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8:01: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種苗繁殖
1.1鱗片繁殖
選擇無病蟲害健壯的老鱗莖,用刀切去基部,剝下鱗片,陰干數日后于5—6月生長季節,將鱗片插入預先準備好的苗床內。扦插土宜用粗砂或黑土粒,其質地松軟,保水、排水和通氣性能良好,有利于發根。插前苗床用50%地亞農乳劑10 kg/hm2拌土撒施消毒。然后將鱗片按行株距10 cm×3 cm插入土中,頂端稍微露出即可。一般春季扦插的,經3~4個月大部分即可生根發葉,并在鱗片基部長出小鱗莖,即可進行移栽。再連續培育2~3年,挖取大鱗莖供藥用,小的留作種栽。
1.2小鱗莖繁殖
百合老鱗莖(母球)在生長過程中,于莖軸上逐漸形成多個新的小鱗莖(子球),可用作種栽。繼續繁殖。一般于秋后挖起沙藏。翌年春季,在整平耙細的高畦上,按行株距15 cm×3 cm開溝條播。為了預防病蟲害,在栽種前用2%福爾馬林溶液浸泡小鱗莖15 min進行消毒,取出稍晾干后再進行栽種。
1.3珠芽繁殖
對于卷丹、沙紫等百合品種,其葉腋間長出的珠芽,可以從用作繁殖材料。當夏季百合花謝后,珠芽開始脫落前,應進行及時采收。采后與干細砂混合,并貯藏于陰涼通風處。于9月中下旬,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 cm,開5 cm深的淺溝,將珠芽均勻地埋入溝內,播后覆蓋細土,以不見珠芽為度。上再覆蓋稻草,保持土壤濕度,過15 d左右,幼苗便可出土。苗期應加強水肥管理,翌年秋季便可獲得一年生小鱗莖(子球)。然后按照小鱗莖繁殖方法,再培育1年,便可以提供商品百合。
1.4種子繁殖
9—10月百合蒴果成熟后,取出扁平而周圍具膜翅的種子,經過凈選除去雜質后,立即進行播種。若翌年春播,需將種子陰干后進行濕砂層積處理。于第2年清明后,取出播種。播前將土著土地翻耙,施入廄肥或堆肥20 t/hm2、過磷酸鈣300 kg/hm2作基肥,整平耙細,做1.2 m寬的平畦。按行距15 cm,開深3 cm的淺溝進行條播或均勻撒播。播后輕輕鎮壓,覆蓋1層薄細砂,再蓋1層草簾,澆水保濕,待幼苗出土并長出真葉時,揭去草簾放苗[2]。加強苗期松土除草、間苗、水肥等管理,3年后可起挖,大鱗莖提供商品,小鱗莖留作繁殖材料,進行擴大再生產。
2選地整地
百合宜選擇排水良好、疏松、腐殖質豐富、土層深厚、半陰疏林下或坡地的微酸性土壤種植。整地前,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40 t/hm2、過磷酸鈣500 kg/hm2,加入50%地亞農10 kg/hm2進行消毒。同時深翻入土,整平耙細,做成寬1.2 m的平畦,兩邊開30 cm寬的溝,以利排水[3]。
3適期定植
最好在9—11月栽種。行距一般按20~25cm,開深10~12 cm的溝,小鱗莖按株距10~15 cm栽入溝內,再在株間施適量的土雜肥作基肥,但肥料不要與鱗莖接觸,以免燒傷。然后覆蓋厚5 cm左右細土。覆土不宜過淺,否則鱗莖易分瓣,影響產量和質量。覆蓋土后稍加壓緊。
4田間管理
定植后翌年春季開始松土除草,以保持田間無雜草。但中耕次數不宜過多,而且要淺鋤,不要刨傷鱗莖。以鱗莖和種子繁殖的百合幼苗,在第2~3年每年追施2~3次稀薄液肥,最好是腐熟的沼液肥。一般定植后,當幼苗生長1個月左右時,追施1次稀薄沼液肥,花期前后增施1~2次磷鉀肥。注意施肥時要離莖基稍遠處開溝施入,施后覆土。夏季高溫多雨季節,應注意排水。因為過多的水分對地下莖的生長有害,容易引起腐爛。因此,及時排水是百合栽培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6—7月間,除留種地外,要及時摘除花蕾[4]。
5病蟲害防治
在葉斑病防治上,選擇無病鱗莖作種子,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實行輪作,雨后及時排水,降低地面濕度;播前對土壤、鱗莖進行消毒;發病前后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5~7 d噴1次。種蠅(又叫根蛆)防治上,施用的肥料要充分腐熟,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澆灌[5]。蚜蟲危害嫩莖、葉,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
6采收及加工
用鱗莖繁殖栽種的百合,于翌年秋季地上部莖葉枯萎后進行采挖。采后洗凈,去須根、莖桿,將小鱗莖選出作種用;將大鱗莖加工成藥材[6]。大鱗莖加工曬干后,用袋子包裝后放置在通風干燥處貯藏,注意防潮發霉和蟲蛀。一般可以產干成品3 500 kg/hm2。
7參考文獻
[1] 羅懷平.百合的藥用價值及高產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7(10):45.
[2] 張曉丹.百合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村.農業.農民:上半月,2006(1):35.
[3] 劉明財,崔凱峰,梁永君,等.東北百合的開發利用及栽培技術[J].吉林林業科技,2004,33(3):17-20.
[4] 于長春.百合的繁殖與栽培管理技術[J].新農村,2011(10):21-22.
[關鍵詞] 百合;高效栽培;綜合防治
百合象征純潔、高雅、又有“百年好合”的寓意,在節假日或喜慶活動中,百合是必用的切花消費種類之一。專業化、規模化百合栽培在我縣剛剛起步,百合花生產效益可觀,其市場發展潛力很大。
一、種植前土壤的準備
1.施足有機肥,改良土壤
在5、6月份每棚施入稻殼200代、腐熟牛糞15立方,在種植前幾天施用泥炭200袋。種植前不用二銨、復合肥等化學肥料作底肥。
2.作畦
以粘土為主的土壤可做畦寬95cm,溝寬35cm,溝深30cm,種植三行。沙壤土做畦寬75cm寬,溝寬35cm.溝深30cm,種兩行。
3.土壤消毒
在播種前每畝施入50%的五氯硝基苯6kg防治絲核病,25%甲霜靈2kg防治疫病,甲拌靈2kg防治地下害蟲。
4.土壤造墑
在種前5~7d灌水造墑,有利于種植和新根的發生和生長。
二、品種及其規格的選擇
1.索蚌和西伯利亞
冬季上市的用周徑14~16cm,五一上市的用周徑12~14cm的。
2.木門
冬天上市的用周徑16~18cm,春天上市的用周徑14~16或16~18cm。
三、種球處理
健康的種球不需要消毒處理,種球有腐爛和霉菌的,應當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是:甲基托布津或甲霜靈800倍液,浸種球15~20min,然后種植。
四、播種密度及深度
播種密度:一般冬天應稀一些,春天密一些,不同品種密度不一樣。
1.索蚌和西伯利亞
規格12~14的,每畝合適的種植密度為13000~14000粒,規格14~16的,每畝合適的種植密度為12000~13000粒。
2.木門和曼麗莎
規格14~16的,每畝合適的種植密度為12000~13000粒,規格16~18的,每畝合適的種植密度為10000~11000粒。
3.種植深度
8月下旬至9月上旬種植的,種球上蓋土不少于8cm,9月中旬以后種植的種球上蓋土不少于6cm。
五、出苗后的管理
1.溫度管理
在夏季種植早的,應提前10d加蓋遮陽網、澆冷水、草蓋畦等方法降低土壤溫度,這是保證切花質量關鍵措施。上棚膜以后的管理重點是白天控溫20~25度,夜間保溫12度以上,主要措施是白天溫度升高之前及時打開風口換氣降溫,下午及時關閉風口放草簾保溫。在花苞形成期間注意溫度不要太高,否則容易形成盲花。冬季注意保溫,否則容易造成僵蕾,因此冬季溫度太低時期,在夜間可增加炭爐管道加溫,一個日光溫室用3~5個。
2.水分管理
百合前期需水量大,后期需水量小。由于百合的莖生根分布土壤表層,應保持70%~80%空氣濕度,所以種植完之后應灌一次透水,但冬季要抓住“不干不澆,澆則澆透”原則。
3.光照管理
百合不需要強光,在8~9月種植時應用70%的遮陽網遮光。如陰天應拉起遮陽網,晴天應在日落之前半小時拉起遮陽網,第二天8~9時再蓋上,這樣有利于百合生長強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肥水管理
百合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勤施”,種植后的3~4周切記不要施肥,等莖生根發育良好,再用沖施肥沖施,第一次應少用,以氮肥為主的肥料8~10斤即可,可與桶裝沖施肥交替使用,百合單次施肥不可過多,否則容易燒莖生根。百合整個生長季追肥約5~10次,生長前期用含N、Ca為主的速溶性肥料,到中后期(花苞期)增加P、K肥減少N肥。
5.葉燒的防治
培養良好的根系,保持70%~80%的空氣濕度,光照強烈時注意遮陰,遮陰時間長的,在揭開過程中要過渡一下,由遮陽網多層數逐步減少,直到不用。要及時通風,適當降低溫室中的空氣濕度,保持百合穩健生長,并在百合生長到30~40cm時,及時補允鈣肥。
6.缺鐵的防治
在種植之前向土壤中加泥炭,降低土壤pH值,在缺鐵嚴重時結合沖肥一次加入0.5~2斤鰲合鐵。切記:一旦在接近上市時期出現缺鐵癥狀,很難補救,因此,一定要加強前期預防。
7.赤霉素(920)使用方法
百合種植時間較早的可在株高20cm左右(百合葉片剛全部展開)噴施,每畝用量1~4g,使用時間在澆水第二天傍晚左右(以光照不強為宜)。
六、病蟲害防治
1.絲核病
由于該病主要發生在土壤中,主要措施是對土壤進行消毒來防治,發病后可用40%五氯硝基苯500倍液防治。
2.疫病
加強土壤消毒,在澆水后不要長期處于潮濕狀態。在發病初期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2~3次。最好用烯酰嗎啉水分散劑噴霧防治,可防止葉片有藥粉。(第二次距第一次三天,第三次距二次五天)
3.灰霉病
不要盲目加大種植密度,注意清理干凈前茬植物殘體,在早晨澆水,并加強通風。發病后可用嘧霉胺水分散劑、乳油、懸浮劑噴霧防治2~3次,不用粉劑以免花葉上有藥粉。在冬季遇連續兩天以上的陰雨天,可用速克靈或百菌清煙劑防治。
七、采收及包裝
1.采收標準
索邦、西伯利亞及木門三個品種均當花苞頂端微透色即可采收。
2.包裝
索邦、西伯利亞及木門三個品種達到采收標準時,在莖桿基部剪下,需要在基部留一定數量葉片,約5~8個,以利養球。剪下的花要按花苞數和莖長分別包裝,花苞對齊,下部剪齊,去除下部10cm葉片,然后用包裝紙將花苞部位包好并綁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東方百合種球;采后處理;包裝介質;低溫冷藏
中圖分類號:S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036-04
1 引言
百合是一類常見的花卉,在目前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且對花卉的需求不斷增加的形勢下,百合花卉產業也獲得了迅猛發展,且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的百合品種,目前常見的百合品種主要是東方型百合。在我國切花百合栽培還是新興產業,迄今我國生產百合花所需種球基本依賴從荷蘭進口,隨著百合種球進口量逐年在增加,栽培面積不斷擴大,荷蘭種球的質量逐年下降,百合病毒病的影響日趨嚴重,給百合種植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百合種球國產化的推廣[1],種球采后處理以及低溫冷藏貯存是關鍵的技術環節,此技術對百合的國際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國內對百合種球冷藏處理的研究很多,但缺乏系統性,行業里尚無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標準。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綜合分析了國內東方百合種球冷藏處理的現狀,同時結合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對東方百合種球采后冷藏處理技術提出策略和展望,旨在促進行業交流與發展。
2 種球采后處理技術的重要意義
我國很多學者對百合的相關生產和控制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很多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成果,不過關于種球采后處理方面的研究還很少,而此項處理工作對種球生產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因而很有必要對此進行相應的研究。
種球采后處理包括后熟、清洗、消毒滅菌、晾曬、分級(除雜)、包裝、冷藏等過程,每個過程環環相扣,決定著種球貯藏的質量和活力。作為球根花卉主要出口國的荷蘭,除了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精湛的栽培技術,還形成了一套高度專業化、機械化的種球采后處理工藝流程。并制訂了關于種球的采收時機、存儲和加工性相關的系列標準。同時為了提高采收種球的效率,荷蘭還生產了很多類型的種球采集和盛裝設備。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對采收后的種球進行各種專業的處理,以滿足相應的加工要求。與此同時在貯藏前,需要利用一些化學品對其進行消毒處理,以便使其保持良好的性能。這主要是對其進行化學藥劑浸泡和熱水處理[2]。在此種處理過程中需要對溫度進行嚴格的控制,消毒后需要設置好良好的溫度濕度條件,對其進行貯藏。不同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對應的貯藏室類型是不同的,可以據此劃分出相應的種球干藏室、生根和冷藏室等,這樣可以更好的滿足相應的存儲需要[3]。和荷蘭相比,我國在此方面的自動化程度明顯落后一些,采后百合種球商品率一般不高于40%[4],并且有的還會出現明顯的腐爛情況[5];也有一些馬蹄蓮種球在采收處理后由于保存環境不合適而出現了很多霉變,并且由于傳染而導致相應的損失,感染種球的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因而其價格也顯著下降[6]。相關研究發現,在不當的保存條件下種球在貯存2個月后就會出現一定比例的腐爛,在半年后相應的腐爛比例會達到90%[7]。原因在于所采用的清洗分級設備機械化程度不高,容易造成人為二次的根系損傷。另外,由于場房大小等限制,作業過程中還容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種球質量進一步受到影響。而且種球專用冷庫很少,且相應的技術等級也不高,且缺乏標準性和規范性,并經常出現霉變情況[1]。因此,加快采后處理技術的研究步伐,提高機械化設備運行已刻不容緩。
3 種球采后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
3.1 種球老熟處理時間
成熟的種球何時采收才能獲得高質量的種球在國內尚無具體量化指標,只是根據經驗來判斷。種球的后熟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也是養分積累的關鍵階段。種子植株體上的后成熟,是種子完成從發育到萌發的一個重要轉換點[8]。寧景華[9]認為百合鱗莖收獲的最合適時間為葉片變黃之際。段成鋼等[10]對此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并認為合適的采收時間為開花后50 d;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以及通過與荷蘭專業的百合種球供應商溝通交流了解到,采前控水,可保證種球后期生長,葉片營養回流。種球采收宜在地上莖干變黃后,用手拽莖干時能輕松將種球帶出土壤時進行。
3.2 種球采收處理
種球采收后,種球安全貯藏的含水量、受損情況等對種球的抗病性能會產生顯著影響,同時還和其存儲性能有一定關系。百合種球采收后表面受栽培土壤包裹,不容易干燥,表皮角質化程度低,挖掘時難免有傷口,若不經清洗消毒,土壤內攜帶的病原菌容易侵蝕傷口,出現各種病害。因此,種球貯藏前需清洗消毒,提高種球貯存后的質量。生產上通常使用短時間暴曬、遮陽攤晾、自然陰干等方法,使種球快速晾干[11,12]從而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
種球采收后入燁跋冉行嚴格的分級處理,并以此來為存儲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荷蘭研發出了很多類型的種球分級機,主要是依據其重量和周長進行分級[2]。熊紅利等[13]認為可以依據其鱗莖周徑來進行等級劃分,并將其分為3個等級,各等級的種球開花質量存在明顯的差別。修海旺等[14]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他認為劃分為4個等級更合適,不過根據實際情況看,分為3個等級更容易處理。根據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我國在種球采后分級上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別,根據筆者與荷蘭貿易商的溝通,建議沿用荷蘭分級標準,便于行業交流。
3.3 種球包裝介質
我國百合種球貯藏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貯藏介質和消毒處理沒有相應的理論依據和統一的標準。很多相應的介質材料并不合適,且相應的貯藏介質濕度主要是依據人員經驗來設置的,缺乏相應的依據,經常表現出隨意性,這樣很容易導致相應的真菌性病害類問題;在存儲時冷庫的溫度設置不準確,很容易導致其產生萌芽或者腐爛情況,而影響了商品價值。
目前我國常用的存儲種球的材料為珍珠巖、腐殖土等,這些材料容易獲得,且成本較低。劉燁等[15]認為影響種球存儲性能的因素較多,其中主要有溫度、濕度、介質種類與消毒方式,同時他還研究發現最合適的存儲溫度為0~ 5 ℃。黃作喜等[5]也對此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并認為在存儲時應該對介質含水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且在控制時確保含水量和種球本身的水分需求相符合,相應的濕度為種球的氣體交換提供便利。介質含水量應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如果超過50%則可能使得腐爛情況增加,若過小則容易使真茵性霉變率增加。黃作喜等[5]主要是對相應的消毒方法進行了研究,并發現蒸汽消毒法的效果顯著好于藥物的。保存種球的最合適介質材料為珍珠巖、腐殖土,在存儲時應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可以通過蒸汽消毒為保證種球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同介質材料的成本不同,相對而言泥炭的成本高于鋸末的,且對環境有一定影響,因而一般選擇鋸末作為介質。筆者實踐中發現,種球消毒采用多菌靈600倍+撲海因800倍溶液浸泡20 min、介質選用國產草炭(含水量保持40%~50%),消毒采用多菌靈600倍溶液,可使種球安全貯藏10個月以上。周言忠等[16]提到,采收后的種球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撲海因1 000倍液混合均勻進行消毒。周俐宏等[17]認為,撲海因+多菌靈混合藥劑處理對東方百合鱗莖的消毒更有效。綜合比較,介質濕度宜選擇50%左右,多菌靈+撲海因溶液不失為一種經濟且可操作性強的選擇。對于包裝介質種類選擇,應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介質的質地和保水性、消毒處理方式和介質材料的化學性質等;一般來說應選擇中性的,且不會釋放出有害物質的材料,同時應考慮到采集方便,且價格便宜方便運輸,使用之后的廢物容易處理。
選用介質不同,采取的消毒方法也相應改變。鋸末的質量和其材質有顯著的影響關系,可以通過實驗來確定出合適的材料,并控制其含水量在合適的范圍內。在進行消毒處理時,若選擇高溫水蒸汽,則可以達到較好的均勻和徹底性要求。不過消毒液一般很難達到介質顆粒內部,這樣消毒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很容易因為殘余毒物而影響其質量[18]。對成分復雜的介質消毒時,由于難以達到徹底消毒要求,因而很容易出現腐爛現象。因此包裝介質的選擇,還應根據實施單位的設施和介質的消毒方法來具體選擇。
4 低溫冷藏對百合球莖休眠的影響進展
百合種球具有自然休眠的特性,自然休眠期種球的活力無法得到表達,要通過自然或人為的低溫層積、變溫處理等才能打破休眠[19]。種球冷藏時間和溫度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且和采集相應的休眠深度有正比例關系,而休眠深度和溫度緊密相關,不過存在負相關關系。與此同時低溫環境也會影響到休眠效果。可以通過低溫處理來解除其休眠,不過不同的品種對應的處理溫度和時間存在較大的差異[20]。很多學者研究表明,在低溫環境下,鱗莖植物的形態沒有l生相應的改變,不過其內部產生了很復雜的生態變化[21]。Stuart等對此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并發現[22],東方百合鱗莖與存儲溫度和相應的可溶性糖比例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1 ℃貯藏時,會在其內部積累很多蔗糖,不過淀粉含量會顯著減少。而在4 ℃時,糖含量也會增加,不過增加幅度小一些。涂淑萍等2005年[23]研究發現,百合鱗莖(Casa Blanca)在低溫和可溶性糖含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其變化關系表現為,在溫度降低條件下,糖含量會先急劇上升后緩慢下降。不過品種不同的變化趨勢有一定差別,此外在低溫處理開始后的37 d,可溶性糖含量變化很顯著,隨后變化會趨于穩定。頂部鱗片在低溫處理61 d時可溶性糖含量達到最高水平,中部的則在處理81 d時達最高,而根部的達到最高水平的時間更長一些。Willian等[24]學者選擇了東方百合鱗莖進行了相應的研究,結果表明將其在泥炭中貯藏至85 d,其中的各種糖分比例都有所增加,而淀粉量則顯著下降。同時研究還發現,在-1℃貯藏條件下相應的含量變化情況高于4.5 ℃時的。Shin[25]選擇了離體的小鱗莖進行了相應的研究,結果表明休眠期間主要的糖類產物為蔗糖,其余的糖類含量很少。筆者在百合種球(Siberia,Sorbonne)冷藏處理中也發現,低溫冷藏開始后,可溶性糖含量逐漸上升,而鱗莖淀粉含量下降,毫無疑問這種變化趨勢與上述研究是一致的。而對于可溶性糖含量達到峰值時的冷藏天數,筆者發現冷藏45 d時, 最內層花芽所含的可溶性糖含量達到峰值,這與涂淑萍[23]和Willian[24]研究結果各有不同,推測可能與品種以及所取鱗片的位置有關。總之,鱗莖受到低溫的誘導,淀粉逐漸轉化為可溶性糖以抵抗低溫逆境,鱗莖的糖含量達峰值時,百合種球凍害的耐受性是最強的。這一結論也與M.G.[26]的相吻合,在可溶性糖含量達到峰值之前,種球貯存在0 ℃以下,凍害隨時可能發生。
對于百合種球來說,楊琳等[27]研究突出的觀點為:-2 ℃條件下種球休眠時間會顯著的延長,不過存儲在2 ℃條件下,則可在延長休眠的同時打破休眠,其具體作用主要和種球采挖相關的內部狀態有關;7 ℃只對打破休眠有效。喬永旭等[28]、徐瓊等[29]都做了類似的研究,值得借鑒。根據筆者的實踐,百合種球在正式入庫致冷貯藏前,必須經過預冷處理這一階段,預冷溫度宜在2~4 ℃左右,2周后再逐漸下調溫度至0~2 ℃,一步步為種球糖分積累做準備,以抵抗低溫逆境。
相關研究還發現,品種與種植時間不同,則相應的休眠時間也存在一定差異[30],不過具體的差異影響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從總體上看,我國目前的冷庫技術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相應的溫度控制水平還不能較好的滿足此方面的需要。同時由于冷庫建造、運行的成本很高,這些對其應用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5 展望與策略
我國很早就開始了百合的生產繁育,且百合資源很豐富,不過由于很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百合生產和加工處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且每年還需要進口很多百合。因而很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掌握百合鱗莖休眠特性和其加工處理特性,以便擺脫目前我國的百合栽培品種受國外制約的局面,為我國百合種球國產化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球根花卉種源的國產化將是今后我國科研單位與企業的重點,百合種球國產化的最終目標應實現品種的國產化[31~33]。目前很多學者對百合的品種培育、脫毒種源和后續加工處理等方面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不過和實際的市場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還很有必要進行相應的基礎研究,并深入分析其休眠機理、成花機理,以此來為相應的冷藏處理起到理論指導作用。與此同時還需要學習荷蘭先進的采后處理技術,并適當的引進一些此方面的加工設備,為提高我國的百合種球的專業化處理打下基礎。同時還應結合我國此方面的實際情況而進行相關采收機械設備的國產化,以便改變此方面受到較大制約的局面。與此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加大百合品種研發投入力度,并建立相應的申報和統一化標準,以便為保證百合種球質量打下基礎,且促進國際交流,這方面的研究都有積極的意義。
此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一些高海拔地區建立相應的脫毒百合原種保護中心,而交通便利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則建立一些籽球擴繁基地和一些專業的種球處理中心。在采收之后統一由其處理。此外也可以根據此方面的實際情況而成立專門的行業協會,以便為保證種球的質量統一和降低生產成本打下基礎。
荷蘭專門設立了相應的專業花卉檢驗局來對花卉的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如生長季的田間檢查和采收后的入庫測試,以此來確保其質量符合要求,且將次品排除在外。我國則主要是建立了單一的百合種球質量標準,缺乏相應的配套制度,因而還不能較好實現相關質量控制目標。建議我國相關的質監部門配備更多的專業人員深入企業,定期跟蹤檢查,研究和制訂百合病蟲害的田間識別與判定指標體系,篩選出高質量、無病蟲害的健康種球。
參考文獻:
[1]夏宜平,高曉辰.試論百合等球根花卉的商品種球國產化問題[C].全國第二屆花卉科技研討會論文集,2001,9.
[2]De Hertogh A A.Holland Bulb Garden Guide[M].The Netherlands,International flower-bulb centre, Hillegom,1982.
[3]Schuler S.Guide to Bulbs[M].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1989.
[4]魏兆祥.云南百合本土化探索[M].昆明:云南園藝博覽,2001.
[5]黃作喜,吳學尉,段輝國,等.百合商品種球冷貯關鍵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2004,159(6):61~63.
[6]黃作喜,吳學尉,段輝國,等.彩色馬蹄蓮種球采收處理技術[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19(2):35~37.
[7]徐興長.唐菖蒲種球周年貯藏技術[J].種子科技,2004(6):355~356.
[8]Kermode A R.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seed development to germination: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mbryo andthe seed environment//In:Kigel J,Galili G,eds.Seed development and germination[M].New York:Marcel Dekker,1995:273~332.
[9]寧景華.東方百合鱗片快繁及采后處理[J].中國國花卉園藝,2006(10):16~21.
[10]段成鋼.幾種球根花卉球莖的特殊處理方法[J].河南農業,2002(6):22.
[11]馮立強,游克仁.平潭水仙種球處理與商品球貯藏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1998(5):42~43.
[12]f三立.花卉貯藏保鮮[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160.
[13]熊紅利,王艷梅.百合種球冷藏技術[J].中國農學通報,2001,17(4):108.
[14]修海旺,孫文爽,亢亞峰.百合種球繁育和貯藏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 2007(1):60.
[15]劉 燁.唐菖蒲球莖的采收和貯藏[J].果樹花卉,2004(11):15.
[16]周言忠,徐興東,管清剛,等.東方百合“索蚌”、“西伯利亞”扦插繁育及種球冷藏處理技術[J].農技服務,2008,25(3):97~98.
[17]周俐宏,印東升,寧景華.東百百合鱗莖打破休眠和低溫冷藏技術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2):46~48.
[18]沈 萍.微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19]黃作喜,段輝國,李樹發.彩色馬蹄蓮商品種球自育的關鍵技術[J].中國種業,2006(7):46.
[20]韓德元.植物生長調節劑――原理及應用[M] .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21]趙梁軍.觀賞植物生物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230~233.
[22]Stuart N W. Effects of storage or temperature on the forcing response of Easter lily and bulbous iris[A]. Rep 13th Intl HortCongr P,1952:514~524.
[23]涂淑萍, 穆 鼎,劉 春.百合鱗莖低溫解除休眠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27(3):404~407.
[24]Willian B M.Carbohydrate Change of Easter lilies during growth in normal and reduced irradiance environment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89,114(2):310~315.
[25]Shin K ST Chakrabarty D, Pack K Y. Sprouting rate, change ofcarbohydrate contents and related enzymes during cold treatment of lily bulblets regenerated in vitro[J].Scientia Horticulture,2002,96:195~204.
[26]M.G. van Kilsdonk,J.M. Franssen.Freezing Injury in stored Oriental hybrid lily bulbs[J].HortScience,2002,2(55):89~103.
[27]楊 琳,張延龍,牛 新.低溫對百合種球休眠的影響[J].陜西農業科學,2005(3):49~51.
[28]喬永旭,張永平,陳 超,等.百合鱗莖低溫解除休眠與抗氧化系統酶的關系[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1):161~163.
[29]徐 瓊,師桂英,賀新紅,等.低溫處理對東方百合種球成花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0):183~188.
[30]夏宜平.郁金香冷藏與栽培(上)[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版),2006(9):10~12.
[31]黃作喜,丁忠貴,張云林.促進百合種球整齊發芽技術[ J].林業科技開發,2001,15(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