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冬瓜的栽培技術

冬瓜的栽培技術

時間:2023-09-25 18:01: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冬瓜的栽培技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冬瓜;間作;玉米;栽培技術;湘北

中圖分類號 S513;S64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042-01

湖南省安鄉縣位于洞庭湖區西北部,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棉花、水稻、油菜是安鄉縣傳統作物,由于種植方法單一和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經濟效益相對不高。為了充分利用光、熱、水土等資源,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經營方式,推動農業生產向現代化、規?;藴驶a業化方向發展。安鄉縣官鎮永安村應用冬瓜間作玉米產業化種植模式,并與企業實現農產品的無縫對接,可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經濟能效,冬瓜產量120 t/hm2,純收入19 425元/hm2,玉米產量12 t/hm2,純收入8 250元/hm2,冬瓜間作玉米純收入達27 675元/hm2以上,提高了農民純收入,走出了一條高效經濟發展之路。

1 冬瓜間作玉米栽培模式

群體結構為1-1-3-1-1的模式,即2.2 m的廂寬,第1廂栽1行冬瓜,第2廂栽1行玉米,第3廂栽3行玉米,第4廂栽1行玉米,第5廂栽1行冬瓜,依此類推。具體種植模式見圖1。

2 冬瓜栽培技術

2.1 選用優良品種

根據市場以及企業對原料的要求,同時考慮當地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土壤條件等方面的適用性,以及節省勞力的需要,選擇早熟、抗病、耐熱及耐寒性強的廣東特大黑皮冬瓜品種。

2.2 冬瓜育苗技術

早冬瓜:在2月20日左右播種育苗,采用大拱棚套小拱棚地熱加溫軟盤育秧,以提高出苗率及成苗率。①苗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的地塊作床址,先在地上鋪好塑料薄膜和地熱線,整齊擺好100孔營養缽,并均勻撒上苗襁褓基質。②播種。在播種前2~3 d,可將種子曬3~4 h,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面上曬,以防損傷種子。每孔放入1粒種子,注意種子應平放。③覆土蓋膜。播種后及時用苗襁褓基質中贈送的覆蓋料蓋種,灑水至基質濕透即可,搭好小拱棚并蓋膜。

遲冬瓜:在4月10日左右播種育苗,采用泥團覆膜育苗。①苗床準備。選擇地勢較高、通風向陽的地塊作苗床。②制作營養缽。選擇肥沃,沒有連作過冬瓜的泥土,每1 m3土中加入1包育苗寶,加水拌和后,用打缽器制缽,整齊擺放在苗床上。③播種。每個營養缽放1粒種子,注意種子應平放。④覆土蓋膜。播種后及時用細土蓋種,搭好小拱棚并蓋膜。當苗床出苗50%時揭去底膜,苗床上嚴禁使用床草凈或高效的復配除草劑[1-2]。

2.3 適時移栽

當冬瓜苗長至2~3葉時,即可移栽,早冬瓜一般在3月25日左右移栽,遲冬瓜一般在5月5日左右移栽,移栽3 600~3 750株/hm2左右,移栽后及時淋定根水。

冬瓜移栽之前,應先整好地開好廂溝、腰溝和圍溝,噴施芽前除草劑,蓋好黑地膜,然后直接在地膜上挖孔移栽冬瓜。早冬瓜還應搭好小拱棚,提高地溫和拱棚內溫度,防低溫將苗凍傷,加快冬瓜生長,提早上市,當氣溫超過20 ℃時,白天應揭膜,晚上再蓋膜,當冬瓜倒藤之后才能將薄膜移走(一般在栽后20~30 d)。

2.4 大田管理

2.4.1 重施基肥。整地時,施用磷肥600 kg/hm2、51%復合肥(17-17-17)150 kg/hm2、鉀肥112.5 kg/hm2、氮肥375 kg/hm2、鎂肥7.5 kg/hm2、銅肥15 kg/hm2和鋅肥15 kg/hm2,注意磷鉀復合肥是增加冬瓜重量的重要肥料,不能減少其施用量。

2.4.2 巧施追肥。每批冬瓜采摘前1周,追施尿素150~225 kg/hm2或51%復合肥300 kg/hm2。注意葉片有水時不能追施肥料,以免肥料撒施到冬瓜葉片上燒傷葉片。

2.4.3 除草。冬瓜地一般需要進行2次除草。第1次除草,覆膜前用丁草胺或乙草胺1 125~1 500 mL/hm2對水450 kg/hm2進行一次芽前除草。第2次除草,當草高出冬瓜苗時,用蓋草能防除禾本科雜草[3]。

2.4.4 病蟲防治。冬瓜應帶藥移栽,重點搞好蚜蟲的防治。在7―9月重點做好斜紋夜蛾的防治,可用2.2%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2 500~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2.5 適時采收

廣東特大黑皮冬瓜1年可采收3次,當冬瓜表皮毛掉落、皮色加深和表皮變硬時,即可采收。

3 玉米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選擇植株長勢旺盛、抗病高產、適應性廣、生育期適中的美國201超甜玉米品種。

3.2 適時播種育苗

玉米在3月12日左右育苗,采用覆膜集中泥團育苗,可提高植株抗倒性,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具體方法:①苗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較好的田塊。②制作營養缽。將泥土、棉花果蔬專用881肥料加水拌和后,用打缽器制缽,整齊放于苗床上。③播種。種子可不浸種,每個營養缽放1粒種籽。④覆土蓋膜。播種后及時用細土蓋種,搭好小拱棚并蓋膜。

3.3 移栽

3月22日左右移栽玉米,栽植3.45萬株/hm2左右。栽后用過磷酸鈣750 kg/hm2和一定量的火土灰填實孔穴并澆水。秧齡期不能超過15 d,超齡缽土容易竄根,不利于玉米移栽后返青成活。

3.4 大田管理

3.4.1 施肥。玉米苗高20~30 cm時,用尿素75 kg/hm2撒施于植株周圍10 cm處;玉米拔節期重施穗肥,追施尿素180 kg/hm2,以促進幼穗分化,促穗大粒多。

3.4.2 病蟲草害的管理。在玉米四葉期,苗高約30 cm時進行1次化學除草,用50%銹去津3 kg/hm2對水450 kg/hm2帶罩定向噴霧于行間雜草上,注意不要噴施到冬瓜苗上[4-5]。

美國201鮮食甜玉米早熟栽培病蟲害發生較輕,但為了確保甜玉米的品質,在玉米吐絲抽穗期,應重點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750 mL/hm2對水均勻噴霧。

3.4.3 及時摘除多余穗苞。有多個穗苞的玉米植株,及時摘除下部的穗苞,每株只留取最頂端一個苞穗,以利于光合產物集中供給一個穗苞,確保大穗高產。

3.5 適時采收

美國201超甜玉米因主要作為鮮食和制成甜玉米罐頭供出口,因此要適時采收,保持其品質。當穗苞花須枯萎變黑,剝葉籽粒變金黃色即可采收。采收時,將穗棒連同苞葉一起摘下,輕放裝袋。采收過晚,玉米粒甜度和產量均下降。

4 參考文獻

[1] 楊明江,薛志新.雙膜覆蓋西瓜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124.

[2] 魏國軍,丁玉萍.西瓜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37-138.

[3] 關旭.麥套冬瓜間套玉米高效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9):184.

第2篇

關鍵詞 黑皮冬瓜;無公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2.3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072-01

1 栽培時期選擇

瓊海市氣候溫暖,溫光條件良好,黑皮冬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但為獲得最佳的產量及較高的經濟效益,并考慮其作為南菜北調的主導品種,常于11月中下旬播種育苗(育苗盤育苗移栽)。

2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用優質﹑豐產﹑商品性佳﹑耐貯運﹑抗病蟲﹑適用當前市場需求的品種,如三水黑皮冬瓜、南海黑皮冬瓜﹑廣州黑皮冬瓜﹑瓊農黑皮冬瓜等。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先用清水洗凈種子,然后用55 ℃左右的溫水浸種15~20 min,待水溫降至常溫即取出洗凈,接著用常溫水繼續浸泡10~12 h,然后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 min后撈出洗凈[1]。種子洗凈后,先甩干或自然風干表面水分,再用濕潤紗布包好置于30~32 ℃下保溫保濕、透氣條件下催芽,每天要用常溫清水沖洗1次,并及時將水分濾干,再繼續催芽,直到種子露白。

3 播種育苗

種子開始露白后,當露白的種子達到40%~50%,要及時播入營養土中,每穴點播1粒,種子要平放,播后覆蓋1層厚2 cm左右的營養土,并輕輕壓實,覆蓋遮陽網,面上輕澆1遍水。遇低溫和雨天要加蓋塑料薄膜等,種子出土前晴朗天氣每天要澆水1次。苗期溫度主要靠農用薄膜和遮陽網調節。日間適宜溫度為25 ℃左右,夜間適宜溫度為18 ℃左右。播種至子葉出土階段要保持土壤濕潤,土壤濕度為70%~80%,此時期不施肥。子葉出土至第1片真葉露出階段要求嚴格控制澆水,使營養土表面見干,土壤濕度為60%左右,此時期也不施肥。第1片真葉露出至成苗階段要干濕交替,即營養土表面見干但尚未完全現干時需及時澆水,土壤濕度以70%左右為宜。若苗子出現缺肥可結合澆水追提苗肥1~2次,可施0.3%~0.5%三元復合肥(15-15-15)水溶液或10%左右漚熟的人(畜)糞尿水溶液。定植前7 d開始煉苗,逐漸揭除覆蓋物,在晴天烈日下可采用先揭開農用薄膜兩端,再逐漸全部揭開,適當控制水分[2]。

4 整地定植

土壤要提前15 d以上深耕曬土,結合深耕撒施生石灰750~1 125 kg/hm2。起壟做畦前施優質有機肥15.0~22.5 t/hm2(拌餅肥750~1 125 kg/hm2及磷肥750 kg/hm2漚熟)、三元復合肥450 kg/hm2,2/3結合整地時撒施﹑1/3在種植行上開溝施入。缺硼的土壤施硼砂7.50~11.25 kg/hm2,然后覆上銀灰色地膜。苗達到壯苗標準要及時定植。選擇冷尾暖頭或陰天無雨天氣10:00前或16:00后定植最佳。按預定的株距在畦中挖定植孔再起苗,苗要盡量多帶營養土,定植深度以子葉剛好露出畦面為宜,邊定植邊澆定根水,及時封嚴定植孔,用土塊壓緊四周地膜,并防止植株葉片與地膜接觸。

5 水肥管理

冬瓜需水量大,水分不足會影響正常生育,緩苗后至坐果前,一般土壤不出現干旱﹑苗不因缺水萎蔫則不澆(灌)水,土壤濕度不宜高于60%。坐果后當果實開始發育時輕澆(灌)1次穩果水當瓜果重250 g重以后要澆(灌)1次壯果水;此后土壤不能露白,常維持土壤濕潤。切忌忽干忽濕,田間濕度也不能過大,溝灌時只能淺水灌且要速灌速排,雨天要注意及時排干積水[3]。冬瓜生育期長,需肥量大,覆蓋地膜栽培的黑皮冬瓜一般追肥4次以上,第1次在定植后10 d進行,用三元復合肥75 kg/hm2沖水肥7 500 kg淋施;第2次在開花前7 d;第3次在果重500 g左右,重施1次三元復合肥,用量為375 kg/hm2左右;然后每隔10 d施1次,連施2次,每次用量270 kg/hm2左右。重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及其他含微量元素的葉面肥,一般每隔7~10 d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1次。

6 植株調整

冬瓜結果節位高,為了減少蔓葉分布面積﹑增加根群,擴大吸養面積,在栽培技術上常使用卷蔓措施。當瓜蔓伸展約0.5 m時,將瓜蔓環繞植株基部旋轉卷成圓圈形,在坐果前后各壓1次,待摘心后再壓1次,可促使不定根的發生。將地上的瓜蔓用細土澆埋。坐果前留2~3條側蔓,坐果后剪除全部的側蔓[4]。

7 花果管理

冬瓜不能單性結果。并且授粉不足會產生畸形果。尤其是早春氣溫較低蜂蝶少,要奪取冬瓜高產﹑優質,必須進行人工授粉。方法是:在雌花開放階段,每天7:00—9:00人工采摘剛開放的雄花,除去花瓣將花藥輕輕蘸在剛開放﹑選定需要授粉的雌花的柱頭上即可。1朵雄花授粉2個雌花。1株冬瓜能結多個果。為保證瓜的質量品質,以主蔓留1個瓜形端正﹑肥大的好果為主,其余瓜果要及時疏摘。

8 病蟲害防治

防治枯萎病,用2%春雷霉素(加收米)液劑500倍液;10%多抗霉素(寶麗安)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次。防治疫病,用

44%精甲·百菌清(菲格)8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劑(克露)800倍液,或50%烯酰嗎琳(安克)3 000倍液噴霧,重點噴基部老葉,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次。防治炭疽病,用25%苯醚甲環唑乳油(勢克)2 000~3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咪鮮胺(施寶功)3 000倍液噴霧,重點噴基部老葉,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次。防治白粉病,用12.5%的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或25%苯醚甲環唑乳油(勢克)2 000~3 000倍液,或50%醚菌酯懸浮劑3 000倍液噴霧,重點噴部老葉正反兩面,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次。防治蚜蟲,用25%噻蟲嗪(阿克泰)4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薊馬,用阿維菌素1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 000倍液,或10%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

9 及時采收

待瓜熟后及時采收,且采收前7 d不灌水。采收后將殘枝敗葉和雜草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保持田間清潔。

10 參考文獻

[1] 郭長菊,朱榮花.麥田套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7(3):30.

[2] 袁文先.黑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種業導刊,2012(6):28.

第3篇

嫁接技術

播種育苗

品種選擇

砧木品種:目前比較好的砧木品種為雜交白籽南瓜和褐籽南瓜,如綠洲天使、掘金龍等。白籽南瓜(或褐籽南瓜)作砧木,植株長勢較旺盛,抗病力強,瓜形較周正,外觀好,綜合性狀優于黑籽南瓜和瓠瓜等砧木。

接穗品種:選擇抗病、優質、高產、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小冬瓜品種作接穗,如串鈴4號、串鈴8號、米可豐、綠春等。苗床的準備

春大棚栽培冬瓜嫁接育苗應在有爐火等加溫條件下進行,保證瓜苗對溫度的需求。苗床長6.0m,寬1.2m,深15.0cm。砧木營養土選用50%草炭、80%肥沃園田土(必須近年未種過瓜類),每立方米基質加三元復合肥1kg、50%多菌靈100g,充分混合后裝入8cm×8cm的營養缽中。接穗使用穴盤直接裝入沙土即可。

播期的確定

魯西南地區春大棚冬瓜的定植期在3月中旬,根據定植期確定砧木和接穗的播種期。因接穗較砧木發芽慢,因此,要先播接穗,后播砧木,接穗較砧木提前播種5~7天,一般接穗播種日期在1月下旬,砧木在2月初。

浸種催芽

接穗種子用溫水浸泡12~14h,然后在25℃恒溫條件下催芽3~4天。砧木用溫水浸泡種子6~8h,然后在25℃恒溫條件下催芽1—2天。接穗種子667m2用量250g,砧木種子用量700g,種植小冬瓜一般667m2需要嫁接苗3000~3200株,可按照3500株育苗。

播種

播種前苗床澆透水,播種時接穗播在穴盤中,砧木播在營養缽中,然后用手指下按1cm深,種芽向下平放,上面覆蓋營養土,再用手背拍按一下。

播種后的苗期管理

砧木生長速度快,對溫度要求不高,管理上應注意防止徒長,避免形成高腳苗。砧木出土前的溫度控制為白天28~30℃、夜間16—18℃,出苗后及時降溫至白天22~25℃、夜間15℃左右。接穗生長要求的溫度較砧木高3—5℃。

嫁接

適期嫁接

砧木1~2片真葉時,即砧木第1片真葉展開、第2片真葉出現(日歷苗齡15~20天),接穗真葉出現時即可嫁接。嫁接前準備好遮陽網、托盤、小噴壺、刀片、嫁接夾、清水、消毒藥劑等。嫁接方法

嫁接在遮光環境下進行,采用貼接法。該法具有操作簡單,嫁接速度快,苗齡短,成活率高等優點。具體操作方法是:刀片緊貼砧木的1片子葉向下斜切,要一刀劈下,切面要平滑,切面長0.8~1.0cm。在接穗子葉下方1.5cm處斜切,方向自上而下,切面要與砧木的切面相吻合。將切好的接穗貼靠在砧木上,用嫁接夾夾好。嫁接后,及時將接好的瓜苗放入小拱棚內,用75%百菌清1000倍液噴施嫁接瓜苗,預防苗期病害。

嫁接后的管理

溫度要求:白天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5℃以上,夜間在15℃以上。陰雪天氣通過增加添煤次數等措施維持棚溫。為使傷口快速愈合,必須保證室內溫度。

濕度控制:為保證傷口愈合,嫁接后3天內小拱棚內的濕度要保持在95%以上,在營養缽澆足底水的基礎上,可葉面噴水。每天噴溫水1次,噴水時加入75%百菌清1000倍液殺菌,第4天起逐漸降低濕度,保持在90%左右。

光照管理:嫁接1~3天內,基本上不見光,最好使用遮陽網覆蓋。從第四天開始,早上、晚上讓苗床接受短時間的弱光照,全天間斷性累計見光2~3h,嫁接5—6天后,全天間斷性累計見光4—5h。以后可逐漸延長見光的時間,光照的時間以瓜苗不發生嚴重的萎蔫(葉柄不下垂)現象為標準??唇铀胄娜~開始生長,小苗見光不打蔫即可撤掉遮陽網,進入正常管理。嫁接10天后,撤掉小拱棚膜。

成活后的管理:嫁接后10~12天嫁接苗進入正常管理階段,去掉嫁接夾,白天溫度25—30℃,夜間在15℃左右。及時去掉砧木側芽,預防苗期病害的發生。定植前1周低溫煉苗,白天溫度20℃,夜間10℃左右。嫁接18~20天后,嫁接苗4~5片真葉時定植。

定植

定植前的準備

整地、施足基肥:定植前20天覆蓋大棚塑料薄膜,然后封閉大棚7—10天,同時用45%百菌清煙劑1kg,667m2進行熏煙消毒。10天后整地施肥,667m2施優質有機肥5—6m3,N:P:K(15:15:15)三元復合肥50kg,撒施后深翻地30cm,整平耙細。

作畦蓋膜:做成130cm寬的小高畦,畦高15~20cm,壟距60cm,做好畦后覆蓋地膜。

定植

大棚冬瓜定植時間在3月中旬,應在晴天上午進行,株距33cm,每畦栽雙行,定植密度3000~3200株,667m2,栽后澆好定植水。

田間管理

第4篇

頑強質樸恩施人 辛勤耕耘蔬菜業 (9.1)

產銷兩旺:黃梅縣蔬菜產業布局初見成效(11.1)

重編淹沒的“菜籃子”:十堰蔬菜南水北調陣痛后涅新生

(13.1)

金口街蔬菜專業合作社制勝“三板斧”:科技、信息、堅持

(15.1)

安徽蔬菜產業發展奧秘“科技致勝、利義并重” (17.1)

阜陽蔬菜產業發展態勢――大氣候定基調,小特色展生機

(19.1)

物華天寶,各領――實訪湖南省永州市特色蔬菜產業園 (21.1)

婁底蔬菜產業:因為同心,所以精彩(23.1)

產業經濟

黃岡市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與思考(1.1)

濟寧市蔬菜質量安全現狀分析及監管策略 (1.4)

海南水生蔬菜產業發展現狀(3.1)

光伏溫室發展前景廣闊(3.3)

海鹽縣蔬菜規模經營業主為什么不賺反虧? (5.1)

化解半干旱區馬鈴薯栽培中存在的五大問題(5.3)

武漢市江夏區農業現代化的思考(9.4)

河北省城鄉居民蔬菜消費變動趨勢與影響因素分析(11.4)

山東省建立現代蔬菜種業體系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13.6)

2014年蔬菜產銷形勢分析報告(15.3)

達州市蔬菜產業發展成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15.8)

鶴峰縣特色蔬菜薇菜優勢資源調查報告(15.11)

河北省蔬菜產業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研究(17.4)

重慶開縣蔬菜典型種植模式生產效益分析(17.9)

田東縣主要蔬菜地頭批發價格變動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

(19.4)

武穴市蔬菜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19.7)

蔬菜出口與內銷的結構變化意味著什么?(21.4)

冬菜北運基地海南能發展主糧馬鈴薯嗎?(21.6)

2014年北京地區西甜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23.4)

莊河地區滑子蘑產業發展現狀及策略(23.8)

高山蔬菜

德宏州高山蔬菜產業發展對策探討(1.7)

貴州高海拔地區烤煙育苗―夏黃瓜―秋豇豆高效栽培模式 (3.5)

浙西山地松花菜-四季豆高效栽培技術(5.6)

干旱條件下玉溪市高山蔬菜產業發展對策(7.1)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低山河谷地帶種好生姜的三道關(7.8)

辣椒低山育苗高山定植生態高效栽培技術(9.7)

亞熱帶德宏州夏秋十字花科蔬菜高山栽培技術(11.8)

威寧河谷地區越冬甘藍高產高效栽培技術(13.9)

達州市達川區高山蔬菜發展現狀與建議(15.13)

湖南高山白菜薹反季節高效栽培技術(19.9)

遵義朝天椒生態化栽培技術(21.9)

甘州區高原夏菜標準化生產技術 (21.11)

西瓜甜瓜高山栽培技術規程(23.10)

設施蔬菜機械化

沿海菜區沼液沼渣機械化處理與施用技術(1.10)

農業機械在蘿卜生產上的應用 (3.8)

戶用沼氣沼液、曝氣過濾與滴灌技術(5.9)

TTNJ-16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儀使用及注意事項 (7.10)

2BS-QJ氣吸式穴盤播種機 (9.10)

云南蔬菜生產機械化發展現狀與探討(11.11)

2015年武漢市設施蔬菜生產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答疑(13.11)

設施草莓滴灌施肥田間工程設計及技術要點(15.15)

荊門市設施蔬菜生產機械化應用現狀與對策 (17.12)

江陰市蔬菜園藝機械應用現狀與發展對策 (19.11)

蔬菜缽苗移栽機械化技術規程 (21.14)

青菜小型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23.12)

品種導航

嘉魚縣密本南瓜品種應用現狀及潛力品種推薦(1.13)

保健蔬菜水晶菜(1.16)

一品五角黃秋葵 (1.17)

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香水蓮 (1.19)

云南省花椰菜和青花菜栽培品種應用現狀 (3.11)

厚皮綠肉甜瓜新品種青玉(3.15)

貴陽金棚一號番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3.16)

辣椒新品種湘研812(3.18)

草莓新品種雪妹 (3.19)

耐熱薄皮甜瓜彌河銀瓜 (3.22)

嘉魚縣秋冬大白菜品種應用現狀及潛力品種推薦(5.11)

早熟大粒毛豆新品種滬鮮6號(5.14)

南方厚皮甜瓜桂蜜12號 (5.15)

長江流域春夏早熟甘藍鐵球3號(5.18)

華南地區粉皮冬瓜生產現狀、問題與對策 (7.12)

早中熟優質長豇豆新品種博士綠 (7.15)

油亮型黃瓜新品種博美8號 (7.16)

保健蔬菜絞股藍 (7.17)

早熟紫黑長棒茄天驕(7.19)

適合長江下游地區保護地栽培的長茄、水果黃瓜和櫻桃番茄品種 (7.20)

杭州地區瓠瓜栽培現狀及優勢品種推薦 (9.12)

抗病豐產紅菜薹五彩紅薹四號 (9.15)

嫁接西瓜砧木與接穗種子的浸種催芽技術 (5.39)

造型水果黃瓜栽培技術 (5.41)

重慶地區蔬菜冬季育苗實用技術(5.43)

永嘉縣菜-稻輪作新模式 (5.46)

金沙江干熱河谷區5~8月番茄工廠化育苗技術操作規(7.22)

長江流域螺絲椒秋延后高效栽培技術 (7.27)

內蒙古地區北蟲草盆栽立體高產栽培技術 (7.30)

大棚西瓜吊蔓不吊瓜早熟豐產栽培技術 (7.32)

南京地區明月草水培扦插繁殖管理技術 (7.33)

蔬菜地膜覆蓋及免耕高效集成栽培技術 (7.36)

河南冬季大棚芹菜高產栽培技術(7.38)

江陰市出口紫蘇葉標準化生產技術 (7.39)

日光溫室番茄-絲瓜高效栽培模式 (7.42)

設施水耕菜心、小白菜產業化安全栽培技術 (7.44)

自貢市蘿卜無公害栽培技術 (9.25)

早秋萵筍冰箱變溫催芽小竅門 (9.27)

嘉魚縣綠色食品結球甘藍栽培技術 (9.28)

西南地區花椰菜冬春季制種技術 (9.30)

魚塘水蕹菜浮床栽培技術(9.33)

寧波地區黃瓜靠接栽培技術(9.34)

大棚茄子-晚稻高效生態種植模式(9.36)

大棚春番茄-夏絲瓜、空心菜-秋萵筍高效栽培模式 (9.38)

土雞-蚯蚓-有機蔬菜循環生產方法(11.23)

棒菜─早甜玉米─水稻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模式 (11.26)

越冬綠花菜-春夏黃瓜-秋冬包心芥高產高效種植模(11.28)

潛山縣香菇反季節栽培技術 (11.30)

盆栽草莓室內栽培技術(11.31)

華北地區草莓種苗繁育技術(11.33)

張家界地區大棚辣椒秋延青儲栽培技術 (11.34)

花椰菜雄性不育品種高產制種技術(11.36)

寧夏露地有機菜心一年四收高產栽培技術 (11.39)

蓮藕無設施周年采挖栽培技術 (11.41)

芳香蔬菜迷迭香扦插栽培技術(11.44)

兩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南瓜雜交制種中的應用(11.45)

沿海地區大棚韭菜無土栽培技術 (11.47)

大棚茭白套種絲瓜立體高效種植模式(13.25)

川中地區冬季蘿卜高產栽培技術(13.28)

大棚地下火爐煙道加熱苗床的應用及建造(13.29)

平豐三號蘿卜提純復壯與高產栽培技術(13.31)

湖北省無公害南瓜栽培技術規程(13.33)

四川設施長季節嫁接西瓜-花椰菜高效生產模式(13.35)

華北地區芹菜栽培技術 (13.37)

長江流域頭高產栽培技術(13.39)

溫室番茄越冬一大茬栽培關鍵技術 (13.41)

甜椒高產栽培技術 (13.43)

黃石市綠皇青花菜秋季高產栽培技術 (15.26)

優質松花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5.28)

金陵美玉櫻桃番茄冬春茬栽培技術 (15.30)

大粒蠶豆新品種特選1號栽培技術 (15.31)

怎樣種好進口大蔥(15.33)

設施蔬菜生產效益持續偏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15.35)

薄皮辣椒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制種技術 (15.37)

冀北山地日光溫室冬春一大茬黃瓜高效生產措施 (15.40)

大棚番茄-松花菜-番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5.43)

苦瓜采后處理及貯藏保鮮技術 (15.45)

以再生資源椰糠為基質的新型蔬菜育苗技術(15.46)

秋冬辣椒雙膜覆蓋高效栽培技術 (15.47)

早春茬茄子長季節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應用(17.30)

早熟茄子品種黑魅黑艷早春拱圓大棚栽培技術(17.32)

福建永安地區卷丹百合高產栽培技術(17.33)

山東鄒城日光溫室櫻桃番茄有機高效栽培技術 (17.35)

長季節苦瓜套種空心菜-越冬甘藍高效栽培模式(17.37)

海南冬季小西瓜無公害栽培技術 (17.39)

武漢市設施薯尖免育苗越冬栽培技術(17.41)

杏鮑菇袋裝墻式立體栽培技術 (17.42)

攀枝花優質早熟硬莢鮮食豌豆秋播栽培技術 (17.44)

山東淄博日光溫室西葫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7.45)

無公害早春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19.26)

大棚草莓、網紋甜瓜、水果黃瓜間套種生產模式(19.28)

山東秋葵-荷蘭豆一年兩熟節本高效種植技術 (19.30)

鮮食蠶豆人工春化處理大棚促早栽培技術 (19.32)

蘿卜雄性不育系雜交種制種技術 (19.34)

無公害蠶豆高效栽培技術 (19.35)

得青合作社“豬-沼-菜”循環生態模式探討(19.37)

蔬菜冬季育苗實用技術 (19.39)

川南地區黃瓜春提前和秋延后高效嫁接育苗技術 (19.41)

地理標志產品沂南黃瓜日光溫室優質高產綜合栽培技術

(19.43)

富硒番茄高效栽培技術 (19.46)

全鋼架溫室瓜菜一年多茬立體栽培模式 (21.23)

朝天椒-鮮食大豆-冬青菜套作高產栽培技術 (21.26)

辣椒新品種平椒雜1雜交種制種的關鍵技術 (21.28)

甜椒新品種張甜椒1號雜交制種技術 (21.30)

馬鈴薯-甜玉米-西蘭花(或翡翠蘿卜)高效種植模式 (21.32)

張掖市鋼架大棚辣椒春提早秋再生栽培技術 (21.34)

有棱絲瓜露地雜交制種技術 (21.37)

浙北地區西瓜-松花菜高效種植模式(21.38)

非洲冰花DFT式水培技術 (21.41)

湖北蔬菜凈菜加工和包裝技術規范(21.43)

T珍果栽培技術 (21.47)

甘州區鋼架大棚早春娃娃菜―夏番茄高效栽培技術(23.24)

大棚絲瓜長季節高效栽培技術金永祥(23.26)

長江流域紫玉山藥淺生高產栽培技術(23.28)

貴陽地區西葫蘆―芥菜―芹菜一年三熟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23.30)

西安地區春季西瓜小拱棚直播栽培技術(23.32)

南昌地區無公害苦瓜栽培技術(23.34)

浙江長興縣藕塘養魚高效模式(23.35)

浙南地區紅頰草莓露地育苗技術(23.37)

小果型西瓜一種多收技術要點(23.38)

大蒜―西瓜―三櫻椒間作套種技術(23.40)

南京地區番杏大棚周年栽培技術(23.43)

專家坐診

南方高山地區果蔬兩用雪蓮果栽培技術問答 (1.46)

如何把新增萬畝設施菜種好 (1.48)

棚室豆科蔬菜用藥注意事項 (3.44)

種植戶怎樣選擇優質適宜的蔬菜品種 (5.48)

提高長江流域豇豆制種產值的幾項技術措施 (5.51)

豆芽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十四種問題解答 (7.47)

如何走出蔬菜蟲害防治的誤區 (9.41)

耐熱快生菜生產中遇到的七大問題解答 (11.49)

露地蔬菜土壤有機肥施用問題解答 (13.44)

石家莊地區秋延后番茄管理誤區及建議(15.49)

瓜類和茄果類蔬菜栽培常見植保技術問答(17.48)

雙孢蘑菇生產過程中的十二種常見問題及防治技術 (19.47)

袋栽香菇的培養料感染雜菌的原因及預防(21.49)

蔬菜地膜覆蓋栽培中存在的問題及技術改進(23.44)

植保技術

長江流域春季設施蔬菜主要害蟲種類及防治 (1.50)

春提前小棚栽培豇豆二氧化硫毒害 (1.52)

壽光設施蔬菜根結線蟲病流行原因及防控 (1.53)

設施蔬菜煙粉虱的克星--863-1無硫煙霧劑 (1.55)

美洲斑潛蠅識別與防治口訣(3.47)

壽光地區引發設施番茄蕨葉病的原因及防治 (3.48)

幾種除草劑為害蓮的癥狀 (3.50)

鮮食毛豆主要病蟲害種類及綠色防控技術 (3.53)

茄二十八星瓢蟲識別與防控技術口訣 (5.53)

蘇芡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5.54)

蓮田病蟲害的識別與綜合防控技術 (5.56)

黃瓜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的識別與防治 (5.60)

苦瓜猝倒病的識別及防治研究 (5.61)

年花韭菜有機栽培的病蟲害防治技術(5.63)

煙粉虱識別與防控技術口訣 (7.50)

大連地區菜豆根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7.51)

西瓜空心皮厚發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7.53)

中原地區馬鈴薯規?;N植草害防治誤區及改進措施(7.55)

崇明縣露地綠葉菜田雜草為害現狀與防除對策 (7.57)

紅菜薹軟腐病的識別與防治 (9.45)

江臺沿海地區秋延后青椒茶黃螨發生原因與防治(9.46)

蔬菜葉螨的綜合防治 (9.48)

除草劑在露地栽培蔬菜上的應用(9.52)

苦菊褐腐病的識別與防治 (11.52)

福建寧德蕉城區草莓連作障礙改良措施 (11.53)

不同茬口下秋椒白粉病的為害特點與防治 (11.55)

早春嫁接甜瓜急性凋萎原因及防治對策 (11.57)

番茄病毒病發生規律及其綠色防控技術 (13.46)

茄子灰霉病與綿疫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技術 (13.47)

辣椒臍腐果、日灼果和僵果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3.49)

黃石市菜粉蝶為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13.51)

萬州區家庭菜園病蟲害發生概況及防治建議 (13.53)

我國辣椒根部病害發生的種類及癥狀 (15.51)

保護地草莓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及防控技術 (15.53)

番茄褪綠病毒病的發生與防治 (15.55)

桂林郊區茭白主要病害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措施 (15.57)

辣椒葉枯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17.50)

縉云縣大洋鎮茭白銹病發生規律與防治 (17.51)

湖南張家界番茄青枯病的發生規律及綜合治理(17.54)

乙草胺對鄰近黃瓜、豇豆等敏感蔬菜產生飄移藥害的防治措施 (17.55)

蔬菜灰霉病發生癥狀與防治方法 (19.50)

蟲子不好治 換個思路試試(19.52)

辣椒落花、落葉、落果、卷葉和畸形果的發生及防治(19.54)

青海地區主要番茄病害防治方法 (19.56)

沿海地區無公害瓜菜區畜禽養殖污染的危害性及治理措施

(19.58)

辣椒煙青蟲為害特點及其綜合防治(21.51)

壽光地區設施絲瓜爛花原因及防治措施(21.52)

番茄果實三種斑點癥狀的識別與防治 (21.54)

高海拔地區日光溫室黃瓜霜霉病與角斑病的診斷識別及生態防控 (21.55)

黃瓜菌核病的識別和無公害防治技術 (21.57)

辣椒葉片主要病害的分類及特征(23.46)

城郊菜地黃曲條跳甲發生特點及綠色防控(23.49)

番茄晚疫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23.50)

大白菜霜霉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23.52)

白魔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23.54)

營銷一百

武漢和南京地區蔬菜批發市場的現狀分析 (1.56)

食用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及對策 (3.56)

種子新定位--保險合同 (5.66)

種子質量風險及控制措施分析 (7.60)

對蔬菜商業化育種的思考 (9.55)

十年磨一劍 鑄造新輝煌 (11.59)

嫩早1號南瓜新品種推廣經驗總結 (13.55)

辣椒雜交種子營銷現狀及策略 (15.59)

蔬菜種子行業竄貨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15.61)

淺析影響蔬菜種子營銷的主要因素 (17.57)

國內外經典種子營銷案例 (19.60)

勤思善悟、溫故知新促營銷 (21.58)

淺談蔬菜種子的銷售問題與發展思路(23.56)

蔬菜家庭農場

黃陂家庭農場10種設施高產高效助農模式 (1.59)

達州市達川區家庭農場等經營模式調查 (3.49)

蔬菜家庭農場助推武漢江夏區蔬菜產業發展 (5.68)

設施蔬菜家庭示范農場的設立與運營技術 (7.62)

華南熱區家庭小農場大棚速生葉菜均衡生產技術 (9.57)

黃陂家庭農場發展現狀與期盼 (11.61)

東臺家庭農場設施瓜果標準示范園關鍵建造技術 (13.58)

開心農場撬動產業發展 (13.61)

江蘇睢寧縣家庭農場的實踐探索與發展路徑分析 (15.63)

庭農場設施瓜果標準示范園關鍵管理技術 (17.59)

南京郊區家庭農場發展對策(19.62)

長陽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和對策 (21.60)

咸寧市家庭農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23.58)

土壤與肥料

硝化抑制劑DMPP在肥料上的應用 (7.64)

恩泰克復合肥在鮮食玉米上的應用效果 (9.60)

東??h大棚草莓施肥現狀及改進建議(9.62)

硫酸鉀鎂肥的作用及應用效果 (11.64)

穩定性長效復合肥恩泰克在西蘭花上的應用效果 (13.63)

穩定性長效復合肥恩泰克在甜瓜上的應用效果(15.66)

土壤消毒技術和穩定性長效復合肥在保護地蔬菜種植中的應用 (17.62)

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暖棚甘藍生產上的應用 (17.65)

佛山地區土壤改良模式探索(17.66)

穩定性長效復合肥恩泰克在西芹上的應用效果 (19.65)

穩定性長效復合肥恩泰克在黃瓜上的應用效果 (21.63)

穩定性長效復合肥恩泰克在生姜上的應用效果(23.61)

亞非致富經

同是農業人,為何有人歡喜有人愁?(7.66)

聚焦西蘭花科學發展之路(9.64)

亞非小生在廣東(11.66)

種業營銷管理創新理念--打鐵還需自身硬(13.65)

從技術到行銷的完美蛻變 (15.68)

奔跑吧,亞非種業 (17.68)

舌尖上的“亞非” (19.67)

十載亞非,致敬青春(21.65)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23.63)

法律在線

西瓜形成僵苗能否向種苗供應商索賠? (7.68)

種植了十畝大棚黃瓜,如何銷往大超市、怎樣簽銷售合同? (9.66)

買到未審定玉米種子不結實,我能索賠嗎? (11.68)

免費試種種子公司培育的辣椒新品種絕收,我該咋辦? (13.67)

購買無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菌種,會受罰嗎?(15.70)

我買的冬瓜種子和標簽上標明的不同,可以要求賠償嗎?(17.70)

農民合作社卷入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19.69)

第5篇

關鍵詞:綠色蔬菜園區;發展現狀;展望;江蘇海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業產業結構不斷的調整與優化,蔬菜已成為海安縣的一大主導產業。通過加大農資技術投入力度,實施生產基地規模化,栽培品種良種化,栽培技術規范化和生產產品標準化,農產品實現了從數量型到安全型的轉變。通過園區的建設,抓科技,創品牌,辦市場,促銷售,形成顯著的產業化效應,使品牌農業、信息農業、生態農業得到大力的推進,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綠色蔬菜園區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綠色園區發展的必然性

發展高效綠色蔬菜是改原來的單純生產型為現在的經濟、文化、生態型,使綠色蔬菜走向高產、優質、高效,從而實現蔬菜的無公害生產,以促進農民增收且推動園區的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蔬菜不僅要銷往國內各地還要走向世界,自從加入WTO,我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就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的嚴峻挑戰。因此,必須發揮生態環境優勢,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質量提高的高效生態農業。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不僅各種資源消耗日益突出,同時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特別是化肥、農業“三廢”污染等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改善生態環境、緩解資源不足的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經濟質量型的綠色園區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

2綠色園區發展現狀

海安縣的綠色食品蔬菜科技示范園區位于李堡鎮,海防公路穿境而過,溝通長江水系的丁堡河和北凌河在此交匯,交通便利。李堡鎮有較好的人文環境和經濟基礎,同時自然環境優越,常年太陽能總輻射為474.9KJ/cm2,年日照總時數為2176.4h,年平均氣溫為15.4℃,年降水量為1021.9mm。園區的大氣、土壤、水等主要環境因素于2002、2003年經揚州市環保監測站檢測均符合綠色蔬菜生產要求,為綠色蔬菜生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園區建設的規?;?、特色化

歷史上我鎮蔬菜生產以常規露地栽培為主,這幾年園區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快速的發展,常年的蔬菜種植面積達1000hm2,年播種面積穩定在3333hm2以上,并強有力的帶動了周邊地區、園區內蔬菜的發展。園區主要生產的蔬菜有冬瓜、韭菜(黃)、大椒、番茄、絲瓜、大白菜、馬鈴薯等,品種達30多種,其中有85%以上用大、中、小棚反季節栽培,立足春提早,秋延后。目前,園區主要有4大特色:一是以光明、三里村為中心的小方柿立體種植區和“馬鈴薯—冬瓜—大白菜”高效栽培種植區;二是以紅旗村為主體的“菜—青飼料玉米—菜”露地蔬菜種植區;三是以揚莊為主體的反季節高效設施栽培模式;四是以桑周村為中心的“菜—糧—菜”水旱輪作區,建成666.7hm2冬瓜、533.3hm2大白菜、800.0hm2馬鈴薯、133.3hm2絲瓜、533.3hm2韭菜(黃)的生產基地。

2.2園區建設的企業化、信息化

園區迅速發展,帶動相應的園區企業的建成,而企業化運作正是園區建成的最終模式,是園區建立的催化劑。海安縣以現行承包形式,根據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經濟菜、禮品菜和半成品菜的需求日益增長,建立了加工配送和銷售網點,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推進了園區產、供、銷一體化進程。如公司生產的麻蝦醬、冬瓜醬油、果蔬飲料等系列產品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還有剛剛起步發展較旺的李堡綠源農產品有限公司,公司主營蔬菜購銷及初加工,年購銷各類蔬菜約2萬噸,購銷額1000萬元左右,并與農戶簽訂蔬菜購銷合同。企業良好的運作,推動了園區的發展,真正使蔬菜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立足長遠,選準切入點,打造品牌,摸索了多種運作方式:①“企業(公司)+基地+農戶”,也就是農戶生產的蔬菜由公司承包銷售或加工。②“專業市場+農民經紀人+農戶”,由農民經紀人預約種植,訂單收購,組織農戶生產;③“股份合作制”,由農戶或其他社會自由人自主結合各自參股進行蔬菜生產;④“返租倒包”,鼓勵有實力的大戶及企業通過返租倒包的形式承包土地進行蔬菜生產。企業的建成是園區迅速發展的催化劑,而企業良好的運作要有強大的信息體系的支撐,依托現有的農業信息化服務網絡把電腦、電視、電話3種信息載體有機結合,優勢互補,使產地與銷售掛鉤,農業與商業聯合,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生產,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站。

3園區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3.1李堡鎮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健全,技術力量雄厚

通過名、特、優新品種的引進示范,標準化栽培技術推廣,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加強產品深加工關鍵技術的引進應用,培育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在江蘇省農科院的支持幫助下,組建了新技術試驗基地,重點研究綠色食品栽培技術、標準化栽培技術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立足設施瓜果菜栽培,制定并頒布了《綠色食品馬鈴薯種植規程》、《綠色食品冬瓜種植規程》、《綠色食品大白菜種植規程》、《綠色食品甜椒種植規程》等企業標準,使產品質量達農業部A級綠色食品的標準。

3.2我縣是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施肥技術能應用到實處

目前,我縣氮肥用量下降,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不斷上升,同時注重使用有機肥,積極推廣腐殖酸類肥料和各種復合肥,做到無機氮與有機氮比不超過1∶1,禁用硝態氮肥。充分利用當地有利資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在雞糞中加入復合微生物肥料,經3個月以上堆悶腐熟后使用,真正做到了生態、環保、資源再利用。

3.3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綠色食品的病蟲草害防治以農業措施為主:①重點推廣抗病抗蟲的品種;②采用溫湯浸種等非化學藥劑的種子處理;③清潔田園,斷開寄主橋梁;④及時清除一些被害植株或果實;⑤套袋和防蟲網的應用;⑥采用誘劑、滅蟲燈誘殺;⑦土壤處理防治成蟲,減少越冬蟲源;⑧輪茬間接套種。

化學防治方面嚴格遵照《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加強對劇毒、高殘留農藥的管理。全面禁用甲胺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對硫磷、磷胺5種有機磷農藥在農業上使用,優先選用礦物資源農藥和生物源農藥。對選用的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要注意其施藥量、施藥次數、施藥方法、安全間隔期、最高殘留限量以及施藥注意事項,積極推廣微生物降解殘留技術及病蟲害治理的平衡科學施肥技術,同時嚴格根據農業部對蔬菜中農藥殘留監測規定,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

3.4農產品的品牌化

隨著人們對安全農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園區針對本地區農產品生產現狀制定規劃,使品牌農業得到快速的發展,從2000年至今,園區的農產品先后注冊登記了“綠浪”牌系列蔬菜、“福盛”牌小方柿、“李堡”牌、“金葉”牌韭黃等商標,園區內的馬鈴薯、小方柿、甜椒、番茄等先后申報了綠色食品,得到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并獲取了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大蒜、青玉米、芹菜等17個產品申報綠色食品獲國家認證,番茄、馬鈴薯、絲瓜、韭菜等6個產品獲省級無公害產品論證,并組織開發綠色蔬菜專用包裝袋。在注冊品牌、申報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同時,還先后承擔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省級萬畝優質蔬菜基地項目、農業科技項目,在這期間園區連續2年被評為市級重點園區,先后被授予“南通市優質農產品基地”、“南通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南通市優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南通市十佳農業產業園區“、”南通市優秀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工程”等。

4綠色園區發展進一步推進規劃

發展高效生態蔬菜是一項覆蓋面廣、起點高、目標任務重、集科技力量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立足當前,加強領導,制定政策,形成合力,穩步推進。

(1)要進一步加強對無公害蔬菜園區優越性的宣傳,不斷提高菜農的認知程度。

(2)要加大扶持,激發廣大農民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加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資、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漸漸形成政府投入作引導,企業和農民投入作主體,合作投入作補充的多渠道投入機制,政府資金投入實行項目管理,以項目配經費,增強園區發展后勁。

第6篇

觀光休閑農業是社會進步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可以綜合體現現代農業的實力和水平,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蔬菜是觀光農業景觀資源中的重要構成內容,蔬菜家族品種多、色彩豐富、生長期長,不僅具有食用功能,而且具有觀賞功能。為了拓展蔬菜產業的休閑觀光功能,豐富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內涵,從2006年開始,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展了觀光采摘型蔬菜栽培模式和栽培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2008年起在昌平區小湯山鎮土溝村京承碧園合作社實施了“京承都市型現代農業走廊建設技術集成示范工程”項目中的“蔬菜四季觀光采摘園”項目,為京郊觀光農業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普通日光溫室的合理改造提升了觀光效果

傳統的觀光蔬菜栽培是在現代化大型連棟日光溫室中進行的,不僅建造成本高,而且維護成本也較高。巨額的投入使許多中小型農業企業和菜農難以承受,使蔬菜觀光產業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普通日光溫室結構又不適宜觀光蔬菜的景觀化種植,現有蔬菜觀光園還難以滿足廣大市民的消費需求。針對這種現狀,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創性地在普通日光溫室中進行觀光蔬菜景觀化栽培技術研究,對普通日光溫室的結構特點進行了適當改造,即將溫室南端下沉,做出一條甬道供游人行走,在把溫室北邊墊高的同時,將植株栽培在培養箱內而引蔓上架,營造蔬菜樹式景觀,使日光溫室能夠適宜觀光蔬菜的生長。另外,還在溫室后墻種植綠色植物,以降低夏季溫室中的溫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觀光蔬菜品種與技術集成配套提升了觀光內涵

觀光園區采用蔬菜樹式栽培、無土栽培、盆景蔬菜造型栽培、嫁接、品種選擇、播期調整、花色搭配等栽培技術與措施,涉及茄果類、葉菜類、水生蔬菜、藥用蔬菜等209個品種,建成了春意盎然踏青園、姹紫嫣紅瓜果園、金秋十月賞菊園、寒冬保健藥菜園為主題的“四季園”觀光區,實現了園區的周年景觀更替,為游人展示了植物四季變化的無窮魅力。

2.1春意盎然踏青園

主要采用品種選擇、色彩搭配、播期調節、藝術造型等技術,采用栽培床下沉傾斜(栽培床南高北低,傾斜30°,形成立體效果)等措施,建成了包含奧運五環、奧運單項運動標志、紅旗飄飄、吉祥彩虹、月亮彎彎等景觀的奧運主題景區和美麗的祖國景區。

2.2姹紫嫣紅瓜果園

采用多種栽培技術和觀光道下沉(下沉80cm)等措施,突出設施蔬菜現代栽培技術,擴展溫室空間,提升景觀效果。建成了芳香蔬菜壇、陽臺菜園、百瓜飄香、番茄樹林、綠色世界等景觀。

2.3金秋十月賞菊園

主要采用不同品種色彩搭配、播期調節、藝術造型等技術,以及栽培床下沉、傾斜,南高北低傾斜30°,提高了觀光效果。設計了曲線和對角線種植方式,并配合盆栽彩色蔬菜造型,襯托出“金龍騰飛”、“彩虹飛舞”的景觀效果。

2.4寒冬保健藥菜園

選用板藍根、黃芩、葉用枸杞、珍珠花菜、藤三七等22個藥用保健蔬菜品種,采用不同圖案,結合盆栽,形成了高低搭配的藝術化栽培景觀效果。同時,用科普展板介紹每種保健蔬菜的特點、保健功能及烹調方法,突出“菜藥”同源,寓保健于美食的理念。

3拓展日光溫室功能的技術與經驗

3.1日光溫室改造技術

根據普通日光溫室的結構特點對其進行適當改造,使改造后的溫室既有利于作物種植,又有利于提高觀光效果。為了實施樹式栽培技術,吸引游人眼球,將溫室南端下沉,做出甬道供游人行走,將溫室北邊墊高,同時將植株栽培在培養箱內而引蔓上架,營造蔬菜樹式景觀。這樣的日光溫室結構適宜觀光蔬菜的生長;將其他觀光栽培作物的通道設計成曲曲彎彎,并將溫室另一端開一個門,作為出口,形成循環觀光路線,游客在園區既不走回頭路,又能欣賞溫室之間的不同特色景觀,有“步移景新、曲徑通幽”的感覺。

3.2溫室間的景觀設計

利用各溫室之間的空間,分隔成橢圓形、云彩形等不同形狀小區,種植各具特色的蔬菜及其他農作物,形成不同特色的觀光景觀。如建成不同形狀水池,采用棚膜襯底等防滲漏措施,種植了蓮藕、慈姑、荸薺、茭白等6種水生蔬菜,建成了“荷花影翠”等水生蔬菜觀賞景觀;種植芋頭、生姜、蘿卜、芥菜等作物,形成根莖類蔬菜觀賞區;種植谷子、高粱、黍子、大豆等,形成五谷雜糧觀賞區;種植穿心蓮、藿香、珍珠花菜等,形成藥用蔬菜觀賞區;采用不同花式、不同高度的5種插架方式,形成各種“蔬菜架林”觀賞區等6個觀光區,不僅充分利用了溫室之間的空地,而且建成了反映農戶庭院蔬菜種植的瓜田月下景觀,使游人在觀賞景觀的同時,學到了科普知識,起到科普宣傳的效果。

3.3日光溫室觀光蔬菜樹栽培技術

利用蔬菜多分枝、無限生長的性狀,人工調控適宜的環境,使之充分生長,并利用棚式支架等方式,讓其眾多分枝放射而形成擴展生長,使果實從枝葉中垂下,給人以碩果滿“樹”的感覺。將番茄、茄子、彩椒、砍瓜、大葫蘆、小葫蘆、南瓜、冬瓜、香絲瓜、蛇型絲瓜、苦瓜、佛手瓜、瓠瓜、一串鈴冬瓜、蛇瓜等15種蔬菜作物培育成“樹”。日光溫室有土栽培番茄樹的成本僅需860元/株,而連棟智能溫室番茄樹的栽培成本需2840元/株。日光溫室栽培成本是連棟智能溫室的30.3%。

3.4竹藝廊架與觀賞瓜類種植相結合

研究了以竹藝廊架為襯托的109種形狀各異的觀賞瓜類種植技術,采用葫蘆門、瓜趣橋、休閑廊架、奇瓜異果屏風等7個景觀,使“麥克風”、“金童”、“玉女”、“子孫滿堂”等稀奇百怪的觀賞瓜類與竹藝廊架有機結合,顯著提高了觀光效果,增加了游客的觀光興趣。

3.5家庭陽臺種植蔬菜

針對居民陽臺養花和種植其他植物只能看、不能吃的現實,研究開發了家庭陽臺種植蔬菜簡易設施和配套種植技術,為城鎮居民家庭陽臺種植蔬菜提供了4種種菜裝置,具有操作簡便、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產品安全等特點,使居民“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3.6獨特的文化創意及科普宣傳

在打造蔬菜景觀的同時,利用展板等形式,形成了以二十四節氣與季節變化的物候特征、蔬菜科技知識(有機蔬菜、綠色蔬菜、無公害蔬菜)等農業知識為核心的文化創意,向游人普及養生保健、蔬菜選擇、蔬菜烹調、食物搭配、時令節氣等方面的知識,提升了觀光采摘園區的品味。#p#分頁標題#e#

3.7茄果類蔬菜全季節采摘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采用遮陽覆蓋、人工授粉、搭架落蔓等技術,及時調整溫室溫度、光照強弱,優化溫室內的溫、光環境,使成串番茄、彩椒等茄果類蔬菜長勢健壯、生長期延長,營造出游人在棚內能看到碩果累累的景觀效果。這些蔬菜在12月份育苗,2月份定植,從5月份開始采摘,直至12月拉秧,采摘期長達7個月,有效延長了采收期和適游期。成串番茄每株結果28穗,單株結果數達300多個,彩椒每株結果達到36個,既調動了游人的采摘興趣,又提高了種植者的經濟效益。

3.8盆景蔬菜造型技術

選用矮生櫻桃番茄、藤三七、落葵、羽衣甘藍、觀賞茄子、葉牡丹等15種蔬菜,采用品種的選擇、嫁接、整枝、搭架,以及藥劑處理等技術措施,開展盆景造型(拱形、小樹形、螺旋形)、盆栽營養液肥料配方等技術試驗,形成了家庭盆栽蔬菜景觀特色,使游人既可觀賞,又可買回在家種植。

3.9新型鮮用藥草茶生產技術

通過顏色搭配、造型、不同沖泡水溫、輔料配比等技術措施,開展了藿香、薄荷等5種藥用蔬菜的鮮用藥菜茶配置技術試驗,開發出不同口味、不同保健效果的藥草茶配方。

3.10觀光、采摘型蔬菜品種的引進與篩選

普通蔬菜種植品種的選擇依據是適應性、高產性、抗病性等,而觀光蔬菜種植品種的選擇標準是新奇特、功能性強,能吸引游客眼球,其具體標準又分為2種:①適合觀光的蔬菜品種要有外形奇特、攀附性強、色彩豐富等特點;②適合采摘的蔬菜應具有可鮮食、口感好、安全、產品供期長、便于游人攜帶等特點。根據以上標準,從國內外引進特色蔬菜品種226個,通過引種試驗,從中篩選出適合在京郊種植的觀光采摘蔬菜品種94個,其中水果苤藍、黑珍珠番茄等42個品種適合采摘;砍瓜、五角茄子、地膚等52個品種適宜觀光。在這94個品種中,蛇形絲瓜、金絲瓜、五角茄子等12個品種是北京地區以前沒有的品種;黑珍珠番茄、利蒲水果型苤藍等6個品種為全國以前沒有的品種;另外拓展了砍瓜、芝麻菜、地膚等11個蔬菜品種的觀賞功能,為北京市觀光園區增添了新靚點。

第7篇

“剪剪黃花秋復春,霜皮露葉護長身。生來籠統君莫笑,腹里能容數百人?!边@是宋人鄭清之《詠冬瓜》一詩中對冬瓜的描述。

冬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味甘淡,性微寒。古書《廣雅》載:“冬瓜經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 其形如枕頭,故又名“枕瓜”,古稱“地芝”。冬瓜個大渾圓,外形笨拙,其貌不揚,故形容身材又矮又胖者為“矮冬瓜”。其狀如枕,小的重數千克,大的數十千克,堪稱一絕。王世懋《瓜蔬疏》載:“冬瓜,天下結實大者,無若冬瓜’。

冬瓜體積大,水分多,熱量低,果肉厚,疏松,嫩瓜或老瓜均可食用。外表披霜、其貌不揚的冬瓜可是秋夏餐桌上的常見佳肴。其富含蛋白、糖類、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痰、除煩止渴、祛濕解暑之功效?!渡褶r本草經》中記載其“令人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

冬瓜的生存能力讓人贊嘆。無論肥沃的鄉村田園,還是貧瘠的荒山野嶺,不管是雨水豐沛的肥田沃土,還是缺水少陽的丘陵溝壑,冬瓜總是隨遇而安,落地生根,從不擇地。關于冬瓜的栽培技術,古代《齊民要術》中記載:“種冬瓜法:傍墻陰地作區,圓二尺,深五寸,以熟糞及上相和,正月晦日種,二月、三月亦佳。既生,以柴木倚墻、令其緣上,旱則澆之。八月斷其梢,減其實,一本但留五、六枚,多留則不成也。十月霜足收之,早收則爛,削去皮子,放芥子醬中或美豆醬中藏之佳夕。”

《本草綱目》對冬瓜的形態習性有著更詳細的描述:“冬瓜,三月生苗引蔓,大葉團而有尖,莖葉皆有刺毛。六、七月開黃花,結實大者徑尺余,長三、四尺,嫩時綠色有毛,老則蒼色有粉,其皮堅濃,其肉肥白。其瓤謂之瓜練,白虛如絮,可以浣練衣服。其子謂之瓜犀,在瓤中成列。霜后取之,其肉可煮為茹,可蜜為果。其子仁亦可食。蓋兼蔬、果之用?!?/p>

冬瓜可炒食、做湯、生腌,早年在農村,由于生活拮據,冬瓜成了我家的“半年糧”,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將一道冬瓜菜,做出數種滋味,支撐全家度過了那段艱苦饑餓的歲月。母親最拿手的要數醬冬瓜,做法也極其簡單:將冬瓜洗凈切塊,待鍋熱放油,爆香蔥段、姜片和大蒜,將冬瓜片倒入鍋內大火翻炒,放入適量鹽和醬油,再加入適量水,蓋鍋燜煮至冬瓜變軟湯汁收干即可。醬冬瓜色澤鮮艷,令人饞涎欲滴,食之味道清淡,可口爽滑,滿口生津,唇齒留香。冬瓜茶是家鄉人夏季消暑必備的清涼飲品,將冬瓜連皮帶籽切成小丁,將紅糖灑在冬瓜丁上,靜置10分鐘,待紅糖大部分融化,冬瓜中的水被殺出一部分,在鍋中加入少許水,開中火煮。煮至沸騰,放入冰糖,改為小火慢煮,煮至糖漿變稠,冬瓜粒變咖啡色透明狀,即可關火,用濾網將煮好的汁過濾出來,冬瓜茶就做好了。將冬瓜茶放入干凈干燥的玻璃瓶中,密封,置陰涼處貯藏,因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一般最好在兩個月內食用完。每次飲用時,取1~2勺放入杯內,用開水沖開即可飲用。盛夏時節,酷暑難熬,飲一杯冬瓜茶,頓覺精神充沛,神清氣爽。

別以為冬瓜只是民間大眾化的家常瓜菜。它也有高貴的一面,最聞名的菜式當屬“冬瓜盅”:據說始于清代,清宮御廚把冬瓜切開,挖去瓜瓤,填以羊肉末、雞塊,或三菇六耳、筍、腐竹、竹蓀等,蒸制成“冬瓜盅”?!岸现选蓖庑伪叹G,內白如玉,呈半透明狀,瓜內物料隱約可見,湯汁清澈,味鮮而不膩,被人稱為“白玉藏珍”,成為風靡宮廷的消暑佳肴。

冬瓜不但是餐桌美味,其藥用價值不可小覷,歷來被視為養顏、瘦身上品。其肉、皮、籽、瓤皆可入藥??芍^全身是寶。其皮利水消腫、清熱解暑,常用于水腫和體虛浮腫等,還可用于催乳;其子有清肺化痰、利濕排膿之效,應用于肺熱咳嗽、肺癰、帶下白濁等?!渡褶r本草經》中記載:冬瓜子能令人“面容生輝”;其肉有利水、清熱、消痰、解毒之效,可治水腫、咳喘、暑熱、消渴、瀉痢、痔漏等,還可解酒毒、魚毒等。其瓤具有美容功效?!侗静菥V目》有載:“冬瓜瓤白,綿軟,洗面澡身,去黑漬,令人悅澤白皙?!碧拼t藥學家孟詵說得更明白:“欲得體瘦輕健者,則可長食之。”沒想到碩大渾圓的冬瓜,竟成為女子瘦身苗條的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月林禪師曾作過一首偈子:萬里無寸草,衲僧何處討。蘸雪吃冬瓜,誰知滋味好。

想來,這位月林大師“蘸雪吃冬瓜”,應該是別有一番清涼滋味在心頭吧。編輯/呂毅

第8篇

關鍵詞花菇;形成條件;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6.1+20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1-0054-01

花菇是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冬季氣溫低,空氣干燥,溫濕差大,最容易形成。任何1個香菇品種,只要具備上述特定的環境條件都可以形成花菇?;ü皆谙愎街?質量最佳,經濟價值最高。由于它具有菌蓋肥厚、外觀美麗、有白色輻射狀或狀的裂紋、肉質細嫩、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等特點,因此在國內外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同時也是香菇同類產品中最有競爭力的1種。

1花菇形成的環境條件

一是溫度。栽培花菇的品種,大多屬低溫型或中偏低溫型,其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的低溫范圍分別為5~15℃和5~18℃。一般月平均溫度在8~10℃、晝夜溫差在10℃以上,可以形成理想的花菇。在子實體生長后期,有連續3~4d晝夜溫差在14℃以上,也可以形成花菇。若溫差愈大,持續時間愈長,裂紋就愈明顯。二是濕度。濕度包括菌袋培養料的含水量、空氣相對濕度、栽培場地的濕度等三方面。培養料的含水量要比常規袋栽法的含水量偏低些為好。一般料水比為1∶0.8~0.9,不宜超過1∶1。菇棚的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以55%~60%為最佳,大多能形成花菇。栽培場地的地面水分蒸發量要小,上上下下的相對濕度都處在較為一致的干燥條件下,有利于花菇形成。三是光照。光對花菇形成,可直接影響菌蓋的顏色和菌柄的長短;間接提高溫度,降低濕度,加速菇蕾表皮的干燥。菇蕾形成后,在黑暗條件下會出現蓋小、柄長、肉薄、色淺的現象,難以形成花菇。適當增光,有利于花菇形成,遮蔭條件應從傳統栽培的“三陽七陰”改為“四陽六陰”或“五陽五陰”,在嚴冬季節甚至可全光育菇。四是通風。在加大溫差刺激、保持空氣干燥和提供適當光照的同時,再加上有干燥的微風(1~3級)吹拂,可以加深菌蓋裂紋,并保持裂紋潔白的顏色。

2栽培技術

2.1場地選擇與菇棚設置

一般8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區,在秋末和冬季,氣溫低,空氣干燥,溫濕差大,是形成花菇最好的大自然環境。在利用大自然環境優勢的同時,選擇通風、向陽、干燥、近水源的山地或平地,作為栽培花菇的場所。在菇場上設置菇棚,棚高2m以上,四周以竹木為支柱,棚頂用杉枝或枝多葉少的樹枝作為遮蔭物,四周以小竹、蘆葦、蔗葉等作圍簾,遮蔭度以“四陽六陰”為宜。棚內設層架式菇架,每架4~5層,以5層居多,棚頂用弓形竹片固定,并覆蓋薄膜,菇架四周懸掛的薄膜可以靈活升降。溫度偏低時,將薄膜下降,只留底部一段通氣。天晴時將薄膜上升,可以通風換氣,降溫、排濕。菇棚四周從3月開始種植蔓生性的豆類(豇豆、四季豆等)和瓜類(絲瓜、黃瓜、冬瓜等),既可提高經濟效益,又可創造一個香菇與作物互相得益的生態環境。

2.2菌袋制作與菌株選擇

接種期大多在早春,通常2~4月為制袋接種期,9月至翌年4月為出菇期。常用的培養料的配方是:雜木屑78%、麩皮20%、蔗糖1%,石膏1%。或雜木屑77%、麩皮20%、蔗糖1%、石膏1%、尿素0.5%、過磷酸鈣0.5%。料水比1∶0.8~0.9,不宜超過1∶1。裝料要緊實,一般每袋濕料重2.0~2.2kg。以低溫型或中偏低溫型、菇體內含水量較低、菌蓋大、菌肉肥厚、菌柄較短、大葉型的品種為好,如135、908等。

2.3出菇前后管理

(1)刺孔增氧。在發菌期間,應及時刺孔增氧,通常刺孔3次,第1次在接種15d左右,菌絲圈長8~10cm時,每穴離菌絲圈2cm處,向內斜刺4~6個孔;第2次在菌絲圈完全相連后,每穴刺8~10孔;第3次在菌絲長滿袋時,在菌絲發透的部位均勻刺20~40個孔。刺孔后菌絲呼吸作用加強,袋溫高于室溫2~3℃。因此,當室溫達到28℃時,停止刺孔,以防燒菌;刺孔后要通風降溫,減少堆疊層次,擺稀菌袋。

(2)菌袋上架。在菌筒表面形成紅棕色菌膜時,可將菌袋搬入菇棚的菇架上,橫放在各層縱橫設置的小竹竿上,袋與袋之間保持5~8cm的距離,使出菇時不至互相擠壓而變形。菇棚內地面應先鋪干的粗沙或蓋地膜,以減少因地面的土壤水分蒸發而提高空氣相對濕度。棚頂的覆蓋物適當加厚,防止陽光直射。菌袋排放后,放下菇架四周的薄膜,以保溫保濕,并定期通風。經晝夜溫差、低溫等刺激后,會逐漸出現菇蕾。

第9篇

人的舌尖欲望是無止境的,夏天想吃冬天的菜,冬天又想嘗一嘗夏天菜的口味,所以逆時令而行的反季節蔬菜得以大行其道?,F在我們搞反季節蔬菜,無非是利用塑料大棚或者溫室栽培等技術,其實,我們的祖先也有類似的反季節蔬菜。

至于老祖宗什么時候吃上了反季節蔬菜,無從查考。據《論語》記載:“不時不食。”意思是,不合時令的食物(當然主要指蔬菜)不能吃。不合時令的蔬菜當然就是反季節蔬菜了?!墩撜Z》反映的年代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正是春秋末年,說明在那時就有反季節蔬菜了,只不過因為我們的孔圣人提出不合時令的不能吃,所以沒有很好地推廣罷了。

關于反季節蔬菜的正式記載,應該首推班固的《漢書》。據《漢書?召信臣傳》:“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菇,覆以屋龐,晝夜燃溫火,待溫氣乃生,信臣以為此皆不時之物。”專門給皇家種蔬菜的太官園,為了能讓皇帝吃到反季節蔬菜,自制溫室,生火升溫,當達到適宜的溫度時,蔬菜便開始生長了??上В@么好的一個反季節蔬菜工程被管理太官園的少府召信臣給否決了。他說:“不時之物,有傷于人?!报D―不是正常季節的蔬菜,吃了有害身體健康。除了這個理由,召信臣還說,栽培反季節蔬菜,成本太高,太鋪張浪費了。

南北朝時期農學家賈思勰編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齊民要術》,書里就有栽培蔬菜的技術介紹。賈思勰的家鄉山東壽光也是我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今日壽光更是全國聞名的蔬菜之鄉。據《齊民要術》介紹,黃河流域栽培的蔬菜有瓜(甜瓜)、冬瓜、胡瓜、茄子、蔥、蒜、韭黃、白菜、蘿卜等等,有些蔬菜甚至一年四季不斷。一年四季都有蔬菜,這里面肯定有反季節蔬菜的功勞。

唐朝的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有了巨大的飛躍,開始利用溫泉栽培蔬菜(特別是瓜類)。唐朝詩人王建的《宮(華清宮)前早春》詩云:“酒幔高樓一百家,宮前楊柳寺前花。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在中國北方居然能夠“二月中旬已進瓜”,可見當時技術之精湛。

《資治通鑒》對唐朝的反季節蔬菜有非常具體的記載:貞觀十九年(645)11月16日,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高麗的回軍途中,經過易州(今河北易縣),易州司馬(相當于副市長)陳元壽向唐太宗提供了一些新鮮的反季節蔬菜。在寒冷的冬天,怎能有如此新鮮的蔬菜?原來是陳元壽驅使百姓燒火坑,在遮風避寒的屋棚里種植蔬菜。陳元壽本想借此向皇帝拍一個馬屁,不料李世民對此十分反感,毫不客氣地把陳元壽的官職給免了。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市場上蔬菜的種類很多,反季節蔬菜也走進尋常百姓家。據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僅臨安一地,蔬菜種類就達到30多種,出現了白菜黃化技術,“冬間取巨菜,覆以草,積久而去其腐葉,黃白纖瑩”。不僅如此,他們還利用無土栽培培育出了豆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時期的菜農們居然能夠利用溫室和陽畦(又名秧畦、洞坑,利用太陽的光能來保持畦內的溫度),以便在寒冷的季節里也能出售新鮮的蔬菜,賣上好價錢。明清兩朝繼承和創新了這些方法,就連很難在北方反季節栽培的黃瓜等蔬菜也可以在北京等地區進行溫室栽培了。

第10篇

夏絲瓜收獲期正值蔬菜秋淡季,所以栽培好夏絲瓜能夠滿足市場急需。夏絲瓜的栽培技術與春、秋絲瓜栽培有所不同,存在蔓葉易徒長、開花結果遲緩等問題。為實現夏絲瓜的高效豐產,應抓好以下簡化栽培技術。

1 品種與田塊選擇

選擇適宜夏季栽培、對短日照不敏感的高產品種,如駐絲瓜1號、駐絲瓜7號、駐絲瓜9號、豐抗絲瓜、雅綠一號、秀玉絲瓜等。絲瓜喜肥,應選在向陽、肥沃、濕潤、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黏壤土地塊種植。

2 育苗移栽

夏絲瓜不宜直播,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田塊進行育苗移植。將絲瓜種子用清水浸種8~10 h后撈起瀝干,即可播種。常用塑料營養杯或育苗盤育苗,營養土應采用新土或未種植過瓜類作物的菜園土,播種時每穴播1粒種子。移植前要適當控水控肥,培育壯苗。

3 整地定植

3.1 整地

整地起畦,畦面寬1.2~1.5 m,畦高35 cm,溝寬30~40 cm。結合整地施足基肥,667 m2施土雜肥2 000 kg、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50 kg。

3.2 定植

夏絲瓜栽培采用雙行種植,株行距為50 cm×(70~80) cm,667 m2以栽植1 700株為宜。幼苗具有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

4 田間管理

4.1 植株調整

夏絲瓜的主蔓和側蔓生長迅速且旺盛,結果期較長,需要的養分和水分較多,在植株調整上要著重做好壓蔓和引蔓工作。

4.1.1 壓蔓

通過壓蔓促發不定根,擴大根系面積,增強養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保證蔓葉生長和開花結果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一般在蔓長到35 cm左右時進行第1次壓蔓,在蔓長到70 cm左右時進行第2次壓蔓。壓蔓時可將蔓引至同一方向或相對方向,壓蔓方法隨天氣情況而定,晴天開小溝,把瓜蔓壓入溝中,再蓋上小土塊;雨天則在畦面壓蔓,不開小溝,以免莖蔓腐爛;連續下雨、畦面積水時,只需用泥塊壓葉片,不壓莖蔓,同樣也能固定莖蔓生根。

4.1.2 引蔓

引蔓上籬時,為了適應夏絲瓜蔓多且長的特點,一般待雄花出現時才引蔓上籬,上籬后采用“之”字形均勻引蔓。在絲瓜生長中后期,適當摘除基部的枯葉、老葉或病葉,在蔓葉生長過旺的情況下,可在植株上、中、下不同部位間隔摘除部分葉片,或在蔓葉生長過密處摘葉,以利通風透光和減少病蟲害發生。

4.2 及時理瓜

在開花結果期,若發現小瓜位于葉上、籬架上、瓜蔓間或被卷須纏繞,要及時加以整理,使之垂直懸掛在棚架內,同時應清除病瓜,以免傳染病害。

4.3 合理施肥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施用化肥。移栽后5~7 d,每667 m2淋施4~6 kg復合肥的浸出液1 500 kg,以促進莖葉生長。以后至開花結果前,施肥量視苗情而定:幼苗長勢旺盛、葉色濃綠,可以少施或不施肥;幼苗長勢弱,則每隔15 d左右,每667 m2淋施4~6 kg復合肥的浸出液1 500 kg。結果后,隔5~7 d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復合肥10~l5 kg。盛收期間,每667 m2施肥量增加1~2倍,并加施1~2次草木灰,每次施50~100 kg。

4.4 水分管理

絲瓜全生育期需水量較大,生長前期應保持土壤濕潤;植株開花結果期需水量最多,根系吸水能力也較強,需加強灌溉。絲瓜既需水,也忌積水,灌溉時應即灌即排,不能漫灌,尤其在雨天應注意排水,以防畦面積水。

5 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夏絲瓜長勢旺盛,在高溫多雨、濕度大的氣候條件下易發病,因此應及時防病,控制病情的發展。猝倒病用70%敵克松3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用72%克露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病用58%瑞毒霉600倍液或72%克露75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用20%粉銹寧2 0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1 500倍液噴霧防治。

第11篇

關鍵詞: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資源分布;主栽品種;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3-5669-04

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是單性、雌雄異株的葫蘆科(Cucurbitaceae)羅漢果屬(Siraitia)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干燥果實,性涼、味甘,歸肺,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滑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熱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1]。作為中國特有的珍貴藥用和甜料植物,羅漢果主要產于廣西的永福、臨桂和龍勝等地。羅漢果果實含多種甜苷,其中甜苷Ⅴ為世界上最強的非糖甜味物質之一,是蔗糖甜度的300倍左右,廣泛應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藥品中,是糖尿病人、肥胖者和高血壓患者的理想糖替代品[2]。本文對羅漢果的分類學地位、產地分布、主栽品種、繁殖和栽培技術、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概況進行了綜述,以期為其進一步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羅漢果提供參考。

1 羅漢果的分類學地位

關于羅漢果植物的分類,Merrill最早在1934年就以S. silomaradjae為模式種建立了新屬(Siraitia),但沒有得到認可,人們便將它放在赤瓟屬(Thladiantha)。美國人Swingle在1941年根據譚英華1號標本(采自廣西永福縣)進行鑒定后,將羅漢果劃為葫蘆科苦瓜屬,命名為Momordica grosvenorii Swingle。1979年,英國植物學家Jeffrey在研究該標本之后,根據它的卷須頂端分2叉,并在分叉點上下扭曲,認為羅漢果不屬于苦瓜屬而應屬于赤瓟屬,遂命名為Thladianth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對此,我國不少學者持懷疑態度[3]。1997年,莊偉建等[4]最終確定羅漢果染色體x=14,而赤瓟屬x=9,苦瓜屬x=11或14。此外,羅漢果的花粉形態與河南赤瓟相差較遠,而與苦瓜、木鱉子較相似,只是花粉大小和網眼大小有別[5]。

1980年,Jeffrey來華查閱標本期間,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路安民等[6]根據羅漢果類群的雄蕊藥室折曲或弓曲,種子顯著大,明顯不同于赤瓟屬,認為也不能放在苦瓜屬,因為這些植物的雌、雄花花梗上皆無苞片,雄蕊并非3枚而是5枚,果皮平滑且無瘤狀凸起,因此,提出應將羅漢果獨立出來,建立一個新屬。隨后,Jeffrey在他的《東亞葫蘆科植物》一文中用了Merrill提出的Siraitia這一屬名,并將羅漢果的種類全部轉隸到Siraitia屬中。目前,植物分類學界普遍接受Jeffrey、路安民等[6]1984年提出的羅漢果分類主張,羅漢果的學名為: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是葫蘆科(Cucurbitaceae)羅漢果屬(Siraitia)植物。但在早期文獻資料中仍有人將羅漢果寫為Thladiantha或Momordica grosvenorii。

2 羅漢果的資源分布

羅漢果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廣西、廣東、湖南、貴州、海南和江西等省(區)的部分山區,這些地區屬于熱帶亞熱帶濕潤氣候,海拔250~1 400 m,東經 106.5°~115.0°,北緯21.0°~24.5°,但其分布并不均勻,其中廣西的永福、臨桂兩縣為羅漢果的栽培起源中心[7]。羅漢果在廣西的分布非常廣泛,東起賀州市的昭平縣,南起欽州市的浦北縣,西至百色市的凌云縣,北至桂林市的臨桂縣均有分布,其中,以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的大瑤山分布最為集中[8]。

3 羅漢果的主栽品種

羅漢果的栽培品種主要有青皮果、冬瓜果、拉江果、長灘果、紅毛果和茶山果。由于病毒病、根結線蟲病、青枯病和果實蠅等對羅漢果的危害相當嚴重,而利用組織培養進行種苗繁殖可以達到良種快繁和提純復壯的脫毒目的,所以近年來伯林、青皮等品種的組培苗在羅漢果產區得到大面積推廣。其中,伯林三號是從伯林二號青皮果中進行單株優選,經過芽尖脫毒快繁、定向培養和提純復壯后,在2003年選育成功的羅漢果新株系,具有適應性廣、根部發達、長勢旺、抗旱耐肥、花期集中、早結豐產、病蟲害危害輕、生理性裂果少、大中果率高、品質好和種性穩定等優良特性[9]。永青1號是以冬瓜果為父本,龍皮果為母本進行雜交,經2年的單株優選、組培繁育而成的雌性無性系品種。該品種果實長橢圓形,大果率高達73.48%,平均單果重達100 g,甜苷V、果實總苷、總糖、水浸出物和維生素C含量分別高達1.03%、8.84%、17.40%、37.90%和3.02 mg/g,豐產性好,抗逆性強,每公頃的果實高達16.5萬個[10]。

4 羅漢果的繁殖、栽培技術

羅漢果傳統繁殖技術主要有種子繁殖、塊根繁殖、壓蔓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針對目前產區病毒病、根結線蟲病、果實蠅發生嚴重的情況,以及傳統種植模式以砍伐山區森林為代價,從而導致水土流失、生境惡化等不良后果,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繁殖技術,采用組織培養獲得脫毒苗的試驗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11,12],其中,廣西藥用植物園、廣西植物研究所和桂林高新區伯林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近年來一直從事羅漢果優良品系的選育、脫毒和快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羅漢果的抗逆性,達到了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的目的,目前,青皮果、伯林等品種的組培苗已在產區大面積推廣;另一方面對羅漢果傳統的山坡種植方式向平地栽培方式轉變等也進行了諸多探討和嘗試[13]。

5 羅漢果的化學成分

5.1 葫蘆烷三萜及其苷類

目前,從羅漢果果實中分離并鑒定的葫蘆烷三萜及其苷類主要有:賽門苷Ⅰ、羅漢果苷ⅡE、羅漢果苷Ⅲ、羅漢果苷ⅢE、羅漢果苷Ⅳ、羅漢果苷V、11-氧化-羅漢果苷V[14]、羅漢果皂苷ⅣA和羅漢果皂苷ⅡA1[15]、羅漢果二醇苯甲酸酯[16]、羅漢果新苷[17]。以上成分為羅漢果主要甜味組分,占干果含量的3.755%~3.858%。其中羅漢果苷V為主要甜味成分,而賽門苷Ⅰ是葫蘆烷三萜苷中最甜的成分,當其含量為0.01%時,兩者分別為5%蔗糖水溶液甜度的256~344倍和563倍。此外,還從羅漢果根中分離和鑒定出羅漢果酸甲和羅漢果酸乙[18]、羅漢果酸戊[19]。

5.2 蛋白質、氨基酸類

徐位坤等[20]研究發現羅漢果干果中蛋白質含量為7.1%~7.8%。在其水解物中,除色氨酸未被測出外,18種氨基酸齊全,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8種,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可見羅漢果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5.3 黃酮類

斯建勇等[21]從鮮羅漢果水浸膏中分離出2種黃酮苷成分:山奈酚-3,7-α-L-二鼠李糖苷和山奈酚-3-O-α-L-李糖-7-O-[β-D-葡萄糖基-(1-2)-O-L-鼠李糖苷]。陳全斌等[22]從羅漢果葉中分離鑒定出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苷元為山奈酚和槲皮素。廖日權等[23]從羅漢果中分離鑒定出羅漢果醇苯甲酸酯、雙[5-甲酰基糠基]醚、5-羥甲基糠酸、琥珀酸、厚樸酚、山柰酚、山柰酚-3,7-0-a-L-二鼠李糖苷,其中雙[5-甲酰基糠基]醚、5-羥甲基糠酸、厚樸酚為首次從羅漢果中分離得到。

5.4 其他成分

羅漢果的鮮果中含有D-甘露醇[24];成熟果實中含有26種無機元素(其中16種為人體的必需元素)[25]和大量的葡萄糖、果糖[26];種仁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27]。

6 羅漢果的藥理作用

6.1 祛痰止咳作用

羅漢果甜苷可增加小鼠氣管酚紅的分泌量,促進青蛙食管黏液移動,抑制氨水誘發的小鼠咳嗽,但對枸櫞酸誘發的豚鼠哮喘影響不明顯,說明羅漢果甜苷有化痰鎮咳作用[28]。

6.2 抑菌作用

蘇煥群等[29]通過比濁法研究發現羅漢果浸出液可顯著限制變鏈菌的生長及產酸能力,從而抑制其致齲作用。羅漢果葉和莖的乙醇提取物(50.0 mg/mL)對綠膿桿菌的抑制率分別為90.9%和76.7%,此外,上述莖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制率也高達70.2%[30]。

6.3 免疫作用

羅漢果甜苷對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無明顯作用,但能顯著提高環磷酰胺(CTX)免疫抑制小鼠的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T細胞的增殖作用[31]。羅漢果水提取物可增強正常大鼠體液和細胞的免疫功能,提高小鼠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29]。

6.4 抗癌作用

通過羅漢果提取物的小鼠體外試驗發現,羅漢果甜苷Ⅴ的延緩致癌作用與甜葉菊苷相當或更強[32]。

6.5 抗氧化作用

羅漢果提取物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紅細胞自氧化溶血及丙二醛(MDA)的生成,說明其具有抗氧化活性,羅漢果苷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33]。

7 羅漢果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羅漢果早期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僅見于分子標記技術RFLP[34]、RAPD[35-37]、ISSR[38]、AFLP[39]、SRAP[40]等研究羅漢果的遺傳多樣性、親緣關系、雌雄鑒別、遺傳背景、指紋圖譜和遺傳圖譜等。有研究者利用第二代高通量Solexa測序技術對羅漢果果實的轉錄組及授粉后3 d、50 d和70 d表達譜進行高通量測序,獲得了43 891條Unigenes,其中與羅漢果次生代謝相關的Unigenes有739條,涉及萜類骨架合成的Unigenes有60條。利用轉錄組數據發現了羅漢果甜苷V生物合成通路中所有的基因,涉及到20種羅漢果苷骨架合成基因和2類結構修飾基因(細胞色素P450基因和糖基轉移酶基因)。另外,還得到了80條P450基因、72條糖基轉移酶基因和90條葡萄糖基轉移酶基因的Unigenes。結合表達譜篩選,獲得了6條可能是與羅漢果甜苷V合成相關的候選UDPG基因。通過RACE技術克隆了16條骨架合成基因的全長及2條基因的5′或3′片段,6條CYP450全長基因和7條葡萄糖基轉移酶全長基因。轉錄組和表達譜的破解為羅漢果功能基因組以及甜苷V生物合成分子機理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 展望

羅漢果作為重要的藥用和食用植物資源,是我國著名特產和傳統出口商品,在國內外久負盛譽,但是羅漢果的病毒病、根結線蟲病和果實蠅等一直制約著羅漢果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貫徹以農業、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方法,盡量減少、嚴格控制化學藥劑的使用,以避免農藥對種植環境和植株、果品的污染;同時要加強羅漢果抗病、抗蟲品種的選育。

羅漢果對種植環境要求苛刻,適栽區域狹窄,還具有連作障礙,連茬地受病蟲害危害異常嚴重,而每年更換植地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上目前產區還是主要采用傳統種植模式,往往以砍伐山區森林為代價從而導致水土流失、生境惡化等不良后果,為此,筆者認為必須加強植地土壤微生物研究,盡快克服羅漢果的連作障礙。

羅漢果是單性、雌雄異株植物,雄花花粉黏重、味苦,單靠風力或昆蟲傳播花粉結實率不高,只有靠人工授粉才能保證產量,而授粉是一道用工最多的工序。近年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一個比用竹簽授粉更簡便易行并可提高功效的方法:將雄花花瓣壓至果柄處,使雄蕊露出,將側面花粉密集處對準雌花柱頭輕輕觸碰即成。調查發現,同屬植物——翅子羅漢果抗性強,果大,產量高,是育種的好材料,且其個別植株有兩性花,無需人工授粉而結實,這種返祖畸變現象從側面說明了被子植物的進化,擬對具有兩性花的翅子羅漢果加強研究,旨在解決羅漢果必須靠人工授粉的難題。

由于種植環境的破壞,羅漢果種質退化嚴重,必須進行羅漢果的種質創新,而將多倍體育種技術運用于羅漢果新品種的研發,是克服原有品種缺陷的有效途徑。由于羅漢果甜苷僅存在于果肉和果皮中,種子不含甜苷但含有大量的種油,大大增加了提取的純化難度和生產成本,因此,培育甜苷含量高于常規品種,整果利用率高的多倍體無子羅漢果,對于整個羅漢果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97.

[2] 李典鵬,張厚瑞.廣西特產植物羅漢果的研究與應用[J].廣西植物,2000,20(3):270-276.

[3] 李建強,吳征鎰,路安民.葫蘆科赤瓟亞族植物的細胞學觀察[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101-104.

[4] 莊偉建,林治良,鄭伸坤.羅漢果染色體組型的研究[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1997,5(2):23-25.

[5] 鄒琦麗.羅漢果、木鱉子、苦瓜、河南赤瓟應等四種植物花粉的觀察[J].廣西植物,1981,1(3):24-28.

[6] 路安民,張志耘.中國羅漢果屬植物[J].廣西植物,1984,4(1):27-33.

[7] 周良才,張碧玉,覃 良,等.羅漢果品種資源調查研究和利用意見[J].廣西植物,1981,1(3):29-33.

[8] 鐘仕強.羅漢果的研究現狀[J].廣西農業科學,1992(4):164-166.

[9] 何金旺,覃正維,李伯林.羅漢果新株系“伯林三號”高產栽培技術[J].廣西農學報,2007,22(1):46-47,62.

[10] 馬小軍,莫長明,白隆華,等.羅漢果新品種‘永青1號’[J].園藝學報,2008,35(12):1855.

[11] 李 鋒,蔣漢明,江新能,等.羅漢果組培苗的栽培研究[J].廣西植物,1990,10(4):359-363.

[12] 付長亮,馬小軍,白隆華,等.羅漢果脫毒苗的快速繁殖研究[J].中草藥,2005,36(8):1225-1229.

[13] 朱保民.羅漢果平地栽培技術探討[J].廣西園藝,2004,15(3):13-14.

[14] MATSUMOTO K, KASAI R, OHTANI K, et al. Minor cucurbitane glycosides from fruit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Cucurbitaceae)[J].Chem Pharm Bull,1990,38(7):2030-2032.

[15] 楊秀偉,張建業,錢忠明.羅漢果中新的天然皂苷[J].中草藥,2008,39(6):810-814.

[16] 王亞平,陳建裕.羅漢果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92, 23(2):61.

[17] 斯建勇,陳迪華,常 琪,等.羅漢果中三萜苷的分離和結構鑒定[J].植物學報,1996,38(6):489-494.

[18] 王雪芬,盧文杰,陳家源,等.羅漢果根化學成分的研究(I)[J].中草藥,1996,27(9):515-518.

[19] 斯建勇,陳迪華,沈連鋼,等.廣西特產植物羅漢果根的化學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1999,34(12):918-920.

[20] 徐位坤,孟麗珊.羅漢果蛋白質的含量測定[J].廣西植物,1986,6(3):295-296.

[21] 斯建勇,陳迪華,常 琪,等.鮮羅漢果中黃酮甙的分離及結構測定[J].藥學學報,1994,29(2):158-160.

[22] 陳全斌,楊建香,程忠泉,等.羅漢果葉黃酮甙的分離與結構鑒定[J].廣西科學,2006,13(1):35-36,42.

[23] 廖日權,李 俊,黃錫山,等.羅漢果化學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8,28(6):1250-1254.

[24] 徐位坤,孟麗珊,李仲瑤.羅漢果中甘露醇的分離和鑒定[J].廣西植物,1990,10(3):254-255.

[25] 孟夏林,周 琦,容小邑,等.羅漢果及其根的無機元素測定分析[J].廣西中醫藥,1989,12(6):42.

[26] 徐位坤,孟麗珊.羅漢果營養成分的測定[J].廣西植物,1981, 1(2):50-51.

[27] 程菊英,羅四蓮,潘于發,等.廣西植物油脂的研究:I.五十種植物種子的油脂成分[J].廣西植物,1980(2):26-33.

[28] 王 霆,黃志紅,蔣毅珉,等.羅漢果甜苷的生物活性研究[J].中草藥,1999,30(13):914-916.

[29] 蘇煥群,陳再智.羅漢果的藥理及其應用研究[J].中藥材,2003,26(10):771-772.

[30] 葉 敏,周 英.羅漢果葉和莖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8,27(1):42-46.

[31] 王 勤,王 沖,戴盛明,等.羅漢果甜甙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J].中藥材,2001,24(11):811-812.

[32] 木島孝夫.羅漢果中甘味物質的抑癌作用[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3,25(3):174.

[33] 張俐勤,戚向陽,陳維軍,等.羅漢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6,27(1):213-216.

[34] 韋榮昌,李 鋒,黃夕洋,等.多倍體羅漢果PCR-RFLP參數的優化與應用[J].廣西植物,2009,29(6):889-893.

[35] 周俊亞,唐紹清.栽培羅漢果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06,4(1):71-78.

[36] 黃 江,蔣慧萍,陳廷速,等.羅漢果不同種質親緣關系的RAPD分析[J].福建果樹,2006(1):15-17.

[37] 韋素玲,黃姿梅,楊 華,等.羅漢果性別相關RAPD標記的克隆與序列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08,47(3):251-253.

[38] 韋榮昌,李 虹,蔣建剛,等.多倍體無籽羅漢果及其親本遺傳背景的ISSR分析[J].園藝學報,2012,39(2):387-394.

第12篇

關鍵詞:綠色 蔬菜 技術 管理 栽培

中圖分類號:S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6-0501-01

目前,綠色食品工作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發揮著它的示范帶動作用,綠色食品品牌已經成為代表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的一個精品形象。大力發展綠色食品不僅是入世以后帶動我國農產品大規模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發展的重要方向。產品質量和品牌信譽是綠色食品的生命線,綠色食品發展規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強監管,因此,依法完善綠色食品監管體系,實現綠色食品監管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已經成為綠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一談大力推廣對綠色食品蔬菜的關鍵栽培技術進情況。

一、選擇良種

蔬菜的不同品種之間,對各種病蟲害的抗性是有差異的,因此在綠色食品蔬菜栽培過程中,必須要選用優質、高產、早熟、抗耐病蟲害的蔬菜良種,這樣就可以避免或者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達到少用或不用農藥的目的,降低成本,防止蔬菜污染。

二、播前準備

1.確定適宜種植季節。種植原則是盡可能將蔬菜的整個生育期安排在它們能適應溫度的季節里,將產品器官的生長期安排在溫度最適宜的季節內以保證其優質高產,并增強抗性。同時要注意蔬菜的均衡上市,確保效益。

2.合理安排茬口。實行合理的輪作、間作、套作,根據不同蔬菜品種對光照、水分、肥料的不同要求,可采取高短立體種植。種植幾茬蔬菜后,可安排一茬豆科作物,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提高地力。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市場信息科學合理安排茬口,最大限度地減少市場風險。

3.育苗場地和栽培場地的清理與消毒。在播種或定植前,應及早滅茬翻耕,暴曬土壤,除凈殘留根茬和枝葉,消滅土壤殘存的菌源和蟲源。溫室、大棚要在高溫歇茬季節,在棚內灌水后高溫悶棚,利用太陽能消毒。也可在播種或定植前每666.7m2用硫橫2.5kg、30%百菌清煙霧劑、10%速克靈煙霧劑、22%敵敵畏煙霧劑各300g,同2.5kg鋸末混合均勻,分堆在密閉的棚內點燃殺菌滅蟲。在蔬菜定植前15-20d,還要用100倍的福爾馬林溶液進行土壤消毒,做法是噴淋后用薄膜覆蓋畦面,5-7d后再翻倒土壤1-2次。

4.種子處理。①浸種催芽。根據浸種水溫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溫水浸種:針對種皮較薄的蔬菜,如白菜、蘿卜。此方式沒有消毒作用,一般水溫20-30℃,浸4-5h。

溫湯浸種:水溫50-55℃,浸種15min,浸種期間要不停攪拌,溫湯浸種后再用溫水繼續浸種。如番茄、西瓜、芹菜等。

熱水燙種:浸種水溫70-85℃,利用兩個容器來回快速傾倒浸種的熱水,水溫降至50℃時,再溫湯浸種,之后再進行溫水浸種。如茄子、冬瓜。②藥劑拌種。將種子重量的0.2%-0.3%的農藥同干燥的種子混合,或用藥液浸泡進行種子消毒處理。

三、栽培管理

1.培育壯苗。采用國內外的新技術新成果,如營養缽育苗、工廠化育苗、組織培養、嫁接、滴灌、地膜覆蓋等,從培育壯苗入手,增加對病蟲害的抗性。科學配制營養土,嚴格做好床土消毒,對一些根系再生能力弱的蔬菜,如黃瓜、豆類等,在育苗過程中要保護根系,采用容器育苗。

2.苗期管理。①播種-出苗前。做好床土保溫保濕,可在苗床上覆蓋塑料薄膜。②出苗-移苗前。保持土溫,適當降低氣溫,適度放風,充足光照,防止徒長,適時覆土,間苗。③幼苗移植。分苗宜早不宜晚,次數1-2次,移苗前一天澆透水,晴天進行,盡量少傷根。移苗后提高土溫和氣溫,中午光強時,適當遮光。④成苗管理。保持晝夜溫差10℃,土溫15℃以上。適時通風,中午進行,背風向通風,定植前7-10d逐漸加大通風量,進行煉苗。保持土壤濕潤,定植前2-3d,用百菌清或代森鋅進行幼苗消毒。

3.適時定植。10cm土層溫度不低于10-15℃時可進行定植,做到合理密植與精細田間管理相配合,及時間苗、補苗和定苗,對補種或補栽的秧苗,要加強灌水和施肥,達到苗全苗壯。

4.合理灌溉。冬春低溫,少灌多鋤;夏秋高溫,早晚進行。沙土地,少澆勤澆;粘性土,減少次數,澆就澆透。根系淺,葉面積大的種類,保持畦面不干;根系淺,葉面積小或根系深,葉面積大的種類,保持“見干見濕”(澆水就要澆透);根深耐旱的種類,一般“先濕后干”。

5.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對植株進行細致調整,如:整枝、摘心、打杈、支架、牽引、綁蔓、壓蔓、摘葉、束葉、疏花疏果等。

四、科學施肥

要根據綠色食品蔬菜的生產要求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參照綠色食品蔬菜施肥標準),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并且要充分腐熟,以減少致病菌和蟲卵的帶入。追肥以腐熟糞尿為主,多元復合肥為輔,防止過多追施氮肥導致徒長。合理使用微量元素,嚴格按照標簽說明使用濃度和劑量,防止過量引起藥害。沙質土壤要輕施勤施,少量多次;粘質土壤可重施,多施廄肥、堆肥等粗肥作基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五、綜合防治病蟲害

1.農業防治。采用抗蟲品種、合理輪作、翻耕整地、清潔田園、適期播種、肥水管理等多種農藝措施,提高蔬菜抗逆能力,減少農藥化肥用量。

2.物理防治。應用黑光燈、黃板或糖、醋、酒混合少量藥劑誘殺害蟲;使用防蟲網防蟲;覆蓋銀灰色遮陽網避有翅蚜;保護地可采用“高溫悶棚”控制棚室害蟲;用溫湯或干燥處理蔬菜種子,殺死種子內外附著的病菌;用藍色膜防除草害。

3.生物防治。用農抗120防治黃瓜白粉?。挥棉r用鏈霉素防治黃瓜細菌性 角斑病、大白菜軟腐??;釋放麗蚜小蜂防治棚室的白粉虱;利用毒力蚜霉菌劑防治棚室蚜蟲;利用蘇云金桿菌制劑防治菜青蟲和甘藍夜蛾等害蟲。

4.化學防治??茖W使用化學農藥,認真執行《農藥管理條例》和《農藥安全間隔期限規定》,不使用DDT、甲胺磷、甲基異柳磷等劇毒高殘留農藥。

5.生態防治。應用控溫、調溫、高溫抑菌等生態技術防止病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驻马店市| 平原县| 涿鹿县| 常州市| 肥乡县| 正镶白旗| 佛冈县| 岐山县| 车致| 双峰县| 维西| 肥东县| 靖安县| 和平县| 盐亭县| 黎平县| 青川县| 闽侯县| 基隆市| 邓州市| 济宁市| 马边| 东台市| 南岸区| 临湘市| 梁山县| 河池市| 慈利县| 滁州市| 义马市| 大同县| 任丘市| 涿州市| 四平市| 莱芜市| 通道| 乌兰察布市| 肥西县| 西平县| 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