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急診護理安全

急診護理安全

時間:2023-09-25 11:30: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急診護理安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急診護理安全

第1篇

關鍵詞:急診 護理安全隱患 分析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46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85-01

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是危急病人搶救的陣地,急診護理安全工作質量是醫療護理質量重要組成部分,急診的醫療護理質量直接反映出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近年隨著法治社會的健全,醫療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患者及家屬自我保護意識逐步提高,而臨床急診護士卻日趨年輕化,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十分淡薄 [1],給急診護理安全帶來了諸多隱患。因此,有效的急診護理安全管理在急診護理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將我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經驗介紹如下:

1 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1.1 護理管理因素。①護理人員結構不穩定:由于人事制度改革,近幾年新進入的護士均為合同聘用制護士。這批護士頻繁跳槽,流動性大,導致護理人員培訓始終處于低層次。②護理人員結構年輕化:由于護理人員的流失,新進入人員較多,低年制年輕護士占科室一半以上,她們工作經驗、業務能力均不足。

1.2 護理人員因素。①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淡薄:隨著各種法律制度的健全,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及維權意識逐漸增強,而護理人員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給護理安全及自身安全帶來了隱患。②急診專科知識缺乏,專科操作不熟練:部分年輕護士專科知識缺乏,專科操作不熟練,缺乏工作經驗。③急診護理工作特殊性:急診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搶救工作量大,造成護理人員與家屬溝通不到位、護理文件記錄不全面、不及時、操作不規范、制度執行不到位等。④急診創傷死亡現象的刺激:急診科收治各種病情復雜、危重多變的患者,常出現死亡或瀕臨死亡,會對護士造成心理壓力,更易發生差錯事故。⑤醫療設備問題:急救物品、藥品準備不足,急救用物不處于應急狀態。

1.3 患者因素。①法律意識及維權意識增強。②期望值過高:急診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期望值過高。

1.4 社會因素。近2年頻繁的襲醫事件造成對醫務人員的不利局面,護理人員自身安全受到威脅。

2 護理安全隱患對策

2.1 重視護理隊伍建設,穩定護理隊伍。護理管理者重視護理隊伍建設:如爭取合同聘用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同工同酬,對于晉升職稱、評選、競聘護士長等給予與正式在編護士同等條件,我院先后有多名優秀合同聘用制護士走上護士長崗位;護士長關心愛護護士,為她們創造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護理工作團隊。以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有效穩定了護理隊伍。

2.2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護士業務素質。針對我科低年制年輕護士較多、工作經驗不足、專科知識缺乏、專科操作不熟練情況,采用護士能級管理辦法,制定詳細的護理人員培訓計劃,并建立護士培訓手冊,詳細記錄培訓內容及考核結果,并與評優、績效考核等掛鉤。利用我院學習日活動(即每周四下午進行2小時以上的學習)進行專科知識培訓、規章制度學習、應急預案演練、專科操作訓練及疑難危重病例、護理不良事件討論等多種形式學習。識別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制定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工作環節流程、應急預案流程、服務規范用語以及科室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等,形成護理服務活動的工作規程、管理細則,使大家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有章可循 [2]

2.3 加強護士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組織護士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及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并對我院及他院已發生的有代表性的護理安全糾紛進行討論分析,由此使得護士能夠認清形勢,增強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2.4 實行彈性排班,保證繁忙時段急診工作質量。針對急診護理工作特殊性,增加急診科護理人員編制。根據科室人員結構,合理安排各班次人員,做到新、老護士搭配,實行彈性排班、24小時備班制。有效解決了繁忙時段護理人員不足情況,保證了急救工作質量,增進了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緩解了護理人員身體及心理壓力。

2.5 加強急救物品、藥品管理。完善急救物品、藥品管理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嚴格執行急救物品、藥品管理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確保急救物品、藥品數量及效能處于應急狀態。

2.6 加強安保。保證醫護人員安全。醫院在靠近急診科處設置保安值班室,并安裝監控系統。一旦患者及家屬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及時協助醫護人員予以解決,保證了醫護人員安全。

3 小結

安全管理是當前醫院服務質量管理的主旋律,是代表醫院質量的最高水平和目標,確保護理安全已成為現代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 [3]。我科通過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穩定了急診護理隊伍,提高了急診專科護士素質,增強了護士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改善了護患關系,護理不良事件顯著減少,患者對急診科滿意度明顯提高。保證了急診護理安全工作質量,使我院急診醫療護理工作質量得到了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 張優琴,章亞娟,錢萍萍,等.舉證責任倒置后護士證據意識狀況調查及分析[1].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01-203

第2篇

1急診科護理安全隱患

1.1醫患溝通不充分,服務態度生硬:來急診科就診的多為急重病人,他們往往表現出心情煩燥,且痛苦不適,其家屬也表現為情緒緊張和激動,他們此時需要的是關愛、體貼和安慰。醫護人員中的少數人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說話生硬,訓斥病人,不注意病人的心理狀態,極易引起病人及家屬的不滿,一旦診療效果不佳,極易發生糾紛。

1.2責任心不強,粗心大意:個別醫護人員不認真遵守操作規程、詢問病人不全面,病情觀察不仔細,應該檢查的項目不做、不講治療原則,操作中無菌觀念不強,三查七對不嚴格,交接班制度不落實,甚至推諉,不及時處置,延誤病人的診治與搶救,而出現醫療差錯,形成糾紛。

1.3業務技術不過硬:護士在搶救中不能一針見血,反復穿刺,而不能立即靜脈給藥,影響了搶救的速度,心臟驟停的病人人工氣道不能馬上建立而耽誤搶救時機。

1.4急診意識不強:急診病人多為突發或急重情況,家屬和病人往往心情焦急,希望病人人院后得到及時搶救,如護士接診不及時,行動遲緩,不及時抽血作化驗,不及時護送作檢查,該用的藥不立即使用,一旦病情惡化將發生糾紛。

1.5搶救用藥不到位:急診科是一個應急部門,急救物品、器械、藥品要時刻處于完好的備用狀態。如搶救前物品準備不充分、不齊全或是搶救后不及時補充,使得搶救工作忙亂而影響搶救工作的進行,直接影響搶救效率和質量。

1.6搶救記錄不及時,不夠完善:病歷是記錄醫療活動過程中的法律文件,而護理記錄是病歷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急救護理中,由于搶救護理措施的多樣性、復雜性及部分護士工作不認真,使搶救記錄不規范,內容不連貫,重點不突出,而埋下糾紛隱患。

1. 7醫護溝通不暢 由于急診的急救工作忙,醫生無暇書寫書面醫囑,所以口頭醫囑較多。此時,醫護之間若不能隨時隨地進行溝通交流,護士執行時,容易因沒聽清楚而用錯藥,或重復用藥。再加上護士的護理記錄不夠及時,就造成了問題發生[1]。

2防范對策

2.1健全急診風險管理機制

2.1.1落實組織,明確職責:在護理部領導下,建立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負責,實施護理質量監控,定期分析護理現狀,及時掌握相關信息,找準護理安全隱患,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2]。

對已經發生的風險,組織及時的申報、控制和規避,做出妥善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成本。

2.1.2制定科學的風險管理計劃:根據以往的經驗,結合急診護理的現狀,制訂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計劃,明確目標和措施,并組織好實施。

2.2完善急診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在堅持和落實好日常護理工作制度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地著重完善下列制度。

2.2.1風險識別和監控制度:通過調查研究,隨時了解急診護理人員的思想道德、業務技術等狀況,及時把握患者及其親屬的心理狀態。 轉貼于

2.2.2風險分析申報制度:一旦發生護理風險,當事人必須按照規定要求進行申報,護士長要組織風險管理小組成員進行識別、評價、評估。

2.2.3風險的預防制度:為了防止護理風險的發生,在急診的臨床護理中,要督促護士務必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范,堅決落實各項安全質量管理措施。

2.3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風險管理的成敗,與人的素質密切相關[3]。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也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

2.3.1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要加強對護士的風險意識教育,把護理風險與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權益結合起來,使每個護士對護理風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3.2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及時掌握護理新技術,不斷充電,更新認識。特別要增強應急能力的訓練。

2.3.3加強護士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意識:在急診管理中加強護理風險教育,有針對性的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醫院規章制度,牢固樹立質量安全第一、服務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護的觀念,將差錯消滅在萌芽狀態,為病人提供安全護理。

2.4 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良好的語言溝通是急診科護士素質的基本要求,要求護士對各種不同的病人給予理解、寬容、體諒病人的痛苦,避免生硬的語言和冰冷的表情,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反應迅速,沉著冷靜。

2.5急診搶救室的各種藥品、物品、設備到位:完好備用,要求每班都要檢查所有的搶救儀器,確保儀器完好率達100%,所需物品準備充足,病人到達科室后積極組織護理人員搶救,制定完善的護理計劃,逐條落實。

2.6急診科護士應加強慎獨修養,增強自律意識:急診科護士不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都要嚴格執行護理制度,操作規程,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密切觀察輸液病人的病情變化。

護理安全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學習,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證臨床護理質量,在臨床工作中加強風險教育,人人都要執行各項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做到防患于未然,為安全護理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謝曉紅.急診護理記錄缺陷分析與對策.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1(1):143

第3篇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理療救護;急診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5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864-02

目前,我國的急診患者數量不斷上升,與之配套的相關急診護理管理體制卻相對落后,難以滿足目前社會的急診護理需求;護理水平和護理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管理制度不完整;急診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急診技術有待提高,造成某些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實際急診護理質量較低,以下對其原因和解決方法做簡要分析。并指出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對于提升急診護理質量的重要意義。

1急診護理的概念分析

急診護理這一醫學護理理念始于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后逐漸的被重視和健全最終發展為一套獨立而完善的醫療體系實現活動。其主要包括急診護理程序、急診護理決策制定、急診護理分析、急診護理思考和急診探索等等。其實際的范疇設計醫療救助評估、救斷、計劃、實施和評估實際或潛在的,突然或是緊急的身體健康問題,護理上存在突然性和緊急性,相對理療護理而言,急診護理有其自身的特點,需要在緊急狀況下對患者進行有效及時的理療護理,以維持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

2目前急診護理的工作性質和問題分析

2.1急診護理的工作性質分析急診護理對于保持患者術前生命體征的穩定有重要的意義。醫療急診護理也一直是醫療機構護理的最前沿,其實際工作環境較為復雜,往往面臨患者、患者家屬的雙重壓力。醫療護理人員的實際工作壓力較大,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情緒較激動客觀上也加大了實際急診護理難度,搶救過程中意外狀況的出現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容易發生相關的急診護理沖突和護理糾紛。所以,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對于提高急診護理的質量有重要意義[1]。

2.2急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第一,部分護理人員的安全護理知識不夠全面。主要表現為很多醫院的護理人員經驗不純熟,護理協作能力較差,工作的責任心不強等,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直接的隱患;急診護理錯誤延誤患者的就診時間,造成無法挽回的圣體傷害(例如腦損傷患者由于護理的不及時或錯誤會引發腦癱和腦死亡;心血管病人常由于急診護理的失誤造成生命危險等等。

第二,急診護理量難以滿足實際的就診需求。實際的急診處理往往由于各個突發狀況造成急診護理困難[2]。

第三,醫療護理規范執行力較差。相關護理人員不重視護理技能的培訓和學習,違反護理規范,工作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淡薄,這是造型醫療護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相關急診護理設備落后或使用不當。主要是指在實際的急診護理中相關護理設備不能及時投入使用,或是設備管理不當造成設備損壞等。

3護理安全管理改革舉措

第一,建立護理安全質量檢查檔案,明確具體護理事故責任。相關護理部門定期召開護理安全指導會議,對于實際護理安全工作的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集中反映和分析;分別安全護理關鍵環節;制定合理的急診護理流程;設計正確的醫療護理緊急預案等等,形成正確的急診護理工作規范和管理標準,規范相關的急診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和工作標準,是實際的工作考核有實際標準。

第二,監理科學的護理安全護理管理體制。發揮組長監管職責,保證護理安全管理規范的順利執行。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機制,嚴格進行護理安全文件管理,發放統一、規范的護理安全管理檔案記錄本。將實際護理中的護理問題,護理缺陷等及時記錄并反映上報。有利于上級機構有效的了解急診護理的現實問題,并能通過問題分析及時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案;建立相應的護理安全獎懲機制,對于違反護理安全管理規范的護理人員進行適當的記過處分,加強對護理安全工作優秀人員的獎勵,進行相應的資金補助,確保護理安全的實際舉措落實到實處。

第三,加強相關醫療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培訓。完善的護理知識是有效、安全護理的首要保證。良好的急診醫療護理技術能在第一時間保證急診患者的臨床護理安全,減小必要的護理上海有利于后續急診手術的順利進行。加強相關護理人員對于護理技能重要性的認識;加強護理人員的醫學知識學習指導和急診護理知識培訓;加強急診護理人員的實際現場護理才做培訓,重視操作培訓與理論知識培訓的結合;強化相關醫療護理人員的急癥護理應對能力,即良好的護理心理素質、快速的記憶能力、良好的反應能力、良好的護理協調能力等等;制定詳細的培訓管理計劃,詳細記錄護理人員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可適當舉行相應的急診護理知識技能競賽,通過知識技能培訓能有效的加強護理人員的急癥護理專業能力[3]。

第四,加強相關急診護理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急診護理相關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儲存管理對于直接關系到實際急診護理的質量,也直接影響到急診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須對急診護理相關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做規范化的管理。做到相關急診護理設備的規范管理和存放,施行定人、定點、定位、定量管理規范;加強急診護理設備使用、消毒、儲存、運輸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和責任追究管理;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責任心強化教育;制定定期的急診護理設備監察管理機制;進行定期維修、消毒、保養處理;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并做詳細記錄;分析急診護理設備維護的實際困難的原因,務求最大限度降低急診護理設備的使用和儲存損耗,以確保急診護理設備的實際使用安全[4]。

第五,及時分析患者投訴,保障患者的實際急診護理安全。醫療科室要建立合理健全的急診護理事故糾紛預案,對于患者的急診護理安全投訴認真對待,并做詳細認真的分析。分析內容主要包括急診護理安全投訴內容、原因分析、調查結果、效果評價、整改措施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細致備案分析處理,追究急診護理安全事故的相關責任人具體責任,認真分析急診護理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了解實際急診護理過程中各種不要確定因素,務求最快解決問題。盡可能的降低事故不良影響。

4總結

目前,我國的醫療建設在處于相對起步時期,相關配套的醫療理論、醫療管理制度、醫療設備使用和維護制度還不完善。嚴重的影響了實際急診護理質量。所以,加強護理管理有切實的意義: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能有效的減免急診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了患者的實際生命安全;提高了相關急診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提高了急診護理整體質量;融洽了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了醫院護理團隊的內部凝聚力。綜上所述,合理的護理安全管理是提升醫院整體醫療實力的出發點,只有重視護理安全管理在急癥護理中的作用,才能切實認識急診護理的不足,進而為提高急診護理的實際水平。

參考文獻

[1]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3(49:110-142.

[2]周月琴.護理安全管理應重點把握的幾個關鍵性問題[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9,24(1:41,64.

第4篇

[關鍵詞] 護理安全;管理對策;護理糾紛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5(b)-0138-02

護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不發生法律和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之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護理安全是反映護理質量高低的一個標志,也是保證患者獲得優質服務的基礎。急診科是一個病情復雜多變的科室,也是醫療護理糾紛的高發科室,現分析該院急診科護理安全相關因素,探討了相應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旨在杜絕或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

1 急診護理安全相關因素

1.1 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淡薄

部分高年資護理人員因缺少責任心,做事憑經驗靠運氣,常常抱有僥幸的心理,不能全方面的指導低年資護士,容易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部分低年資護士由于知識水平低,臨床經驗少,護理技能不熟練,法律和安全意識淡薄,在護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上心理緊張,煩躁等負性情緒,注意力不集中,易發生護理差錯或糾紛。

1.2 不嚴格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

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可以有效地的避免護理差錯或糾紛的發生,但是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往往有部分護理人員有章不循,制度不嚴格執行。急診科護士不嚴格執行相關的工作制度,會導致搶救藥品及器械不備齊,忽略或簡化搶救步驟,錯拿藥物,輸錯藥,不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從而影響到搶救治療質量,造成護理糾紛[2]。

1.3 人力資源不足,護理力量薄弱

基層醫院的護士流動性較大,輪轉快,尤其是低年資護士人員較多,參加急診搶救護理的經驗少,遇到病情嚴重危急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心理緊張,不能很快的進入搶救意識和角色,不能有效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應急能力弱,耽誤了搶救患者的寶貴時間。而護理人員不足,排班不合理,又會導致護理人員超負荷工作,容易出現緊張、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出來護理差錯或糾紛。

1.4 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

急診科護理工作的任務重,種類多,工作量大,護理人員大多數都是超負荷工作,所以不認真書寫所參與的搶救和轉運工作,導致護理記錄不全,或不準確填寫和任意涂改。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對護理糾紛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

1.5 護患之間溝通不當,患者及家屬要求高

急診科往往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清,患者及家屬常常表現出煩躁、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有些過激反應,會向護士反復詢問病情及提出一些要求,由于一些護士責任心不強,缺乏溝通技巧或溝通不當,不能及時滿足患者的需求,可能引發護理糾紛。

2 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2.1 加強責任心,增強法律意識

急診科是病種多,病情重的科室,也是醫療糾紛高發的科室。隨著現代醫療體制的改革,患者也越來越關心護理質量的好壞,導致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率升高[3]。急診科護理人員要提高法律知識和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維護護患之間的合法權益。科室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制度,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觀念,嚴格按照規則制度執行各項操作,做好護理記錄。高年資的護士要指導低年資護士,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服務意識,為患者提高優質的護理服務。

2.2 嚴格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落實防范措施

要認知執行急診搶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根據護理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應的急診護理缺陷防范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項護理安全質量監控工作,規范各項操作流程。急診科設立護理安全防范小組,護理質量監控小組等,定期檢查護理規章制度的落實工作,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定期進行護理安全管理考核,從中發現護理不安全的隱患,做到及時杜絕或預防,提高護理安全質量。

2.3 加強技術業務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

隨著現代急診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護理人員不斷的更新知識,提高知識貯備。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才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準確的判斷病情,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為搶救患者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4]。基層醫院低年資護士較多,對低年資護士進行針對的培訓,提高其基本技能和搶救操作技能,定期進行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培訓,積累專業理論知識。

2.4 合理排班,做好交接班的管理工作

由于急診科的護理人員流動性,要根據急診科的工作量和護理人員結構,實行彈性排班,將年資高中低的護理人員有效的搭配,在患者就診高峰時段多安排一些護理人員,避免出現超負荷的工作情況,改善夜間患者多,護理人員少的不合理局面[5]。主班護士要查對所有的搶救藥品和搶救儀器,確保急救物品的齊全完整,發現問題要及時向上級報告,做好應急準備。

2.5 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消除護理糾紛的隱患

在急診護理過程中,護士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談,對一些反應過激的患者及家屬應心平氣和的解釋,不與患者發生正面沖突,用輕柔的語言安撫他們的情緒,對于要求高的患者及家屬,應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不能滿足的要耐心細致的解釋,用實際行動來感動他們,提高他們對護士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消除護理糾紛隱患。

2.6 加強護理質量管理,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質量管理是確保護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到位都可以造成護理糾紛的發生[6]。因此要加強護理質量監督管理,定期檢查急診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護理記錄書寫質量等,如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科學合理的解決。對護理人員實行獎罰制定,在搶救過程中表現好的護理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護理人員繼續努力,調動工作積極性。對護理人員實行人性化管理,有效地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為護理人員提供良好的休息場所等。

3 總結

隨著現在醫療體制的改革,醫療護理安全質量越來越得到重視,護理安全管理要求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增強高度的責任心和法律意識,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杜絕或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保證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陸金星,吳紅梅,鮑文麗.基于可拓學理論的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6):1469-1470.

[2] 楊會琴,呂明陽.急診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2):142-144.

[3] 蒲蓉.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與管理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3):105-106.

[4] 李桂棠.急診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管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1,7(33):187-188.

[5] 許蘋,譚曉潔.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及其研究現狀[J].中國衛生經濟,2011,20(7):55-56.

第5篇

1 護理風險分類

從護理風險的分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風險,即護士風險、護理管理風險以及護理操作風險等。

1.1 護士風險

護士不能識別護理風險,不知道哪些是風險及其后果和危害,缺乏預見性;一旦出現護理糾紛,不能沉著冷靜,更不知道怎樣取證,不懂得怎樣保護自己或醫院利益,這是護理風險產生的最大根源和危害最大的原因。

護士風險往往是在無意之中發生的,可能護士本人并沒有察覺到風險的存在,但是由于潛意識中并沒有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導致這類風險也是最容易引發的,也是對醫院利益產生最大影響的一類風險。

1.2 護理管理方面的風險

護患比例不符合規定;各項制度建立不全,落實不到位;醫療用物、一次性器材管理不當;無執照護理人員頂班簽名;護生在臨床實踐中獨立操作;清潔工拖地后或下雨天防滑標識不明顯等。

這種風險屬于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加上管理工作人員不夠重視引起的。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護理的步驟進行,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進行病人的護理,堅決杜絕和減少此類風險的產生。

1.3 護理操作中的風險

新畢業的護士護理技能不熟練,靜脈及靜脈留置針穿刺、動脈抽血等一次性成功率較低;吸痰、洗胃、上呼吸機、做心電圖、電除顫等搶救技術不熟練,延誤搶救時間。這類風險主要與醫護人員技術水平相關。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的水平不過關導致的一類風險。這需要在后期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加強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自我。

2 影響急診監護病房患者康復的因素

2.1 醫療性損傷

由于急診監護病房患者病情較為危急,需對其進行實時的生命體征監測,故在護理和搶救過程中會使用必要的設備和藥物,這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使用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插管后患者會感覺到不適、疼痛;監測儀需對患者身體進行插管,會造成皮膚損傷,限制患者活動能力;電極片或膠帶等有時會引起皮膚過敏,導致局部皮膚發癢,不利于患者基礎病情的治療和睡眠休息。這些損傷是輕微的,對于患者而言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由于這些損傷仍然會影響到患者的休息和生活,所以在進行急診護理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

2.2 睡眠障礙

急診監護病房為多床位病房,通常4人左右同住一間。由于急診的特殊性,急診病房的搶救設備較多,目的是患者發生意外時,能快速進行搶救。但搶救設備工作時產生的噪聲會干擾急診病房內其他病患的正常休息。有的患者身體不適、疼痛難忍會不止;有的患者因肺部疾病導致不停的咳嗽;腹部脹痛的患者會通過排氣逐漸緩解病情;當患者出現意外需搶救時,醫生和護士的操作、設備工作時的噪音、患者的實際情況也會干擾同一病房的其他患者正常睡眠和休息。這些均會使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受到干擾,導致精神狀態不佳,降低治療效果。

2.3 心理狀態

急診患者的病情通常為急性穿孔,嚴重外傷、燒傷,車禍等,一般情況下患者的意識較為清醒。由于是意外發生,較為突然,患者常處于應激狀態,心理狀態不佳,通常表現為焦慮、恐懼、陌生、閉塞等負性情緒。加之急診監護病房禁止家屬陪護,并且嚴格控制探視時間,使患者對陌生環境、陌生病情產生恐懼心理。若同一病房患者發生病情加重或死亡等情況,更會加大患者的情緒波動,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體內激素、內分泌異常,嚴重影響患者疾病治療的效果。

3 安全護理策略

3.1 規范護理措施

由于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必須進行插管、穿刺等,所以在護理中不可以撤去監測導管。對因治療需要而對患者產生的不適影響,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解釋導管、儀器使用的重要性和作用,固定好各個導管,并進行整理,防止出現堵塞、折斷等現象,盡可能選擇對患者活動限制較小的部位進行插管監測。要求患者盡量少移動,少活動身體,避免導管脫落后再次插管,造成二次損傷。對插管口定期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發生感染等影響治療效果。對電極片應保證每日更換,并變換貼附位置,用生理鹽水及碘伏進行滅菌消毒,以減少皮膚過敏性反應。

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根據患者反應進行針對性護理。對于氣管插管無法進行語言交流的患者,可通過動作、文字、表情等進行溝通。在進行插管等護理操作時,應盡量動作輕柔,插管位置的選擇應謹慎、適當,減少護理操作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3.2 加強病房護理

針對急診監護病房為大病房、病床較多、病人之間容易相互影響的實際,合理安排病床,并進行針對性護理,減少噪音和病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對需要靜養且不易發生聲音的患者應統一安排在同一間急診監護病房內進行護理監護。對于疼痛難忍、不止等產生較大聲音干擾的患者可移入同一監護病房或單人監護病房,并在同一病房的床與床之間安上隔簾,減少患者之間的相互干擾,保證患者能夠正常睡眠和休息。

對于儀器的噪音應調小功率和音量,噪音較大的儀器可使用加長導管,遠離患者病床,或用物品遮蓋(但要保證儀器散熱正常)。應保證病房內溫度、濕度正常,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導致患者不適,睡眠質量降低。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不適情況,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促使病情恢復。

3.3 加強心理干預

急病的突然性和危急性會給患者心理帶來沉重負擔,急診監護病房的特殊性更加重了這種心理負擔,使患者變得焦慮、恐懼、失眠、情緒異常。這會導致患者發生應激反應,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和疾病的康復。因此,需采取心理護理進行干預。

對急診監護病房的患者,應對患者及家屬重點講述患者的病情及入住急診監護病房的必要性,使患者和家屬充分了解急診監護病房的作用和意義,并要求患者、家屬按照制度和要求執行。在監護過程中,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綜合性護理,使患者盡快適應環境,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

3.4 加強溝通交流

護士在患者接受各項檢查、監測、治療前應向患者解釋各項措施的內容和作用,減少患者對儀器和治療的恐懼;在鄰床發生意外醫護人員進行搶救時,應盡可能減少對同病房患者的干擾,減輕其他患者對疾病或死亡的恐懼,防止其心理再次發生變化。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根據患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愛好等與患者進行交流,使患者放松心情,舒緩壓抑情緒。同時應開放家視時間,選取適宜的探視時間,使患者配合治療。

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進行人格喪失方面的預防。由于急診監護室患者的病情較為危急,因此搶救治療時患者大多處于狀態,并且后期的插管監護限制了患者活動,所以進行護理時,身體的裸露會使患者情緒發生變化。對此,在進行護理時,應盡量拉好隔簾,為患者穿上衣服,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注重對患者人格的尊重。

4 結語

第6篇

【關鍵詞】急診補液室 醫療安全 護理因素 分析

【Abstract】 The goal discussio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fluid infusion room medical service security’s nursing factor, enhances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patient’s infusion safety, guaranteed that the medical service, the nursing quality, reduce the medical service to be numerous. Must train the versatil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nursing worker, establishes the perfect multi-Science assoc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rescue system. The method by doctor, nurse, the medical section, the medical technique personnel, the general affairs section, the equipment pision personnel and so on completes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fluid infusion room patient’s solution trouble-free service together. The result participates in the trouble-free service through various departments, reduced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to infuse patient’s safe hidden danger, improved the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Conclusion Emergency hospital transfusion departments involved, only to do this work in close co-operation.

【Keyword】 Emergency fluid chamber Medical treatment safety Nursing factor Analytical

急診護理室是現場搶救病人重要工作,要求護理工作者必須是具備全科護理知識,有熟練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和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突發事件的處理以及急診搶救、輸液等各種治療日漸增多,隨著護理學的日益進步,人們對急診護理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更顯示了護理工作的需要,可以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與病人多方面從心理溝通,是病人從心理上放松病情的壓力。就能得到理想的療效。

醫療安全是指在整個醫療活動過程中,通過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預防出現不良結果或受到傷害的發生,包括預防錯誤、偏差和意外等,這使患者免于由于醫療照護過程中的意外而導致的不必要的傷害。醫療安全是醫療質量的基礎,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是醫務工作者共同的責任,因此就得不斷的探討、研究提高,從護理方面減輕病人痛苦。

急診補液室是醫院的一個窗口,是醫療工作的第一線,也是特殊時段患者最密集的地方。急診病人的特點是病情危急、主要以突發性急病或突發事件多為主、時間性強等特點。由于接待的病人、病種各異更可以體現出在急診補液室醫療安全的重要性。

1 急診補液室護士職責

急診補液室護士職責中包括:①每班清點物品,特別是急救藥品的預備確一不可,及時補充和保持物品完好,還要經常檢查清理急救藥品、輸液器、注射器、導尿道管是否有過期使效,呼吸機、除顫器、輸氧設備等搶救設備必須處于完好狀態。②每日用含氯消毒液500mg/L“84”擦拭臺面和躺椅等,并做好空氣消毒,保持空氣流通、環境整潔(包括門口走廊)綠色通道暢通;③負責急診病人的護理治療工作(洗胃、導尿、灌腸、吸氧、推針及補液等);④熟悉特殊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保障病人接受準確無誤的治療;⑤正確執行操作流程,嚴格三查八對,注意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嚴防差錯的發生;⑥經常巡視病人輸液情況,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告知醫師并協助處理,尤其要掌握過敏性休克、中毒、各種急危重癥的搶救配合。

2 影響急診補液室醫療安全的因素

影響急診補液室醫療安全因素包括:一是護理服務,他包括了服務態度、服務質量、語言溝通、人性化護理、人文關懷、親情化服務不到位等因素。二是全面的護理專業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術技能。它包擴了.護理方面的靜脈穿刺技術不過關、急診搶救設備使用不熟悉、急救就醫流程不便捷、設施不合理和不安全、設備保障和設施的配備不完善、不到位和功能不完好。重要的是,急診護士要掌握在搶救中各種急危重病人補液病種,掌握補液的速度、量、補液的類型。交流溝通時,對患者及家屬缺乏必要的提醒、告知可能的愈后和解釋等。醫生方面:普通門診病歷書寫簡單,每個醫生不規范字體,甚至潦草。

藥名的拉丁文書寫欠清晰,甚至辨別困難。部分醫生觀念陳舊,對藥物應用的一些新知識新進展缺乏了解,如常用的葡萄糖酸鈣與地塞米松有配伍禁忌,而仍合并用于皮膚過敏等疾病,對一些新藥的的規格不同年齡對象的劑量或應用范圍等含糊不清或誤解。醫技人員方面:藥房的醫技人員在配方時有時不夠仔細,對多種藥物應用的配伍禁忌用法劑量把關不牢。不同用法的藥混放,缺少查對,造成差錯。醫務科、藥劑科方面不及時抽查急診處方合格率,不及時發放新藥的說明,藥品的種類繁多,藥名復雜,同一種藥物,有化學名、商品名、譯名等。合用的藥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及時向醫生反映。

3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不安全因素舉例如下

3.1例哮喘病人,因哮喘發作,醫囑予喘啶靜脈推注。當護士進行靜脈穿刺時,第三針才打上,結果患者哮喘更明顯。其原因:護理人員基本專業技能不扎實。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基本知識、基本枝能的培訓。

3.2例腸梗阻患者醫囑予生理鹽水灌腸,執行中護士誤用了“亞硝酸鈉”作為灌腸液,結果導致患者“亞硝酸鈉”中毒。其原因:管理制度不嚴謹,執行制度不規范;護士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差而造成的。護士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加強責任心。

3.3例糖尿病人,靜脈滴注胰島素,護士按常規控制補液速度,結果一小時后病人出現低血糖癥狀。其原因:護理人員基礎知識不扎實,醫護溝通及特殊提示欠缺。對于糖尿病 病人的補液,臨床上是十分慎重的,一是補速度,二是胰島素的用量。二者是醫生、護士共同責任,按照規范的星級護理管理,對病人進行親情護理,可完全避免事故發生。

3.4例心律不齊病人,靜脈滴注利多卡因,并準備心電監護,當護士已經為病人開通了靜脈,卻發現心電監護儀是壞的,結果造成病人及家屬產生巨大恐慌。其原因:護理人員未做好儀器的保管工作,應當每天對儀器進行檢查,使儀器呈備用狀態。

3.5例準備掛補液的患者,趙某(高血壓病人),蔡某(哮喘病人),同時處于待掛補液的過程中,當護士叫號于趙某時蔡某隨意應答,結果護士為蔡某掛了趙某的補液。其原因:未建立完善的患者應答制度,護理操作不規范。

3.6例腎絞痛病人,醫囑同時開了止痛和消炎兩種補液,護士在執行醫囑時,按醫囑單的順序執行,先給病人靜脈滴注消炎液,結果病人的疼痛沒有及時緩解。其原因:臨床護士更多的傾向于機械操作,而缺乏綜合判斷能力。要培養和提高護士在工作中的應變能力。

4 護理因素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護理過程導致醫療安全的因素有這樣幾個方面:①規章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嚴格;責任心不強,專業基本知識不全面,②流程不嚴謹,多環節防范不力;③機械操作,綜合思考判斷檢測不力;④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扎實,操作不規范;⑤醫護患溝通不完善、不及時。

5 方法

我們為了消除在補液護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管理:

5.1開展新型的護理醫療質量服務,加強護理人員的全方位培訓,提高綜合素質,人文培養;人文關懷,是一種創造性的、個性化的、整體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就醫環境,使患者在就醫的全過程中感到方便、舒適和滿意的一種護理方法。開展星級護理進賽活動,達到護理醫療服務親情化、技術操作規范化、醫護溝通及時完善。力求將護理缺陷率降至最低。

5.2建立建全護理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工作制度及崗位職責,要求能夠熟記制度和職責,工作中以制度、職責為原則,恪盡職守,履行職責。全面進行各級護理人員的全能培訓,要求本科護理人員必須全面撐握護理專業基礎知識。以建立、健全和落實制度為第一要務。強化護士的三基、三嚴基礎訓練考核,一并落實十三項醫療核心制度,同時強化“四化”管理,即法制化、規范化、合理化、人性化。例如:在用人方面,必須嚴格依據“護士職業許可”,不能隨意聘用。例如:當患者靜脈滴注青霉素時,囑咐患者不要遠離護士視線。這既規范了行為也為保證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條件。當然我們必須以患者主體,改進工作流程與患者及病情的需求相結合,如:補液時間的調整、護理人力按需調配。

作為現代護理的一名護理工作者,更應加強自身的素質。除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該學會在現實生活中總結經驗教訓。把醫療安全隱患控制在可預防范圍內。另外,同樣做一件事情,護士應當知道為何做,怎樣做。由于醫療安全并非獨立事件,更應當建立控制護理服務中間環節。醫療設施也應當始終處于備用狀態。此外,急診補液室護士每天面臨大量的靜脈輸液患者,我們要做到輕重緩急,嚴格執行三級護理責任制,特殊患者特殊對待、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在高峰時段首先照顧急癥患者,如:優先接待腹痛、發熱和出血患者,給予及時的治療。每次注射時都必須告訴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讓患者心中有數,一旦在輸液過程中有外滲現象,告知病人及家屬不能擅自處理穿刺部位,如有不適,及時反映給護士,以便得到有效的處理。

5.3急診護理人員必須不斷加強業務學習,牢固掌握常規病人和各種急危重病人補液方法、速度、量,如:知道中毒搶救病人、心臟病人、肺功能不全病人、腦水腫病人、腎功能不全病人、糖尿病病人等不同急危重病人的補液速度、方法、量。不同的病種補液的方法、補液量、速度不同。因此醫護人員要患者和病人家屬建立“安全共識”為第一要素。醫療安全防范同樣需要患者及家屬的參與和配合。當有藥物過敏史,患者和家屬應當提醒醫護人員,如此可以多增加一條防線。當護士在核對時,患者和家屬應當積極配合。另外,在用藥過程中,患者出現疑問和不適時,應當立即提出以便醫護人員及時獲得信息、及時補救。

5.4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控制醫院感染環節是醫院護士在醫療活動中的首要,嚴格無菌操作規程,每天進行空氣消毒,嚴格洗手制度、操作前后必須洗手,并做好醫廢棄物管理,嚴格區分(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藥物性、化學性)醫療廢物的分類暫存。確保無感染病例發生。

合理布置輸液室,如為了便于觀察,減少嘈音,設置皮試試驗區;為了環境舒適,將成人輸液室與兒童輸液室分開;為了方便患者,提供開水和紙杯等,還在重點觀察區安裝特需輸液標志牌等。都是消除在護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第7篇

關鍵詞:急診 安全 隱患 防范

正文:

1安全隱患分析

1.1口頭醫囑多。因為急診來診患者大多是急癥,且存在著病情的不穩定性,口頭醫囑較多。相比較病房而言,病人均是按流程入院,辦理各種手續,治療護理過程按部就班,除非發生突發病情變化,所有護理操作行均經過三查七對,各個環節把控,才能完成。而急診患者就診病情急、重,病情變化突然,來不及經醫生檢查、開處方或出具醫囑環節,而是先緊急處置,或用搶救室的基數藥,均是口頭醫囑,如給藥、監護、心肺復蘇等,處置完畢后家屬再補辦手續,護士執行醫囑全屏耳聽,且缺乏雙人核對環節,在忙亂中,勢必增加出現差錯的幾率。

1.2獨立工作區域,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我院急診注射室及輸液室每天要面對600-800名的流動患者,治療量大,且無醫生在場,當發生病情變化或藥物不良反應時,護士缺乏病情判斷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并且電話通知醫生到達現場,等待時間長,耽誤患者的救治。

1.3搶救儀器、設備未按交接班制度檢查或維修。

如負壓吸引器漏氣、洗胃機進出水故障、心電圖機除顫儀沒電、呼吸機運轉故障等,均會影響患者的搶救及治療。

1.4科室規章制度陳舊,落實不到位,缺乏突發事件的處置預案與培訓。科室各種規章制度、風險預案未做到與時俱進,及時修改,不符合實際的工作狀態與流程。并且規章制度、風險預案的落實及培訓欠缺,護士缺乏有法可依的工作依據和方法,容易出現護理缺陷。

1.5帶教未做到放手不放眼。護士在帶教中,未嚴格遵守“放手不放眼”的制度,讓實習生或進修生單獨操作,由于實習生進修生缺乏工作經驗和熟練性,且沒有在本單位的職業資格,容易發生護理缺陷而引發糾紛。

1.6工作環境的復雜性使護士對院內感染的控制意識弱化。

由于急診病人群體構成和病種的復雜性,很難在短時間內對傳染病進行識別,造成科室環境污染,健康人被傳染的機會增多。且在繁忙的工作狀態下,護士預防交叉感染不夠,未做到操作后洗手,預防工作的疏忽使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不安全事件預防策略

2.1執行口頭醫囑嚴格做到“講重查”,醫生要講清楚,護士聽后向醫生大聲重復一遍,并讓搶救現場其她參與搶救的護士聽到,得到醫生認可后方可執行,執行后立即進行如實記錄,并且要求醫生盡快開具醫囑或處方,護士連同護理記錄認真核對,如使用的是搶救車上的基數藥,應留下安剖與處方核對,并在處方上標明“已用”字樣,防止家屬取藥后其她護士重復用藥。

2.2針對門診輸液室輸液患者發生病情變化或藥物不良反應,而有無醫生在場的情況,制定了緊急處置預案,并組織了學習。預案規定無論哪個科室輸液的患者發生了病情變化或藥物不良反應,均緊急呼叫急診的二線醫生,護士立即給予必要的救護措施如吸氧、更換生理鹽水、測量血壓、平車轉運、心肺復蘇等操作,使輸液患者的安全系數大大增加。

2.3工作中加強責任心教育。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堅持每日開小晨會,每月大科會的工作模式。對前一日發生的特殊事件、缺陷及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強調,指導護士改進。通過反復強化,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發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時要及時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注意收集報紙、電視、網絡上的醫療糾紛信息,做為實例組織討論,引以為鑒,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醫療護理糾紛發生的成因、后果以及多樣性,從中吸取教訓,使安全警鐘常鳴。

2.4對各年齡段護士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知識及技術培訓,提高對危重癥識別及處置的能力。如采取晨間提問,定期講課、理論考試,操作培訓及考核等方法,重點培訓的內容為CPR技術、套管針穿刺技術、股動靜脈穿刺技術、洗胃技術、放置三腔兩囊管技術、各種監護技術、氣管插管的醫護配合、心電圖機、除顫、有創無創呼吸機、輸液泵、洗胃機的應用等。要求護士能夠熟練掌握急診常見病、多發病的醫護配合的搶救及護理。如急性心肌梗塞及溶栓、急診PCI術前準備、急性腦血管病、急性有機磷中毒、各種嚴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發傷復合傷的醫護配合的搶救及護理等。并且派骨干到三甲醫院急診科、ICU進修學習,開拓眼界,學習新技術。

2.5針對急診科環境繁雜,患者及家屬多、亂的狀況,采取了多種整改措施。如配備警務工作室,增加安保力量,協助維持工作秩序;搶救室安裝了密碼門,以保持病室安靜;輸液室、注射室安裝了電子信息系統,輸液按號入座,注射電子叫號,既保證了醫療安全又穩定了秩序。

2.6護士長、儀器保管護士及各班人員對科室硬件設施定期對其性能常規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維修,保持設備的完好率為100%,避免影響搶救工作的進行。經常培訓突發事件的緊急預案,如治療帶斷電處置預案、儀器發生著火處置預案等,提高護士對突發意外的應對能力。

2.7發揮護理質控小組的積極作用,及時改進科室各項規章制度與工作流程。每月開質控會一次,強調科內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督查工作的重點,并及時反饋護士們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還需改進的流程、工作制度等,制定出合理、符合實際工作的規章制度。如針對換床、加床等現象,科室撤掉了以前用的小號床頭卡,改變了床頭卡掛于患者床尾的常規做法,使用了特大號床頭卡,要求護士在患者來診后及時用粗體的白板筆填寫姓名、性別等,掛于患者床頭墻上,既方便護士核對,也調動了患者及家屬參與核對,保證了安全。

3結語

在急診科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有嚴素的工作態度,護理行為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安全是醫院管理的永恒主題,只有做到各種治療護理措施得到安全、可靠、有效地實施,才能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第8篇

關鍵詞:急診氣管插管轉運護理

氣管插管因能保持呼吸道通暢,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誤吸,并能進行輔機械通氣而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而急診氣管插管更是急癥搶救治療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作為急診搶救室的護士,如何做好氣管插管病人院內轉運過程中的護理,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內容,作者通過對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65例患者,在急診經氣管插管后進行院內轉移過程中的護理,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急診搶救室氣管插管后進行院內轉運的65例患者(心跳呼吸驟停者除外),其中男:44例,女:21例,年齡:19~91歲,平均47.5歲;腦外傷17例,腦出血9例,腦梗塞1例,急性中毒13例,呼衰12例,心衰3例,多發傷4例,主動脈夾層瘤1例,肝腎綜合癥1例,惡性淋巴瘤1例,電擊傷1例,癲癇持續狀態1例,急性心梗1例。其中經口氣管插管60例,經鼻氣管插管5例;有自主呼吸者36例,人工呼吸支持者29例。

1.2運前準備

1.2.1轉運前的評估轉運前要做好各項評估工作,評估患者目前的病情是否允許轉運,患者在轉運途中會發生何種病情變化,發生病情變化時護送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病情不穩定的患者,盡量等病情穩定后再行轉運,若因為某種需要必須要轉運時,一定要備好各種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藥品,同時要醫護共同陪同,以免途中發生意外。

1.2.2病人的準備轉運前醫護人員要向病人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說明轉運的目的、轉運途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實施轉運的方法,在征得病人及家屬的同意并簽字后方可轉運,對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昏迷的患者佩戴雙側腕帶,分別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門診或住院號,測量氣管插管的外露長度,成人經口插管深度(22±2),經鼻深度(27±2),兒童/嬰幼兒經口插管深度12+年齡/4,經鼻15+年齡/4[2],檢查氣管插管的深度是否適宜,氣管插管過深或過淺都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插管過深入右主支氣管將增加導致低氧血癥、氣胸、肺不張的危險[3],插管過淺氣管導管容易脫出。檢查氣管插管的固定帶是否牢固,氣管插管首先要與牙墊固定牢固,然后依附牙墊進行外固定。比較實用的固定方法是,在膠布固定的基礎上另加細帶一條,長度依據病人頭顱的大小,繞過枕后沿乳突或耳廓上在插管上系緊,再環繞1~2周后打結,松緊以可容納一指左右推動插管不滑動為宜,采用此方法意外脫管率明顯降低[4]。轉運前充分吸凈口咽、鼻及氣道內的分泌物,以確保患者轉運途中呼吸道暢通,這對無條件配備便攜式吸痰器的醫院尤為重要。檢查氣囊的壓力是否適宜,氣囊的壓力是決定氣囊是否損傷氣道粘膜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氣囊壓力為有效的“最小封閉壓力”,既不讓導管四周漏氣,又使氣道粘膜表面所受的壓力最小,一般維持在14~20Hg。[2]。轉運前用約束帶適當約束患者肢體,防止轉運途中發生意外拔管。在約束前,要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約束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理解及配合。有引流管者,妥善地固定各種引流管,清空引流袋并記錄引流量,暫時不用引流者可先夾閉引流管,待病人轉至相關科室后再開放引流管。根據病情需要建立一到兩條有效的靜脈通道。根據季節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防止病人受涼。清理患者身上禁忌帶入檢查室的物品,將物品交由家屬保管,無家人陪同者,將物品交由急診的保安人員暫時保管。

1.2.3護送人員的準備本院急診科配有六名在急診工作多年的專門負責運送病人的護工,他們經驗豐富,熟悉醫院的各個部門,搶救室配備的全部都是工作十年以上的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熟練的急救技能高年資護士,熟悉各種搶救儀器設備的操作和應用,轉運前能做到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療和護理措施,測量并記錄病人最后一次生命體征,核實病人的身份,整理并攜帶病人要做的各種檢查單以及與病房護士交接的轉運記錄單。對于未配備便攜式呼吸機的醫院,轉運此類病人前,最好備有兩名護士準備護送,一人負責觀察病情、做好搶救準備,一人用簡易呼吸器協助病人呼吸。

1.2.4物品的準備轉運前,護士要和護工共同檢查轉運工具,保證其安全、性能良好,準備性能良好帶有蓄電池的監護儀、微量泵、人工鼻、簡易呼吸器、氧氣袋、吸痰裝置、聽診器等。并根據病情準備可能需要的搶救藥品,若預計患者途中需要較長的轉運時間,可以準備多個氧氣袋以備應用。準備足夠的靜脈用藥。

1.2.5其他的準備轉運前電話通知電梯及時到位,通知相關的科室做好迎接病人的準備,盡量縮短病人在轉運途中停留的時間,避免因準備不足導致病人等待時間過長,延誤檢查治療或發生病情變化給病人和家屬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損失或引發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1.3途中護理

1.3.1密切觀察轉運途中護士必須始終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律、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注意觀察有無缺氧及窒息的表現,觀察氣管插管有無松動移位,插管的刻度與轉運前是否一致,人工呼吸支持者尤其要注意觀察以上內容,據文獻報道,53%的人工呼吸機支持的患者在轉運過程中有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的重大變化[5]。有引流管者,觀察引流管是否脫落、需要持續引流者,引流管有無扭曲或受壓,靜脈輸液通路是否通暢,輸液部位有無腫脹,液體是否需要更換,病人的是否舒適,病人有無墜床的危險等。對于氣管插管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觀察病人的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痰液堵塞,肢體的約束帶有無松弛,病人有無自行拔管的危險以及病人是否有合理的需要等。因氣管插管患者暫時無法和醫護人員進行正常的交流,所以,對此類病人的觀察顯得尤為重要。

1.3.2氣道護理氣管插管建立后,由于呼吸道的改路,解除了正常呼吸道對吸入氣體溫度、濕度的調節及防御功能,直接吸入未經加溫濕化的氣體,因干燥導致支氣管分泌物粘稠,痰液不易咳出,加重呼吸道阻塞,容易造成肺部感染[6]。尤其在轉運途中,來往的行人較多,飛揚的塵埃更易進入開放的氣道,增加感染的機會,因此做好患者轉運途中的氣道護理至關重要。為保持氣道的加溫和濕化,可應用人工鼻連接于氣管導管口,因人工鼻是由吸水材料及親水化合物構成,當氣體呼出時,呼出氣內的熱、水被人工鼻保留下來,當氣體通過人工鼻進入氣道時,熱、水重新進入氣管內,保證氣道獲得有效、適當的溫、濕化,使氣道近似于生理濕化狀態,且阻擋了空氣中的細菌和塵埃,使吸入氣體的潔凈度提高,同時避免痰液咳出人工氣道外,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7}。自主呼吸有力者,將吸氧管直接連于人工鼻上,給予持續氧療,需要人工呼吸支持者,將人工鼻連接于氣管導管與輔助呼吸器之間。但對于脫水、低溫或肺部疾患引起分泌物潴留患者;小兒及嚴重肺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呼吸通路中增加少量的阻力或死腔的患者應禁用人工鼻[8]。可用簡易呼吸器接氧氣袋直接連于氣管插管上,有自主呼吸者,根據病人的呼吸同步小潮氣量擠壓呼吸氣囊,無自主呼吸者,按常規予輔助呼吸。這樣可避免病人開放的氣道直接與外界接觸,減少感染的機會。及時清除氣道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氣管插管病人因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護士可通過觀察血氧飽和度、聽診氣管、肺部痰鳴音來辨別是否需要吸痰,吸痰時應注意保持無菌操作。

1.3.3心理護理由于氣管插管后造成暫時性失語,清醒的患者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加上轉運前對患者肢體的約束,轉運途中旁觀者的駐足觀望,患者容易產生煩躁、焦慮和恐懼,據文獻報道,在調查中有66%的患者在氣管插管期間想說話,主要因為患者有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對病情治療有疑問[1]。因此,對待氣管插管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用沉穩鎮定的語氣、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氣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和配合治療的重要性,說明氣管插管是暫時的,講解氣管插管后的不適感覺和表現,協同患者家屬一起給患者以鼓勵和安慰,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在轉運途中的清醒患者,筆者認為不太適宜和他們進行書面交流,護士可經常關心地詢問患者有何不適,并讓患者通過點頭或搖頭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要護理人員用心地和患者交流,大部分患者都能安靜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對于極其煩躁,極度不配合的病人,在不影響病情和治療的情況下,可遵照醫囑給予適當的鎮靜劑應用,以保證患者的安全轉運。

1.3.4安全患者一般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對于不能耐受平臥的患者,可取低半臥位或半臥位。拉起轉運車或床的兩側護欄,以防患者墜床。在轉運的路途中盡量避免顛簸,上下坡時要始終保持患者的頭在高位。遇有門檻或不平坦處盡量將車或床抬起通過,對于半臥位的患者,應讓家屬在兩旁密切看護,防止墜床。

1.4運后交接

患者轉入相關科室后,負責陪送的護士應協助其他人員將患者安全轉運至床上,幫助患者取舒適的,理順各種管道,給予吸痰、吸氧、監護、肢體約束、呼吸機支持等,再次檢查氣管插管的刻度是否正確、固定是否恰當,氣囊的充氣量是否適宜,呼吸道是否通暢。與接收的護士詳細交接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治療、護理等情況,雙方共同確認患者的身份無誤后,讓接收護士在護送單上簽名,待病人的生命體征平穩后方可離開。

2結果

所有65例患者,除1例急性心梗患者,在轉運前風險評估不足,轉運途中突發心跳呼吸驟停,經及時心肺復蘇成功后就近轉至ICU;1例有機磷中毒患者,因途中觀察不到位,未予及時清除氣道分泌物,導致病人發生紫紺,及時給予清理氣道后轉危為安;1例多發傷患者,因轉運前準備工作不充分,導致病人在放射科檢查時,等待時間過久,發生血壓下降而引發家屬投訴,其余患者在轉運途中均未發生明顯意外,并安全轉運至相關科室。

3討論

3.1急診搶救室作為急危重患者救治的第一站,氣管插管已成為最常應用的急救措施之一,在急診行氣管插管的患者,經過一系列的搶救措施后,由于診斷性檢查以及繼續治療的需要,必須轉運至相關科室,而急診病人在轉運中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轉運中任何一個環節不當,不但影響病人的診治,甚至導致病情加重而死亡,據文獻報道:院內轉運能增加重癥病人的并發癥,轉運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高于9.6%[9]。

3.2急診氣管插管患者在實施院內轉運過程中,如護理不當,易發生自行性拔管或不慎脫管,氣道分泌物堵塞、人工呼吸支持時管道脫落等意外,風險性更大,尤其是非計劃性拔管,若發現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有可能成為患者致死的原因[10]。因此,對急診氣管插管的患者實行院內轉運時,在轉運前,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尤其是氣管插管的固定、氣道分泌物的清除,加強轉運途中的病情觀察、氣道護理和心理護理,做好轉運后的病情交接及記錄,是病人得以安全轉運的重要保證。

4總結

本組所有病例,經過精心準備、細致的護理和轉運后的完善交接,均安全轉運至相關科室,未出現重大意外。

參考文獻:

[1]劉路.ICU氣管插管病人的鎮痛、鎮靜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7):865~868.

[2]乜廣珍,畢越英,王阿莉.下人工氣道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0):1998~2000

[3]呂玉穎,楊磊.合適的氣管插管深度確認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3)75~76

[4]高立紅.ICU氣管插管病人的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0):199~2~1995

[5]吳耀建,趙國平,張梅清等.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對策[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8,17(10):1109~1111

[6]歐美金,謝書芬,許瑞香.探討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醫學衛生導報,2008,14(17):57~59

[7]武淑萍,祁曉磊,田小京.應用人工鼻氣道濕化法減少人工氣道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4)320~322

[8]呂曉玲,夏秋江,羅群等.人工鼻替代加熱濕化系統在呼吸機治療中的優勢[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5):2591~2592

第9篇

預防為主,及早識別護理方面的風險。

建立專業的質量監控小組,讓小組人員對每個人都進行監督工作,并定期進行匯報,小組人員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幫助發生護理差錯的人員找出發生的原因,以便避免再次發生。護士長每天進行日檢,查找安全隱患及工作缺陷,及時糾正,防患于未然。每周末質量小組對全科水、電、消防、管道、儀器設備、藥品等進行大檢查,查找安全隱患,及時反饋,及時整改。如在工作出現問題要立即進行會議進行討論,找出原因,并把責任下放到個人,及時改正不合理的措施。把預防工作作為重點,從而防患于未然。

讓所有護理人員都要進行互相協作,互相進行監督工作,工作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情況。在工作要集中注意力,但如果時間太長的話會致使人會有勞累,這樣就會出現護理差錯,致使事故發生。故應建議護理人員進行互相協作,相互進行監督,在工作中時刻提醒,并嚴格進行規范操作,相互間多互相查看,避免出現差錯。

加強對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進行管理,并制定出相應的規范進行防范。護士這一職業有特殊性,其需要專業的技術和專業的知識,在給予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時應保障其的安全,這也是一種職業道德。所以在工作中應避免風險,并由專業的人員進行討論,制定出相應的規范來進行預防,這是預防出現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在制定規范時應考慮到科室的情況,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規范應細致入微,并進行落實執行。比如針對科室的環境方面的安全事宜應制定如下的方案:防止地面過滑,并有小心滑倒警示標識。輪椅、平車處完好備用狀態;氧氣懸掛空或滿標識。儀器設備安全的控制措施:要求每個儀器上有定期檢測保養消毒登記。筆者所在醫院還特別定制了一些進行警示的標識:小心滑倒、小心墜床、小心燙傷、靜脈注射注意事項等。

加強風險評價監察,設立征求意見制度。護士長定期與不定期的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學習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等,了解護士對安全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檢查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搶救制度是否落實。

結果

1增強了護士的護理安全和服務意識。通過營造護理安全文化,把“安全第一”作為護理活動的首要價值取向,使科室形成愉快的工作環境,濃厚的安全氛圍。護士從內心樹立了安全護理的思想,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一切從患者的安全出發,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培養護士自我保護的意識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識。

2提高了護理風險識別、防范能力。護理風險識別是對潛在的安全隱患和客觀存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系統的連續識別和歸類,并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的過程。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了全科護士整體素質。通過查找安全隱患,識別主要風險,制訂可行的預防措施。

3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差錯事故發生。通過強化護理安全意識,強化法制觀念,加強了護士工作責任心,使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位,我科的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和提高,護理安全得到保障。3年來住院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率大96%以上。護理差錯及護理糾紛的發生率降低0.3%。

體會

第10篇

【關鍵詞】個案追蹤法;安全管理;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630-02

安全管理在是衡量護理服務的關鍵質量指標之一,同時也是現階段護理管理的探究重點。一般的護理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整體的治療護理過程當中,對于出現的種種焦躁問題實施了及時、科學與有效的措施,也減少了病者的傷害或者是不好的結果,其中主要包括了意外、錯誤以及偏誤,做種實現了安全管理在護理上的效果。由于急診科是醫院的特殊窗口,是醫院設置用來專門接待急危重患治療的看護點,這樣子的護例工作都伴有忙、急、易于感染以及多學科性的特征,有關護理的安全隱患大多數都是會穿插在整個搶救治療的過程當中。所以為了要提高安全管理在急診護理上的應用,本醫院從2011年具開始采用個案追蹤法,并且在急診病患中實施治療的全部過程進行了追蹤檢測,安全管理使用于急診上仍然要保持時刻完善,因此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報告如下。

1 有關追蹤法的實施措施

1.1成立追蹤調查的小組

首先任用該科護士長作為小組的組長,和急診科的其他護士人員建立追蹤調查檢測安全管理在護理上的檢查小組,同時還要組員們學習追蹤法的應用原理與基本原理中的知識,并且要熟悉掌握其中的步驟和內容。

1.2制定有關追蹤的方案

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確定所要追蹤的對象;規劃好追蹤的路線,實施表格規劃圖,同時還要包括院內與院外的急救;確定檢查的內容,并且要以中國醫院頒布的十大患者安全作為基本目標;給小組成員安排任務,每位組員必須完成2例院內或者是院外急救的病人追蹤檢查;定期召開護理安全管理追蹤小組的會議,并且進行研討、匯報、分析整個追蹤法在護理安全上存在的問題,快速做好防范措施以及改正。

1.3有關追蹤的步驟

1.3.1實施有計劃的追蹤

首先確定追蹤的目標,作為檢查人員英愛使用隨機抽樣與有意向選擇來相結合實施有效追蹤,在文章中就已腦挫裂患者3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次就是追蹤的項目,該項目就是使用科學的追蹤法進行輔助追蹤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的表現。再次就是追蹤的方法,依據病人所接受的護理治療方法來確定所需要的追蹤路徑,在這次的追蹤過程中實行追蹤的是急診科的病患。

1.3.2具體的追蹤內容

①先收集有關病人的基本資料,其主要是包括:癥狀、病史、護理、體征與治療。②調查清楚病人在急診科治療的整體護理步驟,也包括就診的準確率,病人是否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就診,同時還要保證在就診的過程當中得到嚴格的護理治療,作為護理人員要嚴謹執行整體的護理步驟,熟練急救的技能。對于病人能夠使用準確的急救藥物,在做護理報告上應該做到詳細匯報。③應當熟悉掌握患者復診的有關程序、病人的病情記錄以及評估。對于治療上需要的儀器應該實行嚴格監管檢測,得出的最后結果要及時通知其病患的家屬,并要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④作為追蹤的人員要在患者入院的兩三天之內進行一次隨訪,緩解病人的壓力。⑤及時追蹤病房和急診科兩者的交接程序,主要體現在收住病房和急診科運轉的交流,同時還要注意調查病患的住院流程。

2 追中的結果

在追中的調查下發現急診科的預檢不夠詳細,分診建立的制度不完善,也沒有做到24小時的監護。不過經過了使用個案追蹤法的評估與分析,很快就能夠找到并且解決了問題,這樣子的追蹤法不僅僅是得到了很有的完善,還降低了急診護理上的風險,也促使了安全管理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病人的滿意度有所提升,病人與護理人員的管理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 討論

使用個案追蹤法的護理上的應用是能夠創新管理的觀念,在護理的過程上也得到了注重,同時也避免了護理質控檢測上的形式工作;在檢查的方法上提高了護理安全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同樣經過檢查追蹤還可以找出管理上的很多不足。個案追蹤法在這方面上還體現了人文理念,并且對于病人的治療全部過程都實施了很好的質量改進,痛是也能夠很好地提升護理的治療,避免了護理上的風險,保證了病人得到優秀安全的治療服務。

總的來說,個案追蹤法的安全管理在護理上的應用對于整個急診科都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參考文獻:

[1] 杜洪燕.關于急診科護理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醫學,2011,17(2):124

[2] 錢莉;董桂紅淺談急診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1,4(06):55.

第11篇

【關鍵詞】急診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

急診科,是醫院工作的最前線,也是搶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場所,因此急診護理特點表現為工作量大、節奏快、涉及面較廣、風險較大[1]。急診科患者的病情急、危、重、難,而且病情較為復雜,往往變化較快,死亡率也較高,再加上病患家屬因難以接受突發事件導致無法理解病情變化,以上種種均為急診護理工作埋下了隱患,因此急診護理人員在病患就診與搶救的整個過程中若稍有處理不當,便有可能引發一些護患沖突或護理糾紛等不良事件,妨礙了急診護理工作安全。

1 急診護理工作中的常見隱患

1.1 護理人員自身因素

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負責任,有章不循,違規操作,未客觀、真實的書寫護理記錄,未認真觀察病情,違背了護理人員應具有的職業道德,給患者帶來痛苦和傷害,引起護患糾紛。現有許多年輕護士因經驗不足,工作忙亂無序以及穿刺技術不熟練,進而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搶救時機,或是在操作中未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等,都是危害性較大的護理安全隱患問題。當前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正不斷增強,然而部分護理人員在實踐工作中的法制觀念薄弱,風險意識淡薄,欠缺自我保護意識,難免無意中會侵犯到患者的合法權益與隱私。

1.2 護患溝通不協調

急診科護患關系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建立時間短、要求高、矛盾多。然而其中因為服務流程繁雜,多數患者和家屬初到急診科,對就醫環境均感陌生,護理人員對患者與家屬詢問缺乏耐心、態度冷漠生硬或對其誤解未詳細解釋均極易導致患者與家屬認為護理人員缺乏同情心,進而生出爭端、引發糾紛。

1.3 急救用品準備不夠充分

因醫療設備、器械因素,影響醫療護理技術得以有效發揮,會延誤患者的診療與搶救。急救設備、藥品的管理不善可導致設備、物品的欠缺,特別是急救物品無法保證完好備用狀態,是導致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發生護患糾紛的重要導火索。

1.4 護理記錄問題

長久以來,許多護士對書寫護理記錄的重要性欠缺認識,認為護理記錄的意義沒有醫療記錄重要,導致書寫不規范、不及時,未意識到醫患糾紛時護理記錄是判斷糾紛的有力依據。多數護理記錄存在著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方面的缺陷[2]。如護理文書不準確、不及時,記錄前后矛盾等,有時因搶救患者多導致護理記錄不全等。

2 防范對策

2.1 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質,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急診科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會遇到的許多危重病人,面對很多應急突發事件,搶救儀器較為繁雜,急救技術不斷發展革新,新理論不斷增多,護士的角色也趨近多元化,因此不僅需要具備生物科學等邊緣學科知識,而且需要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3]。除了提高職業素養,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可有效提高急診護理質量,以減少醫療糾紛。醫院應當加強業務培訓以保障護理質量,加強相關法律法規教育以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當然,在緊急搶救時需避免手忙腳亂、在家屬面前喊叫或是談論無關話題,要強化風險意識,以自我保護,消除安全隱患。

2.2 加強溝通

急診科的特殊性要求急診護士需要有良好的醫德與心理素質,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以處置,以順利完成急救護理工作,又不失時機的做好與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安慰,疏導患者及家屬的急躁焦慮情緒,學習去體會對方心境,從而進行有效溝通以取得患者與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同時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4]。

2.3 規范急救用品的應用與管理

護理人員需保證急救用品與設備的完好與齊全,各班護士須提前15分鐘到崗,認真檢查所有急救用品,以確保急救儀器完好。儀器應由專人負責,實行班班清點、定期檢查,并制定使用操作規程與保養檔案,每次搶救結束后,需要立即清查一切用品與設備,并補充完整以備急用,保證臨床使用及時安全。

2.4 加強急救護理記錄的書寫管理

需要增強護理人員的證據意識,切實加強急救護理記錄的書寫管理。危重病護理記錄要及時、準確、完整、真實,對病人家屬拒絕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時簽字。如發生醫療糾紛,這些護理記錄都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應不定期組織護士學習《護理文件書寫規范》,每天檢查危重患者護理記錄書寫質量,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并修改,特別是執行口頭醫囑后需補開醫囑,記錄要及時、準確、真實、客觀、完整并不得涂改。要求全部搶救護理記錄在6小時內完成,搶救監護病人均需有危重病人護理記錄單,負責搶救的人員及時、準確、無漏的記錄整個過程。

3 小結

急診護理屬于高風險工作,醫院需重視對護理各環節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護理隱患的發生率。為全科護士樹立風險意識,提高業務學習能力,增強工作責任感,保持護患融洽關系,增強護理隊伍的凝聚力,以優質的服務、精湛的技術以及高度的責任心來贏得患者的健康,利于有效減少護患沖突與糾紛,提高急診護理安全,切實保護好醫護人員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 周玉芳. 急診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0):82.

[2] 段曉巧. 急診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2):170.

第12篇

【關鍵詞】 門診;護理;分析

急診科是醫院通向社會的窗口和前哨,是體現醫院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部門。急診科屬于醫院患者流動性大的科室。因此,自然而然的急診科輸液室也就成為門急診患者提供治療的主要場所之一。

我院為一所二級綜合醫院。急診科不但擔負著急診急救工作,同時也承擔著為所有門急診患者輸液的任務。經過統計,2008年我院門急診輸液量達到45 000人次左右。面對這相對于我院較大的輸液數字同時也提醒我們對門急診輸液室的工作不容忽視,同樣成為我們的工作重點。因此,為確保我科的護理安全經過大家長時間的臨床觀察實踐和分析,總結出易造成工作中護理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患者對于輸液環境不滿,造成情緒易激惹或過于緊張、焦慮易怒,不能及時配合治療。主要包括:對硬件條件不滿意和環境整潔方面。(2)患者對自身病情不十分了解,對用藥不清楚,也未做好輸液準備。如空腹輸液造成對某些胃腸道刺激的藥物,不良反應加重。(3)陪護的家屬過于急躁又不了解操作程序,對護理人員催促易發生護患糾紛。(4)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且無人陪伴的患者輸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5)患者自行調節輸液滴速帶來的后患。(6)護士未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藥的目的和藥物的性質,對輸液速度未合理調節造成患者的不適反應。如血管活性藥物、含鉀藥物、高滲液等。(7)靜脈輸入需要皮試的藥物后,間隔72 h未用而后又重新使用,未重做皮試。(8)操作時一次穿刺未成功引發的護患矛盾。(9)靜脈輸液過程中患者私自將輸液瓶拿到其他處輸液,給護士觀察帶來不便,可能引發的后果。(10)外院帶藥存在的安全隱患。(11)輸液患者不遵守輸液時間引發的矛盾。(12)春季、秋冬季是輸液的高峰期。就診患者大量增多。出現忙亂現象。護士忙于工作同時忽略了與患者的溝通。(13)輸液過程中未嚴格執行配伍禁忌和查對制度。(14)輸液完畢,拔針時護士未及時告知患者如何按壓穿刺點,造成出血,患者表示不滿。

針對以上對輸液室常見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總結。我們重點做了如下防控措施:(1)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做到有愛心、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心。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樹立自身的職業形象。真正從思想上轉變觀念,變被動執行醫囑為主動服務。加強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以增進了解。對于不配合治療和過于急躁的家屬要耐心的解釋開導,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每月我們還請部分家屬和患者進行座談,征求患者和家屬的意見和建議,還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盡可能地解決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以保證我們的工作順利開展。(2)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水平,加強護理操作的練習和考核。同時,工作中要新老人員搭配上班,遇有一次穿刺未成功時,應首先對患者表示抱歉,以取得患者的諒解和配合,然后請其他護理人員協助,保證穿刺的成功。(3)護理人員在為患者輸液治療前,要認真評估患者的病情,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程度。指導患者做好輸液前的準備。如空腹時應適當進食,以免輸注某些對胃腸刺激的藥物而引發過強的不良反應,影響輸液的進程。護理人員還應掌握輸液藥物的藥理作用,做到合理的調節滴速,并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改變輸液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輸液反應。(4)輸液室要安排專人進行巡視。并向患者講解輸液室的規章制度。以及穿刺后擅自將液體帶到它處造成的不良后果。對于行動不便或無人陪護的患者輸液時,護士應給予必要的幫助,保證患者輸液過程中的安全。當有出現輸液不適癥狀或其他反應的患者時,護士應表現出沉著、冷靜,一方面配合醫生給予必要的處理,另一方面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出現緊張的情緒。(5)輸液過程中,護士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查對制度。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對于需要皮試的藥物應認真執行皮試陰性方可輸入的原則,同時,開始輸入前30 min速度宜慢,并做好急救措施。停藥3天需繼續輸注時,應重新做皮試后方可輸注,以保證輸液安全。(6)自外院帶藥輸液的患者,輸液前首先應仔細檢查“輸液證明書”并保留。其次要認真核對藥物,并確認已在當前就診醫院順利使用過后再給予輸注。(7)秋冬季節輸液患者大量增加時,護士在工作中要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亂,有條不紊,根據患者的情況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安撫好患者的情緒減少護患矛盾的發生。(8)輸液完畢為患者拔針時,護士要告知患者應及時按壓穿刺部位5 min以上,防止血腫的發生。如已發生皮下淤血應對患者講解發生的原因,如何處理,以利于皮下淤血的迅速吸收。

以上是我們對門急診輸液室輸液患者護理不安全因素的總結及防控措施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勉。總之,只要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真正做到認真、仔細、周到,凡是預防在先,護患糾紛就會大大地減少,差錯事故就會杜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买车| 蒲江县| 洱源县| 于田县| 海门市| 广州市| 富裕县| 新乡县| 改则县| 积石山| 保德县| 敖汉旗| 财经| 平遥县| 道孚县| 姚安县| 台南市| 固始县| 浮梁县| 襄樊市| 吉首市| 长海县| 庆云县| 亚东县| 肇东市| 龙陵县| 龙门县| 莲花县| 阿勒泰市| 微博| 贵州省| 济源市| 南汇区| 沈阳市| 娄底市| 基隆市| 安吉县| 正蓝旗| 紫阳县| 林州市|