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兒科優質護理

兒科優質護理

時間:2023-09-25 11:35: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兒科優質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兒科優質護理

第1篇

改變傳統的排班模式:我們實行APN連續性排班制,并采用激勵機制.細化各班次服務流程,嚴格按照基礎護理服務項目標準為患兒提供身心的護理,以滿足患兒及家屬的需求。每位護士分管7—9張床,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每班實行新老護士搭配,有效指導低年資護士工作。

實行護士責任包干制護理:實行護理程序的護士責任包干制后,重新制定護士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對護士實行扁平式合理使用,整個病區為1大組,3小組6個責任護士,每位護士管7—9張床,高年資護士和低年資護士一起對所管病人實行連續的、全程的護理服務,即從入院時護士的入院宣教、病區環境和制度的介紹,疾病健康教育、治療、護理問題、護理措施、護理文書書寫、健康需求進行全面評估并負責,使其真正明確崗位職責,增強護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確保病人住院期間的生活護理[1]。

加強護理禮儀、??浦R和操作技能的培訓:至2012年元月起,我院為深化優質護理工作,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即:服務好、質量好、醫得好、群眾滿意。醫院進行護理禮儀培訓,規范護士行為和服務用語,護理部組織護士進行十七項基礎護理操作和二十項操作技能培訓,本科對??浦R和技能培訓每月進行,因為過硬的護理技術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并實行人人考核過關,不合格者與績效掛鉤。

樹立榜樣,激發熱情,每月由患兒及家屬評選出最好醫師和最好護士,均給予相應的經濟獎勵,同時在醫院月刊上進行公布,科務會上交流優質護理服務體會,激發了護理人員爭創先進的熱情,通過以上學習評比有效地提高了護士的學習興趣和爭創先進的熱情。

兒科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兒科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增強,入院時熱情接待,巡視病房及時,加強了對危重、特殊患兒的觀察和護理,主動與病人進行溝通,積極主動落實患兒的基礎護理,患兒家屬表揚信和感謝信明顯增多,本年度實現了零投訴,患兒家屬滿意度提高,規范了服務行為,改善服務流程,對患兒及家屬實行全程化、無縫隙的護理,各環節熱情接待、耐心講解、細心觀察、誠心幫助、溫馨送出、愛心回訪等優質的護理服務工作鏈,從而我科的滿意度在98%以上。

同時護理人員有了理性的認識,提高護士溝通能力和業務技能,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提高了社會及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我科將以夯實基礎護理,不斷努力、改進、完善、總結經驗,把優質護理工作在兒科更好的應用。

(本文作者:段澤敏、王利剛 單位:貴州省習水縣人民醫院)

第2篇

社會進步速度飛快,人們的人均身體素質偏低,身體潛在疾病往往會在不經意之時危機生命安全,在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中,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心臟病,腎衰竭,肺炎等疾病更為常見,由于兒童還處在長身體的時期,身體素質還過于低,對于外界所造成的疾病影響抵抗力不足,疾病的入侵更為容易。在兒童疾病發病情況中,肺炎屬于最常見的疾病[1]。從實踐出發,以往的常規護理手段已無法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臨床需求,需要對其進行優質護理,以提升治療效果。為為此,本次研究針對兒科肺炎護理中優質護理的臨床應用展開深入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隨機抽選100例兒科的兒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例、女性42例,年齡3周歲~8周歲,平均年齡(5.5±0.5)周歲。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肺部X線可見炎性浸潤陰影。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肺炎患者;②無肝腎器官合并癥者;③無凝血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心臟病、胃腸道疾病、肝臟腎臟疾病者;②臨床依從性差者。將人數平均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病癥類型、影像學診斷結果,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對其按照常規護理要求進行護理,從醫藥護理、觀察,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實施臨床護理。

研究組依據優質護理要求進行護理,主要有對患者病情綜合分析,提出適合的治療措施,實施醫藥護理、觀察,風險評估,普及自主救治安全常識等,通過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3護理效果判定標準

根據某院自行研究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所有患兒家屬進行調研,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兒童患者心理情況、護理人員心理情況,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非常滿意是指調查研究評分>85分;滿意是指調查研究得分在60~85分;不滿意是指調查研究的風在60分以下。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P

2 結果

通過研究調查得出,常規組病患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76%,研究組病患對優質護理的滿意度為96%,研究組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病患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表[n(%)]

3 討論

肺炎是由多種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和滲出性病變.臨床上常見,可發生于任何的人群。常規護理方式對其職能做到穩定其基本情況穩定,對治療康復的效果影響較小,而優質護理更能滿足現有的需求。

3.1常規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根據醫囑,對兒童病患進行常規護理,護理兒童病患的日常生活、觀察分析病患需要,滿足其要求,并且為其提供舒適干凈的治療環境,以確保治療的穩定。

3.2優質護理措施

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人們對于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對病患的護理工作水平也逐漸增長,以往常規的護理措施對病患的治療效果提升效果較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人們對病患護理工作的需求了[2]。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對病患的優質護理措施應運而生,其主要方式是以以往常規護理措施為基礎,進而對病患的身體素質充分了解,找出量身定做的營養需求指標,同時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質,人性化的服務理念,以病患為中心,滿足病患護理期間的要求。醫院需要對優質護理工作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素質教育,職業技能的培訓考察,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利益需求,使其對待工作熱情,從以往的工作需要變成主動的對患者護理服務。時常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獎懲,給予優秀護理人員相應獎勵。對于兒科護理人員要求更需要嚴格要求,兒童還無法對自身情況負責,需要護理人員耐心,有效地同其溝通交流,專業水平更高,減輕兒童病患對于治療的消極、緊張、恐慌等情緒,以保證治療的效果,護理期間工作的順利實施,減少對兒童病患身體其他方面的影響。

第3篇

    1.1優化護理服務

    首先,簡化出入院流程和護理文件書寫等,節約了護士的時間,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解決患者的問題及進行健康教育,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1]。其次,實施責任包干制,轉變傳統工作模式,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功能制護理,實行了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護士對自己負責的患者履行職責,從基礎護理開始到各方面都保證患者的護理落實到位。每個護士對其所管理的患者實行連續、全程的護理,職責明確,責任到人,與績效掛鉤,確保了護理質量。再次,改變護士排班,推行APN連續排班改變了以往傳統排班方式,將護士意愿融入了APN班[2],加強了薄弱時段,即中午和夜班的力量,大大降低了護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

    1.2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

    針對患兒的特點,根據兒童的行為與心理設置別具一格的住院環境,如在病區內設置一定的兒童活動室、在病房的墻壁上裝飾可愛的貼圖、病房內安裝電視機播放動畫片、兒科常見病健康宣教片、卡通貼貼畫(獎勵給患兒)、便民服務箱(一次性水杯、針線、筆、紙)生日賀卡等等,使得整個病區內充滿溫馨、洋溢著童趣,以此來消除患者內心的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病房內也盡量要減少白色物品的使用,減少患兒對于醫院的恐懼。病區走廊上還應設置告示欄,病房衛生間做好防摔倒警示標識、建立危重病人護理標識、建立愛心聯系卡(科室介紹、兒科各專家門診坐診時間、特長、電話、預約方式等),方便病人家屬。

    1.3對學齡兒童實行人性化管理

    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切實改進臨床護理服務,將PDCA循環管理方法應用在了護理工作流程中,重視患者和家屬的共同感受,解決學齡兒童在恢復期的學習和治療。同時,我科還改進了護理服務,堅持隨到隨治療原則,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1.4加強專業培訓、護理人員職業素質

    我科加強了對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讓護理人員掌握的知識更加扎實和全面,護理人員在患兒住院期間應該加強對患者的健康,進行入院、住院以及出院的健康及康復指導,其中應該包含了飲食起居指導、疾病護理指導、用藥指導、心理護理以及康復指導等等。護理管理人員應注意病區走廊上的健康健康內容不斷更新。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努力恪守職業道德。在日常的護理服務當中,護士應該盡量去滿足患者的需求,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2結果

    本病房以優質護理為平臺,強調以病人為中心,將優質護理貫穿于患兒住院始終?;純涸诩膊〉幕謴瓦^程中所受痛苦明顯減少,患兒及其家屬對于整個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大大提升,對于健康知識的了解也明顯增多;不僅緩解了護理工作壓力,而且全面提升了護理服務品質,實現醫患雙贏的良好局面,使醫院發展空間得到了有效擴展。

    3討論

第4篇

【關鍵詞】醫院感染;兒科;優質護理;效果

患者入院當中出現新的感染或離院后不長時間內出現的感染,稱為醫院感染,患者入院以前早就存在或入院時處于潛伏期的感染不屬于此列。醫院感染是衡量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1]。本文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措施對降低兒科醫院感染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3例。觀察組男31例,女22例,年齡4個月~11歲,平均年齡(5.7±0.2)歲;對照組男24例,女29例,年齡5個月~12歲,平均年齡(6.1±0.9)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對照組患兒入院后,根據醫囑實施分級護理,并耐心做好三測工作。開展衛生安全宣傳,向家屬或稍大患兒介紹病區規章制度,病房需保持通風,以保證空氣新鮮,室內需打掃干凈,保持整潔,在呼吸病流行季節,需每天對空氣進行消毒。每天3次測量新入院患兒的脈搏、體溫與呼吸,針對3歲以內患兒,根據情況免于測量呼吸與脈搏?;純后w溫在37.5℃之上,每天需要測量5次體溫;患兒體溫在39℃之上,每3h需要測量1次體溫。等到體溫恢復至正常3d之后,每天測量體溫1~2次。嚴格執行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加強巡視,與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生活與飲食習慣,以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1.2.2觀察組1.2.2.1轉變護理理念增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推進護理工作思路、模式與方法的創新,把功能制護理轉變為責任制護理,從患者入院到離院,執行全程護理與治療模式。包括辦理病人入院手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進行護理治療、檢查與指導,執行消毒措施,辦理離院手續,離院后繼續進行健康宣傳教育與指導等。在執行護理當中及時發現傳染源,減少傳播途徑數量,隔離易感人群。1.2.2.2加強常規護理依據兒科狀況,細化基礎護理標準與方法,除嚴密監測患兒各項指標外,要對以下幾方面的護理進行細化:口腔護理、高危皮膚護理、引流管護理、會陰護理、留置尿管等,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傳播途徑。1.2.2.3提升護理人員溝通技巧,實施人性化服務大多兒科類病癥都有發病突然、變化快的特點;患兒由于年齡小,恐懼醫院與醫務人員,很難配合治療;患兒家屬大多缺少耐心,且擔心焦慮。如此以來,護患交流不順暢,導致患兒與家屬不能足夠信任護理人員,易出現醫療糾紛問題。因此,兒科護理人員有必要保持與患兒及家屬的順暢溝通,了解患兒心理狀況,使用輕柔口吻鼓勵患兒。另外,需要適時把治療方案、醫院感染途徑與預防手段告知家屬。兒科患者多、病種多樣,所以需要囑咐患兒及家屬主動降低探視人員數量,提醒患兒與家屬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2]。1.2.2.4強化護理知識與技巧安排護理人員學習各類醫院感染法律法規,提升消毒隔離意識,增強護理人員專業知作者簡介:王曉燕,女,本科,主管護師。識技能。根據消毒隔離規定,定期對兒科病房空氣、室內物品進行檢測,用紫外線進行消毒。查房、處理與診斷治療當中,務必洗干凈手,防止細菌通過不同環節進行傳播。1.3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醫院感染情況比較:對照組兒科醫院感染率為15.1%,觀察組醫院感染率為3.8%,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3.1兒科醫院感染相關研究顯示,導致醫院感染高發的科室之一就是兒科發生因素。兒科的患兒較多,管理難度大,對患兒進行護理時,病癥不同的患兒呆在同一科室內,極易誘發交叉感染,從而引起醫院感染。另外,患兒家屬未能較好掌握相關知識,探視人員過多,感染路徑擴大,整個兒科室內環境狀況下降,增加了醫院感染發生概率。一般來說,兒科患兒抵抗力都不強,易患消化道與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這類疾病通常都帶有傳染特性,所以也就增加了醫院感染概率[3]。3.2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是優質護理的護理宗旨,為在執行基礎護理與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前提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個體化護理服務。優質護理除了對患者執行生理護理,還需關注患者心理變化,所以,要想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就要提高護理人員溝通技能與專業修養。優質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生活進行護理,觀察患者病情,進行藥物治療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教[4]。3.3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減少兒科醫院感染優質護理強調以患兒為中心,根據患兒與家屬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護理。大力開展宣傳教育,讓患兒與家屬更多掌握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讓交換玩具、互相串門、隨地大小便等所引起的醫院感染率得以下降。管理好周圍環境,適時對病房空氣進行監測,有效管理室內空氣,定期用紫外線對室內進行消毒,從而減少傳播途徑。針對容易感染的患兒,執行專門性隔離護理,從而減少傳播途徑,提高護理成效[5]。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以增強護理人員重視醫院感染的意識,開展健康宣傳教育工作,對病房內設備與抗菌藥物實施嚴格控制,以降低兒科醫院感染率,從而較好地提高兒科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繆大宏,張小鷗,全和和.優質護理措施對降低兒科院內感染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9(21):2011-2013.

[2]袁春艷.優質護理措施對降低兒科院內感染的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23(1):248-249.

[3]馬福霞.優質護理措施對降低兒科院內感染的效果評價[J/CD].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6(10):1871-1872.

[4]陳靜,段娟,李思靜,等.優質護理措施對降低兒科院內感染的效果評價[J/CD].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9(7):1295-1296.

第5篇

關鍵詞 兒科病房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質量

為深入貫徹落實201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響應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現就兒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4~9月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120份,其中2011年4~6月開展優質護理前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60份,2011年2~9月開展優質護理后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60份。收集統計護理部和科室按護理質量標準對護理工作質量進行檢查的結果。

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兒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后3個月出院患者及家屬進行隨機調查。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技術水平、治療護理、健康教育、巡視病房、環境管理、服務態度、護士評價7項指標,每一項指標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調查表每周三、五的上午由護士長發放,患者出院當天由患者及家屬自行填寫,填寫完畢立即收回。護理質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法,護理部6個管理小組(護理質量、護理安全、核心制度執行、護理服務、醫院感染及護理病歷書寫)每季度每組對各科室專項檢查1次,其中基礎護理、護理核心制度執行、護理病歷書寫每個月檢查1次,并將存在問題反饋給科室;病房護士長利用每天查房及不定期抽查,檢查各班各崗位的護理工作質量,并將存在問題記錄在檢查本上,按檢查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分為5項,即環境管理不到位、標識不到位、未上床檔、基礎護理不到位、其他(護理記錄不規范、手衛生不到位、護理查對不規范、巡視病房不到位)等。

統計學處理:將收集到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護理質控存在的問題,按2011年4~6月即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2011年7~9月即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兩個時段分別進行統計。統計方法均采用X2檢驗。

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前后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比較,見表1。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前后護理工作存在問題情況比較,見表2。

表2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前后護理

工作存在問題情況比較(個)

項目實施前實施后環境管理不到位3410標識不到位464基礎護理不到位714未上床擋317其他5310 注:X2=10.16,P

做好充分的籌備工作是開展好“優質護理服務”的前提:①護理部召開了全院優質護理服務動員大會;科室再次召開了全科護士動員大會,使全病區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意義和工作重點。針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兒科病房在病區環境,床單元配置上進行了準備。②護士人員進行了補充,護理部集中培訓了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帶教老師,科室在此基礎上專門擬定了學習培訓計劃,采用集中分期學習、自學、理論測試及護士長抽問的方式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重點培訓了護理核心制度及各崗位工作的執行流程,尤其強調了基礎護理的工作要求。③根據兒科特點設計并發放了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調查表。根據現階段工作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質量控制檢查,科室把護理核心制度尤其是分級護理制度、護理查對制度、環境管理、護理標識、基礎護理質量、護理安全列為每天檢點,護理部每季度全面檢查1次并結合隨機抽查,將存在問題記錄在案。

認真落實“優質護理服務”的各項措施,有利于改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①由表1可見,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前后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比較,均P

認真落實“優質護理服務”的各項措施,可以減少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高護理質量。由表2可見,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前后護理工作存在問題情況比較,P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改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可以減少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高護理質量?,F在我院“優質護理服務”已全面鋪開,各科室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最終目標: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努力。

參考文獻

1丁炎娥,杜立.護士對基礎護理質量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8):12—14.

第6篇

進一步鞏固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成效,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持續、深入開展,提高護理管理品質,根據優質護理服務規劃和優質護理服務評價細則的要求,按照醫院優護方案,擬定新生兒科優質護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患者滿意為總體目標,夯實基礎,鞏固成果,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提升服務內涵,持續改進護理質量。使患兒家屬滿意度≥95%;健康教育知曉率≥85%。

二、實施措施

(一)繼續完善修訂科內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繼續完善修訂質量控制標準,加強對護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強對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優化護理服務

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和專科知識培訓,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強化基礎護理及分級護理的落實并保證質量。

2、 加強護理專業技術操作培訓。按照新生兒科培訓計劃分層對全科護士進行技能操作培訓,牢固掌握護理基本技能,夯實基本功底.

3、采取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以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

業務素質,提高護士觀察病情、落實護理措施、記錄護理文書的能力。

(三)嚴格遵守《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規范管理。

1、新生兒科護士必須持證上崗,并經新生兒專業培訓,掌握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護理技能,熟悉新生兒急救操作技術和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控制技術。

2、嚴格執行身份確認制度、查對制度,患兒住院期間必須配戴身份識別腕帶,如在沐浴、檢查、治療時損壞,應及時補戴,確?;純荷矸菡_。

3、嚴格限制非工作人員的進入,工作人員上班時要穿統一服裝、洗手,進行各項操作時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認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設備應當定期檢查、保養,保持性能良好,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設備、設施,防止發生火災事故。

5、按照規定建立醫院感染監控和報告制度,定期對空氣、物表、醫護人員手、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細菌學監測。病室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分類、處理。

6、制定新生兒外出檢查、治療、轉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實。制訂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快速有效應對意外事件,確保醫療安全。

(四)夯實基礎護理 ,切實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使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化。保持病床整潔、無異味、無污跡,物品擺設整齊規范,輸液滴數與醫囑相符,勤巡視輸液患兒,防止或減少輸液外滲,善于觀察病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五)嚴格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1、改變排班方法,實施責任制排班模式,彈性排班。

2、全面履行護士職責,責任護士從入院到出院的各種治療給藥、病情觀察、基礎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為患兒提供連續、全程的工作,切實做好優質護理服務。

3、深化護士分層使用,依據患兒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分配責任護士,危重患者由年資高、能力強的護士負責,體現能級對應。

(六)定期滿意度調查

1、患兒出院時發放滿意度調查,聽取家屬對優質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7篇

關鍵詞:新生兒科;優質護理;示范活動

1科室每個護理人員要明白優質服務的含義

為了開展好這次活動,我們認真組織學習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活動"相關知識。為了強化新生兒科的護理服務,科室首先從服務抓起,換位從家長、患兒等角度出發,提出如何更好地實施護理服務,做好基礎護理,當好新生兒的"母親"。

2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

2.1強化法律意識,保障護理安全,在護理活動中,一起遵循護理規范操作。

2.2護士分配上,我們采取雙向選擇,經考核、試崗合格、科室認可方可上崗。

2.3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我們堅持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培訓、理論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

2.4創造機會使在職人員繼續深造,提高在職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

3優化人員素質,開展特色服務

3.1塑造良好的護士形形象,許多小寶寶呱呱墜地就被送到了新生兒科,全身還沒有來得及清潔。到了我們科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護士阿姨們就會主動的為他們洗頭、洗澡。

3.2提高護士實際操作水平,練就高超的專科技術,每周五早晨交班后由護士輪流進行小講課,內容結合臨床問題進行;如: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治療知識的系統培訓,進一步規范靜脈輸液操作技術,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從而提高靜脈輸液治療的護理質量。為了使新生兒科每一個寶寶都得到最優質的靜療服務,在日常的護理活動中隨時進行教學,不斷學習如何更好地進行穿刺及各類導管的維護,從而減輕寶寶的痛苦。

3.3每周下午的健康教育時間除了關于疾病的宣教,還對患兒父母的手衛生健康進行宣教,全員參與,關愛健康,使新生兒病區內所有人員掌握了六步洗手法,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

3.4科室護理人員為患兒和家屬制作了各式各樣的溫馨提示卡、健康教育小畫冊,促使患兒和家屬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4護理人員需管著患兒的心理狀態

我們科室的護理人員關注的不僅關心小寶寶們的身體變化,而且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醫護人員用撫觸--這一相互之間的特別語言,與寶寶進行特殊的溝通,總是盡可能為患兒創造一些良刺激。

5改變病房管理模式,落實責任制護理、全面履行護理職責

病房實行責任護士負責制,每位責任護士分管8~10張床,實行24 h負責制。

6落實基礎護理,體現人文關懷

工作中,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仔細地觀察患兒病情,精心的喂養、耐心的換尿布及清洗臀部,以保證新生兒不發生嗆咳和感染,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保證護理質量。

7強化??谱o理,提高護理質量

2次/d給新生兒進行沐浴、撫觸、及時做好預防接種注射,實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護理。給予患兒全身溫柔的接觸,能減少熱量散失,維持早產兒各項生理指標的穩定,使機體能量消耗減少,讓患兒安靜舒適,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縮短了住院時間。

8加強護患溝通,做好健康教育

8.1溝通的方法 利用每周二、周五工休座談會、新生兒探視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向她們講解新生兒的相關知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語言傳遞溫暖,微笑是我們的"武器",每次面對寶寶的家長,護士總以微笑示人、熱情、耐心地接待,靈活的技巧,委婉的語氣,禮貌的用語,詳細的講解,使家長心中得到安慰,從而得到她們的理解與信任。新生兒室走廊裝扮一新,圖文并茂,豐富多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了患兒家屬的認知水平,廣泛受到患方的好評。

8.2健康宣教的內容 ①第1 d:向產婦及家屬講解母乳喂養的好處、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義,母親正確的喂奶及嬰兒含接姿勢,母嬰分離的情況下如何擠奶,如何保證充足的乳汁,新生兒安全教育知識。②第2 d:糾正母親喂奶及嬰兒含接姿勢、新生兒沐浴、撫觸、臍部護理、臀部護理的方法、講解新生兒生理性體質量下降、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幾種特殊生理狀況的觀察。③第3 d: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目的及內容、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種。

9做好新生兒的出院指導

9.1在危重癥新生兒出院前幾天,特別邀請寶寶的家長來到科室,進行"手把手"的宣教,讓寶寶家長掌握出院和寶寶的喂養、沐浴、撫觸及日常的護理,讓寶寶回家后依然得到很好的照顧。

9.2需要復診的寶寶,在出院時和家長預約復診時間。

9.3出院時責任護士向家屬交代清楚下次預防接種。

10建立患兒出院隨訪卡

每1例患兒出院我們護士都將留有科里電話的隨訪卡送到患者手里,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全過程的護理服務,與患方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諧的關系。

通過我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以來,我們護理人員注重了服務細節,護士主動服務的意識明顯得到了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增強了。在服務過程中,把患兒及家屬視為親朋好友,主動關心和幫助,護患關系更加融洽了[3]。我們護士用周到的服務、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贏得了患兒家屬的信任和贊揚,使她們對我們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譚其玲,谷波,馬登艷.基礎護理和??谱o理相結合實施優質護理服務[J].護理研究,2011,4(25):915-916.

第8篇

關鍵詞:智護訓練;優質護理;新生兒

近年來,嬰兒心理學與腦科學的不斷深入研究與發展,使得嬰兒早教活動有了心理與生理上的理論支持[1]。目前,我國的醫務教育工作者對嬰兒早教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早期教育提高兒童生命質量也日益受到重視。嬰幼兒期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是可塑能力最強的時期,年齡越小,腦發育越快,若錯過這一時期,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系統難以逆轉其受到的損傷,早期干預可以使高危新生兒避免潛在問題的發生。兒童的成長發育與早期教育現已受到家長與社會的普遍關注。為使新生兒得到更好的生長發育機會,提高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本文對283例新生兒進行了護理觀察,現將結果呈現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83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將154例家屬選擇參與智護訓練的新生兒作為觀察組,其中男86例,女68例,年齡3~5 d,平均年齡(3.9±0.3)d;其余129例未參與智護訓練的新生兒為對照組,其中男74例,女55例,年齡3~5 d,平均年齡(3.8±0.2)d。妊娠及分娩期間無疾病發生,新生兒父母神經系統均無異常,不存在精神病史。兩組新生兒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相關因素方面存在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新生兒接受傳統的封閉式護理。

1.2.2觀察組 新生兒接受智護訓練,并邀請家長一同參與,具體內容如下。先由科室指派一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系統的學習智護訓練的理論和實際操作內容,再由其對科室內其他護理人員進行授課講解,并在現場做模擬演示。此外,由護理人員向家長介紹嬰幼兒時期的智護訓練對新生兒的重要性,并鼓勵家長一同參與。智護訓練開始前準備紅色海綿球及新生兒沙錘作為輔助工具。智護訓練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智力訓練與體格訓練,具體內容如下:

1.2.2.1智力訓練[2] ①視覺訓練:當新生兒處于安靜狀態時,護理人員將其抱起,并將紅色的海棉球吸放置于距新生兒眼睛20 cm處,用來吸引其注意力,同時觀察新生兒反應,若其有打噴嚏、打哈欠現象,或是出現其他疲勞癥狀時需及時停止訓練。②聽覺訓練:為新生兒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使用新生兒沙錘分別在其兩側耳旁20 cm的位置輕輕晃動,兩耳交替進行,通過發出的聲音吸引新生兒轉頭,搖動聲音不可過大,且將每側耳旁搖動時間控制在30 s內,防止其形成習慣,對聲音不再給出反應,訓練時長1~2 min/次。③視聽結合訓練:護理人員站立于距離新生兒20 cm處,用溫柔親切的聲音和豐富的表情呼喚新生兒,同時自中線起緩慢向左右兩側移動頭部,以吸引其追視。訓練時間為1~2 min/次,并密切關注新生兒狀態,如其表現出疲勞現象要立即停止。

1.2.2.2體格訓練 包括全身按摩;肢體被動運動;俯臥抬頭訓練等。

新生兒出院后的第7 d和第20 d,科室指派1名護士對產婦予以電話回訪,了解其對新生兒智護訓練的操作情況,并耐心解答其疑問。

1.3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進行統計學方面的分析,所有組間數據應用χ2檢驗,相關數據以(x±s)表示。P

2 結果

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8.70%,明顯較對照組(92.25%)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嬰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智護訓練有助于新生兒在智力與體格方面的發展,可作為早期教育活動促進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具有極高的可塑性,新生兒在這一時期接受適當的注意力和肢體活動訓練,可對其大腦中樞神經產生一定的刺激,激發其潛在能力,有助于增強新生兒對外界的認知能力[3]。

由于新生兒尚不能接受過于強烈的外界刺激,所以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新生兒在智護訓練中的反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4-5]:①在對新生兒開展視覺訓練時,若其出現哭鬧、打噴嚏或打哈欠現象時需停止訓練;②在對新生兒進行聽覺訓練時,注意不要在其單側耳旁搖晃沙錘時間過長,聲音不宜過大,避免新生兒形成習慣后對訓練不再做出反應;③在對新生兒進行視聽結合訓練時,要注意面部表情豐富,以吸引其注意,但要控制好訓練時間,以免使其失去新鮮感而不做出反應;④在對新生兒按摩時,要在其身下墊好毛毯,提高攵的舒適度,并將活動室的溫、濕度調節到適宜范圍,護理人員在按摩前要將雙手涂上潤膚油,并注意動作輕柔,避免對嬰兒皮膚造成傷害,此外,若嬰兒吃奶不可馬上按摩,至少要間隔1 h。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8.70%,對照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2.25%,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傳統的健康教育通常難以達到滿意效果,而優質護理服務增加了智護訓練,有助于新生兒家屬增長育兒知識,促進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育。此外,也有助于兒科護士豐富其專業知識,實現其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黨曉麗.智護訓練在兒童生長發育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6(05):104.

[2]林愛蘭,傅彩鳳,駱冬梅.智護訓練對嬰兒智能發育的影響[J].福建醫藥雜志,2015,28(01):148-149.

[3]柳愛蘭.智護訓練在新生兒生長發育的臨床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5,33(05):38-40.

第9篇

【摘要】目的:通過優質護理服務,提升患者滿意度,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方法: 根據兒科的特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護患關系。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同時激發了護士對患者服務的熱情,從而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護理服務;優質; 兒科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465-01

為深入貫徹落實201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響應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 為宗旨,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1],我科室于2011年3月成為我院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結合兒科特點,不斷學結經驗,逐步制定、完善并落實了一系列優質護理服務措施,提供責任制護理,主動服務,營造整潔、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現將實踐與體會介紹如下:

1 措施

1.1 統一思想 提高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的認識[3]:基礎護理工作不僅反映了護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反映了管理質量的優劣。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生活服務,完成常規治療,均屬于基礎護理范疇,它既是各專科護理的基礎,也是病人診斷治療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為了積極響應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號召,首先在科室內由護士長帶領全體護理人員進行討論,統一思想認識,要求切實落實基礎護理工作,使護士在滿足生活需要的同時貼近病人,進而通過提高有效的??谱o理,保證病人安全,使病人舒適、滿意。

1.2 提供人文化的服務

1.2.1 換位思考: 我們一定要從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和體恤患兒及家屬,從以前的病人要求我們什么就去做什么轉換為我們主動去了解病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我們考慮的要比病人需要的更周全。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護理有其特殊性,加上陪護的家長流動性大,我們的護理、解釋工作要更多更復雜更繁重。而且不少家長因孩子患病心急、挑剔,甚至動不動就罵人,給護士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然而,我們要嘗試著換位思考去理解患兒及家屬,就多了很多包容,用我們真誠的服務,最終贏得家長的認可。

1.2.2 強化職業素質 規范護理服務[2]: 對于患兒來說,護士扮演著多種角色:母親、姐姐、老師、朋友等,護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患兒及家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關鍵。首先,從群體形象入手,要求護士著裝標準整潔,精神飽滿,表情親切,態度和藹,言語輕柔,動作輕穩。做到接待病人要有問候聲,操作配合要有感謝聲,不足之處要有道歉聲,巡視病房要有咨詢聲,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小兒,要求我們更加需要溫馨、體貼、親情般的關懷,在稱呼上,要同患兒父母一樣叫“寶寶”或“寶貝”,這樣患兒及家屬聽起來就會像家里人一樣,經常詢問患兒家屬孩子的飲食情況、服藥情況、睡眠情況等,生活上是否需要幫助等,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也提高了護士的文化素質和修養。

1.2.3 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針對兒科病房的特點根據兒童心理和行為設置獨特環境,如病室內責任護士的標牌設計為各種卡通圖案的。在病房的大廳內擺放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喜洋洋模型,使患兒在處置以外的時間能夠與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玩耍,也使他們的住院生活不那么寂寞和單調。在病區墻上貼上自然景色和可愛的卡通圖案,使人心情愉悅,歡快,洋溢著天真浪漫的童趣,消除了患兒的恐懼心理,體現了家庭的溫暖。

1.2.4 強化基礎訓練 保證業務過關[2]:要求護理人員每月一次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強化訓練,科室考試不合格者與當月績效掛鉤,平時工作中遇到的護理問題,隨時解決,有年資高的護士給年輕護士講解,以便今后能夠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1.2.5 實行人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為本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科護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細節,講究方式。一是辦好健康教育宣傳板,形式圖文并茂,版面生動活潑,最好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卡通圖案為主。二是在為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根據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方式,如為健康教育制定宣傳卡片,一對一介紹,多示教,編一些與疾病有關的小故事。

2 結論

在科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半個多月來,對護士的激勵很大,護士的工作意識有所轉變,從以前的被動服務到現在的主動服務,護士在實踐中豐富了兒科的專業護理知識,極大地調動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靈活性,使護士從被動的執行醫囑,完成護理操作轉變為主動與患兒及家屬溝通,評估患兒的病情及心理狀態,為患兒著想,在患兒提出要求前提供滿意服務,使患者滿意度由原來的90提升到現在的96,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和諧,從根本上提高了護理質量,為以后更好的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

第10篇

【關鍵詞】優質護理;臨床路徑;支氣管肺炎

【中圖分類號】R473. 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43-01

臨床路徑指的是以某種疾病或手術為對象,設定預期目標和效果,按照時間順序將醫療工作流程化,最終使患者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所以臨床路徑講求的是規范化和標準化,實施臨床路徑不僅能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效果,而且能提高患者滿意度[1]。我院以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支氣管肺炎患兒為例研究臨床路徑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兒科支氣管肺炎患兒180例進行研究,住院時間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男性患者99例,女性患兒81例,患兒年齡在1個月-12歲,平均為(5.1±2.3)歲。以隨機方法將全部的患兒分成對照組和護理組,分析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支氣管肺炎常規護理措施。

1.2.2 護理組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在兒科中成立支氣管肺炎臨川路徑指導小組,負責制定支氣管肺炎的護理流程和制度,在充分考慮醫院實際的基礎上結合臨床路徑文本,制定《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護士篇)》,在該路徑中主要按照時間對疾病的處置、觀察、健康教育以及效果評價等進行記錄,制定《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病友篇)》將之懸掛患者床頭,按照表中的各項要求實施護理,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向醫師報告[2]。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表如下表1。

出院前 遵醫囑辦理出院手續;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進行健康指導,向患兒和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交代護理中應該注意的地方;叮囑患兒要加強體格鍛煉,增強防御能力;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向家屬留聯系電話,便于回訪;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患兒發生異常要及時入院復診。

1.3對比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費用、藥品比例、治愈率以及護理滿意評分進行對比。護理滿意評分包括護理工作態度、護理技能、護理質量、巡房時間四項,每項25分,共100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用率來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對比用t和卡方檢驗,如存在p

則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

2結果

2.1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和費用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的藥品比例要低于對照組,治愈率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護理滿意評分對比 護理組各項護理滿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臨床路徑是醫院臨床護理中新型的護理模式,保證了在既定時間實現疾病治療,同時又優化了整個診療服務流程,規范了護理行為,進而提高了整體醫療質量[3]。小兒支氣管肺炎是兒科臨床常見病,在該病優質護理中選擇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本次研究結果而言,實施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具有如下作用:(1)提高了治療效果,通過按照時間順序為患兒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患兒的病情的到有效的緩解,對照組患兒的治愈率為82.2%,護理組患兒的治愈率為95.6%,說明了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能提高治愈率;(2)實現了醫療最優化,減少了藥品比例,護理組和對照組雖然在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中差異不顯著,但是護理組的藥品比例要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和治療更加的規范化;(3)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醫療糾紛的出現,本次研究中,在護理態度、護理技能、護理質量、巡房時間評分對比中,護理組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了臨床路徑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評分。

在支氣管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護理人員認為實施之后其工作量增加了,出現了抵觸情緒[4]。又如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生變異,對臨床路徑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對于上述問題,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正確對待變異,分析變異發生的原因,對臨床路徑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 盧敏君,楊少強,楊專青,林立,郭曉軍,王濤,劉德強,陳美珍.小兒支氣管肺炎(非重癥)實施臨床路徑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9):1234-1235.

[2] 占瓊英,周蘭英,楊少強,楊專青,林秀金,唐飛平,黎小燕,陳翠霞.支氣管肺炎臨床路徑在兒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31-32.

第11篇

【關鍵詞】護理管理;示范病房;兒童

Th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s in the pediatric ward of quality care demonstration created the application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nagement model in pediatric nursing quality care ward to create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to b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nurse satisfaction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primary care, specialist care, safety, and health care education, the mass ratio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are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wards; Children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029-01

為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我院積極創新護理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改革,將本院兒科作為示范病房科室,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進行親情化的護患溝通,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同時加大考核力度,針對兒科患者開展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時間范圍為2012年3月-2013年5月,研究對象為此期間我院收治的兒科患者,共計3678例。按照病例順序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共有1723例,含男842例,女881例,年齡范圍為1.2-6.5歲,平均(4.61±0.38)歲,病程為6-15d;對照組共有1955例,含男958例,女997例,年齡范圍為1.5-6.4歲,平均(4.51±0.46)歲,病程為5-16d。兩組患兒上述一般資料方面,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均由同一批護士護理,共計26名,均為女性,年齡范圍為20-38歲,平均(29.8±2.6)歲。

1.2 方法[1-3]:對照組研究對象均應用常規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研究對象則均應用新型護理管理方式進行護理,具體包括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改革護理工作模式、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內容、實施親情護理管理等。

1.2.1 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護士3層立體管理框架。設置護士長1名,責任組長3名,護士22名。責任組長由科內護士通過競聘上崗方式產生,負責指導安排護士工作,承擔基礎護理任務。護士長主要負責科室管理及人員培訓,定期進行檢查及考核。

1.2.2 改革護理工作模式:病房實行責任制方式,要求各位責任護士分別負責5-8名患者,責任組長要負責好本組人員的工作。

1.2.3 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根據所負責患者的數量、護理工作的難度、家屬滿意度、技能掌握度、具體工作量等,對護士進行績效考核。

1.2.4 拓展健康教育內容: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應用幼兒可以理解的方式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其了解可以食用的食物,不能食用的食物等。

1.2.5 實施親情護理管理:患兒入院后,護士要對其表現出足夠的熱情,像家長一樣關心他們,比如送小禮物、玩具、食物等。對患兒及其家長講解醫院的環境,治療的過程以及依據,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如辦理手續等。

1.3 觀察指標[4,5]:觀察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具體護理質量,其主要內容包括4個方面:基礎護理、??谱o理、健康教育以及護理安全。

1.4 護理評價:按照標準對護士的護理效果進行檢查,一方面進行質量考核,另一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表統一制定和發放,在患兒出院前進行調查,將結果進行對比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處理,對結果進行統計學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質量合格情況比較:在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安全以及健康教育方面,觀察組質量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3 討論

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護理質量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良好的治療必須通過有效的護理才能實現。要實施新的護理管理模式,必須加強對現有模式的改革,其主要內容為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改革護理工作模式、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內容、實施親情護理管理等。

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可以實現現有人力資源最有效利用,讓各層級的護士均有合適的工作職位,履行相應的職能職責。嚴格按照護士的水平和資歷安排工作任務,做到職責明確化,可以有效推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護理排班方面,要注意彈性安排,病區繁忙時間段應當適當加派人力,要注意新老搭配應用。嚴格實施雙班制,要保證護士的所有操作都有人進行核對檢查,全面保證患兒安全,避免發生問題。改革護理工作模式,最終目的就是實現人性化護理,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醫院的護理質量,充分為患者考慮。設置流動工作站,責任護士可將流動工作站移動至分管病室,在患兒床邊進行治療以及護理記錄等相關工作,增加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可以促使護理人員更加投入工作,嚴格進行考核,獎勤罰懶,可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實現公平公正。對于績效考核成績優秀的護士進行適當獎勵,實現獎懲分明。在晉級、升職等方面予以參考。對于績效考核成績較差的護士,指出其不足,責令其改進。拓展健康教育內容,要對患者進行對應的健康教育,突顯患者的年齡和性格特征,要從患兒的角度出發進行教育,盡量應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交流??梢杂每ㄆ⒖ㄍ?、宣傳畫等方式,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患兒家長進行教育引導,使其了解照顧幼兒的醫學以及護理知識。在病區營造良好的環境,給患兒營造家的感覺。在患兒飲食上給予照顧,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為其提供可口的食物。用兒童化語言與患兒進行溝通,建立起感情,獲取兒童的信任。實施親情護理,要讓患兒感受到如同家長一般的溫暖,贏得患兒的信任和尊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吳麗芬,張煥梅.兒科病房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6):411-412.

[2]藍惠蘭,黃惠根,李秋屏,等.分層管理方法在綜合ICU的應用與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2):1129-1130.

[3]王東禹,李利慧,姜楠.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與護理管理質量之間的關系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66-67.

第12篇

關鍵詞:規范;細節;管理;優質;護理

細節管理是一切管理的根基,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實施細節管理對于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規避患兒護理風險,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實現兒科優質護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規范細節管理的重要性

細節決定成敗。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它精辟地指出了要抓好管理就要從細微之處入手"。細節管理是否到位同樣是衡量兒科優質護理工作水平的標準。

1.1細節管理是提高護理專業水平的重點環節 兒童患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給治療和護理帶來困難。這就要求兒科護士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心里素質,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善于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從細微之處提高護理質量,做到狠抓大環節、不疏漏小環節。因為任何一個細小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要從細節入手防范護理風險。

1.2細節管理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有效方法 患兒護理工作量大,任務繁忙;護士情緒的變化和心理狀態對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至關重要。遇到問題時,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兒家屬溝通,解答問題要誠心、耐心,如果語言生硬,勢必會發生沖突,甚至嚴重影響患兒的護理安全。因此,要重視護患之間語言的交流,提高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1.3細節管理是防控護理風險的必要因素 患兒護理較成人護理難度大,細節處理不到位就會出現差錯。因此,在患兒護理工作中要仔細核對姓名、藥品名稱、藥物劑量、患兒床位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措施,堅持查驗制度,確保護理安全,避免因細節處理不到位造成護理風險。

2 目前細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兒科不斷加強和規范細節管理,雖然在安全管理、規范工作流程、護理監管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在實際護理工作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患兒護理存在著偏見 由于社會上存在著患兒護理就是服侍患兒的錯誤偏見,使兒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產生了動搖,護理人員的認知偏差以及兒科護理較成人護理更為繁瑣、家屬不易理解、福利待遇、職稱評定較成人差距大等因素,使得兒科護士不安心患兒護理,甚至調離了兒科,兒科護士的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

2.2患兒護理存在著局限性 患兒護理具有連續性、具體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同時受到醫療條件的制約,兒科設備不及成人科醫療設備先進,小兒一旦患病,患兒家長希望盡快解除孩子的病痛,特別是在給患兒"進針"時要求一次成功,過高的期望值造成兒科護士心理壓力大,現階段患兒護理存在著局限性。

2.3護患溝通欠缺 護患溝通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和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但在患兒護理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因兒科護士缺乏溝通技巧以及患兒家屬迫切希望獲取患兒疾病的發病原因而引發的護患糾紛。護患溝通欠缺導致患兒及家屬難以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

3 規范細節管理的對策

規范兒科細節管理不僅體現在加強護理制度、護理文化、護理技術和護理環境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綜合素質,樹立以"患兒為本"的服務理念,按照優質護理要求,促使護理工作更加細致、更加體貼入微。

3.1落實相關工作制度是規范細節管理的關鍵 貫徹執行制度是做好患兒護理的基本要求,在具體護理工作中, 要嚴格執行《兒科護理規章制度》及護理流程,針對兒科護理的特殊性,注重對其過程實施規范管理,按照制度要求檢查工作程序是否科學、嚴謹,每一個細節是否落實到位。

3.1.1定期組織兒科護士學習相關工作制度,從法律的高度認識護理責任,自覺約束護理行為;讓護士了解制度、遵守規矩,從而實現護理質量的提升。

3.1.2要將相關制度落實到患兒護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搶救預案并細化到每一個步驟。在執行制度中,從細節入手主動查找安全隱患,及時檢查急救車藥品、無菌物品、查看有效期,確保各種急救物品處于完好備用狀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在患兒護理工作中卻發揮了重要作用。

3.2提高護理專業素質是規范細節管理的保證 兒科護士的專業素質往往決定治療的成敗,因此,提高專業素質則成為患兒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2.1兒科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這是保證患兒護理質量的前提,要本著對患兒高度負責的精神,強化責任意識,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在給患兒輸液時要根據醫囑仔細核對、準確計算藥物用量,高年資的護士要協助低年資的護士把關藥量的計算與核對,確?;純河盟幇踩?/p>

3.2.2兒科護士要通過技術練兵、業務考核提高操作技能。加強年輕護士業務素質的培養,多渠道、全方位鼓勵年輕護士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目前,??漆t院提出了練就"一針見血"過硬技術的倡議,然而要做到"一針見血"就要在實際工作中苦練技術,不斷提高過硬的護理本領。

3.2.3提高緊急狀況的應對能力。要做到患兒優質護理,就要關注每個護理細節,運用專業知識解決護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專題討論、分析原因、及時通報,防患于未然。比如:一位患兒因配方奶過敏,呼吸急促,生命垂危;醫護人員從用藥到輸液,特別是對呼吸通道做了應急處理,由于每個細節處理得當,挽救了這名患兒的生命。

3.3有效溝通是規范細節管理的基礎 掌握溝通技巧是規范細節管理、提升護理質量的基礎,有效溝通可以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

3.3.1兒科護士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在患兒護理工作中,患兒家屬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康復指導,兒科護士要與患兒建立信任關系,學會換位思考,主動周到服務。在治療過程中,與患兒家屬密切配合,促使患兒早日康復。目前,專科醫院建立了APP掛號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方便患兒掛號,受到了患兒家屬的好評。

3.3.2為了保證護患溝通效果,要使用文明語言。比如:在給患兒靜脈注射時,進針需要一次完成,一旦不成功,要向患兒家屬說明情況,爭取患兒家屬的理解。在治療期間,要讓家屬詳細了解患兒的治療措施、護理過程和用藥反應;主動為患兒排憂解難。

3.3.3注重護士心理素質的培養。由于患兒護理的特殊性,要求兒科護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當遇到個性突出的家屬后,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急、不燥,共同解決問題,避免不良情緒影響護理質量。

3.4個性化服務是規范細節管理的途徑 患兒的個性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處處體現為患兒服務的理念。

3.4.1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準確把握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流行季節、主要臨床表現和體征。

3.4.2要了解患兒的性格特點、飲食習慣等,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從而達到精準護理、細致護理。

3.4.3患兒護理文書的書寫要規范。特別要注意記錄單、體溫單、等細節問題;避免因記錄不規范造成護患糾紛。

綜上所述,規范細節管理是實現患兒優質護理的重要保證,在患兒護理工作中,只要腳踏實地注重抓好細節管理,必將對患兒優質護理、構筑和諧的護患關系產生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莉媛.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彭州市| 景洪市| 梨树县| 浦江县| 孝感市| 丹东市| 扎囊县| 鄂温| 稷山县| 鄱阳县| 偃师市| 绿春县| 镇坪县| 德昌县| 萝北县| 辽宁省| 赤城县| 香港| 延安市| 嘉义市| 延长县| 浠水县| 东台市| 弥渡县| 巴塘县| 新宁县| 杭州市| 康乐县| 巴彦淖尔市| 金溪县| 镶黄旗| 沙湾县| 中江县| 万安县| 桓台县| 广宗县| 临猗县| 县级市| 木里|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