具體評定估算、出具評估報告以及評估檔案管理在內的整個評估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在每個階段都規定出評估工作的重點和質量,以及評估人員防范風險應注意的問題。
(4)提高專業評估水平
由于資產評估受評估對象的影響,難度較大,需要組織不一定經驗的專業人員及知識、能力結構合理的評估小組,這對提高評估質量較快、較好地完成評估任務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嚴格工作程序。要堅持先立項后評估,評估中必須堅持真實性、科學性、可行性和公平性等原則,做到客觀、公正、合理、實事求是。為了保護國有資產的完整,維護當事者的合法權益,要嚴格按照法規及真實資料,公正地進行資產評估。關鍵是要確保資產評估的質量,質量是搞好資產評估的生命線,有了質量就有了評估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